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免疫学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免疫学发展史

篇1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和要素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中,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模式,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教学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作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实现条件、教学活动、效果评价。在这些要素中,其核心是功能目标的实现,关键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采用。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集中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其主导思想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目的,由教师主导整个课堂进行教学;沿用的是落后的教学观念,课堂主体不明确,只重视理论知识而无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无视学生的素质发展。

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中。其以教材为体系进行知识的讲授,目的在于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最大容量的知识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学手段单一,忽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过度依赖教师和教材,甚至某些时候出现师与生两条线作战的局面。教师只管讲完教学内容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不学、学到什么程度,好像都与教师无关。别说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生成,连学情状况都被某些教师置之度外,谈何教学效果?当然就更谈不上师生协作以增进感情了。

四是教学评价弊端。传统教学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不客观的,当然,也就无法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了。

三、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改革和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下面,笔者就针对以上问题谈谈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是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思想观念。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要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思想观念。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岗位,关心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我们再也不能仅仅用分数来划分学生的等级了,而应全面、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而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调动家长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避免教师单线作战的状况。再者,教师除了积累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仅依靠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而要注重教学方法、质量和效果。最后,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会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双主”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让学生学得更高效。以教师为主导,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管理课堂,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而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发现,增进他们的思考力和课堂参与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对于课堂讨论的组织,教师要主导课堂,提出问题,而且尽可能把问题展开,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性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其“学”的效率。

三是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强化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小组活动,应由教师给出活动主题,并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和任务,启发和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幻灯片、录音、电影、视频等:学生在视听完毕后可以谈自己的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特别是对一些敏感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探索。

四是优化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而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

首先是转变评价主体,由“评教师”转变到“评学生”。课堂评价的主体要放在学生的“学”上,重点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学生主体,以充分了解其学习的真实情况。

其次是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目标。要从过去重在看教师讲授知识、控制整个课堂的情况,转向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自学能力等方面。在这个评价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要更多地看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此评价机制下,教师平时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个性品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坚持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主体的发展。

篇2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发展趋势;面对问题;策略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会计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会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信息会计学、微观控制跨境学、宏观控制会计学等几个部分。随着该专业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呈现新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会计学要结合时展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教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会计学发展趋势及其面对问题

(一)信息会计学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组成更加复杂,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面对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挑战,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只有实现自身的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降低成本,才能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纵观当前的会计准则,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当前更加复杂化的市场经济发展,其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会计处理方式。不断优化会计信息生成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会计专业团队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市场主体环境的优化。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制度管理的对象,即会计专业人员,企业要注重其的专业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竞争的关键因素,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会计信息人才的储备,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落实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会计学要加强对专业学生信息会计处理能力的培养。

(二)微观控制会计学发展

微观控制会计学的发展要立足于现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其发展速度远不如学科实践的发展。因此,只有建立健全控制会计学体系,才能不断推动我国会计学的发展。除此之外,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运营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高效的筹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内部管理职能的完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微观控制会计学的实践专业性要求要严格把控其控制程序的研究,以提高微观会计学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微观控制会计学来说,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将其作为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方法选择的首要准则,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匹配度较高的程序,避免因为研究理论与实际发展不相符而产生问题,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宏观会计控制学发展

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要在审计准则以及会计信息评价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以此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审计质量。虽然当前的审计准则建设处于一个良好发展的状态,但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加大对审计质量的投入建设,才能确保未来我国审计工作的高效高质,为快递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了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公平客观性,要改变与其他相关机构相互依存的现状,。不科学的会计信息会直接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而信息传播的源头就是审计工作人员,其主要负责会计信息的质量检测,所以具备了第一手的会计信息资料,为了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二、会计学创新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一致的发展目标、提高会计学的针对性

基于会计学的角度来说,其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价值不断增长。因此,要建立一致的发展目标,而与发展目标所相对的个体就是具备监督反映职能的相关部门以及具备预测以及控制的会计,两者要实现有效的结合,以达到会计学最终价值的最大化。

(二)契合服务对象、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由于会计学的服务发展方向是面向外部的,导致其服务难度比较高。就应用会计学来说,财务报告可以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要求会计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除了自身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会计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财务管理。总的来说,不管是对外服务的财务报告,还是专项与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核算监督管理,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履行职能,两者的服务对象是各具特点的,但两者不能孤立发展,只有实现服务对象的相契合,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才能增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服务能力。

(三)实现资料来源的交互性、其他财务管理的准确性

会计学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以便于决策者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通过获取相关的资料,主要是财务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其内容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决策者最终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作为财务会计,其在向对方提供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要实现资料收集来源的交互性,其直接的对接对象就是管理会计,因此,管理会计最终结果分析的正确与否也至关重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為确保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作为未来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量,要通过正确分析掌握该专业正确的发展趋势,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中所要面对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进梁.发展会计学初探[J].财会学习,2017(16):153. 

