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篇1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人口政策;社会保障

青岛市自1987年起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比全国早12年,是全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的少数地区之一。截至2015年年底,青岛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15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69%,高于全国4.69个百分点。据青岛市老龄委预测,2020年青岛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达到23.2%,将于2035年左右出现人口老龄化高峰,早于全国6年,届时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5%左右。青岛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如何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挑战,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当前青岛市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了劳动力有效供给的不足。根据《青岛市劳动力资源现状报告》,2014-2016年青岛市户籍劳动力总量分别为449.8万、441.2万、438.1万,每年下降约8万左右,连续出现负增长趋势。从劳动年龄结构来看,2014年40岁及以上劳动力人数为208.7万,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46.4%。2015年40岁及以上劳动力人数为200.2万,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45.4%,大龄劳动力占比接近一半,可以看出青岛的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明显。

(二)人口老龄化减缓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体劳动力的潜在生产率大体呈倒U型,随年龄增长生产率到达顶峰,顶峰一般出现在30-39岁间,随后生产率开始下降。劳动生产率会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与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根据青岛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剔除价格因素,2001-2005年青岛市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11.24%,2006-2010年为10.39%,2011-2014年只有7.59%。具体见图1。劳动力老化问题和总抚养比的不断上升,是造成青岛市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速度放缓的因素之一。

(三)人口老龄化将加重社会保障的负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在使得社保基金来源减少的同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在不断增加。以企业退休职工为例,2010年青岛企业退休人员为47万人,2015年增至74万人。2013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支出占养老保险收入的比重为85.32%,2014年为90.99%,2015年,为99.1%,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到2015年收支基本持平(见表2)。可见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周期平衡与财务可持续性形成较大挑战。

(四)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率已有的理论模型和跨国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寿命效应与负担效应两种相反的影响。对一个国家来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加总的国民储蓄率会随之降低。从图2可以看出,2000-2014年青岛市城乡居民储蓄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最近几年保持50%以上,这一趋势显示青岛处于寿命延长的正储蓄效应较大的阶段。根据青岛市发改委测算,青岛市的人口红利期2将持续到2025年,且2020年以前处于人口暴利期3。伴随着青岛市人口红利期的结束,老龄化的负担效应开始显现,届时青岛市的储蓄率可能会按照预测趋势进入下降通道。

(五)人口老龄化带来代际利益分配矛盾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青岛市的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23.7%,平均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24位老年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为31.1%。据青岛市发改委预测,到2030年前后,上世纪60至70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开始步入老年行列,届时,青岛市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将高达58.48%以上,即形成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58名老年人的局面。全社会的养老负担急剧增加,中青年群体的压力将日益沉重,这些都可能使代际利益分配的矛盾深化。

青岛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一)形成健康老龄化的氛围,积极推行健康老龄化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实施终身健康管理,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力促全民健身,提高全体市民老年期的健康水平。再次,加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由被动的疾病治疗转变为主动的疾病预防。改变过去医疗保障制度“重治轻防”的倾向,把疾病预防费用和健康维护费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推动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转型。

(二)改革青岛市现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青岛市目前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采用的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权负责征缴的模式,在青岛人口老龄化高峰迫近、城镇化提速、社保“扩面红利”基本消失的背景下,为保持社保制度的平稳运行和基金长期平衡能力,青岛应借鉴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十余个地区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转由地税负责的成功经验,向着建立“地税征收、社保发放、财政审计监督”的社会保险征缴体制这个模式迈进,提高征收力度、征缴率及征收质量,提高社保基金总量。

(三)发挥多元主体力量构建社会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构建一个“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探索通过优先供房、优惠贷款、带薪护理假制度等方式,向赡养老年父母的子女提供适当的补助。成立社区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团,设立老年人互助银行,对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时间进行记录,日后可以免费换取相应的照护。

(四)调整产业政策,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结合老龄化进程,青岛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开发老龄市场,发展适宜的老龄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一是目前我国老龄金融产品可以选择的种类很少,青岛作为我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可着重发展老龄金融业。二是老年用品业。据测算,从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万亿左右。利用青岛健康制造业发展良好的基础,围绕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兼顾高层次消费,发展老年用品制造业。

(五)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吸引外来人口为降低老龄社会的劳动力风险,增强经济活力和人力,完善劳动力与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与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宜的优质年轻化的劳动力应是青岛市人口迁移政策的重点。抢先创造政策差别,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口尤其是25-40岁处于黄金劳动年龄段的人口来青就业,通过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使他们可以尽快融入青岛并更好的生活。注: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1987年,青岛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7%。2.蔡昉(2010)提出,当人口年龄结构处在最富有生产性的阶段时,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源泉,这被称作人口红利。相应地,一旦人口转变超过这个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因老龄化而在总体上不再富有生产性时,通常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便相应丧失。3.通常认为,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为人口红利期,小于44%为人口暴利期。

参考资料

1.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课题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3),4-38.

2.陈卫民.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转变[J].南开学报,2013(6),32-41.

3.宋娟.加快完善上海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4(11),61-70.

4.吴香雪.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5(6),77-82.

5.杨雪.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4(4),46-53.

