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

篇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组织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8-0067-03

一、引 言

近日来,广州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三个洋快餐巨头违反最低工资标准规定之事成为国内媒体报道的热点新闻,随着调查的深入,三家企业存在的兼职工超时工作问题,以及很多打工的大学生工时与全职工一样,但工资却没有按全职工标准支付等问题也浮出水面。再一次激起国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心目中,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竞争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那么一个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行为有什么影响?本研究选用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员工满意度等组织行为变量为研究对象,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组织行为变量的影响。

Aiman-Smith等(2001)[1]将组织吸引力(Organizational Attractiveness)定义为“一种态度或者总体上对组织正面的印象,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理想的群体,有与其建立进一步关系的意向。”组织吸引力概念应该包含个人的心理意向与行为表现两个方面。对组织吸引力进行衡量,可以采用量表,也可以直接采用行为观察法。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中都采用对假设组织的吸引力进行测量的方法(例如, Highhouse等1999) [2]。近年来,Turban and Greening (1997) [3]等学者发现,社会责任型企业比不负责任的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更大,社会责任型企业可能有更好的员工实践。

在组织行为学中,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一种态度。通常定义为:成员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即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性、认同(可)程度及参与程度。Peterson(2004)[4]发现,企业公民感与组织承诺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在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员工群体中,企业公民与组织承诺之间高度相关。

企业声望是指“根据企业过去的行动得出的一套描述企业的特征。”(Weigelt 和 Camerer, 1988)[5]。确实有大量证据表明企业声望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Turban 和Greening,1997), Weigelt和Camerer(1988)也把声望的建立看作是一种用来应对竞争者、客户、员工的战略性管理活动。

先前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与员工表现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例如Perrewe等,1999)[6]。无论是从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与结构方面,还是从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的观点来看,企业中的管理机制的公平、员工福利待遇好,内部人际关系协调等与良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有关的因素都应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二、 研究方法

(一) 目标企业的选取

在广州、海口、宝鸡3个城市中分别选取目标企业的员工进行研究。考虑到企业所在的不同地域、行业、规模、业绩、所有制类型以及员工的薪资水平对于企业员工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尽量根据这些可能造成干扰的影响因素用匹配法对目标企业进行选择,即选用其他条件比较类似但是社会责任表现不同的企业进行研究。我们选择了海口市的两个食品类公司,广州市的两个汽车贸易类公司、两个航空服务类公司,宝鸡市的两个饮料加工企业。应被调查企业要求,本文不公布各企业的名称及社会责任表现得分。

(二) 被试

我们在选定的目标企业中,随机抽样选择管理者和员工。被试人口统计变量见表1。

(三) 量具

企业员工感受问卷,问卷共23个题目,包含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知、员工满意度等五个量表内容,均为利克特5点记分。组织吸引力问卷和企业声望问卷采用Lieves和Sinar[7]根据前人开发的同类问卷中抽取题目组合的问卷,包含 5个题,原问卷Cronbach信度为.83。员工满意度问卷为Cree(1998)开发的问卷,包含 5个题,Cronbach信度为.79(转引自[8])。组织承诺问卷为Mowday等(1979)[9]开发的问卷,原问卷Cronbach信度为.88。本研究对几个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是,Cronbach信度分别为.83,.90,.70和.74。

(四) 结果与分析

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这个自变量对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知、员工满意度四个因变量的影响,统计方法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用方差分析(ANOVA)。所有数据处理均使用SPSS 13.0 软件。

首先对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知、员工满意度四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所有被试在四个组织行为量表上的得分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对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知、员工满意度四个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彼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

不同社会责任表现的企业在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知、员工满意度四个量表的得分平均数与标准差等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

采用ANOVA方差分析法对不同社会责任表现的企业员工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知、员工满意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数据结果整理成表4。

由表4可知,不同社会责任表现的企业的员工在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知、员工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的员工在组织吸引力、组织承诺、企业声望感知、员工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企业员工。研究假设1-4得到了支持。

三、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性质不同的企业员工进行了组织吸引力、企业声望、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状况的比较研究。数据结果表明,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与较差的企业,对员工的组织吸引力、企业声望感、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之间差异非常显著。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此项研究应是首个同类研究,但是与国外本领域的大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我们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已经尽量考虑了行业、规模、业绩、所有制类型以及员工的薪资水平条件的匹配,因此研究结果应该比较能反映现实情况。

研究的结果对于企业有以下启示:(1)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社会责任表现以提高在员工心目中的组织吸引力、企业声望感、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水平,形成高效率的工作队伍,共同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企业不重视社会责任表现,就会降低对员工的吸引力、声望感、组织承诺和满意度,甚至引发劳资矛盾。(2)为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CIS)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启示。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中必须充分体现社会责任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透明度,使员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动态。“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可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机制,告诉员工哪些价值、态度、行为是适当的,企业比较看重哪些事情。对员工产生一定的感染力或者压力,迫使其接受“责任”的观念,自然也可以提高其对企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Aiman-SmithL, Bauer T N, Cable DN. Are you attracted? Do you intend to pursue? A recruiting policy-capturing study[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1,16(2): 219-237.

[2]Highhouse S, Stierwalt S L, Bachiochi P, Elder A E, Fisher G. Effects of advertis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attraction of African American applicants[J].Personnel

Psychology,1999, 52(2): 425-442.

[3]Turban D B,Greening D W.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attractiveness to prospective employe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40 (3):658-672.

[4]Peterson D 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 Business and Society, 2004, 43(3):296-319.

[5]Weigelt K, Camerer C. Reputation and corporate strategy: a review of rec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8,19(5):443-454.

[6]Perrewe G R,Hochwater W A, Ferris P L,Brymer R A.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value attainment and affective dispositio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9,54(2): 296-313.

[7]Lieves F , Sinar E F.Measure attraction to organizations[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003,63(6):986-1001.

[8]Busso 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ntextual performance: as influence by job satisfac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orientation[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03.