[2]曹伟.会计学科的发展瓶颈和发展建议[J].财会月刊,2017(01). 

篇3

关键词:免疫学 交叉学科 前言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225-

进入21世纪以来,免疫学成为了当前发展比较快的前沿学科。目前,免疫学科已经成为了全球科研ESI评价体系中的学科之一,并且各个国家也通过免疫学科的发展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免疫学一方面能够帮助人类解决生命现象的本质问题;另一方面也对于人类重大疾病的机制破解和制剂的研发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解决了人类的重大疾病,增进了人类的健康,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了我国的国民力量,并且结合了我国的重大需求,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可以使我国的免疫学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免疫学科与相关学科开展交叉合作研究的必要性

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包含有新型免疫组织器官、单细胞、亚细胞层面的免疫功能和调节机制等。而一些新型技术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了这些系统性免疫学的研究。这使得免疫学又与化学、光学、信息学等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另外,免疫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合作使人类许多重大疾病的免疫机制得到破解,其治疗的手段也得到了改革和创新。在生命系统中,免疫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着互相调控的作用。而对于免疫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能够很好地破解人类的一些重大疾病。因此,在我国免疫学快速发展并且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升的过程中,开展免疫学与相关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对于免疫学所能解决的人类重大疾病的诊疗新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也需要基金委在政策和基金方面得到资助。

2 免疫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现状与重要研究成果

2.1 免疫学与生命科学内部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

我国免疫学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免疫研究技术方法得到了改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免疫学与结构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第一,免疫学与结构生物学的交叉。研究了病毒侵染和免疫应答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能够从感染免疫学当中研究出结构免疫学这一重要的分支。第二,免疫学与干细胞生物学的交叉。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是多能干细胞的培养与器官重塑。而干胞生物医学转化的前提是需要免疫学交叉对于干细胞的免疫分化和排斥的研究。第三,免疫学与演化生物学的交叉。免疫学与演化生物学的交叉揭示了抗原受体及免疫应答多样性的物种起源。第四,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的交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生物信息学的影响,免疫学的研究模式已经转换成为了数字化可预测的分析模式。

2.2 免疫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一,免疫学与临床医学交叉的相互促进。对于免疫学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来说,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了感染性疾病。而免疫学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使其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免疫学与肿瘤学的交叉在近几年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肿瘤疫苗的上市增强了T细胞的应答,延长了肿瘤晚期患者的存活率。而对于免疫学与器官移植而言,免疫学的研究使器官移植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二,化学表观修饰时免疫调节的重要机制。化学学科一方面从微观分子化学键角度分析了免疫分子,还研究了免疫表观调节的化学修饰机制,提高了免疫调节研究的作用。第三,糖结构生物学开拓了解析免疫分子功能的新视野。近年来,糖结构免疫学研究发现多糖及受体对于免疫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从以上几点来看,目前免疫学和其他的生命学科、化学学科、医学科学领域的交叉合作都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并且在代谢疾病、免疫治疗以及化学表观调控机制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多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3 其他学科作为关键辅助手段促进免疫学高水平发展的成果

3.1 化学修饰与示踪技术是免疫学在体实时研究的重要手段

单克隆抗体检测功能把荧光和酶化学修饰作为其应用的前提。可视化技术中运用了荧光分子修饰与化学光学成像技术。而一些化学、光团以及金属离子修饰使佐剂、示踪剂以及转染增效剂具有了更多的功能,也推动了免疫学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另外,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免疫网络之间的作用和调节。因此,对于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可有效实现对于重大疾病的免疫干预。近年来,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实现高效鉴定和化学改构,使小分子免疫调节得到快速的发展。

