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身体素质;重要性

纵观国内外众多社会新闻,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初中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增加,加上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如果身体缺乏锻炼就很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睡眠不足,造成易生病身体素质差等问题,同时身体的不适也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很多家长在这一阶段通常不会控制学生的饮食,这就很容易造成I养过剩加之缺乏锻炼,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容易超重或肥胖,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同时对身心健康成长也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帮助学生认清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初中时期的学生喜欢玩却不喜欢锻炼,尤其是现在网游、手游等的泛滥对学生的诱惑也无处不在,如果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就更不愿意锻炼身体,节假日一坐一整天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体育课不仅仅是在课上教学生跑步、打球还需要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系统的体育知识的传授结合体育项目才更能让学生了解体育,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例如:现在很多学生容易生病,这就是身体素质差的一种体现,很多家长、学生忽视体育锻炼,沉浸在学校学习和课外培训班中,长时间的学习和面临较大的压力,并且得不到及时休息和放松,身体素质差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等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影片资料或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学习等,通过案例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或者到现场实际考察的方式授课对学生来说更有代入感,更容易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二、鼓励学生开展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套用我们经常讲到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最合适不过了。很多人都说西方社会年轻人喜欢运动,体质也很好,其实有一方面便是环境的因素造成的,例如在巴西,人人喜欢踢足球,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更是文化,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人在踢球;另一方面便是“偶像效应”,一个有成就的球员的精神能感染成千上万的人。所以说,培养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至关重要。很多学生不喜欢锻炼身体的原因是因为耐力差、怕吃苦,但是如果学生有目标和榜样后,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学生就会克服重重困难,也会喜欢上体育课并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抗打击力对文化课的学习也会获益匪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对体育教学来说意义深远也责任重大。

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日常学习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人类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不少人也都发现很多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在学习时头脑活跃反应速度快,学习成绩提高的也快。更多的实验也表明了不少学校和家长担心学生的学习会被耽误,而不重视体育课或减少体育课的课时的做法是缺乏科学依据且很不合理的,劳逸结合才是利于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长身体的阶段,学习不是很稳定,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对学习、对兴趣爱好都是三分钟热度,这主要是学生缺乏耐力和持久力且不擅长坚持。我们都知道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主要鼓励运动员要不断地参加活动、努力追求进步与追求自我的突破,这和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身体素质提高了,整个人的精气神就有了,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备战升学考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重视体育学习。

四、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作为初中体育老师,我们在强调体育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该同步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更具现代化和人性化的教学让学生和家长对初中体育进行改观和重新认识。同时,通过调整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家长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和积极参加体育课的观念。初中学生还处于爱玩的年纪,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采用以游戏或比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锻炼。例如,通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既能增加童趣,又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和随机应变能力。还有不断的重复和循环练习也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一项体育项目,能更有效率的培养学生拥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类型。很多体育老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都是严格、刻板,这其实是刻板教学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只有教师改变和积极进化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改变这一现状。

篇2

关键词:身体素质;原因;对策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非凡群体,是促使时代前进的发扬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低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身体素质也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问题表现

1.知而不行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如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存在疑惑。在问及大学生“是否了解自身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的具体数值”时,40%的学生“了解,但无所谓”,32%的学生“不知道,但关心”,大部分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强身体素质,甚至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身体素质。

2.良好的锻炼习惯未养成

当代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身体素质的改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方式。当问及大学生“平均每周锻炼的次数”时,49%的学生选择“一次到两次”。所谓“用进废退”,这种间隔时间长、次数少的锻炼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无太大帮助。60%的学生有喜爱的运动,但身体力行的很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能够坚持锻炼的寥寥无几。

3.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营养水平理应达到较高的层次。然而,大学生身体普遍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许多大学生的饮食、作息存在问题,64%的学生“一日三餐”的摄取不规律。男女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的现象,男生基本遵循“一日三餐”,部分女生出于对身材等外观因素的考虑,会少吃或不吃,造成身体营养摄入不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49%的学生一天睡眠时间为“六到七小时”,人体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八小时左右。虽然大学生正年轻,但足量的睡眠能为明天带来更多活力,更有利于身心的发展。3%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这类学生中大部分是熬夜晚睡,生物钟极其紊乱,对自身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二、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高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竞争压力大,高校采取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面临大一、大二紧张的课时,体育课数量少,学生没有经常锻炼的机会,而到了大三、大四,学校不安排体育课时,这让本没有锻炼计划的学生更加失去了动力,身体素质的下降必然发生。

