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社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社会报告

篇1

近期,屏山镇专题调研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组先后与屏山镇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代表座谈交流,并到部分社会组织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屏山镇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发挥作用、面临的困难矛盾以及相关建议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屏山镇登记和备案的社会组织总数达23个。其中有6个在民政部门进行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其中文体活动类2个、社会事务类21个。

从发展趋势来看,屏山镇社会组织总数稳步上升,社会事务类社会组织增长尤为明显。从覆盖范围来看,屏山镇社会组织涵盖面广基本涵盖了各行政村,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门类丰富、层次多样的社会组织体系。

二、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一)弥补公共服务不足,确保民生持续稳定 一些社会组织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协助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确保了民生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提供各村服务支持,满足群众多样需求

社区社会组织一直致力于满足群众需求,提供各项服务和帮助。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如屏山泗州戏剧团、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吸引广大社区闲散人员、退休老人积极参与,减少赌博、打麻将等不良现象,提升了社区群众的生活情趣和品质。

三、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屏山镇社会组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体制机制上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滞后

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难监管。目前社会组织实施“双重管理”体制,即:民政部门负责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和执法监察,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对业务范围内社会组织进行日常指导和监督。但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特点新、样式杂、活动频繁”的社会组织产生,没有明确的相对应的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形成管理“盲区”。

(二)从性质结构来看,社会组织政社不分情况明显

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政府背景的组织较多。有的组织是上级条线要求成立而成立的;有的组织是脱身于政府部门,但不与其脱钩。二是基层组织发展应付性居多。有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延伸下设立的机构,如各村团委等等;有的是为达到年度指标考核临时“动员”起来的组织;有的组织是流于形式,形同虚设,领导重视多一点,活动就开展的好一点,缺乏社会组织活动的自主性。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社会组织已逐渐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一环,通过增强社会组织能力,规范社会组织管理等方式,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一)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能力。

主要包括:一是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优势,重点培育扶持一批涉及“青年、妇女、残疾人、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各类社会组织,在现有群团组织业务覆盖不到的领域,通过改造、提升、新建等形式,构建一些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授权这些“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担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对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提供服务。

篇2

一、统一思想,联系实际,全面推进普法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为把“xx”普法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根据班子成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和充实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度,做到机构常设,队伍常在,工作常抓,思想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法宣传、教育、培训、考核、检查等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确保xx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二)法制宣传教育及组织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公务员深入学习《建筑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读本》、《预防职务犯罪读本》、《反腐倡廉学习读本》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新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从而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思想,强化责任意识,转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业执法程序和行为,做到每年度学法不少于60小时;二是坚持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每年组织学法4次以上;三是积极组织本部门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人事部门及司法部门组织的普法知识考试共计十余次,考试成绩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历次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

(三)普法经费投入有保障。

“xx”普法期间,在行政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我局每年用于法制宣传、普法教育及培训的经费近万元,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购买普法教材,由局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人手一册发放到各位干部职工手中,方便大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二、分门别类开展普法工作,推进“xx”普法工作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决策能力。

领导干部既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决策者,领导干部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既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带动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我县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需要。为此,几年来,我局领导不但带头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法律知识培训,也积极组织参加了我局举行的各类法制教育培训,认真学习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建设法治政府基本知识》等普法教材,重点学习了《建筑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等颁布的专门法律法规读本,法律知识和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切实做到科学决策,依法行政。

(二)执法人员积极学法,提高执法能力。

行政执法人员站在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其执法素质的高低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的效果和执法机关的形象。为此,我局高度重视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通过以下五个环节督促落实。一是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要求公务员、事业单位执法人员积极参加法律法规培训,参加法制讲座,组织多批次人员参加省建设厅举办的各类专业法规的学习培训,严格考勤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学法主动性,变被动学法为主动学法;二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强化执法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按照四项制度建设相关要求,及时把执法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执法人员,公开股室职能职责,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及办事标准,履行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公开投诉电话,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三是把执法责任考核与岗位责任、公务员考核、奖惩、任免等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优秀公务员及先进执法人员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建设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纪检、监察等专项监督,建立行政过错追究制度,对违法行为和消极不作为而造成重大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五是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廉政建设教育,适时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廉政建设规定,观看反腐电教片,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杜绝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通过努力,行政执法人员增强了自身的法律素质,能够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加强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

