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的作用及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降雨的作用及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工降雨的作用及危害

篇1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预防

中图分类号:P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47-2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它在预防以及减轻气象灾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理信息技术、中小尺度气象监测网、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撤工具的运用,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奠定了科学的可靠基础,也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因此,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1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理论基础。

1.1 人工影响天气的内涵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合适的大气条件下,利用火箭、高炮等工具,对单一地区中的云层输入碘化银或干冰,进行人工干预,以导致云层发生变化,满足降水条件,从而降雨、降雪,减轻霜、冰雹、大雾、大火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这是减轻气象灾害等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2 来自于国外的先进科学理论支持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理论是美国科学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实验室内的实验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利用碘化银、干冰,在催化剂的物质属性指导下,将碘化银作为催化剂来实施人工降雨、防霜等。利用飞机、高炮等运载工具向云层中输入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从而达到降雨的作用,其应用十分广泛,如农田里可用来防霜,机场里可用来防雾。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采用此种先进技术,以以色列为例,我们都知道,巴以战争中主要的争端是水资源,以色列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人工降雨,有效地改变了农田灌溉等水资源缺乏的现状。美国、北欧若干国家、俄罗斯等还向部分发展中国家送去先进科学技术以作为技术支持。

2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1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雹中的作用

我区有许多地州都会不同程度的遭受到冰雹的侵害。众所周知,我区盆地和山陵地带分布广泛,地形构成复杂。如伊犁河谷,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加上气候温和湿润,极易形成冰雹天气。为了防止冰雹的危害,自1978年以后我区逐步形成奎屯、玛纳斯河流域;阿克苏、渭干河流域;博尔截拉河流域;昭苏、特克斯盆地及伊犁流域;塔城、额敏盆地等五大防雹区域。早在1974年就开始利用三七高炮进行人工防雹作业。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借助雷达、GPRS等先进设备,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了作业效果,减轻了冰雹给农业、工业生产等带来的不利的影响,多年综合分析检验表明,防雹使雹灾损失40-60%。

2.2 人工降雨在抗旱中的作用

我国大部分国土处在内陆,主要以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大陆季风气候干旱少雨也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象灾害表现之一。如鄯善县,主要体现在春旱上,鄯善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属于温带内陆荒漠气候,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主要的水资源来自于地下井水和冰雪融水,降水尤其是特大暴雨次数少、周期长,并且春季是旱情高发季节,大面积的灌溉不符合有效利用水资源,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浪费,种种因素增加了该地水资源紧缺对工农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压力。21世纪后,地下井水水位迅速下降,至今鄯善县达浪坎乡、吐峪沟乡等乡镇打井深度已达250-350m间,因此节水型灌溉是鄯善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断的科学实验和实践工作中,总结了滴灌以及人工降雨两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人工降雨又是各种增雨措施中见效最快、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2010年鄯善县1月至8月共作业7次,作业山区累计降水达43mm,城区降水为5.0mm,近六年增加降水多达385mm,城区降水达81.9mm,有效的增加了柯克亚水库储水量,大大的缓解了旱情。事实证明,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为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实现更大的生产和生活价值。

2.3 对暴雨、大雾、暴风雪等天气的预防

加强科学技术以及科研的投入,在暴雨、大雾等气象灾害未扩大之时进行及时预告,提前做好各种防护措施。例如2010年7月29日,吉林市发生特大暴雨,沿线永吉、口前镇等地更是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面对灾难来临的同时,吉林市气象局发出黄色预警报告,市政府更是提前进行人力、物力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在7月30日上午,由于大水将上游一化工厂淹没,数千只装油罐的油桶从上游顺势流下,给附近居民的饮水造成很大的影响,市政府临时号召,由居委会向各家各户告知饮用水的储备,最终才没有造成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型气象灾害的发生,预防是关键。

3 人工影响天气在全国几大地区气象防灾、减灾的过程实施过程

3.1 西南部以及四川盆地地区中加快现代气象科技发展的脚步

西南部地形结构复杂、又是地震的高发地带,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对于该地的人工影响作业很复杂。而达州地区是最为严重的,处于暴雨、干旱、洪涝、冰雹等交界地带,雨季的洪涝,大雾、霜冻等的频繁发生,冬季的寒潮等无疑不加重该地的经济负担,影响经济建设水平。自九十年代末以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卫星、雷达等高科技的投入,政府在“十一五”计划中的大力扶持,使得该地有效的将灾害的影响减到最小化,尤其对几种突发性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上更是做到防患于未然。近几年来,该市进一步加强现代气象和防灾体系的完备,巩固已有的科学技术,增强创新意识。

3.2 西北内陆地区防雹、防旱建设安全西部

西北地区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如今人类的发展已经对该地区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该地也是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冰雹、大旱是该地区的“常客”,这些灾害给制约西北内陆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东北部。近些年来,利用科学技术,结合当地雨水少和气候较干的特征,普遍实施人工降雨,并且作业水平已达到国家一类城市的标准。

4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发展

4.1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各级领导要重视抗灾工作,每逢旱季、冰雹多发生的季节要提前组织人手,保证各种设施齐全,人力、物力等进行多方面的投入,给群众发安全手册、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防汛防寒等知识讲座,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减轻气象灾害等对人民日常生活等的影响。

4.2 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当认清的是,这种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仍然处在胚胎阶段,缺乏一定的成熟性,因此还需要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不断地加以研究、改造,加强人工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投入,使灾难减轻到最小化,同时也要加强技术的有效实施,提高效果。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研究其潜力,加强高炮、飞机、火箭等的作业能力,时刻增强创新意识,在研究现实的基础上,推出经济投入更小、效益更高的产品。

4.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项目

在干旱的季风性地区,水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桎梏,因此根据该地区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作业的能力,增加人工降雨量。而在温室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极易发生水灾,因此雨季未来临之际就要做好防汛工作,把排水等工作做到细致。

4.4 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确保各种科技措施正常运行的前提,对于相关的作业点等也要进行实地考察,务必保证其科学性、安全性。同时,做好安全防患体系,制定人员分布以及紧急突况时相应的对策,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严格操作,安全、有效的开展技术活动。

近几年我国气象灾害较为频繁,干旱、水土流失、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警示我们到了要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时候了。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广、各地区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在政府、国家给予支持的条件下,积极谋求发展思路,开阔预防气象灾害的发展渠道,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切实有效的做好各项防患工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攻坚之战。

参考文献

[1] .对新疆发展喷灌的认识[J].节水灌溉, 2000,(6).

[2] 周和平,徐小波,马福忠,等.新疆21世纪初节水灌溉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10).

[3] 孙祥彬.新疆的气象活动[J].

[4] 康凤琴.人工影响天气展望[J].干旱现象,2001,(1).

篇2

关键词:气象服务;“三农”;生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3169

内黄县是1个气象灾害多发县,每年都因干旱、大风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不高,仅靠现有的电视、手机短信途径获取的气象服务信息已很难满足全面预防气象灾害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防御体系建设,既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也是做好农村灾害防御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

1充分重视气象在“三农”中的重要性

气象服务的好坏,对于“三农”的影响深远。气象灾害每年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使粮食生产数额大幅下降。农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场地,是抵御气象灾害能力最薄弱的地区,因此由气象灾害引致的大量的人员伤亡事故也多发生于此。气象服务的优良,直接决定了农业的高效生产,农村的快速发展,及农民生活的大幅提高。由此可见,通过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使之更好地服务“三农”,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个人收入的增长,以及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2积极提高气象的保障性

2.1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作为气象部门,应积极在农事季节和生产环节的关键部分做足准备,对干旱、暴雨等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的出现,做出准确而及时的判定,并通知给农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立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购置气象观测设备和仪器,使得农业气象服务设施进入现代化与信息电子化阶段。同时还要大力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强化其系列化的特点。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就防灾减灾一事进行会商,以最佳的方案来指导针对农村的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工作,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2.2开发农业气候资源的生产潜力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主导产业的地位,并引领主导产业的发展。强化灾害风险评估力度,并使之渗入到城镇建设,重大农业工程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求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对农村可用资源进行积极评估,增强对于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认识空中云水资源在抗旱问题上的巨大作用,完善人工降雨的装备及人员,使得人工降雨在农田抗旱、水库蓄水、高温降除、生态改良等方面得到有效发挥。

3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3.1健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防灾减灾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防灾减灾过程中组织体系的运作情况。因此,建立一整套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分外紧要。对此,不仅要保证每个乡镇,同时也要保证每个行政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都有明确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气象信息播报员;要对农村干部及相关人等进行气象灾害预防培训,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同时又有深厚防灾、减灾经验的队伍;制定应急预案,进行气象灾害预案演练,加强农民预防气象灾害、躲避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当被气象灾害攻击时,农民也能够在自助的基础上可以帮助他人脱离困境;加大气象知识在农民范围内的宣传,使得气象防御知识普及到更多的农民。通过流动车,高音喇叭等方式,循环播放相关气象知识;针对农村雷电灾害高发现状,加强农村防雷安全管理,积极引导农民按照防雷规范建造房屋,减少减轻农村因雷击造成的灾害损失。

3.2拓展农村气象信息渠道

保证农村气象信息的及时,实时,同时也要完成气象灾害信息在农村的大范围覆盖。气象部门要采取多种途径,与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来完成气象信息的和传播。

4做好为“三农”服务工作的保障措施

4.1细化组织职能

只有各个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气象服务对于“三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当中,努力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才能使得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应有的功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各个部门,要互相配合,彼此交流,共享资源,集各方力量于一股来着力推动气象为“三农”服务的进程。

4.2提倡科学研究

各地政府的相关单位要积极探索,深入研究,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综合防御进行实际考察,并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予以实时解决。同时规划试验基地,积累气象数据,为农民的个人收入提供科学保障。

4.3加大资金投入

篇3

吉木萨尔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60公里。辖5乡4镇,总人口13.2万人,少数民族占29%。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县境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约4713.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8%。林业用地面积383.2万亩,有可利用水资源储量4.5亿立方米。主要沙漠植被有梭梭、红柳、沙拐枣、碱蒿等,是沙区防风阻沙的重要天然屏障。

历届吉木萨尔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工作,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以建设 “九纵三横”林业和产业体系为目标,构筑荒漠、绿洲(农田)、丘陵山区三道生态屏障,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新世纪以来,吉木萨尔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依据“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大干林业,干大林业”工作方针,按照“突出一个中心,抓好九个乡镇,实施三横九纵”的林业发展思路,不断推进以防沙治沙荒漠治理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内涵丰富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人才强林”,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长迅速。三年来,吉木萨尔县以林业项目为依托,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营造项目、荒漠林管护项目、荒漠林鼠害防治等项目,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0.8万亩,比三年前的21.9万亩新增38.9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9.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24.3万亩(包括退耕地4.8万亩,荒山荒坡造林19.5万亩),新增防护林项目6万亩,其它造林5.9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封育20万亩,人工接种大芸9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72万亩,育苗1.6万亩。义务植树工作深入开展,累计义务植树360万株。经过不懈努力,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6%,县城绿地率达30.6%,绿化覆盖率达36.3%以上。局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逐步构筑起相对稳定的绿洲生态安全体系,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全面禁牧有效阻止沙化面积扩大。前些年,由于吉木萨尔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大部分地区土地干旱、风沙大,再加上缺乏水源,沙化治理不容乐观,林业建设举步维艰。特别是面临土地沙化严重,沙漠植被遭破坏,导致沙漠化南移,威胁到沙漠边缘的三台、庆阳湖乡、老台乡、北庭镇的农牧业生产,尤其是老台乡阿克其、庆阳湖的西地等村已受到沙漠的吞侵威胁,个别地区刮风就起土、大风见沙尘,制约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影响到了农牧民的收入。吉木萨尔县增加投入力度,加快封育保护和人工林造林栽植梭梭辅助植被恢复的步伐,采取自然恢复、轮封、封沙禁牧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全县牧民2199户,已定居1359户。其中北部沙漠牧民冬窝子127户,实行全面封沙禁牧政策后,相继落实护林员管护、牧民搬迁等配套措施,经过几年努力,北部沙漠冬窝子牧民全部定居,实现全面禁牧,保护了沙漠植被使部分流动沙丘逐步演变为半流动沙丘,有效阻止了沙化面积扩大。

