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产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产业分析

篇1

关键词: 体育产业;网络文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02-020 引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美国体育产业的年增长值能够占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而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则达到了11个百分点;反观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仅有7个百分点;贡献率与美国差距则更大,仅为美国的十六分之一[1]。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我国的体育产业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因此,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进程,发展体育产业的潜力,借助新的平台推动体育产业的不断更新,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1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意义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而体育产业中的多项分支产业,都具有明显的文化产业特征,比如,竞赛表演类体育项目、体育赛事转播、电子竞技产品等的开发;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体,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和个人电脑的广泛普及,网络也成为各种产业开展的新领域,因此,网络文化产业也就无可代替的成为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国务院2010年3月颁布的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提出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种网络产品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因此,合理借鉴网络文化产业的的有效载体,不断研究体育产业理论边界,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形成新的体育产业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2]。

2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途径

2.1 构建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 任何方案的施行,都需要理论基础做支撑,因此,要告诉重视体育产业与文化网络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架构,以体育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作为理论体系,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定位。首先,在国家政府的角度,要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做好体育事业的分类管理,形成多种形式共存的体育产业发展局势。其次,在社会的角度,形成多元的网络体育文化产业服务体系,提升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促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2.2 网络科技技术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将能够发挥体育产业创意资源的积极效应,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体育产业的信息资源建设。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以来,体育赛事的转播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文化产业来实现,因此,将网络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有效的转化为体育产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中重要生产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体育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体育产业的科技信息含量,是体育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就要使体育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高度融合,高度关联,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突破行业壁垒、地域限制、推动体育产业的网络化,按照市场化的模式,使体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促进体育元素和网络文化元素的融合 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加强重大国际比赛的传播,多画面,多角度的展示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发挥体育品牌功能,这是网络传播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随时随地”,“任何信息”能够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无障碍、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的传播,使消费者能够及时的获取各种资讯。

2.4 注重电子竞技业的发展 网络动漫产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是未来体育产业进入“体验营销”发展的一大趋势,玩家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体验到体育明星的风范。我们可以将“电子竞技运动”理解成: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正是因为电子竞技运动这样的内涵和功能,国家体育总局才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将之列为中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在wcg2011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中国队以1金3银1铜的成绩仅次于韩国队,位居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消费者的加入,影响到与体育文化产业最密切相关的青少年群体,发挥体育产业的号召力,给电竞产业的发展带来发展生机。

2.5 打造多元体验的体育产业 在网络社会化的的背景下,打造多元体验的体育产业,例如,我们可以通过X360系统的kinect来观看ESPN的众多体育赛事节目[3],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观看比赛的的同时与其他观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发表自己对比赛结果的意见以及发起各种投票等。因此,大众参与是体育产业消费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特征的消费人群对体育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一致,而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众多的小体育文化族群[4]。因此,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归根就是满足这些系体育文化族群的需要,特别是互动式的体验需求。在增加体育文化产业自身内涵的同时,合理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满足体育消费群体浏览、观看、评价、讨论、下载等各种需求,完善体育产品的体验需求,发展真正的网络体育产业,打造体育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杨帆,齐琳.体育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公布,2万亿市场待唤醒[N].北京商报,2010-03-25.

[2]阴涛,周勇.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体育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6(4):36-42.

篇2

(一)经济发展瓶颈    

学术界相关学者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产品的成本管控上,如果成本能够在合理范畴中有效缩减,竞争实力就会随之不断增强,在相应时期成本会受到生产要素的直接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生产要素结构急需优化调整,这是因为一旦生产要素中各项指标不断失调,后续发展就会呈现出明显偏失性问题,而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指标缺少科学性,控制能效普遍较弱。除此之外,由于受到相关弊端性因素的直接限制,我国的体育产业在融资阶段实力明显不足,一旦缺少资金支持,后续各项工作的运行能效就会不断下降。以我国融资水平较高的城市为例,2016年50%的体育企业向银行所融资金不足企业资金需求的25% , 36.7%的体育企业向银行所融资金占企业资金需求的5%-50%之间,仅有3.4%的体育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占企业资金需求的50%-100%之间。    

(二)信用风险瓶颈    

现阶段我国技术水平呈现增高之势,众筹融资主体及形式也随之不断调整,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应用,也推动着信息传递向着便捷化、快速化方向转变。在此种环境下,以往的信息结构必然需要重新做出调整及规范,以便能够实现对信息结构的优化创新,}i。但是,在这一阶段性发展进程中,限制性因素却普遍存在,导致该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体育产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旧处于探索时期。由于机制建设问题的显著存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必然呈现出滞后等不良现象,相对的体育产品在消费阶段的管理也难以规范,这就使得体育产业众筹融资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加。在2014年度,体育众筹融资的体育产业成功筹集资金约为1.7亿元,但是由于存在信用风险,这就使得获得融资的总体比重严重下降,占比约为60.5 %    

(三)法治规范瓶颈    

风险问题显著存在,其中影响范围较广的就是法律风险。导致这一风险因素增加及拓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产业众筹模式的创新发展及与时俱进虽然具有现展价值,但是其主体却并未与互联网金融法律相互协调,这种偏失性问题将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影响’}i。在冲突与发展并存的背景下,风险因素也会相对增加。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众筹融资模式并不完善,其发展进程也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以往规范体育产业众筹融资的相关规定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与之相匹配并行之有效的规定少之又少,并且这与现阶段体育产业众筹融资的发展现状是难以高度相符的。一旦法治规范缺失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然为后续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现阶段在我国体育众筹融资模式下具备法治规范能力的数量占比仅有70%,成功融资项目约为302个,筹资总额与预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安全组织体系瓶颈    

