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雾霾的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民环境权;治理雾霾;对策探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89
1核心概念的界定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灰尘、冰晶以及各种化合物残留等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这些气溶胶系统所造成的视觉障碍称为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公民环境权是1960年首次提出,在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代表性的观点有:蔡守秋认为环境权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用适用环境的权利以及保护环境的义务;陈泉生认为环境权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常健从立法的角度、“以人为本”的原则来理解公民环境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认识、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对自然进行涵养保护;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发展自身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发展,保护社会环境。公民环境权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是指公民拥有的对其所生存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保护的义务。保护公民环境权,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全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
2治理雾霾是保护公民环境权的必要条件
21雾霾的成因
211雾霾现象作为一种自然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现象
人们每天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如供暖、工业生产、施工等,必然会产生和排放一些废气、粉尘等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活性较强,在大气中通过长久的累积,一旦得不到有效地转化和循环,超出大气所能承受的范围,便形成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212雾霾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环境问题,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表现之一
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过度的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使人们在一定阶段内丧失了理性,整个社会处于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氛围中,人们肆意掠夺自然资源,而不保护环境,忽略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失去平衡,以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作为代价,得不偿失。
213雾霾问题作为一种公共政策问题,是政府失败的一种表现
自2013年便在全国大范围内出现的雾霾天气,虽然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但效果不明显。截至2016年1月初,全国仍有很多地区不断陷入雾霾迷阵,南京甚至出现“玫红色雾霾”,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的雾霾现状从侧面指出政府作为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不强,没能保证公民的环境权。
22雾霾的影响
221危害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作为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较大的伤害,尤其是PM25,它会危害人身体的呼吸系统,诱发呼吸道疾病;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使人们患癌的风险大大增高;对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制约人的健康发展;影响心情,对人的精神状况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后果。雾霾天气对人的身心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222污染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其包含的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和整个系统的发展。大气作为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大气的污染必然会损害水、土地等各种资源,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遭到侵害。
223扰乱社会稳定
雾霾天气所造成的道路能见度偏低,对公路、铁路、航空等都带来影响,使得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持续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的心情压抑烦躁,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整个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治理雾霾的对策
31国家层面
首先国家应完善有关雾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使雾霾治理能够有法可依。雾霾天气不是一天之内形成的,治理雾霾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现阶段,我国有关雾霾治理的法律制度尚不够健全,要加强大立法力度,提供法律支持。其次要建立有关雾霾治理的监督体系,动员各种力量(社会组织、媒体、舆论、互联网、个人等)加强对污染企业、政府作为的监督,做到有法必依。再次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积极依法办事、减少污染排放量的企业进行奖励;对违反法律、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处罚坚决打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氛围,呼吁人们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减少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逐步治理雾霾。
32政府层面
首先政府应积极履行其经济职能,运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职能,鼓励和支持绿色环保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提供绿色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人们提供多种选择,缓解雾霾天气的严峻状况。其次履行政治职能,加强与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交流,积极借鉴别国或别地区治理雾霾的有效经验,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雾霾治理的道路。再次履行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等来促进有关雾霾治理的科学研究的发展,以科学技术来治理雾霾。最后履行社会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来治理雾霾。
33社会层面
首先企业要积极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发展绿色环保循环产业,使用清洁能源,解决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废料,加大创新力度,把治理污染和发展产业结合起来。其次社会组织尤其是环保组织要发挥自身的力量,积极承担责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掀起一股绿色、创新潮流,形成全民环保、绿色创新的社会氛围,倡导绿色出行、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减少雾霾的污染源。最后要动员社会中的所有力量(社会组织、媒体、互联网、舆论等)加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使那些重度污染企业能够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排放量。
34个人层面
首先从自我出发,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能源资源,反对浪费;少开私家车,可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其次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鼓励自主绿色创业,把减少污染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湖北小伙汪仁政的“尘埃计划”,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次通过参加绿化、保护植被等公益活动来为雾霾治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以自身的行动传染和影响他人。最后利用各种手段工具发挥自身的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发动呼吁人们减少污染,宣传雾霾治理的现实意义,带动更多的人为雾霾治理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黎公民环境权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4):51
[2]常健浅析环境保护与环境权保护之立法[J].人权,2013(2):46-51
篇2
对于雾霾治理的行政法分析,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而现代社会是公民意识觉醒的时代从公民主体角度对雾霾治理进行行政法分析更能突出公民权力的重要性,体现公共利益和公共物品的所有权归属问题。环境权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已经由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环境权的提出也是为了明确公民对作为公共财产的环境所享有的正当的权益。因此,构建和完善公民环境权的行政法体系对于雾霾治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公民环境权的法理基础分析——“公共信托理论”
有学者认为公共信托理论来源于英国的“信托制度”。按照这种制度的规定,信托财产的受托人享有该特定财产普通法上的所有权,而信托财产的受益人享有该特定财产衡平法上的所有权,将信托财产上的权力一分为二。这种信托制度的实质在于受托人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对信托财产进行随意的处置,而只能根据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的目的对其进行管理;受益人则拥有对受托财产的收益权。这种信托制度的设立最初是为了解决土地继承当中的收益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托制度开始扩展到不动产、动产、金融等等社会领域当中。而当这种信托制度扩展到公共领域当中,就形成了公共信托理论。公共信托理论的核心是国家是一切公共物品,包括空气、水、环境等的受托人,国家只拥有基于公共物品的特定权力,即国家必须根据公民的意志和公共利益对公共物品进行管理,而公民则是公共物品的受益人,享有对公共物品的收益权。基于此,公民对公共物品具有实质上的所有权,是公共物品的所有者,公民享有环境权;作为受公民委托授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应保护公民的公共财产所有权和收益。环境作为公共物品的一部分,其所有权属于公民,并且基于公民意志由国家代为处置。
二、公民环境权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于环境权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法律也没有针对环境权的特定法律解释。针对环境权定义的分歧,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环境权主体的讨论。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权的主体是公民个人,而不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或法人组织;另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权的主体是多元的,应广泛的包括公民个人、国家机关、法人组织等个人和单位的总和。二是针对环境权内容的讨论。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权的内容仅包括环境主体能够针对环境本身所享有的权利,即实体性权利;另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权除了包括实体性权利之外,还包括保护环境主体针对环境本身获取权益的权利。
三、基于公民环境权保障角度的雾霾治理行政法建设建议
目前,中国对公民环境权的行政法保障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也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对这一权利进行系统的保障。而正因为现在缺乏对公民环境权的具体法律制度保障,政府对雾霾治理的责任才没有法理基础作为支撑,政府的行政不作为以及不积极的行政作为才难以真正遏制,公民对政府环境治理的监督以及公民正当权益的维护才没有可靠的法律根据。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政府“有法可依”,现在社会面临的严峻现实倒逼立法机关对公民环境权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
(一)公民环境实体性权利的行政法保障。
对雾霾的治理无论从法律角度来看还是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政府都应是治理的主体,在治理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因此,从行政立法角度来看,保护公民环境实体权利首先应该完善行政法规当中对政府行政行为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府治理雾霾的行政行为,明确政府不当行政行为的责任,明确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政府的责任与义务能够使促进政府积极行政、合法行政,从而在实质上维护公民对环境的实体性权利。