“xx”普法期间,我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一是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法律宣传教育,开展规范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重点学习《劳动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及《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职工权利义务的认识,构建和谐劳务关系,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引导建设公平竞争、诚实信用、规范有序、健康运行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二是充分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和特点,利用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各类建筑工人及农民工进行建设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利用安全生产月、 法制宣传日等机会深入工地开展建设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建筑工人及农民工兄弟受到基本的法制普及和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在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清理拖欠建设工程款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替农民工追讨工资和血汗钱的机会,以加强依法维权为重点,加强对建设领域农民工的维权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维权意识和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努力,“xx”普法期间,我县工程建设领域无重大上访及治安案件,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建筑市场形势稳定。

(四)各类行政执法事项有效开展。

“xx”普法期间,我局各项行政执法事项稳步开展,普法成效明显。一是加强规划审批,严格“一书三证”制度,依法办理各类建设规划手续;二是严肃查处违章建设案件,依法规范城乡规划建设行为,全县共查处违章建筑27起;三是加大质量安全执法监察力度,全县工程建设领域质量安全形式稳定,历年工程竣工质量合格率100%,开展全县范围内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4次,依法查处事故责任主体2起,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四是规范房地产业市场管理,严格房地产业企业、拆迁企业、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及商品房预售管理,按计划开展保障性住房工作,加大廉租房建设及租赁补贴资金管理力度,全县房地产市场形势稳定;五是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投标原则开展招投标管理工作,全年公开招标率100%。

三、“xx”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制度不够完善。从总体上,我局广大干部职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在工作中做到遵法、守法、依法办事。但目前,我局的普法教育很大程度上还以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学习的机会少,且检测考评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广大干部职工知法、学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预期的普法效果很难实现。

(二)宣传培训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专业性、技术性极强,且涉及面广,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因此很难统筹调配出足够多的时间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普法及依法治理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此外,由于财力有限,无法保障广大干部职工有效通过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完善依法治理工作。

(三)建设行业从业人员普法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建设行业是一个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存在着经济增长拉动力大、从业人员众多、质量安全事故易发高发等特征,加上我州规划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建筑市场发育不成熟、技术工人总体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建筑施工行业普法经费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技术工、农民工的普法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盲区,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进一步强化,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篇3

以高校为中心,构建一种新的社会体育模式,不仅使高校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自身高效发展,还可以使社会体育资源得到合理的补充,使高校体育管理的封闭性以及社会体育管理的单一性有质的飞越,使社会的体育活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和谐互动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学校体育社会化、社会体育教育化、多元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体育的重要条件,创造两者互动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与氛围和内部条件与措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使两者的互动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体育的最佳有效途径[2]。

2.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的认识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端,社会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延续,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使学生步入社会仍能坚持体育锻炼,这不仅因为体育是满足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各自作为全民健身计划一部分现实发展的重要需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可以形成资源互补,高校可以解决社会体育在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上严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体育指导方面,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但是,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盲目锻炼。社会体育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基地,为高校教师科研提供广阔的研究天地。同时社会体育可以把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项目引入高校,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拓展活动领域。

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的可行性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校的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把社会上一些新兴起的项目引进校园,使高校校园体育由封闭状态走向开放模式,使高校体育更具有社会化,多元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同时提高了社会体育活力,社会体育多是以中、老年人群为主,通过与高校联动,把师生这样年轻的血液注入其中,使社会体育活动群体更加活力四射,经过高校师生的指导,体育参与者对体育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科学的锻炼方法。高校的场地器材填补了社会体育设施短缺的不足。高校体育积极参与到社会体育发展建设中,以其强大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场地资源服务于社会体育,使体育成为共创和谐社会的纽带[3]。

4.构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的保障机制

4.1构建高校社会一体化模式

构建以高校为主,以社会为辅的体育一体化模式,高校派专人专门负责组织、管理。高校为体育参与者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场馆和场次,统一组织,调动;建立体育指导者协会,以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学生为主,以社会体育爱好者为辅,统一培训后,上岗为体育参与者进行指导,使参与者正确合理有效地进行锻炼;高校的图书馆免费向大众开放,办理图书借阅卡,为大众提供吸纳知识的场所;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有竞赛,活动等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使大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动态,并积极参与其中,开设健康讲座,建立体育文化宣传周等活动,通过网络。