以体育赞助为例,((2015年全球体育产业发展J睛况分析》显示,上一年全球体育赞助市场增速为13.2%,远高于GDP增速的2.80%。而在亚太市场,体育赞助市场增速为15.4% , GDP增速为4.10%。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由于本身优势作用显著而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范畴中,在体育产业众筹融资结构中,能效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同样需要互联网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支撑,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技术控制能效失衡也将直接带来相应金融风险’8’。导致该类问题存在的主导因素大体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篇3

【关键词】陕西,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低碳新型产业,在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据估算,每年大约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北美、西欧、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是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陕西省地处西北,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和西咸一体化以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战略目标的推进,可以说,陕西省实现体育产业跨越发展正当时。

1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陕西省落实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其优势表现在:

1.1综合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省,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11年底,陕西省城市人口达到1384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3%,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普查结果,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1239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4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8元。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结构优化的基础。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广大居民愈来愈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用于自身发展和享受生活的支出比重增加较快。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陕西省的体育需求增加,体育消费形成一定的规模。

1.2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较好。据调查,2011年陕西体育产业年产值为40~45亿元人民币,年创利税近3亿元,体育产业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陕西省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较快。特别是陕西国力足球队进军甲A之后,使陕西足球市场异常火爆,自1994年甲A联赛开办以来,全国平均每年每场的观众为2.115万人次,1996年高达2.43万人次,陕西国力主场观众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中国的“金牌”球市,陕西省体育场也曾被誉为“超白金市场”。商业性比赛的不断增多,给人们提供了观赏高水平运动竞赛的机会,也刺激了大众在体育观赏方面的消费。

此外,更具现实和长远意义的是以民间足球联赛、民间围棋联赛、民间篮球联赛等为代表的民间业余联赛的蓬勃开展成为陕西竞赛表演市场的又一大亮点和潜在优势。社会各界参与举办体育竞赛表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安康汉江龙舟节、环中国自行车赛等一系列经常赛事的成功举办,使陕西省形成了曾经十分活跃的足球、篮球顶级联赛,这为今后开展顶级赛事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它各种类型的竞赛表演市场,必将极大的丰富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和体育消费需求,将有力的推动陕西省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

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产业中的另一个热点市场,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陕西已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体育服务产品并存的市场格局,省、市经营性的各类球馆、游泳、武术、健美中心等经营活动场所也越办越多,这些经营性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满足了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需求,同时大大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

1.3陕西体育产业集团的成立,加速我省体育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5月24日,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省政府为加快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抓住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安国际大都市”为历史机遇,全力推动陕西体育产业的大发展。通过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我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促进陕西体育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我省体育产业的旗舰性企业。公司立足体育,面向市场,盘活资源、突破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我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实力,不断提升陕西体育的影响力,为实现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2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陕西省体育产业总体还处于低水平和启动阶段,虽然发展水平居于西部地区前列,但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2.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体育产业法律政策的完善取决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是体育的基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从整体上决定了该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因此,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进而影响到其政策的制定和法律的完善。

由于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总量上反映一省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那么首先我们从陕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其经济发展情况。一方面,近十年来(2001-2010)陕西省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达到10123.48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2.2倍,这样的水平说明陕西省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显著增强,其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另一方面,人均和区域发展水平来看,陕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17位,人均GDP2011年前三季度排在第17位,经济虽迈到了全国中游水平。但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社会财富的积累还很薄弱,但利用国家的重视和相关支持政策,陕西省的发展劲头和前景应该十分喜人。可以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且达到一定的规模,陕西省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创造出了推动这一产业快速启动所需要的基本供给和需求水平。

其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也就是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也会越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10年,陕西城乡居民的收入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势头。2011年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02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24元。应该说,尽管目前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较低,对推动体育市场发展的作用还有一定过程。但是其城镇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已经使他们开始具备实际的体育消费能力。因此,可以这么说,随着陕西省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体育市场发展将获得越来越大的推动力。

再次,体育产业发展与一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直接相关。而消费水平对体育产业及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又分为总量的影响和结构的影响。总量的影响是指居民人均全年的消费性支出总额给他们提供体育消费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越大,体育消费的可能性越大。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为13781元,居全国第18位。以渭南市为例, 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08元,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72元。因此,从消费水平总量上看,目前陕西省城市居民已经从总体上开始具备体育消费能力,而农村居民从整体上讲还不具备体育消费的实际能力。

结构影响是指居民实际各类消费子项占支出总量的比重与体育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互动关系。以城镇为例,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为1858元,占当年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13.5%,因此,陕西省居民消费水平对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既有总量约束外,又有结构性约束。换言之,培养和发展陕西省的体育市场既有赖于居民消费支出总量的增长,也取决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转换与升级,其中做好政策性引导和激励居民体育消费尤为重要。

总之,目前,陕西省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人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过渡,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发展体育产业。同时,由于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西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陕北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基础比较薄弱,而陕南则相对落后,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发达及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壮大在陕西省将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就目前的情况看,制约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在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受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消费习惯、产业体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2.2经济水平低,缺乏发展资金。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势头较猛,GDP的增长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陕西省经济的底子比较薄,2011年GDP仅为12391.3亿元,占全国GDP(471564亿元)的2.62%,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就总体而言,陕西省经济仍处于全国的较低水平。发展中的陕西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开始阶段,以大交通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战略,以高科技和农业为主体的产业政策,都需要政策投入大量资金。这就给政府投资体育带来一定困难。虽然陕西省以及各地市政府及部分单位都在积极想办法向体育事业投资,但对处于启动阶段的体育产业来说,政府前期投入仍显不足。