(二)公民环境程序性权力的行政法保障。
公民环境程序权力应当是行政法保障公民环境权的核心。只有对公民参与政府环境治理的正当权利、途径、有效性等进行明确的法律确认,公民的行为才能够以法律为出发点,得到真正的保障,公民作为的积极性才能够被激发出来。
1.完善行政法对公民环境知情权的保障。
目前公民对所处环境的质量好坏并没有准确认知的途径,同样,公民对政府环境治理的方向、手段、效果也缺乏正当的途径进行了解和把握。公民的环境知情权是公民程序性环境权利的重要内容,保证公民知情权是公民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法理和实践基础。
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必须保证公民拥有畅通的知情渠道。因此,立法机构应当完善行政法中对公民知情权的渠道建设,要尽量拓宽公民的知情渠道。同时,需要以法律来保障政府行政的结果对公众公示,透明结果使知情权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2.建立行政法对公民环境参与权的保障。
公民环境参与权是公民作为治理主体主动与政府互动,参与到环境治理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因此,行政法应当保障公民参与治理的范围,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参与的领域,同时规范参与的方式、途径,明确参与的内容,约束政府对公民参与的过分制约。最重要的是规范公民参与的程序,如对公民的诉讼制度、奖励制度、复议制度,对政府的处罚制度、赔偿制度等,加强程序性的保障,同时完善对公民参与方式的行政法保障,拓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从而从实质上保障公民的环境参与权。
篇3
关键词:环境保护;雾霾治理;方法
雾霾是由大雾与灰霾相叠加形成的一种严重的污染天气,从2014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雾霾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北京、广东、天津等地,雾霾的持续时间逐渐增加,雾霾的频发为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长久的呆在雾霾环境中对人的健康危害也是很大的,其中含有的可吸入颗粒物能够对人们的呼吸道、心血管造成影响,雾霾治理成为了当务之急。
1 雾霾的产生原因分析
雾霾的发生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就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比如燃烧煤炭、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污染和扬尘,这些污染源都是空气中PM2.5浓度过高的元凶[1]。第二个方面就是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个地区如果受到中低压的包围,气温就会出现大幅度降低,在气温升高之后近地面就会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会像一把伞一样笼罩在区域的上方,对于低空的空气的正常的垂直运动受到了阻碍,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这种状态下对于空气中含有的悬浮颗粒的飘散是非常不利的,这样就会引起雾霾。第三个方面就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造成的,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更多的高楼大厦得到建设与应用,对城市季风形成了很大的限制,对悬浮颗粒的扩散与稀释也是非常不利的,进而造成了PM2.5在城区与其周边的沉积,使得城区的雾霾状况更加严重。最后是区域污染的叠加因素,比如江西省因为受到周边经济区域发展污染物的输送,与本省污染物相叠加,增加了空气中PM2.5的含量,使得江西省的污染更加严重。
2 雾霾的外部特性及治理的特殊性
2.1 雾霾具有的外部特性
雾霾可以看做是一种公共产品,与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雾霾的外部特性来分析,首先其具有时间的积累性特点,雾霾的形成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2]。空气中PM2.5含量达到了一定的指标就会造成严重的雾霾天气,在积累与加重的演变中,会逐渐增加雾霾的治理难度与成本。另外,雾霾的发生还具有空间转移的特点,因为雾霾并不只局限于局部地区,而是区域性的天气情况,而且雾霾能够被运输到很远的地方然后发生二次反应,也就是外来污染与本地区污染的结合。尤其在我国大部分的南方地区,雾霾的发生通常是由外来污染造成的。此外,雾霾还具有污染主体分散的特点,在污染的实体辨别中比较困难,本身雾霾的形成就有其复杂性,它会受到工业排放、尾气污染以及生活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雾霾还会与酸雨、光化学污染共同构成复合性的大气污染,为区域环境的治理增加了难度,结合雾霾的这些特点可见,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更深,治理难度也更大。
2.2 雾霾治理的特殊性
雾霾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外部特征使得其具体的治理方式与一般的污染治理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根据雾霾的空间转移特性分析,以往那种治理固体污染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也就是不能单纯地依靠地区环保机构去开展局部治理清除雾霾,需要积极的实行地区间的合作模式。其次,雾霾主体所具有的分散特性,使得污染主体的准确识别具有较大的难度,也就是说要治理雾霾不是通过单个机构或者企业的管理就能解决的问题,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之下,人们都有责任,雾霾治理可以说是需要不同行业、地区、群众共同参与的一场长久的斗争,在治理过程中需要人们的共同协作,这样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治理效果。
3 环境保护中雾霾治理的方法
3.1 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与宣传
在雾霾的治理中需要不断的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环保的意识才能做出环保的行为。首先可以从学校教育环节去开展相关的宣传,政府相关机构可以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内积极的开展相关的课程教育与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小就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可以将环保的有关知识加入到教材或者课外书中,使环保知识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还应该面向全社会进行雾霾治理与环保知识的教育与宣传,通过政府机构的宣传可以加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逐渐建立与企业之间的联控体系,一起参与到雾霾的治理工作之中,在责任感不断强化的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会随之增强,这样更多的社会群众就会去关注与选择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从而就会提升城市的环境保护质量水平。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不应该忽视一些细节问题,环保部门实行的一些细节处的管理手段往往会比举办的一些宣传更有效果,比如针对一些工程用车、长途客车等会在晚上进入市区带来大量的粉尘、煤灰等的情况,石家庄市政府就对洒水车的作业时间进行了调度,增加在凌晨洒水的次数,采取水从上到下喷洒的方法,这样就将空气中的灰尘都清除干净了。
3.2 增加环境保护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应用
我国大部分城市化进程仍在发展阶段,工业企业正在转型,城市交通高速发展,住宅楼以及配套设施不断兴建,这是采用环保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好机会[3]。在城市化尚未完成之前,相关的技术与能源应用系统也没有建设成熟,因此新型技术与能源的推广使用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比如余热余压利用技术、绿色照明等等,政府部门应该对环保技术与能源的使用与推广进行积极的鼓励,逐渐增加新型技术与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单位能耗的作用发挥,使得总能耗量得到减少。国家应该对新技术与新能源的使用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因为新型的技术与能源使用一般会成本较高,通过补贴的方式可以增强其推广的吸引力,在其普及之后生产技术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进而生产成本就会降低,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3.3 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增加绿化面积
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加剧的原因之一,根据现代交通的发展趋势,应该逐步建设公交、高速公交、地铁、轻轨等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4]。另外,还需要尽量的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根据实际情况去改变出租车的运营方式,避免在非打车高峰期存在大量空驶车辆的状况,降低尾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比如增加出租车固定等候区以及落客点等方法,还可以通过推行打车软件的使用,政府监督软件的服务状况,增加其可信性,向人们宣传打车软件的正确使用方法。此外,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因此应该增加区域的绿化面积,达到治理雾霾的作用,在绿化土地稀少的城市地区还可以使用楼顶绿化或者墙面绿化的手段去开展绿化工作。
4 结束语
在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逐渐增加,造成了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需要对当前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进行分析,认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在知道雾霾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我国的发展国情以及其他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雾霾治理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的好转,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集钧.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政策分析及建议[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李征.北京市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法律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篇4
关键词:雾霾治理;双重社会资本;协调;激励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5.17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075-05
Study on Haze Governance Mechan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ual Social Capital Embeddedness
PENG Benhonga,b, TU Yub
(a. Institute of Climate Change & Public Policy;
b.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naire data, this paper divides social capital into government social capital and nongovernment social capital to analyze different effects of dual social capitals. Meanwhile, it applie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e equations modeling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ual social capitals,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s of haze governance. Conclusions show that dual social capital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the performances and both governance practices play intermediary roles in the relationships. Specificall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rvice, haze governance need force to keep behaviors going. So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rust and incentives are limite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at haze governance must be launched from the norms, valu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so on: enacting laws and policies to make up the loopholes in the system; promoting trust between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s and encouraging supervises from the market; leading the tenden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develop green economy; coordinating multilateral behaviors and encouraging capitals to interact.
