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质量范文
时间:2023-03-31 12:5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品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基本状况
1.1市场食品安全在流通领域的状况(参考了2008年数据)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地)挂钩等准入制度,市场食品安全把关作用得到加强。调查显示,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45%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础建设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环境因素的占59%,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达91%,把食品安全指标量化并作为考核依据的达86%。2004年,全国32.9万家食品经销企业中,有15.1万家建立了进货验收制度,14.5万家建立了购销台账制度,11.9万家建立了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1.2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市场实行监管作业
批发市场普遍实行了自检制度,实施检测的零售店铺数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已覆盖了较大的范围,并形成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受托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三道“防线”。据调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2.6%设立了检测室,55.1%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其中最多配备了62人;连锁超市中,73%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21%向其所属门店派出卫生质量巡查专员。
2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经营者自律
1)食品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经营的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
2)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食品质量查验责任,设立食品质量监督员。严格执行食品质量查验,查验食品质量的真实性,严防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进入经营场所,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食品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所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
4)食品经营者经销的食品质量必须合格、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不经销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者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经营者销售食品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相关质量合格证明,出具销售发票等购物凭证。
6)食品经营者对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或者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确认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假冒伪劣食品,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予以退换,并依法予以赔偿。
7)食品经营者应当积极负责的维护消
费者权益。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量检验检疫、卫生行政等部门报告。
2.2经营者自律是根除违法经营行为的关键。
近年来,尽管各地农村工商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销售超过保质期、“三无”、变质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的违法行为,但这些违法行为在农村尤其偏远农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点在于农村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未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严格做到自律经营。
1)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
农村工商所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每个农村食品经营者知晓该法,并入心入脑,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时,农村工商所一定要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食品经营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笔者所在的农村工商所,就在该法颁布之前,向辖区内的所有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发放了“食品安全温馨提示书”,把农村食品经营者最常见的6种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和相应付出的违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举在提示书上,并在提示书中提醒他们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经营成本,食品经营者一看提示书就明白自己该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门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场检查的频率和查处的力度
农村工商所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市场巡查频率,认真、细致地查找经营者店堂和仓库中的食品,检查其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情况。发现其有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刚开始时务必要考虑到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实际状况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议推行行政指导和柔性执法,保护绝大多数农村食品经营者守法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会自觉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责任,改正违法行为,做到自律经营,绝不能粗暴执法,一罚了事。但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坚决依法予以重罚,直至其关门倒闭,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经营者,促使其自律经营。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以农村为例)
3.1集市散裸装食品的“两防”设施不够完善,农村集市食品近60%为散装、裸装,虽然有的业户添置了网罩,解决了防蝇问题,但防尘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装食品标示不清晰,调查发现,农村商店所售的散装食品多数无原料说明,无加工日期,无保质期,消费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3.2农村杂货店食品混放严重。农村杂货店规模较小,卫生状况较差,商品类别较杂,洗化用品与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隐患。
3.3销售三无产品、超期食品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业户销售本应淘汰的过期商品,少数业户为牟取利润违规销售三无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4部分食品质量堪忧。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冻、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标现象。部分饮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简易勾兑而成,未经杀菌处理,便进入市场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装质量低劣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进行食品外包装,有些企业使用未经充分消毒杀菌的二次包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6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部分生产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质食品供应链。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价战略向农村倾销;部分批发商贪图利润,批量采购低价劣质产品;一些零售商只顾“适销对路”,对食品质量置若罔闻,销售低价“三无”商品。很多劣质食品和“三无”食品,正是通过这一供应链条流入农村市场。2)农村消费能力偏低,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购买能力不强,质量过硬的名优食品难以占领市场。很多农民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时,多数农民辨伪能力不强,在消费时没有查验证照和索要发票的习惯,给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农村埋下了隐患。3)农村市场存在监管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现出“跨区域流通、多部门交织”的特点,多数劣质食品由外地加工窝点制造并向本地输出,打掉这些加工黑窝点,需要区域合作、部门配合,存在一定难度。农村食品销售网点多、分布散、流动大,难以实现集中监管。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建议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
要有效整合监管资源,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履盖和经常化。
4.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还要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4.3强化食品源头监管
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行动态监管。要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
4.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
要大力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要切实落实经销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4.5加大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食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要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卫生不合格现象,规范其经营行为,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4.6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4.7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制定、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诚信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形成自律机制,从而作为支撑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会组织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篇2
一、什么是商品质量
当前消费者不只关注商品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年限,也逐步的注意商品的文化以及与当前的社会发展是否匹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描述商品质量时不能再简单的认为是内在质量,还需要描述它的外在和市场质量。这都是由于买方市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而逐步形成,各企业间为了争夺消费者的竞争变得激烈。
商品的内在质量比如基本的使用功能,我们能使用这个商品的年限,使用期间是否可靠以及使用期间是否安全等,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给于消费者最基本的功能和最基本的安全性。商品的外在质量比如外在的式样和使用的材质质感等,针对的是消费者的审美诉求。而商品的市场质量比如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该商品是否有名以及消费者使用中的售后情况等,针对的是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二、加强商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想得到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而企业有信誉的服务和经营,真诚和实在的面对消费者,让消费者体会到好的商品和服务质量,就是诚信的表现。而且消费者也愿意去消费那些质量和服务都很好的商品,这是当前市场经济的规律。想做好诚信,质量管理就称为了很重要的一点。
1、商品质量影响着企业的商品形象
一个企业的在社会上的信誉以及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与它自身的企业形象是息息相关的,而想获得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很重要也是很基础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商品质量。想让旗下的品牌成为一个名牌,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足够好。在顾客的潜意识里,名牌除了信誉好之外,还要具备很好的质量。因此,很好的质量对商品是很重要的。
2、商品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形象
企业销售到市场上的商品除了要保证最基本的质量之外,安全和环保也是值得考虑的,既不能伤害身体,也不能损坏环境,而这些都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形象的。此外,想提高企业形象,还涉及到形象质量的问题,而想提高形象质量,需要在经营方针和战略上去努力的塑造一个诚信的形象。而消费者对于形象质量的认知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点是,消费者现在不止要求商品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他们也希望商品能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第二点是,消费者现在不止注意狭义的功能质量,也会注意到售后质量,甚至外观质量和性价比的质量等;第三点是,在商品基本的有形的硬性质量之外,消费者也会注意到服务这样的无形质量。而企业也需要不断的跟进和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商品质量和形象。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
