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思维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思维的含义

篇1

工业设计本质是工业社会人类的基本造物方式,与人类最初制造各种原始的工具一样,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的各种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各类型现实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多元化的信息途径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并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工业设计产业也表现出新的变化。

1 大数据时代下对工业设计的改变

大数据促使公司企业发展和转型,推动了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成为打造国家级竞争的优势的重大升华。大数据思维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大数据思维必须随机抽样数据进行分析,必须掌握数据复杂性,减化精确性,必须重点了解数据相关性。第二层含义是要把数据当做一种可以升值的重要资产,而不是只做研究对象,研究完之后就束之高阁。第三层含义是数据有变现功能,通过挖掘数据价值,就能改变价值的生成基础和价值链条。

大数据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思维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巨大的商业变革,在面对思维逻辑时,传统的经济体制和旧的商业理念一定要与时俱进,吸取并创新的服从先进的新思维,通过新的思维模式重组企业战略和各种策略。在旧的信息时代,击落他们的是被互联网武装起来的大数据思维,因此,这些昔日看起来极为庞然的巨人,就这么轰然倒塌,留下的知识唏嘘声声。然而大数据思维的基础是互联网,而互联网思维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想。互联网思维是相对工业化思维而言的,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是用户至上、扁平化的思维。

这也与工业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两者都在强调用户驱动产品的设计需求方向。这也是大数据时代下表现出来的设计机遇。由用户行为习惯形成的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快速更新,也让设计师及时更新得到用户的真实反馈。这种互联网+的结合让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更多的符合用户的需求,服务社会。

2 “互联网+”对工业设计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向技术、服务、创新思维、研发模式等全方面进攻的过程中,这些变化都以“互联网+”为原点重新组构,并带领工业4.0的进程,因而带动了“互联网+”工业设计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在“互联网+”工业设计产业的情况下,设计师本身角色就像过山车一样,高速发展之后开始下行,从市场角度来说设计行业不容乐观,从创新精神来说也不容乐观。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赶上了最坏的时代。所以,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深化,我们设计师的很多思维模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思维的转变是必要的。长期以乙方的身份服务于比较强势的甲方,设计师所有的来源与收入都基于这种关系,设计师没能真正思考设计是什么,他只是一名产品的设计师,而没有成为生活方式的设计师。什么是成为生活方式的设计师,就要深入到人的生活当中,像德国设计师或其他欧美设计师一样,不但能做产品设计,还能做生活用品设计、展示设计、小产品设计、桌椅设计、标识系统设计等,这叫生活方式的设计,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点滴,与生活方式的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设计师尤其工业设计师则少有甚至没有能做到这些,但未来多样的设计肯定会融为一体,在未来,建筑、室内和产品设计又会融为一体,西方设计师走过的路,我们得重走一遍。我希望重走这条路不是以外来的理论体系做支撑,而是基于本土,最核心的就是十二个字“道法自然、因地制宜、天人合一”,这是所有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这也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带给工业设计最大的改变。

其次,市场变化很大。第一,有些项目缓建,有些项目停建,我觉得这是好事,因为要将未来的发展方向思考清楚。前十年工业设计行业的设计师是在以甲方的需求做设计,大都失去了设计的本真。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甲方转,突然发现这有如空中楼阁,特别虚幻。当“互联网+”到来以后,你会发现原来做的很多工作,很多体系,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与价值。尤其中国当下经济正处在一个新常态的转型期,我觉得设计行业和设计师都要思考,有没有这么多项目需要做设计。是不是应该把设计的重点选在减少设计垃圾上面。第二,做设计的价值在哪里,是为工程项目服务,还是为设计的产值,还是为有需求的人服务?设计的社会价值是设计师要思考的问题。现在的新的转型升级正好可以让设计师停下来或慢下来去思考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最后,设计师的需求转变。如果一个设计师,或者一个设计工作室愿意从研究人性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行工业设计,当项目本身还没有成型的时候,相关部门就要做认真的归纳,并且将研究成果用一种公开的方式进行倡议宣讲,当这个项目实现时,其实现的成功率就会符合消费者用户的真正需求,我觉得这是互联网思维模式下设计师的一种转型方式。

“互联网+”工业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创意+设计+运营+资本的模式,创意属于顶层设计思维,对新生事物有敏感的感知反应,而且能产生出与众不同的设计新思维。在这种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工业设计是能够让思维体系完美落地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只要能你创造一种为生活方式服务的工业设计产品,再有一个不错的商业运营的模式,肯定会有为这一体系买单的资本家涌现出来。工业设计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篇2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在个人创业和企业创业普遍存在的社会浪潮下,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实现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是当今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所在。政府也明确指出了“互联网+”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政策和战略,是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研究和探讨“互联网+”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的含义和特点

“互联网+”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名词出现,经过不断的应用和推广,本身的含义和作用都在与日俱增,逐渐成为网络产业化的综合性说法,“互联网+”在国内发展的价值和作用逐渐被突显出来。

(一)网络传播的广泛性

广泛的网络传播,将世界各个角落的同一网络空间联系在一起,因此网络上新闻信息的共享是不分国界和种族的。也因如此,“互联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参与的人数不可估计。

(二)将虚拟网络和实际生活结合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上对文字、图片及视频传播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对实际生活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及其普通的事或物,在网络空间的影响下会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注意,一方面是推动了网络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发挥了市场资源的调节作用。

二、“互联网+”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影响

企业在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竞争时产生了必然的抉择,就是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网上购物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这对企业的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互联网+”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着企业在未来经济产业中的发展途径和方向。

