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

篇1

【关键词】 甜味剂; 奶嘴; 新生儿; 静脉穿刺; 疼痛

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面对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感受的新生儿,如何降低和减轻儿科护理工作中操作性疼痛是儿科护理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作为儿科护理中最常见的有创操作,头皮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显而易见,因此,如何减轻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是开展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课题。甜味剂因具有“甜味”效应能有效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以被相关研究证实[1-2],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新生儿轻、中度操作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传统甜味剂施喂多通过无菌注射器或滴管缓慢滴入新生儿口中,这些方法可能引起呛咳、误吸[3],且引起的氧饱和度下降等并发症状[4],因此,有人提出了经奶嘴甜味剂喂服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经奶嘴甜味剂喂服对降低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笔者在180例新生儿中开展了本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儿科病区行静脉穿刺的新生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例,女70例,研究对象中早产儿89例,足月儿91例,参照相关文献设定两组的纳入标准[5],早产儿组的纳入标准:(1)体重大于1.25 kg;(2)胎龄30~37周;(3)吸吮速度大于30次/min;(4)出生时无窒息、感染等需抢救的病史;足月儿的纳入标准:(1)体重大于2.5 kg;(2)胎龄大于37周;(3)吸吮速度大于30次/min;(4)出生时无窒息、感染等需抢救的病史。

两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病情稳定,无需供氧或辅助呼吸,24 h内未使用镇静剂、肌松药等,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穿刺部位均为头皮静脉,为了保证可比性,所有穿刺操作由穿刺技术熟练且稳定的同一名护士操作,且为一次穿刺成功。将以上两类研究对象按照穿刺顺序排序,并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早产儿组分为1组、2组,分别为45例、44例,足月儿组分为3组、4组,分别46例、45例,其中两组间的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发育状况、穿刺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本研究确定1组和3组为干预组,2组、4组作为对照组。参照相关文献[3],确定针对干预组患儿的干预时间及甜味剂浓度,甜味剂选用25%的葡萄糖,本研究采用无菌硅胶奶嘴于穿刺前2 min经口喂服2 ml,将备好的准确剂量的葡萄糖无菌注射器注入无菌奶嘴中,然后将奶嘴轻轻置于患儿唇部,刺激其张嘴吸吮奶嘴并服下葡萄糖,吸完后取出奶嘴。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穿刺方法,但穿刺前未行干预措施。

1.3 评估方法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疼痛的评估采用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分法(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NIPS)[6],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新生儿疼痛评估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与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操作性疼痛的评估,共包括表情、哭闹、呼吸类型、上肢、腿部、觉醒状态等6项,每项根据患儿所表现出的行为和表情差异,可评0~2分(哭闹项)或0~1分(其余项),6项评分之和即为疼痛的评估结果,分值范围为0~7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资料录入SPSS 16.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1组和3组分别与对照组的2组和4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4组患儿穿刺时疼痛评分的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最常见的有创护理操作,它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显而易见。新生儿出生早期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易受环境的影响[7]。因此,对新生儿的反复疼痛刺激容易产生以内分泌、免疫、植物神经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的适应性反应,会使新生儿外周感受器敏感化,也有研究指出,新生儿由于强烈疼痛引起哭闹时,血液容易经未闭合的卵圆孔分流[8],此时脑血流量及其氧含量发生改变,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9],此外,疼痛还会影响新生儿的睡眠与觉醒状态等,Reye[10]的研究还认为,疼痛可引起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和情感紊乱。因此,疼痛对新生儿的危害显而易见。有效减轻这种疼痛,尤其是避免严重疼痛的发生,是儿科护士提高护理水平,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

传统的甜味剂施喂方法多以经口注射器或滴管滴注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有引起呛咳、窒息等症状的危险,Thompson等[4]的研究报道了这种现象,而且还提示这些方法具有容易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风险。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改进了喂服方法,采用了经奶嘴喂服葡萄糖的方法,以研究甜味剂对新生儿头皮穿刺中疼痛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前者显著低于后者,这说明经奶嘴甜味剂喂服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有积极影响。此外,干预组中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胎龄因素在甜味剂对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疼痛的作用中无显著影响,这和汤文决等[5]利用安慰奶嘴的方法进行的新生儿头皮穿刺疼痛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相关研究发现,甜味剂因其“甜味”效应能有效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并被推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新生儿轻、中度操作性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方法[1-2]。关于甜味剂影响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机制,学术界还未能明确。只是有零星报道,Blass等[11]的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甜味觉激活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Anand[12]的研究指出,恰当地运用环境、行为和药物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减轻和消除新生儿疼痛,Carbajal等[13]的研究指出,利用甜味剂加上安抚奶嘴(非营养性吸吮)比单独的口服甜味剂能产生更有效的止痛效果,与非营养性吸吮刺激口腔触觉受体,促进5-羟色胺释放而提高疼痛阈值,从而产生镇痛效果有关,国内汤文决等[5]研究了单纯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疼痛的影响,发现有显著的缓解效果,这种甜味剂施喂加非营养性吸允对新生儿头皮穿刺时疼痛的影响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Haouari N,Wood C,Griffiths G,et al.The analgesic effect of sucrose in full term infa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J,1995,310(1):1498-1500.

