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工程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工程的作用

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改造,重要作用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城市环境破坏和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环境改造工程,集中处理城市污染源,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利用环境改造工程,也可以帮助其恢复生态环境,并增加经济收益,改善因为城市扩张和盲目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而对农村环境造成的破坏。但是在实际的环境工程改造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改造效率和质量比较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环境监测工作不到位,没有为后期的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信息,从而影响了环境改造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参与环境改造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对于环境改造工程的重要作用,监测手段和设备都比较落后。鉴于这种情况,需要在后期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对环境工程改造的认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改造工程的高质高效,为人民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促进人与自热的和谐发展。

1.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改造的促进作用

环境工程的本质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进行一系列的建设活动。为了保证在开发过程中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需要在工程实施之前通过环境监测对施工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1.1.掌握地质状况和气候条件

环境工程改造是基于被改造地区的地质结构、自然气候等条件的。比如在进行城市的绿化建设时,要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状况选择合适的植被,这样能够提升植物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生长速度。否则就会出现南橘北枳的尴尬现象,不仅浪费了环境工程改造的资金,也对城市原本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1.2掌握实用的环境数据信息

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在后期的环境改造工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数据信息是进行环境工程改造的基础,比如该地区具体的年降水量、植被面积、人口数量等,只有根据这些信息,才能够规划处科学合理的工程改造方案,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其次,数据信息的收集过程也是对被改造地区的整体状况了解的过程,比如哪些地区的污染和破坏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重点改造,哪些地区目前受到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不适合进行改造,这样一来,就可以针对性的制定环境工程的改造进度和顺序,避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

1.3指导改造施工

在完成环境监测工作之后,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制作施工图纸,将被改造地区的环境信息具体标注出来,从而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的施工指导,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潜在威胁。比如在高速公路周围设置“隔音带”,通常是种植高杆植物作为“防护墙”。经过环境勘测,施工单位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有了明确的指导,显著控制了公路噪音、灰尘等污染现象。

2.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严谨、周密、科学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为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通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来提高其质量管理意识,并增强其环境监测技术,以及操作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后期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管理人员经常性或定期地采用质量监督、管理评审以及内部审核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纠正偏差、修补漏洞。其次,要注意提高各个监测环节的协调性,鼓励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运作,这是保证监测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途径。因为环境监测设计到监测方案的设计、布点、采样等多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体的监测工作受到影响。最后,提高监测过程的质量监督,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程序的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使环境监测工作有序规范的运行,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并建立起监督责任制,即个人或者小组专一负责某个监测环境的质量控制,这样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并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2.2强化现场监测质量管理

现场监测是监测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监测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因为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的突然变化、社会活动的干扰、监测人员的技术问题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实际的管理和监测工作质量。因此,为了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于现场监测质量和管理的影响,需要对监测地区的点位、采样频次和时间的管理进行强化,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与代表性,保证现场仪器设备完好,开展现场监测全程序空白样、现场平行样的质量监督。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工程改造提供详实且准确的数据信息,并帮助建立起完善的工程改造方案,从而降低在实际的改造过程意外状况的发生概率。但是,环境监测工作受到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执行和管理起来都比较困难,因此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体系,并监督执行,提高其实际应用效果,最终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章倩 陈华东.环境工程改造中环境监测的价值分析[J].大科技.2015,(13):290.

[2]宋昭生,王红云,王栋.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改造的促进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9):55.

篇2

1环境工程技术的意义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一种由我国在实际环境工作中通过对工作的内容的归纳,分析总结出的文字资料,是一种规范性措施及环境工程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经济时展的产物,是环境工程发展的重要标杆,它可以将环境工程的技术发展带向崭新的局面。将环境工程技术落实到实处,可以加强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规范性,对环境问题的改善也会收到较高的成效。然而在过去的环境工程发展中,因为技术规范标准没有达到工程要求,导致工程在进行中缺乏先进性指导而发生一系列相关问题,并严重制约着工程作用的整体发挥。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应用性的加强,使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性有所加强,体系也就更加趋于系统化,是符合我国经济及技术建设的发展要求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具体定位及作用

(1)由于我国在在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而相关部门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增多。只有全方位立体化加强城市、工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才能使我国的环境保护达到全面整治要求。由于环境工程的迅速发展,相关的技术应用及资金投入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可是,我国环境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并缺乏相关技术指导,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并随之出现较多问题,这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规范,职能发挥约束性较大,使经济与技术的投入不能得到高效的回报。因此,将环境工程的技术性进行合理规范及应用,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首要前提,也是对投资回报的重要保障。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相关部门制定的一种对种类繁杂的环境工程的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及保护的技术措施。环境工程技术的规范要求工程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完全按照规范化标准进行,并对环境工程技术的技术环节及各项发生业务有效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及措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贯穿于工程的整个环节,并对相关的工程设计要求、工程进度情况及工程运行质量进行了指导,这是对环境污染工作的具体指导性办法,并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将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可以将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并做到提前预防,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我国为了更好的加强环保措施,环保部门针对国家环境保护的一个标准就是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标准,对环境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对于污染治理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对环境工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有效的规范了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此外,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对于环境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企业的运营都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思想,是环保部门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在执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过程中,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环境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障。

