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建国初期,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8.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一百多台,农业用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这些大型的农用机械就更少了,几乎为零。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很低,综合统计甚至不足百分之一。现建国近七十年,经过举国上下不遗余力的改革和发展,国家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空前提高,农业机械的实际保有量大幅上升,相比较建国初期,增量至少千倍,有些常用种类的生产机械增量达万倍之多。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粮食生产,更加进一步面向各类经济作物;从单一的种植业模式发展出系统的农业产品加工业、副业、养殖水产业等等;耕作方式也从简单粗放的大田农业转为操作高效、管理便捷的设施农业,不仅着眼于生产过程本身,更注重培养产前+产后的链条。以几种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大豆和玉米等的生产为例,都已实现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其中小麦生产更是一马当先,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4%和72.8%)。(2)农机产品多样化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国家本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推行和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措施,陆续出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产业政策,使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增加了很多经济作物和蔬菜、果类产品的种植面积。从发展农业机械的角度,传统作业的机械保有量增速必然减缓,而新兴农业产业布局所需求的经济作物机械必然增加。随着近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设施农业的装备及节水效能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一批示范项目,因其卓越的性能表现,带动了此类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所以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提升,产品拥有越来越大的附加值空间。(3)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我国传统的农户作业模式相对封闭,家家户户耕种规模都不大,很少有人在这种状况下去特意购买农机,因为不必要,且经济上不划算。这就引出了一个课题———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农机作业真正开始向市场化、社会化迈进,还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国性跨区域小麦机收割说起。跨区机收的开展,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个多月,这样一来,小麦收割效率上来了,联合收割机利用率提高了。这一措施让许多农民实现了小麦收割机械化操作的愿望,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体现,同时,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也因此大幅增加。此举带动其他农业产业作业方式朝着集中的机械化生产推进。此后,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不断涌现。
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农业机械要发展,必须重视技术的创新,无论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还是新兴的农业产业。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看,传统农机功不可没。农业耕作由于其作业区域的广泛性和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作业时段集中,作业量大,百年来传统的农业机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发挥着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同时,老式机器也在技术层面不断大胆地变革和创新,力求适应新的农艺要求,匹配生产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机械的装备技术,跟随国家的产业战略,进一步融合高科技成果,获得全面发展,在电力电子、信息联动和微控技术的主导下,向着智能型、机电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国家倡导的各种跨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主导型农业产业化开发进程,帮助一大批新技术成果运用于农业机械装备,这些改变很好地适应了重质量、降成本、提效率的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一方面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一方面便捷了劳动者的生产操作,改善劳动环境,增加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2)种植科学管理和水土环境保护。日新月异的耕作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也有助于整合农田和水土资源利用。各种少免耕、秸秆覆盖、减轻机械作业对土壤压实等等在不同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下因地因时,合理规划的农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和措施,新型的耕作装备,干旱少雨区的集水、微灌技术,对于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尤为重要。作为传统农业工程学科的重要课题,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战略的驱动下,水土保持方向的研究与实践,将把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和自动控制在智能化灌溉技术层面的集成作为重点方向。(3)建立基于信息管理的生产技术体系。综合应用现代信息高新科技和农业装备技术、作物生产和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决策等先进科技成果的“精细农业”技术,是21世纪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性技术之一。该技术在保证信息来源可靠的前提下,实时获得并处理相关数据。这项工作的完成,要依赖高精度传感器,因此需要能够快速采集环境、土壤和农田作物各样本基本数据的高性能传感器、智能分析仪器和等级匹配的定位系统,开发出能够基于模型、数据和知识,以运算结果为依据来提供决策参考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制造出可以对各种生产条件和环境变化作出量化反应的农业机械,以实现汇总信息数据,完成运算分析并精确定位、精准控制的农业机械作业。(4)重视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近年来,技术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活动,过去主要集中于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这种现在看来近乎封闭和狭隘的模式,很多时候沦为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壁垒,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许多国家都把目光从重视专利工作更多地转向重视标准。专利的影响可能是某个企业,或者是若干企业,强调对专利所有权人的保护。而标准却能实实在在影响一个产业,甚至塑造一个产业,乃至以这种影响力改写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能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在技术标准中确立某种技术要素或设立某项技术指标,就有可能建立一套属于本国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这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增长、认知力的进化以及二者的相互促进,越来越突显。20世纪下半叶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农业机械的技术更迭速度缓慢,而今天,在受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支配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发展观念的开放,新的、好的技术大批应用在农业生产设备上。在这个背景下,要谋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要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实施技术创新、牢固技术储备、强调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就是技术专利追求的最高形式。标准在竞争中越重要,标准制定者就越有市场话语权。
3结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机化科技含量效益日益提高。知识经济的时代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色的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推动农机科技进步,增强农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等,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阿布来提·达吾提 单位:新疆巴州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发展现状 解决对策 建议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66-01
一、前言
我县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倾力打造五大产业基地,引导广大农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创建兰坪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在这个关键时期,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情况成为决定兰坪农业生产的关键点。
二、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我县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总量长年持续增长,机械化发展达到了全新的阶段。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应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也得到了拓展。近年来,经济作物的加速生产,促进了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量攀升,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再走单一的道路,而是迈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玉米是我县主要农作物,其生产过程中的农机投入虽然发展较早,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不适应农户的需求。目前,兰坪县把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列在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首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许多农机大户经过县农机部门的宣传和县有关部门的扶持,纷纷增加农机购买投入,率先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跨区作业,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2年该县玉米机收情况好过预期,农业机械市场空呈现火爆发展趋势,购销两旺的局面喜人。新推广农田作业机械有800多台,全县农机保有量近3500台。而这一令人欣慰的局面,离兰坪县全县农机水平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的目标相差甚远。伴随全县农业规模化发展,这一差距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必将影响全县的农业生产和收益。
