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Water resources are the basic natural resources and strategic economic resources,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pollution has been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s fa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nghai County,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gulation means, Jinghai rain flood resources and offshore water has not been used well, must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he river pollution, governance, increase the self-provided water storage capacity by enlarging excavation dredging part of the river, alleviate the water shortage pressure, provide water security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protection;utilization;engineering measure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水资源缺乏和水质污染一直是静海县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破解水源短缺难题,不仅事关工农业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调蓄手段,静海雨洪水资源和境外来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河道污染,通过扩挖浚深部分河道增加自备水源调蓄能力,缓解缺水压力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本现状
静海县地处九河下梢,是海河流域南部水系洪水汇流的主要缓洪区和滞洪区。境内地形低洼封闭,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季干旱,汛期雨水集中。由于这些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旱、碱的危害。流经静海县的有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条,干渠36条,支渠386条,全县建有大型扬水站24座,大(二)型水库1座,蓄水能力1.8亿m3;大中型闸涵69座,镇村管扬水点551座,全县已形成渠渠相通、站站相连的水系格局,具备了一定规模的调蓄结合、排灌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防洪和灌排体系。全县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2.01亿立方米。年用水需求量为3.738亿立方米。调蓄水能力总计6700万立方米,城市生活供水约40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控制在4700万立方米,可调蓄利用水总量为1.18亿立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增加蓄水能力。近年来,静海县共投资1.9亿元,先后实施了迎丰渠、生产河、青年渠、南运河、港团河、七排干、王口排干、团结渠等重点河段的清淤治理工程,共治理河渠93公里,清淤土方424万方。通过对上述河渠的清淤整治建设,不仅确保了输水通畅,同时,提高了河道的蓄水能力,改善了河道水环境。
二是实施团泊水库除险加固和浚深改造工程,实现向水库蓄水。投资5108万元,完成了团泊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9.12亿元,实施了团泊水库浚深改造工程和东围堤外扩工程,浚深改造库区22.5平方公里,东围堤外扩6784米。水库除险加固及浚深改造工程的完成彻底消除了水库隐患,增加了水库的调蓄水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水库功能,2011年10月底实现了引黄向水库蓄水1亿立方米,为静海增加了生态心源,使团泊水库再现生机活力,有效改善了水库周边的水生态环境。
三是规划了我县引调水方案。结合我县目前水资源状况,经过勘测和充分调研,先后编制了《静海县水资源调度规划》、《静海县静海新城与团泊新城水系规划》等规划方案。通过北水南调、南水北调以及“留住天上的雨水,截住上游的客水” 等一系列措施,合理调配水源,努力用来满足我县生态用水和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用水。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总量及蓄水能力严重不足。我县年需水量为3.7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2.0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尚缺1.73亿立方米。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在不断增加,而我县地上水贫乏,地下水水位在不断下降,并且限量开采,外来水又逐年减少,水量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河道淤积严重。目前,现有河道淤积严重,多数河道已达不到原有设计标准,过流量大多不足原设计的60%,严重影响排水和调蓄功能,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河道水质污染造成水源浪费。在我县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有水不能利用,每年还要外排污染水源0.6亿立方米以上,在2010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52毫米的情况下,外排污水达0.8亿立方米,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存蓄能力严重不足,按我县年水资源总量2.01亿立方米计算,目前可调蓄利用水量为1.18亿立方米,调蓄水能力还缺少约0.83亿立方米。按需水量调蓄水能力还缺少约2.56亿立方米。
四、对策与措施
缓解静海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要利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蓄水能力,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强化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大淤积渠道清挖力度,恢复和提高河道排蓄能力,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通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做好雨、洪水的蓄、泄、滞、引工作,增加蓄水能力,为静海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一)实施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对河道的清淤、扩挖,提高可调蓄水量。
实施自备水源工程依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的原则,以增加自备水源存蓄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大清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黑龙港河进行扩挖加深,对青年渠、港团河清淤疏浚,使河道通畅,既满足行洪排沥,又使雨季降水和外来水源能存得下、蓄得住,用得上,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工程包括黑龙港河扩挖工程全长33.6公里,扩挖土方共计46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大清河扩挖工程长度8公里,清淤及扩挖土方30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200万立方米。独流减河扩挖工程,总长度35公里,在独流减河下游新建橡胶坝,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3850万立方米。马厂减河治理长度25公里,清淤及扩挖土方40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240万立方米。青年渠9.5公里治理工程,清淤土方67万立方米,可增加蓄水量67万立方米。港团河规划治理17.6公里,清淤土方12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120万立方米。通过上述河道扩挖,使现有蓄水能力2.47万立方米,在“十二五”期间新增蓄水能力1.04亿立方米,实现“十二五”末蓄水能力达到3.51亿立方米。
(二)做好引水规划和水源调度,争取客水入静。
根据静海地理位置并结合工程现状,在周边地区水资源比较充足的时期可以通过已有河道将境外水引入我县。我县境外引水途径可通过北引“三河”(北运河、潮白河、滦河)、西引大清河、南引黄河,东引海河(北大港水库)进入静海。北三河可通过北水南调工程进入静海。大清河可入独流减河,并至争光扬水站、八堡扬水站进入静海。大港水库和海河水可经子牙西河至进洪闸闸上到争光扬水站、八堡扬水站提水进入我县境内。南运河水到达我县境内后,可由九宣闸入马厂减河,也可由南运河穿静至进洪闸。
对于外来水在境内的调度,一是北线来水时,可由八堡扬水站或进水闸提水入黑龙港河,再通过港团河至团泊水库,同时可向各河道及渠道蓄水。或由南运河的争光扬水站提水入争光渠再通过联接渠道进入团泊水库,同时也可向各渠道蓄水。大清河还可通过独流减河管铺头低水引水闸引水,再通过扬水站提水入团泊水库。二是当南运河来水时,可由南运河西钓台扬水站进水闸进入港团河,通过港团河至团泊水库,同时也可向各渠道蓄水。或通过马厂减河、青年渠至团泊水库,也可通过四党口站引水入迎丰渠,再通过四排干至团泊水库,同时可向其他渠道存蓄。
(三)加强水源调蓄措施,通过修建拦水设施增加蓄水能力。
为实现“留住天上的雨水,截住上游的客水”的目标,可利用治理后的河道通过修建拦水设施增加蓄水能力。
一是利用独流减河深槽蓄水。独流减河治理后,为了节制深槽水源,在独流减河下游我县境内右深槽和左侧西青境内深槽新建拦水设施,增加蓄水能力。
二是利用大清河深槽蓄水。大清河治理后,可以充分利用老龙湾现有节制闸截流,增加蓄水300万立方米。
三是利用扩挖后的黑龙港河、马厂减河等河道实现蓄水。
(四)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再生水利用。
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对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处理后实现再利用,是实现增加水资源量,提高水源调蓄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2
关键词 葫芦岛市;保护;水资源;科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102-01
水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和环境良心发展的控制性因素之一,而目前人类有限的水资源受到了污染的威胁及需求量不断提高导致的有限水资源的分配竞争,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随着环境污染的破坏日益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了避免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对水资源的供水和需水进行双向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葫芦岛市地处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葫芦岛市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一些粗浅的观点。
