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勘察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质勘察现状

篇1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察 现状 前景

[中图分类号] P641.4+61[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69-2

1煤田地质勘查现状

1.1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煤田地质勘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偏向传统,传统能源在其中所占比重过半,煤炭能源更是占了高于60%的比重。即使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理念的更新、新能源的不断被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化石能源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当我国的主要能源。而且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经济结构并未实现完全转型,需要的煤炭能源储量十分巨大。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观念成为主流,在生产中更注重安全、科技与效率。这些需求都将依靠煤炭地质勘查及其进步来满足,煤炭供应需要煤田地质勘察保障,安全开采需要煤田地质勘察技术的技术的进步。对煤田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1.2煤田地质勘察的现有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煤田地质勘察中也得到了贯彻应用。面对不同的地质会采用不同的煤田地质勘察方法,以更好的达到煤田地质勘察工作的目的,为后期煤炭开采等工作做好准备。

在区,由于地质的影响,先期除对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分析,还应进行野外实地的勘查,获取地质、煤层等的最直接的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项目进行时注意将各种煤田地质勘察方法衔接起来。采用机械岩芯钻探、地球物理测井、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具体工作方法。

在半―覆盖区,由于勘查难度的加大,事前工作应做的更为精细,可以进行专门的小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并且随着地质复杂度的提高,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各种专业的勘查手段需交给不同的专业团队完成以达到标准。在这些区域可以采用地形地质测量、地面物测等方法和地震、磁法、电法等专业性很强的勘查手段。

受生产力和技术人才等因素发展的限制,煤田地质勘查的现有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与不足。现有方法将无法适应环保理念和以人为本的观念等当今时代的主流新思想。而且煤炭资源在现有条件下是有限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对煤炭的不断开采利用,煤炭资源的减少,剩余煤炭开采的难度不断加大,对技术方法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开采要求。

1.3煤田地质勘查的现有问题

煤田地质勘查布局不合理。我国的煤田大强度开采多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在大规模高强度的长期开采之后,东部地区可供建设新井的地区越来越少的同时,寻找新煤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西部有些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地区则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煤田地质勘察布局的不合理阻碍了煤田地质勘察的进一步发展与帮助我国煤炭能源的利用。

煤田地质勘察工作中得到的科技与人才支持不够。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科技与人才的支持。然而或是受父母思想的影响,或是受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或是由于个人无法忍受艰难的环境,从事煤田地质勘察工作的人才稀有。煤田地质勘察并非高科技行业,在大多数时候自身不重视对科技的应用与引进,国家对煤田地质勘察行业的科技技术支持力度也并不大。

就煤田地质勘察工作自身而言,如上文所述,煤田地质勘察的现有或者说传统方法存在不足,使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法安全与可持续进行。煤田地质勘察在方法与手段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勘察过程中,精细化程度不够,这是在工作中不能将勘查施工与对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导致的。精细化程度的不足会导致整个煤田地质勘察工作的失误,使得后期工程出现严重浪费的现象,在我国煤炭资源长期将不足的情况下,这将造成极大危害。施工过程不规范,我国对煤田地质勘察工作程序并未有强制性规范的明文规定,也没有完整的施工流程细则,这导致施工的随意性增大,基础性工作程序不规范。在开始煤田地质勘察工作之前,不做详细的地质调查,仅依靠二手的访问资料。先期工作的不足与不规范将为整个的煤田地质勘察工作增加难度,带来一些本科避免的困难。对煤田地质勘察工作的行业管理不到位,煤田地质勘察工作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速度不断提升,各经济单位为抢占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经济效益,纷纷选择以包代管,将外协队伍作为达成其目的的手段。但外协队伍的素质严重参差不齐,每当项目工作量过大和工作紧张时,外协队伍总会出现技术质量不过关或工作进度跟不上等问题。对煤田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监督不到位,严格的质量标准监督体系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监督过程中,出现应付与临时突击等现象。质量标准的不过关将给煤田地质勘察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我国煤田地质勘察工作在现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给煤田地质勘察工作带来各种隐患,不利于煤田地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煤田地质勘察的前景分析

2.1新能源的开发给煤田地质勘查带来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开发新能源的力度加大,社会对新能源的接受度提高。这将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新能源的比重将会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化石能源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会不断降低。煤炭能源将会让位与可再生环保的能源,煤炭能源地位的降低会使煤田地质勘察受到冲击。国家政策倾斜于新能源,资金与人才流出,企业与个人投资投资时煤炭行业的吸引力降低,整个煤炭相关行业都将面临挑战,煤田地质勘察作为煤炭行业的基石更是首当其冲。

然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过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是主体能源,而且技术水平与人才素质都属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这些都给煤田地质勘察工作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转型带来缓冲空间。煤田地质勘察在面临挑战时,如能有效把握其中机遇,将会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与可能。

2.2煤田地质勘察中不断产生应用新方法、新技术

当前煤田地质勘察中新技术得到应用。采用内套管结构的绳索取芯技术,通过各传感仪实时掌握各钻进参数的钻进参数探测技术,以数字方式记录高质量的地震信号的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技术,探测小结构程度更高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有效提高了煤田地质勘察数据的精准度与可靠性,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与缺陷。增加技术与科技的使用度,可以增加煤田地质勘察的客观性与安全性,为煤田地质勘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先进,总会存在不足之处,并且受成本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新方法的推广会受到阻碍。例如绳索取芯技术推广已有数年历史,但仍不能称上普及,也谈不上完善。并且,煤田地质勘察工作总要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需采用不同的方法,现有新方法种类仍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方法的需求,更多的新技术亟待被研发。

