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空间设计理论

篇1

(湖南省西湖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长沙 410006)

摘要: 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园林建设已经成了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余暇时间的利用形式,很多人愿意到附近的城市园林中呼吸新鲜空气,并伴有一些身体活动。因此,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建设质量,打造高质量的园林景观,从而为百姓造福。

关键词 : 园林建设;施工管理;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06-03

作者简介:彭湘(1979-),女,湖南长沙人,工程师,工学学士。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意生活环境,因此,“绿化”、“生态”、“环保”等词汇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同时,也成了园林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并渐渐开始了市场化进程,园林建设的施工管理及控制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园林建设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1 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监控原则

园林建设有很多种方式,不同的建设工程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而打造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但是,在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完成质量监控,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园林景观,因此,要遵守质量监控的原则,才能顺利完成园林建设工程。

1.1 质量第一原则

无论哪种行业,质量永远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市民们对于园林建设的第一感官就是“质量如何”。园林建设是一种艺术行为,其公益性比较强,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用户感受,所以,从市民的角度出发,园林建设工程的原则首先是质量第一。

1.2 人为控制原则

园林建设工程的设计、规划、操作等各个工程都是人为完成的,作为创造者,工作人员就是园林建设的把关者,园林质量完全由人来负责,所以,要坚持人为控制,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监控园林建设的进程,并保证园林景观的质量。

1.3 预防为主原则

任何一项园林建设工程都需要事先做好规划,尤其是质量的监控问题,事先做好规划,将各种问题的预防做在建设前面,才能使消极应对变为主动建设,因此,首先要把好工程质量关,其次要做好工作监督,第三要保证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第四保证工作环节的顺利衔接。

2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2.1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工程的施工决定着园林景观的质量,但是,现阶段的园林工程施工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园林建设的速度、质量等。

第一,政府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比较弱,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公路、桥路、楼宇等的建设上,必然会疏忽园林建设;第二,施工单位对于园林施工项目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不够,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第三,监管部门对于园林工程建设的监督不到位,可能导致园林工程的质量和速度出现问题。无论是施工单位出现问题,还是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监管力度不够,反映出的都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进程方面,我国当前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出现了漏洞,所以应该注重控制和监督才能提高园林建设水平。

2.2 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建议

2.2.1 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园林工程施工的重点,因为施工单位一般都会更加注重对园林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从资金预算、原料采购,到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在预算、规划方面都做得非常认真、详细,但是却疏于对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因为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就容易使施工质量不达标,成本也容易无法控制。因此,要注意对园林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工程准备阶段的管理。准备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认真核对建设初期的各种数据、信息,例如园林建设所需要的设备、沙土、草木、花卉等,并将这些信息、材料做好设计和布置,保证不浪费每一棵花草、每一粒沙土,并保证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有具体任务,保证在出现问题后找到第一责任人,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第二,注重施工质量的管理。上文提到“质量第一”的原则,说明质量是园林工程施工的灵魂,高质量的园林作品才能给公众享受感。因此,需要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整体施工的质量;需要考虑园林工程的工作进度,以不影响施工进度为主;需要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等。质量的监控才是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部分。

第三,注重园林工程的验收。园林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都有了严格监管,那么在竣工后的验收阶段也不能放松,要对整个工程情况进行清算、总结、整理,在原料、设备、器材等方面要做好核对,工作人员酬劳要做好结算,还要安排好接下来的整理、配备、维护、保养等工作的监督和控制。

2.2.2 做好园林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

为了迎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园林工程施工也要做到严格控制成本,做好成本管理的环节,既能降低资金投入,同时又不会影响园林建设的质量。如果无法实现合理的成本管理,那么就会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负面影响,这不仅会影响园林建设的质量,也会影响施工单位的形象,同时也会给园林工程带来很大的人财物力的浪费和损失,因此,管理好园林工程施工每个环节、阶段的成本是极其必要的。

第一,事先做好详细的资金预算。资金成本只有认真做好预算,才能在源头上做到节约,这也是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的手段。首先要控制资金投入的目标,不能不具体考察就随意定价,要实现合理控制才能管理好成本;其次要预测资金投入金额,根据园林工程的施工预案,了解所需材料和设备的价格,采用科学的公式计算价格,扣除一定的不可预测的资金消耗,计算出成本。做好以上两点才能完成资金投入预算。

第二,做好成本管理。做好预算之后,就需要严格按照事先计划来管理成本,并针对几个主要方面做好统筹和控制:首先,要严格管理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损耗费,人员出缺勤、表现情况、原材料质量数量、设备使用情况、租赁产生的费用等,都需要认真完成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管理审核后,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成本花销。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虽然事先已经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是实际施工中,还是会有一些需要灵活调整的地方,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计划,需要考察的因素有工程进度、突况、材料短缺、设备磨损等,需要协调好各个环节,并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花销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在不影响整个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的前提下,要控制花销。

2.2.3 加强园林建设工程的后期维护

园林建设包括后期维护,一般的园林工程都会种植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植物尤其需要得到后期的精心修剪、灌溉,而且只有后期精心维护园林景观,才能使园林建设的工程有意义,能够真正造福百姓。对于园林植被的维护要定期、仔细,植被的后期维护包括灌溉、修剪、除草、杀虫等环节,保证园林景观中的植被能够茁壮成长,并且符合园林景观的整体造型要求。园林景观中的凉亭、造型等,要定期检修,不仅要保持景观的美观性,还要保证人身安全,以免因暴雨、狂风等不良天气造成倒塌等情况。图1中的园林景观非常美丽,但是由于该园林的元素比较复杂,不仅有花草树木,还有小桥、凉亭、假山等,如果遇到暴风雨等天气,就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检查、维护,以免木质桥出现腐蚀、损坏,或者假山上的石块脱落,容易伤到行人。

