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农业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农业的优势

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计;数字化设计技术;现代化

农业机械产品具有种类多、结构复杂、易操作等特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潜力。然而,受到传统设计理念与设计工艺的影响,我国机械产品的整体设计水平偏低,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颠覆了农业机械的传统设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农业机械设计的效率与质量,尤其是CAD、CAE等技术,更是改变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了对农业机械设备整体设计的优化。

1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内涵与优势

1.1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内涵

数字化设计技术指的是一种将声音、图文转化为数据,之后再转化成二进制代码,经过计算机进行信息传递与处理的技术。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设计技术逐渐演变成为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的新型设计技术,故计算机是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也是核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数字化设计技术,即以计算机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模型,再通过数字化平台展开产品研发的一种技术,数字化技术最明显的特点即不需要实物模型。

1.2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优势

(1)数字化设计技术视为一种产品定义模型,其可以在各行业领域发挥作用,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数字化设计技术可进行仿真模拟处理,不需要实物模型,因而可有效降低设计成本;(3)相比传统产品设计形式,数字化设计技术依托数字化平台,以计算机为基础,产品设计更具灵活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4)在数字化设计中,可以采取分工合作模式进行多元设计,将不同板块的设计交由不同小组同步进行设计,整体设计更加系统化,提高了设计效率。

2农业机械设计的特征与现状

农业机械设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农作物类型比较丰富,所以农业机械种类繁多,例如播种机就包括条播机、精密播种机、穴播机等多个类型;第二,虽然农业机械种类丰富多样,但大多数功能比较简单,上手难度低,操作也比较便利。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大部分是由传动系统、机件、镇压器、轴轮等构件组成。这些均为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与广阔前景。目前,数字化设计已经在国内外农业机械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应用技术包括CAD、CAE等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成本,而且也极大地缩短了农业机械的设计周期,更便于达到设计要求。而且,为了给农业机械后续维修工作提供便利,在初期设计时,更注重农业机械的整体化设计。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增加,产品定制需求增多,而且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更加严格。在这一新的商业环境下,农业机械设计更应注重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必要时进行跨部门合作,更好地展开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自动化发展,提供保障,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内动力。

3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热点

3.1计算机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简称CAD,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基础,不仅具有开放性较强的产品设计模式,而且开发程序也具有较强规范性。从数字技术层面来看,CAD技术在概念、任务、技术等层面均有所优化,可以设计更多优秀产品。以CAD技术为核心设计的产品,大部分是以概念设计产品与构型设计产品。其中,概念设计即制定产品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而构型设计即明确具体细节。

3.2虚拟原型技术

虚拟原型技术简称VR是最近5年内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翘楚,得到了设计领域的重点关注。VR技术是在CAD、CAM、CAE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可以在特有技术基础上,对多方面技术进行全面整合。VR技术可以实现成品信息与基本概念的整合,并从行为、感官以及功能等方面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在该技术中,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被视为多个不同极端,且逐渐向全生命周期进行转变,以此推动产品设计与生产两个阶段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

3.3知识工程技术

知识工程技术简称KBE,是现阶段应用率最高,且特色最明显的一种数字化设计技术。KBE技术主要应用在提前预测未来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因而该技术的应用比较依赖新知识内容。同时,KBE技术在信息传递、知识展示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还能够单独构建显性、隐性知识统一建模,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横纵向发展。

4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产品中的具体应用

4.1VR技术的应用

VR技术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将影音资料、3D影像、多媒体等进行整合,使设计人员可以更好地利用个人想法,创设相应的设计情境,所以应用VR技术,设计人员可以享受身临其境般的设计体验。目前,VR技术主要应用在大型设备的设计中,对设备的特殊性能进行模拟,之后逐步实现设备与功能之间的优化。与此同时,通过其创设的信息反馈平台,能够加速产品的投放,提升产品应用效果,让用户直接了解产品的优势,进而更好地掌握设备应用要点。在国外,应用VR展开农业机械设计的技术有很多种,最具代表性的即可视化技术,该技术以CAD技术为基础,构建功能性模型,再通过模型输入的方式,将其传递到VR环境中,最终实现设备强化。例如,用户可以通过VR头盔显示器,直接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操控体验。同时,VR技术在农业设备拆装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各方面功能,均可以通过VR技术展现出来,包括原理展示、内部结构等,让使用者可以进行拆装练习,不断提升自身对机械设备的操控与应用能力。此外,VR-CAD系统在虚拟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发挥作用,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的设计模式与功能效果。

4.2农业机械设备产品的创新

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设备产品的创新方面,即利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对农业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使用效果等进行创新,增强产品的新颖性,并提供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目前,在农业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中,主要从该类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常见使用问题或故障入手,从设计层面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进而降低故障发生率以及农业生产成本,提升该类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一般情况下,在利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创新时,主要从技术分析、材料优选等方面进行。例如,近几年我国研发出了一种新型拖拉机,该拖拉机不同于传统低功率拖拉机,其采用了数字化同步器与动力换挡配合静液压传动系统,具有独立的控制机构与控制面板,不仅更易操作,而且系统更加灵活,功率更高。

4.3协同化优化设计

在当下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农业机械生产不仅涉及市场竞争,而且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跨企业合作。所以,农业机械设计中,数字化设计的应用与协同化发展,已经成为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产品的协同化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了从海量的技术信息与零件资源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与数据,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搜索技术进行优化,进而实现对所需零件参数与性能的高效率搜索。例如,PTC企业的Web服务器,其中储存了海量的技术型方案,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应借鉴这一做法,以不断地提升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效果。此外,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业行业也应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机械产品的节能效果,降低了能源损耗,充分发挥了环保能力。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机械设计的数字化发展还处在探索性阶段,很多理论、方法等还不够成熟。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农业机械设计更应注重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数字化设计效率高、成本低、可控性强等优势,持续提升农业机械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并不断利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展开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创新,以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规模化,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马云红,董中辉.现代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v.39;No.329(12):47-48.

