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核心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核心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核心概念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扫除心理障碍,培养阅读信心

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这样,学生就能从教师那里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一种期待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心。当然,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用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熏陶,发展思维能力。第二,阅读教学别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设立适中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达到既定目标,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比较,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长处发扬光大,短处设法弥补,这样才有利于自信心的健康发展,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注意阅读情境的设计,以激发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趣、情趣或营造富有阅读个性的氛围。注意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调动一切可发挥的情智因素,酝酿“未成曲调先有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和情趣,才能使其愿学、乐学。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主体的动态过程。这样,那些思维敏捷好表现的学生就会活跃起来,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甚至是一些平常比较胆小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积极地思考探索,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去阅读,获取知识信息,还能实现学习的迁移。比如《变色龙》一课,我们就即兴编演了课本剧,大家带上简易的道具,表演的惟妙惟肖。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三、培养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给阅读教学提出的两大任务。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的心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作品中,蕴涵着大量中华文化的精髓、人类文明的财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这些作品的选读,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过大量的宣传鼓动,许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调动,所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实验的必要保证。

我们班同学每人都买有课外优秀名著,大家互相传阅、讨论,我们以课内指导课外,把名著引进课堂,也来个“百家讲坛”,收效不错。

四、指导阅读方法,感知阅读体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实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相结合等,以便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巧妙地设计问题是前提。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不过,设计问题应该注意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的内容,要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问题,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我就启发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大家讨论回答,对主人公的做法,对文章的结构、悬念各抒己见,挺有意义。第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新的理念之一,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还可以进行速读和复述训练。

篇2

关键词 数学 阅读 内容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数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加深其知识内容,掌握相应知识的基本阅读方法,了解相关期识领域的最前沿学术动态,培养思索兴趣,启迪创新能力。 数学阅读教学的背景是向学生提供教材、活动机会其原则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使他们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目标是让学生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内化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更缜密,教师应自觉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数学阅读纳入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中,把课堂阅读与讲授、练习等有机结合,计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与自主学习的益处,在兴趣及学习效率的利益驱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阅渎。

1阅读教学的内容

(1)阅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阅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易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阅读概念。概念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是导出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阅读概念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阅读概念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命题。表达数学判断的陈述句或用数学符号连接数和表示数的句子的关系统称为数学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公式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命题。数学命题的教学是获得新知识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通过命题教学,使学生学会判断命题的真伪,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提高数学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持有品质。在进行命题教学时,首先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命题,要让学生弄明白命题的来龙去脉,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探索由条件到结论转化的证明思路。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中。

(4)阅读例题。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数学相当重要。因为中学数学解题方法是数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织成部分,例题具有教学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例题可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阅读例题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即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题目的数形特征。有些问题往往需要对条件或所求结论进行转换,使之化为较简单易解或具有典型解法的问题。

2数学问读教学中常产生的误区

2.1阅读不是数学教学任务

在数学教师的心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事。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认为阅读与文科学习有关,与数学学习关系不大,学习数学时,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赂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2.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数学阅读时间太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文排阅读,扭心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剥夺了学生读教材的时间。

2.3数学阅读不需反馈阅读信息

教师安排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但没有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导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缺乏,没有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使指导不具有针对性,阅读效果较差。

2.4阅读是不需教师指导的

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的鼓励和有效指导、评价,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地阅读数学的信心和阅读的方法。

2.5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当

教师安排阅读内容时常常忽视学生的年龄持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当。 一开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采用阅读的方式不恰当,学生看不懂,失去学习兴趣。

2.6所有阅读都必须教师指导

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无论什么样的教材,内容如何简单明了,过程多么清晰直观,教师都要口授讲解,似乎没有教师的讲授学生就永远学不会。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把精力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课堂讲授上,一方面越来越关注“教”而忽视“学”,更不去关心学生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努力想摆脱满堂灌的局面,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如学生启而不发;学生问的问题偏离教师的备课;学生问答的问题和教师需要的相差甚远,学生的思路不在教师的设计之中,个别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等,教师采取的方法还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教师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热情讲授剥夺了学生阅读数学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兴贵.数学作文的内容选择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

