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环境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质环境治理

篇1

1.1矿区地质环境概述淮南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9座,截止2004年9月累计产煤5.262亿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淮南矿区位于淮河两岸,地跨淮南市的五区一县和阜阳市的颖上县。矿区处于淮河冲积平原之上,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0~26m之间。区域内水系均属淮河流域。天然河道流向一般沿区域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注入淮河。矿区内除淮河以外,主要河流有西淝河及其支流济河和港河、架河、泥河、黑河已经人工开挖的有高新河、永幸河、光辉河等。

矿区内淮河防洪与农田水利设施多,农田水系纵横交错,基本形成适宜农业耕作的水利网络。绝大多数耕地夏季种稻,冬季种小麦。

淮南煤田煤层赋存于淮河及其冲积平原之下,第四系松散层厚20~483.5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属水体下开采的矿区。

矿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不均,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补给条件较好,目前矿区利用地下水不致引起地面沉降。

矿区开发引起地表塌陷下沉,扰乱水系,损坏耕地、村庄、河道、提防及其它建筑物受到破坏。矿区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地面塌陷、固体堆积占地与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

1.2地表塌陷淮南矿业集团所属9座矿井、工业和生活居住等地面设施占地2624.2公顷(39363亩)。

9座矿井矿区总面积为301.12km2,截止2004年9月底开采塌陷面积达62.10km2,占矿区总面积20.59%。其中又有约17.7%为积水区,即积水累计总面积达10.97km2。积水范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

随着煤矿开采的延深和规模扩大,塌陷范围逐渐扩大,据1997年以来的统计,1997年1月至2004年9月塌陷区增加了24.8km2,年增长率为5.15%。

开采塌陷区尚有15个村庄正在或有待搬迁。

开采塌陷区内,地形、地貌改变破坏了水系,影响河堤长度为15.1km,灌溉渠道5.9km,影响铁路线长度7.41km。

1.3固体堆积物

1.3.1煤矿开采,每年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选煤厂也有相当的矸石排放,电厂排放粉煤灰。造成固体堆积物占地和环境污染。

据初步统计,目前现存矸石山(场)23处,占地63.9公顷(906亩),固体堆积物总量为1898万m3。

1.3.2淮河以南的矿区,煤层倾角较大,多煤层联合开采,全部煤层开采后下沉量大,一般在10m以上,最大下沉量达18m。塌陷盆地积水深浅不一,农民进行粗放式养鱼。可耕地的质量下降,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淮河以北广大矿区,煤层倾角平缓,基本属单一煤层方式开采,回采后形成碟形塌陷区盆地,最大下沉量达4.5m,地下水埋深较浅。因此,盆地中间积水,积水范围大小受降雨量控制,变化比较大,盆地的边缘下沉量小呈缓坡地仍可耕种,但不宜种水稻,造成农业减产,盆地的边缘带与积水区之间,地面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基本上为弃耕绝收地带。

1.4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4.1对大气的影响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瓦斯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空气造成污染。

1.4.2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造成农村搬迁。

1.4.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矸石成山,导致市容脏乱差,影响市民生活,制约城市发展。

1.4.4对煤矿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甚至放弃准备煤量,影响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2.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2.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3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设想

淮南矿区地处华东,是富饶的淮河平原,是我国重要产粮基地,土地十分珍贵。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地质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法规制约。因此,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的恢复引起了各级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视。塌陷区回填复垦是煤炭企业、地方政府和矿区农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不塌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不良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淮南矿业集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示范工程项目。

实施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变害为利,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紧密合作,中和开发现代化生态企业,建设小康型农村。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土地法》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法规,都要求矿山开采保护地质环境,实现治理恢复“占补平衡”的最终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我们将吸收有关兄弟单位回填复垦试验的成功经验,结合淮南矿区的具体地质环境,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实施示范工程项目。主要项目有:谢李示范工程,塌陷区回填后作为城市绿化地、改善生态和小气候;张集示范工程,结合农村搬迁、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结构相结合,由单纯的种植,变为种植和水产养殖、农鱼产品加工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4结论

大部分采掘后遗留下来的废弃地(如废石场、尾矿坝等)通过治理与复垦,可再用于农业、林业或作其他护环境和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土地整理和复垦。一方面使被破坏了的土地不要再增加。另一方面,对已经被破坏了的土地尽快地进行复垦造田、绿化植被、恢复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使已废弃的土地重新恢复利用,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各个矿山由于矿石类型、赋存条件、开采方式、地质环境容量的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同,因而治理方法、治理措施、治理思路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确定。

篇2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煤炭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大规模的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的影响,尤其是采煤塌陷区,存在众多地质灾害,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链,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作为治理采煤塌陷区矿上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在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其治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因此,文章针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1采煤塌陷区的灾害类型分析

1.1潜在泥石流

采煤塌陷区存在废渣、建筑垃圾以及煤矸石弃渣等形成的松散状堆积体,并且在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非常容易发生泥石流等灾害,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还影响附近村庄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

1.2不稳定边坡

在工程井以及采空塌陷的共同作用下,采煤塌陷区域存在众多边坡,并且大多数边坡为岩质边坡,还有一些黄土边坡。,岩质边坡的坡体主要包括泥岩、砂岩等,边坡非常都陡峭,由于坡面的风化程度相对较高,裂隙的发育速度较快,整体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一旦遇到大雨天气或者受到地质活动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出现局部崩滑的现象[3]。

1.3滑坡

采煤塌陷区存在许多滑坡,滑坡的类型主要包括三种,即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岩质滑坡的形态为圈椅状)、黄土滑坡,三种滑坡的稳定性都相对较差,在工况改变的状况下,很容易出现边坡滑动的现象。

2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2.1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分析