2.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带来的影响

高科技的产生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但凡事都存在利弊。网络科技的应用,使大部分学生拒绝外出运动。当问及大学生“如何处理空闲时间”时,40%的学生以“上网、看视频、打游戏”度过,甚至有学生熬夜上网打游戏,大大地危害了自身身体健康。

3.身体素质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弗里德曼等认为,认知由关于客观对象的信念构成,也就是思想、信念和知识的集合。由于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需栋梁之材,军需可用之兵,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富国强兵的最佳人选,政府及教育机构对其身体素质的关注度确实提高,高校的改革以及学生锻炼意识的提高摆在眼前。然而,部分教师对身体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主义。学校所提供的体育设施较少,以致学生身体活动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身体素质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依靠体育课的锻炼,但高校的体育锻炼状况明显不达标准。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的活动强度,教师在传授学生规定的体育项目的前提下,适量地补充其他形式的活动。学校需制订身体素质评价表,记录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素质情况。

2.政府完善有关身体素质的政策

传统的政策忽视了大学生的体能发展,政府应完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政策,并严格执行。政府有义务对高校体育事业进行投资赞助,从而改进高校体育设备。教育部门等机构应严格监督大学生体能测试是否达标,帮助大学生维持身体素质状况。

3.社会舆论与家庭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予社会舆论更好的平台传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开设专家讲堂,能为大学生了解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搭建桥梁,有益于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很重要,作为家长,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形成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

4.大学生自觉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透彻身体素质的增强对将来自身成长的意旨;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搭配;努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西尔斯,卡尔斯密斯.社会心理学[M].高地,高佳,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建强.大众体育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当代大学生对身体素质关注度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ysj31。

篇3

摘 要 本文首先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结果表明学生身体素质的优秀率在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次作者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体育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设备有限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比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课堂的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人施教,加大体育教学的财政投入等措施。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课堂的学习。不断的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逐渐的改变学生的单一的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又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在实际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不断的客服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的精神。所以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如何;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如何根据大学生现在的身体素质采取相应的体育教学对策,对现有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在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体育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2001级、2002级、2003级以及2004级四个年级的学生共计5628人,并从2002级的学生中抽取男生和女生各一百名,对他们的身体素质从入学到毕业期间进行观察。体育测验的主要项目有五个:1.五十米;2.女子八百米,男子一千米;3.立定跳远;4.实心球掷远;5.女子一分钟仰卧起坐和男子引体向上。

二、学生的身体素质分析以及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一)分析结果研究

这四个年级的样本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02级、2003级以及2004级的体育实测率均达到了98%以上,这说明学校能够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入这项对身体素质的全面检测中来,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身体素质的优秀率在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的下降。

(二)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学生终身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要学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真正的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教育思想。由于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比较重视的是学生智育的培养,从而严重忽略了体育的培养。2.多数学校在体育教学上长期的投入不足,很多学校在扩招以后并不能够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要求。有的学校办学观念落后,并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3.现行的体育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育部在1984年推行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提出了标准合格率,把现有的体育课程变成了测试项目的达标课程。(4)现行的体育考核制度难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针对现有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作者通过相关参考文献的调研,结合目前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体育教学的对策和措施。1.体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课堂的身体素质训练。2.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的主管部门应该充分的意识到体育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投入,学生家长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投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健康投资,笔者认为只有不断的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4.大学体育的教育模式应该由应试体育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不能盲目的追求教学目标,应该把具体的教学目标不断的溶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人施教,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小结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首先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结果表明学生身体素质的优秀率在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次作者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体育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设备有限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比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课堂的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人施教,加大体育教学的财政投入等措施。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太极拳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发展,国内太极拳队伍的建设也逐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调查、访问、观察对武汉体育学院太极拳代表队男女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的练习情况入手,通过收集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制定主要身体素质指标的评定标准,并对其在今后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提供帮助。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与评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将运动员按性别分:A组为12名男运动员,B组为11名女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学校图书馆、Internet检索和收集国内外有关太极拳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文献资料,为测试指标的初步确定提供资料支持。

2.2.2 问卷调查法

走访一些太极拳方面的专家学者,设计了问卷调查表的初稿,并进行效度检验。检验有效后,开始向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学生发放问卷,以确定评定指标。

2.2.3 素质测试法

本研究经专家、教练的初步遴选和限于统计方法的要求,确定4项身体练习手段的测试项目指标为研究内容,对武汉体育学院太极拳代表队男女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进行测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3.1.1 太极拳运动员速度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