(二)林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吉木萨尔县结合实际加快特色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立足沙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发展五大产业,加快以黑加仑、大果沙棘、海棠果、杏等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建设规模,积极推行林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基地建设综合水平。目前全县林果种植面积8万亩,挂果面积1.6万亩,林果总产量达1.17万吨,产值3930万元。积极发展沙生产业,利用现有荒漠资源和县博林公司人工接种肉苁蓉的技术专利,人工接种肉苁蓉9万亩,其中产生经济效益的有9千亩,有2家本地企业开发肉苁蓉酒等产品,成为沙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沙生产业逐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山区大有乡张弓圆鲜食杏远近闻名,个大、色鲜、味浓(酸甜度)每个卖到1元钱,仅此一项他家就收入3000?5000元;泉子街镇的石河子村多年栽植陆地草莓,或苹果间种草莓增加农民收入;还有楼庄子村村民孙金山承包荒山栽种杨树、海棠800多亩,年收入5000多元;山区大有乡下菜园子村村民王吉生、下黑湾村村民岳明等都承包荒山、荒坡800多亩,种植苹果、杨树等,成为典型的林业专业示范户,他们种树改造荒山、荒坡,使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绿山绿坡,改变了山区面貌。山区农民在结合山区特点间种草莓、蔬菜、高淀土豆,在绿化改造的林间放养土鸡,借助林业发展家庭养殖业从而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一举多得”,为山区农牧民快速致富创造了一条新路子。

(三)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生态好转、产业发展,农牧民在生态建设中得到好处,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随意采挖野生植物等行为基本杜绝,护绿爱绿和参与防沙治沙成为大家自觉行动,生态意识明显提高。

主要作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全民参与

吉木萨尔县委、县政府把防沙治沙工作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议事日程,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全县生存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政府推动和群众治沙相结合,国家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大力开展治沙造林,全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封、造、管、护并举,使治沙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全民参与在卡拉麦里沙漠腹地展开了人工种植修复植被的工程。在每年的春季和深秋第一场雪后,乡镇农牧民开着拖拉机组织到160公里外的沙漠栽种红柳、梭梭苗木;大家自带干粮和开水,吃在劳动场地、干在沙漠腹地。三年累积在沙漠腹地栽种红柳、梭梭等耐寒、耐风沙植物28万亩,成活率在60?70%以上,有效地修复了沙漠植被,为沙漠增添绿色。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治理

为有效提高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成效,结合大力保护林草植被,乔灌草合理配置,小流域治理等综合措施,尽快遏制沙化土地的扩展,缓解沙尘暴危害,改善区域生态坏境。吉木萨尔县在布局上以“县城为中心,实施三横九纵”为主线,加快构建吉木萨尔县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在南部山区以封山育林为主,注重小流域治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在绿洲内部以县城绿化、农田、道路、居民点等绿化为主,营造绿洲内部防护体系;在绿洲西北部的戈壁荒漠区,营建以防风固沙为主的防护林带;在北部荒漠前沿,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模式,通过人工栽种梭梭等沙生植被,加快植被恢复力度,全县先后6次深入沙漠腹地,利用雨水降临、土壤墒情好的时候,逐步完成治沙造林28万亩,当年成活率达到30%以上,并通过逐年补植,目前成活率已达60%以上。从2008年起,吉木萨尔县在沙漠前沿实施北部沙漠锁边工程,营造西起老台乡西地村以北、东到二工乡以北长60公里、宽500米的防风固沙基干林,成为全县治沙的亮点,使区域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封沙禁牧,生态移民

为有效保护防沙治沙成果,吉木萨尔县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封沙禁牧加快封育保护和人工林造林栽植梭梭辅助植被恢复的步伐,采取自然恢复、轮封、封沙禁牧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全县牧民2199户,已定居1359户。其中北部沙漠牧民冬窝子127户,实行全面封沙禁牧政策后,相继落实护林员管护、牧民搬迁等配套措施,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北部沙漠冬窝子牧民全部定居,实现全面禁牧,使部分流动沙丘逐步演变为半流动沙丘,有效阻止了沙化面积扩大。牧民赛力克深有体会的说:“我们以前住在距离乡镇很远的沙漠边缘,生活情况很不方便,水、电都没有。养的牛品种也不好,牛奶也卖不出去,到沙漠放牧风沙也很大,也破坏了植被和生态坏境。听说政府有多种优惠政策,让牧民定居,我了解了之后觉得是好事,我们一家搬上来定居了。”定居后的赛力克选择了好的牛羊品种,通过几年的发展牛羊已达到125头,牛奶也能卖出去了,收入也增加了,全家的日子过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天的变好了。优惠政策调动了牧民搬迁定居的积极性,仅老台乡阿克托别村就搬迁定居牧民230户。定居在吉木萨尔县城西部石场沟的牧民结合哈萨克饮食传统,开设了牧民“商贸一条街”,发展风味特色饮食服务,依托乌奇公路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牧民定居的示范村。

(四)重视科技,示范推广

吉木萨尔县在绿化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中依靠科技,科学防治。特别是在树种选择、治理模式、技术配套上下功夫。在生产实践中成功积累总结了节水灌溉基干防护林模式、封沙育林育草模式、人工接种肉苁蓉沙产业模式、机械沙障治沙模式以及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良好效果。特别是2009年开始,县林业部门与气象局联合在北部沙漠设立人工降雨监测点,成功实施人工降雨技术措施,经人工降雨作业影响前后数据对比科学分析后得出结论,同一站点经过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降水量比未影响的增加降水量35%,如果考虑自然降水的其它因素外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为30%左右。此项技术为有效提高沙漠治理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技术支撑,增加了治沙的科技含量,提高了治沙综合防治水平。

(五)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吉木萨尔县建立了防沙治沙宣传工作长效机制,针对防沙治沙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大意义、法律法规、沙尘暴灾害预防常识、经验典型等内容,采取专题片、宣传车、标语、电视广播等宣传形式,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防沙治沙活动中。近五年制作防沙治沙专题片6部,出动宣传车40多次、张贴宣传标语300余条、电视广播在不同时段滚动播出宣传信息120余次。

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尽管吉木萨尔县生态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林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吉木萨尔县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因干旱缺水等因素,林木成活率不高,植被恢复难度大,人工治理成本高。现有的人工植被群落虽然在短期内对降低风速和消抵风动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与天然植被群落相比,其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的稳定性低,其维持、繁衍和保持植物多样性的能力差,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二)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

近几年,吉木萨尔县绿洲及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植被管护任务越来越重。据统计,该县有72万亩荒漠林列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还有217万亩荒漠植被亟需保护。

(三)林业产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当前,林业产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林业产业化发展还处在较低层面,科技含量不高,林果深加工及贮藏、保鲜、包装等后续产业发展滞后,林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比例偏低。另外,林区道路、水电和乡镇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滞后,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

(四)定居牧民生活需要改善

吉木萨尔县虽然通过实施禁牧和生态移民的形式使流动牧民实现了定居,但如何使他们“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如果稍有不慎,一部分牧民就可能重新进入封进行放牧,过上原来的生活,对生态保护极为不利。

几点建议

(一)加大生态治理投入力度

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地区造林成本高,管护难度大。以吉木萨尔县网格沙障无灌溉造林模式测算,每亩投入成本需1000元;特色经济林种植需配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营造成本每亩2000元。建议国家在资金和任务给予倾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用于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和产业发展。

(二)将现有荒漠植被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沙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往往是荒漠植被盖度越低,生态功能越强,且表现为破坏容易、恢复难。因此,不论荒漠植被盖度大小,建议将全部荒漠植被纳入生态补偿范围,予以全面保护。同时,建议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最大限度地解决搬迁农牧民的后顾之忧,确保生态不再破坏。

(三)积极引导林沙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吉木萨尔县在林沙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肉苁蓉、锁阳等沙漠产业虽处于建设初期,但前景极为广阔。建议国家在资金补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导产业发展。

篇4

(乌兰察布市绿化工作站,集宁012000)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林业工人对树木做防护管理的6个要点。

关键词 :冬季防护管理;风害;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2-14

作者简介:王逢(1968-),男,内蒙古集宁市人,林业助理工程师.

集宁区卧龙山、白泉山是绿化工作站的绿化基地,这里树种丰富多样,有油松、云杉、杜松、樟子松,还有古槐树、古榆树等。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这些树木做好防护管理,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着重归纳如下几条:

1 冬季防护管理

集宁地处中国北方,内蒙古中部,冬季气温低,树木细胞和组织容易受到低温伤害,对于不耐寒的树种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平时注意栽培管理,促进树体内营养物质的储备,提高抗寒力。入冬前,要灌一次冻水,早春灌一次春水,防寒。易受冻害的植株,栽植后,应将主干和主枝涂白或喷白,或用草绳包卷树干。对于已受冻害的植株要轻剪,并加强水肥管理。

2 特殊天气防护管理

生长季节里,由于急剧降温,水汽凝结成霜使植株幼嫩部分受冻成为霜害。早春容易受到霜害,可采用灌春水或涂白的方法,推迟树木萌动期,以避开晚霜危害:在发生霜冻的黎明人工降雨或喷雾;熏烟法、吹风法也是比较奏效的方法;另外,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集宁易发生风害,轻则树木干梢,重则枝叶折损,甚至主干折断。预防风害,首先,选择抗风树种,适当密植,并修剪成低干矮冠树形;其次适当深植,控制修剪整形,定植后立支柱等。对于幼树、名贵苗木,可设置风障。

干旱季节注意防旱,采取适时灌溉、松土和庇荫等措施。

多雪季节,应在雪前对树木大枝设立支柱,枝条过密要适当修剪,雪后及时震落积雪。

3 树体修护管理

3.1 伤口的治疗

对于枝干上因修剪、病害、虫害、冻害等原冈造成的伤口,首先应当用锋利的刀刮净削平四周,再把周围好皮切去少许(深达木质部为界),然后用药剂(2%~5%硫酸铜溶液或0.1%)汞溶液或石硫合剂原液)对伤口进行消毒,再涂以保护剂。保护剂应是容易涂抹、黏着性好、受热不融化、不透雨水、不腐蚀树体组织,同时又有防腐消毒作用的,如白涂剂、铅油、石蜡。大量应用时,可用黏土和鲜牛粪加入少量的石硫合剂涂抹。若用生长素类调节剂涂抹,对伤口愈合更为有力,如0.0l%—0.1%萘乙酸膏。修剪造成的伤口,大伤口应将剪口削平,然后涂以保护剂。由于风使树木枝干折裂,应立即用绳索捆缚加固或用螺栓连接的两个半弧形的铁圈加固(树皮用棕麻绕垫);也有用螺栓旋人树干的,然后涂保护剂。由于雷击使枝干受伤,将烧伤部位锯除后涂保护剂。

