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媒体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媒体概念

篇1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艺术

传统媒体艺术是其实不是传统艺术,它是艺术创作者新媒体的艺术表达手段。同时也在多种媒体语言进行融合的表达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叙述的语言风格。与传统媒体艺术相对的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意味着个人主观艺术形态的复兴,尽管现代主义时期各门类艺术各自向着净化和纯化的方向发展,但传统媒体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它的概念也是在其快速的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因此,新媒体的表达语言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渐总结,同时它也离不开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和相关艺术媒体的发展。

一、传统媒体艺术内涵与类型

传统媒体艺术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确切概念,一位设计大师说 “新媒介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其主要特征是先进的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使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脑、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创造出的网上虚拟艺术、视像艺术以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和行为,新媒介艺术是传动媒介艺术的传承。”有些人认为传统媒体艺术指以录像、电视、媒体作为表达手段和作品形态的艺术,目前更新的新媒体是生物电子学、无线网络、虚拟现实、网络神经、基因工程、分子电子科技、机器人科技等等。可见,传统的概念随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充和发生变化,一个一劳永逸的概念是不可能的。传统媒体艺术的起源与艺术自身的发展不可分割,从新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新波普艺术,到深受其影响的观念艺术家,大多从大众媒体中选取运用图像,自由地使用各种媒介和素材,图像的重复使用和媒体运用的自由与复合都表明媒体艺术的即将到来。在2O世纪5O年代就已奠定了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将电视、录像等大众媒体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并对媒体设备和媒体性能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实验,所以,传统媒体艺术也是相应时展出来的主流形式之一,预测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基于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依赖于这种发展进入社会环境和艺术领域的方式。

二、数字艺术的起源与类型

数字艺术的产生:数字艺术指由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数字化的艺术构成方式,它既指艺术作品数字化创作过程,也指代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展示方式,因此,一个数字艺术可能是不同于传统的媒介构成的艺术创作活动,还可能是以数字“比特”展示的虚拟现实艺术作品,但无论如何,一个没有艺术观念和审美价值的数字技术本身是不能称为数字艺术的,当前划分数字艺术范畴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数字技术和一般涉及数字技术的创作都称为数字艺术,我们认为只有注重艺术观念的表达、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数字作品才可以称为数字艺术。数字艺术的类型划分千差万别,很多研究者将传统媒体艺术类型归于数字艺术,依据数字艺术的概念,笔者认为数字艺术包括数字绘画、数字音乐、数字摄影、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和电脑动画、数字特效、CG动画。因为数字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改变着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数字艺术的类型划分也要避免将应用了数字技术的产品都归于数字艺术,正如在数字艺术概念中提到的,要区别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并以此为标准划分数字艺术的类型。

三、传统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差e

(一)传播的艺术媒介不同

传统媒体艺术以传统技术为媒介,而数字艺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媒介决定了艺术对象的性质,并且也对艺术的生产方式和记录方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艺术本身的形态,这种形态是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的基础。传统为艺术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包括视觉形态和体验方式的变化以及新的交往方式,传统媒体艺术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媒介,在传统媒体艺术类型中的录像、录像装置、网络艺术和多媒体艺术,都以电子媒介为基本构成,并带来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新特征。数字技术使艺术创作更加非物质性,如果说传统媒体艺术介于物质媒介和非物质媒介之中的话,那么数字艺术则脱离了艺术的物质媒介层,艺术创作超越了现实事物的局限和控制,在漫无边际的广阔范围中实现艺术的创作意图,虚拟影像和虚拟现实已经成为蓬勃发展的艺术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摄影、电影、电视和动画等领域,形成了新的艺术创作经验。

(二)两者的记录方式不同

艺术媒介的不同带来艺术记录方式的差异,传统媒体艺术以传统技术为依托,数字艺术则以数字化为作品的记录和存储方式。传统技术的生产、发送、显示和存储技术使得传统媒体艺术以摄像机、录像机等采集图像,并以光盘和磁带为存储,在作品中常常应用计算机、电视、投影仪等为展示方式。数字技术改变了艺术信息的采集和作品的制作过程,在计算机处理设备和软佯的支持下,数字艺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创作、存在、传送和播放作品,以数字化将数字艺术的文本、数据、音频和视频等进行多媒体整合,数字化是数字艺术作品记录和存在的形式。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传统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不仅在概念范畴上存在差异,艺术媒介的不同使它们各具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另外在是否具有商业性上也存在差异,传统媒体艺术摆脱了最初的商业目的而以追求艺术性为最终目标,数字艺术却仍然在艰难脱离商业性中挣扎。

