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工程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均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的国民经济对环境适应性及环境工程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的概念出发,简要分析了环境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工程在装备研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环境工程;生态环境
环境适应能力是为人类生存状态提供一定保护作用的重要属性,一旦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程度的破坏,且环境系统自身难以进行修补,人类生存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此时就需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以为我们重新构建出一个良性健康的环境系统。
一、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的概念分析
1.环境适应性的定义
我国于2001年初颁布实施的GJB4239《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中对“环境适应性”的定义有着明确解释,即“环境适应性是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1]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适应性是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而其中的“环境”是指寿命期中遇到的冒有一定风险的极端环境,即能够适应极端环境的装备必然也能够适应比较温和的环境。“功能”则是指装备实现或产生规定的动作或行为的能力。但装备有功能并不代表其可达到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只有功能与性能均满足要求的装备才能在预定环境中正常工作;此外,装备在预定环境中还需具有不被破坏的能力。以上两种要求即为环境适应性的两个标志。
2.环境工程的定义
“环境工程”这一概念早就出现了,但人们常将其误解为环境保护工程,即通过测量和控制环境污染达到保护地球上人类、各种植物、生物等有机物目的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概念。GJB4239《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对“环境工程”的定义如下:“将各种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用于减缓各种环境对装备效能影响或提高装备耐环境能力的一门工程学科即为环境工程,主要包括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分析、环境适应性设计和环境试验与评价等内容。”[2]我们所此定义中所提出的环境工程的对象并非前文中人们普遍观念中的各类有机物体,而是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制造出的各种诸如飞机、汽车、旗舰、导弹等各种载体及这些载体上运输或载体本身的设备,这些载体和设备极易因各种环境的作用而损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本文所说的“环境工程”应为“装备或产品的环境工程”。
二、环境工程的工作内容
为了确保装备能蛞愿咝率、低成本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我们需对装备环境工程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考虑。一方面,装备环境工程在开展工作时需在加强日常基础技术研究的前提下构筑较高的环境工程技术平台;另一方面,在开展环境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与管理时,需将装备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寿命期各阶段的任务、要求目标等结合起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装备环境工程的工作内容具体可分为与装备研究无直接关联的日常基础工作、与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应用等密切相关的工作。具体而言,装备全寿命过程中的环境工程的工作内容应包括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确定、环境工程管理和控制计划的制订、环境试验的开展、全寿命环境管理的实施以及对装备环境适应性的综合评价这6个方面的内容。
三、环境工程在装备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前文所阐述的环境工程的工作内容,笔者将简要分析环境工程在装备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1.环境工程基础技术的作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离不开各类环境工程基础技术和标准的支持。环境测量和环境分析技术、环境条件确定技术、环境数据库、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环境试验技术、环境试验设备、环境工程标准和环境工程管理技术均属于环境工程基础技术。型号工作项目立项前,以上所提及的基础基础和标准均需充分具备,但这些基础技术研究工作仅为环境工程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其余诸如环境工程标准、文件制定、实验室、场站的建设与管理等日常工作同样不容忽视。
2.环境分析的作用。确定合理的环境要求是装备研制在环境工程方面的首要工作,其合理性与装备的研制难度、进度及成本有着直接关系。过高的环境适应性设计要求必然会增加装备设计和工艺上的困难,研制成本也将大大增加;过低的环境适应性设计要求不尽会造成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浪费,还将导致研制出的装备无法达到使用要求。环境分析工作可对各种环境的因素数据和环境影响数据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可为其他环境工程工作以及型号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环境试验的作用。在不同阶段使用的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和使用环境试验均属于环境试验,其在提高、确保和评价装备环境适应性方面发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装备环境适应性设计时,选择材料、结构件和零部件是重要环节,此时进行装备及其材料、涂层的自然环境试验可为各类材料或部件的选择提供依据;在样机阶段进行的使用环境试验中所产生的数据可供改进设计使用。不同环境试验的综合使用也有着重要作用,如投入使用后的使用环境试验与自然环境试验的结合,其可对装备的环境适应性进行更加准确地综合评价。实验室环境试验具有环境应力可控性,同时还可与装备研制生产结合得更为紧密,因而其贯穿于装备研制生产的全过程。
4.环境工程工作贯穿于装备寿命期全过程
环境工程工作贯穿于装备寿命期的全过程,包括方案制定和论证阶段、工程研制阶段。批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等。如在装备的方案和立项论证阶段需开展GJB4239中规定的工作项目201~203,以在此阶段确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要求;在装备研制、生产和使用阶段则需开展GJB4239中规定的工作项目401~409,以为环境适应性设计、验证及评价提供各类信息与依据。
结束语:近些年,环境工程这一概念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社会对环境适应性这一重要的质量特性及环境工程工作内容的认同和了解尚未普及,这直接导致环境工程在型号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因此,环境工程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加强对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研究与宣传力度,积极转变大众的传统观念,切实将环境适应性作为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并将环境工程置于型号工作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胥泽奇,张世艳,宣卫芳.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J].装备环境工程,2012,01:54-59.
