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运营策划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运营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运营策划

篇1

第一步,理解社交网络而不单是微博丶微信。

微博只是社交媒体中的一种而已,就像你读懂了中国5000年历史,再去理解北京丶上海丶西安等不同城市人民就容易多。而不是说你仅仅只了解上海人,而对于西安丶北京一无所知,即使你知道的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只要你懂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就会更方便的理解北京人民。如果你理解了社交网络而不仅限于微博那么不管未来是微博还是微信还是其它,你都没有问题。

第二步,选好一个切入点钻研。

例如我们岗位分工中涉及到微博运营丶文案编辑丶活动策划和互动执行。这4类工作需要的能力不尽相同,但是每一类都可以在未来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中获得长久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微博。例如,微博运营实际上放大一点就是社会化媒体运营,通过在微博上的历练他应该具备把握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丶用户特征丶知晓其中热点和传播关键点,能够把控整个运营的环节和流程以及风险的管控。一旦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再去运营微信或者其他都没有问题,只是工具本身的区别而已。

那么其他的文案编辑也是如此,这个岗位需要掌握的是抓住社交媒体热点的能力,能够网感化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理解网民的心理和习惯,这些才是核心的能力。活动策划实际上要求的是对于互联网上设计活动的能力,需要对网民有洞察丶创新思考丶结合社交媒体属性设计属于这个平台用户的活动。要深刻掌握这个平台上用户的特点。

第三步,在实践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

篇2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90年6月4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3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职 位:网络运营推广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传播学

学 校:中国传媒大学

自我评价

工作以来公共交通领域进行了品牌推广的实践学习,实现理论对于工作的深度指导。个人性格开朗、为人慷慨大方、人缘佳。学习能力强,在团队中敢于担当,善于与团队合作进取,对于个人与事业的综合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和思考。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网络运营推广经理

工作经验

2014/4 — 2015/7:XX有限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运营部

网络运营推广经理

1.研究探索符合公司经营发展需求的线上营销策略及方式、方法,制定完整的在线营销计划和预算、并执行。

2.建立有效的线上营销推广渠道,合理组合各种在线营销手段、SEO以及搜索引擎优化、自媒体、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

3.对线上营销流量、引流、名单获取等关键性运营指标负责,进行文案策划、杂志编辑与公关危机处理等。

2013/5 — 2014/2:XX有限公司[9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运营部

网络运营推广经理

1.负责公司官网风格、架构、功能、栏目设计,并负责基于公司官网的营销运营。

2.负责公司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的营销活动、事件策划及运营,有效领导线上营销推广工作团队,提升团队整体工作水平。

3.统计、分析各类数据,提出改进方案,跨部门协作进行官网、微博、微信的维护、更新及升级。

教育经历

2009/9— 2013/6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学 本科

证书

2010/12 大学英语四级

篇3

虽然电视夕阳产业论在十年前就已经弥漫在学界和业界,但真正让电视产业退出“新媒体”阵营的,是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和发展,而基于移动的互联网的新媒体,更是让传统电视产业接招吃力。

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个人数字终端”已经走出科幻大片,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甚至可穿戴设备。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唾手可得,互动易如反掌,真实世界之上漂浮着抽象的数字世界。

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生存的世界里,电视媒体的霸主地位正在被撼动,或者说,以往那种坐在客厅看电视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撼动。

在旧传播时代,电视处于传播中心位置,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来决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而在新传播时代,电视的控制力和传播能力已经大大弱化,在内容设计等方面必须以市场和受众为中心,并更加重视用户体验,才能真正适应新传播时代的要求。

电视媒体是典型的大众媒体,传播范围广,但与受众的关系较为浅薄。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可以称为“个体媒体”,可互动,与用户关系紧密,类似人际传播,缺点是到达特定用户的成本较高。

所以,电视与网络可以成为良好的“伴随”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绝对竞争关系。电视媒体需要新媒体实现粉丝效应,新媒体也需要电视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到达用户,实现盈利。没有电视的播出,就没了统一的时间节点,就不会出现上千万人同时关注一件事的状态,而没有互联网,相关话题就不会发酵、再发酵,最终成为一个“现象”。一方面,影响年轻人的主要媒体不再是电视台,而是各种互联网终端;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在专业制作领域则依然保持着自己传统的优势,两者配合才能形成效果最大化。

