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区教育 问题分析 解决对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27
社区教育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让传统农民向新市民转变,通过专业培训让农民能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或专业技能,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当前的社区教育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社区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分别从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效策略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水平相对较低
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学之所以水平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相对缺乏。社区教育中心主要以各种培训为主,这就需要有各种专业的师资力量,而现在的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大多是不能胜任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降低了培训活动的效率。
(二)办学场所有所限制
大多数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没有专门的办学场所,一般与乡镇文化站或其他有关部门一起办公,规模相对较小,无法容纳众多学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教育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经费的缺乏
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缺乏一定的教育经费,乡镇未能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将社区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因而在办学场所、设备投资以及教材开发上都存在严重缺失,难以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无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领导缺乏对社区教育的重视
领导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过于重视普通中小学教学,特别重视中高考升学率的提高,对终身教育意识相对缺乏,这一现状也充分说明,我国的素质教育在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还未取得很好的反馈效果。
(五)教学观念的落后
部分教师还未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一定沟通,无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缺乏一定创新意识,使得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也相对陈旧,从而降低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社区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社区教育中心必须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培养,构建一支高水平地的教师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并经常进行考核,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掌握,对于优秀教师,应给予奖励,多吸纳一些专业教师,以此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及质量,为乡镇社区教育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二)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乡镇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展社区教育的教学场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教育教学效率,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对社区教育的重视
各级领导、教师应该改变对社区教育的看法,对社区教育中心的作用及重要性有一定认识,重视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当地政府必须加强对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投资力度,在教育经费上应该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方案,充分改善当前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现状。
(四)进行准确定位
社区教育中心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水平,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具有实用性、专业性与定向性的培养目标,让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社区居民的爱好、行为、习惯与能力去开展培训活动,能根据学员自身的特点进行培训,以全面提高学员的素质水平,真正能通过培训让学员真正掌握一项技能。
(五)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社区教育的培训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适时应用多媒体教学,用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来展现知识,让学员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以达到促进学员学习效果的提高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社区教育是一种由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制度,教师在培养学员相关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员理论知识的灌输。在实际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从学员实际情况出发,贴近学员实际生活,激发学员认知冲突,促进社区教育学员学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校部门应采取一定激励手段,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应适当奖励,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水平,将先进的教学策略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促进我国社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连权.高职院社区教育办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7-59.
[2]周传纲.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09-111.
篇2
一、 当前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现状
我街道由原绿园社区工作站和原北辰社区工作站合并成立绿园街道,现有7个社区,街道和社区在当前的城市管理体系中,承担着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中的重要环节。
街道的主要职能是:
1、组织和指导辖区各单位、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城市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
2、组织和实施上级下达的城市管理各项任务,协调辖区内各单位的工作关系。
3、完成区里布置的其他城市管理工作。
社区的主要职能是:
1、在街道的指导下,通过自治的形式,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城市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
2、开展各项群众性活动,教育社区居民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社会习气。
3、通过群众自治形式,维护社区的良好环境。
4、发动、组织居民积极支持、参与街道开展的城市管理各项整治活动。
在今年的环境整治工作和各时段文明祭祀工作中,由于街道和社区两级组织网络的努力工作,和城管部门的密切配合,我街道的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不少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美化城市环境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街道和社区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城市管理观念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局限于街道和社区的范围内,满足现状,工作思路不新,工作干劲不大。
2、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与其他部门之间衔接不够,特别是城管部门,配合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后续反馈机制尚有缺失。
3、人力、财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与使用。重复、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缺乏全局观念。没有把局部工作与全局工作联系在一起。
2、缺乏统筹兼顾。信息共享平台单一,利用微信群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有弊端。
3、缺乏工作计划性。面对众多复杂的工作情况,不能合理安排和使用各种资源,造成浪费。
三、 基本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及原因,我认为应该对症下药,采取以下对策:
1、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围绕城市管理目标,认清当前城市管理的形势,找准问题,明确方向,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地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
2、明确街道和社区的工作职责。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作为街道的主要工作,街道负责制定辖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社区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教育居民,搞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遵守公德,健全和完善“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共建公约”等。
篇3
【关键词】教育视野;德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情感自私、生活实践能力差、缺乏爱心、缺少锻炼等种种弊端,怎样正确引导,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引人深思的问题。当前形势下,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家庭、社区体系的关系究竟如何?如何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因考试成绩主导一切的理念造成学生与老师压力过大,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分数第一”的传统思想在家长中还根深蒂固,而忽视了德育在学生心目中的渗透。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校德育建设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严重的影响了德育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德育建设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不够深入
大部分家长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校教育,而对学生的德育方面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更多停留在在校听老师的话、在家听家长的话,不违纪、不犯错,最终目标还是鼓励孩子以提高成绩作为德育的成果,忽视了学生心理的疏通与责任心的培养,未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二)学校德育政治泛化,与现实社会衔接不够紧密
一些教材和学校的教育活动唱高调,空谈政治理论,给人以政治泛化的感觉。教师无法用所教的理论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学内容不能令人信服,学生学习政治课只为通过考试,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乃至政治理论的真正价值。
(三)对于各项德育实践活动,青少年学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
学生、家长对社区教育活动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普遍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了思想素质发展。所以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时受教师指定的较多,主动参与的较少。
二、“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究
如何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体系,提高合力效能,并使其真正长期发挥效益,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带着思考,笔者所在的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二中学承担“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的关系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总结经验收获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以学生为本,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开展“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学校座谈会、社区实践基地体验等活动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教育方向及重大教育改革方法、策略等。
(二)建立社区(校外)德育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积累教育经验,观察、研究出对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
开展积极有效的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学校实际,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做起,服务于班级,服务于校园,服务于社区,进而服务于社会。
(三)历时两年多的研究,经课题组教师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和重要成果,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了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体系的探究与实践,促进了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转型。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课题实践证明,社区德育课题研究及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们树立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德的公民道德意识;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不说大话假话的诚信意识。
三、“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体系探究中的问题及设想
笔者所在的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学校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相互协作,形成合力,试着建立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大德育体系,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但是,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遇到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寻求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社区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的形式缺乏吸引力。强调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在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结合中,不断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探索有效活动形式。
(二)人们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观念还远未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数第一”的传统思想在家长中还根深蒂固,青少年学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
学生、家长对社区教育活动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普遍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了思想素质发展。所以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时受教师指定的较多,主动参与的较少。青少年德育工作者队伍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从事社区德育工作缺少专职干部,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熟悉,能力有待提高。
篇4
1 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
1.1.1 护理观念陈旧落后 现代护理的进步,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以人为本,以社会群体为中心”护理观的转向,也促使单一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因而,社区护理人员应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尝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情形中,部分医护人员深受旧护理观和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延续重治轻防的陈旧观念,对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服务意识缺乏、教育方式单调,教育内容泛化,更无法进行积极的经验总结和合理的创新。
1.1.2 工作角色认知片面 随着护理观的演变和护理模式的扩展,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角色和职能范畴由单一趋向多元化,作为一名社区护理工作者,不仅仅要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承担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医学教育工作,而且要扮演教师和顾问的角色,对社区相关群体,实施健康教育,护士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等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但如果护理人员对自身角色和职能范畴的认识片面化、单一化,就必然导致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应采取措施的合理性,认识不足,执行起来就会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1.1.3 经验不足,技能匮乏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社区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当前社区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临床健康教育,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无法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2 护理人员客观层面的原因