篇2
关键词: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改革;实践改革
环境工程原理是高校环境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核心,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全国高等院校转型的大形势下,如何提高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创新性环境专业特色人才,从而提高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学生就业能力,是学校开展环境工程原理课程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开设的新理念和新途径。
1教学指导思想的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基于化学、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在涉及解决环境保护的工程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其它学科工程专业的协作支持。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将涉及水处理、废气治理、噪声控制、固废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工艺加以归纳,提炼并理解其中的技术原理,使之与专业课程中的技术应用相互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确立教学指导思想时首要考虑的内容。本科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新形势下的应用类技术型大学环境工程本科教育而言,更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在今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的工程性创新思维和素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发明、新思维层出不穷,但如果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很有可能设计出永动机类型的新工艺和新方法。任何工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例如在废水工艺处理的选择上,如能分析清楚其原理,就能针对具体情况作出恰当选择,从而设计出新的工艺流程。因此,在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侧重把握其核心的经典理论内容,并依此为中心,展开应用讲解,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切实理解各种工艺设计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在众多纷繁的技术方法中,确定针对不同处理对象,更加优化适用的技术路线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
2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系统阐述环境工程中所涉及的共性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理论性、系统性、抽象性、综合性的特点。在笔者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普遍反映为:内容抽象,难理解;概念繁多,易混淆;涉及面大,内容广,公式繁多,记不清。因此,若要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学生兴趣,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加以改革。
2.1导向性教学法
“学以致用”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学核心。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源于其无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若能以工程需求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学习,则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工程技术类问题主要分为设计型和操作性两大类。以第三章“流体流动”为例,在管路计算过程中,让学生作为工程师的角色,抛出问题1:在给定需要输送流体的流量,以及输送系统的布置,当允许的压降为定值时,管路的管径如何确定?(设计型问题)问题2:已知管路系统的布置、管径及允许压降,如何保证对流体的流速或流量操控能够符合已有的管路系统?(操作型问题)。在对问题1的计算过程中,又涉及到管径计算结果是否贴合市场规格的问题,如果不符合又该如何选型?如何与其它管件配套?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教学过程,就能使得枯燥抽象的理论生活化,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功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又能进一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查阅工程手册、设计手册,也有助于建立学生工程化的理念,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交融性教学法
环境工程原理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工科特性,对管路、设备、构筑物等的理论讲解相对比较抽象,因此,若能将课程内容与具体可见的实习实验过程交替进行,依据所授课内容先讲后做或者边做边讲,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第三章流体流动的内容中,学生对于“雷诺实验”所提及的两种流态并无感性的认识,但通过随堂实验,学生不仅能理解流态的具体表现,还能对影响流态的因素进行控制,通过将机械化的公式转为实际操作而理解相关概念。而在第二篇章分离过程原理篇中,则可采取先实地参观,再理论授课的教学模式。在第六章沉降的教学过程中,前期对沉砂池、重力沉降室的直观认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颗粒物沉降速度的意义,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理论知识的推导学习,不仅加强理解,也有助于建立其工程设计的概念。
2.3扩展性教学法
教材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依托,但无法包含专业课程涉及到的所有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因此,课堂的扩展性授课就成为了弥补这种缺失的主要方法之一。系数k为渗透系数,该洗漱被用于描述土壤、底层的渗透能力,在相关的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填埋国家便准中,对k值都有着明确的规定限定,在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的课程中均有涉及。经变换后的Ergun方程的最小流化速度,该速度可用于砂滤反洗、流化床反应和燃烧等单元操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对书本内容加以适当的扩展变换,可以举一反三,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也能够更好地促进环境工程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
3实践教学的改革
作为理论课程向工程应用课程的过渡,实验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工程的学生而言,现有的部分仿真实验已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工业设备的认识需求及动手能力训练。在课程体系中,若能搭建以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能够反映工程问题和规律、实验验证实验和初步探索实验的综合实验室,开展与其他课程联系较好的渗流实验、曝气与充氧实验、气体吸收实验、推流、全混和串联全混反应器流动模型实验,再辅助以环境专业课程的过滤、传热等操作性实验,则能促进学生学习阶段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实际工作知识的灵活应用,同时也为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需基础数据与工程设计手册的连接打下基础。
4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考核方式则会在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依据,无法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也会诱发学生平时不认真、考前突袭的不良学习行为和习惯,因此在当今的考核中已逐渐被“7+3”的模式取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了此种考核方法,但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调整到了40%,且考察方式则更加具体和多样化。在课程的教学中,将平时考察分分解到“课堂纪律与到课率”、“实验”、“作业”、以及“课堂讨论”、“学生讲解”等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种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都有所进步,且考核成绩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
5结语
在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课的设置需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作为专业基础课核心的环境工程原理,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改革,是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其探索、钻研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引导和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本文分析了对于当前同时存在的毕业生求职难和用人企业招工荒的双向难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最后,对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内容、目标及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工程认证;成果导向教育;环境工程专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59-02
