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91-02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逆向思维是重点培养对象,教师需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师需要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一、注重课本阅读,打下阅读基础
在设计阅读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以课本阅读为前提,利用基础阅读资源,逐步扩展课外阅读教学,为学生打下阅读基础,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课外时间,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书籍,让学生习惯阅读、爱上阅读。例如,在某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荷叶圆圆》课时内容,设计备课教案时,采用“阅读角”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文中的生词和语句进行讲解,让学生流利的朗读课文,在结束课本教学后向学生推荐类似的课外书籍,如:张俊以的《树叶船》和《吹泡泡》,在班级建立图书阅览角,不同的书籍可以放在阅览角展示,通过课外读物共享的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书籍,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有助于发展阅读教学。
二、结合图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为响应文人教学理念,教育部门在设计小学教材时,利用图文并茂的编辑特点,为小学生制定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书页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猎奇心理,教师可采用图片阅读的方式来看展阅读教学。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春雨沙沙》中,配有大量的图片插画,教师可利用插画内容,在讲台上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绿意盎然。针对文中的图片内容,让学生观察画中景物,通过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感觉,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可采用朗读背诵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阅读的魅力,在阅读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也大有裨益。这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也提升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自我想象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提高演说能力,体现阅读作用
所谓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边看边读。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必不可少。演说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又分成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多种教学训练,达到“语言通畅”的表达境界。以《闹花灯》教学内容为例,重点提出培养演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实际内容,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开展“谈论家乡的花灯习俗”演说活动,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的方式,在课堂上畅谈自己家乡的习俗行为,在口语表达中感受家乡的美好,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
四、增强写作意识,发挥阅读能力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写作能力的训练课程,实现阅读与写作并重的教学理念。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在培养写作意识时,需要从仿写语句和模仿练习入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完善写作能力。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利用比喻、拟人的描法,对春天的景物变化进行细致描写。教师可让学生就其中某一句话进行仿写,在写作手法后,加大写作训练力度;在完全掌握写作技巧后,可让学生进行个人创作,重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发现写作方法的缺陷,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增强,充分发挥了阅读的独特作用。
五、总结
总而言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课本阅读”、“图片阅读”、“演说技巧”和“写作方法”实现有效教学。在注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下,采用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开展实际有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内在美,激发阅读兴趣,以“自主阅读”为教学目标,也可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且,阅读教育的实际意义,重在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利用语言表达能力,流利通畅的表达出自身实际想法。因此,教师需要创建更多的生活情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管霞,李俊庆.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 科教导刊(下旬),2016,01:128-129.
篇2
一、引言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积极探索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其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开展,是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绘本的概念和作用
1.什么是绘本。绘本“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是一种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它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维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以生动的图片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绘本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生动有趣,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专家们一致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