四、传统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联系。

无论是传统媒体艺术还是数字艺术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对艺术的影响中产生的艺术门类。未来运用高科技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科技进步带来的创作的方便性与多元化也使得艺术家的领域越来越扩大,跨领域的创作者将会大量出现。共有的艺术类型――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应运而生。数字技术的介入使传统媒体艺术的类型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并出现了新的艺术类型:网络艺术和多媒体艺术。传统媒体艺术的发展与数字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媒体艺术大量地运用了数字技术、视频手段来表现,尤其是90年代以后,没有数字技术就没有传统媒体艺术中的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多媒体,或者也称作复合媒体,“通常被定义为将两个或更多种的传播形式集合为一个整体的任何媒体。”

五、结语

无论是传统媒体艺术还是数字艺术都以现代影像为基本的艺术表达手段,因此可以使用“影像艺术”对传统和数字艺术进行总称,能够使用影像艺术归纳的原因有二,第一,传统媒体艺术在更新的媒体出现时就面临了无法明确界定的情况,上个世纪流行于全世界的电影艺术就是当时的“传统媒体艺术”,但在今天,相比于来势汹汹的数字艺术,它早已失去了“新”的意义,所以应该有更准确的名称来命名目前应用传统技术的这一艺术类型;第二,传统和数字艺术归根结底是对于影像的改变,今天,无论从哪一种艺术类型入手,都无法忽略影像的重要意义,影像不单是艺术家创意和创作的主要工具,还是视觉社会中大众的阅读文本,现代科技为影像的创造、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先进的方法,无论是传统的采用,还是对数字技术的运用,都是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影像的发展,因此,在传统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仍然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使用影像艺术概念加以归纳和总称。

【参考文献】

篇2

1月5日,在第十届亚洲传媒论坛上,中国文化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丁俊杰表示,现在整个传媒的变化“像雾”,看得见摸不着,说明白的不一定是真理,说不清楚的可能是真正的大道。以下是丁俊杰观点摘编。

中国传统媒体存在的理由

中国的传媒生态与西方国家的传媒生态是不一样的。对《德国金融时报》的停刊和美国《新闻周刊》的转型,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但我们的传媒界又不必过于焦虑。我对未来的判断是,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将有一个减少的过程。目前,中国媒体的数量太多,很多在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生存不下去的媒体,会在传媒产业发展的大潮中被淘汰。这类媒体影响力小,没有个性,社会和市场都不需要它们。但我们的主流纸质媒体,不会遭遇类似《德国金融时报》因市场环境变化而停刊的命运。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这是我国的体制决定的。从整个媒体传播的角度来讲,中国的传媒会和世界传媒发展的潮流保持一致,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所谓一致,是指中国的传统媒体要顺应潮流,在数字媒体、社会化媒体等的变革中,有一个淘汰、选择、重组、成长的过程,谁也无法违逆这个潮流。但从社会属性、政治属性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媒体和中国整个制度结构密不可分。从中国社会机制角度来讲,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社会需要有一种像定海神针一样的东西来引导大众,这就离不开传统媒体。比如说《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增加评论版?这不是政府的决策行为,而是媒体对市场的呼应,市场需要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媒体在众声喧哗当中,给它指一个方向。在无中心时代、多媒体时代和网络时代,实际上人们失去了方向感。所以,只要传统媒体指引方向的功能其他媒体替代不了,就有存在的理由。

反对替代论,也不完全主张融合论

我认为,传媒的发展是一个加法和减法的过程,这个观点可能比较中庸。我首先反对新媒体将替代传统媒体的论调。第二,我也不完全主张融合论。什么叫融合呢?融合就是没有你我之分了。我认为媒体生态的宝贵之处就在于你是你、我是我,有非常鲜明的区分。比如,你是杨树,我是松树,他是小草,大家组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森林,这才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把杨树、松树等都嫁接融合在一起,变成了四不像植物,这还能叫生态吗?媒体生态也是一样的,媒体百花园里的媒体是多样化的,充满生机的。既然媒体生态是个百花园,那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发展就是处在一个加减的过程中,各自有各自的功能和属性,各自有各自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

我觉得现在传统媒体转型是没有方向感的,把业务延伸到网络上,就认为和新媒体融合了,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转型不是折腾,为什么转、怎么转、朝哪儿转,这是一个核心问题。现在流行的另一个概念叫升级,在新的评估体系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等重要,离了传统媒体不行,光靠传统媒体也不行,过去传统媒体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今天传统媒体是多种选择中的一个,传统媒体如果不升级的话,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那就要被淘汰。

对传统媒体来讲,价值和危机是并存的

中国媒体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会经历淘汰、选择、进化、成长的过程,但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淘汰、危机和挑战,而没有看到成长的空间。过去企业要想达到好的宣传效果,不依靠传统媒体,往往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那么,今天是不是过渡到没有新媒体,企业就达不到它的宣传目的呢?实际上也不是。仔细分析,当今时代企业要想达到宣传营销目的,必须一手抓住传统媒体,一手抓住新媒体。放弃其中任何一个平台,宣传效果或许都会大打折扣。