从总量来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类人员位居世界前列,但从质量来说,合格的工程类人才在世界的排名却并不靠前。以环境工程为例,现实中,环境工程类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一方面,我们的学校用过时的教材,过时的教育理念,过时的培养方式“培养”了一批批学生;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由于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需要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俱强的复合人才。因此,导致高校教育产出(毕业学生)与社会需求(就业岗位)符合度不高。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培养产出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凸显。工程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改变当下的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现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工程认证的专业体系构建的意义
1.以目标为导向,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以工程专业认证教育理念为指引,以成果导向教育(OBE)为目标,建设具有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环境工程专业,明确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内部评价标准、相应的反馈及改进与发展方向,提高学校在环境领域及社会服务方面的教育质量信誉度,为在校学生实现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等需求提供保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并获得职业资格提供保障[1,2]。通过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建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和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配置,提升师资工程教育素质,促进本专业的良性发展,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的国内外竞争力。
2.从反向设计入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需求。反过来再说企业需求,由用人单位对环境工程毕业生所具备的要求看,强调学生具有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但我们的传统工程教育体系,却是试图以19世纪的大学教育、20世纪的课程体系来培养21世纪的工程师[3]!长期以来,工程教育由于技术上狭窄且又狭隘于技术,偏重通识基础课程与学科基础类课程,重视数理基础,理论学时偏多,科学教育导向明显强于工程教育,导致实践操作和经验不足,工程实践训练逐步边缘化,由软化、虚化、弱化而走向形式化。最终,工程教育沦为科学教育的附庸,背离了工程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
反观企业需求,我们可以借助成果导向教育反向设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训练方式、考核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的专业体系建设工作。
在上述正向需求、反向设计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必须在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因此,建设立足于学科发展、面向社会需要、体现区域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势在必行。无论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提高工程专业竞争力需要还是保证和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质量需要,都迫切要求对原有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进行系统的、与时俱进的、彻底的改革与实践,以适应国内外、行业产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
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1.整体设计培养计划。对专业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学生发展环节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及评价指标进行整体设计,并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质量标准等给出定性描述和量化规定。
2.改革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环境工程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下,重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托我校化学工程专业的显著优势,研究本专业与给水排水、土木建筑、机械制造三个领域交叉的课程内容和配置特点,合理配置本专业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和教学环节以及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课程,分别形成通识、基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和社会对环境类工程人才的需求标准。
3.构建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平台。新建校内工程模拟和校外实战训练两大实验实践平台,以此为基础,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实验项目、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教学组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从根本上满足认证标准对学生在实践实训方面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质的提高,符合以学生楦本、以教育产出为目标的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4.建设新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大部分直接从博士阶段进入工作,与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相比,其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和工程教育经验明显偏弱,可能导致学生工程设计教育出现环节缺漏。因此,对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专业教师,建立持续改进工程能力的制度。如支持教师直接参与工程设计、鼓励其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利用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对教师进行工程能力培训和建立有工程经验教师传、帮、带指导年轻教师的机制。同时,强化人才引进工作,招聘资深环保工程师来校任教。
三、环境工程专业体系目标实施方案
1.制订并完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具有引导性、导向性的专业培养计划。使学生具有雄厚知识基础、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人才。
2.根据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特点,起源于化学,依托于化工,交叉于生物,联系于安全,综合考虑各相关领域与环境工程专业的融合及联系,确定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模式课程改革的关键,建立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设立相对独立的纵向联系的专业实验课程,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专业实验课体系,实现专业实验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和贯通;设计接近工程实际、知识交叉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现工程项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3.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和实训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通过校内工程模拟建立实验平台,进行专业实验的训练,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概念;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上,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系列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工程和研究模拟项目、自主研究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建立起科研创新的概念。通过校外实战训练平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在实战中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
4.打破常规师资培训方法,鼓励并支持专业教师与企业多方联系,增加专业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验;将企业界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对学生实践和教师实验项目设计进行实际指导,及时修正和改进,弥补教师工程经验的不足。
5.改革课程的授课方式,对某些专业性强,直接体现工程能力的课程,除聘用企业界资深技术人员授课外,可以使用嵌入式模型教学,将工艺中涉及到的构筑物、设备、管道、管网按照一定比例制作出实物模型,采用卡扣衔接及完整对接方式直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概念上有清晰的认识及理解,对下一步的进入场地现场实习起到先期指导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姜理英,陈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9).