3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监控主要有人员方面的控制、材料设备房的控制、施工细节的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从而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

3.1 人员方面的控制

要想保证园林项目的质量,就要从工作人员开始把关,因为从计划打造园林工程开始,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由此,必须要首先控制好工作人员的工作。

首先,要杜绝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分配工作任务,将工作落实到人头,也就是将责任落实到人头,避免了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也就激发了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

其次,对于采购人员要更加重视,因为园林建设的采购都是大宗采购,而且采购的材料质量将直接影响园林景观建设的质量,如果采购人员中饱私囊,那么不仅不会节约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园林建设的整体质量。

3.2 原材料方面的控制

对原材料进行控制,主要是在质量方面。首先要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要在进货时严格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以免耽误工期。其次,事先考察绿化植被的品种,如果园林建设所在地的土壤适合植被生长则可以移栽绿色植物和花卉,如果土壤条件不好,则可以采用景观造型。第三,无论是造型还是植被都要在正式动工前认真清点、检验,以免在施工中再出现问题,难以补救。图2中的两个园林景观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幅主要是采取造型的形式布置园林景观,第二幅就是大量用了花卉、植被来布置。

3.3 施工现场方面的控制

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情况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首先,要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按照规定工作。其次,要定期培训工作人员,不仅要在思想上保证他们高度重视,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认真对待、完成工作。

4 园林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效果分析

以唐山市新修建的城市园林景观为例,作为一个兼具观赏、健身、休息、娱乐等一体的园林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中,都对园林工程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包括现场管理、成本管理和后期维护,不仅降低了预算成本、缩短了竣工时间,并且在市民的满意度方面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本文在预计和实际方面,从工程花费、所用时间、所用人员、大型机械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了经过管理控制的园林工程在质量提升、成本降低的效果非常明显。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花费、时间,还是人员、机械方面,经过严格管控之后,花费降低、时间缩短,甚至节省了人工。

5 结束语

园林建设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如果园林景观质量高,那么人民群众可以在闲暇时间从事一些身体锻炼,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工程建设对于人民生活来讲意义重大。在“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不仅要保证园林景观的质量,同时还要尽量降低成本,这就给施工单位提出了一些难题。必须要严格管理和控制园林建设,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也才能为百姓造福。本文结合具体事例,从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监控原则分析,到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分析,得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结论,希望能够为园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博,王成.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控制[J].现代园艺,2013(06):183.

篇2

一、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关系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建筑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结构构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项目工程的消耗量。但项目施工中有些特殊情况,即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定与预算定额规定的模式一致,正如目前在预算定额中规定“……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等内容。例如湖北省土建工程预算定额中,关于人工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一般说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看到对施工全过程的安排。因此,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项目业主应当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监督。

篇3

1案例概况

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高线公园,属于线性空中花园。它始建于1930年,作为一条货运铁路专用线使用,连接肉类加工区和34街的哈德逊港口之间。高线通过了曼哈顿西区在美国工业社会时期最繁荣的工业区,即肉类加工街区、西切尔西街区与克林顿街区等。

高线公园项目的改造建设一共分为3期:一期涉及到甘瑟弗尔街至20街,其中大部分为原来的肉类加工街区,其余位于西切尔西区;二期包括20街至30街,绝大部分位于西切尔西街区内的艺术展览区;三期包括30街至哈德逊河与34街的铁路站场,与筹建中的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滨河公共空间相结合。自从开园以来,高线公园始终游人如织,被市民亲切地称为纽约市的“公共大阳台”,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美国景观师协会(ASLA)综合设计荣誉奖[1]。

2设计策略

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筑”,主题是“发现高架铁路之美”。它打破了植被与步行道的传统式的布局,巧妙地结合了建筑材料与植物材料,按变化不一的比例将两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感受。 植—筑的概念是指为了营造出变化丰富的表现形态,相互穿插、相互渗透柔性的种植系统与硬质铺装,将软硬质之间的比率随机地呈现出来,带给游览者多样的身心体验[2]。

3植物景观营造手法

与传统公园相比,高线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和管理模式均有所不同,设计师试图对原生生态环境进行模仿和再现。自生植物是园区内植物种植设计的灵感来源。园区内的自生植物有20种左右得到了有效保护,因长势疯狂而威胁到其他植物生存的物种遭到清除,改选引入本土物种中在颜色、质感、抗寒性、寿命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植物,植物最终扩展的种类达到210种。强调一年四季有花,做到从1月末至12月中旬的不同时段均有鲜花开放,并保证延续物种生长的野生状态。对如此大规模的原生生态系统进行改造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其改造宗旨为:要让其继续保持自然生长的野生生存状态,尽量隐藏“经过设计”的迹象,同时在其中铺设一条供人们行走游览的道路,最后要注意不能将其改造为四处凸显人工痕迹的月季园或艺术雕塑园[3]。因此,园内设置了植物与步行两大分区,二者的面积相当,但局部有交织。

植—筑是指通过硬软表面,即硬质铺装和植物材料之间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来表达在城市中人类与自然、绿地的关系。对于高使用率的区域采用100%的硬质铺地,而原有的植物较为茂盛的区域,就采用100%的软质绿化,中间采用硬质铺地和软质铺地不同比例的混合,从而为游人带来更多丰富空间的体验,同时也改变了人与自然、植物互动的方式。