现阶段,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主要是历史认识原因,在进行自然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忽略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基于矿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为了加强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应该不断的更新环境治理理念,理清思路,最大限度的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旅游资源。在进行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充分的利用塌陷区地表形成的大面积较深的积水区域,共同打造生态旅游、历史文化的湿地景观城市,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生态名城,在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养殖业。采煤塌陷区矿山范围内存在大量的较深的积水区域,在积水相对较深的区域,应该创建鱼塘,在积水区域养鱼以及养殖鸭、鹅等,同时开发禽蛋加工产业;在积水相对较浅的区域,应该终止水产经济作物,创建生态蔬菜种植基地,这种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加强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的治理和保护,还能够创造零号的经济效益。矿山地质公园的创建。对于邻近城市,塌陷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并且地表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塌陷区,应该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塌陷场景,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创建独具特色的矿山地质公园,开发旅游资源。生态农业园区的创建。对于地裂缝隙、波状地貌以及塌陷槽等的治理工作,应该采用恢复耕地的方式进行处理,主要是因为上述区域的回填工程量相对较小,创建生态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利用闲置的土地种植树木,能够起到治理环境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如果塌陷区水源较少,则可以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干旱地区采煤塌陷区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

2.2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析

没有积水的治理模式分析。该种环境治理模式主要是针对渗透性能好、土质疏松、蒸发性强、降水少、气候干旱的地区,该种气候环境的采煤塌陷区不存在积水,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想要在该种地质环境中种植大量的树木,其功能量非常大。在进行该种地质特征的环境治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根据采煤塌陷区范围的大小,确定环境治理的工作量,然后在进行回填处理,将其恢复成耕地,在耕地上种植各种树木,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将采煤塌陷区改造成绿洲带,同时,还可以创建矿山地质公园、生态农业园林等。有积水的治理模式分析。有积水治理模式主要是针对降水量大,地表为粘性土,渗透性相对较差,裂隙发育不好、地表弯曲变形的采煤塌陷区域,在该种塌陷区域往往会存在大量的积水,地表特征表现为:地表主要为粘土、渗透性差、没有裂缝以及地面弯曲。因此,在雨水天气,会在采煤塌陷区聚集大量的水,由于区域的形状存在差异,形成众多形状、深度不同积水区域,在进行该种地质环境治理时,应该根据积水区域的大小、深度等,再根据当地的人文以及历史特征,将采煤塌陷区改造成具有不同风格、功能的土地重利用区,例如湿地公园、水库、鱼塘以及湖泊等,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养殖业、耕地等产业,这样既能够起到改善地质环境的作用,又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3实例分析

文章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建”的煤炭矿业城市,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并不重视地质环境的保护,导致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该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出现了许多问题,不仅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还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进程,为了解决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该地区采用了有积水的治理模式,具体表现为:(1)矿山公园,由于该地区存在大量的积水,因此,建造了独具特色的湖山景观、煤矸石山等,同时,在充分的利用地区优势,打造了集煤文化、休闲、地质研究以及科普于一体的国家矿山公园;(2)果树园区,由于该地区的地势相对平坦,通过对采煤塌陷区进行土壤改良、平整以及铺设灌溉网,创造了机种植、养殖、休闲、娱乐、加工以及垂钓等于一体的生态果园,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应该理清思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合适的治理模式,以此提高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同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贵尚,李建中.我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4,(21):52-53.

[2]秦朝亮,龙建辉,经明等.采煤塌陷区内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J].煤炭技术,2015,34(3):320-321.

篇3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 A

蔚县阳眷镇煤炭资源丰富,具有煤层储藏浅、易开采的特点,采煤历史悠久,先后为国家开发出数量可观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是受地质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全镇存在大面积采空区,由此引发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损毁大量的土地、房屋和道路。阳眷镇的煤矿绝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国有矿山,以及责任主体灭失的老矿山,由国家出资治理。小黑疙瘩矿山为露天煤矿开采区,矿山开采造成了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的破坏。通过对治理区内进行渣堆、残山、采坑的削填、覆土、平整,及边坡的削坡、平整、种草、绿化,可有效改善矿山区地质环境,并增加土地耕种面积。

一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本次勘查设计治理区总面积0.081Km2(121.5亩)。矿业活动遗留较大的残山1个,废渣堆4个,采坑3个,边坡7个。

1、残山

治理区内现有残山1座,位于矿区北侧,表面呈台阶状,成长条状分布,成分为第四系黄土,占地面积5190m2,顶底高差14m,体积19100m3。

2、废渣堆

矿区内有4座废渣堆需治理,共计占压和破坏面积为13150m2,废渣总体积为12898m3。Z1底面积1330 m2,高4m,体积2038 m3,基准高程1508m;Z2底面积6000m2,高8m,体积9000m3,基准高程1493m;Z3底面积4750m2,高3.3m,体积260m3,基准高程1493m;Z4底面积1070m2,高2.5m,体积1600m3,基准高程1493m。

3、采坑

矿山的露天开采形成废弃的采坑3个,占压和破坏面积为3470m2,采坑总体积为18984m3。K1底面积470 m2,深4.9m,体积1509 m3,基准标高1508m;K2底面积835m2,深5.7m,体积6300m3,基准标高1500.4m;K3底面积2165m2,深6.6m,体积11175m3,基准标高1493m。

4、边坡

治理区现有边坡7个,总长度为957m,边坡斜坡总面积24499m2,需削坡方量9140 m3,种草绿化面积15724 m2。B1、B4、 B5为岩质边坡,B2、B3、B6、B7为土质边坡。边坡B2、B6、B7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B3受挖坡开采脚影响顶部出现裂缝、错台等现象处于欠稳定状态,B5坡顶覆土边缘出现开裂1.2m,存在崩塌可能。

边坡特征统计表

编号 坡面长度(m) 高差

(m) 现状/设计角度

(°) 坡面面积(m2) 稳定性 削坡量

(m3) 种草绿化

面积

(m2)