3.2 树洞的修补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树干上的伤口,长久不愈合而腐烂形成的树洞,会影响树体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及储存,缩短树体寿命。因此,要及时修补树洞。常用修补树洞的方法有以下3种。

3.2.1 开放法

适用于树洞不深或树洞过大的。将洞内腐烂木质部彻底清除,刮去死组织,露出新的组织,用药剂消毒后涂防护剂(防护剂每半年左右重涂一次)。注意要改变洞形,以利于排水,或者在树洞最下端设置排水口。

3.2.2 填充法

适用于树洞大、边材受损的树体。可采用实心填充法,填充物最好是水泥和小石砾的混和。具体方法是:在树洞内立一木桩或水泥柱作支撑物,填充物与洞壁之间距离为5cm,从底部开始每20~25cm为一层,用油毡隔开,并略向外倾斜,以利于排水;树洞灌入聚氨酯,使填充物与洞壁连成一体;再用聚硫密封剂封闭:最后粘贴树皮。

3.2.3 封闭法

树洞消毒处理后,在洞口表面钉上木板条,用安装玻璃用的油灰封闭,再涂以白灰乳胶;或钉上一层真树皮或仿树皮,或在上面压上树皮花纹。

3.3 表皮损伤的治疗

先清洗树皮上的伤疤,再用30倍的硫酸铜溶液喷涂2次(间隔30min),晾干后用聚硫密封剂封闭伤口,在损伤处粘贴原树皮。

3.4 涂白

树干涂白作用很多,可防治病虫害、延迟树木萌芽、防寒等。涂白剂的成分各地不一,一般常用的配方是:水、生石灰、石硫合剂原液、食盐各为10份、3份、0.5份、0.5份,油脂少许。配制时,要先化开生石灰,把油脂倒入后充分搅拌,再加水拌成石灰乳,最后放入石硫合剂及盐水。

3.5 顶枝

大树或古树如有树干倾斜、大枝下垂时,需要立支柱。支柱材质多种,如金属、木质、钢筋混凝土材料。寺支柱前,下端应有坚固的基础,上端应有适当形状的托杆,并加软垫,以免损伤树皮。

4 巡查防护管理

对一些重点绿化基地,应安排人员加强巡查管理。对于损坏树木的行为及时劝阻和制止,立好警示牌,保护好树木,尤其是珍贵苗木、古树,不得乱砍滥伐。经常进行系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5 树体清洁

集宁空气中常有粉尘和扬土,常使绿化基地树木的枝叶上滞留尘土颗粒,甚至有害成分,堵塞植物气孔,影响植物生长。因此,要定时进行树体清洁,特别是在久旱少雨季节,应定期喷水清洗。注意,喷水时,不要用高压水龙头,以免因冲水力度过大损伤苗木。

篇5

一、培肥地力,改善耕层

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增加优质有机肥投入,每亩3.5立方米以上;三是扩大根茬或秸杆还田面积,促进土壤有机质增加;四是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土壤障碍因素;五是扩大保护性栽培面积,促进土壤中养分转化和分解,如地膜覆盖、麦秸、稻草覆盖、轮耕等。六是深耕深松加深耕作层。由于吉林省东部地区地势为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土质粘重、板结,不利耕作。目前形成耕作层浅、犁底层硬、即不能蓄水保墒,又不抗涝通气,更不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改善耕层是目前玉米高产栽培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农科院研究表明:耕作层加深1厘米可储存3mm降雨,每亩增加蓄水量2吨,耕层深40cm比18cm增产40%以上。改善耕层的有效措施就是深耕深松,用深耕深松机械,以每年加深熟化耕层5cm为宜,循序渐近,用5年时间,把耕层深度加深到35cm左右。

二、合理密植,化控防倒

全球玉米高产记录都是在密植栽培条件下产生的,美国玉米高产记录是公顷保苗8.6万株,我省玉米吨粮田是在桦甸吨粮田公顷保苗7.8万株产生的。玉米合理密植的要素:一是选择熟期适中的耐密型品种。密植增产的机理首先是增加单位叶面积系数,提高光合利用率;其次是努力提高成熟度增加粒重;最后是争取较高的结实率,是靠群体增产,靠产量构成要素(穗数、单穗粒数、粒重)最大乘积。所以选择的品种要耐密、中熟、生育期127天以内、有效积温27000℃以下、抗倒伏。二是要选择相匹配的栽培体系或栽培方法。如保护性栽培、三比空栽培、米麦(菜)间作、大垅双行、缩垅增行、小垅畦作等。三是要保证密度加大后的肥、水供应。即要相应增加施肥量和水份供应。四是要防止倒伏。玉米密植栽培最担心的就是倒伏。目前防止倒伏的主要措施壮根、矮杆。地下根系要发达、根扎得深、扎得牢,根系不早衰,地面2-3节茎杆要粗壮,韧性好、株高要降低。可以通过深耕深松、深施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加土壤通透性,晒根蹲苗,保证穗下绿叶数等措施达到壮根壮杆的目的。此外,采用壮根药剂拌种或玉米12片叶时叶面喷洒矮壮素类药品等措施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三、精细播种,苗齐苗壮

一是要选择种子活力强、差异小的种子并采取药剂包衣、等离子处理、药剂拌种等种子处理技术,保证出苗整齐健壮。二是采取抢墒播种、底肥在老沟深串一犁后深施、镇压保墒、坐水种等一次播种保全苗措施,保证一次播种拿全苗。三是要做到精细整地、精细播种。抓住关键,三犁成垅旋耕碎垡,做到垅台上实下松、松紧结合。播种深度要一致,株距要均匀、种肥隔离、口肥要适量,保证出苗整齐,没有三类苗。四是分期早定苗。三叶展疏苗、4叶展时定苗,定苗时剔除弱苗、小苗、病苗、杂株及特殊大的苗,留下整齐度一致的苗。

四、测土施肥,肥水协调

只有测土才能知道土壤中缺什么养分,缺多少。建议农民对自家的土地都要进行一次“体检”,看看自家地板到底如何,按照测土结果进行科学配方、精准施肥。最科学、最实效的方法就是要进行“一户一测土,一户一配肥”。施肥方法要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中心,做到农化结合,氮、磷、钾、微配合,底肥深施,底、口、追肥相结合,高产栽培提倡施攻粒肥即在玉米抽雄期每亩施5公斤尿素做攻粒肥,提高玉米成熟度。施肥量要根据地力、选择的品种、种植密度、目标产量来具体确定。只有肥水协调,才能提高肥料和水份的利用率,达到肥、水互补的目的。吉林省东部是雨养农业区,靠老天降雨,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留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深耕深松,增施农肥,增加土壤有机质,采取保护性栽培,防止水土流失,肥料深施。中耕铲趟、应用抗旱保水剂、人工降雨、大垅畦作等措施都可以提高水份利用率。

五、精耕细作,促控结合

粗放管理创造不出高产,只有精耕细作、加强管理、促控结合、协调生长才能夺取丰收。高产玉米田的管理要做到三个协调,一是地上和地下协调,只有根系生长发育良好,才能保证植株健壮生长。要为根系健壮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耕层环境,创造水肥气热好,酸碱度适中、高肥力、厚土层,松紧有序的耕作层,增加有机物投入,增加土壤微生物,护好根,防早衰。地下部分采取促的措施,地上部分有计划采取控的措施。如晒根蹲苗,矮化防倒等。二是要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中心是提高光、温、水资源利用率。在保证个体生长正常的情况下,争取较大的群体效益。要加管肥水管理、促控结合,促进整齐生长。三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中心是提高结实率和成熟度。采取增肥、补水、中耕除草、叶面施肥、隔行去雄、掰除小穗等措施做到不倒、不空、不秃、不秕,高成熟、高粒重。

篇6

一、充分认识旱灾的严重性,切实增强抗灾自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在党的惠农政策鼓舞下,全县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前期农业生产气象条件也比较好,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实现了一次播种拿全苗,农作物长势非常好,特别是去年经过深松的地块,耕层松软,作物根深叶茂,长势十分喜人,有望再创全县粮食生产新高。

但是进入7月下旬以来,降雨骤减,持续高温,气候严重异常,在全县范围内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度伏旱。7月21日至8月20日,全县平均降水量仅为4.5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25.2毫米。截止8月26日,全县大部分地块干土层已达10厘米以上,15—20厘米土壤含水量仅为5—14%,根本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除水稻和个别经济作物外,其它作物都不同程度地受灾。西北部乡镇和一些岗坡地尤为严重,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有的整株枯萎,有的棒下叶片全部枯黄。由于玉米灌浆期缺水,导致绝大部分玉米果穗发育不良,籽粒小,秃尖重,品质差,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全县总体看,北部重于南部,西部重于东部;岗坡地重于洼地;非深松地块重于秋翻、深松地块;施用有机肥少的地块重于施用多的地块;播种晚的地块重于播种早的地块;不耐旱品种重于耐旱品种。据初步核查,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34万公顷。

分析这场严重旱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发性强,干旱程度重。这次旱灾,发生在历年的主汛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意外性,干旱程度居历史同期的第一位。二是发生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危害程度重。这次干旱发生在暑伏的大部分时段,俗称“掐脖旱”,正值玉米灌浆期、大豆鼓粒期、果实生成的关键期,严重影响粮食产量。三是发生范围大,受灾程度重。全县36.5万公顷耕地,有34万公顷受灾,受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3%。四是持续时间长,损失程度重。暑伏天连续一个多月不下雨,部分乡镇或地块的作物整片枯黄,植株丧失传输养分的能力,已经无法挽救。

旱灾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紧急动员部署,坚持能灌一亩是一亩,能浇一垄是一垄,能保一株是一株,做到组织、干部、水源、物资、设施五到位,全力进行抗灾减灾。8月14日,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了农业干旱三级响应;农业部门组成四个抗旱技术指导组,深入各乡镇实地踏查灾情,指导群众进行抗灾;气象部门24小时监测云情,随时准备实施人工降雨,但由于没有形成必要的降雨条件,尽管几次实施增雨作业,但成效不大;县财政首批投入100万元,于8月12日启动二松引水工程,为沿线6个乡镇抗旱提供水源;水利部门紧急协调调度全县64座水库塘坝,全天候、无条件满足群众抗旱用水需要;农电、石油部门急群众所急,组成抗旱救灾小分队,全力保证电力、柴油供应;安华保险公司从8月10日起,由领导带队深入田间进行踏查,积极做好核灾、定灾、理赔的前期工作;乡村干部全部深入下去,组织动员群众不等不靠,充分利用5594眼机电井和52267眼田间小井进行浇灌。8月10至27日,全县每天出动15000多人、2000多台车辆进行拉水浇灌,启动各类水泵10000多台进行提水,目前已浇灌耕地20000多公顷。

8月25日至28日,县气象局抓住对流性降水云系穿过县境的有利时机,立即启动增雨作业应急预案,快速调动作业人员和9辆火箭车,同时组织协调现有固定火箭点和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飞机配合,先后请令33次,实施作业27次,共发射火箭弹57枚,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区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十分明显,全县普降中到大雨,平均降雨量达到29.8毫米,有效地缓解了全县的旱情。但从作物生长情况看,由于当前玉米已经处于乳熟期,这场降雨只对低洼地块、已浇灌地块和东北、东南部分地块中叶片轻度枯萎、尚具有生长发育功能的植株起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果穗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叶片已经枯死、果穗处于假熟的植株,基本上不会发生作用。以50亿斤的粮食总产量和每市斤0.5元的价格计算,我县减产一成就减收2.5亿元,损失异常惨重。

大面积的干旱不仅给粮食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从农时季节上分析,现在到秋分,仅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到年末,仅剩下四个月的时间,因此抗灾自救的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在看到灾情严重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抗灾自救的有利条件。一是近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积累了一定的抗灾能力;二是党的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群众得到的政策实惠越来越多;三是农民收入日益多元化,其它产业收入比重不断加大;四是社会救助能力增强,能够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各个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民生高于一切的态度,采取所有能够采取的措施,帮助农民减灾创收渡过难关;全县广大农民群众一定要面对现实,坚定信心,减产不减志,绝收不绝望,立即行动起来,向农业要保收,向其它产业要增收,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干群同心大打一场抗灾自救的攻坚战!