1 葫芦岛市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沿海地区,整个海岸线长达261km,是辽宁西部重要的港口城市,其境内独立水系较多,可分为大、小凌河水系及沿海诸河,同时包含了29条直径入海的河流。全市共有73座大小不一的水库,总容量达到了88971m3。全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显示为:葫芦岛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5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02亿m3,地下水资源量5.83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64亿m3,人均水资源量728m3。[1]而葫芦岛市水资源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1)水资源短缺引起供需矛盾突出。按照调查我市人均水资源量728m3,处于联合国的重度缺水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大,我市原有的七座大中型水库成为由原来只提供给农业灌溉转变为提供给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使用,使得水资源出现了更加严重的不足,造成了工农业争水的严峻形势,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我市的经济发展;2)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葫芦岛市水资源分配有着显著的地区特征,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出现了极为不匹配的配置结构,导致经济发展受阻。同时由于葫芦岛市处于沿海地区,部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使得海水入侵现象十分严重,目前葫芦岛市地下水超采区有4处,其中城区有2处。而另一部分地区却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未进行开发,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其中六股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仅为19.26%,狗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6.7%。如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优化水资源的配置,那么将会在整体上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污染现象严重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葫芦岛市的地表水污染因子主要是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氮。其中女儿河、大凌河、兴城河、连山河、五里河、茨山河由于氨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等因子超标,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乌金塘水库水质总氮和钼超标,整个水体属于Ⅲ类水质,其它监测因子未超标,水库富营养化状态均为中营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使得水污染的现象加剧,整个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其中五里河、乌金塘水库的水质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钼超标十分严重,目前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仅能向城区内水质要求较低的工业、企业供水。
2 葫芦岛市水资源保护措施
随着水资源的减少及、环境的污染的日益加剧及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使其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水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科学的手段合理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同时利用其他诸如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影响水资源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形式进行控制和干预,使水资源良性发展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葫芦岛市在水资源保护的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饮用水安全。我市在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对污染源头进行杜绝和治理,完善水源地上方的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严禁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源中,具体措施为关闭乌金塘水库上游非法选矿厂,停建新的选矿厂,进一步完善乌金塘水库净化工程。在污水处理方面采用行政干预手段。如禁止在饮用水源地最高水位线上方1km范围内实施高强度化肥作业,禁止在水源地核心区内堆放能够污染水源的废弃物,禁止在水源地附近排放工业污水等等。在使用行政手段的干预的同时进行水源地防护,保护好水源地核心区域现有的天然植被,优化植被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质的监测力度,确保饮用水资源的动弹跟踪结果;第二,开发新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供需平衡。由于葫芦岛自身特有的地势结构,随着我市对水资源使用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着力开采新的水资源,建立多元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具体措施为对已有大中水库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大的蓄水空间,同时在狗河干流上积极修建猴山水库以及在六股河干流上积极修建青山水库,进一步提高水库供水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利用科学手段研发崭新水资源。我们可以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能力,研发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提升对污水的综合回收能力。利用好我市沿海的优势促进海水淡化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工程的不断发展,并加强城区以及山区的雨水积蓄利用工程等等。
总之,水资源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在保护和开采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水资源的节约,水资源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系统终以实现良性的循环状态,是水资源能够被永久的使用,水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通过保护地下水资源为目的,也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开发新的水资源的活动,两者有机结合使水资源能够循环发展,为我们的子孙留下更加纯净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从中线水源质量现状出发.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从宏观上提出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切实保证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
1地理及自然环境
1.1地理位置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分布于湖北、河南两省境内,行政区域隶属于两省6个县市,水域面积750km,其中湖北省境内约占水库面积的50%,其回水长度汉江177km,丹江83km。
1.2自然环境
丹江口水库为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及水产的综合性水库,由汉江和丹江组成,简称汉库和丹库。丹江口水库总的趋势由西北向东面倾斜,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lO00mm,其中5~10月份占70%~80%,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5亿m,正常蓄水位时库容为175亿m,水量较为丰富。
2水环境状况
2.1水环境质量
(1)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水源为汉江和丹江及主要支流,而汉江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75%以上,汉江全长1577km,干百年来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水资源,根据30多年来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特别是对近10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水质除个别项目个别汀段超过地丧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外,其余都达到了II}类以上标准,I~III类水河长占90.3%,丹江I~III类水河长占93.2%。
(2)目前丹江口水库是丹江口市的生活饮用水源以及河南、湖北两省的部分工业、农业灌溉用水。根据近年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丹江口水库水质达I~II类的监测断面占86%,HI类的监测断面占10%,IV类的监测断面占4%,可以看出总体水质是优良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巨大的库容有超强的自净能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理想水源地。
2.2水环境监测
(1)承担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监测任务的是长江委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动工兴建开始,为了研究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长江委就在汉江中上游的各个江段开展水质监测分析,1967年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后及时增加了坝上等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为了调查水污染情况,先后多次对水库流域内8个县市进行了污染源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污染源基本资料。另外为了了解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变化和底质情况,进行了3次普查采样分析,从入库站白河至大坝下游老河口,从丹江荆紫关至大坝,在汉江和丹江干流以及污染较大的8条支流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如今长江委在丹江口水库内已设置了十八个水质监测断面,分析项目达50余项,由于丹江口水库涉及三个省,又开展了省界监测任务。每月向国家提供水环境监测资料,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向国家提供“全国水环境状况通报”信息。
(2)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需要,特别是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现状评价以及环保设计工作的需要,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的水环境监测,对水库周边及其支流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水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价工作,并开展了库区的生物监测,从而进一步摸清了水库流域的水环境现状。几十年来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做了大量的水质调查、监测以及评价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分析积累了详实可靠的水环境资料,为水源地水质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存在的问题
(1)点源污染增多,对库区造成潜在的威胁。
根据多年来监测资料表明,丹江口水库因其水量丰富、库容量大、稀释自净能力强,多年来水库水质一致处于I~II类标准,但随着近年来地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不断增多,一些库区支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库区造成了污染的隐患,比如库区支流神定河,其上游即是因汽车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十堰市,她是丹江口水库坝上流域最大的工业城市,占库区污染负荷的70%左右,虽然近年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有所缓解,但根据监测结果,神定河目前的主要污染物氨氮、COD、BOD、粪大肠菌群等超标,这说明生活污水的污染仍严重,市区70%的城市污水由神定河排出流入汉江,成为丹江口水库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虽然人库水量比例很小,但其径污比很大,且有污染加重的可能;再比如支流老灌河,在丰水期水量大时,污染较轻,但进入枯期,水质污染明显加重,水质都达到了Ⅳ~V类。
地方污染企业超标排放污水,屡禁不止,这与地方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丹江口水库上游及周边大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人们环保意识淡薄,致使污染事故经常发生,比如2000年汉江上游旬河及丹江上游铁河的氰化物倾入事故等等,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水资源管理缺乏统一、有效的运行机制。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开始,作为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状况,水库及上游涉及河南、湖北及陕西三个省,水资源管理、监测部门重叠,监测断面重叠,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了省与省间的矛盾,地方与地方间的矛盾以及系统与系统间的矛盾,由于没有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协调,发生污染事故时,缺乏应付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缺乏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制。