三、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问题
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的前景仍旧不容乐观,在农机化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如下问题:
1.广大农民现实购买农机的能力以及生产需求两要素影响
农民的收入直接影响其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而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对农机购买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故而这两要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就存在了忽视生产需要这个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形成了供不应求和有需求没有购买量的问题。
2.实现跨区域机收作业的制约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全面发展农机的新要求。农作物的播种、收获都逐步走向现代化。可是农机必定是固定投入,农户对一次投入的效益回馈十分看重,利用作物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及购机者效益是农业机械水平提高的真正目的。而这种跨区域的联合收割,单靠农户自己联系找寻是十分困难的,县政府投入的人力和提供的相关信息十分关键,培养这样的跨区作业的技术队伍也存在技术参差不齐,施工能力不稳定等问题。
3、扶持政策与投资环境的问题
伴随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势必影响到农业机械的发展。而全社会农业机械投资环境在逐年改善,造成了投资环境的好转,可是投资环境的扩大和复杂化也加重了农机发展的风险。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购买低成本农业机械,从事高产出农业作业存在极大的隐患。而伴随近年来政府的补贴和优惠的贷款政策,农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期望值逐年提高,对政策的有利索求越来越多。我国入世后,由于补贴政策的取消,机收玉米将会增加成本,价格因素将有可能对农机部门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农业机械发展缺乏核心产品
核心技术缺乏,高端农机产品空白,无法适应市场多功能、自动化的需求,不能适用各种复杂农业生产需要,这些问题十分突出。而且农机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联合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5.恶性市场竞争的影响
农机市场的潜在利益,引发了全县各个乡镇农业机械发展的强劲势头,在这大好局面下,存在严重的行业恶性竞争,不利于农业机械的长远发展。
四、解决农业机械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农业机械产业作为公益性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投入。基于农业机械产业发展具有普遍的公益性,可以在每个乡镇设立农业机械公益性技术研究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农机作业技术创新。
2.技术原理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结构原始创新研究。促进农业机械行业共性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由县政府牵头,围绕农用动力、收获机械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一批相对独立性和面向全行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性科研创新平台,设立平台专项运行经费,支撑行业重大科研问题和项目的持续创新。
3.坚持引进来的方针,大力支持新型农机科技的引进和对外合作。在节约型农机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型技术、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鼓励和支持引进再创新、对外合作研发、技术买断。
4.进一步加大和完善农机创新的支持政策。建立税收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装备企业加大对科研和自主创新的投入;在继续实施好农机购置政策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机新技术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补贴力度,鼓励创新发展。
5.加大农机先进制造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受先进制造能力制约,我国农机产品普遍可靠性不高,但是受低价格、低利润水平的影响,行业企业又无力投入先进制造能力改造,建议设立农机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专项,提升产品制造质量。
6.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做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农业机械行业企业准入制度,整体提升农机行业运营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农业机械发展需要县政府和农户共同努力,才能起到最好的推动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现代化。只有把握发展中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才能促进全县农业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桂梅,于维霞,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寿光市典型调查为例,调查研究,2012年7月
[2]曹鸿海,菏泽市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报废处理建议,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月
篇3
本文选用农用机械总动力来描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包括柴油发动机动力、汽油发动机动力、电动机动力、其他机械动力的年底数,选农用机械总动力为指标主要是考虑该数据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同时更能直接表示主要农业机械的聚集程度。同时本文选用财政投入额作为解释对象,其中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投入。有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最早的统计是从2004年开始的,本文的数据来源是《中国农业机械年鉴》(2004—2011年)的统计数据。
1.农业机械总动力现状分析我国2004—2011年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发展变化。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977.3466百万千瓦,比2004年增长了52%。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快速增长,一方面降低了我国农业对农业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部门的转移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对农村劳动力的替代,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中央财政投入发展现状我国2004—2011年8年中央财政投入的发展变化。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04年中央财政在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仅为1.6115亿元,而到了2011年则高达192.037亿元,增长了百倍多,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之间有重大的突破,增长的值甚至超过了之前年份的总和,这个增长幅度在很难在其他中央财政投入中看到,可见中央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
3.地方财政投入发展现状我国2004—2011年8年地方财政投入的发展变化。地方财政的投入增长明显要平稳得多。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04年地方财政在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为29.2528亿元,2011年为94.9459亿元,增长了将近四倍。在2004年时地方财政投入的金额还是中央的近两倍,而到2011年却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央财政投入,这与两者组成状况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后文会详细解释这方面的原因。
二、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证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主要步骤包括:①建立回归模型,②求解回归模型中的参数,③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1.中央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根据中央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建立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y1与中央财政投入额x1的线性回归方程:y1=698.7699+1.4023x1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53,判定系数为0.908,说明中央财政投入额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回归模型的t检验统计量为7.72,P<0.05,拒绝零假设,该模型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意义。回归系数为0.01402表示,在2004—2011年之间,在其他条件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投入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1.4023百万千瓦。
2.地方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根据中央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建立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y2与中央财政投入额x2的线性回归方程:y2=515.0372+4.9948x2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4,判定系数为0.988,说明地方财政投入额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回归模型的t检验统计量为21.6,P<0.05,拒绝零假设,该模型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意义。回归系数为4.9948表示,在2004—2011年之间,在其他条件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投入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4.9948百万千瓦。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
1.中央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主要是以农业机械购置投入为主,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48.48%提升到2011年的91.35%,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的绝大多数都向农业机械购置项目倾斜,同时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的大力投入使得这项政策的贯彻力度极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