篇2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必然趋势。人口老龄化增加了社会老年福利支出,增加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影响到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问题。文章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出发,针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财政支出 对策

我国的社会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影响社会保障需求的条件,主要是指影响社会保障经费开支的内在因素,具体是指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即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离退休人数等。社会保障主要的照顾人群是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对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现状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包括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等。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是指国家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包括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促进就业补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等。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保险基金不足,医疗福利需求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老年人口和社会保障的支出都在增长,并且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率较大,相对老年人口的增长速率,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地扩大利一会保障支出的覆盖范围,持续积极地进行养老体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逐渐增加,稳定社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进步的需求。

其次,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要求国家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国家需要支持困难群体参加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人口老龄化导致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企业负担加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下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我国老年人的福利、医疗和国家养老补助金的增加,对我国公共财政服务造成重要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分配体制的改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逐步增加,可以增加我国社会保障的支出。我国财政收入水平受到我国经济的影响,财政的支出会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税收收入,税收有来自于生产和非生产、经营和非经营的各次产业,二者体系范围基本一致。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人口老龄化造成我国利一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国家经济中用于老年福利的支出明显增长,这种现象大大影响我国经济的再次分配使得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收入逐渐向老年人倾斜,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构建可持续的老龄社会起到巨大作用。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降低社会保障支出在我国经济中的比例,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健康和谐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来增加我国经济的生产率,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到集约型发展,并且需要降低投入的人力和资本,从而增加我国财政收入。

(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体系

为了贯彻国家的社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监管,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约束和财务管理机制,能够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为了确保我国财政收入能够发挥最大的用处,需要完善我国财政支付制度。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是增加养老金收益重要方式,加强对投资基金的监管,确保投资的安全性,追求投资长期收益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一般包括,购买政府债券、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于符合政府导向的项目、存入银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等。投资在长期收益的项目,保证养老基金投资的多渠道性,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增加养老基金的流动性,确保能够随时发挥养老基金的作用。

(三)调整人口结构

调整人口分布结构能够促进劳动力跨区流动,实现地区间优化配置,调整性别结构有利于人类和谐平衡发展。近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人均GDP,同时我国应该重视提高人口素质。需要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教育支出比重、加强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公共服务资源是指城市中零散分布并服务于大众的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公共设施的综合体。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和资本流入。近年来我国政府的这项投资的确在不断增加,我国的发展打造一个优良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老年服务上的投入更是突出。

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财政 社会保支出

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14年年底,在我国十几亿人口中大于60岁的人口已经占据了2.2亿,也就是说几乎占据了近16%,并且2015年这一比例还在上升。评判一个国家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主要依据是该国家居民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数占据了该国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或者大于65岁的总人数数量占据总人口人数的7%以上时,则说明该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根据有关的准确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会不断加重,预计在2050年左右会达到最大值,如下图所示。

根据有关数据,在我国的现有老人中,独居老人要占据一半的人数,并且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照顾的,即失去劳动能力与自理能力的老人要占到3千万人以上,因此国家为了帮助这些老人可以继续良好的生活必须要加大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支持力度。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决定一国人口模式情况的因素很多,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历史采取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基数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是未富先老,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20世纪,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十分高,社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国家积极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该项政策实施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我国很快的进入人口老龄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新生人口数量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这不可避免的加快了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步伐。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是快于国家进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从人均GDP方面看,人均GDP高于2万美元的都是先富后老的行列中。这些国家在人口老龄化到来的时候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数据显示,根据国际标准来看,我国在21世纪刚开始就正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而当年的人均GDP仅仅是1041.5美元,在同为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不及美国和日本的4%。到了2012年年底,我国人均GDP虽然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增加了6倍,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大。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并没有与经济保持同样的速度发展,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是十分的大。

二是出现老龄化现象地区间的差异大。由于我国人口地区分布数量差异较大,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老龄人口数量的地区差异也会较大。 从宏观地区角度看,东部与中部地区由于本身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数量较多,老龄人口也相对较多,因此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最为明显。西部正好相反,人口密度不断减少。虽然留守老人较多但是与东部相比差距较大。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部和西部近年来依托国家的政策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因此人口老龄化也开始向中部与西部进行转移,但是由于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总体差距过大,因此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仍然相当明显,如下图所示:

三是自然增长率下降,高龄化现象显著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内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不断下降。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近十分之一,即使21世纪初期有轻微的回落,但是总体呈下降态势。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最主要的影响是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21世纪初期至2012年间,人口出生率从14.03%下降到12.1%。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以及食品监督力度的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总体也不断变化。

由上分析可得,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的态势,虽然中间略有上升,但是总体上结合人口出生率可得,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相当大,但是人口出生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人口数量就会不断增多,高龄化现象就会突出。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负担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不可避免的加重国家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针对老人生活方面的支出,从而会进一步加大国家的财政负担。

(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加重财政负担。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达到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退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费用及退休工资完全来自于国家财政,并且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没有社会化。因此,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会带来很大规模的财政支出。

(二)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加重财政负担。在当前我国的企业中,企业职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和企业支付。企业人员中老龄退休人口的增多会加大财政为这些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不计入纳税范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

(三)医院卫生财政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的配套的老年人口的医疗设施压力也会增加。老年人口是我国医院需要关注的主要对象,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发病的概率是中年人的两倍之多,是年轻人的四倍之多。根据我国当前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对于老年人进行医疗费用缴纳时有相当大的优惠,其差额由国家财政补助,当老年人数的不断增加,进行医疗费用的补贴也是对应的不断在增加。

