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

篇1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知识体系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相对初中阶段难度要高一些,因此,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的也要偏高一些。提高高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单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较为盲目的,因此,教师要通过高中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在数学方面以及其他科目方面的学习提供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

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教师在开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概念,其次是了解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的相关因素,只有明确这两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1.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在数学学科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发现数学问题切入点等一系列数学能力的综合。具体来讲,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会的解题方法、举一反三的思考方式、面对数学题目准确找到切入点等一系列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熟练所形成的,另一方面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重点引导。

2.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因素

(1)数学知识体系的健全程度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首先受到学生在高中数学方面知识体系健全程度的影响。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水平以及数学知识体系健全的程度是决定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水平高低的因素。只有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才可以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在数学知识体系方面的健全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生了解数学问题中每一个条件所代表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长此以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给出二次函数的判别式?驻>0时,学生就应该立即明白这个条件的含义。

(2)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水平

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水平。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具体化为应用方法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指学生只记住知识点、了解知识点所代表的含义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完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通过教学提高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对高中数学知识点进行细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易混淆、易错用、易忘记的知识进行细分、整理,帮助学生准确记忆,从而织密学生的数学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通过有代表性的练习,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水平

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应用解题方面的锻炼,即,教师要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督促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通过高频率的训练使学生对题目中重点知识点的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激发学生不断地发散数学思维,开创数学解题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要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通过高频率的交流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数学科目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的现状,明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从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水平以及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性;创新性;发散性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数学教学过于看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数学成绩,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价值观的发挥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渗透分类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异同把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分类思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数列求和Sn=a+a2+…+an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解:当a=0时,Sn=0;当a≠0时,此题为等比数列求和。

①若a≠1时,则Sn=;②若a=1时,Sn=n综合可得:Sn= (a≠1),n (a=1)

由于等比数列本身就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即等比数列中公比q≠0之后,考虑的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条件,即公比q≠1。所以,在解答这道试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一定要严谨,这样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才会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是学生探究数学活动的基础。然而,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注重数学知识技巧的掌握,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问题意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思维,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画出表示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2)如何证明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

行?(3)在什么条件下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证明。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有关的问题,这样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所谓的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它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下面以一个例题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例,设0

解法一:+=a2+b2++≥(a+b)2

解法二:由根的分布,令y=+?圯yx(1-x)=(b2-a2)x+a2

Δ≥0;0

ymin=(a+b)2

……

该题是一道基础性试题,但不是学生给出答案就可以结束了,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切入,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解题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成为课堂主体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17-02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带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学生主动接纳的程度偏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问题没有人主动回答,设计分组讨论却无人讨论或乱说一通,课堂要么沉默以对,要么乱成一团,无法达成教学目标。这是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教学过程的权威,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使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发现问题、收获知识、增长才干的独特个体。2012年秋季学期,广西将正式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重大变革,要求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更新教师观念是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在区外已经进入调整和深化阶段,但对于广西教师来说则还是新事物。虽然是“后发”,但不见得有“优势”。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采取模块式的设置(“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新旧课程虽然在内容上有传承,但在课程的理念、设计思路、实现目标上有诸多调整,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着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即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的过程。大家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经有了共识,但理论的学习不能取代实践中的体验,明白道理并不等于可以做到。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授课习惯的改变,还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实现由教学的中心、权威向教学主导的转变。

转变是从更新观念开始的。教师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敏感而思辨的时代精神,才能逐步适应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改变学生认为政治课说教空洞、脱离生活的偏见,指引学生学习知识,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从实际出发才能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生群体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群体,同一群体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多层次性。教师在课堂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需要兼顾全体又要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保证思维的难度和深度;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需要教师有更多的鼓励性措施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模块设置中4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的设置贯穿着一个基本的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只有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是切实可行的。比如教学关于“民主”的内容,可选用美国总统大选作为素材,也可关注台湾的“总统”选举,还应回到学校的学生会换届选举或班级的班干部推选,使关心国际大事的学生能开阔视野,也让注重身边小事的学生心绪思动,从而引导他们自觉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是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的“活动共同体”,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才能真正树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实现由“我要教”向“我要学”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是立足于自己的“教”,即如何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突出常考知识点,组织训练以提高应试效果。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设计有步骤地进行,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已知的结论。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定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怎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如何掌控课堂的发展态势?……教学设计预设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自主性,是为了促进生成,实现由结论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2??巧妙的问题是有效调动学生自主性的诱导剂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探知欲非常旺盛的高中生来说,有时一个“寻宝”式的问题,可以悄然激发他们主动出击发现知识宝藏的探索意识。巧妙的问题就像寻宝电影中的藏宝图,不断地给出线索,诱导其更进一步进行探索。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设置问题时可以考虑以时下热点切入,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材料为依托。如在进行高一经济常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时,笔者就以时下学生热议的“高富帅”“白富美”为切入点,设置了以下问题:(1)你怎么看待二者中的“富”?(2)试分析“富”流行的原因。(3)假如你也是“富”一族,你的消费生活会是怎么样的?(4)你觉得这种消费合理吗?关于“高富帅”“白富美”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展开讨论,对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距、高物价和“富二代”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但获得了知识,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点与观点的碰撞中也得到了洗礼。

