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劣势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产业的劣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伏产业的劣势

篇1

关键词 光伏产业 产业发展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A市作为中国中部的一个内陆地级市,拥有110余万人口,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0多亿元,人均水平居所在省份第一。其第二产业在三产中占比60%以上,工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增速远远高于一、三产业。目前,A市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支柱的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当地省份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之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七年保持在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连续四年增长45%以上。2009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长,连创全省第一。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A市的光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硅片生产、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销售额除受金融危机影响除外,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发展态势。

1光伏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1光伏产业是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中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光伏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蓄能”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在未来,太阳能是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1.2 A市光伏产业已具有规模优势

中国有条件在太阳能应用这个新兴领域里面打造出世界级规模的企业,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光伏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这个机会很大,光伏产品的生产中国大概占到50%左右,中国新能源光伏领域里面,特别是太阳能的应用可以出现千亿级的光伏企业。

2光伏产业SWOT分析

2.1优势

A市初步建立了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的产业链。拥有了对外合作的有效途径和一批关键人才,在国内已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2.2劣势

在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中,A市作为内陆城市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人才十分有限,以当地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配套能力、生活条件和开放程度,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很难,且要付出巨大代价;光伏产业的后续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光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后续发展还有较大的资金缺口。

2.3机会

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A市同样具有一些机会,如政策优势,该市光伏产业列为该省重点发展产业,A市现已形成了国内首个“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产品”较完整光伏产业链,规模大、技术领先,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竞争力,具备了打造“太阳能硅片之都”和世界重要光伏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在人才保障上,当地高校开设了光伏专业,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技术研发上,成立了国家级“太阳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平台;在用地保障上,高标准规划预留了光伏产业用地5万亩;在用电保障上,市内先有装机容量90万千瓦,规划新增90万千瓦,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用电需要;在融资保障上,新余是“中国金融生态城”,有着优越的投融资环境。

2.4威胁

由于国内市场目前正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攀升需要一定时间,光伏产业还不能摆脱销售出口占多数的情形,因此,面对国外征收反倾销税等壁垒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威胁。

3发展光伏产业策略分析

3.1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A市在光伏产业中首先从硅片生产入手,逐渐发展光伏产业,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整个光伏产业的规模、品种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光伏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延伸产品产业集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国内光伏技术的突破,A市实现了上游突破,即硅料和硅锭生产。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条中,上游的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这是光伏市场的制高点,国内光伏企业在这一环节曾长期依赖国外的技术。为了实现原材料的自给,当地光伏龙头企业1.5万吨硅料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项目。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纯度硅料生产企业之一。

3.2加快研发光伏应用新产品

产业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市场,而市场需要的是应用产品。为此,为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稳步发展,A市光伏产业应加大光伏应用产品的开发创新,如开发更多太阳能应用产品,比如太阳能烘干机、太阳能种子烘干房、太阳能光伏大棚、太阳能水塔、太阳能照明杀虫灯、太阳能光伏用户电源、太阳能屋顶电站、太阳能空调、太阳能汽车等,通过开发光伏产品不断做大光伏市场,带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曾经的“两高”企业,在给三水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了当地最大的污染源。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当地政府也曾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之间经历痛苦的抉择。

如今,三水工业园原有的传统产业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升级后,取而代之的则是高端制造、智能家电以及新能源产业,新的产业已逐渐成了这里的主流。

但是,在新兴产业纷纷崛起的今天,如何协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同时,对于三水而言,如何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定位?这都是当地官员一直思考的问题。

困境谋变

三水,这个由三条河流汇集而成,因水而得名的地区,由于一些用水大户,而受到极大影响。数年前,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如印染厂、陶瓷厂、皮革厂在此一度盛行。这也导致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那就是环境污染。

随同记者的司机陆师傅,已经在三水生活了12年。数月前,他还是一位运输司机,专门帮企业四处进货、送货。在过去的10多年间,他几乎跑遍了三水区的角角落落。

在他的印象里,这里虽然是农村,却很少能看到人们心中的田园风光。“很多地方都是陶瓷厂、印染厂,河水污染很严重,有时只能捂着鼻子往前走。”回想起这些,他一脸痛苦的表情。

虽然这些企业曾经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随着广东省提出“腾笼换鸟”的策略,加之第16届亚运会及残运会要在佛山市设立分赛区,这种污浊不堪的城市面貌,显然是当地政府不愿看到的。

三水区的官员们也开始了思考并进行了大的改变。尤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当地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的步伐在加快,低端的陶瓷产业坚决不发展。仅2010年,当地政府就关停了11家印染厂和陶瓷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充满诱惑。2008年,曾有一个投资约10亿元的造纸项目,欲进驻三水西南,利税也非常可观。但是,三水区环保局还是断然投了“否决票”。原因就是,这个项目日排放量达到万吨以上,对水质污染严重。

这样的诱惑,不止一次。当地环保局几乎每隔两天就会碰上一次。令三水区环保局副局长翁汉仕颇为头疼的是,“当时每个月都会有20~30个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被拒绝。”近年来,三水区不断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纺织印染业,要求只能进入定点的大塘工业园漂染纺织城;对化工类项目同样进行定点,并严格控制。

面对诱惑,当地环保局为何断然拒绝?翁汉仕说,更多的还是为了三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重污染企业不仅占地面积大,能耗高,而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约束。

当地政府更是下了死命令,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批准: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此,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行政事务局局长吴成贵对记者表示:“我们要把环境的容量和空间腾出来,发展高端产业。”

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企业,在早期开发的时候,当地政府在土地和税收上都给了企业一些优惠。而如今,很多来这里的企业已经不太考虑这些了,当地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及现在园区的建设条件所带来的服务,已经远远超过了低地价带来的吸引力。

另外,在传统产业转型中,当地政府也帮企业“牵线搭桥”,鼓励本地的企业,跟行业龙头或是具有高技术的企业、院校进行合作。比如,日本的伊藤忠收购了三水一家企业的股份,这样企业就容易发展。

如今,三水园区90%的企业都是在这五六年间进驻的。为了更好地吸引高端企业,当地与中科院建立了创新中心,并使之变成了园区的孵化器。同时,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局,引进了一批为企业服务的中介、会计师事务所、融资担保机构等,很多事情企业在园区之内就能办。在吴成贵看来,他们已经具备了承接世界500强企业的能力。

借力起跳

从广州白云机场到三水工业园,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而从这里到广州黄埔港走水路,也仅需一个小时。这让三水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具有了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地理位置是我们发展汽配最大的优势。”三水区经济促进局局长何小玲说。据佛山三水工业园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6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三水设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当地已引入了聚菱燕、日密科、金道汽配等30多个汽车零部件项目,规模以上核心汽配企业约27家,其中包括5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

在广州汽车产业“一小时黄金配套圈”内,三水工业园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一区域内,有东风日产、日野、广州本田、广汽丰田等整车生产基地。而去年6月,汽车制造巨头一汽大众落户南海狮山,带动了周边汽配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三水汽配产业基地离南海狮山一汽的整车厂仅有1.8公里距离。

聚集的效应很明显。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以及承接一汽的项目,当地已经进行了准备。三水乐平镇党委委员何顺荣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规划了一块3000亩空地,用来建造汽配产业园,承接一汽大众的项目。”

不仅依托区域资源,三水还进行积极的结盟。不久前,长春汽车区与佛山三水工业园正式结为友好城区。这意味着,双方将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把汽配产业做大做强。在何小玲看来,一个整车厂的落户,一般都会引发配套供应商的跟随。不仅如此,三水区还试图通过开发区之间“结盟”,形成信息上的对称。

“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对引进相关汽配企业的落户会有促进作用。”配套商无需自行去物色落户地点,可以抱团一起过来。“我们充当的是一种桥梁的作用。”何小玲透露,三水在未来发展汽配产业上,除了工业园的空间布局规划,也会在产业上进行规划,将引入检测中心、研发中心。

在吴成贵看来,物流成本低和土地资源相对其他区域较多等,都是大多落户的汽配企业所看重的。同时,加之当初汽车零部件做得很好。“未来汽配将是我们的一个主导产业。”

在高端汽车配件之外,三水还瞄上了智能家电。在佛山,家电领域一直有着格兰士、科隆、美的这些老牌企业。有着先天优势的三水区,把海尔也列为了考虑的对象。

2006年,当地在做招商的产业分析时,就开始关注海尔,并一直反复追踪。尽管电器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当地看中的是海尔的活力和文化。

另外,海尔也出于它的战略考虑,要建海尔华南基地,辐射东南亚。这个基地更多地是瞄准第三代智能家电。

三水借力的支点,不仅仅局限于汽车零配件和智能家电,光伏也正在成为他们最新的名片。

光伏异军突起

当海归派人物、无锡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在美国纽交所引发了一轮光伏热潮时,广东的官员和企业家还在光伏是否是高污染产业的争议中徘徊。

“在做光伏的时候,大家有一种担忧。晶硅电池会不会污染很大,尤其是高能耗的炼硅。”吴成贵说。

事实上,在当地目前最大的光伏企业,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爱康太阳能)车间,更多的是高科技的设备和洁净化的生产。与很多光伏组件企业一样,当记者走进这家光伏企业车间时,除了佩戴专门的防尘衣帽、鞋套外,还要在强大的吹风机前进行除尘。同时,进入车间的每一位员工,同样也要换上专用的鞋子和外套。

爱康太阳能,2010年7月正式投产。目前年产能达到600兆瓦,是广东首家规模化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作为企业董事长的陈刚,当初之所以选择佛山三水也有一定的原因,在此处工作了20年的他,对三水甚是熟悉,但更重要的是,当地光伏产业是一片空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他如此打趣自己。

与爱康太阳能一墙之隔,是一家在技术路线上以薄膜立命的企业。这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下称中建材)投资的一家企业,在三水投80亿兴建光电玻璃基地,着力发展太阳能薄膜技术。

不过,就在记者采访期间,这家企业尚未有新的动向。站在爱康太阳能二楼的过道上,顺着沈昱手指的方向,中建材的厂区一览无余。沈昱是爱康太阳能的战略规划经理,他与现今担任天华阳光CEO的张怡曾是同事,均擅长于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

在中建材空旷的厂区内,几栋厂房整齐排列,只是厂区内鲜有车辆和行人。“他们还在等,相对于每台上亿元的设备而言,厂房值不了多少钱。”沈昱说。也许,在当下光伏市场整体遇冷的形势下,等待是最好的“过冬”方式。