在园内大部分地区,铁轨与野生植物相互交织,延续了高线废弃后的景观风貌;与主通道交界处,以条形混凝土板为基本单元,将靠近植物的接缝处别出心裁地设计成锥形,使得混凝土就像是手指一样插入绿地中,形成柔性界面,植物可以从坚硬的混凝土板之间生长出来。同时标准模式的座椅结合条形混凝土板设计,不仅使得在形式上成功地对其线性空间的特性进行了阐释,又为游客近距离地欣赏植物景观提供了舒适的空间。

植物材料的选择上,着眼的角度应该是这里适合种什么。为突出公园整体的神秘与野趣的风格,场地上采用自然生长的植物材料,即野生植物——草甸、苔藓、灌丛、藤蔓、鲜花等。另外,选用新的植物,以建立一个本土化、富有弹性、维护成本低和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自播繁衍的景观[4]。

线性场地的连续性通过一种主导性的草花来延续,也算是起到了一般公园中基调树种的作用。以一种草花确定分区,间或穿插一些多年生植物,注重多样性搭配,配合局部区块的季相变化、质地差异以及高度、色彩和气味上的变化。同时着重在大的趋同性下给游人更加丰富的心里感受,使得游览的客观性大大提高,不知不觉中放慢游览的速度。

4结语

高线公园作为一个由回收再利用高架铁路建成的城市公园,成为一个极其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方面值得借鉴。作为一个穿越众多街区的线形公园,高线公园做到了全面规划,重点突出。合理解决了居民与工厂、市政与交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近期、远期的效果。将场地分为3期实现,不仅考虑到硬质景观的实现效果,也为软质景观的远期生长预留了空间,为软质景观的维护采取了相应措施。选取植物应较有特色,避其工程上不宜种植高大乔木的短处。在较高处选取草甸、苔藓、灌丛、藤蔓、鲜花等,而在下层的空间种植乔木,取其冠顶借用于园内观景。每一段线性的场地都有其相应的主要植物类型,基调明确、搭配丰富,也使长距离的观赏段内景观不至于单调乏味。注重四季景观的表达,阔叶、落叶比例适当,同时加入彩色叶树种,丰富空间色彩。

5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研究院.景观都市主义[J].景观设计学,2009(10):72-75.

[2] 简圣贤.都市新景观 纽约高线公园[J].风景园林,2011(4):97-102.

篇4

关键词:西方艺术;视觉;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65-01

有幸研读大师贡布里希的文章:《贡布里希论设计――西方艺术与空间知觉》,在研读过程中寻求着学习这篇文章中的精髓所在,挖掘文章告诉设计者的目的,启发设计灵感。

在《西方艺术与空间知觉》中,贡布里希用形象、科学的大量例子告诉我,“空间”与“图像”、“视觉”与“空间”等等之间的关系。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通过三大板块告诉我们西方艺术与空间知觉的发展过程。第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读者绘画的空间需要通过读者的想象,需要在绘画中研究如何描绘空间的办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视错觉”在图像表达中的作用,用较多例子告诉我们“视错觉”可以运用到除了画面上,在舞台布景、建筑等多方面造成的影响,人们运用“视错觉”通过明暗色调对比和光影效果及亮面反光效果两种手法来达到的目的。第三部分解释了透视画法中造成的效果,通过透视法造成图像艺术的空间感知,并且将其理论化,让其在理论体系上解释清楚绘画图像的空间问题。最后,文章还指出了科技的发展可渐渐可以分析人脑中的复杂活动,用计算机来分析动态和视觉景象之间的关系,让人类了解自己是如何感知环境的。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谈判了西方艺术――绘画在空间表达上的发展过程。首先提出文学著作中“空间”这个术语的频繁性来引出绘画中的空间来自于观者的想象,由于想象而引起人们在绘画中对空间的关注从而谈到人们的“视错觉”问题。绘画中,人们利用“视错觉”通过明暗色调对比以及光影效果等手法来表现图画的空间。又有人将视错觉技巧同模仿技巧加以结合利用参照对比的方法来完成绘画。从而在艺术中运用透视画法在空间的描绘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子,层层抽丝剥茧来从文学中的词汇导出空间、图像、想象、透视、人的视觉、分析等等视觉的工程,清晰明了的解释了西方艺术在空间表达上的过程与方式,从而导致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认为作者强调的是空间问题可以通过图像的不同表达方式来解决,肯定了图像及表现手法的适用性。文章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诠释西方绘画中对“空间”的表达方式及手法的发展,作者提到“艺术家就是以这种‘图画文字’来‘描写’或‘表示’这个世界里的各种物体的。”强调了图像在艺术表达中的重要性。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开始理解也存在了许多问题,无法通透直销这篇文章的思路以及作者到底通过这篇文章要告知我们什么道理。阅读了许多遍之后,我了解到:作者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图像在空间上的重要性。我认为作者通过“视错觉”、“透视画法”、“空气透视法”这些名词在图像上的具体用法以及这些元素在心理上也给人许多影响。

这篇《西方艺术与空间知觉》的文章用一个较清晰、明了的方式告诉我“空间”、“图像”的交织表现手法。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曾经在学习西方绘画――素描、色彩的种种困惑,以及当时解决这些困惑时采取的方式。作者用较清晰的表达方式阐述了表现“空间”的方法与效果,感觉到了他非常理性的诠释方式。其实,在初学研究生的课程时,我开始也困惑于为什么要读这些生涩的、难以理解的文章,为什么要学习曾经反复提到的一些问题并且用更深刻的方法强调他们。