(3)水环境监测布局不合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丹江口水库范围大,面积广,静库面积达750km,有主要支流20余条,现在有一些水域监测是空白,不能满足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同时对水库全流域进行水资源评价时,则代表性不足,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有一些水域监测又重叠,各地方、部门的监测方法、监测能力差异较大,很难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不能对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水事纠纷等问题有效的解决,所以没有真正起到对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作用。
3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3.1依法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由于丹江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范围大,各地方、部门着眼于本地区利益,很难顾及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虽然近年来各地方在南水北调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上认识得到了一些提高,但涉及地方利益时,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经济,重效益,轻环保的思想,光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流域机构,在行使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我国新《水法》已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明确规定了流域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了流域管理,既然国家已明确了法律地位,流域机构就要承担起责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使管理工作纳入更具体的、科学的、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统一管理轨道。因此,结合丹江口水库的特点,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制定保护水源区的相关法规,比如制定“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措施,从政策上、行政上来约束影响水环境的行为,制定法规是为了有法可依,所以,流域机构要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并强化法律责任,确保一库清水向北流。
3.2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
(1)应采取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流域与区域、省与地方、f:游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协调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具体可成立一个流域机构与各有关地方行政部门组成的“水源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水源公司提供一定的工作经费,定期进行会商,对以前的监测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经验交流,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部署。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2)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对丹江口水库及主要支流实行控制,进行定期常规监测及眢界监测,对水库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入库口设置重点监测断面,按照各河段具体情况制定出水质保护目标,根据河流上游来水量、排污口排污量以及水质标准制定出水库的纳污总量,进行宏观总量控制,对各主要支流及排污口进行监督监测,发现超标,则利用协调委员会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3)地方水资源监测部门要加强对进入各级支流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水质水量的控制监测,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完成,对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河流及水域,要通告其上游城镇,对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单位,要通告其主管领导,限期整改,在限期内仍未达到标准的,可依法追究其责任。
3、3加强入库河流监测,控制水污染
目前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有的还没有开展监测,有的由各地方水利部门监测,有的是流域机构监测,有的是环保部门监测,甚至有的监测断面重叠,一个监测断面几家在监测,检测信息互相封闭,这都不利于水污染的防治,更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入库河流的水质监测,就是要科学地规划,合理的布局,严格控制进入各级支流的废污水总量,切实当好水资源保护的耳目。丹江口水库是我国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但它也承载着一定的污染压力,主要是支流及上游河流。因此必须加强入库支流的水质监测,对神定河、老灌河、旬河等进行常规水质监测,支流神定河的径流量虽不大,但她是十堰市的一条排污河,十堰市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重点就是神定河的治理,现在治污的重点正在转向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2002年十堰市的环境统计显示,神定河年排放污水380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为1600万吨,生活污水22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在2005年完工后的总设计能力是l6万吨/日:老灌河也是一条污染较大的河流,这些河流都需要进行常规监测,以确保进入库区的水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
3.4建立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为了确保持续优质的水源,不仅要及时地获取水源区内各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信息,而且要对未来的水质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这样才能保证水源区的水质,为此,就需要建立水源区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1)充分利用流域机构具有水质水量的优势,水质水量并重。根据上游水资源量及水质分布情况,一方面对水量做出预报,另一方面对各监测站点的水环境检测信息统一分析、统一评价,并进行变化趋势研究,统一分析研究各支流对工业、城市废污水、农田灌溉退水等进入水源区时,会对水源区的水环境质量带来多大的影响,对未来做出预测。这样也能避免地方利益保护之嫌,通盘考虑,协调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
(2)为了及时掌握水源区水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水源区内各机构的监测站点,可象水文测验一样向流域机构及时提供水环境监测信息,此为公益性的工作,流域机构作技术上的指导,这样根据各种监测信息,统一分析、评价水质成果,减小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最后根据对未来做出的分析成果,定期发出“南水北调水源区水环境状况通告”,及时地与各地区、各部门进行沟通,对于未达标的水域及河流,监督各地方、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限期整改,消除对水源区水环境污染的隐患。
4结语
篇4
关键词:水库 水质评价 污染源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35-02
一、横山水库流域概况
1.水库工程基本特性。横山水库是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位于甬江流域奉化江支流县江上游,库区集雨面积15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2亿立方米,总库容1.108亿立方。
2.流域社会经济状况。横山水库集雨区内有42个行政村,9890户,户籍人口28214人,其中常住人口15705人;流域内以农业为主,高山西瓜、茶叶、单季稻、花生、花木、竹笋为主导农产品;工业方面,有生产塑料齿轮、五金表带、玩具及仪表配件、灯头等产品和竹木加工的企业。旅游业主要有农家乐、户外运动、果实采摘等;小水电也是一大特色,有柏坑一级、二级等11座小水电。
3.流域水文气象。横山水库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685.8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显著,年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尤其以6~9月最多,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
4.流域地形地貌及土壤植被。库区处于天台山北部边缘,属天台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土壤主要是红壤和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一般为4.23%左右,总氮含量0.254%,总磷含量为0.037%,PH值5.5~6.5之间。植被大多为常绿针阔次生林、竹林、草灌木丛及人工林。
二、水库污染源现状
1.生活污水。由于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进入水库,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同时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造成水库水体外观性状下降、浊度升高、淤积等,还会提高水库氮、磷的含量,加速水体富营养化,极易导致藻类爆发。目前仅大堰、万竹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人口约3000人,占库区常住人口的19.1%,大部分农村污水未处理,直接流入溪中,最终排入水库。估算年入库量:总氮入库23吨/年,相应占入库总量10.0%;总磷入库2.0吨/年,相应占入库总量4.9%。
2.生活垃圾。横山水库流域内日产垃圾估算为15.7吨/天。从2001年始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实施了“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存在着设施落后、居民环保意识淡薄、资金缺乏、从业人员责任性较弱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去年莫拉克台风后,水库水面上的垃圾数以百吨计。
3.畜禽养殖污染。畜禽粪便中氮、磷含量也很高,是水库流域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虽然近年来,为保护水源,镇政府进行了集中整治搬迁,但仍有部分村庄有小规模养殖现象,农户没有能力也不会去处理粪便,造成粪便随便堆放或还田,极易流失,影响水质。估算年入库量:总氮入库51.8吨/年,相应占入库总量22.5%;总磷入库10.0吨/年,相应占入库总量24.8%。
4.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污染主要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污染及农田水土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是水库流域面最广、量最大的污染源。横山水库以丘陵山区为主,多山岗坡岭,少大片平坦耕田,山腰成梯田,依靠天然降雨,或山塘拦水灌溉。农业施用的化肥、农药是水库水体氮、磷的主要来源。估算:总氮入库84.7吨/年,相应占入库总量36.9%;总磷入库8.5吨/年,相应占入库总量21.1%。
5.水源地水土流失污染。根据《奉化市水土保持规划》,横山水库流域为中度以上的水土流失区,是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共计7.4平方公里,其中轻度4.27平方公里,中度1.82平方公里,强度0.97平方公里,极强度0.34平方公里。估算:总氮入库70.2吨/年,相应占入库总量30.6%;总磷入库19.8吨/年,相应占入库总量49.1%。
6.工业旅游及其它污染。近年来,对有关污染严重企业实行了关停或搬迁,并严禁流域内新建污染型企业。仅有少量工厂,不直接产生污水,污染相对较小。旅游项目以漂流、农家乐为主。年游客约在4万人次左右,旅游业大都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污染主要表现在生活固废垃圾上。水库内污染源以水产养殖、底泥污染、水面污染等方面,相对控制得很好。
三、水资源保护现状
