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
时间:2023-03-30 00:2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设计研究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软实力,而艺术无疑是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当前,中国正迈向新型工业时代,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及产业变更时代。艺术设计成为现代社会视觉变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并为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着智力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及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艺术设计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解决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上述培养目标规定条件下,艺术设计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专业特点,强调以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2011年艺术学升级为门类,设计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设计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手工艺设计等。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的教学强调解决现实中复杂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发现设计问题的能力、设计信息的获取能力、综合思考设计对策的能力、准确表达思维逻辑及思维内涵的能力以及视觉表现的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必须符合设计学的特殊规律,结合我国经济及文化发展对设计专业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教学模式的创新构想与路径
(一)互融互通式的教学模式
设计学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集多种学科智慧、创新、研究为一体的新兴学科,设计教育的方向要以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依据,那么未来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首先,应具有较为系统的设计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标准,合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或设计实践;其次,具有整合多种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更强调对人文精神的把握,并以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态保护为责任。具体的方法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专业方向孤立的模块计划,共享教学资源,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整合优化教学模块单元,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打破专业、院系的界限。这种互融互通教学模式的实质在于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与艺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渗透。整合跨学科优势资源,实行互融互通的教学模式是解决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互融互通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融合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人文特质与工程特质。通过学科的交叉互通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的高级设计人才。
(二)校内强化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1919年德国包豪斯(Bauhaus)成立,成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办学模式对当前设计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包豪斯在工作室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场所,工作室的工具先进、设备齐全,对应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设有丝网印刷工作室、木工工作室、金属工艺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玻璃制作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等。工作室由一名设计教师负责,同时配备一名技术教师和两名助教,传授设计的理论与技法,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快速的转换。“Design”在汉语中被译为“设计”,实际上指创造性地运用艺术的技术手段将形而上的完美“理念”转化成为现实的物与像,即庄子所谓“技进乎道”的意思。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引进实际的设计项目,模拟设计公司的管理和设计流程,在校内和校外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整个项目。例如视觉传达专业建立的工作室,可以进行如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策划设计、书籍设计等项目实训,通过实际项目的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校外建立有效的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的专业应与当地或周边地区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项目的开发及产品或相关物料的设计和研发。英国的蓝开夏大学与三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教学的关系,具体的合作方式是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项目的运作资金或学生创作的奖学金,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企业提出的实际项目策略单展开设计和研发,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把项目下达到工作室,工作室模仿设计公司的项目操作流程和规范,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职场经验和设计师的职业化合作精神,强化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综合训练,缩短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要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与校方项目的合作发现和选拔优秀的设计人才。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性强的高级设计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拓宽了就业的渠道。例如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与长城汽车、中国巨力集团、小洋人生物科技、永亮纺织、锦绣金山、鑫鸿源包装印刷等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实行校内导师加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
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采用双导师制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问题。校内导师要求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与高度的责任心;有扎实的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在学术上要有一定的成果;了解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校内导师负责规划学生的中长期学习计划,讲授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指导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等,辅导学生参与设计前沿课题,配合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实践项目的操作。而校外业界导师则负责讲授设计实践类专业课程、指导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和毕业设计等。被聘为校外导师的,必须从事一线的设计工作,具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完成过重大项目的策划、设计或操作,且在业界的知名度较高,有专业类的奖项,能够给研究生提供一线实践指导。双导师制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培养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双导师制有利于学校开拓教育视野,更好地发掘社会教育资源,同时也能为联合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五)将各类权威性的设计比赛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一部分
种类繁多的设计类奖项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例如,有被学生们称为“大学生四大创意大赛”的“ONESHOW中国青年创意大赛”“时报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还有“学院奖”。这些比赛有国际专业机构主办的,有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也有高校联合举办的。学生参加这些专业的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项目的整体控制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项目实操的能力,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项目设计和工艺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洞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有利于营造积极创新、勤奋好学、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多年来一直将学生参加专业设计比赛作为学生实践课程的一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总结
篇2
设计艺术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尚型。而当今又是个信息化大爆炸的社会,对设计艺术学硕士有更高的要求。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设计艺术学硕士的创新能力、主动能力、探索能力等等。理论课程在设计艺术学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的设置基于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艺术学专业的人才。
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思考、讨论、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去了解、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知识及研究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培养全方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2.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探究型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等特点。该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单向交流,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叉交流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原来的“从”的地位转化成“导”的地位,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关系统一,很多教学模式不能协调教学关系,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它侧重教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型的教学模式虽然较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但学生在此种教学模式下缺少探索发现问题。自主能力较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差。