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做动作时用力速度的能力。经过专家、教练们初步遴选将范围缩小,调查结果显示,37人认为相对纵跳摸高这一指标能够评定运动员速度力量素质(占61.7%);16人认为30米短距离冲刺(占26.7%);5人认为3次10米折返跑(占8.3%);2人认为10秒左右单拍脚(占3.3%)更有效,通过调查结果我们断定,相对纵跳摸高为该校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速度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

3.1.2 太极拳运动员平衡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

随着武术套路比赛规则的不断革新,武术套路场地的变化随之而来,这对于太极拳运动员完成平衡动作是一种新的挑战,要求运动员不断提高平衡素质。调查结果显示,31人认为闭眼单脚直立时间能够充分评价太极拳运动员平衡素质(占51.7%);14人认为是闭眼走平衡木时间(占23.3%);10人认为是闭眼单脚屈蹲时间(占16.7%);5人认为是闭眼背向走直线时间(占8.3%)。我们确定闭眼单脚直立时间的多少作为该校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评价平衡素质的指标。

3.1.3 太极拳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评价指标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组织的伸展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8人认为相对控腿高度可以作为评价太极拳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指标(占46.6%);19人认为是前举腿低势平衡(占31.7%);10人认为是后插腿低势平衡(占16.7%);只有3人认为是横叉高度(占5.0%);故此,我们选取相对控腿高度作为该校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评价指标。

3.1.4 太极拳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评价指标

耐力素质是衡量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从事运动的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5.0%的人认为静止低位太极桩极限时间是评定太极拳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指标;有21.7%的人认为是低位步法组合极限时间;有18.3%的人认为是2000米跑;有5.0%人认为是42式太极拳完成时10秒脉搏次数。最终,我们确定静止低位太极桩极限时间是评价该校太极拳代表队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指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深入贯彻身体素质训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让运动员从思想的高度上重视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理论的学习,是不断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篇5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应从一般身体素质抓起,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地向专项素质过渡,当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之后,即可向专项耐力训练过渡。杠上动作和连接动作的难度发展以及创新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运动员想拥有高水平的高低杠技术,需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关键词 高低杠 专项素质

2006年新的国际体操规则打破了沿用100多年的10分制评分法,提出了A分和B分相加为最后得分,A分即成套动作的难度分,不封顶;B分即是成套动作的完成分,从10分开始扣分,十分明显新规则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熟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难度上更要求运动员挖掘自身潜力,并且鼓励运动员飞行动作和C组以上的换杠动作连接,促使高低杠向着更加流畅更加惊险的方向发展。2009年国际体联女子体操新规则出台,高低杠两杠距离加宽为1.80m,这样的距离,使运动员在完成动作难度时将不再受低杠约束,最终使高难动作更加多样化,更有利于创新。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女子不同等级的高低杠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选取25名优秀青少年高低杠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运动健将15名,一级7名、二级2名,平均年龄为15.3岁,对专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找出专项素质对高低杠水平发展的影响。发放25份,回收25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对女子体操运动员素质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子四个项目的力量训练居多,在宏观上对体操专项训练的身体素质训练研究较少。对各个年龄段的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研究更少。在身体素质方面研究者一致认为体操运动员必须具备:1.良好的肌肉力量;2.良好的柔韧性;3.优秀的本体感觉能力。总之,这些研究说明专项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女子体操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低杠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高低杠项目中的重要性

高低杠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增强上肢力量和增强腰腹力量的训练,如引体向上,推倒立、肋木举腿、两头起等,而高低杠专项素质是指屈伸上、大回环、连续N次摆倒立等。高低杠专项耐力包括了成套完成后马上进行后半套或前半套的叠加,以增强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无论是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还是青年体操运动员,为了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才能适应高低杠动作技术向更高、更难、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三)女子不同等级高低杠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对比分析

1.不同等级高低杠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分析

25名不同等级的高低杠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训练均有引体向上、爬绳和倒立训练,在腰腹力量训练中均采用肋木举腿、两头起,还有与个人特点相应的腰腹力量训练。

2.不同等级高低杠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成绩对比分析

不同等级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成绩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同级别运动员来说,身体素质整体上差别不大,一般来说,身体素质成绩好,所有成绩基本领先,素质成绩差的,成绩也基本落后。