在不同的设计课程里,提到了需要清晰明了的思维方式,就像文章的思路一样,将各种不同的小章节分解解读,将之链接、融合,并且使其贯穿全文、协调发展。这种,就如同设计的法则一样,需要定位、提炼与组合。这就是一种系统并且总体学习的方法,用来剖析课程和理解设计一种方法的体现。对设计的一种方法性的指导。虽然整篇文章都是在描写空间知觉在绘画中的运用,但是,我理解的,是一种方法、一种设计方法的引导,狭义上将是对设计、绘画、图像上的一种思维、表现方式,广义上讲,就是对事物的思维方法的一种指导。

于此同时,这么长时间的设计学习过程中,领悟了很多东西。设计师在理论性的东西面前,最怕缺少的是对事物追求的严谨态度,不能总是以一种浮躁的心态面对设计,认为设计就是玩、没有什么科学的理论依据,没有严密的设计态度。这一点,真的就需要像做实验一般踏踏实实,弥补当今社会带给设计师的浮躁心态,改善设计师对于设计的态度,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走每一步路。

在精读这篇文章之后,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觉到了这篇文章除了告诉我们绘画中表达空间的多种方式、图像的适用性,更加深刻体会的是作者传授给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用来理清楚思路,指导设计者对于设计的态度及总体把握设计的重要性,受益匪浅。

篇5

【关键字】优化设计;电力监控

一、 概述

内蒙古二连浩特至广州的高速公路(简称二广高速)是《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13条纵向线路和15条横向线路中的第七纵,总长2706.511千米,途径5个省。其中湖南省境内安化(梅城)至邵阳段全长约174km。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五纵七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司所负责项目是沿线11个变电站的设备安装、电力监控及其调试工作。

二、 存在问题

本项目变电站站点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受主线路段设计标段划分的影响,电气设计阶段分别由二家设计单位负责实施,其中黄家垅隧道、松树坪隧道、喻家坪隧道、长冲隧道、岩山下隧道、源头冲隧道采用B设计方案;花山隧道、塘家岭隧道、肖家坳隧道采用A设计方案。由于设计单位的设计思路不统一,沟通不足,造成电力监控系统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且建造成本过高。两个设计方案差异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在达到相同监控目的的前提下,A方案所采用的中电产品种类繁多,一些设备的功能用不上,相对比较复杂,B方案虽然比较清晰简单,但同样存在功能重复的问题,均存在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

三、 方案优化

经过与设计院、业主、监理及厂家多次沟通后,并征得业主、设计院和监理的同意后,对电力监控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配套方案见下表:

电力监控系统优化设计系统图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见,高压柜、低压进线柜、低压馈线柜、柴油发电机、变压器、应急电源都安装监控单元。其中柴油发电机、变压器、应急电源由设备厂家自带,采用Modbus通信协议与通信管理机联络。由于所有监控单元和通信管理机都在同一建筑物内,信号传输距离不到100米,故全部监控单元采用RS485接口和屏蔽双绞线(485线)连接。经通信管理机汇总、处理后,通过光纤收发器将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用光纤通过通信系统作远距离传输至涟源监控中心。全路段电力监控系统图如下图所示:

篇6

1.地域文化对酒店空间设计的影响

具体谈到地域文化对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它非常客观。一座优秀的酒店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型场所,它是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它体现和展示的是一个城市或一个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精神风貌。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地方特色,其主要的公共空间室内设计风格也是需要从其生长的当地地域文化中吸取养分的。因此,地域文化地域环境与酒店室内空间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地域文化在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今国际文化的大融合,从本质上来讲,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全球化的休闲度假空间的室内设计程序的普及又极其合理的内涵。从另一方面来讲,不同地域的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也应具有各自的特色,有其特殊的规律,所以将地域文化应用到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有效的把握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国际化与地域文化的统一原则,我们要更为宽阔的视野来看待地域文化在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地位。所以要在发扬酒店传统地域文化主题设计的同时尽量最大限度的关注当今酒店公共空间设计国际化的特色,尽而充分把握二者辩证统一的原则,既做到保持传统文化的风格,又能体现出于国际接轨的现代酒店设计的特色。

(2)把握酒店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兼顾的原则。把地域文化应用到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我们不但要满足酒店各使用功能的要求,还必须考虑其精神功能的要求(视觉反映心里的感受艺术感染等)。只有兼顾功能与精神俩者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地域文化在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更好的得以体现。

(3)把握批判继承的原则。在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室内作品,常常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内蒙古饭店表述了“新与旧”的关联。研究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学会积极的“吸取”,还要学会果断的“放弃”。地域性并不是片面的强调“地方特色”,而是在融入地方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守批判继承的原则。

二、研究的创新点

根据现代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虽然提出了设计应注重地域文化的概念,但很多设计师并没有将地域历史文脉与室内空间的设计很好地结合起来,本文以时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历史文脉等作为依据,研究地域文化在当今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作为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的切入点,以寻求更为开放的地域特色建筑室内设计的创作之路。

