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发生了肝癌怎么办?这是患者和家属都关心的问题。对于早期肝癌,外科手术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中晚期肝癌占大多数,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因此,非手术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属于根治性治疗。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但手术治疗有其局限性,需要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心、肺、肾功能严重损害,能耐受手术者;肝功能代偿良好,转氨酶无异常,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肝脏肿瘤病变局限于肝的一叶或半肝以内,且第一、二肝门及下腔静脉未受侵犯者;未出现严重的肝硬化,无明显黄疸、胸腹水、下肢浮肿或肝外转移病灶者。
手术治疗的禁忌症肿瘤过大,余肝较少;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有广泛远处转移者;门静脉主干存在癌栓;肝功能差,有明显黄疸、腹水、恶病质者。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2
局部消融治疗
非手术局部消融治疗有瘤内注射、射频消融、微波固化、激光热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氩氦刀冷冻治疗等。主要适用于肿瘤直径5厘米以下、病灶一般不超过3个、肿瘤位于肝门部大血管附近、全身情况较差或切除术后复发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3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主要适用于不能切除的肝癌,特别是以右叶为主或多发病灶,或术后复发不能手术切除者。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如肿瘤明显缩小,虽大部分已坏死,但仍可能有癌细胞存活,应积极争取及时手术切除,使患者获得根治机会。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可进一步清除肝内可能残存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但对播散卫星灶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有限,更难控制病灶的远处转移。
为了达到长期防治的目的,需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期充分调动机体的抗肿瘤机制,消灭残存的肿瘤细胞,阻断肝癌复发。对于姑息性切除术后残癌或术后复发不能再切除的病例,此法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4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为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对于全身情况较好,肝功能基本正常的局限性肿瘤(主要位于右肝),部分病例可获根治。对肿瘤较大或发生转移者,有一定姑息疗效。适用于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单个病灶;手术后有残留病灶者;需要局部处理的并发症(梗阻引起的黄疸、腹水),以及肝细胞癌伴癌栓,淋巴结、肾上腺或骨转移者。
放射性肝损伤是放疗的主要障碍,主要诱因包括肝脏基础病变重、正常肝组织照射体积过大、剂量过大等。因此,照射剂量限制在耐受范围内,同时应注意放射损伤所致免疫抑制有可能促使肿瘤的播散。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5
免疫细胞治疗
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分次回输到病人体内,以启动人体免疫机制,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和转移的微小病灶,达到控制肿瘤生长,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和恶化的目的。对于不合适做放、化疗的患者,免疫细胞治疗可以作为首选疗法。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6
中医治疗
篇2
一、电休克治疗法
据路透社健康新闻纽约讯英国研究人员于2003年宣布,尽管对于电休克治疗一直存在争论,但是研究显示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精神疾病,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抗抑郁药物治疗。所谓的电休克治疗(ect)是在麻醉状态下,用电使患者发生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结果就是,大脑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够改善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还能够产生一些其它的改变,因此能够使抑郁症得到缓解。尽管许多医生认为,ect不仅对抑郁症没有治疗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脑损伤,但是来自oxford大学的john geddes等人指出,根据对一系列医学文献的回顾提示,实际上这种治疗方法的确能够发挥作用,而且起副作用也是可以控制的。 geddes告诉路透社记者说:“但是于任何其它治疗方法一样,对这类问题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如果我或者是我的亲属处在相同的情况下,我是否会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根据一系列的证据,我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人员在对哪一种ect作用最好进行研究时发现,对大脑双侧进行ect治疗比单纯做一侧更加有效。 gedde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双侧ect能够更好的穿透大脑,因为脑组织包埋较深,需要较为强烈的刺激才能够将其激活。至于为什么部分抑郁症患者对ect的反应要好于对药物的反应,geddes说,这两种技术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而ect的作用机制更加有效。而且,在这些研究中对比ect于药物的疗效时,常常停药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很有可能药物治疗的效果与ect的治疗效果有所叠加。但是有时候对于那些严重抑郁症患者,需要尽快使之感觉有所改善。他说:“当然,如果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比如咀嚼进食和喝水时,这种治疗方法会产生效果。”geddes认为,对ect治疗之所以存在争论,是因为有人认为这种技术的历史有误解,过去人们曾经在不进行麻醉的情况下实施电休克治疗,而且存在滥用的倾向。
二、SX生物基因平衡治疗法
“SX生物基因平衡疗法”是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汉唐医院精神科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引进大型高新诊疗设备所研究出的一项治疗抑郁症的科学治疗方法。其打破了抑郁症治疗史上“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的恶性循环。
1、生物疗法修复基因。科学研究证实,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大多与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因素有关,SX生物基因平衡疗法能够迅速修复致病祸根染色体畸变基因,抑制神经介质多巴胺、儿茶酚胺的增高,综合调理脏腑功能,促进人体各个神经系统达到协调平衡的最佳状态。