二、积极开拓增收渠道,组织全部力量进行抗灾自救

严重的自然灾害,已经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抗灾自救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地树立起抗灾救灾的信心和决心,把抗灾救灾作为春节前直至明年春耕前农村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按照“抗旱保粮食、创业保增收、惠农保民生、合力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动员全党、全民、全县的全部力量,采取一手减灾、一手创收的双重措施,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团结起来共同投入到抗灾自救工作中来,大打一场抗灾救灾的总体战,尽最大可能争取灾年不减收,努力达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奋斗目标。

(一)坚持不懈抓好抗灾保粮,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全县上下要树立在大灾面前不低头的思想,挺起腰杆与困难做斗争,实现可收尽收。气象部门要继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24小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抓住有利时机,再次开展飞机增雨和地面人工增雨立体作业。

要以促进农作物安全成熟为核心,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努力提高产量和品质。要及时拔除田间大草,除掉玉米底部叶片和下部干枯叶片,割除空杆,推广站杆扒皮晾晒。要合理施用叶面肥,用尿素加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提升叶片功能,防止脱肥早衰。

要认真搞好秋季精收精储。根据天气情况引导农民尽量晚收,提高籽粒的成熟度、饱满度,坚持边收边储,采取码窄垛子、栈玉米楼子、房顶晾晒和建标准化储粮设施等办法,降低水份,防止虫咬鼠害,尽量提高粮食质量和等级。

(二)千方百计开拓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减产不减收。保收入是抗灾自救的核心任务。要紧紧抓住秋冬两季的有效时间,加大组织和扶持力度,实施抗灾创收“三个一工程”,即每户落实一个增收计划,开辟一个增收渠道,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一是劳务输出促增收。输出劳务是最快捷、最现实、最有效的增收渠道,是保增收的工作重点。劳动部门和各乡镇村,要抓住当前全国各地用工量恢复增长的有利时机,广泛联系用工单位,建立县、乡两级可务工人员名册,加大用工信息和劳务对接力度,逐乡逐镇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让所有能够就业转移、外出务工的农民,都能有一个转移门路、一个就业岗位、一份打工收入。对外出务工农民,农行、信用社和劳动等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提供贷款支持。从现在到年末,全县要力争新增劳务输出人员5万人。

二是发展牧业促增收。畜牧部门和各乡镇要把握当前畜产品需求旺、行情好、效益高的良好机遇,组织农民抓紧多补栏,争取多出栏,扩大饲养规模,充分发挥牧业增收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利用原有空闲棚舍,重点引导农民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肉鸡、肉兔生产,达到立杆见影的增收效果。肉鸡生产有成达、曙光等肉鸡加工企业为依托,产品不愁销路,以现在的市场价格,每只鸡可获纯利润3元,一组鸡2000只49天出栏可纯收入6000元。在年前,全县要力争新发展这种小型肉鸡饲养户2500户。肉兔生产可依托康大公司,如果每户养20只基础母兔,按每只母兔年繁育仔兔30只计算,每个饲养户年可出栏商品兔600只,保守计算每只最低纯收入6元,户年收入可以达到3600元。按正常年景种植玉米每公顷纯收入8000元左右计算,那么只要饲养出栏2700只肉鸡或者1400只肉兔,就可以抵顶种植一公顷玉米的收入。同时,要加大青黄贮力度,及时将灾情较重、没有挽救价值的作物秸杆转化为青黄贮饲料,变害为利促进养殖业发展。

三是加工增值促增收。小型加工业办公室和各乡镇,要围绕农副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藏、包装和销售,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多重增值。抓住受灾后农民创业意识增强的心理变化,加强引导和指导,大力组织发展以杂粮加工、酒类加工、果蔬加工、羽绒加工、黄烟加工、木材加工、工艺品加工、机械加工、服装加工和秸秆加工为主的十大系列小型加工项目,争取小型加工业在灾后有一个大发展,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地增收。针对受灾农民投入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当前乡村两级要重点引导农民发展绢花饰品、工艺布鞋等具有普及意义的小型加工项目。进行绢花饰品和工艺布鞋加工,每人每月可收入400—800元,不但不用资金投入,而且家家户户都可以做,特别适合不能外出务工的家庭妇女。在受灾的情况下,要教育农民转变观念,小钱大钱一起赚,多种渠道保增收。

四是科技服务促增收。农业、畜牧、科技、科协等部门,要把有关专家组织起来,认真总结今年受灾的教训,特别是要总结好适时早种、施用农肥、深松深翻、选用耐旱品种等方面的经验,研究提出农业生产避灾减灾的对策措施,为明年及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并迅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加大普及推广力度,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指导农民提早做好明年农业生产的准备工作,力争一年受灾一年恢复。

(三)深入细致做好政策扶持和社会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越是大灾之年,越要关心民生,重视民生,发展民生。全县各部门、各级干部都要心系农村、情系农民,尽职尽责地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省委、省政府近期将制定下发《抗灾自救工作意见》,省直相关部门也将对受灾地区和群众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各部门、各乡镇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财政、民政部门和各乡镇要详细核查灾情,建立受灾情况明细表,积极向上争取救灾资金,公开、公正、快速发放救灾补贴,对绝收户、特殊困难户和受灾种粮大户要重点倾斜。民政部门要抓紧对因绝收而没有口粮的农户进行调查、统计,迅速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争取及早将补助粮款发放到农民手中,确保不出现一户漏补、一户缺粮、一户吃不饱饭的问题。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跟踪监督,对政策性、救灾性资金发放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要严处。

农业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反映我县的受灾情况,在加大信贷额度、降价贷款利息、放宽贷款条件、减化贷款手续和展期回收贷款上争取上级支持,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民解决今年欠收的现实困难和明年备春耕投入的实际问题。对绝收又没有还款能力的农户,经贷款人同意,其贷款要适当展期,以减轻农户今年的还款压力。

农经和农业保险部门要进一步深入受灾乡村户查勘定损,按规定及时向参保户赔付。要启动快速理赔通道,对全部绝收的参保户,要抓紧时间按照一定比例先行预付,所有理赔资金在春节前要全部兑现。

粮食部门要按照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认真做好新粮接收的准备工作,千方百计筹措粮食收购资金,积极收购受灾群众的粮食。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面,加大对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卫生部门要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让受灾群众患病得到医治。教育部门要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不能让一个孩子因灾失学。公安、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受灾地区的社会稳定工作。

各级党政组织要认真做好低保户、五保户、优抚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要全部由各级干部负责,实行一对一的包保,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要由县直机关党工委和县民政局共同负责,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动员社会力量援助受灾群众。春节前,要在全县继续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活动,为贫困户提供过年用的米面油肉,让受灾群众过好年。

三、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确保抗灾自救工作取得实效

做好抗灾自救工作,是一场全县上下的总体战。要保持前一阶段抗旱救灾的良好工作态势,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全县抗灾自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建立工作保障机制。从现在开始到年末,甚至到明年春耕前,要把全县农村工作的重心放到抗灾自救上来,集中力量把抗灾自救工作抓实、抓好。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全县抗灾自救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王伟副书记、广君、广涛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村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农业、农经、畜牧、财政、民政、劳动、科技、科协、小型加工业办公室、农电、石油、安华保险公司、农业银行、信用联社和各乡镇,也要分别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抗灾自救领导小组,抽调干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直至抗灾自救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把抗灾自救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检验各部门、各乡镇领导班子执行力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实事认真抓好,在抗灾自救工作中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县委、县政府决定,原来包保乡镇环境卫生建设的22名县级领导和22个县直部门,要在继续做好改善环境卫生工作的同时,联系包保乡镇抗灾自救工作,尽快深入下去,实实在在地帮助乡、村、户解决具体问题。各乡镇要严格落实乡村干部包社、包户责任制,组织群众创收,安排群众生活。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跟踪对抗灾自救工作进行督查检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如期完成。县抗灾自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简报形式,及时反映各部门、各乡镇抗灾自救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抗灾自救工作扎实推进。

篇7

一、联系实际、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布鲁纳语)”。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物质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工农业生产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例如:现代农业需要大量化肥、高效低毒农药以及人工降雨、化学药剂等;现代工业需要耐高温、耐腐蚀、不燃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最佳性能的催化剂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需要特殊的化工材料和产品,象原子反应堆用的重水、导弹飞机用的轻质非金属材料、火箭的推进剂、电子工业用的高纯物质和特纯试剂等,以石油、煤、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去污垢的合成洗涤剂,去疾除病的药品,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学知识……这样给学生列举一些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及现代的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情况,使学生感到化学既有趣又重要。可见,穿插实际问题,是诱发兴趣的重要方法。

二、进行科史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化学技术上有过巨大的成就,对人类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等,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日益腐败,外国的侵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了,大大落后了。解放前,我国化工工业生产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大多数化学工厂只拿进口的材料和半成品进行简单的加工,甚至连煤油、火柴、烧碱等都要从外国进口。由于科学不发达,国家的生产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致使我国1840年以后连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蹂躏,我国近代史之所以是屈辱的挨打史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科技落后。通过大量化学科史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科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从而使学生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学好化学知识,在化学领域里做出成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为祖国、为人民增光添彩。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上新课前,设计一两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利用试验中出现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激奋、高昂的学习情趣。比如在上绪言课时,可将一张事前用碱溶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白纸贴在小黑板上,然后用棉花蘸取无色的酚酞试液往纸上一擦,白纸上立刻奇迹般地出现了两个红色大字“化学”。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等实验,使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当即便引出新课内容,就能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五、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生存环境带来威胁。如居住在水泥厂和石灰厂周围的人们长期吸入粉尘、CO、SO2等有害气体的空气,饮用受过污染的河水、井水造成对人体的极大危害,甚至大气中粉尘渗透到人们的居室,它们会通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内,甚至可以致癌等,这些真实的污染环境威胁人类安全的事例,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通过化学课的讲授,让学生们逐步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重大损失,了解只有科学地利用化学及其它科学知识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才能真正成为环境的朋友,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