虽然中建材厂区冷清,却并未阻挡其他光伏企业前来的热情。

不仅保威太阳能来了,有着央企背景的内蒙古神舟光伏公司也来了。2011年9月,神舟光伏把“金太阳”项目带到了三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屋顶光伏电站项目,是三水首个金太阳项目。据该项目负责人徐淑通介绍,其总装机容量2.5兆瓦,将与电网供电形成互补。11月18日,菲利斯这个原本在广州的太阳能企业,看重了这里的聚集优势,也举厂搬迁至三水工业园。

不过,面对园区土地日趋紧张问题。何顺荣说,未来要更重视引进优质项目,菲利斯的到来,有利于延长三水光伏产业链。而未来,他们还将在完善光伏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

在吴成贵看来,大批光伏企业聚集三水,对于处于危机状态的光伏产业而言,恰好是他们的一个重大机遇。他说:“面临危机,这个行业会洗牌,会去泡沫化。这样我们不会走人家的路,技术落后的企业,我们不可能再引进;同时,我们上的项目,会减少调整期。”

对于三水光伏产业的未来,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教授沈辉毫不讳言:“三水是广东光伏产业的希望。”

探寻新位置

随着原有落后产业的退出,以及汽配、光伏等新产业的兴起,如何找准三水工业园在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位置,成为了摆在当地官员面前的新问题。

何小玲表示,要想在佛山五区的汽配产业中脱颖而出,“三水的汽配产业将往附加值高的产业链上聚集”。针对三水的起步晚于南海、禅城、顺德等地的劣势,三水区则提出了“要错位,而不是竞争”的思路。

依靠周围的资源优势,吴成贵深信:“我们能够把汽配做得更好。”同时,佛山狮山做LED的新光源,与三水的太阳能产业完全可以联合发展,重合之后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吴成贵看来,太阳能这个产业一定会用到家电上,找准结合点,产生效益。美的出了太阳能空调,既然美的能做,海尔也能做,智能的交通指挥系统跟太阳能结合。这样来看三水与周边区域进行融合,抱团发展的契合点还有很多。

目前,当地的这一思路已经得到了上级政府的首肯。而对于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做法,当地也在不断地向长三角学习。

同时,企业转型也是当地的一个抓手。当地的铝型材行业通过技术改造,能够生产太阳能设备边框;原有的设备生产企业,转型后可以生产太阳能设备;硅胶厂转型就可以生产太阳能设备背后的胶垫。

吴成贵称,下一步他们要把三水园区打造成一个国家级的专业性的高新开发区,而第一个就是要打造专业性的光伏高新区。他们将主要在应用上下功夫,未来他们想建中国第一个“光伏应用实验区”。

但是,要想实现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也并非易事。今年3月,神舟光伏决定进军广东,徐淑通受派遣到当地进行市场调研,就尝过闭门羹。“太阳能在广东仍不被重视,很多企业嫌麻烦,宁愿让屋顶空着,也不愿装上电池板。”徐淑通说。此外,修建光伏电站对建筑的面积、承重、楼龄有不少要求,合作伙伴不易找。

由于光伏应用与建筑结合之后,从设计、规划都会有一套新的标准,所以,三水也正在探索。当地之所以要尝试设立“光伏应用试验区”,正是基于光伏现在国家有很多的扶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没有全部综合到一个地方来用,“光伏应用试验区”只是将这些政策融合到一起。通过示范应用,最后形成一个行业标准。

按照当地的计划,在未来5年园区白天电力的应用中,太阳能占到10%。目前,当地已经被列为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省市共建示范基地。他们将以此为基础,做全国光伏高新区,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

除了做好规划之外,当地还要做好对环境的大提升。光伏行业的技术含量很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它需要用研发来支撑这个行业的发展,它对环境的配套要求相对于其他行业也比较高。

目前,三水正准备建立三水新城,其定位就是产业兴城,主要是为了支撑三水未来高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另外,当地的路网还要升级,提升整个交通的效率。路网的接通实际上是资源的接通,所以当地路网对接珠三角主干路网的工程,都在大力推进。

当地政府提出,坚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所以,在工业逐步有所起色之下,当地将会在环境美化上下功夫。吴成贵最后说:“我们要把河床变成美景,在这里建立一个真正的南国水都。”

针对汽配产业起步晚于佛山其他四区的实际情况,三水区提出了“要错位,而不是竞争”的思路。

如何战胜平庸

纵观佛山三水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三水将光伏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转变为了“新发优势”,从园区的前期规划、具体项目的招商到产业集群的建设、园区品牌的建设等方面走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首先,注重高起点规划,以打造专一化、专业化的光伏产业园区为目标。佛山三水将光伏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主要抓手。

与国内其它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思路不一样,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佛山三水便制定了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借助高起点的规划来引导产业的发展。

此外,为了避免国内有些地区出现的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混杂发展的局面,佛山三水以乐平镇为基地,打造专一化的光伏产业园区,为日后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光伏产业,佛山三水还专门成立了专业的管理队伍与招商队伍,通过园区的专业性运营,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

其次,注重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相比于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广东发展光伏产业的时间相对较晚,单独依靠自身的滚动发展(如无锡引入无锡尚德这样的创业型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起点,浙江地区依靠本地的民营企业迅速进入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等)难以实现快速的超越。

佛山三水依靠引进诸如中国建材、爱康、保威这样的大企业,一方面实现了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建材的投资就包括了TCO导电薄膜的成套设备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高密度ITO靶材生产和薄膜太阳能生产线等三个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借助这些企业的品牌优势,也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加快了园区的产业集聚。

同时,注重产业的错位发展、高端发展,以应对区域之间的产业竞争。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园区数量众多,在产业布局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如江苏省的光伏产业以晶硅电池片的生产为主,浙江省的光伏产业以光伏产品的组件加工为主,江西省、四川省等地的光伏产业则主要聚焦在上游多晶硅材料领域。

面对各地的产业布局,佛山三水选择了错位发展和高端发展的产业发展路线,以中游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为龙头,以下游系统应用及专用配套设备的制造为延伸,打造综合性的产业园区。其中,中游太阳能电池强调多类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晶硅太阳能电池同步发展,下游突出为太阳能电池生产配套的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特色。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线,有效避免了区域之间的直接竞争,弱化了佛山三水发展光伏产业较晚的劣势。此外,注重软实力的打造,充分发挥公共平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目前,三水已拥有佛山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专业中心、中国电子信息标准化技术协会薄膜太阳能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服务机构,还将依托三水凯盛光伏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建设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质量检验及认证中心、产品展示交易、技术成果转化等服务平台。

根据《三水光伏应用总体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今后5年中,三水还将建立1个国家级的建筑材料检测中心,2~3个省级光伏工程研发中心,持续完善服务平台的建设。

而且,注重园区品牌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对园区的认同感。品牌是一个园区长远发展的隐形助推剂。

2010年,佛山三水成功召开首届广东光伏产业(三水)国际高峰论坛,由此佛山三水光伏产业基地的品牌得到迅速传播,增强了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加快了产业集聚的步伐。

篇3

【关键词】 太阳能; 产业; 财税; 对策

一、太阳能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发展太阳能产业的优势分析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各国面临的最普遍的经济发展问题,在我国当今的各种能源布局中,传统的矿物资源依然是我国能源产业的主体,消费总量达到93%(煤、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达到70%、20%、3%)。相对新能源而言,可再生能源仅占5%~7%。可是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均为不可再生资源,并且会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破坏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北京地区为例, 2008年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每立方米分别达0.148毫克、0.047毫克、0.066毫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在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中传统能源产业在所有产业中的污染物排放量更是高居榜首。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以改善国内环境。在新能源中,太阳能产业以其蕴藏丰富、安全干净、可随地安置、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成为了干净卫生的新能源首选。同时太阳能所含的能量也非常巨大,据估算太阳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从我国来看,全国大部分领土年日照时间超过2 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 000兆焦,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虽然它同样也受四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但瑕不掩瑜,太阳能发电还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较为理想的新能源。

在太阳能的应用上,许多国家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例如德国弗莱堡的瓦邦社区,社区内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屋顶上都装有太阳能板,在节能环保的同时还为当地居民赢得每年6 000欧元的卖电收入。相比之下,在我国尤其是西部荒漠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年降水较少,太阳能资源异常丰富,而生态资源相对脆弱不适合矿物等传统能源发电的使用,这都为太阳能发电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我国城市中如果能模仿德国弗莱堡的瓦邦社区,也在城市的房屋屋顶大量安装太阳能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居民用能源问题。

(二)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劣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2007世界太阳能大会公布的统计数字,2006年,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250万千瓦,而中国占有量为37万千瓦。由此中国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仅次于日本、德国。同时已基本形成从“原材料生产组件开发生产、太阳能产品研发和生产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的综合完整的产业链条,可是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比较薄弱,并表现出了许多问题。

1.太阳能利用的前瞻性不足且成本偏高。受经济发展现状和消费习惯观念的制约,国内太阳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光热转化上,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初级低端产品领域。而在光伏发电领域完全利用国产设备建造一个50兆瓦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设备投资额为每千瓦1.5万元左右,光伏发电虽然更有效率,但成本更高。目前,太阳能电池分为晶体硅、单晶硅、砷化镓和非晶态硅电池,晶体硅光电池转化率达到15%, 单晶硅光电池转化率是23.3%, 砷化镓光电池是25%(实验室中可达35%~36%)。虽然非晶态硅的转化率只有10%,可是它的低成本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国发改委已批复的光伏上网电价为1.09元/千瓦时,可是相对于火力发电等传统发电形式,还很难形成真正的竞争力,所以发展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发电的材料设备势在必行。

2.我国太阳能技术原创发明较少。截至国家知识产权局2006年12月31日公开的数据,本次共检索到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专利共2 391件,其中发明专利1 199件,实用新型1 147件,外观设计45件,分别占申请总量的50.15%、47.97%和1.88%。国内的各种类型专利数量和比例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我国太阳能产业的专业技术的相对优势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上,而对于原创发明相对较少,其中主要体现在硅材料提纯等方面仍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3.利用太阳能观念过于陈旧。火力发电等传统能源方式虽然污染严重、浪费资源,但由于技术较为成熟,因此被广泛使用。许多地方依靠传统能源形成了能源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带动了本地区经济发展。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太阳能的应用,再加上国内环保观念相对淡薄,光伏发电价格高于传统发电,因此不利于太阳能企业打开国内市场。据统计2008年我国的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仅为34MW,占全球装机总容量的0.57%。与我国光伏产品较高的产量和较少的原创发明相对的是98%的生产容量严重依赖出口。从而形成了目前国内太阳能产业的技术和市场在国外、加工在国内的两头在外的格局,严重制约了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4.缺乏权威有效的统一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近些年来,国内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管理工作存在多重管理、低端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市场监管力度不足,这使得市场上存在许多质量、服务千差万别的产品,影响了太阳能产品的整体声誉。