[2] Barr R G,Pantel M S,Young S N,et al.The response of crying newborns to sucrose:is it a“sweetness”effect[J].Physiol Behav,1998,66(3):409-417.

[3] 姚文艳,Marcia Petrini,邓文琳,等.不同葡萄糖喂服方式对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37-639.

[4] Thompson D G.Utilizing an oral sucrose solution to minimize neonatal pain[J].JSPN,2005,10(1):3-10.

[5] 汤文决,宁彩珍,吴丽蓉,等.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88-1189.

[6] Lawrence J,Alcock D,MeGrath P,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tool to assess neonatal pain[J].Neonatal Netw,1993,12(6):59-66.

[7] Porter F L,Grunau R E,Anand K J.Long-term effects of pain in infants[J].J Dev Behav Pediatt,1999,20(4):253-261.

[8] Ludington-Hoe S M,Cong X,Hashemi F.Infant crying: Nature,physiologic consequences, and select interventions[J].Neonatal Netw,2002,21(2):29-36.

[9] Pokela M,Koivisto M.Physiological changes,plasma beta-endorphin and cortisol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 in neonates[J].Acta Paedriatrica,1994,83(2):151-156.

[10] Reye S.Nursing assessment of infant pain[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03,17(4):291-303.

[11] Blass E M,Watt L B.Suckling-and sucrose-induced analgesia in human newborns[J].Pain,1999,83(30):611-623.

[12] Anand K J.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 pain,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in in the newborn[J].Arch Peadiatr Adoles Med,2001,155(2):173-180.

篇2

(一)、较好完成2013年预定的医疗业务指标

门急诊总诊疗105000人次,同比增加20000人次,增长23.5%;出院人数4750人次,同比增加1250人次,增长35.7%;完成手术2600台次,同比增加500台次,增长23.8%;完成健康查体7600余人次;疾病治愈好转率97%;抢救成功率96%;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8%。各项指标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保证了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支持学科创新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医院把群众最为关心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一是加大硬件建设力度。为提高医院诊疗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就医需求,改善就医环境,医院投资180多万元更新了生化分析仪1台、呼吸机2台、麻醉机1台,新添置了口腔科、眼科、胃镜室、检验科的达标配套设备,购置肺功能仪1台,使得医院的诊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满足了业务拓展的需要。二是加大重点学科管理力度,稳步提高专业水平。充分利用与天津市人民医院、齐鲁医院、省立医院、滨医附院、市人民医院、胜利医院等国家级、省级名家名院联合办医的优势,带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8项。支持新开设的肛肠科、两腺科、不孕不育门诊、中医皮肤科、慢性病门诊以及新生儿科等特色科室的业务向纵深拓展,保证了新业务的良好运行。三是加强业务人员能力提升。新招录人员的充实,部分程度地缓解了人员紧张的局面,坚持“强抽人,抽强人”的原则,继续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提升技术水平。利用定期聘请的名医名院的专家、教授来院开展会诊、手术、讲座等学术活动,推动了我院医疗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四是上报制度的落实,有效监控医疗安全。手术顾客术前安全核查制、疑难、危重、死亡病例上报制,高危产妇、新生儿异常、死亡上报制,门诊特殊顾客上报制等制度的实施,强化了医疗安全质控管理,保证了诊疗服务效果。五是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医疗差错和事故。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监控、管理和检查,成立专家会诊组,重点对产科、创伤外科、新生儿科等高危科室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突出风险评估管理、手术管理、诊疗环节管理和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为群众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亲情、感动服务,着力打造人性化服务品牌。

一是优化诊疗流程,提供便捷、直通车式服务。预约诊疗、分楼层交费、挂号收费住院报销一站式服务,新农合、城镇居民住院结算和报销同步进行,简化了就医手续,缩短了就医等候时间。二是“前哨”服务凸显优势。门诊大厅设立“爱心服务站”,导医人员根据顾客的就诊需要,提供咨询、分诊、陪同检查等服务,护送入院病人入病房;出院时,帮助顾客复印病历、办理出院手续,送到车上。同时在顾客较多的内科门诊、儿科门诊以及B超室帮助维持顾客就诊秩序,保障了门诊就医的便捷性和良好的就医秩序。三是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创建活动,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提供人性化、亲情化护理服务。为住院顾客洗头、洗脚、理发、剪指甲,免费提供剪指刀、充电器、陪护椅,陪同检查、健康宣教、术前访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服务全面开展,为顾客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四是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深化医患沟通,为顾客提供“零疑问”诊疗服务,让顾客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检查、用药、费用、饮食及预后等事项全面了解,消除顾客的顾虑和疑惑;加强出院后服务延伸,通过医患联系卡、电话回访、入户随访等措施,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帮助解决出院后的休养问题。五是扎实落实“24小时免费接送病人”、“检查结果互认”、“三无”病人免费救治等惠民措施,让顾客体会到温馨和实惠。六是高效处理群众诉求事件。门诊大厅安排的“服务大使”随时解决门诊服务中遇到的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化解纠纷和投诉。院内“投诉直通车”电话24小时畅通,服务部高效处理“民生热线”、“机关效能110”交办事项,协调、处理顾客诉求事件,办结率100%,顾客满意率100%。

