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业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工业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绿色设计
在绿色制造实施问题中,绿色设计是关键。绿色设计是在产品及其寿命的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绿色设计又称为面向环境的设计。其基本内涵包括:
1)在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中,产品的基本技术性能属性与环境资源属性、经济属性并重,且环境资源属性优先,相互协调发展;
2)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产品在使用废弃后的可拆性和回收利用性;
3)提出了产品设计者和生产企业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方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对大宗工业产品,企业不但要生产产品,同时,还应在可能的范围内,承担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的义务;
4)它是对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理念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人类对机械产品设计学科认识的深化。
(2)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是指在制备、生产过程中能耗低、噪音小、无毒性并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和材料制品,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环境有危害,但采取适当的措施后就可以减少或消除的材料及制成品。选择绿色材料是实现绿色制造的前提和关键因素之一。选择绿色材料的具体原则是:
1)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选用回收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尽量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
3)尽量选择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特性的材料。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
(3)绿色工艺
采用绿色工艺是实现绿色制造的重要一环,绿色工艺与清洁生产密不可分。绿色工艺是指清洁工艺,是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技术。它要求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削弱或消除危险废物及其他有毒化学品的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健康威胁,并能生产出安全的与环境兼容的产品。绿色工艺的实现方式包括:
1)改变原材料投入,回收产品的再利用以及对原材料的就地再利用,特别是在工艺过程中的循环利用;
2)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改造原有设备,将原材料消耗量、废弃物产量、能源消耗、健康与安全风险以及生态的损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3)加强对自然环境资源使用以及空气、土壤、水体和废物排放的环境评价,根据环境负荷的相对尺度,确定其对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自然资源的影响评价。
(4)绿色包装
选择绿色包装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各种包装材料占据了废弃物的很大一部分。废弃的包装材料的处置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塑料和复合化工产品,很多是难以回收和再利用的,有的降解周期可达上百年,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产品的包装应摒弃求新、求异,应简化包装,选择无毒、无公害、可回收或易于降解的材料及可反复利用的产品。并且应改进产品结构,减少重量,也可以达到改善包装,降低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5)回收利用
产品的绿色处理即回收,在其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通过各种回收策略,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最终通过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之中。其中包括:重新使用、继续使用、重新利用和继续利用。为了便于绿色处理,在设计中要主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针对拆卸的设计方法。只有在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考虑报废后的拆卸问题,才能实现产品最终的高效回收。综上所述,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也就是说,绿色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说明绿色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将使传统的制造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为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保证。
2绿色制造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绿色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并列入世界议事日程,制造业将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和绿色设计数据库、知识库等基础技术,生产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效率的绿色产品,如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并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那些不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和不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使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2)国外现状与趋势
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已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计划”。1991年日本推出了“绿色行业计划”,加拿大政府已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绿色计划”。美国、英国、德国也推出类似计划。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除政府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外,广大消费者已热衷于购买环境无害产品的绿色消费的新动向,促进了绿色制造的发展。产品的绿色标志制度相继建立,凡产品标有“绿色标志”图形的,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并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这为企业打开销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条件。如德国目前已有60种类型3500个产品授予环境标志,法国、瑞士、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于1991年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日本也于1992年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在1992年开始实施环境标志。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绿色产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地位和份额。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绿色产品”比例大约为5%~10%,再过10年,所有产品都将进入绿色设计家族,可回收、易拆卸和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
(3)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
我国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绿色制造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目前已完成了“清洁生产技术选择与数据库的建立”、“绿色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等专项研究。围绕机械工业中九个行业对绿色技术需求和绿色设计技术自身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在国内首次提出适合机械工业的绿色设计技术发展体系,同时还进行了车辆的拆卸和回收技术的研究,并且开展了“环境绿色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以环境保护绿色技术评价体系为研究载体,建立制造业的绿色概念、描述方法和评价体系。在许多大专院校相继开展了全生命周期建模等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针对汽车开展可回收性绿色设计技术的研究、废弃工业品回收研究工作、机械产品可回收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及回收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及清洁化生产系统和体系结构及实施策略的研究等专项课题,并取得一定进展。国内已形成了一支从事绿色制造技术研究的专业队伍,为我国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篇2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 ,当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子技术和机械工业相结合 ,从而使古老的机械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却产生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消耗和浪费及对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 ,使得全世界的技术人员和环保人士都在全力解决此类问题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我国对该领域已经开始重视起来。目前机械制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1)废旧或闲置设备回收和再利用率较差这在旧机床处理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我们的许多工厂常见的场景就是厂房内废弃满身锈迹的旧设备 ,数控机床、加工中心、FMS、CIMS甚至网络加工等先进制造系统和大批的五、六十年代的旧机床并存 ,如何改造和利用好这些旧设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
(2)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在某些国营大厂表现更为明显 ,满地的切屑和小零件、无从下脚的遍地油污也许能说明我国在由原料到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为什么比美国和日本等先进国家高出数十倍之多。
(3)环境保护意识在机制工业厂家头脑中还比较淡薄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还比较严重。
篇3