二、制约太阳能产业发展的财税问题

(一)国家财政对太阳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由于太阳能发电的技术远未成熟,成本高于传统发电,如果不给予太阳能发电企业必要的财政支持,会极大地影响太阳能产业的盈利额和企业相关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在这点上和国外同类产业政策相比有很大差距,如西班牙2001年通过的电力法规定,电力公司必须用高价购买太阳能发出的电力,对于5kWp 以下的系统,太阳能售电电价为0.38/kWh 欧元,对于5kWp以上的系统,太阳能售电电价为0.28欧元/kWh,而普通电价为0.03 欧元/kWh,由此可见太阳能并网价格远高于传统发电。

(二)鼓励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远远不够

在增值税方面,我国目前火电和太阳能发电均按照17%征收,这与我国的降低煤炭消费比例的要求不符。由于太阳能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很少,而火电中的煤、燃油等原材料增值税可以抵扣,造成了实际成本大大低于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技术远没有火电成熟,而税率却明显高于火力发电。再加上我国太阳能设备生产企业的技术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较高的税率会缩小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企业从事太阳能设备生产的积极性。2007年1月到2009年年底,由于我国光伏组件的出口退税率为17%,造成了2009年6月―11月,欧美厂商的光伏组件平均售价为2.13欧元/瓦,而同期国内企业的平均售价约为1.5欧元/瓦的价格优势。正是由于这种税收优势,使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技术、市场几乎完全依赖外国的情况下出现了较大的成本优势,而这种完全的出口导向型的太阳能产品的生产却不利于本土清洁能源的推广,使得国内企业浪费了本国资源,却未能获得太阳能组件生产的核心技术,成为了外国企业的“打工仔”。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也造成了国内企业盈利模式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所得税方面,太阳能产业虽然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但这样的优惠仍然不足以加速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太阳能企业所需投入的研发成本较高,而所得税优惠对自主知识产权、人员规模、研发支出规模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得大部分企业无缘享用,造成了企业相应利润较少,容易使资本逃离这个行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企业从事新产品的自主研发的资金有限,这也加剧了我国企业对外国技术的过分依赖。

三、促进太阳能产业良性发展的财税对策

(一)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设立有关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办公室,统筹发改委、经委、科技厅、建设厅、农牧厅、环保局等部门的和太阳能相类似的职能,建立支持太阳能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强化政府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和应用推广力度,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和计划。同时,国家可以把技术性能较好的太阳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建立政府采购推动下的市场需求,通过政府的示范作用引导人们使用太阳能产品。国家还可以效仿欧洲国家在宏观调控中采用法律法规等手段,规定光伏发电的优惠上网电价,并规定电力企业购买光伏电力占总电量的比例,以此来扶持太阳能产业。这样光伏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方式取得适当的利润,提高光伏发电所占的市场比例,同时也优化了国内能源构成。还有,国家可以对这一行业提供低息甚至贴息贷款,对有资质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并鼓励银行对太阳能行业进行积极融资行为。在生产运作方面,积极鼓励有经验的较为成熟的风险投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为太阳能产业提供资金和管理经验,培育这一新生产业的发展。

(二)政府应大力扶持太阳能技术自主创新

我国也可以由政府出资引导促进在太阳能方面有相对优势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光伏技术,国家可以以出资人和组织者的身份获取这一技术专利。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有实力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投资,帮助引进专业人才提高这一行业的科研水平,增加太阳能产业的原创性发明。等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之后可以把专利权转让给有实力的企业,转为企业化经营,继续发展这一产业,通过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相结合的方式,把这一产业发扬光大,提高我国在这一产业上的地位。同时对有待开发的技术难题列出目录,鼓励扶持学校、科研机构、民间机构积极开展研究,并确定相应的补贴及奖励力度。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强对太阳能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

(三)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由于太阳能发电占用的空间面积较大,对于在郊区的太阳能发电场可以适当减征土地使用费,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利用沙漠荒地,充分支持企业的发展。同时,鼓励家庭充分利用房屋顶部安装太阳能设备。鼓励支持家庭安装小型太阳能发电装备,在满足自己应用的同时,如果有剩余,可以向电网出售。国家可以制定政策,按规定价格向居民购买剩余电力。同时对传统非清洁的企业加征环境税,加大传统能源产业的成本,从而缩小传统发电和光伏产业上网价格的差距,加强太阳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以此资金作为鼓励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来源之一。

(四)完善增值税

为发展清洁能源,我国对太阳能发电项目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太阳能环保产品的增值税率,从目前17%降为13%,甚至可适用更低的税率;对个别节能环保效果特别明显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可采取即征即退增值税的政策。这样可以降低太阳能等环保设备的成本。同时降低出口退税税率,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立足于国内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国内太阳能产品的普及率,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改善国内环境。加大太阳能在能源产业中的比例,有利于履行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对世界的承诺,减轻我国在国际上的环保压力,完成相应的减排任务。

(五)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

我国税法规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按开发费用的200%加计扣除。但由于太阳能产业科研所需的科研费用较高,目前市场价格远远高于传统发电的现状短期内又难以改变,导致了市场利润较小。因此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自主创新,可以适当加大研发费用的扣除比例。这样可以为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尽快完成产业链的技术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并且力争摆脱核心技术在外的格局。其次,鼓励太阳能企业再投资,实行再投资退税政策。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优惠,鼓励太阳能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同时可以加速太阳能产品的折旧速度,缩短收回成本的时间。再次,对太阳能产业中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等技术收入,减免企业所得税;对太阳能产业的捐赠,可不受现行税收法规规定的捐赠额在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才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限制。最后,鼓励房地产商充分利用房顶面积,大量安装太阳能发电和输电设备,在太阳能设备的购置上可以实行一定比例的税前扣除。这样可以降低房地产商安装光伏产品的成本,加大太阳能设备的普及力度。同时也可以为太阳能企业提供较大的市场,促进企业盈利。

(六)完善进出口环节税

进出口环节的税种,主要是关税和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完善这些税种时可考虑对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太阳能设备和产品的进口关税及其他进口环节税全免,从关税方面鼓励核心技术的引进。方便我国太阳能产品的尽快应用并形成产业。

(七)完善营业税

建议对从事太阳能设备和产品技术开发及与之相关的环保技术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减征或者免征营业税。这样可以鼓励太阳能等环保技术的发展并加速环保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锦辉.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税收政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1).

[2] 孟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2010(1).

[3] 曹雪.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3).

[4] 王玺,蔡伟贤,唐文倩.构建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体系研究[J].税务研究,2011(5).

[5] 文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J]. 税务研究,2011(5).

[6] 周清.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制度安排[J]. 税务研究,2011(5).

篇4

某光伏业内人士对此评论称,“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们并不是为了‘双反’而‘双反’,而是希望借助‘双反’系列事件给中国光伏业资金链制造压力。而资金链的断裂显然比‘双反’更可怕。最终,他们希望借此彻底摧垮我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产业。”

然而,对欧美想通过“双反”来“斩断”中国光伏企业赖以生存的融资生命线,从而引发股价大跌、贷款收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彻底置中国光伏产业于死地的“阴谋论”持质疑态度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认为,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双反”,与自身资金链断裂、高负债率及重组等各类消息不绝于耳等密切相关。

一时间,一场有关“致使中国光伏产业高负债是阴谋还是自身瓶颈”的博弈甚嚣尘上。

难忘“双反”之殇

从去年10月开始,“双反”就成了中国光伏业挥之不去的可怕梦魇。

时间回到2011年10月19日,德国SolarWorld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牵头6家匿名美国光伏企业所建立的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CASM)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75家相关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进行倾销,同时还指责中国政府向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补贴,补贴内容包括获得大量现金补贴,极为低廉的原料,甚至免费的土地、电力、水资源,几十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大量的税收减免、退税政策和优惠的出口保险政策等,遂其要求美国政府向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00%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关税(简称“双反”)。

彼时,在我国诸多行业均曾遭受过美方“双反”制裁的前车之鉴下,光伏“双反”立案的最终结果并不出人意料。

果不其然,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称中国的进口光伏产品对美国光伏生产厂家形成“危害”或“危害威胁”;2012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对外公布了其对惩罚性征收中国光伏企业反补贴税的初步裁定结果。根据该声明,这一反补贴税率最低为2.90%、最高为4.73%,其远低于去年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起“双反”申诉时要求的100%。

由于预期的结果还曾一度刺激相关光伏中概股在美国市场迎来普涨。不过,作为仅占全球光伏装机容量10%的市场,美方实施“双反”制裁对中国光伏业的打击还不够致命。

时隔四个月后,中国光伏业终究还是要面对这可能致命的一击。2012年7月24日,德国SolarWorld公司再度发难中国光伏业,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申请,对来源于中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

对此,尽管人们推测,经济环境每况愈下的欧洲会谨慎考虑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尽管欧盟“双反”立案门槛高于美国,其还给中国光伏业留下了可做充分应诉准备的“45天窗口期”。但毕竟欧盟是占据了全球光伏装机容量70%的第一大市场,更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欧盟“双反”最终是否立案,终将关系到中国光伏产业的生死存亡。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接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60%以上是输送至欧洲市场。而最新的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各企业光伏组件出货欧洲的比例分别为,尚德电力占总出口的44%、英利占65%、天合光能占89%。

破解财务“三难”

事实上,与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更大的,却是中国光伏产业内部资金链断裂、高负债率、重组等各类负面消息的屡屡见诸报端。尤其是近期尚德电力、诚兴光伏两家企业分别又因“担保”操作不到位、被担保公司面临破产,使得公司运营、资本市场表现等受到极大影响,由此又一次引发了市场对光伏企业自身财务、经营状况的忧虑。