篇3

一、"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都要求对文本进行整体上的认识和理解

"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在理论阐述和阅读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出现混用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缺少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对一些理论问题似是而非。另一方面,"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确有共通之处自身容易让人产生混淆,这个共同之处就是两个概念中所共有的"整体"一词,这个"整体"在两个概念中不仅字型相同,而且内涵也一致,都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本,都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对文本进行肢离破碎的分析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反拔策略,都是要促使阅读教学实现对文本的本质回归,都是要培养学生以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总而言之,两个概念中的"整体"一词,多方面、多角度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其意义是相同的。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单一的维度和应试的教育体制,必然地决定了文本成为单纯的知识的载体,知识成为核心目标,思想性和情感性成为知识的附庸,而做为主体的教师,其实他们的自主空间并非象有些文章所批评的那样可以主宰课堂,他们的自主极其有限,他们不过是充当了教学参考书编撰者传声筒的角色,而教学参考书所体现出的片面性非常明显,对文本进行肢解似的分析是其主要特点。由于内容的选择决定于知识,决定与考试的需要,因此,以知识讲授为中心,将知识从文本中抽取出来,孤立地独立于文本之外的教学成为普遍现象。使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特点丧失,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大符度下降。"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们相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对教学内容学习的整体性。使语文阅读教学回归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本自身的规律上来。

二、"整体把握"是对文本进行整体概括,归纳和掌握,具有理性待点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是在通览文本的前提下,对文本内容的全面性进行概括和归纳。在"整体把握"中通览文本是前提,没有通览文本并对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有比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要做到"整体把握"是不可能的。通览不是泛览,它除了要首先解决字词的问题之外,还必建把构成文本方方面面的因素贯通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当然通览的并不是从整体到整体过程,而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过程,"从整体"开始是了解文本的整体框架,把握文本的大体内容,"到局部"是要掌握各个部分内容以及与主体框架的关系,尤其是重点部分内容的内涵。"再到整体"是在深入理解和认识了局部的内容之后,将各个局部重新回归到整体的框架内去理解和认识,从而真正实现"整体把握"。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把握"过程。在当下语文教学中,由于对"整体把握"在认识上存在着局限性,所以在操作中出现许多误区,有些教师把在具体讲课前的泛读当成是整体把握,有些教师则把阅读教学结束时的对文本主题和写作特色的归纳当成整体把握等这都是不准确的。整体把握必须要有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局部的意义非常重要,没有或缺少对局部的深入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深入的"整体把握"。上述所谈到的讲课前的泛读和结束时的对主题和写作手法的归纳概括,在传统教学中也都普遍的使用,但它不是"整体把握",其原因的核心是它缺少对局部深入的、联系的分析基础。从上述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体把握"从总体上是对文本进行客现的、理性的,联系的分析,理性是其最为主要的特点,同时也是它与"整体感知"的区别所在。

三、"整体感知"是对文本从整体角度去感受、体悟和理解,具有感性特点

篇4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程中,还有一部分以科学知识学习为主的科普阅读教学。找准科普阅读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学习策略,开展有效的科普阅读教学有助于完善科学课程,提升科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

【关键词】

科普阅读教学;科学课程;科学素养;学习策略;创新意识

除探究学习外,以科学知识学习为主的科普阅读教学也是小学科学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它包括对科学教材、教材资料库及教材外那些以知识、经验、科技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找准科普阅读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学习策略,开展有效的科普阅读教学有助于完善科学课程,提升科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

一、科普阅读教学与科学课程

1.科学课不能完全摒弃科普阅读教学。小学科学课开设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从最早的常识课到上世纪末的自然课、再到本世纪初轰轰烈烈开设起来的科学课,课程名称的不同,不是仅仅一个叫法的变化,更体现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发生了变化:从昔日的以知识为目标任务的常识课,到如今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课,体现出了人们对科学素养认识的不断演变。但我们在追求科学课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导向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科普阅读教学。