煤田地质勘察前景广阔,但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新技术、新方法仍需完善,并且要及时推广,同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环境有针对性的研发新技术。国家提供政策、资金等的支持。各单位更新观念,积极更新设备,引进新方法,不能吝惜一时的资金,要从煤田地质勘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安全可持续。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更广阔的前景。

2.3人才、科技助力煤田地质勘察

人生生产过程中的主体,技术方法的研发与实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在之前,或是由于单位的不重视,或是由于人才的就业观,煤田地质勘察工作中人才稀缺,人才队伍薄弱,即使从业人员有足够的技术,也会存在观念落后等缺陷。现如今,国家重视教育,高校扩招不断,培育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人才基数扩大,也扩大煤田地质勘察的人力前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传媒为工作人员自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煤田地质勘察行业工作人员也增强了提高自我素质的信念。各从业单位也更为重视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为人才提高更好的环境,用奖金等激励员工深造。给年轻人才重要项目及重要岗位以进行人才的锻炼,注重关注基层的作业人员。及时发现有潜力的新人,用有经验的老员工带动与帮助。

科技能为煤田地质勘察工作提高助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技迅猛发展,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提升。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煤田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如数字测量技术能使煤田地质勘察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避免了人工操作测量的主观性错误,而且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危险性活动。地震勘探技术在可以获得更多数据的同时能更好的保障人员的安全。科技的应用使煤田地质勘察能为后期煤田的相关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

新观念的推广,从根本上有利于煤田地质勘察的发展。新的思想理念是以煤矿为核心,这种理念在煤矿从粗放型开采向精细型开采转变过程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煤田地质勘察要符合地质工作规律,合理设计勘察周期,使煤田地质勘察工作更为合理,为后续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煤田地质勘察工作中新观念的推广与科技人才的发展,都有利于煤田地质勘察的安全可持续发展。而煤田地质勘察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更符合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理念。顺应时代的潮流有利于煤田地质勘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小结

煤田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与煤炭利用有关行业都是重要行业,更何况,煤田地质勘察在煤炭行业中起基石和先行者作用。煤田地质勘察存在各种问题,煤炭也在面临新能源的冲击。但用发展的眼光看煤田地质勘察的发展也是充满无数机遇。积极研发、推广新方法,利用好科技与人才助力,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观念,遵循客观规律,煤田地质勘察是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参考文献

[1] 地质总局.大型煤炭基地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R].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2006.

篇2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发展趋势;现状;创新

1.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1.1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特点与地质条件,按照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宏观布局要求,结合城镇化格局、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利用以及人口分布等条件,统筹地质勘察工作区域进行布局,引导勘察工作有序发展。

1.2统筹规划,适度超前

统筹地勘领域对外开放和国内地勘事业发展;统筹各位规划区域内的地质工作;统筹地方和中央地质勘查工作;统筹环境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统筹商业性地质勘查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将地质勘查工作所具备的先行性和基础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提前部署地址勘察工作的主要规划内容。

1.3立足国内,扩大合作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尽快适应资源全球化发展需要,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引导并且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支持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以及攻击能力。

1.4创新科技,增强能力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落实科技发展等要求,主要探讨重大的地质理论及其相关问题,加快地质勘察工作,保持和现代化步调一致,将原有的地质区位优势逐渐的转变成科技创新优势,大力推进地质勘察技术发展与成矿理论,同时推动勘察和科研者两者的有机结合,完善整个地质活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勘测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尽量发挥科技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以及队伍建设等问题。

1.5突出找矿重点,拓宽整个工作领域

基于我国目前的地质资源基础、户外环境基础、建筑工程基础和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突出重点成矿区以及重要矿种的勘察工作,尽可能的提高工作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努力创造出具有宏观影响的效果,积极拓宽地质勘察工作的应用领域和服务区域。

2.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现状

在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中,为了促进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注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勘查工作水平。具体来说这些技术措施包括以下种类。

2.1进行勘查的整体统筹规划

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应该全面考虑地质找矿工作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结合勘查的具体条件,地质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有效指导地质找矿勘查具体工作。如果对具体情况缺乏科学全面的考虑,必然会影响勘查工作顺利进行对矿产资源开发也带来不利影响。

2.2遵循地质与资源分布规律

进行地质找矿勘查工作时为了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必须遵循地质及资源分布规律考虑资源分布、地质条件等综合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勘查方案提高方案实用性从而更为有效的指导勘查工作。地质找矿勘查的对象是土地,地质地层结构,自然环境等内容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任何一项因素缺乏全面细致的考虑都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影响地质找矿工作顺利进行。为此,在进行勘查时应该结合当地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勘查工作需要等因素,遵循地质与资源分布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勘查方案合理运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为更好进行地质找矿勘查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2.3拓宽勘查领域并突出重点

地质找矿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地质条件、环境工程、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为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应该突出重点,有选择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研究。要提高思想认识决出重点矿产资源的勘查实现勘查效益最大化。同时应该注重科学技术运用提高勘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更好满足勘查工作需要捉进自身工作效率提升。

2.4提高勘查工作能力并创新

加强勘查队伍建设工作建立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工作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专业化工作队伍使他们熟练的掌握各种技术措施能够熟练的运用勘查技术开展勘查工作。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勘查中不仅要寻找地质矿藏还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运用先进技术武装企业,为提高勘查工作水平提供保障。

3.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措施

除了遵循相关技术措施之外,由于勘查中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给勘查工作带来挑战,因而为了促进勘查工作水平提高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创新及对策。