2.英语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要想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同样需要大量地阅读英语。英语绘本阅读是一种符合孩子认知需求、能更好地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读物。在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它有以下作用:(1)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拓展词汇量。低年级的学生也很容易根据图片及上下文猜出词义、理解句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学生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记忆了重点单词与句型结构。(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学会说地道的英语。学习母语也要学习语法,但是语法的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具有足够的英语阅读量,书中的表达形式会印在我们的大脑中,渐渐形成语感。学生不需要刻意学习语法也能轻松表达英语。(3)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原版的英文绘本是由国外作家写和插画家绘画,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创作而成。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语绘本,学生会逐渐建立英语思维结构,摆脱中式英语的束缚,避免了说英语前先在脑海里翻译后再生硬地说出英语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然流畅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4)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阅读素养。绘本故事有许多种类,如科普类、历史类、文化类等等,不同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
三、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英语绘本的引进,教师普遍能够认识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也能意识到应该从起始年级就着手开展培养,纷纷开展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低年级学生纯英语文本阅读有很大困难,受制于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很难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首先应在理论层面理清思路,明确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继而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与能力。
四、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
1.确定各年段绘本教学的总体目标。我校英语科组针对本校英语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规划了一到六年级的英语绘本教学计划,并建构本校英语绘本阅读指导模式。由于各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差异,我们的绘本教学目标定位也有所不同:
2.选择合适的英语绘本资源。在目标确定下来之后,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发展程度及学习特性,选择适合的英语绘本。
五、结束语
在我国,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它的具体运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深入思考,充分挖掘绘本教学的优势,同时,绘本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和契机。教师应发挥绘本教学价值,用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英语水平,为其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阅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阅读有利于孩子接受语言知识,促进思维发展,促进智力开发。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不能认为孩子识字少,就忽略阅读教学,而应该让识字教育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
那么,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用何法去进行呢?那就应该尊重学生,改换教法,也用激发兴趣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现就上述问题,浅谈一下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获得良好效果。对低年级而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激发兴趣的最好时机是阅读前的情境创设。现举例说明:
1.前后课文对照创设。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3课《菜园里》的情境创设:“同学们,昨天我们到商店、商场里参观了一下,今天,我们再到菜园里去看一看,好吗?”这样一激,很容易的就把学生引入情境。
2.针对学生的爱好性导入。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3课《平平搭积木》,可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这节课,我们就看看平平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搭积木的,他是为什么搭积木的。”这样一激发,就把学生爱好搭积木的心理以及一心想知道平平怎样搭积木,为什么搭积木的问题勾起来了,于是想弄清这些问题,读书的欲望产生了,为学文作了铺垫。
二、同桌合作,互教互学
优、差生合理搭配,有目的地安排在同桌,形成兵救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格局,很有利于同学间的互教互练,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方便于学习生字的阅读教学。方法是老师出示带有生字的小黑板或让学生按照本篇课文每页下面树叶,苹果里的生字同桌互学,能使学生认识生字快,记得牢,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气氛活跃。但这需要老师及时给予点拨、指导、激趣。
1.互相表扬法。老师要对孩子说:“现在同桌二生互读生字,一个读一个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你就表扬表扬他(她)。如果有读错的字,你就帮助帮助他(她)把音读准。这样,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一心想读好受到同桌的表扬和一心想帮助同学当上小老师的欲望顿时产生,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2.学生自我发现法。老师可提出,你们同桌二人,谁先发现这些生字的书写规律,谁就是聪明的孩子。这时,学生就会根据以前掌握的汉字结构规律知识,来观察本课生字的构字特点。
3.学用结合法。这种方法是,老师先诱导学生:你们同桌互相比赛,再互相检查一下,看谁能先把这些生字添上伙伴,使它能组成一个词。这样,就出现了两个要求:一是给生字找伙伴组词,二是自己同桌互查,有利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至此,通过同桌合作学习,学生们从音、形、义上掌握了生字,扫除了阅读中生字的障碍。在此段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生硬地去教,死板地去灌,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索
低年级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应积极参与,有效配合,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首先注意,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组,而是使孩子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关注效果。分组方法是:①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这种好处是孩子们找关系好,投缘的同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把课文阅读学得更好。而老师顺势选出读书好的同学以点带面以点带面,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②可以有目的地将学生分组。这种好处是:优、差生相配,以便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师都要抓住时机,及时给予点拨交代学习任务,评价检查学习效果。
1.分组合作学习。这种小组最好是以四人为单位,适合新课文的合作阅读。读前,教师提出要求,让小组长负责本组,并对课文读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且选一人报告老师。对读得不流利的同学小组内给予帮助。各小组读完后,老师要把各组选出的优秀读者在班内进行联读联评,以带动全班把课文读熟。
2.自由结合分组,合作学习。这种小组的合作学习,适合于对课文重点问题的深入探讨,弄清问题后引向全班学习。弄不清,老师再给与帮助。老师要有目的的出示问题,以便让学生很快进入探究情景,突破难点。
