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入了不断发展、多角度、多视野时期。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博文在1953年的着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之后,企业社会责任从关注商人个体转向了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即CSR。
二、“三个中心圈层”理论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1971的《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出,“企业应该为美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多贡献,而不仅仅是提品和服务的数量”。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三个中心圈”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定:内圈代表企业的基本责任,即为社会提品、工作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职能;中间圈是指企业在实施经济职能时,对其行为可能影响的社会和环境变化要承担责任。
三、基于“三个中心圈层”的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上面的“三个中心圈层”理论,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的模型勾勒如下:
从模型可以看出,企业是作为一个单元存在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社会赋予了企业多重角色。那么“三个中心圈”理论和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如何?下文将重点讨论。
第一,“三个中心圈”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三个中心圈”理论可以看出,中心圈理论并不是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于社会来研究,而是从相互联系的逻辑把企业和社会上其他集合和个体结合进行动态研究。企业作为经济职能要考虑到广大消费者、职工的利益,要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购买的产品,为社会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直接或间接对社会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如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雇员等,那么企业要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迎合顾客的消费变化,还要为雇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不仅仅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第三圈层,企业要主动通过救济灾民、消除贫困、防止城市衰败等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三个中心圈”理论通过相互联系、层层外推,由基本责任到为促进社会的其他无形责任无不隐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痕迹。从发展历程上看,“三个中心圈”理论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程,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二,金字塔型的企业社会责任
金字塔型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是卡罗尔于1979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
企业承担着必要的法律责任;再者,虽然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都隐含着一定的伦理规范,公众社会仍期望企业遵循那些尚未成为法律的社会公认的伦理规范;另外,社会通常还对企业寄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自行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类完全自愿的行为,例如慈善捐赠、为吸毒者提供住房或提供日托中心等,卡罗尔将此称为企业自行裁量责任。从企业考虑的先后次序及重要性而言,卡罗尔认为这是金字塔型结构。
综上所述,“三个中心圈”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展和演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蕴涵的原则是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关心利润和经济绩效,还要回应和满足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企业的多重期望。
参考文献:
[1] 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 竞争力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071-03
一、文献回顾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实力有关,但是企业可以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转换为企业竞争力。要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解决如何衡量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问题。
(一)如何衡量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量化一直是个难点,直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才使社会责任的量化有了理论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单一主体的利益。围绕着该理论,国际上一些机构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GRI指数、KLD指数以及DJSI等。在我国,2008年成立的“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它根据我国的国情研发出一套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且不断完善优化,且每年都推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排名榜,在国内的影响较大。
(二)如何衡量企业竞争力
国外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3个主要学派:结构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结构学派主要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劣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决定性作用。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拥有或能够支配的资源产生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力学派以哈默(G. Harmel)和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自身拥有的核心能力,企业之间核心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效率和收益的差异。国内的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是金培等(2003)提出的“中国经营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
二、研究假设
对于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以费尔曼(Friedman,1970)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耗费公司的资源,额外增加公司的成本,使得其在与那些不考虑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以康奈尔(Cornell)和夏皮罗(Shapiro)为代表的“社会影响假说”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响应,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学者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如杨蓉、杨宇(2010)在建立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竞争力在总体上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张旭等(2010)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竞争力越高。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有说服力,因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应该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而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得价值增加从而更具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由此,提出研究假设1:从总体上看,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的社会表现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不同的表现。如沃多克(Waddock)和格拉夫(Graves)在1997年发现企业当年的社会责任表现对下一年的股东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显著正相关。张旭等(2010)得出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之后方能作用于企业竞争力,这与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相适应的。
由此,提出研究假设2: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正相关。
三、研究样本和变量
(一)样本的选取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鲜明的行业特征,因此本文选择了2010―2013年在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股票上市财务数据库”。除去财务数据缺失和ST类公司,最后得到样本公司共35家。
(二)研究变量的设计
1.社会责任变量(CSP)。2008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的概念,大大改变了社会信息缺乏量化标准的现状。“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是公司所创造的社会贡献总额与公司股本之比。基本含义是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年度内为国家、员工、债权人、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计算形成的公司为整个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它的提出遵循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帮助社会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公司为各利益相关者创造的真正价值。因此,本文以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作为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的变量。2010―2013年样本公司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总的来看,样本公司的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现状很难让人满意,各年最大值为8.74,最小值为-0.25,2010年到2013年样本公司的CSP的平均值为2.08。此外,各个年度样本公司的CSP,无论是偏度或峰度都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偏倚或者低峰(P值都大于10%),说明其分布逼近于正态分布,从而保证了在下文的回归分析中能得到可靠的估计结果。
2.企业竞争力变量。本文的企业竞争力变量设置参照哈默等在《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即显著的增值性、核心性、领先性、整合性、延展性。(1)增值性:是指企业通过减少成本、感知顾客需求、为顾客做出特殊贡献等方式,来获得超额收益。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为此,本文设置了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报酬率(ROA)来衡量增值性。(2)核心性:表现为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主营业务的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核心性,为此,本文设置了营业利润占比来衡量核心性。(3)领先性:是指企业在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国际上一般采用市场价值指标衡量企业业绩的领先性。而市场指标容易受到价格、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设置了托宾Q值来衡量领先性。(4)整合性: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则必定存在良好的营运能力。为此,本文设置了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整合性。(5)延展性:体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是指企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其经营目标,确保市场地位,又能使自身在已经领先的竞争领域里保持优势持续盈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的能力。为此,本文设置了总资产增值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来衡量延展性。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得到如下变量,见表2。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用来观察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则需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深入探寻相互之间关系的性质。
