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资源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淡水资源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全球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短缺
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而且储量相当之大,我们为何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广义的水资源与狭义的水资源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1]
地球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他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现在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的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水储存量岁相当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的地下水。大部分能够利用的水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1.2水资源的分配问题
水资源的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的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包括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的差别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不均匀性。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而农业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利用的水相当之多。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国也建筑河坝,从而协调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等。我们通过对河流进行筑坝、引流等工程方式为人类的确带来了很大好处,但同时对单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些工程建筑的造价也非常大,并改变了当地河流的形状,是当地人口被迫迁移,导致邻近的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1.3水质污染
水资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等。水资源受到污染会产生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等。但水污染问题通过水文循环过程会得到缓解,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的减少小时或无害化的过程,也就是水体自净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水污染问题,有的水污染是因为自然因素,但大部分水资源的污染是因为人为因素。城市和工业排出的污水污染着河流和地下水。农业开发在解决世界食物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它也造成了水污染。比如在中国,全国600多个大小城市中,有一半城市都缺水。世界上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有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的水体。
水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水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水、废水量日益增多。大量的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废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了水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一方面,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有雨水资源被污染,原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越来越少,造成水质性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2]
2.水资源保护
认识到了水问题的严重性,就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更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分配。目前,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还有许多人仍不知道怎样去保护。水问题已非常严重,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必须学会保护水资源。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改善水的管理,是所有人可以得到干净的饮用水。当我们能用到足够干净的水时,我们应该知道还有很多人用者受到污染的水甚至用不到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如果大家都能节约用水,也许节省下来的水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人。另外我们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带领身边的人一起来保护水资源,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保护水资源。第一,我们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水资源,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第二,不污染水资源。现在生活中污染水资源的情况还是频频发生,如农药、化学物质、重金属污染等等。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履行这些责任,整个环境下就会有非常大的改观,也许就改变了水资源紧缺及污染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是,在水量方面必须要保证生态用水,不能因为经济社会用水量的增加而引起生态退化、环境恶化以及其他负面影响;在水质方面,要根据水体的水环境容量,来规划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因为污染物超标排放而导致饮用水源地受到污染或危及到其他用水的正常供应。[3]
3.人类与水资源的关系及人类面对的挑战
水已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淡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人类过度用水,水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造成湖泊,河流,湿地和地下含水层的淡水系统被破坏或消失。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把水作为维持生活的源泉,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总是向有水的地方聚集,并开展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以来程度越来越大。水,已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淡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人类过度用水、水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造成湖泊、河流、湿地和地下含水层的淡水系统被破坏或消失;很多国家的淡水管理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脱节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人类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
4.结语
全球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水资源危机,全球范围内保护水资源的浪潮已经掀起,并取得重大成就,虽不尽人意,但相信通过国际社会以及全人类的努力。人类会解决好淡水资源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陈志恺主编.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篇2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度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万千米,其中王岛面积约540平万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氚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王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中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原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人,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人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凋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一、试题评价
1 信息呈现方式
文字材料和地理图像相结合的组合式信息呈现方式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并且信息被逐步呈现,体现了高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其中文字资料包括对某国自然和人文的基本介绍、图像的相关说明、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比如本题在题干中用到的“简述”“分析”“说明”“提出”等行为动词,就是对学生答题进行限定的文字资料。图像信息主要以区域地图、复合统计图和景观图的形式呈现。其中区域地图中包含了经纬度、图例、注记、各种地物的分布状况等信息,统计图表现了当地的气候特征,这些图像为我们确定当地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等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2 知识层面的考查
根据提供的信息,试题在知识层面主要考查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措施。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比较容易解答。但第z小题关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就比较有新意,因为此水坝与学生平时学到的水库大坝的作用有不同之处,这就需要学生整合大坝和成潮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
3 能力层面的考查
①有效提取和运用信息能力。
本题通过考查学生发现和收集信息的敏感度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信息的精确度来检测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否理解。因此学生必须首先能够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到经纬度、气候、地形、河流、人口、面积等有效信息,确定该国为新加坡,然后能够根据新加坡的地理特征来分析相关问题。