3.1与现代化技术进行融合

找矿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类型在运用相关技术措施时应该重视考虑技术的适应性能够根据矿产埋藏条件等情况结合矿产开采目标等捉进技术运用获得最大的效益。目前在找矿过程中,逐渐出现从浅层向深层过渡的情况找矿越来越困难,条件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趋势下,为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注重现代技术措施的运用,让先进的技术措施为找矿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的技术措施如下:进行岩石物理性质差异分析从地表向地层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成矿规律分析有无矿产资源存在。其次是要重视现代机械设备运用,建立现代化的采矿体系捉进采矿精准度的提高。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化采矿信息系统对采矿得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处理为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最后,工作人员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密切配合相互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捉进地质找矿勘查工作顺利完成。

3.2推动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方法运用

要对该项技术措施的特点、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采矿实际工作需要,有选择性的采用这些技术措施从而增加技术的适应性更好的满足采矿工作需要。该技术措施在老矿山深部和覆盖区采矿的时候更为适用。但该技术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对其精准度使用效果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3.3重视GSP感应系统在勘查中的运用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实现无线电导航定位,能够为找矿勘查提供精确的三位数据坐标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进行地质找矿勘查时要重视该项技术措施运用建立GPS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信息监控接受、转换、分析体系捉进勘查工作顺利完成。运用该项技术措施时油于岩石矿物中具有稳定的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这些物质具有稳定的光谱吸收特征不同矿物质具有其独特的吸收能力。可对采样进行光谱曲线测量将测量所得结果与资源库光谱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地层中具有哪些矿物质进而实现找矿的目的。

3.4完善其它相关工作

例如加强管理和规划工作合理调整找矿布局结构避免出现重复现象。对具有潜力的矿区进行有效调控和合理布局建立多工种、多方法、多学科作业。完善地质勘查规范标准有效规范和引导勘查工作顺利进行。

4.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要想促进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各级的领导对此产生足够程度的重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因为储备量不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因此就不能有效的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影响到地质工作的质量后来相关的领导开始对矿山的地质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各个方面都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比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等将地质采矿工作纳入了重点关注的范畴。

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人才提高勘探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定期经常的邀请一些专家来培训和训练地质技术人员并且还将表现优秀的地质技术人员送往国外进行进修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阔技术人员的工作视野实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

并且注重地质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不断的促进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找矿方法进行确定保证选取的找矿方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然后依据矿石和矿体的特征来对矿化蚀变带的范围进行确定, 确定范围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从而提高勘察的效果。要综合评价和研究金属矿山的可利用性,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评价和预测矿山的新类型和新矿种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目的并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上来解决矿山的持续性问题。利用不断革新的先进勘察技术综合研究各类资料对找矿的新技术和新思路进行创新对新类型和新矿种的找矿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

篇3

要从整体上来进行统筹规划,可以适当的规划长远一点;对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全面的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对各个方面的地质勘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比如,对商业性地质调查和公益性地质调查进行统筹规划,对矿产和环境的地质勘查进行统筹规划,对中央体制勘查和地方体制勘查进行统一,对勘查事业进行发展和创新,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在地质勘查前的十年左右内,就需要进行仔细的部署和准备。

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对我国的国土、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的利用,仔细的调查城镇化格局和人口分布状况,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领域分布进行统筹规划,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开展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

要依据我国一系列的勘查工作,比如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地质条件以及重点矿区等,来实现地质勘查三度提高的目的;三度指的是精度、广度和深度。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将地质勘查工作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宽。

逐渐的实现地质勘查的现代化:首先需要不断的发展地质勘查理论,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地质勘查当中,对找矿技术的创新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将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注意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地质勘查人才,建设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的勘查队伍,逐渐的实现地质勘查的现代化。

在一个小范围内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那么就需要充分的与国外勘查企业进行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断的提高勘查水平。同时,还需要勘查开发国内的矿产资源,以此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对各级地质勘查管理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将相关的制度严格的落实下去,各个部门应该互相的协调,将各自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需要对商业性的勘查机制进行完善,除了吸收财政资金之外,还需要引进一些社会资金。

2.找矿技术的创新方法

综合应用现代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找矿已经不单单是某一个专业的事情,在找矿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各种科技技术;在找矿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科领域有很多,一门学科是无法有效的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比如山川的形成原理、岩石的性质特点、地表特点等等。在实际的地质找矿勘查中,应该综合应用各种现代技术,学会在勘查中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从而保证获得的数据都是非常精确的,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开展下面的工作。从这个方面上来讲,找矿技术其实就是对各种技术的综合掌握。

地、物、化、三场异常互相约束方法:地指的是地质结构场,物指的是地球物理场,化指的是地球化学场。三场技术是我国找矿技术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实践当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对很多方面的要求都过高,很多时候无法满足,比如渗入地下的深度、设备以及准确度等等;如果是线圈能够保持稳定,那么就可以拥有较好的工作性能,但是,深入地下一定的深度之后,就无法有效的保证线圈边界和细密线圈的准确度。勘探技术仅仅能够勘查出矿藏的大致方位是不行的,它需要能够将矿藏的准确位置提供给工作人员,因此,就需要提高矿藏地域的精确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勘探工作人员应该对技术的应用性不断的完善。

X射线荧光技术:这种技术目前算是比较的先进。大多都是地表里很深的位置蕴藏着矿藏资源,那么采用X射线荧光技术,矿藏受到这些刺激之后,能够将另一种射线在短时间内发射出来,这种射线相较于激光波来讲,还要更长,这样工作人员接收到射线之后,就可以对地下矿藏资源进行准确的判定,如果地下蕴藏的不是一般的矿藏,那么这种技术就更加的有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技术还可以对矿藏的储量进行准确的估算。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一些盲目挖掘的问题,自然生态也不会受到人为的破坏。因此,X射线荧光技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还可以有效的保护我国的地理环境。