3.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探究型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 探究性教学模式包括了四个基本环节:设境与指要、自学与研讨、精讲与答疑、练习与总结。设境与指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自学与研讨是要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精讲与答疑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学习,练习与总结就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梳理。这四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对独立却又环环紧扣、互为依存却也层层深入。
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
国内设计艺术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多数院校按照二级学科,即设计艺术学专业来设置课程,造成研究生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差,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外,各高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也不尽相同。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该校理论基础课开设较多,而且基本上为学位课。师范类院校则比较重视理论与技法的基础教学,如东北师范大学,在学位课中不仅开设了数量众多的理论课程,还开设了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课程。湖南大学开设的理论课程,与其他类型院校类似的课程,如《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 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特色,推动特色品牌研究生教材精品,是树立研究生培养品牌的基础工作。对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如果没能依据各自的学科优势拉开距离,凸显专业特色,开设课程的相似度高,不利于培养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
2.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适应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和高等艺术院校师资。”从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只重视培养技术表达能力、注重美感的表达思维忽视了创新能力、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理性思维的培养,没有体现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市场要求。从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在我国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 除了一些最基础的理论课程,如《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美术史》《设计史类课程》外,其他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少之又少。而且很多理论课程设置与本科生课程重复或脱节,有些在本科阶段开设过的课程,研究生阶段加上了“研究”二字,便继续开设,但理论课程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一些院校针对理论课程为研究生举办的学术讲座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应有效果。此外,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大多数没有指定教材,通常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指定或自行编写,随意性大,这种方式缺乏审核过程。从理论课程的教法来看,鲜有创新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授课 +图片 + ( 参观) + 论文 +部分闭卷考试 =结业 调查显示,在全部所学课程中,只有3%的学生认为 最感兴趣且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史论课程”,对于“最不喜欢的课程”,68% 的学生认为是其他专业理论课( 指公共基础理论课)。这些问题都警示我们,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也具有广阔的改革空间。
探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中的意义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对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作了明确规定:“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这就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科学研究能力或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素质。而课程的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所以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可以更好的为培养人才服务。而当前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致使很多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连如何撰写论文的能力都没有,还有不少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缺、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不够。艺术设计学专业需要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意识的专业,离开了这两样,它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顺应社会对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时代产物。其宗旨是在教学中激发、推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积极的投入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学会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研究性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形成创造性的综合素质。所以将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和探究型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和互动性。针对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总是力不从心,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低,缺乏与导师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营造学术平等,学术自由以及良好的研讨氛围,鼓励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部分的研究课题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而往往是在几种答案中寻求相对合理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互补互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研究课题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取得共识和共鸣,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自信心则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
探究型教学模式在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1.理论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创造性地培养
理论课程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课程,占很大的比重,对硕士研究生的人才目标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人才目标通过教学目标来实现的,而教学目标具体有体现为课程目标,所以归根到底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的。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创新精神。李政道说过:“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生命,是人类文明的动力。人类的文明精神也正是在人类不断创新的超越中积淀和发展的。” 研究生的教学应善于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前很多学校理论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术”的教育,注重学生技术表现能力和结构表达能力和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等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上交的作品没有生命和活力。所以在理论课程的设置时要把创造性地培养作为目标之一。
2.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要与课题相结合
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教材非常少,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有比要增加关于理论课程的教材。将理论课程与的“课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的研究都是该专业领域最新问题的研究,能更好的反映该专业的变化趋向。因此,将理论课程的设置与课题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把握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变化趋向。而课题的研究也不能由一个人来完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而在整个过程中既发挥了导师的指导作用,由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课题相结合的理论课程更有利于探究型教学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3.理论课程的教法要以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导
探究型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课题相结合,这些都要求其教法要具有创造性、能动性和主动性;又因为当前的理论教学方法使不少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收获少。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可以在采用开放式主题演讲、调查报告、头脑风暴等形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提出问题可以通过诱导学生去研究、探索、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读、思、查、写等措施去解决问题;最后老师组织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去总结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服装艺术系)
作者简介:伍魏,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服装系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服装美学和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篇3
一、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的几点原因