三、研究意义

因为地域文化和人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而酒店文化设施正是当地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是人们提升精神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所以我们可以说酒店室内空间设计来自人们的生活中的,所以设计师在工作时一定要研究人的生活,应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应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这必然也将刺激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地域文化的融入是现代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一个主要的设计方法,是地域文化设计理论在现代酒店室内空间设计层面上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现代城市人们精神生活环境品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好的弘扬地域文化也成为了很多地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不难预料,有了这样的共识与思想基础,地域文化对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意义深远。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各高校积极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使学生的室内设计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餐饮空间设计属于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一类,同样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我国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餐饮空间设计的课程设置存在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讲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将课程内容融入具体的实践环境。这导致学生缺乏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也没有进行过设计场地的测量和分析,对房屋建造的结构不够了解,对装饰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流程等理解不够深刻,无法进行具体的餐饮空间设计。当下,我国大部分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在培养过程中容易走进误区,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同时,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设计者在进行餐饮空间设计时通常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容易产生抄袭的现象。

二、新课改中对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定位

新课改对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定位中,要求学生在学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并进行实践之后,掌握室内装饰餐饮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方式方法,掌握基础的设计理论,提升自身的设计技能。同时,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市场观念,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此外,设置的专业课程有设计表现技法、居住空间设计、构造与材料、陈设设计、商业空间设计、AutoCAD工程制图、Photoshop图像处理、3dsMAX室内渲染等。

三、餐饮空间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目前,餐饮空间设计的教学理念是在项目导向的基础上,打破以往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引进真实的教学案例,并且根据室内空间设计的程序,将对应的设计内容划分给各个设计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设计,以完成任务。

1.采用工作室制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高校工作室的环境中,将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与课程所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师按照真实的企业设计师承接设计任务的过程进行教学,采用项目导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设计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

2.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师可以在企业真实的项目中选取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然后以所选取的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为主导,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完成项目任务,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在提升设计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真实的项目任务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在设计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

3.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学生在进行具体的餐饮空间设计时,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需要及时解答,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餐饮空间设计实验时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设计,学生互相探讨,教师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探讨。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设计实践,教师给学生示范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演示图例认识设计实践,从而大致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师生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培养默契,这样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方式理解得更加深刻,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手绘技能和电脑技能等。

4.加强对本地地域文化的调研

餐饮空间设计具有特殊性,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地理条件,以人们的喜好为基础,从而设计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将民俗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融入餐饮设计,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

四、结语

教师在讲授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时,不仅要讲解课本中的理论内容,还应结合当前室内装饰市场的实际情况,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教、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范青青.基于项目课程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以“陶”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为个案切入.大众文艺,2016(18).

篇8

【关键词】公共艺术;景观课程;课程板块;公共艺术

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环境、文化和社会问题等多个方面,是为文化产业培养专业型设计人才的输出通道,对我国现在面临的城市环境的变更需求,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纵观目前国内已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院校,其课程大多以美术设计和装饰材料的运用为主。而公共艺术专业却具有开放的特质,其公共性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和相应的环境设计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鉴于此,人们开始对现有的、较为单一的学科课程提出质疑。并且,毕业自该专业的设计师在公共景观空间设计话语权及职业认证方面的缺失与不足,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一、设置公共艺术专业景观课程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公共设计如果只是着眼于审美和装点门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建设,是不能应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问题所提出的挑战的。正如美国知名景观规划事务所SWA集团创始人之一佐佐木英夫在美国哈佛大学执教时,曾提出对综合性公共景观空间的学科建设观点:“景观设计教育应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密切联系,而不仅局限于审美、风格等装点门面的附属性工作。”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参与、分析、建设,并执行最终的设计方案。因此,课程教学就不能单一局限在形式和功能、艺术专业理论知识,或是实训操作技能上。目前,公共艺术景观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亟需解决内容单一的问题。向学生传授严谨的知识和理论框架,有利于培养更多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未来职业的发展所需。而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讲,该学科涉及众多学科门类,包括计算机应用、工程预算、公共管理、环境保护、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加工等,这对于提升现有专业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深度、加强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二、景观课程的本体思考与公共艺术专业结合的革新

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包含三个研究方向:城市公共雕塑研究、城市公共景观形态研究和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研究。笔者认为,鉴于公共艺术的综合性,这三个研究方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相互交融和渗透的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公共艺术文化环境研究、公共艺术造型学研究、公共艺术规划学研究,以及现代艺术理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研究。公共空间的表象及其本体大多会以城市新景观的最终形态进行表现,因此,人才培养的课程板块需要以专业体系的完整性和景观课程板块之间的关联性为基础进行深度的探讨。根据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要求,武汉商学院艺术学院强化公共艺术设计的学科基础作用,在保证专业设计共同课程强度的基础上,实施4年制、“1+2+1”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将一年级设为共同平台教学,重点教授关于设计的入门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基础技能和对设计的兴趣。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一系列的设计基础和设计理论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众多设计流派、设计类型等常识;通过设计思维和表达课程,培养学生对设计的逻辑思辨能力、形象创新及快速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学院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入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加入视觉传达、雕塑、数字媒体等交叉学科内容,以不同方向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设计认识。此后,教学再开始进入景观专业方向,并在景观设计课程的引导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设计知识和设计方法并增强正确和理性的设计能力,形成自己的设计观。最后一学年开设综合设计课程,训练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学与实际项目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设计知识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问题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开展景观设计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和继续深造做准备。这个课程体系的特点,是1年作为专业基础的学习,2年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1年进行综合设计训练和企业实习,以期在原有的景观课程基础上,将理论、设计、实践三大板块整合,使学生从设计定位、创作方法、实践能力及作品对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推进等方面融汇贯通,并在最终的毕业设计课程中获得一段在实践之外深度探索和反思的过程。