Key words:haze governance; dual social capital; coordination; incentive
中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雾霾治理更是近年来各方关注的焦点。2010年,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因PM2.5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为2349人、1715人、2980人,经济损失总计逾60亿元。因此,探索有效的雾霾治理机制在改善民众居住环境、保障社会安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各国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多分为“政府管制”与“市场主导”两种模式,而政策失效或市场失灵均会造成治理效率低下与成本增加,所以,结合政府与市场的第三方力量――社会资本驱动的多主体联动环境保护行为为解决雾霾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社会资本作为行动主体在行动过程中获得并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各类资源[1],近年来在中国“人情文化”环境中被广泛用于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学者研究了社会资本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组织学习[2]、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要素[3]、多元化战略与业务绩效[4]、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5]等问题,而在环境治理方面,Pretty在理论上研究了社会资本与环境保护间的关联,指出雄厚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环保措施的实施效果[6]。刘晓峰则分析了社会资本以及社会分歧、社会能力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指出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能力具有正面作用,社会分歧具有负面作用,而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则无明显作用[7]。祁毓等在社会资本与环境治理绩效的研究上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二者呈倒U型关系,社会资本的积累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才能实现治理绩效的最优[8]。由此可知,社会资本不仅可以运用于企业发展、创新绩效等个体或组织层面,同时对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从社会资本嵌入视角研究中国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社会资本被广泛应用于创新绩效提高、环境资源保护、社会问题解决等,学者在定性或定量分析、以社会资本为直接或间接变量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而现有研究成果在环境问题治理方面较匮乏,且现有研究多倾向于宏观分析,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以我国日趋严重的雾霾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雾霾治理的双主体特征,将社会资本细分为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并实证分析二者与雾霾治理绩效的相关关系;同时,引入双中间变量――协调行为与激励行为,具体研究双重社会资本的作用路径,为解决我国雾霾治理问题提供更具可执行性的启示。
1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雾霾治理与双重社会资本
倡导绿色经济、开展雾霾治理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一直积极倡导并开展的行动,但各国在雾霾治理上所取得的成效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影响雾霾治理绩效的因素(包括政务考核方式、经济发展模式、治理主体等)纷繁复杂。首先,发展中国家多追求GDP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导致部分经济带动力强但空气污染乐氐牟业优先发展,因此,雾霾治理绩效的提高需要政府转变工作考核方式,不以GDP为唯一标准;其次,提高治理绩效需要企业追求低碳发展,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从而带动相关产业、企业以及员工关注并投身雾霾治理;同时,Dulal等指出,依靠多主体的参与,由公民、公益组织、企业、专家和政府组成的多主体联盟,对提升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9]。因此,仅靠政府单一主体不能解决复杂的雾霾问题,必须吸引公众、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参与其中,更要从政策强制力、舆论引导力、文化感染力等多方面协同解决雾霾问题。
现有研究对社会资本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以Brown为代表的微观、中观与宏观分类[10];二是以Ostrom为代表的狭义、过渡和扩展分类[11];三是以Coleman为代表的个体与集体分类[12];四是以Nahapie为代表的结构性、关系性与认知性分类[13]。而关注制度因素,Krishna等将社会资本划分为“制度型”与“关系型”两种[14]。“制度型社会资本”强调制度特征,以可见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关系型社会资本”则强调非制度特征,以内在形式嵌入在群体之中并影响群体中个体的行为。而雾霾治理涉及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与民众等多个主体,必须统筹包含政府与市场双方力量的社会资本,既要调动二者加强互动合作,又要激励民众与社会公知等参与过程监督,最终提高雾霾治理实效。因此,本文结合雾霾协同治理的要求将社会资本划分为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分别探讨二者的不同影响。同时,因为雾霾治理具有公共服务特征,企业组织较少甚至不参与其中,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不能通过政策强制力指导社会群体,而是通过补助等引导方式促使市场组织、民众等主体参与治理。因此,本文引入社会资本作用于雾霾治理过程的两个中介因素――协调与激励。
1.2 研究假设
1.2.1 政府社会资本对雾霾治理的影响
Putnam认为政府社会资本中规则、愿景和关系等要素的存在,有助于行动者更高效地开展协作行动[15]。因为雾霾治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其主体是具有管理者性质的政府,而政府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强制行动者执行相关政策,通过信任机制以及社会关系给予行动者行动空间,因此,本文细分政府社会资本的两个分指标――规范与信任。具体地,要实现雾霾治理绩效的最优,就需要每一次治理行为都有法可依,要通过法律、政策等规范避免行动者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要通过完备的制度保障不断降低管理与监督成本,而这些依赖于规范的建设。同时,雾霾治理涉及政府、市场组织、公众等多个主体,彼此以一个共同愿景为目标而行动,必然要形成稳定而深入的联系,而联系的形成则依赖于信任的产生[14]。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a:政府社会资本中的规范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1b:政府社会资本中的信任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1.2.2 民间社会资本对雾霾治理的影响
民间社会资本作为政府社会资本失效时的补充,对提高雾霾治理绩效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Lichterman认为民间社会资本具体包括个人与组织[16],这与雾霾治理需要公众的过程监督以及企业等组织的广泛参与相适应,因此,本文细分民间社会资本的两个分指标――公众层面的价值观与组织层面的组织文化。具体地,雾霾治理效果显现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使公众形成开展雾霾治理必要性的共识,并积极投身实际治理过程中,进而降低雾霾治理的宣传与监督等成本,提高治理绩效。在组织层面,不论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与时俱进地将雾霾治理的环保理念融入其组织文化,都会受到政府或市场的青睐,而关注度的提升则意味着企业利润或社会认可度的提升,进而促使组织更有意愿参与雾霾治理。因而,组织文化越关注雾霾治理,就越容易对提高治理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a:民间社会资本中的价值观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2b:民间社会资本中的组织文化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1.2.3 治理行为对雾霾治理的影响
Talbot等指出网络治理以参与者间的协调与维护为基础[17],而双重社会资本必须通过引导方式促使不同主体参与雾霾治理过程,因此,本文引入协调与激励双中间因素分析治理行为对雾霾治理绩效的影响。一方面,雾霾治理需要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问题,而各主体在经济实力、治理水平等存在的差异要求分清两种社会资本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政府社会资本需要制定、实施规范并获得其他主体的信任,民间社会资本则需要引导公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组织形成绿色发展的组织文化,而当这些做到协调统筹,治理过程中的各类矛盾才能有效化解,雾霾治理绩效水平才能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因为雾霾治理缺乏直接、及时的反馈,因此,公众和组织需要必要的物质或虚拟激励才能形成雾霾治理的意愿,即要提高雾霾治理绩效不能只寄希望于行为主体的主观意愿,而是要通过激励机制引导主体积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a:治理行为中的协调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3b:治理行为中的激励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1.2.4 双重社会资本对治理行为的影响
双重社会资本对雾霾治理均有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为直接影响,也表现为对两种治理行为产生的间接影响。Porter认为社会网络中的规范、信任、价值观等因素在为个体或组织带来收益的同时,可以影响对象的观念与行为[18],因此,本文认为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对两种治理行为均有正向影响。具体地,个体或组织的行为主要受正式规范的短期影响,但当规范所强制的行为固化为日常行为时,即使规范的执行力降低,个体或组织也会继续执行规范[6]。而Fishbein等也指出,个体或组织的决策行为必然是在考量所处环境的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做出的,而对集体利益的维护以及为了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对个体或组织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19]。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4a:政府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协调呈正相P关系。
H4b:政府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激励呈正相关关系。
H4c:民间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协调呈正相关关系。
H4d:民间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激励呈正相关关系。
2 实证研究
