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专业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专业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会服务能力,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专业,在通过两年的建设,深化专业教学改革,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本文对建设内容进行总结。
一、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占70%以上)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训实习指导、成绩考核办法等教学文件的制订,并针对行业发展态势及时对内容做出调整与修改,实现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以“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为主线,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专兼教师优势互补,将既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又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学院与知名企业订单培养协议,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式,校企双方以“职业人”的标准共同培养学生,同时促进艰苦行业招生难问题与招考办法的改革,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15家企业签订订单协议,订单培养人数占在校生的90.5%。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以水产养殖生产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养鱼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以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内涵,丰富教学资源库、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1.调查职业岗位,确定培养目标。我们采取走访,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等形式到企业对水产养殖岗位进行调查,与行业、企业合作,一起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构建出学习领域(课程)。以培养出水产养殖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突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确定设计思路,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以水产养殖生产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为导向,以我院“培养态度好、知识新、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以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为依托,实现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课程建设与改革方向,以实现课程内容生产任务的系统化,教学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公开立体的课程考核体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性,使教学条件的功能完善,达到社会认可的教学效果。
3.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养鱼生产过程为主线,根据工作过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点,通过《池塘养鱼》、《海水养殖技术》、《集约化鱼类养殖技术》3项综合技术和《水产动物病防治技术》、《水体化学分析技术》、《生物饵料培养》、《渔用饲料》、《鱼类学》、《鱼类繁育技术》、《捕捞技术》7个专项技术实现培养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员、生物饵料培养工、苗种繁育工、成鱼饲养工4个职业工种职业人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改造。
三、转变培养方式,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
在“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实习中学生的学习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还是一个生产者、管理者、经营者。因此,由原来被动地学习变成了主动地学习;由原来的教师灌输性地学习,变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由原来死记硬背变为操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对比式学习、案例式学习。通过培养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真正地学会了如何学习。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展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建立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动画资源、DV库、试题库、水产行业标准、文件法规等网络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网上师生互动,辅助学习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建设教学团队,合理规划教师职业发展
以鱼类养殖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为引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分层次、分阶段制定培养计划,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境内外培训学习,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办学经验,引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机制。青年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注重双师素质培养,每年至少2个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100%。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完成生产实践授课等,兼职教师注意教学理论的培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形成“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分工配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校园网的基础上,优化网络结构。搭建现代水产业信息和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远程培训、在线交流、企业信息、对外宣传、员工培训等服务,提升对外服务能力,促进行业经济发展。学院投入资金加大宽带带宽,设立课程建设独立服务器,购买摄像机、编辑机等实现教学录像的自录及编辑能力,现已完成《池塘养鱼》全部课程授课录像,实现网络学习。
篇2
1合山市水产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市现有养殖水面457hm2,其中池塘181hm2,水库265hm2,“十五”计划以来,本市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水产品总产量自2001年的580t提高到2005年的724,t以5%左右的幅度逐年递增。一些新的养殖模式如网箱养鱼等在本市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休闲渔业陆续出现成为本市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亮点,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本市水产养殖业的新发展。但在新形势面前,本市的水产养殖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1·1养殖模式单一,生产经营分散
没有根据客观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零星水面多,养殖规模小,一些池塘还停留在粗放滥养状态。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灵,产品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专业化的需要,严重影响本市水产养殖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对于发展具有本市特色的、优质的、名特优新稀水产品有一定困难。
1·2优良苗种覆盖率低,种质退化问题突出
目前,本市的水产养殖品种单一,并日趋老化,布局规划不合理,水产苗种严重缺乏,苗种大部分以外调为主,种苗质量难以保证。