3.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要想促进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各级的领导对此产生足够程度的重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因为储备量不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因此就不能有效的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影响到地质工作的质量;后来,相关的领导开始对矿山的地质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各个方面都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比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等,将地质采矿工作纳入了重点关注的范畴。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人才,提高勘探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定期经常的邀请一些专家来培训和训练地质技术人员,并且还将表现优秀的地质技术人员送往国外进行进修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阔技术人员的工作视野,实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并且,注重地质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不断的促进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找矿方法进行确定,保证选取的找矿方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然后依据矿石和矿体的特征来对矿化蚀变带的范围进行确定,确定范围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从而提高勘察的效果。要综合评价和研究金属矿山的可利用性,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评价和预测矿山外围的新类型和新矿种,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目的,并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上来解决矿山的持续性问题。利用不断革新的先进勘察技术,综合研究各类资料,对找矿的新技术和新思路进行创新,对新类型和新矿种的找矿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

篇4

一、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现状

1.海拉尔盆地水文地质现状

海拉尔盆地呈现出的三坳两隆的格局,是作为一个中新生代叠合式、多旋回、断陷)坳陷型的盆地出现。根据以往资料记载,海拉尔盆地的地层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四系、第三系和上白垩统。

2.西乌珠穆沁旗巴其北矿区水文地质勘查

巴其北矿区位于乌尼特煤田东北,整体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巴拉格尔郭勒河谷平原与之东的倾斜平原。全区分布的第三系砂质粘土、下白垩统砂砾岩段上的砂泥岩段,存在于下白垩统砂岩裂隙含水组建和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之间,隔水比较好,它的水文特征体现为下白垩统砂岩裂隙孔隙含水组、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在本区不发育的是第三系上新统孔隙含水层。

3.东胜煤田水文地质勘查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东胜煤田,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没有基岩出露,这是典型的半干旱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东胜煤田的水文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

二、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

1.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现有煤矸石山1 500余座,堆积量达30亿t,占地超过6000 hm2,并以每年上亿t的速度递增。露天挖损与压占土地4.5万hm2左右。煤矿采空塌陷面积8.7万hm2左右,每年增加采空塌陷面积约266.7 hm2。地表塌陷造成东部平原矿区地面大面积积水、受淹和盐碱化;西部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速,严重破坏矿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2.矿区水均衡系统遭受破坏

矿区疏水降压、矿坑排水,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破坏了整个地区的地下水均衡系统,使水资源短缺,泉水干枯,河水断流,影响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3.诱发地质灾害

因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导致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煤矿山排出的大量废渣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

4.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我国煤炭采矿行业工业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5.7%,位居第5位。其中,有害物排放量73.13万t/a。因二氧化硫污染导致的我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此外,矸石自燃、爆炸、结构侵蚀等释放大量有害气体,矸石堆排放大量粉尘污染空气。

三、煤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趋势及建议

1.排供结合,和谐发展

煤炭工业建设需要水,煤炭开采生产害怕水。一方面由于煤层赋存的地质地貌条件,大部分煤矿区水资源贫乏,供水水源问题突出,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矿区供水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另一方面,煤矿开采需要排水,而大量的井下排水,相当一部分未进行充分利用。

2.重视矿山环境地质工作

煤矿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由于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资源破坏、地面沉降塌陷,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这方面的历史欠账很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要求,今后应加强矿区水环境的勘查评价工作,继续做好矿山环境治理,努力营建新型的“绿色矿山”。

3.超前开展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近年来,由于煤炭需求的高速发展,原来遵循多年并行之有效的水资源勘查先行或与煤田地质勘查同步进行的这一科学勘查程序在新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未能得到较好的贯彻和遵循。因此,为了保障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仍应按照科学的程序,超前布置开展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4.继续做好矿井防治水水工环勘查工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东部煤矿上组煤资源的枯竭,储量丰富的下组煤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很现实的问题,而下组煤的开采除了其他的矿井工程地质问题以外,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距离下组煤几十米的深部高压岩溶水的“突水”威胁。继续加强现有矿井防治水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应是新形势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篇5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察;遥感技术;地质工程;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TM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70-01

一、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

水工环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工作进展和工作质量,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后,必须要加强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重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确保水工环地质工作真正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十”以来,国土资源部和各级地质部门积极进行工作改革,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为我国地质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地质环境复杂,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给水工环地质勘察造成了一定困难。与国际前沿水平相比,国内水工环地质勘察和遥感技术仍然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二、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范围

1、环境地质方面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沿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虽然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国家GDP的高速增长,但是也使得地方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例如,部分地区为了提高农业产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导致地区森林面积锐减;种植过程中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虽然杀死了病虫,但是也降低了粮食的食用质量;化肥的超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等。在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生态发展”成为现阶段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旋律。通过应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正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确保地区经济实现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

2、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

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直接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指导,部分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城乡规划不合理、市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虽然从宏观层面上实现了城镇化,但是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将水工环地质勘察应用到城镇化建设中,提前做好城镇地质勘探,制定详细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实现市区交通、地下管网等工作的科学布局,推动城镇化建设高质量的开展。

3、水文地质方面的应用

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方面应用较为广泛,除了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外,像普通的建筑工程、矿区工程等,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作业安全,也需要在工程施工前进行水文地质勘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各个学科之间的交互性不断增强,学科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尤其是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方面,只有实现各专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才能发挥出该技术的优势。

二、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好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地质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作业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质工程角度来说,要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地质勘察技术。遥感技术(RS)能够通过卫星实现地质信息的采集,并且能够确保信息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在地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遥感技术的应用初期,其主要功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区域性的地质信息普查,为相关的地质部门提供基础的地质信息;二是对某一地区的地质信息进行长期的动态检测,并提供信息反馈,例如对森林资源的检测等。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也有了进一步扩展,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质中,利用遥感技术收集灾区实时信息,为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提供信息指导。