二 省级卫视运用新媒体的策略

那么,一个省级卫视怎样运用好新媒体呢?结合实践来看,应充分尊重新媒体自身的规律,在四个方面做好破和立。

第一,运用社交媒体时,要破除“公告栏”和“节目预告表”情结,应该创造互动氛围,用契合自身电视媒体气质的内容,实现人际传播,网罗粉丝。

在电视台内部,线上的节目始终是第一位的。不少省级卫视开办自己的社交和自媒体账号,也是为了简单的预告片,预热线上节目,目的是将粉丝的关注转化为可以考量的观众收视率。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往往收效不大。“公告栏”和“节目预告表”还是信息的单向传播。在各卫视竞争激烈的今天,在社交媒体上振臂一呼,就想要应者云集,几乎是奢望。社交媒体对于电视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放大影响”和“网罗粉丝”。放大影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制作带有话题性和观念性的内容,让它裹挟着希望被传播的信息在社交圈子中流传开来,进而吸引跟媒体气质相符的受众成为粉丝。

第二,与视频网站合作时,不要简单地把视频网站当做“第二屏”。可以尝试邀请视频网站介入内容制作和前期推广,共创共享。

视频网站是各省级卫视接触比较早的网络媒体。但直到现在,真正台网合作,从内容策划初期就共创共享的成功案例还不常见。虽然视频网站花重金购买电视台综艺节目的新闻屡有耳闻,但网站和电视台在节目方面全面合作获得成功的,目前也仅有河南卫视与爱奇艺合力打造的“汉字英雄”。省级卫视在尝试与网络视频合作时,不妨多些“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视频网站强大的收视数据作为节目策划的数据支持;台网互动,利用电视媒体“广”的优势和视频网站“准”“互动”的特点,协同进行节目推广。

第三,在新的传媒环境中,要破除“电视节目”心态,应该建立“视音频产品”观念,在节目策划制作的过程中,就试图寻找多媒体多渠道传播的可能,摊薄制作成本,增加接触受众的渠道。

电视节目声画并茂,但也由此推高了制作成本。通常,电视节目花费巨大的工作量制作完毕后,在电视台一播即过,算上重播,每分钟制作成本也不便宜。而普通电视节目的网络播出。一般情况下,都是签的打包协议,相当于免费供视频网站播出,换取多一点的曝光率而已。在电视节目策划之初,就把多屏多媒体的概念纳入考虑之中,一个节目,传播的内容准备好以后,可以以视频方式呈现,供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也可以以音频方式呈现,供电台和网络广播电台播出;也还可以整理出文字,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传播,其精华部分还可以考虑出版成书。节目形成产业链的同时,也借助多种媒体的力量,增加了节目与公众接触的机会,容易形成注意力合力。

第四,打破“电视台的新媒体项目”的思想禁锢,应该按照新媒体的规律来创立和运营新媒体项目,寻找可能的盈利点,反过来将电视台的公共传播资源、节目制作能力、媒资、广告资源等看做可以内部整合的资源。在电视台母体的支持下,实现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盈利,最终实现双驱动,完成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真正融合与发展。

人类的信息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已经走到了数字传播阶段。传播行为不变,但表现形式和传播技术在变。传统媒体最终将被数字新媒体替代,这是时代的选择。现在经历的就是这种替代性变化,互联网集成了文字、声音、图像,可交互能搜索,能够满足传统媒体目前所能提供的各种功能。像数码相机替代胶卷相机一样,当数码相机出现后,不论胶卷相机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了,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它。

三 省级卫视运用新媒体的案例及展望

也就是说,从传媒方式的发展来看,新媒体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但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一定与电视台制作节目,面对公众广播然后收取广告费用的盈利模式不同,有自己一套运作方式。可以说,由于互联网的免费惯例和新媒体之间强劲的竞争,一个新创的新媒体要露出头角,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比目前垄断经营的电视媒体来说,确实不易。小树苗的成长需要大树遮挡风雨,在不少新媒体寻找电视这样的大众视频媒体合作的现在,电视台内部能否整合自己的资源,来培育小制作和传播成本的新媒体呢?

