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物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药物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药物发展史

篇1

 

一、物流发展的市场基础是以企业物流服务需求为导向

 

扩大物流服务市场是加快物流发展的关键。根据过去管理体制的指导,几乎每个二级单位都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供应系统,企业的内部生产至今受原先物流模式的影响。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库存数量大,占压大量资金;自备仓储和运输等设施利用率低,成本支出高;迂回运输频繁,产品不能满足售后服务要求。因此,目前的物流管理水平与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无论在资源合理利用方面还是在组织框架、运作方式等方面,现代物流方式不仅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物流发展的市场空间。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油田体质改革与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物流迫在眉睫。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必将对企业和地区的物流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可以通过重组企业物流系统来根本上改变计传统物流运作模式,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由粗放转变为集约型。与此同时,在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下,海需要扩大物流服务需求,创造一定得市场基础。换言之,即通过提高物流需求拉动物流服务供给以促进物流发展。需求和物流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旦形成了规模经营,企业物流管理便可达到比较高的层次。

 

二、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战略性措施离不开高水平的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中需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存货数量大占压资金问题。要求企业在物流重组中,重新核定各项库存定额,减少乃至取消二级非生产用料库房,降低资金占用。以此来提高供应效率,做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直送生产现场,逐步实现零库存、零等待。优化配送物流链,缩短产品到达最终用户的时间,降低库存。优化供应配置,通过供应链一体化协作,利用供应商库存,切实运行“储物于商”的运行机制。

 

2.企业内部物流管理职能分散问题。之前企业对物流活动多数实施纵向直线管理。而现代物流则要求从采购、存储到配送至现场全程统一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从内部物流一体化逐步完善到供应链上全部公司在内的外部物流一体化。

 

3.企业物流活动自我服务比重过大问题。企业要充分优化利用交通运输买方市场条件,采用招标议标等方式,公开选择并充分利用社会运输、仓储和货运等资源解决自我服务比重过大问题在服务本企业同事参与社会竞争。

 

三、构建物流管理新理念、新思路

 

为全面提高物流水平,优化物流管理,在不同层次和环节上形成别具特色的做法,才能见到实效。

 

1.优化整体供应链,确定物流为核心竞争力。将物流水平放在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位置,以全局利益为出发点去组织管理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这一条线的物流活动,整体优化重组物流业务流程。分步模能力、消耗量、消耗规律,有的放矢制订业务流程,配送方式。同时要提高物流管理组织化程度。要认真分析仙河区域各单位物料特性、供货厂商远近及规不论是物流中心还是各二级供应部门都配备了一定的装卸搬运设施,但利用率低,而大型吊运设备短缺,而要配备需资金量大,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内外结合,充分调研供需关系,与运输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2.优化供应配置,减少资金占用。如今多数企业的产品链首尾相接,因而现代物流强调由供应商和采购商共同管理库存。通过招标选择供应商,实行代储代销,生产所需的材料零部件等定时、定点、定量配送,定期结算,大大降低储备资金占用。代储代销物资既可放在配送中心的孤东库,也可放在孤岛、海洋、桩西库,这部分物资由配送中心、存放点及厂商共同管理,其费用由厂商负责。基本实现生产线零库存,降低生产资金占用。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求大而全,不盲目追求先进技术,自我服务,依托社会物流资源。可以借鉴台湾“本土化物流”的观念,在此基础上予以改造,节省资金。同时充分利用油田各单位现有库房,目前各单位库存利用率仅30%左右,料场利用率20%左右,这些剩余空间为物流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

 

4.把物流服务融入企业供应链。树立新的经营理念,整合物流功能,将自身业务融入企业物流中,以优质服务取得用户信任,要实现配送集约化还需要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开展专项配送,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认真学习借鉴社会物流配送经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5.把物流中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1)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由于配送中心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的培养就更显重要。因此需要提高物流人员专业素质来增强企业竞争力。配送中心定期组织各配送队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文明礼貌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特别是物料标识常识、外观检测知识及吊装常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观摩学习,提高人员实际操作水平、理论水平。

 

(2)建立调度和监控指挥系统。目前大部分库房虽实行了仓储计算机管理,但实效不理想,建议配送中心逐步完善电视监控及安全防范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控系统。

 

(3)优化业务流程,制订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及严密的运行方案。建立健全与内控制度相适应的,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渗透,“零缺陷”的业务流程,制订覆盖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确保物流安全、经济、高效、顺畅、有序进行,实现物流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篇2

一、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医院发展必然要求

1.财务信息化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医院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医院财务工作的核心。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和财务核算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资源,强化以财务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有效融合。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经营成果,并根据有关财务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相关财务指标,通过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综合反映医院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以提高管理能力。另外,财务管理系信息化可以使医院运作的所有环节与财务相联系、医院运营所有过程实时反映到财务上、通过财务分析反馈到医院高层,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客观、全面的数据资料,使医院管理者决策真正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满足医院整体需要,不断开拓信息化系统,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使高层管理者能够迅速反应,改善业务经营和管理。