除了担保环节频频告急之外,其实在交货信用期、负债、现金比例等方面,光伏公司的表现都令人堪忧。

难题一:担保之祸

虽然企业之间的“担保”或“互保”,在光伏行业并不鲜见,但担保问题所引发的纠纷、财务影响,则是在光伏行业全线低迷、各公司资金严重匮乏后,暴露的更加显著。此前,尚德电力(以下简称“尚德”)的反担保借款“子虚乌有”一事,令尚德的公众股东及大型基金连续抛股,一度令该企业的股价连续三日下跌了30%以上。

在浙江金华,浙江诚兴光伏科技有限公(以下简称“诚兴光伏”)控制人李飞突然跳楼,据传也是由担保而起。

2011年,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由中间人牵线,旗下中硅公司(光伏企业)获得了诚兴光伏的数千万元担保款。但公司经营不顺宣告重组,为其提供担保的诚兴光伏也备受牵连。

据了解,诚兴光伏今年订单不足1亿元,利润预计有10%,但可能仍难以覆盖2000多万元的担保连带责任。

某光伏上市公司的高层透露,担保、反担保都是为了保证相关项目各利益方的投资及借款不受损害。以往,反担保额不会占企业很大比例,可能也只有1%-5%左右的营业额。但现在则不同:光伏行情非常差,有些投资方在批复费用的时候,甚至与项目同等价值的担保额作为降低风险的手段。另外,各家光伏公司的亏损幅度也不低,担保环节一旦出问题,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受影响的就是公司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了。

难题二:信用期拖长

某太阳能企业副总表示,现在他最头疼的事情还不是担保,而是信用期实在太长了。“打个比方,以往我们在和客户谈一桩生意的时候,我把光伏电池组件发给他之前,他会从银行调出30%左右的资金作为预付款;现在,我们是需要不断发货给对方,对方才发还一个信用证,作为付款凭据。”

凭据有了当然好,但问题在于,现在信用证时限是越拉越长,“我们通常拿到的是5个月的信用证。”

该副总还指出,公司对供应商的应付款项也会拉长,时限在100天左右。但因为应收款大大超出应付款,导致中间有50天左右的这笔资金是需要公司自己来垫付的。“庆幸的是,现在我们的账上有数亿美元现金,否则肯定会像很多小企业一样。正是因为这种财务结算方式的变化,促使小企业无法做现金周转,只能快点降价销货。”

难题三:现金增幅过缓

而就目前已公布的十多家国内光伏公司今年一季度财务报告,也能看出他们的现金增幅、负债情况都不容乐观。比如,尚德今年一季度的负债高达22.63亿美元,相比2011年四季度几乎没有缓解。而天合光能的负债为11.38亿美元,环比增加了9.7%,阿特斯太阳能、昱辉阳光、韩华新能源、LDK等负债总额,环比也分别增加了14.2%、10.3%、8.4%及2.3%。尽管LDK的负债并没有大幅升高,但34.23亿美元的负债总额仍高居各企业榜首。

另据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的报告揭示: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部分海外机构会将企业的“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可转换债券现金”再除以股东权益的结果,作为一个债务与资产的比例参考方式。不过有多位国内财务分析人士表示,上述这种做法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中国还是以“总负债除以总资产”作为一个“资产负债率”的比值来观察企业是否应定义为“破产”。

尽管还不至于破产,但在负债高企阶段,各公司的现金增幅并不大,甚至在倒退。如尚德在今年一季度的现金为6.63亿美元,同比下滑6.4%,英利绿色能源虽握有6.74亿元的现金,但同样环比下滑了24%,此外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韩华新能源及晶科能源等公司的现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晶科能源27%的现金下滑比例名列第一,其第一季度的现金为6707万美元。

直面产业危机

虽然局势紧迫,但就目前来看,除德国SolarWorld等少数公司对“双反”乐此不疲外,美国只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裁定了最低2.90%、最高4.73%的反补贴税,而欧盟则尚未展开调查。

应该说,即便8月7日,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的数据属实,其也仅与此前欧洲缩减光伏补贴,全球经济不振有关,而尚与“双反”关系不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近几年中国光伏产品产量一直在增加,但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双反使得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价格一路下跌,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但时下“中国10家光伏企业负债已高达人民币1110亿元”的消息正在与欧美“双反”的消息发生巧妙的“化学反应”。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光伏业已断粮断饷,前途暗淡。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表示,“现在几乎所有的投行都对光伏业持回避态度,银行信贷也已将光伏企业拒之门外。甚至连一些国有政策性银行,都停止了对光伏企业的信贷。”

事实上,近年来一批中国光伏“巨头”的快速崛起,得益于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以无锡尚德为例,数据显示,其银行贷款从2005年末的0.56亿美元攀升至去年底的17亿美元,7年时间暴增了近30倍。

在“对手”眼里,中国光伏“巨头”们曾经的信贷优势顷刻间便可成为劣势。因为,长期依靠贷款发展的中国企业普遍具有高额资产负债,而一旦市场低迷,这些负债将成为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

“如果不能保证拥有充足的‘过冬’资金,中国光伏企业甚至撑不到欧盟实施‘双反’立案的那一天。而反过来说,假设这是一场精心策划‘阴谋’,对手甚至不发一兵一卒,仅借舆论之势,就掐住了中国光伏业赖以生存的融资生命线。”上述投行人分析指出。

另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江西赛维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0.8亿元,负债总额266.76亿元,负债率为88%左右。Maxim Group认为,江西赛维的负债与产权比率达到7.4,这意味着按欧美的公司会计准则,江西赛维已资不抵债,目前已接近破产,或需要重组。

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的尚德境地则更为窘困。继卷入反担保骗局之后,尚德在美国又遭到两起集体诉讼,被指虚假和误导投资者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信息,尚德股价再遭重挫,连续三个交易日低于每股1美元。彭博社数据显示,28家投资机构的分析师中,有18位将尚德的股价评级定为“售出”。Maxim Group认为,破产重组将是尚德的唯一出路。

但尚德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尚德净亏损1.33亿美元,现金及限定用途现金共计6.6亿美元。一位财务分析人士称,目前无法准确判断尚德资金链情况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其实,这不是尚德和赛维第一次掀起“破产风波”。2011年四季度,赛维和尚德就一度传闻破产,尚德股价也一度跌近一倍。但随后尚德电力控股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对传闻进行回应并给予澄清。

有分析人士认为,无风不起浪,赛维、尚德破产传言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光伏行业整体的不景气。孟宪淦也指出,“近几年中国光伏产品产量一直在增加,但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双反’使得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价格一路下跌,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

更为严重的是,因行业“寒冬”,在股票市场上受伤的不仅是尚德。在国内A股市场,同是光伏产业的南大光电上市前公告业绩将“变脸”,8月7日上市首日大涨后,次日遭遇跌停。

篇5

走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城市系列报道之

“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仅此名片,保定早已声名远播。然而其作为昔日荣光的河北省省会,很多人似乎早已忘却。但这种忘却早已被保定人自己演绎成孜孜找寻自己话语权的中国传奇。

无论是安土重迁的当地人,还是第一次踏上保定热土的远方客人,他们都会惊诧于保定在新能源领域的先锋探索,无一例外。在保定的所有荣誉和称号里,恐怕“中国电谷”是最能震撼人心的。

目前,中国电谷保定已形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型储能、高效节能、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最为标志性的是,以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为主业的保定英利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企业。

不知我们的产业观察家们是否已经隐隐感觉到,继中关村“硅谷”、武汉“光谷”之后,保定“中国电谷”的横空出世正在显现出要为国人提供有关新经济的最新想象空间了――

“太阳能之城”:嫁接光伏与LED的桥梁

2009年5月,科技部在第一时间发文通报了21个试点城市名单,河北保定、石家庄赫然在列。

2007年以来,保定市先后被国家部委命名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等。同时,该市还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确定的两个低碳城市(包括上海)试点之一。作为第一个新能源城市、世界第一个走向“积极减排”的保定,也便“艨冲斗舰”般地即刻启程。

近日,有关报道把目光定在了南非,因为世界杯足球赛将于今年6月在南非登场。为了让更多非洲落后地区的民众,可以在夜间从事踢足球等户外活动,国内LED企业在当地推出了太阳能LED照明设备,此举让当地民众相当兴奋。

其实,何止南非,作为“太阳能之城”、太阳能LED的先锋示范城市,保定早已经尝到了这种技术创新带来的喜悦,虽然并未喜形于色,但保定人心里更是卯足了劲,因为他们相信科学技术跃升的强大力量。

当你走进保定,保定也走进你。当阳光逐渐隐去,夜幕降临,保定城便开始亮起了自己默默探索的太阳能LED灯。举头远望,布设LED灯的路段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亭亭玉立”的交通信号灯,那高高矗立在天空的光伏LED路灯,还有那风光电一体化LED灯,正像一位位精灵的护法使者,他们欲托起整个黑色的夜幕,向世人昭示保定人特有的执著和坚强。

在保定市民心里,走在光伏LED路灯照耀下的道路上,就像步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纯净的夜,因为那是新生代的光芒,它能穿透阴霾,而不是光怪陆离。

据统计,在打造“中国电谷”、建设“低碳保定”和“太阳能之城建设”的强劲产业战略推动下,保定市新能源领域企业已由2006年的64家增加到163家,特别是在全国最大的光伏企业集团英利的带动下,太阳能产业作为一项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产业迅速在保定发展壮大。

作为探索太阳能综合应用的科技示范城市,国家节能减排大政策环境的深化,本地太阳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这些都为保定推动光伏LED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可能。据统计,保定市从事光伏LED应用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已经由2004年的几家、2005年的十几家扩展到目前的50多家,且产业链日趋完整。

“而作为光伏LED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据保定科技局副局长张燕飞介绍,目前保定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太阳能电池板无可替代地带动了太阳能LED产业的发展。而英利集团无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绝无仅有的重要角色,带动产值达到千万元的光伏LED企业达到十几家。

当前,就光伏LED产业在全国来讲,保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带动其经济迅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保定节奏:超前部署,计划2012年完成LED灯5万盏

在“十城万盏”21个试点城市中,保定是唯一明确提出全面推广太阳能LED产品综合应用的城市,其鲜明特点无疑引起了其他城市的瞩目。

“其实,早在2006年,保定市在启动‘太阳能之城’建设之时就已经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太阳能光伏LED产品了。”张燕飞向记者坦诚,“2007年3月15日,为保证‘太阳能之城’的建设,保定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LED照明技术的通知》。强制性地在审批的市政项目里推行,若不推广光伏LED,城建将不予批复相关开发项目。到目前为止,保定已应用LED灯3万盏,这还不包括下面的25个县级市,诸如涿州、高碑店、定州等地都没有统计进来。”

