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它主要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重视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传统书本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结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全面、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授课式的教学,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抹杀了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该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现在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改善这一古板、被动的局面,推动现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科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资源,又称资本之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简单来讲,就是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上是指能够被师生利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人员、物质和信息。
(二)科学课程资源的作用
1.科学课程资源作为科学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课程实施最基本的条件
2.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科学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提供了很重要的保障
二、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必须循序渐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完成。
(一)师生之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学习接受知识。师生之间必须进行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教学时要根据每个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笼统地将知识强加给基础差的学生,清晰、有层次的教学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生也要主动将疑惑及时报告给老师,这样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里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本教材的开发和拓展
课本教材没几年就会更新改版,这对教师的挑战是很大的,不能像平时那样传统地将课本知识按文字叙述讲解给学生听。很多情况下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懂。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例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形象地了解书本到底是要传授何种知识。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科学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最好的科学课程也是空架子,教师在科学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同时,必须不断实践、不断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这是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首要任务。
篇2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 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强调以学得直接经验为主,从生活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来更好地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
一、开发课程资源,确立课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选题问题。恰当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课题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设计经济管理、交通、体育、环境等方方面面。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
(一)以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
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和发现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
(二)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开发课程内容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们一是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抓好学科间的综合,超越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要求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有力。二是开发自然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社区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力求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开发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士、气候以及综合环境。
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发挥“其中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三)拓展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围绕某一主题,对课本进行探究阅读。阅读一至六年级有关课文,摘抄和分析有关描写家乡的文字,分析其描写内容、方法、作用,并将其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再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家乡的特产,如研究小杂粮、山茱萸、核桃、花椒等,可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二、合理实施课程,有效利用资源
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的教学形态,有一种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师的主要做是指导和组织儿童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才能有效呢?根据教学实际,我认为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形式等都要做细致的考虑,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有效指导是前提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起指导或引导作用,防止包办或代替。
2、教师教学设计具有生成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综合性强、开放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和课程资源极其宽泛等特殊的复杂性。因此,精心预设指导方案,努力为课程的实施准备较充分的工具和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必要前提。