2、激活细胞改善循环。SX生物基因平衡疗法,能够激活衰竭细胞的活性,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保障大脑供氧,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的胶原蛋白营养,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使机体神经组织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状态,消除精神压力,多年痛苦一次性彻底清除。
3、调节活性增强记忆。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神经功能紊乱,缓解脑部疲劳,让患者快速进入正常的睡眠状态,调节多种生物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改善睡眠,提高大脑记忆力,从根本上保障大脑中枢神经的稳定。
4、清除毒素提高免疫。SX生物基因平衡疗法迅速清除大脑细胞和血管中淤积的毒素,改善神经细胞的异常状态,调理脏腑机能,天然生物免疫因子增强自身免疫,恢复大脑正常思维,从而有效防止病情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的问题。
5、绿色疗法标本兼治。疗法使用的药剂是采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结合百余种名贵中药提取浓缩精制而成,具有滋肝和胃、宁心安神、平衡阴阳等功效,服用后易吸收、见效快,疗效是普通药物的30倍以上,不含任何激素,无依赖性,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均无损害,彻底解决了失眠、抑郁、精神障碍疾病带来的困扰与痛苦。
三、心理治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是抑郁症治疗中应用和研究最多的心理疗法,人际关系治疗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抑郁症心理疗法。这两种疗法已分别被证实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急性期的症状,综合这两种疗法(认知行为分析系统,CBASP)可治疗慢性抑郁症状,合并药物治疗可使有效率从48%提高到73% 。Frank等的研究指出,人际关系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都能降低抑郁症的复燃和复发率。而Hollon等的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药物治疗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停药后认知行为治疗疗效仍能持续。Hensley等对97项设立对照并进行长期随访的抑郁症认知治疗研究进行系统回顾,结论是认知治疗的长期疗效明显超过TCA。
篇3
治疗一:膀胱肿瘤会出现尿频、尿急,有时还伴着疼痛感,可以做CT、膀胱镜检查,来确诊,可以采取生物免疫治疗方法。
治疗二:可以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而且是新兴的有效的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从而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治疗三:平时要经常吃水果和蔬菜,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品,如瘦肉,牛奶,鸡蛋等,不吃辛辣和不容易消化的东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 CIK; 化疗治疗; 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4-0041-03
doi:10.14033/ki.cfmr.2015.14.01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临床上体内回输免疫活性细胞过级免疫疗法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中,杀伤细胞(CIK)可经非特异性免疫杀伤,有效清除肿瘤患者体内小残余病灶,效果理想,且化疗的作用也非常明显[1]。本研究随机纳入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2例,探讨CIK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经细胞学、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男45例,女27例,年龄25~75岁,平均(45.3±10.4)岁;其中包括15例非小细胞肺癌、11例乳腺癌、6例结肠癌、5例卵巢癌、直肠癌及小细胞肺癌各3例、子宫内膜癌及肾癌各3例,宫颈癌11例,胆管上皮癌及恶性胸膜间皮瘤各1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血管肉瘤1例、胃癌及十二指肠癌各2例。
1.2 CIK细胞制备及回输
由广西莱福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本研究CIK细胞制备及回输,而免疫细胞治疗质量标准均根据《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技术指导原则》及《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来实施。同时,分离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分离机器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并培养部分分离细胞[2]。在GMP实验室中,采集细胞分离成贴壁与悬浮细胞。在分离成悬浮细胞与贴壁中,贴壁细胞为1000 U/ml rh-GM-CSF、1000 U/ml rhIL,而特异性肿瘤抗原肽含量为50 ml/L,人DCs细胞完全无血清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加入10 μg/L、TNG-a诱导成熟。而悬浮细胞培养中,加入1000 U/ml IL-2、1000 U/ml及50 ml CD3mAb细胞因子。上述方式即为CIK细胞培养方法及过程。将DCs及CIK混合培养,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T细胞,并在2周后静脉回输患者体内。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实体瘤疗效判定的RECIST标准,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分为四级,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治疗有效率=CR+PR+SD[3]。观察化疗毒副反应及回输的不良反应。
1.4 化疗方案
对于本研究纳入的非小细胞患者,可实施含顺铂双药方案;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可给予含草酸铂化疗;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实施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其他患者均按照CCN指南进行对症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本次研究共纳入恶性肿瘤患者72例,经CIK联合化疗治疗,2例患者完全缓解(CR)、10例患者部分缓解(PR)、48例患者稳定(SD)、8例患者病情进展,4例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83.3%(60/72)。其中,前列腺癌合并肺部转移患者1例,经氟他胺联合CIK治疗,复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完全消失,临床判断为完全缓解。
2.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72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平均KPS评分为(9.4±2.1)分,治疗后,53例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平均KPS评分为(16.7±3.4)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14,P=0.0000);19例患者评分无明显变化。体重变化:除4例死亡病例及8例病情进展患者外,其余60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有38例患者出现体重增加现象,平均增加(1.5±0.7)kg,其余患者的体重维持治疗前的数值。食欲方面:本研究纳入患者中,经CIK联合化疗治疗,42例患者食欲改善,改善率为58.33%。