B1 113 7 71/71 1670 稳定

B2 127 22 33/30 3460 稳定 1580 3460

B3 150 16 42/30 3000 欠稳定 2500 3000

B4 151 23 62/62 5521 稳定

B5 80 21 46/38 1584 欠稳定 1000

B6 182 31 42/42 5654 稳定 4060 5654

B7 154 21 34/34 3610 稳定 3610

合计 957 24499 9140 15724

二 开采引发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业开采活动遗留下的各类采矿工程包括露天采场、废渣堆、残山等。采矿活动对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发地质灾害或潜在地质灾害隐患;二是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三是对土地资源的占压和破坏。

1、引发地质灾害或潜在地质灾害隐患

经调查,采面边坡大都稳定或较稳定状态,局部处于欠稳定状态,受暴雨冲刷侵蚀局部会出现失稳可能,但这些边坡分布于荒山地带,范围内人为活动较少,采面和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远,即使发生滑坡失稳和浮石崩落,产生人员损伤和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小。其危险性中等但危害性较小。

2、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

开采造成山体破损,岩石、植被破坏,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条件和地貌特征,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

3、对土地资源的占压和破坏

随意堆放的废渣,占压土地资源,挖损土地形成的边坡、采坑、残山,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三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原则

矿山开采存在边坡、成堆废渣、连环采坑等现象,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采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因地制宜、因灾设防、重点突出的原则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破坏的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针对治理区植被遭受破坏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治理工作。

4、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属公益性、社会性项目,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能复垦的地方坚决复垦,做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结果。

四 治理方案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设计原则确定设计内容如下:

1、采矿平台

平台治理方案为:削高补低,平整台面。

2、残山

治理区残山体积较大,占地也较广,治理方案为:削方推平与周边地形结合平整台面。

3、边坡

对土质边坡进行削方、种草绿化。

岩质边坡治理方案为:对边坡B5进行削坡,清除坡顶覆土边缘开裂土体及坡面危岩。

4、采坑和废渣堆

对废渣堆和采坑进行削填平整,形成复垦平台。

五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通过实地勘查、测量、与当地政府协商以及参考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验的方式选择针对小黑疙瘩矿区采取较合理的治理方式。主要治理措施有:岩质边坡清坡、土质边坡削坡加固绿化、废渣堆采坑残山削填覆土平整、平台覆土平整。

1、岩质边坡清坡技术要求

治理区内有岩质边坡3处B1、B4、B5。B1、B4这两处边坡已存在多年,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访问,未有变形迹象,仅偶有危岩、浮石崩落,坡体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对该矿区岩质边坡B1、B4不予治理;B5顶部覆土边缘出现裂缝,治理清开裂土体级坡面危岩。

2、土质边坡削坡加固与种草绿化技术要求

①边坡B3治理

边坡B3为土质边坡,在采矿时坡脚被开采又受风化作用影响产生明显变形,坡顶有明显的裂缝和错台。治理设计回填坡脚采坑压坡脚及台阶式放坡到自然坡度30°,并种草绿化坡面,种草采用不覆土散播种草方式。

②边坡B2治理

边坡B2为土质边坡,削坡到30°,并种草绿化坡面,种草采用不覆土散播种草方式。

③边坡B6、B7治理

边坡B6、B7均为废渣边坡,分别处于设计平台T3、T4的东侧边缘,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边坡B6高差较大,在B6高程为1488.3m位置开挖形成台阶平台,平台宽度3m。B6、B7种草绿化坡面,种草采用不覆土散播种草方式。

3、废渣堆、采坑、残山削填复垦技术要求

将废渣堆、残山削方回填采坑,回填后进行覆土平整,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回填时,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不得采用大坡度推渣,以推代压,不分层次和一次推填的方法。分层铺填区段长度不宜小于20m,宽度不宜小于8m,每次铺渣厚度不大于0.3――0.5m,每层铺渣后,利用空车返回时将地表面刮平,回填程序一次尽量采取横向或一次采取纵向分层卸渣。平整后覆土厚度不小于50cm。

4、复垦平台平整技术要求

治理区设计平整4个平台,原则上平台各自削填平整,平整后可形成平台面积47740m2(71.7亩)。

①平台T1平整

平台TI 设计填挖平整高程1516m,覆土平整后平台整体外倾坡度1/500。填挖平整方量765m3,覆土厚度0.5m-0.6m,覆土方量1580m3,覆土来源于边坡B2削坡土方量。

②平台T2平整

平台T2设计填挖平整高程1509m,覆土平整后平台整体外倾坡度1/500。填挖平整方量3330m3;覆土厚度0.5m-0.6m,覆土方量4450m3,覆土来源于平台南侧挖土方量。

③平台T3平整

平台T3设计填挖平整高程1499.5m,覆土平整后平台整体外倾坡度1/500。填挖平整挖土方量31260m3,所需填方量11000 m3,覆土厚度0.5m-0.9m,覆土方量10200m3,挖土方量除用于T3回填、覆土外剩余10060 m3用于平台T4平整覆土。

④平台T4平整

平台T4设计填挖平整高程1493m,覆土平整后平台整体外倾坡度1/500。填挖平整方量10860m3;覆土厚度0.5m-0.8m,覆土所需土方量13560m3,覆土来源于B3、B5、C1方量分别为2500m3、1000m3、10060m3。

篇4

自贡市长期盐卤开采留下的大量废弃卤井对城市地区的空气、水、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愈发严重。本文分析了当地盐卤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现状,包括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大气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方面。并针对盐卤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建议,包括卤井治理、土地恢复治理、配套道路工程、水文观测及地形地貌景观监测等建议。旨在为后期自贡市盐卤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地质环境;自贡;地质环境破坏现状;治理建议