3、活动目标要具体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只有明确、具体、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但是,如果活动目标不切实际,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是在追求活动的形式,那么,即使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使目标具体、明确,教师必须读懂教材,把活动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二)学生自主探究是关键
1、增强趣味性,引发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
2、重视过程评价,引发自主探究
重视隐性目标、长远目标必定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赏识。评价赏识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又要考虑到群体,既要顾及情感态度,又要估计能力成果,更要努力建设及时、公正、激励、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关切地加以赏识。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对自己的认可,感受到对自己的鼓励,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评价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实效
篇3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英语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职校英语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英语课程一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三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职校英语教学相对于普高英语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的掌握上还是在难易度的把握上都简单许多,但是不少学生仍认为英语很难,本能地抵触英语学习。对此,要更重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对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等的重要作用迅速突现而出。
一、职业教育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一)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职业学校采用的英语课程资源主要局限于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和录音磁带等。学生接触英语则主要局限在英语课堂学习和英语课外作业,除此之外,学生很少通过其他途径接触英语。资源的单一决定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形式单一。英语课上教师创设的多是一些机械呆板、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就是读和写。而课外,学生忙于技能训练,缺少英语实际交际训练,最终成了“哑巴英语”。
(二)缺乏资源开发的条件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资源单一,资源开发近乎空白。首先,缺乏资源开发的工具和途径。大多数学校虽然连接了Internet,但多媒体教室有限,教师制作下载的多媒体课件和先进的学习资料无法向全体学生展示。其次,由于职教英语在技术院校科目中属于副科(对口单招除外),且书本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专业、学历层次的不同,英语教材也有所差别,导致英语教学地位低、受轻视,英语资源难以实现完整化、系统化,教学资料及学生学习资料有限。职校英语教师存在数量少、分布零散、教学内容不一致等特点,很难统一备课,相互间交流比较有限。最后,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阻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且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周课时都在四节左右,学生如果进行实训,至少两星期不能上课,就很难有时间开发课程资源。
二、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一)文字课程资源
文字教学材料作为课程资源四类之一的文字课程资源,教材只是教学中的基础性文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而且教师中很少有人认为应该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材,这一方面说明教材不应成为学生通过考试的依靠,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需求,对教材的原有素材和内容进行筛选、扩充或合并、修改,使其更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即使指定了课程教材,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供其他的知识更新渠道,使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与时俱进。在内容方面,可从英语报纸杂志和学习网站上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素材和案例,并提出观察、实验、探索、讨论的建议,引导学生逐步将文字资料转化为自身的体验。
(二)实物课程资源
实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随着人们对语言学习及沟通的重视不断加强,与英语相关的各种辅助学习资料随处可见,各种音像、影音制品更是数不胜数,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的学习资料则应运而生。但实际上,真正对职教英语课程起到一定帮助作用,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加深理解并可用于实际操作训练使用的资源并不多,所以,教师在准备英语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尽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积累相关实物课程资源素材,特别是学生难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资源,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活动类课程资源
精心设计活动类课程资源使与教师的传统“注入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相对,活动类课程资源主要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可分为课内与课外两种类别。课内活动可以是教师创造性地策划并指导学生围绕课程相关内容环节开展的讨论、演练、或小组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规定、针对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或技能进行的操练,同时,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与普教英语所涉范围之广不同的是,职教英语的课外活动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因此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校内课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可以向外拓展,例如参加相关专业展览会、展销会,到企业或公司进行短期参观实习。让学生先观察,再试着寻找体验的机会,课内外实践活动相互补充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体验。
(四)信息化课程资源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对高校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信息化、网络化成为教学平台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教师要鼓励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习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网络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相关学习资料。
四、结语