[2]薛先斌,高刚毅.现代农业机械中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南方农机,2020,v.51;No.343(03):62-63.

[3]缪兴龙.浅谈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其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v.51;No.361(21):51-52.

篇2

本网3月3日讯 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推进思路研究课题研讨会今天在京举行,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出席并主持会议,爱农家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陈骥、首席文化官兼副总裁王虹焰等来自北京、福建、南京、常州等全国各地共7家农业信息化企业的优秀代表受邀参加本次课题研讨会。

郭作玉主任表示,当今社会,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的单靠政府投资的发展模式不能长久维持,迫切需要提 升农村的“造血”能力。本次研讨会旨在向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提交农业信息化推进报告,该委员会组长为总理。所以本次会议以及该报告可能影响到国家 农业信息化推进政策的制定。“今天,之所以把大家邀请到这里,是因为各位都是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先行者和引路人,像咱们北京的农信通、中国数字农村网、南京 的汤山翠谷、常州的绿意传媒都有很好的项目和发展前景,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会上,各家农业信息化企业分别就自身运营模式、盈利模式、项目优势等与参会者进行了分享。在发言中,爱农家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陈骥详细讲解了 中国数字农村网的运营模式,并表示中国数字农村网今年计划建立2000个信息服务站,明年计划再建立8000个,使数农信息服务站总数超过10000个。

当听到中国数字农村网不只进行线上的交易,还结合线下信息站的运营,郭作玉主任频频点头。他说,你们这个线上线下两手抓的思路非常好,你们的信息站进入 乡村,既帮助农民解决了技术问题、销售问题,也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带动农民共同发展。“这个模式立意高、气魄大、有造血能力,是有可行性的,我觉得将来 你们会有几何级的增长。信息化联盟一直对中国数字农村网十分肯定,今日一见果然不错,我一定要到你们的信息站、到你们的竹柳基地去看一看。”

会议最后,郭作玉主任向与会企业展示了课题报告,并邀请企业根据自身运营中积累的经验、发现的问题对报告进行丰富和修正,各家企业纷纷建言献策。

篇3

“从创业开始,我大大小小做过十几个行业,但最终我还是想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她说。“我从农村走出来,几年创业历程也做出了一些成绩,现在的梦想就是回报农村,改善乡亲们的生活环境。”当大家都在向往城市“掘金”梦和对城市趋之若鹜的时候,她却对农村了敞开胸怀。

“我相信中国的农村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农民将有一番大的作为。”她斩钉截铁的说,炯炯有神的目光深深地感染了记者。

创业者丽英

严丽英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静宁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孕育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许正是出生农村背景历练出她一身的执着。她并没有回避谈起小时候农村的经历。跟大多农村家庭孩子一样,她幼小的肩膀上早早就担负起了维持家庭经营的责任。唯一不一样的是她要在照顾兄弟姐妹之余,还要照顾好生病的母亲。

“当时买一件新衣服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她说。因此,小学毕业之后她就选择走出大山来到温州打拼。这一条路的选择,注定她是一个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的人。当过餐厅服务员,开过餐饮和布店。她说:“之所以选择创业,主要是觉得自己给别人打工,辛辛苦苦做出的成绩,钱却被老板赚去了,心里不舒服,只有自己当老板。”她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但是,创业之路走得却并不轻松。她白天开店铺,晚上睡店里边,一坚持就是几年。对创业和生活的执着让她紧盯着身边的每一次机会。拿下电子厂的项目对于当年的严丽英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一个电子厂的招商项目,她的心中萌发了自己开办电子厂的想法。于是,她大胆地找到了当地一家电子厂的老板,说“我想开电子厂,但是没有钱。我可以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掉后,再把材料的钱给你。”这个老板觉得她挺有意思,可是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如何将这些材料给你能呢。经过一番交流,电子厂老板被她的诚意和执着打动了,最终决定把一批材料赊给了她。但是她并没有经营这方面的经验,所以第一次的产品并没有卖出去。她记得当时电子厂的老板告诉她不会第二次赊原材料给她。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获得了电子厂老板的支援。第二次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将产品卖出去。有了第一轮的淘金,她开始招工,建厂扩大规模,并从此在事业上更进一步。

和中国数字农村网结缘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她忘记乡村生活和对乡村的怀念,和中国数字农村网的结缘源于她去农村考察的时候。当时正值柑橘丰收时节,农民把一筐筐柑橘摆在路边,但是一辆辆车经过就是无人问津。她就在想这么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对农民是多大的损失,那可是农民辛辛苦苦的血汗钱。

这个时候,她就开始留意有关农村项目的信息,关注国家有关农村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政策。

2011年3月10日,浙江省丽水市农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通过专家论证,规划中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鼓励农村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实践,逐步构建农业产加销信息一体化服务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她认为这是一个时机。2010年上半年经朋友介绍,严丽英开始调研中国数字农村网项目,他发现中国数字农村网似乎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在一连串的问询、考察、调研过后,她认识到自己的追求与中国数字农村网的事业是如此的吻合。“服务三农”这崇高而又神圣的理想使严丽英与中国数字农村网结缘了,她依靠优秀的工作成绩成为中国数字农村网温州市市级工作站的站长。

用热情铺就农村电子商务之路

“要先谋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运营好平台,就要先深入了解浙江当地的农产品流通环节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 在浙江地区渠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她这样来谈浙江地区渠道建设的工作重点。

据她介绍,浙江商超购进农产品的一般流程是“农民――批发商――供应商――超市物流采购”,通常需经过4个以上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成本至少上升了15%~20%,导致产业链的两端――农民和消费者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中国数字农村网能够依靠M2M模式可以减少中间商及零售商的环节,把这部分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直接“转移”给农民,并最终惠及消费者。