1·3常规养殖多,特色养殖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本市的水产养殖至今仍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大都以常规鱼类养殖为主,名特优养殖很少,如虾、蟹、龟等颇受消费者欢迎的名特优品种养殖缺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养殖者普遍缺乏按市场调整生产的能力,以致品种单一、品质不优,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1·4科技服务薄弱,渔民养殖技术缺乏,科技含量低
目前,全市只有专业技术人员3名,乡(镇)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没有科技人员。养殖者的渔业生产技术普遍较低,缺乏现代渔业所需的高新技术知识,淡水养殖基本上处于资源型渔业状态,生产力水平低。此外,淡水养殖的增长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加的依赖程度在50%,而发达地区仅为20%左右,导致生产成本高,大大削弱了水产品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
1·5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不少养殖水面逐渐变浅,排灌设施欠缺,机械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苗种体系、病害防治体系、市场体系几乎没有建设,水产饲料和水产品加工等配套毫无发展,成为制约本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2发展本市水产养殖应采取的对策
2·1探索并推广适合本市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模式
本市有水库11座,其中比较适宜网箱养鱼的只有怀集水库,但这几年来,部分水库相继出现网箱养鱼,由于面积小,水位变化大,枯水期不能正常保水,一些小型水库还出现干枯,故这几年的网箱养鱼成效不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对于如南洪、独山等水库,水面不大,可选择立体养殖;对于如怀集水库的,水面稍大,有一定水流,可选择适宜的河段进行网箱养鱼。合山地处桂中,有30km左右的红水河流经本市,待桥巩电站建成使用后,本市的河段水流减缓,水深增加,水面扩大,到时可进行一定规模的网箱养殖。对于生产经营分散,养殖规模小这一点,进行相对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更新、科技推广,形成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使单位渔户以水产养殖协会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便于养鱼户统一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贸易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能力。另外,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引进一些具有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的外地老板,给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他们进行大规模养殖,逐步把小规模向大规模生产转变。
2·2整合资源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本市水域广阔,自然条件好,但养殖品种单一,品质不优。针对这一点,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建立符合本地客观实际的特色产业,使渔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
(1)优化养殖布局。从有利于综合高效利用的原则出发,确立比较优势强的主导产业,对那些可与“洋货”抗衡的实力型水产品如:建鲤、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等,实行重点扶持、优化发展;对于那些无优势可言、竞争力弱的水产品如鳙、鲢等,应适当削减调整,以腾出资金支援发展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形成一村一品、一方一业的养殖特色。具体而言,池塘水面可以生态渔业、观赏渔业、名特优水产为主,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养殖基地,水库可以移植和增殖名贵经济鱼类,提高水库的养殖产量和效益。
(2)优化养殖品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名牌战略,组创名牌产品,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并大力发展名特新稀品种养殖,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重点发展虾、鳖、泥鳅、鳜鱼、本地胡子鲶、黄鳝、青鱼、鲶鱼等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特优水产品。
(3)优化养殖方式。用现代技术嫁接于传统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集约化养殖。当前,主要推广80∶20的池塘养殖模式和小体积网箱名贵水产品养殖技术。
(4)优化养殖环境。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加强整个养殖过程的质量管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5)充分利用合山电厂冷却水资源,大力发展罗非鱼常年养殖。
2·3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含量
(1)充实水产养殖专业技术队伍,增编增员,确保高新养殖技术有较强的推广队伍。
(2)加强与水产养殖发达地区同行业及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水产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引进先进的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提高整体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加强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研究,扩大科技储备、科技开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4)建设水产良种繁育场,做好水产良种的选育,解决渔民购种难的问题。
2·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篇3
养殖违法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养殖秩序混乱。养殖规模无序扩张受局部和眼前利益的驱动,不少养殖生产者不经主管部门审批,私自在大水面投肥生产、不使用原良种繁殖,违规使用违禁药物,埋下了严重的生态隐患。二是无公害意识淡薄。滥用渔药现象严重。由于养殖规模的无序扩张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养殖者盲目大量用药甚至使用国家禁用药。长此以往使养殖种类产生抗药性,造成不得不持续加大用药量的恶性循环,导致养殖产品药残超标,质量下降,威胁消费者健康。三是缺乏质量安全观念。忽视水产品防疫检疫。前几年曾出现未经疫病检疫的水产苗种跨省交易而造成疾病传播的问题。四是养殖废水大量排放。水域环境污染加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指出:“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和相应的水质、水生生物检测等基础仪器设备”,但实际上这些条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带有大量病菌、药残的污水直接排放,对水域滩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一些育苗与养殖场密集区,不经处理的废水大量排放还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2加强水产养殖业执法的对策
2.1完善政策法规,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夯实依法行政的制度基础。应加快水产养殖立法进程,为养殖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可以现有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兽药管理条例》、《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规为基础,出台系统的、涵盖面广的、执法主体明确的水产养殖管理法规。另外,对不同部门制定的某些相互冲突的条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加以协调、变通。二要健全管理体制。提高执法能力。首先,要尽快建立专业的水产养殖执法队伍,这是有效落实各项法规政策的重要保证。鉴于目前机构的实际,不一定再另设专门的水产养殖管理机构,可在地方水产技术推广和水产科研等部门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强化政策法规培训,赋予其水产养殖管理职能。也可在现有的渔政执法部门内,加强专业技术培训,配置水产养殖执法必要的装备,增加管理内涵,延伸执法范围,执法重点由管理渔业资源向资源管理和水产养殖管理并重发展。其次,应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应将水产养殖执法人员纳入或依照公务员管理,落实经费保障,保证水产养殖执法的公正性与客观性。逐步打造一支业务精、反应快、懂政策、作风正的执法队伍,走科学化、规范化、文明化的执法之路,真正起到为水产养殖保驾护航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水产病害防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渔业环境检测、水产品质量检测等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水产养殖执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2.2突出管理重点,加大执法力度