(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促使企业在运行和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互联网的思维和思路解决和调整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相比于传统运营模式,“互联网+”下的企业生产和运营模式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使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

(二)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互联网+”的时代,是关注环保、看重科学、勇于创新的时代,为企业开辟创新产业的新型道路。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正在处于重要时期,一方面企业要接受传统经营模式的挑战和改革,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在改革和创新中争取最大的利益。“互联网+”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都要有与之相配的改革和创新。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市场不再限制于国内的市场,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世界的大市场经济中。

三、“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一)关注“互联网+”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者的经营理念和意识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重心。但在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较低,“互联网+”在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大多数是被忽视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立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只有对“互联网+”的积极重视,才会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准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下,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准是对企业管理的基本保障,更是综合的展现了企业所有的经营内容。企业应该好好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以“互联网+”的背景作为研究基础,经过关注和重视信息网络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准。在引用和应用“互联网+”的同时,注意因网络信息的共享和公开所带来的问题,例如,网络病毒的入侵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企业在管理提高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把人才的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在岗前培训和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工作人员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好铺垫。通过合理有序的人才培训和发展制度,尽可能减少企业将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和错误。

(三)与世界管理同步

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一方面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要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就像一张大网,各个企业在大网的笼罩下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但一致的是接受着相同的压力和挑战。努力发展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久立不倒的主要动力。增加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为产业合并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互联网+”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加快企业管理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四)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改革

大多数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较广,抓住重点从而带动次要因素,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不能完全脱离行业的监管制度,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进行改革和创新,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使“互联网+”的严谨和发展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互联网+”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提出了关键的指导意见。在掌握“互联网+”的内涵和特点之后,了解其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研究和探讨需要改进之处。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使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得到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勇,李红娟.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J].经济师,2013,10(7):256-263.

[2]齐严,顾声乐.如何创建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新体系[J].北京经济瞭望,2012,9(10):25-30.

[3]彭钰.互联网环境下营销渠道的创新[J].现代商业,2012,6(30):36-40.

[4]张瑶.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创新模式[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6):142-145.

篇3

浅薄,在汉语中带有贬义。《浅薄》这本书认为互联网会使人的思维变得浅薄,我认为这只是一种事实描述,是中性的。至于我本人,在通读全书后,则更倾向于对所谓的“浅薄”给予正面的评价。前些日子,我跟段永朝等一帮朋友在一起,聊起《浅薄》。在辩论中,我又发现了浅薄的一些新的优点。

浅薄的直接含义,大致来说,有这么几方面:首先,它对应思维上深与浅的关系,互联网可能让人思维变浅;其次,它对应碎片化与专一化的关系。互联网让人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精力;第三,它对应傻与聪明,互联网上事事有答案,可能让人不去思考,而变得智力下降。这三个特点,在我看来,都不足以使浅薄变得绝对的“不好”。我个人风格虽然偏好深刻,但理智告诉我,在互联网一些特定条件下,浅薄有可能从不好,变成好。

先来说人变傻这件事。人变傻,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好事呢?从《浅薄》的语境看,变傻是指有了搜索引擎和网上他人的帮助,个人不愿动脑筋了;或者说,人人都可以在每件事上插一杠子,特没水平、特傻的人也能进来搅和,于是人们不用提高水平也可以出来混。

但就算这样,我也可以指出在几种情况下,这会成为好事。

第一种情况,在“全球网脑”形成的条件下,每个人可以做到只在解决问题时聪明,而在不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比现在傻一点。我们现在要求个人聪明,是因为孤军作战的需要。有了网络,个人再笨,架不住众人拾柴,在你该解决问题时,保证能给你一个聪明答案就行了。个人可以少占用大脑宝贵资源。

第二种情况,在众包的条件下,傻瓜群体会系统而稳定地战胜聪明人群体。这是根据佩吉实验得出的结果。因为傻瓜群体有一个聪明人群体永远不可能具有的优势,就是解决方案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复杂环境下进化的“核心能力”。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此之谓也。

第三种情况,是段永朝提出来的。他质疑笛卡尔的“我思”,我思就是想清楚――比如,把世界像数学一样算清楚。但“想清楚”本身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按我的理解,在理性上想得过于清楚,就可能在――陆九渊、王阳明意义上的――心性上缺心眼。郑板桥就说过有时“难得糊涂”。这时聪明反为。

再说深与浅的利弊。深有深的好处,时间上看得久,空间上看得远。但浅也有浅的用处,有利于将价值聚焦在当下与此在。

我们这一代人经常觉得80后、90后非常浅薄。因为他们不爱思考我们那一代人偏好的深刻问题,其思维深度甚至不超过140个字。但近来我越来越发现,80后、90后的浅薄,具有比深刻更加高明的意义。

按我们那个年代的思维,值得谈论的,至少应是在100年、100万平方公里的时空效力下,什么是正确的。但我们经常无法正确判断在5分钟、50米范围的时空效力下,什么是正确的。而80后、90后的浅薄,通过互联网上话语机制的竞争筛选,经常化为一种对此在(以50米为比喻)、当下(以5分钟为比喻)价值的敏感和洞穿。

举例来说,“华南虎”事件浅薄不浅薄?很浅薄,无非一只假虎而已。80后、90后浅薄中的深刻就在于,他们不抽象地议论什么是,而是将聚焦点集中在老虎的胡子上、眼睛上……比我们这一代人抽象地泛泛而论官本位、官员的虚伪、体制的弊端,效果如何呢?效果要好得太多了,而且解决了实际的属于“这一个”的问题。而不是像我们这样,泛泛空谈,一旦具体到实际问题上,连提起一桶水都做不到。所以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回到实在本身的“浅薄”。