(四)老年福利服务的财政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加大对老年人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改革开放后,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设施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发展的态势呈十分良好,但是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的增长力度要大于社会福利的供给力度。从另一方面考虑,老龄人口日常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是不断的增加,因此简单的资金投入并不足以提高老龄人口的是实际生活水平。因此政府对于老龄人口的精力投入还需要增加,因此对于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还有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社会福利机构的主办方式以民办为主,但是财政方面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张时飞(2009)在研究中指出,当前情况下对于社会福利机构的财政补助可以按照床位需求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财政计算,如果每个福利机构的床位为计算基数,每个床位给予国家补助一万元,则需要财政支出补助约为250亿元。

三、减轻社会保障财政负担的政策选择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情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压力是当前财政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合理科学的减轻社会保障方面财政支出的负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政策研究方向。为了促进社保体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才能减轻社会保障财政负担。

(一)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报告内容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并且逐步增强社会公众救助能力等社会保障方面的目标,同时着重关注社会基本养老,人民医疗卫生情况,以及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并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及时汇报老龄人口的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龄人口的福利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尽快扩大社保覆盖面。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社会保障情况来说,短时间内建立并完善一套高效并且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据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看,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多为城镇居民,而中国的城镇居民只占到中国的人口的小部分而已。大多数的农村人并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好处。不仅如此,因为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一直无法提高上去。

根据这一情况,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即将带来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负担的重要步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层次分步骤地把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的推广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后逐渐纳入更多的居民进入社保体系。

(三)提高人们参保意识,使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导致国内很多人缺乏积极的参保意识,一旦公众没有参保意识就会忽略社会保障系统的作用,从而无法积极配合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更无法对于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积极的要求。另一方面很多人符合当前建立的老龄人口养老保险体系的标准,却因为缺乏相应的参保意识从而不去参加老龄人口福利保险等。对此,为了防止以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支出负担过重,国家可以有意识的先去积极宣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

(四)加强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作用力度,提高利用效率。不管从哪方面分析,财政支出程度与社会保障能力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单纯的提高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实施相应的政策来提高财政在其中的作用力度以及提高财政在支持社会保障工作过程中的利用效率。

首先可以完善财政支付结构,根据各个地方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进行财政社会保障的专项拨款,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财政拨款大规模,少利用的现象出现。其次是培训一批优秀的财政管理专业人员,在地方财税体系中进行良好的社保保障支出管理人员培训,从而加强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力度,有利于高效便捷的使财政支出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后,在当地的人口老龄化群众中进行适当的宣传与教育,让当地的老龄人口充分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和及时参与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从而为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支出中的发展过程可以一帆风顺,逐步减少人口老龄化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 2007(10).

[3]周太彤.上海老年人照料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J].社会 福利,2006(7).

[4]胡明坤.做好社区老龄工作构建社区和谐社会[J].新疆农 垦经济,2007(2).

[5]姜向群,万红霞.人口老龄化对老年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提出的挑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

篇4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面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颇为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社会的生产发展、社会分配以及社会消费水平等都具有产生了影响。另外,如今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一,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企业生产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方面成为薄弱性环节,不能够进行更新换代,在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会对现代化的企业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其二,在城市中,到了退休年纪的人部分可以享受退休待遇,生活能够得到保障[2]。但是在农村等偏远地区,村子里的老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市里发展,使得农村人口急剧流失,留下来的都是老人或者儿童。村里的老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没有所依靠的对象,对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三,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担[3]。人口老龄化,随之带来的医学设施、生活必须品、社会公共设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支出,我国的经济迎来了挑战,对于财政的分配和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二、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生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的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在社会生产的技能方面,工作时间久的员工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通过自身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了娴熟的工作技能,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提高生产质量,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积极性的影响。其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的人才在面临着更新换代,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技巧不熟悉,很难独自开展工作,这时企业可以通过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的方法,让新人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学习老员工的经验和技巧,为培养新型的工作人才提供重要条件。其三,人口老龄化严重会使得员工为企业的工作时间延长,退休时间延后。在企业工作的时间长,能够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熟练工作技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13年有关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进行了评估,发现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也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能够让老员工的资历不断加深,工作技巧不断积累,有利于企业的运营。

2.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消费水平的影响

在积极方面,人口老龄化刺激了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间接的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经济循环发展的作用。如今,我们在市场上经常会看见很多老年人的保健品,而且价格都很高,子女为了体现自己的孝顺,对于保健品的采购量逐年上升,刺激了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像我们经常从广告上看到的脑白金、黄金搭档、善存等都是知名的营养品,近几年,像这样的营养品消费市场越发的火爆。市面上凡是与老年人有关的商品价格不菲,宣传重在展现儿女的孝心,刺激了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由于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长,在医学领域的支出会越来越大,刺激了医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尤为重要,要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由于身体不适就医等方面都会花费不小的生活支出,促进了医学经济的发展。在消极方面,如今,我国的老年人的收入都不算很高,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除了儿女为老年人买的老年用品外,老年人自身可能会因收入水平而影响消费水平,遏制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的分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现代我国的人均GDP是根据我国国家总人口数进行平均分配的,这样会导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口增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对象对增多,结果可能会有所降低。苏子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年轻人纷纷迁移到城市发展,老人和儿童被留在农村,对于老人而言,缺乏一定的劳动能力,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但是进行社会分配时,要用国民生产总量去除以国民的总人数得出的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增长的比例要高于少儿人口下降的比例,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以此来减小儿童的增长比例,严格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基数过大的现象,有效的平衡社会分配现象。虽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但是可以相对的降低儿童数量的增长率,使得我国的人口数量维持一定的平衡,提高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篇5