2.3 化疗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纳入的72例患者中,由于肿瘤晚期治疗无效死亡4例,其余患者CIK联合治疗间,均未出现不良的临床反应,在CIK细胞治疗期间,未发生输注不良反应。
3 讨论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方法,这些常规治疗方法的优劣不同,适应范围也不同。在肿瘤发生机制研究深入的形势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进一步拓展了肿瘤治疗方法,其中,新型的方法之一为肿瘤生物疗法。同时,该方法也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4]。Schmindt-Wolf于1991年对CIK细胞首先进行了报道,认为其是体外用多种细胞隐私及CD3单克隆抗体培养后获取的CD3、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不仅具有T细胞表面标志(CD3),同时也具有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CD56),所以它的特点是自然杀伤细胞非MHC限制性及T淋巴细胞抗瘤活性[5]。Marten研究发现,CIK细胞增殖能力与多发性骨髓细胞的杀伤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而其中杀伤力的表达,主要是由CD3、CD56T淋巴细胞负责的。Angela用黑色素患者在独特抗原刺激剂自体来源CIK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CIK细胞效靶比低,在5∶1的条件下,可充分发挥溶解肿瘤细胞作用,在溶解肿瘤细胞时,与特异性抗原刺激共育后,作用的效果将更为显著[6]。文献[7]报道显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提高IFNr及TNFα细胞因子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的生存率提升16%。同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CIK联合化疗治疗弥补了其缺点和不足,克服了体外增殖数量少、不良反应大,已经成为临床上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疗法[7]。
但是,由于CIK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为新的方法,所以临床观察文献还不多,尤其是缺少大样本对照研究文献,对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探索。由于当前对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尚未确定,所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最佳模式,尚待进一步摸索,而且还没有找到并制定能够切实反映免疫细胞临床获益的疗效标准[8]。
本研究的结果具体如下,(1)近期疗效情况:72例恶性肿瘤患者经CIK联合化疗治疗,2例为完全缓解(CR)、10例为部分缓解(PR)、48例为稳定(SD)及8例为病情进展,4例因治疗无效死亡,治疗的有效率为83.3%。其中,前列腺癌合并肺部转移1例,经氟他胺联合CIK治疗,复查显示肺部病灶完全消失,临床判断为完全缓解;(2)生活质量改善:72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平均KPS评分为(9.4±2.1)分,治疗后,53例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平均KPS评分为(16.7±3.4)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14,P=0.0000);19例患者评分无明显变化;体重变化:4例死亡及8例病情进展患者外,其余60例中,治疗后体重增加的有38例,平均增加(1.5±0.7)kg,22例体重维持治疗前水平;食欲情况:经CIK联合化疗治疗,42例患者食欲明显改善;(3)不良反应情况:72例中,由于肿瘤晚期死亡4例,其余68例在联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且在CIK细胞治疗期间,也未发生输注不良反应,治疗结果提示,CIK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显著。采用CIK联合化疗治疗,成为一种可行性的选择,经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的优点,为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9]。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恶性肿瘤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比如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患者的不良反应大,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了生物治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CIK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证实CIK联合化疗治疗的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治疗选择,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有限等因素限制,对于研究结果与远期治疗效果的观察不足,尚需做进一步的治疗与论证。
参考文献
[1]王美清,彭大为,程小珍,等.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19-721.
[2]莫晨,黄燕苹,吴小娥,等.D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3):479-483.
[3]曹宇华,邱想英,冯国生,等.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6):902-904.
[4]时圣彬.DC/CIK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2.
[5]谷文龙,孙军,颜廷华,等.肿瘤的中医病机及CIK细胞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的探究[J].环球中医药,2014,23(12):127-128.
[6]王浩,苏文,毛光华,等.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1(28):1-3.
[7]李春青,赵予军,张晨.华蟾素联合folfox6方案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10(6):2470-2471.
[8]孔天东,刘丹娜,朱眉,等.参芪扶正注射联合DCF方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5(25):11-13.
篇5
记者:目前治疗肿瘤技术有哪些方法?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有哪些特点?
李忠义:目前,以手术为主,还有放疗和化疗,但副作用大,会引起患者恶心、迷糊、呕吐、厌食、脱发。众所周知,放、化疗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引起病人白细胞降低、免疫力下降、加速癌细胞转移,且反复使用导致病人对化疗、放疗不敏感。
大量的临床结果证明,抗炎致敏树突状细胞(APDC)疫苗和放、化疗结合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不但能提高治愈率和缓解率,提高整体疗效,而且能降低放、化疗的副作用。
记者:树突状细胞为什么会对肿瘤治疗产生影响?