(一)相关性分析
本文首先对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如下:当期社会责任表现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增值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之间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当期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周转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一期社会责任表现与资本保值增值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一期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增值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两期的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报酬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两期社会责任表现与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增值率在5%水平上正相关。此外,各期社会责任表现都与公司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二)回归分析
为更深入地分析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性质,本文根据第二部分提出的研究假设,将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作为因变量,以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占比等指标为自变量,同时以公司规模SIZE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CSPt-i(i=0,1,2,3)=α+β1ROE+β2ROA+β3OP+β4TQ+β5AT+β6AL+β7TA+β8CV+β9SIZE+ε (模型1)
其中,CSPt-1、CSPt-2、CSPt-3分别代表前一、二、三期的社会责任表现。α和β是回归系数。
本文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以寻求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社会责任表现受公司哪方面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终得到的回归模型如下:
CSPt-i(i=0,1,2,3)=α+β1ROA+β2CVβ3SIZE+ε (模型2)
从表3来看,模型2的整体线性拟合较显著(F统计值在1%水平上显著),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较弱(容差大于0.1,方差扩大因子小于10),回归模型的残差相互独立(D-W接近2),模型2的效果较好。但是调整后的R2为0.579,说明模型2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有限,可能有其他因素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
表3 的结果说明,总资产报酬率(ROA)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同时资本保值增值率(CV)与社会责任表现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而,假设1得到验证,说明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从总体上看,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企业竞争力越强,这一点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值性和延展性上。此外,公司规模(SIZE)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社会责任表现越好。
本文再依次更换社会责任表现变量为前一期和前两期,得到的研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的结果说明,资本保值增值率(CV)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而,假设2得到验证,说明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前期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会使企业竞争力越强,这一点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延展性上。
无论是相关性检验还是多变量回归检验,都得出一致的结果:(1)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2)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与假设2 得到检验。(3)各期社会责任表现都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越大,社会责任表现越好。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值性和延展性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响应,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同时可以维持公司的长久生存与永续发展。(2)在企业竞争力的延展性上,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作用于企业竞争力,这与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相适应的。(3)从控制变量上看,各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大公司为了避免政治成本,要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会更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研究局限性
首先,每股社会贡献值的披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同一项目的计算口径大相径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结果。其次,在企业竞争力的指标选择上仍待进一步探索。最后,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模型,调整后的R2的结果还不太理想,说明可能有其他因素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因此,今后还要增加新的因素变量进行分析,以得到一个更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X
参考文献:
1.金培等.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杨蓉,杨宇.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
3.张旭,宋超,孙亚玲.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0,(5).
4.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7,(3).
篇3
关键词: 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26-01
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争执
《商业人士的社会责任》一书是最早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进行真正意义上探讨的。从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开始,作者Bowen认为,“商业人士负有对社会的义务在于执行的政策、制定的决策、采取的行动要和整个社会的目标和价值相一致。”弗里德曼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提法时认为,企业应承担并只应承担经济责任,并给出定义:“企业的唯一责任是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戴维斯发展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权力-责任模型”及“责任的铁律”,增加了道德因素在企业社会责任中。学者安德鲁斯、凯思・戴维斯、格里芬和罗伯・L.布卢姆斯彻姆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增进社会福利上,探讨了社会责任和社会福利的关系;同时期,罗宾逊、布朗姆也都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超越了经济和法律的其他责任。“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认为,“CSR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特别是指企业在经营上须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是对股东负责。”
二、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
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围绕此论点的争论自其概念提出之后,就一直存在,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反对派:企业只应承担经济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破坏资本主义民主表现。哈耶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自由相背,随着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广泛,政府干预必然会被强化,而较强的政府干预则会造成资本民主自由的损害。”哈佛教授赖维特也指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将破坏社会民主氛围及其多元价值观,导致企业拥有难以控制的社会权利,企业可能被迫形成单元社会体系。也有观点认为,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变相的政治化表现,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竞争力。
2.企业社会责任不利于公司股东地位巩固。有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能挫伤他们的投资积极性。哈耶克说过,“企业唯一的目的是作为出资人的受托者赚取长期利润,如果将资金作为追求长期最大利润之外的用途,就会赋予企业危险的权力。”因此可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之后股东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会降低。
(二)支持派: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的原因,在于管理当局继承了社会中的领导职位。”哈罗德・孔茨也直接指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要认真考虑企业一举一动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安德鲁斯提出公司的第一位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而利润最大化仅是公司的第二位目标,并非第一位目标。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赫伯特・西蒙等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视野。
在我国,较多学者支持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在学者卢代富撰写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谭深撰写的《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等文中均有相关描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如林毅夫所说:“为了社会的繁荣和和谐,要提倡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并使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一种,一样都对社会负有伦理道德义务,不仅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且更有责任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建议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然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双汇瘦肉精······无不暴漏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势在必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对于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来说,至关重要。
一、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
