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增长和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而许多农业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须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如土地深耕深松、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因此,本文就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

1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发展进程

我国农业机械化市场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小麦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将重点研究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等作物机械化的推广,争取大力发展。据报道显示: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2年的57929.85万千瓦上升到2012年的102558.96万千瓦,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45705.75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58957万吨,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6537.02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52377亿元,可见农业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

1.2存在问题

1.2.1农业机械装备量及结构问题当前农业机械装备以中小型的农业机械装备为主,大型机械较少。动力型机械数量较多,而专业的用于农业作业的机械较少,且用于农业作业机械的配套机具少,机具的档次层次不齐,性能良莠不一。1.2.2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机械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西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众多,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其他地区低;而北方地区机械化发展条件较西南地区好,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1.2.3农机门类品种缺陷不同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用于小麦的农机有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从播种到收割都有专门的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如今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发展较快,但适宜山区及丘陵地带播种、插秧上的机具不多,维修和售后服务也跟不上。近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虽然在减持,但是种植效率大大提高,北方玉米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是南方由于玉米品种问题和土地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2.4农机使用问题农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买不起、用不好、效益差的问题。农民的收入有限,虽然政府有农机的补贴政策,但农机的价格较高,许多农民买不起农机。有些农民能够买得起的农机,但是文化素质有限,农机只能完成简单的农业作业,不能发挥全部的作用[2],同时还可能造成故障多、效益低的问题,这大大地影响了农民引进农机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机发展。

2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

农业机械化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即劳动力和土地。一方面,农业机械化能够释放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投入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中去。但是农业机械化仍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力以完成农业作业。目前,农村大多数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仅有部分老人、妇孺留守,无法满足机械化农业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家庭式的,实行初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按照家庭分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导致土地分配的过于零碎,不利于现代化机械化的推广,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3.1发展策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⑴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作业的机械数量,及其与农具的配套比例;在中小型农业机械使用的基础上,鼓励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发展;⑵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尤其是水稻、玉米生产及秸秆还田等的机械化工具,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⑶推动跨区作业,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市场效益。

3.2发展趋势

3.2.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改善随着政府和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和需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政府颁布许多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生产机械化,这样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3.2.2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需求增高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农业机械化,水稻、玉米等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他农业生产如畜牧业生产方面对机械化的技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养殖场、人工草场的建设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产业机械化研究,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3.2.3农业机械化更新升级需求增加随着全球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机械化信息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不断研究新的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农业机械,这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任重远.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4.

篇2

前言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东麓,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7个乡镇,65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幅员面积258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8000公顷,其中水田5000公顷。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兰平原和布尔哈通河两岸,海兰江和布尔哈通河两条水质优良的河流为其灌溉提供了充足的地表水资源。全市水田黑土面积多,有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水稻。

玉米和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作物,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玉米和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市农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我市农业机械发展不均衡,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的改变。特别是玉米N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水平还很低,生产收获产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热点,也是亮点。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1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2053千瓦,各种农业动力机械684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52台,小型拖拉机3688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种植水稻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耕作技术粗放、落后,用工量大,产量也偏低,所以农业发展速度不快。从80年代初引进日本大棚盘育机械插秧技术,到近年来由于加大水稻和玉米的科技种植栽培力度,采用深施化肥、化学除草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先进技术,引进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使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国家两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市种植面积表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所以,发展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2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006年, 我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104335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4896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基本上是空白。经过10年的发展, 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长了迅猛。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2053千瓦以上,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6840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7731套, 联合收获机械597台。

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耕、播种、收获率分别达到90.48%、90.62%、73.72%;2016 年水稻机收比2005 年提高了51%。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在有关部门大力配合下,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即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 影响龙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劳动力因素,我市朝鲜族人口比重大,达到66.4%,由于本地经济水平低,有大部分朝鲜族人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大量外流,特别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和农业户口的人更容易外出。农业生产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空间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导致农业不能规模生产,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土地因素,我市属于完整的山间丘岗性盆地,不适宜超大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家庭经营规模狭小,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方式很难推广,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一是中小型农业机械多, 更新大型机械乏力;二是动力机械多, 专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 配套比率低; 四是低档次机具多, 高性能机具少。

4.2 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我市在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玉米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市有23000公顷旱田,玉米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65%,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旱田机械,玉米生产机械作业率低,机械收获占66.85%,严重地制约了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升,但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板结现象与机械化严重滞后对粮食产量造成威胁。

