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问题范文
时间:2023-04-07 13:2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质量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产品质量问题检讨书
尊敬的单位领导:
对于此次我制造的一批电路板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的错误,在此我怀着懊悔、自责的心情向您递交我的这份检讨书,以深刻反省我的错误,深挖错误原因,提出改正措施,争取最大限度得挽回损失,征求原谅。
回顾错误:当天上午我由于精神状态不佳,身体有些疲惫。在检查样品过程当中,思想上出现了松懈状况,想当然得认为样品质量是合格的,并没有严格按照企业产品检测规范落实每一步的检查。这才最终造成了出产电路板的质量问题错误,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给客户带来了不便。
领导批评以后,我对错误进行了深刻认真得分析思考,认为造成这次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我思想上的松懈马虎。按理说我入职以来也有三年多时间了,也算是一名资深技术员。可是却没有想到我的思想方面任然存在这样低级的松懈状况,思想上想当然、求进度、贪图省力。殊不知世事无绝对、凡事须谨慎,错误问题往往就是在松懈马虎的一瞬间就酿成的,只要思想上松懈一丝一毫,那么错误就会趁虚而入,防不胜防。二,没有足够的警惕感,对于结果预判力不强。当天上午我查看样品的时候警惕感不足,虽然感觉到这一批样品线路排布有些细小异样,却没有细入观察,导致出现了这么低级的错误。三,近期天气冷暖温差大,没有注意作息调节,导致感冒,精神状况不佳,也是一个原因。
总而言之,我的错误是明显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许我抵赖的。面对错误,我感到深深得自责与懊悔。在此,我要郑重得向领导保证:我会从这次错误当中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的,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牢固树立产品质量把控意识,切实遵守企业产品质量检测纪律规范,防微杜渐、仔细扎实以今后长期的良好工作成绩表明我对错误的检讨与改正。
此致
敬礼
检讨人
产品质量问题检讨书范例
尊敬的___________: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空看我写的这份千字检讨书!
我不想再一次为自己的错误找任何借口,那只能让我更加羞愧与惭愧。这份检讨书,主要是向您表示我对这种错误行为的深痛恶绝,我下定决心,不再犯类似错误。其时,领导反复教导一直在耳边回响,严肃认真的表情也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同时也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再告诉自己要把此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能辜负领导和同事对我的一片苦心。 自己并没有好好的去考虑我现在的责任,造成了工作的失误。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工作做风涣散的必然结果,也是与我们时代要求-----树新风,讲文明,背道而行。经过几天的反思,我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成长经历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时时处处也都能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但近年来,由于工作逐渐走上了轨道,而自己对公司的一切也比较熟悉了,尤其是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帮助使我感到温暖的同时,也慢慢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因此,这次发生的事使我不仅感到是自己的耻辱,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的关心。
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
产品质量问题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xx:
事由:下午3:45,因车间班组换班,例行到车间抽测助磨剂流量。抽测完毕后到码头查看灰船打灰进度,正好遇见周师傅开车到后面仓库。因前些日子刚拿到驾照,出于对驾驶汽车的好奇,就央求周师傅把车借我开一开。周师傅看我已经拿到驾照,便答应只从后面开到前面停车场。在进前门时,遇到左拐盲区,撞倒一开摩托车驾驶员,所幸人身暂无伤处,摩托车的几处塑料挡板被撞坏。
首先,我要向公司领导和同志们道一声:对不起!是我辜负了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重托,没有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给单位和个人都造成了损失和伤害,在此,我必须向公司领导和同志们作出深刻检讨,必须永远牢记这次血的教训。我诚恳接受处领导对我的任何处罚。
对这次事故,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导致这次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车私用,擅自行动。我没有时刻牢记公司的车辆管理制度,自己把握不住自己的行为,不向领导报告,擅自动车,做出了公车私用的举动。
二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识差。认为自己刚拿到驾照,开车平稳,这种认识使自己产生了麻痹思想,安全制度规定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在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为自己发生交通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是思想懈怠。没有考虑到左侧也可能会有情况发生,看着前面路况良好,便急于寻找停车位。这次事故事,对前方公司门口即将出现的左拐车辆,没有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没有采取妥善、有效的措施,一时的侥幸心理、疏忽大意终于酿成了大祸。
今后,我将认真吸取这次深刻教训,务必做到以下:
1、自觉学习和遵守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公司的车辆管理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所有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尽最大努力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2、认真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踏踏实实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弥补自己给单位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损失。
篇2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质量; 可靠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49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79- 02
0 引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企业面临着崭新的竞争形势和强大的市场压力,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讲,军工产品还未摆脱计划管理模式,故形成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与传统体制的碰撞,以至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因此,应充分认识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正确分析与了解军工产品研制生产的现状,及时慎重地采取对策,增强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以保证交付部队的装备性能稳定,质量优良。
1 军工产品研制生产与质量管理形势
目前,军工产品研制生产的质量与可靠性基本稳定,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大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力度,开展一系列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八条》、《三十条》活动,强化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保证组织,加强型号研制生产的质量与可靠性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文件、规章和制度,对确保军工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1.1 军工产品研制生产形势
现今军工产品均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家定点的军工企事业单位研制生产,这些老军工单位依靠自己严谨的工作制度,严格的质量控制,优秀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为部队交付了大量的优良武器装备。目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大部分军工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失,使军工科技人员出现短缺,虽然各单位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但由于技术上未完全吃透,工作上还存在差距,致使部分型号研制战线拉长,设计可靠性先天不足,制造工艺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定型中遗留许多问题,给批量生产带来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1.2 军工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形势
军工企事业单位发扬了老军工的优良传统,一直保持着较高素质的质量检验队伍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但总体上还存在不足:第一,抓研制设计少,抓结果多。只有因设计缺陷和管理不到位,工序、过程失控等原因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才兴师动众去现场抓问题,解决问题。第二,质量管理体系和研制生产出现“两张皮”现象,虽然企业已经通过ISO 9000族的认证,但实施体系文件不够认真,进行动态管理力度不大,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内部约束机制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行之有效的体系文件在基层组织没得到普遍贯彻。第三,生产过程的资源保障不足,主要体现在人员力量单薄、水平有限、设备落后上,这就很难保证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2 军工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综合上述军工产品研制生产及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形势,笔者认为要做好军工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加强军工产品设计研制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