尝试和探索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职教英语课程教师的职责。不仅如此,教师在发挥课程资源开发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可动员学校、社会等其他力量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其中,学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学生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这对学生学习英语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2).
[2]王朝一,殷刚魁.英语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2).
篇4
近几年的语文公开课上,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语文课堂教学都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师们都在自觉地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开发和利用大众传播媒体上的优质语文资源
所谓“大众传播媒体”是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采用的名词,分为机械媒体(报纸、杂志、书记等)与电子媒体(电影、广播、电视等)。
在媒体不发达的时候,阅读课上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因此,学校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条件的好转,机械媒体和电子媒体愈来愈多地进入课程资源的领域。
如《我追求这样的语文课堂》的片段:
阅读课上,我们读《遗忘是可爱的小偷》,感受伟大的母爱;读《风雨中的》,被小男孩对母亲的爱深深感动;我们读《天堂里没有艾滋病》,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读《永远在一起》,惊奇地发现动物之间的爱情可能比某些人更加坚贞不渝;我们读《伟大的日子》,联系课文《海伦・凯勒》进一步认识莎莉文对“我”非同寻常的影响;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在无比的愤慨与羞愧中反思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陋习……
上面所列举的不少来自深受当代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读者》,这实际上是开发了机械媒体中的杂志作为课程资源,比如让学生品味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优劣,评价影视剧本改编得是否成功,评析歌手、演员对作品的演绎是否到位等,借助这些语文课程资源进行阅读课教学,既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又能利用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
二、开发和利用网络上的课程资源
网络上有大量的信息可供随时查询和下载,这其中除了文本信息以外,更有大量的视频、音频文件。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也可以弥补阅读课教学中的一些缺陷。
如教师教学叙事片段:
课文《奇妙的克隆》里有不少科学术语,八年级的学生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就找了一段关于克隆的科教片放给他们看,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了解了克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一来,我就不用花很多时间跟他们讲解科学知识,把语文课上成生物课了。
上《吆喝》这篇课文,如果我没有播放侯宝林的相声《卖布头》,效果就不会好了。因为别说现在的学生,就连我也没有听过老北京的吆喝是怎样一种生动的语音语调,这个靠读课文是读不出那个味来的。
教学《黄河颂》,如果仅仅靠老师讲一讲背景,让学生把课文读一读,他们很难体会到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但是播放一段关于壶口瀑布的影片,配上一段《黄河船夫曲》的音乐,足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感受到黄河的精神气概。
从以上教学叙事的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比起单纯的文字更能以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启迪他们的思维。而且因为多媒体在单位时间里向学生们提供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常规教学手段,因此也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当然,我们在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特别是音频、视频资源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本身,切不可为了追求课堂氛围而用精彩纷呈的音像资料取代学生对文字的阅读。
另外,在一些具有校园局域网的学校还可以尝试构建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平台,由教师先行查找资料搭建授课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坐在狭小的教室里,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而教师也不必担心学生会被网上其他的无关信息或者有害信息侵扰。这样学生可以在规定的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
三、开发和利用与实验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
自读课本选文丰富。以七年纪上册《翻过那座山》为例,自读课本共选编了87位作家的作品。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把这87篇文章逐一让学生阅读。但自读课本文章的选编注重与课本的紧密联系,我们可以借助它们之间的多维联系,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下面介绍几种在课堂上有效利用自读课本的方法。
1.拓展式阅读。自读课本里的不少文章与教材课文出自同一作者,如《智取生辰纲》和《杨志卖刀》《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还有一些是关于同一作者或作品的不同文学材料,如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与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玛丽・居里的《怀念比埃尔》、艾美・居里的《居里夫人传(节选)》、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学生通过课本与自读课本之间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可以对作家、作品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篇5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课程标准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转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标准需要;也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一、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捕捉课程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已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为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既体现“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思想品德课建构的基础”这一课程基本理念,也会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易懂,其思想教育效果会更佳。