四、班集体合作,延伸提高
这种合作学习小组人员多,学生群体参与,能有利解决在同桌小组合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起到延伸提高的作用。所探究的内容有:体会课文含着的意思,向课外延伸、实践参与活动等。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有时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剪纸小苹果、小五星、所画小红花等物品奖励给学生,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合作学习,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
1.提一提。即把课外延伸题提出来,供学生讨论。如《窗前的气球》一课,老师可这样提问:说一说气球还有什么巧妙的用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2.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尤其低年级学生,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老师可选择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或情节有趣的课文片段让学生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可挑选一名学生当“我”,一名学生扮小男孩,分角色演读第2~6自然段。要强调演读语气,最后一段的六个“这”,一定要读音重一些。
3.看一看。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街道、大自然去看一看,可有力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可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来了”,找一找春天在哪里,把观察到的景物先口头表达,再写下来。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面,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积极去探索实践,才会真正落实到课堂中,不只是中高年级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这样,更要注重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注重低年级在阅读中的合作学习方法。这就要靠我们小学老师精妙的引探导学,有启思有质疑,才会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临沂市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写字;问题;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识字写字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就必须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寻求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一、当前我国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识字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当中,识字写字是主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辅助作用。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并没有认清识字写字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写字方面,由于认识不足,所以缺乏有效教学手段,由于缺乏教学手段,识字写字教学就成为小学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由此陷入死循环当中。要想打破这一僵局,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生理特点着手,学会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喜欢积累生字词。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由于教师没有端正识字写字教学态度,所以常常忽略学生在写字当中的不良习惯,例如,有些学生在写字时忽略生字词的笔顺,教师没能及时给予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不良的写字习惯。
2.没有能够将识字与写字有效结合
通过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只重视识字教学,而忽视了写字教学。这就导致出现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相脱节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很少会安排独立的写字时间,学生大部分的写字任务都是在家庭作业当中完成的。这样就会让学生从心里忽视写字的重要性,而且也不会对写字产生兴趣,更不会有更多的热情去解决在写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些学生在写字不工整,不注意笔顺,长时间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当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较强。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以下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师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识字写字水平。
1.对于形近字教学,要重点关注其汉字结构
形近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而且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类。由于这类字词的外形极为相近,因此,教师要重点从其差异上着手。汉字结构是差异性最主要的体现。在形近字教学当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其汉字结构,分析其中的偏旁部首在汉字当中的区别。例如,在引导学生掌握“淌”和“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淌”的“氵”偏旁理解为与水相关,因此我们会有“流淌”“淌水”的词语。“躺”的“身”偏旁理解为与人的身体相关,因此我们会有“躺下”“躺在床上”的说法。这样运用生字的偏旁特点来帮助学生记忆生词的含义,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帮助学生记忆与其相关的词语。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互动,创建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2.对于一些象形字,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字体帮助学生记忆
象形字在汉语当中占有的比例较少,如果教师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类生字的教学就较为简单。例如,“禾”“众”“孕”等。现在我们学习的都是简化的汉字,在繁体字或者更久远的甲骨文或先秦文字当中,这些字的写法是十分形象的。因此,我在进行象形字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结合其先秦文字的写法,向学生介绍汉字的起源及演变。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如,在教授“禾”“众”“孕”等象形字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其甲骨文的写法: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象形字从甲骨文到繁体字,再到现代简化汉字的变化,观察现代汉字中的部分,是由以往哪些部分演化而来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汉字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增加了我国汉字文化的感染力。
3.教师要加强对常见字的训练
