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篇1

一、改变的传统观念,鼓励自主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阅读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阅读教学不是老师讲学生听,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借助语境或创设情境,将学生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关直觉经验提取出来,从而实现与文本语言的相似匹配与相似激活。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直觉经验,教师也可以借助投影或多媒体来展示相关的形象化资料。使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直觉经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最大限度地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学习方法,让他们都能主动地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得发展。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过主体的参与和内化。才能转变为个人的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二、在“读”中领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而且,有感情地朗读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证实。朗读和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朗读和背诵。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感情;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三、开展探究性阅读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地指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而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形成,离不开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考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述、唱、画、演、问、比、思、写活动,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读述结合、读唱结合、读画结合、读演结合、读问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在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之后,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教师则主要担当阅读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加强引导

篇2

【摘要】

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用的基本训练方式是朗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把朗读切实抓起来,使朗读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起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 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 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1 朗读训练的功能

1.1 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 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 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 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1.2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 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 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 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 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2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朗读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少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儿童来说很难,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耐心地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在这一学习时期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吃透教材,把握重点。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朗读训练的重点,弄清每句话的速度、语调、感彩。这样,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便于指导。

2.2 指导朗读、讲究方法

2.2.1 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朗读训练时,应先从整体入手,自己试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的特点,有目的的具体指导某一段,某一句,然后再整体朗读。这样训练有利于培养朗读能力,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

2.2.2 分层训练,朗读到位。

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可分为三个层次训练。

A、第一层:“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老师利用语言描述,引导看图,创设情境,激感,带学生进入情境:“小朋友,下雪天多美啊!你们喜欢下雪天吗?下雪了,你们会怎么说?”学生争相发言后,再让学生用“高兴”的心情读这几句话,这样就很自然地指导了朗读。

B、第二层:“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这一层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体会美感,通过“枫叶”、“月牙”等词一重一轻语调的变化,练习朗读,看谁能读出美感。

C、第三层:“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躲在洞里睡着啦。”这一层,采取问答式练习朗读,分别进行同位、师生、男女生问答练习。

2.3 适时范读,巧点迷津。

教师要把握范读时机,选一句话,先让学生体会,适时讲解后,再让学生练读。正当他们想读好,而又读不出那种感觉时,这时教师说:“看我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2.4 形式多样,富有情趣。

低年级的儿童,年龄小,模仿性强,爱表现自己,教师要针对这些特点,按课文的内容,变换形成,让学生多读,并且都参与,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可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对答读、齐读、分角色读等。

2.5 以读助思,以思助读。

学生在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个阶段默读比较合适,因为默读不出声音,全班同学互不干扰,有利于注意力集中,便于思考,这样边读边思,才能达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差,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掌握默读的方法。首先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几句话连起来综合理解,遇到不懂的及时问。这样边读、边思、边问,以读助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再如《月光曲》最后一段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这句话中“陶醉”一词是新词,又是全文的中心词。陶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老师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出陶醉是完全进入、沉浸在……之中,然后把词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朗读有关语言,体会其中意思。

老师问:“陶醉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到了入迷的程度。”老师问:“兄妹俩为什么会陶醉呢?”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阅读是一种独立的行为,老师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进行过多的干涉”。在这样的形式之下,老师就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进行充分的了解和领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呢?笔者结合小学自己小学语文实践谈谈个人看法。

一、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难点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阅读教学中巧用媒体,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区别对待。这样,学生既不会失去信心,也不会自满松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各自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往往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个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同时,阅读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等,是属于创造过程,而不应该是被接受。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诱导学生拓展阅读范畴,广泛积累阅读;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倡导个性理解,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语言等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实现自我独特的阅读感受;带领学生感受、品味文本内涵,深化其个性审美,升华其情感体验,感悟阅读文本的内涵。

四、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影响力的。良好的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比如,发挥想象,即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让学生看着文章标题,先不要急于进行阅读,而是进行猜想文章会写些什么,可以进行大胆想象。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应该大力发掘他们这方面的优势,可以的话尽量将自己想的写下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将不懂的字词进行画线做标记,阅读完后要善于查找工具书弄懂这些字词等。