对传统媒体来讲,价值和危机是并存的。以前,广告业跟媒体有关系的三个业务是媒介、媒介购买、广告传播。以前,媒体就是卖收视率、发行量等,但如今大家会发现媒体的业务范围已经大大扩展了,同时广告业务又增加了综合评估这一环节。所以,关键是传统媒体能不能融入到新的评价体系中。企业既要依靠传统媒体,又要依靠新媒体,这里就有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传统媒体要做到,让企业在既依靠传统媒体又依靠新媒体的过程当中,看到传统媒体具备新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新媒体的提法其实不科学

我一直不主张新媒体这个提法,因为“新”这个字本身是一个过程性的字,不是一个静态的字。用“新”这个字去描述媒体概念,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大家为什么用“新媒体”这个提法呢?我们今天的媒体处在一个高速变化、无处不变、无时不变的过程中,只能选择使用新媒体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准确的说法应该根据渠道和介质特性来描述,比如就叫互联网媒体、移动终端媒体等等。但从另一面来看,这也是比较保守的,体现不出产业发展的最本质变化。

篇3

何为新媒体时代?相关文献指出“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以上内容虽然只是浅尝辄止地点破了新媒体的时代的基本状态,但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即便是在地市一级的传统传媒行业中,新媒体也正以无所不在的方式,渗透于人们的视线之中。

那么,作为相对发展滞后的传统地市级媒体,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抢滩登陆呢?这其中的数字鸿沟又体现在什么方面呢?地市级传统媒体必须以各种方式抢滩新媒体领域

新媒体(New media)的具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纵观国内地市级媒体,不乏敢于弄潮,在新媒体时代抢滩登陆,取得优异成绩的同行;同样,也不乏品牌级别媒体,在新媒体面前,无法跟上时代,而失去市场、失去读者,淡出媒体行业的案例。

实际上,即使是从未考虑过于新媒体结合的传统媒体领导者,也会发现,实际上所谓传统媒体早已与信息化、数字化实现了深度融合,只是这些融合相对集中在制作层面。而面对市场,以地市级报纸为例,因为存在着管理体制、改革能力、市场驾驭能力等实际问题,从业者相对还处于故步自封、自我安慰,认为新媒体不会对传统媒体形成根本改变的自我催眠状态。

实际上,“纸媒已死,新媒体当立”已成为一种预言式的警示,如果传统媒体不能在新媒体的发展期进行抢滩登式的努力,那么在以数量级发展的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的消亡几乎是一种可以倒计时来计算的必然。

实际上,以地市级媒体为例,各种官方的政务网以及民间的地方网站,早已在一定范围内确立了其自身的地位。而地市级媒体也以各种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或融入其他高级别媒体网站。但这种融合,大多是传统媒体文章复制、粘贴于展示,这种呆板、滞后的表现方式,只是将传统报纸翻页报纸,换成鼠标操作的网页阅读,这种网络平台的多媒体互动性完全得不到发挥。

一些传统媒体的领导者,因为缺乏对新媒体的了解,在主管上认为新媒体需要着巨大投入,以至于在尝试进入新媒体领域时,各种考察、报告、审批、人士建设、组织建设等传统问题,成为一种基本运作规律。

实际上,从国内已有的成功经验来看,新媒体的进入门槛并没有想象中的这样高额,在地市级传统媒体本身具有的市场、公信力、本土报道优势等前提下,完全可以通过与新媒体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双赢。而微博等一些几乎可以不计成本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可以被传统媒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的数字鸿沟

在有着明显优势,操作有章可循,融合又势在必行的情况下,为什么许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却寸步难行呢?从地市级报纸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管理体制、改革能力、市场驾驭能力等实际问题是阻碍这种融合的基本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数字鸿沟的实际存在。

根据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

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套用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发现,能够深入研究、了解,并对新媒体有着具体概念以及应对方式的从业者,大多是媒体行业中的“70后”、“80后”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绝大多数单位的骨干力量,已经从“60后”转移到了“70后”。

在传统媒体行业中“70后”的从业者,几乎亲历了中国数字时代从诞生到发展的全过程,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具备信息时代的操作模式与思维方式。但作为大部分单位的领导者,大多则是“60后”,这些领导者在传统媒体行业,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并在政治性和组织纪律性方面,具有后来者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

但在新媒体时代,这些领导者却相对缺乏前瞻性,以至于大部分地市级媒体在进行改革时,还多是在采取建立周末刊、法制版、增加娱乐八卦内容等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操作方式。而这些相对落后的媒体领导者思维方式,从某种方式上看,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一种阻碍。

篇4

在美国主流报纸《纽约时报》的网站上,2013年点击量最高的,包括4篇新闻、3篇健康知识、一段述评、2篇名人专栏文章和一个互动程序。有意思的是,这个互动程序,是一则从说话方式(方言)判断出生地的小测验。这个小程序2013年12月21日才公布,点击率却超过了该网站当年的所有内容。在新媒体时代,谁能说这个小程序就不是内容呢?