3.2 材料科学在免疫佐剂、递送体系、示踪检测试剂方面的重要应用

近些年,材料科学和免疫学科的交叉和联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人类对于新型疫苗、人工器官以及生物材料的需求也加快了免疫学科与材料学科的交叉和联合。第一,对于免疫治疗新分子或者药物来说,特异性靶向问题成为了最应注意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材料学的研究实现了免疫分子的靶向问题。例如,PH敏感材料使纳米颗粒在胃肠道的不同部位得到有序或者定向的释放,有效推动了肠道免疫研究以及口服药物的开发。第二,人类疫苗佐剂的主要成分为皂苷和糖脂等。而目前开发的固有免疫激动剂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其中IL-15以及全反式维甲酸等分子有可能成为新型的黏膜佐剂。第三,一些新型材料的免疫示踪技术已经实现了在机体和细胞层面对于免疫应答的实时监控。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在体单细胞免疫成像技术揭示了B-T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向浆细胞转化的流程。

3.3 信息学与数学工具将实现免疫组学数据的分析归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已建立了关于病原体和疾病相关的大规模数据库。数学、信息科学与免疫学科的交叉和联合实现了数据的采集、标记和关联,分析了不同标准下的数据分类和集成以及不同筛选条件下的数据提取、运算和分析等。

4 我国免疫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的不足与挑战

在国际上,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应当意识到在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发展的不足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对于免疫应答的代谢、表观调控等基层理论而言,我国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却没有建立一定的新理论和新体系。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无法将基层理论和临床进行紧密结合的研究,使我国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的大规模临床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另外,我国在肿瘤免疫研究方面得不到创新性的发展,使得肿瘤特异性抗原、免疫调节以及免疫治疗的机理研究得不到一定突破性的进展。最后,在抗感染疫苗方面,我国也只是在戊型肝炎疫苗得到了一定的创新性法,但是在结核、乙肝、艾滋病等方面的免疫治疗却没有重大的突破。在生物医用新型材料方面,我国缺乏一些实质性的学科交叉研究。而在化学修饰分子和生物材料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面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我国也缺乏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分析仪器和软件,这也已经成为了免疫组学研究应当面临的突破口。

5 未来的优先资助方向建议

在我国免疫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免疫学科也派生出了多个具有活力的交叉型新学科。例如,代谢免疫学科、结构免疫学科、神经免疫学科等,使免疫学研究的范畴从疫苗研发、抗原体结合扩展到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和病理机制、生命现象的本质、免疫应答的结构等,并在很大程度上使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得到创新。随着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当前免疫学需要注重的课题是有效地将免疫学和医学学科、化学学科以及生命学科等诸多学科有机地联系起来,解决共同的科学问题,实现对于领域前沿的重大突破。

5.1 免疫应答的化学表观调控

目前,我国应当深入了解免疫识别以及应答的核心问题是表观调控信号对组织器官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对于人体免疫表观调控机制的探索。

5.2 代谢的免疫调控

各类免疫细胞需要通过代谢调控来实现分化和增殖。生命本质的研究需要了解免疫细胞代谢的免疫调控和信号传导、宿主以及微生态代谢的关系,也要能够免疫细胞的代谢调控、代谢产物的组学分析之间的流向和转运调控等。这也能够成为人类重大疾病防治的理论基础和新分子靶标。

5.3 未来资助的优先领域

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免疫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应当从3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第一,免疫新器官、新亚群以及新分子的新发现。重新认识和研究各个免疫新器官的基本免疫学特性,发现和鉴定新的免疫细胞亚群,研究生理和病理下的免疫细胞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完善和描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作用网络。第二,免疫应答的单细胞和亚细胞的特征以及调控机制。联合化学和生物学方法促进了免疫学示踪技术的发展。研究生理和病理下的免疫细胞的轨迹以及相互作用。第三,广谱中和抗体产生和作用的新机制。广谱中和抗体产生的动力学,广谱中和抗体的基因突变以及维持机制,广谱中和抗体诱生的B细胞调控机制等。第四,固有免疫应答和调节新机制。固有免疫应答在微生态调控中的作用,固有免疫应答与调节机制。第五,代谢与免疫。免疫细胞的代谢特征、转导与调控机制,细胞自噬与免疫的调节等。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免疫学科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免疫学也有着非常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这也标志着我国对于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深入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的现状和挑战,我国也通过开展一些论坛来分析当前我国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促进了我国免疫学和生命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

⒖嘉南

[1] 庆祝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暨国际免疫学进展学术讨论会通知[J].现代免疫学,2009(5):363.