早在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就提出了社会责任的概念,但此时这一概念并未受到社会及学术界的认识, 1953年,霍华德·鲍恩在他的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概念,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和义务。”从此,社会责任进入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领域。H·Gordon(1976)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解决企业由于社会责任所引发的全部或部分社会问题之真实的企图。Griffin(1999)将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针对其位于其中运作的社会,为了保护和强化该社区所必须善尽的一套义务。卡罗尔(2004)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现在大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董事作为各类利益相关者的信托受托人,而积极实施利他主义的行为,以履行企业在社会中应有的角色。
(二)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由最初的内部牵制,到后来的内部控制结构,到现在最具权威的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COSO 内部控制综合框架(1992)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二、构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因
(一)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避社会责任风险
社会责任风险就是由于企业可能存在不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低,且向公众披露的相关信息比较少或是不披露,对社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小于社会责任收益,从而不断积累的经营过程中的社会风险;第二类为企业没有或未能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损害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利益的外部风险,这些社会责任风险通过声誉信息网络作用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影像,更有甚者,会威胁企业的生存。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规范企业行为,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的规范,其本质上是一种内部控制机制,它在总体上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社会责任风险。
(二)“社会责任经济后果观”的必然选择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框架体现了它的经济后果。Lantons(200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伦理道德型,第二种是利他型,第三种是策略型,简而言之,企业以投身慈善捐助事业来达到提高企业形象的目的,从而让企业获得经济上的收益。Van Marrewik(2003)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五层次模型,包括依赖、利益、爱心、互动和整体五个层次,其中第二层次为利益,意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投资,在未来可以带给企业利润。因此可以知道, 社会责任的实施必定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后果,比如社会责任成本能否得到经济补偿?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承诺和履约是否具有价值效应?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如何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如何创造价值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对社会责任活动的决策。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性使得企业必须严谨的对待社会责任,从而使得社会责任的履行给企业带来有利的经济后果。在这样的条件约束下,企业就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来规范和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由于综合素质限制,许多企业并不愿意履行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针对性的制约机制来推进其履行,而内部控制就是一种规范企业行为的制度,能够控制和引导企业守约履行社会责任。因此,要使企业社会责任得到恰当履行,就必须要建立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度是环境的产物,控制制度和相应的程序的优劣主要看制度和程序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为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障的程度,失去环境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企业要想社会责任得到有效履行,就必须要加强整个社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2、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第三方独立审计。“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都必须要有相应的准则约束,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第三方的独立审计,检验其执行状况,并及时督促相应机关切实执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社会责任体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飞媛、李娇娇.中国企业社会风险认识和控制研究[J].商业文化2011
[2]田超、干胜道.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0(49)
篇5
关键词:会计视角 企业社会责任
会计对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应尽的义务就是会计的社会责任。不同于会计主体责任的定义和作用,会计的社会责任将会计服务范围扩展至整个社会层面,为会计工作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会计的社会责任是与会计的主体工作密不可分的,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企业在获取利润和承担对于股东的责任同时,还应对消费者、员工、环境、社区等担负起应尽的职责。企业在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时,不能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重要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和环境也要做出必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无论是从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还是民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吁,企业都应该切实履行好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一、会计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 一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对企业的监督和监管。会计从业人员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可以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会计的主体负责,更要向整个社会负责。不认真履行良好的会计社会责任,必将会被社会所唾弃,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就比较高,对会计的社会责任要求也比较严格。如果会计从业人员不主动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就无法切实有效的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做贡献,会计的重要作用就无法凸显出来。
( 二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备的科学数据 信息的真实、完整是会计的生命,新《会计法》关于会计信息的中心要求是是严格做到会计信息要真实和完整。在说明立法宗旨时,开明讲述道,制定会计法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确实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会计除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外,还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备的科学数据,这些使用者包括企业债权人和政府相关部门等。民众在购买企业产品或对企业进行投资时,一个最重要的参考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政府在对企业进行监管时,也同样离不开会计信息的使用。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否能够遵守自身职业道德,保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就成为了考验会计社会责任履职是否良好的重要参考之一。
( 三 )为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需要提供重要的保证 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需要会计的社会责任,资本市场是企业竞争场和经济的信息宝库、聚集地,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产的效率分配。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必将在将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运行走势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对它的规范和要求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需要会计工作的真实和完整,并给予充分的披露。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和一些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投资状况和企业的运行效益了如指掌,他们就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操控来左右外来投资者的投资抉择,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投资引导,长期下去肯定会让资本市场混乱,让企业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市场的混乱。这些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与资本市场的本质功能肯定是相悖的,要想保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消灭这些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岌岌可危,只有健康的资本市场,那么市场的参与者才能真正享有经营决策权利的公正。在资本市场上,会计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资本市场健康的运行,更具有效率。发挥会计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作用,必须以会计社会责任作保证,提高会计社会责任,若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后盾,企业不可能提供全而完整公允的财务报告,进而会计机构就不可能得到客观、公正地审计报告,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市场。
二、社会责任对企业相关影响分析
( 一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各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但忽视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一些中小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相对模糊,或是根本不知道何为企业社会责任。这就导致了许多令人惊讶的事情频频发生,造成的后果影响深远。2008年,三鹿公司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折射了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反思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公众出于对企业的信任而购买企业的产品,而企业却一味追求利润而置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正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了企业的最终破产,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三聚氰胺”案件折射出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企业因为违法生产经营,而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严厉处罚和执法机构的制裁,企业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并最终导致了破产。同时,企业的产品销售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即使违法生产的奶粉只占三鹿公司的一小部分,但整个品牌也会因这一小部分的违法生产而遭遇严重打击,进而被消费者所抛弃。