可以看出,高水平运动员,具有高水平身体素质,想要拥有高低杠的高水平技术,需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通过提高一般的身体素质水平,逐步提高专项素质水平,从而达到提高高低杠技术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不同等级的高低杠运动员力量训练有相似之处,也有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安排的内容。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应先从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抓起,尤其是少年儿童年龄段,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向专项素质训练过渡,当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之后,需要通过增加专项耐力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从而适应高强度的比赛。

(二)同等级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差别不大,健将级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明显高于一级和二级运动员,运动员想要拥有高水平高低杠技术,必须重视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素质是掌握高低杠技术的物质基础。

(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对高低杠技术的掌握,上、下法的选摆,杠上动作以及连接,创新难度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莹,郭静.女子高低杠动作编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教文化.2007(3):237.

篇6

1 篮球力量训练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体质,提高与篮球技、战术相关的专门素质,挖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潜力,尤其是提高构成篮球技术、战术要素的速度、爆发力、灵敏、协调反应和平衡能力,从而保证运动员掌握难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增强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应变性能力,延长运动寿命,减少运动创伤,培养优良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运动训练普遍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以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以及改善运动员的体型和姿态。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它为运动员稳步提高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

篮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及对运动素质的专门要求,采取与专项运动有紧密联系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和使体型适应专项的要求。只有深人了解篮球专项特征和发展趋势,才能正确把握运动素质的专门内容,从而准确地选择和运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达到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成绩的效果。

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必须全面发展。然而,根据比赛要求、迸攻位置与特点,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发展应有所侧重。相对而言,内线高大队员要求有突出的对抗性力量和较高的跳跃能力,外线队员要求有良好的灵敏素质和较快的反应起动能力。

篮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多维的,发展一种身体素质对其他身体素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些发生良性迁移,有些具有劣性影响。因此,在安排身体素质训练时,既要考虑篮球竞技状态的形成过程,又要遵循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内在规律,全面、系统、有控制地安排训练计划,促进身体素质的良性转移。

今天,要想取得比赛胜利,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这里介绍的身体训练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弹跳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灵敏训练。

2 篮球力量训练的原则

力量是通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人的能力形式,受肌力的大小决定力量的强弱。加强力量训练是考生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是考生提高专业考试成绩的首要因素。对此,在进行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循下列二个原则:一般每周可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每次课可持续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每次力量训练后应休息1―2天时间,应充分考虑到构成肌肉力量的三要素:动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重量性力量与速度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地协调好、综合调整安排训练时间,训练手法和要求,确保肌肉力量练活,使得肌肉变得更结实,更强壮。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有四:超负荷原则、渐增阻力原则、合理安排练习循序的原则、训练的专门性原则。

2.1 超负荷原则:是指进行力量训练时,训练的负荷要采用达到或接近本人最大的负荷量进行练习,这样可以使肌肉最大地收缩,从而刺激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以达到最有效地发展肌肉的力量。当然,这还要考虑到训练水平,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开始可以采用本人最大负荷70%的量进行练习。

2.2 渐增阻力原则:是指在力量训练的过程,必须根据运动员发展的情况,定期的增加练习负荷,使训练始终保持超负荷。一般是使最高重复次数保持在8~10次。

2.3 合理安排练习循序原则:指的是在力量练习中,要注意合理安排不同肌肉负荷的先后次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肌肉群的练习必须在前,小肌肉群的练习在后,因为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较早和较容易疲劳。二是必须注意在两个相继的练习中不要使用同一肌肉群进行练习,以保证肌肉在每次负荷后都有充分的恢复时间。

2.4 专门性原则:指的是力量训练的方法、形式等要符合专项运动的特点。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力量训练要注意发展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肌肉群;二是力量练习的运动形式要表现出各专项技术的特征,三是练习时要考虑到专项技术动作所要求的速度――力量的关系。例如:为了增进传球的力量,就要发展上肢的力量,并采用与传球相似的运动样式来进行练习,同时注意完成动作的速度。

2.5 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力量训练中,要注意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的训练相结合,前群肌肉与后群肌肉的训练相结合,各关节侧面的肌肉训练相平衡。上下肢肌肉的训练与腰腹部肌肉的训练相平衡。这可以为解决由于长期训练而产生局部劳损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