(3)根据我国现代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指导要求,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包括了通用工程技术规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以及污染治理工程运行技术规范。通过四大类技术规范涵盖了目前环境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由于工程的种类较多,导致规范的针对性也不尽相同,规范根据工程发展要求及结构内容,可以进行实时调整。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规范所有环境工程项目的基本工作内容及技术发展水平在工程进行中的行为要求,它可以在各类环境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工程的技术应用中是具有较高的规范要求的,这是对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对工业污染同样具有相关技术支持,可以将污染进行科学化管理,规范要求同样适用于污染的各项技术应用中。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只对指定的污染行业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并对污染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将污染源进行重点源头进行技术处理。环境污染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将环境工程实施期间进行了合理缩短,并对工作重心做出了具体规划,其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污染源的重点治理与防护工作。在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相对提高。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污染加剧,生存环境逐渐恶化,污染物的排放是其主要恶化原因,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因此,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性成为人民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污染的科学管理及规范控制的具体要求,只有将环境工程技术的规范性进行加强,将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才能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建设的发展需求,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环境工程技术的规范性,还可以将技术进行优化及更新升级,使其应用性增强,并促进技术的完善与成熟发展,使我国环境工程技术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开展各项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规范工程行为的基础力量。

3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内容的整理重点及注意事项

为了适应时展需求,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整理编制中,要将文件内容资料的收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因为收集资料是开展编制工作的首要条件及基础力量。在实际编制过程中,要加深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的了解,将其定位与作用进行系统分化吸收,并以真实可靠性为依据进行内容整理。在实际运用中,要将对内容的修复及健全贯彻始终,保持环保工作要求的一致性,规范内容必须与环保发展实际相符,以此保证环保工作的先进性及技术性,并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编制过程中,应具有特点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编写,根据各类工程项目的自身建设要求,运用相关管理手段进行专业指导,以此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我国现代环保工作开展中,环境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关系到我国环保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节能减排、社会的构建、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针对环境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工作需求及技术指导需求,我国加快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利用技术规范体系,提高新时期环境工程技术指导及监督管理能力,促进我国环境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定位及作用的明确,指导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与修订工作,促进规范应用科学性与适用性目标的实现。

作者:林德斌 单位:黑龙江正业建设有限公司

篇3

关键词:环境工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节能减排

1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今全球范围都存在着环境的治理问题,城市污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堆积、森林被严重砍伐、沙尘雾霾四起等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略的环境难题,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善目前恶劣的环境。而构建生态城市将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突破点,生态城市,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生态学的原理和相关的知识体系,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综合运用环境工程、系统工程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协调和解决由于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生态系统的修复和调节能力,构建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桥梁,充分保护仅存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是研究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体现在对固体废弃物、工业和生活废水、废气、噪声、光污染、电磁波、以及如废弃电池等具有放射性的物质的防治技术方面;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将环境工程的定义扩大到除研究污染防治技术方面问题之外,还应当包括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经济和环境监测技术。

3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城市化进程已经贯穿我国广阔的疆域,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展开,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被急速恶化,从前极少出现的雾霾状况、饮用水污情况、地下水枯竭等情况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人们的恐慌和焦虑的背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的一面背后,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建立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众望所归。

3.1资源与环境的维护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聚集的人员越来越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与资源的消耗往往呈现不可替代的关联性。而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的数量有限,一旦消耗用尽,人类就将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伴随着城市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步伐,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即便是拨付高昂的治理费用却依旧收效甚微,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根本达不到根治环境污染的最终目的。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间断的资源消耗成为城市合理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实现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3.2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问题已经是摆在全球人民面前的主要问题,人类在向资源索取物质,维持生活的同时,不应当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是一项高瞻远瞩的举措,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细致入微的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资源和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从科技创新等高端科学技术领域实现资源的二次、甚至是多次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重视,为开创一条通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懈努力。

3.3城市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

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建设城镇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随之加强,但是对于区域的建设中,生态环境的合理规划问题往往被设计人员所忽略,缺少区域性质的系统的、整体的规划,在生态环境的建设及其恢复方面也缺少相应的安排,最终在规划领域形成空白,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遭到破坏,单一追求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城市形象和建筑功能上的节能设计模块,不仅不能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而且会扰乱正常的生态循环。环境的保护与城市文明的构建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满足经济持续、环境优良、生态和谐等先决条件,才能建造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城市。