传统媒体生态语境下的内容,主要是文字报道、图片、音视频等新闻产品。而在数字时代,讨论什么是内容,必须具备崭新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内容为王”要坚持,但是媒体内容不应当只拘泥于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而应当树立更加宽泛的信息产品概念。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图片视频、读者评论、热门话题、交互软件、电子游戏、二维码、数字屏……都是媒体生产的产品。而在科技手段更加丰富的未来,媒体内容还可能会以当前难以想象的形态出现。

换言之,“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变化。对于转型中的传统媒体而言,“内容”概念的改变带来的,既有技术的挑战,也有人的挑战。互联网传播向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已经被逐步应用到内容生产当中,三维打印、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新技术也日益成熟,将来很可能进入传媒领域。例如,以色列一家初创公司Wibbitz,其浏览器插件可以把新闻文本内容自动转化成含图片、声音、图表等的新闻视频,让读新闻变得更简单;日本《读卖新闻》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了用手机扫描报纸上一段文字或图片,即可看到网上的相关视频。

互联网时代颠覆了媒体和用户的位置。用户不仅能够提供评论和反馈,甚至能够参与内容的生产过程。现在,各新闻网站都把用户评论的数量和质量看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更有把用户评论作为主要内容的知乎网、豆瓣网,以及评论与视频融为一体的弹幕视频网站。

以用户为中心,在现有新闻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容,是传统媒体转型、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条途径。当然,拓展内容并非毫无方向的四面出击,重要的是寻找对于媒体本身“最有价值”的那部分内容。

篇5

关键词 自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031-02

当下,媒体环境进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科技的进步、网路的发展,特别是手机等移动终端媒体的更新发展,也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受众更迭为媒体信息者,使得社会个体成为了自我的媒体人,人们已经进入了“微生活”时代。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也使得传统媒体人重新思考这个“微时代”。

1自媒体语境的概念和特点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 We ,Media(自媒体)”的研究报告,他们对“We ,Media(自媒体)有一个严谨的定义: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后,一种开始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换句话说,自媒体就是普通大众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载体和互联网相连接后,点对点或者点对面地他们自身经历的消息事实。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和Weibo。据2013年5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7.88亿。现在微信的推广,也增加了手机媒体的一个新载体。微博、微信、手机门户网站构成了移动终端信息的三大利器。

雅安地震发出第一个信息的是手机微博用户,而在整个的救灾过程中,参与其中的亲历者同各路传统媒体记者赛跑,他们在第一时间把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到微博、微信,构成了救灾信息的天网。

综合近期发生的诸多新闻的过程,可以看出自媒体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草根化。媒体信息的者从传统媒体的从业者转向了普通大众,人人都是媒体人。这个特点比较典型;第二,自由化。信息不再由传统媒体,而是由大众自主,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向了自主接受;第三,即时化。信息的略去了采访、编辑、印刷(制作)等各环节,实现了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第四,不确定性。自媒体时布的信息不再由记者、编辑的审定,而是由大众自主。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名“随心所欲”的空间,这其中包括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2 自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处境

当传统媒体遭遇“自媒体”后,面临如下境遇:第一,话语权受到挑战。因为科技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媒体的信息及时性不再凸显,反而落后于自媒体的传播速度。先入为主的心理因素也导致自媒体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进入大众视野,反而致使传统媒体公布的信息受到质疑。第二,传播范围受到挑战。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编辑,加之自媒体的各种优点,致使社会大众自觉不自觉地选择网络成为信息的来源地。而传统媒体的固定时段、固定传播载体、固定模式等弊端频现,大众的关注度日渐下降。第三,自受到挑战。传统媒体记者、编辑数量有限,信息换取渠道狭窄,导致信息来源较少。有时候就要从网络找线索,找新闻,依赖性日趋严重。

3 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融合发展

在这个由以往的传媒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微时代”,传统媒体要想实现破题发展,就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融合自媒体协调发展。积极采用新的传播手段,开辟网络版面、移动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来应对发展局面。我国的主流媒体也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各大传统媒体在办好以往媒介的同时,开通网络版面,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嫁接互动联系渠道,拓展新闻背后的故事,实现了传统媒体数字化的转变。诸如央视微信评论、短信互动以及二维码的扫描参与,都是“微时代”对传统媒体的贡献。 许多传统媒体记者也注重从网络找寻新闻,从微博、微信当中找到新闻亲历者,事件见证人。