②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中的经纬网、海岸线、河流等图像信息和关于该国基本概况介绍的文字信息构成了比较全面的地理定位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对经纬度、空间距离、区域面积等数据型地理位置信息和文字材料、图表等描述型地理位置信息的分析,把握该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回答试题中的一些设问。本题通过这样的试题设计理念来体现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③对知识的迁移、整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获取试题信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第2小题通过展示一幅水坝景观图和关于该水坝作用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和试题要求迁移、整合平时所学的水坝和咸潮相关知识,分析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结合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平时所学的知识。
4 问题呈现形式
问题的呈现采用环环紧扣、层层追问的形式,与往年的命题方式类似。首先通过第1小题中关于气候方面的设问引导学生了解新加坡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提出新加坡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水资源紧张问题。然后通过第2小题让学生了解新加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并让学生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这一措施的有效性。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体现了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特点。整道试题围绕水资源问题从不同角度设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失分原因分析
1 审题不清,造成问题遗漏
主要表现在空间位置不明,区位要素错乱,地理概念不清,问题解答错位,审题丢三落四,信息提取不全。如第1小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但有些学生却丢掉了第一问,只答了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答题时脱离材料,根本不管该国是哪儿,生搬硬套平时学过的水资源问题。第2小题要求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学生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问题第一,要求学生必须答“变化”和“原因”两个问题,第二,要求学生对建坝前后进行对比,第三,要求学生注意空间位置是坝内而不是海域。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出现的问题是答题角度不全,甚至有些学生答的是海水盐度的变化。
2 对题干中指导用语的理解不到伍,扣不准得分点
本题主要指导用语有简述、分析、说明、提出等。由于学生对上述指导用语理解不到位。所以对试题答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好。如第1小题第一问要求简述该国气候特征,答案要求简明扼要,深度要求不高,分值也不会太高。而第二问要求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此时学生就必须结合平时所学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试题要求详细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是如何影响的。只列举各要素而不进行简要分析或分析得不全面都不可能得到高分。
3 不使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的有效性欠佳
主要表现在概念混淆、原理模糊、规律不清,思路混乱、盲目堆砌、缺乏逻辑,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表述随意、缺少术语、常有错字。由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所以答题时出现条理不清楚,使用“大白话”,甚至有语句不通顺的现象。而高考阅卷采取流水作业的形式,阅卷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因此学生在解答地理简答题时,应该尽可能做到逻辑严密,思路顺畅。这样阅卷教师就比较容易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踩点”或“踩了哪些点”。
篇3
1.农田水利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特点。各地不断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但近年来各地高发的灾害性天气,如干旱、洪水、涝灾等现象,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收成,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及时缓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大量实践证明,重视并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必能获得林茂粮丰、人富民安的同时,还能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人类安全的危害,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谐。
2.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洪排涝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等,不断提高农村用水安全。借助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节约减排,循环利用,提高水能效。加大对水资源的整治力度,保护和营造绿色环境,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潜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设施,改变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3.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维护生态文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更是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类利用农田水利工程,来改造自然条件,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措施
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二元制的社会结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别逐渐加大,矛盾日益凸显,农民收入低,生活质量不高,生活环境较差等,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时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居民共享社会进步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繁荣稳定、国泰民安。
5.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确保增产收入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距离小康社会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实现农村社会小康水平的前提、关键。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农民生活离不开水,水是农业生产、农作物良好生长、人类生存的命脉。因此,今后要把传统水利优势与现代水利技术有效的结合,不断建设并完善各地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以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与优势,确保社会经济、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6.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特点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要的手工劳动方式,依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虽然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优势,但却产量低、效率低。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是农业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集约化的标志,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促进农业生产高效高质的保证。因此,要充分利用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和谐社会服务。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一种资源,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且有近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被人类利用。目前,我们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仅是江河湖泊、降雨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世界各地都缺少淡水资源,而我国又是一个严重干旱缺少淡水资源的国家,中国水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6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就是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东南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土地占国土面积的36.5%,但其水资源分配量却占全国水资源分配量的81%;而其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但其水资源分布量仅占全国的19%。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各地均有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的发生,如洪水、风暴、冰雹、干旱、地震、山洪、泥石流等,每一种自然灾害我们都无法改变。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现有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加以科学预防和防范,减少因干旱、暴雨、洪水等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规避各类灾害对人类安全造成的威胁。
篇4
关键词:大连 水资源 现状 对策
1.全市水资源的概况
根据大连市水务局的《2010年大连市水资源公告》,全市水资源概况如下表:
2.水资源利用现状