[9]Mowday R T, Steers R M, Porter L W.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79, 14(2), 224-247.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io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on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i Yanhua

(Guangzhou Civil Aviation College, Guangzhou 510403,China)

篇2

【关键词】 社会责任; 战略管理; 融合考量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036-03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关联度分析

伴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以及企业行为内涵与外延的深化,企业社会责任从最初响应社会要求转变为主动承担。著名的Carroll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主要解决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二是社会责任响应框架,主要解决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响应社会责任的相关诉求。三是社会责任表现框架,主要解决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应该如何具体表现。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慈善行为、捐赠行为、赞助行为以及企业创新行为来展示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四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框架,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具有明确的对象,通过明确企业相关利益者,可以更加直接地阐明企业承担的具体责任是什么。

企业战略既是企业对于未来发展制定的计划,也是基于过去经验所形成的模式,同时企业战略在考虑具体发展环境与性质的基础上,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企业战略是针对企业未来良性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发展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与企业战略管理关联度可以通过双方互相嵌入的性状来分析,从而可以从横向与纵向全面掌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联性。

(一)将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嵌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中

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无论从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有所拓展,将企业战略管理一系列思想、观念与模式嵌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当中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和表现。这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向深度方向发展,以往人们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讨论仅局限于企业表层。从某种意义来看,承担社会责任只是企业应付外界压力,树立形象的一种面子工程。但是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深入,从企业战略视角研究社会责任,无疑丰富了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内容。

在以往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中,主要关注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外部需要和期待,企业社会责任响应和表现都强调企业能否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从而导致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成为一种单方面的内容表达。从本质来看,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是企业对内和对外输入与输出资源、产品质量、服务的过程。因此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不但应该关注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更应该通过满足外部利益者的利益关切、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成为企业对外实现自身责任,对内完成经营目标,实现企业战略的链接和桥梁。换句话说,基于企业战略的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强调的不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达和承担,更应该在实现社会责任各种利益诉求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企业的经营策略,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的统一。因此将企业战略融入到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中,同时通过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体现企业战略,可以完成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拓展,这种拓展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表达。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高度去认识和定义,不但可以拓展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外延,更可以丰富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内容。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嵌入到社会责任理论框架过程中,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成为企业战略主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由于人们搜索成本降低、获取信息的便利,导致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表达与承担成为关注的焦点。2012年毒胶囊等事件的爆发、2013年7月末爆出的新西兰恒天然事件,都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能否更好地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与表达无法体现出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应有的尊重,没有将社会责任的表达与承担放置到战略性的位置,那将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失去生命力和活力;如果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仅仅成为企业宣传自身形象的“口号”,企业必将受到现实的惩罚,失去进一步获取发展资源的能力。

(二)社会责任理论嵌入企业战略管理中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嵌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使企业战略管理制定的内容更富前瞻性和弹性,其应对突变情况能力增强。战略管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所展示出的一种观念、对企业发展的定位、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模式。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动态的角度去描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同样的将企业社会责任看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从动态角度去描述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的,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承担与表达,是企业外化和内化的结果,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嵌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意味着企业战略本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企业战略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不但应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更应该肩负起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任。企业在谋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将企业发展同社会整体发展和需求结合起来。

企业战略内容和目标,必须体现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和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入进去。例如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决定投资一个对企业未来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在项目决策过程中,不但应该通过定量的评价来考察项目的优劣程度,更应该综合考察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民众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二、社会责任与战略管理的融合路径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度量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程度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的水平、效率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作出的贡献。从内容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程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社会责任期望体现程度、企业自身业务关联程度和社会责任活动整合程度。分别命名三个变量: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郑海东,2007)。

期望契合度,是指从整体和长期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业社会责任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众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期望契合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越容易博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反之亦然。业务关联度,是指从整体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具有多大程度的相关性。操作整合度,是指从长期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活动主题以及所持态度方面的和谐程度(薛求和等,2008)。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否进行了长期规划,直接影响操作整合度的高低。操作整合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目的性越强;反之亦然。从本质来看,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融合程度主要通过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操作整合度来综合表达。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方式

1.横向融合

由于社会责任同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可以体现为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操作整合度,因此在期望契合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所产生的路径融合,可以称为横向融合。即当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值比较低或者恒定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通过提高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来提高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通过横向融合,可以放大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所带来的价值,有助于实现企业短期经营目标。

2.纵向融合

纵向融合是当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由于自身疏忽和能力欠缺,而导致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能力表达出担忧和不满时采取的融合策略。即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该凸显满足社会公众期待的部门,如果企业战略管理内容没有专门针对解决社会责任危机的内容,就应适度调整这些内容,不然将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当中。

3.螺旋融合

当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既涉及到对社会责任期望的更好满足,又涉及到从企业运作管理方面的更好完善时,称为螺旋方式。这种方式是目前主要的企业战略管理和社会责任承担的方式。在信息社会,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诉求,不但表现为基本责任要求,还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螺旋融合成为主要的融合方式,这种融合模式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内容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并且有充分的预案和应急机制,而不是等出了问题,才去想办法解决。

(三)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三种融合方式,提出如下策略。

1.横向融合应采取修身性策略

修身性策略主要实施内容是:企业对供应、生产、运输、销售和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采购等辅助活动进行详细审查,识别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结合点,并结合外部环境发展、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特征属性,在相关结合点中进行谨慎选择,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环节和履责水平,并制定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规划和计划方案(刘娜,2010)。

2.纵向融合应采取迎合性策略

迎合性策略是要提升社会公众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满意度。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期望进行全面调研,并详细分析行业特征和自身属性对公众社会责任期望的影响,仔细甄别具有保健的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可以改变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促使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态度由不满意向满意转变。纵向融合从本质来看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战略管理备用项目来处理,即不是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上都需要强调社会责任,只有社会公众对企业不满意的时候才去强调社会责任,显然这种融合方式过于简单、缺乏连续性,虽然在现实中可能会取得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不适合长期使用。