关注老年人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利用城市建筑规划来解决目前的老龄化难题,不仅是我国尊老传统的实际体现,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解决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它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居住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图1〗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表1〗

表1全国老年人所占比例增长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建筑规划的关系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医疗保健事业的加强,人口死亡率在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在延长,中国社会也正处于老龄化过程中。

如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同样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尤为显著。我国有部分城市,特别是老城市,将提前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传统观念在变化,一些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职能将逐步转移到社会,其中老年人问题将首当其冲。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城市规划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任务。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从整体角度考虑设置老年服务设施,如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养老院、康复中心等,为这些设施及相应管理机构落实建设用地。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则要更细致地安排为老年人服务的基层公共设施,如老人公寓、老人之家、老人活动中心、门诊部、老年人服务中心,以及安排更多的室外活动休憩场所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公共交通设施等。在居住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加细致,从住宅层数、住宅类型、户型比例到建筑细致处理,均应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此形成一个从大到小配套的老年人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服务系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生活上能相对独立、丰富多彩的内外环境。体现国家、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对老年人的关怀,弘扬祖国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增加社会基本老年设施以满足老龄化量的问题

增加住房。随着核心家庭的普及和传统家庭的逐渐消失,居住建筑的户型将产生变革。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家庭结构演变具有的"分而不离"的特点,要求两代人的住房距离不宜太远,出现了小户型住户比重将明显增加的趋势。

增加老年公共设施。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迫切需要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

增加老年公共配套设施。一些分布于居住区内的城市基层医疗保健设施(保健站、门诊所等)深受老年人欢迎,使体质较弱但病情不严重的老人不必前往距离较远的医院,可在社区内就近得到治疗。

增加老年管理机构并出台政府政策控制其财政分配。现在我国城市中,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院(敬老院)、老人公寓、康复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机构少得可怜,要进入这些设施条件十分苛刻、费用昂贵,致使相当数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又无人照顾的老人处境困难。〖图2〗

表 2 我国社会养老设施体系功能

改进居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以满足老龄化质的问题

住宅建设上应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尽可能在同一楼层配置门厅、厕所、浴室、老年卧室,在楼梯、厕所、走廊等空间设置扶手,厕所、浴室尽可能确保可供护理的空间,为老年人创造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为家庭养老创造条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住宅建设中至少应在多层住宅的底层按照老年住宅的要求进行设计,或为改造成为老年住宅创造条件,如减少室内外高差、将踏步改为坡道、将浴缸与洗脸盆分开以做到干湿分离等等。

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文化设施。目前在大多数居住区中服务设施十分欠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老年人仅有的娱乐场所就是条件简陋的麻将室。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建议在居住区规划中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如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和交往场所;修建老年人日托中心,白天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等服务,晚上老年人可回到家中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卫生保健等服务,同时可吸收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图3〗

在居住区中大力推广“两代居”房型。鼓励儿女成家后与父母就近居住,既可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又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这种做法既有利于老年人养老、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图4〗

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应注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设置晨练场、门球场,各种形式的休息空间、交往空间等,尤其应鼓励老年人与青年人、儿童等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交往,使老年人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户外空间宜相对开放,使老年人与社区有更多的视觉和心理上的互动,避免过于封闭造成心理上的社会隔离感。强调无障碍设计,应包括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前者着重于为老年人提供有利于发挥自理能力的居住条件;后者为老年人提供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在老年人居住建筑与公共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之间应提供一条或多条无障碍通道,保证轮椅能通达。

结语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心理学上的,有医学上的,有社会学上的。面对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严峻现实,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住宅政策,切实落实《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老年住宅“事业化”转变为“产业化”,在设计理念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并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设。

参考文献:

【1】杨贵庆著,《城市社会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林武著,《城市老年住宅区的户外空间设计》,华中建筑,2005

【3】林玉莲、胡正凡著,《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篇6

所谓养老保险也被称为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指国家按照规章制度对退休或者达到法定年龄的老年人给予资金的补贴。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则主要包括三种含义:其一,养老保险是在规定的范围中劳动者与退休人员所享受的政府补贴,这里所讲述的规定范围是指劳动者按照法律每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并且符合养老待遇的城镇职工。其二,养老保险的目的是能够保障职工在离开工作岗位后具备基本的生活补贴,具有比较稳定的生活来源。其三,养老保险往往需要社会保险作为主要发展载体,以此实现保障的基本作用。

二、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激增退休费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状日趋严重,离休退休职工的费用逐渐上升,在2001年突破3000万元,2003年突破4000万元,截止到2014年已经突破了近7000万元。之所以导致全国离休退休职工费用上升的原因包括两点:其一是离休与退休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2011年退休人数超过3000万人,2013年则超过5000万人,2014年则突破7000万人。每三年便会增加3000万人,导致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另外,在近几年时间间隔产生缩短的现象,每年平均增加170万人。其二是每年每人的退休费用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500元到今天的4000—5000元,可以得知退休费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高。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与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上升,对国家财政而言带来威胁与阻碍。