1.水库水质现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横山水库现状水质进行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为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粪大肠菌等21项,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从评价结果来看,当总磷总氮不参与评价时,水库2007年-2009年水质位于Ⅰ―Ⅲ类标准区间,以Ⅰ、Ⅱ类水质时间居多,偶尔有超标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PH值、粪大肠菌,基本满足Ⅱ类水质标准要求,但2009年以来PH值出现异常或偏大现象;当总磷总氮参与评价时,水库水质位于Ⅱ―Ⅴ类标准区间,以Ⅳ类水质居多,其中总磷基本位于Ⅱ―Ⅲ类标准区间,总氮超标严重,基本都是Ⅳ类标准。
2.水质富营养化现状。富营养化评价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方法采用指数法。有叶绿素a、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五个项目,2007年-2009年水库富营养化情况不明显,基本为中营养状态,但部分月份存在富营养化的趋势,从单项指标看,总氮超标严重。2009年4月下旬到5月初,水库大面积硅藻爆发,水面呈酱红色,是建库以来第一次。
3.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水环境整治的力度。近年来宁波市加强了对水库上游的水环境整治,在水费中提取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经费保障。另外,大堰镇、尚田镇政府在横山水库上游水环境治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卫生保洁方面,大大减轻了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污染,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库上游的大堰镇,拆除简易厕所200座,建造卫生公厕6座,新建垃圾箱15只,增添垃圾桶30只,浇筑混凝土路面20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500平方米,新建绿化带2000米,新建300平方米建筑垃圾堆放场1处,填埋嫩竹造纸料塘150只,在大堰、常照、张家等6个村建造河道拦水坝21座。为了给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宁波市、奉化市先后制定出台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对水环境治理进行补助的政策措施。
4.水库管理局强化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水库管理局完善出台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水质保护和防破坏应急处置方案》,重点加强取水口附近水面污染源的监控,及时清理取水口附近漂浮物和污染物,建立水环境治理各种电子档案,向社会公开水环境保护监督电话,并在水库信息网站定期水质公报。
5.水资源保护意识有所加强。在宁波原水集团统一调配下,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如:设立大型水源保护牌、公告警示牌、百米宣传长廊、水资源保护义工队―亲水使者等活动。大堰镇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大规模“一江净水到奉城,一江清水入甬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关部门和镇政府开展水环境整治,增加了居民水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各级政府、人大和政协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检查、视察、调研,也让上游民众感受到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水源地环境保护与群众利益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堰镇是宁波市14个经济不发达的乡镇之一。为保护治理水库水环境,水源地居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综合经营产业开发受到限制,如横山水库上游40个行政村,近年来因关闭、搬迁污染企业,取缔嫩竹造纸等原因,经济收入大幅减少,有些原先集体经济比较强的村庄也都成了零收入。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度奉化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05元,而保护地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平均水平的一半。如何做到既保障供水安全,又改善水源地群众的生活条件,是个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大问题。
2.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水资源保护职能部门。从经济学原理看,水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应当纳入政府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范畴。简而言之,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程度直接反映和考量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力度。依此审视,就不难深入地看到水污染背后公共管理体制的失衡和羸弱。“五龙治水,九龙戏水”是专家们对中国水资源管理模式极具形象的比喻。目前,政府部门中涉水、管水的主要包括水利、环保、渔业、林业、航运、城建、地矿等。这种“九龙治水”的机制表面上集中了众多部门的力量,但事实上并不能达到“团结治水”的目的,相反在客观上强化了职能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单一目标,进而弱化了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功能。
3.水库管理局现行体制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的要求。目前水库管理局的体制以工程管理为主,没有水资源管理的专职人员、专业人员,没有执法权,对水资源管理力不从心,尤其是水污染应急预案,涉及面广,单靠水库管理局难以操作,影响了预案的可行性。
4.从水库水质发展趋势看,要求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根据污染源调查分析,水库流域内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农村居民生活和畜禽养殖是水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维持现状,污染负荷不会降低,水质难以改善。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横山水库水功能区划为饮用水源区,目标水质为2类。预测总氮、总磷大部分时间未能满足要求,且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风险。
五、横山水库水资源保护建议
1.建立领导协调机构。由奉化市政府牵头,建立由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水利局、国土局、大堰镇、尚田镇、横山水库管理局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横山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实行横山水库水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各部门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保护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指标,强化部门对饮用水安全的关注力度,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水平。
2.完善水源地保护法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宁波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有针对性的制定《奉化市横山水库水资源保护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明确管理机构、管理分工、保护目标、考核制度、法律责任等内容,加快水质监测网建设、污染源监控网络建设、水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完善水源地各种保护制度,如水源地保护的监督检查制度、库区危险品安全监管制度、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机制、库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等。
3.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难度大,需要合理的措施加以治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化肥施用管理、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推广生态农业等。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集运设施建设以及改水改厕、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等的补助,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打好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群众基础。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管理。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和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提倡和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配方施肥,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发展高效、生态、无公害产业,减少氮磷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严格控制各类养殖业,防治养殖污染。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关停和搬迁畜禽养殖场;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户改掉散养家禽的习惯;改善养殖场生产工艺,减少排放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从污染源头治理,积极引导农户进行科学养殖,减少养殖污染。
5.要大力削减农村生活污染源。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实施移民搬迁,梯度转移,减少生活污染;有计划地安排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农房建设或统一规划建设新村,相对集中人口居住地,配套环保基础设施,通过3~5年努力,实现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的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组织清淤。搞好小流域整治,清除河道溪流中多年以来沉淀累积的污染物,消除有可能扩散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以期全面实现流畅、水清的水环境整治目标。
6.妥善应对水污染。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的运行机制和应急处理方案。以沿库生态保护和沿溪生态治理为重点,系统推进重要水库水资源保护。按照水资源质量监测新要求,全面开展溪流、水库水资源质量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优化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对预案,建立联络和快速反应机制,从应急处置和应急调度两方面加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7.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政府出巨资治理水环境,应该把提高人的素质摆在第一位,把宣传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此,有关部门要切实重视水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议库区中小学中安排课时开展水资源保护教育,每学期开展1~2课时的保护活动。建议每一个自然村至少树立一块以上宣传牌。重要季节要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保护水质光荣、污染水质可耻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讲卫生、重环保,从思想上筑起保护生态的长堤。
参考文献:
1.方子云.现代水资源保护管理理论与实践.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王晓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加]彼斯瓦斯.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4.王晓宇.生态农业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现状;对策;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51-02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个重大问题。水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 辽宁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辽宁省位于松辽平原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8.1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20 m3,耕地平均占有量8 205 m3/hm2,均为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3,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2。目前,全省水资源开发率已高达4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辽河柳河口以下、浑河流域约90%,太子河流域约70%,除浑江、东辽河、滦河流域以外,其他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都超过30%,基本没有可供开发的潜力[1]。
随着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如不采取有力的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极有可能出现水危机[2]。
2 辽宁省水资源保护现状
2.1 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辽宁省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又是省辖市最多的省份,工业门类齐全,城镇人口比例达1/2以上,需水量大、废污水排放量多。根据近年来入河排污口的监测情况,全省每年废污水排放量都在22亿m3以上,全省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仅为污水排放量的50%,远未达到预期效果[3]。因此,大部分废污水还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而全省水环境容量较低,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上万例大小生态系统的统计分析,当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折合成产水深大于150 mm时,基本可以保证适当的人类活动、维持原有生态系统不退化,而辽宁省52.6%的地区达不到或勉强达到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最低水资源量;有88%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1 000 m3以下,为重度缺水和极度缺水区。而排入河道的废污水又进一步污染了原本水量并不充沛的江河水域及地下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40余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较为严重的有29条,河流除源头段为Ⅰ、Ⅱ类水质外,其余大部分河段均为Ⅳ、Ⅴ类水质,流经城区河段枯水期水质基本都是超Ⅴ类。由于污染严重,很多水体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水功能区划得不到实施。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4%,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47%。从这个意义上讲,水污染也是水患。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此外,由于水量缺乏,盘锦市的苇田湿地和沈阳市的卧龙湖湿地都存在萎缩问题,生态功能也在下降。
地下水是辽宁省的重要资源,每年开采量均占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50%以上,原本水质较好,但也同样亟待保护。根据全省第2次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在铁、锰不参加评价的情况下,全省Ⅳ、Ⅴ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达到全省面积的55%。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了大面积地下水超采漏斗,产生了水质恶化、湿地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沈阳、鞍山、锦州、营口、辽阳、盘锦等地形成了16个地下水超采区,大连、锦州、营口、葫芦岛等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包括海侵区在内的全省超采区总面积达到2 600 km2,年超采量4亿m3,地下水综合开采系数达到1.37。仅以海侵区为例,全省滨海地区共有12个县(区)52个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3.87万hm2农田处在海侵区,580眼机电井报废,减少灌溉面积0.2万hm2,有56万人、10万头牲畜的饮用水存在困难。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废污水排放量也与日俱增,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2.2 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
2.2.1 加强江河湖库水环境监测。监测江河湖库水质是水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辽宁省专门成立了辽宁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及10个市分中心,负责全省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监测。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环境监测体系:①河流监测。共监测河流30条,监测河长2 931.2 km,设水质监测站61个,监测断面72个,每年监测12次。②地下水监测。全省地下水常规水质监测井95眼,每年监测1次。③水库监测。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葠窝及碧流河等25座大型水库水质进行监测,每年监测8次。④海水入侵区监测。设91个监测孔,监测海水入侵面积的变化。
2.2.2 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近年来,辽宁省在原流域水利规划、水资源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及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浑、太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辽宁省水功能区划、辽宁省水资源保护规划,进而确定水功能区及水域纳污能力,逐步使河流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具备自净能力。
2.2.3 编制实施辽宁省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地下水是辽宁省主要的供水水源,现状地下水开采量占全省总供水量的1/2以上,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污染加剧,严重危害了供水安全,并导致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因超采而形成的漏斗,防止地下水污染和海水入侵,辽宁省根据大量实测资料,按照开源节流与保护并重、节流优先、地下水与地表水优化配置、管理与保护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地划定了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保护区,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地面沉降和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十五”期间,全省采取依法封闭地下水井、节约用水和建设替代水源、人工回灌、海侵区帷幕灌浆等措施,对地下水保护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依法封闭取水井1 300眼,压缩超采水量4 100万m3,取消停建了10处大中型地下水取水工程,每年少开采地下水6 000万m3。
2.2.4 加强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开展了《辽宁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启动了《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
2.2.5 强化取水许可水质管理。取水许可水质管理是取水许可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水利部《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结合取水许可年审制度,辽宁省已经连续多年对工业取水户的取水和退水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填入取水许可年审表,对取水水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对退水水质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提出限期治理要求[3]。
2.2.6 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督。自1992年以来,辽宁省先后多次对辽河、大凌河、小凌河、鸭绿江等入河排污口及支流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并逐一进行登记,为水资源保护和防治提供可靠数据。
2.2.7 定期水质简报和水资源公报。为及时反映辽宁省河流和水库水质、废污水排放量、海水入侵面积等情况,从1992年开始辽宁省水资源公报,并定期水质简报,为各级领导进行水资源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起到了宣传作用。
2.2.8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土流失。辽宁省共有5 141条小流域,截至目前已有1 240条流域得到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433.33万hm2,栽植水土保持林313.67万hm2,经济林47.2万hm2,兴修水平梯田53.47万hm2和大批蓄水保土工程。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了河流、水库泥沙,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已由每年的2 088 t/km2,减少至1 356 t/km2,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2.2.9 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自1996年以来,辽宁省水利部门先后完成了观音阁水库等多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红沿河核电站等40多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既满足了生态环境的要求,又保证了建设项目对水资源的需求。
3 今后的工作思路
水利部门是代表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重要任务,不但要保障水量,还要保障水质。特别是面对辽宁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现状,辽宁省水利部门任重道远。今后更要认真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政府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3]。一是加强水质监测工作,调整完善水质监测网,建立水质预警预报系统,提高水污染防范能力。二是将已开展的各项水资源保护规划落到实处,对没有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河流也要在已有流域规划基础上开展起来。三是要抓紧法规建设,尽快出台一批对保护水资源切实有效的法规,如辽宁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四是建立资金投入的多种渠道,以确保水质监测等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五是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5]。坚决关停并转一批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用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多的企业。六是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努力减少面源污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将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为此,必须把水资源保护摆在同防汛、抗旱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辽宁省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水利万.辽宁省水资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T 1237-2008辽宁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张桂珍,杨诣,曲景艳.发挥水文优势 依法保护水资源[J].东北水利水电,2001,19(5):31-32.