2.科普阅读教学仍可以纳入探究活动。通常,学生在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精华,丰富自己的心智与灵魂时,对于大多数学习内容,他们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建构,但也不是意味着间接知识的接受式学习就只能采取被动的、消极的听讲方式开展。实际上,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开展的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提出问题后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有关的已有知识),虽然是接受式学习,但却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仍可以纳入到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之中。

二、科普阅读教学与学习策略

科学课中的科普阅读教学要利用科普材料设疑激思。教材中有些科普材料往往文字较多,但课上教学时间有限,科学课又不同于语文课,阅读教学花时间多了,会影响科学课自主探究的核心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对科普材料精加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使学生进入“产生和思考问题的亢奋状态”,让其达到提出问题并努力地去解决问题的状态。具体地可采用比较性阅读教学、求解性阅读教学、质疑性阅读教学。

1.比较性阅读教学。比较性阅读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阅读方法之一。比较性阅读,可以说是一切阅读理解和阅读思维的基础。

2.求解性阅读教学。根据一定的要求,带着若干个问题从中寻找答案,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打开思路,关键在于问题的难易程度。科学课中往往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求解性阅读学习。

3.质疑性阅读教学。学生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情况下阅读学习,往往能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说。如《地球的运动》的阅读学习中,学生质疑人类在从没有看到地球运动的情况下为什么就能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并自转。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质疑:我们每天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设想地球和太阳之间可能的相互运动有多少种;排除那些不可能的,剩下了“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自转”都可以看到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那为什么说是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人看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呢?进一步的质疑、分析这种假设的合理性,得到了合理的推断后,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需要严谨,为使结论得到验证,还需要证据证明。目前,科学课的科普阅读教学开展得还不是很理想。存在于教师的认识和指导水平,还有存在于科普材料的可读性、启发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科学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努力从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的高度注重学生的科普学习。

三、科普阅读教学与创新意识

科学课中科普阅读教学,如果仅以比较性阅读教学、求解性阅读教学、质疑性阅读教学,那还只是达成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还缺少基本的科学方法和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些“方法”与“能力”同样需要科普阅读教学,学习有关创新的技法,并自觉地应用于实际问题、公共事务,提升为创新意识。

1.科普阅读教学可以掀开“创新”的面纱。在大多数人看来,“创新”是是遥不可及的。为了帮助学生从小了解创新的涵义,认识到创新并不神秘,可在科普阅读教学中经常提供一些青少年小改小革的成果及科学家小时侯的创新故事。如牛顿小时侯制作太阳钟、鲁班发明锯子等。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创新并不神秘,鼓励、激发、肯定学生的创新,珍视创新的火花,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2.科普阅读教学可以形成创新的思维。通过科普阅读教学,学生得到大量事例,还需要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事例有价值,哪些事例没有价值,然后进行选择性的收集,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条件的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分析,还要进行综合,推断出一定的结论。

3.科普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创新的精神。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这一科学启蒙的阵地上,教师通过科普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当然还需要激起创新的热情,创设良好的氛围,呵护创造萌芽。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阅读;写作习惯

在高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不熟练,文章写作缺乏条理性,学生的语文素质较差。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量比较小,缺乏语言积累,对课本的理解有待加强。学生写作能力欠缺,作文写作的质量较差,因此,必须加强课堂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

1、指导课堂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阅读教学也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指导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迁移应用。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为主要的是注重挖掘文章的核心价值,把挖掘文章的核心价值作为课堂的目标,课堂阅读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表述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把握,阅读课文,对文章具有初步的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进而学会理解分析文章。然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阅读,学会思考。教师应当把关键的句子或者词语作为文章的突破口,学生理顺文章的组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划分段落、推敲字词,对文章加深了解。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课堂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会有阅读的动力。对于阅读材料,学生对其意义、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并有所领悟。培养课堂阅读的兴趣,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以充沛的精力投入阅读当中,阅读的效果比较理想。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它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教师在教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部戏剧作品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观看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于电影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的刺激,学生通过电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对课本中人物的语言、对话、神态描写进行深入的体会,对比文字表述与电影蒙太奇手法表达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加深认识。