以“我爸是李刚”事件为例,一段时间里,有关此案的各种传言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然而,经过保定市公安局纪委与保定市纪委联合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反映的许多情况并不属实。这也是传统媒体和自媒体融合传播的一个典范之作。

网络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实现网络补充,而传统媒体跟进拓展、集合信息。郭美美事件起因就是微博炫富。网络围观导致了传统媒体的关注,在传统媒体的不断跟踪下,微博信息不断发酵,从而达到了全民关注的程度。也就实现了网络微博自媒体点火,传统媒体集合信息,跟进拓展背景,深挖新闻背后的故事,做大舆论监督的影响力,从而引导舆论。

4 传统媒体和自媒体融合发展的注意事项

无论层出不穷的自媒体带来的冲击多大,传统媒体都要坚持自身的报道特点,实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以深度的策划深化新闻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新闻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成为了传统媒体深化发展的金钥匙。第二,要注重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双向互动。传统媒体记者不仅要将采访的内容在自家媒体刊播,还要很好地利用“微媒体”加以跟进,实现与自媒体的交流互动。

这其中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新闻采访要接地气,落实“三贴近”原则,深入采访,找寻真正的事实。第二,语言要与时俱进,要学会新语词,用大众熟悉的语言说新闻,摒弃公文式教条语言。第三,保持客观公正。要在新闻纪律的约束下做新闻,不能被自媒体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做事实的记录者,不做网络新闻的跟随者。

参考文献

[1]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今传媒,2008.

篇6

关键词 互联网;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057-01

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媒体为了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为了能够跟得上时展脚步,进行媒体融合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但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过程是非常繁琐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能够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便于在融合过程中实现动态调控,以此来保证媒体融合顺利进行,此举不只是为了迎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媒体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

1 “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虽然已经存在多年,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但“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时间并不长,我国开始出现“互联网+”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在2012年末,当时只是一个概念提出,而如今已经正式成立了“中国互联网+联盟”,可谓此领域得到了里程碑的进展。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更加深入的渗透到其他领域中,从而起到促进各个行业发展,提升经济收益等作用,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最新形态,并且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在不断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也使得“互联网+”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预见“互联网+”今后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1]。

2 “互联网+”对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

2.1 促进媒体改革

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速度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来说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其也为媒体界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要在当今社会中继续生存并得到发展,则必须积极向新媒体靠拢,在对新媒体经营形式和发展规划有一定了解后,即要根据传统媒体发展现状进行传统媒体的创新和改革。另外,也要注重充分引用互联网技术,并积极应用互联网平台的特点,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2]。

2.2 与时代同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融入到各个领域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互联网+”的出现也使得互联网与各个领域间的融合度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传统媒体在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后,使得传统媒体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而新媒体自诞生以来则包含着很多互联网技术,因此“互联网+”在促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前文中提到过“互联网+”主要是通过与各个行业融合,从而提升经济收益、改变现有的模式促进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共同发展,这也属于是创新领域的一种,十分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3 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相应措施

3.1 改变传统理念和模式

要做好媒体融合工作首先需要将思想理念进行转变,充分树立起全新的融合观念,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并科学合理的引入到媒体发展中,将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经营方式再进行完善,使之完全与“互联网+”发展观和模式相融,通过媒体融合为媒体发展拓展更多发展空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才能够使“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工作开展的更好,并且在内部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多个方面共同发展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媒体融合,促进媒体的整体发展,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3]。

3.2 建立全媒体形式

台网互动模式是目前来说媒体融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其能够使节目互动做到最大化,使节目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在单独使用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作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使用当代较为流行的微博、微信或较为权威的网站,其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并且互动较频繁等特点,十分适合台网互动模式。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于各种节目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使得媒体形式在其原边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分枝,因此在进行媒体融合时也要注重资源整合以及资源细化方面的问题,使其能够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4]。

3.3 注重各个方面的融合

“互联网+”的提出使得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再次受到了冲击,但也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其融入到媒体领域时需要注意的是,媒体本身即存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差异,因此应首先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应注重技术、经营模式、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另外,为了能够更加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内容资源,人们对于媒体内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互联网的出现也使得人们与媒体间的交流互动更为便利,在服务方面也应有所提高,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传播生态圈[4]。

3.4 打造服务型媒体

“互联网+”的根本宗旨之一是以服务为主,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起专门的互动平台,在推出新产品后及时与用户取得联系,并积极进行回访将用户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2)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注重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大数据领域等,在大数据分析下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市场变化、客户需求等,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创新。完成上述两个方向的工作后,可以基本了解用户的大部分需求,并且也能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对于媒体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可以使得媒体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如今无论是信息传播的速度或是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完善,并且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威胁,为了能够使传统媒体继续发展,也为了媒体界的整体发展,故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媒体融合,如此则可以更大程度上促进媒体界的发展,也能够使互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多的完善和更新,可谓一举三得。

参考文献

[1]洪杰文,杨菲.理念、技术与内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的“三驾马车”[J].新闻前哨,2015,2(2):61-63.