(四)、勇于担当,公立医院改革成绩显著。

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为出发点,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实现“全区人民满意、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满意、全院职工满意,以全院各项工作得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的,积极开展工作,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电子病历系统和电子医嘱、门诊医师工作站已全面开通,实现了诊疗过程全程信息化,有效的提高了病历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的诊疗形象。二是提升公立医院服务品质。通过技术引进、专家坐诊、人员培训等形式,拓展了专业技术项目,实现技术创新、开辟了新的专业领域,儿科、肛肠科、两腺科以及胃镜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脑外科手术、骨科手术、微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全面提升了我院的技术服务水平。三是增加了人员编制。根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对我院的人员编制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为进一步实行定编、定岗、定职责,开展竞聘上岗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积极探索绩效工资管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开展了中层岗位竞聘。对我院部分正职空岗及正职的科室中层干部进行了竞聘,开辟了建院以来中层竞聘上岗的先河。五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后勤社会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六是药品“零差率”销售和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我院自年9月10日起,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至年底将有门诊30000人次、住院1480人次享受到此政策,按照20%让利,共让利70万元。享受“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共计约140人次,我院将垫付资金达40万元。回归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实现了医患双赢。

(五)、加快便民实事建设,推进医院标准化建设。

今年我院的ICU建设被列为全区便民实事之一,为加快规范化ICU建设,我院制定了方案、列出了推进计划,并积极采取行动,倒排工期,选派得力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现已完成房屋改造,护士站、操作台安装完成,人员进修完成,医用吊塔安装完成,麻醉呼吸机安装调试完成,配套设备陆续安装到位,全部项目11月下旬按期完成,收住病人10余人。

(六)、做好结合文章,服务、活动相促进,软环境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氛围浓厚。

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的“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廉政风险防控等活动。领导班子成员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等有关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组日常监督,把好廉政建设关。严格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医用耗材、设备等严格执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利用电子屏、宣传橱窗、展板等公开形式对部分药品价格、检查费、治疗项目收费标准进行公示;住院病人药费、住院费、耗材等费用,医生进行专项费用沟通;为所有住院顾客提供费用“一日清单”、费用查询服务,让顾客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费。建立监督制度,畅通监督渠道,接受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箱、畅通24小时“投诉直通车”电话,针对顾客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对违纪的人和事,按情节轻重作出处理。倡导廉洁行医,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打造“无红包、无宴请”的“两无医院”,有效抵制了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开展评选“星级员工”、“星级科室”、“优秀护士”等评先树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用典型事迹激励全院干部职工遵守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热情,营造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创先争优氛围。

(七)、医院文化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和氛围。

我院提出了“精益求精竭尽全力”的工作理念和争创百姓“首选医院”的奋斗目标。建立了医院网站,提升了《区人民医院通讯》的质量,丰富了医院的宣传、教育阵地。利用节假日举办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活动,开展“春节联欢晚会”、“五.一趣味运动会”,积极参加区妇联组织的“三八”广场舞比赛,市卫生局组织的“树立行业形象,展示急救风采”、“创文明城市做文明使者”等专题演讲比赛,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聘请国内知名医院内训讲师来院,做题为《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优质口碑》的全员培训。开展“知识竞赛”、“护理技能操作比赛”、“急救演练”等活动,促进服务技能提升。同时多次组织医务志愿者到社区、下乡镇、进养老院,开展宣传、义诊活动,为农民、社区居民、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医送药送健康,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提升了职工的素养,促进了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

(八)、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院领导始终把“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公室,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单位的安全形势和平安创建任务,查找安全隐患问题,研究对策,解决工作难题,部署平安创建工作任务。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通过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注重质量持续改进、加强药事管理等措施保证医疗安全。建立了精干的内保组织,制定和完善了内保工作制度和职责,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医疗器械、药品安全管理、污水以及医疗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初步建立了平安医院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各个科室、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建设平安医院的新局面,切实维护了医院治安消防安全和医疗安全,有力保障了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回顾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面临的困境,这些问题如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认真的解决,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将影响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医疗用房不足、住院难的问题越来越凸现。随着黄蓝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区的外来人口、流动人口会大幅增加;随着我院综合实力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门诊量、住院病人量逐年增加,原有的业务用房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门诊就医等待拥挤,住院病房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2、人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医院现有人员紧张,满足不了业务工作的需求;同时有的学科内部因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不够,科室不能形成合力,成为影响学科发展的主要障碍。