作者正确地注意到了时间概念的即时化这个方面,指出:“近年来,随着MySpace、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纷纷出现,网络业务的发展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速度。正如Twitter网站的一句口号所说的那样,这些公司致力于为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进行‘实时更新’,提供永无止境的‘数据流’,他们可以随时发送简短的信息,交流‘此时正在发生的事情’。”

如果作者在IT方面足够专业,他还应该发现空间概念“此在化”这一更新的动向,比如定位服务(LBS),并且发现除了Foursquare外,他说的上述三家公司正把重兵投向定位服务。即时化与定位服务正好与作者所说的机械钟与地图构成绝配,反映出思维方式转变背后的媒介动因转变。由此还可以看清,浅薄的含义并不像我们以往所理解的那样,它直接对应的,应是海德格尔的此在与当下的价值。

所有深刻,都必须接受此在在空间上的检验与当下在时间上的检验,看这种深刻在此在与当下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可以回到此在与当下这一“事物本身”。

最后说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精力分散对于需要持续专注的工作来说,当然是不利的;但考虑到未来很可能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未来的工作很可能是并发的,

专一而深入思考,有点像串行计算,而互联网是并行计算的时代。要想获得未来生存能力,新一代必须要有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多元协调能力。广而浅的注意力,很可能变成我们进化的需要。

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强化两种适合广而浅的思维能力:

一是网状思维,是有别于原子论式思维的社会网络式思维,也就是经络式思维。例如在社会网络化服务(SNS,此前普遍被误译为网络社会化服务)中,“社交网络把私密信息――过去属于书信、电话和耳语的范畴――变成了新兴大众传媒的传播素材,赋予人们一种强制性的社交方式和联系方式。”我们不能指责经络是肤浅的,经络有经络的用处。

二是灵敏思维。作者说:“研究表明,由于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我们的某些认知技能得到了加强,有些是大大加强了。这些技能通常涉及手眼协调、反射反应、视觉信号处理等低层次的或者较原始的大脑功能。”我们同样不能指责快速反应,这种浅从更具价值的“快”中得到了补偿。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鱼进行深入但不及时的思考,会误掉卿卿性命。

篇4

一是自主性。尼葛洛庞帝说:“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来自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互联网的自主性为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互联网上,你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信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是开放性。互联网上全球各种信息汇集、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共存。它是一个随时变换的开放信息系统。任何人只要遵守一定的协议,随时随地都可以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信息。进入网络,你就犹如进入了信息的海洋,整个世界此时不过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使超地域的文化沟通变得轻而易举,它带来了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既拓宽了青少年闲暇生活的视野,但又过早地使他们了解了成人社会的内容,从而使青少年趋于早熟,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三是平等性。地位的平等带来了交流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上的等级、性别、职业等差别都尽可能小地隐去,不管是谁,大家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魅力。

四是虚拟性。网络通过其互联关系构成了一个社会,创设了一个虚拟空间。网络的虚拟性表现在网民身份“隐形”、网络空间“虚拟”、网络实际运行“无序”。人的世界在互联网上发生了异化。你也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这个空间丰富而刺激,你可以创造出一种与现实环境极为逼真的“虚拟实在”;还能为你圆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这种虚拟互动的文化,在为青少年生活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基地,使他们有了自由选择、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广阔舞台的同时,也促使一部分青少年人际情感疏远,甚至上网成瘾。

五是交互性。在网络世界,时空概念发生了转换,其“四维”以上的思维方式否定传统思维的一般规律,表现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整合。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最突出的表现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现实是一种特殊存在,其中多个思维主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这种关系性思维使得思维的内在逻辑性被打破,个体之间的理性距离发生了变化,其超越性、前瞻性进一步激发思维主体的创造灵感、拓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和发展阶段,互联网对于他们新的思维模式的形成具有突出的作用。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个人心理、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过程辅导

1.以“转移注意法”淡化上网心理

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可以多做一些健康和休闲的活动,如读一些轻松愉快、有趣味的书刊,欣赏一曲优美抒情的音乐,或与朋友散步、郊游等等,注意在活动中多结交好朋友,获得心理的支持和愉悦。同时调节学习疲劳和压力。鼓励该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去运动打球场、跑步,有助于促进大脑中神经肚物质的释放,总之试着通过活动淡化和转移上网的心理欲望

2.以“自我辩证法”坚决战胜自己

自我辩论:想象自己上网成瘾后的种种极端后果,如:成绩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别人羞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等,在瘾发时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失败感斗争。自我暗示:如果又有了想上网的念头时反复自我暗示,如“不行,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说”,“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每当抵制住了诱惑,认真学习,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就进行自我鼓励,如“今天我又赢得了一次胜利,继续坚持,加油”。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加强自己的意志,使上网的欲望得到抑制。语言暗示既可通过自言自语,也可将提示语写在日记本上,或贴在墙壁上、床头上,以便经常看到、想到,鞭策自己专心去做事。

3.以“行为契约法”正确使用网络

因其仍对网络很喜爱,建议其与母亲在沟通之后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时间安排、上网内容和奖惩机制等正确使用网络的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适时给予自己必要的鞭策,培养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有利于消除网络成瘾。

篇5

为了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美术网络资源的运用,我把美术网络资源分为思路型、方法型、知识型和练习型。