3.螺旋融合应采取综合性提升策略

综合性提升策略,是指信息时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必然将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应对纳入到战略管理当中,即在战略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不但是消除外表存在的一些弱点和问题,例如企业的慈善行为、环保问题等,同时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必须将其同企业价值创造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在统一的战略规划下,使短期利益目标和长期利益目标能够综合体现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因此综合性融合策略将社会责任和战略管理放置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和表现就是企业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企业不断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本身也是努力寻找创造社会和企业共享价值的机会,在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的同时,为企业自身和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融合绩效及其考量

(一)融合绩效考量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通过将社会责任同企业战略融合,形成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战略管理策略。而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越是能够完成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并且得到全面实施,越是能够给企业绩效带来正面影响,同时企业良好的财务绩效也会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通过前文分析,不难发现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对企业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战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数量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战略决策,如果正如我们假设的那样,将社会责任履行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提升企业绩效水平,那么就说明我们研究的理论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为未来理论研究和现实决策提供经验依据。

人们在研究社会责任同绩效关系时,一般采取模型回归的方式,在引入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履行责任指数和相关财务指标回归模型,在大样本数据真实的情况下,可以从整体上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同企业绩效的关系,但是这种研究存在的缺陷是,在选取指标时一般比较简单,并没有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进行详尽的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二)融合绩效度量

融合绩效考核企业社会履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笔者通过考察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每股社会贡献值与绩效指标的关系,来说明将战略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可以提升企业绩效。例如A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从2009年开始进行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并且对每股社会贡献值进行计算和披露。针对企业选取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绩效影响指标。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还通过一定方法,对一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进行量化,即了社会责任指数,用来衡量一家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计算原理主要是根据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赋予权重后,给予加分,然后计算综合得分而来(见表1)。

按照每个项目1分,8个项目,共8分。分数越高,意味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越强。A公司2009―2012年得分情况如表2。

针对企业绩效主要使用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率、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资产利润率。通过收集资料和数据,A企业2009―2012年以上指标和数据,得到表3。

通过表3不难发现,A公司在2009―2012年,逐步重视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披露内容和实践内容逐步扩张,其履行社会责任指数得分逐年升高,伴随而来的是A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每年呈现递增态势。而诸如净资产收益增长率等几个主要财务指标也基本上呈现递增态势,除2010年外。这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有明显关系,即企业通过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从战略上扩大其履行范围和披露内容,无疑有助于企业扩展业务,树立更为正面的企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2010年A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履行社会责任只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企业整体绩效的表现可能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2010年每股社会贡献值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进一步说明A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已经逐渐有战略的认识,履行社会责任保持了比较好的连续性,其纳税总额的减少并没有减弱企业进行社会公益投入的热情,到了2011年、2012年,A企业各项指标大幅反弹,说明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绩效确实存在正面影响。

最后本文认为,加强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融合,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企业应该重视社会责任在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通过扩大社会责任践行范围和加强信息披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Carroll,A. B. Corporate Soicial Responsibility[J]. Business & Society Review,1999,38(3): 268-295.

[2] Carroll,A. B. & Buchholtz,A. K. Business &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5th ed.)[M]. Ohio: South-Western,2003.

[3] 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与CEO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结果显示,CEO 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有显著影响:CEO 任期与社会责任表现呈倒U 型关系;CEO 教育程度和薪酬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同时也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CEO薪酬对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更大;与CEO不持股的企业相比,CEO持股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更好。本文有助于理解CEO特征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CEO任期;CEO教育程度;CEO薪酬;CEO持股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公司除了承担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责任外,还需要对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员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一般包括保护环境、做慈善活动、捐助公益事业、提高员工福利等方面。大部分大公司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并且采取措施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进行投资,然而CSR 的目标对象经常是冲突的或是不清楚的,因为公司需要对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出回应并且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在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和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带有很大的任意性(Matten andMoon, 2008)。Campbell(2007)认为公司管理者的教育背景会影响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而关键决策者的主要特征和个人品质对公司社会责任产生主要的影响。CEO作为公司的关键决策者,负责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方面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所以,CEO的特征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的情况。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的文献比较多,但是研究CEO 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文献比较少,本文试图在研究CEO 的学历、任期、薪酬和持股等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以有助于理解CEO 特征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

二、企业社会责任

李正(2006)发现从当期来看,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但是从一个较长的期间来看,由社会资本理论和关键利益相关者理论可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企业价值的降低。叶敏华2008 年的一个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提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对监管企业再融资有积极影响。陈煦江(2009)则是从成本的角度来研究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蔡剑和沈艳(2009)的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强,那么它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机会就越大。刘计含和王建琼(2012)认为良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效减小公司资本约束降低企业发展阻力,同时也会提高企业形象以及社会认知度。

三、CEO特征

管理者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程度取决于管理者的价值准则和道德准则。Hambrick 和Mason(1984)提出了“高层梯队理论”,即高层管理团队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价值观等心理结构决定了战略决策过程和对应的绩效结果。但是,高层管理团队的心理结构在实际研究中难以准确度量,而高层管理团队的其他如年龄、任期、职业、教育等可以客观度量的人口背景特征与管理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这个较为特殊的公司治理和管理环境中,CEO是企业的关键决策者,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发挥着重大影响,同时,中国权力距离较大,在决策时有自行决定的自由,所以CEO 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更为重要。CEO的价值观和认知结构影响了战略选择,即CEO 的人口背景特征导致不同的战略选择(Cannella,2008)。Wiersema 和Bantel(1992)认为年龄、任期和教育背景都是影响战略选择的主要变量,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

四、CEO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

CSR是一个战略层面的主观选择,企业是否要履行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怎样履行社会责任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决策的,尤其是最高层次的决策者CEO 对企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ick Borghesi(2012)发现CEO可能不仅仅是出于道德原因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原因而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能是出于自身利益(比如自身声誉和政治关联)而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本文主要从CEO的个人特征、薪酬和持股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其对社会责任产生影响。