液压气动密封行业是高技术密集的行业,在节能、环保、安全、降耗、减排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推进“绿色工程”比较容易见效的行业。同时,液压气动密封产品又是标准化、模块化和通用化产品,非常适应绿色设计的需要,加之液压气动密封技术融合了多学科的技术,广泛吸收各学科的新成果,包括新工艺、新材料,易于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且便于较快推广。因此,在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中大力推进“绿色工程”,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我国最大的快速锻造液压机
项目简介:太重日前与中国钢铁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签订了8000吨快速锻造液压机及80吨米操作机合同。此项目成交价格超过1亿元,是太重建厂50余年来承接的轧锻设备最大的一笔订单。 太重曾先后研制出国内第一条火车车轮压轧生产线、国内最大的铝型材挤压机和铜挤压机、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大的碳素压机等,将于2008年上半年安装投产。
趋势意义: 这套装备也将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吨位快速锻造液压机。
中冶重工推新型液压成型机
项目简介:洛阳中冶重工(集团)公司生产的ZY1200全自动新型墙体砖液压成型机在7月19日~7月22日的中国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成果展览会上公开亮相。据介绍,在ZY1200全自动新型墙体砖液压成型机诞生之前,河南市场尚无此类产品。该成型机目前已拥有国内七项技术专利。它克服了国内外成型机普遍存在的缺陷,是集机械、电子、液压和墙体工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单台设备每年可消化粉煤灰、炉渣、电石渣等工业废弃物近10万吨。
项目负责:洛阳中冶重工(集团)公司
趋势意义:中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艾欣兴奋地告诉《中国现代企业报》,之所以这种全自动新型墙体砖液压成型机备受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能把粉煤灰、炉渣、电石渣等工业上的废弃物蒸压成砖,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变废为宝。 国内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中国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特性的ZY1200全自动新型墙体砖液压成型机。
大型8万吨重型模锻液压机项目
项目简介: 8万吨重型模锻液压机由清华大学研究设计,主要采用预应力坎合技术和钢丝缠绕预应力结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项目。其主要加工对象是高变形抗力的高温合金大型模锻件,将达到年产航空机燃气轮机模锻件、大型船用模锻件、大型电站用模锻件、核电和压力容器锻件以及其它类民品模锻件5700吨的能力,填该项目预期总投资超过10亿元,占地150亩,将分三期实施。
项目负责:清华大学
趋势意义:补我国大型锻压设备空白的8万吨重型模锻液压机日前落户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将对我国航空基地的整机制造产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对我国大型锻压设备和大型盘件、结构件的制造将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冶自主研发成功2000吨液压机
项目简介:由中冶集团一冶控股的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毅能锻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Y20000KN框架式液压机”研发成功并投入试运行。 Y20000KN框架式液压机为机加工关键设备,可广泛用于冶金、石化、机械等行业大型压力容器、冶金高炉、热风炉、复杂零件成型和装配等。设备公称压力20000千牛,行程1200毫米,最大开口高度2400毫米,液体工作最大压力25兆帕,框架内空有效尺寸1200毫米(前后)6500毫米(左右),总功率110千瓦,最大可压制150毫米厚度板材等。
项目负责: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毅能锻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趋势意义:在压制邯钢3200立方米高炉85毫米厚度炉壳板、广州3600立方米LPG船载石油液化气储罐中成型质量良好,该设备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冶集团在该领域的空白。 该液压机的建成将使集团一冶钢构公司能够独立承建大型球罐(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程,并使该公司具备了4000立方米以上容积高炉炉壳完全自主制造能力。通过该设备的建造也使该公司积累了制作大型设备结构件的经验,为大力开拓非标设备市场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移动式液压泵站
项目简介:国内第一台能够适应各种工况的移动式液压泵站。作为国内专业生产水泵、特种阀门等产品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亚太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这是该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成熟的水泵制造技术,结合液压系统的可靠性、轴流泵的高效率、汽车的机动方便等特性,研制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移动式液压泵站。
项目负责:江苏亚太泵业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创新优势,创国内先进
YB氮爆式液压锤项目
项目简介:YC系列液压锤列入国家经贸委2001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YB系列氮爆式液压破碎器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安徽省200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省名牌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并得到了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拆除机器人列为安徽省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荣获第八届高交会优秀产品奖。
项目负责:马鞍山市惊天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通过当地省商务厅、财政厅组织的专家小组评审验收。该项目是2006年国家商务部研发资助项目,目前在我国液压行业处领先地位。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特种装备的技术进步,对于改善特殊环境施工条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世界最大油压机年内诞生
项目简介:上海重型机器厂设计制造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16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框架结构已经全面完成,有望在年内投入使用。这台油压机完全是他们自主创新的成果,蕴含了20多个专利。由于比水压机的压力更大,油压机可以轻而易举地锻造出更大体积的钢锭。与水压机不同,油压机不是靠手动扳动,而是由数控操作机卡住锻件来进行操作,效率可以提高30%~40%。同时,由于操作员通过控制两台计算机运作,可以把加工误差从现在的25毫米~40毫米缩小到2.5毫米。
项目负责:上海重型机器厂
趋势意义:继上世纪60年代制造出万吨水压机之后,上海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即将迎来又一次突破。作为装备制造的母机,这台油压机的诞生,将结束我国不能锻造300吨以上钢锭的历史,并能帮助国内装备制造业填补诸多空白。借助这台油压机的“一臂之力”,上重厂将实现6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转子、叶片和船用曲轴等大型部件的国产化生产。
数字(液压)式六自由度运动平台
项目简介: 采用先进的数字液压技术实现的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是通过六个驱动缸的协调伸缩来实现平台沿x、y、z向的平移和绕x、y、z轴的旋转运动(共6个自由度),以及这些自由度的复合运动。传统伺服液压技术实现运动控制需要传感器检测油缸的运动状态(例如:速度、位置等),控制系统再根据预先的控制输出与传感器检测的油缸状态之间的差值决定控制系统输出量的变化,从而实现精确的调整。数字(液压)式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参数特性:负荷8 吨(根据用户要求),最低运动速度0.5 毫米/秒,最高运动速度400 毫米/秒,加速度1G,重复定位精度±0.3毫米,绝对定位精度±0.3毫米,水平位移±600毫米,最大倾角±57度,额定工作压力16 兆帕。
项目负责: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可用于娱乐业的运动模拟、机器人、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仿真器、舰船及汽车模拟器、新型加工机床、及卫星、导弹等飞行器的精确运动仿真,是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工业以及各种复杂环境测试、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
液压同步技术自调试分流集流阀(同步阀)
项目简介: 自调式同步阀是获得国家发明奖的新产品,它是国内外普通固定式同步阀的重大改进,解决了固定式同步阀流量适应范围狭窄的难题。新阀具有流量范围宽、纠偏能力强、能量损失小、精度易保证等许多特点。已成功的应用到上千个同步系统中。ZTBF2型第二代新型自调式同步阀是发明人对该发明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其精度和性能得到更进一步提高,可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同步系统中,满足各种高精度同步系统的要求,在同步阀元件中,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是液压同步系统的优良元件。
项目负责:个人发明
趋势意义:国际领先水平的液压同步新技术,同步精度从1% 到0.1%,绝对误差从毫米级到0.1毫米级,油缸数量从2 缸同步到任意多缸同步,油缸行程从几毫米到几十米,既有绝对位置同步系统,也有相对位置同步系统,因而能够解决您能够想到的和能够提出的各种同步难题。
中船重工液压支护设备新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项目简介:近年来,随着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增大,综采液压支架设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旺销局面,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液压支架中的重要部件液压缸立柱,几十年来均采用表面镀铬处理来达到抗腐蚀耐磨损以及密封要求。经过多年的使用和不同地质环境的考验,立柱镀铬存在诸多缺陷。而在欧洲一些国家,液压支架立柱已采用表面包覆不锈钢材料来达到抗腐、耐磨、密封的功能,其优点在于:第一,表面抗腐蚀能力大大加强,可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恶劣的矿区,终身不锈。第二,不锈钢表面耐冲击能力增大,可满足综采的防护要求。第三,减少了镀铬环节,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此前,这一技术在我国属于空白,而国外厂家则对此实行技术封锁。为了尽快掌握此项技术,形成生产力,平阳重工毅然决定,进行液压支架立柱包覆不锈钢材料工艺试验。 为使该项新技术得以顺利研制,2006年,平阳重工曾组团赴国外进行技术考察。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技术调研、资料收集及可行性论证,并尽快进行了工程化设计。经过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试件经过强力包覆、焊接、精车、磨削、抛光等多道工序,终于试制成功,经检验符合图纸要求。
项目负责: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趋势意义: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立柱包覆不锈钢材料工艺试验试制成功。这一新技术的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液压支护设备不锈钢立柱技术的空白,达到了国际水平。 日前,不锈钢材料包覆立柱已作为矿用配件发往矿区,将在井下进行工业试验。