4.2安全防范保障机制

体育行政部门使得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体育发展走向法制化,必须制定和完善体育政策,使开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高校应该成立开放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场馆的时间、场次的安排以及安全管理等工作。制定出入校管理条例,要求进入高校的体育参与者必须办理出入证,登记详细信息,便于管理;在体育场馆和设施上标注使用说明和安全须知,以及警示语,提醒锻炼者注意安全,特别是有心脏类疾病的,在使用器材时更要特别提醒;高校安排专人定时巡逻,保证安全同时,解惑答疑;编写安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应急通道,设定应急联络小组,阻止不实新闻危机报导,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制定设施保护条例,对设施有正确的使用与保护;增设场馆内实时监控。即要保证校园的安全,又要保证锻炼者的安全。

4.3政府、高校、社会三者协同配合,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出面组织合法的机构,协调和管理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联动发展的各项事宜,在联动发展中起到加速器和调节器的作用,推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快速有效的发展。

近年来,社会体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及知识资源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社会体育的发展。而高校体育的迅猛发展为社会体育提供了场地设施,人才,图书资料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补,共同和谐发展成为发展趋势。构建高校社会一体化模式,使联动发展更具规模,政府从中协同高校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安全防范机制,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的提供了保障,推动了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的有效进行,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更迅速健康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张美娟 单位:辽东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刘凯.呼和浩特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9:76-77.

篇4

居然之家表面看起来是一家建材销售市场,其实质可看成第二物业,它从金源物业租赁房子,然后分割成店面再转租给各建材商户,甚至可以看成是一家资本运作公司。该企业自身并不生产任何建筑材料,也不直接销售任何产品。其员工由两大部分组成,公司内部员工和商户自己请的销售人员。其内部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需要管理商户及他们请来的销售人员,也要为其提供服务。

我们走访了两名公司高管和五名普通员工,首先向他们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与该公司业务相关的几个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专业等,并就高职院校如何为企业服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现就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共同探讨的主要问题

1、问:贵公司新员工招聘方式是校园招聘还是通过其他方式?

答:任何一个企业对新聘员工都抱有这样的理想看法,希望招之则来,来之能战。向同类型企业挖人才是首选,但目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扩大自己的规模以求长远发展,人才短缺,互挖人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大部分都是通过校园招聘,又因为公司扩张太快,一般新员工也是边做边学。

2、问:直接让新员工上岗,有哪些利弊?

答:让新员工直接上岗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弊端。有时候甚至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我们采用这种方式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可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我们的员工一般很少流失,可以说从另一角度降低了公司的损失。

3、问:您认为贵公司的招聘员工有些什么特别的要求?

答:对员工的要求,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势必要对现有资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我们企业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我们这个行业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但是我们善于合理配置资源,公司努力吸纳优势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我们只做管理和服务。鉴于这类工作的特殊性,我们的员工必须具有很强的管理和沟通能力;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会发掘优势资源;而且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最重要的还有就是执行力,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

4、问:贵公司有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吗?象我院这样的高职院校可以为贵公司提供哪方面的人才或服务?

答:校园直接招聘到的员工一般都不能直接接手工作。但是由于企业发展的速度很快,公司急需人才。我们对员工的培训都是直接在工作中学习,边做边学。贵校的工商专业或市场营销专业可以为我们公司提供业务员,但需结合我们公司的特殊情况,因为我们公司的业务员不但需要做常规的商场管理还需要为商户提供服务,甚至要为商户策划营销活动;贵校的计财专业的学生,若是熟悉erp软件操作,就可为我们提供收银员或财务人员;熟悉水电安装的学生也可为我们物业部提供电工。目前,我们公司考虑能否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问题,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

二、企业对高职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目前中国传统式的高职教育对社会的用工需求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学校教的有多少是我们企业真正要用的?拿奖学金的优等生擅长的东西到了企业也许一文不值。比如,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能每年在校都是三好学生,每次都拿奖学金,可让他去做个简单的市场调查,他们就不知所措了。而企业看重的就是这些。可以说高职院校与社会用工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现象。有必要改变现行的培养模式,要贴近市场。

2、企业用工需求灵活,变化相对较快,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相对来说较为死板。企业需要某种类型人才,高职院校并不能马上培养出相应的人才,目前校园的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用工需要,或者说偏离了社会用工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高职院校制度相对于企业来说比较死板,当时局变化,企业可以很快换血转型,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向企业学习。既然高职院校是为社会服务,学生不能仅局限于向学校教师学习,企业的技师和培训师可能是更好的教师。不一定每次都是请局长、教授之类的人给作讲座,也许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更能让学生茅塞顿开。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必须实在点。

4、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更加倾向于会学习的综合性人才。比如,目前大部分学校工商专业的学生,暂时都不适合做我们公司的业务员。我们公司的业务部是公司的核心,任何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业务部转,反过来也就是说,我们业务部的员工需要熟悉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当今社会会学习的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香饽饽。