2.1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用7分制Likert量表并依据研究目标进行初始调整,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采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变量及其测量口径进行统筹调整;最后,在大规模发放问卷前,选定部分目标企业及人员开展问卷预调研,并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内容进行最终修订。具体地,需要测量的4个变量,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民间社会资本、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根据Knack等对社会资本的测量口径[20],本文选取规范(X11)与信任(X12)2个因素测量政府社会资本,选取价值观(X21)与组织文化(X22)2个因素测量民间社会资本;其次,考虑Talbot等提出的“网络治理以参与者的协调为基础”结论[17],鉴于雾霾治理的公共服务特征,本文对治理行为的测量通过协调与激励2个因素展开,并利用“主管部门指导治理主体的行为(X31)”和“治理主体间发生冲突时主管部门进行协调管理(X32)”2个题项对协调行为进行衡量,利用“主管部门给予治理主体经济补助(X41)”“主管部门在政策扶持上帮助治理主体行动(X42)”和“主管部门在治理过程中对治理主体进行宣传(X43)”3个题项对激励行为进行衡量;最后,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关于雾霾主要组成成分的说明,用PM2.5水平、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与氮氧化物含量表示雾霾水平,并由此构成问卷调查中的“雾霾状况改善程度等级评判(X51)”指标,根据问卷填写者关于雾霾改善程度的评价数据对雾霾治理绩效进行等级评估。
为保证问卷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问卷发放对象包括政府环保部门、民间环保组织及个人、高校、科研院所中从事环境治理研究的教师或学生等,主要通过纸质及邮件等问卷留置方式发放问卷,向问卷填写者介绍问卷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同时采用匿名形式消除填写者顾虑。另外,为保证数据的代表性,降低随机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2月至7月结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回收有效率为76.6%。样本关键特征如表1所示。
2.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对有效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社会资本、民间社会资本、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的Cronbach’s a系数均较高,分别达到0.80、0.78、0.75、0.84,均大于标准值。因此,问卷调查数据具有较高信度。然后,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收敛效度,结果如表2所示。所有因素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且显著性符合要求(P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首先运用回归分析分别对4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初步判别双重社会资本、治理行为、雾霾治理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及其各因素间彼此影响的整体关系。
3.1 回归分析
首先,分别以规范、信任、价值观、组织文化、协调行为和激励行为为自变量,雾霾治理绩效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方程1。由表4可知,规范、价值观、组织文化和协调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0.810、0.772和0.786,其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信任和激励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3、0.293,其与雾霾治理绩效呈较弱正相关关系。因此,验证假设H1a、H2a、H2b、H3a成立。回归分析后,修正假设H1b’为:政府社会资本中的信任与雾霾治理绩效呈较弱正相关关系;修正假设H3b’为:治理行为中的激励与雾霾治理绩效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其次,前面对各变量及因素间信效度的实证检验均达到较好水平,因此,针对假设H4a、H4b、H4c和H4d,本文拟采用单一变量指标代替多重因素指标。具体地,分别以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为自变量、协调行为为因变量构建方程2,则由表4可知,政府社会资本与协调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794,说明政府社会资本与协调行为呈正相关,而民间社会资本对协调行为则具有较弱正面影响(相关系数0.478)。回归分析后,假设H4a得以验证并成立,假设H4c需加以修正,修正假设H4c’为:民间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协调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最后,分别以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为自变量、激励行为为因变量构建方程3。则由表4可知,政府社会资本与激励行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9),民间社会资本与激励行为的正相关关系较弱(相关系数为0.587)。回归分析后,假设H4b得以验证并成立,假设H4d’需加以修正,即修正后的H4d’为:民间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激励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3.2 结构方程分析
回归分析已初步验证并修正了各变量及因素间的关系。本文将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路径拟合。模型的拟合指标中,Chi-square/df值为2.963(小于3),拟合优度值(GFI)为0.810(大于0.7),模型适合度(CFI)为0.821(大于0.7),近似误差均方根(RMESA)为0.078(小于0.1),各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结构方程的整体模型及部分参数如图2所示。
结构方程各指标的数值如表5所示。修正后的各假设均得到验证。
(1)政府社会资本中的规范对雾霾治理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711,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1),说明政府社会资本中的规范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政府社会资本中信任的路径系数为0.186(P=0.013),说明政府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较弱正向影响。验证假设H1a、H1b’成立。
(2)民间社会资本中的价值观、组织文化对雾霾治理绩效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85、0.702,且显著性水平符合要求,说明民间社会资本中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对雾霾治理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验证假设H2a、H2b成立。
(3)治理行为对雾霾治理绩效的路径系数相差较大:协调行为与激励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69(P=0.001)、0.413(P=0.005),说明协调行为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激励行为的正向影响则较弱。验证假设H3a、H3b’成立。
(4)政府社会资本对协调行为和激励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775、0.714(P值均为零),民间社会资本对协调行为和激励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245(P=0.053)、0.383(P=0.001),说明政府社会资本对协调行橛爰だ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而民间社会资本对协调行为与激励行为均具有较弱正向影响。验证假设H4a、H4b、H4c’和H4d’成立。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再次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而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以协调与激励两种治理行为为中介因素的社会资本嵌入视角的雾霾治理研究,具有区别于以往结论的特别之处:
第一,政府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较弱的正向影响(以往研究多认为二者呈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这是因为雾霾治理具有区别于其他问题的公共服务特征。在我国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公众对于雾霾治理等公共服务的关注尚有欠缺,企业等盈利性组织仍多关注业务收入而忽略社会责任。因此,建立在高度环保意识基础上的协同治理行为难以实施,进而直接制约信任因素对提高雾霾治理绩效的作用。
第二,激励行为对雾霾治理绩效的正向影响有限(以往研究多认为激励等号召有助于彻底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政策强制力在解决公共服务问题时更高效。本文前面已经说明,雾霾治理的公共服务特征易导致民众与组织的“不作为”心理。因此,基于社会资本的治理行为必须更倾向于行政命令或政策规定等强制力,避免出现“一人偷懒,人人偷懒”的局面。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日趋严重的雾霾污染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与民间双重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引入协调与激励双中间因素,通过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双重社会资本、治理行为、雾霾治理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并针对雾霾治理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资本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包括作用于雾霾治理的直接正面影响,以及通过两种治理行为的间接正面影响。(2)雾霾治理的公共服务特征,导致政府社会资本中信任因素对提升治理绩效的正向影响力不明显。(3)具有强制力性质的协调行为比倾向于号召性质的激励行为,更有助于提高雾霾治理绩效。(4)政府社会资本比民间社会资本更具公信力,更能调动主体积极实施治理行为。
结合我国雾霾主要成因、公共服务供给等具体国情,提出相关治理建议:(1)政府社会资本作为雾霾治理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规范与信任等因素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要补足我国在环境保护政策、法律等规范层面的缺陷;(2)政府需要加强与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的互动,引导各主体参与雾霾治理规范的制定,促进信任在政府与各主体间形成;(3)积极引导公众树立雾霾治理的环保价值观,引导社会组织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文化;(4)政府与民间社会资本需要彼此激励,摒弃仅关注雾霾治理经济回报的狭隘观念,促进开展协同治理行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黄中伟,王宇露.位置嵌入、社会资本与海外子公司的东道国网络学习――基于123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144-154.
[3]张荣祥,刘景江.高技术企业创业社会网络嵌入:机制要素与案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27(6):904-909.