2.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险基本的筹集方式发生变化

从整体角度分析,人口年龄与基金的筹集模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导致人口年龄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种模式会导致养老金支付、收缴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致使养老金保险基金筹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自21世纪初国家便颁布了相应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且根据国家的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制定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制度,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的方式也从原先的现收现付转变为部分积累,这种筹集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养老金发放的金额,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部分积累资金。此外,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老年人的数量多、规模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老龄化地区城乡差异明显等因素,导致积极转变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成为了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其中在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转变中需要进行一定基础的基金积累,从而保证养老保险制度能够稳定发展。

3.人口老龄化致使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渐增加

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数量比较多,受到资金增加、覆盖面积困难基金缴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出现不足现象。现如今,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扩大,从上个世纪150亿元到21世纪10000亿元,可以明确表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渐增加。另外,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并且伴随着隐形债务支付高峰期的来临,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还会有所扩张。所以,为进一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有序发放,国家政府需要对缺口资金进行弥补,加大资金投入,否则会导致出现严重财务危机,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4.人口老龄化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制的构建

篇7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征和影响;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10-0051-05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妥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对做好当前老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可为解决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借鉴。本研究从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入手,阐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索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切实可行的老龄工作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上升。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统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人口总数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或老龄化地区。据此,国际上习惯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总人数7%的称为老年型人口,4%-7%称为成年型人口,4%以下称为年轻型人口。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为1.3亿,首次突破10%,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几乎都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有许多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不同的特殊表现。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截至2006年底,全国65岁以上人口1041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9%,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预计到2040年人口达到最高峰值时,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3.3亿,接近于198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之和。国际老龄问题研究专家普遍认为,解决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对亚洲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按联合国统计,从1950年到90年代末,世界老人数量增长了176%,中国的老人数量增长了217%;而在本世纪未来的25年中,世界老人将增加90%,中国的老人将增加111%。某人口研究机构统计,65岁以上老人从7%增加到14%所需的时间,在法国是115年,瑞士是85年,美国是66年,英国是45年,而中国只需要25年。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将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60岁以上老人数平均每年增长4%以上,65岁以上老人数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5%。也就是说,每12至13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就要增加1亿,相当于一个世界人口大国的总量。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少有,甚至超过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改变了世界人口老龄化格局。即过去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的事情,现在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在时间上、空间上很不平衡。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进入老年型社会时间的标准差为9.36年。东部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已相继成为人口老龄化城市。上海市到2010年将增加到287.3万,占总人口的20.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市到2010年将增加到230万,占总人口的16.9%;到2025年将增加到416万,老年人口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还不突出,但这些地区的老龄人口总数不可忽视。

老年人口城乡分布不均。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因控制人口增长的力度不同,加上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的差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是城市高于农村,城市老龄化程度在人口年龄结构转型的初、中期比农村突出。但随着今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将可能出现农村高于城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使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缓解;中老年人留在农村,则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形成的发展差异给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水平。从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直接正向的联系,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同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保障能力、国民收入水平有着较大的偏离和超前性。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世界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的发达国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在达到这一比例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千美元左右。即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是“未富先老”。因此,经济的发展和年龄结构形成了一个“时间差”,在经济水平较低、综合国力有限、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就使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遇到更多的困难和矛盾。

老年人口高龄化发展迅速。国际上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时通常把80岁以上老人划为高龄老年人口。我国高龄老年人口预计到2025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3547万和12083万,占世界高龄人口的23.1%和31.9%。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概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这对我们老年社会保障和发展老年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长寿与低生育率是人口趋向老龄化的直接因素。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强调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而笔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由增长型向稳定型转变,有利于未来人口数量的稳定和负增长,从而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社会在经济不发达,缺乏应对准备的情况下提前来临,使得社会承载力相对不足,这是它的负面影响。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是人口的老龄化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由于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社会用于积累的再生产基金相对减少。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基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国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的增长会导致消费基金的不断膨胀,从而对生产基金的积累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一旦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呈现老化趋势,必然使劳动力素质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人口过快的老龄化提高了社会负担系数,使社会负担加重。我国老年人供养系数已由1982年的12.9上升到2000年的29.4,预计2030年将达到39。这说明劳动力人口除了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进行生产劳动外,还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生存和发展的费用,这不仅使劳动力人口的负担日益加重,同时也加重了社会负担。三是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需求结构提出新的要求。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不断增大,为满足庞大老年人口特殊需要的商品和生活服务及服务设施也将大幅度增加,这必然要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发展以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业和社会服务设施。而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与人口老龄化很不适应,突出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特殊需要。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生产生活的社会化以及个人在经济上的独立,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是必然的。家庭规模缩小,全国平均每个家庭人口数在建国初期一般为5人以上,1982年下降为4.41人,现在已降到3.28人。家庭结构模式由传统的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换,多代家庭显著减少,与子女分家或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同时,家庭中可照料老人的成员减少,特别是由于妇女参加工作,将难以承担照料任务,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老年人需要社会有适应老人的文化活动来丰富精神生活。老年人喜爱的大秧歌、太极拳、保健操以及老年大学等很多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将会有显著的增加,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将会增加适合老年人的节目和版面。社会文化变迁的主体将是老年人自身,变迁的目的是为了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创造出一个更加适应老年人生活的社会氛围。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老年人退休后无所事事,孤独、单调、缺乏创造性的生活状态仍会有相当程度的存在;社会发展和变化节奏的加快使一部分老人不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紧张家庭的生活使晚辈没有时间陪伴和照顾老人,可能会有新的难以预料的现象发生。