五、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提高说话、作文能力。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要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使之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例如,每周开设一次阅读活动课,让学生分组交流这一周的读书心得;定期组织“故事大王比赛”“诗歌朗诵”“经验座谈会”以及“我是阅读大王”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书,从书中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阅读交流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收获阅读真谛的良好机会,因此,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或者让学生针对阅读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者鼓励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辩论,又或者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这种交流方式不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励着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评价。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会真正爱上阅读,真正受益一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从多方面入手,为阅读教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中 英语 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和考查与以往有所不同,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考核的范围越来越广,考试点越来越来细了,考试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了。新课程标准初实行时,令有些高中英语教师措手不及,不知如何组织、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

1.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的不良教学现象

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对,教学态度的不端正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现象不乐观。

1.1教学模式落后,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

在新课标颁布后,有些老师由于自身教学素质等条件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对新的教学理念吃不透,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他们仍然运用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具体地分析学情,只是凭自己的教学思想,一厢情愿地实施自己的教学,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性等问题。

1.2教学方法落后,吸引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采用旧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则是无效的教学。我们不能继续沿用老一套的偏重字词的教学方法,而应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教学,使他们学生会如何把握文章的框架、文章的关键句等,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有利于阅读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教学赞成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情境。

1.3教师指导太少,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没有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学生不能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无法正确地运用单词去理解句子。继而影响了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在此种情况下,学生怎能正确地解读阅读材料呢?

例如:cosmic inflation is a scientifically plausible consequence of some respected ideas in elementary particle physics.宇宙膨胀论是基本粒子物理学中一些公认的理论在科学上得出的似乎可信的推论。在句子中,“cosmic”不能译作“受人尊重的”,而只能译作“公认的”。

2. 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1改变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使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才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学课堂进入高效的状态,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才能思维活跃,对材料的领悟和把握才能到位。

教师在教学中要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知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应营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去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教学当中来。

2.2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对阅读无“感觉”

2.2.1以课本基础知识为起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进行有效的调控,在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提前对课文的单词、词组等有个大略的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学生只有对教材的难点及重点有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在教学阅读中才能“有的放矢”,抓住关键之处,带着问题去上课,则会使课堂的效果更好。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更强,才能激发求知欲,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意识,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2从课堂氛围出发,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在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时也要突出“学”字,而不能把“教”作为主体。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灵感”再现,激活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教学不要“满堂灌”,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地探索,去讨论,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3.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一定要具有科学的发展观,使用好教材,让学生学好阅读策略,利用好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红丽. 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12).

篇5

【关键词】 阅读课 词汇教学 问题 有效方法

众所周知,在我们现有的牛津英语教材中,每单元Reading部分的生词词汇量在词汇表中所占有的比例都是较大的,那么如何在Reading这一部分教授并让学生掌握这些生词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 阅读课词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阅读前先教生词

很多教师经常在阅读课之前花上一些时间来带领学生熟读单词,甚至在课前就要求学生能默写本课生词。笔者曾经也运用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时间长了,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

1.2阅读时“眉毛胡子一把抓”

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不懂得取舍,不分主次,总觉得每个生词都要讲,有一个生词不教,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导致一节课花上很长的时间在教生词,而忽略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阅读教学。

1.3阅读后集中强化词汇含义,而脱离语言环境

在学生阅读后,教师把生词罗列出来,既要讲解这一生词在本课句中的含义,甚至无限制地对其进行挖深、补充,从词性到反义词再到短语, 这样导致课时紧张,气氛沉闷。教师忙于讲要点,学生忙于记笔记,看上去似乎拓展了课堂容量,实际上却不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事倍功半。

2. 阅读过程中词汇教学的有效措施

2.1阅读前:分清主次,创设情境,扫清障碍

(1) 复习已学话题,创设情境

在教授阅读课之前,先找出重点单词,利用适当的情境来教授单词。如在教授Zha Long, a special place这一课时,教者就由上一单元的内容,大熊猫Xi Wang入手提出问题“Are there many giant pandas in the world now?”教授rare这一单词,接着提出大熊猫面对的问题,我们如何来采取措施帮助大熊猫,这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要建自然保护区,教者适时地教授“live comfortably, provide food and shelter”紧接着就提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看扎龙的图片,提问题Do you think the land is very dry? 学生回答No,教者教授wetland这个词。在适当的情境中教授这些重点单词,在学生已知的经验中进行教授,过渡,既循循善诱,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2) 图片动作相结合,创设情境

如在7B 《Unit 8 Poems about pets》时,先呈现一些我们学过的小动物的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动物,讨论一下你是否喜欢这个动物,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从而导入课文中的两种动物――小狗和金鱼。选择一张眼睛大大的小狗的照片,进行提问“Look at this photo, are the eyes big?”通过这个问题教授“wide”这一生词,“His eyes are very big, his eyes open wide.”说这句话时,教师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帮助学生理解。