2.地方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主要是以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主,但是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一般行政事业支出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65.31%下降到到2011年的46.73%,同时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19.11%提升到2011年的27.92%,相比而言一般行政事业支出的比重还是接近总体的一半,在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共同职能是满足基本建设支出、科研推广支出、推广培训支出和农业机械购置支出的需要,而地方财政支出在此基础上还要承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这是中央财政投入不需要涉足的地方,在比重变化的幅度中也可以看出中央也舍得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下大力投入,因此中央财政投入增长的弹性和空间比地方财政投入要大得多。同时一般行政事业支出就占了地方财政投入的一半,然而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系统机构的数量也由2005年的34470个减少到2011年的32936个,基于行政支出的稳定性,因此整个地方财政投入的增长也是稳步提高的,这也解释了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数额差距巨大的原因。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地位
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投入比例,这反映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在众多投入中所处的地位。农民个人投入仍然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但是相对重要程度逐年下降。农民个人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84.56%下降到2011年的64.08%。与此同时,财政投入的重要性逐年凸显出来,财政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10.44%上升到2011年的33.36%,仅次于农民个人投入的比重。从长远来看,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农业机械化投入中财政投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五、总结与建议
1.财政投入的长期增长会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财政投入的提高会引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财政投入短期内仅仅存在提高生产率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装备了“农业机械”就代表实现农业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推广培训也是其中的重要步骤,这些步骤都是需要一定时间为农民所磨合和消化的,因此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脚踏实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从而使财政投入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2.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组成需要调整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初期,如果连“农业机械”这一最基础的生产资料都没有,那么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是空谈,因此在发展阶段初期财政投入集中在农业机械购置就非常合理。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业机械购置的投入却也逐年增长,这就与实际需要不相协调,当农业机械的持有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民越多,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科研与农业机械推广培训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但是实际情况是,中央财政约90%和地方财政的30%的投入都在农业机械购置上,因此政府需要在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上做出“再平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向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科研与农业机械推广培训的投入上倾斜。
篇4
[关键词] 系统研究 服务 宁国山区 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37-01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农业机械化生产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益,使得人们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促进社会的更好发展。宁国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整个山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宁国市山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和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宁国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地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与此同时,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投资者开始从其它行业转向农业进行投资,使得宁国市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到外部的有利条件。在宁国市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有机械设备方面的因素,也有技术和非技术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要找准影响的因素,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探讨,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加良好。
2 对宁国市山区农业机械化的系统研究
在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也应该向机械化进行发展。在农业的生产中,利用机械化来进行生产,那么相关的投资者就会思考自己具体的投入和回收的情况,整体农业的经营规模如何,当前是否有具备机械化操作能力的人才,如何才能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要对宁国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系统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其机械化的发展。
2.1 做好机械化的分类工作
在机械化的研究和推进中,首先要合理、客观地根据土地的构成和生态的特点来对机械化的类型进行分类。宁国市的整体总面积达到了375.05万亩。其中山地、丘陵、平畈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2%、63.5%和14.3%。由此可见,宁国市整体来说它的丘陵山地面积是比较大的,而可利用的水田面积比较少,并且田地小,过于零散,不利于耕种农业的发展。由于农业可利用的空间比较小,因此对于农业设施的发展来说,存在一定的限制,只适合发展一些中小型的农业机械。因此,结合实际的情况,可以把宁国市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平畈水田、丘陵山地机械化和设施农业。
2.2 机械化的有利条件
宁国山区的自然条件是比较良好的,进行畜禽养殖、种植等都十分具有优势。传统的山核桃、竹叶、花卉、蔬菜等都是它的优势产业。近些年来,在食用菌和油茶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兴起。此外,宁国市的第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因此可以为很多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使得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基础,利于投资资金的积累,为机械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2.3 三大类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在宁国市的山区中,平畈水田机械化程度高,基本已经实现加了全程的机械化。但是,这类型的机械在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土地的经营规模难以把握适度,从而使得机械化的效益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丘陵山地的机械化是发展的重点,它是宁国市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它的机械化水平并不是特别高,在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受到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设施农业同样也是宁国市山区机械化工作的重点。尤其第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设施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样的,它的机械化和设施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并且容易受到资金和人才知识方面的限制。
2.4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宁国市山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不够,使得粮食和其它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发展受到限制。有的种植户因为土地竞争的原因推出了水稻、小麦的种植领域,使得农田的规划和保护受到了影响。此外,整体的农地规模经营和土地的集中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大大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由于机械化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但是宁国山区农业劳动力老弱化明显,劳动素质不足,使得机械化发展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3 加强服务,推动宁国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3.1 生产规模要适度,农机社会化服务要加强
在宁国山区的机械化发展中,要强化服务的意识,做到合理的规划。对于基本农田,就要保证它能够用于种植主要的粮食作物。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加强服务工作,切实提高自身的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促进的动力。
3.2 转变生产观念,吸引专业人才
机械化发展需要人才层面的支持,因此对生产观念进行转变,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吸引人才是十分关键的。具体来说,政府不仅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相关的公共技术服务部门也要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的力度,尽量根据实际的情况扩大服务的领域,帮助农民尽可能地从技术层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他们种植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吸引管理能力较强,并且知识丰富的人才对农业进行投资和开发,为机械化的发展提供经济和知识层面的帮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多组织一些加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切实转变农民的生产观念,让他们体会到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好处,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这种方式也是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的,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其中。
3.3 加强农业公共技术服务部门的人才建设