如省级卫视可打造一个聚合本区域旅游资源的新媒体,利用自己的媒体号召力和广告客户优势,将旅游产品提供商集结到一起,大家共同投资,利用电视台节目制作优势,制作基于这些旅游产品的视频短片,主要用在新媒体上展示和传播。其精华部分以广告、微纪录片等短小精悍的方式在电视上呈现。传播品牌的同时,为新媒体导入用户。在整合资源、扩容广告的同时,既得到了节目,也撬动了新的平台。

篇4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Facebook并未进入国内市场,但扎克伯格来华之行分别与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新浪的曹国伟这些国内强势运营商和媒体平台会面,显示出,未来SNS网站也将占据互联网主流地位。

国内市场还有待成熟,2010年,社交网站的声音来得比往年都大,而一直被关注的SNS社交网站经营模式也将在2011年出现新的格局。

立体化营销

一辆品牌车的广告出现在人人网的页面上。与一般网络广告不同的是,当用户点击其广告中“成为粉丝”按钮后,就会立刻被吸纳为该品牌车的粉丝。之后,这些粉丝与朋友之间将进行二次传播,吸引更多的朋友加入粉丝或参与活动,最后,这些粉丝将成为该品牌公共主页的忠实用户。

“付费媒体、免费媒体、自有媒体将是SNS的三驾马车,拉近了从Web2.0到Web3.0的距离。”人人网全国营销策划中心总经理李普庆说。

李普庆口中的付费媒体指的就是客户初期的品牌广告投入,而免费媒体就是因广告而聚合的粉丝群间的自主传播,在拥有了曝光度和潜在消费者群后,企业还可以在SNS网站设置企业自有公共主页,使用户成为朋友,达到深度营销的目的。

其实,品牌用任何方式进行营销都可以获得消费者资源,不过广告辐准度和受众的详细信息却很难判断。

由于SNS网站注册的用户属于实名制,一旦成为粉丝的好友,好友之间将形成对新鲜事的免费口碑传播,好友之间的影响更具信服力,这正是所有广告客户投放时比较看好的因素。

“在Web3.0时代,消费者更多的网络行为是沟通、分享,所以戴尔非常重视SNS营销。”戴尔大中华区消费及中小企业业务部市场部总监陆旻轩表示。

当初戴尔在选择社会化媒体时有三个标准:用户覆盖,运营能力和技术创新。而戴尔在人人网平台上设立主页后,在8个月内突破了60万粉丝。

现在看来,SNS网站已经逐渐转变成让普通人群从广告旁观者变为广告参与者的新媒体,不过,由于其比传统营销方式拥有更多维度,让效果评估成为难题。

全球最大的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在对人人网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监测后得出结论,广告的首次传播(B2C)和好友的二次传播(C2C)最终聚集沉淀用户成为品牌粉丝,而粉丝在品牌偏好、购买意愿、推荐度上都显著高于非粉丝。毕竟,好友之间感情化推荐的诚信度远高于硬广告。

现在看来,这种将资源整合并且最大化传播的营销模式无疑将带动2011年SNS网站的营销潮流。

互联网知名分析师吕博望认为,随着互联网企业对广告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深层次的营销显然是未来决定SNS网站成长的关键。

大企业之争

和Facebook锁定中小企业广告不同的是,人人网更看中品牌广告主。

其实在中国真正最先接受网络广告的是品牌广告主。由于大品牌公司对于网络的理解度更加成熟,对网络载体的认知度高。所以,最先应用社交媒体的,品牌广告占据多数。

正因如此,虽然Facebook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中小企业,但由于国内中小企业对SNS网站的认知度还不深,所以这部分收入不会很高。

李普庆介绍,人人网近两三年广告收益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仅2010年第三季度纯品牌广告收入就已经过亿元。

除此,SNS社交网站试水移动互联网的行动已经悄然开始。

据了解,三分之一的人人网用户通过手机上网,这为其LBS——“人人报到”应用的启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篇5

求解互联网下半场方程式

中国消费者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渠道多样化和过度的产品供给。企业的广告手段,无不强烈地反映着企业的销售诉求,主观地或不得不主观地去比他们的竞争对手用更大的修饰性营销来争取用户。