4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充当着一项重要的应用环节,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为推崇的技术之一,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环境工程技术和理论的指导,总结出机电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下几项措施。

4.1污水回收利用

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和随处排放现象始终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难题,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针对这一情况主要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形式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形成区域内的水循环利用,将城市污水的利用率进行有效提高,将污水进行分级别处理,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区别处理,既有针对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又能够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对于污染不是很严重的污水,经过简单处理达到基本用水标准后,可以用于城市绿化的浇灌以及保洁卫生等环节,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扶持力度,要严格把关工业废水的处理步骤和合格标准,杜绝二次污染情况。

4.2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城镇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一项庞大的污染来源,针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主要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堆积现象应该建立垃圾处置系统,同时还需要政府和相应的主管部门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环保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为后期的垃圾处理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通过废物回收的方式,使一些有二次使用价值的固体垃圾经过处理后再次被人们所使用,以此来降低资源的浪费现象。

4.3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耗费程度是非常巨大的,在生态城市的构建中充当着难以替代的角色,企业的发展应当以节约低耗为前提,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柱,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不断优化企业结构,控制能源的消耗程度,逐步完善产业结构的政策调整,积极的推行能源的结构调整,运用高科技产品,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5结束语

环境工程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保障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对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活、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姜景阳 单位: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黄鑫宗,莫晓晴,胡源顺,等.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2(07):185-186.

篇4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专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日趋严峻,环境保护产业是公认的21世纪“朝阳产业”。而在我国传统体制下培养的环境工程人才在就业时普遍受到冷遇,各校面临着较大的办学压力[1-2]。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结构的不完善,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强调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教学内容应围绕工程实际需要设计和确定,教学过程要联系生产实际,强调工程应用的“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形成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是以市场为纽带,以互利互惠为原则,把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不足,形成产学研三方利益共同体的一种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新世纪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担负知识传承使命的同时,无论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经济的需求出发,都应当与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活动乃至生产活动相结合,即产学研的全面结合[3]。

1.人才培养现状

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决定了环境工程学科覆盖面的广泛性。我国各地区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立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之上,源于给排水、暖通、化工、能源、工业分析、水文地质、土壤、植物保护等不同的专业。由于受母专业及师资的影响,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甚至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在校际之间都有不少差别。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方案设计上存在着不考虑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社会需求和不顾自身实际的误区,不能根据人才层次建立分层次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而仅从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对高校进行定位,这造成盲目追求层次升格和类型功能趋同。

实习基地建设落后于实践教学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及其办学规模的迅速增大,由于经费、场地、设备、体制、机制等原因的影响,高校的实践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特别是校外实习,普遍存在基地少、执行难等困惑,导致“教、学、做”分离、供需脱节,企业用人出现“有人用不上,要用找不到”的现象。环境工程单位所需要的环保岗位一般由于专业性要求高,需要实验动手能力较强,而且环境工程学生实习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给实习单位带来效益,致使实习单位愿意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学校与大多实习单位之间的合作仅限于参观实习,缺少与实习单位建立更深入的合作框架,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推进缓慢,落后于学生对岗位实习的需求。

在我国传统体制下培养的环境工程人才在就业时普遍受到冷遇,就业难,主要原因在于人才结构的不完善[4]:应届毕业生多,熟练专业人才少;技术型人才多,经营型人才少;生产型人才多,工艺型、生态型、环境服务型人才少。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保障方面入手,对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2.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原则

2.1互利性原则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互利互惠的基本原则,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合作单位的意愿,尊重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规律,发挥实践性教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这对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应该发现能够使产学研深度融合获得最佳效果的切合点,从而实现目标的一致,深度融合的内容明晰,融合的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分明,合作各方都能从融合中获益。例如,将专业实验转移到实验室之外场所是一种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环境监测”实习中,可以选择合作企业职工的家庭或轿车空间作为监测对象,监测家庭或轿车室内的甲醛、苯系物、氨等污染气体的浓度,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环境污染伤害人体健康的隐患,既能锻炼学生的实测能力,又能给企业职工带去福利。

2.2先进性原则

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周期性客观上要求实习基地具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且在同类企业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既可弥补学校大型和新型仪器设备及其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的不足或缺陷,又有利于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先进的技术、设备、标准及其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

2.3教育性原则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实施形式,或者在企业所提供的场所进行生产实践、或者在科研机构所提供的实验室内进行科研训练,必须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培养密切合作,以实用、够用为基本原则,能够按照人才培养计划,承担相应的实习任务、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高校在联系产学研深度融合伙伴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的硬件设施水平,而且应关注实际生产环境是否良好,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4长期稳定性原则