[2]李志义,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篇4
1.遥感基础应用能力培养目前,蚌埠学院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本环境工程专业或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是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主要体现在强调学生对ENVI软件的熟练操作。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操作ENVI软件,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都制作了电脑屏幕录像,方便学生参考学习。学生通过对蚌埠学院周边的野外实践,培养学生对不同地物光谱差异的正确认识。遥感课程基础应用的能力培养主要开展如下基础实验项目,
2.遥感技术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GIS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先于“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开设的,在教学实践中遥感和GIS交叉应用,使学生在这个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专业课程“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与“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同步开设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课程的课程设计可以与遥感课程的实验相结合。通过这些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的能力,弥补课堂实习课时、综合性和应用性的不足,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解决具体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现实意义。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如下实验项目进行知识巩固,
3.学生遥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环境工程专业的“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探索,课程的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应用性实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选择遥感技术在专业综合方面的应用上,主要选择基础性、容易实现的实验项目,部分学生选择了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实验,还有部分同学以合作方式共同完成某一专业综合实验(评定成绩时是做主要工作的学生给予优秀成绩,参与了的同学给予良好成绩)。另外,年间毕业论文中涉及了遥感技术方面内容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主要取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和遥感技术的相关性。因此,遥感和GIS技术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在应用能力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很难定量评价,本文只做了定性评估。
二、结束语
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居民水平得到了一个跳跃式的上升,而在整个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上升,比如我国目前的很多城市长期遭受雾霾。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发展进程较快,而在城市的废物处理系统没有跟上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使得城市与自然形成冲突,因此,生态城市的概念被提出。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指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在生态城市中,居民的生活理念是与自然和谐共赢,城市的废弃物也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甚至能够参与到整个自然界的循环,帮助建立更好的循环体系,因此生态概念的提出侧面地反映了人们追求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2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环境工程是指在生态环境中比较喜欢的工程项目,它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城市建设过程中处理废弃物,包括废水废物、工业残渣。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进行统合式处理,将问题汇合一起分析过后,提出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达到生态平衡。在现代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当其冲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建设一套完善的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是非常多的,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也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业废渣,因此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处理废物,如何将废物有效地进行循环利用。首先环境工程在废物循环利用方面,第一个要做到的是对废物进行分类,对可回收利用的废物进行再次回收利用,再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分类标准,进行特定的垃圾收集,对不可收集的物品进行高温处理,再将废气进行达标处理后排放到大气,同时对于可回收的利用集中回收运输,到工厂进行二次循环使用,避免了有害物质流入大自然。其次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污水排放,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对原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规范现代企业排污标准,对于存在偷排漏排的企业根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处。相关部门也可以对此成立巡查组,对企业的污水排放进行定期地巡查。
3节能减排技术与城市绿化建设
在建设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我国在建国初期多使用的是白炽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技术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照明设施的选择也从白炽灯转向了更为省电和高效的灯管。而节能减排技术在照明方面的应用使得节能灯被发明出来,相比较传统的白炽灯和灯管节能灯消耗电量更少,更加安全,在这一方面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落实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企业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资源倾斜,大力地开发相关节能减排技术,在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最后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景观绿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相比较以上的节能减排技术和废物循环利用体系,绿化环境的建设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时绿化植被的增加对于城市控制空气标准有巨大的帮助,而绿化建设也是城市居民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因此生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工程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现代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工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行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在政策上对于一些绿化企业进行相应的补贴,帮助绿化企业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篇6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应用;探究
1环境工程的概念
环境工程的概念,虽然提出相对较长的时间,但是人们对环境工程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环境保护工程,地球上的保护对象是人类,植物,动物,等等,主要的内容是环境污染的测量,控制、环境保护及其智力,其与国外的环境工程本意就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环境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按照我国所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相关规定,为了有效的实现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的保护,及其环境污染地防治。一般分水污染、物理污染控制技术、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等等。
2DGGE实现的基本原理
DNA指纹技术主要是指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多态性的分析技术,研究的兑现则是DNA使用具体化学变形剂梯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了电泳,使用凝胶能解链PCR扩增的产物。虽然说DNA的长度是相同的,但有一个大区别在碱基序列方面,通常在DNA电泳的时候,双链解链方法所需的变性剂浓度是不同的,不同的DN段在序列相同的变性剂浓度下,就会逐渐退化,导致空间结构的变化。在双链DNA的开始时候,一般将移动到阳极,根据线性变性剂浓度逐渐增加,G+C含量低的序列将开放,和部分的含量高是双链的状态。如果双链DNA链解决方案集成的状态,结束,中间部分的分子可以产生局部变化。另外,点用速度聚丙烯胺凝胶中,还有快速下降的功能,然而在染色过后,分开的条形就会在凝胶上出现,上面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同长,但是有序列差异的DNA分子将会分开,形成变性梯度主要是采用尿素或是甲酰胺。
3DGGE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3.1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污水微生物群主要是在CR-DGGE技术改变下所出现的,其与既有技术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相关研究的人员对其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污水中的好氧细菌的群落结构、功能等在不断升高下,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经过应用DGGE技术之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所存在的不同细菌落群,在同等的工作环境下,使用了PCR-DGGE技术,跟踪使用低温菌及常温菌等,并且分别接种两套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时的进行动态化的观察,在一样工艺的时候,对其低温的菌群做出同时操作,可以得知的是微生物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其时间不断的发展下,两类菌群结构类型。除去了污水中的氨与氮主要使用硝化方法,在硝化作用下,氨氧化细菌主要的作用是将氨氧变成亚硝酸盐,在亚硝化的作用产生下的硝化工序,使用氨氧化细菌的低增长率,相对生物学的特性,传统的细菌分离和细菌培养,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员工的时间,如果使用PCR扩增的16srdna,功能基因,和随机克隆测序和其他相关技术,在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中,不同的时间,治疗活性污泥样品,氨氧化细菌物种,氨单氧酶活动,应用结合PCR-DGGE技术,样品总细菌多样性的研究。在分析相关的实践得知,PCR-DGG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对氨氧化细菌类群及相关功能的了解,应用PCR-DGGE工艺,对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比对,在同一个反应器中的不同位置、微生物群分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不同工况进行了分析,在经过了相关的分析得知,其两种污水处理技术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较强,其两种群结构差异性十分明显,应用生物滴滤的反应器以及生物滤池处理相同的污水,应用PCR-DGGE的技术,分析不同反应器在不同位置所呈现出的不同反应,氨氧化细菌菌群组成,种群对反应器的形成以及位置等的差异性等都初步存在着任何依赖性,更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
3.2PCR-DGGE技术在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过滤主要是一种能够实现对恶臭、挥发性的有机废气的污染控制技术,生物滤池及生物滤塔是生物处理恶臭气体地有效方法,发展十分迅速。采用了PCR-DGGE技术,除臭生物的滤池中试装置分别处在较强酸性、中性两种不同运行环境下,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生物种群结构出现了变化。生物除臭过滤器在不同的条件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富的有差异,强酸和微生物有更高的选择,与中性条件下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较低。除此之外,滤层,它显示了空间分布的多样性明显不同,系列比对的结果显示得出:硫氧化细菌在除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处理恶臭气体所提供出的依据可靠,为生物除臭的应用提供出有效的理论知识。应用DGGE技术,对其含氧废气的生物滤她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经过对反应器不同的填料、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在其填料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在随着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延长,逐渐地减少。与一般的污泥填料或是混合填料进行相比,堆肥填料的微生物多样性程度通常要稍高一点,反应器的除污能力更好。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下,人们对其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关注了各类型污染排放的问题。在各环境工程中,积极的应用PCR-DGGE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DGGE技术所带来的缺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在更努力的学习,实现对环境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华玲;浅析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4):16.