产品的固有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因此在设计产品时要加强可靠性工程(可靠性设计、试验、分析、管理)的管理工作,对于电气产品的设计,同时还要加强电子元器件的补充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失效分析及可靠性增长工程的管理工作。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武器装备还比较落后,因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一些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际先进技术,不但有利于研究人员借鉴,而且有利于国产化、有利于自己的开发和创新。但是由于国力与资源的限制,产品研制与试验数量有限,对可靠性问题认识不深,系统的可靠性设计还存在不足,在研制过程中也没有深入地开展可靠性工程管理工作,以及看重功能、性能指标等技术设计,轻视工艺设计和改进,致使仿制或研制型号产品固有可靠性不高,研制周期过长,进而导致电子元器件货源出现短缺的现象。因此,军工企事业单位应该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找出办法,提出措施,抓落实,求实效,提高军工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确保为部队提品质量优良,性能可靠的产品。
2.2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可靠质量”的理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入世以后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展开人才争夺战,单纯靠觉悟和感情留人已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作为军工企事业单位必须在内部形成一种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氛围,营造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建立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薪酬留人”;同时,还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通过有效沟通建立互信团队,通过对人才授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挥他们的潜能。在单位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奖励制度,如工厂开展“质量标兵”、“质量先进个人进步奖”的评选等活动,为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最可靠的质量”的理念,加强企事业单位质量文化建设,提高在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管理层的人员素质,尤其是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提高生产管理者和生产操作者的质量意识,使生产管理者和生产操作者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确定比较对象,完善工作程序,强化绩效评价和坚持持续改进。使生产的军工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满足部队服役要求,且追上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
2.3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首先,建立质量责任制。坚持“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落实责任制,对质量工作负全责,保证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并把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做到各负其责,道道工序把关,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质量责任制,把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责任制的落实作为对企业经营者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权。
其次,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全面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控制方法,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严格对原材料、外协件、元器件的质量进厂把关,加强电子元器件补充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失效分析管理工作,加强合格分承制方的动态信息管理工作,保证采购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严肃性,处理好需货期与供货期的矛盾,严格工艺操作规程,严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严格产品出厂质量把关。
第三,建立质量改进和创新机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逐步完善计量和检测手段,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最终目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实用性。
第四,继续加强质量体系的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加大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深度和力度,持续提高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不断地组织开展2000版ISO 9000标准的宣贯及培训活动,开展新版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的交流活动。建立质量确认制,制定比较完善的、严格的考核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将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
第五,从可靠性工作开始,把握产品质量,要认真贯彻执行《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规定》,对照自身存在的可靠性水平低、可靠性工作不得力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依法做好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和保障性工作。做好可靠性策划,加强可靠性大纲的实施和检查;加强可靠性分析、试验和可靠性评审工作;加强可靠性信息的处理和数据积累工作;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加强元器件可靠性工作;做好可靠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确保武器装备质量稳定,性能可靠。
2.4 正确处理好军工产品生产中的3种关系
第一,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企业管理有计划、组织和控制三大基本职能,质量管理本质上属于控制职能,它是以管理体系的重新设计和持续改进为目标,以提高管理质量为核心,导致管理系统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管理体系,非常适应“企业管理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时代要求,因此,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工作今后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工作重点,处理好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水平与效率、自觉性和务实性。
第二,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和产品进度之间的关系。没有进度就没有产品,更谈不上产品质量,抢时间,抓进度是必须的,但是没有质量进度就难以保证,故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忽视质量,急于求成,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很多型号军工产品由于没能吃透技术,没有做好充分的研制试验,没有按法规要求扎实做好质量与可靠性工作,发生重大质量问题,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树立保质量就是保进度的观念,严把质量关,要杜绝讲排场,走过场的做法,要把有限的精力与经费花在质量与可靠性保证上。
第三,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和企业效益的关系。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效益决不能以降低质量作为代价。对于普通产品来讲,没有质量就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军工产品来讲,没有质量就没有装备的作战性和持续的战斗力。
3 结 论
提高对军工产品质量与可靠性重要性的认识,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着眼于未来,从企业内部的管理着手,做好与军品的质量与可靠性相关的工作。企业整体思路上要坚持保军养民,走投入少、效益高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在军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取得双赢。
篇3
关键词:问题产品;召回;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一些大规模的产品质量问题,从三鹿奶粉到瘦肉精事件,这些产品质量问题不仅给消费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也严重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进而使市场信誉受到破坏。要想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企业信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规范和制约市场秩序,我国针对产品质量问题,于2009年颁布了《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制定了一些关于问题产品召回的规定,但就实践状况来看,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这就需要从问题产品实际出发,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下文对与问题产品召回相关的内容作出具体论述。
一、问题产品召回前后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1.问题产品召回前的影响
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实施前,对问题产品负责情况有两种。一是当产品因质量问题而造成严重后果时,制造企业才会承担赔偿消费者治疗费用、误工费用、费率诉讼费用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能力费用等;二是产品出现问题后,未造成严重后果,制造企业仅负责消除问题产品的缺陷,对于那些存在缺陷而未暴露的问题不在其维修赔偿之内,产品问题仍然存在。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利的,未发现的问题仍会给其今后带来损失,而对于企业而言是有利的,可以尽可能减少成本。
2.问题产品召回后的影响
实施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后,企业在承担产品质量缺陷导致的事故费用外,还需要承担事故调查费用、维修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产品缺陷确定后,制造企业还必须承担其他同类质量缺陷产品召回通知费用、维修费用和技术检测费用。除此以外还需要负责维修或更换新产品,并确保产品无质量问题后方才可以提交给当事人。实施召回制度费用前后制造企业成本对比,前者只需要对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损害的产品进行赔偿,后者则需要对存在同样质量缺陷的所有产品进行赔偿,实现产品召回制度后,企业成本增加,而消费者的利益却得到了保证。但是召回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基于产品召回产品质量管理制度问题及创新途径