1、遥感技术在调查水土流失方面的应用

水土流失是一种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不同地区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也存在较大差异。要想从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控对策。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观测,收集水土流失方面的各类信息,包括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源头等,以便于地方环保部门及时做好整治工作。例如,在明确了水土流失的源头之后,可以通过源头实地调查,得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制定水土保护政策。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的调查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比如:我国在2013年的时候利用遥感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与上次全国范围内水土流失的调查相比较,明确的显示出我国当前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很多地区水土流失也相应的得到了改善。

2、遥感技术在宏观观测方面的应用

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利用遥感技术,地质勘察工作人员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勘察地点进行勘察,了解更多的地质情况。其中,遥感技术最早应用于宏观普查和动态监测中,科学的发展使得遥感技术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地质勘察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以及资源的开发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也可以获得更加充分的地|情况。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得到一些相关的地质图像,这些图像无论是分辨率或是图画的整体效果都有着很大的提高。遥感技术进行宏观观测可以说是这项技术的另一种体现方式。在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允许的情况下精确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侯林洋,王东杰.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4(21):185-186.

篇6

【关键词】除险加固;地质勘察;地质工作

一、水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国内的水利工程现状来看,水利工程新建项目比较多,除险加固工程虽未有大张其鼓地实施,但是也在逐步增加,愈发正规化、程序化。不过从当下的国家编制的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来看,大多是针对于新建的水利工程而言的,只是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对堤防加固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做了一定的界定。

除险加固工程看似难度不大,但是从近几年较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常在总院审查的结果来看,审查一次性可以过关的工程不多。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对于除险加固工程而言,勘测设计单位与审查单位两个不同的部门在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前期工作复杂程度增大。

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在水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勘测和审查两项工作均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例如,有些勘测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在从事着地质勘察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如此一来由于个人理解上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工程勘测结果存在差异;从另个方面将,地质工作是一个极赋创造性的工作,加上审查过程中惨杂的其人为因素更多,由于规范标准的缺失,导致这项工作基本上取决于审查者自身的业务和职业素质。

二、水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理解

从水利加固工程本身来看,所针对的对象是病险工程,都是有病后导致存在险,接着引入除险加固。那么某一个具体的水利工程是否存病有险呢?从权威性上来看,需要从安全鉴定报告出发,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报告中的评价意见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综合考虑,接着便是开展工程地质工作。从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一些安全鉴定报告中关于某些问题的界定如果清晰度不够,在理解上容易出现误差。

例如,在安全鉴定报告中评价意见仅仅是指出坝基存在渗漏问题,这样的界定显然有些模糊,由于渗漏问题性质描述上的缺失,势必导致在具体的勘察中难以准确地把握好技术,加大了工程量。具体做法上,首先结合坝基地质条件,对渗漏的性质进行详细地分析,接着制定出开展具体工作的原则。同时结合具体的要求,进行问题的回答,如果仅只要勘察出大坝的安全性,只需要对是否存在渗透稳定问题进行勘察,如果存在渗透稳定问题再进行下一步工程处理,如果不存在渗透稳定问题则不必进行工程处理;如果工程的具体要求是为了有效地控制渗透量,那么为了有效地减渗这一目的,那么不管存在或不存在渗透稳定问题,都会进行适当的防渗工程措施。这一过程中地质勘察的作用就是有助于对渗漏问题的定性。

在工程实践中,如果坝基不存在病险问题,其加固工程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情况一:大坝不需要加高,或需要加高大坝不过前人勘察得到的地质资料有肯定性结论可以利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对坝基实施地质勘探;

情况二:大坝需要加高,同时前人勘察得到的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对大坝加高的工程地质进行有效的评价,此时,必须在前人勘察肯定性结论的基础上补充实施坝基地质勘探。

在工程实践中,如果发现早期得到的地质资料与现行的工程加固评价标准有所差异的,此时,需要实施一些复核性的地质勘探,借此用发展的眼光对前人留下的地质资料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和利用。

三、加固工程地质工作的原则分析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除险加同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查明与地质条件有关的险工、险段和险情部位的出险原因,其余没有出险的部位不必进行勘察,除非委托方另有要求。对于病险工程的全面体检,那属于安全鉴定的任务范畴,不属于工程地质勘察的职责。这个原则一定要分清楚。

1、以工程安全鉴定报告为依据科学勘察

除险加固工程和新建水利工程中的勘测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地质勘察不需要面面俱到,因此其工作范围必须科学合理的制定。

从工程实践经验和具体要求来看,对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勘察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安全鉴定报告中有关地质的评价意见,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报告中没有出现的建筑物地质问题,应该认为不是问题,具体的勘察实践应抓住关键性的问题。

2、从工程实际要求出发

不同的工程状态和要求,勘察的任务和要求也会不尽相同,例如,某些加固工程存在大坝加高的任务,即原大坝上增加新的荷载作用,这样势必导致工程的坝基受力状况发生较大的变化,针对这一工程实际,勘察上就必须对坝基进行要求较高的工程地质评价,通过勘察必须得出坝基的地质体能够有效地满足大坝加高要求的地质结论,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因为工程安全鉴定报告对此项要求通常缺失或要求不明确,但是却是实际工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容易被忽视却不能遗漏,特别是一些特殊水利工程的大坝需要加高,此时,对坝基地质体实施科学的研究,确保得到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3、强化工程地质分析环节

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显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是优是劣,最终都将体现在具体的工程地质的分析水平上。可以想象,一份高质量的地质报告,切忌对地质条件只作一般性的描述,又或者是简单地将勘探得到的资料进行无条理性堆砌,地质师必须要结合地质勘察的结果并进行认真的分析,确保推理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判断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对地质预测做到全面,在基本结论上没有任何遗漏。