[2]刘璟炜;朱北园;遇今;可靠性综合设计平台设计与实践[J].质量与可靠2010(05).
篇7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12-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1世纪,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被国民所接受,政府也正在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兴起,又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这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也将面临严峻的人才市场的竞争。环境工程是一个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学科,从根本上说,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手段防止、控制和解决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涉及到供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各种除尘设备与装置、垃圾处理场等的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等,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
长期以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导致了环境工程的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区。
1 传统实验教学问题的分析
在传统的环境专业教学中,实验课基本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一般只开设验证性或者操作性的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无法对这些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实验课引起重视。而且实验教学并没有很紧密的联系环境工程实践,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以及概念系统化。传统环境工程实验有一下几个特点。
(1)现有实验内容单一,测定方法过于陈旧,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实验类型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对上实验课缺乏兴趣,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得不到锻炼,没有帮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知识,更无从谈起学生创新、创造力的锻炼。
(2)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相对陈旧,且落后于理论教学,实验教材已经大大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实验教材很早就编著,并没有及时更新,甚至某些已经被淘汰的实验方案仍在使用。这些情况使环境工程教学远离现实情况,对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产生滞后影响。
(3)实验安排缺乏整体性及系统性,环境保护研究发展越来越快,环保的标准被不断更新,然而实验教学中仍在使用配置较低、落后甚至老化的仪器设备,已经大不要所要求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2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2.1 调整实验课程安排
传统的环境工程试验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和大气、噪声控制实验等,这些试验均依托于理论课程,我们先对这些实验内容进行整合,设立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微生物实验内容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和以水处理实验、固废处理处置实验和大气控制实验内容为主环境工程专业实验,使之成为独立的实验课程。
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微生物实验内容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内容各有侧重。在学生完成规定学时学习外,在开放性实验中,设立两个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侧重大型仪器的分析和使用,例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侧重水处理工程实验、水处理工程综合实验和化工原理实验。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选修实验课程。
2.2 增加综合性专业实验
除了安排传统的综合性专业实验外,充分利用湖南城市学院和益阳市周边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中开设南洞庭湖水质监测综合实验,校园及周围地下水水质监测综合实验,长张高速公路(长沙至张家界益阳段)空气质量与噪声监测综合实验。此类实验的开设,不仅使专业实验充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而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开实验的实际应用意义,加深了对各项环境指标的认识和理解。
3 建立新实验教学体系
3.1 采用开放式实习模式
任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实习小组( 每组2~4名成员),确定1名组长,然后根据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选择药品、仪器等设备,分别为各个小组制订计划,明确各小组的监测对象、监测项目、采样位置、时间安排及分析方法;也可以预约实验,即根据学生自己的时间和掌握实验的程度,分批完成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玻璃仪器、试剂药品,实习期间仪器室及实验室全天开放,以电厂废水处理为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污水,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后,还要进一步去除水中多余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对每步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比对,并检测最终的处理结果。一星期内各小组完成实习项目。实习完成后,全班所有小组集中进行交流讨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验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做单独指导,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对大型精密仪器要进行定期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试手段,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2 毕业论文与工程项目相结合
取消综述性研究的毕业论文,规定撰写的论文要有一定的工程研究背景,以工程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采用教师自己主持或参与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基础,也可以聘请环保公司或者是环保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把毕业论文与工程项目及实验挂钩,使学生更投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 结语
通过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都获得了改进,实验条件也获得了改善,湖南城市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科学研究中试验设计、试验组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229-232.
[2] 孙曜,暨仲明.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41-143.