篇8

水资源问题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不仅影响、制约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将成为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将由此引起战争。

继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发出“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来,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来愈严重,为此,1994年,在近8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的首次国际饮用水和环境会议上,UNEP主任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呼吁世界各国采取一致的行动,象解决臭氧层问题那样,认真解决非常现实的水资源危机。最近,受联合国粮农组织、环境署、开发计划署、科教文组织和世界银行资助的“世界水委员会”成立了“21世纪水世界委员会”,其主要工作就是指导制定21世纪水、生命和环境的长期构想,站在人类未来的高度,满足未来对水的需求和保证可持续用水。该委员会在1999年4月15—16日,在上海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探讨提出中国21世纪水的展望与构想的可能性,并准备在2001年“世界水日”在荷兰召开第二次世界水论坛与部长级会议,届时将提出该委员会对21世纪水的展望报告,提出世界21世纪水的行动建议。

中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毫不夸张地说,21世纪水资源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21世纪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术界通常将我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形象地概括为“水多、水少、水赃和水浑”。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有愈衍愈烈的趋势,同时出现许多新新情况,导致21世纪中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

2.1水资源供需矛盾达到白帜化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严重。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4个,日缺水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700—800亿kg。

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据预测,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0~6500亿m3,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3,供需缺口近1000亿m3,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m3,全国将缺水4000~4500亿m3,到2050年全国将缺水6000~7000亿m3。值得说明的是,在1949~1994的46年间,我国的供水量仅增加4000亿m3,在此期间水资源开采利用较容易,难度较小,如果在今后30余年水资源供水量增加4000~4500亿m3(或者50多年增加6000~7000亿m3),完成这项任务非常艰巨。

由此可见,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形势,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没有大的突破,在管理上不能适应这种残酷的现实,水资源很难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它将威胁中华民族的腾飞,前景十分令人担忧!

2.2水质危机所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大于水量的危机

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21世纪我国面临着水量的危机,同时水质危机更加严重,甚至因水质问题所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大于水量危机。

目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我国的水质污染非常严重。根据全国1998年对全国109700公里河流进行的评价,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29.4%(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33.0%,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20.3%,超Ⅴ类标准的占16.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70.6%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以上,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八五”期间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

进入21世纪,虽然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但从总体上来判断,水质恶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从空间上,将由大陆向海洋,从城市到农村扩展,如果不采取有利的措施,一些城市、地区或流域甚至全国可能发生水质危机,可以说,水质危机危害远远超过水量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3水资源“农转非”严重,水权成为重大问题

“农转非”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改作它用,导致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效益高于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从世界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比较效益在发挥导向作用,可以估算,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农业效益远远低于工业所产生的效益。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更加普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势更加明显。

1949年我国农业用水量约为1001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1031的亿m397.1%,到1997年,该比例下降到75.5%,与此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9%上升到24.6,如果仍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进行估算,那么1997年约有1206亿m3水资源被转移到工业和城市生活,其中工业用水接受了993亿m3,城市生活用水接纳了223亿m3,即便是以1980年为基准,也有710亿m3水资源总量被转移利用。

21世纪,水资源农转非的现象更加明显。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国需水构成比例为农业:城市生活=54:46,即农业用水占54%,城市生活用水占46%,如果仍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那么到2050年将有3427亿m3水资源被转移

大量的水资源“农转非”并没有制约农业的持续发展,仅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年只生产粮食1132亿kg,1998年则达到49000亿kg。水资源只是农业持续发展众多因素中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用水向城市生活和工业转移没有根本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优质种子、化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其中农业节水技术发挥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水资源“农转非”挤占了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农业水资源资产,他迫使农业生产走高效用水之路,因而促进了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其最终结果是水资源资产增殖。

水资源“农转非”并不是无限的,它有量的限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农转非”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农民的水权。所谓的水权是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我国宪法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集体除外),但现实上存在着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水权问题更加突出,必须认真研究水权取得、水权的交易、水权的实现与水权调控等系列重大问题,使“农转非”问题在水权方面得到圆满解决,如果对此忽视,那么必将引发系列社会矛盾,导致该种模式的实施出现障碍。

2.4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为了满足21世纪水资源需求,必将加大水资源开采力度,水资源过渡开发,无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如1995年松海黄淮等片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据预测,到205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利用虑为27%,除西南诸河利用率较低外(12%),其他各流域均超过20%,特别是海滦河、淮河、黄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均超过50%,分别为62%、60%和56%。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将达到相当程度。2050年,全国地下水利用率平均为64%,除内陆河较低外(27%),其他流域(不含西南诸河)地下水利用率均大于56%,特别是海滦河、淮河、黄河地下利用率将分别高达100%、74%、93%。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目前水地下水资源开发条件下,全国已经出现区域性地下漏斗56个总面积大于8.2万平方公里,地层沉陷的城市达50余个,其中北京的沉降面积达800平方公里,环渤海平原区由于海水倒灌影响面积已达186万亩。

321世纪中国水资源安全对策

21世纪中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解决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保架护行。勿庸置疑,解决我国21世纪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出路是开源、节流和加强管理,这是总的方向。在具体宏观对策上,我们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3.1、开展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偏重于单位水资源所获得的效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导致宝贵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农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很低,水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现有灌溉用水量超过作物合理灌溉用水0.5至1.5倍以上;工业和城市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除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水重复利用率可达70%以外,大批城市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仅有30%-50%,有的城市更低,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5%以上,高于先进国家几倍、甚至十多倍。

我国节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也很大,大约有1/3到1/2潜力可挖。我国目前节水效益水平与国际上比较还是低的。椐有关资料分析,美国1990年用水效率为10.3美元/m3,1989年日本为32.410.3美元/m3,我国1995年用水效率为10.7元/m3,我国1995年的用水效率只有美国的1990年1/8,日本1989年的1/25(汇率按1995年1.32美元计算),说明我国节水潜力很大。1978-1984年的资料表明,北京、天津两城市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了1.8倍和1.6倍,但由于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从40%-46%提高到72%-73%,而万元产值耗水量却减少了。

因此,我国必须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为此,我们应该进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如提高水利产业中科技含量,农业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工业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循环用水的次数,生活用水设施采用先进节水措施等。

3.2、水资源管理一体化

所谓的水资源管理一体化,是指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用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管理。水资源管理一体化的主要思想是,水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是对环境有相当制约的环境资源,他对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福利的提高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水资源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应该采取“动一发而牵全身”的系统方略。

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在客观实施上具有多层次性。如区域水量与水质管理的协调统一,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调统一、水资源管、供、用和治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统一,水资源地表与地下水—降雨联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保护相相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等等。

管理上的一体化,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机构协调和目标的一体化,其要求有关部门管理协调统一,部门之间必须拧成一股绳,协同作战,不能各自为政。水资源管理涉及众多部门,例如,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和行政部门等众多部门,单靠某一部门开展节水农业的发展是难以实现,如果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益,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国家财富的损失,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来完成。

从效益上来看,水资源管理一体化最终目标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其效益衡量尺度必须具有较大。如充分利用当地当地的降雨资源,从局部上来考察,可能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从整个流域的角度来认识,假设流域的各个区域皆以留住当地水资源为己任,流域水资源地表径流会发生大的改变,甚至导致大江大河的断流,引起更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是以流域可承受能力为极限,是有条件和限制的。对于大空间的水资源一体化必须通过政府的调控来实现,区域是无法来完成的,特别是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个区域皆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条件下,政府的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宏观调控功能更应该加强和完善。

3.3、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保证,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许多问题,仅以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存在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机制失灵,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2)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不利于节水,甚至鼓励多用水;

(3)灌溉工程老化,仅以渠道工程老化为例,在被调查的373座渠首建筑物中,完好的仅占4%;

(4)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出现大面积地下漏斗,地面沉降或裂缝,黄河断流,海水入侵等;

(5)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收不低支,举步维艰。为了21世纪水资源安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必须有一个大的突破。

首先,必须将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向实施计划生育国策那样来实现这一国策。在全社会形成节水和保护水资源风气,把它作为全民的行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益结合起来,要坚持不懈,无论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还是各项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制约因素,建立节水型社会。

其次,在管理方面,改变原有的管理方法,由供给管理转向需求与供给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进而逐步实现需求管理。

第三,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事企”剥离,其目标是:在水利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建立用户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如“经济自立灌排区”水管理模式。

第四,制定《节水法》,依法促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管理机制的转变。通过法律途径规范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和高效水管理机制的形成,是以法治国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节水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和方向。根据我国水资源实际情况,应该在有关法律基础之上,尽快制订《节水法》。该法是一项综合管理法,对节水有关工作予以规范,其调整范围为高效利用水资源等有关活动。

3.4、充分重视水资源战略储备及相应技术的技术贮存

上文已经论述到,21世纪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量与水质的危机,为了应付这种沉重的危机,我们必须做好水资源后备战略储备及相应技术的技术贮存。

作为后备的战略水资源,最主要的是海水利用、调水、大气水的开发。

海水是战略后备水资源基地,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特征,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海水和向大海要淡水成为一条必由之路。早在80年代,全球已建成7536座海水淡化厂,特别是淡水资源奇缺的中东地区,现已把海水淡化作为提供淡水的唯一途径。沙特80年代建立了第一个大型海水淡化联合企业,目前现已发展23个大型现代化工厂,淡化水量也由开始的0.227亿升淡化水增加到现在23.64亿升,基本解决了长期困绕的淡水问题。目前我国沿海城市一半以上缺水,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应作为解决沿海和岛屿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应该做好相应的规划,并进行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和实践,在充分吸取国内外经验基础上,设计和建造适宜于我国需求的海水淡化系统。

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手段之一。“南水北调”是一项战略性工程,从长期来看,是必然实现的,只是选择最佳时间问题。我国另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水资源在西南诸河,西南诸河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大南水北调”工程设想是值得考虑和探讨的。

大气水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另一条途径。国际上自1946年首次实施人工降雨成功以来,至今技术逐步成熟,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也开展了一定工作,如1995年河北开展的人工降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据测算,投入和产出效益比在1:30以上。因此,我国应该采取一定措施,从战略的角度重视大气水的开发利用,从全国的角度制定大气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大气水的开发利用对地表径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发投入低、产出高的新技术。

由于后备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技术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应该从讲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加强有关技术的研究和贮存,否则,难以支撑21世纪水资源需求。

3.5、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适当开展水资源贸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国际、国内市场要水资源,并且适当开展水资源贸易,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大方略之一。

对于国内市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拉动经济杠杆,建立节水型经济激励机制,包括补偿奖励机制,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惩罚奖励机制,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水权交换机制,研究水权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交换机制,通过市场的交换,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其二是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调解器。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建立良好科学的水价体系,主要包括: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水价办法》;按供求关系调整水价,实行动态水价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确保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联调机制顺利实施。

对于国际市场,由于水资源运输的不经济性,开展水资源直接贸易存在一定困难,可以通过间接的办法来实现,例如多出口消耗水量的产品,在进口时,多进口消耗水量大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达到水资源的国际贸易目的。实际上,目前我们也有条件实施这种贸易,如通过粮食进口渠道来实现。从全球来看,我国粮食生产并不具有优势,而且粮食是水资源耗用大户,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条件下,多进口一些粮食,剩余的水资源可以实施“农转非”方式实现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篇9

