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的害处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温室气体的害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温室气体的害处

篇1

学生害怕老师提问,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上分析,是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

老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虽与讲授内容有关,但学生对老师提问什么问题并不知道,因此对自己是否会回答这个问题心中没底,一看老师要提问,他们就会习惯性的紧张害怕,虽然主观上他们都在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但往往适得其反,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就会出现越控制越紧张的情况,而且越紧张越解答不出,越解答不出越紧张,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恐惧――老师一提问就紧张。

除了心理因素以外,学生害怕老师提问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准备不充分,害怕老师提问时回答不出;

(二)老师的评价粗暴,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担心老师的批评,害怕被老师提问。

(三)不少学生个性腼腆,不善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老师面前一说话就紧张害怕。

(四)个别学生自尊心特强,怕回答不好被同学笑话,从而害怕老师的提问检查。

当然,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对学生害怕被提问这一问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老师认为课堂提问浪费时间,不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做习题,来的更直接,更省时省力;也有的老师干脆不提问,实行小组长全部包办的形式;更有老师怒火难忍,边提问边发火,让学生们战战兢兢的等待老师责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害怕老师提问的原因所在。

那么如何消除学生害怕老师提问的现象呢?

首先从心理入手。 要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提问。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提问,不能因为一两次回答正确就沾沾自喜;更不能由于一两次回答错误就对自己全盘否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老师的提问,有时甚至需要一点“厚脸皮”得精神,才能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平静地面对老师的提问。

(二)老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点名回答问题前,教师应先将问题摆出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问题和调整心理的时间,让学生有所准备,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学生紧张情绪的产生。要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老师提问,组织口头答案,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是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不是责难,更不是“过关”。

(三)要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准备再充分,若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做保障,面对问题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加强训练,树立挑战问题、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你才能游刃有余的去面对老师的提问。

再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常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回答老师提问的习惯,除去学生的心理因素外,我们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各种品质。这种品质指的是回答问题时语言要得体、态度要大方,听者虚心地学习和友好的帮助。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学习有效果。当发言者的错误回答得到同学的善意指正时,同学应道声“谢谢”;当发言者的人格受到同学侮辱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中事物或看法达成共识,并促成该同学对发言者主动道歉;当学生发言忸怩或声音太小的时候,教师要多加鼓励。试想,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回答问题,学生还有什么可拘束的呢?

(二)注意师生情感上的沟通,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勿忘学生,疏通了师生之间感情,学生取信于师,就乐意听凭教导。在课堂上,教师教态亲切感人,语言丰富生动,富有吸引力。这样,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创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尽最大的能力释放出自己的知识。

(三)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注重课堂题目的创设,这是引发学生对问题关注的切入口,显得极为重要。把问题的主语设置成“我”或“你”,这样学生在思考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会不自觉地置身其中,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网络中关于教学的图片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形象,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出图片所潜藏的信息,以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活跃的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消除被提问的恐惧。

(四)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1)抢答法。上课伊始设置几道题以复习、检测上节课的知识。这时要较多采用抢答方式来完成,表现得语言精练、表情热情张扬,此法用于每个星期的后半个星期学生比较厌烦时特别奏效,且效果好。

(2)小组竞赛法。各小组推选一人回答,组员可相互补充。

(3)男女生竞赛法。教师可运用些激励性的话语:“为男子汉鼓励加油”“女同胞们,巾帼不让须眉,加油”等,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篇2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 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 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 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 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 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 “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 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3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调研报告

1 平顺县自然环境基本情况

1.1气候、气象和水资源条件

平顺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该县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使各地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差异悬殊。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风速1.9m/s,无霜期120~210天,降水分布主要受季风环流控制,降水量很不均匀,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左右,冬春干旱少雨,降水时集中在7、8、9月份;年平均气温9.8℃,每年1-12月份平均温度分别为-5.8,-3.1、3.5、10.5、16.7、20.8、22.1、20.5、15.2、9.8、2.7、-3.6℃,全年≥10℃的活动积温2700~3800℃,年日照时数2783 h,年平均蒸发量为1631.6 mm。主导风向以西南风为主,生物资源丰富,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霜等灾害。