3、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改进行后,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式更加丰富,笔者从实际的教学入手,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把教学流程层层推进。以苏教版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为例,文中有一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句比较浅显易懂,让学生自己试读,自己对人物的形象加深理解,对照文章的小字部分,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明末东林党人与苏州人民和魏忠贤斗争的故事,歌颂五人的英雄气概,体现“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教师指导学生在对文章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拓展文章的内容。魏忠贤是明朝的奸臣,在历史上留下污名。教师指导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文章,在此基础上,对五人的英雄气概加深认识。学生受到英雄精神的熏陶,加深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1、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了解,把新的知识、概念和原有的知识、概念相结合,学会运用新的知识和概念对旧的概念进行创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总是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而是要学会融合,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在创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按照老套的方式,而是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进行写作创新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发散思维等。写作的创新其实很平常,我们应当对生活抱有热情,注意观察生活,对现实生活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从生活中找到灵感。

2、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并具有语言的积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至于无话可说。高二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结合,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学会应用文章的写法,进行模仿式的写作。

引导学生多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第一,教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素材的积累。学生应当经常阅读名著,培养阅读的主动性,阅读报刊杂志如《读者》等,学生对自然、人生等加强了解,从而获得素材。

第二,和学生多进行思想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意义,积累素材能够促进写作,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积累素材。

第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应当关注生活,对社会的热点、难点加强了解。

第四,学生在平时多背诵诗或者是名人名言,作为素材积淀。

第五,指导学生学会摘录文章中的优美句子作为素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为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以下几种方法较为有效:

第一,让学生体会成就感。结合笔者的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具有创造性,写作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感受与别人分享,获得精神上的喜悦。练习写作不是应付考试,不是以得分为目的。对于写作,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为学生创造成功写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当学生自己写作的作品在杂志上发表时,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文章发表在杂志上,参加作文比赛获奖,成为写作范文等,都会让学生变得兴奋,产生自豪感,在心理上具有写作的冲动,培养了对写作的兴趣。

结语:

在高二语文学习中,课堂阅读以及写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作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的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以及写作的兴趣,提高高二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耀辉.谈高中课堂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3(1)

[2]王静梅.浅谈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7)

[3]谯福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4)

篇6

一、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概述

1.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概念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保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英语的思维品质,逐渐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要培养出良好的英语核心素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通过长期的培养和教育来完成的,核心素养也是文化知识经过长期的沉淀而形成的。英语核心素养蕴含的层面很多,不仅仅是包含英语基础知识的层面,还包括英语的应用技巧层面和英语的逻辑思维能力层面,英语核心素是在英语基础知识上的不断延伸,充分满足当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需求。[2]

2.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

要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们良好的核心素养,首先,英语老师作为英语教学的主导,要发挥其主导的作用,注重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要合理的掌控高中英语知识的重点,以此来设计教学目标。第三,在教学中了解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引导性的开展各类教学活动。[3]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1.引导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可以采用引导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要在课堂上和同学们积极地展开互动,一方面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比如经过对英语课文的阅读,老师可以像学生们进行提问,如果遇到学生们难以回答的问题,要进行引导性的提示,引导出学生们对英语的思维品质,打开思路。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英语知识的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Life in the Future》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展开对课文题目的联想,可以向学生们展开提问:“Let’s think, what will the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先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英语知识回答问题,充分的展开联想与思考,然后再进行英语课文的阅读,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使学生们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在同学们阅读完课文之后,老师在进行讲解之前,还可以提问:“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article?”,在提问中,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方便设计整体的教学规划。