篇6
论文摘要:提出了在健康水循环思路指导下的以供需水预测、节制用水、水资源保护为基础的,综合考虑水资源配置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根据水量需求单纯扩大供水规模的以需定供规划方式。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从依靠技术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降低用水定额、兼顾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等方面对需水加以控制管理;从一次性水源向再生性水源转变,挖掘供水潜力;对饮用水水源地和一般水体涵养保护、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回用进行全过程管理,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统一保护。最后,以北京市新城顺义区为对象进行了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应当由以前水厂一用户一排放的单向利用转变为水厂一用户一再生的循环利用,即实现水资源的健康循环,使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能够相互协调。
1水资源规划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0年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强调以自我发展为中心,导致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与水资源的内在联系,在进行水资源规划时更多地考虑了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国外水资源规划方法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防止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生态系统质量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积极地开展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作。水资源的规划重点放在控制水资源需求量上,采取多种节水措施,以保证现有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只有当现有水资源量不足、确实需要增加水资源量时,才考虑开发新的水资源或寻求替代水源(如再生水)。水资源规划的目标则转变为满足现状和将来经济社会开发的适度水资源需求量。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应用经济措施和价格手段,以及公众参与的透明规划方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国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以需定供的水资源规划方法,这种方法隐性认为水资源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此也造成了如河道断流、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等不良后果。在2002年以后,全国进行了新一轮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查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2规划目标及方法
2.1规划目标
健康水循环框架下的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应当为区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规划方法
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法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在传统规划方法——现状调查评价、供需平衡分析、方案比选的基础上,以“健康、循环”为核心进行规划。
“健康”即在规划的全过程中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在需水预测中,除进行生产和生活需水预测外,还应进行生态需水预测,其目标为各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不低于现状,多数能够有所改善。
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规划内容,通过水资源污染现状调研及预测,结合保护目标,制定污染源治理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保护措施,重点是建立规划区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系统的布局方案。
在建立水资源配置方案集的过程中,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去除无法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方案。
在规划方案比选过程中,除考虑传统的水资源量和社会经济因素外,还应加入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共同进行多目标的优化决策,形成推荐的规划方案。“循环”的核心是规划区内污水的收集、处理、再生和回用。再生水回用应根据需水预测成果分析可应用再生水的项目,确定不同回用目标的水质要求及水量需求,由此确定不同规划水平年再生水厂的规模、工艺、分布和服务范围。
雨水收集利用也是“循环”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应在规划区内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在健康水循环的框架下,应改变传统“以需定供”的规划理念,通过“节制用水”抑制需水预测中不合理的部分,减少需水量。产业结构调整、节约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是节制用水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农业及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规模,鼓励耗水量小、利用率高的行业发展;通过节约用水的分析来减少不合理的需水量。
通过上述围绕“健康、循环”而建立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将得到由强化节水的需水方案和包含替代水源的供水方案所组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集。综合考虑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因素后可得到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3应用案例
3. 1背景介绍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顺义区将作为北京市东部的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承担主城区疏解出来的部分城市功能,是未来北京东北部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地区。随着顺义区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会发生较大变化,进行新的水资源规划,协调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势在必行。为此,在健康水循环的框架下研究和制定了顺义区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了2010年-2030年顺义地区工业、城市及农业的发展规模、结构与用水布局,在综合考虑总体用水和供水方案后,给出了顺义区水资源总体布局方案,对地下水、地表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等各种供水利用方式进行了规划,同时也对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的用水来源进行了规划,满足了顺义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3. 2相关规划成果
①需水预测及节制用水
在生产需水预测过程中,考虑了顺义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限制了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合理抑制了需水量。
生态需水预测的目标是各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不低于现状,尤其是重点保护地区。生态需水预测分别讨论了河流、林地、湿地、城区绿地、城镇景观水体的生态需水。通过计算给出了顺义区的生态需水量及参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水量。
节制用水除应用产业结构调整手段外,还对工业、农业和生活的用水节水进行了调查,制定了工业、农业和生活的节水标准与指标,由此进行了节水潜力计算并给出了可行的节水措施。2030年顺义区工业、农业和生活相对节水潜力如图2所示。
根据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水的预测及节制用水分析汇总得到基本方案与强化节水方案下的顺义区需水量(如图3所示)。
②水资源保护
首先,结合水功能区划及现状水质,确定了地表水分阶段保护目标,并计算了相应的纳污能力。根据对污染源现状的调研,进行了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和预测。由此制定了相应时期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及处理深度方案。
其次,从工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和水环境监测、综合整治等方面对地表水资源保护策略进行了规划;由开采量和主要污染物因子控制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
③供水预测
根据顺义区的水资源调查评价,预测了不同规划年顺义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方案。
在污水集中处理处置方案的基础上,对再生水用途及回用潜力进行了分析,主要回用于生态用水,同时兼顾农业、工业及市政杂用用水。
④水资源总体布局
由需水预测、节制用水、水资源保护及供水预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顺义地区的6个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水资源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指标,经过供需平衡分析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给出了推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形成了水资源的总体布局(见图4)。
⑤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给出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顺义区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将逐渐得到缓解,地下水储量亏损、地表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将逐渐恢复,最终形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规划实施后,将集中力度实施水资源保护方案,其中包括城镇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地下水源保护工程等,以上工程实施后顺义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将有很大改观,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要求,地表水因水质原因而无水可用的状况会彻底改变,地表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下水也将逐步得到回补,水质也将有所保证。
4结论
篇7
关键词: 水资源; 现状分析; 水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TV211文献标识码: A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70%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97%为海水,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呢,只有3%,而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很难利用。因此,我们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淡水资源更为紧张。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分析
人类面临水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国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从而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根据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我国水污染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2011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600万吨,同比增长3.5%,自“十一五”以来,我国污水排放总量增速放缓,由“十五”期间的7%左右降到2012年的4%左右。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在“十一五”时期获得极大提升,近两年又持续保持增速。截至2011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00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36亿m3/日。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近1400个,总设计能力约2900万m3/日。
从城市化程度方面来看,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201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接近50%;预计2020年,城市化发展将达到58%左右。通过对城市用水和建设用地保障程度变化机理与规律的分析发现,过去30年全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用水17亿m3,其中需增城市生活用水9.4亿m3,需增城市工业用水7.6亿m3,随着城市化程度加快,用水量增加,同时排水量增长,污水处理需求也随之加大,再生水的利用也成为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
截至2011年底,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4万亿m3,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7%,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占世界比重的20%,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88位,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目前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 114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其中不少缺水城市为水质型缺水城市。我国缺水城市数量的增幅大致与城市化进程保持一致。
许多发达国家的用水理念是尽量减少洁净水的使用,减少污水的排放,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再生水利用的历史也比较久远,早在19世纪,伦敦、巴黎等城市就有关于合法使用再生水的法案出台。随着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再生水在工业、农业、市政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另外,再生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在世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都开始利用再生水,其中用于农业灌溉的比例最大。再生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其成本低,也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无论是从技术、经济还是途径方面来看都是缓解水危机的最佳方式之一。
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
(一)国家要加强立法,将水资源的污染和治理写入法律。要强化监督和执法,以法律控制污染,最终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污染控制,要注意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各行业进行污染监督,预防新的污染产生。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应包括重要建设政策的评价,防患于未然,对危害环境的策略不得予以通过,不进行危害环境与资源的项目建设。通过科学的评估,积极监督水污染的发生,科学开展治理活动,加强国家的生态保护。
(二)我们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要预防污染。要对工业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不是着眼于废水浓度的达标排放。在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制定上面,由单一的浓度和污染指标的控制转向污染总量控制和各项污染指标严格控制相结合。由于我国的工业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来。
(三)要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由于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国家管理机构负责建立水域安全利用指标,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要加以限定,我们应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节约用水。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城市的废水要在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循环利用,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拿来开展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我们现在要积极行动起来,节约、保护水资源。我觉得大家应该杜绝随便扔垃圾的不良习惯,把垃圾扔至垃圾筒;如果家里水管有漏水现象,要马上找人修理;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随便浪费水资源(如玩水枪,洗菜、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等)。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人人有责。我们要从点滴做起。
(四)实行科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浪费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其它各片为0.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亿m3。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60年代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紧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渗漏水量减到最小。当前,国外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竖管等。内布拉斯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灌溉计算机程序,利用各小型气象站收集来的数据计算各地区生长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率,指导农民调整灌溉日期。自动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流量、监测渗漏、调节不同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用水量,并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水资源保护工作应贯穿在人与水的各个环节中。从更广泛地意义上讲,正确客观地调查、评价水资源,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水资源,都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些工作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水资源保护主要是“开源节流”、防治和控制水源污染。它一方面涉及水资源、经济、环境三者平衡与协调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涉及各地区、各部门、集体和个人用水利益的分配与调整。这里面既有工程技术问题,也有经济学和社会学问题。同时,还要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就这一点来说,水资源保护也是一项社会性的公益事业。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他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增强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法制意识是摆在每个中国公民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增强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大搞节水型农业,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是对水利建设提出的新的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在国民经济中有一个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体系,有一个有效的抗旱、防洪保安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体系,才能保证我国由农业生产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我们国家经济腾飞,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 张学峰,李玉洪,张芳珠.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水资源保护,2001(4):45-18.