4.3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使用取得效益。但是,我市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大型作业机械需要10万~20万元,一次性投资大,目前我市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有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 农机手的综合素质不高,农业机械的作用未能全部发挥。另外农机部门引导、服务不到位也是农机手用不好农机的一个方面。三是“效益差”。由于部分农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具闲置时间多,造成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更换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5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

5.1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趋势

趋势一:农机的升级换代需求强劲。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趋势二:关键环节机械化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

趋势三: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 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水灌溉、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推广;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S22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同时在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上,农业机械化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农机部门的工作者,尤其是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的工作者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作为农机其它部门的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努力的配合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的工作,努力让农业机械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当下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当今时代的大环境就是信息与科技并存的时代,因此要求各部门都要掌握,并能很好的运用网络信息体系。作为农机推广部门也不例外,各部门要配备计算机网络专业型人才,学会整合资源,同时利用好资源。建立农机信息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农机买卖、技术服务、新科技成果、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时,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消除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农业产品交易的现代化。

新时期完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也是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步,希望能引起农机推广部门的认识。

2 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适应时展,所以农机推广部门应该与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研发部门,包括含有农机专业的学校建立紧密联系,经常沟通,积极努力的寻求创新点,努力提高农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改进农机设备,推广农机先进技术,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3 技术推广要有选择性

农机推广部门在进行一项新技术的推广之前,要考虑到此项新技术最适合哪个地区进行推广,或哪个地区最需要这种技术,要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不能盲目行事。推广每一项技术之前,要看技术内容是否对农民生产情况是适用的,技术是否是可行、可靠,没有一定先进性的技术推广也没有很大的价值。技术的推广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优先的选择见效明显、投资较少的技术。同时,技术的推广要注重全局,不可以只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推广的技术要进行试验

在技术进行推广之前,农机推广部门必须先进行安全可靠地试验研究,要得出可靠地试验结果,确保此项技术万无一失,同时又适合在所选择的地区进行推广后,方可进行技术推广。因为通过试验后,不但安全可靠,同时如果此项技术通过试验证明,比传统的技术效果好,则可以大范围进行推广,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经过试验证明后,该项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农民也相对容易接受,便于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开展。

5 农艺与推广技术相结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至关重要,农机如果离开农艺,就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唯有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在进行技术推广时,要注意农机与农艺怎样完美的结合,也要与农业技术部门多多沟通,寻找最佳方法,让新技术更好的传达到农民朋友手中。

参考文献

[1] 郝瑞彬,李子田,孙云鹏.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影响因素浅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 赵伟利,张义俊,刘文艺,等.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5(10).

[3] 陈锐,魏津瑜,毕然.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01).

[4]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03).

[5] 涂志强,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5(05).

[6] 杨敏丽,白人朴,刘敏,等.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07).

[7] 杨敏丽,白人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09).

篇4

关键词:耕种机械;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1需求较高的机械

1.1水稻插秧机

水稻在全国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水稻需要非常大的产量。传统的手工插秧根本满足不了人们对水稻市场的需求,于是机器插秧收到推崇。根据资料显示,水稻插秧机目前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在东北市场,插秧机的销售业绩成绩很好。

1.2播种机

近年来,播种机的销量持续上升中。田地是农民的命根,由于农作物市场的供量庞大,土地的面积也十分庞大。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拥有播种机,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保重播种面积。于是,播种机的销售量在迅猛发展。

1.3旋耕机

旋耕机是配合拖拉机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旋耕机可以把土壤粉碎的细细的,并且充分混合化肥和土地,因此,旋耕机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旋耕机既能在田地使用,又能在旱地使用,所以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机器,在耕种机械市场的销量中也有显著提升。

2国内农业的发展对耕种机械市场的影响

2.1环境问题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被重视,植树造林被提倡。由于国家的政策,很多农民弃田改为造林。这大大减少了农作物的生产,田地少了,自然对耕种机械的需求减少了。同时,环境的污染,也让农作物的存活率减少,资金不得周转,田地自然荒废了。

2.2资源浪费

农作物的产量很可观,但是由于地域问题,粮食的出售达不到成本。由于卖不出去,这样大大降低了每年的农作物生产,自然就减少对耕种机械的需求。

2.3成本太高

偏远地区,无论是物价还是产量都很低。一来,量少卖的少;二来,价格只比成本价高出一点,农民根本没有余钱去买大型机械。机械不仅昂贵,后期的保养都需要开销,并且很多机械都是协同作用的,这样就更加打消了农民购置机械的想法[1]。