国产煤机液压支架
项目简介: 3.5米液压支架的研制成功,得益于先进的特种焊接工艺、大型钣金结构件加工能力及航天电液控制技术运用于采煤机械的制造。而液压支架作为当今世界上高产、高效综采装备的核心设备,其价值约占整个综采设备价值总额的60%~70%。预计到2010年,中国液压支架的需求量将达18,000架以上。 据悉,神坤公司除了此次向神华集团液压支架之外,还将与神华集团在风力发电、煤电脱硫、煤制油及煤化工等多个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项目负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川神坤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了以往同类产品依赖进口的格局。
一种防油管与油管接箍腐蚀粘扣技术工艺
项目简介: 在石油开采,油气田开发的钻井工程中,使用的各种专用管(钻)具、油管和套管处于含氧、硫化氢、二氧化碳或导电性的钻井液中。金属管材在动态环境下,受机械力和水力的相互作用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或多种类型的腐蚀。本发明运用现代科学前沿的表面技术处理工艺, 利用一种耐腐蚀、防粘扣高效的催化合金镀液, 将不同材质的油管及油管接箍按不同区域,油井深度、使用环境分类,设计制订镀层厚度、硬度参数,分别做不同程度的技术工艺处理,全面提升其使用性能。表面技术处理后不会使油管及油管接箍镀层脱落,油管变形、裂纹或断裂。本发明技术针对油管及油管接箍的工作环境、井下温度等特点,结合油管及油管接箍的新、旧程度,强度级别,在不改变油管及油管接箍原材质的基础上,使性能大幅度提高,既防腐蚀,又耐高温、硬度适中、有较好的耐磨性、自性,防粘扣性。各种类型的油管经处理后可应用到不同深度的油井中去。达到油管与油管接箍性能匹配,产品种类多元化,满足国内油田在不同开发区域:浅井、次浅井、深井、中深井及超深井的使用。本发明是一种专业性很强,性能要求较高的技术工艺,利用此发明技术成果,将涵盖超越上述多种表面处理方式并合为一体。使油管与油管接箍耐腐蚀、联接时和使用时丝扣与丝扣不粘在一起。本发明专利科研成果解决了我国在石油开采,油、气、水井生产作业施工、维修中油管与油管接箍腐蚀、粘扣应用领域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科技含量、使用价值显而易见。利用该技术在原基础上可延长油管使用寿命3~5倍,降低生产采油作业、维修成本,大幅度提高油井的采收率。(节省:油管材料加工、成本费,运输费,施工作业起下[年减少3~5次]维修费,各种大型配套设备利用费,材料消耗费,人工出勤作业费,油井维修施工停产损失费。综合成本:单口油井年节约和创收均增值在20以上)。降低单口油井年投资额在30。油管综合处理成本在现有基础上下降10~15。节能、降耗、无污染。
项目负责:李天忠
趋势意义:该项目具有《节能环保型》,是国家、政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调整产业政策优先考虑扶持的对象,当前市场需求,潜力大。现场应用检验表明,该发明技术成果:解决了金属工件丝扣与丝扣快速联接不粘扣的难题。“不粘扣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范围广泛,据考证:八十年代属世界性课题,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一种对抽油泵泵筒柱塞泵阀耐高温腐蚀、高温磨损技术工艺
项目简介:本发明运用现代科学前沿的表面技术处理工艺,采用一种全新的《催化合金技术》取代已沿用多年的老工艺―渗氮(氮碳共渗)、喷焊(堆焊)技术,使我国石油开采业在抽油泵制造领域上了一个新台阶。传统的表面处理方法,在技术工艺上滞后、存有缺陷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其原因除受到本身技术工艺上的制约外,还突出反映:表面处理后的产品性能单一、质量偏低。尤其是在生产处理实施过程中工序繁杂、效率低下,高耗能、重污染。利用《催化合金技术》可大幅度减污降耗,强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技术成熟、性能稳定。
项目负责:李天忠
趋势意义:该技术突出的特点可用12个字概括,即:镀速快、耗量低、节能源、无污染。本发明运用科学独创的技术处理工艺,对泵筒、柱塞、泵阀进行程度不同的技术处理,使这些部件达到工艺处理到位、性能匹配耐用。利用《催化合金技术》将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抽油泵是机械采油的唯独产品设备,石油开采必不可缺。当前国内大约有二十多万口油气井。在该领域制造业目前基本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落后,制造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属急需开发的领域,利用该发明专利技术,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节能源、利润高。
超越液压机械件镀铬的一种技术工艺
项目简介:本发明属于液压机械生产制造、 修复领域, 涉及一种液压件的表面强化功效性能的催化合金镀液及处理技术工艺。本发明提供一种耐腐蚀、高硬度、耐磨损,抗冲蚀能力的合金镀液和与之配套的处理技术工艺,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 从产品生产制造加工工艺和表面硬化处理工艺上彻底提升了(改变了传统加工生产的格局)液压件的生产能力和应用效果。与现有技术区别特征在于:实施过程中能有效控制硬度数值;利用配套的处理技术工艺, 有针对性的对施镀好的液压部件选配硬度值, 达到工艺处理到位、性能匹配耐用。 耐温、耐腐蚀性能高;合金层有效成份的性能使其耐腐蚀性远优于硬铬层(25μm厚的合金层中性盐雾试验合格的时间是同样厚度硬铬层的20倍以上)。本发明技术与电镀镀铬技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工艺, 前者在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或损耗; 而后者因先天不足的滞后生产工艺缺陷形成了现有的生产格局, 选用镀铬技术必须要有足够的厚度, 主、副配件在零部件加工时, 需要同时增加工时, 产品设计时要留有超余量的公差带, 使铬层研磨后便于装配。明显的有益效果: 综合生产处理成本低; 采用本发明方法, 施镀时可以不使用电,无需电解设备及附件,施镀加温时可考虑采用导热油、蒸汽等从经济角度选择使用。本发明突出的特点:减污降耗,与镀铬技术相比耗能下降50。
项目负责:李天忠
趋势意义:国内先进
解决硫化氢(H2S)在油气开采中腐蚀管钻具、泵的一种技术工艺
项目简介:项目负责(专利拥有)人调研走访,先后去过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长庆油田、大港油田、渤海湾油田、新疆南疆油田、胜利油田及廊坊管道局,齐鲁石化总公司,中石油建材总公司等,对国内石油、石化、液压机械、建材企业等目前的现状非常了解,深知市场急需这方面的高新技术,这几项发明专利,技术含金量高、使用价值高、盈利能力高。
项目负责:李天忠
趋势意义:高科技专业化集团公司的运作框架
液压站
项目简介:液压系统压力1.0~31.5MPa,流量10~80L/min,电机功率0.7~45KW。(特殊要求和规格可定制 ) 产品优点所设计制造的液压泵站的控制阀块采用叠加阀、板式阀等形式,减少了阀与阀之间油液的泄露。 液压泵站都配有本公司生产的世界一流品质超薄、超轻、高效、环保型冷却装置,液压油液温升控制在15 ℃左右,从而极大的减小了液压油箱的体积,使其外观更加美观,并使得其液压系统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项目负责:南京翰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国内先进
液压综合教学实验台在《液压传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简介: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而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原来只有一台“系统压力形成原理”演示实验台,学生对液压回路及液压元件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只能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传授或从书本上学习, 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且不易掌握,致使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我校最近购买了5台sukey-H2型液压综合实验台, 该实验台除了可以进行常规的液压基本控制回路实验外,还可进行液压回路课程设计,以及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进行控制等实验,是机电技术完美结合的典型实验设备。该实验台采用低压系列的优质液压元件,采用快速而可靠的卡扣式安装结构及快速接头。通过该实验台学生不但可以根据需要不使用任何工具,快速搭建成各种手动、电动及程序控制的液压回路或液压系统。而且也可以独立地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设计、安装、调试、排除故障、编制控制程序等,这样使学生得到接近于工程实际的综合训练,较好地满足当前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趋势意义: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液压系统的运行有更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液压系统以及综合调试能力和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利用液压综合教学实验台设计,搭建液压回路及编程控制回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做实验到我要做实验的转变。通过在试验台上真正的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真刀真枪”的实训,也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去应用能“轻车熟路”。同时教师也在新设备的熟悉、消化、吸收的过程中, 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及工作效率, 在教学和科研中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开发矿用液压支架
项目简介: 兵器装备集团大江公司成功开发出国内目前最大架型、最先进的矿用液压支架ZZ10000―18/4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该型支架是根据我国中厚煤层的地质条件设计的电液控制型液压支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移架速度快,安全可靠,寿命长,切顶性能好等优点,并具备自动监测及故障诊断功能。
项目负责:兵器装备集团大江公司
趋势意义: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工作阻力最大的工作面液压支架,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家“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先进可靠的装备。
液力平衡式防偏磨抽油泵获得国家专利权
项目简介:针对油井管、杆偏磨难治理问题,研制的一种特殊结构抽油泵―――液力平衡式防偏磨抽油泵,于近日获得国家专利权。 该泵改变了原有抽油泵的吸、排液方式,实现了下行程吸液、上行程排液的工作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在下行程吸液过程中,柱塞靠一个较大的液压反馈力作用自动下行并下拉抽油杆,使抽油杆 始终处于拉伸状态,而不是靠抽油杆下压柱塞下行,改善了杆柱的受力状态,减少了杆柱的弯曲,防止了管、杆的摩檫磨损。同时,在上行程中,由于排液阀设计了大流道,排出阻力大大减小,使得光杆悬点载荷降低,起到了节能降耗作用。
项目负责: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工艺所
趋势意义:这种新型泵正在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推广应用。
新型旁通液压控制泄压阀
项目简介:目前已设计制造口径80mm,150mm,300mm的3种泄压阀,公称压力1.6MPa,应用于自来水、冶金冷却循环水、石化冷却循环水管道系统,经近1年的运行证明,该阀动作灵活,关闭时间可调,对于复杂管网系统,消除水锤效果好,彻底解决了两阶段关止回阀慢关时间长、回水冲击反转的问题。说明阀的结构与性能设计方法可行,参数选择准确。 旁通液压控制泄压阀安装在主管道中止回阀出口侧的旁通管道上,与止回阀配合使用,利用管道中有压液体来实现驱动和自动控制,彻底解决了传统的两阶段关闭阀消除水锤压力时泄流使泵转子部件反转问题。
项目负责:兰州液压工艺所
趋势意义:由于它具有关闭时间可调的功能,适用于各种复杂管路消除水锤压力,是一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新型泄压阀。
国内领先水平的电磁膨胀阀研制成功