篇5
雾霾治理新能源发展
引言:从新能源技术的角度找到雾霆的成因,以及治理雾霆的办法。治理雾霆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因为雾霆是一种工业社会的社会产物,是科学技术发达条件下的不良产物,科学技术是人类不断研究的成果,而导致雾霆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新能源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以及人对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不正当的使用观念也是雾霆形成的原因。该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分析说明雾霆与新能源技g的关系,避免新能源技术给环境造成的负担,提出技术本身的进步解决新能源技术带来的污染问题的理念。
一、雾霾与新能源技术的概述
(一)雾霾的概念
雾霆,是雾和霆的混合物,雾和霆是不同的大气状态。雾是在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因为受冷等原因凝结形成的小液滴或者是冰晶构成的气溶胶系统,这样的气溶胶系统会阻碍光纤的传播,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当气溶胶浓度高到能见度不足一千米时,这样的天气现象就叫做雾。而霆,不同于雾,不是一种自然气象,霆是由空气当中的一些固体颗粒物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固体颗粒物可能包括: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一部分颗粒物是社会活动生产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和雾相同的是,霆也会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雾霆天气就是对大气中的颗粒物超标的一种统称,而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被称作PM2.5,是造成雾霆天气的主要成分,并且对人体伤害很大。
雾霆是工业大发展环境下频发的灾害性天气,人们普遍可以认识到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又由于构成雾霆的固体细小颗粒成分极其复杂,所以危害的范围很广,在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了重重困难。首先,对人身体健康的产生了很大的危害。雾霆因其成分的直径细小,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情况下,就直接侵入人体对身体造成伤害,抵抗雾霆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直径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会停留在呼吸道,直径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会进入呼吸道深部,而直径2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物就能够进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当中,并且通过血氧交换进入到血液中。因此,雾霆的主要成分PM2.5就可以无障碍的进入人体血液对各个器官都造成一定的伤害。第二,雾霆对交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雾霆天气一旦发生,导致大气能见度非常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样的情况下,海陆空三种交通方式全部都会受到影响。在冬天的雾霆天气下,一方面是能见度不足,另一方面是温度偏低,如果稍有降水地面就会结冰,高速公路只能封闭。天津作为雾霆频发的城市,严重时候天津港水域能见度只有1000米左右,给临港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临港区域的海上交通也只能暂停。此外,因为雾霆天能见度太低,极低的能见度下,空中交通危险增大,因此各地航班只能延误或取消,一旦出现雾霆天气,旅客经常因此不能正常出行。第三,浓重的雾霆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危害。由于浓重的雾霆阻挡阳光照射,吸收、反射了太阳辐射给地面的热量,农作物日照时间缩短,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阳光和热量,缺乏日照的农作物光合作用太差,导致了作物生长缓慢。另外,由于雾霆空气当中固体微粒很多,空气流动性很差,也抑制了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这样环境下,农业大幅减产,我国粮食供应紧缺,据政府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进口了超过7000万吨粮食,创历史新高。
(二)新能源技术的概述
目前能源技术种类繁多,新能源技术也层出不穷,在我国能源技术体系中,个别城市根据其地理特征优势开始推广使用新煤独大的能源结构仍是主流;煤矿开采、源技术,但作为一个多煤贫油少气的国家,钢铁生产等更是华北地区常年的标签。能源技术的发展和能源技术观念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能源技术观念随着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现状在不断改变,而能源技术水平又取决于观念和目的的导向。在能源技术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观念和目的直接决定这一项能源技术是否清洁。而在以工业求发展期间,能源技术的发展观念往往以社会主导需求为主,即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重近利、轻远益,重经济发展、轻环境影响。观念是人主客观两种认识的集合,由于人的认识往往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和个人阅历,因此人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总是存在阶段的局限性,这样人的观念会因为不能及时与时俱进而出现不符合时代特征的现象。当环境受到破坏需要改变能源技术方式时,社会不能继续以经济为唯一导向,不能继续牺牲环境创造效益的,然而由于观念有这样延时的局限性,导致我们不能适时的做出改变,不能以清洁能源方式代替不当的能源技术使用;甚至一些企业为了减少经济成本,选择压缩能源设备和技术的投入,特别是对废气废水排放处理的部分,导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雾霾与新能源发展的关系
篇6
关键词:雾霾治理 化学工艺 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产生的废气逐年增多。近些年,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道路上运行的车辆越来越多,这也是造成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雾霾治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确保居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充分借鉴国内外雾霾治理的经验,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构建优质的城市环境,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雾霾和PM2.5概念的阐述
1、“雾”和“霾”有着本质的区
“雾”是由大量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构成,是地面水汽凝结的产物,随着日照的变化和水汽的蒸发,变化明显。“霾”又可称之为“灰霾”,是一种颗粒的混合体,包括空气中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导致空气污浊,严重时水平能见度在几公里以下。霾的水汽含量较少,固体颗粒物较多,一般呈灰黄色,在一天内的变化较小。因为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水汽也影响霾的变化,我国的气象部门将其与雾联系在一起,将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霾”,可视为一种灾害性的天气。
2、PM2.5的概念
PM2.5其实是一种代称,PM2.5是空气中的一种微型颗粒的总称,这种微小颗粒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这个大小的颗粒容易被人体吸入,吸到肺部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PM2.5包括很多污染颗粒,例如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物等颗粒,这些颗粒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吗,霾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看到的报道中豆浆雾霾天气与PM2.5 浓度标准值联系在一起,PM2.5是否超标是检验是否形成雾霾的标准。
二、雾霆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
雾霆天气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城市的能见度很低,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极易引发人类的肺部疾病。一旦雾霾持续的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城市的日常秩序会被打破,人们会生活在恐惧和危险之中。因此,治理雾霾势在必行。造成雾霾天气现象产生的因素很多,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研究雾霾的成因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雾霾”主要是一些污染颗粒物对空气的污染,这些颗粒物大多来自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汽车尾气。随着工业化的规模逐渐扩大,工厂排放出的废气量逐年上升,例如冶金工厂和机电工厂等,还有一些从事汽车维修以及建材材料的生产企业,排放出的废渣也会混入空气中,带来污染颗粒。其次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遇到有雾的天气,会转化成二次颗粒,造成空气污染,进而产生雾霾。另外,城市的颗粒污染物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例如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中排放的废渣、废气等。
导致霾产生的颗粒主要分为四种,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和扬尘颗粒,较为常见的是硫酸盐型灰霾,污染时间持续较长,危害较大,硫酸盐型灰霾主要是因为煤炭燃烧产生的。
三、雾霾治理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建设
我国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雾霾治理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遏制环境恶化,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居民打造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雾霾的治理可以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新能源汽车、污染防控、空气净化等行业带来发展空间,进而繁荣国内市场。
2、有助于推动城市主要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较为粗放,管理模式有待创新,内陆城市重工业比例较高,能源结构以煤炭燃烧为主,而煤炭燃烧产生的废弃物和颗粒正是雾霾产生的罪魁祸首。因此,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是优化城市环境的必然要求。想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首先要改变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空间很大,有助于实现城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四、治理雾霾的化学工艺研究
1、行之有效的气相反应法
1.1可选择性的催化还原法
可选择性的催化还原法,也可称之为SCR技术,这种方法是利用氨或烃做化学反应的还原剂,催化反应温度在320℃-400℃,在催化剂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将NOx还原为氮气和水。这种方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小,不会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应用技术最为成熟的雾霾治理方法,脱硝率约80%。
1.2选择性的非催化还原法
这种还原方法又称之为SNCR技术,要求反应温度较高,一般在900℃-1100℃之间,不使用催化剂,通过在反应气体中注入氨和尿素等物质,有选择性的把有霾气体中的NOx还原为氮气和水,达到去除雾霾的目的。这种反应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温度的控制。
1.3混合型还原法
是将前面提到的两种还原方式配合使用,前端温度控制在1000℃左右,后端温度在350℃左右,并加入少量催化剂,实现还原反应,驱除雾霾颗粒。
2、等离子体活化霾法
2.1电子束辐照法
首先在含霾气体中加入氨,然后利用电子加速器制造出的高能电子束辐照气体,将含霾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和NOX转化成硫酸铵或硝酸铵,实现雾霾的治理,这种脱硝技术成功率也较高。
2.2脉冲电晕等离子法
这种方法是依赖脉冲高压电源在反应器中形成的等离子体,继而产生出高能电子。利用这种高能电子将含霾空气中的二氧化硫、NOX、水、氧气等分子激活、电离、分解,进而诞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基团,这些基团与SO2、NOX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三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并注入氨,之后生成硝铵等颗气溶胶,经过过滤收集和科学处理,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3、固体和液体吸附的方法
吸附方法有一些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在这里主要介绍几项简单的化学方法。
3.1分子吸附法
主要利用丝光沸石对N的吸附力,有氧条件下将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进行吸附。
3.2硅胶发
用硅胶作吸附工具,将一氧化氮转变为二氧化氮进行吸附,但气体中固体杂质较多时不适合采用此方法,固体杂质会堵塞吸附空隙影响效果。
3.3稀硝酸和碱液吸收法
稀硝酸和碱液都可以作为吸附剂,稀硝酸的成本较高,在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碱液吸收法,一般使用碳酸钠。
结语
综上所述,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加强雾霾治理有利于提升空气质量,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通过科学的化学工艺有效的开展治理活动,是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提升的关键,城市要通过雾霾治理加快产业升级转型,转变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雾霾治理;产业经济结构;转型
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多地频发严重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呈现“重度污染”,部分城市污染指数更是频频突破上限,由此带来的环境、健康、出行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时间可吸入颗粒物PM2.5成为热词。而我国正处午一个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环境问题及其所导致的各类连锁问题越来越制肘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今后国家的平稳快速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雾霾及其成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 PM2.5(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二、雾霾治理视角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低碳发展是指通过采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污染减排的同时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具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需要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低碳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我国传统产业呈现粗放式增长模式,能源利用率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应利用低碳技术对其进行改进,引导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逐步摆脱对高碳能源的依赖。
(2)积极促进新型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业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都是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新型行业。通过发展新型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的化石能源,逐步建立起低碳的能源系统、低碳的技术体系和低碳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由传统模式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这是中国产业转型的长期方向,也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3)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重点行业的准入标准,推动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提高 “两高” 行业在能耗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对重点行业的准入公告管理制度,执行更为严格的节能准入标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4)探索建立碳税制和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选择合适的时机推出碳税政策,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企业按照其所在行业有区别地按单位 GDP 的碳排放量进行碳税的征收,但是选择碳税时机和额度需十分谨慎,并要严格按照我国实际国情进行,否则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而鉴于国内目前面临严峻的减排形势,我们应当尽早借鉴别国碳排放交易经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市场的路径和交易中心,来适时地推动碳排放交易机制形成和有效运行。
(5)强化政府减排考核机制,并推动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低碳生产观和生活观。我国的二氧化硫、烟尘 80% 以上是工业部门排放的,生活排放所占的比例低于 20%。近年来,尽管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下降,但由于没有制定粉尘等其他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加之企业偷排和不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现象大量存在,导致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居高不下。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减排指标,并在强化政府减排考核机制的同时,鼓励公民树立低碳生产观和生活观。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宋文月.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77-84.