3耕种机械市场存在的问题

3.1对机械生产实力太弱

由于没有强大的生产企业,所以机械的生产技术不成熟,同样生产质量不高。由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落后,难以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由于发展缓慢,让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得到停滞,从而影响耕种机械市场的销售产量。

3.2产权意识薄弱

由于国内农业的自主创新严重缺乏,让各个品牌之间技术大同小异。即使推出新的产品,无非就是效仿,并没有新意和创新。

3.3价格标准没有规定

由于各个品牌的机械都是出不多的,但是个别小企业使用的特别材料参差不齐,这样市场的定价漫天不一,这样对耕种机械市场的负面影响很严重的[2]。

4耕种机械市场发展趋势

小型的机械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了,按照当今发展形势,中大型的机械逐渐被需求。由于中大型的机械更方便使用,所以,中大型的销量将会十分可观。由于政府的支持,机械化的农业得到广泛宣传,相应的福利与补助,使农民更乐于相应政府的号召。于是,耕种机械市场还是很受热衷的。竞争激烈推动着耕种机械市场的发展。因为各个大小企业需要盈利,一成不变的技术满足不了人们对耕种机械市场的需求。于是,新的技术设备被推动着去研究、去开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新的研究成果被热衷和采用。同时使耕种机械市场不断地更新,拥有更多的选择。由于对机械的需要,更多的企业热衷于对机械的投资,这样使耕种机械市场更加的规范。也让消费者更加的放心,也更有保障。质量得到保证,也推进着耕种机械市场的优良发展[3]。

5最近几年的新型机械

5.1手扶无轮式旋耕机

手扶无轮式旋耕机是根据丘陵,山区,地块小,高差大,又无机耕道而设计的。手扶无轮式旋耕机非常适合沙质地、经济物种植的松土、中耕和除草。手扶无轮式旋耕机的体积小、结构简单,所以它特别好操作,耗用量低。它硬土壤进行松化,便于施肥。它替代了老式手工业繁重的作业。

5.2牵引自驱式旋耕机

立轴式旋耕机与横轴式旋耕机不同,这种机器的轴承是成纵向排列。这种旋耕机设计在机器的内部安装了很多的附加装置,可以实现深层耕种的操作。

6结束语

近年来,农业对机械的需求还是大幅度上升的,对耕种机械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无论是机械的内部供应,还是出口贸易,都可以积极的迈出一大步。同时见证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迅猛不失实力。

参考文献:

[1]张传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吴启标.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6,47(6):25+27.

篇5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化 现状 重要性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97-01

1.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现状

随着农业的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北方各省、市、自治区都进一步加强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在局部地区机械化收获已经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迹象。目前主要有自走式、悬挂式(前悬挂和侧悬挂)、牵引式、玉米割台4种型号。

1.1自走式:目前我国研制生产的有2行、3行、4行、6行机型,其中3行机型的品种最多。发动机的功率为44~1l0kw,能适应的玉米收获行距为 60-70cm,该机型具有机构紧凑、性能完善、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等优点。其不足之处是构造复杂,制造要求高,且售价较高。另外,由于国产发动机性能不够稳定,液压件、传动件等工作不可靠,产品零部件加工手段落后以及装配质量粗糙等原因,使整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都受到了影响。

1.2牵引式:牵引式机型与拖拉机配套使用,适合在大面积地块作业。由于收获机安置在动力机械的―侧,所以作业前需要人工收割开道。加之机组较长,转弯半径大,因此只有作业地块较大才能适应。虽然该机技术成熟,但难以适应当前农村一家一户地块的种植模式,除在个别农场应用外,在广大农村应用较少。

1.3悬挂式:悬挂式机型是我国近年来自行研制的产品,有1-3行机型,可分别与不同型号的拖拉机配套使用,适合在农村小面积田块作业。l行机多为侧悬挂式,可与11-22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作业;2行机有侧悬挂与正悬挂之分,其配套动力多为50型拖拉机;3行机型基本采用正悬挂配置,配套动力为60、70或80型拖拉机。该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机动灵活等特点。与大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相比,具有价格低廉的优点。其缺点是与拖拉机组装工作量大,机组作业时驾驶人员舒适性差,自动化方面明显落后于国外产品。目前,在已研制的机型中还存在可靠性差、效率低、对作物的不同行距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个别机型的损失率和破碎率还有待进一步降低。