建议先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抓起,循序渐进,带动整个水产养殖执法活动的开展。一是整顿养殖秩序。以完善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等制度为突破口,对水产养殖秩序来一次彻底整顿,对违规建设的场,要通过责令其补办相关证件、经济处罚、限期拆除养殖设施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手段进行清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稳定的养殖秩序。当然,整顿养殖秩序会损害部分养殖者的暂时利益,但维护了广大守法经营者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换来了养殖秩序的规范和水域滩涂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会赢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与拥护。二是养殖过程的管理重点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养殖投入品的管理,主要是渔药与饲料问题。渔药和渔用饲料的生产与流通环节需多部门联合执法,但在水产养殖过程的使用管理则是渔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应尽快遏制住养殖生产中滥用药势头,禁止使用变质、过期、添加剂违规的饲料。其次是水产育苗与养殖的废水处理问题。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解决众多养殖单位废水排放不达标问题,但对新建场和示范场应通过经济和制度手段,使其按国家要求设置废水处理设施。
2.3加强养殖产品与苗种出池前的检疫与检测
渔业部门应加强水产养殖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前的质量管理,把好水产品出售前的质量关,防止药残超标、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强化水产苗种管理,尤其是要做好苗种跨区交易和增殖放流前疫病检疫工作。
2.4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养殖生产者素质
篇4
水产养殖不安全因素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养殖品种的不断扩大,地区间苗种、亲鱼运输日益频繁,并不时从国外引进一些新的养殖对象,给区域性鱼病,甚至国外的鱼病向各地传播、蔓延制造了条件,水生动物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水产动物的病虫害防治大多是借用人药、兽药,药物种类较多,用药范围较广。这些药物是导致水产品出现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由于水产的特殊性,水产养殖和水产品管理应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但在许多地方这方面工作大都由畜牧所代管,无法行使其应尽职能,而渔业行业组织和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造成疾病有机可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质量下降。
对策及建议
选择优质水源,抓好良种场、养殖场、饲料场的标准化生产,建立养殖生产基地。坚持以养殖户为主体,普及健康养殖相关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意识,通过为养殖户提供规划设计、苗种供应、鱼病防治、养殖技术指导,建立生产有记录,销售有去向,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由以往“重生产,轻管理,粗放养殖”向“规范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养殖”转变。养殖生产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自然承载力,按品种、池塘的生产条件、资金、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放养模式与密度,对池塘适时“轮休”或“休养”的方法,改善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
高度重视饲料生产和经营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饲料质量监测体系,质监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生产和销售的饲料及添加剂进行严格抽查,并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行动,加强对养殖户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重点应从对营养指标监控为主转向以饲料安全监控为主,促进饲料安全工作的开展。饲料要求质优、营养均衡,粒径适口,鲜活饵料新鲜并且不带病原体,不应对水体造成污染,鼓励使用安全不发霉变质饲料,禁止在饲料中加入抗菌药物、激素、增重剂等。
在养殖过程中,从药物、病源、环境、水产动物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选用的药物需符合《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量》、《养殖生产禁止使用药物》等标准,应是兽药典中所列品种,尽可能选用中药,或选用已经临床试验、安全性好、品质保证、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的药物,从而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及水产品品质。在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由水产技术人员开展水生动物疫情测报预报,负责对疫情的普查、收集、上报,强化对突发疫病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发现疫情,迅速组织人员现场进行诊断、分析、快速处理,达到预防和控制重大鱼病的发生。
篇5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建设;培养模式;班主任;就业
渔业产业包括以养殖、捕捞、种苗等为主的渔业第一产业;以加工、渔机制造、渔船改造、饲料、药物为主的渔业第二产业;和以流通、存储、休闲渔业等为主的渔业第三产业。《2018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数据显示,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4761.22亿元,其中渔业产值占49.73%,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37千克(人口139,008万人)。水产养殖业不仅在世界食品供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还能够带动全社会渔业经济中很多环节的发展。与2012年相比,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7.5公斤,增加2.1公斤,增长39.7%[2],以上数字充分体现了水产养殖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其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对标战略需求
广东是水产养殖大省,也是水产养殖强省。2016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额为2863亿元,仅次于山东和江苏,位列全国第三。广东省水产养殖面积55.5万公顷,居全国第六,但养殖产量却全国第一,说明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领先,同时也表明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水产养殖生产各环节提供的优质服务,体现的重要作用。我校地处广东省西部,毗邻南海,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水产一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拥有水产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学校正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办学特色,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培育社会英才[3]。
二、加强专业教育
有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学生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产生厌学情绪的比例高达40%[4]。历来农业院校或者农学类专业的招生相对困难。水产养殖专业属农学,我院招到的大部分新生多为调剂生,他们对于水产养殖简单地理解为“养鱼”,有的学生直接表示对专业不感兴趣。针对于此,在强化专业优势的同时,我院制定了专门的招生和就业宣传画册,安排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学科专业推介,对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内涵以及大家最关注的就业逐一进行介绍。作为班主任,接收到对专业的不理解更多的来源于学生家长。在新生入学时,除了接待新生,还会接待很多送学生的家长。有的家长提出转专业的要求,有的家长质疑“我家里就是养鱼的,培养个大学生还是养鱼?”“这专业毕业了除了养鱼还能做什么?”“养鱼还需要上大学?”等。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有必要以学院或教学系为单位,对家长的误解进行专业疏导,就专业性质、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就业途径和前景做详细地介绍,强化学科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就业渠道优势。