[2]马铨,包圆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合与突破――第三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综述[J].东南传播,2016,1(1):1-3.

篇7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

0引言

新媒体通常是指利用我国较为先进的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通过卫星传播、互联网传播以及宽带局域网的传播,以手机或者电脑为接受终端,向观众提供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相关服务。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消除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当前最新的信息[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拥有资深的优势,例如信息内容非常专业、发展时间久,较为成熟且具有一定的品牌性。传统媒体假如能够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别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别首先体现在市场方面的差别。传统媒体是具有国家垄断性的,能够产生的利润是非常高的。且传统媒体发出的信息的真实性能够得到保障,而新媒体是没有垄断保护的,互联网自出现以来,竞争就已经存在。其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受众是不同的。传统媒体基本上是对受众进行引导,而新媒体是受到了受众的影响。受众在新媒体中选择权利较大,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型来选取不同的传播媒介。例如受众在网络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传统媒介在信息时,更加注重的是信息的真实性,不会因为受众喜欢哪种类型的新闻,就哪一类型的消息。第三,新媒体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存在差异的。传统媒体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拥有了独立了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系统。传统媒体重视编辑,对于市场的重视度则不够。新媒体就目前的形式来说,管理模式还不够成熟,网站的技术以及内容方面还不够充足。第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时效是不同的[2]。传统媒体每天的时间、量都是固定的。正是由于这种时效性,受众才养成了固定关注的习惯,不会造成信息流失的现象,而新媒体二十四小时都在更新内容,受众隔一段时间不关注,就会漏掉一些信息。第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排版方式是存在差异的。例如传统媒体的报纸媒介,报纸的版面规律都是固定的,标题的排列以及内容安排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而网络媒介是很少重视版面,由于网络媒介的信息的安排是按照时间来分配的,没有专业的排版的概念,且新媒体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排版模式。

2传统媒介的优势

(1)传统媒介拥有强有力的支持。新媒体的广告规模目前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广告规模相对较小。而传统媒体的影视广告以及平面广告都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传统媒体得到的支持是有力度的。当传统媒体开始发展转变时,就能够得到广告商的支持。(2)传统媒介具有一定的品牌性。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介属于当前信息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传统媒介的公信力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可,而新媒体并不具有这种公信力。且新媒体中的信息量非常大,信息来源也不明确,很有可能出现假新闻,误导受众,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人才,能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3)传统媒介的市场非常成熟。传统媒介诞生的时间较早,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在市场中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定。且受众范围也是非常固定的。传统媒介经过长期发展,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新媒体诞生较晚,目前的模式还不够成熟,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仍然需要时间来改善自身的缺陷。(4)传统媒介的信息非常专业。传统媒介自发展以来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就非常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才会被录用。因此传统媒介在这方面的投资非常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非常到位[3]。传统媒介为了保证自身的专业性,对于即将的信息都会进行审核,以此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且传统媒介是国家垄断的,自身的专业性就非常高,因此的信息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5)传统媒介的信息采集以及处理都非常专业。传统媒介的信息都是经过专业人士的鉴定以及分析后才的。针对各方面的问题的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因此专业性非常高。此外,传统媒介与各界合作的时间较长,经验较为吩咐,能够利用自身的经验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虚假信息的概率。

3传统媒介应当采用的转变措施

(1)对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转变。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实力。需要概念传统的经营理念,结合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改变经营理念。融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央视国际网络有效公司的成立,这是央视开始转型的重要发展道路。央视国际结合了央视网络电视,既能够承担中央电视台网络的宣传业务,也承担了中央电视台网络资源的整合以及相关业务的增值。目前,网络与电视相结合,是央视经营的新方向。(2)迎合观众。传统媒介获取信息的形式是较为固定的,信息的形式也是固定,很难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考虑观众的兴趣点。但是目前我国传统媒介针对这一现象已经做出了改变。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新闻中插播了娱乐资讯。中央电视台从前只播报国内外的新闻,观众的类型很单一,通常是中年人以及老年人。目前中央电视台开始关注观众的兴趣点,加入了娱乐新闻。这代表着传统媒介也逐渐开始关注受众的兴趣点,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此外,还有一些电视台在播报新闻时会插入一些微博民意调查,这种与网络相结合的形式能够体现出传统媒介已经做出了改变。(3)寻求创新。传统媒介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寻找新的生存方向。对于传播形式、内容以及形式的创新都应当做到位。创新点的寻找就需要结合当前发展势头最好的新媒介。例如北京电视台在每年春节时都会举办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与网络春晚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服务。北京电视与新媒体结合的形式提高了收视率,这就是创新点,也是新媒体将来发展新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形式能够更加贴近受众,能够激发受众的关注度,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4结语

新媒体的崛起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仅仅是冲击,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才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有人断言新媒体的出现将会取代传统媒体,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新媒体的出现绝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媒体间的竞争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且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加关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明元,袁树青,张美芳,刘元丽,程晓月,徐庆梅.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论纸媒体的困境与尴尬[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10).