项目简介: 经过3年潜心研究开发的具有我国业内领先水平的新型结构样式的电磁膨胀阀,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在制冷设备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子膨胀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体积也较大,限制了其在制冷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然而,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等行业对能完成制冷量连续调节的节流膨胀装置的需求量却很大。
项目负责: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卢教授和博士生乔丰立、唐兵
趋势意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的电磁膨胀阀体现了“节能、高效、低成本”的思想,在完全满足电子膨胀阀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噪音小,结构简单的优点。据预测,该电磁膨胀阀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陶瓷密封气动控制阀研究成功
项目简介: 课题组在气动控制阀的阀门材料上采用陶瓷涂覆密封技术,研制出陶瓷涂覆旋塞阀。这一新型旋塞阀经试用后,耐压、耐温、耐酸、耐碱、耐油和密封性能良好,与普通气动控制阀相比,操作方便,解决了工业生产线上的气动阀容易漏气、经常更换阀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专家评价,该成果填补了中国国内该项领域的空白。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这项课题研究,开创了旋塞阀阀芯涂覆陶瓷材料用于阀门密封技术的先例,研制的新型旋塞阀可广泛地应用于化工、机械、冶金等领域的管路输送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负责:江汉大学童幸生教授主持
趋势意义:“陶瓷密封气动控制阀应用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了武汉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中国国内领先水平。
全国首台进口快闭阀装置
项目简介: 我国首台大型风洞内流试验装置的进口快闭阀装置,在浙江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诞生了。
该公司从国外引进了进口快闭阀装置的最初方案,经过半年的研制,这个重5.5吨的装置终于诞生了。该装置的适应介质温度可达750摄氏度,仅阀门装置的内件就采用了7种不同的高温合金制造的。在7种不同的高温合金内,合金GH3044是北京钢铁院最近研制出的一种高温合金。由于GH3044铸造的铸件庞大,净重2吨,因此CH3044难以用现代精密技术制造,浙江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翻阅大量资料、凭借多年经验,利用微机对铸件进行多次模拟浇铸、切割、热处理试验,终于成功解决了GH3044的砂型铸造。目前,GH3044高温合金的砂型铸造方法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项目负责:浙江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GH3044合金铸造的铸件的成功试制,不仅改进了冶炼的传统工艺,对核工业、船舶工业及我国阀门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且该铸件可用于电力、冶金、锅炉、医药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行业,将会为临安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液压控制阀--顺序阀
项目简介:按工作原理和结构,顺序阀分直动式和先导式两类;按压力控制方式,顺序阀有内控和外控之分。 在顺序阀中装有单向阀,能通过反向液流的复合阀称为单向顺序阀。一般说来,这种阀使用较多。
顺序阀的主要作用有:
(1)控制多个元件的顺序动作;
(2)用于保压回路;
(3)防止因自重引起油缸活塞自由下落而做平衡阀用;
(4)用外控顺序阀做卸荷阀,使泵卸荷;
(5)用内控顺序阀作背压阀。
项目负责:榆次液压集团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顺序阀的启闭特性如果太差,则流量较大时一次压力过高,回路效率降低。启闭特性带有滞环,开启压力低于闭合压力,负载流量变化时应予注意。开启压力过低的阀,再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发生前漏,引起执行器误动作。通过阀的流量远小于额定流量时,产生振动或其他不稳定现象。此时要再回路上采取措施
SEP2便携式单/复两用汽油引擎液压泵
项目简介:1.启动方便。在野外作业时由于施工条件差,对发动机的条件要求非常高,SEP2便携式单/复两用汽油引擎液压泵是由本田四冲程发动机为动力,启动方便、容易,性能更加稳定,保证了机器在长时间的使用。
2.重量轻。在施工当中有时要把工具放到铁塔上进行压接,SEP2便携式单/复两用汽油引擎液压泵人性化的设计,体积小、重量轻整体重量仅有25Kg便于同100T、200T压接机在高空作业。
3.一泵多用。为了在施工当中降低成本,减少工具的重复性SEP2便携式单/复两用汽油引擎液压泵可与其它单回路液压工具同时使用一台液压泵。
4.过载保护。SEP2便携式单/复两用汽油引擎液压泵独有的压力过载保护,当液压泵的工作的压力达到额定压力时,液压泵会自动打开压力控制阀,以达到保护液压泵的功能。
5.双速设计。SEP2便携式单/复两用汽油引擎液压泵的双速设计高速可以使压接钳快速合模节约时间,慢速使压接质量达到最佳,外型美观。
6.液压式换向阀。SEP2便携式单/复两用汽油引擎液压泵使用精密加工的机械式换向阀,使其密封性好,操作简便。独有的放气阀可以防止在使用当中油箱中产生负压。
7.储油量大。6L的大容量液压油油箱满足不同工具的使用。
项目负责:北京天泽电力集团
趋势意义:在输电线路施工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同时提高工作质量,为了满足线路施工的需要适应各种施工环境天泽电力集团最新引进一款重量轻、速度快的机动引擎液压泵。
大型封头液压机在合锻研制成功
项目简介: YH24-2000/4000大型封头液压机,在合肥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该机适用于厚板的弯曲、拉伸成型、精整和校正工艺,是生产大型封头、拉伸圆筒、大型厚板容器的关键设备,配上不同规格的模具,可以完成2.5米以下各种封头的拉伸成型。特别是CNC控制技术、比例技术的应用更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在模具配套方面,该机配置了快速换模(凸模)装置,配置了自动锁紧压边圈(凹模)装置,大型板材自动送料系统。在环保方面改变的传统封头热压成型工艺,利用拉伸力随压边力浮动的柔性控制,达到控制厚板冷拉伸的最佳伸曲线。该机还配置了20套1920个参数,储存模具参数的PLC,配置了工业触摸,通过直观的图形和表格,控制机器的各种参数,实现了人机对话功能。
项目负责:合肥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国内先进
重庆大江全液压起重机面世
项目简介:自主开发设计的16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QY16D)近日面世。专用汽车是大江集团公司的主要支柱产品,该公司自主开发设计的16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采用全景驾驶室,底盘尾气排放达到国家欧II排放标准,操纵室的外形曲线流畅、操作视野开阔,体现了人性化的外观设计理念。
项目负责: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趋势意义:国内先进
胜利油田静液压轮式通井机通过鉴定
项目简介:静液压轮式通井机是该公司依靠40年的通井机制造与修理经验,在集成国内外众多生产厂家产品优点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该通井机首次将一种节能、高效的静液压技术引入了油田作业领域,能极大提高油田作业设备的技术水平。整机结构简洁、新颖,动力强劲,制动可靠,操作方便、舒适,节能、环保,是一种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的全新产品。 随着油田生产高效化,以及社会对能源及环的日益要求,静液压轮通将会广受油田企业信赖。该设备的成功开发,增强了该公司的技术实力,也为该公司在石油设备的制造上占据了一个技术制高点,为公司的发展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石油机械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负责:胜利油田胜动集团石油机械公司
趋势意义:顺利通过中国石化专家组技术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正式转入批量生产。
Q91y--1250大型废钢剪断机
项目简介:该设备研制的三层料箱结构和可变角度侧压缩装置,提高了设备生产能力;卡键和螺栓连接技术,解决了超大超宽零件加工、运输难题;大型液压集成插装阀块及电机国产化,降低了设备生产成本;采用比例控制技术,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项目负责:湖北力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Q91y--1250大型废钢剪断机,日前已通过了湖北省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总站的质量检测和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产品以设计合理、整机结构先进、废钢处理适应性强等优点,一致通过了鉴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该设备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其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井下底卸式矿车液压检修车研制成功
项目简介:一种专用于井下底卸式矿车检修的液压检修车近日在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研制成功。 该公司采用液压系统传动,通过液压油缸的伸缩来控制检修车的铲爪翻转90度,对需要检修的底卸式矿车由油缸控制铲爪伸出托住矿车底盘,再由翻转油缸伸出带动机构将矿车翻转90度,即可实现对矿车底盘进行检查检修。
项目负责: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
趋势意义:此检修专用车的成功研制,既方便了检修操作,降低了职工的劳动 强度,提高了检修的安全性和检修效率,又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延长矿车的使用寿命,促进了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
液压系统用自动放气阀的研究
项目简介:系统运行时由于气体的存在,油液流动呈紊流状态,不利于散热且增加了压力损失,加速了油液的温升和氧化、缩短了油液的使用周期;影响了系统的刚性和响应特性,使系统压力产生脉动,元件、管路等连接松动,执行器输出达不到额定值并产生爬行、颤动,甚至产生误动作;系统工作压力变化时,由于气泡急剧缩小和放大,即产生气穴与气蚀现象,使系统产生噪声甚至遭到破坏,油气混合到一定程度,使油箱喷油的可能增大。
自动放气阀理想的安装位置是泵出口压油管路的最高端,把聚集的空气迅速放回油箱,有利于快速吸油,避免干摩擦,起到对泵保护的效果,同时给其他需的装置迅速供油。放气阀的出口接回油箱,补充气体,降低泵吸油负压,实现泵吸油的良性循环
项目负责:个人
趋势意义:国内先进
新产品介绍―超大液压缸和等推力二级液压缸
项目简介: 该类液压缸主要用于非开挖地下顶管工程以及清除水下淤泥等工作环境恶劣的工况,因此技术要求较高。由于该缸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加工难度较大,因而改变了液压缸传统的工艺流程,缸筒和法兰采用一体锻造,提高了零部件的表面精度,既保证了缸筒的强度和外观质量,又避免了因焊接质量带来的缺陷问题。由于是首次加工制造这种大缸,根据其特点,专门设计制造了所需的加工、装配、试验、运输等各种工装,在制造过程中实行全行程跟踪,严格控制每一个工序,使该缸能顺利通过各项出厂试验项目,质量得到了保障,经过主机使用,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获得了用户的好评。徐液开发开研制的HSDG系列产品等推力二级液压缸,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完全能适应主 HSDG系列等推力二级液压缸是历时多年研制开发的新型工程液压缸,以全新的原理和结构,突破性的解决了普通二级缸在一定输入压力和流量时,两级活塞杆伸出推力和速度不相等的固有难题,并大幅度减小了外形尺寸及材料消耗。在研制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工艺创新,满足了该系列液压缸关键件―两种长套筒类活塞杆的特殊设计要求。
项目负责: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