2.3产业布局不均衡,产业结构还有待完善。陕西省体育产业布局与省内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体育产业的布局也随之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以西安市为核心的关中发展最好,陕北前景广阔,陕南发展偏弱;城市好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较不合理。据调查,在东部广受欢迎的体育旅游、野营、训练、攀岩、摩托、汽车等极限运动在陕西省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经营单位寥寥无几,活动开展的也非常有限,一些自驾车越野活动也多为传统旅行社作为一项副业开展,体育部门少有涉足。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的体育中介服务,在全省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

2.4体育市场主体不成熟。市场主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作为生产者而言,陕西省的生产厂家极少,企业规模小,组织形式不规范,经营方式落后,生产和经营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方式陈旧。据调查,陕西省销售的体育用品大多来自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及东南亚地区、韩国、美国、日本等。体育用品生产厂家极少,仅有的少数厂家规模较小,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竞争力较低,所占份额微乎其微。另外,陕西的体育器材生产厂家也缺乏远见,还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状态,对新产品研制投入不力。

而经营者在投资之初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市场调研,同时又缺乏必要的专业开发知识和能力,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效益极差。例如,陕西省保龄球行业在90年代十分兴盛,仅西安市就出现了60-70家保龄球馆。由于盲目的重复投资,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残酷现实,不切实际的投资最终导致绝大多数的球馆倒闭,目前有不足十家球馆还在苦苦支撑,有的表示近期内尽快转产。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观念还未完全转变,消费能力和水平还较低,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从体育消费能力上看,我省城市人口的74%以上有体育消费,但人均体育消费额仅为56.8元/年。而全省农村却有68%以上的人从未有过体育消费,农村地区消费者体育消费额不足10元/年。省内消费市场的现状使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例如,2011年全省体育彩票销售额为16亿元,而同期,山东体育彩票销售额为95亿元以上。省内的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5体育市场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体育法规不健全,法规建设滞后,由于全省没有统一的法规,各地无从参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经营者无视市场法规,以不正当手段进入市场。各级管理部门对体育产业监管力度极弱,无力查处,导致部分体育市场失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多头管理和空头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地区保护严重,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行业监察、预警、评价;缺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一些单位用行政手段和垄断项目市场,壁垒过高,进入成本过大,致使一些商家望而却步。

篇4

关键字:体育产业;SWOT分析;重庆

【分类号】:G899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成为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快速的现代服务业之一。中国体育产业虽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迅速,据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介绍,2012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75.62万人,实现增加值3135.95亿元,占当年GDP的0.6%,比2011年增长14.44%。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对提升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

1、体育产业的含义

体育产业是指为人类提供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用品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性和经营性组织的集合,包括体育产品生产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设施业和体育服务业等。如体育服装、器材设备、体育彩票、竞技表演业等,都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

2、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的特点共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空间性,从事体育活动的消费者必须在一定场所进行,所以创造良好的体育空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二是时间性,体育消费者一般都是选择工作之后的闲暇时间进行健身和娱乐;三是服务性,体育产业服务的对象是个性多样的人群,所以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四是综合性,体育产业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集制造业、设施业、销售业和服务业一体的产业群。

3、发展体育产业的作用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刺激消费者需求,扩大内需,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其次,体育产业是一种能耗少、污染小的绿色产业,它的迅速发展扩宽了第三产业的领域范围,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再者,各种体育赛事的开展,不仅能扩大市场需求,还能创造就业机会。

二、重庆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

1、 内部优势分析

(1)人口众多,潜在的体育消费市场巨大。2012年,重庆市常住人口2945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78.11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72.15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266.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3.02%,全市城镇化率为56.98%,比上年增长了1.96%。巨大的人口数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有着良好的物质条件。重庆市交通便利,是西部地区的大型水、陆、空交通枢纽。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5.15亿元,比2011年增长9.1%,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0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09公里,轨道交通里程131公里。且到2012年为止,重庆市共有17351 个体育场地,体育场74个,体育馆40个,游泳馆9个,为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环境。

(3)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1409.6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达4494.41亿元,占GDP总值的39.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8.14元,比2011年增长了13.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383.27元,增长了13.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2%,居民用于其他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加,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内部劣势分析

(1)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庆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从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增长速度来看,主要以体育彩票业为主导,这与体育产业的结构不相协调。

(2)城乡发展不平衡。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位于“一圈”的主城区产业发展较快,而位于“两翼”的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滞后,限制了重庆市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缺乏经营管理人才。重庆市发展体育产业的机构不健全,体育市场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有些区县基本没有专业的经营人才,真正懂得体育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十分缺乏,束缚着重庆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3、外部机会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在体育事业上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极大的激发了全民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体育热的到来将极大的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4、外部挑战分析

重庆地处内陆,在区位上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与沿海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人才上较为缺乏,且市场体系、法制不够健全;再加上大量国外体育产品涌入进来,竞争加剧,并且消费者大都亲睐国外名牌,在体育竞赛上,足球世界杯和NBA篮球赛也备受欢迎,这对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大挑战。

三、促进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重庆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整体规划,积极落实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并完善相关政策,对赞助体育赛事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费减免,鼓励企业投资于体育产业,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2、发展体育用品和体育竞赛市场,健全体育市场体系

要充分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利用信息、政策等条件,发展体育用品集散地,体育训练和服务基地。其次,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创造一个结构合理、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

3、加强人才培训,储备高素质人才

重庆要坚持开放的选人、用人观念,积极引进一批懂体育、会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并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合作,为重庆体育事业的发展培训和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重庆统计年鉴2013年》,重庆统计信息网:http:///html/tjsj/tjnj/

[2] 刘显忠.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决策导刊,2011(11):24-26

[3] 张鹏杰.我国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166-167

篇5

摘 要 文章阐释了“比较优势”的内涵和特点,对湖北体育产业开发的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进行综合探讨。认为因地制宜的进行区域体育产业开发,能切实发挥区域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形成各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在体育产业开发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资源禀赋 体育产业 比较优势