三、改善培养模式
我校“水产学”为“第九轮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水产养殖”为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水产养殖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即水产养殖和饲料安全。在大学四年间,学院设立导师制,大一至大二阶段导师在学生选课、生活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大三至大四期间的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对就业给出专业性建议。这期间的两个导师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换人,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指导意义。在党的十会议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教育部于2010年7月29日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纲要明确了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院设立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实践。学院和导师分别给予一定资金的支持,并鼓励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文章。同时,学生可以结合此过程的学习和科研的经验撰写科研申报书,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攀峰计划等,以此更加深入地进行专业学习。
四、重视班主任工作
如今的班级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很难集中在一起,同学之间很难体现集体的概念。因为现在教学体系实行学分制,学生自主在网上选课,最终导致同样的一门课,学生所选的教师不同、时间点不同而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散在不同的课室上课。课余时,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社团活动需要参加。因此,一个班级能够聚在一起的时间微乎其微,最多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小聚,班集体的概念涣散。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时,将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进而将产生新的班级,原来的班集体将不复存在。因此,对班级集体意识的培养必须及早介入,否则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成员之一,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的关键引导者。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发现班级的问题,要有技巧、负责任地协同班委同学积极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宿舍的矛盾、班委之间工作的协调以及同学们的上课状态不佳等问题。同时,农业院校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这些学生不仅存在课业压力,还有家庭经济压力。因此,在班级建设方面也需要特别关注。大一初始的军训,是同学在一起较为集中的时间,由陌生到熟悉,是建立班级概念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后期大家上课又都较为分散,不利于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第二个建设时期就是在大一第二学期初始,过了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大学慢慢失去了新鲜感,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的圈子都已逐渐成形,再改变就很难了。能让大家集中在一起的方式之一是团日活动。尽管班主任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大家上课时间不同,参与的社团活动多样,况且还有部分同学不是团员,团日活动也很难聚集所有同学。主题班会是另一个聚集方式。在大一第二学期初始,针对大一上学期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适时提出召开主题班会。首先,在班会召开前,先由同学们提出问题,并由宿舍长和班长集中收集。其次,班主任针对各问题进行梳理,最终召开主题班会“唯有努力不负光阴”,并通过PPT的形式,在班会上集中解答。该方式首先让同学们自我反省,去寻找自身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在班会上集中解答,可以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将某些同学已经意识到而其他同学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该次主题班会很高效地解决了相关问题,让同学们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学会了处理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矛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表中给出了该次主题班会中同学们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映了同学们初入大学、初识水产养殖以及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疑问。
五、专业建设与就业指导
有毕业的同学在入职一个月后和老师反映“被骗了”,了解具体的情况后得知,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对公司和市场的了解不够充分,期望值过高。在如今的市场背景下,大部分公司的淘汰机制是很严格的。如果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公司运作机制,了解市场,了解自身,往往会被淘汰。因此,针对往届学生对专业导向、课程学习、职业规划以及最终就业的情况,专业建设和就业指导的工作应该在大一就开始逐步实行。专业建设应该融会贯通于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囿于长期粗放式的养殖模式,水产养殖在我国一直没有摆脱低端的形象,导致初入高校水产专业的学生对水产养殖的认识不充分,存在偏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中应不断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6]中提出,大力倡导和推行研究式、启发式、研讨式、探索式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此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统一。在强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科研和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产业的影响力,在本科生进实验室、教学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的实践操作中,带动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服务地方产业的活动,让学生尽早接触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感受所学专业对国家、社会和产业的贡献度,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合理地做出职业规划和继续深造的选择。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就业将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和水产相关企业,例如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国联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粤海水产种苗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有限公司和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具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以设立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和见习锻炼,为学生毕业后尽快就业提供良好机会。同时,我院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结构合理,分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厦门大学等,不仅能够汲取各高校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做到广采百家之长,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与母校学科点的联系作用,鼓励和带动部分优秀的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此外,学院同UniversityofStirling(UK)、UniversityofFlorida(USA)、JamsCookUniversity(AUS)、东京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20多所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制,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篇6