美术学科思路型网络资源

1.含义

美术学科思路型网络资源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利用个人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所获得的一切有助于提高美术学科教学效率的思想意识及思维轨迹的数字化资源。

2.作用

很多教师有着多年养成的习惯,对于一些新事物、新方法往往不愿尝试,而思路型网络资源的采集和运用,往往可以让教师更快更多地去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与新的学科知识,通过尝试,融会贯通,较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3.类型

(1)专家引领型

美术教育界有不少专门的讨论会,受会议参与者的限制,很多教师都无法参会,但会议中讨论的很多有关美术教育中的新热点、新思考的内容,都会在相关的网站上进行交流,教师通过网站,能及时了解美术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

(2)示范讨论型

教学实录既是一种示范性教学,又能引导广大教师参与评论、在线交流,这样的资源是很多教师非常需要的。既看了课,又参与了评论,还可以看到很多的反馈信息,这对教师今后的教学设计很有帮助和启发。

美术学科方法型网络资源

1.含义

方法型网络资源是指美术学科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互联网采集数字化资源。

2.作用

(1)学习兴趣更浓

就美术学科学习方法而言,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教师以及学生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现在的互联网上,有很多用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资源,如小动画等,不需要很复杂的制作,只需要一个小小的GIF格式的动画人物,就可以吸引全班学生的眼球。

(2)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学科中,包含了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剪纸等很多比较专业的美术技能。对于教师而言,不可能对每一种专业技能都掌握得很好。因此,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找到相应的资源,如一些讲解绘画步骤的视频,其他教师制作共享的课件,这样就弥补了自身的不足,使教学手段更为丰富。

3.类型

(1)情境创设型

例如,讲授《美丽的花》一课,可以找一些动画片中美丽场景作为背景,配上音乐。学生们在这节课中不仅仅能学会画出美丽的花,更能充分体验到画画的快乐。

(2)交互活动型

例如,讲授《画太阳》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在学生观看之后,请学生尝试为太阳添上一个合适的表情。从学生最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受到了这个动画的启发,绘制出了更多更生动的太阳。

(3)审美情趣型

审美教育是美术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美术课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上,有一些专门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的网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浏览这些网站,这样既可以了解画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还能看到世人对这些美术作品的评判。

美术学科知识型网络资源

1.含义

知识型网络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所获取的所有含有美术学科基本知识点的数字化资源。

2.作用

(1)有助于完善美术学科知识

美术的学科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除了美术发展的一般历史,还有国内的、国外的著名画家、代表作以及不同时期绘画流派的绘画风格,等等。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美术历史和信息,使我们的美术知识更为完善。

(2)有助于开拓美术学科视界

通过网络资源,我们可以不断了解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多看多学,更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今后各方面的发展。

3.类型

(1)理论型

理论型资源是指那些比较专业的美术知识、美术理论,如世界上比较早的和美术有关的著作,也有像我国南齐时谢赫的著作《画品》。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专题讨论,丰富自己的艺术理论水平。

(2)操作型

操作型的美术网络资源,往往都带有指导性和实践性。这些资源可以是几幅示范步骤图片,也可以是小视频。通过这些资源,可以学到很多绘画的技能与方法,如一些儿童绘画网站上就提供了一些简笔画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的绘画指导步骤,学生参照这些,也能学到不少的绘画技能。

美术学科练习型网络资源

1.含义

练习型网络资源指的是在互联网上能够被运用于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以及能够让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操作,掌握美术技能的信息资源。一般来说,美术学科练习型网络资源包括在互联网上很多共享免费绘图软件,如金山画王、我型我秀等。

2.作用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可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软件平台,内容丰富,易学易会。学生们在运用这些美术或者说是绘图软件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技能,又拓展了知识面。

(2)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传统的构图、涂色训练,较为枯燥和复杂。通过教学和绘图软件,可以随意调到多种图形进行训练,方便且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意,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用美术网络资源的注意点

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在选择、合理运用资源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资源获取

网络资源很多,需要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对美术教学有用的资源。进行选择时,应注意四个特征。

(1)典型性

网络资源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设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典型意义,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例如,一位画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画出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作品。所以在对某位画家的某一件作品进行欣赏时,可根据上课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生动性

网络资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动画以及学术观点。总之,形式应该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拓展性

所选网络资源应该有启发性和拓展性,如网上博物馆、网上画廊,网上美术知识宫之类,这些更利于学生美术思维的拓展。

(4)技术性

再好的网络资源,也要量力而行,如果选择的网络资源过于复杂,超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操作性问题,影响教学实施效率。

篇6

最近一些新新人类提醒我注意―马上将要成为“前沿”的创意经济,实际已经老朽了。所以要在创意经济概念还没有普及之前,先提出“新创意经济”以正视听。昨天我在万圣书园的醒客咖啡厅被他们洗了脑之后,现在就现学现用,采用新创意经济理念,重新解释“新”知本主义。

创意经济,是凯夫斯在即将流行的《创意产业经济学》中,给我们指出的未来方向。而新创意经济,是对“创意产业第一理论权威”凯夫斯的批判,要给人们指出有区别的未来方向。我认为,北京和中关村,如果能看出我们下面将指出的凯夫斯的盲点,发展新创意经济,可以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中关村问题”。

开门见山,先说结论。凯夫斯创意经济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新创意经济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或者说,凯夫斯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一版(“互联网除外”版);新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二版(“互联网2.0”版)。

凯夫斯的“硬伤”