2.2 阅读中:点拨学习策略,学会猜词悟义

(1) 上下文相结合,猜词悟义。

在教授阅读课时,有一些生单词,不需要教师特别教授,而是可以处理成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如endangered这个词,教者给出四个选项,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最后得出正确的选项。

(2) 英英释义,以旧带新

在教授一些生词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对生单词进行英文释义,如在教授Audrey Hepburn时,pass away 这一短语让学生进行英文释义,学生在上文中找出die这个词来进行解释。教师又追问为什么不用die而用pass away,学生说因为奥黛丽赫本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也是一个出色的慈善家。教师这时候就解释pass away 这个词的色彩,说明了作者对奥黛丽赫本的尊敬。这种教授的方法既教授了学生单词含义,又更深一层地提出了单词的性质。

(3) 运用构词法,推测词义

在新的牛津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单词时通过在词根上加上前缀,后缀等构成的。如在教授“helpful“这一词,我们可以先导入句子”He always helps other people, he is very helpful.”通过前后句,学生可以推断出“helpful”这一生词的含义是“乐于助人的”。

2.3 阅读后,创设新情境,操练生词

对学生而言,生词的掌握从理解到熟练运用还需要一个操练的过程。读后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并拓展本堂课所学新知;对教师来说,读后活动可以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能了解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阅读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同题型来操练重点词汇,既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又增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很多知识都是从阅读中获得的。因此,掌握好阅读对学生学习英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阅读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的篇幅最多,是中考英语的重头戏。很多学生也了解英语阅读很重要,但一看到英文就头疼,没有兴趣读下去,这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没有分清楚培养阅读能力与培养阅读技巧的区别。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抓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

一、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1.注重阅读材料难易度。初中英语阅读目的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其难度要低于课文或者与课文相当,尽可能减少生词率,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阅读,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信心。否则,会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

2.注重选择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初中生正处在求知欲较强的年龄段,他们对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内容比较关注,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心理特点选择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同时要尽可能扩宽阅读材料的涉及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视野。

3.注重阅读技巧知识的系统性。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阅读技巧,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注重阅读技巧知识的系统性,因为阅读技巧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的编排都有系统性,对此教师要灵活处理,在注重阅读技巧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选择材料。

二、培养学习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培养阅读技巧。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规范的阅读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引导我们阅读更多的材料。首先,预读方法。预读是阅读技巧中的基本技巧,通过预读虽不能了解文章细节,但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有用的信息。预读一般是先阅读材料前两段,然后阅读后面每段的第一句,再阅读最后两段的方法。其次,略读方法。略读是眼球快速移动,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段落主题句,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同一个文章,如果不同的学生阅读,抓住的关键词或许不同,但文章大意是相似的。只是略读时学生不要回读,要摈弃一些无关的东西,提高阅读速度。再次,词群法。能让眼睛一下子看到几个词,提高阅读速度。一般来说学生喜欢逐词阅读,其实逐词阅读习惯很不好,影响到阅读内容。词群法能快速了解句子整体意义,但需要不断地练习。

2.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会对阅读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长期坚持阅读,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默读、记笔记、限定时间等。首先,默读是让学生养成不出声、速度快、理解深的习惯,这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有帮助。其次,记笔记是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是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再次,限定时间是说让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文章的习惯,以提高阅读速度,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扩展阅读空间。通过阅读我们能获得信息,但课内阅读范围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阅读知识面,这是提高阅读效果的最佳途径。

三、设计阅读任务,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任务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1.趣味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趣味策略主要是阅读前采取的一个策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阅读效果。首先,巧妙导入。如图片导入法,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可以出示一些图片,调动学生积极性,故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到文章中寻找答案。如教学“The Taiwan earthquake”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几张与地震有关的图片,然后给学生介绍这场大地震中的幸免者Timmy,他是如何在地震中幸免的,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答案。其次,角色扮演。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让学生根据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在参与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兴趣。

2.拓展策略。阅读需要大量的词汇量,词汇量对阅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可以采用联想法拓展。如学习“taste”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sour、hot、sweet、salty等,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增加词汇量。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提高英语阅读教学之管见[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篇7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拓展对策