2.财务信息化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广泛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管理人员、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他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从而科学地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组织,使管理决策、管理行为与管理结果得到高度协调与统一。可以加强医疗费用管理,合理收费,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减少医患矛盾。可以说,正是由于不同主体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上的分工,才强化了预算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功能,使医院的决策得到细化落实。另外,加强财务信息化有助于财务监督工作的执行。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种双向传输流通系统,这样使得操作流程及所涉及岗位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控制,各种财务数据使用价值大为提高,从而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得到改进、加强和监控,实现内部信息的快速有效的取得与沟通,进而规范医院经济行为。

3.财务信息化可以降低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医院的财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需要会计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因此,加强财务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当前,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不断完善和满足财务信息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和快捷性,及时采集、处理、分析信息资源,明确医院经营管理活动,掌握医院的控制和管理活动需要的数据或信息数据应用流程,了解数据的财务目标的关联,努力实现财务管理和经济运行的网络信息化,保证会计财务收集其他管理职能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办事效率和工作流程,完善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各层次财务管理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二、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途径分析

1.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充满着变化和竞争,谁能迅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做出及时的正确反应,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主动权。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因此,医院法人要对信息化建设有正确的认识,改变过去只重视医疗设备等实体资产购置的观念,提高对信息管理的认知。这就要求医院注重利用科学理论以及方法去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的管理,加快推进医院全面的管理信息化进程。以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实行内部统一财务软件为支撑,加大信息化建设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必须对会计信息化保持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度,医院各级领导及全体基层员工都要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不论是在财力、物力还是经费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管理层应逐步增强医院管理理念,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更加全面地发挥信息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对医院财务信息化工作进行推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系统要从原来的单纯的会计核算,进一步结合医院信息网络为医院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发挥更大财务管理信息资源。由于医院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对信息化建设会有不同的需求,结合医院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信息化项目的具体实施,主要还要看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要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我们不可能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去完全适应落后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但也不能对医院现存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进行全面否定,这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容量增加的时代, 财务人员的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最终能否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专业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想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就必须解决财务人员的素质瓶颈,提高他们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减少日常操作中的失误。因此,必须注重财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大力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在继续教育课程中加入信息化管理的内容,财务人员必须增强学习意识,转变得过且过,守着会计证混一辈子的传统观念,思想上积极进取跟上时展的步伐。掌握必备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对实际业务工作中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培训,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从而有力推动财务信息化管理进程。

篇3

医学是以促进人的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目标,医学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价值,主张医乃仁术,讲究仁义道德。在医学中,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品,为实现医学目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制药工程专业是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由于药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人文文化和哲学思想方面的熏陶。因此,制药工程的专业课程,尤其是药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1制药工程专业药学类课程

制药工程专业药学核心课程主要有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与机体两个方面,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2制药工程专业药学类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当前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处于分离状态,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在教育思想上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终身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专业中挖掘出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判断力、意志力,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浸润在专业知识中。

2.1追溯学科起源,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每门学科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其时代的烙印,特定历史时期的哲学、经济、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科的发展;学科产生的历史文化,重大的思想产生、变革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等都是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素材。药剂学是在传统制剂如中药制剂、格林制剂的基础上,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讲授药剂学这门课程时,不要局限于学科本身,还应尽可能多地联系相关学科,对药学发展史进行简单回顾。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商代(公元前1766年)已使用汤剂;夏商周时期的医学《五十二病方》《、甲乙经》、《山海经》中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及药酒等剂型的记载;东汉张仲景(公元142~219年)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有栓剂、洗剂、软膏剂、糖浆剂等10余种剂型,并记载了可以用动物胶、炼制的蜂蜜和淀粉糊为黏合剂制成丸剂。现已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药物剂型的国家。这些与学科有关的历史铺垫渗透了人文精神,同时又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对药剂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使药剂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向学生传授药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必然介绍我国中草药的发展简史。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到第一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的问世;从“刮骨疗毒”、“开棺救婴”的故事到《本草纲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的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较欧美各国认为最早的纽伦堡药典要早883年。我国中草药发展的辉煌历史,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深厚久远,富含文化底蕴,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药理学总论学习中讲授这些知识,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纵观药物化学的发展史,药物化学家身上无不闪烁着对真理的强烈追求,为科学献身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如家的高尚品质,它能给人的心灵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德国药学家Serturner16岁在药房,利用工作之便从事天然药物研究,经过科学实验,首次从鸦片中提取吗啡。巴黎高等药学协会给予其高度评价,并授予2000法郎的Monthyon奖。Serturner没有沉湎荣誉和金钱,为进一步推动吗啡药用研究,摸索吗啡安全剂量,亲自服用,冒险获得吗啡药理实验数据,确定吗啡服用最高剂量每天不得超过100mg,他的科学研究不仅使后来的医生获得了有关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知识,促进了实验药理学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为科学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在课堂上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中医药家,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他们都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之人,他们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于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佳话。持之以恒地坚持德育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受高尚品德的温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人的精神和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2结合具体实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在介绍药剂学中传统而古老的丸、散、膏、丹剂型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制备方法等知识点外,更应该介绍剂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所隐藏的深厚的与文化思想。比如介绍丹药时,不妨提及炼丹术——炼丹术的起源及发展与当时统治者长生不死的观念和追求更多的金银财富的想法有关,它的发展主要是吸取了当时的冶金技术,并且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是,妄想成仙、长生不老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在炼丹的客观实践过程中,人们亦积累了大量的原始化学知识。炼丹术的发展,理所当然地为中医制药提供了许多新的炼制方法及新的药物,如用红升丹拔毒生肌、白降丹治疗疮疽等,至今仍广泛地用于临床。在药学史上,炼丹术被视为化学制药的先驱,因为它提高和扩大了化学药物的效用和范围,近代化学兴起之前,化学药品很少,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先在中国制造和应用的。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著名学者英国李约瑟博士说:“医药化学源于中国”。这样的一些介绍和铺垫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药剂学虽然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却印有深刻的人文痕迹。将这些人文精神渗透在具体的实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自主拓展学习。人类与自然应当和谐整体,如果人类把自然看作是被征服的对象,与其对立,最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例如,紫杉醇是一个全新植物抗癌药,自然界中的紫杉醇主要存在于红豆杉树,而红豆杉是一种缓生树种,非常稀少,在我国,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此怎样既能满足用药需求,又能尽量保护珍贵的植物资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严峻问题。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贯穿于药理学课程之中,一方面使他们意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培养他们对保护性珍稀物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兴趣。