主要常年河流有浊漳河、虹霓河、井底河、十字河,其中浊漳河在该县境内流长54km,多年平均流量为14.1 m3/s,枯水期最小流量2.5 m3/s,频率3%,是该县利用的一条主要河流,主要用于发展水利、电力,已经利用其建起了战备渠,有效解决了沿河乡镇人畜用水和发展灌溉。虹霓河、井底河、十字河也属常年河流,但流量很小,其中虹霓河全长19 kin,多年平均清水流量0.1~0.3m3/s,井底河3.2 km,流量0.25 m3/s,十字河全长3 km,流量0.2 m3/s,下游人民群众在雨季进行利用。季节河流有百里滩河、西社河两条,在汛期可由暴雨产生径流,历时很短。全县没有一个湖泊,水库有西河水库、北甘泉水库、西沟水库、南五马水库、北坡水库、石匣水库、后家滩水库等7座水库,分布在几个主要河道,基本上是常年没水库存。

平顺县系石灰岩山区,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为丰富。但分布严重不均,4条常年河流均分布于北部河谷和县境边缘低谷地带,且远离人口集中居住区,地高水低;地下水资源量为1.4172亿m3。但浅层地下水极少,地下水埋深均在400~800m以下,开发难度较大。全县大部分地区靠自然降雨,利用打井筑池纳雨蓄水解决人畜生活用水困难;只有极少数地方或村进行深井采水供人畜使用。浊漳河阳高以下河段符合农业用水(v类)水质,在实会河段为超V类,主要污染物质为氨氮,值为4.23。污染来源:浊漳河主要是上游县区的潞城焦化厂、黎城造纸厂、该县的实会焦化厂、车当、阳高电石厂;虹霓河主要是梯后6个硅厂以及上游的20多个选矿厂。

全县工农业及城镇生活总取水量为798.5万m3。其中:工业取水218万m3,农业取水(包括农村人畜饮水)541万m3,城镇生活取水39.5万m3。按水源分,地表水730.3万m3,占总取水量的91.5%,地下水68.2万m3,占总取水量的8.5%。浊漳河有战备渠供农业灌溉利用,另有小水电进行利用发电。到目前为止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3%,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2农业环境污染源情况

全县主要污染源种类和来源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以及农用地膜残留、农村生活粪水、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生活垃圾等。排放途径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排放,生活污水主要是靠自然渗透,地膜残留主要是农民不进行回收,农药主要是农田残留。

1.2.1农作物秸秆污染情况

据调查测算,该县2006年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总量166900t。主要是禾本科粮食作物中的玉米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为60%。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夏、秋收时,极少部分农户在田间就地焚烧麦秆等,污染空气。

1.2.2畜禽粪尿污染情况

据县畜牧中心统计资料,2007年该县畜禽饲养量为大牲畜1.4871万头,猪2.5508万头,羊5.2912万只。全年畜禽类粪便产生量约为12万t(鲜),废水及尿液10万t。据调查测算,有80%以上的畜禽粪尿得到收集,用于堆积发酵积肥使用到农田里和沼气发酵上,基本没有乱排乱堆污染环境的现象。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农村极少部分散养畜禽粪尿散失,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地表径流,污染水体。一些养殖场露天堆放粪肥淋失及臭气污染无害处理不彻底而排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流失的畜禽粪合计约占3~4%。

1.2.3化肥污染情况

该县化肥施用量中等偏上,2007年氮肥(折纯)施用量2340t,磷肥(折纯)589t,钾肥(折纯)114t,复合肥(折纯)2195t,主要原因一是有机肥源的减少;二是蔬菜种植对化肥的需求量较多。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占损失比重的60%以上。地表径流带走和下渗至地下水中占损失比重的10%左右。目前使用化肥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是氮磷钾比例不协调,且氮肥稍多,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

1.2.4农药污染情况

全县每年使用各种农药(折纯)约66.3 t左右,平均每亩0.35 kg,主要是水果和蔬菜病虫使用农药较多。使用农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一是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有极少量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二是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田边或地头。经雨水冲洗污染水体,因此在土壤和水体中偶尔有残留农药检出现象。