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稳定性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7]。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为它们开展科研咨询,利用学校的环境监测、治理仪器设备等开展对外服务,建立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引领和介绍高年级学生与企业建立联系,让企业了解和熟悉学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从而有利于促成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稳定关系。

3.产学研合作的实施策略

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其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有很多,如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校办股份制企业,共同组建研发中心,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人才等,具体采用何种模式要根据学校、专业及学生的特点来决定。首先,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进行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结构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有效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切忌生搬硬套,确保实现产学研实质性合作,有效实现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

3.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连接社会的桥梁和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高校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活动,派出教师和学生参与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工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生产、服务过程,尽可能让他们以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真实身份从事实训、实习活动,以实现“产、学、研”的密切结合[8]。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附近城市给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产、学、研”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赴现场参观,使学生能够学习不同行业的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弥补校内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对事物直观认识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确保学生校外实习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根本目的,必须相应强化配套的实习考核制度,切实体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认识实习(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站的现场参观等),通过学生现场表现、笔记、实习小结等,着重考核学生“好学”和“好思”能力的获取情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主要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开展科研命题实习),则通过现场生产操作、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提问答辩等多种形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应用及其价值观等方面开展全面考查。考核的方法是由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派出技术骨干联合组成考核小组在现场进行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着重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2创建“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实践教学模式

坚持以学校为基础,企业为主导,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资源,建设学校教师、企业专家两支队伍,开辟学校基础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两种课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工程训练条件,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行业或产业适应性;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生产技术领域的项目为载体,打造技术中心与实验室两个平台,教师、专家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突出实践教学内容的行业特色,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9]。同时,组织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并独立完成教师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通过这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

3.3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具有一定实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环保人才,首先必须配备一支既具备专业知识、又熟悉工程实际应用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很多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趋于年轻化,虽具备一定的实验教学能力,但在企业实际锻炼较少,对工程现场不够熟悉,导致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联系不够紧密。因此,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应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

在人才引进和招聘中,改变传统用人观念,把具有工程经历的人才作为重点考虑引进对象;学校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接触社会和行业,增加社会经验、行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等实践能力[10]。可以吸引一部分教师加入实验技术队伍,保留他们的教师身份和待遇,参与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管理等实验室日常工作,充实实验教师队伍,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每年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专业相关的单位,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及时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可以规定青年教师要晋升职称和职务,必须脱产到企业锻炼1~2年。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师资培训基地或劳动部门组织的培训班等进行专门学习培训,让他们更新知识和观念,掌握新工艺和技能,增强科研能力,且对于取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实行一定奖励等。

参考文献:

[1]刘启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79-181.

[2]彭永臻,曾薇.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6(6):36-37.

[3]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论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15(16):4-7.

[4]白少元,解庆林.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49-51.

[5]鄢敦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2(13):45-47.

[6]张学洪,王敦球,徐建平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4.

[7]李正,林风.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31-35.

[8]谢传钢,桂裕清.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3):15-18.

[9]余有贵,赵良忠,陆步诗,等.“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11-112.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生态环境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the early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 is a lot of work to improve,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area and resettlement areas of na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not restored, a lo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require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环境监理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环境影响特点引入的,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完全融入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有助于及时解决工程中的环境问题, 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 使环境保护工作由被动治理污染变为主动预防和过程治理;( 2)环境监理单位独立于工程项目的业主和承包商之外,所以能确保环境监督和管理工作严格、公正地按照工程环境保护要求进行.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独特性, 使得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 )能及时发现工程实施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 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2)环境监理作为经济独立的一方参与与工程有关的重大环境问题的决策, 能实现决策的公正性, 有助于工程环境保护的实施效果; (3)环境监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成果促进了环保工作的规范化, 实现了环境的污染防治和区域生态的保护, 使水利工程在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保证了环境效益不受损害.

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包括移民问题,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对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体、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

2.1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众多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需求。水利工程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同样具有积极作用。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调节水量丰枯,合理配

置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同时也改善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状况等,充分发挥了河流的各种功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例进行分析。1999 年10 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以来,通过精心调度、科学管理,在防洪、减淤、供水、灌溉、生态、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通过合理调度,还保障了黄河下游及入海口的生态需求流量,大大改善了黄河下游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明显增大。

(1) 有效拦蓄黄河上中游洪水。2003 年8—10 月,黄河流域遭遇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华西秋雨”,中下游干支流相继发生10余次洪水过程。小浪底水库进行蓄洪、削峰、错峰运用,拦蓄洪水58. 5 亿m3 ,将黄河下游可能出现的6 000 m3 /s 洪峰消减至2 800 m3 /s 以下,避免了滩区179 万人的转移以及25万hm2耕地遭受水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10 亿元。