1.高校连年扩招与社会需求的饱和据统计,中国目前已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达一千四百余所。高校的扩招政策,虽然为普及高等教育打开了门路,却也同时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连年上涨。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有上涨之势。短短几年,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专业后中国的第二大高等院校专业,成为国内教育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十个专业教育之一。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毕业生,整个社会的需求容量不可能马上调整适应。
2.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一条升学门路虽然近些年从小接受过艺术培养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多。但目前来看,比如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每年的很少一部分是从小开始有过系统艺术培养的,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是在高中时开始进行学习的。原因基本上是这部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够好,文理科院校很容易将其拒之门外,那么相对文理科院校分数要求较低是艺术类高校的普遍特征,这成为家长和中等教育促使学生实现升学的一条途径。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包括四个大方向:一是继续深造,或留学、考研;二是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等;三是面向社会企业招聘;四是自主创业。艺术设计专业性质较强,就业面相对狭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需求的艺术专业岗位少之又少。而自我创业方面,创业资金投入是问题,缺乏经验更是问题。所以,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面向社会企业居多。而社会企业的需求也在变化。就吉林艺术学院目前的就业招聘形势来看,专业招聘最多的是视觉传达专业,其次是服装专业,再次是环艺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的招聘则最少。这无不反映了社会需求的变化。近年来,环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直很好,但今年其岗位需求却远远少于视觉和服装专业。公共艺术近几年的就业状况就很不理想。可见部分专业的社会需求是已经逐渐趋于饱和。专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也是艺术设计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3.招聘单位的“经验”之谈企业招聘单位的“经验”之谈也是毕业生难以实现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招聘单位目前大部分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而愿意接收有工作经验者。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只趋向于设计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但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应届毕业生相对来说缺少实践的机会,实际工作能力差;另外一方面,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值又很高,频繁跳槽,社会企业更不愿意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能力有待提高,将直接影响就业。毕业生最终会走向社会,社会也应该多一些宽容,多给毕业生们一些机会。而高等艺术院校也要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多加入实践环节,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改变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创业要从学校教育开始
艺术设计专业就业严峻形势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解决这个问题还需社会企业、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培养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从根本上来说,学校教育是关键。学校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出现问题也要进行相应调整。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形势,学校教育应该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在继续开展就业指导的同时多多注重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使其能准确认识自我,进行职业规划,顺利实现就业和创业。
1.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转变教育观念不仅仅是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它一方面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坚持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学院教育要形成知识结构、专业及课程设置相对合理,突出特色。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多学科交叉、艺工结合等特点,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适时调整专业设计,适时调整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形成特色。因为知识的结构决定着应用能力的可拓展方向,必须转变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多年来只为设计的狭隘观念。
2.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毕业生准确定位自己,规划职业及人生这主要是学校要构建出合理的评估体系,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准确地评估自我优势与自我缺失,帮助其准确定位自我发展,规划职业人生。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性,学校应构建出相应的评估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自我优势与劣势。评估体系中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如个性特点、天赋兴趣、创意能力、设计能力、形象气质的分析,专业成绩、综合素质的分析,期望就业后的薪酬、福利分析,期望企业性质及地域分析。当然,也应包括社会需求环境的分析,如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形势、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技能、经验、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方面。因此,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中要指导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客观了解分析自己和职业要求、社会要求的差距,使其充分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能做什么,从而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这不仅可以增强毕业生就业自信心和就业方向感,也利于其从容地应对社会需求,更利于其持久发展。
篇4
【关键词】高职 艺术类学生 英语 教学 情景设计 应用研究
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工作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进行英语教学工作,本文展开了分析,首先具体分析了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出发的英语教学开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创设多媒体视听觉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和创设英语与专业融合的学习情境等策略,希望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一、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英语专业的学习与自身的艺术专业的实用性之间关系不紧密。艺术专业的学生多是注重自身的艺术专业学习,把精力重心都放在艺术学习和实践上。所以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大大减少。英语学科虽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实际的学习中却占据很小的比重,这种情况最终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听讲、上课玩手机、看课外书籍,同时并不注重对英语专业的作业完成。学生的学习重心只是放在艺术专业的学习上,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英语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2.从教室角度出发。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从主观出发,认檠生的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能力不强,所以对于英语教学工作也没有重视,尤其是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工作,也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仅仅是按照一种传统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对于英语教学活动不重视,不配合自身教学工作,教师往往也采取一种放养式的教学方式。另外一方面,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基础性教学,只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三级通过率。教学内容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连接,只是一种传授式的基础知识教学,没有去深入挖掘具有深度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状况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是不符合的,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简单涉外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不能满足专业教育的效果。
二、针对艺术类学生开展的情境教学设想
1.创设多媒体视听觉情境。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已经受到了众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青睐,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独特的突出优势。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借助计算机和投影仪等仪器设备,将文字、图画、视频和声音等融合在一起,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保证整个教学活动变的生动、活泼和更加真实,这种方式适时地迎合了学生们贪图新鲜、追求刺激和美感的特征,保证学生的眼、耳、口都能够充分借助学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想象力和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设定教学情境,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情境予以展示,可以保证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生活活泼,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感知和应用所学的新知识,从而构建起一套新的知识框架。这种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思想意识层面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针对高职艺术系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要从语言教学的整体特征出发,更好的进行语言教学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只有将整个语言教学问题解决,能够更好的进行语言应用和实践。进行语言教学工作,要积极创新不同的问题,给学生留有众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参与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才能够推动学生加入到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传统的艺术系英语教学工作的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死板,课堂教学工作只是一本正经的进行知识传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针对课堂提问,可以采用连环发问、随机提问等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另外一方面,在进行问题提问的过程中,要积极将问题融入进实用性和趣味性,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行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们那种懒散、思维定式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进行更加踊跃的思考。