[2]蔡飞. 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的市场机制研究――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再思考[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3:90-96.
[3]王旭光.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探究[J]. 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08:24-25.
篇8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严重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多次被排在全国空气污染排行榜榜首。雾霾现象的产生,对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石家庄市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大气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健康提出了警告。本文目的在于为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提出优化且可持续的建议,减弱直至消除雾霾问题。
1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现如今的石家庄市受雾霾天气的影响颇为严重,导致此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雾霾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我国国情和石家庄市的现状共同决定。下面就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逐一进行调查和分析。
11人口社会因素
111居民环保意识差
居民环保意识调查见下表。
112人口过度密集加重城市负担
由于人口过度密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进而产生过多的垃圾废弃物。这些垃圾废弃物若没有很好地及时处理,就会在降解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污染物,对于空气来说就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除此之外,人口密度过大也会引起热岛效应,大量的污染物会聚集在中心区域。这些都是引起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因素。
12经济发展因素
121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石家庄市是一个相对发达的城市,过多车辆尾气的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进而形成雾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城市规则条例设置不合理,过度堵车现象频繁发生,加剧了汽车尾气的排放;第二,石家庄市居民相对较富有,拥有汽车的人数基数大,并且汽车购买的速率逐年递增;第三,?ξ财?的控制力度太弱;第四,燃油质量差,标准低。
122煤炭资源消耗量大
煤炭在燃烧时会伴随产生大量的附加有害物质,过度使用煤炭,会对大气产生超负荷影响。原因主要有:第一,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生产技术落后,煤炭利用率过低;第三,能源消费结构也不合理。我国是一个煤炭储存大国,但其他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不能对丰富的资源无限制地使用。
123建筑扬尘污染严重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经济发展方面较其他城市相对较好,这就吸引了外来人口的涌入。为了解决住房问题,石家庄市不断进行城市建设,兴建高楼大厦。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周期长,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环保意识不强,导致建设中扬尘事件经常发生,严重地污染了空气质量。
13自然地理因素
131气候类型
石家庄市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冬季节干旱少风,经常出现静稳天气,使得石家庄市长期无法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在一定时期内气流在水平方向是静止的,没有空气流动,这样会导致水汽无法扩散,污染颗粒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大气中,进而形成了雾霾。
132区域位置
河北省不仅石家庄市在遭受雾霾的侵袭,周边的邢台、邯郸以及保定等城市也同样处于雾霾当中。就连石家庄管辖的区域,在最近的空气质量报告名单中排名后十名的就有七个。它的东、南、北属于平原地区,这样不仅无法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还会有利于外来污染物入侵到石家庄市。面对这样的区域位置,石家庄市处于被动的状态。
133地形位置
西面山区,东面平原,石家庄市位于太行山脉东麓。秋冬盛行西北风,但由于山脉的存在,阻碍了西方的气流进入石家庄市内,使得市区里的空气不能与外界进行交换。由于生产制造等因素而产生的废弃物无法排放到外地,长期在本市空中盘旋,在空气中进行化学反应之后,就转化为雾霾颗粒物。
2石家庄市现有雾霾治理政策及分析
21命令控制型治理政策
命令控制型治理政策也叫“直接管制政策”,是旨在通过管理生产过程或产品的使用来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石家庄市命令控制型治理政策主要包括:加快改造或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企业;提高供应燃油质量,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和尾气排放,施行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严格控制建筑工地扬尘和建筑渣土运输。
整顿建筑工地,完善施工措施,限制渣土车运输,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提高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更新生产工艺等会减少能源消耗。提升燃油质量、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控制机动车数量,可以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但是该政策的执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第一,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实施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第二,政府部门对相关信息无法全面掌握以及有些政府人员存在官僚主义;第三,对于该政策,它的长期实施效果无法预知。这些都是命令控制型治理政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阻碍因素。
22经济激励型治理政策
经济激励型治理政策是指通过市场力量以经济刺激的方式来影响当事人环境行为的政策,其动力源泉是与当事人环境行为密切相关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种政策能改变当事人环境行为的相关费用及效益,使环境成本内部化,石家庄市经济激励型治理政策可以推出以下方面:采取补贴方式促进市内黄标车辆淘汰,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对违反相应规定的扬尘与尾气超标行为进行罚款;对排污量制定不同等级的税收。
经济激励型治理政策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具有高刺激性、高收益性等优点。但是,石家庄市还不是一个绝对发达城市,对于补贴和罚金的处理不能完全按照政策实施。市场机制相对不成熟的石家庄市,运用经济激励型治理政策无法起到完全正面的激励效果,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大的制约。
23公众参与型治理政策
公众参与型治理政策是指通过公众参与雾霾的治理工作,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对雾霾现状加以改善。石家庄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施:加强媒体宣传,呼吁公众参与环保;设立“石家庄生态日”,引导公众参与环保;组织宣传雾霾带来的危害等相关的活动,让全民参与,使其在活动中体会到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
公民参与型治理政策是在居民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利于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在维护公民健康的基础上,大家共同积极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但由于众多原因导致该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公民素质有待提高。第二,公众环保意识不强。第三,环保问题信息不能完全传达给公众。第四,污染治理受政府的主观影响较大。第五,在环保方面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雾霾治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篇9
关键词:雾霾 冷空气 森林 流动力 沉降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25-04
工业和经济等排放的霾是雾霾的根本原因,因森林破坏而导致冷空气产生的雾是雾霾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理雾霾有二种办法:一种消霾(提高产业结构减少排放),一种消雾(恢复森林),而现在治理雾霾着重强调霾的治理,而忽视对由冷空气产生的雾的治理!所以在治理霾排放的同时,国家应全盘考虑恢复森林和治理环境,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
1 雾和霾的区别以及雾霾的产生
雾和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当流动力接近重力而漂浮在空中的微颗粒!