3.1 快速力量训练 。

快速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是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地发挥力量,快速克服外界负荷的能力。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就越大。训练实践中,只有使肌肉力量和速度两方面都提高,才能取得快速力量训练的最佳效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快速力量训练要处理好负荷重量与动作速度的比例关系,使之能与专项运动要求相一致。无论是从不降低动作速度的角度增加力量,还是从不减小负荷的角度提高运动速度,或是同时增大负荷和提高速度来发展快速力量,都要解决好练习负荷与动作速度的优化组合问题。快速力量训练中,若负重过大,则影响完成动作的速度;反之,负重过小,又难以表现出快速力量。一般多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 40 %― 80 %的强度,这可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中应要求运动员尽量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负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一般每组重复 5 ― 10 次,完成 3 ― 6 组。练习组数的确定,应以运动员不降低完成动作的速度为限。如果动作速度明显下降,则应停止练习。组间间歇时间应充分而不过长,一般为 2 ― 3min ,间歇时间过长,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影响下一组练习。不负重练习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形式和要求的克服自身体重的跳跃练习,例如,各种方式的台阶跳、跨跳、纵跳、蛙跳和跳深等练习。这些练习,可用双脚跳,也可用单脚跳。练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和踝关节扭伤。

3.2 力量耐力训练 。

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保证工作肌耗氧和供氧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无氧代谢的机能能力和工作肌群协同有效地共济工作的能力,以及运动员克服自身疲劳的意志品质。此外,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有密切关系,最大力量大, 则重复次数多,力量耐力好。运动实践证明,循环训练法是提高力量耐力的主要办法。循环练习要保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练习中必须确定一组或三组循环练习的时间要求;提高训练强度的方法是,重复次数和负荷不变而减少完成每组循环练习的时间、增加负荷或增加重复次数;可以用计算心率的方法对照间歇休息时间。当心率下降到每分钟 120 次时,即可开始下一次循环练习。篮球运动员力量耐力的提高,必须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改善相结合进行。在肌肉力量耐力训练中,应注意培养运动员对抗疲劳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4 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力量练习时要注意重点突出,全面安排过量的单纯刺激不要过多,以免造成部局负荷过重。在力量训练的全程中,关节要充分伸展,肌肉拉长,可以穿插其它项目练习。如快跑和轻跳等。练习后做放松和整理活动,以免肌肉发僵。每周安排2―3次力量练习,大重量一次。日本学者东一铃木认为,应在“晚饭――力量――睡觉”这种模式对增加力量最合适,也可在午觉前进行力量训练,因为人体在夜间和休息阶段生长发育最重要。力量训练周期。一般认为8周左右。美国的凯姆认为,最好在1.5――5个月为一周期最好,要保持力量,每周安排2~3次为宜。

5 力量训练后放松注意事项

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后产生酸胀感,肌肉酸胀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也使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训练时要按身体不同部分的肌肉交替穿行,同时注意安排放松练习。训练后要采取按摩、淋浴、等必要的恢复手段,培养运动员自我放松的习惯。

6 结论

6.1 力量训练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细腻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它因人而异,因材而施,是任何一项运动的基础,在长期的比赛中能够检验出它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篮球运动对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的要求已经十分明显,加强对力量训练的重视,也是对运动员身体的重视。

6.2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素质在各项身体素质中占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发展速度、弹跳、柔韧、协调性等素质的基础,直接影响篮球运动员高水平的发挥与提高。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力量素质的关键。

6.3 力量训练的重点是运动素质与专项能力的训练。 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掌握先进、复杂的技术;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员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解光明. 论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1(25):30-35.

篇7

关键词:电力行业;体质指标;SMART原则

中图分类号:TU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22-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高速推进,电力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尤其是针对在输电网中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高危险行业,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企业理念出发,做好高空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预防措施显得更加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力高空作业人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遴选分析研究,试图为建立高空作业人员工伤预防理论体系,减少高空作业人员工伤的发生,促进电力行业高空作业人员专项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2 SMART原则的内涵

SMART原则它是目标管理的概念之一,是通过组织管理者共同参与制定和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使经理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很好手段,实施目标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员工更加高效明确地工作,更是为将来的绩效考核制定出目标与考核标准,让考核更加地科学、规范化,确保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SMART分别由5个单词的词首字母组成,分别是:特定的 (Specific)、可测量的(M eas-urab le)、可得到的(A ttainab le)、相关的(Relevant)、可跟踪的(Trackab le)。其内涵即S:(Specific)目标必须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其目标;M:(Measurable)目标必须要量化的,考核时能采用相同的标准来准确加以衡量;A:(Attainable)目标必须要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目标不能过低或偏高,偏低了没有意义,偏高了难以实现;R:(Relevant)目标必须要和工作有相关性,与被考核者无关的工作,就别设定目标;T:(Time bound)目标必须要有时限性,规定的时间内一定要达到预期结果。