篇8

随着这样的过程,互联网逐渐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人们也慢慢地放下了期待或者担心,认为互联网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手段,如同电话、火车,它会带来方便,但并不会颠覆我们已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种淡定的乐观精神多少有些自欺欺人。在各式各样的新媒体逼得传统媒体日渐走上绝路的今天,“界定现实”并赋予其意义的新闻媒体被迫开始认真面对互联网的冲击。

虽然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确定新媒体将带来怎样的变革,也不能确定传统媒体必将在这次冲击中倒下,我们甚至很难说清楚什么才是新媒体。但是,在BBS、博客、微博、微信的使用体验中,在像虎嗅网、钛媒体、识局这样的小媒体的运作中,我们已经不难感受到一种势不可挡、饱含颠覆冲动的寒气。

每个人都既是作者,也是读者;所谓传播也不再是单向的、由高往低的,一个众声喧哗的、平等的时代已然来临;只有越来越少的读者有兴趣等待传统媒体四平八稳、政治正确的报道评论,互联网提供了更为贴心、及时的信息;随着数据发掘技术的成熟,传统媒体面目不清的读者,在新媒体中渐渐成为“透明人”,广告商有可能非常精准地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忍耐传统媒体日益冷清的版面?在这一切背后,或许最为重要的是,传统媒体最为自负的新闻专业主义的伦理观和意义生产者的地位受到了巨大动摇。

艾伦·施瓦茨、朱利安·阿桑奇这样的先驱性人物,重新界定了自由,他们甚至在预示一种新的人格、价值观的诞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他们试图挑战的不是某个政权或者制度,他们试图颠覆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法权制度和观念世界。这一切,对于正在完成工业化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篇9

自媒体是十多年前就有的一个概念,只是最近又开始活跃起来。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背景和动因。传统媒体的坏消息可能是原因之一:历史上最成功的计算机杂志《PC World》宣布停止发行印刷版;此外,国内最近也有一些传统媒体遇到问题。

鉴于很多支持自媒体的人群都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这也许是他们对传统媒体失望之后的一个新出路。虽然这不是一个新东西,但经过十多年的各种环境的变化之后,自媒体会变成一个有商业价值的模式么?

内容 对于媒体来说,内容和信誉是最根本的东西。从逻辑上来讲,自媒体作者很难比团队式的传统媒体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数量上也是如此。这在信息生产方式上是一种倒退。另外,个人很难做到圣人般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这在职业道德制约方面也是一种倒退。

渠道 一个自媒体作者可以有数十万甚至数千万关注者。与传统媒体的到达率相比,这是个很大飞跃。但要达到这样的到达率,自媒体并非没有成本。另外,像微博这样的渠道是极为混杂的,同一个用户可能同时关注了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对象。

盈利模式 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基本上只有两种:广告或者对个人收费。自媒体作者显然拥有很弱的流量变现能力,而且同样的流量,新浪这样的公司肯定能比自媒体作者变现更多。而且一旦广告收费确认,其自媒体属性也很难建立防火墙,公信力又无法确认,所以经营很容易陷入悖论中。假如向个人收费,那么自媒体作者需要提供极为差异性的内容,恐怕绝大多数自媒体作者都做不到这一点。

无论如何,这些自媒体值得尊重。它们起码是在寻找一种新的媒体解决方案。无论是看起来很好的新媒体还是看起来很糟的旧媒体,解决方案对它们来说都是很本质的问题。

借助电脑和手机这样的新渠道,新浪这样的新媒体获得了很高的到达率,甚至能够覆盖数亿的人群。这使得它们得到了广告主的认同,从而迅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新浪这样的媒体(包括微博)在内容的制造上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提供的都是快餐式的信息—内容过多且良莠不齐。长远来看,这对信息获取者是一种伤害,比如微博上越来越多片面或者不实的消息。

篇10

[关键词]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推送新闻;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01-01