( 2) 通过调水调沙冲刷了下游河道,提高河道过流能力。小浪底水库投运以来,拦截了大量泥沙,对下游河道起到了有效减淤作用。2002 年至今,黄河已累计进行了11 次调水调沙,将数亿吨泥沙冲入大海,冲刷了下游河道,使河道主槽行洪能力提高至4 000 m3 /s,有效缓解了下游“二级悬河”的威胁。

( 3) 保障沿黄地区及供水区的用水需求。在供水和灌溉方面,2000—2009 年,小浪底水库累计供水1 624. 6 亿m3 ,累计补水660. 99 亿m3 ,为黄河连续10 a 不断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提高了下游地区266. 67 万hm2 灌区耕地的灌溉保证率,缓解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紧张局面。通过科学调度,截至

目前,水库还为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引黄济淀提供了充足水源。

( 4) 改善黄河下游生态环境。通过小浪底水利枢纽调节,黄河下游和河口地区最低生态用水得到保障,改善了黄河下游生态环境,河口生态植被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黄河湿地面积增大,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百鸟园。

2.2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2.2.1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水库、闸坝建成蓄水后,由于水的流速对不同污染体的净化作用不同,因此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库区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同时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减少了因碱性增大而导致水体毒性加大的可能[5

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流速减缓,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同时库区水流流速慢,水体置换速度慢,透明度提高,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在充足的氮磷营养盐、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光照等条件下,库尾与一些库湾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2.2.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流速变缓,部分水域几乎成为静止的水体,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流速减缓,泥沙沉降后,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农田被淹后,营养盐类和分解后的有机物溶于水,大量营养物质在库区蓄积,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水库蓄水后,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鱼类尤其是洄游性鱼类、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可能因洄游通道阻断、觅食产卵场消失、水温和流速改变等生境变化而受到影响,甚至消亡。例如,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水流相对静止,对铜鱼的产卵场影响较大; 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度降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下泄清水,影响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等。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模式

3.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及实施机构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与其它工程不同的特点,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是一般工程所无法比拟的, 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龙滩水电站工程等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红水河流域都有巨大的环境影响,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理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总体可分为施工区环境监理和移民环境监理两方面. 施工区环境监理主要负责监督施工区各承包商和业主的环境保护工作, 移民环境监理则主要负责移民工程所涉及的所有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 这两部分监理工作又统一受工程主管部门委托和监督并对其负责.

3.2环境监理的监管方法

3.2.1施工区环境监理

施工区环境监理的工作性质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定期到施工区现场对承包商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巡视监督, 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要通知承包商环境管理员限期处理. 同时, 对要求限期处理的环境问题,按期进行检查验收.

3.2.2移民区环境监理

移民安置区环境监理的监管方法可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自下而上是由移民安置所在地环保人员填写环境报表, 总结移民安置过程中和安置后环境状况, 并逐级上报,最终报送移民环境监理;自上而下的方式是由环境监理工程师根据移民工程的进展情况, 直接到移民安置点巡视检查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等,然后报告业主移民局, 移民局再通知省移民办公室, 由省、县、乡、村往下传送.

4.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提出了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除害兴利、产生丰富可再生绿色资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有效拦蓄洪水,提高河道过流能力,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等,但同时对河流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健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东胜,彭静. 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的生态保护实践与启示[J]. 中国水利,

2007( 2) : 29 - 31.

( 2)林中生. 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 能源与环境,2009 ( 3) :

篇6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通过建设虚拟实践环境平台加强加快职业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建设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开始逐步进入高校发展规划,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该平台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工作过程;虚拟商业环境;应用;建议

一、传统会计教学实验方式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多数企业不愿也无法接纳人数较多的实习生,因此,开展校内模拟实训成为各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主要方式。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1 )进行单项的模拟手工实训;(2)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业务模拟实训。然而,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一)实训内容静态化,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传统手工实习方式,实训内容静态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学生做完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提出解决方案,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实验定位脱离职业需要,难以符合现代社会人才要求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传统手工实训往往是按照课程进行的单项实验,利用电算化软件也主要进行的是财务流程的简单模拟。因此,实验的定位也限制在了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和知识的综合上,在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训严重不足,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财经与管理领域的职业需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传统会计教学实验方式亟需改革。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在会计教学及实践中的优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论是德国20 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开始受到关注,而基于工作导向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平台希望通过对不同形态组织典型特征的抽取,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受训者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是一个可以满足多专业学习与实践一体的实训平台。该平台在会计教学及实践中的优势主要体现为:

(一)解决目前财会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缺失与不足

该项目倡导的是将企业搬进校园,通过标准化的企业业务流程,建立全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解决现有校企合作困难,业务类型单一、学生出行困难的问题,在校园内也能进行高质量的实习。

(二)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由于任课教师自身认知体系等原因,存在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各自为政,部分课程甚至出现关键内容缺失的现象,财会院校可以以该实践教学平台为契机,将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相互整合,课程之间形成关联,优化课程设计,使课程体系更完善。