课改实施多年来,拓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课堂更是走在前列。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教学曾一度在视导检查听课评价活动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拓展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很多时候,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就抓住文中某一点进行拓展,这样的课完全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理解“语文”两个字的内涵。词典解释:(1)语文就是语言文字;(2)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我认为语文课首先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其次是文学及文化的学习。

一、语文课堂上的拓展教学的现状

(一)文本弱化。

语文阅读教学源于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而文本的拓展只不过是为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注重拓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文本的重点和难点。我就有一次失败的教训,在上《水浒传》专题阅读课上,我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集放给学生看,学生的确享受到视觉冲击,但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学生与文本对话丝毫没有涉及。这就是只注重拓展而忽视文本的结果。就文本阅读而言,任何文本的意义都只有通过文字的阅读来实现。连文本都不读,怎么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怎么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此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

(二)文本泛化。

我曾经听过《甜甜的泥土》这节课。课上教师先针对课文提了几个问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学习小组之间交流问题的答案,教师点学生回答问题。但后半节课,教师通过谈“离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话题,来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的感情,又以“亮亮”同学的角度劝他要离婚的父母等。这样拓展文本,对语文教育来说是可怕的,完全泛化了文本。

(三)文本的偏差。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然而学生因缺乏生活的阅历,缺少知识的积累,缺少文本朗读的方法,对于文质兼美的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的了解存在明显不足。然而大多情况是,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拓展,反而背离学生,背离文本,为了拓展而拓展。结果,有了形式却没有效果。有位教师在上《小石潭记》时,花很多时间对“贬谪”的话题进行深刻探究,而这篇文言文的重心应是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特点,这才是文言文教学重点,更为严重的是,把本应在课堂上的诵读漏掉了,这也是教文言文的致命伤。

脱离了文本去拓展,热衷于搞游离于文本之外花哨的教学技巧,这样的阅读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孙宗良说得好:“拓展是为了回归文本,拓展是为文本服务的,它是调味的,不是主食呀!”

二、改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的措施

(一)扣住精彩文段,获得语言。

围绕文本的精彩语言作一些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积淀、获得语言的意识,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如重视学习修辞。修辞用得好,说话写文章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在教《老山界》一文时我扣住第22段:“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口井……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间夜景及山间独有的声响,据此引导学生进行了仿写的拓展训练。

(二)扣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可以以句子作为切入口,去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地把握作品重点。扣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读懂语句,进而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我曾听过《散步》这节课,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这样一个拓展环节: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你母亲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有差距?从学生的内心体验来感受世界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于是教师问道:“文本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说说你的感悟。”有相当多的学生谈到了“在作者的心中,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是最重要,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关注”。这位教师的拓展既是文本主题的自然延伸和深入,又给了学生触摸心灵拥抱感情的机会,是一次人文的教育和熏陶。

(三)扣住悬念,训练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扣住文本的空白是进行拓展教学创造性训练的一种好形式。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教师应紧扣住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1.续写。情节是表现人物、体现情感、反映主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抓情节进行续写的拓展,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教《窗》这篇小说时就采用了这种办法,小说最后写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并没有病友死前为他讲的美丽的公园,湖里漫游的天鹅,一对对情侣,玫瑰花,牡丹花,网球场……这时,让学生去想象,续写“他”这时的心理活动,“他”的结局。学生在合情合理的“续编”中加深了对真、善、美的理解,对假、丑、恶的唾弃,从而更好地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改写。对课文的改写也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目的。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假设:在游船上遇到的是发财的于勒叔叔,菲利普一家会怎样表现?让学生根据这对夫妇的个性合理地想象,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扣住主题,归纳拓展。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印证与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叙文是主要文体之一,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接下来我将进行介绍。

一、进行寻找文章线索的教育

在阅读中,把握了文章的线索,整篇内容就会变得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因此,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抽丝剥茧,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找到贯穿全文的线索。比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为线索;《藤野先生》可以将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变换作为线索。有些记叙文的要素比较模糊,文章的线索隐藏较深;也有的文章有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多一些的发现引导。

如何才能让学生迅速地找出线索呢?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通读一遍文章。同时,告诫学生注意文章标题与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事物,这些标题中的词语或事物很可能就有线索的信息。比如,《白杨礼赞》中“我赞美白杨树”。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将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作为一个重点进行重点培养。