据张燕飞介绍,截止到2009年底,保定累计完成市区107个居民生活小区太阳能光电、光热电应用改造,约占市区生活区总数的53.5%;交通信号灯方面,累计完成了105个主要交通路口的太阳能信号灯应用改造,新建了7个交通路口太阳能信号灯,并完成了55个路通信号灯的光电互补改造工程;在市区道路方面,市区内累计完成24条路段太阳能LED路灯应用改造,投资1400万,供安装LED路灯1357盏基,2009年完成5条道路的改造,安装56WLED路灯707盏基;在公共场所太阳能应用方面,在保定市区的军校广场、人民广场、双拥广场、火车站广场、七一路引线、竞秀公园等局属单位应用太阳能LED灯,共安装2565盏基;同时在景区,累计完成22处太阳能LED应用改造,安装了600多盏太阳能LED路灯、庭院灯、景观灯。

在作为“中国电谷”的所在地,保定高新区投资1100万,改造完成光伏LED庭院灯259盏、景观灯55盏、草坪灯106盏、交通信号灯7组,太阳能大功率LED路灯,包括风、光互补的990盏,LED高杆灯2盏。

2010年,据保定“十城万盏”工程项目具体实施推进负责人、保定科技局高新处处长许春良介绍,保定将主要做复兴路科技示范路段、军校广场和阳光小区的示范,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展开,先做出示范的样板,以样板工程带动其他路段LED的推广。

同时,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问题上,许处长也表示,基于市民们对LED灯具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保定不会在所有的路段推行LED灯具,因为要考虑到市民们的感觉,所以需要积极和稳妥推进工程的展开。

到2012年,保定将力争推广约5万盏LED市政照明灯具,应用在道路、机关学校、地下停车场、加油站、城市景观、旅游景区等地点,实现年节电1000万度以上,年节约维护成本1000万元以上。

“目标远大,但也现实,我们要在充分的实践中形成保定自己的节奏,而不是盲从。”张燕飞充满信心地说。

大胆探索光伏LED应用推广保定模式

太阳能LED灯具的特性主要体现在,高亮度、低功耗、所需太阳能电池及蓄电池组配置较低、成本逐年下降。再加上使用太阳能LED灯具一不用架设或埋设电力线路,二不用电网的电能,三不用保养维护,真可谓一次投资,终身受益。所以太阳能LED灯具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广场、校园、公园、街道等,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目前太阳能灯具在户外照明领域市场占有量不到20%,五年以后有望达到20%左右。太阳能灯具是目前最环保、最节能、最易推广的新灯具,市场前景不言而喻。

但在大规模推广太阳能LED的问题上,很多试点城市的态度只是将其作为工程辅助,比如同时还有风光互补的照明形式,但更多的还是主推LED灯。目前太阳能应用于LED路灯时仍有不少设计限制,由于太阳能板成本较高,若要共构在LED路灯灯杆上,若太阳能板面积过大将导致风阻问题,因此LED与太阳能瓦数以1比4最为适当,也就是25瓦的LED路灯搭配100瓦的太阳能板,将可发挥较好的充电效能。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LED路灯采用瓦数不高,相较于目前主要道路需采用100瓦―150瓦LED路灯,太阳能结合LED路灯仍以辅助或次级道路为主。

厦门市LED促进中心主任何开钧则认为,目前太阳能LED技术是比较完善的,太阳能LED节能优势很明显,但技术的跃升也是必然的。推广太阳能LED灯具是一个方向,但太阳能LED集成产品的寿命牵涉及光伏、LED、蓄电池、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所以,各地在推广LED相关灯具照明,诸如太阳能LED照明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切忌盲目激进。

针对目前国内“十城万盏”试点城市中,限制外地企业进入设置相关门槛的问题,张燕飞表示,目前保定没有这项规定,但就这个问题所涉及到的深层次问题是,地方财政保护地方产业发展的优先性。当然,保定市要拉动本地内需的增长,并不排斥外地企业,但要以本地企业为主。

据保定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高级经济师魏亚丽女士向记者展示的统计表显示:在保定高新区负责路段的安装灯具过程中,包括保定在内的全国很多知名企业都前来参与了高开区的试装灯工作。

据介绍,2006年,保定刚决定安装太阳能光伏LED产品时,甚至有浙江、福建的企业给时任市长的于群写信,希望参与保定的太阳能LED工程。当时很多人也对保定的冒险并不认同,但保定已经坚定发展光伏LED照明的决心,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

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保定采取了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法,最初是起于市内的交通信号灯的改造、社区庭院灯的改造,然后进行路灯的改造。在试点路段的推进中,很多外地的企业都涌进保定,经允许每个企业都可以试装一定数量的灯具,但经过验收结果统计后发现问题,进行末尾淘汰,有的企业甚至换了三次,而保定企业在验收过程中表现出了性价比的优势。从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保定的本地企业的产品相较于外地企业的产品性能、合格率是逐年提升的。从这个过程可以明显看出,近年来保定本地企业在技术跃升上的成绩是不错的,而当时的冒险也是值得的。

同时,针对目前太阳能LED成本的高位劣势,张燕飞说:“这也正是保定太阳能LED现在的困惑。不过目前主要是政府采购,保定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以扶持太阳能领域,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探索上也做了不少工作,但限于保定的现实条件,还不具备开展此项模式探索的经济和政策条件。但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近几年应该能有所成绩,因为这是大势所趋。”

“LED每年的流明量增长30%,成本也降30%,形势是好的,还需要时间衡量。”张燕飞说:“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我们的成本问题将不再是问题。现在,保定企业的性价比优势已经发挥出来,有的企业已经勇敢地走出去,参与到‘十城万盏’其他试点城市工程的推进中,并且表现不俗。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但是,据我们所知,目前保定LED企业的目标市场90%还是在国外,保定新能源产业走了外向型的路子。保定市本身对LED的需求还显得比较有限,相关企业对保定甚至国内市场也还持观望态度,认为国内半导体照明市场还未进展到能够让人愉悦的程度。

保定不孤独,迎接太阳能LED“大点兵”

据记者调查显示,目前21个试点城市有不少城市开始布设太阳能LED的路段,包括武汉、厦门、成都、杭州、深圳、上海、潍坊、西安、重庆、扬州、哈尔滨、南昌等,同时很多非试点工程的城市也正在大力探索太阳能LED的应用,诸如,苏州、锦州、东营、兖州、惠州等,所以保定作为先锋城市并不孤独。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太阳能LED企业有1487家,广东和浙江大概各占1/3。尚未形成LED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强势企业,保定企业主要还是处在中下游,且主要是外向型生产。但是保定企业基于太阳能光伏强势基础的太阳能LED优势,也将不可小觑。

目前保定市光伏LED高新技术企业有8家,高新技术产品几十项,申请专利上百项,科技成果三十多项,大多数产品经过国家电光源检测中心检测,在太阳能供电LED(庭院灯)系统、专用LED光源控制器、LED路灯照明光源设计、大功率LED的散热技术、恒流驱动电源技术以及路面配光技术、灯杆内蓄电池专用防盗技术、室内LED照明应用技术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大功率LED路灯及室内LED照明推广应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保定光伏LED产品已形成集群优势,在保定市新能源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全国完成的LED道路和光伏LED照明样板工程不下数十处,已经取得了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但在目睹了保定市“十城万盏”工程走太阳能LED集成应用的路线后,我们看到,保定能够用前瞻性的眼光看问题,并且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同时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先于所有城市,抢先把LED照明大规模用于支撑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提升半导体照明产业,优化城市环境,建设低碳保定、绿色保定将起到重大的作用,也将为国内当前“十城万盏”工程,以致我国产业结构提升与变革提供新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保定标本。

但是,在当前“十城万盏”规划映照下的保定,也表现出对某些现实和未来的忧思。

据许春良处长介绍,当前市政道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市财政,包括国家层面的补贴等相关资金很少,以后会在能源合同管理和引用其他资本进行建设。从当前保定LED企业的布局格局来看,LED生产企业下游产品多,上游产品少,且规模不大。同时,作为拥有包括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在内的9所本科院校的保定人力人才资源来讲,高层专业研发人员缺乏,未来应加强院校与科研单位的联系,甚至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篇6

关键词:专利;分类修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 专利分类体系简述

建立在《关于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1971)》基础上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下文简称IPC)为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共同的分类工具,其建立的首要目的是为各知识产权局和其他使用者建立一套用于专利文献的高效检索工具,用以确定新颖性,评价专利申请中技术公开的发明高度或非显而易见性;此外,IPC还可用于对某一技术领域中的现有技术进行调研,对工业产权进行统计,从而对该领域的现有技术做出评价[1]。IPC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索专利文献的高效工具,其按照树状结构划分某一技术整体,并从功能和应用的角度设置了分类条目。

除IPC分类体系外,欧洲专利局(EPO)还拥有建立在IPC基础上的、更为细化的内部分类体系(下文简称ECLA),自2013年起,在ECLA基础上结合了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分类实践,建立了联合专利分类体系(下文简称CPC),为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共同拥有。同时,日本特许厅(JPO)也拥有建立在IPC基础上的、更为细化的内部分类体系FI,以及专门为计算机检索而开发的专利分类体系F-Term。这些更为细化的分类体系为精细化检索专利文献提供了可能。

2 专利分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专利分类体系是出于管理和检索专利文献的目的而建立的,它建立的原则是:将专利文献中同一技术主题归于同一分类条目下,从而便于在需要时通过该条目获取到相应的技术主题。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某一技术领域中的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到达一定数量之后,相关的一个或若干个专利分类条目中会积累大量的文献,影响检索效率;另一方面,在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原有的分类条目在结构设置上与产业发展的方向不相符,需要对分类体系加以调整。因而,专利分类体系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修订,分类条目的修订可分为三种情形:新增条目、修改已有条目和删除某些条目。新增和修改的分类条目可以体现出技术改进,揭示成熟产业的技术更新;而删除的分类条目能够反映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更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被淘汰的技术分类。

因而,从分类体系修订的条目关联中,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的发展状况。下文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对象,探索该产业关键技术对应专利分类条目修订反映出的产业技术发展热点和方向。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产业专利体系修订