2.3结合热点问题,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近年来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从鱼腥草事件,到亮菌甲素注射剂被叫停再到欣弗事件,还有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中药静脉注射剂相继出现致死事件。药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缺一不可,药品生产管理是其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GMP规范化的生产不容亵渎,全社会都要关注《药品管理法》,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监督药物生产。同时也告诫学生,不能为了个人蝇头小利而忘记国法,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应将社会道德法制永远放在首位。作为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新药发现的案例,可以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由于目前医药事业的发展迅猛,药物的更新换代加快,新药品种日益增多,一些特效、速效药物相继问世并投放市场。实际上,许多数新药其实是对传统药物进行了结构修饰或剂型改造或老药发现新用途,它们与老药有着紧密地联系。

篇4

关键词:中药学 生药学 比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9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27-02

我国的中药学以及我国的中药学理论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们是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在自己的行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些医药文化是他们经验总结的精华,包含着广博的古典哲学思想与辩证法原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中药学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但是,随着生药学的传入与发展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生药学可以医治而中药学却无能为力,中药学的发展变得有些缓慢了,而且还出现了可能被西方生药学所取代的危机。本文针对中药学与生药学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做了一些比较与分析。

1 传统中药学和生药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1 传统中药学和生药学的理论基础不相同,研究内容也不相同。传统中药学的定义与生药学的定义不一样:“中药”就是指中医按照中医学理论的规定而制造出来的用来治疗或着预防疾病的药物。这些传统中药都是有历史记载的,而且有着不同的分类,例如有植物类的药物、矿物类的药物,甚至还有动物类的药物。这些药物有些是天然形成的,有些须有经过一些简单的加工,有些还需要提炼出精华。传统中药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由无数著名医药学家行医多年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医药文化的结晶。

生药学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医药学,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它才作为一门科学诞生。生药学的发展史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它却发展的很快。生药学包括植物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本草学、药理学、中医学等等多个学科,它是这些学科知识结合的产物。因为生药学主要运用的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它是从微观方面入手,致力于分析各种药物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从而更好的研究药物,这比较符合西药学的理论,所以就很容易被西医接受。这也可以看出,生药学是以西方现代医学为指导,而不是运用中医理论。

1.2 传统中药学和生药学的治病原理不相同。传统中药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来为患者开药方的,它讲究的是利用五行学说和阴阳来分析人体是否有病、有何病变情况。中医认为人们生病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不协调导致的,只要将人体的阴阳调节好了,疾病自然就好了。所以在治疗疾病时,传统中医会根据病人的阴阳盛衰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配置对应的药物,以阴克阳,以阳克阴,使阴阳调整平衡,疾病就别治疗了。传统治医学除了治疗疾病外还有预防疾病、养生的功效,这也是传统医药学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原因。

生药学则是根据西药学理论,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设备来分析药物的成分,通过研究药物,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1.3 传统中药学和生药学对中药的质量理解不一样。中药的质量优劣影响到中药学的治疗效果,当然也会影响到中药学的发展。传统中药学比较重视中药材的产地和栽培,除此之外,它对中药材的加工、等级和规格也比较重视,传统中药学认为这些都与中药材的质量优劣有关。然而生药学则认为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比例比较重要,这些才会影响到药材质量的优劣。