(一)CEO任期和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活动已经被视为一项投资,而这项投资在长期内是可以增加企业价值的,并且这项投资可以增加CEO 的声誉,吸引媒体关注。当CEO 的任期很短时,CEO 更多关注的是短期利益,Jensen and Meckling(1979)表明,当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投资决策的时间比其潜在资产的生产能力的寿命期要短时,管理者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时,就会去掉现金流的头和尾,用较高的贴现率来进行资本的预算,从而导致投资的减少。李培功和肖珉(2012)认为,CEO 的既有任期越长,企业的投资水平越高。同时,任期越长,CEO对董事会的控制权越长(Bebchuk and Fried,2004)。所以,当任期到达一定时,社会责任绩效并不能为他的声誉和权力带来更进一步的提高,CEO不再需要这项投资来增加自身的声誉和权力。所以CEO作出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的动力会降低,可能会更多地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责任绩效会降低。

(二)CEO教育程度和企业社会责任

有研究表明,管理者的教育水平也会对他们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产生影响,这些能力包括创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辨别能力等等。Herrmann 和Medata(2005)认为CEO 的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EO的认知倾向和知识基础。CEO的教育程度越高,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度也越高,邓丽明和郭晓红(2012)表明,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比较高的企业,比对社会责任认知比较低的企业在法律责任、慈善责任和经济责任方面的履行情况都要高并且存在着及其显著的差异,它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也会越好。

(三)CEO薪酬和企业社会责任

薪酬作为一种激励工具会影响CEO 的决策行为。

当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贡献越多, 就越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 那么他们对企业各方面的投入也就越多, 企业的长期价值也就越大。同样的道理,当CEO薪酬越高,他们就越愿意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比如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声誉等等, 从而就更容易做出利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的决策。Johnson等(1999)认为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控制和有效的激励,能够使得企业更有效率地应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从而使得公司的社会绩效更好。LoisSchafer Mahoney and LindaThorn(2005)在对加拿大公司的实证研究后表明,高层管理者的报酬对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着一定的作用,CEO长期薪酬更可能消除产品和环境弱点。朱秀明(2012)以沪深两市上市银行2006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发现CEO 薪酬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正向的激励作用。并且,根据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当CEO 的薪酬水平越高时,他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就会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追求非物质层面的东西,而企业更主动得去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将企业的非经济责任放在首位,而且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国企CEO 很多是由政府直接任命,所以CEO 在做企业社会责任决策时,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政治生涯,而不是自身的薪酬,所以与非国有企业相比,CEO 的薪酬激励对其在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会降低。

(四)CEO持股和企业社会责任

CEO 持股是使CEO 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的方法,所以当CEO 持股时,能够降低公司的问题,会更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企业社会责任在长期内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Zahra 等(1993)研究也发现公司内部的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越好,Johnson 等(1999)发现高层管理者持股的比例越高,其产品的质量和环境也就越好,而与员工和社区等不太相关。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在持有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后,就会更多的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与长远利益,在配置企业的资源时更具战略性,更加兼顾各个利益方的利益,努力地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收益,使公司更有条件去很好地承担其社会责任,CEO作为高层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会做出有利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决策。

五、结论及相关启示

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研究了CEO 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CEO的个人特征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显著的影响,首先,CEO的任期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呈倒U型关系,即CEO 任期越长,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越好,但当CEO 任期到达足够长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越差;其次,CEO 的教育程度越高,其认知能力也越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第二、CEO的薪酬对企业社会业绩有显著的影响,CEO薪酬越高,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使得这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第三、与不持股的CEO相比,持股CEO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更相关一致,所以CEO持股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

参考文献:

[1]Cannella Jr. A, Park J, Lee H. 2008. Top managementteam functional background divers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examiningthe roles of team member co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1 : 768– 784.

[2]Jensen, M. C. and W. H.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4),305–360.

篇4

一、引言

随着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制度规范的不断健全,企业俨然成为经济时代的主角。同时,“社会对于企业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角色也随着扩大,企业无可避免地须承担社会责任。”本研究立足于中国本土企业,选取中国三大典型经济发展模式之一——苏南模式中的代表城市——无锡市为研究城市,通过对无锡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的实证分析,探究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因素,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理论回顾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一项重要理论。该理论强调企业应对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主体负责,企业在作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其相互利益。弗里曼最早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解释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对象问题,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或被企业因达到目标所影响的组织或个人。他把利益相关者分为六个种类:股东、雇员、消费者、供应者、社会和政府。其理论突破传统了股东利益至上的观点,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提供了个新的视角。Clarkson以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为依据,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直接作用的首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投资者、员工、顾客、供应商等。另一部分为对企业的运营起到间接作用的次要利益相关者。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企业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仍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并结合中国国情作以调整,但并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概念维度。蒋荣状等构建了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政府和社区7个层面16个指标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黄娟等在Carroll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三大方面共9项指标对四川省25家国有控股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综合评价。在实证分析方面,多为小范围的实证调研。陈立泰等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机制、股东、员工、合作伙伴、遵纪守法、社会贡献、产品、消费者、志愿者、节能减排等十个方面对重庆29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刘奕馨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以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为指导。深入企业文化,研究构建了包括劳工权益、经营责任、文化责任、环境资源、社会公益与慈善、社会责任管理、企业诚信七大类共25个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但总体来说,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仍远远不够。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描述

研究以无锡34家企业为对象,该34家企业注册地均为无锡市,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且截至2012年4月上市两年以上。企业行业分布状况如下(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业分类标准):电子行业4家企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9家,机械、设备、仪表行业8家,金属、非金属行业4家,纺织、服装、皮毛行业5家,医药、生物制品行业2家,其他行业2家。