3.1 主要关键技术分解

由于现有IPC按照传统汽车结构进行构建,无法体现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类型,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分类与产业技术的衔接关系,并由此研究专利体系的动态变化与产业技术发展的互相影响,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分解,具体如下:

其中一级技术分支囊括了三种动力车型,即,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全部关键技术。

电驱动系统指将车载电源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

储能装置指新能源汽车上安装的能够储存电能的装置,包括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和飞轮电池等或其组合,囊括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各类电池、储能设备。

整车电子控制系统指用来联合控制新能源汽车各子系统运行,进而控制整车运行状态的系统。包含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整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全部特点。

另外各二级技术分支按照其产品类型还进一步包括一定数据量的三级技术分支。

按照上述关键技术分解表,将其与专利分类表进行对照,发现储能装置以及整车电控两项关键技术涉及到了IPC或CPC修订历程中的多个修订项目,这两项技术也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类体系变化与产业技术发展存在的关联关系。因此,下文重点从储能装置以及整车电控两项技术的角度分析该产业与专利分类的关联和启示。

3.2 分类修订项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分布情况

在储能装置这一关键技术上,分类体系的修订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这些技术分支上;整车电控方面也涉及到了两项分类修订项目。近几年这几个技术领域分类条目修订频繁,反映出这些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技术发展迅速,创新活跃的技术领域。

3.3 IPC体系中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技术修订情况

3.3.1 储能装置对应IPC修订情况

储能装置对应的IPC修订比较活跃,近五年内生效的修订项目有5个,分别是F005、F007、C460、A008、F017,集中在光伏转换器件、非水电解质蓄电池、二次电池温控等技术。

F005项目(H01L31/06-H01L31/078):涉及太能电池的势垒,其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原理。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专利文献量大量增加,原有的条目数难以满足分类和文献检索的需求,因此该技术的分类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IPC分类表由原来的8个分类条目扩展到20个分类条目,扩展后的新条目,可以更加明确太阳能电池的势垒类型,提升了技术主题精细化检索效率。

F007项目(H01L31/04- H01L 31/058):涉及太阳能电池的光伏转换器件的基本结构,具体涉及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电互连、冷却和光学装置等。修订前的IPC分类表逻辑结构不够清晰,导致涉及光伏模块(由大量太阳能电池组成的整体模块)的技术,例如光伏模块的支撑结构、框架结构和接线盒等也分类在此,这些技术内容与H01L31/04的范围不是十分契合,新修订后的IPC分类表,新增了H02S这个小类,并且理顺了H01L31/04和H02S之间的关系,将涉及光伏模块的部分技术内容分类在H02S,使得IPC分类表的结构更加严谨清晰,分类位置更加明确,提升了文献检索效率。C460项目在修订过程中整合到F007项目中。

可以看出,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分类修订近几年比较活跃,表面看,该技术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电动汽车配套使用的充电站可以大量采用太阳能电池作为清洁能源,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008项目(H01M4/13、H01M4/48、H01M10/05):涉及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及电极。该项目涉及修改和细分的小组主要有H01M4/13、H01M4/48、H01M4/58、H01M10/05。H01M4/13修订前仅1个细分条目,修订后14个细分条目,将非水电解|蓄电池的电极按所采用的活性材料进行分类,同时相应新增了5种类型电极的制造方法。H01M4/48修订前仅1个细分条目,修订后6个细分条目,将无机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活性材料进行细分,近几年来该方面的专利主要聚焦钛酸锂、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等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

3.3.2 整车电控技术对应IPC修订情况

整车电控技术领域近五年内IPC涉及到的修订项目有2个,分别是A038和C477项目。

A038项目(B60W小类):车辆子系统联合控制,即不同类型或不同功能的车辆子系统的联合控制、专门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不与某一特定子系统的控制相关联的道路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该提案涉及修改和细分的小组主要有B60W10/10、B60W10/12、B60W10/18、B60W30/04、B60W30/08、B60W30/16、B60W30/18、B60W

40/06、B60W40/08、B60W40/10、B60W40/12、B60W50/02、B60W50/08,本次修改主要体现了对于各个分类位置的进一步细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有关新能源汽车整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也随之活跃起来,A038提案的修订内容主要涵盖了车辆驾驶安全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牵引控制等方面,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新能源汽车为提高行驶效率、节约能源消耗而带动的相关技术的发展。

C477项目(B60W20大组):专门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该项目涉及B60W20/00组的进一步细分,内容涉及原动机功率分配控制、混合配置的控制、传动装置控制、原动机转换控制、系统故障控制等技术。B60W20/10组是有关原动机功率分配控制的技术,混合动力车辆的内燃机和电动机功率分配直接影响车辆行驶效率和运行成本,也是近些年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3.3.3 其他专利分类体系中涉及储能关键技术修订情况

欧美联合分类体系(CPC),以及欧洲专利局曾经的内部分类体系(ECLA)中都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储能关键技术中燃料电池(H01M8)方面的修订。

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中,燃料电池是关键技术。分类表H01M8/00对应燃料电池领域。尽管近些年IPC并未对H01M8/00进行过修订,但近几年CPC对H01M8/00进行过多次修订,其中修订比较多的分类号涉及H01M8/04和H01M8/10。H01M8/04涉及燃料电池的控制装置或方法,H01M8/10涉及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这些是当前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热点。燃料电池的优点是发电效率高、节能环保,因此适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虽然目前由于市场原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要少很多,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CPC分类体系近五年没有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整车电控关键技术相关的修订,反映出这项技术在欧美已经趋于成熟,关于这个技术领域的分类体系在几年前就已经很完善。

3.4 项目修订时间分布与产业发展关联关系

修订项目出现的时机往往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分类文献量激增,分类修订要求迫切的时间点。不同的技术发展和技术更新有一定的进程。储能装置方面,早在2006年即出现关于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的修订项目,2010年开始储能装置方向出现修订高峰期,2010年至2013年期间密集出现了5个修订项目,分别集中在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动力蓄电池几个技术分支上。整车电控方向的两个项目分别出现在2010年及2014年,其中2014年提出的修订项目C477涉及混动车控制技术,历时1年多的修订讨论,目前已经完成,并已在2016年分类表中生效。有些技术对应的分类条目在近年内多次修改,说明其技术在持续发展,专利布局紧锣密鼓,应引起业内特别关注。

修订条目大多来源于ECLA条目或者CPC条目,部分细分来源于日本分类体系FI条目,说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在这些技术上发展更新非常迅速,已经从技术初创期发展到了成长期。

4 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发展建议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目标是“2020年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至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结合前文分类修订项目的深入分析,在目前我国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分类修订活跃的关键性技术方向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4.1 动力蓄电池技术

动力蓄电池系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之一,我国动力蓄电池技术的发展目标宏大,到202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蓄电池的发展目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80%[2]。但结合在华发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中国申请人占比仅37%,我国在华知识产权优势并不明显。全球发明专利申请量比较发现,日本和欧洲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巨大,美国次之,中国和韩国申请量占比较小,可见我国在该技术上与日、欧、美技术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从2007年开始,我国动力蓄电池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逐步增加,并呈现加快发展势头,说明我国已经高度重视该技术并且已经逐步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工作。

4.2 太阳能电池技术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欧洲、美国技术发展起步早且发展平稳,已经处于技术成熟期,中国、韩国在2007年左右研发创新逐步加强。从修订项目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分类修订近几年比较活跃,2010-2013年间有三个修订项目,内容涉及半体材料、模块、工艺等,并新增一个光伏发电的小类。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紧密,在《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中太阳能电池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电动汽车配套使用的充电站可以大量采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因此,建议将太阳能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电力装备等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重点关注半导体材料、模块、工艺等技术分支,具体内容可参考修订项目,因其过于专业细致,此处不再赘述。

4.3 燃料电池技术

日本、美国、欧洲研发起步较早,日本优势明显,中国、韩国也有一定的研发创新规模。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汽车,其相比纯电动汽车的主要优势是方便,因为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冗长的充电过程,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添加燃料。尽管如此,燃料电池汽车的劣势也很突出,燃料电池成本高昂,并且需要配建相应的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使用成本也很高,因此各国在该方向研发创新均没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日本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也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积极在华进行专利布局,在华的燃料电池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占到了46%的比例,专利优势明显,而我国只占到18%左右。因此面对这一巨大差距,我国企业应增强紧迫感,积极吸收借鉴日本、美国的先进技术成果。

2010年以来,欧洲分类体系对H01M8进行过多次修订,其中修订集中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技术上,关键内容涉及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电解质膜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当前的技术发展热点和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4.4 整车控制技术

整车控制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我国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整车控制系统自主化率达到50%,关键国产化芯片应用率达到10%,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率达到10%。到2025年,国产整车控制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关键国产化芯片应用率达到30%,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率达到50%。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分类表的修订和全球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修订的具体内容可能是产业技术发展的热点和方向,对于我国产业界来说,提前把握住分类体系的变化情况,能够对技术发展动向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专利分类表使用指南[Z].2017:1.