3、医疗设备配置仍然不足,部分设备老化,需更新和购进部分高档设备,来满足新业务开展的需要。

4、学科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科保持着旺盛的竞争力,的学科甚至是重点学科却停滞不前,没有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发展的后劲不足。

5、信息化建设基础框架构建完成,还需完善检验、影响等检查系统。

6、优质服务推进不平衡,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群众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的问题比较突出。

8、医院文化建设步伐较慢,文化品牌和文化底蕴需进一步沉淀,感染力和凝聚力需进一步锤炼。

三、2013年工作要点:

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化、医疗市场竞争的逐年激烈、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作为全区卫生系统的龙头,我们必须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等诸多方面体现出竞争的优势。明年是我院医疗事业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争创当地百姓的“首选医院”为发展目标,以人本管理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医院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快医院的发展。

(一)以提高医疗质量为重心,逐步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保障系统。

加强基本技能与技术提高的培训,加强医疗过程的标准化管理,突出重点科室和部门,对医疗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使整个医疗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反馈、不断调整、不断规范的过程,从整体上加强和推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法制化和标准化。我们的目标是用1-2年的时间建立起适合我院特点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体系。

(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发展。

新年度我们将加大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注重对外聘专家的跟踪考核和评价,定期开展查房、讲座等医疗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外聘专家的作用。

(三)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重点,构建品牌优势。

在继续巩固原有重点学科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发现和培植新的重点学科,重点开展腹腔镜技术、职业病鉴定、消化内窥镜等技术;加强脊柱、关节外科建设、病理科建设以及儿科建设;提升院前急救能力、重症监护能力以及影像、超声诊断能力,树立医院的品牌。

(四)完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技术骨干的薪酬水平。

根据科室规模、技术含量、风险程度、服务数量和质量、病人满意度等因素,将科室进行分类并依据科室分类确定岗位效益工资,重点向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临床一线、风险高的科室倾斜,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五)完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医卡通、检验系统(LIS)、影像系统(PACS)、远程会诊系统费用查询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检验、检查资源共享,实现医院内部所有数字、影像信息互联互通,提高诊疗效率。

(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廉政建设。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成立院内采购小组,组织药品、耗材、试剂、办公用品等的采购,构建廉政防线,加强廉政建设。

(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适度扩大医院的规模,拓宽医院发展的空间。

我院医疗用房不足、住院条件拥挤、内儿科病房一体,不符合诊疗要求,极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迫切需要改善住院条件。我院计划将现有的两栋楼搭建成连廊,安置门诊科室,将现门诊区域改建成儿科病房。

(八)、扎实开展以“平安医院”为载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篇3

[关键词] 静脉输液;监控管理;投诉;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7(c)-01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mart in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on improving patient complaints and medical dispute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transfusion room.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of Yan'an People's Hospital, 192 school age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mart in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transfusion room were selected as smart monitoring group, at the same time, 180 school age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ordinary transfusion room were selected as ordinary infusion group. In smart in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transfusion room, each infusion room set up 10 monitoring points, it took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n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 complaints factors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complaints and disputes, patient satisfaction, adverse reactions, nurses working efficien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laints rate in smart monitoring group was 7.81%, which in ordinary infusion group was 25.56%, this in smart monitoring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ordinary infus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in two groups were 2.60%, 8.89% respectivel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0.00%, 2.22% respectively, these in smart monitoring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ordinary infus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 < 0.01).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scroes in smart monitoring group was (9.25±1.25) scroes, and that in ordinary infusion group was (6.74±1.83) scroes, this in smart monitor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rdinary infus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 smart monitoring group, the nurse transfusion operation time was (5.6±2.1) min, transfusion room work time was (2.4±1.3) h, the nurse in and out times was (24.0±0.2) times/d; in ordinary infusion group, the nurse transfusion operation time was (8.5±2.4) min, transfusion room work time was (6.5±1.8) h, the nurse in and out times was (74.0±0.1) times/d, these in smart monitoring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ordinary infus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Smart in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atient complaints, improve medical disputes, reduce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nurse efficiency.