趋势意义:该系列液压缸因性能优异,经济实用而受到多行业用户的关注,已相继推广应用于非开挖顶管机、压力机等领域,随着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需要大幅度地更新或铺设大通径的地下管道,在保证不破坏路面的前提下,对具有适应环保要求、施工场地有限等特点的非开挖施工顶管设备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等推力多级液压缸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连铸液压振动技术
项目简介:数字液压非正弦振动技术是目前国际上的尖端技术,应用在连铸机振动台上。过去,国内一般采用传统的正弦振动技术。莱钢炼钢厂同北京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出的数字液压非正弦振动技术与国外的液压伺服非正弦振动技术相比,投资费用不到十分之一。使用简单方便,维护费用大为降低,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铸坯质量,提高拉速和铸机效率,使连铸生产朝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此技术在莱钢炼钢厂3#连铸机上试验,连续浇注57炉钢水,取得圆满成功。
项目负责:莱芜钢铁公司炼钢厂与北京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趋势意义:连铸液压非正弦振动技术试验成功,据有关专家介绍,此技术将给连铸液压系统带来一次技术革命。
新型旁通液压控制泄压阀
项目简介: 目前已设计制造口径80mm,150mm,300mm的3种泄压阀,公称压力1.6MPa,应用于自来水、冶金冷却循环水、石化冷却循环水管道系统,经近1年的运行证明,该阀动作灵活,关闭时间可调,对于复杂管网系统,消除水锤效果好,彻底解决了两阶段关止回阀慢关时间长、回水冲击反转的问题。说明阀的结构与性能设计方法可行,参数选择准确。
旁通液压控制泄压阀安装在主管道中止回阀出口侧的旁通管道上,与止回阀配合使用,利用管道中有压液体来实现驱动和自动控制,彻底解决了传统的两阶段关闭阀消除水锤压力时泄流使泵转子部件反转问题。
篇4
关键词:绿色工业建筑;增量成本;经济效益
当前绿色工业建筑总数较少,其原因在于绿色建筑技术带来的增量成本。评价绿色工业建筑技术的增量经济效益,有利于决策者合理选择技术方案并消除高成本误解。
1绿色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评价体系对比
根据GB/T50878—2013《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及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评价标准大部分评价内容和评价要求基本一致,主要区别为工业建筑多了“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评价权重指标相差不大,而绿色工业建筑在节能节水和室外环境上的分数权重较大[1]。
2绿色工业建筑经济评价理论
(1)工业建筑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指考虑成本的时间价值下分析绿色工业建筑生产、运营、处置3个阶段的各项投入总成本。(2)开展经济性评价为主的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将导致生产者成本增加,却也换来使用者和社会成本的降低及一定的环境效益。
3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
3.1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识别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绿色项目与基准建筑相比额外增加的成本投入。由于准备阶段增量成本约占总增量成本的1%,故不单独列入研究。根据评价标准有以下7个方面的增量成本:(1)工业建筑合理规划使用地上地下空间、开展厂区绿化、室外透水地面设计、可再生地利用等节地措施;(2)采取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3)工业废水再生回用、雨水利用、节水器具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采用建筑构件预制化、钢结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高强材料、绿色材料等节材技术;(5)采取光污染、室外噪声、工业粉尘、烟尘控制技术的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技术;(6)进行室内空气质量、风环境调节的室内环境技术;(7)运营管理系统增量成本。
3.2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效益分析
3.2.1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增量效益合理规划用地是节约土地的重要举措,可表示为:S节地=S屋顶绿化+S空间利用+S透水地面+S可再生地式中:S透水地面=G×(1–r)×P×A×10—3,G为管网运行费用,取0.08(元/m3);H1为渗入地下的雨水量(m3),各地不同;r为降雨过程中透水面的径流系数;P为年平均降雨量(mm);A为透水面投影面积(m2)[2]。S屋顶绿化=ΔP×P电=ΔW×Tw×S×P电;ΔP为屋顶绿化节省的用电量(kW•h);P电为工业电价(元/kW•h);ΔW为房间每m2减少的日用电量[kW•h/(m2•d)];S为屋顶面积(m2);Tw为采暖期与制冷期之和(d)[2]。3.2.2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增量效益(1)通过减少空调在夏季和冬季的负荷量来节省用电量,软件显示增强型围护系统每年可节约电力30%以上[4]。(2)根据生产工艺需求采用灵活的空调形式,釆用高效率的采暖空调系统,降低耗电量。(3)绿色照明节能S照明=ΔQ照明×P电,式中:ΔQ照明为基准建筑与绿色建筑照明系统年用电量之差(kW•h);P电为工业电价。(4)可再生能源利用包括地热能、太阳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等。3.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增量经济效益(1)工业废水再生回用效益指每年回收及利用废水价值与废水处理成本之差。记为S废再用=Δq×(P水–F),式中:Δq为再生水回用水量(m3);F为废水处理成本。(2)雨水利用技术效益S雨水利用=Q雨×P水=Δp×S×δ×P水,式中:Q雨为系统雨水收集量(m3);Δp为年平均降水量;S为收集面积;δ为工业建筑利用系数,取0.9。(3)绿色节水器具效益S节水器具=QW×α×P水,式中:QW为标准用水量(m3);α为节水率。3.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增量经济效益S节材=S结构节材+S节约用材(1)建筑构件预制化。其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减少了施工中的粉尘和噪声,记为S预制化。(2)钢结构体系。因其特性可充分发挥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结构用料指标,记为S钢结构。(3)一体化设计与施工效益。将主体结构、工艺及设备等在一个系统中建模,施工时既可减少噪声污染,又能节省工期和降低能耗、劳动强度,记为S一体化设计。(4)绿色建材利用效益。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性可节约原材料并降低能耗、保护环境。(5)高强材料利用。其效益为增加建筑室内净高,记为S高强材料。3.2.5运营效益运用综合能耗管理进行数据分析可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远程监控系统、智能建筑系统可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劳动强度。记为S运营效益=S综合能耗+S远程监控。
4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成效案例分析
浙江某日用品有限公司于2003年开始绿色建设。企业占地15000m2,建筑面积41836m2,主要绿色工业建筑技术有:厂区绿化覆盖率达42%,其中透水地面800m2,办公楼和厂房均进行屋顶绿化,面积超过1800m2;合理规划生产物流线,布局地上地下空间;集合高效保温隔热外墙、太阳能利用、绿色照明、遮阳系统、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等节能节水技术;采用设备余热废气采集循环利用、排水噪声处理、除尘技术等手段,建有通风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各项绿色技术投入800余万元,主要增量效益如下。
4.1可量化的经济效益
4.1.1节地(1)若绿化屋顶每m2的日用电量可减少0.2kW•h/(m2•d),制冷采暖天数取170d,则S屋顶绿化=0.2×3200×170×1.2=13.05(万元/年);(2)合理规划空间,节省土地面积取1400m2,根据当地土地购置费,则S空间利用=58.8万元;(3)S透水地面=4190元/年。4.1.2节能(1)按围护结构每年节约煤1.5kg/m2计,按每kW•h电量相当于0.404kg煤,则S围护=18.6万/年;(2)若采用绿色建筑照明系统年省用电量14.3kW/m2,则S照明=6.5万/年;(3)按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省电1万kW•h计,则有S光热=1.3万kW•h/年;(4)S余热回收=1.45万kW•h/年。4.1.3节水(1)按统计雨水收集面积约38000m2,当地年平均降水量1100~1600mm,工业水均价2.6元,则S雨水利用=9.8万元/年;(2)由于建设了完备的中水回用系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汇集到废水池,经处理后流入中水储存池,回用后每年节约用水25万t,取当地废水处理成本0.4元/m3,则有S废水再用=55万元/年;(3)S节水器具=1.43万元/年。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绿色建筑技术单层次排序权重,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并计得λmax=6.04,得到各目标层权重结果。该项目其他绿色技术增量成本效益情况见表1。
4.2环境效益
4.2.1污染物减排效益Q电量取74万元/年,S大气污染=Q电量×0.404×733.5×0.001=25.4(万元/年)。4.2.2建筑物寿命延长效益S建筑物寿命=S×f×(ε1–ε2)=1.5万元/年,式中:S为绿色建筑面积;f为调整系数,取0.3;ε1,ε2分别为普通建筑和绿色建筑下大气环境综合指数,根据当地资料ε1,ε2分别取2.9,1.7。4.2.3绿化效益。绿色植物具有吸收CO2,SO2及粉尘等功能。若吸收CO2,SO2及粉尘减排经济价值分别为389.8元/t,4344.9元/t,275.2元/t,则S绿化效益为1.67万元/年。4.3社会效益从节约的排污费、舒适度效益方面量化衡量绿色工业建筑对社会责任方面所做贡献。则S节约排污费=P排污×∑Q×δ=3.16万元/年,式中:P排污为当地每吨污水处理费,取1.4元;∑Q为绿色建筑节水量(m3/年);δ为有效系数,取0.9;舒适度效益为绿色技术营造出良好的舒适感可提高员工工作效益,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量化计算,若取评价优秀工作效率提高取2.5%,当地人均生产总值取7.8万元,则S舒适度=79.95万元/年。
5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效益评价
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效益评价指标为绿色工业建筑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按行业基准收益率,在预计的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内部收益率指在计算期内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经计算,该绿色工业建筑经济效益超过行业平均水平5.2%,具有抗风险能力。6结论(1)在绿色工业建筑全生命周期50年内运用经济效益分析法开展评价,项目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数据可较好地反映其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和优越性。(2)绿色工业建筑具有较大的外部性,环境和社会效益在整个效益中占比较大,受益面更广,可见绿色工业建筑具有长远发展前景。(3)由于绿色工业建筑综合增量效益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因素难以明确统计量化,一些内容只能通过模糊评价加以统计。目前尚缺乏大量系统性的统计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严龙.绿色建筑在工业建筑系统中的应用——以经济分析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2]傅为华.绿色建筑技术增量经济效益评价实证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10):876–879.
[3]仇保兴.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J].绿色建筑,2011(3):4–5.