2.1 资源性缺水是制约大连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为7342立方米,中国人均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而大连市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732立方米(以2010年水资源计),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0,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快速发展的工农业经济导致的日益增长的用谁雪球与水资源量的短缺形成主要矛盾。淡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金州以南人口密集地区和海岛地区淡水资源尤为匮乏,严重缺水的紧张局势多次出现。
2.2 部分沿海地带水下超量开采严重,海水入侵形式严峻
大连市地下水资源主要为山丘深层地下水。由于部分沿海地带超量开采地下水,2010年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达638.3平方公里,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下沉形成降落漏斗,地面水资源濒临枯竭,直接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2.3农业仍是主要用水大户,“集雨工程”初步缓解了农业缺水问题
2010年全市农业用水6.3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1.1%。农业生产用水极为紧缺。持续干旱为保证城市供水,不得不停止农业灌溉用水。为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连市自2003年开展“集雨工程”,建立水塘1675座,蓄水能力超过450万立方米,让雨洪资源服务于农业生产生活,为农业生产解决了水资源和人蓄饮水难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现在,“集雨工程”在农村遍地开花,初步缓解了农业缺水问题。
2.4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取得了良好开端,发展潜力巨大
2010年,全市中水会用、海水淡化供水1.0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7.0%,取得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良好开端,积累了一定经验。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已成为市政府解决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3.解决缺水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大连市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必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将节水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贯彻开源节流的方针,全面发展节水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辟新水源。
3.1 开源
在地面水资源总量有限,地下水资源已超过开采限度的情况下,开源主要指开发非常规水源,即把污水、海水、雨水座位供水系统水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纳入水资源配置总体规划并逐步加大实施力度。
3.1.1研究开发污水资源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中水回用率。
城市污水具有水量稳定、易于收集、处理技术比较成熟的特点,应视为城市的主要淡水水源之一。目前,国外的污水回用也很普遍。大连市在国内污水回用领域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成功经验,大连甘井子热电中水回用工程投入运行,日供中水8万吨,大连大石化中水回用工程,日供中水7万吨;大连泰山热电中水回用工程,日供中水4万吨,该些工程均以马栏河污水处理厂、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处理水为水源作为工业生产用水,使大连市中水回用率大幅度提高。
3.1.2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推进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
根据靠近海洋的便利条件,把水的文章瞄准了大海。向海洋要水源,把海水转化成淡水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是解决大连市淡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之一。目前仅在部分近海企业和海岛地区小范围使用。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对海水淡化生产企业购置设备和技术改造给予贴息贷款和一定的税收优惠,对利用海水作冷却水和海水淡化作锅炉用水的企业实行税收奖励,引导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制造成套海水淡化技术设备,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3.1.3建立雨水调蓄利用系统,进一步提高雨水在农业用水中的比例
时空分布不均匀是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大连市2003年以来实施的“集雨工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如今,遍布辽南农村的大大小小的:“集雨工程”项目解决了8万亩农田的生产用水水源,被当地百姓成为“富民工程”。建议进一步推广“集雨工程”,
3.2节流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要通过管理只读建设和改革,引导水资源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
3.2.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促进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
要解决水资源紧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除了推广集雨工程外,尚应采取各项节水措施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首先,要发展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等节水农业技术,使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节约适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其次,应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消除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方式,逐步实现喷灌化并提出适合大连实际情况的、较为成熟的蔬菜和果树的节水灌溉工程的配置模式。
3.2.2推广市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建议进一步细化《大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增加可操作性,将节水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广市政节水技术。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改进测漏技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漏、努力减少管网漏失量是城市节水的重要方面。使用新型管材和接口,对于减少管网漏失率有一定作用。选用质量好的节水型用水器具,对节约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场所用水起到很大的作用。应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扩大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
3.2.3加大执法力度,推广工业节水技术
建议在全市工业企业强制执行行业和产品用水定额标准,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提高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率,利用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减少补给水用量。革新和推广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改进废水处理工艺,使经处理的废水再利用于生产,逐步达到零排放,形成闭路系统。采用低水耗和零水耗工艺,进一步提高节水效率。
4.结束语
大连市是全国发展最快和最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水资源的紧缺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把节水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开源与节流并重,推广污水回用、海水淡化、雨水利用技术,并在农业、工业、市政等领域采用节水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l]大连市水务局的《2010年大连市水资源公告》
篇5
关键词:咸淡混浇;节水灌溉;建设管理;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南宫市属邢台市管辖,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属黑龙港流域, 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91.1mm。
南宫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耕地面积89.59万亩。农业生产用水量近1亿立方,南宫市地上无水可用,只有靠超采深层淡水来维持农业生产。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深层静水位由原来的30-40m已降到90-95m,井、泵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农民灌溉成本不断上升。同时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漏斗区面积迅速扩大、地面沉降、咸水层下移、深层地下水水质变差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南宫市范围内浅层微咸水资源(矿化度2-3g/L)储量为4329.4万m3 ,而目前这部分水的开发利用率仅为3%。因此采取深层淡水与浅层微咸水混浇和轮灌的方式即“咸淡混浇”灌溉农田,是非常符合南宫市乃至黑龙港地区的一种好的节水灌溉方式。咸淡混浇就是在深井附近再打1眼或2眼浅井(微咸水井),让深井中的淡水与浅井中的咸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利用输水管道,进行农田灌溉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2、咸淡混浇工程效益分析
自2005年以来,南宫市打浅微咸水井266眼,发展咸淡水混浇节水灌溉面积7.74万亩。咸淡混浇节水灌溉工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1投资少、运行操作简单
咸淡混浇与棉田膜下滴灌、大田半固定式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操作简单的特点。咸淡混浇、棉田膜下滴灌和大田半固定式喷灌都是在管灌的基础上发展的灌溉方式,如不考虑地下输水管道的投资,棉田膜下滴灌、大田半固定式喷灌的亩均投资分别为356元、105元,而咸淡混浇亩均投资仅为41元。
棉田膜下滴灌需要投入很多人工和费用安装地上支管,施工操作费时、费力。大田半固定式喷灌在灌溉时需移动地上支管,不便操作。咸淡混浇操作方便、快捷,灌溉农田时只需启动水泵即可。
2.2节约淡水资源
目前,南宫市农业生产全部依靠开采不可再生的深层淡水资源。利用咸淡水混合灌溉,深井出水量50 m3/时,浅井出水量25 m3/时,灌溉定额按60 m3计算,则亩次利用微咸水20m3,按每年灌水2次计算,年亩均可节约淡水40 m3,可有效节约南宫市的淡水资源。