[2] 肖强,胡聃,郭振,等.水资源投入产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2011(19):5475-5483.
篇8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的义务,必须遵守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本规定。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章饮用水源地保护
第五条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再由市人民政府对社会公布。
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按《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规定的权限与程序办理。
水源保护区应设立明显标志,明确水质保护目标及保护区内必须遵守的规定。
第六条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Ⅲ类标准;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捕杀鱼类。
第八条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堵截;
(三)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四)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五)禁止设置油库;
(六)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七)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洗涤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九条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三)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第十条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的,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立即停止排污,并启动应急预案解决削减排污负荷。
第十一条位于五桂山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水库水源地保护措施按《*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章节约用水
第十二条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节水促减污,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的节约用水工作,拟定节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指导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各镇区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本行业、本地区的节水工作。
各有关部门和各镇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工作,加强本行业、本地区的节水监管。
第十四条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单位和个人利用取水工程或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应当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五条从江河、湖泊日取地表水5000立方米以上(含本数,下同),日取地下水1000立方米以上,发电总装机1000千瓦以上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在向发展计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必须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是审批取水许可申请的技术依据。
第十六条推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我市行业用水定额依照《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执行。按照行业用水定额核定的用水量是取水量审批的主要依据。
逐步实行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超定额累进加价方案由市物价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七条取水户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取水量取水。对超额取水部分依法实行累进征收水资源费。
第十八条取水户应当依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政府鼓励研发、应用节水技术与设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减少水的漏失。
第二十条各镇(区)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节约用水技术,完善灌溉工程的改造配套和渠道防渗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第二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对有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节约用水技术改造项目和科研项目给予支持,对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监督管理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
第二十二条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拟定辖区内的水功能区划。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活动以及向水体排污,不得影响水功能区确定的保护目标。
第二十四条积极推进全市“供水一盘棋”工作,坚持适度超前、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供水设施和饮用水水源地,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第二十五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制定本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二十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并及时将水质监测结果报市人民政府。
第二十七条在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下同)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第二十八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重点排污单位不得超出市人民政府、市环保局或镇区政府限定的排污总量排污。
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江河、湖库及河道管理范围直接排放、倾倒、堆放和填埋污染水体的物体。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第三十条在河道沿岸的港口、码头,应设置接收、处理残油、废油、含油污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的设施。未设置上述设施的,须限期补设。
第三十一条船舶在港口或者码头装卸、运输油类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时,船方和作业单位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治水体污染。
第三十二条城市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各镇(区)应按《*市污水工程建设规划(*-2020)》建设和完善排水管网,有计划地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第三十三条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鼓励新建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处理工业废水,控制工业污染。
第三十四条鼓励和扶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引导畜禽养殖企业走生态养殖道路。
第五章内河涌水环境保护
第三十五条全市内河涌要按照能蓄、能引、能控制、能调度、能通航的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内河涌整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内河涌整治的资金投入,有计划地清疏内河涌,清理水上漂浮垃圾和水浮莲,加高培厚河堤,绿化河岸,促进内河水体循环,改善内河水环境。
第三十七条禁止在内河涌上搭建厕所、牲畜饲养棚舍,围筑鱼塘。
第三十八条内河涌实施宽度控制目标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内河涌,填堵或缩窄河道,以确保内河涌水流通畅,提高内河水体自净能力。
对内河涌及其管理范围内原已建成的各类建筑物及设施,视其对内河涌的影响程度,结合内河涌整治的需要,逐步清拆、迁移和改造。
未经批准擅自在内河涌兴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项目,一律作违章建设处理。
第三十九条城镇和乡村各项建设确需占用内河涌及其管理范围的,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同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保障内河涌防洪排涝体系和改善水环境的要求。
第四十条船舶在内河涌从事航行、停泊、作业及其他影响内河水域环境的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第四十一条内河涌水质不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时,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共同核算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削减量,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排污单位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要求,并落实控制措施后,方可向内河涌水体排污。
第六章部门职责和考核
第四十二条水资源保护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十三条市政府办公室协调各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水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督促落实各项水环境治理措施;组织考核各部门及各镇(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十四条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有关重点工程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按照节水减污的原则,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和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布局规划。
第四十五条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城乡建设布局;合理布局规划建设项目,减少水环境污染;负责编制和修订全市给水工程规划、排水规划及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等。
第四十六条市环保局负责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全市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负责全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污染源环境监察工作;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水功能区划,制定我市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负责检查计划落实情况;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内河的水质监测;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排污口和主要污染源,查处水污染违法行为;负责对全市镇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市财政局负责研究制定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环保产业的财政政策,加强市级水资源费、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水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的奖罚制度。
第四十八条市水利局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负责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批和监管;主管和监督节约用水工作,会同物价局、建设局研究制定我市的水价改革方案;负责水功能区的水质、水量监测;负责统筹全市内河涌整治工作,利用水利工程调度增大水环境容量;协同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会同市环保局拟定水功能区划,制定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对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的,商市环保局提出治理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四十九条市建设局负责组织全市供水规划、组织大中型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组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污泥处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加快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加强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和内河涌水浮莲清理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十条市卫生局负责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分析,协助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执行情况。
第五十一条市经贸局负责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实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引导环境保护产业化、市场化等。
第五十二条市农业局负责制定农业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开展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发展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指导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第五十三条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制定海洋保护规划,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重点海域环境容量评估,以及入海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科学布局养殖区域,合理控制养殖容量,开展养殖污水净化,发展生态渔业,指导科学使用水产养殖投入品,实施无公害养殖,减少养殖污染。重点做好海洋污染控制工作。
第五十四条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查处向河流、河涌、湖泊抛弃、倾倒废弃物的行为;查处水源保护区和河道两岸建设用地上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设施。
第五十五条各镇(区)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保护的具体工作。落实取水许可、节水减污、内河整治等工作的责任人和具体措施;认真分解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任务,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并定期向市人民政府上报工作情况。
第五十六条建立市、镇两级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把水资源保护工作实绩列入政府部门和镇(区)责任人的年度政绩和目标考核内容。政府部门工作绩效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别考核;镇(区)考核指标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取水计量安装率、内河整治进度、污水处理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等。
市、镇两级政府均应对在年度内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绩差的单位和个人视情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止或者关闭。
第五十九条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或者改建项目未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超过国家规定的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第六十一条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六十二条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由市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建设项目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排污单位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或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水污染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超出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排污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处罚。