[Key words] Intravenous infus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Complaints; Medical malpractice

静脉输液具有可调节药物浓度且起效快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措施[1-3]。然而,静脉输液耗时长,易引起患者急躁情绪,私自调快滴速,造成医疗隐患;陪同家属的精力分散以及医护人员的繁忙易造成输液结束后未及时处理,引发静脉回流、空气栓塞等医疗事故[4-6]。据报道[7-9],临床上50%左右的投诉与静脉输液相关。保证输液安全,提高输液效率是目前众多医院面临的问题。延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3年12月开展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试点工作,我院儿科设2个试点输液室,共设置20个监测点。本研究选择静脉输液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与普通输液比较,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管理可显著减少患者投诉,改善医疗纠纷,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并在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系统输液室输液的学龄期患儿192例为智能监护组,其中男90例,女102例;年龄6~13岁,平均(9.81±2.31)岁;感冒发烧68例,上呼吸道感染66例,支气管炎36例,其他20例;手部输液136例,足部输液44例,头部输液12例。选择同期于普通输液室输液的学龄期患儿180例为普通输液组,其中男95例,女85例;年龄6~13岁,平均(9.56±1.91)岁;感冒发烧70例,上呼吸道感染68例,支气管炎32例,其他10例;手部输液128例,足部输液42例,头部输液1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我院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包括5个硬件以及5个软件模块。5个硬件模块分别是:①液体监控装置,传感器位于挂钩上,通过传感器实时对剩余液体量以及滴速进行监测。②患者及医护人员操作装置,在智能监护室的床位均配备操作面板,包含设置、运行、呼叫等功能,同时操作面板设置权限实现不同级别医护人员的使用。③数据通信装置,采用有线、无线结合的通信传输方式。在每个输液配置一个小型中转器,通过中转器将各病床操作面板数据传输至医院数据处理中心。④视频监控记录装置,在每个智能输液室配置2个无死角摄像头,以及数据集中处理装置。通过PC机、无线或有线方式与值班室的监护电脑相连。⑤数据处理装置,核心是操作面板系统与数据集中器,系统程序运行处理,实现数据的复杂运算。数据处理器将值班室输出指令传达至病床输液装置,实现远程多点控制。

5个软件模块:患者资料管理模块;药品资料管理模块;输液记录管理模块;输液监控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主要功能:①对患者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数据与医院数据中心对接;②输液时间、输液药品、输液用量进行实时监控;③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结束时自动关闭输液装置以及报警功能;④滴注方式选择以及合理用药监护;⑤实现输液室可视,医护人员可实时观察患者状态。

1.3 方法

普通输液组:按以下五步操作:①输液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②做好输液物品准备;③选择合适的血管;④正确的穿刺方法;⑤妥善固定。

智能监护组:①输液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②护士通过操作板,输入患者信息,实现与医院数据库对接,系统中心反馈输液药物及滴注方式。③护士确认核对后,进行常规输液操作。④设置输液初始值,运行输液设备。⑤医护人员可通过可视化设备观察患者状态。⑥患儿出现不适,家属可通过操作板“呼叫”按钮与输液控制中心联系。⑦输液达到设定阈值,控制中心收到提示信息,安排护士前往处理。⑧输液结束,护士关闭输液装置;经过检查后,进行下一个监护周期。

1.4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投诉以及纠纷情况,分析投诉原因;患儿及患儿家属在医护人员配合下填写满意度调查表。记录统计护士输液操作时间、输液室工作时间及输液室护士进出次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投诉及医疗纠纷情况

两组投诉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①护士技术操作,主要为多次(≥2次)穿刺不成功;②服务态度,主要为护患沟通障碍、服务热情不够;③输液环境,如输液室环境嘈杂、儿童哭闹等;④等候时间较长,致使家长焦急。

2.1.1两组有效投诉情况 普通输液组有效投诉46例,占25.56%智能监护组有效投诉15例,占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两组在护士操作技术及服务态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输液环境及等候时间长方面比较,智能监护组显著低于普通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2.1.2两组医疗纠纷情况 普通输液组发生医疗纠纷16例,占8.89%;智能监护组有效投诉15例中5例发生医疗纠纷,占2.60%,普通输液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智能监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多次(≥2次)穿刺不成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输液环境和等候时间长引起医疗纠纷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

在输液结束后,患儿及患儿家属在专业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满意度评分,智能监护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25±1.25)分,普通输液组的满意度评分为(6.74±1.83)分;智能监护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普通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34,P = 0.014)。

2.3 两组不良反应

普通输液组中4例(2.22%)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分别是头晕2例、胸闷1例、呕吐1例,事后经监控发现,该4例患儿家属私自调快滴速。智能监护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 10.412,P < 0.01)。