[2] 何兴华.免疫学与营养免疫学[J].西部医学,2006,18(2):219.

[3] 徐杰.第三届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盟学术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5):323.

篇4

【关键词】教学;开放性实验;发散性思维;学生;教师

现代的教学始终不能脱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学中的概念、公式以及定律都是从物理实验中抽象出来的,物理的教学是不能离开实验而独立存在。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作为物理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较为单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是较为单调和枯燥,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步骤都与实验原理中要测量的物理量单一对应。如: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给出天平、量筒、玻璃杯等仪器,利用玻璃杯盛入适量盐水在天平上测量质量为m1,再将玻璃杯的盐水适量地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的读数即为倒入盐水的体积,用天平称出倒了盐水后的玻璃杯及剩余盐水的质最为m2,那么,用m1减去m2的差值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根据实验原理即可算出盐水的密度。这个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学生的实验活动空间及学生的思维空间起到了限制作用,因为仪器本身就限制了学生的实验方法,天平可测出盐水的质量,而量筒可测量盐水的体积,仪器和待测的物理量一一对应,方法就变得单调了。

2增设一些开放性分组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实验活动空间,教师可对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头脑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是指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向,不受限于现有知识范围,不遵循传统的固定方法,采取开放和分歧方式,以衍生各种可能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发散性思维必须流畅,有弹性并富有创造性,也必须符合原有特性,原则及切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两种方法:

2.1在原有的学生分组实验课上,提出开放性实验。如:在测量密度的实验课中,当学生完成分组实验后。教师可提出;在只有天平和玻璃杯,但有清水的情况下,怎么样设计实验才可以测量盐水的密度?清水的密度是己知的,玻璃杯的容积可通过测出一杯装满水的体积而求得,可提供这样的线索给学生思考。再由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制定此实验方法和步骤。这时学生就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没有最筒或量杯怎样才能测出盐水的体积呢?就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固定方法,而要求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去找出一种新的方法才可以解决,然后教师再收集学生的不同答案去评释、讲解。

篇5

当今是以人为本的时代,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才科学呢?经过长期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专家形象”角色: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发展个性、注重方法、运用手段等六个方面融合起来的实施者。

传授知识无疑是实践唐代韩愈《师说》中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即教师将人类已经积淀的先进文化成果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内在力量,但这只是一种共性的要求,具体到每个教者、每个学科、每门课程,就应该有各自的个性特色,当今的语文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

培养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和具备认识幸福、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

提升素养,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如果科学有人文相辅,就可以更明确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创新思维上有所启迪。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应注意提升他们关爱所有生命和自然,有高度的使命感,百折不挠,奋斗不息,思维敏捷、深刻,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有魅力,对艺术有较高的悟性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与互动。

发展个性,教育不是制约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发掘个性,注重个性培养和发展,是教育的真谛。所谓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尊重。

篇6

关键词: 农村自然资源 科学创意室 幼儿教育

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养料”。

一、挖掘资源,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厚赠予农村孩子的教科书,是幼儿熟悉、乐意接受的事物。春天,万物生长,野外遍地草色青青,野花飘香,一片生机盎然。农忙季节,我们可以带幼儿去田野参观稻谷,观看丰收的情景。适当地用一些问题考考小朋友:农民伯伯在田里干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衣服湿湿的?为什么他们的脸上都笑嘻嘻地?冬天里,自然呈现一片萧条景象。下雪天,我们带领孩子打雪仗、堆雪人。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