四、抓实坝体检测工作

大量实践经验和统计资料显示,在除险加固工程进行勘测没计的过程中,对坝体具体的某些部位实施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从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实际来看,坝体作为人类修建实体,和天然地质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切忌沿用传统的地质基本理论进行实施有违客观实际的“地质勘察”,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呢?从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可以充分地借助于地质师的常规或是特殊的手段及方法,充分发挥地质师的特长对坝体的质量作出基本且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翔洲.地质勘察的原则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0)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M].中国计划出版社

[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篇7

关键词: 海上勘察,岩土工程,地质编录

中图分类号: K928.4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众所周知,地质编录是收集和观察研究岩芯中所赋存的各种地质信息和地质现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21 世纪是加速海洋开发的时代,随着沿海地区各类工程项目的实施,海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日益被业主、设计、勘察、施工、监理方所高度重视。而做好海上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是做好海上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质编录工作。

一、 海上地质编录的现状

海上岩土工程勘察有别于其他勘察项目,其具有成本高,风险大,钻孔完成后补救难度大的特点,而决定钻孔质量的就是编录人员和钻探工人的水平,因此,编录人员的水平在海上地质编录中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在的海上岩土工程勘察中,编录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经常存在编录新手负责地质编录工作的情况存在,而且编录人员一般只负责编录,缺乏对钻探工人的监督管理,造成钻孔完成质量较差,现场试验数据严重失真等后果,使勘察报告的参数的提出偏离实际情况,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 对编录人员的要求

配备编录人员要以技术熟练、业务水平高为标准。对一些新手要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由老技术人员带领编录实习足够长时间后,才可让其独自承担海上地质编录任务。为了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必须在海上工作开展前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认真学习现行的港口岩土工程勘察的规范、规程,及该项目的地质情况和钻探技术要求等,使地质编录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三、海上地质编录工作

地质编录工作是直接采集原始地质数据和进行地质现象描述的手段,这项工作进行得好坏直接影响钻孔资料的利用价值,故它是海上地质工作的重点。为了提高地质编录的准确性和统一性,要求地质编录与钻探施工同步进行。同步编录可及时了解钻孔情况,及时指导钻机施工。

(1)量测钻孔深度

在海上钻探施工中,随着海水的涨潮和落潮,钻探平台面至水下钻孔淤泥面的深度值也随海水上升和下降,而相对不变的是水下钻孔孔口处的界面,该点即是水下钻探深度测量的参照点。每回次提钻时量出钻探平台以下的钻探深度,再测出钻探平台至海底面处的深度,二者之差即为从海底面钻孔处算起的钻孔孔深。取样与标贯贯入试验深度也用相同的方法计算。钻孔深度准确是海上地质编录正确分层的基础,编录人员要了解施工期间潮水涨落规律,每回次量测平台至泥面的深度,校正钻孔深度,以确保分层的准确性。特别注意的是,因受海流、风浪影响,使用测绳量测水深,误差较大,有时达几米以上。在水深流急的水域中施钻时,钻孔深度应多次测量水深,并用下入水中套管的长度作校正,但要注意套管在较软土层中的自重下沉。

(2) 地质编录的内容

海上钻探工作开始后,编录人员要带上必备的工具上作业平台进行地质编录,原始地质编录应随钻探进度及时进行,对大于50 cm 的土层要独立分层描述,具体的内容包括: 岩土的名称、类别、颜色、状态、密实度、主要成分、成因类型、地质时代等。

(3) 岩芯的处理

海上勘察地质编录完以后,要对钻孔岩芯逐箱拍照。终孔照片在勘察报告出版时,需作为附件一起出版。

四、编录资料的整理工作

(1) 及时整理编录资料

受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影响,编录表上的内容不能在现场及时完成,要回到室内整理,当天编录要当天整理完毕,并进行100% 的自检。在整理编录资料时若发现有问题或错误,第二天编录时一定要检查核实后及时修改和补充。一个钻孔编录结束,编录人员整理完编录资料后,要进行小结,小结可按以下 5 个方面编写: ① 钻孔性质; ② 施工日期; ③ 钻孔深度; ④岩芯采取率; ⑤钻孔揭穿地层。小结写完后把编录表和钻探班报表装订成册。

(2) 钻孔综合柱状图的编制

钻孔终孔后,地质编录者首先把资料输入电脑,输入完毕后要检查对照是否错误,然后生成柱状图。在认真对比编录资料的基础上,确认柱状图是否存在不符合规范及相关规定。例如,依靠标准贯入击数确定砂层的密实度描述是否准确。

五、编录的注意事项

(1) 地质编录应详细记录钻进进度

海上勘察工作中的钻孔,往往受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岩土性质较为复杂,形成混、夹等层位关系,编录工作重点是鉴定和描述岩土的形状。海上勘察钻进中,在砂土层等很难取得完整的岩芯,因而进度描述是区分地层岩性和同一岩性密实度的最直接的方法。这就要求编录应随施工进行,是动态的。对于海上勘察,标准贯入试验较多,能不能准确、到位的进行直接关系着成果报告质量的好坏,因而编录人员应随钻探人员一起,认真、细心的观察和记录其钻探进度并详细的描述所取的岩芯。

(2) 地质编录应详细记录钻探时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

钻探过程中的钻进速度、钻杆跳动情况都是描述和确定各层界线的间接判断的一种标志,此时编录人员的实践经验显得相当重要。如稍有疏忽,便很容易将持力范围内的一些夹层漏掉,而这些夹层的顶面埋深、厚度、力学性质往往对工程性质影响很大。因而应在采取率低的地层多作原位测试,以了解其粒径的变化和力学性质的变化。