篇7

关键词:纳米 纳米光电 苏州工业园区

一、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光电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2007年,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正式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将苏州工业园区推到了全国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产业规划上,苏州工业园区把纳米光电新能源产业确定为园区纳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以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电池为主要方向,以通用照明、大屏幕液晶LED背光模组和自主薄膜电池装备为突破口,培养一批有高端自主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纳米光电产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资本投入以及政策扶持上。通过利用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基金、产业种子资金、创投跟进投资、国内外风险创投与民间资本等优势,为纳米光电产业发展建立了多元化的创业投融资机制。结合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优越的产业创新环境和一流的创新孵化载体吸引海内外人才创业和产业化研发,同时依托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强大的研发力量及丰富的科技成果,通过科研人员创办衍生公司、技术转移、合同开发、战略合作、技术入股、技术输出、技术转让、技术授权等多种模式推动纳米光电技术产业化。目前,纳米光电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依托苏州纳米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苏州工业园区已成立了多家涵盖LED产业链上中游的自主创新高科技企业,其中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GaN衬底晶片及其相关器件、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已研制出20-100um厚膜GaN衬底晶片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产业化生产的HVPE外延生长系统,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多项,打破了国外对高端上游技术的垄断。苏州纳晶光电有限公司则主要将产品定位于大功率型LED半导体发光外延片、芯片、LD激光芯片及相关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苏州纳科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则专业从事大尺寸LED背光模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尽管,园区大多数纳米企业成立不过一到两年的时间,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新生儿”将成为园区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光电产业发展问题

在可喜的成绩面前,我们应当有着清醒的认识,国际纳米光电产业发展迅猛,发达国家都在抢占产业高地,竞争异常激烈,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光电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主要集中体现在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高端产品原材料、关键元器件仍然依赖进口,产业结构还不完整,纳米光电技术发展迅猛、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为此向纳米光电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是园区发展纳米光电产业的方向。提升纳米光电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规模能级,引导和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才能提升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把纳米光电产业做大做强。

三、检验检疫助推园区纳米光电产业发展措施分析

为了更好地履行检验检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助推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光电产业发展,结合现阶段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光电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检验检疫部门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检企沟通,加大对纳米光电企业的扶持力度。检验检疫部门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全面了解生产经营、技术研发状况和进出口需求,引导企业学法、用法,提高守法意识,规范进出口检验检疫秩序;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检验检疫各项优惠政策并分析企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享受程度,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服务;及时传递沟通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信息,引导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出口。要要利用技术、信息优势,在品牌建设、标准制订、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指导,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

二、加强检研沟通,提升检验监管人员的检验监管能力和工作技术保障能力,并做好相关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到纳米光电产业的发展中去。检验检疫部门要发挥好纳米光电企业与科研机构、实验室检测机构之间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要通过与科研检测等机构的沟通学习,做好相关技术科研工作,不断提升检验监管能力和科研制标的水平,一方面将纳米光电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科研、产品检测等问题反馈给相关研究机构,并结合国外技术、信息优势,主动介入,积极应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抒难解困,发挥检验检疫部门的职能作用。

篇8

“我看好这个行业,现在的困难是阶段性的,”杨志远的态度很明确。选择华锐风电,除了看重上市公司财务总负责人的职业平台,他对行业未来也经过深思熟虑。杨志远一一对比了新能源领域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核能等在内的各类型优劣势,得出一个结论,“风电技术前景光明,是其中相对比较成熟、适合中国国情的主流发展趋势。”

2006年初华锐风电成立时正赶上中国风电产业的起飞时刻。从2005年开始,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风电五年翻番增长,无论是当年新增装机量还是总装机量,在2010年曾一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蓬勃的市场大环境下,抢占市场份额、做大规模成为华锐风电的发展路线图。2009年华锐风电的风电装机量超过金风科技、联合动力等业内大佬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然而从2012年开始,华锐风电的经营情况开始恶化,经营性现金流成为负值。2011年年初上市的华锐风电,第二份年报就显示亏损。中国风电产业经过几年爆发式的扩张,价格竞争、产能过剩的问题在2012年开始凸显。华锐风电的企业发展轨迹和行业发展轨迹完全重合。渡过企业困境,等待行业春天,成为华锐风电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大船掉头

华锐风电属于风电产业链上的整机装配环节,其下游客户是风电场。杨志远认为,风电装机容量和电网消纳能力之间的落差导致了风电场新项目的停止或放缓。下游的压力反射上来,就意味着设备制造商要面临库存过高、资金回笼困难等风险。根据市场变化,高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华锐风电。“从求规模转向了求效益,”杨志远这样描述华锐风电的改变。为抢占市场份额,扩大经营规模,华锐风电每年都有很大数额资金用于给风电场垫资。杨志远虽然坚持“这不是华锐风电独有,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也认为“资金回笼和压缩应收账款规模已成为目前华锐风电的重要工作”。华锐现在对垫资的态度十分谨慎,“我们会选择有实力和信用较好的客户,不再单纯地追求市场规模”杨志远表示。华锐风电由放到收、由激进到稳妥的转变,大力降低华锐风电的回款风险。杨志远介绍说,“我们通过给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多元化的结算方式,协助客户寻找低成本融资渠道等方式促成顺利回款。”

确定了总体的战略转型,华锐风电正处在深度调整期。杨志远进一步表示,“不仅仅是华锐风电处于调整期,是整个行业都处于调整期。”调整期和扩张期的财务管理思路有很大不同。杨志远当前的工作思路很明确,一是对未来前瞻性的规划,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使用;二是使华锐风电目前的财务工作跟上整个集团战略的脚步。“管理无止境,其实还是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成本消耗的定额管理、控制运维成本、优化物流等。我们正利用行业调整期,把企业基础工作做好,为了市场回暖的时候厚积薄发”杨志远介绍说,“现在华锐风电的内部整合基本已经完成,建立了新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新制度下一个具体的措施是按单采购和按单生产。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背后其实是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对库存压力的消解。

全面跟进

“资金确实对企业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的血液,”杨志远对此有高度的警觉。光伏巨头无锡尚德破产重组的殷鉴未远,按照杨志远的说法,风电和光伏不具备可比性。从上游原材料、配套件到终端市场,光伏是“两头在外”而风电产业在国内已经具有完整的产业链。“风电行业风险要低很多”,杨志远非常诚恳地表示,“从报表上可以看到,华锐风电目前还有几十亿元的资金,至少暂时经营不成问题。”虽然如此,在当前的背景下,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仍是杨志远的心头大事,“我们有多渠道的融资方案,比如银行授信、融资租赁、资产处置等。和各金融机构、银行保持良好沟通,是日常的工作。一旦出现短缺,能迅速把计划付诸实施,低成本短时间筹到企业发展必要的资金。”华锐风电目前的融资方式主要为债项融资,现在显然不是股权融资的好时机。华锐风电8月1日公告称,将向全资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比利时)有限公司借款人民币4亿元,借款期限一年。

华锐风电也开始尝试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如果时机成熟,成本合理,我们也考虑自营风电场建设。”在杨志远看来,自营风电场除了可以消纳自身库存,也会带来稳定的营收。“因为电费收入是相对平稳的,和风机销售不同,相比之下,风机销售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太大。如果固定收入能在收入结构中占40%以上,我们的抗压能力会大大提高。”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华锐风电控制成本、提高收益的另一个举措。从千瓦级达到兆瓦级,是风电机组技术的大发展。华锐风电是国内率先引进国外兆瓦级技术,实现兆瓦级机组国产化的企业之一。提升功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是风电制造商不变的课题。目前华锐风电的主力机型是1.5兆瓦级和3兆瓦级的风电机组,也在进行5兆瓦级、6兆瓦级和10兆瓦级等大功率机型的研发和试生产。不同类型的机组或相同功率下的不同设计,都有不同的成本投入,“比如叶片、叶形和材质的改变,也会影响到整个机组的成本。”杨志远说,“产品设计的方向应该是随着机组功率的提升,单位发电成本随之下降。”杨志远认为应该综合考虑研发投入、施工条件和风况等各项因素,以判断具有最优化成本优势的产品类型,“但大功率机型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前期的研发费用支出是必然选择。”

篇9

从目前来看,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降低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弱化地理位置相对劣势依然是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但从长远来看,扩大向西开放,强化内生机制,利用外部条件,抓住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构建跨区域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才是提升综合实力的最佳选择。

(一)积极谋划,争取国家政策措施支持

争取融入国家大交通圈,提高交通投入的边际产出。一是积极向财政部申请增加重大基础设施投资补助,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支持以及对甘肃均衡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二是向财政部申请落实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我省新能源和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旱作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与加工基地、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从政府主导层面集中财力办大事,积极谋划大项目,促使现有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科学。

(二)发掘潜力,做大做强新兴产业

一是制定有效措施,合理地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幼稚产业”进行必要的保护。以兰州新区为龙头,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二是推进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稀土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池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和特色中藏药生产基地,支持重离子加速器治癌装置等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四是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增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竞争力。五是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六是以特色形态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呼叫中心产业基地、创意设计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七是培育和发展金融产业,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扶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平台。

(三)加大力度,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一是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制品等,全面提升有色冶金产业。二是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努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三是推进石化、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形成以行业知名企业为龙头、带动特色企业发展的集聚发展格局。四是加快科技进步,大力推动创新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狠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在聚集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平台、探索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建设创新体系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

(四)促进合作,发挥政府的牵头协调作用

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强力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测试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步伐。二是加强校企联盟与产学研合作,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建筑材料产业、机械化工产业与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深入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奖励基金的激励作用,继续对省、市级立项项目进行匹配资金扶持,对重特大项目引进、企业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品牌创建等进行相应奖励。

(五)招商引资,致力提升项目质态

狠抓产业招商。一是在招商定位上,既注重做大总量规模,保持领先地位,又注重优化产业结构,致力集聚先进制造业项目;致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致力培育金融、服务外包、创意等高端服务业项目。二是在招商标准上,建立了以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环境为主要标准的项目筛选评审机制,确保招商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层次高、耗能低和无生态影响。三是组织专题招商活动,大力承接光伏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等。

(六)重视软实力,打造文化兴省名片

一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政府应免费提供宽带,让互联网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二是大力资助文化产业的投入。把包括特色旅游、影视、歌舞、戏剧、动漫、《读者》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作为振兴甘肃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文化兴省”战略,建立配套管理体制,出台规范化政策和奖励性政策,支持电影、网游、动漫等娱乐产业发展,四是向国内外推行文化战略和商业战略,构筑海外营销网,积极利用网络、商、开发直销、合作经销等多种手段,支持配套等IT产业、技术产业的创新和研发,为甘肃文化名片走向世界开辟途径。

(七)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篇10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日益走向衰落,这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动能转换期,一些长期以来依靠资源开采、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正遭遇最严峻的衰退周期。资源型城市如何从衰落中重新振兴,或者避免走向衰落,各省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下面以江西省萍乡市、新余市的转型发展为例,总结其典型做法与经验,为我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萍乡、新余和我市的相似之处

(一)地理区位优劣势相近。一是萍乡、新余系江西省西部和中西部的地级市,与我市一样都不靠近沿海,均属内陆三线城市;二是比邻(融入)中心城市经济区。萍乡比邻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区,新余跻身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群、我市是沈阳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

(二)人口、GDP规模相近。萍乡市人口187万,新余市人口120万,我市人口152万,均属100—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十以来,GDP累计总值萍乡市为5071亿元,新余市为5474亿元,我市为5320亿元,生产总值相近,增速相近。

(三)均为资源型城市。萍乡是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经有着“江南煤都”的美誉,2007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新余市是国内著名的以钢铁为基础的老工业城市,201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我市是驰名中外的“煤铁之城”,上世纪九十年代煤资源枯竭后,形成了“一钢独大”的产业格局。