篇5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并没有任何帮助,数学语言过于枯燥无味,忽略了数学阅读教学的价值。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了解相关文化,数学教学课本成为学生的习题册,教师对学生看书作业布置也并不是非常关注,学生失去了在数学语言解读中掌握数学思想的机会,忽视自身的体会和感悟。对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标影响下,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课程教学实践中由教师念、学生听,由教师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学生所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教师讲解,依据教师要求完成习题练习。在这种状态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过于沉闷,缺乏正确的数学阅读教学方法。
1.数学阅读教学重视程度较差
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阅读教学重视程度较差,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更多是一种“口号”,并没有实践。教师提倡学生更多的阅读课本,但是在从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就完成了作业布置,给予学生时间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阅读成为一种形式与敷衍。这段时间内学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教学与实践相互脱离,学生思想上也没有意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认为只要完成了作业也就完成了所有的数学学习任务。
2.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认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课程的任务,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以一种较为冷淡的态度对待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二、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策略分析
1.课前预习
课堂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自己的脑海中会产生众多疑问,从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例如,教师在对除法教学内容进行讲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2.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语感
数学语言具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分别为简洁、严谨。教师死板的通过口头讲述不能取得良好阅读教学成效的。在北师大版1~3年级数学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完整的数学知识相关的概念,教材结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语言语感,使得学生逐渐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例如,教师在讲述分数有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本阅读思考分数是如何读的。课本中并没有对分数读法做出明示。教师可以采用比喻的方式将分数线比作划分的刀子,要求学生想象二分之一就是用一个刀子将蛋糕分成两份中的一份。二是分成的份数,一是你所拥有的数量。然后要求学生试着去读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加强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实际用法。
3.应用动静结合数学阅读教学方式
篇6
关键词:低年段 中年段 高年段 阅读策略
一.低学段重在“激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低学段(1-2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踏进校门,刚刚开始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比较系统的阅读训练,他们最需要的是初步感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慢慢爱上阅读,从而为中、高学段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倘若在这个阶段学生无法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会引起他们的疲惫感、厌倦感,这对于学生们向中高学段阅读学习的过渡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如果给低学段的阅读教学定一个核心目标,那就是:激趣。激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在阅读学习的初始阶段爱上阅读。要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不能忽略低年级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年纪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确定一个基本的原则:在低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采取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来抓住学生的目光,打动学生的心。
1.感官激趣。本文中的感官激趣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图画、多媒体动画、音乐等方式刺激学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让学生获得强烈的视觉感知、听觉感知,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游戏激趣。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喜欢做游戏的年纪,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带着他们一起做一做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就能让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例如,一年级的课文《画家乡》叙述了几个孩子各自笔下描绘出的自己家乡的样子。在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我来画家乡”的小游戏,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蜡笔、水彩笔、图画纸。阅读课上,在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也来画画自己的家乡,然后开一个小小的画展。看着自己的画作也能像画家的画一样进行展览,学生们一定感到开心又自豪,学习自然有兴趣。
二.中学段重在“养成”――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中学段(3-4年级)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一个过渡阶段,即:从低学段向高学段的过渡。相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而言,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初步的阅读训练,对知识的接受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着重引导学生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以便为学生在高学段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如何促成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呢?可以采取先课上再课前的策略。先在阅读教学时专门拿出一节课来引导学生,将阅读习惯的教育渗透其间。当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r,则让他们在课前的预习中依照阅读习惯进行预习,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习惯。具体策略可以是这样的:
1.课上引导。在进行新课前,利用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一步步进行阅读预习,促使他们养成阅读习惯:首先查一查,扫清字词障碍。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做上记号,然后查字典、词典给字词标上读音、明确字词的含义。其次略读,了解课文大意。将课文大致阅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声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边读边体会课文大意,读完后将课文大意记在本子上。接着细读,发现问题。了解课文大意后,将课文仔细阅读一遍,问问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疑问?”将心中的疑问记在本子上。最后再读,摘抄好词好句。再读课文,选取一些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到本子上。同时问问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些词句用得比较好?”以上的阅读引导,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在阅读预习时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2.课前巩固。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预习方法后,便可以将他们的阅读预习“阵地”由课上移至课前。长此以往,阅读预习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常态。换而言之,学生养成了基本的阅读习惯。
三.高学段重在“会读”――让学生向着“无师自读”迈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不局限于课内阅读,能够在课堂以外,不借助教师的帮助,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觉自愿地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高学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低中学段的阅读指导,养成了初步的阅读习惯,他们的接受水平、思维水平相对于低中学段的学生来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高学段的阅读教学可以侧重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初步学会阅读,能够进行自主阅读。
那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如何判断他们是否掌握了阅读方法呢?我们不妨分三步走。第一步:以自读课文为突破口,渗透阅读方法。教材中安排自读课文,本身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对于此类课文,教师只需给予指引,主要靠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学习。所以,我们可以以自读课文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阅读学习中体会阅读方法。第二步:课外阅读尝试。在引导学生了解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后,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尝试,帮助他们巩固刚刚习得的阅读方法。第三步:阅读交流、阅读心得批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尝试后,组织他们进行阅读交流,并对他们的阅读心得进行批改,以便了解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篇7
一、 集束阅读和课内阅读的区别
课内阅读和集束阅读有着各自的功用。在课内阅读中,学生以单篇阅读为主,比如,低年级语文阅读教材中,学童谣是借助一首儿歌或童谣引出生字、凸显生字,让学生通过童谣来巩固拼音、识字写字、掌握局部的读童谣阅读策略。集束阅读可以将同主题同类别的内容集中组合阅读,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读一类文章,探寻同类文章中的普遍规律;集束式阅读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提升阅读速度、阅读品味,巧妙地实现课内外阅读衔接。
二、 集束阅读的材料选择
对于集束阅读内容的选择,组建主题的方式可以多样。选择以童谣专题进行集束阅读,我们是这样思考的:第一,目标定向。我们先把《语文课程标准》与现行低年级教材对照起来,审视现行教材和课内阅读教学能达成哪些目标,据此列出系列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去选文。第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什么年龄的学生读什么书。儿童阅读教学要回归儿童本位,儿童的主要读物应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报刊。
《七彩语文》杂志是优秀的儿童期刊,是学生童年的最佳礼物,低年级版每个版面的内容都深受儿童喜爱,是积累学生语言的最好资源。郑老师为什么选择《七彩语文》杂志“乐乐牛唱童谣”这一板块中的童谣,作为教学内容呢?因为,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类别。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常常看见同学们在课间三五成群地,一边游戏一边诵读《牛皮筋》《编花篮》《丢手绢》等童谣,这些游戏童谣,早就成了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
因此,我们认为,集束阅读的材料选择,一是应该来源于学生的需求,这是他们成长发展的需要;二是来源于教材的扩展。集束阅读是以一个主题或一种文体统整多篇材料,所以,统整既要注意选编材料的组合,也要讲方法的整合。郑老师选编的三首童谣《猴子和扣子》《你说好笑不好笑》《春天的种子长呀长》就是融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进行阅读交流、创造性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发展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集束阅读指导的方法
郑老师这节课指导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在游戏中激发兴趣、习得方法。郑老师根据三首童谣内容、情感、形式的不同,由扶到放,灵活运用适宜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通过“怎样让童谣既好听又好玩”“你们还想怎样读”等问题,启发学生探索发现,自主实践,让学生已有的童谣阅读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地“生长”,以节奏读、限时读、滚雪球读、表演读、改编读等多种创造性形式,进行面向全体、大面积的诵读训练,读出童趣,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课结束时,教师出示更多的童谣,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诵读方法,将童谣诵读学习向课外拓展,体现了童谣的诵读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的理念。
2. 在过程中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在品读童谣的过程中,郑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品味富有形象和想象力的语言,对猴子的粗心形象和春天的美好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在童谣中体味意蕴,发现规律,读出画面,读出情趣。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要求:“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 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本节课,教师不仅设计了大量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活动,使学生感受颠倒歌等不同的语言方式产生的作用,还要求学生模仿《春天的种子长呀长》中的句式 “春天的 长呀长,长出 ” 进行创编,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使学生享受创造的乐趣,对积累语言、发展思维产生很好的作用。
四、 集束阅读的研究价值
篇8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大有没有课件就不能上课、就无法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之意。于是,我们看到教师为了获得所谓的形象效果,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身边唾手可得的插图资源熟视无睹。如此舍本求末、舍近求远的做法实在得不偿失。那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材插图,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呢?