2.引入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学的方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的方式,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具体情景的设计,在情景教学中充分的锻炼学生们的英语交流能力。比如,在英语阅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场景,让学生们根据场景内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学们展开英语对话交流,老师在设计情景的剧本时候可以不用完全遵循课文的内容,要以课文内容作为基础进行加工创作,也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参与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在情景教学之中学到新的英语知识,在英语交流之中提高英语的应用技巧和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的发挥,不必有固定的英语交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英语核心素养。

3.加强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教学中加强情感体验,是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老师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加深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感受,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共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做就可以逐渐的培养出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加强自身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7

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学生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同时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我们要先了解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因为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阅读很难,许多教师也认为阅读教学很难把握,这是由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决定的。

1.数学是一门语言。“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难度。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数学阅读常要求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

2.数学材料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加之数学语言的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需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

3.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认真细致。数学阅读应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要求手脑结合,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

二、数学阅读的引导

记得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的一些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光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

有些教师常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作业中碰到问题时才翻开数学课本,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这种状况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有时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其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体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教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2.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数学。

阅读往往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4.探究有效的阅读方法。

(1)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实际背景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易混淆概念的辨析,能举出正反例。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等等。

(2)主动阅读,手脑并用。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阅读要求一种主动阅读,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思维的目的不是去印证而是去发现。如数学证明的阅读,学生看完定理内容之后,不马上看证明,而是先分析条件与结论,试着去证明,若证明出来了,对照课本,比较修正;若证明不出来,适当参考课本,再尝试证明。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3)进行归纳小结。学生阅读完一章一节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篇8

关键词:高职汉语;阅读教学;影响因素;策略研究

前言

汉语有六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从“汉学”到“中国学”,汉语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富有综合性特色的研究学科,汇聚了多种学科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从狭义上来讲,高职汉语教学应是发挥、表现出阅读教学的优势与价值,教学中的汉语具有明显的的“文化特征”,无论是从社会体系、思想内涵、文学修养,还是从哲学理论、历史研究上讲,汉语教学依旧需要配合阅读教学模式,并可以从教学中找到其思想定位和社会价值。

1、高职汉语教学的现状表现

随着汉语学习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汉语学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们的关注,高职汉语价值体现的呈现与创建,为培养我国高职汉语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在高职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挖掘高职汉语中的教学资源,尤以“阅读材料”为主,汉语文化词语的文化、思想,都倾向于阅读教学模式,所以教学表现还很好。

但并对各种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词语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例如《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成功之路》中对汉语阅读资料的解读一样:“文化词语项目归类以及对文化词语教学现状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高职教育不善于挖掘汉语文化、不注重体现汉语阅读的优势,再加上学生对于“汉语”学习容易掉以轻心、失去积极性,所以高职汉语教学的教育环境并不乐观,即便奠定了以阅读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和观念。本文从对高职汉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入手,对高职学校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着手,并作出教学问卷调查,挖掘文化词语教学技巧,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侧重,归类集中解说,提出合理建议。

2、高职汉语教学的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上文提到,阅读教学需要在语言学与语言功能上做细致研究,围绕阅读教学的本体、技能,以及文化知识的拓展为几个项目,发展阅读教学。同时,将语言分成了多种功能性的教学结构,语言交际能力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汉语文化研究的焦点,从语言的功能性上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汉语水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1深入挖掘“本体教学”的积极影响作用

构成汉语言体系的基础结构,如语言词汇、汉字、拼音、构词法、读音、语法等,如: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义、修辞等,这些都是本体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课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汉语是“母语”,所以在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教学上不需要划分过大的比重,这一环境从侧面上提升了阅读教学的环境优势。为此,阅读教学可抛弃汉语教学体系内的复杂语法内容,专供汉语文化知识和思想素质,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阅读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下,有效的理解、感悟汉语。