3.创设英语与专业融合的学习情境。进行艺术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要能够根据其所学专业来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原版的英文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思考。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舞台话剧的表扬,积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上,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英语的历史和西方的一些艺术家的生平事迹等。在这些教学方式应用上,可以将英语教学工作与专业知识巧妙结合,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既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艺术专业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解一些英语知识,更好的进行艺术类学生的教学工作,促使英语教学真正服务于专业教育和职业应用。
三、结语
总体来说,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工作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进行英语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的英语教学开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积极采取创设多媒体视听觉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和创设英语与专业融合的学习情境等策略措施,不断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的工作质量。
篇5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学生学业 评价方法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它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等。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在各个高等院校兴办的专业,但对于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和体系,这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较短有关。而相对于其它学科专业,艺术设计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其中包含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业评价的体系和方法。一些人认为艺术专业是一个远离标准化的领域,似乎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量化与评价,一是认为艺术设计的大多课程都以技能、技巧的教学为主,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水平高低显而易见;二是认为艺术设计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个性风格,不能用一把统一的尺子去衡量优劣。[1]这些因素和观点也导致现有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缺乏标准性,评价的主观因素太多,缺失理性、严谨。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研究尤为重要。基于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性构建同艺术设计专业相适应的科学、严谨的学业评价体系将关系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对此展开一些探索性研究,以期引发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视。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业评价的现状综述
在全国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它与其它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很大不同之处就在于教育目的的个性化,它强调艺术的原创性和个性。在这样的教育宗旨下,其培养手段、培养方式都趋于个性化,相对于其它学科以标准测试的方式进行学业评价来讲,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更具有灵活性和主观性。艺术设计课程中贯穿着大量的实践任务,课程的过程也是完成设计任务实践作品的过程。这一特性导致其评价方式上更注重于操作性评价。即便是注重操作性评价,又有其系统的评价标准。而实际操作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往往以最后的作品来判定成绩,而且这种评价往往带有太多的主观性。评价的结果是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老师也不能完全给出评定结果的理由,即便有理由也大部分是归结于作品设计不佳这一单方面认知。当然现有评价中也会结合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概念模糊,往往主观意识占据主要。这一评价方法让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越发空洞,悟性差点的学生课程结束完全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艺术设计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设计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有别于其它专业标准测试方式,但这不等同于艺术设计学业评价完全停留在教师的个人主观感受中而失去它应该有的完整评价体系。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以绝对标准和参数去检测,这也不符合艺术设计学科的特性,但它理应有其相对全面的评价体系。艺术设计教育区别于艺术设计市场,完全以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不符合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艺术设计学生学业评价也不仅是以课程结束的作品为观测点,而且应该是贯穿这个课程的过程,应该使设计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位一体的关系得以建立,评价被看成镶嵌于教学过程之中的一个成分。同时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业评价也应该参照社会对设计人才规格要求作为依据,结合企业对优秀设计人才的评价标准而设定,把设计的综合能力作为评判的方向,以能力评价为导向,更突出过程性、发展性、个性化的评价理念。
二、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业评价模式的思考
按照评价方式划分,可以将学生评价分为理论性评价和操作性评价。理论性评价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价。它一般专注于知识维度,而忽视技能和能力维度。纸笔测验是理论性评价的常用工具。操作性评价是指在真实环境中或者模拟情境中对学生操作仪器设备,或者动手制作物品等所进行的评价。[2]艺术设计学生学业评价既包含操作性评价,又包含理论性评价。
重新确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评价的独立品质和内在价值的第一步就是回归到艺术设计学科本身的特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从学业评价模式上应该更注重的是操作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结果及发展结果,前者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性格。后者主要包括:个体及社会性发展、语言及文学发展、数学逻辑、科学思维、社会及文化理解、音乐与艺术、身体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业评价内容应该依据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掌握需求作为参考,回归社会。同时也应该回归学生自身,回归到课堂本身,强调过程的评价,结合理论性评价和操作性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回归到学生,不是单一的教师对学生评价,而是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分组评价相结合。评价的考查点应该侧重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综合要求。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艺术设计教育只有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学生才需要表现出主动探索,展示其判断力和创造力。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需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高级思维进行分析与综合,进行判断与决策,对问题或任务进行预加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真实性任务评价就旨在创建这样一种兼顾难度、深度、生活气息与当前学习的评价情境,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和原创性,又保证系统学科逻辑框架的形成。同时艺术设计学生学业评价应该建立学习档案袋制度,记录学生在课程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及对课程的一些记录。还应该结合随堂考试的方式,对课程结果进行测试,但这种测试区别于一般学科的标准化测验,它是将实际设计任务变成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执行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艺术设计学业评价可以将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摆脱以往单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客观全面。评价维度可从以下一级指标展开: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设计创意思维能力、设计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设计完稿执行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能力、限时设计能力。具体由以下二级指标构成,内容包含收集资料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创意方法、创意过程、创意草图、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色彩设计能力、图形设计能力、设计技术能力、提出问题能力、逻辑能力、问题解决自律能力、诚信行为(具体见表)。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业评价具有典型性,但艺术设计专业评价也有其自身适应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依赖传统的标准化测验的方法评价艺术有悖于艺术教学规律。而一味地依赖一副作品而下定论,又显草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要真正做好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业评价工作,不仅仅依赖于一套标准的评价体系和方法,更本质的是需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都重视学业评价,真正把教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结合起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最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鲁恒心,蔡芹.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9,11,(6):11
9.