3??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是激发学生自主性的主阵地

“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是阻碍学生发挥自主性的直接原因。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是教师个人的表演舞台,学生是配角或观众,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即使有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学习自控力差的学生甚至沦为路人甲乙丙丁。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新课程设计理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课程模块为教师搭建可供学生“主演”的活动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借助辩论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手段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和得到锻炼。比如“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教学,可以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调查:第一组研究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第二组研究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三组了解相关部门如何制定价格政策,第四组收集关于物价的时评并写出分析报告。最后,各组在课堂上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需要动用全组成员的力量,进行分工和合作,比如有制订活动方案的,有准备活动材料的,有撰写调查报告的,各有分工,人人参与。这样的方式,远比由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地讲解要深刻得多,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使其体验社会生活。学生是乐于参与这样的学习活动的。

4??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需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氛围

今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一名2012届甘肃籍毕业生来我校试讲《家庭消费的内容》,给听课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课教师对该课的评价很高,特别是其中的两个环节:第一是导入环节,教师借助自我介绍,叙述了以一个外乡人的视角关注和熟悉广西人的日常生活的过程,注意到了桂林人早餐爱吃米粉的现象(问:南宁人更爱吃粉,对不对?听说粉的种类更多喔!),轻松自然地切入了本课的主题。第二是在模拟消费活动“假如你有1000元钱,你打算如何消费?”在这个环节中,各组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也说了自己的消费计划,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整节课自然流畅,学生反响热烈。学生课后议论纷纷:“甘肃人也爱吃粉,好亲切!”“他好可爱耶!”“他也是学生,我回答问题一点儿也不紧张。”“他居然‘请’我回答问题,还‘谢谢’我呢。”“他好像什么都不懂,都是我们来讲。”……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为什么一个还有几个月才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的普通的一节课能给学生留下这么难忘的印象呢?为什么有些教师的教学资历不浅,其课堂却是死水一潭?为什么学生不敢、不会回答问题,不愿参与教学活动?

篇4

关键词:思维能力 数学素质

数学产生于现实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发展。新课程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

一、要善于开发初中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全面发展。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中安排了能扩大知识面的“想一想”、“读一读”,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分散难点,适当分段。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列不出方程,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因此,我在教此项内容时有意识地作一些准备工作,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举一反三,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考。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

二、拓宽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空间。

当今,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新形势下教育需要新的教材来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这样的教材由于具有开发性和弹性,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能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在例题课中要把。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在数学练习时要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另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四、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生活中相关的事物,用数学思维进行联系、思考并形成习惯。学生生活中每项活动,都可能找到用数学思维来观察思考的“联系点”,例如,数列、一次函数、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几个概念都可以用函数(特殊的对应)的概念来统一。又比如,数、方程、不等式几个概念也都可以统一到函数概念。再看看下面这个运用"矛盾"的观点来解题的例子。已知动点Q在圆x/2+y/2=1上移动,定点P(2,0),求线段PQ中点的轨迹。分析此题,图中P、Q、M三点是互相制约的,而Q点的运动将带动M点的运动;主要矛盾是点Q的运动,而点Q的运动轨迹遵循方程X0/2+Y0/2=1①;次要矛盾关系:M是线段PQ的中点,可以用中点公式将M的坐标(x,y)用点Q的坐标表示出来。x=X0+2/2 ②y=Y0/2 ③显然,用代入的方法,消去题中的x0、y0就可以求得所求轨迹。

五、提高实践中的自主创新意识。

篇5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反思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01