1、资源管理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要调用各种资源,而资源管理是让生产高效进行且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分为以下三方面:
( 1) 人力资源管理。人是左右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生产过程是不能脱离人的影响的。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一定要加强,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引进和开发,要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利用好人力资源。
( 2) 信息资源管理。在产品生产中,会有多种多样的信息影响产品的质量,不只是企业内的诸如管理层和工人间的信息,工人和工人的信息,也包括外部的诸如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产品交流的信息。
( 3) 物质资源管理。想搭建一套质量管理系统,有一些物质基础比如数据库和网络等也是必须的,没有它们就无法搭建一套完整的体系。
2、管理职责
( 1) 为企业制定质量方针。企业的质量方针指的是,企业在质量体系中的产品等级,代表了企业质量的形象,是产品质量的目标,以及相应管理人员的作业情况。
( 2) 为企业规定质量目标。企业的质量目标指的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是质量方针具体行动步骤的落实。质量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标准与消费者满意的一致性,保持企业产品质量改进的持续性以及企业在效益与效率增长上的高效性。
( 3) 为企业确定质量职责和权限。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指的是,企业的生产员工和管理人员结合质量控制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所做的规定。另外,职责和权限配置以生产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团结合作作为基本原则。
3、企业产品实现过程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的质量环来进行表示。企业产品的质量环指的是,从识别消费者需要到评定消费者需要是否被满足的各阶段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相互作用、相互活动的概念模式。企业产品实现过程的概念模式,包括了消费者意见汇总的过程、产品设计的过程以及产品生产的过程。其存在于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全部过程中。
四、如何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
1、必须确立全新的质量管理观念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质量管理的加强,在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不断进行质量观念的更新。市场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除此之外,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动态的质量观念,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的规律,进行质量标准的调整,从而生产出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2、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物质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多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进行转化。现代企业必须做到扎扎实实落实基础管理与基本制度。企业在制定基本制度时,不仅要符合企业的整体规划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到每一个生产环节,要让企业的工作人员真正懂得:制度是维系质量的根本保障,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将执行规章制度作为自觉行动。质量管理制度是对生产活动经验的总结,是体现企业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要求。良好的管理制度既能对工作人员进行行为的制约,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成为为实现企业质量目标而发奋工作的人。
企业质量标准是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准则。企业质量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正常发展。由此可见,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决定了质量标准不能一成不变。为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始终能在高起点上运作,要求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质量标准不断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并确立最为合适的质量标准。
为了体现按劳取酬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应当把质量工效与工资挂钩,从而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把企业利益同自身利益相结合,把自己置身于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体现责任、效率与利益。通过实行质量工效与工资挂钩制度,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目标一致、责任同负、风险同担、效益同享的质量共同体。
3、树立企业质量文化意识
企业的质量文化指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并适应外部的激烈竞争环境,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与质量价值观。建立和发展质量文化需要对如下观念进行转变。质量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管理,需要全员参加;质量管理需要以人为本,管理层的质量观念的转变才是质量文化的关键。只有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文化水平,才能更好的实行企业质量管理的措施。
总之,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主题,代表了企业的生命与形象。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到新水平,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得以持续生存、快速发展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品质量监测,是指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组织、实施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抽样检测、质量判定,公布商品质量信息,指导消费,并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活动。
法律、行政法规对商品质量监测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商品质量监测,包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并委托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体实施的监测及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具体情况组织实施的监测。
第四条商品质量监测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各类商品交易场所、服务消费场所、物流服务场所的下列商品进行质量抽检:
(一)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
(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
(三)消费者、有关组织集中反映有质量问题的商品;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监测的其他商品。
第六条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种商品在同一季度内不得重复抽检。
有下列情形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测可以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一)接受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监测的;
(二)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需要进行临时专项监测的;
(三)经监测判定为不合格商品的其他批次,需要进行监测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商品质量监测中,判定商品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
(三)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四)商品标识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规定。
第八条监测的商品质量判定依据是被监测商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商品包装明示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
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中的安全、卫生等指标低于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以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质量判定依据;高于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以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作为质量判定依据。没有相应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专门规定的,可以将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标准或者质量承诺作为质量判定依据。
没有相应强制性标准、国家专门规定、商品包装明示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承诺的,以相应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质量判定依据。
第九条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应当事先拟定本年度(季度)或临时专项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应当包括监测的场所、监测的商品品种、时间安排、承检机构、经费预算等内容。
第十条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商品质量监测,应当委托依法设立并具备与监测商品质量工作相适应的监测条件和能力的商品质量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进行抽样检验。
承检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提出具体监测方案,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依据的标准、合格界限和判定原则,以及确定抽样数量、地点、方法、封样、运送方式、时间安排等内容。检测方案经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实施。
第十一条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测抽取样品时,应当向被监测的经营者(以下简称被监测人)出示证件并告知其权利义务。
第十二条被监测人应当如实提供监测样品和相关票证、进销价、存货地点、存货量等监测需要的证明文件、资料信息,不得无故拖延或者拒绝。
第十三条市场主办单位或者市场经营管理机构应当协助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市场内经营者的商品进行质量监测,如实提供入场经营者的商品经营情况和其他方便条件,督促市场内经营者接受监测。
第十四条监测的商品应当在经营者的经营场所或者在其仓库内随机抽取。抽样的数量除保证满足检验需要外,还应当保留备份样品,但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监测的合理要求。
抽样监测不得影响被监测人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监测样品由承检机构抽样人员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按照规定抽取。抽取的样品应当当场封样,并由抽样人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被监测人签字确认;抽样过程应有详细记录,抽样人员、被监测人应在《监督检验(检定)抽样单》(以下简称《抽样单》)上签字;被监测人属于市场内经营者的,市场主办单位或者市场经营管理机构负责人也应在《抽样单》上签字。
被监测人拒绝签字的,视为拒检。
监测所需样品由被监测人无偿提供,并通知样品标称生产者(以下简称“生产者”)补齐《抽样单》确认的样品数量。
监测留存的备份样品封存于被监测人处,被监测人应当妥善保管,不得私自拆封、调换、毁损。
第十六条抽样结束,承检机构、参与抽样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各留存一份《抽样单》,并送交被监测人一份。
承检机构应当及时向生产者送达《商品质量监测样品确认通知书》(以下简称《确认通知书》)。
生产者自收到《确认通知书》之日起,应当在3日内进行样品确认,认为不是自己生产的,应当在5日内提供有关证据,逾期不予确认的或者未提供有关证据的,视为对样品的确认。
第十七条样品检验结束后,承检机构应当及时将检验结果报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时通知生产者。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3日内将检验结果通知被监测人,并对不合格商品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八条样品检验结束后,对检验合格并仍有使用价值的样品,应当及时退还给被监测人。经被监测人申请仍不退还的,被监测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
第十九条对经监测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被监测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对已经销售的,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告知消费者退换商品;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应当及时召回。
第二十条被监测人、生产者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检验结果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国家规定不得申请复检的除外。逾期未提出复检申请的,视为承认检验结果。
被监测人私自拆封、调换或者毁损备份样品的,视为放弃复检。
第二十一条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到复检申请后,经审查认为有必要复检的,应当及时通知复检申请人,并指定复检机构。
复检应当对原检验样品的备份样品进行检验。备份样品应当由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复检申请人共同提取,并送交复检机构。
复检结束后,复检机构应当及时将复检结果报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检结果之日起3日内书面通知复检申请人。
复检结果是该商品质量检验的最终结果。