1前言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有近2000年的开采历史,1939年因盐设市,素有“千年盐都”之称。由于历史原因,整个自贡市老城区主体部分集中建设在岩盐、天然卤水、天然气富集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的自流井背斜轴部及其南翼陡急带。长期盐卤开采留下了大量的废弃老盐卤井主要分布于自贡市自流井区、大安区、贡井区的主要城市部分。因当时生产工艺技术不够完善,加之自流井构造断裂、裂隙发育,地下卤水及天然气容易沿废弃井筒上串进入浅部含水层甚至溢出地表,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多次发现此类情况,对自贡城市地区的空气、水、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愈发严重。鉴于现状如此紧迫,故在自贡市盐卤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情况的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恢复治理意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后期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2研究区地质简况

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部,是多条河流交汇地带的丘陵区,该区河谷纵横、地表切割相对较强烈,形成四周高,中间城区相对较低的山间洼地地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个别高点,平均海拔在300~360m之间。从构造上来说,研究区主要位于自流井背斜,该背斜属川中褶曲带。其中北翼地层倾角较小,地质灾害分布少;南翼地层倾角较大,地质灾害密度增大,易形成滑坡、崩塌。同时,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高,使得深部卤气容易通过裂隙上窜到浅部地层或地表,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地表空气、土壤的污染。区内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基岩为侏罗系、三叠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紫红色泥岩、灰白色砂岩、灰黑色页岩夹薄煤层和灰色石灰岩等组成。

3研究区地质环境破坏现状

矿区地质环境现状主要包括矿区的含水层破坏现状、土地资源破坏现状、大气污染现状、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这四个方面。

3.1含水层破坏现状。

矿区内的盐卤井经过多年的开采,废弃井由于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封井,导致地下盐卤顺着废弃井井筒上窜入近地表的地层裂隙对井口附近地区的地下水和耕表土造成了污染,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氯化物含量超标。如不尽快进行治理,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还在加剧,在很长时间内都将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

3.2土地资源破坏现状。

矿区内地下盐卤顺着废弃井井筒上窜入近地表的地层裂隙后,对井口附近地区的地下水造成了污染,还造成了地表土地的盐碱化,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卤水直接溢出地表、当地村民使用受到盐卤污染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灌溉、输卤过程中卤水的泄露等,都是造成周围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经初步统计,研究区内共有约5.9km2农田受到污染,涉及农户人口约6200人,如不进行土地恢复治理,该区域内土地资源破坏将进一步恶化,得不到相应的价值提升。

3.3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自贡市先后多次出现地下天然气溢出爆炸、燃烧的重大事故,这些现象均和废气井直接相关,说明废气卤气井对项目区内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了市区随时可爆的定时炸弹。由于矿区内尚有一定数量的老天然气井被附近居民使用,有的井口在户外,使用塑料管、铁管等连接井口输气道村民家中,有的井口甚至就在村民家中,使用和管理极不规范,存在中毒、火灾等严重安全隐患。同时,矿区发生卤气自溢泄露污染非常明显,如大安区大15井、自流井区天主教堂井附近都有居民投诉能闻到H2S的气味。故矿区内老井井口周围的空气污染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其由于其局部富集的特点,直接影响到了老井井口周围局部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4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

矿区内对地形地貌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水污染引起的植被破坏对主要交通道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影响,受影响的林地面积约1.78km2。如不尽快治理将加剧原有地形地貌景观的坡坏,加剧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4研究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建议

4.1卤井治理。

鉴于研究区的卤井基本为无经济价值的废弃卤井,建议采用封孔或修治的处理方式。对于研究区内部分卤井由于成井时间太长,井口被掩埋或者被破坏,应采取长期监测等措施。同时在后期城市建设中发现废弃盐卤井必须先治理,再建设,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4.2土地恢复治理。

项目区土地恢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效益,将盐碱化污染的土地改良为耕地,将荒地改为经济林地,进而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依据项目区实际实施土地恢复工程,以沟渠、道路为骨架,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沿等高线布置,形状呈长条形、环形或扇形。通过增厚土层,降缓坡度,回填客土结合。修建排水沟与蓄水池,因地制宜地采取蓄、引、排措施,变废为宝。

4.3配套道路工程。

修建便民道,田间道主要为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的。修建生产道,生产路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的。整治修建山平塘,主要采用水窖或单井供水模式;比较集中的村社,主要采用供水池集中供水模式。根据村民饮用水要求和供水池功能设置,供水池修建在位置较高,基础条件较好的位置,并配套设置取水口池、泵站、抽水管、变压器等设施。

4.4水文观测。

根据自贡地区水文地质特点,浅层地下水深度在15~100m,平均深度在55m。可在研究区内设置多个水文观测井,用于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完成后观测地下水变化和污染情况,并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情况提供基础资料。

4.5地形地貌景观监测。

篇5

目前,我国政府己经将矿山环境保护列入议事日程。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治理工作有待于今后逐步开展。从2001年至2007年,全国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118个,恢复治理矿山环境面积15.5万公顷。项目分布在31个省(区、市),总投入资金7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达37.7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投入。

1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和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给予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利用煤研石3470万吨,占当年排出量的48.5%,其中用于发电、燃料800万吨,建材原料590万吨,筑路材料360万吨,充填材料990万吨。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两者的利用率都只有30%左右。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的矿种只占可综合利用矿种的一半,综合利用指标为50%,比国外低30个百分点左右,采主弃副、采富弃贫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2废水治理

我国矿山排放的废水主要有酸性废水、含悬浮物废水、含盐废水和选矿废水等。煤炭采选业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较快。1990年外排达标率为90.56%,利用量为12亿吨;洗煤水排放量及煤泥流失量减少,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的洗煤厂1990年为100个。有色金属工业废水治理从单项治理发展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业用水复用率逐年提高,1973年仅12%,1987年达到了58%,从废水中回收有价值金属己初见成效。

3废气治理

据统计,矿业采选行业中采盐和黑色金属废气处理率最高,高于40个行业的平均水平(406%),煤炭采选业处理率则最低,整个采选行业处理率为17.24%,低于全国40个行业的平均处理率。