李忠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一类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的细胞。是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tgen-presenting cells,APC),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APc,能够诱导患者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持久的主动免疫应答。
其特点为:(1)是机体内功能最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能摄取各类抗原。(2)表达丰富的MHC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及高水平的Thl型应答主导因子11-12。(3)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体内、外均能激发T细胞增殖,诱导特异性CTL生成。(4)由Dc激活的细胞免疫,特别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机体抵御恶性肿瘤和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李忠义: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癌细胞,利用免疫监视机制防止肿瘤的发生。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肿瘤细胞可逃逸免疫监督系统,抑制有效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的发生。
APDC疫苗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是我院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免疫中心合作开展的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生物治疗项目之一,是肿瘤治疗中的尖端技术。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应用APDC能够激发机体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并且能够建立起持久的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我们采用患者自身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患者自身树突状细胞,制备成瘤苗回输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目前我们研制的新型树突状细胞瘤苗“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已通过期临床研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经过临床药理委员会通过,进行并完成了Ⅱ期临床研究。
APDC疫苗是一种对不同肿瘤病人分别进行的治疗,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较好的临床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和我国学术界均受到高度评价。美国杜克大学遗传和细胞治疗中心的研究主任埃利一吉尔波瓦说过”APDC是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侵袭的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将对肿瘤治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忠义:采用“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进行肿瘤生物基因治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能摄取和加工递呈抗原,具有强大的激活T细胞的能力,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技术在第37-39届ASCO和第7届CSCO年会上成为最令人嘱目、最鼓舞人心的焦点。国际著名免疫学家肯萧特曼教授认为:这是一项令该领域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惊奇和关注的工作。这一发现是免疫学理论的重要突破,将带动免疫学领域的发展。
记者:使用该技术一个疗程需要多长时间?
李忠义:采用患者术后留取的肿瘤组织制备多肽抗原(也可采用中心抗原库提供和制备的肿瘤多肽抗原)和分采的血液中提取“树突状细胞”,进行自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扩增,而后分4次回输患者体内,用大量增殖的APDC唤醒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起攻击,消灭癌细胞,22天为一个疗程。
记者:在什么时候实施该技术治疗效果最好?不同阶段实施该技术后有什么样不同的效果?
李忠义:手术后的患者更适合进行生物治疗,既能防止癌细胞的复发与转移,又能杀死已经转移而且检测不到的单个癌细胞。
专家简介:
篇6
[关键词] 胃癌;化疗;DC-CIK细胞;循环肿瘤细胞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0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and bioimmune therapy o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effect o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diagnos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on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C-CIK biological immunotherapy. The effect and the CTC level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1)The total clinical remiss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Chemotherapy; DC-CIK cell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胃癌早期R床诊断率较低,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确诊时多为晚期[1]。化疗为常用治疗胃癌的方法之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2]。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证实,生物免疫疗法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3]。本研究主要采用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方法即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探讨该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其对CTC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的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79岁,平均(67.92±10.21)岁;TNM分期:Ⅲ B期25例,Ⅳ期15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分别为12例、9例、11例及8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6~78岁,平均(67.10±10.18)岁;TNM分期:ⅢB期27例,Ⅳ期13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分别为11例、11例、10例及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术后第3周,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A及氟尿嘧啶(5-FU)组成的FOLFOX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免疫疗法进行治疗:采血分离,抽血前皮下注射150 μg的GM-CSF,将PBMC与GM-CSF、IL-4混合置于温度条件为37℃的恒温箱之中培育,3 d后完成抗原冲击培育,2 d后生成成熟的致敏DC,经2周后再将其回输;在外周血液之中将单个核细胞分离之后,对CIK细胞进行常规培育,1周后再经细胞培育呈阴性,再使用0.9%的NaCl溶液洗涤2~3次,同rhIL-2一起加入自身血浆之中,于2 h以内进行回输。上述生物制剂每个疗程回输2次,每隔5天后进行化疗。
1.3 临床疗效评价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癌症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及进展(PD)。临床总缓解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4]。
1.4 CTC检测
(1)主要材料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美国CompuCyte公司),滤器(德国SARTORIUS公司),8 μm孔径的聚碳酸酯滤膜(英国Whatman公司),异硫氰酸荧光素-兔抗人细胞角蛋白抗体(英国Abcam公司)、藻红蛋白(PE)-鼠抗人CD45抗体(美国e-Bioscience公司),CK8抗体(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6-二米基苯基吲哚(DAPI),MCF-7胃癌细胞株(中科院上海细胞研究所)。
(2)标本采集 首先将标本采集装置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使用真空采血针采集受检者肘静脉血10 mL,将穿刺后的2 mL肘静脉血弃去。肝素抗凝,4℃中保存,待检。选择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建模拟胃癌患者血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与上述采集标本进行对照,使用膜滤过的方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富集。