第二十二条商品质量监测不得向被监测人收取检验费。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本办法组织的商品质量监测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列支。
进行复检的费用,复检结果与初次检验结果不一致的,由原承检机构承担;原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的,由复检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承担商品质量监测工作的检验机构应当依法按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报告,不得弄虚作假或者出具虚假、错误的检验结果报告。
检验机构弄虚作假或者出具虚假、错误的检验结果报告的,扣除相应的检测费用;由于弄虚作假或者出具虚假、错误的检验结果报告而给被监测人、商品生产者造成损失,或者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并向社会公布。
监测信息未经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披露。
第二十五条有关经营者应当依据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监测公示信息,主动停止销售不符合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的商品,对已经销售的,要相应采取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布或者通报的商品质量监测信息,负责对本辖区市场上的相关商品组织清查,对销售的不合格商品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被监测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不如实提供监测样品和相关证明文件、资料信息的,依照《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市场主办单位或者市场经营管理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不如实提供入场经营者的商品经营情况或者给商品质量监测设置障碍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被监测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私自拆封、调换、毁损监测备份样品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商品质量检验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弄虚作假或者出具虚假检验结果报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处罚。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违法行为,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违法实施监测,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4
一、总体要求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孝感市局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标本兼治、防打结合、突出重点、源头治理的原则,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切实履行工商部门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职责,扎实开展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努力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基础性工作,有效推进经营者自律体系建设和信用建设,不断健全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从而达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经营者自律体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总体环境明显改善。
二、整治重点和目标
各单位要结合辖区实际,明确重点商品、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通过集中整治,加大监管力度,切实解决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整治重点
1、重点品种: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以及进出口产品等。
2、重点对象:农副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以及小商店、小食杂店、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等。
3、重点区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车站码头、食品经营比较集中的区域,以及无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和制假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
4、重点问题:无照经营,经销过期霉变、"三无"、有毒有害、滥用添加剂食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等。
(二)整治目标
1、食品经营主体达到证照齐全合法有效,实名登记率达到100%;
2、城区从事食品经营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100%建立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度;
3、乡镇、街道和社区食品经营店铺100%建立进货台帐制度;
4、不合格食品退市和召回率达到90%以上;
5、切实解决城区及乡镇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
三、整治步骤和安排
(一)整治步骤
整个专项整治行动从9月份开始,至年底结束,历时4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调查阶段(9月上中旬)。各单位要采取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和食品经营者广泛宣传国务院503号令、省政府305号令以及专项整治的目的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全面开展辖区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情况调查摸底,健全"经济户口",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整治重点,研究整治措施。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9月中下旬至11月底)。要在落实好《*年全市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应工商字[*]23号)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集中开展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初至12月中旬)。各单位要对专项整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形成书面工作报告,上报市局专项整治办公室。市局对各单位开展整治情况组织检查验收,纳入工作考核,并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二)整治安排
1、以食品行业为重点,集中开展"清主体"专项整治。集中9月中下旬半个月时间,依据国务院503号令的规定和要求,在巩固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基础上,严格落实辖区属地监管责任制,按照"谁登记、谁负责"和"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食品经营为重点的主体资格清理和规范,重点清理许可证和登记事项,及时发现和整治存在问题,依法查处涉安、涉危、涉农严重违法经营行为。同时,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健全以食品为重点的"经济户口"。各单位清主体情况于9月30日前报市局专项整治办公室。
2、以经营者自律为重点,集中开展自律制度落实情况专项整治。要按照省政府305号令的规定,重点检查、督促食品批发市场建立和落实进货验收、购销台帐、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等自律制度,检查、督促食品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食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落实市场开办责任,检查、督促食品经营门店建立并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进货台帐、索票索证等制度。同时,加强对方案所列"重点品种"自律制度建立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进货检查验收等法定责任和义务。各单位要将各类台帐印制成册,迅速发放到广大食品经营户和相关重点商品经营户手中,督促经营者落实自律制度。
3、以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为重点,集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依据省政府305号令的规定,加强对月饼、饮料、酒、粮油、农产品、保健品、水产品、畜产品、鲜活食品等节日性食品和农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车站码头、食品经营积聚区的监管,严厉查处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和价实不符、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集中查处一批食品违法经营大案要案,向社会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同时,按照市局定向监测计划,加大对裸装、散装食品质量的快速检测,及时向社会监测结果和消费安全提示。
4、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集中开展"红盾护农"专项整治。抓住粮棉生产旺季,要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和市局*年"红盾护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查处农药兽药残留、甲醛含量等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经销行为,严厉打击农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经营行为。
5、以猪肉质量安全为重点,集中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沟通配合,不断强化猪肉市场监管,严把猪肉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市场内销售非定点屠宰的猪肉、未经检疫的猪肉、病死猪肉、"高温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肉制品行为。同时,督促销售猪肉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和超市从合法规范的定点生猪屠宰企业进货,建立和落实"场厂挂钩"、"协议准入"、"强制退市"等制度,从源头上确保上市猪肉的质量安全。
6、以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集中开展重点商品质量安全整治。加大对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材料、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重点商品的监管,重点检查产品合格证以及是否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是否有虚假广告、商标侵权以及"傍名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对实施3C认证的产品,重点检查其是否加贴了3C认证标志以及是否伪造或冒用3C标志。要开展对重点商品安全性能、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项目的专项监测与检验,切实加大打假治劣力度,突出制假售假重点区域监管,切实保障市场消费安全。
7、以"三专店"为重点,集中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整治。各单位要以国内外驰名、著名品牌和大中型商场(超市)内设专营柜台为重点,加强对"三专店"(专营、专卖、专修)商标使用管理,严厉查处虚假宣传、"傍名牌"等违法经营行为。同时,要重点整治食品、药品、汽车零配件、酒类、种子、化肥、农药等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涉农的其他商品上发生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我市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及涉外注册商标专用权。
8、以药品医疗广告为重点,集中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要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重点整治虚假药品、医疗广告,强化对广告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夸大功能、保证疗效、保证治愈以及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证明、以新闻报道形式等违法广告,切实净化广告市场。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局系统干部职工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狠抓工作落实。为此,市局决定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局长张剑任组长,副局长陈玉林、何应立、陈江文任副组长,市局办公室、公平交易分局、消保科、专业市场分局、法规科、商广科、注册分局、个私科、财务科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专班成员,办公室设在消保科,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办。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专班,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注重工作结合,促进长效管理。各单位要结合建管"经济户口"、强化执法办案、消费维权"六进"等工作,促进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积极创新监管方式,探索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制度体系、自律体系、社会监督体系、信息化网络体系、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三)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要在当地政府和市局工作专班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督、教育、卫生、质监、物价、商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实现职能优势互补;工作专班既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又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做到内外联动,齐抓共管,协作有力。要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积极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做到有诉必接,闻诉而动,调处及时,查处有力,消费者满意。对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及其他监管工作中发现违法行为属于其他部门管理的,要及时书面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篇5
:门槛低、利润大
如今,在网络上搜索“微商”关键词,“免费加盟”“零风险”“利润惊人”等字眼立马跃入眼帘,这看似天上掉馅饼的生意好做吗?