1.4玉米割台:玉米专用割台是用于替换谷物联合收获机上的谷物收割台,将谷物联合收获机转变成玉米联合收获机。目前试验应用的主要是在自走式小麦、大豆联合收获机上将其割台换成玉米摘穗台。一次完成摘穗、输送和集箱等作业。

2.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必要性

2.1解决粮食自给是加快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项国策。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7亿多是农民。由于每年人口纯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减少,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采取了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玉米单产两项措施,提高单产主要靠选用高产优良品种、紧凑型玉米种植模式、覆盖、移栽、机械收获等措施。

2.2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玉米是高产之王。玉米最高单产达1548公斤/亩(23.29吨/公顷),其潜在理论单产可达3765公斤/亩(56.34吨/公顷),增产潜力极大。我国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单产比美国低 56~70,列居世界第28位。

玉米收获机生产应用需达到技术性能指标是:收净率≥82%、果穗损失率

以山东省生产的与上海-50拖拉机配套使用的4YW型2行玉米收获机为例,年单机作业面积最多的1000多亩,―般的作业都在400亩以上。按每亩收取作业费600-700元计算,约有两年时间即可收回机具成本,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经济效益相同。可见,农机户购买玉米收获机进行技术作业服务,具有投资价值,会有较好经济收入。

由于联合收获机同时解决了玉米的秸秆还田问题,减少了秸秆占地和环境污染,使土壤增加了肥力,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玉米生产机械化,尤其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决了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难点,对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向承包大户集中,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可使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进―步解放出来,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必然,也是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是农民朋友的迫切要求,是农业生产的急需。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瓶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玉米收获的机械化。玉米从种到收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由于收获基本靠人工和旧式工具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三秋”时间拖得很长。秸秆不能粉碎还田,不少地方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做好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已迫在眉睫。

3.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产品开发的重点如下。

3.1重点开发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秸秆作为饲料饲喂牲畜是秸秆过腹还田的自然途径,也是秸秆饲料价值和肥料价值的重要体现。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玉米果穗、茎秆的收获,适应农民收获玉米的习惯,又增加了茎秆青贮收获,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是今后发展的热点。

3.2坚持大中小结合,分层次研究开发与推广

在研究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从目前情况看,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前景看好。利用现有的农机动力,开发与50―6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能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集箱、还田、破茬等工序。3行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整体结构采用优化设计,功率在80马力左右,以自走式为最好。4行以上的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应消化国外技术,走组装生产之路。从我国农村现阶段的经营管理模式、经济水平、购买能力、现有的动力情况来看,悬挂式(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京津郊区和东北国营农场地块相对集中,可优先示范推广3、4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在经济发达地区应以3行自走式为主,2行悬挂式作补充;经济一般地区,以2行悬挂式为主,以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的不同需要。

篇6

关键词 农作物;机械作业;作业成本;抽样调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05-01

宿州市桥区地处淮北平原,小麦种植11.3万hm2,玉米种植7.3万hm2。拥有机械总动力209.14万kW,小麦联合收割机5 532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 100台(包括400台互换割台收割机),拖拉机8 528万台,播种机1.7万台,小麦机播率99.47%,玉米机播率91.7%,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99%,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86.1%,总体机械化水平87.92%。为充分掌握桥区2013年农作物机械作业成本支出情况,桥区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结合包村联户活动,根据“三秋”、“三夏”农机作业实际情况,选择有区域特点、种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农机大户,于2013年5―12月进行作业成本调查分析,现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抽样方法

小麦、玉米收割机抽取了福田、奇瑞、中收、约翰迪尔、巨明、博远、国丰等13个生产厂家的产品;拖拉机抽取了福田、奇瑞、东方红、弗雷森等7个生产厂家的产品,共533个样品。根据农业机械化生产不同环节作业情况,重点抽取小麦播种、小麦收获、玉米播种、玉米收获4个环节。每个环节抽取130个以上的农机户,经筛选取100户作为此次调查分析群体。调查的机具主要为近3年内购置,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均为2013年新机,主要是因为新机型都具有剥皮功能,是未来几年玉米机收的主导机型。夏玉米板茬直播在桥区大面积应用,对此类机型抽取调查具有代表性。小麦旋播面积越来越大,发展迅速,是桥区小麦播种发展方向,故此次调查只选取小麦旋耕播种机。桥区土地流转面积所占比例较小,对种田大户和农场调查不具有代表性,农机田间作业主要以农户自有承包地为主。