4土地复垦

目前,我国政府每年拨专款加速矿山土地复垦工作。2001-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731个,组织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完成了河北省鹿泉市、江苏省盯胎县等18个典型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江苏省、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没有经过规划而任意堆积,也没有结合实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合理利用,不但占压矿山边缘土地,毁坏地表植被地貌,而且受不良气候影响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2废水污染

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系遭到严重污染,由于矿井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未经处理超标排放会对地表植被!农作物等造成破坏;矿井排水疏干了地下裂隙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灌浆导致当地水资源日益匮乏,从而打破了整个区域水均衡系统,造成水资源逐步枯竭及河水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和矿山水资源短缺问题。

3废气污染

矿山开采中产生废气!粉尘等多种有害气体,使得长期坚守生产一线的职工成为矽肺患者;另外矸石山自燃,煤层自燃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矿区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威胁;还有冬季采暖排出严重超标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更不容忽视。

4地表环境的破坏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多数矿山开采之后都没有进行有效回填矿坑,导致矿区采空区地表沉陷,严重破坏了部分建设用地和耕地,造成了我国大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破坏了周边很多民用建筑和自然地貌景观,不仅使矿区与周围居民纠纷不断,而且极大影响了整个区域环境的完整性。在矿山投产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和大量占用矿体表层土壤,严重破坏了矿区地表植被;对不断产生的固体松散废弃物(废石、废渣等)也随意堆放,长期经受雨水冲刷和风化影响极易发生流失,从而加速了对周边土壤的破坏,也使岩体失稳造成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三治理措施与建议

1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能够有效了解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2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随着矿山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使得矿山环境污染程度加剧,进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矿山环境和灾害源头的监管和治理力度,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化及科学化的行业标准进行开采,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促进矿山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做好各方面预防控制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大先进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应用,减少矿山环境污染源,修建污水处理厂,减少废水排放量,保证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加快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a)对已经封闭的矿山,政府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投资开矿,相关部门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改造,也可以向国家申请专项治理资金,对一些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治理,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进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b)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要加强矿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受污染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对多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保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不再发生。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矿山塌陷;地质环境;治理

煤炭能源已经成为中国尤为重要的生产能源以及使用能源,是必不可少资源。但由于当下自然资源大范围开采,虽然某种程度而言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发展资源,但是,也让自然环境转为恶劣,且导致较多环境问题产生。随着我国重视可持续发展,并把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定位为“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国家必须保护自然资源,加强资源管理建立节约型社会,从而实现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将重点分析煤炭塌陷等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以及地质环境治理对策,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目前中国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最为重要的难题。

一、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概念

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指采煤地区塌陷以及环境治理的知识体系。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煤矿在开采中,因不同地质环境引发的采煤塌陷灾害,且由于各个形成条件不同,进而塌陷的发生环境以及对环境造成的问题较为不同,我们把这类状况统称为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其与自然环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二、采煤发生塌陷的影响因素

对塌陷影响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一)生态因素

采煤时发生塌陷灾害主要受生态环境影响,相同的塌陷灾害在各不相同生态环境中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较为不同。例如:土壤生态环境、植被生态环境以及水源生态环境等影响,其中植被生态环境是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综合体现。此外,因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较为不同,对社会与环境产生的危害也各不相同。

(二)地形因素

不同地貌形态所产生的煤矿塌陷危害也各不相同,对生产造成破坏程度也不同,且随着煤矿开采持续扩大对自然环境影响也随之加大,从而导致地质环境问题越发恶劣。此外,采煤发生塌陷也受地层岩性质影响,岩性质不同,移动值以及塌陷状况也各不相同。因此,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也不同。

(三)煤矿埋藏因素

因煤矿埋入较深,变形影响到地表时间较长,因此,地表变形减少,变形相对缓和平均。但由于地表移动扩大化煤层厚度,采矿范围也随之增大,所以移动值增大,地产生裂缝概率增长,采矿区范围与松散不对应导致覆盖层较厚,变形值较小,移动增大,如是未豁性土出现裂缝的概率增长,如是粉土就发生煤矿塌陷等状况。

三、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对策

(一)环境治理思路

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因形成原因不同,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的体现形式也各不相同,通过将各类具有代表性对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思路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治理方法针对不同的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下文将具体对方法进行分析举例:

1、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治理模式的对象主要为大型采煤塌陷区域,这类采煤塌陷灾害较为适用植树造林治理方法。植树造林与地表无积水的较大采煤塌陷区域都不宜采煤塌陷区土壤回填的治理方法,而采取植树造林方法既能充分运用土地空间价值,也能达到防风固沙等绿化城市的作用,这类治理方法尤为适合干旱类型的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

2、合理开发并利用资源

这类治理模式主要指与城市较为靠近的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因较为靠近城市,从价值最大化发展考虑可以实际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利用矿产有效资源,开办地质公园等设施,实现采煤塌陷后与城市发展正确结合,既保留具有意义的煤矿塌陷地质景观,又对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发展基石。

3、建设生态农园

建设生态农园治理方法主要针对采煤塌陷区运用回填治理模式,退耕还林等治理思路。这类方法主要建设生态农园,其治理方法也较为适用于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可将采煤塌陷区建设成生态农园,从而发展农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4、旅游经济的开发

开发旅游产业治理方法较为适用采煤塌陷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性,自然环境景观等多种条件。这类方法因与历史名城较为靠近且又形成采煤塌陷区大范围积水,才能将对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有效结合历史名城的发展规划,不仅对生态环境较为适用,也对采煤塌陷区较为合理。可转变为湖泊湿地等自然景观从而带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采煤塌陷区大范围积水的地质问题来说,可将其改造成鱼类养殖场地,加大对空间的综合利用。

(二)治理模式

通过对治理措施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两类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别为:

1、采煤塌陷区积水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这类治理模式主要前提是变形裂缝不会扩大化发展,从而降低地质岩的渗透能力,及时对积水地区水量进行补充。同时变形裂缝无发生状况,其渗透能力就尤为弱小,塌陷区形成的积水范围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程度水层,并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采煤塌陷区积水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2、没有形成积水的采煤塌陷区