(3) 地质编录人员应参与到勘察报告的编写中

在现在的海上勘察项目完成后,地质编录人员已经完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勘察报告由室内的资料员进行出版。但由于室内的资料员缺乏对该项目情况的了解,所以出版的内容往往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笔者作为一个地质编录人员,认为地质编录人员应该参与到勘察报告的编写中去,因为地质编录人员可以作为一个纽带把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完美的串联起来,提高海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针对性和准备性。

六、结语

野外地质编录是取得第一手地质信息资料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方法,能否对各种地质现象,地质信息进行准确的全面的描述,直接关系着勘察成果的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进行海上勘察地质编录时,要认真重视,合理分层。在做好地质编录的同时,还需要观察附近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实际,为评价岩土的性质、出版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基础的资料。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规范运用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purpose and the task of decision factors, this paper explains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the content of each stage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 in order to instruct the relative person the correct 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 design for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accurate geological material.

Keywords: process geology survey; Purpose; The task; Normalizing use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道路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质的疏松、强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会影响到道路的安危。所以,为了确保道路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就必须有道路沿线的地质资料作为科学依据。只有对道路沿线的地质资料有个全面的了解、准确把握才能更好的对道路地基进行设计。

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运用坑深、触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和方法,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道路(包括广场、停车场)地质勘察,应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为路基设计、确定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和适宜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设计以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2 市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前应具备的条件

道路勘察前必须取得下列图纸和资料:应具备附有标明坐标、道路走向、桩号和现状地形的道路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或附有标明坐标和现状地形的广场、停车场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应知道道路的类别,路面设计标高、路基宽度、选用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和排水方式,以及地下埋设物概况等。另外,应知道沿线各地段路复杂程度及道路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道路工程经验。

3 市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任务

3.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主要采用收集资料、现场踏勘、调查等手段,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当拟建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时,尚应进行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对拟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为城镇规划、工程建设项目的选址及工程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方案比选提供依据。

3.2 初步勘察阶段除通过收集有关工程经验、场地地质资料外,应通过一定勘察手段,初步查明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基土结构和岩土工程性质、不良地质作用等,初步分析和评价场地稳定性、地基基础类型,为建(构)筑物总平面的合理布置、基础类型的选择、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及详细阶段勘察的重点内容提供依据

3.3 对简单场地及地基且无特殊要求的建设工程,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已掌握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合并勘察阶段,进行一次性详细勘察。

3.4 详细勘察应通过勘探、测试、试验、分析和统计等手段,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岩土设计参数;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边坡治理、基坑支护工程、工程降水、地震效应、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4 市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运用过程

4.1 钻孔布置 :平面布置市政规范规定,应沿道路中线布置,当道路宽度较大时,宜在道路两侧交错布置占孔。当路基岩土条件复杂时应布置横剖面。我认为在路堑、陡坡路堤(经常是半挖半填路段),须进行支挡工程的地段应布置横剖面,具体布置可参考工程规范。

2 勘探孔孔距 :在一般情况下可按道路性质布孔,布孔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每个地貌单元,不同地貌单元的交界处均应布置勘探孔。同时在微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地段予以加密。此处的地貌单元指平原(堆积地貌)岗地(剥蚀堆积地貌),丘陵山区(剥蚀地貌),微地貌指平原中的,河漫滩,低平原,高亢平原等,岗地中的坳沟岗地等。二是规定有机质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经沉实的近期回填土及软土分布地段应查明其分布范围,勘探孔距宜控制在20~40m。

4.3 勘探孔孔深 :原地面或设计地面标高(挖方地段)以下2~3m,规定为原地面以下5m,或挖方地段为设计路面下4m。规范同时规定当为有机质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沉实的近期填土,软土和可液化层时孔深应适当加深或钻穿该土层;当高路堤地段孔深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计算、稳定性分析评价要求及地基处理要求。路堑,陡坡路堤,支挡工程孔深也应满足上上述要求。总的说来道路工程钻孔的特点是:1、所有钻孔都必须取样;2、市政钻孔应封孔;3、多数钻孔应量测水位。

篇9

关键词:岩土勘察、岩土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

岩土工程技术是近代科学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其实践性强、技术要求高、外延广,目前发展尚不够完善,发展的潜质空间很大。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岩土勘察的作业对象主要是位于地表以下的地质体,其勘测结果是提供准确完整的目标岩土参数资料和勘察报告,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从中发现异常或不良情况,结合项目设计和施工情况作出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提出工程建议。

一、岩土勘察的现状问题

岩土勘察重在查明、分析、评价目标地质的地质情况和岩土工程条件,涉及的业务比较精深。目前,我国的岩土勘察领域因为设备、仪器和技术的局限还很薄弱,存在着亟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一些问题;加之,岩土工程类型及其勘察、设计和施工的程序繁多,尤其是勘察时在复杂的、具多变性的自然条件下进行,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多种多样。

(一)工程地质测绘不到位

工程测绘是岩土勘察的基础工作,主要是观察、分析和推断地质性质,为后续勘测工作提供依据。由于测绘工作的技术性措施不够,会存在对岩土体和岩石风化层厚度分析不够,对软弱结构面和地质构造、地质形态的界定不准确等情况,这样会导致地形地貌、断层、地层界面、风化程度等资料离散,不能充分显示地质特点。

(二)岩土参数难于确定

大多数岩土体受力状态复杂,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难以直接观察和检查,岩土设计参数就难于确定。如对粉土的划分,粉土试验复杂,经常会出现塑性指数的误判现象;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这些岩土层,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进行室内室外试验,其参数确定亦比较困难。