1.2.5农膜污染情况

全县每年使用农膜155t。其中地膜140t,棚膜15t,地膜覆盖栽培面积0.198万hm2左右,地膜回收率约9.68%,主要是棚膜回收利用,但地膜一般只使用1年,农民基本上不予以回收,在田间和地头扔弃,是该县种植业主要污染源之一,可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

1.3农业生产现状

1.3.1农业生产

全县耕地面积1.09758万hm2,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09758万hm2,农作物生产以玉米、谷子、小麦和薯类为主,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2408万hm2(其中小麦套种玉米0.0726万hm2)。其中玉米0.726万hm2。平均亩产550kg;小麦0.132万hm2,平均亩产250kg;马铃薯0.165万hm2,平均亩产1500kg;谷子0.099万hm2,平均亩产250 kg;其他作物0.0792万hm2。根据该县的区域、气候特征,可以分为3个农牧产业区,一是东南山地林牧薯类药材区,包括龙溪、杏城、东寺头、虹梯关、青羊、西沟6个乡镇;二是北部河谷漳河岸木本粮油水电区,包括北耽车、阳高、石城3个乡镇;三是西部台地粮油果桑区,包括苗庄、北社、中五井3个乡镇。耕作制度除漳河岸北耽车、阳高、石城3个乡镇因为无霜期长,约有万亩采取二年三作耕作制度外,其余各乡镇都是一年一熟耕作制度。每年粮食总产4700万kg,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3920kg。

1.3.2化肥使用现状

全县农业生产主要使用化肥品种有碳铵、尿素、硝酸磷、过磷酸钙等,2007年化肥使用量(折纯)约5238t,其中氮肥(折纯)2340t,磷肥(折纯)589t,钾肥(折纯)114t,复合肥2195t,氮、磷、钾结构之比为20:5:1,平均每公顷农田化肥使用量为0.4365t,使用方式主要是基肥和追施两种,叶面喷肥很少;氮肥利用率40%、磷肥20%、钾肥5070。

1.3.3农药施用量及农膜使用量

全县农作物病虫害:地下虫0.792万hm2,分布全县各地。主要是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等;玉米丝黑穗及谷子白发病0.3234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和西部台地;蚜虫及红蜘蛛面积0.1 518万hm2,主要分布在漳河沿岸乡镇;马铃薯晚疫病0.165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南山龙溪、杏城、东寺头3个乡镇。农药使用的品种主要是甲霜灵、代森锰锌、克露、辛硫磷、氧化乐果等。一般每亩次用100~200mL,主要是叶面喷施、拌种。

农膜每年使用量约155t,其中地膜140t,棚膜15t,每年回收约15t(主要是棚膜回收利用),回收率约9.68%。

1.3.4畜禽养殖业

全县畜禽养殖呈集约化大型规模的养殖较少,养猪年存栏3000头以上的只有苗庄镇苗庄村的山西苗鑫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全县没有一家奶牛规模达到250头以上,肉牛达到400头以上。养鸡达到20000只以上的畜禽养殖场。

1.3.5秸秆使用情况

全县每年包括玉米、谷子、小麦、豆类等作物秸秆产量约17万t,利用率约60%;秸秆主要处置方式是秸秆覆盖还田、堆沤以及养殖使用。

1.3.6农田灌溉情况

全县农田灌溉水系有浊漳河、虹霓河、井底河、十字河4条河流。灌溉面积约0.0792万hm2。灌溉方式有渠系灌溉和管道灌溉两种,以渠系灌溉为主,即漳河岸3个乡镇,年灌水次数3~6次,主要是漳河岸沿边乡村利用战备渠进行灌溉;灌溉水污染情况轻度.污水灌溉面积基本没有。