上述这类治理措施在气候干旱区域较为适用,因降水量较少,蒸发性强、土壤疏松等因素导致采塌陷区不易形成积水。因此,针对这类情况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采煤塌陷区回填,再对煤矿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例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通过这类措施实现自然与人共同发展,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且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的治理策略不是单一性而是具有多样性,所以要求在对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才是最为正确有效的治理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消耗比重相对较多,但随着社会发张对能源的需求,人们对自然资源开采的范围逐步扩大。从而导致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自然灾害频生,且危害到社会与人民的安全。因此,新世纪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发展道路。从而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此外,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因不同形成原因,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同,因此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模式就必须结合实际状况,对问题进行治理。较为常用的治理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开发旅游业这类治理方法,不仅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加速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因此,不论何种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都必须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时刻谨记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社会和国民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保障。所以,对煤炭塌陷区地质环境的研究是当前最为重要的研究及分析对象,如此才能总结相关经验并提供较为完善的环境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乔冈,徐友宁,何芳,陈华清.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中国矿业,2012(11).

[2]杨亮平.煤矿地面塌陷地质环境类型及其恢复治理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

[3]尚慧.宁夏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动态监测分析[D].长安大学,2013.

篇7

(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保定 071051)

(Baoding Geology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Hebei Province,Baoding 071051,China)

摘要: 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内容一般涉及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矿山地质、农田水利、园林绿化和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由于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复杂、多样性,多采用工程监理制。本文根据工程实践,对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理工作进行分析和阐述,与业内同行进行探讨。

Abstract: The mine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project content of Beijing-Kunming Highway (Baoding section) usually related to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ining geology,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landscap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system is usually used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ining geology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project along Beijing-Kunming Highway (Baoding section), and which is discussed with the industry peers.

关键词 :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理

Key words: mining geology;environmental treatment;project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122-02

作者简介:赵灏(1963-),男,河北清苑人,现从事水工环、岩土、物探工作。

0 引言

为改善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周边矿山环境,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系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其工作内容一般涉及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矿山地质、农田水利、园林绿化和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鉴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复杂、多样性,为保证工程质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多采用工程监理制,以对工程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和管理。本文根据工程实践,对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理工作进行分析和阐述,与业内同行进行探讨。

1 监理工作的依据

顾名思义,监理就是监控和管理的意思,监理的任务就是以工程建设合同为依据,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标准及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对工程项目进行“三”控制“一”管理。“三”控制就是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一”管理就是依据合同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理工作采用的主要依据为《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

2 监理工作的性质

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是一种服务合同关系。根据合同,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和服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保质、按时完成好建设工程。因此,实施监理工作时,不仅要挑毛病、找问题,同时也要出主意、提建议。一是要及时提醒甲方在工程各阶段需要解决、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督促施工单位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帮助施工单位排忧解难。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尽量在事前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及早预测、发现、反馈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工作中要发挥监理表率作用,凡要求施工单位做到的事自己要首先做到。监理单位应与施工单位一起对建设单位负责,相互沟通、遇事商量、坦诚相待、共同提高。

3 对监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监理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中扮演着监督、管理、服务、协调、参谋等多重角色。为了保证完成好监理任务,监理单位应对监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多方面的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管理水平、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良好的体魄。监理工作必须做到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严格标准、严厉执法、公平、公正、公开。

4 施工质量监理

质量控制是工程监理最首要的任务,为了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切实完成好质量控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制定细则的目的是明确监理依据、职责、工作内容等,阐述监理步骤、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和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使监理人员有一个操作性强的工作准则。

4.2 组建强有力的监理组。监理的各项任务是要靠监理组全体人员艰苦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够完成的。因此,监理组必须选择那些具备监理素质要求的人员来组成,其中监理组长的选择更为重要,应具备必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筑工程技术、园林绿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协调能力。

4.3 加强监理组的内部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涉及多专业、多工序的复杂工程,为了保证监理工作的权威性,监理组的人员应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要想使监理的控制、管理、服务任务完成得好,监理组内部首先就要进行很好地管理。除了依靠监理组长有效的安排、管理、协调外,还应该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例会制度、汇报制度、日记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简报制度、签字制度、计划要求、监理纪律要求、监理日常工作要求等。

4.4 建立规范有效的沟通协调制度。通过例会、周报或月报制度,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并向业主汇报,做到有效沟通,及时控制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4.5 督促施工队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首先是施工队伍通过自身的努力干出来的,监理是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监督者,不能扮演施工单位技术负责的角色。因此,在监理工作中督促施工队伍建立起“自检、互检、交接检”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工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组则更有必要对施工单位参与施工的各种资源的数量、质量、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措施等进行严格核查,对各工序、各环节的质检工作进行监督,要求施工单位切实实行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并认真审查其各阶段的质检报告。

4.6 督促施工单位以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为标准,制订各专业工程质量分解目标。以工序质量确保分项工程质量,以分项工程质量确保分部工程质量。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与设计要求进行控制,确保单位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7 由于工程的特殊性,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大部分项目承包单位与当地村民进行了劳务合作,给承包单位带来了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施工工期短、专业性强、需要熟练工种的大型项目中更为显现,监理工作要紧紧抓住有资质的承包单位,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加强旁站监理的力度,不怕辛苦。

4.8 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一般含土石方工程、砌体工程和植树绿化工程等,在实施监理工作时应准确把握各专业工程监理要点。土石方工程一般包含掌子面危岩清理、种植台阶开凿、种植沟槽开挖、削坡填坡、回填碎石、回填土方等工程,监理工作的要点是:掌子面危岩清理应完全、彻底消除掌子面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种植台阶开凿、种植沟槽开挖轴线位置、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削坡填坡后的边坡角度必须控制在设计允许值及以下;回填碎石用料颗粒级配、单次回填最大厚度、碾压遍数、回填整体坡度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土厚度应满足或优于设计要求。砌体工程一般含浆砌石档墙和蓄水池工程,监理工作的要点是:严把原材料进料关和检验、试验关,块石(砖)强度、沙浆配合比、沙浆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槽开挖尺寸、高程、坡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且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墙体砌筑应做到灰逢饱满、上下错逢、内外搭砌、外表匀称美观。植树绿化工程监理工作的要点是:树种、树高、胸径、株行距应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适时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未成活树木的补种、补栽情况。