三、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老年人问题

人口老龄化之所以能够对经济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口是一个生理和社会功能处于下降时期的群体,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弱势群体,当这一群体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不相适应,社会观念、保障机制和服务水平等又难以配套时,必然引发一些老年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障压力日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尚未达到保障全体老年人口的水平,特别是广大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低、能力弱。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二是医疗保健问题较为突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日渐增多,医疗新技术的运用,医疗费用不断上升,对政府和家庭都是新生的负担。往往因一个老人生大病就阻碍了一个家庭的致富之路,“小康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三是老年人生活社会化日趋普遍。随着人口的高龄化、家庭的小型化、老年家庭的空巢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失去全方位养老的功能,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病残老人的生活照料更依赖于社会服务,老年社区服务中心、康复机构、老年公寓、托老所等需求量日增。四是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快速上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文化层次逐步提升,必然对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更高的要求。如老年文化活动、老年大学、老年旅游、老年网站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青睐。如何满足老年人这方面的需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五是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不断增强。随着老年人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的增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体现生命价值的愿望愈加强烈。庞大的老年群体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能量,应加以充分开发利用。

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对策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引发的老年人问题,必须立足实际,放眼长远,趋利避害,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以实现老龄化不利影响的最小化和老年人价值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增强经济承载能力。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切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统计和预测表明,在2020年以前,我国人口的总供养系数在60%以内(相当于发达国家1995年的总供养系数),是一个“人口红利”时期。这个时期少儿人口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还在上升,总供养比尚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劳动力也相对年轻,劳动力资源充足,每年净增劳动人口达600万左右,是加快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积累,为应对老龄高峰和高龄社会的到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适当调整我国的人口政策。自7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0‰以下,妇女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在21世纪前20至30年,人口的净增值仍然会居高不下。这期间,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将超过9亿,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我们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重要任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控制人口的同时也要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我国的人口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一是制定人口发展规划要考虑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和压力。二是对城市和农村应有不同的计划生育要求。鉴于农村人口增长的比例和社会控制难度较大的现状,农村的人口政策应该在一个较长时期维持不变;城市的人口政策可在一段时期后作些调整,比如允许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生第二胎等。三是提高人口的教育水平,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劳动力收入水平,推动我国人口由外生性低生育率向内生性低生育率的转变。

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社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要求各国政府根据向所有老年人都提供保险的原则,建立或制定社会保险制度,强调养老保险应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同时应努力实现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为养老计划提供资金时要慎重考虑,既要确保这些计划的实现,也不妨碍社会经济发展。这些要求对于我国建立养老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建立一个既能保障老年人经济生活需要又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将是我们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由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组成,国家基本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保险费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宜采用现收现会与部分积累相结合的模式,即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帐户储存积累基金,为21世纪老龄化高峰期的退休人员剧增做准备。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保障为主,目前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政府对有养老任务的子女给予适当的资助和优惠。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在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互助保险,满足部分群众对养老的特殊需要。

建立切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因此,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我们不能照搬西方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坚持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近年来,江苏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举办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养老院,并设立了养老爱老救助基金,对解决老龄化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的背景下,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资源在逐渐减少,需要通过发展社区服务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这几年,江苏各地加快了社区利民服务网点建设,但社区服务发展缺乏宏观政策的指导,缺乏管理人才和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服务项目少,工作不规范。下一步,要把发展社区服务纳入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要求,加强疾病医护、生活服务、精神慰藉、文化体育、参与社会等硬件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项要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梯度发展;软件方面要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服务项目,抓好物业管理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或患病老人服务队伍建设,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

积极推进老年立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解决老年人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的老龄事业。我国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有关老年工作的法制建设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处理很多涉老民事纠纷时,缺乏专项法律法规依据。为了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应尽快制定养老法、医疗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区服务法、老年人住宅法和老年福利法等。实践证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更好地调整涉及老年人的法律关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促进家庭和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认真搞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相协调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工作方针,这是我国近期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应该坚持的基本方针。近20年来,我国老龄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创造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特有模式。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制定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千方百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建立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资机制,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并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老龄事业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集中用于老年服务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个人和外商投资老龄事业。

篇8

1、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年人口迅速增长,在世界人口中占的比重大。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增长速度相当惊人,老龄人口增速过快,增长率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地区及城乡差异较大。这主要是受到我国幅员广阔、地区间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不断上升,表现出一致性。劳动力对经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存。随着人口向高龄化迈进,劳动力年龄也将出现高龄化现象,随着高龄劳动人口的老龄化,我国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问题。那时,人口红利将不复存在。