( 二 )企业社会责任良好的影响 21世纪开始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员工、消费者、非政府组织、投资者、研究人员、行业协会等企业利益相关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觉醒,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向企业施压,让他们各自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形式各异的责任运动,目的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施加了强大的内外压力,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课。有些为我们作出了出色的榜样。海尔公司一直以“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文化”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战略,主动承担起海尔公司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海尔公司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产品的美誉度。消费者对于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非常信任,企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政府部门对这些企业也给予了政策和经济上的重点支持,社会舆论和民众对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企业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声誉,给企业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有: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对所在地区的贡献、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反映提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其中收益目标可以反应企业运行的效率和企业整体文化和素质的提升,表面上是财务目标,实际反应的是社会目标,因而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应该把企业收益加以重点的反映出来。人力资源方面指人才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基础,人力投资不单纯是反应提高职工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也牵扯到许多方方面面,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在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中,企业进行人员招募、岗前技术教育、改善工作环境和职工福利等间接的反应出来。对所在地区的贡献指由于企业用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如土地、交通、通讯、电力等,所以必须对所在地有所实际性的贡献,依法纳税,提供本地就业机会,多支持本地区公益事业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整体形象,为企业未来的发张提供非常重要的条件,所以应当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企业要在产品和环保上一起奋斗,这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要勇担环境污染的责任,给予应有的经济支持,使环境清洁,所以对环境的保护上所反映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
三、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及有效履行义务
( 一 )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 企业责任包含企业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其中,企业的经济责任是其他责任有效获得履行的基础。但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味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很多影响恶劣的事件的发生。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很多企业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渐渐被丢弃,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为降低。从会计视角上看,影响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企业上市财务指标规定。融资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现有经济运行条件下,资本市场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还不是很多,因此,很多企业对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股票市场对企业的IPO时的各个财务指标要求非常严格,这给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在我国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就对其规定“连续三个会计年中,企业的总体利润必须为正值,且利润总额不能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在成功上市后,还必须按照制度的规定,定期企业的财务信息,将企业的财务指标公之于众。如果企业连续三年亏损,企业发行的股票就会被强制退出市场,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打击。由于资本市场的这些对财务指标的严格要求,迫使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没有良好的利润获取,企业可能就会被资本市场所抛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可能就会造成对社会责任的忽视现象,有的企业甚至会为了利润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严重不负责。有的企业还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高污染的方式换取产品的非法利润获取,从长远来看,这对社会来说也是极为有害的。(2)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企业社会责任首次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并对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公司法》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做出了规定,对企业的社会道德、商业准则、监督监管义务、诚实守信原则等进行了界定。这些法律条文的颁布,在促进我国企业有效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很大改观。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相关法律条文的细化准则还没有出台,企业在社会责任具体担负的情况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也不是很明确。很多企业对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很高,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现象在很多地方还层出不穷。此外,对履行社会责任不好的企业的处罚措施还大多停留在经济手段阶段,处罚的金额还不是很高,很多企业违规生产的经济成本同违法所得相比倒挂严重,造成了部分企业边生产边接受处罚的怪现象,这也是值得我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法律层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强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从而有效震慑这些企业,督促其有效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
( 二 )会计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应尽的义务 作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会计人员,应该主动承担起对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重担。从企业微观层面上看,可以从以下方面发挥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1)有效履行岗位职责。会计人员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是促使企业担负好社会责任的重要基础。企业的存在本质是为了获取良好的经济利益,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其最基础的经济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是否有效,其根本保证是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这个条件,任何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是空谈。那些濒临破产边缘、资不抵债的企业,任何社会责任对他们来说都是枉然的。所以,会计人员应该有效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指标进行密切的跟踪和检查,做好企业财务信息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充分发挥好会计核算的作用,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向企业管理人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督促企业的生产经营走向正轨,促使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打下坚实的基础。(2)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传统会计的模式只限于报账、算账、记账上面,许多财会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算数学,很少参与经济预测和分析,长期以来导致他们对外界经济预测意识较差,经济效益观念淡薄,从而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日益剧增,各种类型的合资、并购企业和一些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一批合营、合作、股份制企业的不断涌现。另外财会人员在学习问题上脱离社会的需求,他们系统学习西方会计、涉外会计的人员较少,对国际会计准则、核算惯例及结算方法的基本常识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和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产生了背道相斥。所以,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意识和学习能力是势在必得,必须从传统的、封闭的会计管理模式、核算方法中解脱出来,加强学习国际通用会计知识,特别要学习和研究一些西方会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慢慢学习会计理论和实务,向国际会计准则和核算惯例接轨,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后,积极主动的参与一些经济预测和分析决策,学会推测,使财会工作逐步的向管理型会计转变。(3)加强会计人员社会责任的意识。会计人员发挥好自身价值的保证是具备优秀的社会责任使命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主动加强对自身修养和素质的养成,自觉加强各种知识理论的学习,如社会学、环境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为履行好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会计部门还可以将人员细分为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等,使他们能够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管。在制定企业财务报表时,才能充分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情况、经济情况、现金情况以及最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也是社会责任对会计这一行业的特殊要求。(4)完善企业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传统企业报表中,多数只是反映了企业的各项经济数据,涉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匮乏,即使在报表中有所提高,但信息数量往往很少,且多是以文本的形式出现,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无法形成直观的感性印象,不利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监管。基于上述原因,会计人员应该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社会责任指标分析体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量化,使这些情况能够通过直观的数据反映出来,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保证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评价分析的可靠性和直观性。目前,我国只是对企业经济数据信息的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企业社会 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披露还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但是,会计人员应该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企业负责任的态度,发挥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建议者、监督者和执行者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也应该高度重视社会责任信息的,特别是那些已经有所作为的企业,更应该将这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借助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和披露,有效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美誉度,将其纳入企业的品牌宣传战略中来,并作为检验企业运行情况的工具,督促企业内部的全部人员发挥好自身的各项使命和任务。另外,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尽快完成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从法律层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出硬性的规定,对那些履职情况好、民众口碑佳的企业,予以重点表扬、宣传和奖励。