1.建立健全的问题产品召回法律体系
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产品召回的法律法规体系,仅有的是与汽车、玩具和食物等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范围有限,且处于行政性法规,法律效率较低,不仅难以满足汽车、玩具和食品等方面的召回需求,也难以满足易造成人身、财产安全的药品、医疗器材、电器等产品找回需求。虽然现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涉及到召回内容,但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无法起到统领召回的作用。因此,必须完善产品召回法律法规,毕竟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企业制定制度提供依据,能减少企业损失。
针对我国问题产品召回制度的不完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一可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下称《产品质量法》)进行修改,将问题产品召回制度纳入其中,借助于此法律效力加工召回制度提高到法律层面,从而构建以《产品质量法》为依据的汽车、玩具等方面的召回法律制成体系。这样既能确保召回制度和整个产品质量法律体系之间的统一性,也能减少立法费用;二可以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制定与《产品质量法》同级别的《缺陷产品召回法》,这样可以体现国家对问题产品召回的重视,也能提高公众和企业对问题产品的关注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履行自己的义务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在这里应该需要注意的是《产品质量法》针对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征求意见稿》只针对财产安全,若想使《缺陷产品召回法》发挥效用,需要将《产品质量法》和《征求意见稿》衔接起来;三可以参照美国立法体系,对可能给消费者造成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化妆品、家用电器等产品制定单独的召回法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的细化召回标准和可行规定,但是这种召回法律法规相对混乱,且立法费用相对较高,不宜采用。在实际制定召回法律法规时,将第二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结合起来使用更能满足实际需求。
2.政府发挥协调作用
问题产品召回后,就企业而言会增加维修、赔偿等多种召回费用,同时召回过程中也容易使企业名誉受到损失,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国内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主动召回问题产品;就消费者而言,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后,会造成经济损失,一些消费者期望企业能召回问题产品,而因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相对复杂、营销手段多种多样,生产经营者与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发挥协调作用,结合国际标准和现阶段国内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制定和完善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明确问题产品性质、规模,根据法律规范,采取一些措施强制要求制造企业召回符合召回条件的产品,并对问题产品召回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召回公正性。同时政府也应该不断的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与问题产品召回相关的信息,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加大问题产品执法力度
就目前我国召回制度设定的法律责任来看,处罚金额较召回产生的费用要少,当产品出现问题后,多数企业选择缴纳罚款,而非选择召回问题产品,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应加大问题产品出发力度,引进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也是报复性,其作用是遏制和惩罚不按照召回制度召回问题产品的企业,使问题产品召回企业能自觉履行召回制度相关规定,补偿消费者遭受的损失。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一些有召回义务的企业明知产品有召回条件而拒绝召回的企业,或消费者已经举办仍不进行召回的企业,亦或问题产品已经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严重后果的企业,才可以启动惩罚性赔偿。
4.构建独立的问题产品召回部门
缺陷鉴定机关作为产品鉴定的主要部门,其可以通过对产品的鉴定决定产品是否需要召回。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产品检测都是由企业内部检验机构完成的,产品检测可靠性和公正性得不到保证,加之现有的问题产品召回条例中对这一点并未明确,使得产品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应组织产品科技及卫生等专业人士成立独立的产品鉴定机构,以配合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减少不必要成本浪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产品召回与否直接关系着消费者和企业自身利益,为了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企业信誉,需要对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创新,而产品质量管理与问题产品息息相关,上文对召回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策略,为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依据。而这些策略毕竟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未来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仍需对产品召回制度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苏琳.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2]李鸿.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3]王子墨.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商品质量:学术与观察.2012(11).
篇4
【关键词】汽车,产品质量,自行认证,型式批准,一致性,召回
1、国内汽车产品质量情况
汽车购车半年内就出现质量问题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六成,一年内的占到八成。新车质量投诉比例进一步上扬,投诉量与销量的增加呈现正相关,说明新车质量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价格在10万-20万的车型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此类车型投诉比例上涨,微型车、小型车及紧凑型车投诉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热销车型的质量保障有待强化。用户因为安全隐患和厂家设计缺陷的投诉增长超过15%,说明用户对安全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加,维权意识在增强。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部件的质量问题近几年来一直是投诉的重点,占比超过质量问题投诉总量的一半。汽车生产企业对供应商和关键部件的质量控制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尤其以自主品牌较为突出。
当前暴露出的各类质量问题已经日渐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汽车召回已经成为2009年热销过后家喻户晓的名词。加强行业管理力度,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2、国内汽车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主要参考欧洲模式限制准入,不过当前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促使我们不得不有机的结合美国模式的一些特点,不断加强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间接刺激生产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管理。
2.1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一致性监督管理有待完善。目前,国内汽车产品管理主要有《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产品《合格证》、3C认证等几大体系。但是相关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尚不完善,不能完全保证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批准的车辆产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车辆上传等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多年来,国内相关部门下了很大力气,力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一直未能实现突破。汽车从生产到运营,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管理部门,涉及工信部、质检总局、公安部、交通部等多个部委,多头管理导致一致性监督管理很难无法落到实处。
2)汽车零部件管理存在缺陷。关键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一向是汽车产品质量问题投诉的重点。汽车零部件产业是隐身在整车制造产业后的一个庞大产业链,一般来说,零部件采购成本占了整车制造成本的70%。提升汽车产品质量水平的重中之重就是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质量。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方式,目前国内整车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关键部件的质量管理依然存在很大漏洞。纵观全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 无一不是有着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和管理体系,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汽车生产企业在供应商管理、零部件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加强管理。
3)仿冒零部件充斥市场,缺乏有效监管途径。有媒体曾经报道,现在国内汽车配件市场上,汽车上的每种零部件几乎都可以找到仿冒品,正品件的占有份额仅为30%左右,剩下的都被仿冒产品所占有。几乎所有汽车品牌的配件都有被假冒的经历。因使用仿冒零配件而发生事故的汽车不在少数。仿冒产品的泛滥不但严重损害了诚信企业的利益,影响了汽车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2.2汽车产品使用环节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产品质量问题处罚力度薄弱。相对国外动辄上千万的巨额罚款和大批量强制召回等处罚形式,国内对问题责任环节的处罚力度显得相当薄弱,以召回制度为例:中国从2004年实施缺陷汽车召回法至2008年7月共实施140余次汽车召回。国内的质量水平低于欧美各国,可是召回力度却明显偏弱。这与国内缺乏有力的问题监管和追溯体系存在很大关联。