3 体质与身体素质概念的含义及界定

体质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心理因素及适应能力等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遗传作为人的体质形成的基础,且受到内外环境如自然与社会的约束,这就说明体质再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相当程度上与后天的环境有关。首先体质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1)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也就是体格、姿势、体型、营养状况包括身体成分;(2)生理功能的水平,它反映机体各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水平达到的工作效能;(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述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走、跑、跳、投、攀登、负重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4)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人体的本体感知能力、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等等;(5)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也包括了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和其他妨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时的抵抗能力。

身体素质在我国学术界通常把它定义为: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人体机能的能力。《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1995年)一书中指出:“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由于人的自然生理素质是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相对稳定的结合状况和特征。因此,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学者专家们随着时展与实践的需要对“身体素质”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重新界定。毛家瑞、孙孔懿(2000年)在《素质教育论》一文中认为:身体素质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水平、运动能力水平、对外界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四个方面。柴建设(2002年)在对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的研究中,认为身体素质指人体活动的技能能力,具体包括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动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李松柏(2004年)指出:身体素质它主要是指发育、智力是否健全完好、体质是否强弱、耐力水平好坏、运动的敏捷程度如何等,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指标有: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这些指标都是可以进行测量量化的。柴建设(2002年)在对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的研究中也认为: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技能能力,具体反映在人体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机能及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通过这些界定可以看出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扩大了身体素质的外延,从而更加准确丰富了身体素质的内涵,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以为身体素质的概念随着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就是指人体在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生理状况和综合相对稳定的品质或能力。

4 国内外体质测试变化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从国际体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演变发展来看,美国的体质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基本上完成了由“测试运动技术指标”向测试“健康指标”的过渡。从现代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结果看,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强弱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人们寿命和工作时间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中外在体质研究的侧重点上不同,国外以研究 侧重于对个人进行指导,以个体为主开展研究多是小范围的实验研究。我国则是了解群体体质趋势,通过大规模的体质调研,并以此为标准,对群体或个体进行指导。在美国比较普遍使用的健康体质测试方法,如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柔韧性、身体这4个方面组成。只有良好的心肺功才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生;而且人体完成各种运动是必需有强健的肌肉做保证;柔韧性在防止运动损伤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4个方面提供和保证了个体安全地从事运动的能力,又反映出优良的体质水平。文献显示:日本目前对其沿用了几十年的体力诊断和运动能力测试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包括耐久跑、握力、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指标更向健康评价靠近。我国以往评价体质时,更多是采用运动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2000年我国首次完成了《国民体质评价标准研究》,初步建立起从3岁至69岁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质评价标准,全民覆盖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四大人群,充分显示出体质测试研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国家对人民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国家国民体质的常规测定和定期监测更加科学、客观。

5 高空作业人员体质及身体素质内容遴选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高空作业人员体质特征的好坏,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资料显示:首先有54%的专家认为反映体质的身体形态方面指标的权重系数为0~0.10,有36%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11~0.20,有10%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21~0.30。表明了身体形态结构健康是人体体质及身体素质的基础,因为作为统一整体的人体,一切的生理机能、活动和行为、心理都有赖于身体的形态结构。其次,有16%的专家在反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指标权重系数为0.10~0.20,58%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21~0.30,26%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31~0.40。可以看出身体素质它与人的身体形态、生理、心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均有密切关系。从大量的研究数据中看出,心血管系统、身体成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都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从2000年第一次在全国进行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的国民体质监测,基本建立起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的监测体系,明确规定了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这三大方面的检测指标。在针对湖北省电力企业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体质测试中,我们认为体质指标除了正常反映出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外,还应当把体质跟日常工作能力及健康紧密结合起来,如上肢力量,高空作业人员的上肢抓握能力在工作中固然重要,但肩带和腰腹力量以及下肢力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比上肢力量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课题组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目的的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耍孩傩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脂厚度);②机能指标(安静脉搏、血压、肺活量、台阶试验);③身体素质指标(握力、引体向上、背力、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体前屈、1500M)。

6 结论与建议

电力高空作业职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坚实的作用,但电力职工多地处山区户外工作,远离城市,工作环境恶劣,条件异常艰苦,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实施高空作业人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对工伤预防的可行性方案目标管理,不但是有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绩效考核制定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因此,我们在合理采用SMART原则这一定性准则,应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用充分详实的数据作为依据,把职工体质和身体素质测试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范畴,积极探索出新时期开展职工体质和身体素质测试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规范更新企业职工体育的运行机制,强化企业职工体育的管理职能,注重突出行业特点,围绕电力特色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林,曹文华,毕海普.基于 SMART原则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2).