只不过雾是处于水汽饱和但流动力接近和略大于重力而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而霾是由流动力接近重力而漂浮在空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粒子。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雾呢。
我在《水分子是如何结合的》和《物体的流动力在气象上的应用》已经讲过,水分子的结合只有当流动力小于水分子重力的时候就会降落,从流动力公式F=kTρg/P我们知道当温度降低,流动力就降低,从而就容易出现流动力接近重力,这时大量水汽开始出现凝结现象,也就是出现饱和现象,只要有足够的水汽和温度降低或有大量凝结核,这时就会降雨!如果没有足够的凝结核和大量水汽,这时空气的水汽虽然达到饱和,也只能出现我们所见的雾!这时的雾的水汽结合的流动力接近或略大于重力而悬浮在空中!秋冬季容易温度降低,因此这种雾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雾本身是一种正常水汽凝结现象,对人体没有多大危害。
霾产生比较复杂,工业排放,取暖和家庭以及饭店煮饭排放,建筑和汽车的扬尘、浮尘、烟雾,汽车尾气甚至沙尘暴的扬沙等等都会引起霾的产生。正因为霾形成的复杂,对人体是有危害的!但霾物质排放后随着霾物质的温度的降低,流动力跟着降低,霾自身的重力就会超过流动力而沉降于地面,或者随着大风而扩散在别处沉降。所以平时没有雾的时候,霾的沉降让我们会觉得霾没有那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只有在秋冬季产生雾的时候,雾霾才会让人觉得“危险”的程度!
那为什么有雾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霾的危害?
因为这种雾是流动力等于和略大于重力的水汽饱和凝结,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是悬浮于空中,又因为流动力和重力处于平衡状态,就很少产生“风”,也就没有多少流动,这也是雾天很少有大风的情况的原因!大量本身要沉降的霾物质,因为雾的原因,大量的霾物质附着在雾上或混合于雾而没有办法沉降,再加上没有流动的“风”,局部地区的霾不能扩散,特别是一些时时刻刻不断产生霾物质的地区(比如企业周边和马路周边),就会越积越多而造成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雾霾天!霾和雾霾的危害,我这里就不多论述,已经有很多文章做过介绍。
小结如下所示。
雾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危害的是霾!但没有雾,一般霾就会沉降下来,这也是在夏季或没有的雾的天气不会觉得霾的危害的原因!而雾是一种流动力接近重力的水汽凝结现象,一旦有雾出现,霾就会附在雾上而不能沉降,对人体危害就增大!所以报道一般是雾霾危害,而不是单独说霾!
一旦霾附在雾上形成雾霾就不容易散掉,一者雾霾反射太阳能更多,雾没有足够的太阳能量不容易打散水分子凝结(其实一般的雾只要阳光一照就会消失),二者雾即使在太阳能照射下变小,但由于附在的霾,整个雾霾就不容易散掉!三者这个雾是流动力接近重力,就很难形成流动(风),也不容易扩散!
2 京津冀等多省雾霾产生的根本的原因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要根本消除雾霾的危害,首先要杜绝霾的产生,但这个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几乎是很难做到没有霾的产生!短期来说只能在雾到来时,尽量减少霾的产生,局部地区甚至应该禁止霾的产生!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及公共设施配套齐全来满足生活和经济的需要!
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根治雾霾?雾霾雾霾,除了霾,我们自然要想到雾!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雾霾的危害,霾是根源,雾是霾的载体!如果减少这种载体雾的出现,自然霾就没有载体雾而沉降于地面!
那么京津冀地区为什么秋冬季会多雾呢?
根本原因就是森林的破坏,而且三个局部地区(水汽输送的沿海地区山东和江苏,水汽输送沿途的京津冀地区,水汽输送的末端区西北)的森林破坏导致了京津冀地区多雾的原因!
(1)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森林的破坏是导致京津冀地区多雾的根本原因。
我在《山东的山上为什么不种树》已经做过论述:山东半岛的森林直接影响整个渤海湾的水汽,包括影响河北,北京,天津,辽宁西部,内蒙中部以及河南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而且山东是直接影响中国首都北京的水汽输送的上风处,同时山东是最容易恢复森林的沿海!
只要沿海地山东森林恢复,整个渤海地区水汽就会得到解决,特别对北京水资源,治理干旱和沙尘以及雾霾起到根本的作用!
从图上看,整个山东半岛几乎没有什么绿色的森林,他和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森林也不行)几乎锁住了大量经黄海的太平洋水汽,无法输送进内陆京津冀地区降雨,特别在秋冬季,因为山东没有森林,大量海洋水汽无法进入京津冀地区而让此地区达不到降雨的条件只能形成雾,同时西北冷空气迅速进入黄海而经常引起黄海大雾!
所以要根本解决京津冀地区雾的问题(干旱问题也是这个原因),必须恢复山东的森林达到50%以上,把大量经黄海的沿海的太平洋水汽输送进京津冀地区,只要有大量的水汽输送进京津冀地区,一旦冷空气来临就会形成降雨或降雪,而不是形成雾!
(2)京津冀地区自身森林破坏也是重要原因。
从图1上看整个京津冀地区也是缺少森林的地区,自身没有森林,就没有办法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即使达到了饱和也很难形成降雨的条件。
如果有足够的凝结核,湿度达到50以上都很容易降雨,阿联酋做过湿度达到30以上而达到降雨的目的,为什么湿度达到30以上就可以降雨?因为水分子有凝结核可以达到正常凝结的几倍甚至最大达6倍!而正常2倍就能轻易达到降雨的条件,所以6/2=3,也就是满足三分之一或者湿度30以上就可能降雨!详情可以看我的《水分子是如何结合的》。
所以京津冀地区自身恢复森林也是非常重要,尽量不要让当地的湿度达到饱和时不能形成降雨而形成了雾!
(3)西北地区没有森林是导致冷空气快速到达京津冀地区重要原因之一。
有森林的地方,因为湿度比较大,从西北的冷空气的就会被森林的湿度中和一部分,冷空气就没有那么快流动!。
如果A区,B区,C区都是的地表(没有森林),一到晚上这些地区因为没有水汽调节,温度迅速降低,也成为了冷空气产生之源,一旦西北冷空气过来推动A区冷空气,A区冷空气推动B区冷气,B区冷空气又推动C区冷空气,西北冷空气通过这骨牌效应迅速就到达京津冀地区而形成雾,同时加上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没有森林,冷空气也迅速到达黄海,更阻碍海洋气流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来中和冷空气而形成降雨,在缺少足够的暖湿气流,冷空气的到来只能凝结成雾!
所以京津冀地区在秋冬季多雾的根本原因是三线地区(沿海地区,输送地区,西北地区)森林的大量被破坏,特别是沿海森林地区的破坏最关键!
小结如下所示。
随着冷空气南下的步伐,雾霾危害逐渐由北到南,先西北地区,再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再到现在的华东地区,很快西南地区也会赶上雾霾的步伐!
森林破坏的越厉害,雾霾的步伐就会越快,因为森林的破坏,冷空气能快速南下,到达的冷空气迅速阻断海洋气流输送进内陆的同时,也造成沿海地区大雾,有了大雾,任何工业地区将不可避免将遭受雾霾危害!
即使象上海和海南这样的处在海洋水汽输送的前端地方也不可避免遭受雾霾的危害!
北上广都会遭受雾霾的危害,只不过广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冷空气到达要慢一点而已!
3 如何解决京津冀等多省雾霾
3.1 消除霾是根本
短期来说,在雾到来时,尽量消除霾的产生,比如关停企业,汽车限行,禁止烧烤等措施,但长期必须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或者升级产业结构以及建设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和绿化城市等等措施!
(1)工业排放。
这是工业城市最大的污染源,特别是水泥,钢铁以及炼油等企业,在雾来临的时候,必须停产!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2)汽车污染。
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常见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特别是汽车在行驶过程造成的马路街道的扬尘和浮尘以及汽车尾气等!在大雾来临时,除了必要的公共交通车辆,大量的汽车必须禁止行驶!同时必须通过马路二边的植树绿化,底下草地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吸收粉尘,以及改变马路结构,尽量让泥水污水排入二边草地或下水道,以免汽车造成扬尘污染!对入城汽车一律做去尘处理,尾气不达标不能入城等强制措施!其次公共配套设施要齐全,满足人民出行的方便!