2)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责任认定困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每年有数万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其中相当一部分事故原因出在关键部件的质量问题上。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事故鉴定依据,超过95%的事故责任都被认定是人为原因造成,产品质量问题未能得到重视,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实际上一直居高不下。
3)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国内涉及汽车产品质量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主要是原则性、方向性的规定。主要政策包括质检总局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工信部的《关于加强汽车产品质量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目前这些政策法规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深入到零部件行业还有很大困难,具体的可执行文件大多还停留在政策阶段,不能实现强制性管理。
3、发展路径浅析
1)准入管理进一步强化。2010年7月1日,工信部推出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一致性保障体系,保证企业生产的每一辆车都符合国家标准。一致性监督管理是车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办法》提出的管理框架涵盖政府检查、企业申请检查两种检查监督模式、产品检查和现场检查两项检查内容。一定程度上对以前分散在各部门文件中生产一致性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整合,实现了较大进步。
2)使用环节监管升级。7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了《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时隔六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终于迎来了升级,大幅提高了处罚力度,隐瞒缺陷产品或者拒绝召回责任的汽车厂商,最高将面临产品货值金额50%的罚款;涉及范围也有大幅拓宽,覆盖由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用于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汽车列车和挂车,以及轮胎、底盘、儿童安全座椅等涉及安全的重要零部件;同时,在召回的具体细节上增加了规范性和约束性。
4、结论。综上所述,只有明确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方针,规范行业管理行为,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战略的高度引导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升国内汽车产品质量水平。这是一条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质量监督,检验数据,有效措施
产品监督检验是质量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论文参考。如果质量检验本身“质量”不过硬,质量检验报告的数据结果就会有失公正将会极大地影响生产企业效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应该说,产品质量监督的抽样检验仍是我们国家产品质量监督制度的主要方式,它不仅要体现出客观、科学、公正,而且还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的工作人员,既要工作程序规范、准确,又要懂得正确推断被监督产品的总体质量状况。因此,我们要正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一、确保质检机构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性
对检测实验室而言,结果报告是实验室的最终产品。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实验室的形象和信誉。实验室的质量监督,是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难点。
国家《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指出:实验室必须“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从业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的监督”;“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因此,检测实验室监督和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各类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签约人员和其他的实验技术人员。
二、正确认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合格率
我们的产品质量监督,主要是通过抽样检验,着重寻找不合格产品总体,发现生产企业或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问题,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品的质量情况,以便对不合格产品的相对人进行质量整顿和规范工作,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暴露问题而发挥惩戒的机制,最终促使生产企业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全面提高该类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但有关职能部门往往根据媒体上公布的一些抽样合格率高低,作为判断某产品质量的水平如何,并以此来调整对该产品进行质量整顿的方向与选择整顿的重点。这样把抽样合格率的高低视为产品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事实上,抽样合格率仅仅只是该产品在特定条件下反映出的一种质量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合格率数据不能够说明什么真正的质量问题。
因为,不同的监督抽样检验方案(n;Re),所得出的合格率数据是会不同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产品质量水平P的高低等同于抽样检验合格率的高低,不加条件地进行比较,来判别各种产品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抽样样品的质量好坏(合格与否),除了跟市场上该产品的质量水平P高低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抽样检验方案(n;Re)的关系更大。
因此,我们质量监督部门在某产品的质量抽检情况时,仅仅公布本次监督抽检的合格率为多少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它不能确切地反映出该产品的实际质量水平P,必须附加必要的说明,明示本次监督抽检的监督质量水平Po和抽样检验方案(n;Re)等必要的参数条件。否则会误导消费者,甚至造成质量管理工作的偏差。
三、科学地做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分析报告
质量监督工作是采用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样检验的方式,通过对抽取的样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监督产品的质量状况,并从中找出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根源,指导并督促生产企业改进存在的问题,帮助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为政府制定质量目标与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质量监督检验的分析报告尤为重要。但是,从目前监督检验后公布的分析内容来看,大都可以归纳为:一是总体的抽检合格率是××%;二是各类产品的抽检合格率是××%;三是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产品与总体的合格率增减是××%;四是各受检单位被抽检的产品有哪些项目不合格;五是比较各类产品间抽样合格率数值的高低,来说明各行业质量好坏的程度;六是对抽检好的企业进行表扬、对抽检差的企业进行曝光等。这种“质量监督分析报告”看起来应该比较全面了,同时也会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并认为抽样合格率高的产品质量好,抽样合格率低的问题比较大,把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抽样合格率提高了作为质量整顿的成绩,把仍存在的不合格项目作为今年重点的整治目标。但是,这样的“质量监督分析报告”不能准确地反映被监督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因为它缺少告诉大家一些重要且最根本的质量信息:第一,没有告诉整个产品的质量水平P状况,或各类产品的质量水平P状况;第二,把抽检合格率与产品的整体合格率混为一谈;第三,单凭抽检合格率的高低来武断地判定产品质量好坏过于片面;第四,把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合格率增减作为质量走向缺乏有力的证明;第五,把样品中出现不合格项目简单地定为质量整改的目标不够全面,等等。总之,尚有诸多问题都没有说清楚的这种“质量监督分析报告”是不能作为政府制定整顿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P的依据。论文参考。
四、正确把握产品标准与监督检验的不同要求
产品标准的作用是统一规定该产品最低的技术性能,并指导生产企业组织生产与控制质量。生产企业只有严格按照产品标准来组织生产与质量验收,才能生产出符合其质量水平P的产品来。
而作为质量监督部门,由于其工作任务与性质决定,不可能对生产企业的每批产品都进行检查监督,往往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以发现不合格品的方式进行质量监督。论文参考。这完全不同于生产企业对自身产品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所以说质量监督检验不能直接应用产品标准规定中的检验规则,来对某一产品进行质量水平的确定。应该说,产品标准重在控制产品总体的平均质量水平P,产品标准的检验规则中往往规定了对于生产每一批产品的数量N不同,要求抽样的样本数量n、接收数Ac与拒收数Re也不同。换言之,产品标准是适应于生产企业正常连续生产的检查验收,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检验规则使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P控制在预先规定的质量水平Po之内,从而保证产品总体的质量要求;而监督检验是重在寻找出不合格产品总体。
总之,生产企业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达到所设定的质量水平Po;而质量监督部门也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抽样检验的科学手段来监督生产、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水平,督促生产企业使其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Po,并为政府提供行之有效的产品质量信息。
参考文献:
[1]陈陆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必须注意抽样及样品的有效性[J].标准计量与质量,1995(05).
[2]曾燕萍.浅谈质量监督检验的抽样工作[J].标准计量与质量,2002(1).