[2]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
篇6
引言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与自然景观丰富,历史跨越时间长,艺术欣赏与研究价值高。山水名胜、文物古迹遍布全省,古文化遗址众多,旅游景观多姿多彩,历史文化名城个性突出。这为艺术写生基地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外出艺术写生、考察,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也是艺术家体验生活、寻找灵感的重要活动内容。
在文化兴国、文化强省的战略背景下,弘扬荆楚文化、加快湖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深化湖北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研究湖北本文由收集整理艺术写生与创作基地建设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艺术教育与湖北写生基地建设现状
目前,全国百分之九十的高校开设了美术与设计专业,招生人数达到空前规模。高校艺术教育在新形势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是国家对高校及教师赋予的历史使命。
从湖北高校的情况看,2012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96所,在校美术生约8万人。仅湖北美术学院每年招收美术本科生、研究生、成教生达3000人以上。另外还有美术院、画院等社会美术创作机构。面临如此多的艺术资源,如何开展艺术写生及创作呢?经调查发现,由于湖北写生基地建设开发滞后,不能满足省内高校艺术学生写生教学的需要,美术写生课程都到外省进行,更没有外省院校到湖北开展写生教学。
长期以来,湖北写生基地建设与周边省份比较,差距明显。湖北目前还没有成熟或初具规模的写生基地。湖北虽有长江三峡、武当山道教胜地、钟祥明显陵世界文化遗产等采风基地,但在接待学生生源方面,缺乏诸多方面的条件,没有像安徽宏村、江西婺源、湖南凤凰等写生基地,市场运作成熟,艺术氛围浓厚。
2 湖北地区艺术写生基地建设滞后原因
2.1 缺乏创新机制,受传统思维定式影响大,文化经济战略意识薄弱 地方政府以及旅游、交通、文化等部门,主要精力投放在旅游产业上。没有深入挖掘和开发本地的文化资源,在引进外资、合作开发、产业升级、着眼长远利益上,缺乏创新精神。认为旅游参与者是高消费人群,写生基地是低消费人群,导致一些资源浪费,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影响了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2.2 各地主管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艺术写生基地影响力有限 湖北有很多艺术价值高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但在全国影响力不大。主要原因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大。艺术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也称为环保产业,一些政府部门对此认识不够,导致艺术写生基地建设受到限制。
2.3 写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接待规模过小 湖北有良好的写生资源,但目前主要是针对旅游人群,所以在学生住宿、交通、景区门票上与学校教学要求相差悬殊,基础设施不健全,有条件的少数景点,接待人数有限,接待规模不大。像安徽宏村一次可接待2000人次。
2.4 政府扶持力度过小,缺乏市场调研 政府是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支柱,长期以来,政府在财政、税收、物价、工商、交通等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同时各地旅游部门及文化部门没有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创意市场调研,使写生基地建设步履维艰。
转贴于
3 湖北地区艺术写生基地建设开发前景与对策
3.1 创新发展理念,构建湖北艺术写生基地产业体系,使艺术产业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湖北地区优势更加明显,要抓住契机,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湖北高等教育发达优势,培育更多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艺术企业,壮大和提升艺术产业的整体实力,构建湖北艺术写生基地产业体系。挖掘和利用湖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艺术资源,加强战略谋划。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艺术写生基地产业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谋、民营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共同发展的艺术创意产业格局。逐步完善和建立如三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写生基地。要让艺术走进湖北。
3.2 地方政府与省内外高校、美术研究机构、企业积极加强合作,探索适合湖北地区艺术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和省内外高校加强合作,认真调研,政府要给以政策上的支持,文化、旅游、交通等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省内高校要做文化强省的先锋,积极支持艺术写生基地的建设,在写生课程的安排上,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在本省开展艺术写生、考察及创作课的教学。鼓励学生和任课教师到湖北地区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待遇上和省外一样对待。湖北美术学院和湖北省美术院作为全省美术教学、创作、研究的中心,也要为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献计献策。
加强合作交流,争取重点艺术院校的支持,争取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如福建永定县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协两家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机构的通力合作,创造文化互惠、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局面,着力永定客家土楼的推介,打造“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品牌,深度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把永定客家土楼打造成全国著名的旅游与写生基地。文化部在全国已挂牌十个“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其中海南创作基地占地约500亩,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美术创作研究、会议中心、美术展览馆、写生创作区、美术家度假村等综合性的美术基地。湖北各界人士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艺术实践与创作基地。
3.3 借鉴外地经验,加快写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和诚信理念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工程,它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住宿条件的改善,接待人数、接待规模的合理设计,写生景点的整合与综合利用,线路的制定,写生用品的购买,景点门票的减免,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与管理,师生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配套设施如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推广、画廊与展览馆的开放等。加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信息反馈,提升地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特质。