(一)选择优良抗旱品种。选择籽粒饱满、拱土能力强、叶片相对厚而直立、成熟期籽粒灌浆和脱水快、较抗旱的玉米品种。

(二)扩大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增强抗旱、抗“倒春寒”、抗“八月低温”的能力,二半山以上地区要尽力扩大地膜覆盖栽培面积。

(三)扩大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既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抢抓节令,又便于管理。各地要根据时间节令要求和气象预报,充分利用各种小水源做好各类作物的集中育苗工作,待雨水到来后及时移栽。

(四)开沟等雨抗旱播种。开沟等雨抗旱播种法一般先按玉米行距用犁开好沟等待降水,只要有10毫米左右的降水时,沟内、沟边就会有2~3厘米深的湿土,此时可抓紧时间,将玉米播于沟内,再将沟边湿土覆盖在种子上。地膜玉米可先起垄,待降水后抢时覆膜播种;

(五)抗旱穴播。穴播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水源,播种深应为10~12厘米,每穴浇水1.0~1.5公斤,待水下渗后播种,施有机肥并盖土(先盖湿土,后盖干土),以利水、肥集中,确保全苗。

(六)秸秆覆盖。玉米行间覆盖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重要的作用。覆盖秸秆既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并对抑制玉米田杂草也有明显的效果。

(七)使用抗旱剂

玉米抗旱增产剂是一种由超强吸水材料组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的新产品,能很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腾和渗漏,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小水库,又有缓释性,供作物吸收利用。各地要积极开展吸水树脂及旱地龙等抗旱技术试验示范,搞好抗旱栽培技术贮备。

(八)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从而达到以肥调水,使水肥协调,提高水分利用率。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培肥地力,还能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提高土壤持水保墒能力,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增施钾肥能通过减少植株蒸腾损失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强作物自身的抗旱力。结合播种每亩施硫酸钾8~10公斤为宜。

二、水稻抗旱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择育秧方式

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也可以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

(二)选择抗病、抗旱、抗低温优良品种。一是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高海拔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二是选择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的品种。三是选择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

(三)适时早播。适时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因此要适时早播,以避过“八月低温”的影响

(四)适当延长水稻秧龄,做好抗旱等雨栽秧准备。正常年景下,旱育秧的秧龄为30天左右、抛秧的秧龄为40天左右、水育秧的秧龄为50天左右。如果栽秧水来得迟,就面临着要把秧龄延长到60天以上,以便等水栽秧。

一是稀播培育长龄壮秧。即通过扩大秧床面积,减少每平方米范围的播种量,延长秧苗的滞增分蘖期,可有效地增加早播秧苗的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既可提高单产,又可解决前期无水插秧的矛盾。播得越稀,秧龄弹性越大。如果其它管理配合得好,旱育秧苗的秧龄可超过70天以上。

二是化学调控延长秧龄。在旱育稀播的基础上,从3叶后分期喷施1至2次多效唑,每亩秧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原则上按150ppm浓度)均匀喷施以促蘖控长,施时厢面无水、施后第二天再灌水上厢。同等情况下可延长秧龄10天以上。三是两段寄栽育苗。对正常播种期和播种量较大的育秧苗床,如果要等水栽秧且秧龄要超过60天以上时,应通过两段寄栽来延长秧龄。当秧苗长至2叶1心时按行距6~10cm、窝距5~8cm进行寄栽。寄栽后2至3天每亩秧地用前面的方法喷施15%多效唑,如果秧龄要超70天,则在15天过后按同样的方法再施一次多次唑,培育长龄多蘖壮秧。老秧由于秧龄较长,秧苗素质相对较差,秧苗移栽至本田后基本上不再分蘖,或所发的高位分蘖也不能上林成穗。其栽培技术是靠插不靠(等)发,移栽时必须通过增加基本苗来保证穗数,从而有效提高单产。

(五)抗旱整地

无论是等水栽秧还是改种旱作,土壤蓄水都是农业抗旱的根本措施。应用微耕机耕整或人力翻挖干板田,一是能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深层水分沿毛细管上升蒸发,防止旱情加重。二是可堵塞裂缝,防止降水从裂缝向下深层渗漏,整地后可随时利用降水或采取堵水、引水、抽水、做好田脚堵漏等措施蓄水抗旱保栽插。不便使用微耕机耕整稻田的农户,要尽早动手翻挖干板田。提倡稻田四周1.5~2米宽田面翻挖两次并细碎土块,便于有水时泥散堵塞裂缝防漏。稻田耕整后,有水源的应该积极采取引水、抽水灌田整田,没有水源的则要充分利用好降水,冒雨及时抢做田边、田脚堵漏,才能蓄水保水,抗旱保栽插。

(六)抗旱栽秧

1.全旱作业:旱旋耕、旱耙田。

2.节水栽秧:边灌水、边整平、边插秧。

3.匀水、撵水栽秧:匀水、撵水栽秧是针对旱情较重、栽秧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一项抗旱保栽插技术措施。要充分利用现有一切水资源,采取从河沟、塘、库、堰抽水、引水,从水层较深的稻田匀水,从已经栽秧的稻田向相邻或下埂稻田撵水整田,只要能达到稻田土壤充分被水浸润就可栽秧。

(七)迟栽水稻田的施肥

迟栽水稻田一般都是种植过小春作物的田或无水整田的干田、黄浑田,此类稻田的土壤肥力下降,必须增施肥料,才能满足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应该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氮、磷、钾结合施。秧龄60天以上的,应采取底肥、穗肥、粒肥分别施,不施分蘖肥的方法。

(八)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

(九)水路不通走旱路

特大干旱的持续,给我市当前水稻育秧苗及适时栽插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对地势高、输水距离远、供水工程无法供水的水田以及山区靠天等雨栽插的雷响田,要及时水改旱,搞好结构调整,并尽量选用抗旱品种和早熟良种替代常规品种。但不能盲目改旱,要因地制宜。一是围田、浸水田,这些稻田一般土壤湿度大、蓄水相对容易,而雨季排水较困难,容易造成改旱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二是对十年九旱的雷响田,要坚决改旱。三是对一般的尾水田,要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要做好育秧和改旱两手准备。

三、马铃薯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一)冬种马铃薯

针对我市江边河谷区冬种马铃薯已生长至中后期,春管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1、浅锄细碎表土,及时培土,减少水分蒸发散失,起到保水作用。

2、粉碎作物秸杆覆盖行间遮阴,可起到减少土层水分蒸发作用。

3、采取人工叶面喷施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和0.1%硼砂混合液2~3次,隔5~7天1次,也可起到缓解旱情、提高产量的作用。

4、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特别是晚疫病的防治,防止植株早衰。选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等7~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

(二)大春马铃薯

1.选用耐旱抗病品种,尽量采用整薯播种

为防止生长中后期晚疫病流行,应尽量选用耐旱、抗晚疫病的中晚熟品种,如会-2号等。选用50克以上健康种薯,整薯播种,有利于出苗和提高抗旱能力。若种薯过大时,宜在播 种前3~4天切块,在阴凉条件下摊晾,让切口充分愈合。在切块时,每个切块不得低于2个芽眼,重量30g以上。

种薯处理办法:在马铃薯播种前1(来源:文秘站 )~2天进行种薯处理,可用多菌灵+甲霜灵锰锌等杀菌剂的500~800倍稀释液,均匀喷洒在整薯或薯块上,自然晾干后再行播种。

2.适当晚播、深播,缓解前期干旱影响

在选用抗晚疫病品种的前提下,适当晚播、深播,推迟出苗期,促进根系发育,减轻苗期干旱压力。播种时,开沟或打塘应较正常年份加深,把种薯播种在适宜深度处,覆土层厚度在10~15 cm以上为宜。在今年干旱条件下,不提倡提前深耕、翻晒地块,宜边翻耕整地、边播种,或直接打塘播种,待齐苗后再适时理墒整垄,同时做好排涝防渍工作。

3.增施有机肥,以肥调水

增施农肥,以肥调水,抗旱壮苗。提倡重施以农家肥为主的底肥,每亩施农家肥20__kg以上,加尿素8~10kg、过磷酸钙40kg、npk三元复合肥或马铃薯专用复合肥20~30kg。干旱时,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等易发生,导致缺苗、断垄等,应在底肥中加入适量呋喃丹或乐斯本等杀虫剂来防治地下害虫。

4.地膜覆盖种植,阻止水分从垄面蒸发

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海拔较高有夜潮土现象、墒情较好的地区采用覆膜栽培,可利于保水保墒。地膜要用土压实、压紧、压平,可保温保湿。苗期加强查膜护膜,防止大风扯膜;出苗期及时查苗放苗,并重新封好放苗孔;出苗到现蕾保持膜面整洁完好,及时用细湿土封严破损处;块茎膨大期及时揭膜,除草培土,破除板结,为块茎膨大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在海拔稍低的地区覆膜可能造成温度过高而烂种,不宜采用地膜覆盖。要实行划线打塘种植,严禁起垄、平整、镇压,提高抗旱能力;出苗后再起垄,以减少水分蒸发。

5.适当加大密度。干旱年份,极易导致出苗不整齐和缺苗,净作地区应根据所选用品种,适度提高种植密度,以保证出苗数量和后期产量。

6.推广使用抗旱制剂

播种时可以采用保水剂拌种或土壤沟施,既利于出苗,又可保持土壤水分。抗旱保水剂可选用保定科翰98高效抗旱保水剂、云清牌高效保水剂、pam保水剂(聚丙烯酰胺保水剂)、旱地龙、沃特保水剂、旱立停asa保水剂、浙江建德绿洲超强保水剂等。已经出苗、旱情严重的地区,可使用抗蒸腾剂进行叶面喷施,抗蒸腾剂可选用亚硫酸氢钠、腐植酸、氯化钙、黄腐酸(fa)、沼气发酵液、冠醚等。

四、蔬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一)选用抗旱品种、旱作品种

选用抗旱蔬菜品种,利用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能有效提高对水分的利用率,同时能降低蔬菜对水分的过分依赖,有效降低干旱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从而保证蔬菜的产量产值。在干旱少水的地区,应减少需水量大的叶菜类蔬菜(如青菜、白菜等)的种植面积,多种一些抗旱性强的作物如辣椒、豆类等。

(二)集中育苗

集中育苗可以对菜苗进行集中管理,降低苗期的用水量,还可降低成本。

1.种子处理。为加快播种出苗速度、减少种传病害、增强秧苗抗性,种子播种催芽前,需用温汤或药剂浸种消毒。先将种子浸湿,然后放入50~55℃的温水中,搅拌10~15分钟后用清水浸种10~12小时;药剂浸种,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浸种10~12小时。浸种消毒后,保湿催芽20~24小时播种。

2.进行遮荫和覆膜。用2~3层遮阳网覆盖,待50%秧苗立苗后,揭去地表遮阳网等覆盖物,改用小拱架避阳遮阴,晴热天9~16时盖遮阳网,以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延长浇水间隔时间,增强秧苗抗旱能力。

(三)进行抗旱锻炼

1. 施足有机肥,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可降低用水量50%~60%。

2.苗期适当控制蔬菜的水肥供给,进行蹲苗,促进蔬菜根系的伸长,提高蔬菜抗旱能力。

(四)加强中耕管理

1.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能反射阳光,锁住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使作物在较长时间的干旱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如果无覆盖条件或地膜覆盖较困难的,可采用杂草或用植物秸秆覆盖,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