二、利用农村资源,制作教玩具,开设自然资源室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亲密伴侣,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对孩子们来说,活动材料是否精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玩得开心快乐。针对这样一个目标,幼儿园开设了一个自然资源创意室。利用自然资源创意室,对相关的主题进行整合性的研究,可以让幼儿从收集到了解、再到创意等,不仅将自然资源引入课堂,同时自然资源室也成了主题最好的延伸活动区。在这样一间屋子里,有草编类、种子类、树叶类、玩沙区、玩水区、石头区、空气区等。每一个板块,我们都投入了相应的材料、玩具,供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如种子类这个板块,我分设了三个活动让幼儿了解种子。首先,我通过认识种子这个环节,让幼儿认识了各种不同的种子。让幼儿自己认认、说说,讨论在认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吴彦迪小朋友在这一环节中,发现了一个很小的种子,他不认识,就举手提问了。这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看了这个种子。谈论了半天,还是没人知道是什么?对于这个情况,我并不急着告知幼儿答案,而是采取一定方法,让幼儿拿几粒这个种子,帮他们包好,让他们带回去,问问大人或者查查资料,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第二天,好几个小朋友跑来对我说:“老师,这是菜子。”“老师,我妈妈也告诉我了,这是菜子。”在认识了种子的基础上,我又组织了种子分类、种子排队活动,让幼儿更进一步进行探索。在种子分类的环节,我让幼儿了解了什么是果壳类种子,什么种子长在泥土里面,什么种子长在泥土的上面,等等。在种子排队环节,我让幼儿自己用不同种子排成一样的长度,让幼儿看看数量是否一样?同种种子排成一样时,数量又是否一样呢?让幼儿自己探索这是什么原因。还有几大板块的内容,我们也在逐步开展活动,每月我们都会带领幼儿玩用稻草编辫子、搓草绳、玩跳绳、揪尾巴等游戏,进而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玩沙区、玩水区、石头区、空气区这4个板块是这学期新增的内容。从最初的制订计划,到落实进行,无不渗透着幼儿和老师的辛苦。起初,我们发动幼儿与家长跟我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收集各种袋子,收集可以沉浮的材料。很多家长都跟我们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我们都扔掉的。在我们的耐心解说下,家长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看起来不起眼、没什么用的石头,泡沫还可以进一步制作成幼儿玩具。每个星期,我们负责活动的老师都会带领幼儿进入科学探索区域中,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完善。

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散步、参观等机会,引导幼儿拾拣、采摘一些自然物,如各种各样的泥土、形状各异的石头、树叶等,并指导幼儿亲自加工处理,成了美观实用的游戏玩具;用泥土可以捏人、捏小动物。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乐趣。我们还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跟幼儿一起动手,用易拉罐做梅花桩,用毛线编小尾巴,用碎布装沙制作沙包等。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动手能力,还体验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发展家长特长,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我园幼儿的家长虽说基本上都是农村人,但能绘能制作的家长倒不少。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引导他们参与幼儿的活动。在上次开展的亲子制作活动中,林琪越的爸爸用易拉罐制作了会动的推车,徐睿的爷爷用稻草编织了草鞋、草帽等。每一次的活动,家长们都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也引起了幼儿更强烈的创作欲望。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与父母合作的快乐,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引发了幼儿对生活美的追求。

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幼儿教育资源。我们应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农村资源,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探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对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活动中养成独创性、自信心、合作意识等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小田丰,服部祥子,无藤隆.幼儿心理教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3):107-108.

篇7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教学方法 教学体会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近年来,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疾病的研究、预防、诊断、治疗等应用中不断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目前,免疫学已由过去的抗感染免疫渗透到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各领域。免疫学技术也随之成为医学研究和生命科学中普遍应用的手段和方法。

由于其研究的对象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如蛋白质等物质,各种免疫分子以及免疫调节分子之间又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名词、英语缩略语众多,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起来吃力,最终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没有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即使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笔者总结了数年来免疫学教学经验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1. 让学生了解一些免疫学发展史

在首堂教学课上讲授免疫学的发展史是很有必要的。免疫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公元16世纪已使用人痘苗预防天花,并对后来牛痘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免疫学的发展是很迅速的,世界上已有二十多位科学家因在这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巧思妙想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并在其中穿插讲授一些有关的历史故事和背景知识。作者从网上搜索下载了相关的内容和图片,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及其研究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免疫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免疫学是一门非常实用非常重要的学科。

2. 对免疫学教材做一个大纲性的概括

教师应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免疫学有关内容之前对该门课程有个整体认识,通过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教学,使学生把握主干核心。教师在备课时,应对教材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尤其是抓住免疫应答这一主干核心,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各种相关的封闭孤立的资料制成简单的线条图,来丰富课堂教学,还可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和结构的限制,将该门课程各章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这样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后续章节学习过程中有个清晰的思路,使学生站在较高层次上观察、分析和思考免疫学全貌及内在联系[2]。