借鉴外省经验,各地可以通过融资、招商、合作等形式,多方位多角度打造艺术写生基地建设。自2010年下半年,河北北戴河区开始着手艺术写生基地建设工作,先后到北京、天津、辽宁等十个周边省区的多个艺术院校进行走访调研,发放一万余份《北戴河艺术写生基地宣传手册》,并组织有关人士到安徽宏村写生基地进行学习考察。邀请部分全国著名院校美术学院院长和系主任举办了北戴河写生基地研讨会。
同时,北戴河区实行景点门票优惠减免,随时为写生老师办画展提供免费场地,并定期举办写生作品展览和比赛,对优秀作品颁发证书和奖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文化和经济建设。2010年,浙江“中国写生学院”在松阳县叶村成立。短短两年里,建立了多个基地,八十余所高校及创作机构在此挂牌。
3.4 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市场运作与包装,优化基地环境,稳步有序地发展基地建设 湖北目前有很多景点,没有形成一个资源链,管理比较分散,衔接上存在很大障碍,主要是规划缺乏整体性,市场运作不成熟。有些是旅游部门管理,有些是文化部门管理,还有是直属机构管理,形成不了合力。
篇7
关键词:陶瓷艺术;现代生活方式;结合;研究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形态、色彩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已经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和文化内涵的一种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也在不断改变。人们对于陶瓷艺术审美的改变也促使陶瓷艺术作品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现代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一、现代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结合
相比于传统陶瓷艺术,现代陶瓷艺术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在进行陶瓷艺术品的设计时,设计师往往对设计思维、造型、风格等进行创新,使陶瓷艺术品更加能够体现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其一,创作思维的创新。陶瓷艺术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地对现代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体验,对现代生活进行一种创新性的感悟。设计人员在设计艺术品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创新思维融入作品。陶瓷艺术设计人员也应该不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当前,许多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体现出了创作者较强的创新性。其二,艺术作品造型创新。在造型方面,现代陶瓷艺术还未能进行很强的创新,设计出的艺术作品造型往往大同小异,没有新颖性。设计人员应该积极了解现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大胆的创作和设计。陶瓷艺术作品的造型创新还可以借鉴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汲取其他艺术作品的精华进行自身的造型创新。其三,风格创新。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人员大多注重风格创新。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也很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一特点。相比于传统陶瓷艺术,现代陶瓷艺术在风格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表现现代生活方式时,陶瓷艺术设计人员应该更加注重色彩的选用和搭配,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塑造不同的造型等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虽然现代陶瓷艺术基本能够展现出创作思维、造型、风格等方面的创新,体现现代元素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但是其中仍有不少可以挖掘与进步的空间。这就需要陶瓷艺术设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扬创新的优秀品质,设计出更多符合人们实际需求的作品。
二、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意蕴结合
意蕴结合是现代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的灵魂所在。没有意蕴的陶瓷作品不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就不能成为成功的艺术作品。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者比较重视意蕴结合这一问题,这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当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更好地反映现代生活方式、提升环境美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者应该注重人们的审美、精神方面的需求,通过艺术表现感染人们,让人们获得美的享受。
三、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造型结合
当前,我国现代陶瓷艺术品的造型多样,能基本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审美需要,这也体现出了造型是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特点。目前,不少现代陶瓷艺术作品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造型方面,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现代陶瓷艺术造型设计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一问题:一是陶瓷艺术自身发展方面。作为文化艺术作品,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展现我国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的工艺和手法。二是人们对现代陶瓷艺术的需求方面。人们之所以想拥有现代陶瓷艺术,不仅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也是出于个人爱好的需要。陶瓷艺术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往往会给人们带来较强的愉悦感,人们对这种有着深厚意蕴的艺术品往往非常喜爱。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者应该认识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要互相配合,一方面,陶瓷艺术的造型设计得好,人们就会更加热爱陶瓷艺术,也会促进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人们精神境界的发展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陶瓷艺术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陶瓷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现代陶瓷艺术融入了现代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更美好的审美体验。现代人在生活中往往愿意选用底蕴深厚的陶瓷艺术品进行装饰、实用等,这也正是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积极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的表现,这种表现主要体现在陶瓷艺术品的造型、意蕴、风格的创新上。现代陶瓷艺术品能以自身独特的、富有人文底蕴的美感给现代人带来精神、审美上的享受,较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参考文献:
[1]朱芳芳.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艺术科技,2014(5).