1.2 费用支出种类及平均作业成本

作业农机手的主要支出分为五大类,即燃油费用、雇工费用、维护费用、日常开支费用、机器折旧费(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折旧1/10),如表1所示。从作业成本构成来看,燃油消耗在各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最大,小麦机收为总成本的44.7%,玉米机播为68.5%,玉米机收为49.4%;小麦播种为64.3%;人工费用在各项开支中位居第二;机器折旧位居第三。从作业环节来看,小麦播种环节作业成本平均279.00元/hm2,收获环节464.85元/hm2,合计743.85元/hm2;玉米播种环节作业成本262.95元/hm2,收获环节741.15元/hm2,合计1 004.1元/hm2。综合起来看,2013年作业成本较2012年有所增长。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只在当地作业的机手。大中型拖拉机的经济效益1.2万~1.8万元/年;小麦联合收割机经济效益1.5万~2.5万元/年;玉米联合收割机利润2.5万~3.5万元/年。

2 作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是小麦收割机用油燃油价格上涨0.3元/L,收割小麦、玉米增加成本7.5~18.0元/hm2;二是用工工资上涨,驾驶员工资200元/d左右,上涨50元/d,人工成本上涨15元/hm2左右;三是2013年秋季后期多雨,部分地块积水,玉米收获机作业量减少20.0~26.7 hm2,玉米机效益每台减少1.5万~2.0万元。

3 影响作业成本的因素

(1)田块大小。宿州市农民拥有的耕地面积差别较大,人均不足666.67~4 000.02 m2,造成了作业田块大小悬殊。对于小田块,作业时机具转弯调头频繁,减少了有效作业时间,作业面积相对减少,造成作业成本增加。

(2)作业地块分散。宿州市农户耕地分散,给大型农机田间作业带来了不利因素,机械转场频繁,直接影响单位时间作业效率。

(3)机手操作熟练度不一。部分农机手在田间作业中对机械的操作使用不够熟练,导致作业效率低、机件损耗高,作业成本自然上升。

(4)机械可靠性不高。部分机型故障率偏高、待修时间长、有效作业时间缩短,导致作业效率低。

(5)配套不合理。部分机手在作业机具的选择上太随意,不依据机具的实际参数性能采取合理搭配,出现“大马拉小车”浪费、“小马拉大车”吃力的场面;有些生产厂家为迎合用户心理需求,不切实际地增大功率。

(6)土壤类型及墒情。宿州市土壤类型多样,有砂性土、砂浆黑土、红花淤土及褐土等类型。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墒情,耕作比阻差异较大。

(7)作物产量。作物产量直接影响收获效率。产量高,相对作业效率低;反之,则高。

(8)作业线路安排。由于机手作业经验不同,有的机手作业线路安排不合理,频繁转场,机械空转时间长,无效油耗增加,相应增加了作业成本[1-2]。

(9)整地质量及割茬高低。整地质量高、作物留茬低,则效率低、油耗大,作业成本增加。

(10)作物成熟度、潮湿度。作物成熟度高,则动力消耗小,作业效率高;潮湿度大,则动力消耗大,作业效率低。

(11)拖拉机驱动方式。在深松、耕整地及板茬播种环节中,在相同功率的前提下,四轮驱动拖拉机工作效率优于两轮驱动。

(12)雇工费用。作业时间越长、作业面积越大,人工费用成本越低。人工费用增长较快,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25%以上。

4 降低作业成本的建议

(1)改变燃油补贴发放方式。燃油补贴应按每年每台机械收割、播种、耕地的平均面积数直接补给机手。例如,每台收割机本地收割在33.3 hm2左右,跨区收割在40.0 hm2左右。每台拖拉机耕地本地旋耕机46.7 hm2左右、播种66.7 hm2左右。

(2)加快土地流转、统一耕种、减少转场,努力改变“小地块、大农机”的现状,降低油耗。

(3)及时了解作业信息,合理调度农业机械,避免“有机无处用、想用无处找”的现象,使农业机械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降低机械闲置率。

(4)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大型、复式作业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农作物收获质量。

(5)进一步提高机具配套比例,达到“一机多用”,提高利用率。

(6)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在代种、代收、土地流转方面的独特作用,充分利用其机械装备、资金、技术、人力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作业成本,促农增收[3-4]。

5 参考文献

[1] 陈秉俭,王继文.伊犁调查分析农机作业收费情况[J].河北农机,2012(2):27-28.