凯夫斯这种激进理论,在我们看来已经保守了。这是站在不耽误少年儿童前程的立场上的特殊思考。少年儿童在未来10年内,可能实现的最大奇迹,就是在结婚之前成为中国首富。试想,丁磊、张朝阳,在这个天旋地转的时代,如果不靠互联网,能在结婚前进入首富榜吗?门儿也没有。可凯夫斯偏偏在创意经济这么大一个关系少年儿童前程的事业上,只字不提互联网,这不充分说明凯夫斯理论过于保守吗?这里说“只字不提互联网”,当然是一种比喻。不是说凯夫斯没有注意到互联网、没有致力于互联网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之类);而是说,没有把互联网当作方法论,用于有效发动“‘创意’转化‘经济’”的商业革命。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其实是很前卫的理论,但更适合30岁以上的人阅读。如果说它有值得推荐的理由,在于它是对更传统的观念的冲击。更传统的观念,还停留在物质生产和有形资产的玩法上。而《创意产业经济学》说的是文化生产和无形资产的玩法。通过这本书,人们可以认识到内容的生产与物品的生产,具有许多不同规律。区分这一点很不容易,但也仅此而已。

凯夫斯注意到了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这是他的贡献。但他的一大败笔,是没有留意到,不仅内容特性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且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后者是更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新创意经济理解的创意,要比创意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更为宽泛,更具普遍意义。它更接近知本的原始意义,即活的精神创造,而不光是指生产内容。对于中关村来说,它要发展创意经济所面对的问题,不光是形成内容文化产业;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是如何将中关村蕴含的创意资源,也就是人头脑中的“湿件”资源,利用互联网新的游戏规则,迅速释放成经济能量,形成区位优势,完成现代化转型。因此这里所涉及的创意,就不光限于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或者说凯夫斯意义上的创意产业),还包括把广义的知本,也就是可以运用于各行各业的创造性的头脑活动,作为生产要素,以互联网的核聚变方式,迅速形成社会生产力,创造财富。新创意经济可以包容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许多经济形态。比如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产业,比如提升传统制造业价值的各种创意策划,比如缺乏资源的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在相关孵化平台上发挥创意优势低门槛创业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文化产业问题,但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说,都是要务,是新创意经济的题目中应有之要义。

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宝贵的资源,即创意资源。中关村单个人看,都极富创造力,汇合到一起,却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经济”。单纯用凯夫斯的路子,也解决不了主要问题。中关村搞创意经济,不是缺“创意”,而是缺“新……经济”,缺少“网聚人的力量”这一新创意经济的路子。

新创意经济要重点提醒人们的,就是将创意转化为经济的新方式、新玩法,特别是跟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有关的新玩法。而这却正是凯夫斯的思维盲点,他光注意在互联网兴起前上个世纪文化产业中早已有之的木乃伊级、骨灰级的老玩法。

创意生产方式的特性

互联网是什么?如果回答是TCP/IP,人们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我们要换一种对社会、经济、文化都通用的语言,把互联网说成是从集中模式向分布模式的转变。从经济角度理解,农业经济是分布模式经济,工业经济是集中模式经济,信息经济是集中模式复归分布模式的经济。“新”创意经济的“新”,在根子上与利用这一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创意经济中,“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创意成为经济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这样的老问题。只不过创意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实现规模经济的逻辑有所不同,这是凯夫斯致力剖析的问题。但在新创意经济中,“经济”的含义本身发生了变化,“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大规模定制”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是“规模经济”,与同它相反的“定制经济”的结合,是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东西的结合。规模经济,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较低的成本;定制经济,意味着较高的个性化程度和较高的价值。用传统的方法,是无法实现二者结合的;只有在人均3000美元收入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新经济,才能达到这种经济效果。因为互联网一头通向社会规模,一头通向个性节点。有什么样的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篇7

中国互联网管理模式的调整与“治理”趋势

我国的互联网管理属于典型的重规制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互联网起到了管制作用。但是我国的网民规模大、素质良莠不齐,使得互联网环境呈现出比较复杂、混乱的局面,政府的力量始终有限,政策的滞后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新形式,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来应对。从我国的现状出发,虽然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那种以行业自律为主的轻规制模式,但可以在现有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做一些渐进式的微调,从权威管理走向共同治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应当追求一种开放的思维模式,力求动员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多元互动的综合治理模式。

一方面,政府要对社会可以解决的问题逐步放权,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治理;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社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配置充分资源予以解决。在向共同治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还应该建立符合产业特性的互联网治理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晰各参与管理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鼓励市场竞争,大力推进互联网信誉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让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参与到互联网管理中来,这与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治理”理念不谋而合。面对互联网上逐渐凸显的各种问题,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治理”理念,其含义是“最低限度的国家干预、企业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社会控制体制以及自组织网络”。

“全球治理委员会把治理定义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治理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合作与自律,虽然在治理理念中,国家仍然发挥主要作用,但这一概念也超越了国家权力中心论,强调必须和其他管理主体合作,形成多元主体的互动机制。治理中的权力运行包括上下互动、合作和协商等,其方式不仅包括法律法规,也包括自律、教育。因此治理方式弥补了政府规制那样的树状或金字塔形的自上而下管理方式的缺陷,互联网具有开放的网状结构,需要多元主体形成一个具有多重责任体系的自主网络来治理。

在我国,新的共同治理模式正在形成:政府的立法执法工作逐步加强;互联网服务企业和行业协会正在成为互联网治理的关键环节,在屏蔽不良信息、引导舆论、制定企业内部管理规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量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涌现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民也开始发挥积极作用,进行社会监督、管理论坛、举报不良信息、提高媒介素养等,各管理主体初步形成了我国的互联网共同治理体系。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机制待完善之处