由于浙江民营资本发达,商业人口众多,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在民间开展广泛。数据显示,2008年,浙江省经贸委和财政厅开始实施“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该工程争取在3年内注册用户数超过200万个、企业会员总数超过40万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从而为打造通畅高效的生产性流通服务体系,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条件。这成为了在浙江开展电子商务事业的政策优势。

另外,在物流运输方面,浙江省早在2005年就规定:“装运鲜活农产品的挂本省牌照的货运车辆(含冷链、藏车),凭农业或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动植物检疫证书或鲜活农产品(指不执行检疫的生鲜蛋奶、鲜活水产品、鲜竹笋、鲜板栗等)产地证明,免费通行本省包含高速公路在内的收费公路(含桥梁、隧道)。”这为浙江本地的农产品物流运输铺平了道路。

“凭借浙江省独特的经济优势、政策优势和商业群众基础快速扩展中国数字农村网在当地的影响力。”严丽英谈及浙江省发展前景时从容地说,坚毅声调中透露出希望的光。

只争朝夕

篇4

一、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定义

农业科技档案的数字化,意为将基于各种载体的资源转化成为数字化形式,并可以实现网络化链接,以期及时、安全地提供相关服务,利于资源的共享及传承。具体而言,即以手工操作进行的诸如收集、筛选、整理、鉴定、保管、搜索、统计、应用等步骤,借助电[1]子信息系统来完成,达到数字化管理的效果。农业科技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属于当今时代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关键性内容,其中的核心无疑在于资源管理。对于农业科技档案来说,其资源范围涵盖面很广,而且信息保有量大,且在多个种类上都有显现,农、林、牧、渔齐备,科研、生产兼具,而按照事物本质属性进行划分,农业科技档案资源管理工作可以有:综合类工作、农业经济工作、粮食作物工作、农产品贮藏工作、农业新技术应用工作、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等等。所以,相关人员需要了解农业科研档案在当今时期的涵盖范围,并提前制定形成完善的应对策略,以保证工作的有条[2]不紊进行。

二、农业科研档案特点农业科技档案具有下述几项特点。

(一)特殊化特点农业科技档案形成于区域差异化极大的自然环境之中,同时因为农业科技人员在洞察力及思维力等方面的区别,其原始记录必然不[3]同,均属于难以取代的特殊资源。

(二)专业化特点农业科技档案基于农业科技研究而形成,每一项研究内容都较专业,长期积累下来,产生的几乎所有原创性材料,都具有独一性和专业性特色。

(三)系统化特点农业科技档案的整个积累过程,基本处在相对稳定的系统内状态。同时,进行农业科技研究的关键性目标之一带动农业增效,发展农业先进生产力。基于这样的原因,所有阶段性成果都是系统环节中不可拆分的一部分。

(四)权威化特点农业科技活动从计划形成,到实践阶段,再到后期的验收、推广、应用、奖励等,均应把第一手材料予以科学化归纳整理。所以,相关档案内容既应可以表达出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具有权威优势。

三、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

(一)有条不紊的建设

档案信息走数字化转化之路,是当前档案馆工作的重点内容。现在一般所应用的手段为把全部档案内容借助手工著录及扫描等办法存储至光盘与磁盘之中。在此环境下,工作人员需要有计划、分重点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标准、健全规则,达到档案数字信息化的标准效果。特别是应当做到统一的规划,以应对档案数字化的大规模实施,并且一定要具备开放性好、兼容性强的计算机处理软件,以该软件为中心,在系统内部上下协调,环环相扣,满足档案资源交流共享的要求。

(二)定期检查档案载体

现今,如果温度及湿度等外部环境适应,光盘一类的载体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0年左右,而缩微胶片一类的载体使用寿命则能够高于300年[4],然而即使这样,我们依然需要采取多种手段促进载体稳定性及应用寿命的提升,其中常规性工作即是适时做好档案数据迁移工作,若是遇到档案载体同计算机语言产生变化的情况,便要依照软、硬件的实际情况,把数字资源由环境升级到新环境,,继而保证所有的数字资源得以在新环境中能够应用裕如。另外,档案馆需要形成合作管理模式,注意到资源持续保存与应用需要考虑国内甚至国际的合作,因此档案馆需要同图书馆、各研究所以及政府、软件硬件供应商等加强合作,以有效增加资源应用时间。

(三)积极确保档案安全

档案部门需要形成科学的档案安全思维,始终坚持防御和防治相结合的策略,依照档案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病毒防治法等法律规章,并参考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形成尽可能完善化的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系统[5]。另外,档案管理者一定要积极谋求自身保密意识的强化,使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均受到严格监督与自我监督,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在技术层面,则应当努力增加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密码的技术含量,且做好访问控制技术的升级等,用于避免档案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被不法分子访问与利用的可能性。

(四)提供人才与经费保障

人才和经费的保障对于各行业来说都是基础性的。对于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来说同样如此。首先需要做的是增加人才创新培养,给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以必要人才支持,及时确定引入急需人才、培养既有人才、发掘后备人才的完善科学观念,将三种观念妥善结合,统一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用以促进数字化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能力的持续进步。其次要做的是保证必要经费开支,按照自身馆藏实际情况,多方筹措,量入为出,形成合理的档案数字化建设规划。

四、总结

对档案加以数字化处理,是档案馆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客观需求。我们应当努力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以冷静的思维、客观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做好相关工作,努力防止建设数字化档案馆过程中的偏失。

作者:兰前 单位: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朱旦君.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档案,2013,06:42-43.

[2]浅析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与技术途径[J].才智,2015,10:18-19.