[2] 陈秉俭,王继文.规范农机作业市场 确保增加农民收入[J].新疆农机化,2012(2):32-33.

篇7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对策;青海湟源

1湟源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优势产业不明显,集约化程度较低

湟源县大多数农村经济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并伴之劳务输出,在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有部分群众积极发展各式农业产业,成效显著,如苗木种植、养殖业等。但其间产业的发展,多为农民自发盲目的自主型农业,缺乏集约型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优势产业不明显[1-2]。

1.2传统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

在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仍普遍看重自家土地,个体经营性较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大部分人没有将土地流转出去,大面积抛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给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1.3农田水利基本设施老化、破坏现象普遍

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家庭经营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对以集体劳动方式修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只使用、不维护的现象比较普遍,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破坏严重,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2发展对策

2.1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

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为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当务之急须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目前有些农业机械不适合小块土地的耕种,需要改良。应鼓励工厂生产适宜不同地块类型的机械,并扶持农民购买,对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有很大的帮助。

2.2加大宣传力度,妥善开展流转工作

基层干部要从为民办实事出发,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的引导,并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应通过以下2方面来实现:第一,要加大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工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普遍存在农民群众对流转的认识度和知晓度不充分的现象,应在思想上做好群众工作;第二,要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对土地流转法规政策要进行广泛宣传,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工作,改变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有效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3-4]。

2.3进一步维护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维护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会浪费大量资源,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维护。

2.4强化统筹理念,加快整合各类资源

一是整合资金资源。实现“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发展。二是整合部门资源。整合分散在计划、财政、农业、农发、扶贫、科技等部门的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整合交通、水利、电力部门资源,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所需的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整合信息资源。加快电子农务服务站建设,鼓励支持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公司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确保每村每户在2010年底至少有1个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

2.5强化规划理念,加快构建区域特色产业

在规划编制上,根据湟源县区域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坚持规划到乡镇、到村组,明确每个乡镇的产业发展重点。按照“稳粮、兴牧”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地膜马铃薯种植,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县域粮食安全;积极实施奶牛基地建设、饲草基地建设、乳制品加工企业招引、奶畜配套产业建设四大工程,建立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监测、技术推广四大体系[5]。

2.6强化工业理念,加快组建产业化龙头企业

迅速组建龙头企业,坚持把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招商引资、县传统企业的挖潜改造、乡镇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以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使其惠及于民。

2.7强化市场理念,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目前湟源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6个,拥有会员8 000人,涉及种养业、加工业、流通业等领域。针对不同产业建设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有以下几种组建方式:一是由农村专业大户或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二是由农村能人牵头,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三是由村委会牵头,吸纳该村或周边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四是由农牧部门牵头,依托其人才、科技优势,与农户联合发展主导产业。五是由供销社牵头,联合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建立专业合作社既可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又可提高农民及相关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促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3参考文献

[1] 牛树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6):5-7.

[2] 张宇松.略论农业产业化[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5-8.

[3] 柯瑜.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方向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90.

篇8

关键词: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基于工业社会要求的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在世界许多国家还没有全面完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化为核心、网络化为趋势的信息化产业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技术同时不断深入到农牧业生产的各环节中,形成了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农业”,给农牧业这个传统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1]。农牧业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深入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2]。加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农牧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有力手段[3],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技术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4]。没有农牧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应当成为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一种必然和必须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农牧业信息化是一项亟待探讨而且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5]。

1农牧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信息化信息化概念包括信息和信息化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和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3个层面和6大要素。所谓3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6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

1.2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广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7]。贾善刚指出:农村信息化的概念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过程。

梅方权年认为,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依靠网络化和数字化支持农业经营管理,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8]。

农业信息化可以从4个方面来加以描述和概括:一是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三是农业技术操作自动自控化;四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5,9]。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以及“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等。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计算机网络等[5,10]。数字化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数字农业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和数字化设计)以及农业管理的数字信息化[1,11]。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与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进程。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和贮存等方面的技术。

根据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气象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和农业自动化技术等[4]。数字农业的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和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涉农领域(农、林、牧、副、渔)所有对象的数字信息化,具体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以及农民生活的数字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3S”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的数字信息化,并付诸实施于农田精耕细作、病虫害防治、林区规划管理、畜禽渔业的生产操作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以及农民生活消费的网络信息化等方面,集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网络科学等高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领域。