[2]杨凯,吕淑然.浅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9).

[3]张汉强,颜素珍.身体素质的概念阐释及其构成,社科纵横,2008年(11).

[4]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 排球运动 营养补充 供能特点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排球是一项具有强烈集体性和对抗性特点的运动,对排球队员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排球运动训练过程的营养补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合理的膳食营养加上科学的训练才是今后提高排球运动成绩的关键。本文从运动训练时的营养补充,比赛前期的营养补充及运动疲劳的营养恢复等三个方面来研究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一、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其供能特点

排球是有氧、无氧相结合,有强烈的集体性和配合的一项间歇式运动[1]。排球运动员弹跳高而快,制空时间长,击球速度快等特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也有较高要求。排球运动是中底程度、高爆发性的,在较长时间和不断的在短时间内大肌肉群爆发力强的高强度的体育运动[2]。排球运动是根据运动时的运动轨迹来决定其强度大小,可以是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也可是大强度的无氧运动,如快速扣球、拦网时主要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基本上属于无氧供能。我们要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身体代谢特征,从本质上了解运动员的需要,在科学、合理补充营养的同时加强身体素质和技能的练习。

二、排球运动员训练时的营养补充

(一)糖的补充

糖是人体最重要、经济和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人体在做大量运动时候,身体的供能系统首先是血液里的糖原直接供给机体细胞能量,及时补充糖分可缓解由于运动造成体内糖分的不足,使体内细胞及时吸收糖分,以供给机体的需要。

(二)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可调节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是人体肌肉的重要组成物质。运动员比平常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要高,排球运动员需要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最好摄取的是完全蛋白质。蛋白质的供应不仅要有植物性蛋白,还要有动物性蛋白,如精肉,鸡蛋等。

(三)脂肪的补充

脂肪是排球运动员的必须营养物质,运动中脂肪在糖耗竭后提供能量。排球运动员每天补充脂肪量占总能量的20%,摄入量不能低于15%,太低的脂肪摄入也许会对血脂造成不利影响。

(四)水的补充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人体保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排球训练或竞赛中要及时补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运动员过多出汗后如不及时补水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影响运动员体能及运动水平的发挥[3]。

(五)维生素及无机盐的补充

维生素和无机盐是维持身体生命活动的必须有机化合物,人体都不能自动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来补充。运动过程中,物质代谢能力加强,维生素利用率提高、需求增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来保证维生素及无机盐的补充。

三、排球运动员赛前营养补充

赛前调整可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运动能力。依照排球项目的特点,及比赛前的营养补充的特殊要求,本研究认为,调整期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应遵循以下原则: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注意运动前和运动中补糖,科学补液,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如钾离子、钠离子等。运动前要按照平常习惯的膳食种类,保证含糖量高的食物的供给,多吃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来增加体内碱储备,保持适宜的体重和体脂。

四、排球运动员运动疲劳的营养恢复

营养恢复是运动疲劳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优秀的身体素质和营养补充是分不开的,只有营养跟的上才能保证运动成绩的提升。

(一)运动后补糖

糖是运动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它的能量供给更省时间,更快。运动后及时的补糖可缓解由于运动造成体内糖分的不足,有助于缓解疲劳与体能的快速恢复。

(二)运动后补液

科学的补液可使运动员快速的恢复体力,运动员补液应按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补液采用含电解质的饮料,比赛结束即可给排球运动员补充100---150ml的葡萄糖液,及时补充运动员的身体能量消耗,促进肝糖原的贮存[4]。

五、结语

在运动训练中,人们总是很注重技能与身体素质的训练却忽视了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5]。运动员和教练员应该重视对排球营养补充重要性的认识,排球运动中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是发育和生长的基本保证,也是保持健康、维护和提高良好的竞技能力所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运动成绩,发挥出正常运动水平,还可以保证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后的能量恢复,促进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宝仁.排球比赛的供能特点及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1997(3).

[2] 周红律.排球运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6).

[3] 高瑞玲.体育运动与营养补充[J].天水师范学报.2000(3).