篇8
关键词:设计艺术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0 引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缺乏创新性的国家显然不是先进的国家。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愈加重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的理论,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在设计艺术学专业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1 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能否用现有的非逻辑思维或者逻辑思维,将其进行整合并发展出以前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目前我国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对高素质、高水平设计人才的需求。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求教师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紧随时展和社会发展的脚步,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高等教育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科研能力,对于未知的事物还要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而是既能参与艺术设计实际工作,又能进行科研攻关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2 艺术类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2.1 专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帮助
设计专业的课程包括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艺术设计等,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设计专业,生源数量达到了10万人以上。设计专业是很多学生都比较青睐的专业,也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热门专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计专业发展背景是历史转型阶段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存在显著的矛盾和问题,并且我国的设计专业发展时间不长,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不够成熟。虽然这表明了设计专业教育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因此带来了诸多问题,如高校专业建设缺乏指导,严重阻碍了专业教学的正常进行等。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的专业方向和专业名称一直不规范,先后使用了工艺美术、美术设计、工艺设计等很多名称。如果专业设置不规范,那么专业建设势必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必然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但是却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高校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2.2 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设计艺术专业高校的教学方式都是美术教学、绘画教学与设计或者工艺教学相结合,而非专业高校的设计艺术教学则仅仅是简单的绘画教学和设计教学,教学比较重视装饰艺术的发展,忽视了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方向和课程设置都不够科学规范,教学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也不够清晰,学生在学习时基本都是简单临摹甚至直接套用模板进行设计。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对设计技术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很大的困难。并且,我国很多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都是采用示范或者范画的方式,相比之下,学生就不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将课堂教学作为学习的唯一途径,不懂得发散思维和自主创新,学习内容变为了单纯的绘画学习,学生的作品没有思想和灵魂,也无法体现出创造力。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设计艺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我国的专家学者在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方面尚未取得显著的成绩;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力度不足,教师水平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3 培养设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艺术已经不仅仅是绘画方面的艺术,而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由于设计艺术这种特性,在教学中需要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设计艺术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摄影、电脑设计等。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脑美术设计的发展,在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电脑设计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础摄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而数码摄影和电脑美术设计也是设计艺术学必学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在图形处理、文字处理等方面。计算机美术设计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保证自己的设计作品有丰富的内涵和新颖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 培养设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4.1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和义务教学存在的差别之一就是高等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目前很多高校为了保证出勤率,仍然采用点名的方法,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因此学习也应该能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习意愿,以此为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情境教学、讨论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恰当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4.2 重视实践教学
设计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因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设计艺术专业学生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重视表现技巧,忽视了设计的重要性;第二是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强。设计和纯艺术存在很大不同,设计需要将概念和创意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设计艺术来说,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应该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有进入公司企业实习的机会。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投入资金和人力建设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意识通过设计作品表现出来。
4.3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联合起来,每年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设置一些奖项和赛事,让学生能够得到实际锻炼,并且加深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方面,国外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成功案例,不仅能够起到宣传高校的作用,还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高校还可以和用人单位建立专项科研基金和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实践,落实自己的创新课题,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科研水平。
5 结语
培养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鸿明.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艺术审美的继承与创新[J].学术交流,2014(03):85.
[2] 姚晓晗.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探讨[J].电子制作,2013(20):50.
篇9
【关键词】艺术类;师范生;实践;探索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大学生开始谋求自主创业的就业道路。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为其提供了诸多优厚的创业条件。实践教育基地作为沟通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媒介,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场景性关键平台。高校各师范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在高校的教学与创业之间建立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适应知识经济竞争与挑战的需要,是高校生存、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引入创业实践基地,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投入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在教学与就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是探索提高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创业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的:以本专业特色出发,积极探索师范生专业创业所面临的困难道路,了解师范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流程,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意义: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发挥本校所拥有的师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的实践工作,来探讨如何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设。
三、研究与设计
1.核心概念鉴定
随着社会就业观念的逐渐转变,大学生们也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针对自身情况,为毕业后的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
2.研究对象
我校周边小区4~15岁青少年儿童。
3.研究目标
(1)了解培训招生现状,分析种种原因,做好心理准备。
(2)根据自身状况,做出正确选择。
(3)确定目标,不断努力。
4.研究方法
(1)自身亲自实践调查。
(2)问卷调查法。
(3)社区活动宣传。
四、研究内容
1.创业基地建设中所遇到的招生困难
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较高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以及综合实力,在人们心中形成了教育设备齐全、人才济济的知名度和美誉,而企业在资金、人力资源市场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那么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强联合”,使教育基地更具竞争力。我们组织相关材料与泰州当地知名网站、社区进行洽谈协商,利用他们所给的网络社区平台进行宣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依托专业优势,令学业与创业互补
依托师范专业优势开展夏令营培训,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培养和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课外及课堂知识。比如:结合培训夏令营特色,我们组织开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以生活常规命题,引导学生树立起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3.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
理论与实践之间构成的是一种内在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关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其实,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应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实践经验。当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并能应对日常教学后,我们就会发现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仅靠技术、经验不能够说明和解决,必须由深层次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素养所控制。
4.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和技能不是唯一的,创新能力、探险精神、人格、品质、诚信、工作态度以及承担风险、面对挑战的信心与理念同样是未来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拓展训练在培养人的团队精神和战胜自我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拓展训练的有关项目,参加过拓展训练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在团队合作意识方面有所提高。拓展训练能与学生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辛酸,这种氛围下使得每个人都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拓展训练是一种非常好的素质培养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学会主动适应环境、磨练毅力,拓展自我,最终享受学习的快乐。
5.保证基地培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且组织相关教师对他们人生安全负责,以防学生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每周安排学生观看一些安全性知识的视频讲座。增强学生自身的安全行为意识。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有积极健康意义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的学习、生活远离意外危险的侵袭。此外,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一起对学生进行安全性教育,双重保证他们人身安全。
作者简介:
郑藤,男,安徽祁门人,美术学(书法篆刻)专业,研究方向:书法篆刻;
篇10
关键词 学生作品 保存与使用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32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Work Management System
HONG Juncan
Abstract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establish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practice it is to develop a high level of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talent the important part. Outstanding stud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ction left the Art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demonstration teaching is focused on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teaching, is the main form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To do good works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election to rema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the Art Institute.