二、引导学生细品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情感

文章是有感情的。记叙文写人记事无不含有善恶美丑以及对其的褒扬嘲讽。这些感情除了隐藏在文章中,还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上有很强烈的体现。把握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整体情感。比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形容清留学生的发髻“实在标致极了”。此时需要对上下文的语境进行了解,明白作者对这些清留学生的态度,才能感受到“标致”中的强烈讽刺意味、把握作者的情感。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言外之意,对文章的语句含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积极向上的情感。新课标下,学生的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优化,课文中的内容有了更多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这些情感进行体会,以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中向上的人生态度,《珍珠鸟》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父爱的伟大,让学生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越丰富,越容易在阅读中与文章产生共鸣,越容易对文章进行理解。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阅读解文只能是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如果给学生灌输过多对文章的观念,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理解,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无

益。“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记叙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中的人一样复杂,而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初中生正处于认知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过多的压制与干涉会对学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记叙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引导方面,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进行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除了以上的因素外,教师还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实有效。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通过直接的观感来理解文章

等等。

新课标有着新要求。初中记叙文阅读的教学要从之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现在的素质教育。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求一切可能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丰富教学知识系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尽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功田.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5).

[2]张仁利.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浅见[J].考试周刊,2011(17).

[3]黄穗良.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的教学[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篇9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幼儿生态阅读;运用构建

幼儿生态环境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生态阅读中运用多媒体可极大地增强阅读的共享性与互交性,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搜集更加丰富的材料,让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以此调动幼儿的阅读主动性,另一方面可实现幼儿之间阅读资料的共享,阅读题材众多,幼儿的可选择性更多。实际上,阅读是一种知识获取的过程,幼儿正是处于探索外界世界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借助多媒体构建幼儿阅读的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对阅读逐渐产生兴趣,以此提高幼儿生态阅读的主动性。

一、多媒体技术与幼儿生态阅读之间的关系

题材广泛,资料众多是幼儿生态阅读的前提,幼儿阶段对于外界知识皆充满着好奇,更素有“十万个为什么”之称呼。在幼儿阅读中,带有解密浓厚的神秘色彩的科学书籍,富有色彩艳丽的卡通童话书籍都是幼儿选择的题材[1]。不论是对于家长而言还是对于学校教师来讲,幼儿的头脑中都有着“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很多幼儿为了探索出答案不惜追随家长与教师问问题,但家长通常为了应付了事而直接告知孩子答案,由于缺少思维接受过程,因此导致孩子问个不停。这一现象表明,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狭隘,只能通过询问问题得到解决,而家长未能发挥幼儿书籍阅读的作用,久而久之,养成了幼儿不爱阅读、直接获取答案的坏习惯,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地营造幼儿阅读环境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幼儿教育往往需要更直观地表现出来,让幼儿看得见,明白每一个过程,以此才能真正让幼儿得到问题的解决答案。但书籍中的知识和题材有限,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将所有知识都展示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借助多媒体展示整个过程。如在幼儿阅读《灰姑娘》童话故事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整个过程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以类似动画片的方式呈现给幼儿,以此让幼儿通过观看与倾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灰姑娘的经历,以及王子最终通过玻璃鞋找到灰姑娘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直观体现故事内容,更可以借助资料拓宽幼儿知识面,让学生知道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逐渐引导幼儿积极主动阅读。

二、幼儿园阅读教学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学前教育呈现出差异性发展状态。虽然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多媒体技术,但仍然有部分区域尚未能有效利用多媒体,各种不合理于运用媒体手段的现象屡见不鲜[2]。部分幼儿园实施阅读活动,只是在活动课中,或者图书角中实现,但图书角中的阅读书籍未能及时更换,众多题材都已经是幼儿阅读过的书籍,因此很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只是借助多媒体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幼儿,幼儿在观看中未能进行思考,进而导致多媒体教学方式形同虚设,教师未能重视阅读与幼儿发展中之间的重要关系。长此以往,导致幼儿很难在阅读中集中精神,无法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生态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运用多媒体扩展幼儿知识空间

多媒体技术具体直观体现性,因此当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之中。在幼儿阅读前,教师可事先在互联网下载资料,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幼儿了解到书本知识以外的科学世界。幼儿阅读的题材众多,但最受到欢迎的书籍莫过于童话书籍及科学小常识等书籍,多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脉络的科学技术,其以互联网网络为依托,庞大的数据库可为教师与幼儿提供更多的资料[3]。例如教师在查阅童话故事书籍时,可相应下载与之相关的童话书籍,并可针对男女幼儿性别和阅读需求下载资料,男性幼儿可下载一些《变形金刚》、《四驱赛车》等相关的书籍;而针对女幼儿,教师可下载《豌豆上的公主》、《小星星》等书籍,幼儿可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要看的书籍,在幼儿读书后教师可针对这一系列书籍进行总结,与幼儿一同探究童话童真的世界。