(二)变量测量

为避免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对无锡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将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的客观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构建的社会责任理论模型,结合无锡上市公司行业特点,从企业对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商业伙伴(供应商和顾客)、员工、政府和社区的责任四个维度人手,共选取11个指标进行分析:基本每股收益、资本保值增长率、股东权益比率、流动比率、工资福利率、劳动生产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现金与应付账款比率、销售增长率、就业贡献率、社会捐赠率。该11项指标的Bartlett球状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1,KMO值为0.517,说明适合作因子分析。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提取出四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1.954%。四个因子具体解释内容如下:F1企业对政府和社区的责任,F2企业对商业伙伴的责任;F3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F4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排名

运用因子分析,运用SPSS16.0软件对34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无锡市34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排名,详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无锡34家上市公司中,企业社会责任排名中仅前11位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为正,并且前6名得分较高。其他企业与排名前6的企业差距较大,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极差高达13.31234。从行业角度分析,从事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较差。仅在后10名中就有4家企业从事机械、设备、仪表制造行业(双良节能、模塑科技、天奇股份、华光股份)。

(二)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排名的原因,分别选取综合得分大于6的6家企业,和综合得分小于-3的8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2。

由表2可知,就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而言,排名前6的企业各项指标平均分均大于后8名企业。其中,在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上的差距表现得相最为显著,前6名的平均现金与应付账款比率为后8名的6.004倍,前6名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率为后8名的4.449倍。

然而,就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而言(企业对政府和社区等的责任),前6名企业的平均水平却低于后8名企业。根据分析,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属行业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下面,针对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属行业,对企业社会责任作进一步分析研究,详见表3。

无锡34家上市公司按企业规模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企业资产总额小于10亿(共5家),企业资产总额大予10亿小于50亿(共19家),企业资产总额大于50亿(共10家)。在企业社会责任综合排名中,排名前6名的企业,有5家企业为规模介于10亿~50亿之间,有1家企业规模小于10亿;在排名后8名的企业中,有4家企业规模大于50亿,4家企业规模介于10亿~50亿之间。企业在狭义的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与其规模基本呈正向相关。其中,就业贡献率与企业规模的关系表现得最为显著,规模小于10亿的企业平均就业贡献率仅为2.92%,而规模大于50亿的企业平均就业贡献率却高达12.88%。在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从事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的企业表现最差(就业贡献率5.28%;社会捐赠率0.05%;资产纳税率-0.37%),从事金属、非金属行业的企业表现也相对较差(就业贡献率7.37%;社会捐赠率0.03%;资产纳税率-0.20%)。在就业贡献率方面表现最优的为电子行业,高达17.45%;纺织、服装、皮毛次之,就业贡献率为11.42%。然而,企业在广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受规模和行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通过分析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属行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可以看出,企业在狭义的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易受到企业规模和行业的影响,而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受企业规模和行业因素影响不大。这基本可以说明,由于受到规模和行业因素的影响,才会出现企业社会责任排名在后的企业在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优于排名在前的企业。

五、研究结论

研究选取苏无锡市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无锡市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实践水平不高。且有两级分化的趋势。有2/3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为负,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极差较大。其中,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状况较差。

篇5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和反映宁波市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认识状况和履行状况,本课题组进行了宁波市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调查。

该调查以发放问卷当面填写以及通过电子邮件和传真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各类企业的中高级经营管理者,回收有效问卷80份。

该调查的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35%,工业企业占65%;50人以下的企业和50-100人的企业分别都占18.75%,100-200人的企业占17.50%,200-500人的企业占21.25%,500人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3.75%;企业的资金规模方面(资金规模以被调查者填写资产总额为考察指标,标准参照国家统计局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资产总额达4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大型企业,在4000万元到40000万元之间的为中型企业,4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占14.29%,中型企业占41.43%,小型企业占44.29%;企业的成立时间方面,成立1-5年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1.65%,6-10年的企业占30.38%,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占37.97%;被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比较良好,43%的企业有产品出口。这些企业,有27.5%的企业经常会接受客户的检查,32.5%的企业偶尔会接受客户的检查,从没接受过客户检查的占22.78%。对于调查结果,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认识

对于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调查,有89.87%的企业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有30.38%的企业听说过“SA8000”,有22.78%的企业知道“跨国公司‘生产守则’”,另外有8.86%的人表示对以上这些说法都不了解。

在对于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理解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责任的最多,占88.75%;其次是道德责任,占85.00%;再次是慈善责任,占77.50%;经济责任,占75.00%;认为包括法律责任的所占比例最少,为67.50%。其中,51.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应履行的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5个方面,12.5%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其中的4项,2.0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只有经济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道德责任的占3.75%。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以及服务行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在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理解上并无多大差异,成立时间长的企业相对成立时间短的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略显全面。

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72.15%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另外有27.85%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系,但不是很重要。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什么”的问题,87.50%和71.25%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给企业带来良好形象和长期利益,35.00%的经营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给企业带来效益,25.00%的经营者认为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与此相反,另有11.25%的经营者认为其能降低成本。41.25%的经营者表示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将对方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作为重点考虑,38.75%的经营者表示会作为不太重要的条件考虑。

对于以后的打算,38.75%的经营者认为需要更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65.00%的经营者会将其列入企业长远发展策略。

由此可知,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引入我国不久,但宁波市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认识也有一定的深度,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能初步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内容;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对于跨国公司“生产守则”及“SA8000”准则还没有了解,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还有部分企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二、企业经营者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的认识

根据对“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的调查,认为“对消费者有责任”的企业经营者占93.75%,为几个责任对象中最高的;其次认同最多的是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占86.25%;再次认同的是对环境的责任,占85.00%,对公众的责任占75.00%,对股东的责任占65.00%;认为对政府有责任的企业经营者最少,占58.75%。其中,45.0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责任对象应包括上述的全部6项,从不同的企业类型上来看,大中型企业对社会责任对象的认识较小企业全面。