当今社会对数学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也是越来越深。数学已经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高中数学更是尤为关键。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较难,但相比高等数学又较简单,但是高中数学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反思思维是一种适合高中学生学情也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思维。因此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反思思维习惯促进创新能力提高做了教学研究,主要探讨研究高中学生数学反思思维的特征以及培养高中学生反思思维习惯的方法建议。希望通过本次教学研究,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反思思维习惯来学习高中数学,让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效率更高,以下就是研究的两大方面。

一、高中学生运用数学反思思维的特征

(一)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反思思维,顾名思义反思就是反复进行思考。而思维又分为建构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的主角是思考者本身,是一种自我思维,根据已有的事物和对象来进行思考和判断。高中数学学习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其中涵盖了许多的知识点的衔接。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因此学习起来会停滞不前,感到很困难。倘若学生学会运用反思思维来学习高中数学,那么每一次的反思都会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温习,当旧知识被不断的记忆起来,学生就能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和联系起来,就能一步一步的克服原有的一些学习困难。学习的进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当学生养成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的习惯,就会有意识的把所有的学过的与新学的内容做一些比较,选择和判断,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吸收新的知识内容,学习和认识到新事物。

(二)学生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学生在反复思考中,会发现许多自己经常出现的相似的一些错误。只有平心静气的反复思索,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高中生还处在青春期,十分容易心浮气躁,养成反思思维去看待问题,就不会太容易冲动处理遇到的问题。同样,学生养成反思思维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反思思维能促进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看到自己的优势。学生只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在未来的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三)学生可以从反思中发现新的方法和体会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只有不断的温习才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同理,学生只有不断的对学习中的问题和自身进行反思才可以发现新的解决方法和新的学习感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反复思考,不断接收新事物的一个过程。反思思维是一种能让学生认识并且做到熟能生巧的思维方式,学生反复思考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只要学生悟性提升了,那么学习数学就不会觉得无从入手了。只要学生敢于迈出数学难题学习的思考的第一步,那么就会一步一步地往更难的题前进直到到达胜利的终点。因此,学生可以从反思中发现新的方法和体会,而这些新的事物又会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

二、培养高中学生反思思维习惯的方法建议

(一)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好所有错题记录的习惯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的错误与失败都是在一步一步向着成功靠近。学生只有看清楚自己失误在什么地方,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比如,高中数学的一道二次函数解答题大题,学生总是解出了第一个小题,后面的小题就解不了。倘若是读不懂题意,那么学生就应该反复阅读或者适当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又倘若是读懂了题意,但是仍然画不出具体的函数图像无法对题干和问题进行分析。那么,学生就应该平时多在函数的作图上多下工夫,克服自己不能根据题意作图的问题。学生要把这些出错的地方都集中记录在一个错题集的笔记本上,反复的做此类题型的练习直到非常熟悉为止。

(二)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学生写好学习心得

反思思维并不仅仅只是学生才去学习的思维,教师也同样应该学习。一个最好的教学状态是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学习和前进的状态。因此,教师也应该做好自己的课后教学反思,在反思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一些教师自己做题一套一套的很厉害,但是教学生时就是讲得模棱两可,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教师也要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反思,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告知学生写好学习过后的心得体会,认为自己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哪一些学习上的帮助等。学生养成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自然会慢慢提升的。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温习和做好学习反馈

人的记忆能力与学习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要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就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而提升记忆能力没有特别的诀窍,只有反复的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对旧知识不断的巩固。学生在温习的同时也要带著思考,这样才能得到新的收获。学生还要做好学习反馈,比如今天学懂了什么内容,通过温习又有什么新的感想等。学生做好学习反馈,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效率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优化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以前过去传统的题海式训练已经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痼疾,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与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效率意识背道而驰。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学校应把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放在首要位置,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的含义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增长智力的主要途径。课堂的高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教学的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堂的实际需求来选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尽量利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数学并理解数学。通过课堂高效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理性思维的水平,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来积极地发展自我的能力,有效地增长学生适应社会和贡献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没有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枯燥,并且难以理解,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和不自信的情况,所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提出一些具有诱惑力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要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为整堂课打下好的基础,这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师在上等比数列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古代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故事,这样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时候教师再趁机抛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听课,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中一个特定的操作流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前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也在逐渐顺应时代的变化,变得丰富和形象起来,高中数学教学也从以前的被动教学转变成为现在的直接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直观生动的体验,能够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数学具备抽象化,所以知识发现过程中直观的体现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立体几何中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和选择题的训练当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起来更加轻松,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启发式的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却起着较好的教学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启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巩固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调动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来解答现在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且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中去构建新知识,把已学知识和新知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和反思,这样通过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的不断反思和检验,就可以有效地纠正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四)加强多媒体及导学案的使用