一、前言

区域体育产业开发过程是一种目的指向主要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活动。由于我国自然区域在经济、社会、体育、自然资源禀赋以及体育资本存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区域的体育产业开发活动必须建立在区域对自己产业开发综合比较优势的认识及评价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区域体育产业开发内外环境的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因地制宜的选择区域体育产业开发方法,能切实发挥区域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形成各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在体育产业开发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的深入实施,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湖北体育产业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了体育场馆开发开放网络、体育彩票销售网络、体育用品销售网络。体育产业成为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本文拟将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引入湖北省体育产业开发的研究。通过阐释体育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其资源禀赋的基本构成,以期为湖北省体育产业开发的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二、关于比较优势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他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比较优势分别存在于绝对优势及其对立面绝对劣势中,既存在于绝对优势的最大优势里,也存在于绝对劣势的最小劣势中。

20世纪30年代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通过资源相对丰歉度决定比较优势,使人们对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形成了较为具体的认识,把比较优势形成原因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存在的形式上看,有四种不同分类:有形优势与无形优势、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和空间优势与实践优势;从来源上,分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将比较优势引入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为区域发展中的产业及其布局选择提供依据。

(二)关于比较优势与各产业发展

比较优势学说发端于国家贸易理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经典的理论之一。目前,比较优势理论已广泛应用到工业、农业、服务贸易等产业中,成为分析与制订产业政策、指导产业发展的理论工具。例如,李永实(2007),研究了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的农业区业化发展,认为按照县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创建农业专业部门,将是福建省解决“三农”问题和协调县域之间经济发展平衡的有效途径[1]。比较优势除了在农业领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外,也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业。邓世荣指出,比较优势理论不仅仅是适用于传统工农业产品贸易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第三产业的服务贸易。虽然服务产品与一般性商品在属性上有所不同,但如果给定某些条件,比较优势理论完全可以用来分析国际服务贸易[2]。

(三)有关比较优势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

在体育相关研究领域,比较优势理论已经开始得到应用。Bruno Heyndels与Cindy Du Bois在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Specialization in Athletics(显性比较优势与竞技体育专业化)通过建立相关模型论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其在非田径项目上具有显性优势,而在短距离田径运动项目中处于劣势。西澳大利亚大学的Moonjoong Tcha 与Vitaly Pershin 亦将比较优势的理论引入到对奥运会(夏季)产业的发展态势的具体分析。在相关的旅游及体育产业领域内,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十分丰富。Leon Du Toit,Johan Fourie and Devon Trew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旅游产业及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从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安全、健康、旅游资源的稀缺性等来进行评判和加以构建,并提出对区域资源有一定互补性的旅游资源整合,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

而在国内,卿平2003年在《我国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中,概述入世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初步就正确认识比较优势提出三点看法。

曹可强[3]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上海市体育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即生产要素、经济水平、区位、市场及政策优势,提出布局模式。罗建英,丛湖平[4]中以体育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各类要素为切入点,分析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这些文章运用了比较优势的基本理论,从不同的维度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或者布局模式。其更多地指向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态势研究,很少针对潜在或显性区域体育产业资源,围绕行区域体育产业战略开发,系统性阐述区域体育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从而使区域根据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促进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示范区和城市发展功能区。

三、区域体育产业中的湖北省体育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根据2010年湖北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最新统计数据,近年来我省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就突出,基本具备新的经济增长点“雏形”。其总产值为195.88亿元[5],创造的增加值为95.57亿元,对全省GDP的贡献为0.60%。从整体上看,我省体育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一)湖北省体育产业开发的资源禀赋

1.自然资源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6位。全省设有武汉、黄冈、黄石、荆州、宜昌、襄樊、十堰、鄂州、荆门、孝感、咸宁、随州12个省辖市,天门、仙桃、潜江3个省直管市,和1个神农架林区1个恩施自治州。其既有江南水乡的秀美,又有巍峨山野的壮丽。既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长江文明,又有唯鄂独有、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区位体育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湖北省地处中国东西、南北两大发展轴线——长江经济带及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组成的“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会处,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资金、商品、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整合,从而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获得最快、最新的商品服务信息以及最优的人才。

2.体育资本

从最近几年来看,武汉城市圈对外招商活跃,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其中,2004—2009年,武汉城市建设投资将至少达600亿元以上,“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城市交通建设投资将达28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的1400亿元整整多出一倍[6];投资约20亿元新建、改造、维修46座体育场馆;咸宁市承接外来投资122亿元,在建旅游项目24个,其中上亿元的项目达14个;荆门李宁工业园投资32亿元,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体育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年产值约为50亿元;总投资约7.2亿元湖北力天鞋业有限公司和总投资约1亿美元的宝成国际(襄阳)体育用品工业园,年产值也达到45亿元;以“变形金刚”为理念、计划投入约4.7亿的湖北奥体中心二期工程也将开展。

3.人力资源

体育产业人力资源质量一般从学历结构、专业运动水平和专业素质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湖北科教优势明显,高等院校的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科教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拥有大批的体育专家、学者都接受过系统的体育专业教育,学历层次较高,体育知识结构相对合理,教育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较强,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将成为体育类企业管理人才的主力军。另外,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运动经验使得他们能成为社区体育锻炼、康复咨询、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开发的最佳人选。据湖北省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结果,2010年度,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16.85万人,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0.46%。

(二)湖北省体育产业开发的制度环境

众多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与制度环境休戚相关,制度甚至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诺思,1999)。而优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主动干预产业经济活动各种政策的集合。其中,政府按照什么原则来制定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2010年3月24日,作为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的体育产业政策《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2010]22号)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促进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示范区和城市发展功能区,协调不同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湖北省政府充分利用体育旅游的有利条件,以构建“湖北体育旅游圈”为重点,对全省体育产业进行深入考察,打造“大武汉都市体育旅游圈”“武当文化体育旅游圈”“神农架神态体育旅游圈”“恩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圈”“大三峡体育旅游圈”五大体育旅游产品,整合湖北体育旅游资源,引导体育旅游项目服务升级,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四、结论

(一)区域体育资源比较优势是决定体育产业布局的利益机制。

(二)从湖北省体育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区体育资源比较优势的战略取向,并以此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关联配套组合,则应该是湖北省体育产业布局的一个战略取向。

(三)整合体育旅游资源,打造体育旅游聚集区和示范区,引导体育旅游项目服务升级将成就湖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永实.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以福建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4).