[3]邓志军.浅析检验细则在保证检验报告质量中的作用[J].大众标准化,1998(02).
[4]陈文戈,王红云,俞爱林,朱艳玲.监督检验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篇6
【关键词】 皮革 皮革质量 皮革强力 皮革色牢度 皮革中的有害物质 皮革异味
皮革是指由动物皮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加工处理所制成的一种坚固、耐用物质,简称革。皮革材料用途广泛,不仅可用于服装生产,而且是居家装饰、制造箱包等的高档传统材料。以皮革为原料加工的皮革工业是最古老的工业之一,是轻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加工皮革已超过一亿标准张(折牛皮),皮革产品进出口值达130亿美元;占世界皮革贸易总额的32%,已经成为世界皮革生产、加工及贸易中心。
近年来,检验机构和消费者对皮革产品质量关注度不断提高,皮革产品也相对其他生活用品价格高昂,为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我通过自己对皮革产品的质量检验以及收集的一些国家皮革产品统检结果发现,皮革类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类:皮革强力(如皮革撕裂力等)、皮革色牢度、皮革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等)、皮革异味等。并就这些问题对其生产工艺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具体地分析。
1 皮革强力
撕裂力是衡量皮革强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皮革服装尤为重要。撕裂力的概念:是将规定形状的矩形皮革试样(中间开有孔洞),放在拉力试验机的上下两个夹具的测试钩上,拉力试验机运行时达到的最大负荷值为试样的撕裂力。撕裂力也可解释为皮革抵抗外力撕裂作用的能力。皮革服装要保证正常穿用,必须有一定的撕裂力指标来支持。服装用皮革规定:羊皮革≥1lN,牛马皮革≥13N,其他小动物皮≥9N。
皮革耐折牢度是衡量皮革及涂饰层耐弯折性能的指标,人在行走时,鞋面材料会发生无数次的弯折,这就需要鞋面革有一定的耐折牢度,以保证皮鞋鞋面材料在一定的穿用时间内,不出现裂纹,无损坏,因此涂层耐折牢度是鞋面革的一项重要指标。皮革试样在规定的测试仪器上往复曲折,直至革面或革身产生变色、起毛、裂纹、起壳、掉浆等现象为止,以曲折次数表示皮革耐曲折性能的好坏。
制革生产过程一般分为准备、鞣制、整饰三大工段。准备工段是将原料皮变为适合鞣制状态的裸皮;鞣制工段是将裸皮变成革,使生皮发生质的变化;整饰工段是使革在外观和性能上达到使用要求。(1)准备阶段的主要工序包括浸水、去肉、脱毛、浸灰、脱脂、软化和浸酸。准备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料皮上一些对制革无益的成分,比如:毛被、血污、脂肪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质等。并对原皮的胶原纤维进行松散、软化处理,以利于后工序的加工处理。(2)鞣制阶段,主要工序包括预鞣、鞣制和复鞣。这个阶段是制革的关键阶段,通过鞣制工序,胶原纤维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即从生皮(原皮)转化为可以长久保存的、具有使用功能的皮革。(3)整饰阶段,主要工序包括削匀、中和、染色、加脂、干燥、平展、磨革、涂饰和压花。此阶段主要是对鞣制后的皮革进行整饰,从而得到不同花色品种的皮革。比如,经过染色、涂饰和压花得到不同颜色和花纹的皮革,通过削匀、加脂和填充等得到不同厚度、不同柔软程度的皮革。
从制革工艺上来看,皮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准备阶段和鞣制阶段,以及整饰阶段的削匀工艺。消费者选择皮革时,应选滑爽、柔软、丰满、弹性好,厚薄一致的皮革,这样的皮革是好的工艺制作的皮革,强度之然就会高些,反之则强度减弱。
2 皮革色牢度
皮革的耐水染色牢度、耐酸汗渍染色牢度、耐碱汗渍染色牢度、摩擦色牢度,这些项目不合格可能引起颜色迁移到其服装上活皮肤上,容易掉色,影响美观、危害健康。其中,消费者最易检验的是摩擦色牢度。摩擦色牢度是皮革受摩擦作用,皮革表面颜色、涂层发生变化或转移的程度。摩擦色牢度检验时用标准规定的白色衬布或白色毛粘,在一定的压力(测试头质量500g、1000g)下,在皮革表面进行往复式摩擦(以干的白色衬布或白色毛粘进行往复摩擦为干擦,以湿的白色衬布或白色毛粘进行往复摩擦为湿擦),并用标准灰色样卡评定皮革颜色的变化和白色衬布或白色毛粘的沾污情况。消费者也可以自己拿白棉布进行擦拭试验(湿摩擦最明显)。摩擦色牢度是衡量皮革是否脱色的指标,也是皮革服装和其他皮革制品的重要检验项目。
影响皮革色牢度的工艺是:染色、涂饰和印花。皮革染色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基本历程可以分为吸附、扩散和固定三个阶段。(1)染料由溶液中被吸附在皮革的表面,吸附时速度较快,染色一开始就能达到平衡。(2)染料向皮革的内层扩散(渗入),打破了表面的吸附平衡,这时,又从染浴中吸附染料建立新的平衡,如此不断地扩散、吸附,染色过程向前推进。(3)染料在皮革纤维上固着。这个过程既有物理的作用(如分子间的引力)又有化学的作用(如氢键、离子键、共价链和配位键的结合)。影响染色的因素有:染色的PH值、助剂的应用、机械作用、时间等。其中,在成品中反映最明显也是最有危害的是染浴的PH值。染液的pH值偏低时,颜色偏浓,渗透不足。提高染浴的pH值,有利于染科的渗透,使上染速度减缓,使染色均匀。染液的pH值太高,则渗透较深,表面色泽偏淡,染液中剩余的染料较多。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使皮革颜色浓艳,初期pH较高,后期加入适量的有机酸,以降低染液的pH值达到固色的目的。若最后浴液过酸,则色泽艳丽、浓郁,但容易掉色,对皮革寿命也有影响。涂饰与印花工艺对皮革色牢度的影响原理和染色工艺的影响原理相近,这里就不进行详细描述了。
3 皮革中的有害物质
皮革中的有害物质是指:甲醛、六价铬、及偶氮染料。在皮革和毛皮生产过程中,有时要用甲醛或其他醛类物质进行鞣制,或作为固定剂使用,大多数甲醛产生于鞣制和复鞣中,应用于涂饰后起固定作用的甲醛也是皮革中甲醛的直接来源。甲醛是一种无色的,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感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可刺激人的眼睛、皮肤和黏膜,严重的可引起呼吸道发炎和皮肤炎,在欧盟甲醛被列为一类可致癌的物质。一些发达国家对皮革中甲醛含量均有限制。例如,德国规定:鞋类产品甲醛含量
皮革中的六价铬离子具有相当的毒性,六价铬离子的毒性比三价铬离子高100多倍。皮革制品若与人体直接接触,游离的铬离子很容易随汗液进人体体内,导致皮肤损伤、各种疾病甚至癌病的发生。为此,一些发达国家都对皮革制品中游离的六价铬含量做出明确的规定和限量,最高限量一般在5mg/kg以下。实际上皮革生产过程中所用铬鞣剂中的铬离子是三价铬离子,但在皮革中往往能够检出六价铬离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是由于皮革中所用的加脂剂或皮革加工过程中较高的pH值条件以及加热、光照、湿度等原因将三价铬离子氧化成六价铬离子所致。无论如何,控制皮革中的六价铬是非常必要的。
偶氮染料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的染料。禁用偶氮染料是指可裂解一种或多种规定的有害胺类的染料。经过测试,其含量超过30mg/kg,被视为皮革和毛皮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禁用偶氮染料,有害芳香胺可使人体致癌。因此,皮革和皮革制品中应禁止使用可裂解释放出一种或多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4 皮革异味
皮革是用动物皮为原料经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加工过程而制成。在制革过程中,会加入各种酸和碱处理皮革,加入各种加脂剂进行加脂,以及用各种填充剂进行填充,最后还要用涂饰剂进行涂饰。由于皮革原料皮本身就有气味,再加上制革过程中的各种皮革化工材料,形成了皮革特有的气味。由于原料皮种类不同,以及所用皮化材料的不同,皮革的气味有轻有重。比如加入鱼油的皮革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鱼腥味;用溶剂型涂饰剂进行涂饰的皮革会带有一些溶剂的气味等;在皮革、毛皮制品中还会存在胶粘剂的气味,甚至有甲醛、苯的气味。显然,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在QB/T2725―2005《皮革气味的测定》标准中,将气味的等级分为五级:
l级:没有引人注意的气味;2级:稍有气味,但不引人注意;3级:明显气味,但不令人讨厌;4级:强烈的,讨厌的气味;5级:非常强烈的讨厌气味。
皮革及其制品因有其特殊性,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气味,但在汽车坐垫革、沙发革等皮革中,皮革的气味会比较明显,应该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陈高明.采用先进技术加快产业改造――世界制革技术发展状况评析.中国皮革vol.30 No.1 Jan.2001.
篇7
关键字:机械产品 质量管理 生产
引言:
机械产品的质量是机械生产中的关键与衡量准则,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就成为了机械生产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机械产品质量往往受到原材料、生产工艺、元器件、生产者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除此之外,机械产品质量亦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制约,诸如市场机制、外界竞争环境、市场政策以及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使企业做到压力与动力并存,积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机械产品生产质量的定义
产品质量