比方说,在引入本体教学资源时,必须将词语教学引入实际语言环境中,并通过阶段性和集中性的词语考核项目拓宽学生词汇量。学好语言最重要的是规范语法,词汇教学如果起到了阶段性的教学作用,则语言教学可以将教学重心逐渐转移到语言运用上,学生可以通过交际和运用语言感受到词汇学习的乐趣,也可以慢慢习惯于汉语的交流方式和构成特征。同时,阅读教学中,文化词语的语言内涵是基础要素,情感、思想、文化不仅可以影响每个词组的搭配效果,文章信息的基本思想不会改变,也就不会改变汉语教学的侧重点。

所以对汉语教育初级水平并不高的高职学生来讲,过分追求学生对词语引申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只能从阅读教学中,语言词汇概念理解上突破。因此,本体教学格外看重体现在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词语的理性意义,阅读教学必须在保证相关理论概念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体系结构的前提下做到吸收和理解。

2.2依靠专题教学开发阅读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项目

通常情况下,技能教学会从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为基础,向外延伸一些具有特殊语言功能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听”与“说”两个方面,并没有高度的独立性,所以技能教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交际技能、运用语言技能、研究语言技能等。可透过汉语教材,搜集网络上可供学生阅读的文章和资料,从汉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入手,深刻挖掘汉语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历程。从汉语基础知识、应用技能、文化与思想构成上可看出,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和奠定坚实的语言习惯,对提高学生总体汉语水平。

文化词语不仅有理性意义,还有内涵丰富的附加意义,语法和构词法对附加意义具有思想上的导向作用,技巧教学时,老师通常会教授学生具有汉语语言象征性的网络热词、文化词汇,如“duang” 、“山寨”、“给力”等词汇引入阅读教学议题,挖掘词汇、文化在影响汉语文化、语义方面的影响,都增强语言表现力,但同时又影响着汉语文化;又如:“龙”、“凤”等标志性动物、“成语”、“ 谚语”、“歇后语”、“特色节日”、“民族文化”等,通过特色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文化词语的附加意义,汉语的博大精深。

2.3优化阅读教学的语言环境

语言在环境下可以在不同词语结构和使用环境下表现出丰富的含义,如“对”与“双”的不同、“个”与“只”的运用、“感到”与“感觉”等相近词语的语用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汉语文化兴趣,还要在形式表现、语言能力上突出阅读教学语言环境的轻松、自由的特性。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任务性不是很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的落实。如:引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组织演讲活动、构建汉语文化词语学习小组、制定具有先进内涵与文化思想的文化词语教学理论、设立有规范性、统筹性的指导思想等等,一系列手段,完全可以优化高职汉语教学中阅读学习的教学环境。

三、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高职汉语教学依靠阅读教学为核心,创建教育体系是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阅读教学对高职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职语言素质文化培养中的应用地位越来越高。(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流芳.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教学策略[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家汉办.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家汉办,2010,12(22):160-165.

[2] 李静.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3):190-192.

[3] 许多会.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2(102):72-77.

[4] 王沫.CET-4阅读题型变化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01):84-86.

篇9

一、阅读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教学,既要把文章中引入课堂的数学阅读教学,就是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的训练与指导为手段,以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形成数学阅读的技能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叙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高级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将阅读教学引入高职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向来被认为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将阅读教学引入课堂,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进行独立思考,理解所阅读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基础上,获取新的信息,并将其与原有知识结构调整,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新的收获。教师应关注学生通过阅读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进行交流探索能力的培养,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2.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中包含用数学语言交流数学问题的素养,即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

3.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材的理解。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

常规课堂中,最核心的文本就是人手一本的数学教材;而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学会读这本书。此外,帮助学习者掌握读教材的技能还有一项重大的的好处―建立自信心。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教材可以参照,无论是遇到概念模糊、方法或原理的遗忘,乃至种种书写细节要求的问题都有最可靠的信息参照源。

4.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和数学语言水平低,在阅读和理解数学材料上显得无能,在听讲方面,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而加强数学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可同时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从而可望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以落实.