篇9

关键词:体能素质;身体素质;体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可以通过上体育课放松心情、打开心境、缓解课业压力。体育教师应该选取吸引学生的运动种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运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共同发展。

体育课堂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喜欢的运动种类的不同,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置办符合学生的活动。因此高中体育教学该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成为体育教师共同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经常处于学习文化课的状态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长时间以来甚至失去了锻炼身体的热情,而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采取方法让学生关注锻炼,了解锻炼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让每天锻炼的学生和不锻炼的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比较,让学生看到其中的差距,看到锻炼的益处,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与体美上全面发展。

二、开设种类丰富的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在教学方面做好总结,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开设不同种类的教学课程,让学生筋骨得到合理的放松之后再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开设羽毛球、足球、篮球、健美操、瑜伽等课程提高身体素质,但仅仅靠体育课上的简单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锻炼程度,利用大课间操的环节,让各班学生行动起来,以有序的形式围绕体育场进行锻炼,久而久之学生每天都进行锻炼,身体素质自然会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高中的体能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体育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篇10

关键词:早餐 营养搭配 课堂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29-01

一、早餐营养搭配与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

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不轻松,因此,让学生身体更加健壮,以便从容高效的投入学习当中,是早餐营养搭配的初中所在。可见,早餐营养搭配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早餐营养搭配为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支撑

从本质上将,早餐营养搭配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使得早餐营养搭配的关注度逐步提升,而强调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必须在学生身体状况处于较好状态下才能顺利完成。缺少了健康的身体素质,一味的强调学习,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否则,学生身体素质上不去,就会对课堂学习形成一种困扰,学习的耐心都会被无端消磨掉。营养早餐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够巩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去投入学习当中。因此,早餐营养搭配为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支撑。

2.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早餐营养搭配水平提升提供了推动力

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应当具备合适的条件。在强调课堂学习效率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效率向身体素质提出了挑战。如果身体素质不过关,很难进行长时间的学习,课堂学习小林诚更是无从谈起。良好的学习效率需要构建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上,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样需要早餐营养搭配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身体状况较好的前提下切实融入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说,营养早餐对于学生身w的重要性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学习效率必然为早餐的营养搭配提供了推动力,促使学校在早餐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确保学生的食物与身体之需形成一致。使学生游刃有余的参与学习,促进主体参与意识的充分发挥,确保预期的学习效率。

3.早餐营养搭配与课堂学习效率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向学习效率提出了挑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中去,而早餐的营养搭配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有着非常这样的作用。因此,早餐的营养搭配促进了学生身体达到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效率也必然需要早餐营养搭配的物质支撑营养搭配为学生更哈的投入学习提供了条件。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刺激后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落实早餐营养搭配的有效策略

学生在早餐中摄入应有的营养,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有所帮助,从而更加积极的推动学生的学习,使早餐营养搭配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早餐营养搭配问题实现及时解决。

1.学校领导要带头重视,切实保证早餐营养搭配均衡

鉴于早餐营养搭配与学生课堂效率的内在关系,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因此,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认清二者的关系,并将早餐营养搭配问题做以格外的关注。同时,领导还要和食堂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食堂的动向,将学生早餐营养搭配的重要性传达给食堂相关人员,督促食堂要着力处理好早餐营养搭配问题,使早餐的营养搭配均衡合理,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需求,进而为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构建先决条件。

2.荤素搭配合理,确保饭菜可口

针对早餐营养搭配问题,最为关键的人为因素还在食堂。因此,学校食堂要高度重视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食堂应当结合当前初中学生的身体情况,群体的特点,男女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口味等因素,将饭菜做得符合学生的需求,做到荤素搭配,饭菜可口。同时,食堂工作人员还要对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使早餐营养搭配与学生的学习任务形成正比例关系,否则,早餐供给学生的营养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任务,势必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初中学生同样是长身体的时候,对他们从各方面加以考虑,才能保障早餐营养搭配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具备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可能性。

3.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主观想法

学校相关部门或者食堂应当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早餐营养搭配问题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反馈一些意见,针对合理的意见,食堂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使食堂在早餐营养搭配上做到更好。此外,学生也可以及时向学校领导或食堂负责人反应,使他们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使早餐营养搭配问题在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一步为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做好铺垫。当然,班主任老师也可以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将意见形成书面材料,由班主任老师将学生对早餐营养搭配问题的意见及时传达给学校领导层,这也是实现学校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能松懈,学生的早餐营养搭配问题也不能松懈,我们必须清楚认知二者的关系,促使他们互相发挥作用,促使学生在充分摄入营养后,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当中,确保课堂效率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