宁国山区的机械化生产和发展需要农业公共技术服务部门提供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知识培训,促进农民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服务部门是第三行业的代表,如果他们的服务功能发挥充分,服务作用发挥明显,就可以为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给人一碗水,自己需要有一片海。作为一个知识和技术的提供部门,农业公共技术服务部门自身也要加强人才的建设,要不断地引进年青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加强人才的管理和提升,针对农业技术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促使他们具备可为他们提供培训的能力。
4 结语
宁国山区的机械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对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实现全机械化的发展,并且重点推进丘陵山地的农业机械化,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通过相关部门的配合和重视,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的光度和深度,从而可以快速地推进宁国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其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稳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机械已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农业生产中,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由单一化向综合化发展,较大程度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效促进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对农业机械发展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各项制度仍不完善,在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1]。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而推动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的水平提高。
一、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经济运行的机制逐渐转变,传统农业机械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发展要求,因此应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对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当前发展要求的农业机械管理机制。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规范与管理农业机械市场发展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市场意识、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较为淡薄,在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机制建立方面仍需要探索。
2.缺乏健全农业机械管理体系和高素质人才,影响农业机械管理水平
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基层农村,其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名存实亡,其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制度滞后,导致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体系往往不健全[2]。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缺乏科学认识,对新产品技术理解不足。由于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3]。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体系和农业机械信息化系统,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与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农业机械发展现状与趋势,影响农业机械管理水平与能力。
3.农业机械管理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其配套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装备已具备一定发展规模,而农业机械服务则相对发展缓慢,因此农业机械发展与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之间发展不协调,现有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当前农业机械发展需要。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农业机械销售较为混乱,农业机械经营者对于其所售产品的维修与保养了解较少,无法提供完善的农机配套服务,造成农机研发、生产与销售脱节,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形同虚设。
4.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存在部分缺陷和漏洞。这与农业机械快速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证农业机械快速发展,以规范农业机械生产经营活动[4]。虽然目前我国多数省份制定了地方性农业机械法规,但是,全国性农业机械法规仍未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导致现阶段农业机械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范围不明确,行政纠纷增多等问题不断出现[4]。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的现实状况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减少行政手段干预,通过为农业机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进而规范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健康发展。
5.用户对农业机械化认识不足,影响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水平
农业机械主要面向农民用户,多数产品操作与使用并不复杂,操作者可对部分零部件更换或修理,导致其对于产品整体的维修保养重视不足,忽视了农业机械的科学性与专业性[5]。此外,农业机械所有者对农机管理缺乏正确认识,农机相关手续不全,造成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
6.农业机械流动性大导致农业机械管理难度加大
我国农业机械生产经营者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受效益驱动,其产品往往跨市甚至跨省经营,在多地间流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农业机械生产经营者不熟悉市场,往往导致农业机械流动的盲目性,造成产品经营活动混乱,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完全脱节,农业机械行业管理出现新的难题。
二、加强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措施
1.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学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转变传统农业机械发展管理观念,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学习,结合我国当前农村现状及现阶段经济发展实际,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制定符合现阶段农业机械发展的管理办法,保证农业机械良好的运作状态,促进粮食的增产与增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建设,进行有效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显得十分迫切,因此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建设。首先,从宏观角度上加强农业机械行业管理机构的制度建设,进而实现从市场经济角度管理农业机械行业[6]。其次,严格审查各地农机相关企业,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应进行整顿,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考核,实现持证上岗。再次,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农业机械专业知识宣传普及,强调农机产品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最后,将农业机械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并给予政策性支持,完善农业机械行业组织框架,加强农业机械发展管理[7]。
3.农业机械服务与管理并重,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指导农机生产经营者完善产品经营活动,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促管理。相关部门应将农业机械发展与管理放到重要位置,加大对农机服务投入,培养专业农机服务队伍。在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不断对农业机械发展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创新的农机管理模式,加强农业发展中各个服务部门间的协作,形成科学完整的农业机械服务网络。
4.完善农业机械法律法规,促进法治化管理
完善农业机械法律法规,是促进农业机械管理的法律保障。加速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的立法,是实现农业机械从行政管理转变为法治管理的重要条件。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机械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为目的,从法律上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严格规范农业机械经营活动;在现有的地方性法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制定全国性法律;明确农业机械管理范围和方式,改变农业机械管理的落后方式,并促进农业机械向法制化发展。
5.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农业机械化实现和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发展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定期对农业机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建设素质较高、知法懂法的农业机械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
6.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宣传,促进其管理水平提高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民众以及农机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而提高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的水平。
三、结语
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有利于农业机械作用的充分发挥。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各个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全面认识在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完善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农业机械服务意识,完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俊其.农业机械管理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机,2012(01).