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处罚。
篇9
关键词:水;水资源危机;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保护
一.前言
水是一种动态资源,是可以通过自身转换和不断循环实现更新的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在其正常范围内更新,则能保持其动态稳定,并可维持其生态平衡,使水资源成为可供人类永续利用的资源。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破坏了水资源的生态平衡,不仅会产生水资源危机,还会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致影响人类的生存。
我国城市缺水严重,许多乡村也缺水。在我国贫困人口中,60%以上是由于缺水而贫困。全国干旱缺水地区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为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52%,而缺水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
我国水环境的前景也令人担忧。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
1.灾情严重。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2.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
3.水已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严重问题。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海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
4.经济快速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将急剧增长。基于目前废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偏低的现状,如果未来50年工业用水成倍增加、城市化水平成倍上升、小城镇快速发展,废污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5.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更加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降水、水资源和地区性的分配,以及可利用量势必会带来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6.管理体制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经济体制上,水利只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没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对待。目前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三.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信息收集
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对定点(监测站)或河段有关水量和水质变化的监测,主要包括健全和改善水文站网和水质监测站网规划,完善测验标准体系,建立资料和信息传递通讯系统,建立有关水量和水质资料的数据库系统等。除水源本身外,整个水系统和其他环境要素联系,从而使水文监测数据和信息也成为环境总量的有力指标。
2.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加强有关机构建设
这是搞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法规和组织保证。国家要加强立法,将水资源的污染和治理写入法律。要强化监督和执法,以法律老控制污染,最终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污染控制,要注意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各行业进行污染监督,预防新的污染产生。通过科学的评估,积极监督水污染的发生,科学开展治理活动,加强国家的生态保护。
3.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水量和水质评价和预测工作,并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对策
我们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要预防污染。首先要对工业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不是着眼于废水浓度的达标排放。在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制定上面,由单一的浓度和污染指标的控制转向污染总量控制和各项污染指标严格控制相结合。由于我国的工业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来。
4.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拟定一定时期内水量和水质规划的目标及相应的技术和其他措施
我们还要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由于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国家管理机构负责建立水域安全利用指标,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要加以限定,我们应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节约用水。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城市的废水要在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循环利用,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拿来开展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
四.结束语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世界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目前很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必须时时刻刻地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保护水资源从你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你我自己。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2]刘满平《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工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百度百科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4]《中国水问题观察》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环境保护;角色;水资源污染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资源污染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泊众多,据统计,流域面积在100k㎡以上的河流约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k㎡以上的有1500条,其中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海河、雅鲁藏布江等都是著名的大江大河。大小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500亿m2,占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5%以上。我国也是多湖泊的国家,面积在1k㎡以上的湖泊有2300多个,总面积71787k㎡,总储水量7088 亿m3,其中淡水含量占1/3。在我国西部高山地区发育许多现代冰川,总面积达59651k㎡,冰川储量51322 亿m3,年平均融水量为563亿m3,此外,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和广阔的平原、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此外,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000 亿m3,占全球陆地降水总量的4.7%。全国地下水总补给量为7700 亿m3,其中有6200m3补给河流,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区地下水约4800亿m3,北方地区约为2900 亿m3。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亿m3,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4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已被列为世界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①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分析
我国主要河流普遍受有机物污染,其中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直排入河,污染物大量增加,河流富营养化趋势加速。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基本上成为排污沟,北方地区季节性河流也已经成为了排污道。下面是城市和农村的水污染现状分析。
1、城市水污染水现状
水源污染源于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水利部水资源司和国家环保局的调查表明,1988 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340亿吨,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滦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接纳了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70%。昔日清澈见底的大运河,碧波疏影的秦淮河,许多河段现已变成浊流泛臭的“黑水河”。俗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城市废水污染了江河,也危及城市自身。全国目前有381座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以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为例,该市每天排出五百万吨污水(不包括电厂冷却水),其中工业污水占80%.由于这些废水、污水基本上未得到处理即流入苏州河,致使苏州河早已成为污水河。专家们指出,照此下去,不久黄浦江也将成为污染江。
2、农村水污染现状
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关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我们以湖北省为例,就对湖北省20个自然行政村的调查来看:在生活用水方面,除了与中心城市相邻的极少数村外,90%的村子无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的公共设施,35%的村子还无实现集中供水。这一突出问题,在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②
三、原因分析
1.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
就我国而言,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不具备节能降耗的意识与动力。在价值最大化经营管理目的的驱使之下,企业所开展的技术改造工程往往是以再生产的扩大为直接目的的,由此导致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指标在工业生产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呈现出了显著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江海湖泊,污水处理厂与污水处理管道流干形式,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2.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出效率,农民往往超标使用具有高毒性与高扩散性的化肥及农药。这部分农药在附着于农作物表面的过程当中会直接被农作物植株所吸收,一部分挥发,而另一部分则被吸收与土壤与水分当中,由此经地表径流与雨水冲刷直接排放进自然水体当中。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氮肥的施作在无形中加重了温室效益的蔓延,从而形成了一种由自然水体污染到空气污染的蔓延式污染,危害极大。
3.国家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问题
我国政府在核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过程当中主要依赖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产品产量等直接性指标,对于资源消耗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相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关注不多。一方面,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使得部分高污染企业直接设厂在水体流域上流位置,加重流域覆盖区域内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使得与日俱增的废水排放量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处理,从而加重水资源污染。
4.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问题
受到宣传力度不到位与国家政策导向偏差性问题的影响,社会大众对干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不够。生活垃圾随意的倾倒使得城市水体在雨水冲刷下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城市水资源污染源多样,最终使得水资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
四、从社会工作者角度浅谈对策
有研究者认为,“在社区中开展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有以下角色:服务者、社区权益维护者、组织者、教育者、辅导行动的角色、研究者。”③“社会工作者是否合格,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正确把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身份十分重要。”④而随着中国的高等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所以深入探讨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场景中的具体角色与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仅仅在环境保护方面,社会工作者就应该具有多重身份:宣传者、志愿者、维权者、实践者,等等。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社会工作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应该配合政府在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的宣传工作,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活
动媒体在宣传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大众作为水资源保
护的直接践行者与受益人,应当具备水资源保护的行为意识。高素质的社工群体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宣传措施,让人民群众参与活动,提高节水意识,对企业的污染行为予以谴责,迫使其采用先进技术,以工业废水处理及再利用循环系统的技术改造为途径合理控制废水排放,从而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社会工作为水资源保护的志愿者,应多方采取调研,考察当地的水资源保护状况,并撰写考察报告,并与当地的媒体进行合作,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如在农村地区,整合优化耗水量大的农业结构,要选择高效且无污染的绿色化肥,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农业面源受到更多的污染。
作为水资源保护的维权者,社工应敢于与水资源污染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作法律上的较量。“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法律已经对污染行为作出了处罚条例,社工要敢于站出来,对污染行为进行维权,强烈谴责这种破坏生态的行为。
社工也是水资源保护的实践者。在实际生活中,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配合节水理念,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
我国水资源污染状况已经令人堪忧。社会工作者作为促进社会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者,应当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中充当宣传者、志愿者、维权者、实践者,从而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这对于促进我们社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具有多种角色意识,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引文注释
①孔繁德.生态保护[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46—148.
②邢艾莉,刘俊肖.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立法思考[J].黑河学刊,2007(02).
③贾敬,王庆林.社区工作者角色辨析[J].知识经济,2008(10):5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水资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