这两期培训,市农干校结合我市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特点,注重讲求实用,实效,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蔬菜种植省重点班主要课程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蔬菜育苗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蔬菜新品种介绍及栽培管理技术,常见蔬菜病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信息网搜集和等,所有课程均由扬州大学园艺学院及扬州环境资源学院教授讲授.并组织学员参观考察了邗江区沙头镇设施蔬菜栽培基地.水产养殖班主要讲授了农民创业知识与技能,克氏原螯虾市场动态及稻虾连作技术,蟹虾混养技术,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常规鱼类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产品网上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普遍反映,培训的内容丰富,方式新颖.并一致表示今后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中,进一步扩大种养殖规模,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致富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技能
为贯彻落实省农民培训工程交流会议精神,我市重点围绕地方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需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统筹兼顾,积极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近期分别于8月9-12日,8月14-17日,8月12-16日在丁伙镇,小纪镇,邵伯镇举办了花木营销,水产养殖,农民上网培训班,共培训135人.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生产实践,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班前,举行了农民创业培训班开学典礼,市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林局副局长吴华明确了创业培训的意义,内容,要求,各相关镇分管镇长,对学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
篇7
1.1渔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先后在盐津、大关、水富等县成功开展彭泽鲫、斑点叉尾鱼回、南方大口鲶等鱼类网箱养殖技术示范;在威信、镇雄、彝良等县开展虹鳟、裂腹鱼等名优品种冷流水养殖技术示范,到2012年全市已发展冷流水养鱼6hm2。积极推广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稻田生态渔业技术,稻田养鱼面积从2002年的506.67hm2发展到2800hm2,建成“100个3.33hm2(50亩)连片‘塘田结合、鱼田两用、稻鱼双赢’养殖示范村”,编写了《稻田养鱼技术手册》,印刷发放13000余册。
1.2渔业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切实抓好渔船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等工作,全市未发生一起渔业船舶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了渔船生产、渔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开展重大节假日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督查、指导养殖场、养殖户安全用药,切实加强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2年协助农业部完成对昭通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四次例行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总体合格率95%。开展渔业污染源普查及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确保渔业水域环境安全及养殖户生产安全。
2渔业发展的优势及潜力
2.1优势
2.1.1区位优势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的交汇点,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使得昆明、成都、重庆、贵阳位于昭通市水产品运输8h辐射圈内,便捷的交通为鲜活水产品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1.2市场优势一是国内大宗水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而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给昭通市名特优鱼类养殖带来了商机。二是省内市场。云南省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4.79kg,比全国平均水平(39kg)低24kg,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缺口有110万t以上。三是昭通市市场。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为3.55kg,要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缺口有6.5万t以上,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缺口有20万t以上。四是周边市场。与昭通市相邻(邻近)的四川、贵州、重庆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分别为14.72kg、3.88kg、18kg,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昭通市发展水产养殖市场空间广阔。
2.1.3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昭通市气候类型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1.4~20.9℃,气温最高的巧家县年平均气温20.9℃,金沙江、横江、白水江、关河、赤水河等流域及海拔1000m以下的低矮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昭阳、鲁甸、镇雄3县区及境内海拔在1500m以上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为热带鱼养殖、温水性鱼类养殖、冷水鱼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物种资源优势。据调查,金沙江上游自然分布有114种鱼类,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和胭脂鱼,有重要经济鱼类长吻鱼危(江团)、岩原鲤、大口鲇、黄颡鱼、齐口裂腹鱼、中华倒刺鲃等几十个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开发价值。3)电站库区渔业资源优势。昭通市水能资源富甲云南,电站数量多,到2020年辖区内将形成2.67万hm2左右宜渔水面,其中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巨型电站水库将分别形成6700hm2、5300hm2、1.13万hm2宜渔水面,横江流域和牛栏江流域规划及在建的中、小型电站水库将形成3300hm2宜渔水面。4)冷流水资源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市0.2m3/s以上的冷水资源合计有100个流量以上,比较适宜开发的有40余处,常年水温12~16℃,水质良好,适宜开展冷流水养殖,可开发建流水养殖池66.67hm2以上。5)稻田渔业资源优势。全市适宜发展稻田养鱼面积1.47万hm2,立体分布明显,气候环境多样,具有发展多品种、名特优水产养殖的条件。6)水库资源优势。到2020年昭通市建成的小Ⅱ型以上水库(不含电站水库)水面面积将达到4400hm2,其中纯灌溉供水水库面积2000hm2。在各县区均有分布,水质良好,适宜发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同时在纯灌溉水库可适度发展网箱养殖。7)休闲渔业资源优势。昭通市境内水库、城郊池塘、丘陵众多。有巨型电站水库3座,小(Ⅱ)型以上水库172座,规划及在建水库45座,城郊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的地点若干处,具有发展集库塘养殖、休闲娱乐、餐饮服务、观摩体验、旅游观光、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的丰富资源条件。
2.2潜力