三、课程版块与内容的调整

我国开设的景观课程,多以职业教育为主。而近年来,相关院校也在反思,教学理念悄然发生转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方法不断生发,即希望学生能在应用实践之外,还能独立进行适当的探索性设计。所以,高校通过设计基础课、设计理论课,以及技术和实践课等,使学生具备一个景观设计师所需的能力和技术,在最终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获得一个能够结合日常实践独立完成深度设计的机会。作为新生的专业入门训练,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基础课程板块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景观设计课程组的教师团队历来看重空间构成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方法,前者着力培养学生思维上空间形态的形成,后者则强调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可操作性。

近几年,在引导学生将空间思维与实施操作的结合上,这种教学理念正在被逐渐接受,在最近的湖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上,参展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就真正地感受到了将想象空间建造成“实体”的乐趣。同时,在基础课主授教师的教学改革之下,当代艺术与架上绘画、陶艺设计、现代设计与民间美术被加入到课内外的训练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造型认知,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理论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在设计学习的过程中增加设计理论和知识背景;二是建立自己的设计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其设计对社会产生的价值、对景观的判断和在公共艺术中的综合理论的修养等.这对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增强其将来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商学院艺术学院在本科第二学年的开始就为学生开设了一门《专业导论》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公共艺术景观课程的构架,及所需的技能与理论知识,以便他们根据专业需要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从对传统景观的认知,转变为在广泛了解景观领域的当代论述之上并能以批判的视角看待已广为流行的实践趋势,使学生在认识、分析、鉴别公共艺术景观的问题时可以有清醒的认知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设计意识形态和方法论体系的形成,这一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在部分院校里已得到认可。

其中,武汉商学院艺术学院的实践课程改动较大,将原来在课堂上的原理讲授变成了对原理的实际运用。虽然学院在设计过程中不排斥虚拟的“无场地”项目,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向学生提供具体或模拟的场地,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绘制来生成数据,进而分析和筛选可供设计使用的地理信息和人文环境等。当然,实际课程体还要有外界设计指导因素相伴才能完整。公共艺术景观课程的教师在工作之余,应带领学生进行服务社会,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设计与施工,与社会工作人员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将知识转化为终端生产力。学校应实施与外来知名院校的教授或专家进行专业交流、举办讲座等长效机制。此外,一些与传统、地方文脉结合的文化特色也可以渗入课程之中,譬如楚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运用,新元素、新材料对地方特色环境生态化地改造,以及用综合材料表达传统内涵的设计等,这为拓宽课程的专业视野提供了条件,为课程内容的提升增加了动力。

四、对于未来课程新理念的思考

在当代公共艺术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事实和学科基础阅读对环境、文化及都市主义的影响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的过程能让学生意识到设计需要严谨。教师应结合当下国家对景观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和对发展方向的引导,对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同时,课程教学数字化的改革也将教学从纸面带向计算机多媒体,继而走向设计过程的数字全息化。随着各种数字化软件的应用,参数设计正成为设计教学的新潮。“可生成性”在此技术的支撑下,让曾经的设计思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教师的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种种,促使相关高校和教师再次认识到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环节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的必要性。如何在课程中引入对历史人文的保护与革新已成为相关教育人士需要思考的问题,许多欧美国家已提出应将城市公共空间中历史遗迹的保护并入区域的发展格局设计中。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已经成立历史建筑的保护专业,对公共空间中人文历史的保护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而我国现今许多历史性的地标由于超过使用期,拆除的情况很常见,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虽然这一观念在我国正处于提出阶段,很少有高校在课程教学中执行,但笔者相信,在将来的景观课程大纲中应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结语

景观设计教育作为社会革新的事业之一,对未来的环境将起着重大重塑作用。因此,应从根本层面的景观教育入手,即根据科学的课程体系教给学生正规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并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探索与创新,为设计的实际应用提供支持。诚然,武汉商学院艺术学院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与国内985院校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学院进行有意义的课程改革,而改革也是尝试构建新理念的过程。如何保证教与学的高质量结合,及如何输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景观设计人才等,将是学院继续探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彭文辉,邓信惠.理性教育:香港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设计论文教学体系[J].景观设计学,2013(6).

[2]长青.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J].建筑教育,2010(10).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城市设计图底关系理论城市外部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relation with urban design raised by Professor Roger Traneik of Cornell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by analyzing the shape of the traditional city and the modern city. And a preliminary summary of the scope of the adaptation to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in modern urban design is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urban design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Citie outside space

城市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研究城市人类生活形态的学科,其发展也自始而终地反映出哲学的影响。在上个世纪哲学界中曾发生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也引发了当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多方向发展,其中美国康奈尔大学罗吉尔・特兰西克(Roger Traneik)教授所总结三种城市设计理论,对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三种理论分别为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而其中应用的最广泛的也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图底关系理论。

一、图底关系理论与作用

图底理论,是关于图形和背景的一种理论,是研究城市建筑实体和开放空间关系的理论。这一理论基于心理学的知觉选择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中的建筑实体由于其形象清晰,刺激强度高,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其周围的空间环境则成为衬托的背景,这样“建筑”就被称为“图”,而周围被模糊的环境对象则被称为“底”。通过这种图形与背景关系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认识城市的结构,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城市空间环境。