关于产品质量,顾名思义,即为某一种商品,或者某种服务能够满足给定需要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商品或服务能够给使用者带来的满足与便利。从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产品质量是相对于用户而言的,只有做到让用户满意,才是质量合格的好产品。
通常来说,产品的质量好坏有以下几个因素共同决定:
1)设计质量:大量的市场调查表明,大多数的用户在购买商品前,会仔细留意商品的构成原料,即商品成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护环境的号召,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购买时,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喜欢选择安全、无公害产品。对于机械类产品而言,多数以钢铁材料和橡胶类材料为主。这就对产品的抗腐蚀性能与抗锈性能提出了要求,亦对原材料的选择提出了要求。
2)生产质量:毋庸置疑,产品的销售效果与产品生产质量之间息息相关,尤其对于机械类产品,生产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产品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性能。且机械类产品多用于生产,一旦由于质量问题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生产质量的好坏往往关系着产品的销量与市场地位,甚至与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生产质量亦受诸多因素影响:生产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素质以及生产管理水平。
3)售后服务:机械类产品多为易磨损类产品,且多数的构成较为复杂,给使用者的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生产厂家比喻在严把质量观的同时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使用者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以避免对于产品的进一步损坏甚至是不可修复性损害。一个良好的售后服务亦能体现生产厂家良好的企业素质,是企业文化的“活名片”。
基于上述因素我们可以发现,机械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受两大类因素制约,一类源于企业内部,诸如企业研发与设计水平、生产者技术水平与工作态度、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水平以及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另一类则源于外部因素:原材料价格与质量、市场竞争、价格政策、政府制度与当时的劳动政策。这些原因即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物质因素影响,也有人为因素。总而言之,机械产品质量的好坏,既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也受人文环境的制约。
二、机械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
在对机械产品生产质量进行管理时,我们不妨将管理系统这一庞大群体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将从而进行有条理的,分工明确的管理。
1)企业质量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想得到质监部门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必须做好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不合格产品,绝对不能流向市场。
2)员工素质管理
对于大多数机械类生产厂家来说,员工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与操作人员。管理人员,顾名思义,综合多方面因素共同考虑,以确保企业正常,有序的运作。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在内熟悉工人,把握好薪金待遇和公司福利对于工人工作热情的影响,使之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在外,熟悉市场政策,把握市场动向。研发人员是企业发展与前进的“风向标”,研发人员须做到熟悉产品的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市场需求水平,以使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操作人员看似平常,却是企业的核心与命脉,过硬的操作技术和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企业技术吸收与研发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的生产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把握好自身质量关,更要注重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吸收,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动向与前沿技术。尤其是对于机械类产品,更新换代快,传统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模式往往会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三重浪费。
从质量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的机械类生产厂家中,很大一部分都存在技术陈旧,生产水平低抑或是设备水平落后、产品性能不达标的问题,有些厂家至今任沿用一些经验和陈就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这就容易导致机械产品质量不过关,从而在市场竞争之中遭到淘汰。
国家和政府部门往往通过资金与技术扶持来带动机械类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帮助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仍须做到自力更生,自主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同时对于他人的先进技术水平要加以吸收,加以学习。在资金与技术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同盟,共同发展进步。
4)生产技术与标准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漫长。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水平落后,设备陈旧笨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与现代社会高、精、尖的发展主旋律是相互冲突的。传统生产工艺难以满足生产质量,更无法贯彻国际标准。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现代技术与现代管理标准,采用现代化生产设备,以满足现代社会的生产那要求。与此同时,对于传统工艺中的精髓,要加以吸收和合理的运用。
5)企业合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中以不乏很多的机械制造类厂商。机械制造类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但是多数私人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和技术都相对短缺。这就促进了产商之间的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以谋求共同发展。在机械加工设备中,通常采用机床,而先进的数控机床与加工专用机床价格都比较高,这就需要企业间的共同出资与合作。与此同时,市场中存在很多不法商贩,他们供应的原材料质量差,品种规格都不全,原材料的不过关,对于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所以很多机械生产企业纷纷选择与原材料供应企业进行合作,确保原材料的安全与可靠,保证原材料质量,借此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要求与国家标准。同时在企业之间也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影响机械产品质量的宏观因素
前文之中介绍了许多影响机械产品生产管理的微观因素,其实还有很多宏观因素。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共同之约,很多问题又非企业内部就可以解决消化的。例如劳动者的技术与素质问题,就受国家劳动法的制约与保护。分析影响机械产品生产质量的宏观因素,最重要归结到很多相关的法律条款与国家相关政策。
结论:
当前我国机械产品市场虽然很稳定,但是仍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制约。机械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受很多因素影响,想提高产品非一朝一夕之事,仍需要不断的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生产管理,积极吸收先进技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保证原材料质量,保证生产设备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李占武.产前准备是机械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J].科技与企业,2013,18:35+37.