[2] 邓世荣.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作用[J].经济理论研究.2005(12).

[3] 曹可强.上海市体育产业比较优势与布局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4):14-17.

[4] 罗建英,等.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3):46-51.

篇6

[关键词]SWOT分析 四平市 体育产业 发展策略 市民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251-02

发展体育产业不仅是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因素,而且有利于培养市民健康的身体素质,拓宽市民的思维和眼界,发挥生态体育独特的价值。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和精神文明的落实,四平市的体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有效提高了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构建了文明、和谐、进步、健康的城市风格。但是,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四平市的体育产业还相对落后。本文将简单介绍SWOT分析法的定义,系统论述基于SWOT分析法的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潜在的威胁,并从发展生态体育产业,开展生态体育商业,完善体育政策,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来探索优化措施。

一、SWOT分析法的定义

SWOT分析法是安德鲁斯教授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战略分析法,由优势(Streng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tunity)、威胁(Threat)四大要素组成。其中,(Strengh)+(Oppotunity)简称为S+O,表示发展型战略;(Strengh)+(Threat)简称S+T,用以表示多元化战略;(Weakness)+(Oppotunity)简称W+O,表示扭转型战略;(Weakness)+(Threat)简称为W+T,表示防御型战略。在体育产业建设中综合运用这四种战略,科学看待SWOT分析法,可以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体育经济效益。

二、基于SWOT分析法的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发展优势

基于SWOT分析法的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从经济体制领域来分析,从2010年开始,体育彩票发展迅速,刺激了四平市经济增长,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政治领域来看,国务院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从文化方面来分析,四平市体育教育工作在不断的发展,提高了全体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而且,体育文化服务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与调整,加强了全民的运动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部分体育场定期举办体育养生讲座,能够引导市民掌握体育运动的标准规则,保持体育锻炼和饮食健康的平衡。也有不少体育场兴建了体育餐馆,告知市民刚参加完剧烈的运动应平静三分钟,然后喝一杯淡盐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每日食用适量的谷类、肉类和水果以及坚果,从而保持体育运动和饮食健康的平衡,有效加强了体育教育和饮食文化教育。从自然环境来分析,四平市地处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之间,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环境优美,东部濒临丘陵,西部接近科尔沁草原,南面临辽东湾,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森林面积广布,多自然物种和农副产品,淡水资源充足,适合发展生态体育。

(二)劣势

据调查了解,近年来四平市人口激增,市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而四平市生态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对自然资源的要求。其次,四平市在兴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时存在滥砍滥伐现象,大面积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绿地也因为空气污染和水源供给不足而枯萎,四平市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利于发展体育产业。其次,四平市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森林、绿地、湿地均遭到破坏,高层建筑面积不断增加,军工业的发展和车辆的增多导致城市空气浑浊,淡水资源受到污染,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城市噪声污染问题也很严重,这样的环境必然不能建设体育产业场地。如果体育产业场地周围空气质量低劣,市民将有害空气进入肺部,必然会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不少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会溶解于水中,不断扩大污染面积,严重污染淡水资源,一旦市民饮用被污染的水,必然会诱发食物中毒和呼吸道疾病。四平市的噪声污染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噪声会严重破坏市民的听力,干扰市民的心脏调节系统,破坏大脑结构。

此外,从总体上分析,四平市体育建设企业的工作人员大多不能满足当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求,工作人员对生态体育、医疗体育、体育商业和体育政策以及竞技体育规则缺乏全面的认知,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另一方面,四平市体育产业管理政策还不是特别完善,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机遇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平市体育产业的教育宣传工作,转变了四平市民的体育消费^念,为振兴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国务院在2016年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并将其付诸实践,大力推动了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潜在的威胁

和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四平市的经济水平相对低下,市民体育消费比重较低,体育产业处于尚未成熟的萌芽期,经营管理模式很不完善,而且,商业体育产业发展颇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也存在变化性,例如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给体育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优化策略

(一)发展生态体育产业

发展生态产业是确保四平市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生态体育产业不仅要具备健身、竞技、的功能,还需要营造和谐的自然、文化环境。要以生态经济和市民意愿为导向,优化并配置体育设备资源和服务,建立以集约型经营为有机体的生态体育场,而且不能为了建设体育场而破坏生态系统。

其次,发展生态体育产业,应该以融合自然、文化,促进市民幸福和维护和谐社会为目标,需要合理设计生态体育场的布局与功能,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资源的承受能力,要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综合设计,确定体育场的布局与功能定位,挖掘内部的有效资源,避免体育场的周围存在环境污染。构建生态体育场,不仅要深入地分析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市场文化需求和设备技术等重要因素,而且要建立合理地管理机制,可以通过生态管理机制、文化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和运行机制等,科学有效地管理并运营生态体育场,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服务价值。而且,生态体育场的功能日趋多样化,不是简单的健身与锻炼,而是要为市民提供专业的训练条件,为跨社区、跨省市和跨国家的竞技比赛提供优越的场所,达到教育教学和外交的功能。为多元化的竞技比赛提供和谐友好的环境,开展休闲、文化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发展生态体育产业,构建城市生态体育场,必须认知到生态背景,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城市的生态经济能力,坚持生态学的基础原理,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向文明、舒适、高效的友好环境发展。始终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有好的关系,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要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创新,开展多种启迪智慧的体育活动与游戏,营造积极健康有趣的娱乐文化活动,不断完善生态体育的模式,建立体育环境学科体系,从而促进生态体育的发展,打造文明城市,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开展生态体育商业