由于高中数学的课时量特别的大,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用一种最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扩展自己的板书量。而多媒体在这个时候就恰到好处地填充了这个空缺,首先在教材配置光盘的时候,不提供较多的课件,这样就可以为教师节约了较多的备课时间,让教师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多媒体地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在感受到直观内容的时候,可以更快地感受到空间几何的特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反思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喜欢学数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从而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新世纪提供更高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小军. 新课程下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1) .

[2]邢蕾.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08) .

[3]陈昀. 浅谈如何用心理学理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6(00) .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普遍偏低,使得高中数学教学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用,阻碍了高中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应当明确高效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能够使高中数学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欲望,进一步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促使高中数学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一、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更为枯燥,其复杂程度更甚,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所面临的困难更大。但是高中数学作为学生高考成绩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必须努力的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现阶段高中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学生课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不断地练习中,而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的时间就是在课堂中,因此如何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指的是,在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教师所传输的知识,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但是面对压力越来越大的高中生,如何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是现在大部分高中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由此可见,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

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那么应当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呢?

1、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是提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要想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大胆的创新,脱离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思路,创建出更加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当利用高中生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推行小组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积极地推进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共同的思考、交流,最终得出准确的答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使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2、教师应当把握教学重点,进行合理课堂设计

除了上述的一点外,教师还应当通过把握教学重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时,应当掌握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结合相应的学习理论,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高中数学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要想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应当做好新旧知识的连接。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有很强的连贯性,教师在传输学生知识时,应当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在旧的知识上展开论证,从而引申出新的知识。第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课堂的重点难点有效的融入整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穿插着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只有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才能够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促使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水平更进一步的提升。那么教师应当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例如:在进行几何教学时,教师不能用简单的枯燥的方法将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寻求一些方法进行论证,进而得出相应的定律。应当依据本次课堂的内容,将主要的图形展示出来后,要求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图形进行一一的解剖,进而对分割开的图形进行一一的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相应的定律。高中数学教师尤其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设计,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不仅需要高中数学的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及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还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才能够得到加强,高中数学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淑贤. 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4,(05)

[2]侯丽琴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3]肖海. 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的有效途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篇8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思维障碍 形成原因 解决方式

所谓的“高中数学思维”是指高中生基于高中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定理及公式等知识的理解而形成的思维;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途径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听到学生说课上听老师讲听得很“明白”,但自己做题时总是无从入手,困难重重。我们在上课时,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老师把一道题目分析、讲解完后,有些学生就会说:“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事实上,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些题目太难而导致他们不能找出解决办法,更多是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数学思维障碍。数学思维障碍,部分源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疏漏,而更多的来自于学生自身存在的不科学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科学研究证明,学习是一个认识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要通过自身内部已知的认知结构,对外在输入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处理,从而因人而异形成自己便于掌握的形式并进行储存。因此,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就要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选出有效的旧知识接受新知识。通过这一“媒介点”,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断结合和重新组合,新知识就进入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但这个过程并不总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时,教师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或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思维障碍,而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灌输式教育,就容易导致学生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师要讲授的新知识之间存在差距时,新知识就不容易被学生吸收。因此,如果教师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其新旧知识不能顺利交接,就会导致学习新知识时产生认知不足和理解偏颇等情况,进而在面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时产生思维障碍。

二、突破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解决办法

1.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授课教师应该首先掌握学生的基础,严格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的阶段性特征及认知能力的个性化差异,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形成数学思维,从而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他们产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概率。授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预定的目标,因人而异,给他们设定更高的新的努力目标,使学生有奋斗的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高中数学思维障碍和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比如:对于刚入校的高一年级的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我们一般都要复习一遍二次函数,学生普遍感觉二次函数中求最大或最小值特别是求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我依次设计了以下题型:

(1)求下列函数在x∈[0,4]时的最大、最小值:(1)y=(x-2)■+2,(2)y=(x+2)■+2,(3)y=(x-5)■ +2

(2)求函数y=x■-3ax+a■+3,x∈[0,4]时的最小值。

(3)求函数y=x■-3x+3,x∈[t,t+2]的最小值。

以上题目的设计都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引导学生每做完一道,就试总结出做这类题的规律。通过这样一系列相关题目的设定,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会被大大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做数学题目时如何选择的自身行为,它和应用基础知识、相关能力是无关的。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一道数学题时,他们是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才合理。有些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先想到的是套用法某个公式或是模仿某道曾经做过的题目解决,而对于没见过或背景不熟悉题目便不知如何让下手,这就是数学意识差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指导学生把数学意识渗透到解决具体问题中。

3.积极发现学生旧有的思维模式,消除其消极的思维定势。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讲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授课教师只有积极发现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旧有的思维模式(定义、推论、例证等),才能帮助学生突破数学思维障碍。

发现学生旧有思维模式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谈话的方式,教师提前设计好具有诊断性的题型,从而深入了解学生产生的不恰当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延迟评价,即等学生的所有观点完全暴露后,再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免旧的思维模式没有完全暴露,问题不能被完全解决。此外,为了减少学生“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鼓励和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及勇于探索多种寻求答案途径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帮助学生排除数学思维障碍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始终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他们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就一定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帮助学生摆脱了题海战术,不仅能够使得他们学习负担得到减轻,而且能为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1990年9月版.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的几大主要特点:内容多而且抽象、理论性极强,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入学高中后难以适应过来。因此高中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要钻研如何去学;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难学原因及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中数学难学因素

1.知识内容量的剧增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依赖心理重的, 被动的高一学生感到非常不适应。初中数学以良好作为衡量标准, 而高中数学以及格作为衡量标准, 这样形成分差, 学生不了解这些情况, 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不及格这个落差感不能接受, 学生特别有压力。

2.较之初中数学,难度提高

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难度大大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高一新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 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 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

3.思维方法的跳跃式迈进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 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解题是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4.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 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 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 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 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 不能体会思想方法,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 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 要多思考, 多研究。所以, 有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是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 再由自己切实完成, 既有长远打算, 又有短期安排, 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磨炼学习意志。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要讲究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 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重点摘录。通过不断的学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把问题进行灵活地的处理, 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磨练意志, 坚韧毅力, 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2.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地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如,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这样,对数学的学有帮助。

3.学习方法科学化

高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要活, 要看书并要做题还要总结积累, 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 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对能力要求较高, 使用归类、归纳策略, 区别好几个概念: 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立体几何, 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 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

高中数学生是大多数同学学业生涯的转折阶段,在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又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因为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也为大学以及大学以后的数学学习及相关科目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付出的努力也定能有所回报。

参考文献:

[1]基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2.

[2]张军艳. 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几点体会[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4)

篇10

【关键词】新教改 高中数学 改革

一、新教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主要改革方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与渗透,目前在各个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都能够看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已经逐步渗透到实践活动中。而对于高中数学这一重要的学科内容来说,不同于其他文科性科目,高中数学历来都是不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大难点,很多学生其他科目成绩优异,但是数学学科往往出现成绩偏低的现象。而这些情况一般都是由于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之下,忽略了学生本身对于数学知识的汲取与接收,这种一味传授数学公式与解题方式的应试法教学模式早该摒弃。就笔者看来,目前高中数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朝着以下几大方向进行。

1 优化教学设计,借以提高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为了能够符合新课改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我们首先应该不断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以保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给高中学生营造出与现实生活情境接轨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优化教学设计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让高中学生摆脱传统枯燥的数学学习模式,不再单一地进行公式掌握,进行解题练习,而是有了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针对不同的习题采用单独的课堂训练模式,加强错题、难题的理解与运用,建立学生自己的错题集,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训练,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经常性开展学生之间的团队探讨,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分享,整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他人的身上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摆脱题海战术,巧妙地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2 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教改倡导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应当增加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知识的易懂性、具体性。通过借助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更加具象化地为学生解答数学知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高中学生在其数学学习中同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养成一种研究性的习惯。

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激发学生讨论和评比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往往会选用PPT软件进行教学演示,并将一些原本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化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其基本形成原理。以一些数学图形为例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圆柱体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还原圆柱体的本质组成过程,即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加而成,或者由两个圆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高中数学课程的讲解变得生动,使学生更加快速高效地进行高中数学学习。

3 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不同于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新教改的大背景之下,教育机构鼓励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为了能够切实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活动能力,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决不能在不考虑学情的情况下胡乱定位,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还会浪费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教学和学习时间。由于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调整教学方法,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或某一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是最为重要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明白,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因而必须在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策略研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