行业自律是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方式,是采用轻规制模式的发达国家治理互联网的主要手段,我国互联网共同治理方式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行业自律机制的完善方面。行业自律给予业界更多的灵活性来应对迅速发展变化的网络环境,强调各管理主体的自觉性,其主要含义有:自我约束、自我保护以及自发举报不良信息。互联网用户和业界都是行业自律的主体,他们有两种任务:一方面,代表本行业的整体权益,向政府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另一方面,不断推动本行业实施自律,迫使违法、违规者改正错误。我国的互联网行业自律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律规范、自律组织、自律技术和热线等元素的比较成体系的自律机制。

然而由于媒体行业自律规范本身是不具有法律强制性的道德行为准则,自律组织也不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征,互联网自律措施的执行并不十分容易。我国的行业自律机制相比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萌芽阶段,存在的问题也更多,比如:

组织体系角色冲突。行业自律组织应属于具有“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的非营利组织,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这些组织受政府控制比较多,实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准政府组织,其自身具有官方性质和民间性质并存的二重性特征,产生了明显的“角色冲突”,无法真正实现与政府之间的平等参与和分权合作。

各组织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目前国家、地方层面的网络媒体行业自律组织之间没有直接的业务上的衔接关系,而且在地方自律组织中受到的处罚也没有可以继续上诉到全国性自律组织的正常渠道,组织间各自运行,导致各类自律行为的重复操作。

规范体系适用性差。虽然我国近年来各行业自律组织的自律规范比较多,看似包罗万象,但没有一个系统的、有延续性的框架。规范出台程序简单,缺乏足够的讨论研究,数量多而滥,新旧规范之间内容雷同、相互交织,这导致每一则规范的分量下降,难以深入人心。

责任模糊、机制欠缺。现有的行业自律规范未能精准地界定各类自律主体的不同责任,并且大多缺少《实施细则》之类的操作性规定以及处罚机构和处罚细则等。全面而长远的预防机制并未建立起来,行业自我主导型的平行监控、自我管理机制仍然缺失,缺乏社会公众力量的“横向联网”式参与。

篇8

关键词: 互联网 政治教学 互动性 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拓展到了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其中教育教学领域没能逃开互联网的冲击,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政治课堂教学,成了广大从事整治教育的工作者开始探究的重要课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政治课堂带来了很多冲击,但它同时给政治教学带来了很多革新与发展的契机。高中政治教师要懂得利用这一契机,积极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努力优化政治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兴趣

政治学科既没有生动华丽的辞藻,又没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它仅仅是一门严谨而讲求实用性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难免会觉得政治学科枯燥无趣,缺乏学习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缺乏兴趣,就很难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怎样才能化解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偏见,让政治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呢?这个时候,互联网就能派上大用场。当代高中生常常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于网络这个新鲜的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活跃性与当前高中生的性格心理往往十分契合,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工具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个框题的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性,就从互联网上给学生下载了一些视频图片材料。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内容是古时,荆国想要攻打宋国,于是在白天派人偷偷去测量荆国的护城河的水位,测量下来发现水位很低,于是决定晚上徒步过河,偷袭荆国城池。然而,到了晚上,河水大涨,荆国士兵溺死数千人,偷袭计划宣告失败。这个有趣的动画小故事不但生动地描述了变化的客观性,这种形式也让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接下来,笔者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图,内容包括自然领域动植物的进化发展,社会领域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到“永恒发展”的含义,从而顺利地开启了本框题知识的讲述。

二、利用互联网获取海量信息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涉及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并且,作为一门时事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一些时事的探究讨论和分析也是政治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在政治教学中,教学资源和信息是否丰富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强弱。然而,政治教材和教参上的知识和信息毕竟是很有限的,即使我们可以从其他一些纸质的书刊杂志上拓展教学资源,也会非常费时费力,且信息量不够大,很难满足教学的需求。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互联网的运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代表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根基就在于信息的丰富性,因此,将互联网引入政治教学中,用它丰富教学信息是最有效的手段。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简单地输入关键词就能获取大量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广泛,角度和层次也是多种多样,这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眼界,让政治学科学习变得前所未有的开放、新颖,这对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例如,笔者在讲到“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时,就让学生动手到电脑上查找与这四个特征有关联的案例,结果学生很轻松就在网上寻找了很多相关材料,如农业法案例、DVD大战等,有了这些丰富的信息材料作为支撑,学生再回过头来理解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就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三、利用互联网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整体化活动,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常常将教与学割裂开来,在政治学科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这种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无法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主体地位得不得尊重,灌输教学的弊端非常显著。互联网进入教学领域后,这种情况有机会得到改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个知识点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对这类说教意味比较浓厚的课题往往不太感兴趣,因为当前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中学生的价值观十分多元化,而一味地用教材上的价值观进行灌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讲到这个内容的时候,笔者决定采取网络探究的方式进行本框题教学。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课下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材料,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总结,形成本组成员认可的观点,最后在上课的时候与其他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用教材中观念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工具尽情地将自己认可的观念呈现出来,虽然一些学生的价值观有所偏颇,甚至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但这种偏颇观念在最后的讨论探究和辨析中最终被改变,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了健康科学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教育比起直接的灌输,学生的认同感会更强,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更加深刻。

总之,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运用,可以让政治课堂教学在直观性、丰富性、时代性和师生互动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使得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使得学生更容易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政治学科的实用性价值。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住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努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恰当地运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让政治教学活动从内容到模式都能更好地实现创新,推动政治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罗照兰.互联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4年36期.