开展生态体育商业可以促进体育经济、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和建筑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均衡发展,提升全体市民身心素质,促进体育交流和文化创新。在开展生态体育商业时,体育建设企业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方案,完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机构,根据自身的能力,合理计算各项财政支出,避免因财政赤字过大给本企业带来损失。

其次,体育建设企业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让体育消费者在绿色环境中参加体育锻炼,享受餐饮服务业和旅游的乐趣。这样可以在发展商业体育的同时,有效发展四平市的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

另外,维护生态体育商业的平衡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规避风险措施,减轻因为投资不当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体育建设企业应该为体育活动参与者、企业投资者与合作者购买保险,完善财产保险、收入损失风险、人身意外险、生命安全险和责任险管理工作,确保生态体育商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完善体育政策

国家应协助四平市完善体育产业管理政策,净化体育产业市场,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确保体育产业发展有法可依。另外,政府应协助体育建设企业扩展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做好企业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引导体育建设企业诚信经营体育产业,贯穿落实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理念,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完善体育产业链,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打造优质服务,推动体育产业步入高效化、科学化和集约化。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导作用

发展体育产业,制定项目投资与开发计划,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体育建设企业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引导工作人员为发展体育产业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完善计划方案,降低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推动体育产业步入集约型发展。

其次,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丰富竞技体育项目,开展田径、舞蹈、球类、体操、武术、射击、跳绳、踢毽子、滑冰、骑自行车等多种体育活动,发挥体育产业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以调动市民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加强市民的运动锻炼意识,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认知体育运动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培养顽强的意志、团队协作能力和强健的体魄。而且,工作人员应注重挖掘体育项目的美学因,让市民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力度美、形体美、风格美和动态美,用美的教育引导市民善于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工作人员在组织体育训练活动的同时要注重体育基础知识教学,让全体市民意识到体育运动具有健身功能、愉悦功能和调节心理的功能,能够增强人的肺活量,改善神经系统,增加骨骼和韧带的负荷量,促进肌体健康成长,发现人的潜在机能。另外,体育运动具有纵向规律和横向规律,工作人T在组织体育训练活动时应注意把规范体育运动和自由活动交替进行,先培养市民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引导市民在参与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敏捷度和团结合作能力。当市民的柔韧性、协调能力和敏捷度均有所提升时,就可以组织市民参加更为正规的体育竞技活动。而且,工作人员应该在体育活动中普及必要的健康知识,引导市民参与健康的运动锻炼,保持饮食和作息的规律性,促进身心健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SWOT分析法来总结,四平市体育产业发展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其显著优势体现在四平市地处交通枢纽的位置,经济发展迅速,环境优美,市民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日益高涨;主要存在问题是四平市民和当地自然环境相处不和谐,体育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人才等。因此,四平市要不断发展生态体育产业,建立环境友好型体育事业;开展生态体育商业,促进体育经济、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和建筑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均衡发展;完善体育政策,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做好社会体育教育工作,从而全面促进四平市体育产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黎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职业体育产业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09).

[2]陈建国.袁继芳.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27).

篇7

[关键词] 奥运经济 体育产业 体育产品 经济泡沫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奥运经济扭亏为盈的历史先河,奥运经济已经被全世界所共识,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推进作用。当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奥运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念

1.奥运经济的涵义

奥运经济是指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以城市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为基础,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与营运、奥运无形资产经营、奥运广告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推销、企业知名度推销、奥运设施与活动的冠名)等为支撑点引发的全部经济活动和效益的总称。这种经济活动必须以奥运会为轴心,满足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对奥运会举办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奥运会成功举办所必须具备的,适应奥运会举办而开展的全部经济活动。所谓适应奥运会的举办,是指为奥运会的举办而开展的各种直接经济活动,例如建造比赛场馆、运动员村等;为奥运会顺利举办而进行的各种间接投资。例如:借奥运会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等经济活动以及有关的各种投资带来的活动效应等。也就是说,奥运经济影响等于奥运的直接经济或赛事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加上奥运的相关或背景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2.体育产业的涵义

体育产业是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2010年)》对我国体育产业进行了分类,即体育产业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体育的主体产业,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济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等方面的经营;第二层次为体育的相关产业,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部门,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层次为体育的产业,即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产业活动。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存在规模小、结构和体制不完善、体育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本体产业所占比重小与相关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上仍然是行政集权、高度封闭的部门管理模式,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特别是加人WTO后,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关于体育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育产业定义的界定及体育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位置等国内许多人还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认为“体育”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觉得“体育就是搞活动”只需要工会等部门稍微管理就行了。进一步分析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了体育产业在科技、人才、资产数量及相关制度上的积累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也完全损坏了体育经营者的积极性。

(2)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严重缺乏。

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撑。在发达国家一家体育企业在全球一年的销售额就可以接近我国全国体育企业的年销售额,甚至还超过我国年销售额的总和。我们国内像“红双喜”这样拥有我国自主知识权具有较强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体育企业是少之又少。虽然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额呈上升势头但大多数企业还是处于来料加工状态。国内的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来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走向与发展进程。