[4]杨艳.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5]史国永.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构建及应用[J].建筑技术,2017,48(2):180–182.
[6]韩德周,任富俊,王磊,等.侯台公园展示中心绿色建筑技术分析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5):460–463.
篇5
关键词:建筑业;绿色环保施工技术;节能减排;节约资源
0.引言
中国申报奥运会时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后,建筑施工领域的绿色概念开始逐渐形成。绿色施工研究在一些企业广泛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确立和运行,指导绿色施工实施和评价的绿色施工标准编制工作陆续启动。绿色施工技术是绿色施工的基础,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传统工程施工的既定目标只有工期、质量、安全和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目标等,因此承袭下来的传统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往往对环境影响的考虑不够,推进绿色施工技术必须摒弃造成严重污染排放的工艺方法,改造影响人身安全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的设备设施,保护资源和提升资源利用率等,是建筑业奉行国家节能减排和降耗方针政策的重要措施。本文的绿色施工技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包括工程降水对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影响及防治技术、施工降水回灌及循环利用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和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
1.本文撰写思路
新型绿色施工技术涵盖的内容很多,本文主要是以考虑节水的角度而撰写,从而体现绿色施工这一主题主题。因为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浪费在全国是巨大的,另外施工过程中废水的回收利用和雨水利用技术是增加成本少、容易实现的技术,特提出封闭降水技术和施工过程废水和雨水回收利用技术。
2.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目前城市建设正向地下空间迅速发展,深层施工降水带来的水资源浪费已经成为焦点问题。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基坑周边增加渗透系数较小的封闭结构,从而有效阻止地下水向基坑内部渗流,再抽取开挖范围内的少量地下水,从而减少地下水的浪费,因此2010 版绿色施工技术增加了该内容。
传统基坑施工时,降水是用水泵连续抽排,地下水的浪费很大。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多采用基坑侧壁帷幕或基坑侧壁帷幕+ 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现存地下水的降水方法;帷幕常采用深层搅拌桩防水帷幕、高压摆喷墙、旋喷桩作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其特点是:抽水量少,对周边环境不影响,不污染周边水源,止水系统配合支护体系一起设计降低造价。在使用时应根据土层性质和特点、水层性质、基坑开挖深度、封闭深度和基坑内井深度综合考虑,尤其应注意公式的选取。本技术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2.2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
施工过程水的回收利用技术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与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施工过程水的回收利用包含整个工程施工期间除饮用水外的消防、降尘、车辆冲洗、厕所冲洗、结构施工养护( 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基坑支护用水( 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施工砌筑抹灰和装修施工等所有用水;其特点是减少人工,节约抽水的用电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地下水的使用,节约水资源等内容。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包含两项:
①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
②将降水所抽水集中存放,用于施工过程中用水等回收利用技术,适用于在地下水面埋藏较浅的地区。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过程中用水等回收利用技术。
现场施工时可将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和雨水回收利用共用一套蓄水池和沉淀池系统,并与冲洗池和雨水引水管相连;冲洗后的水应再次进入沉淀池,以重复使用。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根据测算现场回收水量和现场实际情况,制作蓄水箱,箱顶制作收集水管入口,与现场降水水管连接,并将蓄水箱置于固定高度( 根据所需水压计算) ,回收水体通过水泵抽到蓄水箱,水箱顶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连接到马桶等冲洗水箱入水管,溢水自然排到用户水箱,水箱的底部设有水闸口,水闸口可以连接各种用水管( 施工用水水管等) ,用于现场部分施工用水。
篇6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043-02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的船舶产业,必须响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积极开发新技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船舶从建造到营运、拆解整个寿命周期绿色环保。“绿色造船”是船舶产业的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全面发展的面向各修、造船厂具备构件加工、船体装配、船体焊接、造船生产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他们是船舶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后备军和主力军。因此,必须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他们成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践行者。
1 绿色造船
“绿色造船”是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绿色船舶技术:绿色船舶应符合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应用涉及船舶的设计、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等。二是船舶的绿色建造:船舶的绿色建造是针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个过程中包括船舶的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以及报废处理。在整个生命周期,对于资源的消耗少,对环境的影响小,并且能够使得船舶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高,最终使得企业和自然环境双赢。
2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绿色造船理念的培养同样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对绿色造船的了解、认识,到对绿色造船技术的学习和设计运用,以及对绿色造船工具的运用,最后绿色造船的实践学习和知识扩充了解,等等。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教育方式,把一个系统、全面的绿色造船体系渐进式地融入教学中,对原课程教学进行改善,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鼓励专项研究和综合运用。
把对学生“绿色造船”技术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逐次递进,即绿色船舶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绿色船舶技术技能的训练阶段、专业工程实践应用阶段,形成基本技能训练、绿色船舶设计、专业工程实践的三个环节。
基本理论、方法框架的建立 绿色船舶初步认知阶段,前期重点学习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初步了解绿色船舶基本内容,具体做法是增设绿色船舶技术课程。绿色船舶技术主要考虑能效规则,进行新能源的应用:首先是动力技术方面,主要包括低排放燃烧高效率柴油机、全面试验船上燃料电池,还致力于研究利用风能、太阳能、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船舶提供动力技术;其次是减阻技术,主要采用线型优化设计、整流装置以及气膜减阻等;最后是减排技术,主要是SOx、COx、NOx洗涤塔设计研究。
在原来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船舶绿色建造内容,船舶的绿色建造应包括绿色船舶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建造模式及管理方法三个部分。绿色船舶设计技术是指在船舶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船舶的后续制造过程,即要面向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相关绿色设计,使得在后续的相关过程中可以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从而达到绿色性的要求。绿色船舶设计是在保证船舶原有的功能,不影响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考虑在船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包括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循环利用的一种科学而环保的设计。
船舶产品的绿色制造,主要包括船舶的工艺规划、加工制造及装配等环节。优化船舶在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即废气、废液、废物的排放,或通过“三废”处理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绿色管理包括对合理造船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管理、针对船舶工业生产特点的船舶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化造船模式管理等。
绿色船舶技术技能的训练阶段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焊接技术。在船体建造中,船体建造总工时的30%~40%是焊接工时,船体建造总成本的30%~50%是焊接成本。评价造船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船舶焊接质量,影响造船产量与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焊接生产效率,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会焊接操作,在焊接专项技能实训中培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在板对接手工电弧焊实训项目中,具体教学过程是布置任务学生思考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拟操作实践检验。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学生思考实训项目的环保问题,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也要注意环保,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中将环保问题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实训要让学生充分考虑环境污染、焊接能源消耗、焊接质量等问题。其中,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焊接有害气体、烟雾和粉尘污染、弧光辐射、电磁污染、噪声污染等;焊接能源消耗指的是电能有效利用率问题;焊接质量主要考虑产生缺陷,如裂缝、气孔、未渗透、焊缝尺寸不合格等。在焊接技能实训中强化绿色造船意识。
专业工程实践 船舶建造过程流程:生产设计相关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板和型材的加工分段装焊总段组装船体合拢下水码头栖装试验交船。在校内进行的专业工程实践是选取33 500吨散货船环形分段装焊,具体实训流程如下:
1)熟悉分段结构图纸、套料图纸及另件明细表,掌握零件切割、加工流程;
2)根据零件编码确定零件需要的加工设备以及加工方式;加工设备包括大型三辊卷板(压)机、单臂液压机、小型三辊弯板机、门式油压机、肋骨冷弯机等;加工方式包括面板加工、折边肘板加工、型材弯曲加工、板材折边加工、板材弯曲加工等;
3)根据套料切割图纸中的零件号在切割完零件上标记零件编码、组装方向(如TOP FWD PORT STB’D)、EXCESS(余量)、加工符号(如折边F、压弯B等);
4)切割完成零件进入BUFFER区,能根据套料版图零件编码、流向和加工信息进行配送至不同的组立工位(即零件托盘流向信息);
5)能根据零件加工图纸及样板(TEMPLATE)、样箱图对复杂零件进行成型加工;
6)根据分段施工图进行小组立、中组立装配并检验;
7)根据施工工艺完成33 500吨散货船环形分段装焊。
在实训中从环境协调性因素、经济合理性因素、技术先进性因素三方面进行绿色建造技能的培养。首先,环境协调性因素考虑能源类型、能源利用率、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材料的利用率、设备配置,“三废”的排放,工作强度劳动定员、事故率、职业病、工作环境防尘防毒。其次,经济合理性因素考虑材料利用率、能源利用率、装焊场地及分段堆场的配置、焊接设备及起运设备配置、人工成本、环境成本。最后,技术先进性因素考虑技术水平、测量与精度控制、生产方式、管理水平。
篇7
关键词: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技术;特征;比较;
作者:傅泽强
工业技术创新与进步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然而,由于传统工业技术忽视了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导致传统工业技术推动下的工业化进程加深与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尴尬局面,因此传统工业技术的生态化创新与发展迫在眉睫.笔者基于工业生态学理论,提出了生态工业技术的概念,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
1生态工业技术概念提出的背景
人类工业化历程表明,工业系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一个子系统.在人类各种经济活动中,工业活动对自然环境作用最大,由此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损害也最为严重[1].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本质上是工业技术生态负效应的表现,生态环境危机是技术在逆生态模式下不断扩张后不可避免的结果.康芒纳[2]认为,人类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等自然资本的影响主要受到人口增长、富裕程度和技术能力的约束,而人口和富裕这2个因素的增长不足以解释环境污染的高速增长,显然,环境危机与技术变革紧密相关.传统工业技术体系是依据物理和化学原理建构的,其物质转化过程是线性的而非网状的,开环的而非闭环的.工业技术进步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单一指标衡量,却基本忽视了技术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的传统工业技术所产生的生态负效应成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制约因素,迫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业技术的生态化问题.