1.3畜牧业信息化

畜牧业信息就是对畜禽品种资源的遗传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器械设备、畜产品加工及其经济利用的有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畜禽遗传育种信息、饲料营养信息、畜禽经济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疾病防治信息以及专家人才信息等内容。根据畜牧业结构和研究内容,畜牧业信息可以划分为畜牧业自然资源信息、畜牧业生产信息、畜牧业科技信息、畜牧业经济信息、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畜产品加工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饲料营养信息、器械设备信息和单位属性信息等类别[12]。畜牧业信息化指的是在畜牧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畜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与智能化过程。畜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

畜牧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领域:一是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畜禽疫病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二是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包括与畜牧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畜禽供求、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购销和物价变动等;三是畜牧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与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四是畜牧业市场流通信息化,指畜牧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动物产品流通(需求量)及收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13]。畜牧业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化和网络化;畜牧业生产设施装备信息化;畜牧业技术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畜牧业管理决策信息化;畜牧业劳动者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等[14]。

笔者认为,畜牧业信息化是指畜牧业饲养设施的操作自动化及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和畜牧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等,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3S”技术、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精细饲喂、科学育种、饲养环境的监控、疫情监测、疾病防治以及产品溯源等。

2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1国外发展状况世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第1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阶段;第2个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3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的新发展阶段。

农业自动化技术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已广泛应用于工厂化养殖、工厂化蔬菜花卉生产、仓库管理、环境监测与控制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如配合饲料全部生产流程的自动控制、日光温室中温湿度控制、灌溉及采收自动化控制。通过研制和使用农业机器人,代替人从事一些繁重的农事操作,如苹果收获、挤奶、喷药、组织培养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计算机应用逐步推广到农场范围。典型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有:1975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建了AGNET联机网络,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美国国家农业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信息研究系统CRIS可提供美国农业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和学府的研究摘要。

美国计算机在农牧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譬如:畜禽饲养的计算机化,有管理猪生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农业机械化的计算机以及在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计算机在温室环境方面的应用最显其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农林水产省就“人工智能与农业”专门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列出了知识工程在农业中应用的一整套实施项目;日本已建立了一些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如植物工厂的蔬菜生产管理系统(菠菜、番茄、黄瓜、茄子、西红柿和草莓等已进入批量生产)、陆田水田耕作、畜牧生产、家畜卫生系统、农业工程和机械管理系统等。

德国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已广泛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等监测和自动控制各种试验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强度、风向风速等各项要素,均自动监测和记录;德国还研究出许多用计算机编程控制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装有遥感地理定位系统的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在室内计算机自动控制下完成各项农田作业[15-16]。

荷兰在畜禽养殖基础设施以及温室种植方面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荷兰的科研人员在十多年前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奶牛自动饲养管理系统Porcod系统的基础上研发成功母猪自动饲养Velos管理系统[17]。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3S”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准农业、生物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图书馆技术[15,18]。

2.2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少数农业研究机构开展了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从此农业信息化逐步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得以发展应用,具体发展阶段[19]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起步阶段1981-1985年科学计算、科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普及发展阶段1986-1995年数据处理(EDP)、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MIS系统开发提高阶段1996-2000年国家在“攻关”和“863”项目中都分别设置农业信息技术重大专题和课题快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农业信息化技术全面向农业生产实际渗透.

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不少成果已得到应用,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20]。

中国国家科技部从1990年开始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数字农业”渐成气候,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和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继续加大对以“数字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以“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技行动”。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从而加速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1]。

2003年,科技部“863计划”在生物与现代领域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技术研究示范”重大专项。这些专项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数字农业产品、开发数字农业技术平台、集成示范应用为目标,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及示范应用体系。在农田信息自动采集、农田植物生长模拟与数字化设计、稻麦品质遥感检测、数字化种植技术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1]。“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22]。由农软开发的农牧场管理系统、育种分析系统和目前尚待完善的实验室数据分析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已在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和现代化农牧场推广使用[15]。现在,国内研制的多媒体小麦管理系统(WMS)和棉花生产管理系统(COTMAS)都可以应用于生产[23]。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利用也是从单机到网络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单机应用方面,主要用于生产管理和决策应用[12]。我国畜牧业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优势,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道路[24]。

3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有: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信息技术实用性差,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完成,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25]。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我国的农牧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12]。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畜牧业生产部门及基层畜牧场,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和传统畜牧业的束缚,信息技术的普及远远不能同其他行业相比,从事畜牧行业的人员平均素质也远低于其他行业部门,尤其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及边远的农牧场,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26]。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及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4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1)网络化。信息技术发展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高新技术。