[2] 田淑琼.浅析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0,05:205.
篇8
关键词: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对策
实验室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对检测过程中的人、机、样、法、环等影响检测数据的诸多因素实施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和公正。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调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1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常见问题
1.1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室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实验室管理层有最高管理者、质量主管、技术主管,各自行使着不同的职责。但,有些实验室管理人员无实验室工作经历,或者对质量管理体系了解较少。1.2体系文件不完善有的实验室由于人少,且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顾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大多从其他单位拷贝,稍加改动就使用。这种文件不切实际,起不到指导实验室工作的作用。1.3体系文件宣贯不到位由于有的实验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体系理解困难,导致宣贯不到位;有的实验室体系宣贯流于形式,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没有根据具体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有的宣贯力度不够,形式单一枯燥。1.4人员培训不到位当前,基层实验室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1人兼任多个岗位的情况十分普遍,工作人员对兼任岗位工作内容不熟悉,人员培训计划与预期任务不适应,培训针对性不强。1.5内审和管理评审不到位通过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可以审核质量体系涉及的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结果的符合性,为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有的内审员对体系不熟悉;有的内审员对事实描述不当,无法整改。1.6服务和供应品验收不到位服务主要是指对检测工作有影响的支持服务,主要包括计量校准、检定服务;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服务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等。供应品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辅助设备、化学试剂、耗材等。很多实验室仅进行外观验收,忽视了对服务和供应品的技术验收。
2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2.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质量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应对实验室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转变思想观念。作为管理者,必须努力争取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多方面的支持,为实验室的长远和持续发展考虑,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应对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结果质量控制的结果等工作给予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预防。2.2完善体系文件,切实指导实验室工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编写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规定越细,文件的可操作性越强,执行力也就越高。文件修改后,在试运行过程中,进行论证,确认其可行性。发现不适合的地方,再行修改,直至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体系文件。2.3加强体系文件的宣贯力度质量体系文件确定后,质量负责人应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充分理解文件内容。宣贯完成后,对参加人员进行现场提问或考试,检查宣贯效果。2.4人员分工明确,加强培训根据具体岗位,制定和严格实施人员培训计划,且根据人员工作能力,适时调整岗位。所有在岗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考核,考核内容应全面,理论考试与岗位技能考核相结合,考核合格并经单位批准后,方能上岗。2.5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每年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认真开展1~2次的内审和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还可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增加评审频次,适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适应性做出评价,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3:82
[2]颜红.关于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中如何发挥质量体系作用的探讨.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39(4):8~10
篇9
【关键词】畜产品 质量安全 影响因素 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颁布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我国的畜产品安全不容乐观,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关健应抓住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因素的几个监管环节,从而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引起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动物疫病、违规使用违禁药物及添加剂和兽药残留。
1.动物疫病:在动物身上发生的链球菌病、寄生虫病、狂犬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影响了畜产品的安全性。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疫苗效价、免疫质量或缺乏有效疫苗保存等问题,也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2.违规使用违禁药品及添加剂:一些饲料生产厂家,饲料经销商及养殖专业户为单纯追求养殖效益,无视国家禁令,通过不同途径使用违禁药品。此外,一些动物饲养者为追求动物生长速度,还在饲料内加入激素、镇静安眠药等药物。有的为提高肉食动物的瘦肉率,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添加剂,严重影响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许多养殖户只知添加某些药物或添加剂能预防疾病或提高生长速度,但往往不管添加量的多少或在添加时搅拌不均匀,导致添加量超标,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
3.兽药残留:饲料中滥用原料药、药物添加剂,忽视停药期(休药期)引起兽药残留,给畜产品安全造成的隐患及其负面影响也比较突出。首先,一些企业为追求高效益和高利润,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添加兽药(抗生素、磺胺类、呋喃唑酮等化学药品和其他违禁药品),且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化学药名称和休药期,并向养殖户销售;其次,一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还有一些养殖企业或养猪户不按停药期的要求,在动物出栏前还继续使用含有兽药的饲料,从而造成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
二、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要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就要从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个因素着手,抓住这些重点监管环节并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整治措施。
1.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构建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按照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做好动物饲养场的选址、设计和布局,防疫设施齐全。建立引种、自繁自养与人工授精制度;建立合理生产工艺流程;建立科学的消毒、免疫与驱虫程序。构建动物饲养场生物安全体系。
2.按规程开展动物免疫。免疫注射是预防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而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动物疫病发生情况,确定免疫的病种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开展免疫注射。同时要加强对免疫效果的监测和动物疫病的检测。
3.建立动物疫病预防、预警机制。及时沟通各地区的动物疫病发生情况,进行信息互通和开展风险评估,做到全国一盘棋。掌握疫情动态,减少因为动物及其产品的大流通而带来的动物疫病隐患。
4.严把检疫关。按规程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异地引种检疫。严格执行外引动物隔离制度。发挥省界动物卫生检查站的作用,堵截外疫传入。
三、充分发挥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作用
1.对辖区内从事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养殖单位实行月检查制度,针对存在问题,向企业下达整改意见通知书,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立案查处。在加强兽药、饲料投入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逐步将工作重点向畜禽养殖领域、使用环节和畜禽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延伸。
2.坚持从源头抓起,进一步强化畜产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从饲料、兽药管理入手,把住原材料关,把住违禁饲料、兽药进入关。对兽药、饲料监管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同养殖户签定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帮助养殖户建立畜禽用药制度和用药记录,指导科学合理用药,确保上市畜产品安全可靠。