(3)体育消费尚未全面实行市场化

体育产品的核心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体育设施,体育队伍,竞技比赛都是在大集中大统一的管理模式下运作的。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对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仍然很大。社会资本也由于投资者的产权、经营权归属的不明确而不愿意介入。同时,体育产品的生产也由于过去长期实施的市场垄断和行政命令,使得很多新兴生产企业对相关体育用品的生产标准缺乏了解。进而很难打开国际市场,从而成为阻碍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化的一个顽症。

(4)体制不完善,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轨”或者说“转型”时期。虽然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主管部门已脱离政府的行政体制,但许多省市自治区为了自身利益,仍将体育产业归属于政府部门的管辖范围下,束缚了企业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可能性。此外,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大多数体育产业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对管理细节及各运动单项的规定不填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一致情况。比如,国家体育管理总局各竞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管理职能的矛盾;地方政府与体育部门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1.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1)为企业营销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举办奥运会的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受益的产业和间接受益的产业,前者主要包括建筑业、交通业、旅游业、新闻出版业、交通业、电信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后者涉及的面更广一些。但综合起来看,举办奥运会主要还是对新兴产业特别是包括体育在内的服务业的影响最大。企业可利用奥运会树立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加快企业发展。奥运会是企业品牌推销的最佳时机,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加快形成体育产业龙头企业的进程,有助于我国体育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体育,有助于我国企业的科技进步。

(2)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

由于奥运会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动,因此各举办城市都会全力为保证大会成功投入最优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这带动了本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了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高级化。举办奥运会所要求的大规模高质量的信息传播网络,众多功能齐全的设备,先进的文化、体育设施,清新优美的城市环境,方便快捷的市内和城际交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可大大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新型建材业,文化产业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 2008年奥运会申办的成功,不仅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更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亿~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42亿~144亿美元,这对中国体育产业而言,无疑是一支强心剂,可以使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得以大幅增长。

(3)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

发展体育市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奥运经济的带动下,人们对体育意识,即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弘扬体育品格和传统体育精神,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体育素质,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与时俱进地建设和发展体育产业,以现代的市场观制定和实施体育市场的规划。将体育资源与相关行业整合,打造特色的体育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设体育产业市场,繁荣体育经济。完善体育经济体制,推进体育市场对外开放,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体育商品和各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竞争。我国体育市场的优势和劣势将随着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现。因此,要努力开发体育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借助奥运经济发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促成优势体育产业创新,带动相关产业,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4)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规范化管理和企业制度完善

奥运会,将对政府做什么、支持什么的效果进行检验。这对我们调放结合发展体育产业有很大好处。比如是否要重点支持竞技体育,放开其他体育办的产业;是否应从产业政策上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特别是一些便于市场化运营的项目。如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是否应对从事为主体产业服务和为提高大众身体素质服务的项目和单位,国家应给予适当支持,如减免税、优惠贷款等。而国内企业要在奥运经济中找到商机,就要与外商企业进行竞争,而制度健全与科学,是进行竞争的基础。因此,奥运会将促进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这可能会使一些有条件的福利型、事业型单位加快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加快体育产业中的国有企业改革,构筑符合现代体育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之相应,体育经济政策要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体育组织的权益,鼓励体育产业中形成多种所有制的竞争格局,要利用股份制等形式来吸引和组织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

2.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避免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

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其周期一般在12年左右,在奥运会的前期、当期、后期陆续以不同方式显现。从总体上看,在奥运会后期,投资会明显萎缩,总需求急剧下降,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成为不良资产,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也可能出现衰退,从而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奥运经济的这一现象被称为“低谷效应”。“低谷效应”势必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把“低谷效应”的负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是需要应付的挑战。

(2)警惕奥运经济泡沫

借助举办奥运会之机,大力发展奥运经济,推动旅游业、服务行业以及城市交通等上一个台阶是明智之举,但过度炒作易造成奥运泡沫经济,比如高房价的“挤出效应”不但会抑制消费的增长,也会大大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这必然从整体上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增长,尤其对体育服务产品来说,难以形成排浪式的、成规模的消费需求,进而影响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因此,对北京奥运经济的期待要保持适度的谨慎,通过战略规划,周密实施,进行先期预防和后期预防,避免奥运经济过热,防止一味的追求大型化,比如场地越建越大,运动馆越修越高档,投资量也随之巨增的现象,防止出现奥运经济泡沫。

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适时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培育规范化的市场,才能使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最大化地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黄迎乒:2008北京奥运经济走势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J].体育科研,2007(4)

[2]邓建达: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体育世界,2006(4)

篇8

关键词: 广场休闲体育产业;SWOT分析;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42-020 引言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文化是濒临相连的,西安市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具有西安地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西安市休闲体育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西安是中国唯一一个被定位“历史文化基地”的城市。西安是发展迅速、产业兴旺的城市。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经济增长连续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身的需求日益提升,从而迎来了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育产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广场休闲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和青睐。因此,对于健身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实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构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文化品牌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以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展开分析。并对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新城广场、南门广场、西安市电子商城广场、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西安市樱花广场的实地走访中调研。

1 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地处中国的地理中心,作为联接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已形成了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西安北濒黄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有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的秦岭,东与骊山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南至北秦岭主脊;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自然景观优美,市政设施齐全,现代化水平较高,便利的铁路、公路、航空、港通运输环境,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的门户城市。由此看来,西安市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便于资金、人才的聚集的良好市场环境和体育商品服务信息。

随着近年来西安市全民健身工程的顺利实施,投资兴建了一大批以全民健身为中心的体育场地设施,如:大雁塔北广场,新城广场、南门广场、西安市电子商城广场、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西安市樱花广场等等,从而形成了以“西安市都市圈”为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休闲体育产业集群效应,并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硬件保障。