Key words students' work; Preservation and use; management system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作设计几方面进行,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基本采用实际项目、留校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直观地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在环境艺术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作品是环境艺术教学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如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作品进行挑选,如何进行管理、使用和分类保存,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作品的类别
(1)基础类临摹作业和写生作业,比如造型基础、钢笔画、马克笔绘画、考察写生作业等,这类作业基本以单张形式呈现。
(2)专业类创作课程的优秀作业,比如室内住宅设计、酒店设计、展馆设计、小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卖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文本形式呈现,部分有较小的展示类的模型。
(3)毕业设计的作业,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审美感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复归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作品,不同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类教学总结和环境艺术年会都会组织环艺课程的作业展览和比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作业,在没有被专业老师定为优秀作业的时候,也应列入优秀作业的范畴。
(5)模型、实物等设计作品,环艺专业教学中模型表达的训练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并注重对模型制作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不同的年级及不同的课程主要训练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不仅用模型表现设计,同时会用模型推敲和推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模型表达与课程学习目标结合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不同的材料与技术表达不同类型的模型。选取优秀的模型留存。使低年级的同学在设计训练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三维立体空间,结合自己动手的制作和多角度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充分理解和表达空间及造型。
2 优秀学生设计作品选取体系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学生作业,良莠不齐,如何在诸多的作业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使所选作业既能满足参赛、参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教学示范的需要,是对整个教学团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为原创(技法临摹类除外),具备的独特创意,符合形式美法则。其次,作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规范;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室内、景观、展示还是其他各方面,都具有当前行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再次,学生设计作品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环境艺术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掌握每一门课,每个阶段专业学习上需要学会的技能,学生作业只有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作为优秀作业留存。
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单一个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才能保证留校优秀作品的教学需求性和行业规范的执行性。如图1所示。
3 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保管体系的建设
当前美术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存放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放空间吃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有多种形式,文本、展板、模型及手绘稿等等,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前高校存放此类作业空间上严重不足,制约了优秀作品的留存。二是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由于房屋潮湿,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导致作品腐烂、虫蛀等严重后果,对留存作品的展示和使用造成了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就是学生成绩的见证,是进行教学再使用和展览展示的必要基础,如果任其在不达标的存放环境中被毁损,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合理地保存。如图2所示。
首先是选择存放的方式,从优秀学生作业的类型上我们就可以大致将存放方式分为:纸本、展板、文本、电子图片和模型几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也可以统一作品,采用多种存放方式。
其次是选择存放的地点,存放的地点可以分为学校统一存放和任课教师单独保管存放,对于任课教师保管存放的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先到学校备案登记,领用出后才能使用和保管。
再次是保管人员的确定,从存放地点上可以明确,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的管理人员为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领用出存放的管理人员为领用教师本人。
4 优秀学生作业的使用体系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专研和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优秀的学生留校作品是教学成果的展现,是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留存作品是进行循环教学的必要前提;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参加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比赛,既能检验教学是否符合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程,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度的一种全方位考量。
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与行业紧密接触的过程,是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环境艺术教学能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人才。校企合作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来说,能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与市场的接轨能力,促进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4.2 优秀学生留校作业的使用方法
优秀学生留校的重要性,及易损坏、易丢失的特性,决定其使用过程必须保证保持作业的完整、整洁,保证不丢失,损坏。
(1)保存于院系的优秀留校作业,在教学、展览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必须由专人签领,注明用处并及时归还;(2)保存于专业教师办公室和工作室的优秀留校作业,院系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留校作业使用管理是否得当。(3)学生不得擅自借用优秀留校作业。
5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进行再教学,展览展示,教学总结和参加各类比赛的基础,是检验教学是否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和总结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邱杰.浅谈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模型表达与训练.艺术教育,2012(4).
[2] 苏梅.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作品保存的问题与对策.兰台世界,2009(4上).
[3] 张善龙.“学生作品”案例化教学的实践.教育科学,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