3.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免疫学发展更新快,名词、英语缩略语众多,且新旧并存,致使原已网络化的免疫学混乱度更大,学生在学习时无形之中感觉到内容多、杂乱、很难掌握,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只有对教材进行精心地分析、剪裁、梳理和归纳,明确各章节教学中重点、难点,在授课时突出重点,逻辑严谨,才有可能化繁为简,使学生把握住免疫学基本脉络和精髓的重点内容。在讲解上应深入浅出地讲通讲透;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在方法上要多方配合使学生在习完有关内容后不但心知肚明,而且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对于次要的内容,对于内容较新,大纲暂无要求的内容简略讲解。有所轻才能有所重,有略才有详,这既是教学学时所限,也是更好掌握免疫学内容之必然,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3]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大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达知识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载体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4]。

免疫学课程大都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微观、抽象,不易理解,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学生学习免疫学感到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感到有些吃力。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比如关于免疫应答的过程,由于涉及多种细胞分子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提成抗原信息,T、B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产物。随后效应性淋巴细胞、抗体、以及天然免疫细胞和天然免疫分子的共同作用将抗原清除破坏,最后还要进行应答后的自稳调节。这些过程是无法观察到的,过去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讲解介绍中加以想象,理解上会感到困难。笔者在讲解这个问题时,采用Flas教学展示了免疫应答的整个过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是,过度地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往往会极大地缩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5]。因此,在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应避免片面追求媒体齐全,不考虑教学效果。过于花哨的多媒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多媒体的图、动画等直观的教学资料上,从而把注意力分散到了非教学信息上,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仅充当了解说员的角色,教与学的两个主体均未发挥主观上的能动性和扩散性思维的发展[6]。

5. 结合临床把理论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2]

免疫学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属性决定了同临床结合的重要性及必然性。作为医学生由于职业选择较单一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涉及到临床的知识,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免疫学教学中注重同临床实例联系,让学生感知其有用,而后把握其重要性。这样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讲到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而致免疫损伤时,可举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例子说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外来抗原(如链球菌感染)与肾小球基底膜存在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机体产生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的同时,此抗体也可作用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并激活补体,从而导致免疫损伤,使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由于在此过程中补体被消耗,从而导致血液中补体含量下降。据此可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补体含量来辅助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6. 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7]

实验不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笔者在实验课教学上的体会是,首先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面对日新月异的免疫学实验新技术,以往的实验教材已经显得落伍了。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我们删除了一些纯属验证理论、科研工作中已经不常用的实验,例如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玫瑰花结实验等。授课时注重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便于学生在深入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能灵活加以运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使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抛弃过去那种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机械操作的呆板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行实验,更容易理解实验步骤的道理,也自然理解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会更自觉地一丝不苟地按操作要求去做,提高了实验成功率,教学效果也明显改善。

其次要注意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与其他基础医学内容以及临床各学科联系密切。由于医学免疫学内容比较抽象,连贯性强,前面某一概念的不理解往往造成后面章节学习困难。而紧接理论课后的实验课是温固而知新的极好机会。例如,实验课的实验材料涉及有单抗、抗原、免疫细胞以及CD分子、细胞因子等概念。在介绍实验材料的同时,顺便让学生回忆一下相关概念,将枯燥难记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使散乱的知识变得更为有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因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介绍实验方法应用时,注意将书本上散落在各章节的知识点串起来,横向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眼前需要思考的科研课题中具体的知识网络。实验教学中注意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理论的理解。

再次,课后要及时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带教老师在学生操作实验时,应在旁边仔细观察,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加以指正,要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所观察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应用针对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利玉.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2):96.

[2]袁桂峰,陈森洲.浅议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医学文选,2001.20,(6):863-864.

[3]程桂芝,郗雪艳,马杰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26,(4):319-320.

[4]黄国琼.从医学教育发展趋势谈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转变.西北医学教育,2000,3:16.

[5]林宪生.多媒体教学与主体性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1,4:22.

[6]顾建军.浅析教育的双主体特征.教育科学,2000,1:1.

篇8

关键词 免疫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29-02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mmunology Course//YUAN Zuoqing, ZHANG Jianyong, PANG Qiuxiang, DENG Hongku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during our teaching Immunology course, including the first class, theoretical contacting reality,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ce research, as well as modern multimedia. All of above make our classroom teach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immunolog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1 前言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因此,免疫学不仅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些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免疫学发展迅速,知识点多、概念多,前后内容不仅衔接紧密,而且比较抽象复杂,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难学、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导致死记硬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1]。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免疫学课程的特点,谈谈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尝试。

2 注重“首因”,以精彩绪论奠定良好开端

根据“首因效应”原理,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人们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2]。因此,第一堂绪论课非常重要,力争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上免疫学。