2 重点农户调查情况

2.1种植业农户调查情况

对全县主要乡镇选择了以种植大宗作物玉米、马铃薯、小麦进行了调查,每种作物选择了10户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该户种植作物种类、使用肥料种类、使用量及使用方式,使用农药的品种、数量及使用方式。使用农膜的数量及回收率等。调查发现。该县农户在栽培生产作物过程中,在化肥的使用上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为主,其中又以氮肥和复合肥使用较多,而钾肥施用很少,普遍存在农家有机肥短缺和施用较少的情况,除部分农户注重积攒使用农家有机肥以外,大部分农户养殖较少,农家肥肥源短缺,部分存在用地多养地少的情况,不利于土地的长期良好使用;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上,由于近几年国家严格禁止高毒剧毒的使用.加上该县积极推广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工作,大部分农民已经认识到农药残留和部分农药降解慢对人体及土壤的危害,在农药的使用上已经逐步使用了菊酯类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的使用除了在蔬菜上因为防治病虫害使用较多外,其他大宗作物都以防治虫害为主。使用方式也基本上趋于合理化和节约化。在农用地膜使用上,由于该县东南山海拔高、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玉米不能成熟的情况下,使用地膜较多;其他是在西部台地、百里滩及漳河岸种植蔬菜使用地膜也不少。除大棚用棚膜回收外,由于地膜一般只使用1年,农民基本上不予以回收,在田间和地头扔弃,是该县种植业主要污染源之一。

2.2养殖业农户调查情况

根据全县畜禽养殖户的种类和分布,选择了20多户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畜禽种类、数量和规模分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以及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处理方式。全县畜禽养殖中猪主要分布在西部台地和东南山,除规模养殖有15000头以外,散养有4000多户,养殖量10000多头;鸡主要集中在西部台地和中部百里滩部分乡镇,规模和集中养殖占一半,约15万只,散养的有16万只;羊基本还是以放养为主,约有5万多只,随着该县生态强县的建设,逐步向圈养过渡。大牲畜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和漳河岸。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上,该县包括猪、鸡在内,除农户散养外,大部分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粪便产生及处理方式上,除少数养殖户以外,绝大部分粪便被堆积发酵后施用到农田和销售,少量粪便随着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被沼气发酵和利用上。

3 畜禽养殖场调查情况

对全县猪养殖存栏在100以上,鸡养殖存栏在5000只以上的畜禽养殖场进行了调查,一共调查了14个养殖场,对这些养殖场的养殖品种、存栏数量、出栏数量、粪便产生量与利用率、粪便利用方式、废水产生量与利用率、废水利用方式、清粪方式等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养殖场存栏从100头到4000多头不等,但都对粪便进行了较好的处理,不是被使用到沼气发酵上,就是经过堆积发酵后使用到农田里,基本没有乱排乱倒污染环境的现象;废水产生、利用及利用方式,基本上是排到农田或者自然渗透到河沟里,乱排乱放污染环境的较少。调查还发现,全县年养猪存栏在3000头以上,奶牛在250头以上,肉牛在400头以上,养鸡在20000只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只有苗庄镇苗庄村的山西苗鑫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年存栏数量在4300头,年出栏数量在10000头,该公司属于比较正规的养殖公司,起点高,粪便基本是作为肥料卖给周围的农户,废水处理也较好。

4 调查结论与建议

4.1调查结论

通过对全县包括自然地理、气候和气象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环境污染源等基本情况调查,农业生产现状调查以及重点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调查,该县的农业面源污染虽然比以前有所上升,但污染面积很小、污染危害不大,还没有危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但是。由于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作物种植导致的非点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不能无害化处理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等问题,这些污染影响面大,而且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治理困难,如果不加以防治,必将影响到该县绿色农产品名县的良好实施,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主要是:

(1)影响农产品和饮用水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化肥氮磷钾比例不协调,农药在土壤和水体中偶尔有残留现象以及污水灌溉和废弃物在农业上的使用,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农药流失和废弃物排放污染饮用水源,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造成河流的污染以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3)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CO2、N2O等温室气体的逸失,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4)土壤结构的破坏及由此造成的农业生产能力下降。有机肥源的减少、化肥使用的增多、氮磷钾比例不协调,以及农药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都将污染土壤,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农药的残留还会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还会导致生产成本不必要的增加,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导致农民收入损失。

4.2对策和建议

针对该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基本农田污水灌区环境污染的情况,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必须继续认真搞好全县农业面源、基本农田污水灌区环境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全县污染状况,并因地制宜做好防治工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长期不懈地对农业生态环境加以保护,确保平顺县上党地区绿色农产品名县建设的如期良好实施:

(1)科学规划。确定控制目标。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加快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4)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