(3)LSC自动扫描和形态学观察 以CK8抗体(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CD45分别对SGC-7901进行筛选,阳性细胞为CK8(+)CD45(-)。经LSC扫描计数肿瘤细胞水平。
(4)典型CTC判定标准 ①CTC细胞体积比周围白细胞大;②CTC细胞核经DAPI染色,比较明亮,细胞核较大,核浆所占比例较大,核分裂程度较大,且呈病理性核分裂;③经标志物荧光染色,胞浆抗CK19(+)与CD45(-),显示存在较为明显的细胞形态,且具有较为清楚的细胞界限;④细胞核面积与相应胞浆抗原染色部位面积接近。本研究中,将CK19(+)以及细胞数大于1个视为CTC阳性[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CR、PR、NC及PD例数分别为5例、13例、15例及7例,临床总缓解率为45.00%(18/40);对照组分别为1例、10例、12例及17例,临床总缓解率为27.50%(11/40)。观察组临床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C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TC检出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非常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良好机会,即使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其术后复发率也非常高[6-8]。因此,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而言,选择药物治疗非常关键。临床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有外科手术、放化疗等,但是上述几种常见治疗方法疗效并不十分理想。随着临床治疗胃癌的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变革,生物免疫治疗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之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9-10]。对于肿瘤的治疗而言,近年来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将该新型技术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类型的肿瘤,该方法治疗肿瘤的重要原理为对机体免疫功能加以调节,不断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化疗方法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然而化疗治疗存在着诸多缺陷,如患者耐受度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以及终止治疗率较高等方面的缺点,对临床疗效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化疗在遏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情况下,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性作用,降低机体自身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同时普通化疗方案只对部分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性作用,对微小病灶的杀伤,却需要机体自身免疫力来完成。对此,仅凭单纯的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实施治疗,其疗效无法达到满意程度。本研究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免疫治疗[11-13]。在生物免疫治疗方案中,DC细胞是目前已知的抗原提呈细胞中功能最强大,且能够激活处于静止状态的T淋巴细胞,并促使免疫应答反应得以最大程度启动,其在机体免疫反应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调节效果。通过将DC对抗原的摄取能力制作疫苗在体外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疫苗回输时可将肿瘤抗原带回至机体之中,从而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有效提高了抗肿瘤及提高免疫水平的作用。近年来,DC细胞生物治疗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具体的培养过程、培养剂量、接种方法以及疫苗培养时机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争议。CIK细胞属于一种全新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免疫活性细胞,其繁殖能力以及细胞杀伤活性水平均较高,是该细胞与诸多细胞因子共同在机体之外进行培养而获取的异质性细胞,不会被T细胞受体所限制,所以其临床抗肿瘤的优点十分显著[14]。本研究观察组采用DC-CIK生物免疫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明显,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CTC检测是临床上一项较为先进的检验技术,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仅需要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便能够对患者体内的CTC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而且通过多年实验室以及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学术界对于CTC在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存在的联系,以及CTC在预测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方面的作用等方面均得到了认可[15]。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实验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对CTC的检测一直无合适的检测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TC研究的深入。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某些CTC检测方法已获得了稳定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的结果。目前用于检测CTC的方法有IMS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及ISET检测法等,有关CTC临床价值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由此可以得知,CTC可作为临床判定胃癌患病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CTC水平,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环球,文旭,顾荣民,等.自体DC细胞疫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同步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37(6):668-670.
[2] 王立媛,马雪梅,王婷婷,等.胃癌患者血清胸苷磷酸化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3(3):1524-1525.
[3] 李井泉,梁杰雄.全身化疗联合 DC-CIK 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5,15(10):1498-1502.
[4] 刘俊,张素珍,杨牡丹,等.替吉奥联合胸腹腔注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胸腹腔积液[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 25(11):766-768.
[5] 崇梅红,肇毅,王水.手术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2):5-10.
[6] 蔡俊霞,吴锦昌,王彬,等.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36-40.
[7] 李岗,周文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334-1336.
[8] Jochems C,Tucker JA,Tsang KY,et al. A combination trial of vaccine plus ipilimumab in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immunecorrelates[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4,63(4):407-418.
[9] 韩博,戚美,谭薇薇,等.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药物治疗新进展[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9):1-7.
[10] 陈冬波,张世强,王保庆,等.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5(6):571-572.
[11] 刘淑清,宗军卫,郭春梅,等.淋巴道转移相关标志物与癌[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2,28(5):424-432.
[12] 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等.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4):330-334.
[13] Guo W,Liu R,Bhardwaj G,et al. Targeting Btk/Etk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by a novel dual inhibitor[J].Cell Death Dis,2014,5:e1409.
[14] Kazemzadeh GH,Bameshki AR,Nawabi I,et al.Association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nd Buerger’s Disease:a Pilot Study[J]. Acta Med Iranica,2015,53(10):622-626.