2.4 两组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

普通输液组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8.5±2.4)min,输液室工作时间为(6.5±1.8)h,护士进出次数为(74.0±0.1)次/d;智能监护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5.6±2.1)min,输液室工作时间为(2.4±1.3)h,护士进出次数为(24±0.2)次/d,智能监护组明显少于普通输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即将药物溶液由静脉输入人体,其优点在于起效快可调节药物浓度[3-6]。静脉输液的流程一般为[7-8]:医师开好处方后,由护士配药送至病房,扎针滴注。滴注的速度一般根据护士经验调节输液器滑轮调节,剩余输液量由陪护人员或患者关注,液体将要输完时,陪护人员通知护士换药拔针。学龄期儿童,抵抗能力较差,易感染患病[9-15]。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然而由于输液耗时长,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造成医疗纠纷[15-20]。因此,对患儿输液安全有效地监护是保证患儿治疗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我院于2013年根据具体情况,引进并建设智能输液监控系统,于2013年12月正式开展智能输液监控试点工作,儿科门诊设2个试点输液室,每个输液室设10个监测点。我院智能输液监控包括5个硬件,即液体监控装置、患者及医护人员操作装置、数据通信装置、视频监控以及数据集中处理装置;以及5个软件模块,即患者资料管理模块、药品资料管理模块、输液记录管理模块、输液监控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结合硬件和软件模块的精密结合,我院智能输液系统具有较高精度、高标准、操作简便的优点,可准确实现对患者资料的有效管理,数据与医院数据中心对接,输液时间、输液药品、输液用量进行实时监控,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结束时自动关闭输液装置以及报警功能,滴注方式选择以及合理用药监护;并实现输液室可视化,医护人员可实时观察患者状态,如遇紧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我院建立的智能输液监控室是一套功能强大而操作简便、具有实用价值的输液监控硬件和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了医院输液过程的全面自动化管理,是各种医疗机构对输液过程监控和管理的理想选择。

本研究选取静脉输液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智能输液监护系统和普通输液对改善患者投诉及医疗纠纷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投诉主要原因是为多次(≥2次)穿刺不成功、服务态度、输液环境、等候时间较长;普通输液组共计收到有效投诉46例,其中因输液环境、等候时间较长引起投诉有33例;智能监护组共计收到有效投诉15例,其中因输液环境、等候时间较长因素引起投诉只有1例。两组在护士操作技术及服务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输液环境及等候时间长方面,智能监护组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组(P < 0.01),说明智能输液有效改善了输液环境和等候时间,减少了投诉。普通输液组中16例发生医疗纠纷,其中由于多次(≥2次)穿刺不成功3例,等候时间长8例,输液环境5例;智能监护组有效投诉15例中5例发生医疗纠纷,5例均由于多次穿刺不成功引起。其中,护士操作及服务态度投诉例数较少,说明投诉及纠纷主要原因,不在于护士操作,而是输液环境及等候时间长的影响;在输液环境及等候时间长方面,智能监护组显著低于普通输液组(P

在患者满意度评分调查以及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中,智能监护系统显著优于普通输液组。普通输液组中4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2例头晕,1例胸闷,1例呕吐,事后经监控发现,该4例患儿陪同人员私自调快滴速。由于智能监护系统,根据患者情况实时控制点滴速度,保证药物浓度有效地控制了点滴的安全,智能监护组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出现不适,陪同人员可通过操作板呼叫监护中心,可及时安排医护人员处理。

本研究中普通输液组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8.5±2.4)min,输液室工作时间为(6.5±1.8)h,护士进出次数为(74.0±0.1)次/d;智能监护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5.6±2.1)min,输液室工作时间为(2.4±1.3)h,护士进出次数为(24.0±0.2)次/d,智能监护组显著少于普通输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是由于智能输液监护系统实现了对输液过程的自动控制,输液室医护人员流通量显著降低。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过程监护中心会报警提示,护士无需定期巡视病房。患者可通过操作板通知监控中心,监护中心安排护士,护士处理时可迅速到达病房。这不仅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也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因输液室有监控,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操作的失误率有所降低,不仅使护士熟练了专业技能,也提升了其专业素养。智能输液系统的投入使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了输液中的疏忽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为医院合理安排医护人员,节约了人力财力成本。

综上所述,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管理可显著减少患者投诉,改善医疗纠纷,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招辉.细微服务对改善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和安全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91-392.

[2] 陈娇燕,冯秀梅.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8):2797-2798.

[3] 项锦镜.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4,27(38):202-203.

[4] 谢玉香.优质护理在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137-138.

[5] 杨骄,黄昭穗.便携式智能输液装置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48.

[6] 郭雯,王海涛.智能输液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95-97.

[7] 朱美丽,郭航远,马红丽,等.以信息化为载体的智能输液监视器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2):34-36.

[8] Rybak M,Lomaestro B,Rotschafer JC,et al.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vancomycin inpatients: a consensus review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nd th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harmacists [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ystem Pharmacy,2009,66(1):82-98.

[9] 陈洁,王宁霞.细节化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4):1332-1333.

[10] 张妍.门诊输液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35):52.

[11] 徐光宪,郭琳,陆伟,等.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激光杂志,2014,35(9):119-121.