近日,记者把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公共平台销售某品牌护肤品的商家朱琳加为好友。“如果想做该品牌的,需要什么条件?”记者询问。朱琳表示,只要一次性买进相应数额的产品就可以做,“我们分星级、一级的授权,只要有毅力,主动找客源,一定会盈利”。在朱琳提供的价格表上记者看到,该品牌某款面膜,星级享受每盒100元进货价,一级价格为110元,而每盒面膜的零售价为180元,利润相当可观。
市民小悦做微商销售一款护肤品已半年有余,现是该品牌的二级商。“收入最好的时候我每天可以卖5000多元,有些的月收入已远远超过本职工作的收入。”小悦介绍,其公司目前体系还不明确,大概分为3个等级,只要一次性买够该级别的商品数量,就能做该级别,每级的进货价也不相同,而中又分为有授权和无授权,有授权可直接发展下级,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商品:质量参差不齐
“蟹钳太好吃了”“使用一周瘦了6斤”“使用前头发干枯,使用后头发顺滑”……刷新微信朋友圈,各种商品反馈信息扑面而来,商品真如“买家秀”的那样好吗?
今年1月初,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圈分别购买了一盒进口某品牌“小分子全效生物修复面膜”和一盒某品牌“酵素燃脂梅”。在使用面膜时,记者感到面部皮肤瘙痒,第二天下巴还冒出一大片莫名其妙的疙瘩,于是,便向面膜质疑商品质量,对方立即出示了产品质检报告等有关证明材料。随后,记者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进行查询,并没有查到该商品信息。而“酵素燃脂梅”确实如广告所说,食用后有通便效果,体重也有所下降。其包装上标明该商品类型为凉果类食品,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也查到该商品的信息。
不难看出,微商销售的商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大家在选择时应擦亮眼。
销路:熟人或下级
“拥有授权的不仅平时进货时能享受到更多优惠,而且每年还有机会入住五星级大酒店,享受免费旅游。”小悦告诉记者,拥有授权的发展的下级越多,就赚得越多,每年享受的公司福利也越多。“很多都在努力拿授权,但是授权并不好取得。现在公司规定,一次性进5箱货才能拿授权,1箱货价值4000多元,而且授权期限只有1年,到期需续签。如果货卖不出,拿了授权也是赔。”小悦称,自己起步阶段,商品大多卖给了朋友,现在正努力发展。
“只有一小部分是被消费者购买,更多商品则被各级‘消化’了。”曾做过微商的小许表示,微商利润虽大,但极易造成货物积压。“我做微商时,自己的上级告诉我,如果发展下级,赚钱相对稳定些。”小许说。
于是,一级把商品交给二级,二级寻觅三级……最终,除少量商品卖给熟人外,更多的商品则被底层自己消费。
提醒:擦亮双眼选产品
虽然现在微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但是,因其缺乏评价机制、信用担保等,也成为山寨商品、劣质商品的“温床”。那么,想加盟、做的朋友在选择商品时应该留意哪些问题呢?
篇6
通过小概率事件原理的分析,阐述了抽样检验程序的由来和抽样设计方案的科学依据,由监督总体定义开始,逐步引出质量特性和规范限的概念和划分规则,通过实例全面剖析了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在服装抽检中的应用,说明了在服装监督抽检中引入更加规范性和科学性的抽样检验程序的必要性。
关键词:抽样检验程序;监督总体;质量特性;规范限
抽样检验是指从批中(或过程中)抽取的样品的检验结果,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和判断该批是否合格(可以接受),所以也叫作统计抽样检验。按照测试质量特性值分为计数值抽样检验和计量值抽样检验[1]。抽样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质量把关,所以必须制定抽样方案,所谓抽样方案就是利用从批或过程(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经检测后对批或过程的质量特性进行推断,并作出对该批或过程接收与否判定的一种具体方案[2]。监督抽样检验是监督管理部门对产品进行的决定监督总体是否能够通过的抽样检验,监督总体由组织抽检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掌握的先验信息情况确定。既可确定为市场上与抽取样品相同标称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同一型号或同一类商品,也可确定为某生产者生产的执行相同产品标准的商品[3]。监督抽样的理论基础是小概率事件原理。
GB/T 28863―2012规定的抽样检验程序是专门对流通领域的商品实施质量监督而制定的,该标准主要用于对消费者或者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商品,或各级商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有质量问题线索或认为有必要重点监管的商品的质量监督抽样检验[3]。基于对监督对象先验信息的了解,该标准采用样本量为1的抽样方案。当采用本标准的抽样方案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极小,放宽了对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的限制,因而当监督总体质量水平偏离声称质量水平不大时,其不合格不易被发现。当抽样结果判定样本单元不合格时,有很大的概率(95%以上)认为:“监督总体的实际质量水平劣于规定的或声称的质量水平。”当抽样结果判定样本单元合格时,认为“对此有限的样本量,未发现核查总体的实际质量水平劣于规定的或声称的质量水平”,因此,不能判定监督总体合格[4]。
本文以实例阐述GB/T 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在服装商品监督抽样检验中的应用,以期服装商品监督抽样检验日渐科学化和规范化。
1 原理
监督抽样的前提条件是抽取经过生产企业检验合格的产品,监督抽样的理论基础是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就是发生概率很小(5%以下)的事件,通常在一次随机试验中不会发生,如果在一次随机试验中小概率事件竟然发生了,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原来的假设是错误的[2]。本标准中的抽样检验方案是根据数理统计中假设检验的理论设计出来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设计一个抽样方案(1,0),即从N件产品中抽取1件单位产品,通过检验该抽取商品的质量特性,假定发现其为不合格商品,则有95%以上的把握判定该商品监督总体(子总体)不合格。
2 抽样检验程序
2.1 监督抽样检验对象及质量特性
2.1.1 抽样检验的商品类别:休闲服装。
2.1.2 抽样检验的各类商品的检验项目及分类分别见表1和表2。
2.2 监督总体
本次抽样检验的监督总体为××省流通领域与抽取样本标称相同生产者、相同款式的休闲服装商品集合。本次抽样检验的监督子总体为监督总体中由单个销售者销售的同款商品集合。
2.3 抽取样本
从同厂家(或同品牌)、同型号的产品中,随机抽取2组样本;其中1组用于检验,1组用于备样。
2.4 样本检测
检验工作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企业在产品或包装上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或企业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判定。商品包装明示采用企业标准或者做出质量承诺的,可以依据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进行商品质量判定。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或者做出的质量承诺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商品质量判定依据。各抽查对象的检验依据为: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 73020―2012《针织休闲服装》、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以及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指标和要求或其他相适应的产品标准。
2.5 检测结果判定
本次抽检依据休闲服装各检验项目的质量特性将其分为计数型和计量型,其中,计数型质量特性为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该项目为计量型量值,但考虑考核时仅关注其是否合格,大于20mg/kg的含量即为严重不合格,因此用计数检验对其进行考核);甲醛、pH值为计量型质量特性。根据不同质量特性值的特点,收集有代表性的检验数据,并计算相应的标准差(该标准差应能反映纺织服装行业大多数生产者的质量控制水平),结合不符合系数对其不符合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
2.5.1 计量型质量特性
2.5.1.1 规范限
将商品包装上标示或以其他方式标示或承诺的质量要求,或产品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作为该商品的上规范限USL与/或下规范限LSL。
2.5.1.2 监督限
监督限由式(1)和(2)计算:
上监督限:UAL=USL+cσ,c≥0 (1)
下监督限:LAL=LSL-cσ,c≥0 (2)
规定本次检验中各质量特性的容忍系数c、质量特性值标准差σ、不符合系数k1和k2如表3所示。
由此可得各商品的各质量特性判定划分的界限值见表4。
2.5.2 计数型质量特性
根据计数型质量特性对商品整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重要质量特性、较重要质量特性和次要质量特性,若计数型质量特性不合格,依次划分为严重不合格、较严重不合格、轻微不合格三类,本次抽检休闲服装的计数型质量特性中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为重要质量特性,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干摩擦色牢度均为较重要质量特性。
2.5.3 对样本单元的判定
依据所检相关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及检测结论,对样本单元进行综合判定。对于不合格的样本单元,判定结果分为A类不合格、B类不合格、C类不合格和D类不合格四类。
在样本单元上,存在有重要计数型质量特性不合格或重要计量型质量特性严重不合格,判定样本单元为A类不合格;存在有较重要计数型质量特性不合格,或重要计量型质量特性较严重不合格,或较重要计量型质量特性严重不合格,判定样本单元为B类不合格;存在有次要计数型质量特性不合格,或重要计量型质量特性轻微不合格、较重要计量型质量特性较严重不合格,或次要计量型质量特性严重或较严重不合格判定样本单元为C类不合格;存在有较重要计量型质量特性轻微不合格,或次要计量型质量特性轻微不合格,判定样本单元为D类不合格。
2.6 复检