2 传统中药学受到生药学的影响,发展轨道有所改变

自从生药学传入到我国以后,传统中药学的发展就受到了影响,最终导致其发展轨道有所改变。生药学与我国的传统中药学不同,生药学到来之后,中医就开始对中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使生药学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生药学比较重视药材的成分含量及比例,于是传统中药学也开始忽略药材的产地和栽培等,而开始重视鉴定药材的成分含量及比例,这就脱离了传统中药学的中药质量优劣评价标准。由于中药学认为药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及比例是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所以它也忽视了原药材的真假与优劣,这就导致一些违法生产企业运用含量及比例相同的劣质药物,甚至是假药或者是添加了某些化学成分欺骗质检站,蒙混过关,最终对患者造成伤害。更有甚的是传统中药学的科研发展轨道也发生变化,开始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似乎只有对化学成分研究清楚才够级别,才能说明问题所在。这种发展趋势严重的背离了传统中药学的发展轨道,应该建议中药学清醒一下头脑,去关注我国的传统中药学理论,仔细阅读研究,从中获得中药学的科研发展轨道。

3 小结

传统中药学虽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着丰富的中药学理论结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生药学的传入、发展及壮大、一些医学者太过于重视生药学而忽视中药学等等,最终导致传统中药学的发展受到了影响,甚至是阻碍了中药学的发展。我们应该清晰的知道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不同之处、优劣所在,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保海,崔胜利.对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比较探讨[J].《中国药房》,2009年15期

篇5

【关键词】医药 广告 宣传

一、我国西药广告的诞生的原因

(1)供给方便是医药的制造者和经营者,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和散播,我国开始接纳和认可西医药的作用,并且西医药市场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我国近代医药市场中,主要存在两种医药。其一,便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药,在我国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在百姓中的地位根深蒂固。其二,便是从西方涌入的西医药,由于其治疗效果迅速等特点,很快被老百姓所接纳。由于西方国家有着先进的商业运作理念,开始通过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对西医药进行包装和宣传。根据统计,1859年的西药进口总值为27712关两,到了1895年,一下子激增至711424关两,由此可见,西药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在现代医药行业发展初期,西药药房的经营者基本都是外商,他们掌握着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很快打开了中国西药市场。1841年,英商屈臣氏(A.S.Watson)在中国香港开设了首家西药药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860年,在上海开设了分店,随着效益的提升,开始在国内开设多家分店,并且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到了1894年,上海的西药药房已经达到14家,而这时的华商西药房仅为6家。

由于西药市场的巨大利润,在利益的驱使下,西药市场开始了残酷和激烈的竞争,除了西方商家和华商的角逐外,各种国家类别的医生和处方药的不同,导致了药品类别的繁杂。比如同一种药物,在功能和作用上完全相同,就可能同时有英制、德制、法制等多种名称。清末估计,上海华商药房经营的药品品种在200种以上,治疗性药物仅占20%,大多数为滋补性和戒烟药物,约占55%,制方药占5%。由此可见,西药所占比重有限,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外商开始考虑医药宣传,以此让人们了解西药,以报纸为主的医药广告由此诞生。在后来的其他商业宣传,以及国药对广告宣传的重视,都是模仿西药宣传的结果。

(2)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出百病”,广大百姓就是医药的消费者,也就是需求方。医药消费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综合收入水平高的家庭,他们的消费观念超前,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有承担高昂医药费用的能力等,都是促进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诱因。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逐渐开放,个人收入和生活条件得到提升,生活质量相对改善,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开始关注,这些因素成为推动医药市场消费的原动力。

其次,随着社会发展,我国近代居民的生活结构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基本的吃、喝、住、穿等生活保障外,其他方面的开支和预算开始增加,比如教育、交通、娱乐、卫生等,这些都间接的表明了居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都发展了变化。

再次,经济收入得到保障,在消费观念上自然会更上一个台阶。这里以上海市民为例,他们在生活和经济都得到保障之后,思考问题的方式开始转变,不再固守陈规,思考问题讲究实际效果,面对新鲜的“洋派”事物,不但采取了欣然接受的态度,更是出现了趋之若鹜的趋势。同时,生活条件改善之后,人们更重视生命的质量和品质,开始学会享受生命。但是,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以及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人明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或者烦躁疲劳,这些就是现代人们称为的“亚健康状态”。为了强壮身体,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身体的保健和疾病预防知识开始被大家关注,关于调理和保健的药物也迅速占领市场,各种广告宣传铺天盖地,以迎合人们的需求。据统计,1933年的《申报月刊》中,每年至少刊登有81条广告,其中治疗性药品占据总量的43%;其次为保健性药品,包括补血、补气、补充维生素、强肾、健腰等药物。

二、医药广告的特点

近代医药广告开始呈现别具一格的形式,在创意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广告是为了达到对药物的宣传,促进消费增长。那么,在广告设计上,首先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包装和语言设计上加强针对性,可以让广告语具备宣传性和诱惑力,从而促进消费者购买。笔者翻阅资料,发现《申报》中曾经刊登一条治疗梅毒的广告,为了让标题更加醒目,定为“后嗣问题,亟宜研究”,大意为“所有人都知道,娶妻是为了传宗接代,就算家有资产千万,如果没有子女,将来财产无人传承,就是白白活了一辈子”。这样的内容迎合了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并且对人们的求子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些人根据当时的崇洋心理,专门用一些“进口”、“名牌”等词汇,用来宣传药物的“身份”。随着医药商家对病患心理的把握,在广告设计上也开始推陈出新,印刷效果更加精美,并且配上图片和说明,用来呈现病患治疗前的痛苦,以及治疗后的效果,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三、医药广告的作用