(二)回归于生活在多媒体应用下促使阅读知识更加生活化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当回归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科学世界知识无穷无尽的,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书籍中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上文提及幼儿对于科学知识充满好奇,教师可从这一点着手,运用多媒体的展示促使科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幼儿主动发现自于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在讲解《山坡去哪儿》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编写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运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出从前美丽的山坡,上面鸟语花香,有众多小动物生活在这个山坡之上,但后来的随着人类对森林的破坏,从前美丽的山坡逐渐变成光秃秃,一片黄沙的景象,通过两组动画画面对比,显示出当前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从小树立幼儿环保的观念,并引导幼儿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如节约水电资源等,尽量做到人走关灯,不浪费电力资源,洗手涂抹香皂时可将水龙头关闭等生活中环保的行为,告知幼儿如何进行水资源再次利用,如洗手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等。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海洋广阔无边,幼儿除了可以了解课本的知识外,更应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知识。教育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因此在开展教育时应抓住教育的关键期,不同时期的学生发展特点不同,对于幼儿阶段的阅读教学来讲,其应更加偏向于卡通等题材,在色彩艳丽的世界中,让幼儿尽情进行知识探索。但书籍中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实施教学,运用多媒体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时的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色、形、声、像效果中,可以看到,可以听到,更可以感受到,感受到书籍中知识的无穷魅力,以便激发幼儿的兴趣[4]。例如在讲解《下雨啦》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表现出下雨时的场景,如行人奔跑,青蛙呱呱叫,树叶沙沙响等。综上所述,多媒体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现代教学中积极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前阶段的幼儿对外界具有广泛的探索欲,教师可结合这一特征进行多媒体阅读教学探索,科学使用多媒体,逐渐扩大幼儿阅读的范围面,并结合多媒体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运用多媒体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喜爱上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楠.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3,06:177-178.

[2]方燕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提高幼儿阅读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15-116.

[3]黄晓秋.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来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育[J].科技资讯,2014,05:86.

篇10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水平很有帮助,能够使高中英语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逐步转为学生。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逐步转变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使其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逐步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这样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阅读教学发挥最大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曾采用翻转教学的方法,把课上想要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根据已有资料先自我感知,然后,老师在课上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然后再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引导,这样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为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更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这样就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天性与英语教学的特点引入了情景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一定的情景,从教学环节上进行良好的设计,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同时更使学生感觉到课程设置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教学,从阅读教学中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下面,笔者以高中英语My new teacher这一课程的阅读理解部分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教学对象

高中生。

2.教学目标

(1)学生能阅读并理解课文。

(2)基本掌握文章的主旨、每一段的大意以及文章的细节部分。

(3)学生能运用文章中的基本句型。

3.教学设计

开展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了“模拟课堂”的情景来实施教学,为此针对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安排等,先制订了一个严密的计划。针对教学目标,在课前通过一定的设备给学生传授英语课堂学习中应用的基本句型,然后在课上通过带领学生去熟悉课本上的句子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语句的认识。再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最后在课程的后半段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然后每一组选出一个学生来做老师,然后让学生去描述每一个“新”老师,这样就能达到减负的效果,并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实用的知识。

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考中阅读理解题型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对于英语文章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也是英语学习必须具备的素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文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能够使学生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

例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所出现的课文会详细讲解文章的内容,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在讲授文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还要传授给学生以下几个要点:

(1)可通过文章的首尾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与段落的主体,提炼出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从而对文章能够大体地把握。

(2)遇到不懂的单词可结合上下文推测其意思,锻炼其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把握英文中的起承转合,要学会辨别这样的衔接词,从而提升对文章细节的把握等。

这样学生对于怎样阅读文章以及如何去学习就能够有清楚的把握,再加上一定相应的练习,势必会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使阅读教学发挥出最大功效。

四、设立良好的评判标准

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有相对合理的标准,不应该只关注学生所体现的成绩,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体现,并就他们的表现作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也需要科学评判,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对于学生的表现保证不偏不正。让其在参与英语学习中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认可,从而使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大大增加。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需要教师能够遵从新课改的规划,采取多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使学生不断增加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利用有效教学使高中英语教学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