例如在教学《身边的诱惑》时引入“游戏机”大讨论,“网吧问题”大讨论等,学生思路迅速得到拓展,甚至有些平时很少参与讨论发言的同学也觉得在“游戏机”、“网吧问题”上他们挺有发言权,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在大讨论中,大家懂得了玩电子游戏和上网都应当适当,否则就会身陷不良诱惑,无法自拔,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总之,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课堂融入生活,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和探究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让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源泉,做到源于生活、富含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挖掘课程资源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的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形式,采用开放有效的组织形式,做到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成长。这也是与传统教学不同的一个重要区别。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师生互动,注重组织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注重演小品、讲故事、搞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利用,还注重利用课件等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男生、女生》的教学时,设计了歌词的欣赏与改编这一活动,在音乐的选择上,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听、喜欢唱、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如《第一时间》、《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是女生》《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等等,欣赏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的一首作为改编的歌曲,要求角色变换,从另一性别角度改编歌曲。比如:把“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把“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改成“男孩的心思你别猜”等,然后根据男女生的差异写出相应的后续内容。教室立即有如炸开了锅,学生讨论改编歌曲的兴致极高,而且有些同学边改编边哼唱,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创作型歌手,改编完后由学生推选代表把本组的作品吟唱一遍。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创造了让学生表现的机会,把道德教育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
三、以教学流程为切入点,生成课程资源
所谓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互动生成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和教学情境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及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言语方式表达,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流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设计教学内容与环节时没有预想到的事情。如初一思想品德第一节,“自我介绍,相互认识”是最重要的内容,当教师刚宣布完,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们已经自我介绍三次了”,这是我教学设计没有想到的,学生说语文、历史和班主任老师都叫他们做过自我介绍,学生带有挑战性的插嘴,可以说是生成性资源。这时摆在我面前的是:既不能重复其他老师那样的简单自我介绍,又要让教学环节完整,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于是,我布置学生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不需要介绍姓名、来自哪里、毕业的小学等,要求深入介绍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然后用“击鼓传花”的方式开展自我介绍。这样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做到了相互认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因此,面对这些课堂中临时生成,教师能否利用好这些生成性资源,关系到教学有无亮点,更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当前,教师在对待这种生成资源,有的装聋作哑、不理不踩;有的严厉斥责,紧急叫停,都只会造成临时生成性资源的流失。我们应该善于捕捉这些临时生成资源,让课堂有亮点、有激情。
篇6
【关键词】农村地区;物理课程资源;认识误区;开发和利用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凡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可以纳入课程资源。充足、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现在农村课程资源的建设相对滞后,物理教学中说实验、讲实验现象十分普遍。
一、农村地区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误区
1.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是专家的“专利”
的确,专家能够开发并提供优质资源,但他们解决的是通用的课程资源,却无法解决不同地区的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问题,而后者更需要每一位在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和努力。
2.认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贫乏
把课程资源理解为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等硬件设施。认为城区学校有条件,农村地区学校没有条件,所以消极地等待上级的“恩赐”,而不想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3.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的特点,同一资源可以开发出不同的价值和用途。教师没有加强研究与合作,达到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的实际效果。
二、怎样有效地在农村地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要更新观念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整合者。”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既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现有资源的利用者,又把自己当作是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者。
“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施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所以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所以那种认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贫乏的观点,浅化了课程资源的内涵、窄化了课程资源的外延,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许多课程资源的浪费。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1)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对课本进行创造性地加工,有机的组合。如在电学总复习时,我把电学知识归纳为一种农村常见的房屋,称之为《电学凉亭》。把电路作为基石;电流、电压和电阻知识作为三大柱子;欧姆定律作为大梁,把三柱头连成一体;把电功和电功率作为遮风挡雨的两槽瓦。一座小屋,不仅归纳了初中物理电学所有知识点,而且体现了其内在联系和具体应用,再让学生亲自用纸片粘贴一座《电学凉亭》,加深理解!教科书上的实验有的在本地找不到,就改为身边有的,能够做到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想办法把放大;无色的,把它变为有色的;不动的变为会动的。在讲动滑轮的实质那节课,我拿了一个脸盆去,轻轻一转,动滑轮的支点在哪里,学生一看就懂了。