[2]桑嘉娣,蔡青.迁移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8).
[3]朱俊圆.基层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技资讯,2012(21).
[4]史云鹏.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探析[J].湖南农机,2012(09).
[5]刘学江.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03).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规模化;发展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58-1
1 农业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力带来巨大变化
在我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农民,以前种田靠的是黄牛,上粪用的是背斗,无论狂风暴雨,日复一日的汗流浃背,以至于累弯了腰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自1978年我国正式开展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一种新的经营土地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去种植自己负责的土地,农民开始关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作为科学技术的典型运用,是农业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为了大力提升农业生产力,党和政府及时制定并出台了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自此农业机械化正式步入正轨。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强化又提高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途径。
2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
农业机械化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发展,逐步实现了机械替代畜力的目标,比如在农业生产的运肥和耕地、播种和打碾等农作环节中,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极为明显,尤其是对大规模收割机的推广应用,使收割和脱粒以及筛选这三项集为一体,与人工对比可提高效率25~30倍。在紧张忙碌的秋收作业过程中展现了巨大的魅力。农业机械的推广运用和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朋友们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大大减少了农作业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减缓了农民在农作上繁重的劳动,挖掘出人们农闲时间的剩余价值,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使农作物抗御天灾祸事的能力大大提高,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性。以前的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民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去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生产极为不稳定。而如今,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使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抗御天灾以及争抢农时等方面。其中,旱作机械和灌溉机械可抗御旱灾,植保机械可抗御作物病虫害,联合收割机可抗御雹灾和粮食发芽霉变等特殊灾害。另外,类似推土机一类的农业工程机械在农业水利和防护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机械化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重要前提,农业机械化也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座里程碑。农民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加快农业的机械化,可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的生产率,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在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农业机械化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将会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农机产品的质量以及农业技术还不够完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腾飞,传统农业必将转向现代农业,将会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加快转移步伐,随着农民努力摆脱繁重体力劳动愿望的加强,必将加大对农机的迫切需求。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农业的规模化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我国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3 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模式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必将逐步走向成熟,农业经济必然提倡走生态之路,提倡有限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另外,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品种必然会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小农经济终将淘汰。政府也会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广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也可能会采取入股的方式建立示范基地,使其不断向农业的规模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整个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是与农业机械化紧密相连。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所以要用一个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发展过程,既要反对不顾客观实际的冒进主义,又要避免消极等待。回首我国农业机械化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包含了失误的教训。在对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在认识上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杜绝回避,鼓励正视解决,绝对不能低估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0(25).
[2] 石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论坛,2010(8).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农机结构 发展现状
一、贵州地形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m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3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
二、农机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拥有量迅速增加,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呈现出新的形势:一是农机产品质量与服务方面的投诉现象有所增加,农机产品质量与服务有待加强;二是农机产品生产经营市场,农机化作业服务市场、以及农机具维修服务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监管。为了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该省各级农机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认真处理投诉问题,引导和规范农机作业和维修行业使我省区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农机产品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放心农机产品覆盖率显著提高,农机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农机质量监督体系逐步健全,进一步增强了农机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意识和农民群众维权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机结构装备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一般产品多,精品名牌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油菜收割机械化虽然有所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在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上,由于国内农机新产品研发缓慢和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等原因,贵州省目前只是在机耕、脱粒、排涝、初加工、运输等环节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农机投入的相对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虽然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购农机用农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农机补贴力度与农民购买需求间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就是说,尽管农机补贴每年大幅度增加,可是仍然赶不上农民需求范围的扩大,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
(三)农机推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农机服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目前乡镇农机站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人、财、物、事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造成乡镇没管好,农机局管不了的局面,此外,农机技术专业人员培养远远跟不上农机发展的要求,后备力量不足形势严峻迫在眉睫。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许多工作不能切实到位,制约了全省农机化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贵州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贵州省的农机化发展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贵州农业的进一步腾飞。
(一)调整和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推动农业做精做细。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要加大农机化发展结构的调整力度,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两个转变、四个发展延伸”的发展思路,实现由传统的农机装备向现代农机装备的转变,由农机化发展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加快体制创新步伐,促进农业做大做强。