由此反映出来,从总体上讲,企业经营对直接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企业员工和股东)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要高于间接利益相关者(如公众、政府和环境),而对环境保护责任的认同程度高可能要归功于近年来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大力度和社会舆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等。

三、企业经营者对履行社会责任表现的认识

根据调查,95.00%企业经营者认同诚实纳税是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此项是企业经营者认同度最高的社会责任表现;82.50%的经营者认为公益活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80.00%的经营者认为考虑员工利益属于社会责任的表现;考虑股东利益的经营者,占60.00%;排在最后两位的分别是考虑企业伦理和自主创新,其认同度分别占50.00%和48.75%。31.25%的经营者选择了上述全部6项,也有少数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仅限于对员工的责任或是对股东的责任。根据分析,无法看出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认识与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成立时间长短、企业类型等企业属性之间有相互影响关系。

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

被调查企业中8.75%的企业经常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3.75%的企业偶尔会,而67.50%的企业则没有过社会责任报告。在报告的企业中,报告的内容主要依次涉及的是有关消费者、财务资料、社区公益、劳工等。对于“有无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受益”,18.75%的企业经常受益,40.00%的企业偶尔会受益,41.25%的企业表示没有从履行社会责任中使企业受益。关于企业是否设立有与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的部门,仅有4家企业设有社会责任部,有10家企业设有可持续发展部,有10家企业设有环境保护部,46.25%的企业没有设置上述的任何部门。关于“企业是否有过公益捐款”的问题,31.65%的企业表示经常会,50.63%的企业表示有过,没有的企业占17.72%,在捐过款的这些企业中,捐款主要用于扶贫、救灾和社区公益。

企业内部责任方面,具有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的企业占总数的29.11%,不太完善的占69.62%,没有并打算建立的占1.27%。在企业的员工培训投入方面,企业每年给每位员工投入的金额在100-500元之间的占29.87%,500-1000元之间的占36.36%,1000-2000元之间的占16.88%,2000-3000元之间的占6.49%,3000元以上的占10.39%。员工培训制度方面,大企业要比中小企业完善,并且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要比中小企业多。在企业内工会的设立方面,58.75%的企业设有工会,其中10.64的企业虽设立了工会,但工会作用不大,41.25%的企业未设立工会,但其中30.30%的企业正准备设立。在被调查企业中,所有的大企业都设有工会,而中型企业中设立工会的企业约占一半,小企业中设立工会的不到一半。在企业劳动安全责任制度建立方面,定期检查企业内部设施和卫生,以及定期检查企业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执行情况如表1所示,在这几方面的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大企业的情况要好于中小企业。

相对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深度而言,被调查企业在具体责任实施方面的力度是不够的,这与被调查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社会责任概念的认识,政府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方面的措施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监督作用的发挥等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在提高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整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来规范和督促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也是必要的措施。

总之,宁波市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经有所认识和行动。然而相对于中外先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相对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的挑战,相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宁波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方面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美)麦金泰尔著;龚群译.伦理学简史[M].商务印书馆,2003.

2、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华夏出版社,2002.

3、韦森.经济学与伦理学――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

5、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劳动,2004(9).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竞争力

自从被提出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世纪初,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逐渐向企业的发展转变,但与此同时,企业利润与社会负效应共同产生,并且负效应对于社会的影响逐渐加大,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就随之诞生,随着内涵的不断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后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关注,并且拥有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相关文献做出回顾:

一、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默哈拉得和哈默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取向具有动态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 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取向是从低到高依次递进的,即从硬性价值到软性价值再到精神价值, 消费者需求越来越趋向于高层次。在消费者主要追求产品的硬性价值时, 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消费者主要追求产品的软性价值时, 树立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消费者以追求产品的精神价值为主时, 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社会责任。

1997 年,Preston 和 O’Bannon 通过对美国 67 年样本公司从 1982 年到 1992 年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Simpson 和 Kohers 于2002年对美国国有银行1993年-1994 年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二者是正相关的。

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麦影的博士论文中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及结构模型等方法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得到企业内部责任对提升竞争优势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内部责任有利于改善企业与其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外部责任有利于改善企业与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对竞争优势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的结论。刘藏岩(2005)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虽然是非盈利的,但是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跨越国际壁垒,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楚金桥(2006)认为改善企业形象、改善与员工的关系、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都能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达成,进而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朱爱武(200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企业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国际上的竞争力。夏健明和杨德锋(2007)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改善与员工、顾客的关系,提升企业的声誉从而帮助企业获得额外的资源,从而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张旭(2010)认为,从当期公司社会责任表现来看,当期较好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能够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从前期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来看,社会责任表现在近三年内会对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

三、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对于CSR以及企业竞争力各自的概念至今仍无统一定论,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基本达成共识,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的观点占据主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从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以及留住、激励员工等层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国际市场与国际竞争的主要竞争力之一。人们意识到只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产品、资金已经不能满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要求,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更需要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对弱势群体的善举等,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从而为其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企业形象,产生潜在的广告效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能赢得政府的支持,得到政策的优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总结,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经营效率;有助于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员工以及有助于营造良好企业形象和声誉。

然而,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相互关系大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证研究较少,国内外研究主要还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上。而财务绩效只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从本文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在整体上影响企业竞争力,包括绩效、利益相关者及政策支持等。这也就显现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路径研究,即企业社会责任究竟通过哪些方面影响企业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各个维度的影响力有什么不同,这些都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崔文子.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社会责任[A].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4).