互联网信息透明化作用下,销售压力越来越大,钱越来越难赚。产能过剩令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种紧缺商品。

a能过剩,实际上是指那些日渐失去市场需求、缺乏新生渠道吸纳的生产能力的过剩。如果创新性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能不断推出,就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如何重新定义商品的内涵?如何重新定义渠道的外延?这是新时代商业命题,也是社交微电商需要求解的方程式。

在历经十余载互联网大潮的变革冲击下,互联网商业上半场(平台电商)的机会业已关闭;下半场,社交化电商时代已经全面打开:一个个流量背后具体而生动的个人,他们鲜活的力量正在发声、释放和崛起,凭借高度发达的社交媒体工具,人,已经成为新商业时代的核心要素。

在这场客流重新分配的商业转型中,有一个方程必须被求解: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功能,他们不再盲目跟风大品牌,不再单纯用淘宝式的性价比来衡量产品的好坏;他们更多地选择符合自己价值主张、反映自己精神态度的品牌,他们更青睐那些能够卷入其中的产品,成为其风格的参与者和传播分享者。

换句话说,他们需要有情绪的产品和有事情的社群。

求解这个方程式?企业该如何接招?

线上造心情:制造有情绪力的产品,勾兑百万粉丝

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中,企业转型社交化战略中最核心的钥匙:产品的情绪力和传播内容的情绪力。在情绪化背后,是易感人群的观念、认知和基本的人性原则。社交微电商传播和运营最后都指向一个方向:研究人性。

未来产品设计的出发点,不应该再只是围绕技术手段和资源,而是研究目标易感人群,为产品设计情绪力,让企业的技术手段与营销资源与之匹配;产品设计不应该只局限于工程师的技术部,市场调研、文案策划、美工设计、客服维护等职能部门都应成为核心参与者。

产品情绪力的呈现方式,情绪力的内容制造及分发互动,决定了线上传播的影响力。没有情绪力的产品,将是没有粉丝追随的产品。而很多企业转型的误区是:追逐潮流时尚,拍摄一系列的视频广告和有关内容素材,通过明星网红等,生硬地给自己传统老套的产品贴上某种情绪精神标签,目标人群往往无感。

真正情绪力的打造不是从品牌形象开始,相反是从产品本身开始,从一群小众化的易感人群的核心人性挖掘开始,从一个很尖但根本的人性出发,只有小众才能大众,只有足够尖锐而突出的点,才能搅动网络上的粉丝海洋。

例如舒克的微商产品,七天心情牙膏――七支口味,七种色彩,七段文案,宛如精美化妆品式包装风格,浓浓的文艺腔调的礼盒外包,让每个情怀满满的女生怦然心动,瞬间被征服。该品通过当红明星吴亦凡代言推出,内容部门制造了一系列网络情怀海报,走心软文,活动策划,很快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聚集了易感人群的关注,又通过她们的转发传播,迅速诱发了百万粉丝的围观。

线上造心情,就是深度剖析易感人群的潜意识,挖掘一个隐性的点,通过一个产品鲜活地体现,赋予产品一种浓烈的情绪力,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内容传播,社会化营销,快速召集巨量的粉丝关注,而这些易感人群就是社交微电商的销售鱼池。

线下造事情:从粉丝到用户到客户

社交电商渠道分利以及社群裂变模式,极好地解决了渠道成本过重的问题。“情绪力的产品+情绪化的内容”快速勾兑出种子人群,利用渠道分销分利政策,能很方便实现线上/线下的同类项人群的聚集合并,从试用体验和社群宣传教育,使得大家完成从体验者、消费者、分享者、分销者的转变。合理的渠道层级和分利制度,给成员带来了广大的精神上升空间和利益空间。

品牌通过“线上造心情”,快速在网络线上组成初级的产品化社群之后,再利用同类人群愿意群聚“线下造事情”,搭建一套简便易行的社会化营销方式,进行深度转换以及核心分销人群的建设,这就是从粉丝社群这样的大鱼塘,捞鱼的关键动作。

篇6

87%的受访者表示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但不同性质和行业属性的企业,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也有较明显差异,非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对社交媒体接受和使用程度相对最高。

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即时通讯仍然是企业最为频繁使用的互联网工具,微博和移动应用的使用在企业人群使用增长迅速,使用频率数倍于博客、社区、RSS订阅等“传统”新媒体应用。