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实施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有的耕作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大中型农机的推广和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必须要立足土地规模化经营来抓农业机械化,解决小田块与大生产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在确保土地承包长久不变前提下,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让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在农村发展,让已经非农转移的人在城镇发展,使不想种的田有人种,使想种田的人有田种,使农机大户、种田能手有可能集中大片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这样就为大型农机提供了用武之地,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建议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要通过政府行为,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做到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合力。如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农业部门应负责农艺技术,农机部门负责农机技术,达到良性融合。
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管理;发展
2015年末,黑龙江垦区拥有机械总动力980.43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854.4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65万千万,其它118.3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规模、农机装备和发展水平较高,排在全国前列。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机械化发展已进入农业全面机械化阶段。当前,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使得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黑龙江省机械整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2%以上。旱田机械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89.9%以上。机械深施肥面积占总面积的88.3%以上.秸秆和根茬粉碎还田达到89.5%。全省农机化率达到92.3%。黑龙江垦区的农机化率已高达95.43% 。综上所述,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水、旱田间作业机械化,进入农业全面机械化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2.黑龙江垦区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沿着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最主要手段。垦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86%,其中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贡献率在82%以上。大马力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使用农业机械化作业,不但极大地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推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促使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农业机械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特作物、设施农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垦区内向垦区外延伸,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加工业、航化作业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使新机械、新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据了解,农业装备工业是农业生产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黑龙江垦区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农机应用水平,提高垦区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垦区坚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高产栽培模式,全面推广农机农艺相配套的新技术、新机械,重点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精准农业与农机信息化技术,大豆、玉米精密播种技术,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和程控设备,水稻高性能插秧技术,卫星定位和自动导航设备。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1.全面推进垦区农机装备结构调整。黑龙江垦区要按照部省共建、地方主抓、协同推进的建设机制,农业部和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安排各类政策和项目中,继续对黑龙江农机化示范区进行优先支持。随着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将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机经营理念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农机产业良性健康的发展态势,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垦区提升粮油等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协调推进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各领域机械化,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2.努力扩大垦区农业技术装备配套。近年来,垦区农机更新速度放慢,大量农机超期使用,难以满足现代农艺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要求,制约了垦区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粮食增产能力。面对新挑战,新形势、必须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加快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农机装备发展趋势变化很快,先进技术应用很迅速,所以我们不能松懈,要继续加大相应政策的扶持力度,保证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据初步测算,黑龙江垦区农业装备工程建设完成后,可年增加经济效益45亿元,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垦区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半数劳动力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必将推动垦区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3.提高促进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认识。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黑龙江垦区能够按照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素质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以高度的自觉、坚定的信心、创新的理念,聚焦重点发力、强化指导服务、狠抓措施落实,不断拓展农机化发展领域和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有力有序推进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黑龙江垦区将不断通过传递新的农机技术、农机装备信息和灌输新的发展理念,使农业机械化日益成为推动黑龙江垦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庄卫东,刘建军,汪春,王智敏,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J];农机化研究;2001年04期.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利用;武威市
中图分类号: S23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5.017
在武威市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土地经营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前提下 ,农户对农业机械的利用程度明显提高[1]。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来进行生产工作的行为已普遍存在。同时,减轻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作负担,使得生产过程简单化、机械化、系统化。农民的角色也由刚开始的“农业生产者”转化为“农业经营者”。
武威市的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在推动现代农业进程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成为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把武威市的传统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实际上也是将农业机械加入到农业生产中来,还要将农业机械化大力传播与推广,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生产劳动的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农业效率,使农民快速发家致富。
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除了机械的使用率、工作效率和完整率这些影响农业机械利用水平的直接因素以外,还包括农业自然条件、农业机械维修的好坏、机械的适应性、机械的配套性、驾驶员的技术等等诸多决定因素。它们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近年来,因为国家对武威市的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大力扶持,鼓励让机械化进入每村每户,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发展,但是从当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却不高。
1 研究区概况
武威市位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带,甘肃省中部。地理坐标:北纬37度23分~38度12分,东经101度59分~103度23分。总面积为332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389万亩。气候为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明显。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就2013年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6.83%、16.4%、12.4%,机械的总动力已达到391万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共计15.49万台,增长率为10.38%。农用车12.33万台,增长率为4.28%。
2 农业机械化的概述