几乎所有的当代城市设计理论都会论及到图底关系理论,认为图底关系的好坏是判断城市外部空间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出这一理论的罗吉尔・特兰西克教授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谈到:“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和开放虚体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每个都市环境中,实体与虚体都有一个既定的模式。空间设计中运用图――底法,可以籍操纵模式实际形状的增减变化,决定图底的关系。而控制图底关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间层级,理清都市内或地区内的空间结构”。从大部分的欧洲中世纪城市(如巴黎)和我国一些古城的平面来看,每一个城市平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图底关系,建筑与空间互为图底,呈现出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城市图底关系中图底的可交换性,这也是评判城市空间优劣的标准之一。而从实际的空间感受层面来看,这些古城无论是从尺度、界面还是空间感受上都是那样的富有特色,丰富多姿,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外部空间的设计对城市形象来说非常重要,一个城市空间是否吸引人,能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外部空间营造的成功与否,城市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凭借图底关系理论可以判断出一个城市空间丰富与否,明显地看出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问题所在,为现代城市设计理出了一种现实可行的分析操作方法。

二、图底关系理论的特征

在通过对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空间特征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良好图底关系的城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建筑密度大。也就是说建筑所占的平面空间与道路广场等空余空间越接近,就越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底关系。比如苏州古城中的建筑密度超过了50%,由此也产生了良好的图底关系。

2.建筑与空间分布均匀并相互连接。只有当空间与建筑呈均匀分布,并且建筑与建筑、空间与空间相互连接时,图底之间才能得到互相转换的关系,使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尺度更加宜人。

3.空间界面封闭性好。建筑是周边连续且封闭的实体,这样围合出的空间也相对连续,如果说在图底关系上空间能够转换成建筑,说明空间具有良好的封闭界面。

三、图底关系理论应用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城市之中,无论是西方的罗马、威尼斯还是中国的丽江、苏州,在城市外部空间的设计上堪称典范,人们喜欢漫步在城区多变的街道上,喜爱在广场上闲座,热衷于在回廊里看外部的各种活动,时时刻刻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城市空间无穷的魅力,也正是在对这种现象的深入研究中才总结出了图底关系理论。

而在现代城市中,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下,很多城市都以追求效益为前提,导致城市规模的剧烈膨胀,交通成为影响城市空间特征的重要因素,城市的连续性被破坏。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也为了获得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筑间的间距拉大了,建筑同时也呈现垂直发展的态势。在以上条件影响下,现代城市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空间膨胀、建筑孤立,从理论上说,图底关系彻底丧失了。

现代实体城市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种缺乏图底关系是不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问题的致命症结,或者说是图底关系理论是否是解决城市问题的良药,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现代实体城市一样充满活力,一样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都市空间。空间是否受欢迎,是与空间的本质密切相关的,其社会学意义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学科,而图底关系仅仅是空间在图形学方面的表现。

因此在现代城市设计过程中,图底关系理论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片面强调“图底关系”将必将会导致城市环境和交通的拥挤,也会影响到人的私密性。

四、图底关系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适应方面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古城中良好的图底关系在现代城市中应用起来必将产生诸多的问题,这也说明了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理论,但通过图底关系理论中“图”与“底”可以相互转换、建筑密度较大的特点,结合城市设计中各种项目的自身特征,我们依然可以找出比较适合应用图底关系理论的设计项目。

1、旧城改造与更新项目。由于传统城市有很好的图底关系,在对其进行改造与更新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空间特色,延续其空间格局,可以以图底关系理论为指导,进行改造更新,延续传统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

2、城市商业中心或大型商业步行系统。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核心地带,地价高昂,因建筑性质的原因,其层数也不会太高,建筑必然会尽量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极高的建筑密度。同时,为了加强城市各商业建筑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商业空间的活力,空间的连续性较强,尺度也相对较小。因此,应用图底关系理论将创造出富于活力的外部空间,有效的带动商业的发展。

3、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建筑功能一般以公共建筑为主,地价高昂,开发强度大,建筑密度高,具备“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可以丰富城市中心区的外部空间,增加城市的人情味儿。

此外,大型、复杂的城市公共建筑综合体和其它高密度城市建设项目中也可以应用图底关系理论。而在其他的城市空间中,例如住宅、普通街区、工业开发项目、教育建筑等项目都不具备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条件,这些项目可以采用其他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例如更多地采用场所理论的方法来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

总结

图底关系理论告诉我们城市的空间同建筑实体一样重要,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设计好那些实实在在、有形的建筑实体外,同时还要关注实体建筑外的空间。然而图底关系理论并不是医治城市病态空间的万能药,片面和盲目的应用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正确的认识图底关系理论,并结合其他城市设计理论,真正掌握城市空间的本质,创造出为人们所热爱的城市。

参考文献:

[1]郭思章、林京、刘德明、金广君美国现代城市设计综述建筑学报1988年12月

[2]罗杰・特兰西克找寻失落的空间〔M〕台北:创兴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3]柯林・罗、弗瑞德・科特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

篇10

概述

现代装饰画是受现代绘画与现代设计理论以及实践影响而产生的特定艺术。它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的审美情趣。现代装饰画是审美、材料、工艺三位一体而构成的,是造型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是时代精神与物质的综合反映。现代艺术大师们超越性的创造,对装饰画的开拓和发展以及各种装饰风格和手法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饰绘画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装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多样形式的装饰效果也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它有着很广泛的市场和群众基础.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诸如服装、居室、日用品等,到处都有装饰的痕迹。它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这些也正是我们学习装饰绘画的原动力.以期达到更好地美化生活的目的。装饰画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艺术门类,它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现代装饰画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

现代装饰画从狭义上讲是室内陈设,是营造现代室内空间环境的重要元素。现代装饰画从本质上已成为各类二维图案装饰艺术的总称。现代装饰画具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个性化的特征,正在与当代的室内空间设计理念和各类边缘思想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例如: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客厅制作的精美装饰画,足以让所有宾朋们驻足观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感。