5 施工进度监理

进度控制的要点是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确定的工期目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关键线路的施工控制点、分包工程控制点、供货控制点、设计保证控制点的管理,使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并保证施工进度计划有序进行,确保总工期的实现。

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一般分工程治理措施和生物治理措施两大类,且生物治理措施一般必须在完成工程治理措施后方能实施,如安排不当,很可能造成工程治理措施完成后已错过生物治理措施最佳时间(北方地区最佳植树季节为3-5月,部分树种也可在10-11月种植)的情况,进而造成整体工期的延误。因此,在施工之初,监理组即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科学、缜密、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使工程生物治理措施得以在当年年度内实施。

6 工程费用监理

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多为财政预算资金,项目实行额度控制,结余资金上缴财政,超支部分自行解决。项目的工程计量、工程结算、财务决算直接影响项目完成质量和预算执行水平。治理工程预算控制标准为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以工程施工中标的单价或合同约定的工程总价为依据,项目决算以获得主管部门评审通过的设计概算为依据。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很多不可预见因素,设计变更在所难免。因此,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控制的重点是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一般要求设计变更前后治理费用不增减。

7 安全施工监理

安全施工监理工作首先应根据工程特点与施工单位共同分析确定项目危险源(项目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京昆高速公路(保定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一般涉及爆破作业、高陡边坡危岩清理、种植沟槽开挖、高空建筑物拆除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害等根源,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因此,施工之初监理组应督促施工单位制定“爆破工程安全技术措施”、“高陡边坡危岩清理、种植沟槽开挖、高空建筑物拆除安全技术措施”、“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运输与临时防护安全技术措施”、“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监理组还应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执行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法规和规定,审查批准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安全问题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对施工生产及安全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施工及时责令整改。

8 结语

总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理工作需要监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工作中除应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外,还应强化服务意识,为业主和施工单位排忧解难,敢于承担责任,在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最终圆满实现工程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DZ/T0222-200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S].

篇8

今年,笔者所在审计机对本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一期工程共九个标段进行了工程结算审计,查出了项目设计测绘不精准、签证审核不严、招投标不规范、合同签订不严谨等突出问题,审减投资额2400多万元,综合审减率达15%,审计成效突出,审计情况专报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从该项目审计实践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类项目审计应注重把握以下审计重点:

一是要关注项目设计测绘的精准性。在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从项目设计测绘入手,聘请第三方专业测量机构进行复核性测算,有效解决了审计机关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专业力量不足的矛盾,审计效果良好。施工单位自报的资料显示,设计单位某地质环境总站设计测绘项目治理面积为367307平方米,经审计聘请第三方测量机构现场测算,实际治理面积为277572平方米,设计与实测面积相差89735平方米,误差率高达24%,多计工程概算投资1664万元,相应多计监理费42.08万元。

二是要关注项目签证的真实性。该项目因监理单位签证审核不严、建设单位监管不力,虚报工程价款情况严重。如该项目六至九标段,监理单位某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某区国土分局签证审核面积为145170平方米,审计现场实测面积为115521平方米,审减签证面积29649平方米,审减工程价款547万元;挡土墙、格宾生态网等因签证不实,审减工程价款177万元;9号塘口治理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因地质条件所限无法施工的燕巢、飘台工程,签证时未予剔除,多签证工程价款11万元。

三是要关注项目招标及评标文件的规范性。由于国土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招标事项不熟悉、不专业,容易造成招标文件中有不规范的描述,招标清单中固定价格定义不清,难以分清是暂定价和还是包干价,造成监管不到位,留存证据不充分,为后期工程结算带来不必要的纠纷。此外,由于评标不严谨,将无效标评为有效标,造成结算纠纷。如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六标段,招标清单中的锚杆检测费1.2万元、养护系统安装费3万元、房屋拆除费为13万元均为固定报价,投标单位未遵守招标文件约定,违规将上述三项费用均按10万元投标,将无效标评为有效标。以上行为均导致结算时分歧较大。

四是要关注合同签订的严谨性。合同签订不严谨,势必会造成违约责任追究难落实。如国土部门对监理单位的招投标规定监理费用不许下浮,本意是保证监理质量,但对监理单位在未保证项目的工期、质量和安全等违约责任未作任何约束。审计发现,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所签的协议均是由监理单位所拟定,协议书对建设单位要求苛刻,如对工程延期追加监理费用有明确规定,且对监理费用结算规定不以工程量的增减而改变监理费用;但是对监理单位未履行职责如未关注项目的量的问题的时候,未作任何规定和处罚,导致对监理单位违约责任追究难落实。

篇9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流域性;拦渣墙;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3-0131-02

矿产资源是人类和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采矿活动及堆放的废弃矿渣因受地形、气候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起步较晚,技术尚不是很成熟,目前国家和省级财政投资的项目由于受资金限制,治理范围较小,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国家财政资金,更合理的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采用流域性治理的方案对枣乡峪流域内乱石沟矿区进行治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实施流域性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探索、积累经验。

一、工作区地质环境问题

矿区地形陡峭,沟谷狭窄,采矿形成的矿渣、废石堆放混乱,大量矿渣沿自然边坡及沟谷堆放,形成又高又陡的渣堆,不仅堵塞河道,同时形成了不稳定斜坡,如遇暴雨发生山洪暴发,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矿区内由于矿工多,活动集中,大量粪便、生活污水等直接排入河中,造成细菌和大肠菌超标。