四、结语
企业和社会是相辅相成、互生共荣的,没有社会公众的认同,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土壤。会计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会计的社会责任也日益重大。如果会计相关人员履行其会计的社会责任,会计将会对社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为保护资本市场中最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会计人员应该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有效发挥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监管作用,促使企业发挥好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本文阐述了会计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指出了会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三聚氰胺事件”和“海尔成功影响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对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从会计角度对影响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企业上市财务指标规定和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等。最后,以会计视角为出发点,从有效履行方位职责,加强会计人员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完善企业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有效提高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宋辉艳:《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企业社会责任再思考》,《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第9期。
[2]王晓娟:《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职业道德》,《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3]陈冬林、李燕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9期。
[4]胡明娟、丁建定:《全球化、SA8000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建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5]李冀东:《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研究》,《财经界》2011年第9期。
篇6
本文着重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协调机制进阐述,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协调机制的研究具有借鉴的意义。
二、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建构在企业“所有权层次”上的一门科学,讲究的是科学地向职业经理人授权和监管。
1.公司治理结构判定基准
股东会作为公司价值聚焦“顶点”,为了维护和争取公司实现最佳经营业绩,公司价值投射向董事会、总经理和监事会三个利益“角位点”,此三个利益“角位点”相互制衡形成“三角形”;“顶点”和“三角形”构成“锥形体”,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标准模型。科学定理说明:三角形是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结构。
2.公司治理结构仿生解析图
依照拟人化原则,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全体股东投资成立有限公司形式的企业法人,董事会是企业的“大脑”,总经理是企业的“心脏”,总经理辖制的各部门是企业的“五脏六腑及肢体器官”,监事会是企业的“免疫力系统”,公司治理结构则是企业的“神经系统”。
3.权力构成
我们需要从人性的角度看待权力,看待构成权力的基本要素,权力就是由领导和监管两个要素构成的。领导就是命令,讲究的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来自于上司的主观思维、意识形态,强调主观强制效力,不以预设客观要件为前提;而监管是基于法律和公司制度性文件规定而行使职权的行为,讲究客观要件强制效力,以预设客观要件为前提。
4.利益相者
在最宽广的层面,公司治理包含了规则、关系、制度和程序,都在这个框架之内由管理当局在公司中行使和控制。恰当的规则包括了当地可适用的法律和公司的内部规则而关系包括了所有相关人士之间的关系,最重要是那些拥有者、经理、董事会董事、管理当局、雇员和整个小区。
(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1.发展历程
赢利至上: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关注环境: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责任运动:20世纪90年代至今
2.范围
(1)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政府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服务机构,扮演着为公民和各类社会组织服务和实施社会公正的角色。在这种制度框架下,要求企业扮演好社会公民的角色,自觉按照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和义务,并接受政府的监督和依法干预。
(2)企业对股东的责任。
现代社会,股东队伍越来越庞大,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与股东的关系逐渐具有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的性质,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也具有了社会性。
(3)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提供的各项产品和服务要保障消费者的各项权益,承担企业应有的责任,维护好当前良好地市场环境和商业信用体系。
(4)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属于内部利益相关者问题。企业必须以相当大的注意力来考虑雇员的地位、待遇和满足感。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者的权利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及各社会团体的普遍重视。
(5)企业对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环境革命改变了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从矢口否认对环境的破坏转为承担起不再危害环境的责任,进而希望对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
(6)企业对社区的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区的组成部分,与所在社区建立和谐融洽的相互关系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
三、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协调机制研究
(一)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分别涉及企业内部与外部运作中缺之不可的要素。总的来说,公司治理需要讲究效率,而企业社会责任则讲究社会公正。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探索企业与外部社会群体的关系,而公司治理结构则主要研究公司的内部事务。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公正对待受到企业影响的群体,而公司治理结构往往试图解决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问题。
(二)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协调的手段
1.合理立法。这是从法律的角度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协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所追求的公正性和公司治理注重效率性的矛盾,当前主要有《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
2.加强人们对公平性和效率性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当前大多数人们对公平性和效率性的认识存在误区,股东过于看重效率性,认为公平性会损害效率的提高,同时其他利益相关者过于看重公平性,认为效率的提高会损害公平性。其实效率性的提高和公平性不是必然存在矛盾的,效率性提高的同时,股东主要到了公平性,股东也会考虑到维护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同时员工的公平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这样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良性的循环。
3.提升民众素质,促进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当前我国建立和谐型社会,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这就要加强对民众的素质教育,人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社会责任观、正确的财富和权力观、消费观以及良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7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合同管理;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根据一些研究文献,通过以下几个假说分析了企业社会和企业绩效的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资金提供假说
有学者认为,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却是恰恰相反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优秀,不一定企业绩效就越好,而是企业绩效越好,其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就会越优秀。
2.管理者机会主义假说
主张这种假说的人认为,当企业管理者的报酬计划和企业短期利润与股票价格表现密切相关的时候,管理者对其自身利益的追求将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绩效之间出现负相关的关系。
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本文先介绍样本数据的来源,通过对样本的特征进行描述,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样本描述具有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生存能力较强
通过对2007年至2013年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创富榜的169家民营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上榜企业均发展良好,没有破产企业。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的平均年龄为25.92岁,中值为24岁,其中最小企业为6岁。
具有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其平均年龄远高于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2.9年。说明具有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高于普通民营企业。
2.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2可知,2013年,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29;2012年的相关系数为0.390;2011年的相关系数为0.392;2010年的相关系数为0.608;2009年的相关系数为0.395;2008年的相关系数为0.361;2007年的相关系数为0.528。根据表2可知,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是呈显著相关的。
三、研究结论及讨论
通过对2007年至2013年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创富榜的169家民营企业的调查分析,结合其在社会责任榜中的排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具有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平均年龄较长,故其生存能力普遍高于普通民营企业。所以,企业一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履行更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经营绩效更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是显著相关的,所以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李兆华,卢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2).