(三)解决现有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训内容静态化的缺陷,增强实训内容的综合性、设计性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虚拟商业社会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业务流程的特点,自主进行判断,增强学生对于各课程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课程之间联系的理解,以充分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的需求。

(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教学实践平台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融合,以任务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和实验的操作,通过任务的实施改变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也与目前的各类会计职称资格考试相衔接,符合未来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要求。

三、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的若干建议

(一)虚拟商业环境平台应与现有软硬件设备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高等财经院校均建设有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建设应充分考虑院系现有软硬件资源,合理规划设计,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例如,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手工模拟阶段可以利用现有的手工模拟实验室加以合理改造;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信息化处理阶段,可以在原有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模块或是进行体系重构等。

(二)虚拟商业环境平台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应同时进行基于该平台的课程体系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及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应注重基于该平台的课程体系重构,重点体现课程之间的关联,重新规划各门课程的核心能力培养方案,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能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达到全面体验岗位职位要求,胜任岗位工作的初级目标。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三)应同时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教师队伍

目前,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中拥有信息化技能的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而该实践教学平台对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同时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技术保障。建设该平台的院校可邀请各专业领域的教师参与教学实践平台的调研与设计,使其充分了解各模块功能,从而提高专业教师信息化程度。

课题名称:

本文来自于湖北省教育改革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本科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建设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飞星.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教学.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

[2]隋英杰,夏鑫.会计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体系架构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8).

篇7

为了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国家相继制定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各种行为规范,同时加大了对这些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经过相关干预后,一些环境问题逐步得以解决。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环境工程的现状,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进行定位作用分析,希望能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定位;节能减排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量为4490.3亿元,是2008年GDP的1.49%,比2007年增长了近33.0%,此外2001年至2005年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3.3%。环境工程的技术规范就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它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准则,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了卓越的贡献,对均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将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应用的目的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通过多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总结,从而得出的对于环境工程技术的一类规范性文件。通过这一系列文件来促进我国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指导建立比较全面的环境工程技术,尤其是在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更具指导作用。该系列规范还可以加强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监控,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和作用

2.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推动环境工程技术发展

对于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也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处理,通过对城市市政建设、工业污染处理、项目建设方面的环境保护的投资,部分解决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因为我国环境工程技术的管理不具有全面性,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处于落后水平,国家对环境工程投入的资金不能充分得到利用,无法实现其最大效益。故而,目前国家环保部已经出台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数十个相关工程技术规范,这些规范的环境工程技术体系是推动环境工程发展的重要措施。

2.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维护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制度,它所涉足的环境工程有诸多方面,其内容指导了环境保护过程中污染治理的整个过程,并且对不同的环境工程具有不同的规范内容,可以说具有通用性和针对性。此外,环境工程规范还可以定位到环境工程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指导。2.3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作用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们对环境的需求背道而驰,污水的大量排放、废气的随意排放等都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为了满足人民对于环境的需求,创造一个与21世纪的中国经济相同步的生态环境,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有助于我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标,有利于环境工程及其管理的实施,减少财政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同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稳步增长。

3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在编制之前对不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数据。清楚认识环境保护规范的定位及其作用,明确把握系列规范编制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要点。规范的制定还要具有可操作性,能符合环境工程技术管理的要求同时又便于管理的操作。规范的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国情及相关实地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做到具有先进性。此外,在制定好规范后还要进行预实施,通过预实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不断完善规范的内容后方可全面实施,实施后要进行全面监测,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做到及时纠正。

4结语

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我国各个重大目标的实现,有助于节能减排新型社会的建立,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基于其重大作用,国家加速了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期望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建立,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提高起到作用,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减少国家财政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并对投入的资金能真正物尽其用,推动国家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实现国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希望本文能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赵志刚 单位:齐齐哈尔市环境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姚芝茂,姜宏.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编制进展[J].中国环保产业,2011,01:13-19.

[2]邰喜庆.论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及作用[J].中国外资,2013,22:190.

[3],金德才.论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及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102.