篇8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进行生态环境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发现,环境工程与环境适应性直接影响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环境系统差别很大,其适应性也有不同变化,所以在进行治理和预防的过程中,必须抓准侧重点,针对性解决环境工程中发生的问题。
一、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基本概念
环境适应性定义GJB4239《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中明确规定,环境适应性是“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该定义中的环境是指寿命期中遇到的冒有一定风险的极端环境,其基本思路是认为如果装备能适应极端环境,一定也能适应较其温和的环境。定义中的功能是指装备实现或产生规定的动作或行为的能力,有功能并不能说明达到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因此还要求其性能满足要求,只有功能和性能均满足要求才能说明其在预定环境中能正常工作,这是环境适应性的一个标志;另一个标志是装备在预定环境中不被破坏的能力,例如:经受振动等力学环境作用,结构不损坏;经受高、低温和太阳辐射等气候环境作用时,产品材料不老化、劣化、降解和产生裂纹等。应当指出,若装备在某一极端环境中(例如低温-55℃)下不能工作或正常工作,当环境缓和(如-20℃)时,又能恢复正常工作时,只要技术规范不要求在此极端环境中正常工作,仍可认为其环境适应性满足要求。许多电子设备的元器件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环境适应性的本质。质量特性包括功能和性能、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环境适应性是产品的一个质量特性。装备环境适应性主要取决于其选用的材料、构件、元器件耐环境的能力和其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时采取的耐环境措施是否完整和有效。一旦装备完成定型,选用材料、元器件、结构组成和选用的加工工艺已冻结,其耐环境能力也就基本固定,因此环境适应性是装备固有的质量特性,它是靠设计(试验)和制造纳入、靠试验和管理来保证的。
二、环境两大特性
1.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特征之一,环境适应性是在变化的生态环境之中,可能出现全部情况造成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人类对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还有不同物种之间的适应能力,还包括自然变化使物种被淘汰。有些自然变化属于良性变化,并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但是近年来恶性变化不断增加,已经影响到了人类居住的空间,对人类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更多挑战。为了降低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必须努力降低恶性影响,尤其是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等问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所以在不会永久损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是生物适应性的重要表现。生态环境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遭遇多次极端危险情况,这些危急情况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永久性损伤,使生态环境寿命下降。如果在极端危险的状态下,生态环境也可以发挥出调节功能,那么就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发挥功能。但是这种适应功能有一定限度,例如在人类使用氯氟烷烃时,往往都会在流层大量堆积,而且会分离出氯游离基,臭氧层与游离基发生反应,臭氧浓度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臭氧层产生空洞。这种空洞一旦产生,自然环境根本无法恢复,这就是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局限。而这种能力是生态环境特有的,所以环境适应性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是生态环境的基础属性。
2.环境可靠性
环境可靠性也属于生态环境的基础属性,但是二者存在一些差别。首先,虽然两者都是强调生态调节能力,但是环境适应性主要强调可能发生的极端危险情况,环境可靠性主要强调日常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并不是特指极端情况。在描述生态环境破坏时,环境适应性主要通过定性方法进行微观诠释,环境可靠性则是通过定量方法进行宏观诠释。当然,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互相存在一定联系,环境适应性越强,生态环境的可靠性就越高,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在进行环境保护试验的过程中,必须考虑适应性与可靠性的区别,环境试验尽可能选择可靠性试验,可以获得准确的生态环境基本数据,在模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添加环境适应性试验,检验环保措施的实际效果。
三、环境工程的预防与治理
由于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破坏承载力,如果超过承载力就无法进行自我修复。所以在破坏性过大的阶段,需要采取环境工程进行修复,在自然环境恢复适应性后结束环境工程。目前我国常用的环境工程为以下几项。
1.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本资源,也是生态环境中的主要因素。根据2010年我国开展的水资源调查数据发现,我国全部城市中,有50%以上的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在世界水污染城市中,前十个城市中有8个是我国的城市。所以进行水污染防治已经是我国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水污染。例如漂白粉、活性污泥法等水污染治理技术,都起到了十分优秀的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部门格局实际污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水污染控制规定,完成水污染防治工作。
2.大气污染防治
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类家电数量急剧膨胀。虽然家电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大气污染问题却更加严重,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而且还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冰箱与空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释放氟氯昂,这种物质会破坏臭氧层。而人们最常用的出行工具就是汽车,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尾气,这些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降低大气污染,我国采取了工业气体净化、除尘等空气净化技术,使空气污染呈现下降趋势。
3.固体废物防治
固体废物防治难度非常大,不仅因为无人面积广,还因为固体废物污染源较多,无法采取全面控制措施。我国常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是填埋法,这种方法在公元前3000年由古希腊发明,通过填埋有效降低固体垃圾数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以提升。目前我国进行了多种工业废渣研究,已经将部分工业废渣转换为建筑材料,减少了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固体废物防治方法将不断增加。
结束语
环境适应性、生态环境、环境工程是环境问题的三要素,既是独立性要素,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要素。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时,人们在采取保护措施后,往往都会让环境发挥出自身的修复能力,而修复能力的实际意义就是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力是自然环境最基本的属性,在进行环保工作的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生态环境破坏率过大的时候,环境适应性完全失去效果,这就需要环境工程帮助生态系统恢复良性环境。由此可见,环境工程与环境适应性是开展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环保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共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祝耀昌,徐明,任占勇.加强环境适应性基础技术研究发挥环境工程对型号的保障作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1,05:24-29.
[2]冯强,杨莉.浅析加强环境适应性基础技术研究发挥环境工程对型号的保障作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9:212.