2)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进步很快,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将得到长足的进展。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3)数字化。数字化内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模拟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了在计算机网络上的高保真和快速传播,可以制成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在网络上传递,实现远程教育等;二是表现在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25]上。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数字农业应用服务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逐步建立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在我国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和不同农业生产管理类型地区,对数字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应用示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加速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经验型向智能、精准和数字化方向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并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远程化、自动化和虚拟化[1]。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集约化、专业化和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必然[27]。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与准确地传达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和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26];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模式,使农民依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之路;加强对畜牧信息化工作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积极促进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24,26]。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所衍生的“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均是数字农业的不同侧面,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28]。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应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操作的全面自动化以及完全智能化,并最终进入网络化农牧业。

5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必将大大推动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作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数字农业及相关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数字农业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符合时展的需要。数字农业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它将极大解放农业生产力,改变农业作业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质的飞跃[1]。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

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改善了时空变化大和经验性强的弱点。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与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与有效的宏观管理[5]。信息自动化技术使现代的养殖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是形成统一标准化饲养的一种优化养殖方式。它有利于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有利于解决人畜混居、相互交叉感染问题;有利于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传染病的预防发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畜禽的品质;有利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畜禽生产的宏观管理和相互之间的协调,从而促进畜禽业迅速发展,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29]。同时,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补料、补水和补光等作业,节约劳动力。另外,通过多媒体模拟,可以在最适宜时期扩大生产,在市场行情最佳时销售,从而获得最大利润[30]。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和高效益化;通过计算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迅速地去控制系统中的某些设备、装置或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记录、统计、监视、报警和自动启停等,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和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4,23]。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以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加快新品种选育,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止水平,减少损失,增加产出,获得更大的效益,这将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29]。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最大限度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6结束语

推动农牧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牧业生产的全面自动化及数字化;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有利于农牧业生产的集中管理,有利于降低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从而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缪小燕,高飞.“数字地球”与“数字农业”[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04,15(2):30-33.

[2]XuZenghu,iLiYingbo.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infor-mationservicesystemanditsinteractionwithagriculturale-conomicgrowth-intensive:theCasefromChina[C]//ServiceSystemsandServiceManagement,2007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hengdu,2007:1-5.

[3]付鸿瓒,解鸿博.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J].

现代情报,2008(6):76-78.

[4]佚名.农业信息化技术[EB/OL].[2009-03-16].

[5]胡伦赋.农业信息化研究[J].现代情报,2002,(11):43-45.

[6]黄胜海,邹剑敏.对我国畜牧业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探索[J].中国禽业导刊,2003,20(14):9-11.

[7]佚名.什么是农业信息化[EB/OL].[2009-03-16].

[8]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9]佚名.什么是农业信息化[N].中国财经报,2005-12-28(6).

[10]杜桂莲,张勇.浅谈农业信息化[J].现代化农业,2003(11):23-24.

[11]熊海灵,杨志敏.试论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5):27-29.

[12]邹剑敏,黄胜海.对我国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应用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7(1):4-9.

[13]张晓航.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J].今日科苑,2007(16):30.

[14]陈新文.为畜牧业插上IT的翅膀[J].中国畜牧杂志,2003,39(6):42-43.

[15]赵静,王玉平.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07(6):80-85.

[16]佚名.农业信息化[EB/OL].[2009-03-16]./directionary/showarticle.asp?id=121&sort.

[17]佚名.解放养猪业生产力的新技术-数字化养猪[EB/OL].[2009-03-19]./doc/2008/3/19/150228.htm.

[18]吕晓燕,卢向峰,郝建胜.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现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1):121-125.

[19]刘世洪.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0]张建立,张建鑫,世昌.数字农业概述[J].农技服务,2007,24(9):116.

[21]佚名.数字农业和精确农业[J].北京农业,2006(6):4.

[22]吴吉义.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EB/OL].[2006-07-26]./tech/9/97096.ht-m.l[23]佚名.什么是农业信息[EB/OL].[2006-02-28].

[24]徐婷婷,付龙.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11):118.

[25]杜桂莲,张勇.浅谈农业信息化[J].现代化农业,2003(11):23-24.

[26]刘宇,蒋国滨.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促进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4):18.

[27]赵颖波.让信息化促进现代畜牧业建设[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7(2):1.

[28]卢钰,赵庚星.“数字农业\"及其中国的发展策略[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4):48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