物理与其它科目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力臂的计算,原子的结构,能量与生物链这些知识与数学、化学、生物都有关系,平时看一下其它科目的教材,包括小学的科学书,会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底子,经常与其他的老师交流,有时会有一意想不到的收获。
(2)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验室配置了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充分利用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建立走廊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同时利用身边的廉价材料和器具,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
3.积极利用农村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
(1)开发和利用多姿多彩的自然资源。自然现象中的四季变化、山川树木、风霜雨雪、飞禽走兽这些朴实鲜活的自然资源就师生身边。农村学生耳闻目睹,对霜雪、回声、雨后彩虹等现象的直观理解就要比城里学生清楚得多。关键是看教师是否有课程资源意识,怎样识别、开发和利用。
(2)开发和利用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农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都“好玩”,如果将“丧志”转变为“益智”,农村日常生活有着无限的资源可成为课程资源。如在列举“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例子时,学生的思路十分广阔:在泥泞小路上,卖菜的人常常在自己的鞋子上缠上稻草绳用来防滑,增大摩擦力;搬运笨重的石碑时,在下面垫上几根圆木可以减小摩擦力;在打谷机齿轮上打上些油可减小摩擦力。这些都是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是城市学生难得体会得到的。在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前,我要每个学生自制一个“扯扯葫芦”,就是用一块扑克牌大小的木片,在距中心0.5厘米处对称的钻两个小孔,再用两根绳子穿过小孔, 绳子两头打节,用手拉着,用力一转,然后一紧一松的拉,木片就会快速往复旋转,产生“呼呼呼呼”的声音。用它来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效果很好。此外,诸如犁田、插田、打稻谷、收豆子、锄头镰刀的使用等,可以让学生学习力、机械等知识,这些资源就成了物理课程资源。
运用学生身边的材料,使之成为课程资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3)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学生搜集资料、动手制作,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农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生成、构建、完善课程资源。如做“气体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学生用空矿泉水瓶盖严,扭压瓶身使内部气压增大,然后拧开瓶盖,瓶盖被冲出的瞬间,近距离的看到了液化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瓶里滴入两滴酒精,现象更加明显。
“万水千山总是情,看你眼光行不行”,用开放的心态对待现状,用开放的目光审视周围,用开放的思维思考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切可能的方法和途径。随遇而安,安而不怠,静下心来,分析现状,利用已有资源,开发特有资源,为农村学生学好物理,实施物理课程改革,开创自由而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国雄.重新发现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平儒.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7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与化学实验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包括条件性资源――是指化学实验室及化学实验仪器、装置、药品以及实验员,影像设备,网络及网络教学资源;还包括素材性资源――是指教科书、学生用书期刊等图书资料、影像资料、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经验等。
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1.教师实验资源观念模糊
2.实验人力资源亟待提高
3.实验物力资源缺乏
4.现有实验课程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
5.资源开发是零散的、无组织的
三、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1)化学实验室应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实验防护用具,对药品的质和量要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易耗品,以保证实验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2)在实验室中应展示常见的仪器、重要的装置和药品,教学模型、挂图、幻灯片等应分类保存。
(3)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应当跟上。
(4)条件好的学校,仪器配备应当做到人手一套,也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
2.鼓励教师开发替代性实验
3.积极开展微型实验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是在一些专门设计的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也就是说,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以下是某位学生利用微型化学仪器对蛋壳主要成分的验证实验进行的创新:
此装置适用于任何液―固反应生成微量气体的检验,表明微型实验可以创新实验,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很有实效。
参考文献:
篇8
长期以来,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差、半日制学习、因训练比赛经常缺课、学习时间有限等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体校学生学习成绩差,越来越远离书本,甚至厌弃学习的状况。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想首先要从课程开始,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机遇。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本文试图就这四个因素在体校语文课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力图形成一个科学、高效、良性发展的有机生态系统。
一、树立大教材观,让教材活起来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一种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带来了学校被动办学、缺乏个性、少见特色等弊端。目前多数体校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但是对体校学生来说,全国统编教材难度较大,跟体校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缺乏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我们往往做不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教材开始。这就要求教材具有灵活性。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如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并对课程的难度以及讲解进度加以调整,以使每个学生获得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发展。教师要非常熟悉学生的情况,并善于处理教材、变通教材。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增删。将已经陈旧的、不切实际的内容删掉,而增添一些现代或未来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丰富现有的内容,社会热点、家庭生活都可以进入教材的视野,从而使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感、亲和力和吸引力。作为体校的语文教学,在降低难度的同时,特别是要把体育信息和体育文章充实到教材中,以增加学习的共鸣点和兴奋点。