2、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我国的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作为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我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多种因素:例如人口规模、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劳动者个人偏好以及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等,都会对劳动力的供给造成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发展,相关的制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也会对劳动力供给带来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后期阶段,随着这些人成为中年和年长劳动力时,期内人口老龄化还不会过度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和技术结构转型,并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来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受到人口老龄化的抑制,人口老龄化造成老年人体力或精力下降,生病产生的医疗费用会加大企业的经济负担,对于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比较困难,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将受到人口老龄化的抑制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不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任何事物和问题都是利弊相连的,老年型劳动力多从事经验型、熟练型劳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条件对体力的要求越来越低,而年轻劳动力多从事创新性劳动,只要合理分工均能说明老龄化不会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当今知识经济的爆发式发展,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期。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劳动力合理流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还需要合适的劳动力技术结构与之相匹配。但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所不同,老年人对商品市场中的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较大。政府是推动老龄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发展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产业和老龄服务产业。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和启示。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经验包括各种各样的养老金制度,多种多样的退休制度,形形的老人服务机构和其他一些对策。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养老保障必须法制化,我国必须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时,靠完备的法制强制推行,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养老保险基金在来源上应多样化。建立长效稳固的社保资金筹措机制,在运营上应向商业化发展,政府制定某些重要项目的全国统一标准,在基金管理体制上尽可能避免过快地分散化。应充分重视家庭养老的作用,强调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使家庭内各成员间的社会保障相关联,努力在社会上形成家庭成员内“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3、对策与建议

篇9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8703

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现状

1.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人口老龄化词,来源于英语中的The Population Aging,在人口学上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的过程。 般而言,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在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们可以从人口老龄化本身的概念总结出三层含义:人口老龄化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化率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并不是某个人的老龄化,而是指整个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动态老龄化。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协调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我国会定期进行全面的人口普查,通常情况下是每10年进行1次,也就是尾数逢0的年度是普查年度,最近的次是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较而言,劳动力人口比例提高了4.38%,少儿人口比重降低了6.29%,老年人口比例提高了191%。表1是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

通过两次普查结果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老龄人口正在快速增长,而新生儿数量的增长比率却在不断地下降,这更加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田雪原先生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归纳为:“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和进展程度都比较快,空间上老龄化在地区和城乡分布都不平衡,在时间上老龄化具有阶段并累进的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特点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概括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我国是个人口超级大国,人口基数大,这也就导致了我国老年人和即将步入老年行列的人口数量是巨大的,同时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晚生优生观念的影响,少儿出生率下降很多,而人均寿命的加长,加快了我国老龄化的发展速度;

(2)我国老龄人口的年龄在不断提高,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将超过30.66%;

(3)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过高、增幅过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是不匹配的;

(4)东西部的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同地域的差别之所在。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结果。人口老龄化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产物之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加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人口老龄化又会反作用于经济走势,阻碍经济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人口老龄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对养老金计划的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老年人经济福利的影响等等[3]。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也就是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波尔斯基和鲁文基在他们的相关研究中指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国家内部劳动力的规模和质量,当一个人的年龄超过50岁的时候,他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将更倾向于依靠前半生的储蓄来支付开支,因此,在他们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下降的同时,也在大量消耗着社会资本存量。由此,老龄化将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一些国家甚至会出现经济产量锐减[4]。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即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和供给机构的影响。

2.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

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是,1953年的第一次“婴儿潮”出生的那一批人,现在已经步入了老年阶段,1963~1965年的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那一部分人正是潜在的老年人口。这两次“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是我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源。随着他们步入老年阶段,我国老龄化将达到最大化。同时,这些人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核心支柱,随着他们的退休,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将会有很大空缺,劳动力需求将会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这时,一个新型产业——养老产业应运而生。养老产业是指适应养老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由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它是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精神或其他特殊需求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消费在整体消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由于劳动需求是派生需求,为老年人口服务的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派生需求,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长[5]。

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相比而言,比较落后,老龄经济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以,养老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值得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发展的选择。

2.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引起劳动力的短缺,近几年出现的“用工荒”从侧面验证了这一观点。 然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作用很有限,但对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冲击作用非常明显。

许多学者在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劳动力质量的变化时,往往会忽略两个现象:一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导致的“青高”与“老低”交替现象对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效应;二是老龄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与就业参与率变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和规模的影响。因此,以传统方法分析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时,往往过于关注老龄化对劳动投入量的影响,而忽视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劳动熟练程度加强和劳动强度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升对劳动力供给下降的延缓作用。

3人口老龄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教育政策以及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为全社会所关注。中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出现了“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为了提高就业,就要从现实背景分析出发,不仅要研究就业现状而且要研究就业形势,不断地提高就业能力,就业技巧,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综合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累计数量非常庞大;②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有所偏颇,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希望少劳多得,不切实际;③就业功利化,对企业不负责任,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④心理素质低下,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足;⑤职业能力不足,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6];⑥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危机无疑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减少劳动者就业空间。世界经济危机促使大量的出国留学后的人才回国发展,从而使大学生竞争增大。以上的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共性问题,有一部分是属于大学生自身修为方面,需要大学生自己去加强和改善,而一部分是受整个社会的环境所影响的,对于这些方面大学生们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并发现机遇。