篇9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advantag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rely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other fields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chemica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rough the necessity of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to teaching, enhancement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so on, this specialty will be built in to the engineering specialty with distinctive and outstanding features.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化工;污染防治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pecialty construction;chemical industry;pollution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31-02
0 引言
环境工程专业本身就与化学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个别学校在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等本科专业中开设了与环保相关的废水、废气治理等专业方向。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来源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废水、废气、废渣等。在“三废”的治理过程中,许多环境工程单元是化工过程,如多效蒸馏、分馏、吸附、离子交换、高级氧化等大多涉及“三传一反”化工原理[1]。在工业各部门中,化工排放废水占第一位、废气第三位、废渣第四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与污染加重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山东省是我国的工业强省和化工大省,仅淄博市就有5000余家化工企业,化工行业环境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企业对既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技术,又具有化工污染防治知识的人才需求极为迫切。
目前,许多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化工原理等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培养过程等不系统,导致学生在环境工程方面拥有大量技术,但缺乏在化工过程中的基础知识。青岛科技大学在我国化工领域有着近60年的历史积淀,学科优势明显,特别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如何结合本校化工特长,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专业素养和循环经济意识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是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应给予关注和考虑的问题[2,3]。本文从化工特色必要性、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研究建设化工污染防治为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可行性。
1 化工污染防治为特色的必要性
多年来,社会培养的环境人才大多是通用型人才,具有化工环境特色的人才很少。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治理污染的任务在加重,化工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这既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契机,也为环境工程专业的相关人员提出挑战。化工行业的环境问题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业部门的特点,生产装置危险性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高温高压、毒性等,一旦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后果危害往往更严重。为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教育部2012年联合召开高等学校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加快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因此,为化工行业培养大量的与当代乃至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环境工程工程专业人才,显得十分迫切。当前培养化工环境复合型人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起步相对较晚,但其在化工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化学工程等专业的优势,可以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一个以化工污染防治为重心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工科专业。将环境工程专业建成国内化工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学科,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2 建设化工污染防治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研究思路
结合环境与化工专业领域综合性、交叉性及边缘性的特点,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化工等学科优势,着力发展多学科横向交叉,突显区域经济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化工环境控制为特色。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建设,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在化工领域具有优势、交叉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
2.1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环境工程专业依托山东省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腐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腐工程研究中心、安全与环境功能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展建设,学科平台较高,为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较高的专业平台基础。同时,通过内引外联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聘期多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化工原理及相关实验的任课教师,同时建设化工实习基地。返聘化工学院退休教师,指导学生环境工程相关设计。
与此同时,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引进具有化工实践背景的教师,增强本专业在化工污染防治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快环境工程学科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新的模块化环境工程培养体系,将化工相关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模块,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使教学水平逐年提升。同时增加化工相关实践环节,环境工程专业积极响应并安排每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本科生的良师益友,取得明显成效。本专业组织“环保宣传进学校”、“环保演讲比赛”、“科大环保周”、“李村河生态调研”、“关于青岛市公交系统安全现状的调研”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下企业、进工厂等活动,充分理解化工生产工程,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经过科学系统培养,大多数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专业水平高、化工污染防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
2.3 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凸显化工环境污染控制的专业优势
组织10位年轻教师到齐鲁石化等工厂学习调研,强化其化工环境概念;“科研进课堂”,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以科研促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方面,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科研进实验”,注重将科研所取得的成果纳入实验课的教学中;将科研成果中设计制造出的实验仪器等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清洁生产审核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大特色,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同时,积累了丰富与化工环境污染控制相关的知识,可通过开设《清洁生产》课程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生动案例分析,同时作为导师,经常带学生进企业,使学生掌握课本上不能获取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为其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和社会需求有重要意义。
2.4 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化工企业实际的结合。由于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综合性专业,没有特别针对性强的行业支撑,此外新专业历史很短,与企业联系较少,这些问题对工科专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环境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可以赴齐鲁石化公司、琅琊台集团、核工业烟台同兴实业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学习实践和调研。或通过邀请上述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开设研讨班,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促进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5]。
3 效果分析
在以上研究思路的指引下,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扩大环境工程师资队伍,尤其是在化工污染方面大力引进相关高级人才,近两年,环境工程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引进高级人才3名,增强了师资力量;择优选用最新化工污染治理相关教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所有教材均采用国内最新最权威教材,在教材的选用上重视化工背景的篇章;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等手段,实现环境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最近与污水处理厂、海水淡化场、电厂、垃圾填埋场、市政设计院等十多家企业、设计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协作协议;鼓励环境工程专业从事化工污染治理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创”、“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校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在2015年底获得“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资格,目前专业全体师生为了通过认证,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已经同意于2016年6月进校考察,这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4 结论
本文首先总结了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工程的渊源、相互关系,指出在当前形式下,环境工程专业应具有化工污染防治特色的必要性。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增强实践能力论述本研究的可行性。从近期取得的成果来看,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用短短的十年时间,从一个边缘化专业成长为一个获得“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资格的专业,与该专业的准确定位与建设思路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刘尧.大学内涵发展的背景与前景[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3):86-89,108.
[2]肖谷清,王姣亮,谢丹.面向“化工污染控制”方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39(5):244.
[3]陈士明,徐颂,江学顶.面向环保产业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58-61.