2.1农业机械化的定义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是将以往的传统手工转化为先进的机械工具。目的是通过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生产技术水平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农民生活质量。目前,在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多项农业中有着广泛应用,比如在种植业中,农民不再采取以往手拉肩扛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拖拉机、动力排灌机、播种机、收割机,用这些农业机械来完成农业生产。在养殖业上,农民使用恒温箱来孵化家禽,如鸡、鸭、鹅,扩大了养殖规模,使用基础电力设施来为养殖间供电保暖,降低了家禽的死亡率和同化能量损耗[2]。在此过程中,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让电力和机械工具发挥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农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2.2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对比
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条件受天气制约较大,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一旦遭受虫害的侵袭,对农民的生活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为预防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通常会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加之人力畜力等劳动力的缺乏,生产效率低,农民没有多余的粮食进行买卖,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进一步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结束后,我国耕地面积整整减少了100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左右,战后土地贫瘠,长江中下游区域粮食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每年有30~40吨粮食缺口,碰到灾年就会出现饥饿遍野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而现代农业运用农业机械化在重要的春耕、三夏、三秋农时进行农业生产,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的进度和质量。也可以说,现代农业实际上是将机械加入到生产中,让机械代替手工,缩短工作时间,减少劳动力数量,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用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劳作之后,农业产量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从2013年到2014年的水稻机械种植和收获水平这一环节就分别超过了33%、75%,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3]。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由于地势平坦、地域广阔,也加入了机械化生产,先天的自然条件加上机械化使得2014年顺利完成了秋季农机整地工作,也为农民的经济收入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3 武威市农业机械全年利用情况调查
本次对武威市丰乐镇、高坝镇、和平镇、羊下坝镇、柏树乡、康宁乡、南营乡四个镇三个乡进行了农业机械全年利用情况的调查,并从中走访了158户,调查了94名农机手。在此调查中,主要以收获型机械、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调查了小麦联合收割机9台、玉米收获机8台、大中型拖拉机39台、小型拖拉机37台、小四轮拖拉机28台。从调查数据汇总情况分析得出,小型的农业机械利用率都普遍很高,在农业机械利用率情况中遥遥领先。它具备了多数大型机械所没有的功能。例如,小四轮拖拉机,虽然机型小,但是却具备了耕、播、浇、运等功能,打破了单一性的缺点。全年的使用时间都在300天以上,越是这种功能多、机型小的机械越是有着较高的使用率;其次是小型拖拉机,每年的使用天数也会达到280天以上。大中型的拖拉机,由于耗油量大、功能单一,还受到地块面积大小的影响和限制,使用天数不超过100天[4]。而使用情况最低的是小麦联合收割机和玉米脱粒机,因为它的专用性,导致它只能在固定的收获季节使用,全年的使用天数在30~40天之间。如果不投入到跨区域使用中,那么它的使用时间就会更短(见表1)。
4 影响农业机械利用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4.1农业机械配置不合理
评价一个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主要是依靠该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的配套设施和数量是否完善来决定的。农业机械配置的不合理性是导致武威市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赶不上南方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关键因素。一是在数量上,机械设备的普及程度不高,特别是在农户中小型机具拥有量较大;二是在比例上,大中型的设备数量少,在总数量中的比例较低,而小型的农业机械在效率和设备功能上都达不到要求,这样就会使得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的价值大打折扣,也不利于集约化的生产;三是在技术和完善上,相关机械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技术都不完善,在很多乡(镇)缺少相关的维修护理等配套设施也没有相关的机构,在机械设备使用方面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也没有对农业机械保养方面进行过培训。以上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农业机械推广的局限,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大大的降低了农业机械化的程度[5]。
4.2受农用地块的影响
武威市农户大部分处于分散种植,耕地不集中,这些不利因素给大型的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带来了困难。农业机械需要进行频繁的转场工作环节,来进行分散地块的作业,这则会在单位时间内大大降低农业机械效率。大型的农业机械作业项目少,使用的环节又比较单一,不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大中型农业机械机具的效率,使得效率不高。但与之相反的是,小型机械因为具备了灵活、方便、配套机具都比较齐全,同时在田间工作也不会受地块大小的影响等因素使得使用效率高,进一步得到充分利用。
5 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5.1强化农机科技创新
由于农业机械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武威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农业机械化,并且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要大力引进农业机械产品,鼓励农民在生产的关键环节上合理的调整农业机械结构,在关键的农业技术水平方面引进先进机械技术,在此做出优异的成绩。最终达到突破性进展,进而提升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
5.2加强农机法律化
以要调动所有农业机械化有关部门,运用一切手段和力量与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将农业机械化法律和法规政策推广到每村每户,让农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让他们意识到法律、法规在农业中的重要性。乡(镇)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也要积极的参与进来,帮助完善农业机械法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配合立法机关做到和做好对农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有一个正规的法制化管理,做到真正为农民服务。
5.3加大农机补贴,完善机械装备结构
近几年来,政府对农机有很大的补贴,尤其在购置农业机械设备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了政府的益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但是,有部分乡(镇)因为地域偏远,农业机械普及率不高,还没有享受到政府的福利,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因此,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力度,让农民在新时期享受政策的扶持。再者,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基础建设,在乡(镇)建立农机推广站、机械维修处和机械保养中心。在大力广泛发展农业机械装备的同时,还要兼顾大型农业装备的推广,做到对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调整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而且还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来改善装备的单一性,努力将武威市的农业机械装备从低性能转向高性能,将单一性作业转为兼顾经济作物农业机械。
6 结论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必将是武威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步骤之一,同时也是武威市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的关键步骤,是工业辅助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促进武威市农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必须做到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只有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利用率才能加快农业综合效率,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农业机械化利用率的高低不仅能在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收入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还为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调整方面给予了正确的引导。然而农业机械化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从实施购机补贴以来,农机具有明显的增长,数量大、种类多[6]。为保证每年的农机具补贴工作能顺利进行,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的将农业机械化渗透到农村中去,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在农业机械补贴方面设置一定的专项资金,为解决农业机械中宣传、培训、服务和管理等事项时有充沛的资金。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始终影响农业机械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如果想让农业经济能够快速稳步的向前发展,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有着突飞猛进的提高,就必须先认清武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在此同时还要对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不断健全农业机械化管理机制,完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制度,提高从事农业机械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武威市农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何云.探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0,(6):194-194.