一、依托插图,走近文本人物,感受风采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插图有很大一部分展现了课文中的历史名人或者作者的肖像。教材编著者之所以在这类课文中设置这样的插图,主要在于低年级学生对于这些人物的感知往往滞留于枯燥而僵硬的文字之中,或者源自教师对其生平经历和事迹的介绍。而这些没有感性元素的内容无法真正走进低年级学生的视域和心灵,肖像图片为学生从感性形象的层面补充了文本人物的风采,让学生既能感知其形,更能悟得其神。
如在学习《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之初,即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教材中梅兰芳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最初印象。紧接着,教师结合梅先生的重要生平和典型事迹,向学生简单介绍梅兰芳,并再次引发学生对人物的感知。而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努力将文本语言与教材插图始终融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直面肖像到结合资料感知人物,直到最后在文本语言的浸润下,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促发了学生对人物神韵的整体感知,并口头表达出来,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插图,走入文本意蕴,感知大意
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符号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感知理解的过程中要么出现错位偏离,要么是词不达意。而如果适当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学生则能够借助插图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来理解文本大意,促进其对文本内蕴的整体吸收。
例如,在教学经典课文《狐狸与乌鸦》这篇课文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狐狸、乌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特性,除了紧扣核心语词之外,还引导学生从教材中配置的插图入手,深入细致地观察狐狸昂首企盼的动作、贪婪的眼神、流下的口水……这些生动的画面与文本语言相得益彰,将贪婪而有狡猾的狐狸形象凸显出来。由此学生走进了文本的意蕴之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充足的图片资源更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想象和认知空间,以图解文教学策略的运用为这一类型的阅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支撑。
三、赏析插图,走进文本语言,感悟精妙
苏教版教材在低年级学段安排了大量写景游记的文本。作者以生动浅近的语言,根据自身的行踪,有的据一点描写景物,有的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视角对事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景色描写。这类课文教材都配放了大量的图片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图入文再由文入画的策略,让学生深切体悟到意境之美和语言之妙。
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教师在教学之初率先出示了众多关于蝴蝶谷的图片,引发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而后,选择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紧接着,出示课文中的语言对照插图进行赏析,从而深切地感受到台湾蝴蝶谷的景色特点,并帮助学生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生动性。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以插图为抓手,先是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画进入文本,让学生形成整体画面感;其次再从文本中进入画面,在图文对照下感知文本语言;最后,图文交融,提炼概括,以插图为蓝本,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运用积累的语言,从而真正将语言的运用落在实处。
篇9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从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普遍偏低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难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注重对其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次,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最后,要对学会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受教育不久,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还会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反感,失去阅读的兴趣。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欲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1.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书本的魅力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致,故事对每个孩子的吸引力都非常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以及每个星期的班队活动的时间,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感受书本中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学生被老师讲的故事所吸引,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书本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从小爱看书的目的。
1.2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调动自己的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听故事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望。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将《龟兔赛跑》的故事的时候,在给学生们讲完小龟和小兔子第一次赛跑完,小龟再一次找小兔子赛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这次猜一猜,小龟和小兔子哪一个会赢得比赛呢?”,这时,就会引起学生的讨论,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小兔子会赢,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们说:“故事的答案就在‘龟兔赛跑’的故事当中,同学们自己的看看吧!”,这样学生们就会拿起课本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1.3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人物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比如说,在学生们学习完“守株待兔”这个语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农夫的角色,体验农夫那种希望“不劳而获”的思想,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
二、注重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阅读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结构,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先导,因此,注重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认知能力。首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向学生们提供感性知识或者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在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只有将新旧知识得以顺利结合,知识的整体结构构件才能够有效形成。除此之外,让学生熟悉好的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的图式结构,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各种体裁的文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优雅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体会快乐。首先建议学校应该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脚步发展的不断推进,学校必须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其次,为了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应该考虑建立班级图书库。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图书放到班级里供同学们阅读,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这样不仅能够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所讲内容的关联,向学生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文章,保证有计划的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在学生们读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播放上一首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定,而且还应该结合整体的教学目标来合理展开教学活动,要在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们的阅读认知能力,并且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丽芳.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教师》.2009(S2)
篇10
关键词:合理安排;合作方法;小组合作
一、合理安排小组人员
为了使小组内成员能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教师在安排小组人员时要合理,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职责、任务,鼓励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带动能力差的学生,使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有所进步。
二、合作方法的指导
培养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能力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其合作方法的有效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独特的合作方法并适时奖励以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例如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拼音时,可以先由小组长带头进行领读,带动全组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领读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小组成员的表情,其往往预示着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朗读结束后,可以由小组成员就朗读速度、清晰程度以及声音洪亮度等方面进行简要评价,之后小组成员自愿练习或由小组长点名练习,最后由组长向老师汇报小组的学习合作效果。教师要就其合作顺序及合作环节的连贯性做出关键性指导。
三、将小组合作运用到各个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运用于拼音练习、课文朗读、阅读理解及基础知识检查等各个方面。
实践证明,在阅读理解的环节中,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朱自清的《春》,其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对课文的朗读,每个小组成员各自负责一部分,然后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简单摘出来向其他组员分享并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这样使学生能够通过他人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另外,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的依据,通过小组内的评比提升学生的合作热情,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热情地加入讨论中。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大意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思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小组的合作能力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值得教师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创新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