77%以上的受访企业已开设官方微博,其中半数获得认证,六成左右的企业官方微博粉丝低于1万,但抽样调查显示企业微博运营水平整体不高;70%的企业在社交媒体平台仍侧重于信息分享,企业在社交媒体所获取的受众规模大小与其市场投入的多少成正比。

调查发现,企业在社交媒体所获取的受众规模的大小,与企业在新媒体传播领域所投入的市场预算多少成正比关系。

1、相较于微博,SNS社交网站在中国企业乃至商务人士群体中的流行程度远远低于大众市场,普遍低于30%,仅有2成的企业表示在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站拥有品牌主页。

2、企业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且偏B2C的行业、市场预算充足的大企业对于新媒体传播的投入意愿更大。

3、近80%的企业进行社交媒体传播的目的还主要停留在提升品牌知名度、获得媒体关注度等公关传播层面,但同时企业也对通过社交媒体与客户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的互动和营销作用表示较高认同,印证了新媒体环境下公关与营销进一步融合的大趋势。

在过去12个月中,有近三成的企业表示社交媒体为企业网站所带来的流量“明显上升”,分别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社交媒体平台为企业带来的新客户数量及产品销售额的影响“有提升但并不明显”,2成左右的企业表示“有明显提升”,在“媒体报道数量”方面,有18%的企业表示有“明显提升”。

企业对于新媒体传播和营销服务的需求全面增长,表现在人员、资金投入和对第三方服务需求等多个层面,偏重内容营销层面的新媒体传播服务仍然受到企业的青睐,B2C及偏B2C等行业需求表现更为明显。

对比企业在过去12个月和未来12月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的第三方服务需求,同比增长近5成;其中对于第三方服务按照需求排序依次为:1、活动策划及话题营销;2、社交媒体内容/维护;3、搜索引擎优化;4、多媒体视频创意传播;5、社交媒体舆情监测;6、社交媒体广告投放;和7、网络危机处理。--偏重内容营销层面的新媒体传播服务仍然受到企业的青睐。

在过去和未来的12个月内,企业专职新媒体传播及营销人才需求呈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未来的一年里,企业内部对新媒体专职人员的投入需求同比增长一倍。

趋势分析与建议

对于企业

结合本次调查报告的结果发现,未来企业新媒体营销的核心竞争是基于内容的竞争,企业首先应当找准品牌自身的新媒体传播定位,制定并不断调整保持有效的新媒体传播策略,根据受众特点创建内容,与受众进行持续的沟通和互动;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交媒体平台、专业工具、服务商,以实现内容的多角度精准投放、追踪、监测和效果评估,以提高基于新媒体的内容营销水平。

篇7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新媒体的盛行的风潮下,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需要新媒体手段的辅助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微信平台的出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生活和社交方式,微信公众平台也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传递价值的“制高点”,在拓展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工具手段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为学生工作事务的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的很多方面均可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提升和创新。

一、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的行为特征

调查显示,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特征表现为更倾向于阅读那些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具有实际操作和指导意义,图文并茂、标题引人的文章[1]。通过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图文、视频并茂的消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其接受教育。在基本的个人素养养成和紧跟时事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外,还可以进行优秀学子事迹介绍、好书推荐等内容推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传递正能量,开展信仰教育,激励学生成长。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策略

(一)基于新媒体平台的舆论阵地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重塑了社会的舆论生态,宣告了"微时代"的悄然到来。高校是社会舆情的聚焦点和热源地,舆情引导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中存在不少粗俗、消极、错误的内容,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完善阶段。若疏于积极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很可能会无所适从。辅导员以及群团组织借助官方的微信公众平台这一重要的网络阵地发声,可以有效实现网络舆情引导。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强化网络安全教育进而媒体素养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从接受者角度养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网络素养,还能促进大学生从传播学的角度自发的营造文明晴朗的网络环境。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生管理服务体系构建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引介学生管理系统的服务模式,在平台中增设部分生活服务类功能[2]。实现学生通过微信查询校园信息、课表信息、考勤统计、信件查收等的方便实用的功能。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等方式,设置奖助勤贷、请假流程等学生工作相关信息的自动解答,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及时、高效、畅通的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辅导员通过定时查阅进行反馈答疑,为交流沟通再增添一条渠道,促进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学术报告、评奖评优、文化活动等各类信息,也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表现多样、传播力强的特点消息。