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充分挖掘潜力,可使昭通市渔业形成以电站库区、冷流水养殖为主,稻田、池坝塘、水库养殖为辅,大鲵养殖为特色,加工、服务为推动力的发展格局。通过8年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养殖面积达到3.91万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8万t,渔业产值达到35.18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4.6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使渔业成为振兴昭通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2.1养殖潜力1)电站库区渔业。在2.67万hm2电站库区水面开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每年可回捕7200t,产值可达2.9亿元;在库区水面设置网箱66.67hm2,产量可达6万t,产值可达18亿元。2)冷流水养殖。到2020年建成66.67hm2冷流水养殖场,主要养殖虹鳟、鲟、裂腹鱼等名特优鱼类,总产量可达2万t,产值可达8亿元。3)稻田、池坝塘养鱼。目前,已发展稻田养鱼2800hm2,预计到2020年发展到6700hm2,总产量可达5000t,产值可达1亿元;到2020年完成标准化池坝塘改造1333.33hm2,产量达到1.2万t,可实现产值1.8亿元。4)水库养殖。到2020年将形成水库(不含电站水库)水面面积4400hm2,适宜开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产量可达2000t,可实现产值0.4亿元;同时在纯灌溉的2000hm2水库水面可按照1∶1000的比例设置网箱1.93hm2,产量可达1700t,产值可达0.34亿元。5)大鲵养殖。目前,昭通市获得大鲵驯养繁殖证的养殖户(企业)有11家,获得经营利用许可证的有1家。养殖户(企业)现有种苗数量1万尾左右,从2016年开始,每年可生产5~6cm大鲵子二代苗种6万尾,产值2400万元;到2020年可经营利用子二代商品鲵5万尾,产值1.5亿元。6)苗种繁殖。在水富县建设“长江上游特有、名优鱼类繁育基地”13.33hm2。在巧家县改扩建以罗非鱼为主的热带鱼苗种场13.33hm2。在威信县建设以鳟鱼、鲟鱼为主的冷水鱼良种场6.67hm2。全市改造苗种培育池6.67hm2。到2020年年产苗种达到4亿尾,实现产值1亿元。
2.2.2加工潜力1)饲料生产。建成一个中型饲料生产基地,年产常规鱼饲料6万t,名特优鱼饲料2万t,实现产值4.5亿元。2)淡水鱼加工。逐步引进加工企业,到2020年鲜鱼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t,实现产值4亿元。
2.2.3服务、流通潜力1)休闲渔业。到2020年,在三大电站库区建成游览观光型休闲渔业基地4个,实现产值2亿元;在大、中型水库周边建成饮食服务型休闲渔业基地20个,实现产值1亿元;在城郊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的地点建立集餐饮、垂钓、休闲娱乐、水产科普为一体的小型休闲渔庄200家,实现产值1亿元。2)流通。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率按20%计算,流通环节可形成附加值7亿元。
3存在问题
3.1经费投入及政策扶持不足,装备缺乏,设施条件落后一是扶持政策和投入资金较少,支撑渔业发展的项目少,财政资金对渔业的投入力度不够,渔民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缺乏来源渠道。二是财政每年拨付的人头费非常有限,没有经费投入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无检疫监测、防疫设备和设施,不能正常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渔政执法等工作。三是设施条件落后,水产技术推广条件建设的投入总体较少,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基本没有专项投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3.2机构队伍不健全,技术支撑不足昭通市现行的渔业机构,从市级到县(区)实行的都是一套班子、几块牌子,技术推广人员除承担渔业技术推广外,还承担渔政执法、渔业船舶管理和疫病检疫等工作,政事不分,影响工作效率。全市现有渔业管理机构12个,实有人数75人,其中,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15人,仅占从业人员数的20%,部分县区甚至无水产养殖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力量极其薄弱。
3.3缺乏社会资金参与渔业开发昭通市渔业发展前景好,潜力大,但缺乏政策引导及政策优惠。养殖户对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其中,库区网箱养殖开发力度不到1%,冷流水资源95%以上尚待开发利用,资源闲置较多。
3.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总体上看,能够辐射带动全市水产养殖、水产品销售的龙头企业还未形成,水产品还是原字号经营,渔民还是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往往出现集中上市的情况,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水产养殖小、散、弱的现象十分突出,规模化效益不能体现,渔业占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比较少,水产养殖质量标准意识、行业自律、市场开拓、品牌意识等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
4建议
4.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建立渔业发展考核机制一是把渔业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培植成昭通市的骨干产业。二是建议从2013年开始到2020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来扶持渔业产业发展,用于支持渔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渔业科技创新、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工作,对渔业苗种生产、新品种养殖试验和良种引进给予财政补贴。三是建立渔业发展考核机制,把渔业发展规划、水产品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水产品质量安全、渔船安全和招商引资等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4.2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渔业机构队伍,配强渔业站编制及专业技术力量。建议市渔业管理站及电站库区及冷流水养殖重点县(区)渔业站增加编制;渔业发展重点乡镇,有条件的成立渔业管理站,没有条件的在农业综合服务站设置渔业管理职能,并安排专人负责渔业工作。二是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强化技术服务,积极引进和培养渔业及相关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渔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创新水产科技服务模式,建立一批水产专家大院,确立“专家大院+项目+企业(协会)+基地+养殖户”的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及文化素养。三是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引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和现代渔业新技术,建立健全水产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水产质量安全和渔业信息服务等渔业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提升昭通市渔业科技水平。
4.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渔业产业结构升级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进入昭通市开发渔业。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渔业资源开发方式,如一个电站库区由一个企业或业主进行开发,冷流水资源以县区、江河流域或片区为单位打包进行招商引资开发等。二是高度重视,每引进一个企业或项目,要成立专门的推进领导小组,由专人跟踪服务,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全市渔业资源进行汇总,编辑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通过宣传册、互联网、电视、报刊等进行大力宣传。四是将招商引资工作、渔业资源开发与库区移民转产转业结合起来,引导库区移民参与渔业资源开发,对移民开展相关技能培训,鼓励成立渔业专业合作社,切实将移民转为渔民。
4.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根据实际制定出台渔业发展优惠政策。对利用弃水、山泉水、冷流水和水库、电站库区等开发渔业的个人或企业,应大力支持。发改、农业、扶贫、国土、移民等部门在安排“菜篮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整治、扶贫开发、库区移民安置转产等项目时,要尽量向渔业倾斜。将稻田养鱼、新建渔业基地、池塘标准化改造等纳入国土资源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给予扶持。对新建、扩建水产养殖场用地,享受农业用地政策;对渔业生产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生产标准收费;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涉农信贷投资向渔业倾斜。