篇8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战略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年代初。企业到底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争论颇多,并把学者区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最有影响力的的争论有两次:
1、20世纪30-50年代Berle-Dodd关于受托者责任之争。Berle提出,由法律、公司章程或两者共同赋予公司管理层、其他任何公司内群体的权利,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服务于全体股东利益。因此,当权利的实施有损股东利益时,不管该权利授予多么明晰,也不管该权利实施技术上多么完善,该权利使用都应该受限制。Dodd认同伯利提出的对管理者权力进行法律控制的观点,但是却反对过度强调"商业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是为股东创造利润"。企业之所以受到法律的允许和支持,不是因为它为所有者创造利润,主要是因为它为社区提供服务。而出于保护雇员、消费者以及其他群体的目的,管制政策会越来越多地限制商业企业管理者用于追求股东利益的手段。另外,公众关于"企业对雇员和消费者负有责任"的观念也影响了企业管理者的态度。值得提倡的管理者态度是不仅仅企业要对社区承担责任,而且也应该自愿地而不是等待法律强制地去承担社会责任。
2、20世纪60年代Berle-Manne关于现代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之争。Berle(1953)发现企业能良好地履行社会功能,因此他率先将其合法化。他认为大公司管理者可以在经济体系中进行资源配置。因为他们完全独立于股东的控制、资本市场的审验,所以他们有权力"公正地"配置公司财富。这种权力被容忍是因为管理者对"公共共识"越来越敏感。曼尼批判Berle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公司管理者能比别人更好地配置资源。即使是高效的管理者,也并不能说他们具有这样的政治才能。曼尼还批判了Berle让公司管理者作为资源配置人选的观点,因为该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家"处理公共关系。他认为没有附带利益预期的、"真正的"企业慈善行为只有两种解释:一是企业获得了垄断权利。另一种是企业不是以纯粹商业机构方式来经营企业,而是以非盈利性能组织形式经营。
Berle(1962)在《公司制度的现代功能》辨析了Berle-Dodd、Berle-Manne之争中自己的立场和观点。Berle的"企业政治才能"和管理层承担社会责任观点受到Manne温和抨击,理由是如果管理层对社区生活的某些方面承担责任,通过慈善捐助以及承担起不受市场因素主导的经济政治家角色,那么就背离追求最大利润的原则,这会破坏市场机制、辜负追求利润的信托责任。虽然Berle担心企业管理者参与社会活动会使他们变成社会政治家、慈善事业的主要捐赠者。他还认为他们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回归到传统的利润创造上而把事情做糟糕。但是,他承认企业界和实践都支持了Dodd教授的观点。所以,他提出在社会政治家方面,管理层需要履行的最大职责包括建立养老金信托、处理劳资谈判问题、协调不同地区的企业活动等。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不仅承担经济上与法律上的义务(McGuire,1963),还承担超出企业经济或技术的(Davis,1960;Davis&Blomstrom,1966)、更广泛的社会目标(Frederick,1960),另外,企业还要平衡多方的利益(Johnson,1971)。社会责任被定义为关注社会需求(Eells&Walton,1974)、改善生活质量(Backman,1975)、约定俗称的(prescriptive by Sethi,1975)、为了解决全部或部分由企业所引起的问题的(Fitch,1976)、企业伦理与社会期望吻合的(Zenisek,1979)。
经济发展委员会(CED)提出三个同心圆的社会责任定义:"内圈是企业最明确、最基本的责任-有效履行企业的经济职能,即产品、工作岗位和经济增长。中间圈代表企业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必须高度意识到不断变化的社会价值和优先考虑的事项。外圈概括最新出现的以及未完全定型的责任,这是企业应该自己承担的,即更广泛地参与改善社会环境。"Caroll(1979)对超出利润和法律之外的社会责任要素进行划分,提出四维度社会责任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包含在一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具有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行裁量的(Discretionary)期望。"
20世纪末,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引进中国,引起学者们研究热潮。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论点如下:刘俊海(1999)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为唯一目的,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以外的社会利益,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中小竞争者、当地社区、环境、社会弱者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卢代富(2002):"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他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是一种积极的、道德的和非制度安排的义务和责任。屈晓华(2003)认为企业积极履行对员工、商务伙伴、客户、社区、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企业对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良性反应。李立清&李燕凌(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外的"第三种责任",是企业对自身行为后果的社会"回应义务"。
二、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
随着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渐渐地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研究,以便为企业社会责任如何更好的实施寻找理论依据。
1、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权运动、环保运动、消费者运动等的兴起,企业面对社会责任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产生具备了必要性。Ian Wilon(1974)提出四种不同的社会反应战略:消极反应战略、防卫战略、适应战略和预反应战略。这四种战略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程度方面是逐渐增加的。社会反应战略强调合作和问题解决机制,其出发点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威胁,而不是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当成是商业机会。
9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责任投资者、责任消费者大量涌现,使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企业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的源泉。面临市场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企业既要达到赢利的目的,又要树立起负责的形象。Burke&Logsdon(199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给企业带来大量商业利益。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五个维度是: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与企业使命和目标的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专用性、按环境趋势来规划行为的前瞻性、不受外部制约而自由决策的自愿性以及赢得认可的可见性。John Elkington(1997)指出企业必须将利润、社会正义和环境质量同时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底线",并纳入战略。
Lantos(2001)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利他的"、伦理的和战略的三类动机。他指出"利他的"动机是违背商业准则的,伦理的动机是强制性的,而战略的动机才是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战略的社会责任并且由营销部门带头行动。萨赫Sarre(2001)认为,为有效地防范因不将商业道德而导致的社会灾难、企业灾难甚至破产的发生,虽然法律和法规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最有效的方式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管理,发展战略性社会责任,最好是形成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Porter&Kramer(2002)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在战略管理框架下进行研究,提出战略性慈善事业。企业应当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整体经营战略中,加大对社会责任的投入以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际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约束企业的发展,相反是企业获得机遇、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Bagnoli & Watts(2003)通过模型分析企业的行为指出企业是否倾向于实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取决于两个因素:市场竞争的强烈程度和顾客多支付给社会责任费用的愿意程度。Waldman等(2004)将战略性领导理论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他们推断企业某些领导行为与企业倾向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这些领导者是在战略性的运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2、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内研究现状
杨继瑞等(2005)将社会责任战略分为消极反应、抵御、适应和提前采取行动四种战略。消极反应战略指没能甚至不愿意按照社会责任方式行动,并尽可能地躲避或隐瞒的不负责任行为;抵御战略指采取不积极的防御战略,得过且过;适应战略指比较自觉地使他们的行为与公共法则保持一致,尽力对公众的期望负责,以适应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提前采取行动战略指在责任到来之前提前采取行动,肩负起社会赋予它的责任,以防患于未然。
陈明(2006)提出企业应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愿景,将诚信经营、节约能源、爱护环境、善待员工、热心社会公益的经营理念贯穿在企业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市场服务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塑造具有高度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更加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而打造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战略。
刘斌等(2007)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战略。他们通过构建动态规划模型和对社会需求模型的修正,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战略,并用严格的数学模型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他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定义为,企业为获取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为有利的地位与发展潜能,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而对资源运用所做出的全局性、综合性、策略性的规划和部署以实现企业在持续和谐环境下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汪建新(2008)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处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准绳,它超越以往企业只是把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更强调企业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消费者、对环境和对社会的贡献。并通过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来获得战略收益。
刘思华(2009)通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战略意义,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战略思考。他认为应通过对企业价值链分析找出与企业交叉的社会问题,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价值创造,另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来负责管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研究不断深化,已经从定性分析为主转为定量分析为主。国内从战略视角来研究社会责任还处在概念辨析和理论研究阶段,相关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尽快建立适应我国企业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模型,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A.Berle,Jr..Corporate Powers as Powers in Trust[J].Harvard Law Review,1931,44(7):1049-1074.