绪论除了介绍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史外,还通过串联的形式介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突出其前后衔接和内在联系的紧密性。对免疫学发展史的讲解,应该兼具科学性与故事性,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著名的传染性疾病,讲解人们如何应用免疫学方法来预防这些传染病,使学生明白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可以用免疫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解释,很多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治疗也涉及应用免疫学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感到原来免疫学就在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学习兴趣。

免疫学以及免疫学密切相关的科学成果在历年诺贝尔奖的颁发中所占的比例是任何生物医学学科所属的单一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免疫学方面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突出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免疫学的热情和兴趣。

3 案例导入,以情趣促认知

免疫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与临床病例等实际应用紧密联系[3]。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章节内容适当引入相关的临床病例和实验应用分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避免照本宣科的讲授和枯燥的理论说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如讲到免疫凝集时,告诉学生免疫凝集就是抗体与颗粒抗原结合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学生可能还是不能理解凝集反应是什么,这时引入具体的例子分析,举例常见的免疫凝集反应,如血型鉴定试验。告诉学生血细胞凝集反应抗体识别的抗原是红细胞表明的天然抗原,红细胞在这里扮演的就是颗粒性的抗原,因此能与抗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从而进行血型诊断。

这时还可以引入凝集抑制实验,凝集抑制实验可以用来进行妊娠检测和是否吸食检测。这样理论联系实践的讲授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免疫凝集概念的认识,对以抗原抗体为理论基础的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实验分析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方法驱动,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式教学、比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双语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接受知识转变。

提问式教学 课前可以提问学生上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促使学生课后复习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提问,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避免长时间的讲授。学生长时间听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如在讲授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抗原的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抗原的免疫原性就越大?”讲授完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可以提问:“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如何?”

比喻教学 比喻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大家熟知的物品、知识或经验来类比,进行教学的方法[5]。如在讲授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将人体的免疫系统与一个国家的国防系统来进行类比,通过比喻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主动思考,灵活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来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抗体的类别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IgM血清异性IgM水平增高,提示有近期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双语教学 免疫学教学内容中英文缩写词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穿行双语教学,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句子可以用英语来进行讲授,加深学生对英语缩写词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免疫学的兴趣,为以后专业英语的学习和阅读英语专业期刊文献打下基础。

5 “教”“研”共进,践行“研究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免疫学的国际前沿动态介绍,也可以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及成果图片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还能吸引学生申报学校的创新研究项目,课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来。如讲授抗原抗体反应时,可以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全氟辛烷磺酸对涡虫神经再生毒性研究”进行讲解,全氟辛烷磺酸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对涡虫的神经再生有影响,就可以使用酶标记或荧光素标记的抗神经突触的抗体来检测涡虫神经再生的情况。这样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免疫荧光分析技术,还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免疫学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去,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他们以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6 教学手段优化,多媒体呈现与板书设计相辅相成

免疫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免疫学作用通路和反应机制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4]。如在讲授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时,使用多媒体图片教学形象直观,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免疫学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如果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往往导致教学速度过快,学生难以短时间内接受大量教学信息。尤其是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课堂上可能就没完全掌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适时结合,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不仅能放慢教学速度,而且有利于借助板书的即时性、互动性特征,强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7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在免疫学教学实践当中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今后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免疫学,不断增强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群芝.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继续教育,

2014,8(10):61-62.

[2]操龙升.浅析心理学“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基础教育课程,2014(24):8-9.

篇9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门。要上好绪论课。绪论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情绪。教师在讲解绪论课时可以巧妙地将鲜活的科学人物和生动的科学实例贯穿于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发展史中。例如,我国古人利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的故事,巴斯德为防止酒类发酵而发明巴氏消毒法的故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等等。这些生动的故事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在每一节课的开始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对于“动物源性细菌”一章中所介绍的鼠疫耶氏菌,学生对它的学习不够重视。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述的开头不妨引用我国师道南在《天愚集•鼠死行》中的诗句:“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这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鼠疫流行的可怕凄惨景况。由此提出问题:“鼠疫耶氏菌的致病机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引起鼠疫的大规模流行,如何防治呢?”有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会积极看书,认真思考,深入学习寻找答案。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最成功的导入是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的。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领兴趣的翅膀———问题引导激趣法