同时,为了对每个学生实现最好的促进,同一门学科可以有“基本教材”和“附加教材”。基本教材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附加教材则是基本教材的提高和深化,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而又有强烈学习要求的学生,可以选择这部分内容。
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要丰富、完善自己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他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到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生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有人这么说:“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现代语文教师的教育职能已不能囿于课堂教学和教授课本。他应是语文课程的开发者。是学生学习资源的发现者。同时,还是现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遴选、鉴别者。
作为体校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学习体育类知识,虽不能达到精通专业的程度。但一定不能是外行:要尽量多地了解体育信息,并对体育现象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有限度的实现语文课程资源的体育特色。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体校语文课程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必须围绕体校特色。从体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兴奋点。通过广泛地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地利用课程资源,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不仅和老师一样是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主体,学生本身还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的先前经验、家庭背景、个人特质、兴趣爱好、情感态度都是课程资源。课程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一样,要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具体地说,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智力发展、身体发展及存在问题出发,来确定目标。并组织实施。
体校的学生爱好运动。运动场上敢于拼搏,很有团队意识。为人热情开朗、活泼大方、讲义气:体校学生有独特的跟队训练经历、较为专业的运动知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非凡的成败得失的感受。这些应是语文课程资源库中最宝贵的最鲜活的最亮丽的那一部分。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从而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和主动意识。
四、整合学校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课程活动的舞台。使课程活动的大环境,是课程资源最为集中的场所。这里的学校资源主要是指馆藏资料、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氛围、各类活动以及教师敬业精神、学生学习态度等。
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等:学校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如:图书馆、电教室、校园网、完备的教学用具等;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宣传栏、报廊、各种标牌等等;学校要出台激励学生学习的制度,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这些都蕴涵着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不上进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篇9
关键词: 锐捷网络技术课程资源 开发 整合 利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原先受重视的精品课程对课程教学的帮助甚微,故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越来越受重视。新课改要求专业教师在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的指引下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可通过长期的教学积累,继而通过整合与完善,最终开发形成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从而顺利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在面对锐捷网络技术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时,应考虑教师资源、学生情况、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
一、教师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
教师不仅要保证课程教学过程的完全实施,而且是课程资源开发者和积累者、使用者,课程资源是一个重要载体。锐捷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基本操作、VLAN技术、端口聚合与安全、生成树、路由技术、访问列表、NAT技术等。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其中蕴含了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涉及局域通信技术、广域网接入技术等。专业教师原有知识储备已经很难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形势迫使专业教师跟上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的步伐,不停地进行充电,努力更新专业知识与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驾驭锐捷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增强团队意识,走协作发展的道路,要向教研组内其他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专业技术教师应力求将新技术、新应用引入教学,任务、项目的设计也要紧贴企业的实际应用。例如,学习VLAN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以企业部门命名,如销售部、技术部、财务部、人事部等,将企业的通信业务需求引入到教学项目中;在学习端口安全与访问列表时,可模拟企业应用需求:各部门Internet访问及企业内部资源的访问做限制,同样可以对员工的IP地址进行规范;在学习NAT技术时,可以模仿企业的互联网接入、访问及对外内网的服务器,等等。
教师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更要结合企业实际应用、整合各类资源,创造适宜情境,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应用型项目课程资源。锐捷网络技术课程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依靠教师团队完成。因此,在挖掘教师资源时,要广泛开展交流学习,将锐捷网络技术授课教师和教研组内其他专业教师有机地整合起来,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二、学生资源的开发、整合