1.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

1.1 传统媒体面临的危与机遇

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传统媒体这些年来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常大地撞击着传统媒介的发展,持续被新媒体所挤占的传统媒介市场,传统媒体行业从生产内容与媒介运营层面都面对着很多挑战,就算是在新媒体面前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变得势单力薄,期刊业更是寸步难行,困难重重的报纸业。虽然新媒体的产生让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与受众群体在持续收缩,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非常大,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地了解到,这种侵占不等于替代,传统媒体依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只要传统媒体可以开阔视野、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业务范围拓宽,由一刀切的舆论导向平台向多方参加政府指引的公共话语平台转变,由平面媒体单向推送平台向多维度的信息内容供应商、服务商转型,主动革新自己的运作模式与经营理念,主动面对挑战,也会为自己赢得发展的黄金机遇。

1.2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收益不一样

新媒体的发展让网络传媒公司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广告价格尽管比不上知名传统媒体,但对待传统媒体的经济收益也足以有压倒性的态势。因为覆盖面积广的新媒体,低廉的价格,简单的制作程序,受限制原因少,广告金额尽管小但是数目很多,对零散资金容易吸收,产生规模性的传播平台,这样循环成为了规模化效益。而传统媒体的受众趋向新媒体,让企业广告投入重点方向转移,资金流向新媒体让大部分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2.新闻价值与媒体算法推送

2.1 新闻价值受到算法推送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给读者精确画像”成为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喜欢时政新闻还是娱乐新闻,你喜欢篮球新闻还是围棋新闻,通过你过往的网络浏览痕迹,再配以一个设计出来的算法,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些新闻客户端就可以很精准地为你推送你喜欢的新闻。反过来说,知道了大部分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去生产某一类型的新闻。所以说,对主观性极强的“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来说,伴随技术不断演进而带来的“给读者画像”有其积极意义。

2.2 算法推送

算法推送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其问题也很突出。比如,有段时间,我在今日头条视频栏目上看了几段郭德纲的相声,结果,今日头条就天天给我推送郭德纲的相声,而且每天都推好多条。看得多了,就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好多相声段子是重复的,已经看过的,换了个标题又推一次,打开之后才发现已经看过了;第二,看了若干段以后,好多相声段子里的“包袱”不再新鲜,让我的观看兴致大减。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3.1 以新思维为特征提升合作营销理念

传统媒体要在传播、制作中独具匠心,以创新思想为主导借助新媒体打造品牌效应,突出创新求变保持品牌的生命力。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代表了节目关注度的提升,吸引受众与媒体的主题往往跟进时展潮流,伴随着网络信息的便捷性,通过多渠道的收视可以满足受众随时随地观看的条件和要求,及时地做出相应反馈,促进了国内传统媒体的改版完善和提高。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共同带动、互动营销,在互动中合作共赢丰富受众生活,使传统媒体改头换面以一次次新的形象出现,以品牌+互联网,更鲜活地立足在大众视野中。

3.2 ⒂没ё魑两者融合的中心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想有机的融合起来,首先就得以用户为中心。在互联网时代,要将“受众”观念转变为“用户”观念,既要将用户视为媒体信息的消费者,又要将其视为信息的再生产者。在用户消费媒体信息的同时,还能将其分享给其他用户,并在转发信息的同时对其展开评论。比如在科技和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网上活动的必要工具。并且,人们与媒体打交道主要通过手机、电脑、平板以及电视进行的,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多屏时代带来的影响。而人们在接收各类信息的时候离不开视频和移动设备,这就使得媒体消费者呈现出视频化和移动化。

3.3 计算用户,精准推送

以计算机算法为基础的信息推送兴起的背后,是网络技术的进步让人类的网络使用行为产生可存储、可运算和可利用的数据越来越庞大。信息推送服务的核心就是建立特定信息,使之与用户需求之间相匹配。匹配的流程是需求识别与信息筛选的智能互动。信息推送的最终信息及信息序列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是对匹配结果的直接检验,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接触行为、购买行为、评价行为成为效验结果的行为数据,也是后续信息推送的基础数据。

“商务信息推送服务是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于频繁的信息、与用户无关的信息和难以阅读的信息,不仅难以达到商务信息推送目的,还会给用户带来困扰”,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引发用户转移行为。因此,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成为关键。要准确评估用户需求,精确把握用户兴趣,实现精准的个性推送,必须不断获取用户的网络使用的一切数据,分析识别数据背后的用户需求,推断预测用户信息取向和兴趣点,建立用户需求模型和兴趣模型。同时,应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切当的信息与用户建立匹配,增强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避免无效推送带来的不良用户体验。

4 结论

信息推送技术作为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全面深入地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引领新的互联网运营理念和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模式。用户的网络使用数据成为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性数据,也是互联网营销的深度数据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陶.媒体融合背景下报刊出版者权利保护――以德国报刊出版者邻接权立法为考察对象[J].法学,2016,04: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