(三)勘测的数字化水平低

如果技术条件欠成熟欠规范,那么数字化的某些设计系统环节就会有失连贯和精准。岩土勘察提供的勘察信息资料一般以表格、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描述偏向于定性内容,数字化程度低,就会造成勘察资料理解、处理、运用上的难题。

(四)监察机制不完善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基础形式、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因为缺乏系统的、完善的监理监察机制,使得不规范岩土勘察现象存在,勘察时不参照设计要求不依据建筑物实际荷载等,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广度和精确度难以满足要求。

(五)技术素养能力低

岩土勘察工作相当复杂,它涉及到地质学、气象学、工程学、岩土力学等多种学科技术,需要研究和考虑的方面很多。岩石勘察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广度不够,缺乏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对技术的发展情况不了解,就无法解决技术难题。遇到复杂工程和重大项目,难以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去顺利作业,影响工作进度。

二、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策略

(一)进行技术攻关

不能只依靠传统的单一勘察手段,应综合采用工程地质测绘技术、岩土取样技术、地质钻探坑探技术、工程物探技术、混凝土灌注桩取心技术、空间勘测技术等,也重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在勘察中的应用。加强岩土测试和各种原位测试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使用施工检测和监测技术,确保所提供的勘测数据和参数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在原位测试技术上,用原位测试确定土工参数可以综合室内土工试验技术成果,提供各土层承压力特征值和计算方法。各土层天然地基主要设计计算参数表如下图:

土层编号及名称 压缩模量

Es1-2(MPa) 内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度)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1粉砂 15 6 27 130

-2粉质粘土 14 10 23 85

-3粉质粘土 10 18 4 90

-4粉质粘土 17 17 4 95

-5粉土 11 9 24 110

-6粉土 7 9 24 110

-7粉土 11 10 23 90

-8粉质粘土 7 19 4 80

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来验算地基的承压力特征值,计算机技术亦可以多方面地应用于其他计算,包括受压层深度计算、数理统计、土压力计算,基坑支护设计计算、各类静力或动力有限元计算、沉降分析计算、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地基与基础协同作用分析计算、渗流分析计算等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该按下式作出修正:

?a = ?ak +ηb ?(b-3)+ηd ?m(d-0.5)

备注:?ak代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ηb、ηd代表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代表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b代表基础底面宽度(m);?m代表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d代表基础埋置深度(m)

篇10

关键词: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方法;对策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不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一.勘探工作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察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

1.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也具有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要勘探工程来验证。

2.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

3.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可分为室内试验技术,原位试验技术和现场监测技术等几个方面,在原位测试方面,地基中的位移场,应力场等,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

二.勘察技术分析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分析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不仅在岩土工程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要,而且在岩土工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决策性的作用,理论分析、室内外测试和工程实践是岩土工程分析三个重要的方面。岩土工程中的许多理论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测试技术也是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2.介质间相互间作用分析

土体由固、液、气三相组成。其中固相是以颗粒形式的散体状态存在。固、液、气三相间相互作用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与土体相比,岩体的结构有其特殊怀。岩体是由不同规模,不同形态,不同成因,不同方向和不同序次的结构面围限而成的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综合体。岩体在工程性质上具有不连续性,岩体工程性质还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一性。结合岩体断裂力学和其它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开展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结构面几何学效应和力学效应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3.工程围护体系稳定与变形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基坑工程围护体系稳定和变形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基坑工程围护体系稳定和变形研究包括下述方面:土压力计算,围护体系的合理型式及适用范围,围护结构的设计及优化,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围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基坑工程涉及土体稳定,变形和渗流三个基本问题,并要考虑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是一个综合性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4.地基处理

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复合地基技术是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中增强体和基体是共同直接承担荷载的。根据增强体的方向,可分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两大类。根据荷载传递机理的不同,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又可分为三种: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

目前复合地基计算理论选择后于复合地基实践,应加强复合地基理论的研究,如各类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特别是沉降计算理论,复合地基优化设计,复合地基的抗震性状,复合地基可靠度分析等,另外各种复合土体的性状也有待进一步认识。加强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复合地基新技术的开发和复合地基技术应用研究。

三.工程勘察质量现状及对策

1.工程勘察质量现状

一是工程勘察文件中还存在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的问题,甚至还有不少严重安全隐患,施工图审查一次合格率偏低。

二是部分工程勘察达不到深度要求,工程勘察质量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提高工程勘察质量的措施

建议建设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工程勘察专项治理,净化勘察市场,打击压价竞争,提高勘察质量,工程勘察单位加强质量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1)完善勘察市场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健全符合本世地特点的勘察招投标制,防止恶意压价,不鼓励低价中标,规定最低投标价格不低于新勘察收费标准,同时防止勘察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假合同”、“双合同”出现。

(2)加强对勘察质量的监管,把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勘察市场的有效运行,整顿和长效的规范管理须相结合,标本兼治。

(3)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稳定推进施工图审查管理工作。将建设工程设计审查纳入基本建设的程序中,把建设工程施工图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审查作为监管勘察质量最直接的手段,规定未经施工图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进行施工招标,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和工程竣工验收。

(4)严格市场准入,清出,把资质年检与质量检查直接挂钩,实行“红、橙、绿”三色通道制度是有效的控制手段之一。对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实行经济处罚,暂停营业整顿,直至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取消单位的资质,加大企业违规的技术。

(5)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业主市场行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抓建筑市场的整顿,更多的是抓勘察设计,抓施工主体,而抓业主的比较少。对业主的监督和规范,首先要强化对业主执行法定程序的监管。

(6)加强对勘察队伍的培训与管理;一是加强队伍的培训与管理。二是加强技术队伍的培训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