篇8

1.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环境工程微生物

学优于普通微生物学除介绍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藻类及突出脱氮除磷与厌氧微生物等内容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材内容更针对环境工程治理,甚至与后续课程有互补作用,优化了教学内容。如周德庆教授主编《微生物学教程》、同济大学周群英教授等主编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和同济大学高庭耀教授等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均为国内使用量较大的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较《微生物学教程》增加了丝状细菌形态,为后续讲解丝状菌污泥膨胀埋了伏笔。且前者的实验内容安排观察藻类、原生动物等内容也与环境工程实践更接近。《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对活性污泥膨胀与控制方法、生物脱氮除磷、厌氧发酵微生物等描述比《水污染控制工程》详细,后者可能考虑到前述课程有讲解,对应内容比较简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更有针对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与就业后参加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打下了对应的基础,提高了人才的市场竞争力。相反,开设普通微生物学,在后续课程中要补充部分内容,如要从后生动物概念开始讲到轮虫在水处理中作用。

2.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2.1教学思想应区别于普通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不仅要掌握微生物基础知识的内容,而且要学习环境工程应用微生物,教学核心思想是理解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及其环境工程利用,为后续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打下基础,因此要考虑后续课程的要求,满足后续课程的要求,不能基本只讲微生物基础知识部分。

2.2突出环境工程应用微生物重点内容

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把整个教材讲得都很清楚。周群英教授等主编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材微生物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应用微生物学内容基本对半。由于后续课程还会提到环境工程应用微生物部分的内容,因此学时安排可以以微生物基础知识部分为主,后半部内容可以不全讲,如无实质性内容超过后续教材的垃圾发酵微生物和前沿性了解内容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内容可以不讲解,但要突出脱氮、除磷、厌氧发酵等重点内容。讲解微生物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讲解环境工程应用微生物学内容做准备,后半部分内容和后续课程相连接。前半部分也不能把内容过多的展开,象普通微生物学那样,形态、结构、繁殖讲解很详细,由于时间限制,前半部分也只能以后半部分课程够用为目标。

2.3与后续课程教学内容衔接

与后续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要衔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材经常受普通微生物学教材影响,病毒章节内容偏多,由于后续课程基本不涉及病毒内容,因此该章节内容可以简化。虽然后续课程可能会提到环境微生物应用的问题,但是课程之间内容有偏重,教材内容详略有差异,污染控制工程偏重于工艺及设计,因此微生物应用的内容往往比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对应内容简略,如厌氧发酵原理、微生物脱氮除磷原理、活性污泥膨胀与控制、原生后生动物对污水处理深度指示作用等内容,因此合理推断以上内容应该以此课程讲授为主,在此课程讲透,可以强化教材内容,污染控制工程中带过只是内容逻辑需要,或起重点内容的简要复习作用,尤其使用同济大学两门教材之间,更体现了这种安排。然而对于处理工艺,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可以不当重点内容,在后续污染控制工程中掌握,如脱氮除磷工艺,可以作为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掌握内容,这样课程之间内容有主次,有衔接,有逻辑。更加突出水污染控制工程进行工艺和设计教育的功能。

3.结语

篇9

1.前言

环境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环境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只有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虽然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具体的实际上来看,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难点问题,环境工程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研究环境工程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目前,各城市环保工程建设规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水平、建筑节能和城镇绿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虽然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主要是在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而城市径流污水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粗糙,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本文由收集整理设的难点问题。

2.2生活垃圾处理未达标准

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加大,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一方面城市固体垃圾总量逐年增加,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处理无法达到国家的无害化处理标准。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许多市、县级城市的垃圾处理达不到国家的无害化处理标准。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2.3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

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但是目前我国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片面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没有重视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园林绿化建设在各地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很多城市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这一现状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因此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3.环境工程建设存在难点的原因

当前环境工程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顺利进展。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其难点主要是因为对环保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管理机制落后4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3.1环保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对环保的认识不足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首要问题。部分地区政府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追求发展,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水平。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工程建设的做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使得环境工程建设的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环境工程建设步履维艰。

3.2资金投入不足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技术水平不够。环保投资已成为环境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建设资金紧、运营效率低是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难点。环境工程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单靠政府投入环境工程建设远远不够,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对有限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不能满足环境工程建设的需要。另外,环境工程建设中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窄,环境工程建设没有大幅度的进展。

3.3部门配合不够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各方主体的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支持配合不够,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职责任务不够具体,工作关系不够顺畅,使得环保工程建设中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得力,合力效应未能真正凸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对完成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形成了阻力,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推进难度很大。

3.4管理机制落后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规范管理,明显制约着环境工程建设发展的步伐。传统的环境管理体制导致许多环境保护法规未能得到贯彻实施,传统管理体制下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环境工程建设的监管效能。

4.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要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步伐,针对上述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可以从提高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创新环保建设管理机制4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环境工程建设。

4.1提高环境工程建设认识

环境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必要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对政府而言,政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坚定抓好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认真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加强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和监督,强化抓好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落实,及时向社会环保设施建设和建筑节能工作进展,完善环境工程建设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环境工程建设的步伐。对公民而言,每一个公民都有参与环境工程建设的义务和责任,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结合公众的力量,积极参加到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中来,有利于环境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2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

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积极完善多元化投资建设机制,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使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可以有效解决环境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对这些参与者给予奖励和支持,对运营成本给予必要的奖励和补助,社会外来资金积极参与到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当中来,有利于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营,确保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只有引进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规范环境工程建设的运行,环境保护才有可靠的设施支持。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环境工程建设中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推动整个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