2.及时浅锄。灌水会使土壤板结(尤其是粘重土壤),而板结的土壤会形成毛细管通到地面,土壤深层水分会通过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从而加大土壤水分的蒸发、加重干旱的危害。所以灌水后,在能下脚时要及时进行浅锄(深度因蔬菜品种不同在5~10厘米),切断土壤毛细管,以降低土壤水分的损失。

(五)喷施抗旱剂、保水剂

喷施抗旱剂、保水剂可增加土壤对天然降雨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减少作物蒸腾,提高抗旱能力。ccc、b9等能增加细胞的保水力,使用aba可促使气孔关闭,减少蒸腾。反射剂(高岭土)喷于叶片,可提高对光的反射,减弱蒸腾。气孔开度抑制剂如叶面喷施苯汞乙酸能使气孔缩小,作用可维持15~30天,且无毒害作用。壬烯琥珀酸甲酯喷施,可使蒸腾降低20~30%,可维持5~7天。

(六)合理灌水

一般要尽可能少浇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秧苗生长和抗旱能力的提高,干旱条件下灌水要抓住蔬菜需水的关键时期,使有限的水分发挥最大的作用。如过旱确需浇灌水的,要避开高温时段进行灌水。有灌溉条件的尽量采用小水走沟浸墒,严防水上畦面,以免破坏表层土壤团粒结构、加大土壤水分的损失,无灌溉条件而有库塘水的以浇水为主。

(七)科学追肥,提高作物抗性

1.多施腐熟农家肥,追肥要薄施、匀施,以免肥料过于集中而降低蔬菜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甚至造成烧根。

2.追肥应做到早追肥、深追肥。要积极采取化肥湿施、液体施肥等办法补充土壤水分,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秧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

3.积极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绿芬威等速效叶面肥,喷施硼和铜也有助于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氮肥用量应适中,用量过多蔬菜徒长、增加需水量,用量太少则植株瘦弱、抗旱力低下。

(八)病虫害防治

高温干旱会加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高温干旱条件下防治病虫害更要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害防治要在齐苗后及时施用保护性药剂,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虫害采用杀虫灯、黄板或性诱剂等方法防治。总体上,高温干旱环境中防治病虫害要尽量少用药,必须要用药时,错开高温时间,并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降低药害发生的可能。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和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蝼蛄和蚜虫等。在做好土壤杀菌消毒和灯光诱杀害虫基础上,要选用对口药剂防治病虫害。病毒病可用病毒a、植病灵等药剂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药剂喷雾,提倡早晚用药,防止人体中毒或秧苗灼伤。秧苗定植前一天,要结合浇透秧板水做好带药下田工作。

五、小麦抗旱保苗技术

(一)及时组织对二、三类苗进行薅锄追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基肥施用较足、苗情长势较好的田块,可亩施粗杂粪500~800公斤;基肥施用不足、苗情长势较弱的田块应补施一定数量的化肥提苗,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

(二)采取秸秆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三)使用抗蒸腾剂进行叶面喷施。

(四)加强重大病虫害特别是蚜虫、小麦锈病、白粉病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六、冬油菜节水抗旱保苗技术

(一)浇水抗旱

对干旱严重的旱地油菜和墒情不足的稻田油菜,要尽可能浇水抗旱。板田免耕油菜进行沟灌,引水到厢沟,灌水到沟深的2/3,让水慢慢渗透到厢面,切忌淹灌、漫灌和久灌,以免土壤缺氧。油菜灌水时易出现土体下沉、伤害根系,最好采取淋水的方法,并结合施肥一并进行。对引水抗旱确有困难的旱地油菜,要挑水抗旱,增加土壤墒情,促进油菜生长。

(二)秸秆覆盖

大力推广用稻草、麦秸秆、树叶等覆盖行间,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

(三)中耕除草、追肥

1. 一旦旱情缓解,则要抓紧追肥促苗和中耕保 墒,浅锄土壤,减少土壤大缝隙,降低土壤水份蒸发量。无法灌(浇)水的油菜地可喷施防旱保水剂,用黄腐酸(又名抗旱剂1号、fa“绿野”)1000~1200倍水溶液叶面喷施,减少水份蒸发。

2.有灌溉条件的水田油菜在及时灌水的同时,抓紧中耕除草,促进油菜春发壮苗和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土壤深层水份的吸收利用能力。

3.针对我市油菜生长情况,目前要采用叶面施用和土壤施肥双重措施促进油菜生长。叶面施肥应在阴天或傍晚前喷施,按尿素1%、磷酸二氢钾0.5%,前期没有施硼肥的,再加硼砂0.5公斤兑水100.0公斤,施过硼肥的用0.3%硼砂喷施,每隔5~7天喷施1次,喷施2~3次,确保薹期养分供应。土壤施肥结合抗旱浇水进行,每亩撒施尿素5~10公斤、氯化钾1~2公斤,水田在排完沟水后施肥,旱地可在浇水前施肥,如能结合中耕松土施肥效果更佳。结合中耕对根蔸进行培土,防止倒春寒侵袭油菜根系。

(四)病虫害防控

早春油菜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菌核病,旱区油菜一般是虫害加重,而菌核病则相对减轻。

干旱期间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丰米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等药剂。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干旱后苗弱,抵抗力下降,如天气湿度大则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等病害发生可能严重,在气温回升后要密切监测,并做好防治指导。当田间菌核病病株率达10%、病茎率在1%时,可采用40%菌核净100克或25%咪鲜胺40克均匀喷雾防治。

干旱季节苗期有蚜株率达10%、每株有蚜1~2头,或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用吡虫啉、灭蚜威、40%乐果乳油1000~20__倍液(或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20__倍液、或2.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进行防治。

菜青虫和小菜蛾的药剂防治:菜青虫卵孵化高峰后一星期左右至幼虫3龄以前,小菜蛾幼虫盛孵期至2龄前喷药,药剂为25%亚胺硫磷4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500倍液、2.5%溴氰酯3000倍液等。

七、果园节水抗旱管理措施

(一)做好果园保墒工作

1.及时将秋、冬季翻耕的大土块打碎、耙平,以减少水分蒸发。

2.对冬春尚未翻耕的果园进行浅耕,浅耕深度5~10厘米,以切断表层土壤毛管,减少土壤下层水分蒸发。

3.对有草果园进行刈割。将果园种草留茬5厘米左右刈割,并将割下的草覆盖于树盘下,减少水分蒸发。

4.果园覆盖。用麦秆、玉米秆、油莱秸秆、堆厩肥、山野草等作覆盖材料。将铡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及刈割下的草,覆盖于果园内,覆盖厚度10~20厘米。在秸秆、草源充足的地方,力争全园覆盖。草源不足的地方,可只覆盖树盘,但厚度一定要达到要求。覆盖过程和覆草后果园内应严防火灾,覆草后围绕树冠边沿撒条状土,以防风刮。

5.地膜覆盖。在果树的行间或树盘下覆盖地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地表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早春地温。覆地膜时,膜四周用土压紧,中间留透风口,用土块压住。

6.化学覆盖。将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乳状液(长沙市利得保洁有限公司生产)喷于果园地表,迅速成膜,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要按照说明书配成一定倍数,用压力喷物器喷于土表,每公顷喷450~1050kg,1~2h后即能成膜保墒,可维持30~l00天。

(二)延缓冬春季修剪时期

修剪时应疏除过多大枝,降低亩枝叶量,既可减少水分蒸发,又可改善光照,提高树体抗性。对已修剪的果树要做好伤口的保护,剪锯口及主干、主枝要及时涂刷甲硫·萘乙酸、腐植·硫酸铜、膜立康等保护药剂。

(三)花期灌水

花前7~10天灌水一次,花后灌水2~3次。灌水应摒弃消耗水量较大的漫灌,采取节水灌溉。如渗灌、滴灌,无滴灌条件的也应采取沟灌和穴灌后加盖地膜。沟灌即沿树冠滴水挖环状沟或沿滴水线处行间四周挖条沟,深30厘米、宽40厘米、长1.5米。视树体大小每株灌水200~300公斤。灌水后覆土及地膜。穴贮肥水加覆膜技术即在树冠下挖4~8个圆土穴,穴径约 30厘米、深30~40厘米,穴中央竖一捆又紧又浸透水(或肥水)的草把,再用50克尿素、50~100克过磷酸钙、50~100克硫酸钾(或相当肥效的复合肥),与土混匀,填入草把周围,覆土2厘米,用脚踏实,然后覆盖地膜,上面捅一孔,用作今后浇水施肥的进口,平时孔口用土石块盖好。渗灌是利用管道向土壤渗水的灌溉方式,是投资少、省工、简易,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好措施,比漫灌约可节水60%~80%。渗灌设备通常包括渗水池、渗水管、阀门一部分。渗水池设置在果园地头,用砖和水泥砌成。一般水池半径1.5米,高2米,容水量13吨左右。总管装在距池底 10厘米处,其上安装阀门,每个渗水管上须安装过滤网,以防管道堵塞。渗水管选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每间隔40~70厘米左右在两侧和上方打3个针头大小的小孔作为渗水孔,将渗水管沿树行铺设在果树两侧各 1~1.5米外,铺设深度20~40厘米,一般每亩每次灌水量1~1.5吨。为防止渗水孔被果树根系堵塞可在各渗水孔处安装一个稍粗于渗水管的塑管护套。萌芽前,结合果园灌水,每株按尿素1.5~2公斤+硝酸钙1公斤+普钙 2~3公斤施入+1~1.5公斤硫酸钾追肥一次。

(四)应用保水剂

土壤抗旱保水剂的种类较多(北京桑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永康市中翼工贸有限公司等厂家有售),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超越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水份贮存下来,作为果树的 “小水库”,干旱时缓慢释放,满足树体生长过程所需水分。使用时采取洒施或穴施。洒施时以降雨前施入最好,将保水剂、肥料混合均匀后洒在地表,翻土深度l0~20cm,保水剂用量每亩施3kg左右。穴施时,在树冠的投影边缘,挖若干个直径20~30cm的坑,深度以露出部分根系为准,坑与坑间距50~60cm,将坑底部土与保水剂均匀,回填到坑内,浇水后将剩余部分土壤回填压实。

(五)花期喷水

从初花期开始至盛花期每天或隔天(视劳力和水源而定)用喷雾器对果树花进行喷雾。喷雾用清水+0.5%的硼酸+0.3的尿素,盛花期最好每天喷2次,可减少落花落果,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

(六)果园放蜂或人工授粉提高座是率

初花期开始放蜂授粉,同时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七)预防霜冻

花期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霜冻来临当晚,做好熏烟工作。当气温降至果树受冻临界温度时开始薰烟。薰烟剂一般用烟雾较大、略潮湿一点的柴草为原料,如麦秸、残枝落叶、锯末等交互堆积作燃料,堆放后上压薄土层或使用发烟剂(2份硝铵、7份锯末、1份柴油充分混合,用纸筒包装,外加防潮膜)点燃发烟。薰烟以暗火浓烟为宜,为使烟雾弥漫整个果园、提高防霜冻的效果,可按上风向多放柴草、下风向少放柴草的原则,一般每亩果园堆4堆~5堆,每堆用料25公斤左右。薰烟时间大体从夜间0时至3时开始,至早晨天亮时停止薰烟。在霜冻来临的当天早晨要及时喷施400~600倍的“海之宝”,连喷2~3天,可显著降低霜冻造成的危害。