篇8
2012年,我镇水产工作坚持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调整渔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了我镇渔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概括起来,做到了“四个推进”。
一是推进了渔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作。为了调整优化渔业结构,结合我镇养殖水域面积大、无污染、周遍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特点,指导各村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提高渔业附加值,推进我镇渔业产业化进程。同时,重点抓了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的生态养殖,利用水草丰富的水域生态养殖河蟹。全镇涌现出了以鱼、畜、禽、种植结合、大中水面三网(网箱、围网、拦网)养鱼、鱼虾蟹结合混养、套养、轮养、稻田生态养殖等为特点的综合渔业模式,推动了生态渔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渔业水域的综合效益。
二是推进了渔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为了增加渔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结合我镇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办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分层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渔民举办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培训班。共计举办培训班 5次,培训 500人次。同时根据渔民群众的需求,印发渔业实用技术资料 3000份,提高了全镇科学养鱼水平。我们抓了渔业科技推广,大力推广中小水面人工精养、半精养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生态渔业技术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提高了单位产出水平。我们还围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协调有关单位申报了绿色认证的相关材料,全面贯彻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各项标准,实施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使全镇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得到了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了渔业基础建设。结合我镇水产苗种不能自给、水产苗种紧缺的实际情况,根据水产养殖户的要求,派水产技术人员帮助养殖户协调、购进优良水产苗种,确保了全镇大部分养殖水面都能按时投满放足苗种。11月份,按照市里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了机动渔船柴油补贴专项清理工作,对全镇49条机动渔船进行了全面清理核查。工作人员分组行动,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进村入户进行核对,逐户过堂复查,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四是推进了渔业管理工作的强化和规范。首先以切实把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贯彻落实了各种扶持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实行渔业水面承包、流转制度。其次抓了水产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举办了水产污染源普查员培训班,并组织水产污染源普查员对全镇水产污染源进行了普查。第三树立了全镇大水产的理念,加大力度宣传贯彻《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渔业水域渔政监督管理,清理了密眼箔、电鱼、毒鱼、炸鱼等严重破坏资源的渔具和 “三无”船舶,加强和控制了捕捞强度,强化渔政管理,营造了和谐的渔业生产环境,提升了渔业资源保护水平。
总结过去一年的水产工作,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镇水产工作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一是镇水产站行政管理职能依旧弱化,由于缺乏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对指导全镇水产工作和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带来较大困难;二是个别基层干部依然对水产工作缺乏重视,出现水产业务沟通少、上报数据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渔业生产资金不足,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 2012年水产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渔业产业化和生态渔业建设。指导水产养殖户以养殖水域为载体发展休闲渔业、综合渔业为重点的生态渔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
(二)继续抓好水产健康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我镇天然水面面积大、无污染源优势,选择渔业资源和环境条件优越的水域,建立绿色、有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使全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突破 1万亩。
篇9
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量40.62万吨,渔业总产值52.2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52%,为漳浦县大农业“五业”之首。已经形成了六鳌紫菜、沙西青蟹、旧镇海鳗、佛昙对虾、霞美牡蛎五大特色产业带。以“海鳗―黄鳍鲷―泥蚶”立体生态养殖体系的旧镇、竹屿一带,“全国最大的苗种集散基地”的佛昙、前亭苗种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牡蛎集散地”霞美,“河豚鱼之乡”佛昙镇东坂村,“陆上养鲍鱼”工厂化养殖的六鳌、深土,特色多品种石斑鱼养殖的佛昙、赤湖镇的高产高效的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水产养殖业成为漳浦县繁荣经济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
主要做法和成效
1.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不断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目前,漳浦县水产技术体系拥有在职人员14人,其中副高级高工3人,中级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研究生5人。通过改革,人才资源得到了整合优化,管理体制趋于合理,农业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为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使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更快更好地服务“三农”,近年来,漳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新的探索。
为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前―产中―产后”防控体系建设,从渔民养殖户中考核聘用了110名渔民技术员,承担全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贯等多项任务,形成较为完善的县、镇、村三级技术推广体系。
2.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不断推进渔业科技创新。近年来,漳浦县水产技术科技工作者围绕渔业生产中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亮点纷呈。几年来,推广与引进刺参池塘养殖新技术、石斑鱼种业体系建设、池塘立体生态养殖、微孔增氧高效养殖示范、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等“五新”项目,引导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向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对虾、青蟹、花蛤、牡蛎、缢蛏、泥蚶、紫菜、海带、工厂化养鲍、海水网箱等十大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成为渔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渔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3.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利用“110联动”、“安全生产活动周”、“放心渔资下渔村”等活动,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宣传指导,发放《禁用渔药》、《水产养殖法律法规条例》、《河豚鱼图鉴》等通俗易懂手册共计 5000多份。借助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福建农林大学鲍鱼产业调研等活动平台,让高校与一线生产对接,由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组在旧镇白沙村全程跟踪拍摄《恰似羊群放进狼》,记录“海鳗―黄鳍鲷―对虾―泥蚶”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山东寿光“蔬菜中国”专题拍摄报道佛昙镇石斑鱼工厂化养殖和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传播渔业科技,传递致富信息,使渔业科技培训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在深度上不断深化。