[12] 谢秀丽.门诊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及防范[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413.

[13] 杨忠荟.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37):183.

[14] 李瑾,白霞.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2,25(3):353-354.

[15] 余庭霞,吴玉美,滕红娣,等.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15): 1454-1456.

[16] 侯文静,宋相冬.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3,19(5):779-780.

[17] 张正萱,包小红,宋彬蓉,等.改善儿科一日病房病人管理流程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65-67.

[18] 廖莉苹.门诊输液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6):237.

[19] 杨骄,黄昭穗.便携式智能输液装置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48.

篇4

关键词:疫苗;二类疫苗;科学告知;接种量

1 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疫苗(vaccine),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接种后让人在不治病的同时获得对疾病的免疫力,达到提前防控的作用,相对于疾病发生后再治疗,采用疫苗接种方法预防疾病是很有价值的,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计,部分疾病发生后治疗与接种疫苗预防,费用可相差27倍。而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作用也由单纯的预防功能演化出了治疗功能,未来疫苗的临床应用将不断多元化。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以流感疫苗、狂犬病和儿科疾病等二类疫苗为主,这几种疫苗向来占据二类疫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国际巨头携优质产品争夺二类疫苗市场也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国外创新型的多联疫苗对于国内传统疫苗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研究并掌握科学告知对与疫苗接种量的相关作用规律,不仅可从根本上缓解计划免疫门诊的工作压力、还能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升大众预防接种意识、有效扩大疾病预防范围,在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减少政府疾病治疗负担[4]两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的目的及目标 ①目的:研究科学告知对二类疫苗接种量影响的相关规律。②目标:通过有效实施科学告知,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意识,为建立良性医患关系、降低政府疾病治疗成本做好坚实基础。

1.3关键词的定义

1.3.1疫苗 采用人工的方法,把病原微生物,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使其产生定向变异,极大程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毒力,制成疫苗。接种人体后,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即:疫苗(抗原) 机体 刺激免疫系统 产生抗体 不发病。

1.3.2二类疫苗 在我国,疫苗从行政角度讲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又称计划免疫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二类疫苗是指专家建议接种,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1.3.3受种的其他疫苗 五联疫苗、Hib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这类疫苗在多数发达国家已列入了计划免疫疫苗。二者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一类疫苗会越来越多的。从医学和防病的角度看,所有上市的疫苗(包括一类苗和二类苗)都非常重要。而且有些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Hib、流感、水痘等等。有些二类苗还是一类苗的有效补充,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五联疫苗等,针对部分患有禁忌症或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1.3.4科学告知 所谓科学告知就是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将重要事实更为科学的告诉家长。 科学告知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备知识是科学告知的基础,有效沟通更是科学告知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掌握疫苗所预防疾病的负担,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有效沟通必须以真诚、客观、自信为前提,做到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有效辨识家长最关心的预防接种相关问题,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家长的误解。

1.3.5接种量 是指在疫苗的预防接种中,实际使用疫苗的数量,与接种人数成正相关、并受疫苗种类、价格因素等影响。

2 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利用对2012年(科学告知前)与2013~2014年(科学告知后)的接种量对比,采用描述或相关性数据来评价。

2.2研究对象 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1446名;家长1446名,年龄20~65岁。

2.3研究方法[1] 预防接种人员行为改变--科学告知的严格实施:

第一步:在接种门诊候诊厅内悬挂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操作规程、 一般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 一类免费疫苗和二类自费疫苗的名称、 生产厂家、 价格、 免疫程序、 接种方法、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等。采用咸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印制的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内容包括所接种疫苗的名称、 作用、 禁忌证、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儿童姓名、 家长签名、接种日期、 联系电话。

第二步:接种门诊实行分诊制度,护士一对一的对家长进行充分全面科学告知,态度温和要做到科学告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疫苗的作用和性质;②一类苗和二类苗的联系与差异;③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危害及疫苗的接种效果;④疫苗接种的程序和费用;⑤接种禁忌症;⑥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⑦常见疫苗接种反应及处理。

因为,一类苗为国家强制、免费接种的疫苗,家长虽对一类苗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由于国家政策影响,都会自愿接种。而二类苗的接种是采取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而家长们大多存在对二类苗的认识不足与偏差,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类疫苗的生产工艺和预防疾病范畴已逐步成熟与扩大,其所发挥的作用已不能只局限在行政分类上,这便体现了科学告知在二类疫苗中的必要性,让家长能更全面的认识到疫苗更加全面的预防相关知识,从而更全面的呵护婴幼儿群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从最大限度上减少家庭及政府预防相关疾病的成本[5]。

二类疫苗大部分为灭活疫苗也成为死疫苗,其优点是: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经处理活性完全丧失接种后可促使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不会因细菌病毒剩余活性致病,安全性更高。