篇10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环境工程的投资目标和期望,努力使环境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在预定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保证项目建成后在功能以及工程质量上达到设计标准。本文借鉴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类似理论,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项目管理的前沿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网络平台
1环境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1.1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是为满足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处理设备和处理流程的需要,对环境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指导,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高效、及时、经济地实现项目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体系。环境工程项目管理除了具有工程项目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征。环境工程项目有自己特定的对象,可以是一座污水处理厂、一个大型的脱硫装置构筑物或一个环境保护工程,它的功能、周期和造价都是独特的;建成后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具有资金限制、时间限制、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1.2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1)项目管理的启动,了解客户的需求,确认项目目标。(2)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各参加单位组织关系和联系渠道。(3)资源控制,业主编制投资计划,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成本计划。(4)进度控制,组织相关资源,以达到预期工期。(5)质量控制,规定项目工作的技术标准,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监督。(6)安全控制,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安全生产规范、及时、正确处理安全事故。(7)合同控制,起草合同文件,签订、修改合同、处理合同纠纷。(8)信息控制,明确信息传递的形式、时间和内容,保持信息传递的畅通、准确。
2环境工程项目策划
环境工程项目策划是项目建设前期非常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环境工程项目策划是指针对项目的决策和实施,在充分占有项目资料、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内外环境调查和系统性分析,使项目的工作有明确方向并能实现项目投资增值的动态过程。环境工程项目策划一般分两个阶段,即项目决策策划和实施策划,具体内容一般包含: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批准、立项、设计任务书、设计、施工及验收、交付使用等。环境工程项目策划的基本原则如下:整体规划原则、客观现实原则、切实可行原则、灵活机动原则、慎重筹谋原则、出奇制胜原则、讲求实效原则、群体意识原则。环境工程项目策划的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现代项目策划方法不只局限于数理解析法、模拟法等,已出现许多更高效的方法,如以事实为依据的策划方法、以技术为手段的策划方法、以规范为标准的策划方法、综合策划等方法。
3环境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是设计阶段协调设计单位、业主、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施工方等利益相关方形成沟通和协调机制,解决设计过程出现的问题,努力实现建设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并不是对设计单位工作进行监督,而是通过建立一套沟通、交流与协作机制,对项目设计进行系统化管理。与实现其他阶段的项目管理职能不同,在管理措施和方法上,它具有自身的特点。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内容见表1。
4环境工程发包与物资采购的项目管理
环境工程发包与物资采购师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关键内容,它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的多个环节,分散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等环节。环境工程发包与物资采购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完成后进行,很多采购工作也在施工阶段进行;而设计招标或工程总承包单位的选择一般是在设计准备阶段或设计进行到一定阶段开始实施。此阶段项目的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信息控制、组织和协调等。
5环境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
环境工程施工阶段是环境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安排运用是否合理决定着工程建设的成败。环境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就是对工程施工阶段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有效的利用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以最低的消耗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过程。
5.1造价管理
第一步:明确施工阶段投资目标,由造价单位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第二步:项目管理单位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审查,并提出整改建议;第三步:造价单位对工程分部分项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设计变更情况、工程量完成情况以及工程索赔文件。项目管理单位对审核结果做进一步复核,交由业主确认;第四步:项目管理单位定期将动态的项目投资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及时掌握投资偏差的情况;第五步:竣工结算。
5.2工程质量控制
环境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目标分为建设单位质量控制目标总目标、设计单位质量控制目标、施工单位质量控制目标、监理单位质量控制目标。影响环境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可概括为:人、材料、机械、方法(施工工艺)和环境五大方面。
5.3工程价款结算
价款结算的具体方式一般有:定期结算,可分为月初预支、月末结算、分旬预支、按季度结算等;阶段结算,以单项(或单位工程)为对象,按阶段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结算双方约定的其他结算方式等。
5.4竣工验收
环境工程竣工验收是指承建单位将竣工项目及与该项目有关的资料移交给工程项目的投资商或开发商,并接受主要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的,对工程质量和技术资料的一系列审查和验收工作的总称。环境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检验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成果以及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阶段,也是工程项目从施工到投入运行使用的衔接转换阶段。它既是工程项目进行交接的必需手段,也是对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估的重要里程碑。环境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可分为单项或单位工程完成后的交工验收和全部工程完成后的竣工验收两个大阶段。
6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前沿
6.1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随着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网络及信息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在其启动、规划、实施过程,都会产生大量与项目有关的合同、图纸、照片、文件、音像等信息一般包括:项目的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技术类信息和法规类等信息(见图1)。对工程项目信息进行管理,是以建设项目为中心,将政府行政管理、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信息进行有效组织、编辑、存储,实现部门间信息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业务工作标准为导向,按照工作流程采用数据后处理技术,解决工程项目从数据采集、信息管理与共享,到决策目标生成等环节中的信息化技术问题,最终以及时准确的量化指标为政府行政部门、建筑承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6.2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一般搭建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为项目管理提供服务,主要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文档管理和工作协调。项目管理网络平台的一般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构成;软件系统一般由项目信息门户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等组成;硬件系统一般由服务器、电脑及终端、网络设施等组成。
参考文献:
[1]于玲红.环境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闫波.环境工程土建概论(第4版)[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解清杰,高永.环境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刘肖芳,朱杰.有关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5]汪银夏.环境工程项目管理探究[J].施工技术,2015.
[6]吴邦伟.环境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3.
- 上一篇: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 下一篇:绿色技术应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