二、治理方案设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乱石沟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情况,结合矿区实际情况,采用在乱石沟下游修建2座拦渣墙,主要起到拦挡矿渣,防治遇到强降雨时上游矿渣被雨水冲刷至枣乡峪主河道内,确保下游居民及矿山的安全。

(一)拦渣墙设计

拦渣墙设计的目的是:固定、拦挡废渣,防止废弃矿渣挤占河道,形成泥石流隐患,调节河床比降。

拦渣墙的形状参数。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及墙体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拦渣墙高6m,顶宽2.0m,底宽6.0m,墙体上游坡度为1∶0.5,下游坡比为1∶0.2。其中1#墙体长66.0m,2#墙体长46.0m。

根据现场槽探查明墙体基础位置的地层情况,拦渣墙处地层分为矿山废渣、砂砾石、漂石和混合岩三层,其地基承载力分别为150kPa、350 kPa、1400kPa。结合现场地层情况及相应的岩层承载力标准,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可选在砂砾卵石层或混合岩层。

1#墙位于1120坑口西北部渣堆下部,墙体两肩均嵌入基岩中。设计基础埋深2.0m,平均开挖深度为3.5m,开挖宽度为7.0m。溢水口位于墙体东部,按梯形设计,底部过水面宽8.0m,高2.0m,坡比为1:0.5。2#拦渣墙位于1140坑口北部渣堆下部,设计基础埋深2.0m,平均开挖深度为3.5m,开挖宽度为7.0m。拦渣墙设计参数(见表1)。墙体地面0.2m以上布置泄水孔,共设计2排泄水孔,泄水孔高0.3 m,宽0.3m。泄水孔盖板用C25钢筋砼预制或购买相应标号的商品预制板。泄水孔水平孔间距为4.0m,垂直孔间距为2.0m。为了防止水流冲刷墙体前部基础,在溢水口下部紧邻墙体处修砌消能池,池长8.0m,宽2.0m,深2.0m。

(二)洪峰流量计算

乱石沟金矿属于小型矿山,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洪水重现期为20~10年,本次按照提高一个档次进行防洪,即按照50~20年的重现期进行设计,具体讲按照20年一遇(频率为5%)进行设计,按照50年一遇(频率为2%)进行校核。

流域参数根据矿山提供的矿区1∶50000地形图确定,1120、1140坑口主要由南、北向乱石沟支流控制。本次洪流计算参数采用1120坑口确定的流域参数。1120坑口以上流域面积2.14km2,沟道长度2.75km,沟床比降0.344。

1.根据“中国公路科学研究院的经验公式”,没有暴雨资料,汇水面积F小于10km2,估算结果见表2:

2.推理公式。洪水流量按1984年出版的《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推荐的推理公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

本次洪水流量采用推理公式计算的结果。

(三)拦渣墙墙顶溢流口设计及过流验算

拦渣墙溢流口按照梯形断面设计,底宽取河道一般过流宽度为8m,边坡系数0.5,深1.5m,治理段沟床比降按照三号坑口15°(0.268)控制。过流演算按照满宁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

经验算,溢水口满足过水要求。

(四)拦渣墙稳定性分析

通过利用郎肯理论计算公式和库仑理论计算公式初步计算对比分析,采用郎肯理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比较合理。从表4、表5可以看出, 设计拦渣墙高6m、顶宽2m、底宽6m。经验算抗滑移安全系数为2.13~2.76,远大于规范要求的大于1.3,抗倾覆安全系数为7.73~9.72,远大于规范要求的1.6。稳定性验算表明,该拦渣墙设计合理。验算结果见表5。

篇10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活动。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应当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规划、防治结合的方针,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和方法,普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第八条对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

第九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如实向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矿山地质环境的相关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密。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本省实际,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上一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二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项目。

第三章保护

第十三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

第十四条探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勘查设计施工,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有采矿许可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已建和在建的矿山企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采矿权人应当编制,并报原采矿许可机关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及地质环境现状;

(二)开采矿产资源对矿山地质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保障措施;

(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开采,避免崩塌、滑坡、地裂,防止或者控制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石和尾矿等废弃物。

第二十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影响,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和水系破坏。

第二十一条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对具有科研和利用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以及文物古迹,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四章治理

第二十二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矿山被批准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

第二十三条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

保证金缴存、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进行勘查、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勘查、设计后方可施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由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采矿权人不具备治理恢复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五条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不得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质量。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不得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采矿权人或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单位应当每年将治理情况报告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应当达到下列主要标准:

(一)整治被破坏或者废弃的土地,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水产养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状态;

(二)整修露天采矿的边坡、断面并实施绿化,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安全隐患;

(三)采取封闭、充填或者人工放顶等措施,使地下井、巷等采空区达到安全状态;

(四)处置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地表水水质得到恢复。

对具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旅游区或者矿山公园。

第二十八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由采矿权人向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验收未达到治理恢复标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治理仍达不到标准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重新治理,治理费用从保证金中列支。保证金不足支付治理恢复费用的,由采矿权人补足。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实施前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由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对其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多渠道融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人可以依法享受投资收益,但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前款规定的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其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治理恢复能力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完成后,由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因采矿而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治理后可用于耕种的,经验收确认后,可以依法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第三十一条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从废石(矸石)、尾矿中回收矿产品的,可以依法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向社会公告。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单位提供服务。

第三十四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职责时,可以对下列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

第三十六条开采矿产资源发生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矿山地质灾害的,采矿权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七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行为或采矿权人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的行为,均有权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第十条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

(二)未依法批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

(三)未依法组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的;

(四)违反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探矿权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治理措施,治理费用由探矿权人承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未进行回填、封闭的;

(二)对形成的危岩、危坡未采取治理措施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而未编制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扩大开采规模,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或者编制的方案未经批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未按期治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恢复;逾期拒不治理或者拒不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勘查、设计、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查费、设计费、监理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施工单位处工程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止相应业务,降低相应资质等级;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应资质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相应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二)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活动中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工程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