(四)环境优美、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萍乡市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市重点保护单位67处,著名风景区武功山集雄、奇、峻、秀于一身,有南方罕见的十万亩高山草甸和众多瀑布群;萍乡义龙洞被誉为“天下第一洞”。新余市著名风景名胜有仙女湖、仰天岗森林公园、孔木江湿地公园等,其中仙女湖景区流泉飞瀑多,动植物种类繁多,乔被誉为“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2002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仰天岗森林公园山谷幽幽,怪石嶙峋,翠竹如画,有诸多巧夺天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我市拥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6处,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文化遗产——桓仁五女山高句丽山城;亚洲最大的天然溶洞——本溪水洞;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等,集山、水、林、泉、洞为一体,素有“燕东胜境”之称。

(五)都在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2008年萍乡市全面实施转型战略,萍乡“因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重点打造冶金、机械电子、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十大接续替代产业。新余因钢设市,缘矿而兴,2011年列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大力培育新型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钢铁深加工产业“三足鼎立”产业格局。2009年,本溪市委、市政府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经济区“双重国家战略”,从总体上对本溪未来主导产业发展和城市内涵特征进行了准确定位,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生物医药、原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建设“三都”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即建成“中国钢都”、“中国药都”和“中国枫叶之都。

二、萍乡市、新余市转型升级的做法及成效

萍乡、新余分别依托煤炭资源、钢铁资源均有着一段辉煌历程。但当资源日趋枯竭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作为江西省3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的两个,面对重重压力,他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市转型,让百年老城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萍乡、新余两市的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产业延伸与更新的“老树发新芽”模式

萍乡、新余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运用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大力发展接替型产业,在原有企业基础上进行转产,或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延伸相关的产业工业、拓宽其产业链,大力开发原有资源型产业的新兴产品,并广泛利用新技术进行深加工和精处理,为其原有主导产业的永续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的萍乡煤矿,是中国代近工业史上的“十大”厂矿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鼎盛时期,江西省40%的原煤、30%的钢铁产自萍乡。2008年萍乡市全面实施转型战略以来,一方面稳定煤炭生产,逐步降低原煤产量,一方面积极致力于非煤生产,狠抓多种经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优势。萍矿根据转产发展的需要,坚持老厂技改与新项目建设并重,对水泥厂和矸石电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了浙江永庆热电厂和萍乡浮法玻璃厂。其中全国煤炭系统最大转产项目之一的浮法玻璃厂,填补了江西工业的一项空白。萍矿还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出6110型豪华空调大客车、乳化炸药和全自动乳化炸药装药机、客车空调、玻璃钢冷库系列、FBT系列保温涂料、402不锈钢焊条和557特种焊条等新产品,由于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和效益。近年来,萍矿相继组建了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浮法玻璃厂)、安源管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6个子公司。开创了科技研发、承包工程、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五项业务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从“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萍矿为企业转型探索了一条出路。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乃至世界知名钢铁企业。2010年,全球钢铁企业产量排名36位,国内排名16位。船板的产量、市场占有率 2007 、2008 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自2011年开始城市转型之初的 “新钢独大”,到现如今配套企业聚集,新余在打造传统产业高地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新余着力做好做强产业链文章,全力推动钢铁产业招商和下游装备制造产业据商,引进冷轧钢带、汽车零部件、特钢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让旧动能焕发新生机。2017年全市新签5000万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33个,签约金额106亿元,投资3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宁夏锦绣物流装备项目、投资10亿元的联天桥梁钢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项目等一批优强项目接连落户。 钢铁产业已逐步改变了“新钢独大”的局面, 形成了以新钢集团为核心,百余家钢铁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集群,2017年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20亿元。

(二)引进新兴技术及产业的“另起炉灶”模式

萍乡、新余两市经济转型,在保留原有主导产业“根基”的同时,也注重植入新兴产业的“血液”——发展替代型产业,即与原有的主导产业不同,重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1.依托经济开发区,大力引进发展新兴产业、无烟工业。萍乡经开区、新余高新区作为两市经济发展主战场、对外开放主平台,始终坚持全域开放、全面开放,不断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十以来,萍乡经开区累计引进省外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95个,实际进资530亿元;新余市高新区已引进并开工170个重点项目,实际引资488亿元,另外引进外资24亿美元。

位于萍乡经开区的江西省长益光电有限公司总投资8亿元、目前在国内光电行业排名第二,年产5000万套手机数码镜头等产品,已成为华为、OPPO、VIVO等国内一线手机厂商的主要供应商,还远销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江西网是科技有限公司是萍乡市经开区2018年5月投产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该公司主营万兆交换机、智能路由器、无线网卡等产品,产品销往国内28个省市区和海外50多个国家。今年预计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000万元。

扶上市、育龙头、抓创新,新余高新区着力打造新动能高地。近几年来,采取创新升级、上市融资、战略合作、集中优势资源等措施,推动以锂电、手机触控、LED为代表的新制造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2017年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0.6%、40.2%和358.8%,其中锂电产业成为当前新余众多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强产业,锂盐产量占全国、全球的份额分别达到34.28%和17.97%。产业结构的更加优化,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带来的是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目前,新余市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全市现有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家,过10亿元企业25家,过5亿元企业4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5%。当前,新余已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深加工、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多元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

2.减“黑”增“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环保产业

萍乡市大力推动增绿工程,不断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61.9%提升到2017年的66.9%。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萍乡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湿地公园,配置了乔、灌、草多种植物群落和园林植物景观,使城市生态得到了有效恢复;通过武功山景区、杨歧山景区、玉湖公园、聚龙公园等的建设,极大提升了城市魅力,迅速壮大了旅游业。旅游收入由2007年不足全省的2.1%,提高到了现如今的10.4%。在推动增绿工程的同时,萍乡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引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一批曾经在煤炭行业赚取了第一桶金的煤老板趁势而为,纷纷“洗脚上岸”,逐渐从地下走向地上,投身于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曾经的煤老板彭建鹏就是绿色产业的参与者、受益者之一。从2006年开始,他主动跳出煤炭行业,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兴办了一家体验式茶场,年产茶叶6000公斤,年销售收入700多万元,其旗下的“万龙松针”高端茶还入选中国名优名茶名录。2015年竣工投产的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环保公司,销售收入从当年100万元、2016年的1000万元到2017年3亿元,快速实现“三级跳”。如今,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助推萍乡城市转型的新引擎。目前,全市共有64家节能环保企业投产,2017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2亿元,利税14亿元。

新余市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坚持以最严的标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保家行动”常态化。坚决把好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修复生态治环境的同时,新余市大力发展旅游这一朝阳产业,提出“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和“将旅游业打造成全市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适时出台了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和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市财政安排了1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各县区也相应设立专项资金。2015年,依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成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博览园——台湾兰花博览园开园;全国首个集超自然观光、穴居体验及洞穴养生的溶洞之都——中国洞都开业;亚洲最大亚热带植物园——新余国家亚热带植物园纳客……2018年,受在仙女湖录制的央视七夕晚会强烈影响,新余城市光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旅游蓬勃发展,旅游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增长22%,预计全年新余旅游及相关收入150亿元,创外汇收入850万美元,接待总人数1300万人次,从业人员10万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

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萍乡、新余非常缺乏人力资本,而人才的缺失也限制了技术的研发开拓,进而导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都达不到一般发展指标。所以,萍乡、新余两市在城市转型升级中,深刻认识到要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快人力资本内流以及企业人才的培训,所以产学研合作是其转型的必经之路。

实现产学研合作,首先建立人力资本支撑体系,通过完善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院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除了加强对人才的理论知识教育,更注重了对其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建立企业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加大对企业开发研究新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同时注重了与国际合作,在吸引外来资金、外来技术的同时,注意与当地资源条件的有效结合,通过开展中小企业与大型国企的合作竞争,整合企业资源,使之转型成更适合新技术开发利用的企业系统。再次,在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引领导向功能。

萍乡转型以来,通过产学研合作,连续4届8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2013年被科技部列为“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并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14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全市共有52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为40.5%。安源管道实业有限公司是由萍乡矿业集团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星河实业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现代化企业,投资两亿元。该公司生产的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全部知识产权,获得4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美国专利,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并且因其先进性被若为“管道制造业的一场革命。这种管道集钢材与热塑料两种材料的优点于一身,克服了金属管附压不耐腐、纯塑料管耐腐不时压的缺点,具有防腐与环保等综合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水、燃气、石油、化工和矿山等行业。安源管道公司目前在全国钢骨架复合管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二,拥有12条生产线,产品销往除西藏以外的三十多个省市区,并出口欧美等10余个国家。2017年生产Dn600型直管2000余公里,主营业收入150亿元。

位于新余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十分注重产学研之间的合作,2005年成立之初,除与上海交通大学、 南昌大学建成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外,还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昌航空学院、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北京京运通公司等单位组建起战略联盟,共同构筑起光伏太阳能领域的产学研协作平台。2012年,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博士后研究工作站,2017年,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签约中科院院士2人,拥有外籍专家和博士10人、国内光伏相关专业博士42人,高端研发人员共计120余名。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博士及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在赛维LDK共同开展技术转化工作,推动了赛维LDK的飞速成长。经过8年的快速发展,江西赛维LDK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光伏制品生产商,2011年实现主营业收入6000亿元,硅片产能世界第一。

在转型过程中,萍乡市、新余市借助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央企入赣”、“民企入赣”的东风,扶持壮大电瓷、陶瓷、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萍乡擦亮了“中国工业陶瓷之都”“中国电瓷之乡”品牌。昔日“江南煤都”已经成功嬗变,成为今日之“赣西明珠”。新余市是世界最大的锂盐生产基地和硅片生产基地,虽然近年来遭遇了世界光伏危机,但新能源之都的霸主地位仍不可撼动。

三、对我市产业升级的几点启示

(一)树立工业强市理念不动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工业强市”发展理念不动摇,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构建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工业发展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钢铁深加工产业,着眼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钢铁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引进电工电气设备及其它通用设备产品高端化企业,发展机械制造产业,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建设,强化产能释放,树立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理念,拉延产业链和拉近产业群,积极发展工业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提高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建材产业转型升级。转变观念,大力培育和发展复合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二)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统一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对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定权,形成管理规范的操作流程,搭建行政审批事项网络运行平台,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项目及资金的支持;不断加大有效投入,紧盯重点项目,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夯实发展后劲。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园引制,力争引进好项目、好产业、好机制,努力实现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打破制度藩篱,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真正发挥相关政策及财政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激励杠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实施精准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困难和问题,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