2.4研究步骤 采集2012~2014年科室报表资料,进行科学告知后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导出结论。

2.5资料分析 现收集2012~2014年科室疫苗接种量报表作为本研究数据源,比较在实施接种告知服务前后儿童二类疫苗接种量变化。

3 研究结果

3.1科学告知促进试点单位二类疫苗接种量显著提升 在三年期间(12~14年),通过科学告知的具体行为实施,试点单位在接种人数逐年递减的情况下,二类疫苗接种量仍有显著提升,见图1。

为体现科学告知在二类疫苗中效果的显著性,其中重点跟进二类疫苗品种四个,其接种量变化显著性更强,见图2。

3.2科学告知能够促进医患体系良性循环 科学告知意识的提升,还显现出如下增值效果:

3.2.1多平台告知形式的衍生。疾病预防传播途径的拓展,从单一的接种医生与家长的口口相传或书面告知,衍生出多平台多形式告知,如预防接种网站、短信/微信平台、妈妈班讲座。

3.2.2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良性医患关系进一步形成。由于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医生相应业务知识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上升,接种医生对接种者及接种家长关注度明显上升,并对达成如下共识,良性医患关系进一步形成:①家长信任专业熟练、自信、有责任心的医生;②家长没有疫苗及医学相关知识,希望医生给与专业且明确的指导;③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是从小事入手,换来的是高依从性和良好的门诊氛围。

4 讨论

4.1科学告知推进工作结果的进一步探讨

4.1.1在不良因素干扰下科学告知与疫苗接种量仍保持正相关。在具体试点工作中,相关二类疫苗品种及供货源是恒定不变的,而各年新生儿数却由12年的558人减少到14年的360人,科学告知试点单位在此情况下,二类疫苗接种量仍有明显的数量增加,打破人数减少的不良因素干扰,充分印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科学告知与疫苗接种量成正相关,通过科学告知家长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二类疫苗接种量会形成阶梯式提升。

4.1.2科学告知行为的有效性会影响二类疫苗接种量的上升趋势。在重点跟进的四个二类疫苗品种(肺炎、爱宝维、五联、A+C)中,主要体现在科学告知行为的严格遵守,如专人督促、定期行为汇报总结,因此相关接种量的上升趋势会更加明显,科学告知行为的有效性会影响二类疫苗接种量的上升趋势。

4.1.3科学告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普及、扩大可催化良性医患体系的快速形成。由于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多平台告知形式的衍生和良好医患关系形成,体现出医生相应业务知识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上升,是此研究工作的额外收获,因此将科学告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普及、扩大(无论是一类疫苗的接种告知还是二类疫苗的接种告知),将催化良性医患关系的快速形成。

4.2科学告知相关推进工作的具体实施经验 在推进科学告知工作中,有如下工作细节极具参考意义,总结如下:

4.2.1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告知内容[3],按照目前的工作流程做到2步预检法(分诊台初筛、登记室复筛),4步告知法(分诊台告知、预检室告知、接种室告知、留观后告知),告知内容由以前的口头告知转为书面告知,对于特殊疫苗的告知,如脊髓灰质炎疫苗每位家长必须填写知情告知书;客观科学全面的一对一告知每一位疫苗的作用家长根据婴幼儿的身体情况除了选择必要的一类苗外,建议家长使用一些有针对性的二类苗,更为全面的保护婴幼儿身体健康。

4.2.2通过接种护士在接种时再次重点强调所接种疫苗的作用、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副反应及处理等。如接种后必须留观 30min无不适后方能离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多喝开水等。对一般的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处理,如较为常见的红肿硬结和低热的处理;当出现高热或全身皮疹的及时处置等。

4.2.3介绍家长浏览专业的网站了解更多的疫苗,通过专业渠道获取专业的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4.2.4家长通过科学告知及仔细阅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掌握了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有很大提高, 也提高了家长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意识, 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思想准备,能够自行护理儿童从而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少医疗纠纷。同时,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作为客观的书面记录, 是履行法律义务的有利证据, 起到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4.2.5在计划免疫前实施预防接种告知制度是尊重公民知情权、 实现以人为本、 使计划免疫工作走向科学化、 规范化、 法制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5 结论

总而言之,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不失时机地将预防接种知识充分全面科学地告知于受种监护人,切实履行告知的职责和义务,保障家长的知情和选择权利。

通过科学告知,不仅可以提高疫苗接种的接种率、及时率;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升大众预防接种意识、有效扩大疾病预防范围,还可从根本上缓解计划免疫门诊的工作压力、同时树立医务人员的专业形象,减少医患纠纷,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减少家庭政府疾病治疗负担两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胜利.预防接种门诊的告知义务与受种对象的知情同意权[J].职业与健康,2008,12(24):2724.

[2]WHO.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R].2012;14:129-144.

[3]左莉.告知义务及其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