2.3省电、节约灌溉成本
用深机井灌溉一般亩次耗电50-60度,电费28.2-33.7元,利用咸淡水混合灌溉一般亩次耗电30-40度,电费17-22.5元,每亩节省用电量20度,节省电费11.2元。
2.4灌溉快、周期短、节约灌水量
实施咸淡混浇后,单位出水量增加了1/3,则相应地灌溉周期短了1/3,因而保浇面积扩大了1/3。再者由于单位出水量增加,田间沟畦单宽流量大、流速快、田间渗漏量减少,实际灌水定额减少。用深井浇1亩地需1.2小时,亩次灌水量达60 m3,咸淡水混浇1亩地仅需0.7小时,亩次灌水量仅50 m3,亩次节水10 m3。
2.5保墒时间长、棉花不疯长、增加座桃率
用深井浇灌的农田,土壤表面极易板结。而咸淡混浇的农田,土质松软,透气性好,不易板结,保墒时间长。而且同样的灌水量时,用深井浇灌保墒15天,咸淡混浇保墒20天以上,农田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并给农田小气候以有利影响,因而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用深井浇棉花,棉花易疯长、旺长,不易控制,且浇水后棉花易落花、落铃,而咸淡水混浇的棉田,由于浅井水矿物质多,棉花长势稳健,棉花不易落花、落铃,增加了座桃率且不易出现早衰现象,亩均可增产籽棉25公斤,亩增加收入150元。
3咸淡混浇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
3.1发展咸淡混浇节水灌溉工程需要政府引导和有关部门资金支持
虽然咸淡混浇节水灌溉工程节水效益明显,但是还需要政府引导和有关部门资金支持,自2005年以来,市政府多次组织项目乡镇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召开推广咸淡混浇节水技术研讨会,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点以及这一技术节水、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在适宜推广咸淡混浇节水技术项目区,新打深井必须设计建成咸淡混浇。旧深井改造,同样改造成咸淡混浇。将推广咸淡混浇节水技术,融入到全市节水规划设计之中。
南宫市近几年咸淡混浇工程之所以发展较快、较好是与上级的资金支持分不开的,自2005年以来,借助上级大力支持发展咸淡混浇工程的契机,南宫市以项目为载体打浅微咸水井266眼,发展咸淡水混浇节水灌溉面积7.74万亩。
3.2工程运行管理
咸淡混浇工程建成后,南宫市水务局与项目村办理了工程移交手续,咸淡混浇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要求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统一管理,有条件的村要实行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管理。南宫市抗旱服务站负责工程运行指导工作。从而保证了工程正常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3.3管理措施
按定额收取水费:工程项目区内按灌溉定额收取水费,超定额用水的按二倍水费的价格加收补偿费,从而促进了节水灌溉的发展,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
篇6
21世纪将是水的世纪。20世纪初,国际上就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的说法,第47届联合国大会更是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号召世界各国对全球普遍存在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引起高度警觉。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23亿)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中国是其中之一。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l/4,位居世界第109位,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500立方米。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他们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有专家估计,2030年前中国的缺水量将达到600亿立方米。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淡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二.解决水危机的途径--海水淡化
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可谓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
解决淡水紧缺问题有很多途径,核心原则是"开源节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可建蓄水工程;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可实施跨流域调水;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此外还有废水利用、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等。
"开源"方面,在我国,地下取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为此几十年来兴建了一批大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并大力提倡和推动污水回用和水的再利用。但兴建新的蓄调水工程,投资比过去大大增加,而跨流域引水则随着调水距离越来越远,调水成本越来越高,加上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引水的质量问题,远距离调水的传统办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加淡水资源的总量,我国淡水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海岸线的总长为32647公里,被列为海洋大国,而且沿海和中西部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地下苦咸水资源,在地下取水和跨区域调水受到越来越多的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水和苦咸水资源,进行海水(苦咸水)淡化就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一条有效的重要战略途径。而且,发展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向大海要淡水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三.海水淡化技术及发展
1.海水淡化方法
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通过装置和设备除去海水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可分为蒸馏法和膜法。
海水淡化的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和压汽蒸馏(MVC)三种技术。前两种技术主要采用蒸汽作热源,多与电厂结合、抽取透平的乏汽制造蒸馏水。压汽蒸馏技术是利用热泵蒸发技术,它仅使用电能,应用对象主要是没有热源的岛屿地区。膜法主要指反渗透(RO)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下允许水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截留的技术。
海水淡化是当今世界竞相研究的高新技术,美、法、日、以色列等国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且已形成海水淡化产业。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5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海水淡化专门人才,组建了一些专门科研开发机构,在蒸馏淡化、反渗透两大技术领域,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攻关,多项工程的实践,已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人们对海水淡化的认识不完全,国家经费投入少,使这项技术不能得到很快地发展。
2.海水淡化的能耗与成本
在海水淡化技术已成熟的今天,经济性是决定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在国内,"成本和投资费用过高",一直被视为是海水淡化难以大胆使用的主要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问题。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淡水取用方式主要有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苦咸水)淡化三种。开采地下水作为一个重要的开源措施,工程量小、成本低,这是很吸引人的优点,但地下取水受资源条件限制很大,而且许多地区多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漏斗,造成房屋倾斜,甚至导致了海水倒灌等环境危害,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受到制约。
远程调水,目前并没有把工程投资费用以及被引水地区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在内,仅以日常运行费用、管理费计算其成本,这与真正成本相差很大。其实引水工程,除了巨额的投资之外,还要占用大量耕地,还存在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等问题。如引黄济青(岛)工程,占地达6.2万亩,还会造成黄河断流、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经济上是难以估量的。80年代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时至今日每立方米成本仍达2.3元左右,距离天津市民的用水价1.4元有0.9元的政府补贴。专家预测,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流到北京,按现行不变成本计算,综合成本在5元/立方米以上,甚至有专家预测每立方米将达20元。美国有资料认为,远程调水超过40公里,成本将超过海水淡化。
对于海水淡化,能耗是直接决定其成本高低的关键。40多年来,随着技术的提高,海水淡化的能耗指标降低了90%左右(从26.4kwh/m3降到2.9kwh/m3),成本随之大为降低。目前我国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降至4-7元/立方米,苦咸水淡化的成本则降至2-4元/立方米,如天津大港电厂的海水淡化成本为5元/立方米左右,河北省沧州市的苦咸水淡化成本为2.5元/立方米左右。如果进一步综合利用,把淡化后的浓盐水用来制盐和提取化学物质等,则其淡化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至于某些生产性的工艺用水,如电厂锅炉用水,由于对水质要求较高,需由自来水进行再处理,此时其综合成本将大大高于海水淡化的一次性处理成本。可见,如果抛开政府补贴等政策性因素而单从经济技术方面分析,海水淡化尤其是苦咸水淡化的单位成本实际上是很有竞争力的。
几种淡水获取方式的成本比较单位:元/立方米
取水方式平均成本
开采地下水限制开采量
远程调水引滦入津:2.3元/立方米(直接成本)
南水北调:5-20元/立方米(到北京平均水价)
海水淡化海水:4--7元/立方米(综合成本)
苦咸水:2--4元/立方米(综合成本)
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良性的水价形成机制,自来水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政府负担着巨额补贴,自来水的价格普遍偏低,目前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1.5-2元/立方米,随着淡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化规模效益的显现,海水(苦咸水)淡化的成本将会越来越低。2000年10月总理在南水北调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较大幅度提高水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缺乏,各个城市节水措施已经出台,实行自来水限量使用,超标加价。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方面海水淡化成本不断降低,另一方面自来水的价格不断上涨,两者将越来越接近,自来水价格甚至将高于苦咸水淡化的成本,海水淡化的成本问题将得以解决。成本问题的解决将会对海水淡化的广泛应用及产业化进程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海水淡化产业刻不容缓