篇7
[中图分类号] R73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15-01
肝脏血供丰富,是恶性肿瘤转移的最常见的靶器官之一,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约25%-50%的原发肿瘤转移至肝[1]。如何提高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有效率一直是肿瘤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正确认识肝转移癌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肝转移癌主要来源分析 常见肝转移癌以消化道恶性肿瘤来源为主,所有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均可经肝动脉、门静脉及淋巴途径转移到肝脏,其中以消化道腺癌经血行肝转移最多见。
由于消化道原发灶全部由门静脉回流至肝脏,且手术操作过程中牵拉、挤捏等常使脱落进入血管的肿瘤细胞首先进入肝脏,因而消化道癌易发生肝转移。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消化道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CEA具有类似免疫球蛋白类细胞粘附分子功能,它由肝脏清除,在肝内与肝细胞结合后,可作为粘附循环中肿瘤细胞的受体,而致肿瘤易在肝脏中滞留,进一步激活新生血管而形成转移灶[2]。从环境土壤学说来看,肝脏血供丰富,能够为肿瘤的高代谢特点提供营养保障。
2 肝脏病理损伤与肝转移癌关系
2.1 肝纤维化/肝硬化与肝转移癌关系 众多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很少发生肝转移癌。大多学者认为肝硬化时形成诸多假小叶,由于再生的肝细胞结节的压迫和结缔组织的收缩,使肝内血管、胆管均发生扭曲和闭塞,酶学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及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升高,肝脏收纳胃肠系统的血流量减少。这些变化使已到达肝内的癌细胞不适宜“着床”及生长。
2.2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转移癌关系 UtsunormiyaT[3]报告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率(3/37,8.1%)较非感染者的肝转移率(85/401,21.1%)明显降低。HBsAg感染后出现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可能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不利因素。病毒感染本身和其引起的局部免疫变化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肝炎病毒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同时微环境中NK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增加,大大增强了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
2.3 脂肪肝与肝转移癌关系 Karube等[4]通过向患有脂肪肝的大鼠体内注入鼠结肠直肠癌细胞(RCN-9),观察到出现转移性肝脏病变的大鼠数量明显少于无脂肪肝的对照组,同时检测到脂肪肝大鼠转移病灶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低于对照组大鼠,提示脂肪肝的环境不利于癌细胞的生长,转移灶不易形成。
3 肝转移癌的治疗现状分析
3.1 外科手术治疗 结肠癌等原发病灶切除术后,尽可能行肝转移灶切除术,外科手术依然是可切除病灶的标准治疗,一旦有切除可能时,即应进行手术,从而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负担,延长生存期。
3.2 局部治疗方法 主要有射频消融(RFA)、无水酒精注射、激光导热治疗(LITT)、微波凝固治疗(MCT)、高功率聚焦超声疗法(HIFU)、冷冻治疗、电化学治疗等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导致癌细胞死亡。
3.3 化疗 肝脏出现转移灶是原发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症状表现,已处DukesD期,不管能否切除转移灶,原则上均需根据转移癌的病理类型选择敏感药物化疗。给药途径有全身和区域性。
3.4 放疗 肝转移癌的癌细胞大多数是消化道来源的腺癌,对放疗低度敏感,肝脏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全肝区放疗已基本放弃不用,病灶聚焦放疗有时仍在应用,如γ刀、光子刀等的治疗。
3.5 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两大类,免疫治疗是调动机体各种积极防御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力,能过免疫机制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基因治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干预存在于靶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达到治疗目的,包括直接或间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归纳为细胞因子、肿瘤疫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及调整细胞遗传系统的基因疗法,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基因、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基因、耐药基因等。
3.6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应用祛邪、扶正、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化痰、祛湿及通经活络、以毒攻毒等原理,以中药补益气血、调理脏腑,配合手术后、放疗和化疗的治疗、还可减轻毒副作用。
4 肝转移癌的现代治疗策略 近年来,围绕提高肝转移癌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生存期,提出多学科专家组(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治疗模式[5]。在病人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由多个学科专家组成诊疗小组,定期进行会议,以病人为中心,讨论决定适合每个病人不同病期的诊断治疗方案,以使病人获得最佳的预后。
5 展望 各种治疗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比如手术及各种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动脉栓塞化疗在内,对于潜藏在门脉系统内的微小病变不能处理,从而导致复发;全身静脉化疗往往因药物副作用不能使病灶内药物浓度达到最佳水平,致使肿瘤细胞出现耐药性等。相对而言,利用气囊导管实施的经皮肝隔离灌注术值得研究[6]。
参考文献
[1] Quaia E,Bertolotto M,Forgacs B,et al.Det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by 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 during Levovist late phase: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helical CT in 160 patients[J].Eur Radiol,2003,13:475-483.
[2] Yoshioka T,Masuko t,Kotanagi H,et al.Homotypic adhesion through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plays a role in hepaticmetastasis development[J].Jpn J Cancer Res,1998,89(2):177.
[3] Utsunomiyat, Matsumata T.Metastatic carcinoma in the cirrhotic liver[J].Am J Surg,1993,166:776.
[4] KarubeH,MasudaH,HayashiS,et al. Fatty liver suppressed the an-giogenesis in the livermetastatic lesion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0,47(36):1541-1545.