3.充分发挥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职能作用,对畜禽养殖生产的环境、设施、品种和投入品管理等标准化生产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规模饲养场和加工龙头企业中,逐批引导走上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轨道。对认证后的企业实行日常跟踪监督管理,定期检查企业是否按无公害标准生产,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加强畜牧业执法监督和宣传
1.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严格动物饲养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开展兴奋剂检测,加大对使用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推行可追溯制度,一查到底,及时立案查处。
2.强化宣传,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强畜产品安全知识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识别、食用安全的畜产品,真正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通过宣传,形成一个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外部环境,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执法环境,使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普及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完善动物疫病预警机制、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真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篇10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一)渔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人们不断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导致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鱼类生存繁殖及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一是陆地污染,人们从生活的陆地向海洋排放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对鱼类生存会带来巨大威胁的污染物。二是海上污染。近年来发生在海上的石油运输事故、石油开采事故导致石油大面积泄漏,清除的难度比较大,对鱼类的生存与繁殖造成严重威胁。三是养殖业发展不规范。我国水产养殖业确实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就盲目扩大养殖面积,增加养殖产量;没有合理估计鱼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用量,而盲目过量投放,大大超出了水体自净能力的范围,对渔业水域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生产环节中不良投入品滥用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渔药、饲料和改良剂等投入品,这些投入品是水产品养殖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不良投入品主要在饲料和药物中得到使用。当前,渔业饲料中存在卫生指标超标的问题,农业部门每年会对饲料产量进行质量检查,发现有将近1/2的企业生产的饲料重金属含量超标。同时,有的饲料生产企业在生产渔业生产饲料时,还会加入一些防腐剂、抗生素或者激素,这类物质如果超过标准含量,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治疗。同时,在渔药中也会存在不良投入品的问题,不少生产厂家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出售一些毒副作用比较大或者成分不明的渔药。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还会存在养殖人员违规用药的情况。这些因素最终导致水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一旦进入人们的餐桌上,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将是十分严重的。
(三)质量检测不到位
质量检测不到位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问题,一是质量检测机构数量不足,资质不足,难以满足检测的实际需要。当前我国拥有1个国家级、16个部级及14个省级水产品质检中心,地方市县基本很少有水产品检测机构,检测技术水平相当落后,作用不大。二是检测人员自身素质不达标,有待及时提升。三是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当前一个样品抽检的费用在2000~6000元,但是财政投入资金却不足百万,只能够完成500个样品的检测任务,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检测机构缺乏宏观规划。当前质量检测机构是国家行政单位设立的检测机构,但是由于质量检测机构建设缺乏宏观规划,很多地方市县因为质量检测实际需要都在纷纷建立自己的检测机构,不利于资源、资金和技术方面合力的形成,造成机构检测水平低下,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行为,无法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1.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渔业水域水土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出这个限度,势必会导致其受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所以,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政府应将入海污染物排放量纳入到规划中,并对水域可承受污染物范围进行科学研究论证,建立完善的入海污染物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入量,并把渔业水质标准作为硬性标准,只有达到规定的水质要求才被允许排入。同时,还要加大对涉海工程及海上石油开发项目的审核监管力度,尽可能降低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并要求其缴纳海洋生态损害赔偿金,用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要修复渔业生态环境,可以采用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生态环境的不同,制定增殖放流计划,确定合适的放流品种,从而让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得以恢复。同时,还要加大对海洋和内陆水域的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完善的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监测机构体系,促进监测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增设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监测点位,对渔业水域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以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二)重视生产环节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首先,在开展水产品监督管理工作中,对饲料原料选择及工厂加工生产要加强监督,对违反规定在饲料中添加不良药物的行为,要加大查处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在查处过程中发现产品质量不达标、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的企业,要立即要求其停止生产,并督促其尽快整改,同时还要加强跟踪检测。对因滥用药品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企业,直接取消其生产资格,并追究其违法责任。比如,青岛海洋与渔业局,就针对海洋到餐桌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对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域环境、养殖及流通等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其次,对水产品养殖中的渔药,要加大用药指导力度,建立完善的用药处方制度。水产品技术推广人员、检测人员及测报人员应亲赴水产养殖中心,或者到养殖大户家中,对其进行用药指导,让他们掌握用药相关技术,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用药标准用药,明令禁止其使用违禁药物,更不能使用成分不明的药物,并合理控制用量,尽可能降低水产品的药物残留。
(三)加快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1.整合检测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当前我国基层质量检测机构数量不多,很多都存在资质不足的问题,很难满足水产品质量检测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方面应加快规划调整,依托现有的检测机构、科研院校技术和设备优势,加大对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力度,尽可能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检测机构建设,从而更好地进行水产品质量检测。2.加快快速检测技术推广快速检测技术不仅能很好地满足质量检测的实际需要,而且还具有很大优势,即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成本较低。因此,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或者进行检测技术竞赛等方式,从而让质量检测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3.注重水产品企业及中介机构作用的发挥仅仅依靠政府检测机构来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不现实的,无法进行全方位检测覆盖。因此,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对水产品企业进行指导,让他们建立自己的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水产品行业协会加以鼓励,让他们建立质量检测中介组织,促进水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民身体健康安全,对水产品的出口能够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渔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产环节中不良投入品滥用及质量检测不到位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还应不断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重视生产环节投入品的监督管理,还要加快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国水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龚春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10):16.
[2]郑英杰,刁伟,张帅.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浅析[J].齐鲁渔业,2012(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