当休闲服装的经营者或生产者对抽样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申请复检。复检应在重复性条件、中间精密度条件或再现性条件下进行。最终报出结果的方法见GB/T 16306―2008《声称质量水平复检与复验的评定程序》。当原样被破坏无法进行复检时,应在抽样留存的备样上进行重现性测试。依据GB/T 2886―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规定本次抽检只允许对样本检验结果异议的复检,不得进行重新抽样检验。
2.7 对监督总体的判断
所检样本单元为A类不合格,出具“监督/核查总体严重不合格”结论;所检样本单元为B类不合格,出具“监督/核查总体较严重不合格”的结论;所检样本单元为C类不合格,出具“监督/核查总体轻微不合格”的结论;所检样本单元为D类不合格,出具“监督/核查子总体轻微不合格”的结论;样本单元所检项目合格,出具“样本所检项目未发现不合格”的结论。
2.8 检测结果的出具
抽检结果未发现所检项目不合格的,出具本次抽检样本所检项目合格的结论。检验结果发现所检项目不合格的则判定为本次抽检监督总体或监督子总体不合格。
具体结论格式如下:
(1)样本合格:样本单元所有项目均合格,判定为样本所检项目合格。
检验结论出具为:样本所检项目未发现不合格。
(2)监督总体不合格:样本单元为C类及C类以上不合格时,判定为监督总体不合格。
检验结论出具为:样本所检项目(1.……;2.……)不符合标准(或声称)要求,根据抽样程序及本次抽样检验方案,判定该商品监督总体严重(较严重或轻微)不合格。
(3)监督子总体不合格:样本单元为D类不合格时,判定为监督子总体不合格。
检验结论出具为:样本所检项目(1.……;2.……)不符合标准(或声称)要求,根据抽样程序及本次抽样检验方案,判定该商品监督子总体轻微不合格。
3 结论
GB/T 28863―2012基于对监督对象先验信息的了解,将小概率原理运用到监督抽样检验当中,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极小(不超过5%),既做到了抽取的样本很少,又能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性。将该标准用于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大有裨益。首先,明确监督总体,将不合格程度具体划分,对于判定为核查总体不合格的商品有着明确、合理的处罚依据。其次,抽取样本量少,大大减少人力、物力,提高监督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第三,对抽检样本合格的情况,不对其总体作出合格的判定,结论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于振凡等.产品质量抽样检验[M].第二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0-13.
[2] 顾业青,冯丽兵. 正确使用监督抽样检验标准[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3, 31(8):64-65.
[3] GB/T 28863―2012 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S].
篇7
关键词: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出口制造业第一大国,随着国际间贸易竞争不断加剧,出口商品对通关便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在保证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机制,质量监管部门必须创新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以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信息为基础,全面掌握与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风险信息,开展风险分析和质量安全状况评估,落实风险管理措施,依据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诚信情况、质量保证能力实施差别化监管,扶优限劣,提高通关效率。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福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选择了较具代表性的出口鞋类商品,前瞻性地开展了检验监管业务风险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了"动态监控、分级管理"的检验监管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同时也对出口法检目录调整之后的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模式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一、实施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指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包括了风险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就是要识别各类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后果进行分析,寻找并引入风险控制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因质量因素带来的潜在危害,从而实现出口商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首先是当前外贸形势的要求。当前出口企业面临诸多困难: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受周边国家的价格挤压,产品单价难以提高等等,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对产品质量不可避免地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出口产品面临的国外技术壁垒却有增无减,部分发达国家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一种产品可能涉及的危害控制项目往往多达几十种,给出口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造成很大的困扰。
其次是促进外贸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12年初就提出了深化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积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机制,提高出口产品监管效率。通过深化和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外贸出口。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利益相关方风险意识,有效配置和使用资源,实施主动性、前瞻性的质量管理,改善工作效率和效果;遵守国内外质量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减少损失,为计划和决策奠定可靠的基础;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出口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总体思路是: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化和全面加强风险管理,通过风险信息采集与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区分不同风险等级,来确定监管需求和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同时依托口岸电子信息化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风险防控,做到"该严则严、该快则快、打劣促好",构建"动态监控、分级管理"的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新机制。
二、出口商品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
风险,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产生严重损失、或是可容忍的损失,甚至获利。从质量的角度讲,风险与危害不同,危害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如有毒物质对人体、环境造成的危害等,危害是造成产品质量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一定会直接导致风险。
风险信息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需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全面采集出口商品质量信息,并识别出风险。
1、外部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包括各个出口商品输往国的质量法规、标准、行为习惯,以及各种现行和即将出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各国对产品危害点的管制不尽相同,同一产品输往不同国家产生的质量风险也不同,如对产品中重金属铅含量的限制,欧盟国家、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控制要求各不相同。
2、产品自身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不同产品存在不同的质量危害,由此产生的质量风险也不相同,需针对不同产品进行梳理和识别。一般而言,产品自身中存在的潜在质量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有害化学物质,如:禁用偶氮染料、邻苯二甲酸盐、富马酸二甲酯、全氟辛酸等等。二是物理安全性能,如:婴儿用品的小附件、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绳带的缠绕,电气安全等。三是卫生性能,如霉变等。四是一般使用性能和外观要求,如:耐摩性能、拉伸强度、变形、污渍等。
3、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反馈信息的采集。包括出口商品遭遇国外通报、召回信息;出口商品退运信息;遭遇消费者投诉或媒体负面的质量信息反馈;以及对出口商品实施监督抽查、专项检查的不合格结果信息等。
4、企业质量诚信信息的采集。不同企业的质量诚信和质量管理水平也会对出口商品质量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质量文化良好、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相对质量风险低;反之,质量风险就高一些。因此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企业也要进行质量信息采集与风险识别,区别对待。企业质量信息点主要包括:企业的质量意识,企业在各部门、各机构的诚信记录,质量体系建立及运行的有效性,质量体系及产品认证情况,质量管理人员配置,产品检验控制,贸易信誉,过往质量记录等。