三、调查组对高职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以服务为宗旨,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新形势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尽管我们只是重点调查了一家企业,但通过本次调查仍然很受启发。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高职院校要真正树立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主动落地。 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等不同,其经济发展方向、规划目标、发展特色和重点也有较大差别。高职院校要深入、持久地了解当地需要,并切实行动起来,为当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赢得信任,要让当地政府、企业能感受到学校在当地,并对当地有用,而且值得依赖。

篇5

一、第一阶段基本情况:

(一)、快速部署,全力推进。全省政法机关、省检察院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电视电话会议后,市检察院党组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两次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教育活动。为加强对全市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市检察院还成立了由检察长任组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政治处主任担任。同时,督促指导基层院迅速启动教育活动,将北安和爱辉区院两个基层院确定为示范院,推动基层检察院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统一思想,深入发动。市检察院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对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会上宣读了市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方案,检察长赵英华做了重要讲话,对下步如何开展好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赵检要求全市检察干警深刻认识开展这次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扎扎实实搞好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结合工作,抓好学习。在第一阶段学习阶段,市院要求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一是要求集体学习科室要有学习记录,干警要有学习笔记,市院政治处不定期抽查。二是要求保证学习时间。集体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学时,外出办案干警以办案小组为单位,在外地利用办案之余时间组织学习。三是严格学习纪律,对每次参加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通报。四是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市院主管副检察长刘乐民同志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办公室主任、政治处主任杨云来同志、示范院检察长于树仁同志分别参加了省院组织的为期七天的培训班。按照市政法委的要求,在办案高峰时期,积极组织了40人参加了全省政法机关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宣讲团为期一天半的培训,我们还利用周五,两次组织干警收看了中政委的光盘,学习过程中党组成员带头,能够保证干警参学人数,遵守纪律,认真记笔记,为干警做出表率。五是为检验学习效果,我们于6月30日下午组织了全院干警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基本知识测试,测试由政治处组织,主管检察长到会场监考,以此推动学习的深入。

(四)、搞好结合,务求实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搞好四个结合:一是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按照政法委和宣传部的要求,请讲师团孔丹教授为黑河市院、爱辉区院和黑北院干警做了题为《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特征》的专题讲座,引导检察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推进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和推进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三是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保持共产员先进性教育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6月29日上午,组织市院和黑北院干警集体收看了黑龙江省电视台七一表彰会,进一步筑牢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思想根基,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四是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践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包括打黑除恶、治理商业贿赂、集中处理涉检等专项工作深入开展。一是组织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检察业务巡回讲座。6月19日至22日,由市院政治处副主任带队,各基层院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担任主讲,到各基层院进行巡回讨论。讲座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和检察业务三方面内容,受到基层干警的一致欢迎,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为配合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市控申、渎检、民行部门,经过精心准备,在6月中旬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法律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扩大案源,进一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三是我们整理了北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树仁同志和爱辉区检察院民行科长包峻岭等同志先进事迹,准备编印全市检察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事迹汇编,组织全市检察干警学习模范检察院、模范检察官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先进事迹,用身边鲜活的榜样教育检察干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四是按照省院的要求,6月26日上午,组织黑河市院和爱辉区院以及黑北院的干警聆听了全省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的报告。报告结合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从各位英模的工作实际出发,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尤其是全国先进工作者、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密山市检察院党组成员、侦查监督科副科长魏艳玲同志的报告,感人肺腑,许多干警都被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的精神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市院党组要求干警们要以此报告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抓起向英模学习的热潮。学习他们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爱岗敬业的精神;学习他们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坦荡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严于律已、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习他们宁守清贫、一尘不染、拒腐防变的精神。恪守“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理念,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时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甘于奉献,为开创我市检察工作新局面,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第二阶段打算:

整改提高阶段是此次社会主义理念教育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既是对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成果的检验和深化,又是搞好检查验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阶段工作搞得怎么样,决定着此次教育活动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抓好落实。

(一)通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牢牢把握“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自觉投入到整改提高阶段的活动中来,从社会各界的反映中、从群众的批评意见中、从已经处理或正在处理的涉法涉诉案件特别是错案中,从查处的干警违法违纪案例中,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帮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深入查找个人和单位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剖原因,深挖根源。以执法思想、执法观念、职业道德、执法作风、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等方面为重点,查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广大干警的思想统一到省院和市委、政法委的决策和要求上来。