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育资源。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填鸭式教学,现阶段更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需要我们进行开发与整合。例如,可以将学得比较好和相对差些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项目实验时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
锐捷网络技术课程资源包括两大类,其一是数字化网络资源,如教学模拟软件、课程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教材、练习资料等。教师应切合教学实际,首先要依靠教师个体的长期积累收集形成个人资源库;其次应组建教师团队对个人所积累的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再补充开发一些教学资源如课堂教学视频;最后整合文档、图片、视频等资源开发形成数字化课程资源网站,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实现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后期还需安排教师定期对课程资源网站进行维护与更新。
锐捷网络技术课程资源网站开通以后,要重视对课程资源库的使用,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到网络学习中,切实按照学期计划要求,加强对学生在线预习、练习的检查。通过对学生“学习心得”的质量把关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不仅要发帖写“学习心得”,更要发具有反馈作用的帖子,及时批评、删除那些只顾完成发帖而无任何价值的“学习心得”。教师借助课程资源进行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案、练习、项目文档、课件和视频,围绕学习内容,精心筛选、加工处理,做到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完美整合,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借助于课程资源网站,学生的学习伙伴可以是同学,可以是网络学习者,教师也可以成为学习伙伴。相较传统课堂,学生的学习伙伴数量多了,学习伙伴的知识结构水平也呈现多样化,他们中的一些高手会分享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此外学生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教师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参与者、辅导者、解惑者、评价者。开发课程资源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表明通过对锐捷网络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应用,既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和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高峡,钏啸剑,李永俊编著.锐捷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资源;实验课;日常生活用品;利用
日常生活用品来源于学生生活,且易取、易得,是对学校实验室资源的补充。日常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实验课程资源,能把学生的学习视点从书本逐渐引向生活,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时空,使学生对科学现象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实验用品
如果没有合适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中学科学实验创造技法中的替代法是通过对原型的观察研究,洞悉其材料结构、工艺造型、功能原理等,在原型的引发下进行创新的一种技法。替代法不是消极的顶替和被动的替换,而是主动、积极地创造。利用替代品做实验能打破常规实验的条条框框,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仪器:白色厚薄均匀的瓷汤匙可作代蒸发皿,用于一般固体的加热,少量溶液的加热、蒸干等;口大、口边光整、无色、大小适宜的药瓶、罐头瓶等,都可作集气瓶;用塑料吸管或水性笔芯代替导管;用泡沫塑料代试管架;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可作井穴板;光亮的纽扣、灯泡、表蒙子、罐头盒等,根据上述物体表面是凹或凸的可以成为凸面镜或凹面镜;老花镜代替凸透镜等。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药品:废旧干电池外壳剥下洗净替代锌,废旧干电池中剥取的石墨棒替代石墨;破铝锅、铝壶、青霉素等瓶口剥取铝片;精装香烟的铝箔代替铝箔;铝质废电线中剥取铝丝;铜质废电线中剥取铜丝;大理石可替代碳酸钙;食用小苏打可替代碳酸氢钠;厨房用精盐可替代氯化钠;厨房用醋可替代醋酸;豆油、菜油、猪油可替代油脂。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实验用品
学校实验室应提供一些常用工具盒,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创意新颖的实验器具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科学实验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成就感。正如麦克斯韦所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是与仪器的性能成反比,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即使在用的过程中总是出错,却常常比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自制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有些药品也可以利用一些身边易得的原材料自制。尽管不是很纯净,但用于一般实验还是可以的。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仪器:利用墨水瓶(代灯座)、汽水瓶盖(固定灯芯)、塑料瓶盖(代灯罩)、废铁皮(代防风罩),可做成很实用的酒精灯;取下废灯泡上的金属套(可在酒精灯上转动着烧一会儿),再小心取出灯泡中的玻璃柱。金属套内外涂一层漆,干后配上皮塞和导气管,把金属套用油灰黏合在玻璃泡上,即可做成代烧瓶;用眼药水软塑料管或其他类似的软管,在管口上套上一支拉尖的细玻璃管,就是一支非常实用的滴管;用大小适宜的圆玻璃瓶,截取上面部分,可以做成漏斗;用油灰或熔蜡把大号废旧注射器的顶端的小孔堵住,配上水泥座或厚木座,就成了一个很实用的小量筒;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制储气袋,储用都很方便;简单的木质天平可以自制:用木条作横梁,用一段废锯条磨成刀口作支点,在横梁上等臂两端各挂一个塑料盘子作托盘。砝码可用硬币(三个一分硬币作2克砝码,三个五分硬币作5克砝码,误差不大)、空药瓶(盛上相当的沙砾,可当10克、20克、50克的砝码)和砖头(切成所需的重量,例如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来代用。如自制简易显微镜的材料完全可以废物利用,可以选用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1张(鞋盒即可)、三合板或薄木板1块,小镜片1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和小木条。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药品:用稻草等烧制少量即得草灰;用柳树枝自己烧制,研细即为炭粉:取蛋壳数个洗净、晾干、捣碎,可制得碳酸钙:用铜丝在水焰上燃烧,表面可生成氧化铜;一些花草、果实及蔬菜如卷紫心菜、紫萝卜、红萝卜、紫罗兰花等均含有育翅酸碱指示剂作用的色素,可以用这些植物来自制酸碱指示剂。
近年科学实验改革正在向着贴近生活的方向进行,从生活性、实用性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实验是很有必要的。要善于从熟悉的环境和事例中发掘实验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加深对周围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蔡铁权,姜旭英.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二十年[J].全球教育展望,2008(9):65-70.
- 上一篇:农旅融合背景
- 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解决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