[2]E.Merrick Dodd,Jr.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J].Harvard Law Review,1932,4(7).
[4]Henry G.Manne.The "Higher criticism" of the Modern Corporation[J]Columbia Law Review,1962,62(3):399-432.
[5]Adolf A.Berle.Modern Functions of the Corporate System.[J]Columbia Law Review,1962,Vol.62,No.3,433-449.
[6]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
篇9
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医药制造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究了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对政府、股东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对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对供应商、消费者以及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则与企业绩效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而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去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 :企业绩效;社会责任;医药行业
医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事关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近几年我国药品、食品等安全事件却层出不穷,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有人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吸引人才、改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提升企业绩效。也有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导致利润减少,从而降低企业绩效。那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究竟对企业绩效有何影响?在2010年举办的中国医药行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对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达成了《北京共识》,达成共识后的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又如何?本文选取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来进一步探讨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文献综述
自1924年Oliver Sheldon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来,中外学者有关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及其社会责任内涵的探讨从未停止过,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成为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众多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有些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正相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负相关,还有一部分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不相关。Simpon、Kohers、R. K. N.Sinha、Alex Edmans等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Harrison、Freeman、Amir Barnea、Amir Rubin等的研究则认为有负的影响;Mcwilliams、Siegel、Subroto、Hadi等则认为二者间没有关系;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二者间存在着协同关系。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陈玉清、马丽丽的研究表明,二者间有很强相关性。王怀明、宋涛的研究发现, 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职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温素彬、方苑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短期来看履行社会责任会减少当期财务绩效,但从长期来看,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正面作用。朱雅琴、姚海鑫实证研究得出: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企业对职工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而企业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高姝红、范亚东的研究认为,医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其经营绩效有积极正面影响。
从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未有定论。国内外有关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绩效关系研究的文献不多,为了进一步验证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本文选取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达成《北京共识》后的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我国有很多学者都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过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也选用了政府、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和公益事业七个利益相关者探究企业绩效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有些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些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些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或者接受他们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要求,同时企业对这些利益相关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研究假设
现代企业发展本身已经趋于多元化,不仅仅是自身的经营结构和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其股东的组成也更加多元化,股东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企业的所有权已不只掌握在一两个人手中,因此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由此得出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企业对股东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如今市场的经济条件日渐完善,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外部资金的支持,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债务状况无疑能够实现自身经营绩效的提升,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债务的偿还。由此得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假设:
假设2:企业对债权人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供应商的需求和支持。因此,如果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良好,能加快他们的合作与发展。由此得出本文的第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3:企业对供应商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企业的经营内容以及经营方式无疑和员工的付出和工作效率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对员工的尽责能够换来员工更高的工作效率回报。由此得出本文的第四个研究假设:
假设4: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企业主动承担起对消费者的责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更加良好的服务,既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形成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群体,又能树立良好的口碑,提升自身形象,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由此得出本文的第五个研究假设:
假设5: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因为企业主动承担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有利于获得政府的支持,从而让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由此所带来的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良好的税收优惠措施,这样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优化作用和意义。由此得出本文的第六个研究假设:
假设6:企业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热心社会公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建立起积极的社会形象,也能够得到社会各方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企业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营。由此得出本文的最后一个研究假设:假设7:企业对公益事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的医药制造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以其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数据来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排除了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因为该类公司与A股的准入条件不同,放在一起分析可能误导结果。还有一些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次要因素也一并排除在外。本文所分析的公司全部是来自于在沪、深两市挂牌、以人民币交易的医药制造企业,考虑到财务数据的波动性,剔除了代码为*ST的公司以及退市或暂停上市的公司、数据缺失以及财务出现异常的公司。最后,共选取143家公司2013年数据作为样本,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Wind 资讯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
2.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1)变量定义。基于以上假设,借鉴相关文献研究的经验,本文选取如下变量:
一是因变量。即被解释变量,在本文就是指用来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比较多,但是主要的指标有以下两种:一是净资产收益率(ROE),二是总资产报酬率(ROA),通过总结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对于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本文选用比较具有综合性的净资产收益率(ROE)。
二是自变量。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由于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本文设计了以下7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营业务税金率(TAX)来衡量企业对政府的责任、每股收益(EPS)来衡量对股东的责任、现金流量负债比率(ZQR)来衡量对债权人的责任、员工获利水平(EI)来衡量对员工的责任、应付账款周转率(SUP)来衡量对供应商的责任、主营业务成本率(XFZ)来衡量对消费者的责任、社会捐赠支出率(SD)来衡量对公益的责任。
三是控制变量。根据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所有制性质调查研究??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绩效造成影响,本文引入企业的规模(SIZE)、企业的所有制性质(OWNER)作为控制变量。
所设指标具体如表1。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的捐赠支出是从合并会计报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中获取的。
(2)模型构建。通过对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指标的分析与选择,结合前面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来加以分析,其模型如下:
ROE=β0+β1EPS +β2ZQR +β3SUP +β4EI+β5XFZ+β6SD +β7TAX +β8SIZE +β9WNER+ε
其中:β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从143 家公司数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些指标的极值差距很大(如ROE指标),为排除极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去除3倍标准差范围外的数据处理方法,实际选取了128家公司的资料进行分析,其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2.回归分析
根据以上所建回归模型,带入数据运行SPSS软件发现(见表3),仅有EPS和EI两个变量通过了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其余7个变量均为通过,说明所建回归方程存在一些问题,应重新建立回归方程。
采用向后筛选策略运用软件自动完成解释变量的选择。分析结果如表4对模型的汇总。从表4中可以看出,依次剔除的变量有OWNER、SUP、XFZ、ZQR等,经4次删除后,模型5的R方为0.564,调整后的R 方为0.546,尽管拟合优度的数值不是很高,但是回归方程中的5个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大部分的变化。表中Durbin-Watson 值2.019 非常接近2,残差无自相关现象。选择模型5作为最终建立的回归模型。
表5是模型5显著性检验结果,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所建模型是恰当的。
表6为模型5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5中的各变量均通过了系数显著性检验,且VIF值均小于1.3,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最终的回归方程确定为:
ROE =36.844 + 9.715EPS- 35.084EI-179.348SD +33.46TAX -1.36SIZE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
(1)企业对股东(EPS)和政府(TAX)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ROE)的影响方向与预期方向是一致的,假设1和6得到了验证。这与当前我国企业普遍以资本逻辑制度占主导地位的情形是相符的。企业积极履行对政府的责任,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企业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且从模型中的系数来看,由于各国对医药行业的监管都比较严格导致医药企业具有特殊性,反映在模型中的就是企业对政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绩效产生的影响甚至高于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