篇8
【关键词】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 妇科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84-02
妇科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其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法虽都有一定发展,但受其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等因素限制。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疗法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法本身及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疗法的来源及研究现状
1.1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疗法的来源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被发现的最早时间可能要追溯到17世纪50年代,此后又有多位学者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1961年,Doevenspeck将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用于工业消毒及预处理。1967年,Sale等首次提出电场会导致细胞死亡或减少。此法简单,也免去了患者的化疗痛苦及不良反应,因此具有巨大的临床潜力。
1.2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疗法的研究现状
目前,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以其独特的生物电效应及在肿瘤治疗等领域展示出的良好前景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通过比较陡脉冲治疗前后荷瘤兔的肝肾功能、血图、ECG的变化,证实了陡脉冲治疗的安全性。这些研究为实验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作用机制
关于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不可逆性电穿孔效应
对于生物膜的结构,普遍认为:生物膜是镶嵌着蛋白质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姚成果等从细胞的物质结构阐述为: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细胞膜和核膜会产生电穿孔,周期性的陡脉冲使微孔难以愈合。其结果是有可能引起微孔量滚雪球似的增加,对细胞膜和核膜的膜结构造成不可恢复性破坏。光镜、电镜的观察结果充分证实了这种预测。
2.2 凋亡效应 早前,Karl等研究指出,不可逆性电击穿能通过下调Bcl-2/Bax表达的比值,造成细胞器内促凋亡因子的释放,诱导细胞凋亡。近来,唐均英等观察到,陡脉冲作用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细胞发生凋亡,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到了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
2.3 抗血管生成及淋巴转移效应
一般来讲,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转移方式主要有局部浸润、血行转移及淋巴转移。罗小东等观察到陡脉冲处理后肿瘤组织体积减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均降低。李均等用美蓝灌注后发现,陡脉冲作用后的癌组织边缘模糊,无线样或环状的淋巴管,双重染色靶区内未见任何呈阳性反应淋巴管,仅见毛细淋巴管碎片样结构。这些实验暗示了陡脉冲的抗血管及淋巴转移效应。
2.4 免疫效应
研究表明,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引起恶性肿瘤,同时肿瘤细胞可诱导产生免疫抑制因子,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3影像学监测在治疗中的作用
通常超声、CT、MRI在深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能起到引导、定位、监测等作用。而超声因使用方便、价格经济而被广泛应用。在多种物理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固化的操作中,都选择其作为引导定位工具。而HIFU更是将聚焦超声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应用
4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疗法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
4.1 卵巢肿瘤 卵巢组织复杂,肿瘤类型居各脏器之首,因位置较深不易扪及,发现时已多属晚期。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但病死率仍极高。
4.2 宫颈癌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40年来,由于普遍开展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癌的病死率及死亡率不断下降。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但研究者们同时也在寻求一种能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胡娅等用陡脉冲作用于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研究中发现:实验组在治疗后即刻,光镜下观察电极针阳极区有大片均质红染区,细胞结构模糊不清,呈凝固性坏死;阴极区细胞轮廊尚清楚,形态变化不明显。治疗后18天,肿瘤见大片坏死区,呈核固缩、碎裂、溶解等征象。部分切片见残留癌细胞。治疗后7天,对照组和实验组体积生长即可呈现出差异,治疗后15天,实验组体积抑瘤率为54.85%。
卵巢肿瘤及宫颈癌同属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目前,用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治疗的研究报道虽还不多见,但都揭示了其治疗的有效性。此外,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治疗另外一些妇科肿瘤,如外阴癌、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尚未有报道,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在此有所突破。
5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疗法的独特之处
5.1 作用时间变短 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的作用时间仅为10 min或者更短,极大地的节省了治疗时间,同时也为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带来了治疗可能。
5.2 操作相对简单 仅需将电极针插入相应部位,施以一定参数即可治疗。
5.3 可能适用于免疫抑制患者 Al-Sakere等的一项关于肿瘤治疗区域免疫反应的研究表明,陡脉冲治疗后,作用区免疫因子并不增加,这意味着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可能同样适用于免疫抑制患者。
5.4 非热效应 与射频、HIFU等传统局部治疗手段不同,研究发现陡脉冲治疗中并不产生热效应,即热能并不是杀死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因此,相对于热疗法中由于大血管带走热量而使其周围肿瘤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疗法有望给予解决。
总之,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疗法是一种新的肿瘤潜在治疗手段,其操作简单、作用时间短,便于推广应用,因此该疗法在肿瘤包括妇科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景必将吸引大量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一种新的治癌方法,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法仍须进一步解决治疗仪的选择、电参数的剂量、疗效评价标准、远期效果观察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凌晓娟,熊正爱.电脉冲在活体兔肝组织中的电场分布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9):1916-1917.
[2]李成祥,姚成果.陡脉冲致兔肝组织不可逆性电击穿的量效关系.高电压技术,2007,33(2):75-78.