(三)基于专业优势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打造

打造一个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是保证微信平台正常运转的基础。一个完整的微信运营团队需要图文编辑、开发、活动策划、平台推广等不同角色。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依据专业特点担任不同的任务,例如:新闻传播、中文类专业可负责新闻采编、文案,广告、动画等专业可负责活动策划及平台推广。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微信运营专员的岗位应运而生,而维护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团队成员经过品牌活动策划推广、内容编辑、新闻采编等各项工作的训练,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基本技能,在企业商业化的运营培训的基础上,可以完全胜任此岗位工作,提升就业技能。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要求

(一)教育先行,注重引领

在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引领学生思想那个、服务学生成长为目标,强化学生思想素质、网络媒介素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服务学生。

(二)内容主导,提升服务

当下,众多媒体用信息轰炸受众,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须在内容的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而不是成为信息的搬运工。因此,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需兼具原创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服务性。

(三)需求导航,调研反馈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及效果。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自身阅读量的统计、分析功能,同时开展专门的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改进信息侧重,调整工作内容。鉴于学生的需求会随年级、阅历的增长以及信息技术的更迭而发生改变,因而调研反馈也应周期性的展开,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

(四)责任为重,打造品牌。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过程需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在创新内容、调研反馈的基础上,应确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品牌,使其成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教育育人媒介,这也要求辅导员耐心细致、与时俱进,以责任为重,以恒心和耐心投入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微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中常用的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3]。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应时代步伐而动,建立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正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紧密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利用好新媒体工具,使他们集中各家所长为思政教育服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许青,顾旭峰,李杨帆,司惠文:丁奇.提高高校微信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5年02期

篇8

Web2.0时代新媒体的挑战

Web2.0时代的新媒体,逐渐具有更多交互性、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个性化等属性,其模式更加以用户为中心,从而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过去门户网站带给传统媒体的冲击一样,目前更新的“新”媒体也给门户网站的业务经营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压力。

内容生产面临挑战。以UGC(用户生产内容)类新媒体为例,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分享,而用户在地域分布、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诸多差异,促使这类媒体在内容生产的即时性、全面性、个性化、本地化方面取得了巨大优势。

内容传播面临挑战。以SNS类媒体为例,不仅用户在内容过程中实现了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而且,也实现了同一网站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促使这类媒体在内容传播的交互性、社会化、分众化程度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伴随着“智能便携终端+App”的互联网使用模式日益流行,逐渐实现了各类媒体形式的融合,创造了用户阅读信息内容的新体验,迎合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趋势,促使这类媒体在内容传播的移动化体验方面更受欢迎。

用户经营面临挑战。以SoLoMo类媒体为例,逐渐整合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和信息,逐渐聚拢了具有高度黏性的海量忠诚用户,促使这类媒体在用户数据资源利用方面逐渐拥有了掌控权,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相关业务经营,逐渐与门户网站在人气方面拉开了差距。

亟待提升业务运营的水平

Web2.0时代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冲击,给内容导向型门户网站的业务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竞争态势下,内容导向型门户网站需要紧跟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等新的信息传播技术趋势,满足和贴近用户不断涌现的在交互化、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提升业务运营水平,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

内容生产新要求:内容全面性与内容个性化之间的矛盾需要平衡。2012年,网易联合艾瑞进行了专项调研,数据显示,有88.9%的网民依然会通过门户网站来获取新闻资讯,但是网民使用网络服务和获取资讯的需求、目的已更趋于多元化。伴随着海量资讯时代成为过去,门户网站必须要在提供全面资讯和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中找到平衡点。门户网站的发展需要提供更多本地化、生活化的内容。门户网站的发展,还需要考虑UGC类媒体碎片化内容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微博、好友社交网络、视频分享网络、照片分享网络、知识分享网络、社区/论坛网络等为代表的UGC类媒体,创造了极为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内容,如何在信息庞杂的互联网空间发挥门户网站信息整合能力和大数据技术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内容导向型网站的核心价值,成为摆在经营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内容传播新要求:门户网站的内容呈现需要更加注重交互性。根据用户浏览历史记录生成相应的浏览模式,及时提供用户喜欢的内容,精准满足其信息需求。需要更多关注如何增强用户的忠诚度并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浏览体验,需要更多关注如何更好地实现跟随用户浏览页面的滚动操作,并实现用户与门户网站之间的智能交流互动。门户网站的内容传播需要更多关注用户体验效果的改善和浏览设计水平的提升,更多注重移动终端的呈现效果,特别是多种终端的内容同步及时更新。