(二)通过深入整改提高,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搞好这次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此次教育活动成效大小、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也是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企盼。在查摆中要求干警克服困难“三多三少”现象,即联系工作层面的问题多,联系个人思想、作风的少;联系共性问题的多,联系个性问题的少;联系表面的问题多,联系深层次的问题少。

(三)加强领导,不折不扣地抓好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院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认真负责,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建立政法干警的执法档案、继续建立、完善有关制度、加快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开展执法先进模范人物的表彰、宣传工作、加强办案质量和效率考评工作、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七个工作。这七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缺一不可,是一个紧密相关的统一整体,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篇6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禁冻结或划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通知》(法〔1999〕228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禁冻结或划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通知法〔1999〕228号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据悉,最近一些地方人民法院在审理或执行经济纠纷案件中,冻结并划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导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影响了社会稳定。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特通知如下:

篇7

一、构建“民意法治”的基本要求

“民意法治”的“民意”是社会大多数成员或群体对与其相关的法治事务、事件或现象所持有和表达的意愿、意向、意见及期待诉求。民意是法治的基础、起点和动力。“民意法治”的“法治”,是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法治是对民意的回应、问题的正视和社会治理的实践。扬州市提出并实践的“民意法治”,是以民意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法治为手段,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其目的是切实增强法治建设的人民属性,大力提高法治建设的质量效益。

“民意法治”要求在法治建设中一切以群众意见为准,以群众呼声为号,以服务群众为本,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原则问题,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建设,实现共建共享的法治建设格局。

“民意法治”要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解决现实问题,不凌空蹈虚。比如,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医患纠纷、劳动关系、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矛盾非常突出,这就要通过“民意法治”的办法加以解决。

“民意法治”要求法治建设成效的最终评判权要交给人民群众,群众参与、感受和评判法治建设。

“民意法治”构建的重要标志有三个方面:

民意表达畅通。“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渠道,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构建“民意法治”的重要标志之一。

民意监督有力。法治的核心是对公权力的制衡监督。建立起民意对公权力的监督运行机制,树立起公权对“民意”的敬畏,是构建“民意法治”的重要标志之二。

民意感受真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能在受到侵害后依法得到救济,这是民意法治的本义,亦是重要标志之三。

二、构建“民意法治”的扬州实践

加强民意监督――群众评议法治。2013年6月,扬州市成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企业代表、律师、社区居民以及纪委、组织部等人员组成的市法治评议团。突出“五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五大评议”:一是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业务工作、政法部门执法司法工作进行、重要法治活动、法治办实事工作和重要法治事件,分别进行专项评议、年度评议、实时评议、效能评议和主题评议。法治评议团通过组织座谈、走访了解、问卷调查、现场观摩、提问质询、评议反馈等形式,抓住关键,真评实议,注重结果运用,有力地促进了执法质量和效率的提升。2014年,扬州市进一步丰富评议内容,优化评议方式,召开全市现场推进会,实现群众法治评议的全覆盖。

强化民意反馈――“民意法治提示报告”。2014年,扬州市设立“民意法治提示报告”新载体,通过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媒体网络舆情、基层调研走访座谈等八个途径搜集法治民意,及时组织研判,选择重点议题,提出办理建议,形成“民意法治提示报告”,向有关部门、地区和领导报送,并由有关部门或地区负责办理和反馈,取得了初步成效。

注重民意体验――系列广场法治活动。为了推进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的大众化、阵地化、常态化,2013年,扬州市组织开展了以“崇尚法治,建设名城”为主题的系列广场活动,利用已建的法治文化阵地资源,每周五举行法律咨询服务或法治文艺演出,各县(区、市)则策应按月轮流举办各具特色的法治广场活动,并以旗帜传递方式进行。城乡联动、此起彼伏的法治广场活动不断被推向。

关切民意感受――司法春风行动。为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扬州市持续开展了司法春风行动。宝应县公安局视群众身边小事为大事,结合实际推出了“超级微警务”,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仪征市组织开展“政法系列公开”活动,邀请群众、媒体走进政法机关和工作场所,观摩现场执法。江都区人民法院小纪法庭立足乡村司法实际,让群众“打得起官司,打得明官司”,实现了20年“无发改”、“无”、“无投诉”、“无违纪”纪录。

突出民意办理――实施法治实事项目。扬州市始终坚持以群众命题、群众监督、群众受益为原则,用法治手段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实事办理中得益受惠。法治实事的办理有力地提高了法治建设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如针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弱势群体法律援助问题,扬州市把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作为法治实事项目,统一规范法律援助服务窗口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公开申办流程,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便民措施,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和水平,充分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2013年,扬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获得“全国十佳法律援助中心”称号。