篇7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以来,不同学科的不同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研究者们的角度各不相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McWilliams and Siegel et al.,2006)。本文就研究者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演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化(Pinkston and Carroll, 1996)。比如,Carroll(1979)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以及当前社会对企业的各种期望” 。25年之后,Whetten(2002)等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社会所期望的企业的行为,该行为主要表现为社会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或道德要求”。在这个定义中,企业社会责任从比较大范围的社会层面缩小到了利益相关者层面。由于社会的期望转换到了企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经理们可以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资源分配在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上面。Maigan和Ferrell(2004)在归纳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职责,利益相关者职责,伦理驱动和管理过程四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讨论。

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职责观

第一个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职责观的是Bowen(1953),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商人们根据人们期望的社会的目标或社会的价值而提出他们的政策,做出他们的决策的行为”。Bowen的观点对今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Davis(1960)提出的责任铁律,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应该与商人所具备的权力相匹配,如果商人的社会责任与权力的匹配对等,那么商人对社会责任的规避则会削弱企业的社会权力。Carroll(1979)强调,社会职责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一,经济职责,即生产力和经济可行性;其二,法律和伦理职责,即要遵从法律和社会规则与价值观;其三,慈善职责,即对社会的回报。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职责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注意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职责观过于宽泛,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特别的,Clarkson(1995)认为,社会作为一个分析层面,过于广泛,过于模糊,相对于公司来说,分析起来更加抽象。因此,Clarkson以及同一时期的其他学者提出,企业并不应该对整个社会负责,而应该对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的活动或者被企业的活动所影响的对象负责。正是在这一时期,利益相关者理论(Freeman, 1984)被引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并影响了后续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例如,Henriques和Sadorsky(1999)提出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即组织(包括雇员,顾客,股东,供应商等),社区(包括当地居民及一些相关团体),规则(比如规则系统)和媒体利益相关者。Maignan和Rslston以及McWilliams和Siegel等人的研究都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驱动观

无论是社会职责观,还是利益相关者职责观,都暗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利益动机,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使得商业在构成要素上获得合法性。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社会职责或利益相关者职责的观点难以对商业行为是否属于社会责任的范畴给予规范的标准(Jones, 1995)。通过慈善捐助或者实行雇员友好政策,企业可能符合了社会规范,但这些政策也可能是公司权力的家长式表现(Swanson, 1995)。基于这些批评,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驱动观,提出了对特定的企业行为独立于社会或利益相关者职责的是正确或错误的判断(Swanson, 1995)。比如,基于伦理的判断,公司可以制定系统化的政策,以促进与商业伙伴平等、自由和公平的合作机会(Maignan and Ferrell, 2004)。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过程观

一些研究者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组成组织的过程了进行分析。例如,Ackerman(1975)提出有三种主要活动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一是监测和评估环境条件,二是服务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三是制定计划和政策以增强公司正面形象。类似的,Wartick和Cochran(1985)以及随后的Wood(1991)提出,问题管理和环境评估构成了管理过程的两个部分,这有利于实现公司的社会责任立场。

三、小结

根据以上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单一视角的概念,虽然文献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并未形成统一的框架,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讨论。正如Carroll(1991)所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与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匹配”,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指明了方向,企业可以根据利益相关者群体界定相应的社会责任范围。相应的,Clarkson(1995)也指出,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为社会责任的分析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在该框架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确定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也为研究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McWilliams A, Siegel D S, Wright P 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ategic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6,43(001):1-18.

[2]Carroll A B.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497-505.

[3]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MA: Pitman)[J]. STEVE WADDELL, 1984.

[4]Maignan I, Ferrell O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arketin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4,32(01):3-19.

篇8

关键词:电商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绩效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日益扩大,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电子商务行业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愈来愈多的传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用电子商务,致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和规模日渐增大。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如同其他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文化融合以及企业之间交流不断增强,电子商务企业对于商业道德、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消费者权益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更加关注,相应的开始更多地承担对社会、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1]。

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与提升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对于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然而,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怎么样的影响,目前尚未给出确切的说明。本文就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进行了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而言,其既有广义的定义,又有狭义的定义。其中,就广义定义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指的企业所应具有的一系列责任,如企业的法律、经济、社会慈善及伦理责任等,并且各责任间相互关联,具有平等性;而就狭义定义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责任中的一种,仅仅是指企业责任中社会慈善责任和伦理责任,而不包括法律与经济责任。

电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其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市场责任、用工责任、公益责任、环境责任等。由于我国电商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且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使得电商企业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2]:

首先,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具有复杂性等特点,电商企业在对其社会责任认知方面存在着严重偏差。部分电商企业为充分认识到其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部分电商企业则简单地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公益责任,导致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缺乏全面系统性。

其次,电商企业当前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导致多数电商企业将过多的精力集中于企业经营中,而忽视了对其社会责任的关注。当前,我国电商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具有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部分电商企业为追逐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惜违法违规,破坏了电商企业正常经营环境,使得电商企业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困难重重。

再次,由于电商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国家和政府在针对电商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于电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统一的指导。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企业保护员工权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企业诚信以及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了促进了电商企业履行其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在实践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国内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多,不同研究者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结论不同。在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典型代表有Soloman and Hanse[3]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呈正向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员工生产率的提高所增加的回报要远远高于用于社会责任行为的成本;Preston and Banno[4]提出企业经理人会减少社会责任的支出来增加短期利润,从而获得个人利益补偿。

在国内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典型代表有:邓冬梅[5]通过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不同观点进行评述,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积极的,认为企业重视社会责任,良好的企业绩效是显而易见的。李红玉结合沪深两市1065家上市公司2005年的横截面数据,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同样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时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的。

对于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影响机理与其他行业具有相似性。前期分析了电商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市场责任、用工责任、公益责任、环境责任四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在各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及决策,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1)在市场责任方面,电商企业主要以财会纳税、诚信经营以及产品质量为主。电商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并按照商业合同进行诚信经营,以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作为决策参考,这有利于对于电商企业与其他商业伙伴合作的互利性与持续性,进而促进企业成本的降低。电商企业通过各种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合法保护,为企业对外建立了良好的形象,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2)在用工责任方面,一方面通过聘用高素质员工或者通过加强日常员工业务素质能力的培训,有效的提升了企业工作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履行用工责任,建立合理的工资发放与增长机制,合理的休假制度,更多的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关爱员工,将会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的生产率,这对企业的绩效有良好的影响。