(八)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清园,结合冬春修剪,将果园中的落叶、落果、病虫枝条等彻底清理干净,集中烧毁;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或全树喷洒一次45%施纳宁200~300倍液或喷施3000倍凯歌+800倍肽神锌+1000倍毒死蜱等药剂。发芽后,交替使用2~3次45%丙环唑50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50倍液、1.5%清园噻霉酮400~600倍液+果园清400~500倍液,可有效防治腐烂病、轮纹病、红蜘蛛等危害;花芽露红期,全园喷洒48%锐煞800~1000倍液+助杀1000倍液防治水果绵蚜或3000倍罗克+800倍肽神硼+1000倍毒死蜱;落花后7天、15~20天,各喷洒一次6%阿维噻螨酮3000~4000倍液、粉锈灵600倍或多菌灵、40%蚜灭多乳油100~1500倍液可有效防治螨类、白粉病、蚜虫对果树的危害。春末夏初开始,每15天喷施一次50%扑海因或1000倍或宝丽安1000倍或80%喷克600倍防治早期落叶病。

八、桑园节水抗旱管理技术

(一)及时灌水

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给桑园灌水,灌溉时采用精确灌溉,避免浪费水资源,并用薄膜覆盖。

(二)耕翻土壤

有条件灌溉的桑园对土壤进行耕翻,无条件灌溉的桑园不要除草、翻地或施肥。

(三)地表覆盖

在桑园地表覆盖地膜或作物秸秆、塘河泥或杂草等(10~15厘米厚)。

(四)新栽桑园管理

已栽种的苗木要先浇定根水,再盖地膜;未栽种的桑苗不宜再栽种,苗木应集中假植。假植方法:在避风、背阴,挖与主风方向相垂直、深宽各0.35m、0.4m的沟。迎风面的沟壁挖成45°的斜壁,把桑苗每100株一捆,均匀地斜立在沟中,用土埋紧、踏实苗木的根系和茎的下部。

(五)枝干涂白

将生石灰和水按10:100溶化用纱布过滤后直接用喷雾器喷到未发芽的桑树枝干上,使之形成涂白。

(六)病虫草害防控

防治红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 3000 倍液或15%哒螨酮乳油 1500 倍液;防治桑蓟马可用40%乐果乳剂油 1000 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 倍液。及时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争夺水分。

(七)及时追肥

对已发芽的桑树,喷施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3~0.5%、氯化钾0.3~0.5%。在旱情得到缓解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性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好)。

九、茶园节水抗旱管理技术

(一)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可有效减少蒸发,主要有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两种。铺草厚度一般不能低于10厘米,地膜覆盖应布满行间。

(二)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防止杂草争夺水分。

(三)增施液肥

生产上常用水肥比为10:1的稀薄农家肥或浓度为0.5%的尿素、1%的硫酸铵等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不仅能补给养分,同时也增加了水分。

(四)遮荫

遮荫保苗对当年播种出土的幼苗和移栽苗效果较好,可防止阳光直射、降低热辐射,减少茶树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面从而起到抗旱保苗作用。

(五)保水补水

在茶园中修筑贮水池或贮水沟,将雨季的降水贮存起来,在出现旱情后可进行灌溉,以抗御旱灾的危害。

(六)防治病虫害

干旱发生时,抗病虫害能力降低,易发生病虫害。为此,要及时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积极做好相关药剂及器具的准备。

十、魔芋节水抗旱管理技术

(一)利用水源灌溉或者人工降雨。

在池塘、水库、小井等一些水源充足的地方,实行人工浇灌、机械喷灌或者二者相结合。在离水源较远但交通方便的地方,在顾及成本的情况下,可考虑用交通工具运输运水灌溉。

(二)喷施抗旱剂

喷施抗旱剂,有助于控制叶片气孔张开程度,减少植物体内水分散失速率,具有抗旱保水功效,保进作物生长发育。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干旱发生时,抗病虫害能力降低,易发生病虫害。为此,要及时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积极准备好相关药剂及器械,做到早防早治。

篇10

化学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社会热点、突发事件与现象紧密相连,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发生在国内外的新事物、新科技,能充分激活考生所学的知识,让考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考点分析

考点1:时事与突发事件类

关注时事与突发事件是中考命题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为不少中考题以最新的时事内容或突发事件为素材,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这些“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起点高,落点低”的知识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及接受处理新信息能力,真正实现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标.2013年中考之前全国各地,特别是本省、本市所发生的各种时政新闻、重大建设成就与突发事件都要关注,都要从化学的角度思考,都有可能成为2013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的情景.如2013年6月前各地发生的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等各种天灾人祸和自然灾害)、全国各地及我省发生的各种疫情或其他危及人类安全与健康的重大事件、各地重大经济建设成就或考古发现、重大科技发明或成果(如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等)、交通事故中的化学问题(如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等)、火灾、干旱与人工降雨、能源、环境保护、2013年世界水日、环境日、土地日、地球日的主题等等.

考点2:健康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与健康及其有关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了热门话题,这一点在近几年中考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将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作为试题的情景(包括对人类的危害等),特别是社会上刚刚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与健康有关的事件作为试题的情景(如地沟油、瘦肉精、2012年12月爆发的茅台等名酒塑化剂超标及速成鸡事件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读题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各种行为和习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该类试题在今后将会继续成为中考考查的主角.

考点3:安全类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化学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注着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的各种重大事件.如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矿难事件、假药事件、有毒有害食品事件、铅中毒事件、违规堆放或处理含有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矿渣与废渣对水源的污染、酒后驾车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全国各地正在进行严查酒后驾车的专项行动)、假冒伪劣产品引起的伤人事件等等.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大多以这些生产、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为试题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考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社会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考点4:环保类

为了唤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的社会责任,在中考中频频出现环保型试题.这类题主要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各种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要求考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的简单问题.今后中考中会继续将绿色化学、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或低碳经济等)、水污染(如水华或赤潮现象等)、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壤的沙漠化等作为考查的重点.

考点5:能源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如何节约能源、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及开发新的能源成为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中考中的热点.

考点6:科技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上的新发现、新成果也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做出了巨大贡献.高科技、新发现等都离不开化学【如北斗导航卫星、嫦娥探月卫星、2012年6月16日成功发射的载人飞船“神舟九号”在太空和“天宫一号”顺利对接与分离及返回(“神舟十号”飞船预计2013年6月份发射)、我国军事工业重大进展标志的歼15舰载机、歼20战机和航空母舰、超级计算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都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中考中常常出现.试题设置时往往给出一系列解题所需要的条件、知识、启发性的图示或图表,要求考生根据内容,发现本质,寻求规律,进而完成知识在新情境下的迁移.解题时一定不要被试题的新颖、高科技而难倒、吓倒,要有求胜的信心,注意题给的信息和条件是解题的必要因素.

考点7:生产、生活类

近年来,以生产、生活为背景或素材的考查形式呈星火燎原之势,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及“化学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的理念,也显示了化学教学与知识考查的“返璞归真”.大到高科技产品、各种重大工程的生产,小到家庭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甚至学习中的用品,都可能做为试题的背景,要求考生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其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8:军事类

虽然和平是世界主流,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然每天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发生,如亚洲的伊拉克、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阿富汗、叙利亚及非洲大陆等地每天都有事件发生,各种武器装备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出售武器,在冲突或局部战争中试验自己的武器装备,等等.都与化学有关,都是中考命题的绝佳素材,从化学的角度剖析、分析其中的原理是中考考查该类问题的主要形式.

三、样题精析

例11.福州是宜居之城,有福之州.民间流传着:七溜八溜不离“虎纠”.

(1)鼓山是福州的名片之一.鼓山涌泉寺内有一口距今960多年的大铁锅,表面出现锈迹,其主要原因是:铁与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采取相应的防锈 措施保护“千年古锅”.

(2)“佛跳墙”是福州传统名菜

①菜名源自诗句“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诗句体现出分子的哪些性质: .(填一点)

②上表是“佛跳墙”的配料表.其中属于

糖类的有 ,富含蛋白质的有 .(填一种)

2.(1)织染苎麻布是连江畲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技艺.苎麻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纤维可以用来织布.由此可知,苎麻布料属于 (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2)连江的温泉度假村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①温泉水富含钾、钙、镁、氟、硅 等,这里的“钾、

钙、镁、氟、硅”指的是 .(填标号)

A.分子B.原子C.元素

②温泉水的pH在7.5~8.9之间,该温泉水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③检验该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简单方法是 .

3.平潭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三十六脚湖”是平潭自来水厂的水源.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①下列属于自来水生产使用的净水方法是 .(填标号)

(A) 沉淀(B) 过滤(D) 煮沸 (D) 蒸馏

②在沉淀池中,加入生石灰可降低水的硬度.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自来水生产可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请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

充完整:Cl2+H2O=HClO+ .

解析:本题是一道名片式,以展示地方特色为核心设计的化学综合性试题,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社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更重要的目的让学生在读题、解题过程中了解家乡特色、家乡的特产等,并由此产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体现考试育人的功能.1.福州: (1)氧气、水.(2)① 分子不断运动(合理答案均可);②冰糖;鸡肉(合理答案均可).2.连江:(1)天然纤维. (2)①(C);② 碱性;③ 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后观察现象.3.平潭 ① AB;

② CaO+H2O=Ca(OH)2;③HCl.

失分分析不能准确解读诗句的涵义和把握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至不能读出分子的性质和无法确认其中的营养素.

例2(2012年济宁)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因有咸味、外观酷似食盐而常被误食.亚硝酸盐能致癌,因有良好的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肉类食品添加剂,但用量严格限制.

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暴露于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加热至320℃以上或遇强酸则分解出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的二氧化氮气体.

请根据信息回答:

(1)亚硝酸钠的保存方式是 ,原因是.

(2) 试设计出两种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简单方案(简单叙述即可):

方案一:;方案二:.

解析: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意在让学生在读题与解题过程中了解食盐与亚硝酸钠的区别,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1),由题干可知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故亚硝酸钠应该密封保存.(2),对比题干所展示的亚硝酸盐的性质与学过的氯化钠性质,找出不同的地方,再设计方案区别: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的水溶液是中性的,所以可将二者配成溶液,再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区别.或由亚硝酸钠加热至320 ℃以上或遇强酸则分解出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的二氧化氮气体,而氯化钠则无,所以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区别二者.

失分分析:不能准确把握题干中展示的亚硝酸钠的性质,就无法得出区别方法.

例3(2012年扬州)“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月球探测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1)“嫦娥一号”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变化,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液态氢作燃料除燃烧时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外,另一个优点是.对于目前全世界出现能源危机,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至少填两种).

(2)月球上的He-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标之一是探测核聚变燃料He-3的分布.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从原子的构成来看,He-3、He-4两种原子的数不同,化学性质.

(3)“嫦娥一号”另一个目标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K、Th(钍)、U(铀)、O、Si、Mg、Al、Ca、Fe、Ti(钛)、Na、Mn、Cr(铬)、Gd(钆).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

(4)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我国四川省有大型钒钛磁铁矿,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①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TiO3(钛酸亚铁),其中钛的化合价为 价.

②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生成金属Ti,该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

③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