篇9

面临“拦路虎”

今天,家电企业在打造行业生态时,虽然对外持开放态度,但仅限于非同行企业,家电企业之间仍老死不相往来。此种狭隘心态,延缓了智能家电市场的成熟。“真正的互联,非单一品牌产品的互联,而是所有品牌产品的互联。”在奥维咨询平板显示事业部总经理刘闯看来,智能家电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目前参与企业太少,并且几乎没有协作,消费者并未怦然心动。

标准庞杂,也成为不同品牌智能家电之间联网的障碍。美的空调事业部人士透露,制定智能家电标准,统一接口,十分迫切。他认为,即便是同一家企业的产品,完全打通也不太现实,每个部门、每个产品线,都有不同的考核与评估体系,跨部门调动资源不仅成本高,阻力也十分巨大。

除了互联互通困难,价格偏贵也是横亘在智能家电普及道路上的拦路虎,导致智能家居的潜能无法释放。以美的“SK1”智能整体厨房为例,其售价高达100万元,只有土豪才买得起。而且,美的智能整体厨房功能有限,白电产品的远程开关等简单的智能操控,不会给白电带来多大的溢价,消费者没有必要为了操作上的方便,就多花数十倍的价格。”

有专家认为,智能家电要“落地”,实现大规模应用,一看价格能否为普罗大众接受;二看用户体验是否足够好。

张瑞敏说,目前提及智能家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去遥控它,比如用手机控制家里的各种开关,海尔早就做了,消费者似乎并不领情。未来,从遥控到自控可能是一个方向,家用电器可以根据周边环境自行决定运行模式,那才是真正的智能化。

守得春暖花开

在家电企业中,海尔在互联网探索过程中,算得上“积极分子”,不断突破。其2001年就推出了海尔商城,那时,国内电子商务才开始萌芽。尽管起了一个大早,海尔却赶了一个晚集,互联网之旅并不顺利。去年,海尔商城仅完成3亿元销售额,在海尔1600亿元的年营收构成中微不足道。记者了解到,除了海尔商城外,海尔旗下的综合物流服务品牌日日顺,2010年底推出了“日日顺乐家”商城,定位于家庭一站式购物平台。不过,该商场去年底已终止运营。

但海尔并未退缩,目前又重新上线日日顺网站,定位为垂直类平台,不仅销售海尔的产品,还引进竞争对手品牌。张瑞敏认为,“互联网应该有三个功能,即平台、交互、支付。国内电商偏向于打价格战,是没有未来的。”在电商企业中,张瑞敏推崇亚马逊,用户可以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地参与。

而新的架构理顺后,TCL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的O2O公司,不久后将破壳而出。这家注册资金为5亿元的O2O公司,将把TCL集团下负责电子商务的酷友网络科技、客音服务公司、速必达物流,与TCL多媒体彩电在线下的众多专卖店整合成一个平台,负责TCL所有产品的销售。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电子商务专家看来,真正成熟的电子商务,并非目前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纯电商企业操控的局面,只有更多企业都有自己成熟的电子商务形态,那才是真正的繁荣。到那时,人们不用为了买一部手机,忍受“饥渴营销”和虚假信息的折磨,也不用担心买到虚假伪劣产品,消费者获得的实惠也更多。

但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家电企业是重公司,互联网思维不彻底。它们多年建设的传统渠道,资金投入巨大,双线并进容易陷入线上、线下左右互搏的困境之中,不少家电企业担心实体渠道坍塌。这是一些家电企业在电商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篇10

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产品的用户体验与营销的用户参与两个方面极致化而形成的新思维,根本的驱动力是用户主导时代的开启。此时,包括研发、产品、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切换到“用户主导”的模式上来,产品、服务、营销是三驾马车。其中,在此前的很多案例中,互联网营销实际是作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互联网思维更像是营销边界的扩展和延伸,贯穿于经营运作的全价值链条中。

所以说,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或方法论的问题,能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思考,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带来颠覆效应,即使是号称“躺着就能把钱赚了”的游戏行业也概莫能外。游戏行业是这几年来各路大佬们竞相追逐的领域,整个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端游、页游、手游,你方唱罢我登场,特别是手游,从去年开始进入了井喷阶段,手游玩家2.15亿,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年增长率高达247%,预计未来三年会突破1000亿元。然而在手游高速增长的背后,互联网思维或者说互联网营销都未成轮廓,虽然其增长依旧持续,但一片红火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手游持续发展和创新的瓶颈。

互联网思维与手游品牌营销缺失

黄太吉以不是卖煎饼的方式卖煎饼,马佳佳以不是卖的方式卖;前者卖的是“范”,后者卖的是“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注意力,说到底,他们卖的是噱头,卖的是注意力。此前一干火爆一时的被冠以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其实都是换了思路做营销。

反观手游行业,用互联网思维来审视一下这个行当,其实远没有那么乐观,甚至在品牌营销层面是完全缺失的。游戏行业向来是赌博味儿十足的产业,100款游戏可能没有几款能杀出重围,大多数都死在了冲刺的路上。由于是“赚快钱”的生意,整个行业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营销手段“艳俗”,品牌意识淡薄,这一点体现在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手游身上,更为淋漓尽致。过去一两年,手游虽然是当之无愧的黑马,是外界眼里的暴利行业,但粗放式的玩法和短线策略盛行,隐忧已经浮现。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冰水,进入门槛低既催生了游戏产业多元繁荣,也导致整个行业急功近利,在产品研发上不注重画面、玩法,同时各种抄袭模仿、山寨IP成风,营销手段上不仅缺乏创新,甚至谈不上营销,所以大多数手游几乎是一窝蜂来,几个月后又销声匿迹,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透支”。