4.3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

在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由于各部门职能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利益之争,这就需要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把优化环境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点,了解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困难和研究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协调好环境建设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和有关城建单位的利益,从政策法规和技术上,积极引导和支持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并合理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结合环境的评估,对该项目进行引导和监督,避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情况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篇10

关键词:作用;技术规范;环保工程;定位;标准化

0引言

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和富国强兵,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近两年的百城雾霾报道长期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在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之后才出台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这也促使了冶金企业环境工程的技术规范的产生。因为环境保护工程作为独立的科学领域,其重心在于对防止环境恶化与治理污染区域。该科目在内容和科技上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不仅涉及到生态学、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还融合了化工、经济以及建筑等方面的知识。该科目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当时主要是为了保障村庄的水资源不被污染,随着社会结构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复杂,其概念也在不断的深入和扩大。为了保证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必要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的探析和研究,这是实现国家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应用价值

国内近几年来逐渐爆发了多起环境危机,不仅仅是雾霾问题,还有更加严重的水域和土壤污染问题,这其中的污染也不仅仅是冶金企业,也包括建筑、餐饮、畜牧业等等。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配套措施,在施行后也仅仅是环境问题得到了控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因为环境保护意味着大量的投入,建设相应的环保和排污处理设备,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产出,这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影响。这说明在环境工程技术应用的过程,需要注重环保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具体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中,也要加大先进科技的投入力度,才能保障对于环境保护的最大支持。然而,我国在这部分技术研发方面的深度还不够,实际价值的提升相对缓慢。因此,尤其需要更进一步的制度规范和技术保障,这样是现阶段对环境工程工作开展最有力的支持。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与作用

2.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

环境工程技术的定位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项工作能否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作用,能否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果,能否对环境工程项目的实施产生有力的监管和引导。因此,对于环境工程技术的定位工作必须要保障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清晰严谨性等方面的特点。这项工作的具体开展,需要经过环境工程执行和监管的各个部门,就实际工作开展时所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共识部分进行明文确定,对于存在分歧的部分进行讨论然后确定。以此对今后的环境工程保障工作进行规范化和针对性的指导。

2.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作用

第一,起到规范具体行为和实施过程的作用。尽管在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强力执行下,国内的环境问题得到了逐步的控制,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千头万绪,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共享,在多重环境问题迸发之后如果进行有序的治理,这也成为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作用。我国在环保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水平上已经具备相当的成果,但是管理困境仍旧是具体工作成效较低的主要原因。只有技术规范得到真正落实和完善,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真正发挥效果,才能指导具体工作的执行。第二,起到促进工程质量提升的作用。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逐步提升,社会工作生活物质条件逐步提升之后开始要求良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完善和落实,也必将有助于各项节能减排工作的实现,促使城市环境的改善。第三,起到技术标准化的作用。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逐步确立,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指导和规范,工程技术的应用也必将得到了规范性的保障。与此同时,技术标准化不仅可以加快执行力度,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了效率,将整个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当中,促使社会稳定发展。

2.3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体系构成

根据中国的现代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包括通用技术规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以及污染治理工程运行技术规范。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指导要求,规范规定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停用工程技术规范对各类环境工程的基本及共性技术要求做出了规定,其适用于各类环境工程通用性技术的应用指导及技术规定。污染治理工艺技术规范规定了污染控制项目的技术要求,是适用于各行业污染控制的一般技术管理。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适用于特定行业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控制,规定了重点污染源完全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要点。污染治理工程运行技术规范对环境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管理提出了技术要求,主要用于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

3冶金企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方法研究

为了强化国家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在进行冶金企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的准备阶段,需要大量采集具体工作开展的基础性资料、数据以及信息,并且明确环境建设工程的技术规范的定位与作用。再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就规范内容编制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就可以进行初步的确立。但是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以适合特定条件和背景下具体工作的开展,也能够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和技术基础。这样一来,环境工程才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发挥出最大化的应用价值。对于该项目的环境工程设计和规划,在深入分析建设和运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对具体的污染排放和处理工作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切实有效地保障环境工程建设目标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在进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内容编制的阶段,需要注重区域性工作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内容的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规范,不可照搬模式,才能利用科学的管理规定最终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程可持续性发展。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和工程领域,尤其是在国家日益重视的条件下,环境工程项目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保障环境保护目标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以此来保障最大程度的控制环境问题,不仅可以控制恶化程度,更要对问题进行治理。因为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影响人类健康和国家正常发展的程度。在此背景下,冶金企业环境工程的技术规范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也将是对我国污染的重要来源进行根本性的控制,进而取得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12):136-138.

[2]黄美珏.冶金企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方法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19):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