接受民意评判――“三公开三报告”。2014年,扬州市把全部承担民生幸福工程的部门纳入“三公开三报告”(公开事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向组织报告、向服务对象报告)范围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工作事项、开展过程和落实结果,接受市民的现场质询和评判,有力促进了实事办理和依法行政。

三、“民意法治”实践的价值意义

“民意法治”是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其价值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民意法治”推动作风转变。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坚持司法为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使法治建设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民意法治”坚持在法治建设中“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法治建设中的生动体现,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兑现和落实。从“民意法治提示报告”到“系列广场活动”,民生法治实事办理,从工作部署“五可”、“三有”标准到年终考核不看台账、力戒形式主义,体现了作风的务实,工作的求真,为民的真诚。

“民意法治”推动反腐倡廉。同志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须从制度的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动问题的解决。

法治是管束权力的利器,通过严密制度设计,明确权力行使边界,规范权力行使形式,监督权力行使质量,维护对权力的法律约束和社会监督,确保滥用权力被追究责任成为必然。扬州市从“三公开三报告”、“政法公开系列活动”到“群众法治评议团”体现了以法治手段抓公权规范运行的思维,体现了公权阳光运行,司法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是一次基层的制度设计创新,也是加强制度完善的基层实践。

“民意法治”推动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本质上是要实现“善治”,其根本途径是要正确科学地认识民意、分析民意,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做到民有所想、治有所谋,民有所呼、治有所应,真正实现社会治理的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民为归,是社会治理实现“善治”的必然选择。社会治理的内容、手段和目标反映民意、符合民意时,才可能上升为“善治”。实践表明,民意的缺位是很多社会治理措施失效的根本原因。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成员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的利益诉求也就不同,而要协调、平衡和满足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就必须首先要听取民意,广开言路,倾听民意,虚心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只有建立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基础上的社会治理,才能够集中民智,赢得民心,实现“善治”。“民意法治”牢牢植根于“民意”所盼,紧紧扣住“民意”所想、立足“民意”所求,运用法治思维手段推进社会治理。

篇8

近阶段来,静安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部署,以“二三四”工作思路全面启动今年工作,努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

“二”即聚焦改革和民生两个重点,发挥好人大在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在聚焦改革方面,常委会领导通过集体调研的方式,先后走访区发改委及相关部门,了解政府有关深化改革的思路举措,以及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情况,组织代表视察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推动政府更好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同时,在今年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时,重点关注和推进相关改革措施的具体落实。在聚焦民生方面,常委会结合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直管公房全项目大修项目监督与推动力度的议案》的办理工作,主动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系对接,开展前期调研,通过专题审议、代表视察、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着力推动区政府落实好这一民生重大工作。

“三”即关注法治城区、智慧城区和文明城区等三项建设,发挥好人大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在法治城区建设方面,今年是依法治区工作三年计划(2012-2014年)的最后一年,常委会将通过主任会议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进一步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落实好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法治筑和谐”的要求。先后走访区“两院”、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开展集体调研,共谋依法治区措施的落实。在智慧城区建设方面,常委会将通过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智慧城区建设规划落实工作情况的报告,推进《静安区智慧城区建设规划(2011-2015)》尽快落地,督促区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区域资源,不断提升城区信息化水平。在文明城区建设方面,为了支持区政府全面做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继续保持并擦亮静安这张“名片”,区人大抓住城区管理体制机制这一重点工作,通过主任会议听取相关情况汇报,重点推动市政市容指挥平台的有效应用。此外,还将通过主任会议听取区域规划及优化情况汇报、组织代表开展安全生产等情况的专题调研等工作,推动城区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即深化预算监督、执法检查、代表工作和制度建设等四项工作,努力提高人大工作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监督工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人大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监督的精神,区人大常委会推动政府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管工作,并按照有关要求,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政府预算制度体系,向明年人代会报告。此外,将继续听取部分预算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汇报,推动预算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深化执法检查工作。针对近年来区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重工作监督,轻法律监督”的情形,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社会关注度高、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即将面临改革的情况,常委会将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开展监督,力求通过加强执法检查力度推进政府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安全监管工作。三是深化代表工作。结合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把加强代表与群众联系、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今年代表工作重点。特别是要进一步搭建好街道代表联络室和居民区代表联系点的平台,同时做好代表书面意见的督办工作。四是深化制度建设工作。常委会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大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以及完善人大工作制度提出的要求,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常委会领导班子集体学习、集体调研制度,健全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完善和创新监督方式,扩大公民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有序政治参与,并对现有的常委会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进一步完善,推进人大工作取得新进展。