在抓好技术培训的同时,通过抓点示范,辐射带动的方法,全心全意为渔业服务,为渔民服务。漳浦从2008年开始,积极向上级部门机构争取资金项目,实施现代渔业标准化池塘改造建设,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带动全县养殖池塘改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八年来累计改造池塘面积达2万多亩,辐射带动改造面积3万亩。如今,佛昙镇的虾池租金普遍在5000-6000元/亩,好的甚至在每亩万元以上。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可观。
近几年,水产技术服务工作出现新的变化,企业和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参与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如漳浦县南坤海鳗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当地白沙村海鳗产业,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组织带领旧镇白沙村―竹屿盐场一带开展鱼、虾、贝立体生态养殖,技术培训到户,指导服务到塘头,不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防控病害能力,不仅实现了合作社与养殖户“双赢”,而且也带动全县海鳗生产大发展,将海鳗打造成一特色品牌。目前,漳浦县已拥有 4个地理标志商标, 8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养殖规模2.5万亩,成为当地海水养殖榜样。
存在的问题
在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水产技术推广干部行政化倾向严重。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管理权归属乡镇,部分乡镇安排水技干部包村包片,从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拆迁征地等各项中心工作,致使基层水技推广人员处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推广和服务工作。条块不顺,上级业务部门布置工作,“开会不到、任务不要、材料不报”的现象,在一些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2.基层水技人员知识老化、后继无人现象严重。管理权归属乡镇,基层水技推广干部知识更新和深造交流的机会减少,专业知识水平下降,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受编制和待遇制约,新的水产技术人员无法补充,很难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
3.水产技术服务功能退化。由于基层水技服务硬件设施落后,软件滞后,造成水技推广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乡镇大多数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员专业不对口,并且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普遍存在服务设备不足的问题,有的还属于“三无站”,即“办公无场所、工作无经费、推广无设备”。服务内容过于单调,推广的新技术少,传统技术偏多,难以满足群众需要。
4.技术推广队伍不齐。养殖户们偏重经验,不信科学方法,没有技术指导,只是从老一辈那里口耳相传,自以为自己是“土专家”。可是,在面对病害时常常束手无策。而在之前的选聘渔民技术员时,整支队伍总体素质不高,选聘方式多流于形式,未能完全很好体现技术推广的功能作用。
今后工作打算
围绕将《农业技术推广法》深入贯彻落实的总目标,水产技术推广站坚决把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放在水产养殖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强化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首先,加强与乡镇领导协调,积极争取编制,放宽专业水技人员招聘条件,吸引专业技术人才。让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干部回归到本职岗位,更好地服务于渔业、服务于养殖户。其次,加强村级推广队伍建设。实行全员聘用制,提高待遇,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方法,实行末位淘汰制,将部分不胜任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分流出去,优化了队伍,理顺了关系,为进一步做好水技推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既能充分发挥渔民技术员在养殖户中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又能有效地解决村一级水技推广网络和水生动物防疫网络断层问题。再次,建立多样化的水技推广形式。鼓励推广机构、科研院所、渔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加快渔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机构的建设步伐。允许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
2.依法提高水技推广干部和养殖户素质。一方面,做好水技推广干部的再学习再教育工作。组织水技推广干部定期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渔民教育和培训,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作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措施来抓。实行产学联动,利用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以科技入户活动为依托,鼓励养殖大户与高校进行合作交流,发挥养殖示范户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用先进的渔业生产技术指导养殖生产发展,实施技术与生产的产业联动,提高养殖业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改变以往水产养殖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例如曝气方式进行水处理,让池塘内水的含氧量提高,利用池塘内的好氧菌群氧化其中的COD类污染物;多培育藻类和芽孢杆菌,实行生态健康养殖,而不是一味地投放药物,杜绝药物滥用现象的发生。
篇10
一、渔业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8636吨,超额完成省地业务目标考核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9.33%。
2、实现渔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6%。
4、推广稻田养鱼362558亩,产量9335吨。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2、继续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3、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规范大鲵养殖程序,确保大鲵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鱼病测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无重大疫病发生
4、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管理,确保水产苗种生产安全
全区全年共办理水产苗种生产许证5个。根据《贵州省2009年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铜仁地区2009年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全区水产苗种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对无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或记录不全的,养殖亲本不符合亲本质量要求的渔场提出整改意见。全年全区共出动宣传车63车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出动检查人员240人次,取缔一家不符合生产条件的苗种场,查处无证经营鱼苗当事人1名,罚款50元。提高了苗种生产者依法生产的意识,强有力地警示和打击了销售、使用违禁药物和经营劣质苗种的违法行为的苗头,维护了水产苗种生产经营业秩序。
5、加强水产科技培训,提高广大农(渔)民素质
三、存在问题
- 上一篇:中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
-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