1.国内外海水淡化产业
早在400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问题,进入20世纪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得到了加速发展,70年代以来,更多的沿海国家由于水资源匮乏而加快了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目前,无论是中东的产油国还是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建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自于海水淡化,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淡水资源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截至1997年底,全世界单台产量在100吨/日以上的海水淡化设备,日产水量就已达2300万吨,且一直以10%-30%的速度增长,由此带动了淡化水产品提供、设备制造、工程安装、技术服务等整体海水淡化市场的巨大需求。目前世界上每年海水淡化市场的成交额已达数百亿美元。在我国,海水淡化年产量也已超过了千万吨。
中国是继美、法、日、以色列等国之后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继西沙群岛日产200吨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成功运行后,又先后在舟山建成了日产5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站,在大连长海建成日产1000吨海水淡化站。日前,我国最大的日产18000吨苦咸水淡化工程在河北沧州建成投产。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淡水需求量急速增加,加上北方多年干旱,国家对海水淡化产业化已非常重视,国家、集团公司、个体投资者都看好这一行业,海水淡化产业化将很快上腾飞的翅膀。
2.海水淡化的潜在大市场
海水淡化业市场主要包括有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淡化水产品提供、技术服务等等。
从国际市场方面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多数沿海国家由于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都直接卷入了海水淡化的发展潮流。无论是中东的产油国还是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建设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或海水淡化示范装置,北欧、南美和东亚地区每年海水淡化设备进口和工程安装市场有近100亿美元,且仍在高幅增长之中,南亚、中亚和非洲也有众多的海水淡化潜在用户。海水淡化的国际市场规模巨大。
从国内市场方面来看,针对我国的国情,海水淡化可定位于市政用水的补充,以缓解供水紧张状况,同时也可用于废水资源化,达到废水回用的目的。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水资源极其丰富,西部地区则有相对丰富的苦咸水资源,这为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的紧缺已众所周知,每年全国缺水数百亿立方米,因缺水影响的国民产值达数千亿元。可见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淡水提供、技术服务等海水淡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
针对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市场而言,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海水淡化设备的加工制造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也可以满足要求,其设备制造成本比国外至少低3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能力。
3.海水淡化产业投资价值与利润空间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政策支持对海水淡化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将海水淡化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作为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推广示范工程技术。海水淡化产业化所必需的环境正在日益改善,海水淡化的产业化基础已基本具备,在日渐成熟的国内外环境中,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在工业社会里,人们将产业定义为技术加资本。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比较成熟,进入了商业化阶段,该行业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入。纽约投资企业贝尔-斯特恩公司首席投资战略家伊丽莎白·麦凯认为,水业将是21世纪最大的行业,而作为未来水业发展方向之一的海水淡化产业,其投资价值相当看好。华尔街专业人士分析,继IT股和生物股之后,海水淡化公司的股票将成为投资者一致看好的炙手可热的新兴成长股。
篇7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
节水不仅可减少从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而且可减少供水处理费用。此外,节水还可同时减少排水量和污、废水处理费用。据测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会不断增加,相应的排水量也会不断增加,为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城市供排水所需费用将增大到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程度。只有节水,显著减少城市供、排水量。才能将费用降下来。所以不仅水资源贫乏地区要节水,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也要节水。从战略角度,节水应受到高度重视。水资源系统是由参与水文循环过程的各种状态的水与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承威力是有限的。由系统中所能承受的抵御洪水、抵御污染以及供水等能力形成的就是水资源系统的承哉力,其水资源系统越大承戴力就越大。同生态系统一样,人类或自然活动超出了系统的承羲力,将导致系统平衡破坏,表现为供水不足、防洪能力破坏,水质污染等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将大幅度增长,我国城市需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会同步增长而这是目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所不能承受的。但无论是牺牲生态环境用水还是影响社会经济用水都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就是节水。
二、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人均占有率低,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制约着各国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全球的水资源总量为14亿立方千米,淡水量为3500万立方千米,其中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分别占据25%和70%,全球水资源人均可利用量水资源利用的浪费,水污染的加剧以及人口基数的增加正在逐年减少。我国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2%,然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仅为世界总量的8%,人均占有量仅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平均可利用水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排名紧靠后的国家,是全世界范围内13个贫水国之一[1]。我国部分地区仍处在用水十分困难的情况,需要“靠天吃水”,我国的母亲河—黄河,自8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断流的情况出现,并且断流区域在逐年扩大,给我国工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黄河沿岸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水资源对我国来说十分珍贵。
2、旱涝灾害严重
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气候形成了东南部多雨水、西北干旱的自然分布局面,使得我国成为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1998年的洪水灾害仍然历历在目,洪涝的频繁发生对造成也了巨大的损失,危机人们的生命安全,给相关工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洪水造成百万人民丧失家园,经济损失惨重,也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土地干旱、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的肆意破坏、大江大河水流干涸、土地沙漠化迅速蔓延都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3、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建设蓬勃发展,各类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在不断增加,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使得淡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同样也受到各类污染的不断侵蚀,这对于我国水资源紧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导致水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环境的保护,造成水污染问题肆意扩大。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大,各类建筑施工水污染,和居民生活水污染排放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严重的水污染,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水资源综合治理措施
1、水资源优化配置