其实,作为体验经济的代表,手游行业是最有前途迅速嫁接互联网思维的。首先,其产品与用户水融,两者合二为一,用户体验可以说就是产品本身,而所有厂商的开发与设计,也都是以用户的体验为依据的;其次,手游产品的版本更迭很快,短则一周、两周,长则一月、两月,不快速更新的版本几乎无法持续运营;再次,几乎所有手游产品的推进,都是以封测、内测、公测等各种测试数据来作为参照的,即是以用户的体验结果作为后续发展的依据。

上面的几个特点体现了用户体验和用户参与在手游产品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极致、口碑、快”等要素在手游产品发展中的独特含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用户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行业,几乎完全见不到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营销。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一款手游能否脱颖而出,严重依赖于发行、渠道,特别是91助手、360、UC、腾讯游戏等游戏分发平台话语权垄断所带来的失衡,让手游厂商花费巨资挤独木桥,反而丧失了营销的能力和投入的动力;二是手游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新产品却很多,一个月有300多款新品上线,这个节奏让厂商难以在品牌和营销上下沉。

一般来说,多数手游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只采取了最为原始的方法――用钱买量,把目光只放在了量上,刷榜、冲榜,绝大多数企业希望借此赚快钱,或者用美女做噱头,简单地采用低俗的营销手法。

社交媒体成就粉丝与口碑

可能所有人都有一个疑问:这会是手游行业的终点吗?暴力式的玩法,不重精品、不重细节,没有任何品牌的沉淀和长生命周期游戏的支撑,显然不是!目前手游行业处于群雄混战的阶段,规模不一的厂商力量纠缠在一起,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就会上演一波洗牌,一些没有实力、品牌和号召力的选手,会被淘汰出局。品牌力、营销水平、产品品质会是“过滤网”,将杂质撇出去,进入下一轮角逐。

互联网营销在这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中,会扮演“过滤网”的角色。众所周知,小米手机是口碑营销、粉丝经济等始作俑者,“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成就了经典。同样,手游业从去年开始,也已然有了这种苗头。比如《扩散性百万亚瑟王》多样化的营销尝试、《我叫MT online》的BOSS亲临线上与玩家互动、《土豪OL》导演的事件营销……这都是互联网思维与手游结合的产物,也是行业发展的正能量。他们抛出了创新性的营销战术,开始“品牌造运动”,实行发行渠道与品牌的双轮驱动。

这些被人们熟知的互联网思维的代表企业,无论其实质上发展的好坏与产品品质优劣,其在营销上有以下四个共同点:一是口碑传播,让用户参与进来。二是话题出新,总是能制造特别的内容供用户口口相传。如黄太吉餐饮小票上的箴言,雕爷牛腩用刻有品牌Logo的鸡翅木筷子当礼物,三只松鼠的用户在收到产品的同时也收到一系列周边产品。三是区隔包装,总是把自己包装得与现有同类竞品不同,越不同越有效。四是利用互联网手段传播,利用社交媒体互动,博客、论坛、微博、微信,后两者是最有效也最常用的传播与互动工具。

事实上,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口碑营销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作为移动互联网重要领域之一的手游产品,在树立品牌时也不得不借助口碑营销。以去年两个重头手游产品为例,《武侠Q传》与《百万亚瑟王》均使用了微博传播来打造形象。去年7月,《百万亚瑟王》在微博上营造“超萌卡牌游戏,女神明星都在玩”的氛围,先启用16个段子手、漫画家进行话题扩散,然后邀请了谢娜、波多野结衣、唐嫣等5位女明星进行,第二天追加快乐家族全团参与,并即时跟进178个游戏相关草根大号扩散传播,话题顺利进入热门话题排行榜第34位。

随后,《武侠Q传》在去年8月也启动微博传播,共计邀请17位明星(《小时代2》主创郭敬明、杨幂等)为《武侠Q传》发帖、50多位漫画师做内容营销。这些微博名人大号中,比较多漫画领域的知名人士,特别是天才小熊猫这种段子手的创意帖,其粉丝的喜好跟《武侠Q传》游戏玩家的喜好贴合度更高,更容易传播。

事件营销融合用户、话题与网络工具

如果拼命地“砸钱”,方能挤进发行、渠道、媒体的“黄金资源位”,那么小米、黄太吉、雕爷牛腩等互联网营销的先行者,在进行大手笔推广的同时,更注重事件营销的四两拨千斤。与财大气粗的“重武器”比,这种轻巧、注重口碑和病毒传播的产品和品牌塑造模式,更值得推崇。小的手游厂商没有议价能力,也争不到寸土寸金的渠道,相反,采取特立独行并回归营销本质,反而能找到杠杆的支点,撬动市场。

去年由开心网推出的手游《土豪OL》,通过事件营销,制造话题让用户参与,同时全面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工具,收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在去年10月下旬,恰逢亚冠联赛决赛恒大主场对战首尔FC队,恒大也被球迷们冠以足球界“新土豪”,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一群激情四射、胸绘土豪彩绘、身着性感迷你土豪金短裙的美女粉丝,高呼“恒大,让我们一起来做土豪吧”,这一场景让《土豪OL》的植入深入人心。这款手游没花广告费,不仅傍上了恒大这个“土豪”,也吸引了包括央视、广东卫视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博得了不少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