篇9

[关键词]体育产业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29-01

前言

体育同国民经济的关系是:它能够为社会提供健康的劳动力,提供精神产品,而且这种精神产品同物质产品一样,是人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充分发挥了自己本质属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一、体育运动产业现状

经典的体育项目正在逐步尝试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高水平运动员也从商业机制中受益,他们穿戴印有赞助公司标识的服装等装备,出现在体育竞技赛场上,获得广告费。在国际体坛中,我国体育运动的整体竞技水平还处于中下游水平。

(一)思想不够开放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在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影响下,不够开放,现在的体育运动一般只注重教学和课余训练,另外,受整体体育运动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体育运动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缺少商业赞助

目前,大部分体育运动产业没有依靠市场经济规律来进行操作。企业赞助,也只是以单纯的广告为目的或是执行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企业没有将此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和企业文化来发展。

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校园体育赞助还很不规范,资金流向缺少透明度。高校体育赞助要扎根于市场经济规律之中,合理、有序地发展校园体育产业。

二、发展对策

(一)转换经营观念

体育运动产业的管理与经营者,要建立这样的意识,即:市场、服务、经济、社会等意识,了解社会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运动产业。坚持“以教为本,多种经营”,明确责、权、利。依照商业市场经济规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使体育运动产业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在经济上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二)开发利用资源优势

高校具有优秀人才和优良的体育设施等相应的硬件条件优势,充分发挥人才和硬件条件设施的优势,在保证正常教学、训练等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偿服务,实现创收赢利。

(三)加强人才培养

在体育运动产业市场中,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运动产业市场中人力资源短缺并提高运行、决策、管理等人的职业素质,是体育运动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条件。体育运动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具有能够提高市场发展运行、高效率、高水平的高素质人员,否则再好的策略也无意义。体育运动产业经营者、决策者、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着体育运动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三、展望

高校体育产业的长足发展对未来中国的体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世纪应该是人、环境、社会协调的世纪,人们将愈加重视我们生存的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21世纪的世界体育将以大文化为灵魂,以高科技为筋骨,以国际性为面貌。中国体育将表现出中华民族精神和身体诸方面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王维,张丽彦.对高等院校田径运动走向的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21-829.

[3]张庆武,张斌.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1):32-33.

[4]陈立基.跨世纪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计划的设想.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2:16-18.

[5]周小洪,曹缔训,杨永德等.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初探.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1:14-18.

[6]蒋进东.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490:376-377.

[7]潘喜梅,高杰.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491:240-241.

[8]范立双.体育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点的影响因素分析.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7-8.

[9]付治华,陈文远.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科技资讯,2007,6:139.

[10]王立平.我国田径运动产业市场化运作及特征分析.

篇10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十二五”期间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特点、发展动态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体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指明方向。使得体育文化产业在未来发展走向更成熟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改变发展方式;战略

前言

体育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因此,根据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优势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体制的改革,开发塑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富有朝气的体育文化产业,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体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指明方向。

1.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意义研究

1.1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体育事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举世惊人的成绩。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发展过程中的衍生产物,并随着体育的历史演变体育文化产业也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国内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具有体育文化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国产知名体育品牌稀缺;(2)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管理、经营、服务意识等淡薄;(3)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不足;(4)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5)地域性差异显著;(6)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与合理。

1.2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1)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拉动体育消费,加速体育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发展;(3)满足民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增长的需要;(4)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客观需要;(5)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6)体育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1.3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国内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成功的经验可循。例如:河南的太极拳产业、大连的足球产业、河北的体育文化历史产业、江西围绕鄱阳湖的体育旅游产业等。国内的众多体育文化品牌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例如:李宁、安踏、乔丹、匹克、361度等。以及体育明星效应的价值也非常广泛,像亚洲小巨人姚明代言等。可以说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1)传统体育历史文化丰富;(2)山、江、河等体育旅游资源丰富;(3)全民体育健身热浪汹涌广泛;(4)竞技体育长期保持强大的发展势头;(5)城市体育基础性设施日益完善;(6)体育服务行业的不断壮大。

2.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动态及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不仅使生产的物质形式发生改变,也使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发生了新变化,进而精神生产体现出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文化创意是未来产业核心,体育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之一。因此,体育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的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新的体育文化产业将具有高质量,高适应性的发展潜力。

2.1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态

(1)奥运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契机,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中国已进入后奥运时代,市场的运作,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 (2)紧紧围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而演变。例如:太极拳、马术、龙舟运动、舞龙舞狮运动、风筝、棋类等。(3)不断融入现代体育文化内涵与手段。近代体育传播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网络体育产业文化的出现等等,都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动力。(4)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为载体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产,创造体育文化产业新的服务体系。

2.2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1)构建良好的政策、资金、环境、市场平台,助推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对体育市场供求关系调研及理性预测基础上,构建既具有高度差异化又具有内在关联的体育文化产业系统。(2) 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历史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加快,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消费,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速度。(3)打造品牌,狠抓质量。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4) 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加快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抓好体育文化发展规划,科学构建国家计划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基本模式。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融合,加快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系统。 (5)开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网络体育文化产业”。(6)加快体育文化产业服务意识与服务体育系的建设。

结论

促进体育产业各门类统筹规划,加快区域体育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重大项目带动体育产业影响战略,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快区域内体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合理的体育产业基地的布局规划及建设,要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体育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鼓励和引导国家做各类别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创建工作。

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应在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在体育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抓住机会,实施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发展战略。要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体育文化产品及富有商业价值的体育文化精品,丰富内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要完善对体育文化市场的管理,使其市场规则符合国际惯例,促进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市场规则形成。

参考文献:

[1]赵蕾.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3(22)

[2]于洪波,韩广义,梁显辉.浅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3(03)

[3]王玉清.体育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思路[J]. 当代体育科技.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