室内设计中的装饰画运用主要体现在墙面装饰挂画、界面装饰等,其中界面装饰往往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或者手绘进行表达。现就装饰画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分析如下:

1.有史以来,装饰画为室内设计而生

现代装饰画与室内空间设计形成有机的结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统一体。现代装饰画离不开界面的依托,界面装饰缺少了装饰画会显得索然无味。

2.现代装饰画与室内空间设计的相互关系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

(1)室内空间设计决定着现代装饰画的风格样式。

室内空间的风格样式必然决定了其装饰画的品种。例如,一个欧式的空间设计,它内部的装饰画必然是油画;如果是简欧,它的装饰画可能是抽象的形式;如果是复古欧式风格,那么它的装饰画就是写实派的风格。再如,中式风格的空间设计,运用的装饰画应为中国字画。

(2)现代装饰画同样也影响着室内空间设计的表达。

现代装饰画放置于室内空间设计中,其自身具有独立性,有其风格、主题、色彩、材料等,它给予室内设计的装饰效果也不尽相同。好的装饰画作品可以较好的烘托室内设计风格主题,提升空间审美与功能;反言之,较差的或不合适的装饰画会降低空间品味与档次。

总之,现代装饰画与室内空间设计两者之间是相互衬托和相互依靠的关系。一方面,再完美、再精良的现代装饰画一旦脱离了与之相适应的室内空间设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讲,再优秀的空间设计,如果缺少了装饰画的陈设或者界面装饰,也会显得缺少灵动与生机。

现代装饰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人们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一般是出于两种目的地去使用装饰画,其中最本、最重要的的目是为了满足一定室内环境的功能使用要求以及一定精神享受的审美要求。现代装饰画便是围绕着这两个基本方面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展开应用的,其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装饰画运用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使整个空间协调统一

装饰画有其色彩、点线面关系、空间感、主题、风格、种类等等特征,它对室内空间设计不仅是装饰作用,同时它对优化整个空间设计,协调整个空间的点线面关系、色彩关系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现代装饰画运用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起到增强视觉美观的作用

装饰画属于视觉语言,它能运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室内空间中的各个界面均能使用。装饰画使原本呆板的空间显得生动、灵气,大大提升了视觉观赏效果。例如,一些空间感强的装饰画可以有助于空间的延伸,空大空间感;此外,装饰画还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感,使简单的空间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总之,装饰画不仅美化环境,而且还增强空间层次感,同时还丰富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风格元色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装饰画对各个空间进行设计,从而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丰富空间层次空间效果。

3.代装饰画是室内空间设计得一部分,起到装饰作用

现代装饰画属于装饰艺术,是室内空间装饰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的领域范围非常广泛的,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装饰艺术形式领域。

(1)通过现代装饰画的装饰作用可以达到对各种室内空间设计空间环境的文化表达现代装饰画的装饰作用重点体现在依据不同空间的要求与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对室内空间进行美化和完善。从而体现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文化品位的需求与表达。

(2)通过现代装饰画可以对各种室内空间设计审美情趣及环境氛围进行营造现代装饰画对各种室内空间设计审美情趣及环境氛围具有营造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代装饰画不但可以烘托气氛,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考验人们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人的审美趣味受到文化、地域、历史、风俗、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具体制作中应充分考虑到诸多因素和居室主人的审美趣味才可以构思出、创作出较为理想的现代装饰画。所以,现代装饰画对室内空间设计审美情趣及环境氛围具有营造作用。

(3)通过现代装饰画可以对各种室内空间设计的实用功能进行增强

无论是个人空间还是公共空间的设计都有其明确的实用功能。现代装饰画应通过形、色、材质、肌理等构成的格调来强化这些空间设计的实用功能,从而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客厅内的装饰画应采用典雅、热情、平稳、协调的主题,给予主人或客人以温馨、惬意舒适的心灵感受

(4)通过现代装饰画可以对各种室内空间设计实现个性与环境的统一

由于人的性格、修养等的不同,对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和表现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会依据个人不同的修养、喜好进行独特的装饰效果的表达,即可以把每一个角落装饰成个性化表达的亮点。为了实现个性化的表达以及个性化与整体环境的统一,现代装饰画在创作时就要全面去理解、去感受整个室内空间设计所要表现的特定的符号语言,综合考虑室内空间设计的形态、总体色调、材质、光线照明、空间功能、审美情趣等环境因素,从总体上做到协调统一

(5)通过现代装饰画可以对各种室内环境起到美化的装饰作用

室内环境不仅是人体休息的场所,也是心灵得以休憩和慰藉的地方。在室内空间,若只有家具的装饰就会显得单调而乏味,只会让身体达到一定的休息,而起不到精神上愉悦的效果。相反,如果室内空间不仅具有丰富实用的家具,而且还通过现代装饰画进行美化,这样的室内空间设计不仅会人们提供一个给予身体舒适的、轻松的、美丽的港湾,而且还会给人们的心灵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愉悦

4.现代装饰画具有传达文化精神的作用

现代装饰画是环境艺术,是营造当代大环境的文化形象,研究现代装饰画与环境的存在关系,在广阔的天地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是新时代的新课题。现代装饰画在创作中不仅发挥着艺术的魅力作用,而且还发挥着时代精神的传达作用。它表达着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积极向上的设计主题。作品在主题内容和

形式的表达上,满足了社会公众的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需要,承载了包括时代文化取向等具有社会意识以及公益性目的的职能。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