广告在促进医药传播和发展方面确实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医药研制和开发的进程,为更多的人们减少病痛折磨,提高生命质量。其次,由于我国近代广告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现代广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现代医药广告市场出现了混乱的情况,比如大肆夸张治疗效果,鼓吹包治百病,胡乱运用“祖传”、“秘方”、“宫廷”等词汇,借此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医药广告公信力的下降,降低了产品信誉。

参考文献: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

[2]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张东刚.中日经济发展的总需求比较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5.

篇6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比较影像学;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从传统X线诊断逐渐发展成为当今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四大影像技术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综合学科。在该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影响专业教学需求,比较影像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临床教学中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该种背景,从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入手,仔细对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二、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

1.比较影像学概念。比较影像学是近些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影像诊断模式,其临床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医学影像学基础上,在临床应用的角度之下,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各个学科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使多种学科以医学影像学为中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物链”进行综合教学的方法。

2.比较影像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一起组成了当今医学四大影像手段,它们在功能性成像以及形态学检查方面的应用相对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目前各类新的医学功能分子影像层出不穷,如各类组合型一体化设备SPECT/CT、PET/CT、CAT等广泛应用,逐渐体现出了生物医学影像开始出现由分散逐渐走向融合的主流趋势。在该种背景下,比较影像学的出现及其发展开始成为了必然。

3.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必要性。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在讲授某种影像学技术时,总是放大该种技术的优势而忽视其他技术的特长,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疑惑,或者造成学生的片面之感。因此,教师在讲授医学影像学课程时,需要注意对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讲清各种诊治方法的不足和优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应用的必然和必要性。

4.比较影像学的应用模式。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中,首先应该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真正明白和理解比较影像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然后以多组病例为切入点对具体的方法进行讲授,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尽量多和学生一起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

三、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1.满足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对各个组织系统的成像原理、成像方法、正常和异常影像的表现等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他影像学的表现很少涉及,显然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对疾病的认识进行把握,同时对各种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手法也缺乏系统的认知。目前,随着各种成像设备的横空出世,比如三维后处理软件工作站等,使得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范围不断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需求。因此,在授课中加入其它医学影像学的表现,并对图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能够显著提升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

2.疾病的全面、多角度分析。应用比较影像学可以向学生更加全面以及多角度地对疾病进行了解,一般情况下在对某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时,适当地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展现,能够通过比较来找出该种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在各种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析为什么会出现该种影像,比较适合于学生在本质上对疾病的成因、发展和预后进行了解。可以说,每种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同,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下的图像特征,有利于从全面和多角度下对疾病进行分析。

3.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随着现代化医学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学生在实习时面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非常多的,其往往在面对CT、MRI、普通X射线以及超声等各种影像学诊断手段时显得无从下手,即使当时掌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被遗忘,从而不得不回到岗位后再重新学习。而比较影像学将从根本上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良好思路,学生在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手段之下,可以对各种不同医学影像手段进行横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效提升了临床教学的效果,从而建立起了影像专业整体框架,能够认识到影像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4.比较影像学的具体应用内容。一般情况喜爱,比较影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1)影像设备的进步、更新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这些进步给临床带来的益处;(2)显像剂的发展史及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3)介入显像的发展史以及有针对性地解决的临床问题;(4)从各影像学各自的纵向发展史中找出共性和规律,以预测今后的发展。

其二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横向比较:(1)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方法、适应疾病、诊断效能以及优缺点等;(2)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3)同一患者各病程的影像学比较;(4)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性能及成本比较;(5)创伤性及其不良反应;(6)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在疾病决策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提出对某一疾病检查的优选方案。

四、结语

总之,医学影像学作为当今发展迅速的一门医学学科,分散和融合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应用的必然性,从而为未来培养出高素质医学影像综合人才的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芳,王志强,罗红缨,李涛,张盛甫,刘晨. 比较影像学结合CTM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1:71-73.

[2]王少雁,王辉,李佳宁,冯方,陈素芸,吴书其,傅宏亮. 比较影像学与PBL教学模式改革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04:294-297.

[3]杨欣,孙鹏,李丹,潘宁,王薇,卢晓潇,郑春梅,曹霞. 比较影像学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20.