篇9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

1、坚持司法行政科学发展,进一步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按照十七大报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的要求,我们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推进全社会的法制化进程,这不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围绕中心,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方面。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把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精心谋划,全力推进。通过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稳定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按照《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和《迁西县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扎实全面地开展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强化目标管理,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终总评制度,努力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从根本上规范和促进各部门、各单位的民主法治建设。二是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增强普法教育实效。应利用科技手段普法,设立普法网站,加大网络法制宣传力度,广泛与新闻媒体协作,形成多层次、多手段、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态势,构筑法制宣传教育社会平台,开拓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宣传教育新途径和新领域。三是全面推进和深化“送法八进”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送法到人,培养树立先进典型,总结交流推广经验,务求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四是坚持以考促学,切实抓好对全县各类普法对象的学法考试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等部门文件要求,适时认真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统一参加全省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全县“民主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及时组织开展县级民主法治单位全面检查验收活动,推进全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坚持司法行政科学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稳定是基础,是群众利益的根本所在,更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说,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位任务,也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定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已任,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强化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性和预防性作用,维护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健全完善“调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坚持“民不转刑”的原则,深入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好“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大厦的基石。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不断拓宽安置途径,预防和控制“两劳”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积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完善工作措施和衔接制度,扩大试点覆盖面。要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建全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的保护功能。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组织,对社会弱势群体、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提供及时、便利的法律服务,并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减、免、缓收费,扩大救济制度的惠及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每年都有近200件的法律援助,减免收费年均20万元。

3、坚持司法行政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践证明,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创新则是更大的发展。按照十七大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积极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拓展经济类公证业务,对符合我县县情的经济类公证项目,争取政府支持,为开展经济类公证奠定基础。加强公证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公证业务软件和管理软件,逐步实现了公证工作的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提高了公证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办证效率。进一步抓好司法行政机关监督管理工作,由零星突击检查向常规检查转变。积极开展律师“AAA”信用等级评定、星级基层法律服务所等级评定等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法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4、坚持司法行政科学发展,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司法行政机关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建设高素质的干警队伍为目标,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思想,树立依法治警、依法治所、公正执法、科学管理的理念,不断强化司法行政干警职工、法律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活动,树立全员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有计划地采取措施,提高五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在提高政治素质方面,把学习十七大精神作为理论学习和支部党日活动的中心内容,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吃透报告的精髓。二是加强队伍的业务培训,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每年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以司法考试、学历提升、网上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为内容的综合培训。同时,组织全员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公务员法》、《公证法》、《律师法》、《法律服务工作者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的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提高理论素质。严格学习日制度和中心组学习制度,侧重学习哲学理论,进一步提高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提高文化素质。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日常鼓励开展读几本好书,唱几首好歌,培养几个好兴趣,做几件好事,交几个好朋友活动。五是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熟练掌握微机操作、公文写作等方面的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此外,特别加强队伍的廉政建设及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职工自觉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办关系案、人情案;不出关系证、人情证,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纪的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依法实施处罚,并记入诚信档案,不断提高全县法律服务业的社会公信力。

二、存在的不足

在看到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在人力、物力和经费资源方面的投入不够,普法深度、广度不够;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度低、服务面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还没有有效衔接;在法律服务方面,服务水平、质量不高,律师、公证员队伍的素质教育有待加强;在法律援助方面,覆盖面低、受援面窄,工作中应加大对残疾人、农民工的法律援助。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理论学习不深入。分析局领导班子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未能把学到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导致在制定发展规划中缺乏战略高度,工作出现片面性、盲目性;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大家一致认为,不靠理论上的成熟指导实践工作,就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要求。当前我们在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实际上就是学习不深不透,理论功底不厚,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强的表现。

2、队伍管理和行风建设不够扎实。对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得不够得力,导致个别人没有完全做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做为评判自己工作优劣的标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还没有根深蒂固,服务工作不是十分到位,质量不是很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带头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坚持学习。在学习内容上,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对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科学知识和领导艺术的学习。在学习形式上,针对班子成员日常工作繁重的实际,采取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争取做到每月班子集中学习一次,每天个人自学。二要学以致用。要学以致用,不能停留在对理论、方法的简单了解上,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要成为本行业、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水平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学习要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改变思维方式,创新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管理手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篇10