如果社会经济发展中水的需求量超过了淡水的正常供水量,那么就意味着水资源的配置上缺乏了合理性。水资源分配的对象,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分,包括降水性水资源、径流性水资源都可以被划归到可利用的水资源范围内。但是,比较稳定的水资源还是来自于地表的淡水流域。另外,要统筹分配一次性水资源和再生性水资源。政府在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上,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以流域为基础,对于分配后的水资源使用权进行进行监测管理,用经济杠杆来水资源的利用进行调整,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工程,其重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解决了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政府实施的一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策略。重点强调,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的优化,不但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还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2、水资源循环利用
很长时期以来,中国在水资源的利用上,都是采用了粗放性的模式,指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浪费。虽然在短时期内获得了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会遭致了严重的后果。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节约用水、节约资源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面对自然水资源逐渐匮乏的态势,基于水的可再利用的特点,对水进行循环利用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措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水的利用量也不断增多。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利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处理,重复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比如,工业污水以及生活用水进行再加工利用到农业灌溉当中,既起到了节水的作用,也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功能。关于农业用水,根据更地总面积来计算,用水量可以超过总用水量的70%左右,其中灌溉用水就已经超过了80%。如果将污水经过处理后,灌溉到农业耕地当中,既可以节约自然水资源,还能够提高水资源再利用。
3、水资源生态防治
江、河、湖都属于是淡水资源,也是利用率最高的水资源之一。特别是农业用水,自古以来都离不开这些水资源范畴。而一旦出现水质污染的状况,那么农业用水将面临资源衰竭的危险。保证江河湖水的营养化,成为了淡水生态防治的关键。以防为主,通过提高居民的节水、爱水意识,控制工业用水的排放量,以实现环境用水承载能力提高的目标。
4、加强水污染的监督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要有效地遏制其恶性蔓延,就首先要从水污染的监督做起。建立合理的水污染监督机制,可以使水污染在防止和治理的时候,更为具有科学性。1)监督农业用水污染。鉴于农业用水所占有的比例较大,那么,开展水资源防治,就从农业入手。严格禁止向河流、河岸中倾倒固体或者液体废弃物。特别是水产养殖的水域,要定期清理,以避免污染。2)监督工业用水污染和城市用水污染。工业和城市排污,一直以来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其所排放的污水,特别是工业排放的污水,其中往往会带有一些化学污染物,不但容易污染水资源,其中的一些重金属还能够沉入到水底淤泥中,将其中的土质污染,而且不易分解。那么除了利用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之外,还要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监督,以控制超标排污量。
结束语
我国水资源问题严峻,水资源的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治理只是权宜之计,真正能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是我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全民节水的风潮,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管理力度,建立环境监察网,杜绝一切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真正建立一个和谐水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琳.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
篇8
关键词:海水淡化;海水反渗透;华能营口电厂
1前言
1.1海水淡化的现状
海水淡化是通过设备或装置去除海水中的盐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分为热法和膜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海水淡化工艺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建设规模和市场格局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已经能够比较经济地通过对海水、苦咸水和再生水的脱盐大规模生产饮用淡水。
近十几年来,我国已建成或待建的海水淡化项目已达20多项,其形式多样。我国开展海水淡化的研究、建设和运行已经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
1. 2海水淡化的意义
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淡水需求量持续增长,而淡水资源总量是有限度的,一味地索取势必会造成当地淡水资源更加短缺,为此,开发第二水源的意义就变得十分重大。
大自然给予了丰富的海水资源,利用海水淡化来解决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前景十分广阔。如果利用海水淡化来解决电厂用水问题,开辟第二水源,不仅符合我国关于沿海地区积极利用海水淡化的产业政策,而且可为当地储备淡水资源,保证当地居民和工业用户的淡水需求,支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海水淡化的方法原理及技术性能
海水淡化技术的种类很多,但适于产业化的主要有海水反渗透法(SWRO)和热力淡化法。热力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和压汽蒸馏(TVC和MVC)等技术。
2.1海水反渗透(SWRO)淡化技术
由于RO膜材料的不断改进和膜价格的下降,海水反渗透SWRO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也已成为蒸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主要竞争对手。目前在世界上已有许多使用一级海水反渗透系统从海水制取饮用水的海水淡化厂,以及采用海水反渗透SWRO装置加离子交换方式制取锅炉用水的实例。我国大亚湾核电厂6000 m3/d、山东威海电厂2500 m3/d 、大连华能电厂2000 m3/d等海水反渗透淡化系统也已运行多年。2005年大唐王滩发电厂25,920m3/d海水反渗透SWRO投运,2006年浙江玉环发电厂34,560 m3/d海水反渗透SWRO投运,2007年华能营口电厂二期9600 m3/d海水反渗透SWRO投运。
海水反渗透(SWRO)系统所需的能量决定于进水的含盐量、系统的浓缩倍率、进水温度及产品水的水质,其能耗一般为9~10kWh/m3,若有能量回收装置,则所需能耗为3.0~4.5kWh/m3。反渗透海水淡化应用30年来,能耗降低了三分之二。
2.2多级闪蒸(MSF)蒸馏法
MSF是蒸馏法海水淡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较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多数采用MSF技术。大港电厂二期工程引进了美国的多级闪蒸(MSF)海水淡化装置,是我国第一套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
MSF装置的优点是设备单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出水品质好、热效率高。但由于装置浓缩海水的最高操作温度在110℃左右,对传热管和设备本体的腐蚀性较大,必须采用价格昂贵的铜镍合金、特制不锈钢及钛材,因此设备造价高。另外,为了减轻结垢和腐蚀,对进入装置的海水加酸和进行脱气(脱除CO2和O2),因而也增加了造水成本。
2.3低温多效(MED)蒸馏法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是指盐水最高温度低于70℃、采用低温横管喷淋技术的淡化技术。低温多效蒸发器是将一系列的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串联布置,管内是加热蒸汽,喷射器把海水均匀喷淋在横管热交换器的管束上方,在横管表面形成薄膜流下,在此过程中海水得到除气并部分蒸发,热交换效率高。加热蒸汽被引入第一效,其冷凝热使几乎等量的海水蒸发,通过多次蒸发和冷凝,后面的蒸发温度均低于前面一效,从而得到多倍于蒸汽量的蒸馏水,最后一效的蒸汽在海水冷凝器中冷凝。第一效冷凝液返回锅炉,而其他效及海水冷凝器的冷凝液收集后作为产品水。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运行温度小于70℃,远远低于MSF装置的110℃,所以其能耗和管壁腐蚀及结垢速率均较低。和MSF相比,其设备本体和传热管的材质要求也较低。
2.4压汽蒸馏
压汽蒸馏的淡化工艺同低温多效(MED)蒸馏法,不同的是压汽蒸馏应用热耗非常低的热泵,用压缩蒸汽作为蒸发器热管束的加热蒸汽,是一种高效的蒸馏淡化法。压缩可采用蒸汽喷射器,称为热压缩(TVC);或采用机械蒸汽压缩机,即机械压缩(MVC),是仅仅依靠电能的淡化技术,只要有电,就可以生产淡水,由于受压缩机的限制,其单台装置的容量较其他蒸馏装置小。
在低温多效(LT-MED)海水淡化装置系统中,如提供的加热蒸汽压力较高,为提高产水比,一般常采用LT-MED和热压缩(TVC)结合的淡化装置,即低温多效加蒸汽喷射器的淡化装置(MED+EC)。
2.5 主要海水淡化技术性能对比
根据国际淡化界的观点,主要海水淡化技术性能对比汇总见下表。
比 较 项 目 海水反渗透法
SWRO
蒸馏法
低温
MVC
产水纯度
< 10ppm
操作温度
原料水预处理
要求低
淡化消耗能量
电耗
热电综合能耗
原料水利用率
腐蚀结垢倾向
建造材质要求
对海水淡化技术比较后得出:
1)海水反渗透(SWRO)与蒸馏法(MED 、MVC)相比,在产品水纯度上是有区别的,根据不同用水水质要求,可选择适宜的海水淡化方案。
2)海水反渗透(SWRO)消耗电能;MED主要消耗热能。从综合利用能源角度看MED可利用电厂余热热能。
3)海水反渗透(SWRO)装置的进口范围比蒸馏法(MED 、MVC)小,设备投资省,能量消耗低(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后),建设周期短。
4)无论海水淡化规模大型、中型、小型,海水反渗透(SWRO)都适合,而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MED)等适合较大型的海水淡化系统。
5)投资:10000 m3/d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投资约8000万元,同样规模的全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投资约4000万元(就淡化装置而言)。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投资仅为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投资的一半。
6)经济性:对于2台日产25000吨海水淡化装置,采用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其造水成本为5.3~5.9元/吨淡水(就装置本身而言),采用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工艺其造水成本约为4.0元/吨淡水。反渗透法海水淡化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如考虑到应用热法可能对发电机组发电效率的影响,则从经济上反渗透优势更为明显。
3华能营口电厂海水淡化系统
3.1工程概况
华能营口电厂,一期工程已建成2台原苏联进口32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分别于1996年1月和1996年12月投产,二期工程建设2台600 MW超超临界机组,分别于2007年9月和10月发电。