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有设疑作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与所要讲的知识相联系,造成一种悬念,也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例如,在讲述“厌氧芽胞梭菌”一章中的破伤风梭菌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个相应病例并提出问题:对这个病人的伤口处理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包扎伤口,反而要扩创呢?同样是神经外毒素,为何肉毒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所导致的临床症状不同?如何紧急预防和进行特异性治疗?此时,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注意层次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例如,在讲授“肝炎病毒”一章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大家体检时检查过“两对半”吧?何为“两对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形态结构及抗原组成如何?HBV血清学检查内容主要有哪些?表示HBV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有哪些?HBV感染后有哪些后果?何为“大三阳”和“小三阳”?二者有何区别?这种由易到难的提问方式,符合人的思维规律,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激活兴趣的催化剂———语言艺术激趣法

语言是全部教学法的基础,左右着所有教学法的效果。妙趣横生的语言,会使教学锦上添花,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中的客体很多都是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蒙有抽象的“面纱”,学生常常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大纲、教材和学生水平,挖掘推敲出恰到好处的直观性语言,将语言艺术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就会将抽象的知识化为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例如,在讲解“微生物”这个名词时,为了强化学生的印象,不妨先让学生猜猜“什么物质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在讲授“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章时,不妨将细菌的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形象地比喻为两军对垒,通过介绍两军的较量而将相关内容引入,通过这样一根主线将本章内容串起来,做到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又如,在讲述“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时,教师将自己的两只手臂张开与躯体组成一个“Y”字形结构,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免疫球蛋白单体形状。手臂以肘关节为界,前面是V区,后面是CL区(或CH1区),躯干为CH2区,而下肢则为CH3区。抗体的CDR就如同手上握的钥匙,与抗原空间结构的高度特异性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互补关系。这样一系列的比喻、举例和生动语言的使用,在学生心田点燃了一把火,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50-1

1中药剂量

医生处方,医院制剂,工业生产的中成药绝大部分为中药复方,其主要来源为传统的古方(或有所加减)、民间验方、祖传秘方等,其中各味药的用量都有一个即定的标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用量的增长,地道药源枯竭,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到种植,以及替代用药等,使中药中的药用成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如地道人参中有效成份皂甙含量为引种人参的30~40倍),有效成份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方剂的药效和疗效。因此中药”身份证”的建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即根据中药的产地、其中所含有效成份一种或几种的含量指标,建立档案处方。制剂时根据此档案科学用量,才能使中药制剂达到应有的疗效。

2中药煎煮

中药汤剂在临床用于急症时,疗效仅次于静脉给药,在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滋补等时,是西药(即化学制剂)无法替代的,中药煎煮的好坏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除了传统的煎药方法应重视的诸多问题外,如今中药煎煮机和药液包装设备被广泛应用,中药煎煮机改变了传统的炉火,砂锅煎煮中药的方法,采用自动压力罐煎煮,之后直接进行无菌灌装,更加卫生、便捷。但中药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机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需要先煎、后下、烊化等才能达到药效的药材,不适宜使用煎煮机。

3中药服用

正确服用中药,能使其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大多数中药一日剂量分2~3次服,成药3次/d,使之维持一定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一般汤药宜饭前服用或空腹服用,滋补药如人参蜂王浆,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宜饭前服,以利充分吸收。

3.2消食导滞的健胃剂如健胃丸等宜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

3.3根据病情适时服药,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等应睡前服,以利镇静安眠,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即时服用。

4中药毒副作用

人们普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患者超量服用;如今越来越多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提醒我们不可轻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5中药与西药

5.1与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等,显示了极大的优点。①协同增效: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联用治疗肌无力疗效较好。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能相互增强作用。②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的芍药甘草汤等与解痉药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消除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不良反应。

5.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不合理联用西药,会产生各种问题,或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络合物,妨碍吸收;或产生毒性,引起疾病乃至危及生命。①降低药物疗效: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异烟肼联用,因异烟肼分子中含有肼类等功能团,与上述中药同服后,既会产生螯合效应,生成异烟肼与钙镁铁的螫合物,妨碍机体吸收;又能影响酶系统发挥干扰结核杆菌的代谢作用,从而降低疗效。酸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不可与碱性较强的西药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联用,因与碱性药物发生中和反应后,会降解或失去疗效;②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含有机酸类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同服后易在肾小管中析山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功能衰竭。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类的西药如咳必清等联用。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虽有止咳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咳必清等可加强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抑制。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