用户经营新要求:门户网站现有服务质量的反馈情况、门户网站的版面设计是否符合用户要求、门户网站首页和频道该如何改进等,都需要基于用户数据的深度分析。未来,门户网站的大数据技术平台、专业分析人员、各类接近用户的互联网应用产品所搜集到的用户数据资源等将会成为决定门户网站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实现自我转型的思考

内容生产层面,从“编辑策划与更新”转向“数据驱动策划与更新”。全面提升内容生产的水平,必须进一步贴近用户的访问习惯,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为用户提供个人菜单,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率、最具针对性地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其操作模式表现为,通过一定的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之后,形成一个清晰的“模型”(也可以叫“路线图”)。然后,系统根据这个模型,自动抓取个体关注的信息,在整合之后,向每个用户主动推送。例如,《赫芬顿邮报》和Gawker网站上传播的新闻通常取决于数据,而不再取决于编辑的新闻敏感度,数据比有经验的记者更能揭示出哪些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

内容传播层面,从“大众传播”转向“定制化、精准化和个性化传播”。门户网站的架构设计和服务设计,需要更多关注如何借鉴Web2.0的各类展示方式,有效提升用户的浏览体验,提供具有更多社交属性、互动属性、移动属性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并促进分享以扩大传播的范围和效果,如重要新闻资讯的及时推送、个性化信息内容的交互式呈现、分众读者的差异化阅读体验、自我掌控的信息聚合项目、网站电脑界面与移动界面的内容同步更新等。例如,2013年4月1日,新浪改版之后,推出了“猜你喜欢”这一栏目,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还可以与微博账号个人信息形成匹配推送,甚至可以考虑提升其成为具有实时交互功能的网站首页和频道网页。

用户经营层面,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创用户价值经营新模式。构建用户个人服务中心,积累用户数据资源。以个人信息页面、邮箱账号、网络通行证等形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以此提高用户对于网站的忠诚度。例如,虽然谷歌产品众多,但在用户个人账户中心可以看到各类清晰简明的服务列表,这是用户使用谷歌产品的大本营,也是个人形象展示、信息资源整合的根据地,不仅可以放置个人简介、联系方式、照片,还可以添加链接地址列表。

篇9

下载微信软件,打开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即可登录。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等服务插件。

微信由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筹划启动,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该团队经理张小龙所带领的团队曾成功开发过Foxmail、QQ邮箱等互联网项目。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在产品策划的邮件中确定了这款产品的名称叫做“微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因为它可能被称为内容营销,一个新兴的高大上的词。

以前只听媒体人讲内容为王,讲的是媒体的采编价值,后演变成一个产业。2014年起,内容产业掀起了IP(知识产权)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纷纷走上了内容IP化的道路。媒体的核心价值是IP,许多媒体提出了“把节目变成产品,变观众为用户”的口号。

企业在应用创新营销方面永远不会停步。现在中国企业开始劲吹一股“内容营销”风潮。

9月20日,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香港城大EMBA承办、执行官杂志、梅花网协办的第一届内容营销沙龙举行,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学系教授窦文宇,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李海容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孤独群友)景奉杰,孤独者粘盟-中国营销创新联盟执行主席、《执行官》杂志出品人段传敏,广州医药集团市场策划部副部长、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敏,利连罗赫赫教育文化推广机构市场总监、商学院大百科执行主编赵鹰等出席了这次“内容让营销绽放”主题活动。

所谓内容营销,百度百科的定义是:“内容营销指的是以图片、文字、动画等等介质传达有关企业的相关内容来给客户信心,促进销售。他 们所依附的载体,可以是企业的LOGO(VI)、画册、网站、广告,甚至是T恤、纸杯、手提袋等,根据不同的载体,传递的介质各有不同,但是内容的核心必须是一致的。”

因此,内容营销是一个统称,泛指所有与内容营销的企业内容的建设,包括过去我们熟悉的电子报、自己发杂志、DM、企业博客,以及四处找人写的文章、找杂志合作的公关软文等。