电厂循环水采用海水直流供水系统,锅炉补给水和部分工业水采用海水淡化取得,一级海水反渗透出力为9600 m3/d。海水淡化用海水夏季取自循环水泵出口水,冬季取自循环水排水。
3.2 设计基础资料
华能营口电厂的海域位于渤海湾内,海水水质分析见下表:
样品编号
及名称
转贴于 3.3 工艺系统的描述
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华能营口电厂海水淡化系统我院采用了海水反渗透(SWRO)淡化技术。
3.3.1 系统工艺流程
海水淡化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系统、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淡水反渗透系统以及离子交换系统。完整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海水 反应沉淀池 清水池 双室多介质过滤器 双室细砂过滤器 海水保安过滤器 海水高压泵 海水反渗透装置及能量回收装置 一级淡水箱 一级淡水泵 淡水保安过滤器 淡水高压泵 淡水反渗透装置 二级淡水箱 二级淡水泵 离子交换系统
3.3.2 运行控制指标
3.3.2.1 反应沉淀池
单台设备出力:700m3/h,原水浊度50~800NTU时,出水浊度小于5NTU
3.3.2.2 过滤器系统出水水质
双室双层滤料过滤器
正常出力: 145 m3/h
最大出力: 200 m3/h
双室细砂过滤器
正常出力: 88 m3/h
最大出力: 120 m3/h
出水水质: SDI ≤ 4
浊度: ≤ 1NTU
3.3.2.3 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
单台设备出力: 100 m3/h
系统脱盐率: 一年内 ≥ 99.5%
三年内 ≥ 99%
系统回收率: ≥40%
3.3.2.4 二级反渗透系统
单台设备出力: 80 m3/h
系统脱盐率: 一年内 ≥ 97%
三年内 ≥ 95%
系统回收率: ≥80%
4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状况及特点
4.1 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状况
华能营口电厂海水淡化系统自2007年4月底经调试并投入运行至今,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一直是稳定的。下表为整套系统各单元水质实测数据。
系统各单元出水水质表
测点 进水温度
反应沉淀池出水
细砂过滤单元出水
一级反渗透单元
一级反渗透进口压力
可以看出,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各项产水指标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4.2海水淡化系统的特点
本期工程海水淡化系统的特点可以分为设备材料选择、工艺系统及布置、节能减排的措施等三个方面。
4.2.1设备材料选择
4.2.1.1 关键设备选用
海水反渗透膜组件均采用DOW公司的优质膜产品;反渗透压力容器采用美国CODELINE公司的产品。
海水增压泵及海水高压泵采用德国KSB公司的优质产品(HGM RO3/7及RPH 100-180)。
能量回收装置采用美国ERI公司的PX系列产品。
4.2.1.2 材质选择
由于该海水淡化系统输送介质的特殊性——海水的强腐蚀性,设备及管道材料的选择均加强了对防腐性能的要求。
所有管道、阀门及附件均根据接触介质的性质选择材料,并考虑相应的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4.2.2选择合理工艺系统及布置
系统设备的布置在满足安全运行,方便检修的前提下,尽可做到合理、紧凑,以减少各种介质的能量损失。
4.2.3节能减排的措施
海水淡化系统在节能上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海水淡化系统用水冬季取自循环水排水,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海水压力提升的电能,还可以充分回用该部分水的余热;二是将海水反渗透(SWRO)方案的一级反渗透浓水能量通过能量回收装置进行回收,降低能耗;三是为系统中主要水泵设置变频装置,进行变频控制,节约能耗。
由于水温对反渗透装置的产水流量影响较大,即水温每变化1℃,在进水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其产水量大致增减2.7%。如果进水水温降低,在系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产水量的下降。为了保证在低温情况下反渗透出力不变,本期工程海水淡化系统高压泵采用变频控制,改变进水压力,以保证反渗透系统足够的推动力,从而保证系统的产水能力。
设置能量回收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反渗透的浓水能量得到回收,降低能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反渗透系统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采用美国ERI公司的压力交换式PX能量回收装置,其回收效率较高,可达到95%,其高压出口采用变频的增压泵控制流量。
篇9
【关键词】北海,涠洲岛,雨水和基流收集,经济供水,节水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北海市涠洲岛作为新兴的旅游岛,已确立发展高端旅游业,近年,随着岛上旅游业快速发展,上岛人数剧增,使岛上供水出现严重缺水现象。缺水问题已成为涠洲岛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涠洲岛的缺水问题,为涠洲岛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北海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多种供水方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较好的缓解了涠洲岛水资源紧张的现状,但因所采用的供水方案投入成本较大,施工工期较长,供水效率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因此,我们考虑开发一种新型的清洁化供水方案,以切实降低成本,实现涠洲岛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将雨水收集系统和基流回放系统引进供水方案中,实现了对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监控,确保了供水的经济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工程
2.1工程基本情况
北海市涠洲岛位于我国广西第一大岛,是我国现存最年轻的也是最大的火山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岛上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又是北部湾重要的渔场,土壤肥沃,适应种植农作物。但涠洲岛无常年性河流,仅仅依靠一座小型的涠洲水库供水,水资源较为贫乏。涠洲岛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较为发达,这就更增加了水资源供给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立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工程,位于涠洲岛西北部,主要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基流回收系统,将便于收集且较集中、量较大的直接流入岛四周海域的雨水和长年外溢的溪水基流拦截,回收补充给涠洲水库,充分利用岛上的优质淡水资源,满足岛上生活用水。
2.2工程开展的意义
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对于涠洲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较好的解决了涠洲岛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解决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更好的保护了岛上的生态环境,有效的防止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其次,作为一个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岛屿,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有利于推动涠洲岛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岛上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工程的任务
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工程本着“尽量开发、高效利用、节水优先、技术可行”的原则,着重于水价的合理划定、生态的持续性发展、配水分类的合理化、开源节流、促进淡水资源最大化等各项工作,重点建立两个系统,即之前提到过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基流回放系统,在这两个大系统中还包括沟门基流收集工程、牛角坑基流收集工程、北港基流收集工程、李屋截引水工程、西角桥头基流收集工程。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重点提出水资源的保护策略,查清岛上的淡水资源,预测岛上的用水量。我们通过雨水的收集以及周围溪水基流的拦截,更好的补充水库水量,为居民的生活和岛上的生产建设提供优质的水源,确保涠洲岛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涠洲岛岛上水资源的有序管理和合理分配提供科学性的依据,为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
3.1基本资料设计
在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对基本的资料加以设计。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过程中基流的收集设计工作必须对溪水的径流量和季节变化量做好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施工的针对性。此外,我们要进一步把握好输送距离和地形地势的特点,加强计算和预测,将施工的经济投入额降至最低。
3.2具体的工程设计
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中我们在各溪水的入海上游处建立基流收集站,基流收集站是由输水管、加压泵站和蓄水池三个部分组成。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先将基流收集站收集的水资源汇集到蓄水池中,然后利用加压泵站进行加压以便输送,之后将水注入的输水管中加以输送。
3.2.1输水管
在对输水管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输水管管材的选择、输水管管径的选择和输水管的敷设。考虑到涠洲岛距离市区较远,交通设施相对不完善,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工程的规模也不大,因此,所需的管材比较小,在输水管管材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自应力钢筋砼管,与其他的输水管管材相比,自应力钢筋砼管具有轻便、安装简单的优点,并且自应力钢筋砼管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和柔韧性,能够适合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工程中的各类地基。而输水管管径的选择,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基流中的径流量和季节性径流量的变化,一般我们根据基流站最大径流量选择输水管。为了切实保证输水管的安全性,我们一般采用绿化用地或者农业用地敷设的方式。
3.2.2加压泵站
在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工程中,为了减少加压泵站的吸程,我们对加压泵站的设计一般采用地下室结构。加压泵站地下室结构要采用钢筋砼结构,地面要有容纳两台加压水泵的空间,在铺设上采用砖混结构。此外,一个这非常重要的设计就是水泵流量,我们要根据各基流站较大回收量等观测资料并留有一定余地,采用自动化操作的模式,运用电子探头对水位进行观测,这样有利于减少运行成本,实现操作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3.2.3蓄水池