为彻底解决工业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工业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不可否认,末端治理技术在控制工业污染方面曾起到过积极作用,可能还将长期主宰环境问题的治理环节,然而,由于其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产生恶性经济效益[3].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新的更有效的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紧迫课题.
从技术角度看,末端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清洁生产虽然通过持续改进生产工艺、设备及产品设计、原材料,从源头预防污染和减少废物产生,但由于仅限于单个企业内部,因此不能解决区域性的工业污染问题.工业生态学[3]为人们深刻认识技术与环境的关系,重新审视和评价传统工业技术的建构理论、性能特点、使用方式合理性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同时也为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一体化方案.生态工业是基于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具体实践模式,它从企业群落、区域层面入手,仿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式规划和设计工业生产系统,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态化的工业生产系统或工业生产组织形式[4—5].实质上,工业生态系统组成成员之间形成的共生关系是借助一类具有“链接”功能的技术的支持,该类技术就是生态工业技术.
2生态工业技术的定义和内涵
生态工业技术是指按照工业生态学和系统科学原理,把2个或多个生产过程或生产单元链接起来,形成结构和功能协调、资源和能源效率高、环境污染排放少、经济产出高效的工业共生体和复合型生态产业链网的方法和手段.
广义上,生态工业技术是指在工业系统中使用的能够使系统内部的物能效率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的所有与环境友好的技术,例如无废工艺、清洁生产、绿色化学、绿色制造、生态工程等.
狭义上,生态工业技术是指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建构的一套新的工艺流程、新的工艺方法,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它使工业系统中2个或2个以上的生产环节或生产体系形成“工业共生”关系,整个工业系统形成有序的工业营养结构和食物链、网,从而达到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将工业生产过程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降低至最低水平的目的,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生态工业技术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a.生态工业技术建构的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和系统科学原理,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对传统工业技术的生态创新,实现传统工业系统的生态化转型,核心是生态效率[6],即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降低从原料开采、产品加工和制造、产品消费直至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生命周期中的物耗和能耗强度,减少废物产生量和最终排放量,使工业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负荷最小化.
b.从生态工业技术的功能来看,它是重构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借助于生态工业技术,2个工业生产过程或单元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物质转化功能的工业共生体,而多个工业共生体则形成了复合型的生态产业链网,也即工业生态系统,其物质流动由线性模式转变为链环状模式,从而使得资源、能源、投资及人力资本得到最优化和高效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c.从生态工业技术转化的对象看,它既属于产品深加工技术,也是一类资源再生技术.在一个特定的工业共生体中,下游生产单元把上游单元输出的“产品”作原料进行深加工,显著增加了“产品”的价值;而以“废物”作为全部或部分原料,又使得上游生产单元产生的“废物”变成了再生资源.
d.从生态工业技术的环境功能看,由于它利用了上游生产单元产生的废物,从而使得整个工业共生体的废物排放量显著减少,降低了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风险,因而它也属于一类环境技术.
3生态工业技术的属性和特征
生态工业技术具有多重属性和特征,既具有一般技术的共性特征,也具有与一般技术显著不同的个性特征.
3.1链接(或关联)性
“链接性”(或关联性)是生态工业技术的最基本属性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一般技术的最显著特征.由于生态工业技术所具有的“链接”属性,2个或2个以上的工业生产过程或单元形成了工业共生体.从这个意义上说,“链接性”是辨别或评价生态工业技术的基本指标之一.
生态工业技术与工业共生体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后者是在前者的支持下才得以形成,且后者是前者的“寄主”,即生态工业技术寄寓于其支持下形成的工业共生体之中,工业共生体是生态工业技术存在的“土壤”.例如,钢铁厂与建材(水泥)厂是一个工业共生体,“高炉渣生产水泥技术”是使钢铁厂与建材厂进行物质交换的关键因素.建材厂采用钢铁厂产生的高炉渣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从而实现了2个生产单元的链接与共生.如果失去了该项技术支持,那么“钢铁厂-建材厂”工业共生体就不复存在.同时,利用高炉渣生产水泥生态工业技术寄寓于“钢铁厂-建材厂”工业共生体中,“钢铁厂-建材厂”共生体如果不存在了,该生态工业技术也就失去了意义.
生态工业技术的关联性可用工业共生体中2个生产单元之间物流强度的大小衡量.一般而言,工业共生体中2个生产单元交换物质的数量越大,表明该项技术的关联性越强,否则,关联性越小.二者之间的物质交换量为零,则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关联.
3.2资源效率与环境效应
生态工业技术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较高的资源和能源效率,即显著减少了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资源、能源消耗量,提高了资源、能源生产率.
在传统工业技术条件下,工业生产过程和单元基本上是独立的.在经过一个过程之后,原材料中的一部分转变为产品,同时,有部分原材料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无用”的废物.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制约,这些废物难以被利用或者是由于利用成本太高,最终排放到环境系统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借助于生态工业技术,原本相互独立的2个或2个以上的工业生产过程或单元间构成了链网结构,形成了结构和功能协调的工业共生体,一个过程或单元的输出(产品或废物)成为另一个过程或单元的输入(原材料).由于下游生产过程或单元对上游生产过程或单元输出的物质(产品或废物)进行了再加工,得到了新的产品,因此对于转化的初级产品而言,其价值得到了提升;对转化的废物而言,其环境影响和风险被消除.无论是初级产品还是废物转化,都提高了资源生产率.同时,工业共生体中的下游生产过程或单元由于使用了来自上游生产过程或单元的再生资源作为原料,减少了原生资源的使用量,间接地降低了原生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
总之,借助于生态工业技术形成的工业共生体,其资源生产率可通过下游生产过程或单元对上游生产过程或单元输出的物质进行再加工、再转化而得到提高,同时减少了原生资源的使用量和废物排放量,避免或减少了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
3.3经济效果
与传统工业技术相比,生态工业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果,同时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a.产品增值效应.生态工业技术是生态产业链形成的前提条件,具有产品价值增值效应.在一个以“产品原料”为纽带形成的生态产业链中,下一个生产过程或单元以上一个生产过程或单元产出的中间产品为原料,随着生态产业链的延伸,上一个生产过程产出的初级产品的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b.资源再生与替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实质上是未予充分利用的原材料,一部分是化学性质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而仅仅是其物理形态、大小等发生改变的废料,如金属切割、木材加工产生的碎屑等;另一部分是理化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废物,如煤炭经过燃烧后形成的粉煤灰等.无论哪种类别的废物,如果不加利用而排放,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工业共生体中,废物也是资源,即上一个生产过程或单元的废物是下一个生产过程或单元的原料.利用废物进行生产,减少了原生资源使用量,实现了资源替代.从另一层面看,原本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废物转变成资源,并利用生态工业技术转化为具有较大价值的新产品,也表明了生态工业技术所具有的环境和经济效果.
4生态工业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比较
生态工业技术是传统工业技术生态化的结果.与传统工业技术相比,无论是在技术建构的理论基础、资源效率、环境绩效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二者均存在明显差异。
生态工业技术和传统工业技术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建构的理论基础.生态工业技术以工业生态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强调技术的整体性和环境友好性.它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建构的技术体系,以生态效率和综合效益为创新目标,而不追求单一生产效率或经济效益.在技术建构上强调反馈作用,技术之间构成网状、有机联系,物流上表现为从源到汇再到源,即同时存在2个物流方向相反、相互衔接的物质代谢过程:“资源产品"的产品代谢[7]和“废物资源"的废物代谢[7],从而使物质在一个闭环系统中循环,既降低了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同时减少了废物排放,减轻了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传统工业技术原理及模式是建立在物理学、化学基础之上的,强调普遍性和一致性,而忽视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及与自然的和谐性.技术结构与功能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表观上为离散的、不连续的,物流上表现为线性的、开环的,即“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流动模式.传统工业技术系统中主要以产品代谢过程为主,由于缺乏自我调控和反馈机制,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效率低,大量中间代谢物及废弃产品成为不再利用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
不同工业技术模式下的产业系统,其结构、目标及生态效应存在显著差别.传统工业技术引导下的产业体系是逆生态的,主要以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为其原材料和动力,投入高,效益低,以单一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忽视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产业结构是链状的,而不是网状的,行业间、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和共生关系薄弱,缺乏必要的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关系,表现为不合理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不协调的生产关系,如企业供需矛盾、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等.