三、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等级
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后果,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理想化来说,所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风险,都需要控制。但是不同风险导致的结果的不可接受程度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对待,质量保障资源的平均分配或者动用对待关键风险的人力、财力、检测资源来控制低风险的质量项目都是不合理的。通过风险分级,有利于突出重点,节约质量成本,化解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实际工作中根据风险后果影响程度的不同,将风险区分为关键控制风险,一般控制风险和基础性质量风险三个风险等级。
1、关键控制风险。其一旦失控,存在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必须被总是监控。它必须是客户、消费者或者政府部门最关注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或者说是最负面的。如输美儿童玩具中铅含量的控制,输欧真皮皮鞋中六价铬的控制等。
2、一般控制风险。其一旦失控,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主要涉及产品一般使用性能和外观,如衣服扣子钉歪了,鞋底开胶了等等。
3、基础性质量风险。涉及企业生产规范、设施、设备保障,以及企业道德、行业自律、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规范、社会质量文化等等。这些因素对质量保障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也是降低产品质量风险的治本之举。
四、出口商品质量风险评估
1、运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等级。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中的风险矩阵法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的等级。具体而言,对每一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即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进行量化的评估,计算出每一种风险的风险指数,同时将风险指数范围定义为不同的三个区间:可接受区间、检查区间和不可接受区间,分别对应风险的三个不同等级:关键控制风险,一般控制风险和基础性质量风险。某种项目风险频率级别的量化值,可以根据该项目被抽查检出的不合格比例,以及被国外通报、退运等数据的统计进行确定;风险后果的级别量化值,可以根据该项目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2、关键控制风险的确定与动态调整。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得到某个阶段的关键控制风险。风险评估的结果不仅可以作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重点项目,同时也可以成为相关生产企业和贸易商的重点质量保证项目,引导生产企业主动在设计、原辅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对这些项目进行控制。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对不同行业、不同商品、不同企业、不同目的国,甚至不同环节发生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的判定,从而确定关键控制风险。
风险评估过程是动态的,开放性的,当遇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技术规范、标准、风险预警信息、国外通报情况、监督抽查检测不合格情况、生产条件,及其他影响风险分析、评价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须及时或定期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对关键控制风险进行动态调整。
五、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应对
重点针对关键控制风险,加强质量监管,提高质量风险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配置行政和企业资源。
1、强化关键控制风险监管。对涉及关键控制风险的出口商品加强审核、查验、检测、监控,介入点可以是口岸查验,生产环节的企业合格评定等。如果出现行业性、区域性严重质量风险时,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性措施,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严格控制质量风险。另外,针对特殊商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如出口危险化学品、高风险玩具和稀土等特殊商品,应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监管流程,确保质量安全。
2、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大服务企业的精准度,相关风险项目的技术指导,包括质量控制方法,生产规范,原材料选择等,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掌握、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化解质量风险。
3、突出企业责任,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对出口企业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培训,牢固树立企业的质量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风险意识。鼓励企业开展产品风险分析,源头质量检测,和生产过程的自检,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引导企业开展首件产品确认,并争取客户的有效确认。
4、强化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任何质量风险的控制都需要质量成本的付出做支撑,并在产品的价格上反映出来。必须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通报退运后续调查、监督抽查、专项检查等方法手段,打击出口假冒伪劣商品,净化市场环境,引导市场走出低价劣质无序竞争的困境。
六、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改革成效
通过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验证了关键风险控制理论的可行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际运行效果。
1、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产品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了出口商品质量的持续提高。虽然监管部门的总体抽检批减少了,但检验针对性提高,有效拦截了不合格商品的出口;同时企业对其产品质量风险点能否进行有效控制决定了其产品通关速度和通关成本,管理的差异化有助于促进一批优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促好促快"的良性循环。
2、提高了质量监管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无差别的按比例随机抽检的方式,通过高风险关键控制点布控拦截,增强现场施检的针对性。统计数据显示,针对风险点的抽检批占总抽检批的三分之二,集中了有限的检力资源管住管好了该管的,凸显了检验的有效性。
3、提升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了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出口商品质量管理中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实现了高风险项目的严密布控、一般风险产品的快速放行和风险信息日常电子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 产品监管和市场监督的原则与实践 良好实践指南 2012
[2] 马文拉桑德著,刘一骝译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6
[3] GB/T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篇8
【关键词】资源;结构;质量 ;安全; 对策
我国是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进口第一大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近年来,质检部门始终把“安全、卫生、环保”作为检验监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放射性和有害元素的质量监管,保护我国环境、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得明显成效。为此,本文对2015年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并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现状
1.我国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贸易情况
以2015年数据为例,全国共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检验鉴定22万批次、17.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6%和0.02%。
(1)矿产品、原油和煤炭这三大类商品占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总量的90%。
以重量计,这三大类商品共占进口总量的九成,其中矿产品占58.3%、原油占16.9%、煤炭占11.1%,为我国主要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品种。其中,进口矿产品以铁矿为主,占矿产品90%以上,其余为铜精矿、锰矿、铬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产品,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秘鲁、智利、加拿大、伊朗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进口量之和占铁矿进口总量的80%以上。