为何实行注册制改革

我国股市的发行制度历经数次重大改革,1997年前实行指标制,也就是由政府核定总额度,然后在按地区进行指标分配并实际指配到上市公司,这实际上是延续了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使得股票发行公司与政府密切相关,易滋生腐败贪污现象,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证券法》于1998年颁布实施,此举宣告了股票发行制将实行核准制,剔除了以往旧的股票发行制的额度设计,只要符合上市标准的公司皆可按照法律规定选择上市与否,极大的促进了股票发行制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于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存在过多的行政干预,比如有意识的控制新股发行数量和极其繁琐复杂的审批程序,使得股票发行成为了一种较稀缺的资源,这与当初制度改革理念相悖。同时,我国证券审批部门在新股上市过程中便对上市公司进行了投资价值判断和选择,此举极易滋生寻租行为,严重影响股票价格的成行机制,使得公司无法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阻碍了股票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发挥其该有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注册制改革难在何处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度的改革,“推进”二字体现了该目标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方可实现。注册制改革事关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股票供给,而是将资本的配置交由市场来决定,监管部门则进行市场风险性的管理,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资本市场将产生根本性变化,这会使得证券交易所由监管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

让扭曲的股价回归合理水平是一个长期过程。自我国股市诞生之初,其便处在高度政府干预的状态下运行,使得股票价格扭曲,随着近年来股票市场改革的深化,其价格结构开始转向合理化,但是仍存在较多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估值有明显的差别,大盘蓝筹股的平均估值水平与国际上的估值水平相比较合理,但存在众多的垃圾股被高估,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市场的估值被严重高估,创业板市场股票估值达到40多倍,远远高于15倍的市场合理估值。从发行人的视角,高额的发行价格意味着资本的快速扩张,加剧了资本积累的速度,众多公司都渴望迅速发行上市;从二级市场的视角,若新股的发行速度变快,会使得股票价值水平降低,被高估的股票值便会渐变成泡沫。当二级市场的股价处于扭曲状态下,新股的价格也会扭曲,即便人为压低IPO定价,也会在上市后产生溢价,故监管机构得控制新股发行速度与数量,以便稳定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推进注册制的过程中,逐步让股价回归正常水平是极其重要的。

上市公司需改变“圈钱”行为,合理自我约束。当前我国大多上市公司的背后控股人是地方政府,它们为了GDP的增长,会要求辖区内的上市公司多进行市场投融资,以带来GDP增益。甚至一些国有控股的公司在地方政府的强制干预下融入巨额资金,并继续拓展传统的主营业务,为当地GDP“增速”,在大多地方政府看来,公司市值并不重要,拓展资本投资规模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西部某国有控股公司在PVC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扩大融资渠道,虽获得了40多亿的融资,但最后使得其股价下跌50%以上,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在推进注册制的进程中,上市公司亟需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运行。

投资结构亟需调整,缺乏健全的投资保护机制。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仍以散户为主,约占了60%左右,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新股的价格更多由市场决定,如果股票市场仍以散户为主,那么会使得少数投资机构联合上市公司欺骗散户投资者,严重损害散户的正当利益,因此需要改变投资结构,扩大机构投资的比重,促进新股价向合理恰当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在注册制的推进过程中,IPO把关人由证监会转变为了市场,因此亟需建立合理的投资保护机制,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随着“新国九条”的出台与实施,从健全中小投资者投票机制、健全投资适当性、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正当权益,但是投资保护机制的效果仍需时间来检验。

关于注册制改革中的建议

提升法治水平,建设法治国家。资本市场是一个充满贪婪和自私的市场,往往表现出脆弱性和非理性,并或许会偏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产生市场危机,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顺利运行,不得不借助法治来维护,而国家的法治水品时常体现在法律体系里,并显现于法律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进程中,国家法治建设必须紧跟上步伐,这需要建立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囊括市场的各方面,防止法律层次空缺,并且执法部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严格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我国法治建设水平。同时,尽管法治思维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也要逐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渐渐让民众信仰法律,以此提高整体的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水平,从而建设法治国家。

政府放权,让市场变“活”。当前我国行政权涉及社会各方面,政府管得过多,管得过宽,让市场缺乏活力,全民、全社会对政府依赖性加深,导致政府无法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由于行政机制自身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因此需要政府进行行政机制改革,还权于民众,放权于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自我调节作用,促进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进程中,应给市场放权,政府更多扮演的是监督角色,督促企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信息公开,让投资者进行自我判断、自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