[3]毛彦芝.浅议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14,12:09-11

篇5

随着信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也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领域中。然而二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存在以一定的优势与不足,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以及经济条件对二者进行选择。本文主要对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述以及二者的优势比较进行探析。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优势比较

近年来工业行业以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业的进步与电子行业的发展。然而其中的主流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别,而大多行业使用过程中并未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以及电子技术的特点,导致信息电子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应用的效果,甚至增加技术应用的成本。因此,对二者优势比较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信息电子技术的基本概述

1.1 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研究

电子技术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在当前生产生活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可理解为处理仿真信号的模拟电路,且与现代许多学科如自动化、电气或数学等保持密切相关。在电子元件选用方面主要以晶体管为主,而实现自动化目标主要得益于其对电路的自动控制。从许多工业控制设备中与电路中都可发现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例如,工厂化农业便将农业生产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既可使生产成本降低,也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而且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进,模拟电子技术在具体分析方法方面也将趋向于系统化与通用化,而器件方面也将向集成化与多端化方向发展。

1.2 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研究

对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可理解其为一种相对的技术,可对模拟信号利用抽样定理完成整个抽样过程,这样使获得的电子信号具有较高的精度,在许多高精度设备中都有所体现。例如,以数字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电视,既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精度得以提高,也使信号受噪声的影响得以减小。而且为保证信号的传输更具安全性,也可对数字信号设置加密系统,充分发挥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效果。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字点数优质画面,都得益于数字信号的应用。因此,这种利用数字电路对模拟信号处理的方式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中。

2 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优势比较

2.1 从主导电子技术应用的信号形式角度

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取决于电路的信号形式,需以电路要求为根据做好技术匹配工作。通常在应用模拟电路过程中,所选择信号主要以模拟电子信号为主,通过对模拟电路特征的分析完成相关技术标准的设定,如关于放大器电子电路的设计或增益电路的设计等更适合选用模拟电路。通常对模拟电子技术的选用主要考虑到模拟电路在造价成本方面较低,而且国内目前在该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较为成熟。但也因该技术应用原理较为简单,很容易在信号传输或接收过程中受到噪声影响,使模拟信号存在一定缺陷,所以适用范围更集中在低端应用中。相比之下,数字电子技术更倾向于高端电子电路中,特别许多电路对信号传播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都需充分发挥数字电子技术的作用。所以电子电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设计较为高端,需保证传播与接收过程中信号的质量。也因如此,数字电路造价成本远远超出模拟电路成本,更适用于高端设备中。由此可总结,从信号形式角度,模拟电子技术主要以模拟信号为主,而数字电子技术则注重数字信号的使用。而在电路形式方面,两种技术的使用考虑的为电路精度要求以及复杂程度。尽管相比之下,数字电子技术能够满足高精度要求,但应用时需考虑到成本问题,而模拟电子技术尽管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对电路要求较为简单且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所以在市场中极受欢迎。因此选择时应对二者在信号传播与电路具体形式方面所体现的优势对比分析,做好电子技术选择工作。

2.2 从二者具体应用中的优势比较角度

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其相比模拟电子技术,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现阶段电子计算机领域、通信系统领域或其他控制装置等行业中都广泛应用数字电路,而且这种数字电路本身不对物理量作出精确要求,通过自身的开关电路便能从大体上确定适用范围。同时在数据信息存储与传输方面,数字电路也可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存储的安全性,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数字电路在应用有优势上极为明显,适合系列化与集成化等方面的生产领域中,但需注意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市场造价问题。而在模拟电子技术应用中,以电视信号接收为例,利用模拟电子信号的电视不仅在画面效果上存在失真情况,在传输模拟信号时也会出现噪声混杂现象。此时便需利用数字电子技术采用抽样方式处理原有模拟信号,以此生成数字信号,避免噪声干扰的同时使信号传输更具安全性。

3 结论

无论数字或模拟电子技术从信号处理与电路角度都可理解为对不同信号所采取的相应技术,一般模拟信号强调信号的连续性,而数字信号更注重采取抽样方式获取信号。实际进行二者对比过程中,需充分认识到应用中所体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将造价低廉且原理简单的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在低端电路设备中,而数字电子技术能够根据抽样定理使电子电路精度得以保证,可适用于精端电路设备中。因此,对于不同行业领域应用两种技术时需考虑实际经济状况以及二者的应用原理,充分发挥各自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帅建平.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优势对比[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4(02):165-166.

[2]任志刚.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优势对比[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1(03):125.

[3]张小英.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孙炳(1993-),男,山西省五台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长安大学。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

篇6

论文摘要: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于解放农村的生产力,从而加快奔小康,继而实现社会的和谐。鉴于此,本文从分析当今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个社会的进步是包括各项制度在内的全面进步,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亦不例外。大力推进农村图书馆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十几年来农村图书馆事业确实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在于信息服务建设水平较低。现代信息化图书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已经突破了馆藏、馆舍、馆员等基本要素的限制,其以管理自动化、文献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和服务个性化为其基本特征。而当前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图书馆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服务方式上,基本还采取面对面方式为读者借还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在提供信息上,基本是以馆藏的书目为主,这些措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现阶段农村图书馆的现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大力推进数据信息检索服务

数据信息检索系统是一种能够通过英特网接受用户的查询指令,并向用户提供符合其查询要求的信息资源网址的系统。其不仅要指向源信息本身,而且要将用户快捷引导到更专业、更深入的信息内涵,使用户能充分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对于农村图书馆而言,数据信息检索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专业性。农村图书馆的数据信息检索系统应着眼于服务农民群众,其提供的检索的主要内容应该主要面向各种农业信息;第二,简洁化。当前,在我国农民的信息化水平相对不高,如果设计较为复杂的数据信息检索系统,则农民群众学习、接受起来便会较为困难。实际上,数据信息检索服务推行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农民能够认识图书馆,懂得怎样利用图书馆,如果过于复杂其效果适得其反;第三,个性化。个性化服务是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吸引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比如,对于发展种植产业的农民来说,其比较关注天气、雨水、病虫害等信息,对于发展养殖产业的农民来说,其比较关注饲料的价格、瘟疫等信息。不同的群众可以自行构建自己的个人馆藏,定制器其自己需要的信息服务项目,使得信息可以得到人性化的运用。