进口原油有160多个品种,主要从沙特、安哥拉、俄罗斯、伊朗、阿曼、委内瑞拉、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4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从沙特、俄罗斯、安哥拉、阿曼、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巴西、科威特等国家进口,其中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49.74%;从非洲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重的20.60%;从俄罗斯及周边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重的14.53%。
进口煤炭主要有炼焦煤、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四大类,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加拿大、菲律宾、越南等国家进口。
(2)主要运输方式为散装船海运进口
进口矿产品和煤炭绝大部分以散装船海运为主要运输方式,少量采用集装箱海运,内陆口岸采用铁路运输。进口原油主要采用海洋散装油轮运输,有部分采用管道运输和铁路槽车方式运输。管道运输包括中哈管输原油和中俄管输原油,其中中哈管输原油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入境,中俄管输原油通过黑龙江漠河口岸入境;从蒙古国进口的原油采用铁路槽车方式运输。
(3)沿海口岸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量占总量九成
以重量计,矿产品主要进口口岸为山东、河北、江苏、天津、上海、宁波、云南、浙江、辽宁等9个,其进口量均超过3000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89.2%;煤炭主要进口口岸为广东、福建、广西、江苏、山东、内蒙古、浙江、河北、上海、厦门、宁波、辽宁等12个,每个口岸进口量均超过1000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94.8%;原油主要进口口岸为山东、宁波、广东、辽宁、浙江、福建、黑龙江、河北、新疆、天津等10个,每个口岸进口量均超过1000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91.6%。
2.我国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情况
2015年,全国共进口铁矿6.08万批,重量9.94亿吨,货值597.50亿美元。批次、货值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15.13%和37.49%,重量比2014年增长2.40%。共检出不合格铁矿1.81万批,重量3.23亿吨,货值192.51亿美元,不合格批次比2014年增长63.98%,但不合格重量、货值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3.82%和42.18%,整体质量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是安全环保、品质、重量等指标不合格,其中安全环保不合格主要有放射性项目、有害元素含量超标,违规夹带进口固体废物等;品质不合格有货证不符、以次充好、含水和杂质含量高、主含量偏低等原因。重量不合格主要原因有短重欺诈、明水、含水量偏大等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取样设施不到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80%是由取样规范与否决定的,特别是矿产品和煤炭为固体物质,货物质量不均匀,采用人工取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国际贸易争端经常发生,只有自动取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还有相当部分的口岸没有配备自动化取样设备。
2.一线检力资源不足。进口矿产品和煤炭等大宗商品的检验鉴定工作程序多、时间长、工作量大,而且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加严对进口煤炭环保、放射性等项目检测; 5月1日起又对进口铁矿中汞、砷、铅、镉、硫、氯、氟等7个有毒有害元素含量批批实施监测,而企业对检验周期要求比较迫切,造成检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福建泉州口岸为例,现年进口大宗商品达3000多万吨,分别从相距70公里的国电、沙格、三梅、泰山、东港、鲤鱼尾、青兰山、黄干岛等8个码头进口,而检验鉴定人员仅5人。
3.检验标准问题。现行的大宗散货检验标准体系存在不全现象,例如无进口原油、铁矿的环保控制强制性标准,为此无法真正有效控制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口。有的标准不适用,例如原油取样标准,按照标准需要取样的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不适合目前我国进口原油快速通关和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迫切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依法有效地对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进行合格判定和处置,可以杜绝不法商人以次充好、虚报谎报、货证不符等欺诈手段。将低品质、低档次、高污染的产品拒之门外,为口岸执法把关提供科学依据。
(1)完善检验标准体系。针对原油、铁矿、煤炭标准体系不全或标准不适用等问题,应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尽快整理、补充和完善,健全检验标准体系。
(2)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大力推行口岸安装自动化取样设备,同时进一步完善码头的制样室、监控系统、值班室等设施,提高散装货物取样的代表性,不仅可以降低取样的劳动强度,还可有效避免国际贸易争端。
(3)加强口岸能力建设。一是口岸应调整和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产品的执法把关力量;二是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开展各个口岸的一线检验执法人员培训和交流活动。
2.构建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
(1) 建立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围绕安全、卫生、环保和防欺诈,开展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动态监测研究,全面收集、汇总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品种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风险信息并进行分析,及时向公众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危险特性和预警信息。
(2)加强安全、环保等重点指标监控。检验检疫部门应根据《商检法》赋予的职责,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安全、环保项目的监控等方面,开展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为国家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政策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开展进口原油运输油轮硫化氢监测工作,保证运输储存环节安全生产。
3.建设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信息库
随着国家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战略的调整,我国各口岸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品种更趋多样化。不同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品质特性和风险差异较大,从而对检验监管、卸货、存储、出运、生产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建立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高风险性大宗资源性商品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失,有效维护贸易安全和国家安全。
4.创新模式,提升口岸检验监管技术水平
(1)探索分类管理模式。在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检验监管模式,从而确保检验监管针对性、有效性。对企业进口自用或由诚信度好的贸易商长期进口的产品,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格评定模式,探讨备案验证管理、后续使用监管等方式。
(2)加强来料加工监管研究。2015年以来,原油以“来料加工”方式进口的比例呈增长趋势。部分来料加工原油亦存在高硫、高盐、高酸及硫化氢含量高现象,加工成品油复出口形成资源性产品“高耗能、高污染”事实,并将污染及其他风险留在国内。因此,应加强对来料加工原油的监管研究,出台相关管理措施,规定原油加工企业来料加工原油品种范围和质量要求。
(3)加强政府监管部门间合作。危险化学品(如原油、液化天然气、化工品等)监管工作涉及到很多其他政府部门,如检验检疫、海关、海事、安监、环保、公安、交通运输部门等等。建议建立危险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口岸各机构对货物进行共同审核把关,实现信息共享,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
(4)有效指导企业规避贸易风险。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检验检疫部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信息优势,加强对国际大宗资源性商品市场的规则研究,防止一些国家滥用经济壁垒阻碍国际正常贸易的行为,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醒收货人在进口前确认货物是否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三是要求进口企业尽可能在贸易合同中争取以到货港检测结果作为计价调整依据,以便在货物发生品质不符、重量短少等问题时,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徐涛)中国进口原油研究与分析《当代石油石化》2008年12期.