在开场演讲中,窦文宇教授分享了全球内容营销的内涵以及面临的挑战。接着景奉杰教授讲述了内容营销的七大原则:客户第一,提供帮助,免费传播,利基市场,动听故事,承诺质量,真心实意。孤独粘盟孵化器创始人段传敏分享了他应用内容营销成功策划举办的中国孤独者粘会的案例,提出新形势下,消费者主权意识强烈,必须将之放在优先思考的位置,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喜好,制造出能引发关注和参与的创意和尖叫内容,才能达至营销的效果。

来自快消品行业的王老吉代表赵敏分享了《王老吉内容营销涅槃三部曲》:借势,造势,顺势,借王老吉的案例进行了新鲜热辣的分享。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王老吉成功地进行了运营转换,在对手的博弈中销售量迅速上升,达200多亿元。

随后,在李海容教授的主持下,与会嘉宾就相关话题与到场的近200位MBA和企业家进行了互动。

有专家指出,内容营销是过去公关软文、植入营销、微电影等多种形式的全面升级统合,过去,传统强势媒体几乎垄断了这方面的话语权。而现在,随着媒体碎片化的来临,企业开始以内容营销的概念开始对过去与内容有关的营销行为进行整合。

对此李海容教授总结评论认为:“软文是新闻与广告的融合,内容营销是广告软文与社交媒体的融合。”

“它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开始凸显真实的价值和具体的意义,与销售结果挂起钩来。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内容方面的行为均可以指向这个结果也让企业对介入内容的生产产生越来越深厚的兴趣——过去,这些行为只是品牌和形象建设的一部分。”营销专家、财经作家段传敏评论说。

有人说,内容营销几乎像是广告的革命者,并不追求短期或立即性的不理性的直接的行为改变,而是理性的、倾向长期的那些内容教育,最后,内容营销可帮助企业达到“思想领导”的角色,扎实的提高品牌的忠诚度、黏度。因此,企业在实践内容营销的时候如果抱着太急功近利的想法可能适得其反。

附:内容营销七大趋势

1、内容创作方面的开支增加。很明显的是,数字营销已成为大多数B2C和B2B私营企业的支柱。在内容营销成为大多数此类企业首要任务的情况下,花在高质量内容创作上的开支将随着数字营销预算水涨船高,这并不让人意外。实际上,有篇报道指出,平均而言,各企业品牌计划将其营销预算中高达15%的部分拨给内容创作。不愿相应调整预算的公司可能会发现,在一个已经充斥大量内容的市场中很难开展竞争。

2、更加注重个性化。更加注重内容个性化有两个主要原因:(1)社交网站和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为营销人员提供了极为完备的数据和深刻的洞见,(2)网页上的内容已如此饱和,企业被迫寻找出路以便让自己和竞争对手有所区分。Hand Wrist Doc的约翰奈特(John Knight)博士表示:“我们通过第一手信息发现,在我们网站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内容,而非前几年那种泛泛的网文后,我们病人对内容的响应程度大幅提高。”不同行业中的众多其它企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重申这一观点。

3、更好地利用视觉内容。你需要做的就是看看社交媒体的发展方向,以便了解内容的未来在哪里。过去几年来,互联网用户对图像、视频和图形的热情不断高涨,这一趋势看起来是永久性的。视觉内容比静态文本更受欢迎,内容营销领域将被迫迎合这类需求。这一趋势还伴随着这样一种变化:内容成为讲述故事的载体。视觉内容在讲述品牌故事时比文字更加形象,这意味着今年视频和信息图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4、更多的评估工具。分析行业的从业者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未来几个月的到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内容营销人员爱上了评估和测试工具。具体说,就是内容营销人员对A/B测试的喜好。好消息是A/B测试相当容易——而得出的结果非常精细。市面上有几十种经济实惠的选择,全都易于掌握。

5、内容将趋于本地化。谷歌相当直白地表达过他们要迎合移动用户的愿望,2015年将是一个主要的转折点。内容将不再是仅仅针对移动用户而进行调整,而是在创作时就考虑到移动用户。内容营销人员将把很大一部分预算用于将内容推送给本地用户,当他们外出购物、乘坐公交车或吃午餐的时候。最终结果就是内容将更为个性化,更为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