(3)在公益责任方面,电商企业能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以及社会公众的好感,不但对于企业声誉和口碑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因此,电商企业履行好公益责任对于企业绩效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在环境责任方面,虽然电商企业经营范围与生态环境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在企业经营业务方面与生态环境无不相关。因此,电商企业必须履行环境责任。通过按相关要求进行环保减排,积极开展环保行动!低碳节能行动,达到政府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

由上可见,电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间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一方面,良好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绩效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样具有显著影响,企业绩效良好,则会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优化、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以及开展环保行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三、国外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经验及国内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展望

(一)国外电商企业社会责任经验

在国外,电商企业发展较为成熟,有效地推动了其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因此具有较为丰富的电商企业社会责任经验,主要表现有:

一方面,在国家和政府层面,与电商企业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并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通过不断加大的政府监管力度,有效地促进了电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而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高。

另一方面,在电商企业自身发展层面,应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要求,履行与自身发展利益相关的市场责任,进而促进电商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此外,政府对社会责任的具有较高的重视度,通过政府制定出相关指导政策,促进电商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

(二)国内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展望

结合我国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国内电商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目标的实现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具体有:

(1)通过集聚各种社会力量,完善良好社会氛围,为电商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不断培育企业,进而促进电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

(2)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并进行良好的政策引导,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监督的力度,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3)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社会对电商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并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媒体、社会大众的力量,共同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李广.基于环境动态性的电商企业价值创造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生论文,2014(6).

[2] 刘长喜.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契约的视角[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0).

[3] SolomanR.,HansenK It’5GoodBusiness[Ml.NewYork:Atheneum,1985.

篇9

企业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动因、目的和用途是什么?

从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看,除了一小部分企业主动社会责任报告外,很大一部分是受外力推动而报告,如加合国全球契约,或者在国资委、行业协会、证交所等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的要求或推动下。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看,满足主管部门或者相关机构的要求是很多企业做报告的重要目的和用途;还有一些企业做报告是为了宣传和公关,提升自身形象;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是跟随社会责任报告潮流,或者作为广告宣传的工具来制定和社会责任报告。随着报告的,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报告的作用,并将其用途多样化,如有的企业将报告用于更好地与客户、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沟通,赢得认可与信任;有的用于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回应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的期望;有的将报告作为自身社会责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将社会责任报告配合公关宣传,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还有非常少数的企业将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作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手段之一加以运用,或者是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其社会责任管理的一个部分来运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企业到底为什么要社会责任报告,目的和用途是什么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报告价值最大化的需要。尽管不同企业报告的原因不同,但报告所发挥的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作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的作用、推动企业改善社会责任表现的作用都应该得到重视。为了报告而报告则会失去报告的意义,无论是报告的企业,还是评价报告的机构,都应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企业是否一定要社会责任报告?还有其他选择吗?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企业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开展活动,并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承担责任。原则上说,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一定需要告诉别人自己如何负责任,只要坚持负责任的开展工作就行;就像一个好人不需要到处告诉别人自己是好人,只要继续做个好人就行了。但是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和劳工问题使得社会对跨国企业,进而所有的企业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和消极假设,特别是一些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企业在环境、劳工或者公平竞争方面的恶劣作为,导致了公众对企业重大社会和环境影响知情权的要求,这进一步促使了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主动”披露其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方式,以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创造环境。

既然公众要求的是企业的信息披露,而报告的作用是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那么就可以找到与报告作用类似的方式。ISO 26000提出了很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方式,或者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可信度的方式,比如以各种方式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请利益相关方参与企业的相关活动、召开利益相关方会议、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内部通讯等社会责任相关信息,都可以起到与报告类似的作用。这对没有能力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尽管如此,编制报告还有具有积极的意义,报告可以作为所有这些活动的总结和提升,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表现,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的提升。

如何编制报告?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企业设立专门部门来负责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有的请相关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来帮助编制社会责任,有的聘请公关公司来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从编制报告的依据看,很多企业依据国内外各种社会责任倡议来编制,如联合国全球契约、GRI指南、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国资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南、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南、纺织工业协会的CSC9000T等等;也有一些企业从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出发来编制报告。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看,多数报告都介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制度,反映企业在劳工、环境和社会公益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少数报告全面反映企业在组织治理、人权、劳工、环境、消费者、公平运营实践、及社区参与和发展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些报告侧重反映企业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对于负面的信息,多数企业选择回避。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看,多数以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少数领先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报告和财务报告有机结合,以综合报告的方式出现,这也将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综合报告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不应该是独立于企业运营而存在的,而是应该与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正常运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篇10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和利益相关方。本次调查初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示范意义。

本次调查共发放《大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度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4份。经过分析,吉林大学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表现出以下特点:

绝大多数学生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

476个有效样本中,有448人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只有28人没听说过,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还是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

认知渠道以老师传授为主

在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的448人中,大部分是通过老师上课知道的,共计208人。其中商学院、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通过上课老师传授的认知比率皆超过50%;法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学生大部分以看书和上网为认知渠道,剩下的学生是通过同学朋友提及或其他渠道认知。

非常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者近半

大学生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总体情况良好,表示非常关注的占11%,与关注和一般关注者合计占88%,而不怎么关注和不关注的仅占12%。

分析还发现,商学院、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学生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度较大,法学院次之,其他学院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随着年级递升,大学生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程度随之提高。

完全知晓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者极少

只有1%的大学生完全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大部分大学生只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部分内容,近三成大学生一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也不知道。如2/3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SA8000,没有一个大学生完全知道SA8000的内容。

多数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会减少长期利润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会减少企业的利润

没有大学生会购买责任感差的企业的产品

当得知某企业社会责任感很差时,没有人会继续购买该企业的产品,318人不会再购买,130人不一定,要看具体情况。

建议提高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认知度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是普遍关注的,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认知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