其实地铁加上免费公共自行车就能满足人民基本出行需要!长途通过地铁(对于远长途可以建立几条快速干道地铁(比如南北,东西,环城干道),只停地铁交汇站和重要几个站点),短途(生活工作区和地铁站点)通过免费公共自行车(为了快速建起免费自行车站点,可以全民一卡捐一车,市民凭卡可以在市内任何一个免费点获得自行车骑走,一卡只能骑一车,骑完车必须还回任何免费点)这样市内大部分街道可以成为自行车道!市内大部分街道除了短途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全部采用电动),其他任何车严禁驶入。市内街道除主要车道外,其他全改成公共车道和自行车车道,剩下的变成绿化带!
城市完全可以建立“空中地下走交通,森林草地骑车中”环保式的出行方式,地下建地铁,空中建立交桥式汽车道(可以半封闭或封闭隔离),地上全为森林草地绿化带和自行车道!
(3)城市取暖烧煤。
这是北方城市取暖的一个很大的污染源,特别是烧煤的!在大雾来临时的那几天,最好能尽量改用其他方式取暖!长远最好使用太阳能来取暖!
(4)老百姓和餐饮企业的煮饭。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数量特别大的庞大的行为!大雾来临时,最好用电和少吃炒菜,烧烤等之类产生烟雾等餐饮习惯!国家应该花大力气研究太阳能的建筑设计,尽量让全民使用太阳能的!
(5)城市建设施工。
这是城市尘土的一个污染来源源,建设施工必须有合理的防尘措施!特别有雾来时,应停止作业!
(6)焚烧垃圾以及农村焚烧农作物废料。
这是农村和城市周边很大一个污染源之一,应该必须禁止!
(7)地表的扬沙和扬尘。
篇10
[关键词] 断指再植;放血治疗;手指末节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02-02
由于断指再植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再植技术得以全面普及和提高,我国的断指再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始终居世界第一[1]。其中在末节以远断指再植中,经常会遇到无法吻合静脉的断指再植,此类再植指体术后需通过指端创面放血法解决静脉回流问题。术后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处理不当导致再植失败。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23例断指在显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行指端创面放血治疗,借以维持再植指的血液循环,解决血液回流障碍问题,取得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采用指端放血治疗无静脉断指再植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8~52岁,均为机器压砸伤。其中,拇指7例,示指8例,中指5例,环指3例。断面在指末节以远。缺血时间2~6 h。手术方法:由于残断端无法找到正常静脉,采用适当缩短指骨后,均采用双侧动脉吻合,非优势侧指动脉(即较对侧稍细之动脉)吻合中下端靠指根部处以结扎,同时以指端一侧切一约0.5 cm×0.5 cm创面,深度至真皮层,以创面渗血为度。
2护理
2.1环境
术后住单人病房,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限制探视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注意保暖室温在20~25℃,湿度50%~60%。避免冰冷手指或物品直接接触再植指,尤其是冬天。术后用60 W照明灯照射再植的手指,灯距为30~45 cm,24 h维持,一般需1周左右。使肢体血管扩张。
2.2饮食
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饮食,少食胀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禁食辛辣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室内禁止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成分能引起小动脉痉挛影响再植肢(指)的成活。
2.3
绝对平卧1周,绝不可提前下床活动。上肢外展,禁止患侧卧位,以防肢体受压,影响静脉回流。抬高患肢10~15 cm,以利于静脉回流。加强夜班巡视,防止发生熟睡后移动或压迫患肢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2.4指端创面放血护理
注意:①术后伤指用无菌敷料包扎成喇叭状,然后将无菌纱布剪成约4 cm×3 cm 小纱布块,轻轻填塞在患指周围,以便敷料浸湿后及时更换(仅更换指端周围渗透血的小块纱布),并用石膏托固定患肢。更换敷料时,坚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及时擦净创面周围血迹。②术后2~3 d创面渗血会逐渐减少乃至停止,此时可再于创面周围注射肝素0.1 cm,几分钟后创面会继续渗血。一般局部注射肝素2~3 d即可维持创面渗血3~5 d,此时侧支循环基本建立[2]。局部注射肝素钠量一般为0.1 cm,注射量过多,创面渗血太快,肝素以不稀释为宜。③放血时间一般3~5 d,但应根据离断部位而定。停止放血应严格观察:以停止放血2 h指腹颜色、张力及充盈度无改变,可停止放血。
2.5血管危象的观察处理
术后1周内严密观察患指腹颜色、皮温、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端出血情况。一般24 h内每30 分钟观察1次,24~72 h内每小时观察1次,72 h至1周每2小时观察1次。正常情况下皮肤色泽红润,温度、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①指体肤色:再植指体肤色应与健指一般红润,皱纹明显,指腹丰满。如由潮红转苍白,为动脉痉挛或栓塞所致,由潮红变暗紫说明静脉回流受阻。②指体温度:正常或略高于健侧1~2℃,若仅吻合1条指动脉,指温低于健侧1~2℃。如果指温下降4~5℃,应考虑有血循环危象的发生。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指压甲床后,1~2 s内恢复充盈。如果指动脉供血不足其充血缓慢,供血障碍时消失,静脉回流不畅时充盈加快。④指腹张力:静脉栓塞时,张力增高,而动脉痉挛时张力降低。⑤放血颜色:颜色鲜红说明血运正常,颜色暗红为静脉淤血,无血或少血为动脉痉挛。血循环危象的处理:根据临床观察指标,判断是静脉危象还是动脉危象。分析原因鉴别血管痉挛与栓塞形成。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罂粟碱30 mg肌内注射,观察30 min,如果缓解为血管痉挛。处理方法:拆除张力大的缝线,取舒适给予止痛。避免躁动,升高室温,用温热的洗必泰清洗皮肤缝合处。若无血循环恢复则应该疑为血管栓塞,报告医师进行手术探查。如指体颜色发绀、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加快,表明静脉淤滞。如指体变得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减慢,表明动脉痉挛或栓塞。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6疼痛护理
疼痛刺激机体引起生理变化,可诱发血管痉挛,同时影响睡眠,加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成功率,对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疼痛难以忍受时给药,术后预防性给药,口服曲马多1片,每日3次,加重时,给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
2.7解痉抗凝药物应用
按医嘱及时正确给予解痉抗凝药。如:罂粟碱、双嘧达莫、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全身使用肝素应特别注意,以防有严重出血现象。需定时检测出、凝血时间 。全身使用肝素生理盐水500 ml加肝素钠12 500 U静滴,24 h维持,滴速一般为5~7滴/min,应用3~5 d,以延长凝血时间,利于指端创面持续渗血,可根据指端创面渗血情况适当调整滴速(用输液泵),若创面渗血较快,可适当降低滴数,否则,可适当增加滴速,但最快不要超过10滴/min。
2.8心理护理
患者伤后心理和情绪变化较大。所以做好心理疏导。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述成功病例。取得患者的配合,以增强信心。
2.9康复护理
再植指成活术后2周后在不影响血循环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按摩患指,自指尖开始,向下轻轻揉捏指间关节,每天3~5次,每次5 min左右,这样起到软化关节及腱鞘的作用。术后4~6周拆除石膏后指导患者行患指主动屈伸动作,动作应缓和,用力恰当,每日10~15次,每次10 min左右。术后7周后可作对抗阻力活动。尽力主动屈伸手指活动,同时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可应用各种辅助器械和物体,增加锻炼时的兴趣和效果。用分指板主动练习手指外展活动,用手指夹物练习手指内收,用手握梳子、捏皮球等练习关节屈曲,并增加肌力。
3出院指导
出院时教会患者如何功能锻炼并讲述坚持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4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23指成活20例,成活率为87.0%。随访3个月~1年,成活手指外观满意,皮肤红润,手指主动屈伸活动灵活,活动度接近正常水平,持物功能达到正常生活要求,指端皮肤两点辨别觉为4~8 mm。
[参考文献]
[1]朱家恺.显微外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