2 发展图书信息传递共享服务

我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在每一个农村都提供一个完善的图书馆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农村现实情况是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图书信息传递共享服务的出现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提供了可能。具体操作上可以参照教育部已经建成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体系”进行规划和设计。第一,应该实现农村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全部以计算机可读形式,即数字化形式存放,或是存放在光盘里,或是存放在磁盘中;对外服务时或采用联机(在线)调用形式,或采用制品型的外借方式。这是发展图书信息传递共享服务的基础;第二,按照目标一致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建立计算机网络中心和网络数据库。可以以全国性和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为节点,联接各个乡镇、村级的图书馆;第三,建立农村图书馆利用共同体。我国各地的农村图书馆无论是在经费上还是在技术、设备和人员的投入都大不一样。有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中经常是供出方,而有的图书馆总是受益方。此外,该必须规范标准,并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图书传递共享服务离不开规范标准的制定。 转贴于

3 构建专业化的农业资讯平台

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农业生产。鉴于此,必须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优势,使信息转化为生产力。构建专业化的农业资讯平台便是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构建专业化的农业咨询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开展“农民信箱”工程。农村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的优势,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农民群众,让农民掌握最新技术用在生产中,让知识产生效益,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腾飞和农民致富做出贡献;第二,“实现农业资源信息可视化,运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将抽象的农业资源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建立网上农业地图,以便帮助农民直观地了解农业信息,更好地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第三,加强质量控制。虽然当前专业化的农业资讯平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与标准,但是各个农村图书馆在建馆之初就应该注重加强质量控制,根据已有的标准,对平台的结构、类型、内容的表达等进行规范。对农业专题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尽可能收集齐全,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精度,必要时还应进行动态管理。

4 提高农民和馆员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社会,提高农民和馆员信息化水平,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是图书馆深化服务、开发馆藏文献资源的必由之路,也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农村图书馆馆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群众,指导他们进行实际的操作。其次,农村图书馆馆员应该通过讲座、宣讲等形式,对农民群众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进行培养,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信息价值观。同时,农村图书馆还要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对农民群众进行一些基本的信息理论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信息资源检索方法,进而能够快、准、全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

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政府应加快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力度,力争早日把数字图书馆引进农村,把农村图书馆建设成为真正的“农村数字图书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农业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35-1

0 前言

现代农业管理内涵:信息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各项科学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促进了我国农业、工业、金融、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全面发展。现代农业由以往传统的粗犷式管理、人式操作实现了向精细化、信息化、现代化农业的科学转变,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靠地产量的被动式管理模式,而形成了一种高度科学、自动化的崭新农业管理体系。在该模式中一切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环境因素、作物生长规律等全过程信息均在其全天候的计算机监测进程中被详细记录,人们根据监测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及气候环境进行干预,有效实现了对农业发展的计算机信息化监控与宏观调配管理,使农业朝着科学、有序、高效的良性管理方向不断迈进。

1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应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全面应用主要包含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数据的处理、相关图像画面处理及网络共享处理等。另外还可包含一些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并行、容错计算与农业信息安全处理等。

1.1 农业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科学构建数据信号的采集模式

每一种农作物均有其不同的生长特点及规律,因此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采用专项农业传感器进行数据的分项测量,同时辅助应用计算机综合视觉处理系统工具,对监测农业信息进行分层次、实时、定量的可视化图像数据采集。在传感器测量中我们主要利用计算机相关数据处理技术对各个传感模拟信号进行转换处理,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可识别的数字化电信号,例如将专业农业传感器中的电阻、电压数值、频率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电压信号等。计算机的视觉处理功能主要利用其对光谱的敏感大范围反应及精度测量处理特点进行对农作物各类图像信息的直观优势采集,而后再利用计算机相关图像处理功能将采集到的视觉信号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化图像,从而进行高效的图像算法处理等。

1.2 农业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数据信号的传输

首先我们应将需要处理的农作物参数录入计算机芯片处理器中,而后进行信号的传输。该传输网络可通过有线的虚拟专用网搭建,同时也可利用无线卫星或移动通信网络构建。接着我们将完成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信息汇总于相关决策计算机中进行集中处理,包括对作物的生长模拟处理、对其信息的监测处理以及完善的决策处理等。以上过程便是农业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构建的硬件处理系统,当然该系统并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处理系统,还需要多功能软件系统的科学支持,也就是需要计算机对农业数据细化处理过程的科学支持。

2 农业管理中应用计算机完成数据处理

面对快速更新的市场信息环境,农业信息的获取、处理与高度科学的决策管理制定、自动化的智能控制等高效数据处理问题迫切的需要集中解决。然而在构建精细化农业体系的实践进程中相关数据信息的处理研究却始终处于滞后发展状态。为了有效提升农业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准确率与便捷性,我们应科学采用高效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与系统完成由农业信息的采集到农业数据的高效处理等全过程管理。在采集信号的数据处理中我们应依据农业信号较分散、种类繁多、需要进行图像的信号监测、传送数据量较庞大且需要完成并行处理及网络支持等特征采用具有诸多优势的Oracle数据库完成各处理过程。该数据库具有处理数据集中统一、跨平台集成性强、扩展性及数据处理性能高端等特征。同时为了有效简化数据处理任务及上级节点承担过重的负载压力,我们应采用对数据信号逐级传递、逐级处理与汇总的分布式数据控制系统,以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在分布式处理进程中我们应完成对时空坐标变化有限的信号处理以及变化较大信号的处理。前者主要包含对农业土壤结构的分析、对作物营养成分、水分含量及病虫害等信号信息的处理,可采用嵌入式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采集器进行综合处理。后者的信号处理主要包括对宏观山地、河流及水池中农作物的处理,我们可采用基于遥感思想的RS技术及卫星定位GPS技术完成跨时空的农作物变异信息处理,充分反映其农田土地及作物的生长特性、变异特征等,并准确获取农作物的时间序列特征图像与具体地理位置等信息。在中央计算机控制中我们以具有稳定系统特征的UNIX内核构建操作系统的统一平台,为各网络节点提供计算机技术服务。同时为了有效呈现农业监控的实时平台信息处理功能,且完整描绘各作物的农业状态图像信息,我们可科学的引入GIS即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辅助处理,集中完成对农业土地的管理、土壤数据的处理以及对作物的生长苗情、病虫害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农作物的信息统计、图像转化与合理表达等。该方式有利于准确、高效的将各类农作物信息汇集于虚拟网络计算机系统中,从而成功构建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综合农业管理体系。