(2)企业对员工(EI)和社会(SD)承担责任与企业绩效是负相关的,结论与原假设4、假设5正好相反,也与人们的普遍期待似乎不相符。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报酬与福利,更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与氛围,这固然可能会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但对企业来说也必然带来更高的成本支出。而捐赠等公益支出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声誉,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未来的绩效,但会对企业的短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3)从表3 发现,企业对供应商(SUP)、消费者(XFZ)以及债权人(ZQR)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目前我国上市医药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供应商缺乏足够的实力去制约企业,从而导致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性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医药企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当前我国整个诚信体系还不完善的环境下,对债权人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相关性不显著也是必然的结果了。
2.建议
(1)提高员工的素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医药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是负相关的,即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其绩效会越差,显然这也不是一个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愿意选择的行为。毕竟企业的本质不是做慈善,我们也很难一味从道德的角度去要求企业。只有进一步提高员工基本素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企业对员工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付出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报,实现企业和员工及各方的多赢,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2)唤醒责任消费意识和鼓励责任投资。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同时唤醒消费者的责任消费意识和投资者的责任投资理念,使得每一个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好心有好报”,营造良好的“向善”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可以促使更多的企业自愿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以及实行包括税收、财政政策的扶持和帮助,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和相关的媒体除了引导和宣传之外,还应积极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就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相关行为进行合理监督,促进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兼顾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积极配合政府的产业发展,维护股东权益,保障债权人权益,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以及投身于公益事业,进而促进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Mittal, R. K. N. Sinha,et al.. An analysis of linkage between economic value added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Management De?cision .2008,46(9):1437-1443.
[2]Rowley, Tim, and Berman, Shawn, A BrandNew Brand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 Business and Society, 2000(4):397-418.
[3]刘建秋,宋献中.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J].财贸研究,2010(6).
[4]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5]高姝红,范亚东.医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4(2):66-68.
篇10
关键词:社会责任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不断关注和影响下,企业管理正在从全面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向社会责任管理转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明确列入国外几乎所有大型企业的管理议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已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条新的重要途经。在此背景下,尽管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正在迅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越来越多,在雪灾、地震等灾害面前,很多企业积极进行慈善捐款,充分显示其社会责任感。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总体情况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企业并未完全履行社会责任,仅仅是在社会责任的某些领域履行的不错,而其余方面仍然存在着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规定的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实问题的迫切性要求我们关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足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仍不尽如人意,产品质量不合格、虚假销售、故意拖欠员工工资、生产环境恶劣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严重。从法律方面来讲,我国虽然颁布了《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来约束企业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所有这些相关法律法规,过于分散和凌乱,过于强调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从认知方面来讲,虽然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解以及如何履行等问题上存在欠缺,理论研究零散纷乱、缺乏深度;从实践方面来讲,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压低在职工劳动权益维护、安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甚至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上面分析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是政府、社会和企业自身共同导致的,不单单是企业的问题。因此,要想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保证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社会责任履行不足问题,必须从政府、社会及企业层面对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1.政府层面。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与我国政府层面的职责缺失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成体系,大多数没有设定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专门条款,而只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某一方面进行规定,不存在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法》,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规定的专门法律和系统要求。另一方面,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现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以当地税收和经济发展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标准,势必造成官员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
2.社会层面。一方面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缺乏应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缺乏,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多是不了了之。企业的消费者,消费商品遇到假货上当受骗时,大多数人不是通过相应途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选择自认倒霉。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以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为契机,更是变本加厉地对待企业的员工,提供简陋的工作环境,拖欠工人工资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社会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监督体系还刚刚起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不能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估,缺乏权威的社会责任评价机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机制。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增加了企业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社会责任的动力,造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3.企业层面。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入认识,理解片面,企业管理者往往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根本没有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主动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环境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能够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双赢,而仅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慈善事业。没有认识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提升;没有认识到企业善待员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没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对策建议
政府、社会和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重视不足是造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要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建立保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完善机制,必须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1.政府层面。一方面,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借鉴西方国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立法和规定,尽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现状的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法》,立法条文要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内容,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涉及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以形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另一方面,建立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制机构,避免地方政府因经济发展而忽视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2.社会层面。一方面,加强人们的维权意识,当员工或消费者等企业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害时,及时向企业进行追讨。强化社会舆论作用,迫使企业将其承担社会责任情况公之于众,让社会大众充分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搭建起企业与公众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评价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监督上的重要作用,促使企业定期社会责任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
3.企业层面。管理者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将履行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既为企业战略,可考虑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专人负责,并在管理层级上提升至董事会或董事局直接领导。管理者应将目光放在企业的长远目标上,企业应该从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这个高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定位和发展战略,重构产品和业务流程,重构价值链的增值过程,重构竞争与合作策略,重构业务发展与投资策略,重塑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各项政策及规制。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必须把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变成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引起企业的重视。企业应把社会责任作为一项主动性的行为,作为企业的一种新的增加竞争力的机会,而不是把它作为完成政府部门或社会公众的一项强制任务,甚至作为企业的一种额外的负担。在新的竞争机会面前,企业只有以积极主动的战略去面对新的竞争结构,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柄雷.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府规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5)
[2]叶静.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