在对蓄水池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我们所预测的各大基站的最大回收量而进行,采用钢筋砼结构,为了进一步增大蓄水量,减少成本投入,我们将蓄水池设计为圆形的结构,并且进口处需设置拦污栅,池底板、盖板、池身均为现浇C25钢筋砼结构,以增强蓄水池的稳定性。
3.3用水规划与水资源配置
在北海市涠洲岛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中,我们考虑到涠洲岛水资源贫乏的现状,必须对岛上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确保岛上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水资源的分配应根据各类水源水质不同和各类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相对应,并且应确定优先满足供应顺序,并进行合理的灵活性调整。针对涠洲岛的水资源特点,突出对供水、用水、节水、治污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所构成的水资源网络体系的统筹安排,重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与保护等领域的非工程措施的制定。结合涠洲岛水资源情况,近期应优先选择岛上淡水资源作供水水源,远期枯水年份供水水源不足,可考虑采用海水淡化补充解决,这样可提供优质、经济水源,满足涠洲岛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发展,以免一次投资过大,供水设备使用率低下,效益差,不利于供水企业良性发展。
小结
为了解决涠洲岛的缺水问题,为涠洲岛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将雨水收集系统和基流回放系统引进供水方案中,实现了对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监控,确保了供水的经济性、高效性和安全性。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北海市涠洲岛的实际情况,对雨水及基流收集设计进一步优化,切实解决涠洲岛的发展制约性条件,促进涠洲岛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农业用水;管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水资源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要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就必须认识到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对农田节水工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农田节水工程的作用,节约农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我国的农业用水现状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占世界径流总量的20%以上,然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很少,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1]。与此同时,我国的淡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少雨。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的省份有山东、山西、河北、宁夏、河南,这些地区属于极度缺水省份。而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又呈现出了人口、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的矛盾。我国耕地面积较广、人口密集地辽河、海河、黄河地区的淡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绝大部分的农业用水都是农业灌溉用水,在农田灌溉的过程中受到蒸发和渗漏的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匮乏的情况。
2.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的有效对策
正是由于我国的农业用水现状,要求我国不断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提高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管理。
2.1加大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
建设和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效率、灌溉面积和作物生长情况,还会影响到农民的用水质量、农村社会的供水情况和农民的收入。建设农田节水工程有利,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粮食供给的稳定,保障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并以政策的形式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进行保障。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主体是国家,投入次体是农民,集体和地方。要严格管理企业和工业等用水大户,避免其对灌溉水源造成污染。要求工矿企业更新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可以适当地征收水资源费,用以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维护。如果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农田节水灌溉设施造成了影响和破坏,必须追究其主体责任,并要求其进行治理和赔偿。对于征收的补偿费和水资源费,必须无条件地应用于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和建设[2]。
2.2合理布局、统筹规划
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要对本地水资源优势进行优化,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各地的水利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合理的布局。水利部门要充分了解本地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环境监测评估工作,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规划中,尽量减少对当地的水陆生物植被的影响,充分考虑到当地人口的分布特点。要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充分的发挥农业节水灌溉的作用,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2.3提高节水意识,,完善法律保障
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中,要贯彻落实《,农业节水法》,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科学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水利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在日常工作考核中纳入节水工作,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要推广和普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和意识,使广大农民用水单位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以及在农田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实现能够自觉的节约用水。要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农民服务[3]。
2.4提高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要提高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水利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及时了解并解决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各系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完善。技术人员还要对农民和用水单位进行技术指导,使其能够了解和支持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能够正确地使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要实行专人专管制度和层级负责制度,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2.5积极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国家都具备了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经验和和技术。各地的水利部门要以本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科技含量。可以使用生物学技术、地下水源遥感遥测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的普及化、自动化、科技化和智能化,发挥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提高其科技含量。
2.6提高农民和用水户的参与和管理积极性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离不开广大农民和用水户的支持和参与。建设和管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必须得到农民和用水户的支持。有关部分不仅要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还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采用各种手段及时嘉奖节约用水大户,鼓励农民积极举报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破坏行为、自觉地维护工程设施,并对其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风气,减少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备受到的人为破坏。
3.结语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要进行新农村建设,发展环保农业、绿色农业,就必须发挥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不仅可以节约农业用水,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要改进管理方法,落实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农业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缓解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生产之间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 孔玲玉. 农业节水灌溉评价指标与灌溉用水优化配置研究 [J]. 北京农业. 2011 (15)
[2] 张建军. 古浪县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J]. 甘肃农业科技. 2011 (08)
- 上一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业前景
- 下一篇:智慧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