[2]史加胜.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59-60.
[3]白素瑾.浅谈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J].现代农业,2011,(2)98-98.
[4]陈秉俭,王继文.伊犁调查分析农机作业收费情况[J].河北农机,2012,(2):27-28.
[5]何国长.甘肃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09,(3).
[6]吴海岩,刘焕新,杨志杰,李霄鹤,焦海,王长军,张国军.谷子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
篇10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业现代化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10-01
引言
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这就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农业机械化能够为农民节省时间、节省劳动力,实现大规模的种植和收获,是我国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农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以及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重要一环,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阐述农业机械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重点说明了山区农业机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分析。
一、农业机械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人们的需求。因此,探索和改进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农业机械化便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作为高效农业发展的载体,不仅是提高作业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能力;另一方面农业机械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日益先进,农业机械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手段,尤其是作业条件恶劣的山区,农业机械能够更好的实现耕整和收获,极大地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此外,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满足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求。
二、山区农业机械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部分山区,机械现代化的推进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现主要从农业发展技术水平、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山区农业发展技术水平受限
目前我国多数山区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机械装备中主机多、配套农具少,而且多以运输、粗加工为主,导致产品种类单一、质量次、价格高,不能将农产品发展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根本不能适应目前市场消费的需要。因此,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亟需新型田间作业农机具。例如有些地区以水稻、茶叶和烟叶作为支柱产业,但是相应的机械水平很低,尤其是水稻的机插只在某些师范地区才有。较低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限制了我国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地理因素的影响
我国部分山区丘陵地形明显,耕地情况复杂,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平坝很少,而且由于道路条件差、水利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给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田间机械化带来了很大不便,有些区域机械根本不能转移和正常行走。此外,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加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加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修建公路等公共设施占用农民耕地,使得农民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当农民购买大型机械后,作业量小,投入的资金不能很快收回,只能选择适用于自家农业生产的小型和轻便型农机具。不仅阻碍了农业社会服务作业的开展,而且不利于新型农机具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3.人为因素的影响
多年来,多数山区农业农机主管部门不重视农机化的发展、不支持该方面的资金投入。一些地区以山区地势不平、路窄弯多、生产规模小等原因断言本地区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部分乡镇根本没有农机工作者并且撤销或者合并了农机管理和技术推广等机构,极大地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缺少现场调研,农业优惠政策很少,无视农民需要农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这种颇低的关注程度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农民收入较低,无能力购买技术含量高,新研发的机械设备;山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没有专家或农机工作者的指导,在机械操作和维修保养方面水平有限,不利于农机潜能和效率的充分有效地发挥,甚至可能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这就意味着农民要增加机械方面的投入成本,也成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又一个障碍。
三、山区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对策建议
在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优势产业、激活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以研发高新技术为核心,大力推广和应用新型实用的农业机械。山区农业机械实现现代化存在着重重困难,但是根据我国近年来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发展山区农业机械事业是可以实现的。针对广大山区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发展思路。
1.加快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配套的农业机械
结合山区地少且分散、种植作物品种种类多等特点,政府要善于借鉴国外经验,根据农业机械作业量来合理配置耕整机、插秧机、播种机和收割机等机具,农业机械应该向更小更轻、功能齐全的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种植面积大,农业机械需求量大的大户或者农机合作组织,并鼓励和支持其购买农机设备为附近村组提供农机服务,通过收取合理费用尽快收回购买机械的资金投入。对于山区弯路多,地况复杂等特殊原因,要引导农民合理正确的使用机械,不提倡大跨度远距离的跨区作业。政府相关部门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服务宗旨,认真做好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规划,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集中主要资金发展主要农作物,让农民尝到农业发展的甜头,进而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首先以某一地区为示范点,坚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从而能够更快的确定适合本区域机械化发展的生产工艺、种植作物和使用机型。
2.重点扶持,创新农机管理体制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体制和管理队伍、改善农机服务条件等多渠道支持山区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首先,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机械设备困难的情况,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提供贴息贷款,做好分区管理。其次,针对山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状况,农机和农技推广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渠道对农民进行宣传和引导,使农业机械的现代化使用深入人心。例如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专门从事农机科学技术培训,可以更多的开展现场会演示和咨询、广播电视演示等活动;成立农机服务公司,做到自主经营、统一管理。特别是种植大户,要重点进行培训,从而能够更好地扩大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力。此外,需要成立专款专项,一方面用于改造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例如重点建设道路,桥梁,改造土地,扩大耕地面积,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用于加大对农机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尤其是对于山区需要多样化、小型化的农业机械,研发人员要重点生产出适用于地区发展的产品。
四、结论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山区农业机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从而更好的为农业服务,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尽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有效渠道。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与对策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2004(3)
[2]王龙泉.强化继承农机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机械组织化程度[J].山东农机化,2004(9)
- 上一篇:水资源管理体系
-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