篇7

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文献中已有多食、多尿病症的记载。我国黄帝内经中也有消渴的记载。在胰岛素被发现前,美国科学家曾用饥饿疗法治疗糖尿病,但患者都被饿得骨瘦如柴,且平均只能活两年。1921年,加拿大的班廷医生发明了胰岛素,令糖尿病治疗进入了新纪元。

昨天:单纯胰岛素治疗阶段

从1921年胰岛素发现到1956年世界上第一个磺脲类降糖药问世之前,整整30多年里,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唯一药物。发现胰岛素的班廷医生也因此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1922年1月,班廷医生给一位14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打了第一针胰岛素,次日检查发现,患者的尿糖、酮体消失,血糖从28.88毫摩/升降到6.66毫摩/升,疗效惊人!以后,该患者每天使用胰岛素,一改治疗前骨瘦如柴、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成年后在一家药厂当工人,1935年因肺炎去世,享年27岁,用胰岛素长达13年。

第一个用胰岛素的女患者是美国20年代的国务卿查尔斯的女儿。她1907年出生,12岁时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15岁时身高1.58米,体重仅20千克,骨瘦如柴,无法行走,奄奄一息。1922年8月起开始使用胰岛素,5周后体重增加5千克。她22岁结婚,生了3个孩子,73岁仍耳聪目明,还曾来中国旅游,1981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4岁,使用胰岛素59年。

“虽然胰岛素的发现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当时治疗糖尿病只用胰岛素和饮食控制,没有明确的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血糖检测等内容,且胰岛素制剂不纯,一次注射量较多。”

今天:综合治疗阶段

自1956年发现磺脲类降糖药甲磺丁脲至今,长达50 年的不断研究与创新,使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有了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糖尿病的治疗也进入了口服降糖药、饮食、运动和胰岛素的综合治疗阶段,治疗观念也有了很大变化。

治疗原则已从单纯降血糖,转变为以控制血糖为主的综合治疗,提出“早用胰岛素,早用胰岛素增敏药,早期发现和治疗糖耐量异常,早期同步治疗并发症”的“四早”措施,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治疗方法提倡以“五驾马车”为纲领的综合治疗方案,重视餐后高血糖控制,提倡口服药联用或口服药与胰岛素联用,广泛开展糖尿病教育和病情监测,使糖尿病治疗进入了规范、有序的轨道,提高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病情监测也从单纯检测血糖、尿糖,拓宽到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脂、血压、体重和视力等检查,对判断血糖控制好坏和早期发现并发症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956年发现甲磺丁脲,1966年优降糖问世,到能促进早期相胰岛素分泌的磺脲药物(如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格列美脲等)的出现,再到双胍类、阿卡波糖类和胰岛素增敏药的相继应用,口服降糖药的研制是卓有成效的,改变了以往单用胰岛素的局面,从不同环节发挥降糖作用,对各种类型的高血糖都能有效控制。胰岛素的研制和应用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如今的糖尿病治疗技术和手段已今非昔比,糖尿病患者若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病情监测,都能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和普通人一样享受美好人生。”

明天:糖尿病终结期

篇8

【关键词】传统医药产业 国际化 发展

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传统医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的“朝阳产业”。“传统医药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确立的以传统医药理论为主导,现代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专门从事传统医药资源利用、开发、研究、产品经营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一种产业体系。”[1]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传统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受关注度日益凸显。相应地,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即传统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便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与此同时,传统医药产业在激烈的国际医药产业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也同样不可避免。我国传统医药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延绵发展的传统医药宝贵财富,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可靠的疗效和丰富的医药资源,其产业发展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传统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但历史等原因也使得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化的发展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正确认识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传统医药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任务。

一、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符合时展需要

医药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重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现代医药产业始终居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致使传统医药产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深入,以及人类社会疾病谱的改变,传统医药药食同源、无毒无副作用的特点备受关注,回归自然的健康理念日益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以天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传统医药科学,国际医药界也开始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对天然药物的研究使用。”[2]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成立了“传统医学规划署”,并在多个国家建立相应的医学合作与培训中心。进入新时期,WHO明确把对传统医药的发展研究列为其三大历史任务之一。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兴起的“替代疗法”也充分说明了传统医药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价值开始得到了应有认可。从传统药物来看,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植物药市场的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近10%。相关专家预计,“天然药物在世界药品市场容纳量可达400亿美元。”[3]不难看出,传统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和空间。相应地,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换言之,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时展需要。

二、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我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保持传统医药持续绵延发展的国家,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天然资源、安全可靠的疗效等得天独厚的传统医药资源使得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体现出了固有的优势。

第一,完整系统的医药理论体系优势。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史上,传统医药的发展无处不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不同程度的传统医药发展,其中在各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罗马、希腊、巴比伦)尤为显著,然而最终形成体系并有较大影响力的并不多,最终形成了公认的以我国传统医药为典型的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体系(中国、印度、埃及、罗马),但其他传统医学已随着时代变迁而消亡,只有中国传统医学历经考验长盛不衰,成为当今世界上仅存的具有完整系统理论体系和安全可靠疗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医学。这使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具备了强大的专业理论支持和保障。

第二,丰富优质的天然药物资源和疗效可靠的成方验方优势。一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我国独具优势的天然药物资源。其储藏量大、品种多、质地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种类12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0余种,药用动物1580余种,药用矿物80余种”。[4]是当之无愧的天然药物资源“王国”,是世界天然药物资源之乡。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与疾病的不断“斗争”,创造了数以万计疗效可靠、成本低廉的秘方、成方、验方。这是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不可替代的固有优势。