生态工业技术引导下的工业生产体系是生态化的,强调以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为其原材料和动力,具有科技含量高、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5典型案例
高炉渣是冶炼生铁时从高炉中排出的一种废渣,经水或空气急冷处理成颗粒状,又称为粒化高炉渣.每生产1t生铁时高炉渣的排放量,随着矿石品位和冶炼方法不同而变化.例如采用贫铁矿炼铁时,生产1t生铁产出1.0~1.2t高炉渣;用富铁矿炼铁时,生产1t生铁只产出0.25t高炉渣.
高炉渣是由脉石、灰分、助熔剂和其他不能进入生铁中的杂质所组成的易熔混合物,从化学成分上看,它属于硅酸盐质材料,与水泥成分基本相同;而且高炉渣是在1400~1600℃高温下形成的熔融体,水淬成粒状矿渣具有潜在的水硬胶凝性能,在水泥熟料、石灰、石膏等激发剂作用下,可显示出水硬胶凝性能,是一种生产水泥的优质原料.
借助于“高炉渣生产水泥技术”,上游企业——钢铁厂排出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水泥厂的原料,原本相互独立的钢铁厂和水泥厂形成了工业共生体,不仅节约了生产水泥的原料,降低了水泥原料开采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消除了高炉渣排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且可用高炉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料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每m3混凝土可节约成本15~25元.目前,用高炉矿渣作为水泥原料,其掺入量可占水泥质量的20%~85%.但随着掺入量的增加,水泥标号降低.因此,在不降低水泥标号的前提下提高高炉渣掺入量,是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
篇8
英文名称: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主管单位: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兰州石化公司;兰州化学工业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0045
国内刊号:62-1138/TQ
邮发代号:54-10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9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作 者:卢俊卿、仇方迎、柳学顺
人类社会因政治目标、经济利益、文化差异的不同而发生撞击。现在同住一个地球村里的人类要同舟共济,建立相互包容的低碳发展的绿色新秩序!
简介
由卢俊卿、仇方迎、柳学顺合作完成的这部作品,首次提出人类文明的第四次浪潮是绿色文明,并从“绿色公民”、“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生产力”、“绿色能源”、“绿色科技”、“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绿色政治”、“绿色军事”等方面对“绿色文明”做出全新的阐释,很多创新性见解和颠覆性思维得到了专家学者的积极评价:“这部作品的立意和内涵均好,高屋建瓴,力沉千钧,具有时代性、学术性、先导性的特质。”
赏析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对客观世界认识产生一次飞跃。每一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都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使人类由茹毛饮血的狩猎时代步入了农耕时代;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机械化的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世界变成一个万物互联的地球村。
第四次浪潮将会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生物技术革命。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生物技术的新发展已打破了生物之种间、属间甚至界间的界限,使人类进入了按己所需去改造甚至创造新物种的伟大时代。也有人认为是纳米技术革命。纳米技术将会极大程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纳米技术与21世纪的工业、农业、国防、经济、科教、医药、环保、生活等诸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有人认为是低碳化浪潮。二氧化碳排放过度带来的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为解决共同危机,希望着重在七个方面(能源、交通、建筑、农业、工业、服务、消费)来实现“低碳化”是一条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观点繁多、不一而足。但归纳起来,我个人倾向于第四次浪潮是绿色文明。
本书主撰者卢俊卿曾指出:“绿色文明本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全新阶段,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现在却出现了严重的误读和曲解。有些人把它仅看作是一项环境保护措施,有些人认为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绿色乌托邦,甚至它被断章取义为某些政治家的口号、某些企业家的商标、某些演说家的脱口秀节目。
实际上,绿色文明是关乎整个人类生死存亡的路径选择,是人类从自杀式生存到永续生存的拐点,是人类拯救地球和自我救赎的最后机会,和每一个地球村的村民休戚相关。”他还预言:“不管白猫、黑猫,都将成为绿猫;不管白领、蓝领,必须成为绿领。绿潮难挡,适者生存!”诸位是否觉得有点“危言耸听”?
篇10
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无不包含着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创新在节能环保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但这个领域技术创新的水平,技术创新的模式还没有完全
转到生态化的道路上来。因此,顺应时展的要求,将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相结合,大力研制开发节能环保型技术,走生态化的技术创新之路,就成为实现绿色国防、绿色国防科技工业和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研宄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价值。
研究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价值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我党在经济发展领域的指导思想。技术创新的理念与生态经济学的理念逐步地结合,并逐步形成新的技术创新观念。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用生态化的技术替代传统的技术,并实现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
研究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实践价值国防科技工业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武器装备追求独特和领先的属性以及战略产业竞争的特征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必须要选择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技术创新模式。在当今各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技术的同时,我们仅凭现有的资源是难以应付未来的战争,难以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才能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张云川在2007年1月8日指出,2007年国防科技工业将在全系统列出30家重点耗能大户和30家重点排污企业,限期开展降耗减排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并严格重大项目节能评估和环保评审,加强降耗减排工作,推广综合节电、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等提升节能和环保水平的先进适用技术。这一举措一方面说明了当前国防科技工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在节能环保技术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的重要性。
可以说,国防科技工业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模式,直接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实现国防科技工业永续发展的要求。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由本企业实现;模仿创新就是企业学习,模仿其他企业先进技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改进,完成本企业的技术改造或创新;引进创新一般指企业从国外或经济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技术,结合本身情况为我所用,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创新即不同企业、不同行为主体为进行某项技术创新共同努力。
根据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划分为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推动模式和双重推动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是指技术创新主体拥有某种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产权明晰;需求推动模式的优势在于: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自身利润来考虑选择是否进行某种技术的研发,以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主;双重推动模式是指技术创新主体所拥有的发明或发现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按照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的不同可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划分为计划组织
模式、自行组织模式和联合组织模式
计划组织模式是指由企业外的组织(一般指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自行组织模式是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使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去组织技术创新;联合组织模式是指政府对创新任务的确定和创新企业的选择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按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与程序可将技术创新分为线性创新模式、双向循环模式和霍夫勒模式
线性创新模式所包含的三种类型一一科技推动型、市场拉引型和计划推动型。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创新活动自始自终都是在本系统内完成的,而双向循环模式和霍夫勒模式都是非线性的模式。按照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将技术创新的模式分为:预期模式和随机模式,按照技术创新的演化过程可将技术创新的模式分为现行模式,目标模式和过渡模式;按照技术创新的主体、动力机制和管理机制可将技术创新分为完全竞争模式、计划创新模式和混合创新模式。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划分
根据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范畴、生态平衡理论范畴和生态效益理论范畴,可以将技术创新模式重新划分为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亚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和非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
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根据生态经济系统的相关理论,技术创新属于人的行为,在生态经济系统中要正确发挥人的主导作用,要充分考虑到客观规律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的因素,对于新技术的开发、研究要始终贯彻生态和经济相协调的观念,技术创新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而且要看到长远利益,从而保证新技术对未来环境是完全无污染的、完全环保的。
亚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根据生态经济学中生态经济平衡的理论,面对日益扩大的需求,人们从生态中获取物质将越来越多,而面对有限的生态资源,我们不是靠限制经济的发展来维护生态的平衡,而是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来研宄和开发出更有利于节约资源,更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新型技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废弃物能够得到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永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
非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充分权衡技术创新的利弊得失,按照生态经济效益的相关理论,在优先考虑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出于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需要,暂时容忍新技术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在以后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再使这种污染不断解决得到解决。例如,目前各国都在为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需要而发射的各种卫星。这些卫星在废弃以后势必会对太空的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生态化抉择
为了使得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综合研宄,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那些“放开类型”的国防工业企业,比如军需生活用品生产等一般军用技术,可以而且应该鼓励地方企业参与投资建设,使其选择生态型即合作或模仿技术创新模式,有利于减少国防开支,提高产品质量。
对于“限制类型”的国防工业企业来说,比如钢铁、船舶等允许地方企业进行参与的技术,应根据企业综合实力可以选择亚生态型的合作或自主技术创新模式,对于其中的高科技和核心技术,由于其特殊性可以产生垄断效应,应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对于“禁止类型”的国防工业企业来说,要实行国有制,如航空航天、核武器、导弹、潜艇等战略武器制造等国家严格禁止泄露的尖端技术,考虑到特殊地位,其技术创新模式一律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同时也是非生态型的创新模式。
当前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竞争已逐渐成为国际间竞争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动力。然而,为了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加强国防工业企业的能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特别是对国防军队建设中的那些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为了避免落后就要挨打,在国际局势急剧变革的今天,应该采取亚生态和生态型的自主创新模式。为了加速我国国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强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努力。
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各大科研院所组建研发战略联盟。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将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自身必须重视R&D能力培养,建立自己的R&D机构。一流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研宄机构。未来技术创新的中心在企业。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宄机构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自身必须要有科研管理机制。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是研发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从科研活动客观规律入手,建立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 上一篇:宏观调控的总结
- 下一篇: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