3 结语

总之,农业管理的全过程实现需要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的科学支持,因此我们只有将大量监测的农业数据在计算机系统的辅助管理中构建完备的农业信息数据库,使各项科学农业信息涵盖于其中,利用完善的计算机系统硬件环境、合理的监测与图像处理软件工具进行跨时空的完善管理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管理的精细化、便捷化与数字化,并促进各项农业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基于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数字农业技术基础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题组架构计算机网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型学习环境,形成基于VLEs的《数字农业技术基础》课程,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有效发展认知能力提出了新的探索。

1数字农业技术简介

1.1数字农业技术概念

数字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1]。近年来,国内外在数字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领域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索,进步和成果十分显著,数字农业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武器。

1.2具有数字农业技术基础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农业高等院校中培养具有数字农业技术基础的人才,应该在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数字农业的原理、组成和方法,建立关于数字农业系统框架,了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掌握信息技术与专业结合的基本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这对推进数字农业进程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农业数字技术课程涵盖农业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为支撑的农业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庞大繁杂,同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内容和难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课程的复杂性使它更需要一条有效的途径提升学习质量、促进师生关系、加强教学效果。身处互联网时代,它完全可以创造跨越时空开展学习活动的技术支持情境,使学习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具有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的优势,课堂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

1.3建构主义

技术支持情境的构建目标的业务领域是知识学习,因此系统设计必须符合先进的学习理论,体现合理的认知规律,适应自主的学习需求。学习理论至今经历了行为主义学习、认知主义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对推动教学系统设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建构主义思想强调学生在知识掌握中的主体地位,他们具有积极的自我控制、目标导向和反思型特点,通过学习情境中的发现过程和精细加工过程,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主义指导的学习方式的环境包括以下四大要素[2]。

1.3.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创建有利于达成意义构建的情境至关重要,是创建教学环境的基础。

1.3.2协作。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贯穿始终。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有效地分析收集教学资料、能够及时对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对学习评价和意义构建都很有作用。

1.3.3交流。学习过程必然需要交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交流方式是达成最终学习目标的基础环节。

1.3.4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虚拟学习环境(VLEs)

虚拟学习环境(VirtualLearningEnvironments,VLEs)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领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标准化学习与学习管理的系统,主要用于支持络学习过程中内容传递、促进在线师生间的交互。它的概念目前并不统一,还有诸如“整合化学习系统”(IntegratedLearningSystems,ILS)、“内容管理学习系统”(ContentManagementLearningstems,CMLS)等解释。VLEs目的是通过技术提供各种促进学习的有效工具,满足各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有效进行协作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以及广泛的资源共享提供有力的教学和技术环境支持。目前的VLEs在技术特性上不同,但设计思路都类似,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时空拓展和资源共享。不难看出,主导思想都是课堂再现与传递,本质在于解决教学资源短缺。这种教学模式仅仅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网络延伸,思考模式基于同一个“尺度”,适用于每一个人,而有效的虚拟学习环境的构建应该是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适应个性化的学习。因此,拓展网络教学的内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实施质量,对网络教学发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数字农业技术基础》VLEs构架见图1。

2.1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在VLEs中通常采用网页文本、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3种形式,组织方式往往是按照章节以树形目录的方式呈现。然而《数字农业技术基础》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构建不同的知识框架体系,这些框架体系构成了多个子课程。虽然子课程之间知识点侧重不同,但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因此构建时应该遵循课程必须具有一定弹性的原则。把《数字农业技术基础》课程知识分解成最小的知识单位即知识点,把每个子课程的学习目标分解成知识目标;然后,将知识点根据知识目标组合成知识单元[3],确保每个知识单元都有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应用目标;教师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差别灵活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将其组成基本知识框架即子课程。由于《数字农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复杂性,交叉性以及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目标的差异,每一个知识单元可能被不同方向的子课程应用,因此将知识单元构建成可重用知识单元,以便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知识单元(图2)。

2.2学习路径选择

VLEs中的学习路径是指在网络的环境下,学习者在一定的策略指导下、为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的顺序[4]。面对VLEs中的各种学习信息,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判断从何处开始学习活动。因此在VLEs中为学生提供过程的参考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学习路径的选择是VLEs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教师根据课程中各个子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经验提供多组学习路径方案,学生自由选择相应的学习路径方案。在遵循学习路径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学习路径的节点方向,使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便于知识获得、维持、迁移和应用。

2.3角色定位

在VLEs中的角色根据不同的职能被定义具有不同的权限。该系统的角色有管理员、教师、学生3种,主要职责如图3所示。管理员、学生、教师在虚拟环境中各司其职,并且都能够围绕课程的开发与维护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观点。注册模块的注册采取与校园网一卡通对接,通过校园卡的卡号和密码可以直接确认身份,确保实名登录。

2.4参与机制

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关系学习的效果,在VLEs中设置问卷调查、互动评价、投票表决等环节,使学生和教师融入VLEs之中,达成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并依据师生参与的情感度和参与效果,分析教学所处真实状态,形成师生教学状态、学习状态诊断,为学习质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5教学评价

采用开放的、多维度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地记录学生日志并进行跟踪监控,跟踪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过程,包括学习时间、阅读次数、学习路径的选择、参与互动的次数、实验操作评测、作业成绩、单元测评等。根据以上资料,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

2.6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监控到的大量学习过程的数据参数进行挖掘,在学习路径、知识单元测试,学习成绩和学习绩效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学习行为的分析,建立学习特征模型[5],为学生提供更加合理的学习方案,以此为依据调整学习路径。