第三,初具规模的药物生产体系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也随之推进。从产值来看,“2009年我国中药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包括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兽药以及中药加工装备制造业等在内的大中药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5]从规模看,“全国现有中药生产企业一千余家,中药经营企业一万多个,药材种植面积近600万余亩,正式批准的药材专业市场17个。中成药产品已达43种剂型、5000余个品种”。[6]从市场空间看,当前中医药的传播已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很多国家已经把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确立了中医药的法律地位,并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不难看出,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已开始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重要贡献。这使其在国际化发展中增添了一个有益的优势。

三、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不足

尽管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因素,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传统医药国际化发展依然存在和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第一,生态破坏导致的天然药物资源危机。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备的重要条件就是天然的药物资源支撑,因此,生态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由于过度开发等原因,总体上不容乐观。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相应地,以天然野生药用动植物为重要资源支撑的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就面临一定的药物资源危机。

第二,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技术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深入,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横向比较,与现代医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进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率不高,高端产品缺乏,缺乏竞争力,因此导致市场占有率低下。如就中药市场来讲,据统计,“中国只占世界植物药市场的3%~5%,而日本占80%左右,韩国占15%左右,中药出口额不到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7]这没有体现出我国作为中药发源地应有的优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先进技术。

第三,产业小而散乱。我国传统医药产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数量由少到多,但由于历史等原因,缺乏统一化和规模化经营,绝大多数产业规模较小,且较为散乱,各行其是,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高端医药产品缺乏。因此,在国际化竞争中缺乏优势,尤其是在拥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医药产业居于市场主体地位的环境下,明显处于被动不利地位,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如就中药而言,相关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到10%,发展压力巨大。

第四,因缺乏自身的“行业标准”而被认可度低。受发达国家现代医药文化的冲击,当前国际医药领域使用的行业标准中不但没有公认的中医药标准,而且还用现代医药的行业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中医药。现代医药属“对抗医学”,中医药属“平衡医学”,是完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两种医药科学和文化,在发展中应该有各自不同的行业标准。用现代医药标准衡量要求我国传统医药,使得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总是面临诸多与“国际标准”不相符的地方,因此,习惯了现代医药标准的国际社会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认可度较低。

四、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应解决好的问题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须有针对性的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加强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核心内容。加强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级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够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包括技术研发、资源开发、开拓市场、产品升级等方面。

第二,进行“化零为整”的行业改革。“化整为零”的改革是指把当前我国传统医药小、散、乱的现状通过联合、并购等方式,使其统一、规范、系统、规模生产经营,从而进一步消除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和无序生产等现象,有效利用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业竞争力。

第三,加快中医药产业的行业标准建设。行业标准是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没有行业标准,就没有认可度,有了行业标准就有了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现代化产业行业标准。包括产品生产流通、质量标准监控、疗效与安全评估等环节。

第四,充分利用中医药独有的疗效增强其产业发展的说服力。中医药独有的疗效是指中医药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具有的安全可靠的特殊疗效优势。尽管现代医学标准认为我国传统医药缺乏作用机理的有效性论证说明,但中医药独具特色的安全可靠疗效优势用其实效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没有行业标准而导致的被认可度不高的缺憾,进而增强其产业发展的说服力。

第五,进一步加强生态立法保护。加强生态立法保护是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中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导致的资源危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国际社会以生态保护为由针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设置的贸易壁垒,以推动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龙鳞.云南民族传统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3):159-162.

[2]吴道显,孙永林,王珍喜.国际化视野下我国民族医药发展探微[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6):132-134.

[3]李景东.中国传统医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战略思考[J].经济论坛,2013,(2):105-106、125.

[4]中医药产业研究课题组.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的战略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05,(6):106-109.

[5]王强,梅之南.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传统医药产业发展[J].医药导报,2011,30(3):281-284.

[6]王虎.对中医药产业现状、面临机遇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0,5(3):153-154.

篇9

苦心研究人类性体验的性学家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拥有事业心的成功女性比那些事业平平的姐妹们更有。

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发现伟哥有预想不到的副作用,浇灭了其曾经的火爆市场,也使得百万英镑转而流入女性性冲动的研究――而这一领域曾经是道德范畴的,也曾是现代科学的死角。

值得关注的是,短短几年的研究,性科学研究者们,就有了惊人的突破性发现――

无数次实验表明,和男性一样,女性之间的性差异很大,有的女性天生没有强烈的。女性的和激素――特别是睾酮激素有关。

睾酮激素含量高的女性更有抱负和自信,更有可能选择经济财政领域中传统的男性职位,她们需要更多。睾酮激素含量低的女性呈现出相反的效应。

英国障碍专家John Moran博士在他的研究报告中称:在过去的十年,一种被称之为“荷尔蒙疗法”的研究,对人类性格行为尤其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是医学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过程。借助它,人们得以一步步解开女性的秘密,并通过药物协调。