目前,我国刚刚进入老龄化国家,这个时期,正好是“青高”与“老低”交替的开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更高层次的职位需要我们大学生去填补。所以,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来看,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国家也是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的。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养老产业的兴起,老龄产业涉及到国民经济中为老年人提品、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各个领域,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从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和趋势看,在我国现阶段老龄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龄产业愈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老龄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势头已经涉及到医疗、保健、日用品、房地产、旅游、金融等众多行业。从我国老年人口的实际出发,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项目应包括家庭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医疗保健业、日常生活用品业、房地产业、旅游和娱乐业、金融保险业、教育产业、咨询服务业、老年“余热”产业等十个方面[7]。所以,对于立志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大学生而言,可以从以上方面着手,另辟蹊径,跟随时代潮流和国家政策,为我国的养老产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以自己的勇气和魄力走出不一样的就业之路。

4结语

大学生就业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热议的话题,从20世纪计划经济时期的包分配制度,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制度,大学生就业问题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我国又面临了新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了新的挑战,而大学生在这个新的社会问题面前,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注重自己的能力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为自己的就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董磊.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沈阳:辽宁大学,2012.

[2]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张苏,乌仁格日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3):51~63.

[4] A Boersch-Supan,A Ludwig Aging,Asset Markets,and Asset Remms:AView-from Europe to Asia[J].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1980(19).

[5] 李超志,李正龙,杜芳芳,等.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仅以上海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2(4):34~37.

篇10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口增长速度也逐渐减慢,死亡率以及生育率开始下降,由此导致新世纪全球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而我国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超欧美等国。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家庭负担增重、离休费用增加以及促使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的转换等。

养老保险作为保障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减少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工资差距,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日常生活,稳定社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城镇养老保险出现了给付困难和资金筹集困难等情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我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及特征

人口老龄化过程是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同时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引起的必然结果,联合国及各国对人口老龄化的划分标准及含义都有一定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60岁或者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并且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人口结构状态。1956年联合国制定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研究中关于老龄人口有明确的划分,在一国范围内,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时,即进入了老龄化。据调查,2012年我国大陆城镇人口约为7亿人,乡村人口约为6亿人,分别比上年提高了52.6%和47.4%,全国出生率12.10%,死亡率仅仅为7.15%,自然增长率4.95%,由此可见,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增强,并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且世界范围内对人口老龄化的划分标准也在不断耦合。

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人口政策层面,主要有出生率下降、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的迁移等因素。首先,出生率下降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多年实施计划生育的人为干预给我国生育率带来了重大影响,从而使人口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次,人均寿命的延长也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营养素质也得到提高,同时医学技术以及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使个人寿命得到延长,人口死亡率降低;再次,人口的迁移也会造成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西部人口向东部及沿海地区迁移,间接导致了地区性人口老龄化态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特征,表现在多方面。首先,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大。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年龄80岁以上的迅速增加,几乎占到全部老年人口的25%左右,80岁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总人口年增长速度的33倍,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较大;其次,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预计在本世纪前50年中,我国人口老龄化将经历起步、发展以及高峰的发展过程。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趋于平稳,但是未来时间里,我国老年人口将呈现自然增长态势;再次,老龄化人口区域性严重。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城市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农村老龄人口的进程比较慢,但是老年保障制度与城市相比比较落后,而较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老龄化进程较快,呈现较为严重的区域性。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养老保险发展探讨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要促进养老保险的发展,就必须在尊重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的不断发展和基本特点,主要从退休制度、提高劳动力价值以及对养老保险资金进行投资等方面推进。

加强离退休制度弹性,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从社会保障角度分析得知,法定退休年龄直接关系三方面利益,即国家、企业和个人,而对于养老保险这一政策而言,国家财政是支付社会养老的重要来源,延长退休年龄能获得较为充足的养老保险资金,从而能支付社会养老所需资本,以此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必须完善离退休制度,增加其制度弹性,结合三方利益,适当延迟退休年龄,这也是西方国家所普遍奉行的制度。我国应科学预算延迟老年人退休年龄,不能强制且盲目,要结合实际发展水平制定逐渐放缓且有弹性的措施。同时,在相关政策规定内,为充分发挥老年人个人价值,有效利用老年人人力资源,国家还应制定鼓励老年人就业的措施,使其能再次就业,从而推动老年人在业余时间发挥自身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自信心,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提高自身社会价值。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人要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进行正确认识。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抚养,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对此应正确认识。在中国有很多老年人虽然年龄上呈现老的趋势,但是依然注重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投身于社会各个行业之中。老年人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及社会经验,同时具有较高的威望及品德,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尤其在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对于我国来说,针对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可以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第三产业,让老人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养老保险作用。要想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就必须实现养老基金的增值和保值,只有这样才能在少增加或不增加国家、参保人负担的前提下维持持久的养老资金支付能力。我国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养老基金投资,通过成立非政府部门监管的基金运营机构来监督和加强指导资金管理,一方面能保证资金增值,另一方面增强资金安全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养老保险政策,全力推进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推动养老保险产业的发展,如保健行业中常见的哈药股份,医药行业中的中新药业,医疗行业中活跃的尚荣医疗和鱼跃医疗等。除此之外,如果我国养老保险能够实现长期累积投保人个人账户资金,并将其投入到社会市场运营当中,既能解决我国因人口老龄化增长带来的基金支付问题,还能实现基金增值。

(作者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

【注:此项目为“贵州苗族医药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研究”(项目编号:04214003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翼:《人口转型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可能从日本吸取的经验与教训》,《河北学刊》,2012年第32期。

②徐高峰:《发展养老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以杭州市为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