篇9

【关键词】农业工程;信息关键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渐成熟。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同时,信息技术在农业各领域中的应用,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信息技术对农业工程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究信息关键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1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1.1虚拟仪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在应用时需要同时结合硬件和软件,并且对硬件软件的要求较高,硬件为模块化硬件,同时需要较高性能,使用模块化硬件可以满足全面需求,比如同步和定时应用,软件需要具备灵活高效能的特性,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创建界面,只有将高性能的硬软件结合使用才能达成相应的应用目的,另外,为了使虚拟仪器技术达到最大化优势,还要使用具有集成作用的软硬件平台,在软硬件以及软硬件平台的共同应用下,才能发挥虚拟仪器技术的高性能、高扩展性、高效率、高出色等优势。虚拟仪器技术结合计算机、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等技术,可以在硬软件的应用下模拟生产条件,并对生产信息进行跟踪和记录,在农业生产方面,可以提前模拟生产情况,并供专业人员分析和改良,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对农业的智能化管理。1.2专家系统。专家系统通过获取某一领域内专家的知识,并将这些专家知识进行对应编辑,并存放到知识库中备用,以便于解决该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知识库是整个专家系统的核心,同时,独立于其他构成部分。专家系统是解决专业问题的主要系统,而知识库就是解决问题的知识源,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调动知识库内对应的知识,从而得到解决。推理机构相当于专家系统的管家,控制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并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为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人机交互界面传输主要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方便用户查看和记录。1.33S技术。3S技术指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当前,3S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对这三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遥感技术(RS),即对大面积空间内的信息进行提取,形成相应的数字图像,根据不同要求或者需求,对数字图像进行加工,成为能够被人们使用的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遥感技术获取数字图像的分辨率会越来越高,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通过遥感技术获得图像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有数字图像预处理和数字图像分类两种,或者说这两种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处理步骤,数字图像预处理是对获取的初始数据图像进行初步处理,通过消除原始数据中的噪音、增加图像视觉效果等,使目标呈现更加清晰,而数字图像分类是在数字图像预处理之后,也就是在获得清晰的目标后,使用科学的方式对目标图像分类,通过分类便于更加准确的获取目标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即能够存储空间信息和数据,使用图形表达内容,具备空间分析、空间定位和检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即可以对地面上任何一个点位进行定位,然后精准测算出该点位的坐标位置,具体精度为厘米数量级,使用全站仪或者激光测距仪就可以精准测量坐标距离。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直接获取某一点位的信息,结合遥感技术,可以对遥感技术下所获得的定位数据进行校正,使信息更加精准。1.4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存储所获得的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和处理,其中,对数据的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以及特征是关键,这样才能实现数据的意义,为人们决策或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挖掘技术对于涉及信息广的领域尤其重要,以农业为例,农业生产多样复杂,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或者技术获取生产信息之后,要将数据及时入库,在入库的过程中,要做到智能化处理,即对信息或者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整理以及智能化管理,并确定信息来源,建立对应的信息挖掘途径,这个过程包含数据库、统计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最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挖掘,了解数据的特征以及涵义,为之后的决策打下基础。1.5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对信息进行自动化综合处理,以传感器为载体,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信息,并对所获数据进行多级别、多层次和多方面处理,挖掘数据或者信息深层的含义,数据融合技术下使用传感器综合处理数据和单一的传感器处理数据不同,前者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全面、完整,并实现了对传感器的高效率运用。

2各项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2.1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将虚拟和智能结合,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智能资源,在农业工程中得到深入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精密播种机虚拟仪器检测系统和种子成长虚拟检测系统。精密播种机虚拟仪器检测系统通过自动化检测和管理方式,从常规台架试验的所有项目获得相应数据,并能够展示相应数据,主要包含合格粒距平均值、落种性能以及种子落地速度,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播种情况,或者对有问题的播种进行及时处理,优化播种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可以直观的看到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将数据和播种标准进行对比,提高播种成功率。种子成长虚拟检测系统是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模拟种子成长所需要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减少投入实际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种子成功率,在模拟状态下优化种子成长环境,然后根据模拟情况指导后续的实际种植。另外,虚拟仪器技术对水果分离和选配做出重要贡献,以苹果分选为例,在分选时使用苹果分选系统,通过计算机展现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图像情况确定阀门开关,便于在之后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分选。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生产质量。2.2专家系统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工程中区别于传统的农业,在传统农业发展中解决问题主要以工作者的经验为主,但是很多农业从业者的学历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受到限制。专家系统是通过建立专家知识库,将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转化,明确需要哪些知识解决,并确定常用的专业知识,将知识调入专家知识库中。现代农业中很多从业者基本以高学历为主,专业性强,这一点和专家系统的使用相符合,从业者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可以调入专家知识库中,方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专家系统结构中,知识库专门存放农业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当遇到问题需要调动知识库中的专业知识时,只需要工作人员输入关键词或者相关信息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推理机构控制专家系统工作的整个过程。2.33S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遥感(RS)可以利用电磁波特性对物体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监测,获取物体的信息,并能够对物体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农业工程中,遥感技术主要通过遥感器发射信号,对农作物的耕作情况进行远程管理,比如农作物生长情况、产量、种植密度、种植环境、自然灾害情况,也可以对一定空间区域内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精确监控,掌握种植区域内自然条件以及土壤的变化情况,获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遥感对农作物的远程距离监控也可以做到精确化,通过监控了解农作物种植的详细情况,为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打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于农业的精细化耕作,对农业实行动态化和智能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处理空间地域信息,获取信息后能够掌握空间地域内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以及病虫草害情况等,然后将这些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农业种植的动态化管理,这一应用可以判断所在空间是否适合耕作,并能够为精细化耕作做好准备。另外,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进行有效调查农业资源,通过处理空间内信息,获得气候图、实时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将气候图、实时图像整合为空间数据库,将空间数据库和实际数据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同时,也可以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和分析,明确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对土地资源重新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及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精准确定空间内的某一位置,或者对某一物体进行精确定位,主要包含地面控制站、地面监控站、空间导航卫星等组成部分,目前主要使用美国的GPS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气象条件中接收4颗以上卫星的信号,在农业工程中主要使用GPS定位作业者和作业机械的具置。另外,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应用在农业工程中,可以通过遥感获得农作物的生长数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农作物种植地图,然后在农机上安装GPS,就可以指挥农机自动行走,完成耕地、播种、锄草、灌溉等工作。2.4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很多农业数据以及信息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使用传统的人工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所以,需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来储存、分析数据。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种植面积大,并且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不同,在农业种植中面临着很多变动因素,比如自然灾害、土壤条件、病虫草害等,要想科学的应对这些变动因素,就需要找到对应措施,并能够预测事件的发生,做好预防措施。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式,将获取的信息储存起来,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挖掘数据或者信息的延伸含义,以及数据呈现的特征,能够对动态记录和分析,并能够根据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数据,便于查询和使用。2.5数据融合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数据融合技术是对多个传感器进行融合,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一般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主要用于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中,使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智能检测、管理和控制,而精准农业是对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精准农业研究的准确性。