篇9
[关键词] 恶性肿瘤;心理干预;生存期;治疗
恶性肿瘤是指机体在致癌因子作用下,机体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调控,导致异常增生,细胞不仅异常快速增殖,而且可发生扩散转移的肿瘤。恶性肿瘤由于死亡率高,严重缩短了患者的生存寿命,同时造成患者家庭人力与财力的巨大损失。而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常规方法就是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1]。而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根据某院十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某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药物加心理干预双重治疗方法,获得很大成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451例,将患者分为2组,第一组225人,第二组226人。第一组中225例中男137例,女88例;年龄27~76岁,平均48.2岁;其中,胃癌患者44例,食管癌患者32例,肝癌患者41例,肺癌患者27例,宫颈癌患者36例,肠癌患者22例,其他癌症患者23例。第二组226例中男143例,女83例;年龄24~79岁,平均50.1岁;其中,胃癌患者52例,食管癌患者34例,肝癌患者36例,肺癌患者28例,宫颈癌患者32例,肠癌患者20例,其他癌症患者24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大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消瘦、进行性贫血、干咳或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无痛性血尿等症状。
1.3治疗方法
1.3.1第一组对225名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加药物双重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采用一般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治疗方法。(2)对所有225例患者进行特殊心理疗法,重点放在应对患者各种心理不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改善,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在身体、精神、形象及睡眠方面改善显著,形成更加客观、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制定不同心理疗法,如音乐治疗,谈话治疗等。
1.3.2第二组对226名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只对患者取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治疗方法。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长短及生存质量情况。
1.5疗效标准显效:生存时间超过2年,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可以进行正常生活,有自理能力;有效: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一般,可以进行部分正常生活,但仍有痛感,自理能力一般;无效:生存时间低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差,无自理能力,需特殊阵痛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且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1
表1第一组和第二组治疗效果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组显效67例,有效113例,总有效率为80.0%;第二组显效21例,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4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每年90万人,死亡人数约每年70万人。到90年代初期,抽样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每年160万人,死亡人数约每年130万人。目前,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的人数大概有200万左右[2]。患者常见症状有:进行性消瘦、进行性贫血、干咳或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无痛性血尿等[3]。
就目前来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前景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悲观。例如:上世纪70年代被认为绝症的胃癌食道癌等,现在70%可缓解,30%可治愈。宫颈癌、肝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只要早期发现,治愈率也可达90%以上[4]。
绝望、无助的情感往往会影响一个患者的康复,时常对自己的病情感到绝望,患者身体内的紧张情绪就会不断的聚积,造成巨大的的精神负担[5]。如果学会放松自己,与亲朋好友多进行交谈,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就能减少紧张情绪对身体造成的损害。所以恶性肿瘤患者除了积极地进行药物医疗之外,还应当对患者精神方面进行重视。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搭配药物双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高达80.0%,能够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炳健.13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359-360
[2]李力,黄坤,余建中,等.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伴发抑郁的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41-1843
[3]王逸如,黄华兰,应文娟,等.恶性肿瘤与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J],南方护理杂志,2008,11(4),472-491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3月-200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42例,其中最大46岁,最小23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切片均经过笔者所在医院确诊,混合型生殖细胞恶性肿瘤14例,无性生殖细胞7例,内胚窦瘤9例,上皮性癌3例,肉瘤样癌3例,腺纤维癌6例。Ⅰ期8例,Ⅱ期7例,Ⅲ期13例,Ⅳ期14例。患者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特征10例患者由于腹腔积液产生下腹腹胀,平均病史2个月;12例患者下腹隐痛,3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现象频繁,5例月经不调。其中有12例患者在体检中检查出,而自身没有感觉有症状出现。
1.3治疗与化疗上述42例患者根据化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无性细胞肿瘤患者采用放疗。双侧子宫、大网膜切除12例,腹腔镜下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23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7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均发生阑尾转移。对照组21例,采用卡铂和环磷酰胺综合方法,给予卡铂200mg后进行封管,12例在术后2d腹腔内给予卡铂130mg左右;5例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术后的一周内静脉滴注卡铂94mg,2d后再静脉滴注环磷酰胺40mg1d。疗程为4~6周,在化疗停止后患者口服恩丹西酮片8mg/d,1次/d。治疗组21例,采用长春新碱、顺铂和环磷酰胺综合化疗方案。在患者术后的第一天静脉滴注长春新碱2mg,接下来的第2天进行水化、利尿:腹腔灌注自配药液(0.9%氯化钠注射液2000ml+氟美松10mg+2%利多卡因15ml,温度为42℃),给予患者注射恩丹西酮8mg,15min后静脉滴入顺铂73mg/m2的0.9%氯化钠注射液400ml。8h后再注射恩丹西酮8mg。疗程为4~6周,在化疗停止后患者口服恩丹西酮片8mg/d,1次/d。
2结果
2.1随访结果术后的残余病灶直径在2cm以内的患者占61.9%,残余病灶直径≥2cm的患者占40.47%,手术根治2例。在患者出院五年后随访,42例患者中生存35例,其中对照组生存16例,治疗组生存19例,其中对照组7例患者生存0~24个月,6例患者生存24~48个月,3例患者生存48~60个月;治疗组:4例患者生存0~24个月,8例患者生存24~48个月,7例患者生存48~60个月。治疗组平均时序为8.9,对照组为5.52。详见表1。
2.2统计学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按时间排序并对每组患者的时序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卵巢肿瘤的化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以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便被广泛应用,随着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型的化疗药物的不断衍生涌现,使卵巢恶性肿瘤在治疗上有所改善[4]。据美国癌症协会调查,死亡率在59.4%。在卵巢细胞肿瘤上化疗方法主要以顺铂、环磷酰胺联合方案为主,部分医生在此基础上使用阿霉素,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二萜类化合物泰素的出现成为热敏话题。顺铂、泰素联合化疗方法应用广泛,但是此种联合方案在卵巢上皮细胞肿瘤上效果显著。经过VAC(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PVB(顺铂、长春新碱、伯莱霉素)的不断更新,PVB的疗法被认为是优于VAC,但是基于PVB的副反应较重,伯莱霉素的肺纤维化反应较明显,笔者所在医院将环磷酰胺代替伯莱霉素,采用长春新碱、顺铂、环磷酰胺疗法(VPC),环磷酰胺杀伤开基卵泡中的癌细胞,长春新碱是卵巢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在顺铂和环磷酰胺之前应用能够有同步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