还有的研究者甚至宣称:高睾酮激素女性是研究中最有趣的一部分。一旦药物疗法将及其他性问题解决,那么,妇女的真正解放就指日可待。

英国皇家学院的精神科研究员们还发现:人的个与荷尔蒙分泌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

如果一个女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工作,如银行或者金融业,她自信满满,意气风发,她的睾酮激素水平较普通女性高;那是因为她在金融业工作,睾酮激素水平高,所以自信满满,意气风发;还是因为她睾酮激素水平高,所以自信满满,意气风发,从而进入充满竞争的行业工作。

性本身同理可证,众所周知,你的频率越高,你的就越强。如果你长期没有,你的就会衰减,然后进入一个从没有性生活到不喜欢性生活的恶性循环。

欲望是一种选择,特别对于女性而言。由哥伦比亚大学的Rosemary Basson博士主持的研究发现,当男性有欲望的时候就会想,而女性则通过来激起欲望。

篇10

关键词:中药颗粒饮片 改进 应用探讨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pellet tablets ready for decoction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discussion

Zhu Hui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the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pellet tablets ready for decoction improvemen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Methods: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pellet tablets ready for decoction production,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so on the generalized analysis,proposed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method and the viewpoint.Results:Reduced the medicament staff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when mixes the prescription the labor intensity,in the change tradition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formula pattern,in the reform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tablets ready for decoction application form foundation,causes it to meet the need well which the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revents disease treats an illness.Conclusion:The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pellet tablets ready for decoction improvement,displays the motherland medicine fully the traditional features and the superiority,serves well for the patient,serves for the medical practice.

Keywords:The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pellet tablets ready for decoction Improvement Encircles in surgery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97-01

1 中药饮片改进势在必行

中药饮片在祖国药学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以两晋、宋代的煮散和明展至今,都表明了中药饮片在防病治病及生产实践过程中正逐步发展完善。但是中药传统饮片一直存在加工方法的落后,原药材软化预处理不当等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原药材经润、切、择、蒸、煮等方法加工后直接配方出售,由于加工条件、设备、环境和包装贮存以及手抓秤称的销售手段,造成了对中药饮片的“三影响、两不利”,即“影响配方计量准确、影响饮片贮存质量、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不利于饮片的卫生、不利于保管与运输” [1]。因此,振兴中药事业,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中药材公司及中药饮片厂和各级医疗单位、中药零售部门应面对现实,对中药饮片进行改革也势在必行,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传统医药的作用与内在潜力,为人民健康服务[2]。

2 新型颗料饮片的改进

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保持传统用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设备,以改变人们用药条件与方式,使中药饮片达到“高效、洁净、方便、快速、剂量准确”的目的,我们对中药颗粒饮片进行了改进,此类剂型的问世,受到了同行专家、使用单位的肯定;它克服了中药传统加工方法的落后,环境不卫生、包装简单粗糙、调剂称量不准确、药剂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3]。

3 改进后颗粒饮片考察分析与应用探讨

3.1 改进后颗粒饮片的特性比传统中药饮片其剂型更革新、更具有生命力和潜在力,它具有以下优点:

3.1.1 单味药定量包装,饮片规格为3~8mm,剂量相对准确。

3.1.2 可减轻仓库保管员和加工、调配人员的劳动强度。

3.1.3 每味中药以每袋3、5、10、20、30克等规格剂量进行分装,使其药剂人员配方快速,也便于计算机、机械化配方程序,改变了传统施药方式,有利于饮片的标准化、成品化。

3.1.4 由于改进后饮片的表面积增大,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符合中药炮制加工的目的,增强了药效。

3.1.5 经过了干燥灭菌后的改进后饮片提高了洁净度,避免了微生物对药材的污染,以利保管贮存。

3.1.6 有利于实现中药饮片加工的机械化和管理、配方的现代化。

3.2 然而事物都是具有“两重性”的,改进后饮片产生后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4]:

3.2.1 对部分含糖、粘液质、淀粉较重的药材如天冬、生地、熟地、淮山等难以制粒成型。笔者认为:可以分别将它们进行适当烘干、闷润至能加工制粒成型为度。

3.2.2 由于它规格、剂量确定,因而医师处方应与中药房协商,以协定处方形式出现,便于解决因患者年龄、性别之异与药物剂量和配方问题。医药公司的中药配方店解决协定处方存在一定困难,有待于与医师协商加以解决,以适应新型饮片的需要。

3.2.3 新型饮片损伤了性状等外观特征,容易造成“混等混级”、“以次充优”的现象,给使用部门及医疗单位难于直观识别其品种的“真伪优劣”造成一定难度。

3.2.4 新型饮片只适用于中药饮片厂直接加工批量生产、销售,各级医疗单位中药房、零售药店直接应用。

上述观点仅供同行参考、借鉴,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合理解决,使这一新生事物更加充实与不断完善,方便于药剂工作人员,服务于病员,以适应整个医药市场、医疗单位、中药零售部门的应用需要,使祖国的传统医药学更加发扬光大,更具特色与生命力和内在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张保国,王学礼,刘庆芳;中药颗粒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J];中国药学杂志;2000年07期

[2] 陈建萍,吴伟康,张敏生,唐铁军,韩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