3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向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的革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和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疆域辽阔,农业种植面积大,农业在我国的产业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全球化、智能化、专业化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同时,在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规模、农民文化素质方面没有达到理想水平。所以,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体系,进行专业化理论研究,结合农业实际发展情况,推动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上的应用;大力培养农业专业化人才,提供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使农业从业者具备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信息网络,让大众了解农业发展以及相关农产品,为农产品流通打好基础;发挥政府的作用,并结合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共同为现代化农业努力,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能够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信息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诸多优势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方向,不仅降低农业从业者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在我国的产业发展中贡献更多力量。当前,在我国农业工程中已经应用很多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也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我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晚,并且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设备等,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环境不同,这也加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我国农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不成熟,同时,没有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全面普及。为此,相关工作者、研究者应该进一步研究设备的使用和更新,争取能够让信息技术更快、更好、更全面的融入到现代化农业中,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徐小淇,李燕凌.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省域视角及2003—2016年数据的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3):58-66.

[2]石元春.我国农业的信息化改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3]聂磊.浅谈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垦农机化,2018,12(09):198-201.

[4]郝小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1(12):188.

篇10

一、发展水利开发与乡村旅游的优势

乡村旅游实则是低碳经济下,借助生态资源的优势,重温和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产业方式,是一种非资源消耗性产业,是朝阳产业。说到生态资源,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由水资源还延伸出湿地、灌区、桥梁景观,以及水利人文资源。这些资源在顺应自然、科学合理开发后,对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与振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开展水利旅游也有多重意义,其一,亲水是一种传统。探究人类文明史,人们是逐水而居,依水发展绵延生息。古往今来,名人骚客写下无数咏水诗篇,他们寄情山水,托水寓义,以山水抒发多种情怀,可以说水利资源旅游自古有之,现在推广只是它的延续和发展。其二,可以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水利。一座大桥、一座大坝的兴建,无不讲述着当时的经济发展、执政理念、工程施工水平,是一个水利工程发展史,游客的实地观看,可以强烈感受到浩大的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其三,游憩功能。水是流动的,水是包容的,有水涵养,动植物和谐相处,一派田园风光。人们到了这里,身心得到舒缓,疲惫、焦虑、压力抛之脑后,这些地方既是天然氧吧,也是疗养胜地。其四,带动相关产业。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可以衍生出休闲、美食体验、冲浪、沙地城堡、踏浪滑沙等多种行业,既可以完善产业链、调整水产业结构,又能增加乡村收入,拉动当地经济。其五,抓好保护工作。开发水利资源,离不开保护这个词,要高举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旗帜,围绕水生态修复、水源区保护、水工程维护,抓好水资源管理和运营。在此过程中,结合防洪、河道疏浚、生态修复、资源整治等工作,以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涵养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数字传媒技术助力水利旅游经济

数字传媒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及声光电等技术,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及图形等媒体信息,将抽象的信息具象化,变成能管理、可感知和能交互的技术。现在一部智能手机在互联网的加持下,通过微信、微博,利用抖音、快手、火山等小视频、小程序,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一张图片、一个信息,可以吸引几十万的网民围观,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些都是广告宣传所急需的。该书指出,数字传媒技术能够为观光客提供多元而丰富的信息,向游人提供便捷的交流互动平台,人们旅游获取信息和交流已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互通共享。该书作者也提醒水利旅游开发者,要重视数字传媒技术的运用。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路径要与视频、动漫、投影、网络及计算机等数字传媒技术结合,通过现代设计艺术和大众传播媒介将数字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乡村旅游规划机构、乡村旅游开发运营管理等领域,数字传媒技术与水利旅游开发及乡村旅游的融合能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开发水利资源与运营中,要利用大众喜爱的自媒体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媒介,向人们提供各种积极向上的娱乐空间。将一栋栋极具水乡特色的民居场景,清澈的鱼塘边大人和孩子的欢乐嬉戏,周末和节假日,游人到水乡小镇赏花、看果、品果、拍照等图像广而告之,让潜在的目标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水乡美景,激发游客的内生动力。乡村水旅游的愉悦感、满足感、舒适感,身处其中的参与和互动情趣,微分享悠然自得和妙趣横生,使旅游生活更加有趣和生动。当然,数字传媒还能提供加强的模拟功能,能够精准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利用三维立体和平面设计等技术设计出水乡旖旎绚丽的世界,创造出许多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蓝图。总之,可以借鉴数字传媒技术广泛应用到文化传播、出版及信息传递、电子商务、虚拟现实及创意设计等领域中的成熟技术和独创手法,为水利资源旅游与开发助力。

三、数字传媒技术在水利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