篇9
1、抽样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企业的成品库内或市场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以其他形式表明合格的、近期生产的产品。
2、检验依据
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T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GB 1493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
GB/T 30795 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 甲醇的测定
GB/T 30796 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 甲醛的测定
GB/T 30797 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 总砷的测定
GB/T 30799 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 重金属的测定
QB/T 2967 饮料用瓶清洗剂
00001. 其他经公示现行有效的企业、团体、地方等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
判定规则
3.1 依据标准
3.1.1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见表1。
表1: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标准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或不合格程度分类
A类a
B类b
1
总活性物含量
GB/T 9985
QB 1994-1994
2
pH
GB/T 9985
GB/T 6368
3
去污力
GB/T 9985
GB/T 9985
4
荧光增白剂
GB/T 9985
GB/T 9985
5
甲醇
GB/T 9985
GB/T 30795
6
甲醛
GB/T 9985
GB/T 30796
7
砷(以As计)
GB/T 9985
GB/T 30797
8
重金属(以Pb计)
GB/T 9985
GB/T 30799
9
菌落总数
GB 14930.1
GB 4789.2
10
大肠菌群
GB 14930.1
GB 4789.3
a 极重要质量项目
b 重要质量项目
备注
/
注:①极重要质量项目是指直接涉及人体健康、使用安全的指标;重要质量项目是指产品涉及环保、能效、关键性能或特征值的指标。
②上表所列检验项目是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的,重点涉及健康、安全、节能、环保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重要项目。
3.1.2饮料用瓶清洗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见表2。
表2:饮料用瓶清洗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标准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或不合格程度分类
A类a
B类b
1
总活性物含量
QB/T 2967
QB/T 2967
2
荧光增白剂
QB/T 2967
QB/T 2967
3
砷(As)
GB 14930.1
GB/T 30797
4
重金属(以Pb计)
GB 14930.1
GB/T 30799
5
甲醇含量
GB 14930.1
GB/T 30795
6
甲醛含量
GB 14930.1
GB/T 30796
7
细菌总数
GB 14930.1
GB 4789.2
8
大肠菌群
GB 14930.1
GB 4789.3
9
去污力
QB/T 2967
QB/T 2967
10
总五氧化二磷含量c
QB/T 2967
QB/T 2967
a 极重要质量项目
b 重要质量项目
c 仅标称无磷类检测
备注
/
3.1.3机洗(含果蔬清洗剂)用餐具洗涤剂和食品工业用洗涤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见表3。
表3:机洗(含果蔬清洗剂)用餐具洗涤剂和食品工业用洗涤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标准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或不合格程度分类
A类a
B类b
1
砷(As)
GB 14930.1
GB/T 30797
2
重金属(以Pb计)
GB 14930.1
GB/T 30799
3
甲醇含量
GB 14930.1
GB/T 30795
4
甲醛含量
GB 14930.1
GB/T 30796
5
细菌总数
GB 14930.1
GB 4789.2
6
大肠菌群
GB 14930.1
GB 4789.3
7
总活性物(或有效物)含量c
产品明示标准
产品明示标准
8
去污力c
产品明示标准
产品明示标准
a 极重要质量项目
b 重要质量项目
c 检测项目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中应明示。
备注
/
3.2 判定原则
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其中,当产品存在A类项目不合格时,属于严重不合格。
若样品出现封样状态破坏或样品异常损坏的情况,影响检验结果,则停止对该样品的检验。
若产品中含有不完全溶于乙醇的表面活性剂时,总活性物含量按GB 9985中第A.1章“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
检测微生物指标应采用未开封的样品。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高于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时,应按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或包含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应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该项目不参与判定,但应在检验报告备注中进行说明。
篇10
我国电子商务自2008年以来交易规模实现大幅度增长,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12.3万亿元[1]。网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但网购商品质量问题日益凸现。开展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尤为迫切。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11月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杭州),并于2014年1月又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杭州),加大了对电商产品质量监督的力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是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质量监督的主要手段,其中的监督抽样方案十分重要,2015年1月下旬发生的淘宝网与国家工商总局的争议起因就是监督抽样的样本问题。电子商务产品与实体店商品或仓库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存在许多不同之处,目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的抽样方法却大多依循适用于实体店商品或仓库产品的监督抽样标准,一些监督的结果也难以令人信服。因此,研究电商产品监督抽样方法及其特点十分有意义。
2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文献及标准分析
国内学术界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状况已有许多探讨,但对于电商产品的质量监督研究较少。何云福从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角度,指出电子商务产品监督抽查所需样品的取得、样品的确认以及后续处理等环节都与日常的监督抽查工作遇到的情况不同[3],并较多探讨了电商产品监督抽查模式,但未涉及到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方案。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网络购物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等客观原因,鲜见国外学者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领域的研究文献。产品验收抽样检验是由使用方采取的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而监督抽样检验是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第三方机构为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产品质量进行的监督。为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系列适用于质量监督特点的抽样检验标准。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标准体系。但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样,仅颁布实施了1项标准,即GB/T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以下简称GB/T28863-2012)。GB/T28863-2012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程序是专门为对流通领域的商品实施质量监督而制定的,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属于流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共性,因而对电商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时可根据条件采用GB/T28863-2012。GB/T28863-2012对适用对象、监督总体确定、复验程序等做了规定,但对样本量大小、计量或计数质量特性的不合格判定方式、抽样点及抽样方式等并未明确。本文就风险控制、抽样点及抽样方案、监督质量特性及其不合格判定三个方面分析了GB/T28863-2012的特点(见表1)。
3电子商务产品抽样特点分析
由于网络购物情境不同于仓库或实体店,对于电子商务产品的监督抽查必定与仓库产品或实体店商品的监督抽查有所区别。本文对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唯品会等网购平台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网购平台的物流方式有显著的区别:淘宝一般由第三方快递公司运送;京东、亚马逊和当当既有自己的产品配送服务,也有第三方的快递公司服务;唯品会完全是自己的快递配送服务。也就是说,随着经营模式的不同,有的网购平台有自己的仓储,有的则没有,即网购平台与货物仓储属于两家不同的企业。有仓储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可按现有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执行,两者无本质区别。现对独立、无法确定库存的电商产品抽样特点进行分析。通常在进行产品监督抽样时,要先判断批量大小,不同大小的批量采用不同的监督抽查标准来确定抽样方案及方式,抽样人员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待销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实体店为现场抽),并且执法人员、检验人员、销售者三方必须同时在场。网购平台与实体店的监督抽查差异就在于销售者(网上商家)不在场,抽样人员面对网上商家时,只能看到商家单方面呈现的店铺信息及产品介绍,难以考证一些信息的真实性,不能直观鲜明地了解样品基本情况,因而对于没有自营商品仓库的电商平台,只能通过下单购买来抽取样本。对于电子商务产品,抽检方还难以确定样本量、批量及总体量,比如遇到部分电子商务产品库存样品量太少而无法抽检、部分电子商务产品下单购买时必须超过一定个数才进行配送等问题,因而通过检索抽样表形成抽样方案的方法不易实施,且抽检的样本量不可能很大,样本量过大会使购买费用增加,提高检验成本。此外,下单抽样后,产品通过快递进行配送的运输过程难以监控,产品待检测性质易受系统因素干扰,容易导致产品检测结果的失真。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有多种类型(见表2),有的商家销售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或不同品牌的产品,没有自营品牌,此种类型商家占多数,类似于经销商;有的商家直接销售某个厂家生产的或某品牌产品,没有自营品牌;有的商家是某个生产企业或某品牌授权的官方网店,专门销售该厂家或该品牌的产品,产品品牌就是商家自营品牌,且一个电商平台的某品牌官方商家只有一个,类似于商。因而对于不同的网上商家,还需注意不同的抽样问题。对于第一种网上商家,同种类型的产品可能是多个厂家生产的,或者是多个品牌均有同种类型的产品,比如:同一外观的0.5mm黑色签字笔芯有大品牌,也有小品牌,甚至有无法直观获知品牌或厂家信息的,这类产品可能存在信息不全、伪信息等问题,容易出现大面积假冒伪劣现象,影响抽检人员对产品是否验收合格的判断,若执行监督检验,则很难追溯产品质量问题源头,也很难将监督抽检结果告知承担主要质量责任的一方。对于后两种网上商家,监督机构可以追溯到生产方,保证产品基本信息的信度,确保监督总体验收抽样合格,排除假冒伪劣产品干扰检测结果而影响监督总体真实质量水平等问题。同有自营仓库的电商平台一样,对于第三种网上商家(如官方旗舰店),具备自有、独立的库存,监督机构可以依循传统产品监督抽样检验程序。电商产品的抽样特点总结见表3。
4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