二、将阅读教学引入数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师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学生身边发生的数学等多渠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办数学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通过搜集中国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责任感,不仅使学生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境界,大大发挥了数学学科传播知识的功能,又能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育人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针对学生在读数学书时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1、从不看书,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

2、看书也是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功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当然对于初中学生,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3、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弄不懂。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不超过”、“不低于”“不小于”“不大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篇10

【关 键 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60-02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一、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找寻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而有效地为后续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提供参考指标。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语文教学的明确目标,对于目标制定的参考原则也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将游戏和阅读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目标制定和方法制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 教学内容不够规范。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课本教儿童学习相应的词语概念,让学生加强对相应文章的理解程度。内容的单调和游戏精神的缺失会导致儿童的学习方式也缺少游戏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也导致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

3. 教学方式尚需调整。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引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只是机械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难以充分地调动小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快速提升。

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1.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的影响。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我国还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名家巨著无数。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在我国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核心就是“以教师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导致小学生难以将阅读能力转化为自身能力,进而导致小学生在进行阅读习题演练的过程中,难以从开放的视角进行思考,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相对比较浅显。

2. 应试教育课程内容繁多。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数年的素质教育改革,但是目前的中国教育主要采用的还是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应试教育最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应试教育所考核的教育内容十分复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也体现不出教学的创新性精神。

3. 相关教育部门鼓励教学创新的措施不到位。在应试教育的考核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最关注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从而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敢擅自创新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只是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感受的考虑,这就导致有效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在小学语文阅读之中得到普及。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

1. 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为了有效发挥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长处,就需要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适度的、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的创新性。目标适度就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科书编排的要求,适合本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具体就是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即目标指向明确,可操作,可检测。提倡宁少勿多“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体现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例如,《匆匆》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裸。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至于“指导”、“培养”、“启发”之类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动词不应该出现在教学目标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儿童学会阅读,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为首要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又如,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兴趣。

2. 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语文教学首先要考虑好教什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教学内容存在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再先进,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实效性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与自己愿望相反的结果。为了充分发挥创新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点,就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要保证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充分联系到学生的实际;其次,要保证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最后,要保证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考虑到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3. 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创新性地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尽可能关照到每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课堂行为一定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服务,力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例如,我们在执教低年级《去年的树》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揣摩文本思想和体会大树与小鸟之间的真挚友情,可采用以指导小学生自学的方式为主,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我们在安排一个小组的学生展示完预习情况后,便可叫学生拿出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再由学生汇报展示。学生展示时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力争让更多的学生都来亮一亮。只有教师高度重视了学生的展示环节,学生才会认真参与课堂,也才会充分体现出其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若能像这样大胆放手,不仅让学生获取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评价可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和阅读综合素质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对于学生的交流展示,我们一定要评价适当、适度,具有激励性,不应简单地评价为“好”、“非常好”,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等等,还应避免重复评价。例如,一位教师执教高年级《梦想的力量》这篇阅读课文时,在学生展示环节中,一个学生回答完“瑞恩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后,这位教师评价到:“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因为教师知道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就能找到,她把展示的机会交给了这位阅读理解能力一般的孩子,并这样评价,就是要增强他的阅读信心,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另一个孩子在回答完“为什么梦想的力量如此巨大?”这个问题后,教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转身问孩子们:“某某同学的回答怎么样?”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送上了掌声,并纷纷点赞这位同学回答得好的理由,教室里面顿时热闹了起来!由此可见,教师机智地点评和学生真实地互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阅读综合素质评价的命题应加强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教学目标之间的整合,在努力考查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应在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深层次的素质方面进行考查。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以试卷考查为主,以分项测试为辅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考查。分项测试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测评方式主要包括口试与笔试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说话、朗读、背诵、综合测试四个方面。这种试卷考查和分项测试相结合的考评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动口、动脑、实际操作等能力,从而对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作出科学评价。

综上所述,创新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更能给学生营造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小养成多读善思、多读善悟、多读善写的好习惯,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方法,并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曹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