1.2.1 时间保障不力 当前特别是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护理编制不足,致使在社区护理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完成基本社区护理工作量的同时,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
1.2.2 学习机制欠缺 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参加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1.3 社区管理层面的原因
1.3.1 质量控制办法模糊 我国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亟需改进管理体系,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1.3.2 人才缺乏 目前,社区的护理人员,大部份都是年龄偏高,临床工作有困难来到社区,知识老化是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原因。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一方面,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
2.2 鼓励学习,提高技能 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知识和技能领域教育,社区护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社区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鼓励护士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2.3 讲求技巧,营造和谐 健康教育要实现内容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化,护理人员要掌握知识灌输的技巧,以适当的教育方法,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居民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确实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可通过举办沟通、交流等示范讲座来支持和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社区还可通过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开展主题活动日、举行健康教育讲座、有选择性的制作孕产妇保健知识、儿保相关知识、老年保健知识、慢性病、常见病、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专题健康教育专栏,悬挂于社区中让社区居民阅读,每一个月更换一期,让社区居民受益,护士们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提高,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良好。
篇5
一、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社会思想意识的生成特点、表现形式、传播规律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选择、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
1、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城乡社区已成为各类社会群体人员的聚合点,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多发趋势;另一方面,基层群众自主管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城乡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2、社区各类矛盾存在一些新动向。无论是企业转制,还是城市建设中的动迁,都成为社区矛盾冲突的纠集点;邻里矛盾和家庭矛盾,往往打上了利益的烙印,成为“不管不行,管又管不了”的棘手问题;群发性和突发性事件是当前社区矛盾的新走向,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协商的问题,却酿成大事件;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态势,使得矛盾的隐蔽性增强;社区组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亟待提高。
3、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不断产生、规模逐步扩大。城乡基层现行社会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烙印,主要特点是政府管得过宽过多。当前,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数量和规模上虽然不断增长和扩大,但社会自治能力较弱、公共服务滞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成分复杂化、流动性增加。总体来说,可以将情况概括为“一变五增”,即“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并成为社区居民的主体;新兴的多种所有制成分的“无主管”企业人员增多;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的比例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社区成员在经济能力、教育程度、以及职业、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必将影响和导致社会行为的差异。
二、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改进的问题
1、工作定位和工作职责不清。一是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地位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二是部分社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对社区的性质功能缺乏正确认识,把社区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下达指令和行政任务,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三是从整体上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形成全员覆盖。一些需要接受教育的下岗待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个体户等人群却基本不参加社区组织活动,长期受不到教育或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
2、心理疏导方面比较薄弱。一是许多社区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问题和思想状况关注不够、分析不透。二是许多社区没有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社区对心理问题高危人群做到分散式、一对一跟踪式服务,工作衔接不够、时间延误,导致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三是许多社区没有直面居民的利益诉求。当前,居民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还不十分畅通,一些不满情绪无人疏导。
3、工作队伍不稳。一是由于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干部绝大多数为社会聘用人员,在编制、待遇、出口方面,难以在政策层面作出明确规定并予以实实在在的扶持与激励,年轻干部进入少、流出多。二是社区政工队伍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身体偏弱。政工干部的年龄大部分在60岁左右,而且大多是退休老职工。三是社区干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下岗职工竞聘上来的,他们过去从未做过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陌生,甚至存在畏难情绪。一些新选聘的居委会干部也大都欠缺实际经验,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4、制度保障不力。一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协调。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政府部门服务不到位、街道办事处指导越位、社区自治缺位的问题。二是共建体制不顺。参与社区工作的单位较多,缺乏统一协调,资源难以共享;部分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沟通不够、存在矛盾,“各自为政”现象突出;社区自治性不能完全体现。三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超前性和整体规划。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处于“推着干”的状态。部分政工干部只看眼前、单线思维,而不注意苗头性、萌芽性的思想问题,缺乏应对未来可能发生问题的预见性。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出台相关文件,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规范指导。到目前为止,中央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过关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文件,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系统的规范性指导。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定位、具体任务和内容、领导运行保障体制机制、载体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作政策性规定,用于指导全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要从单一的扶贫帮困、排忧解难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转变,从单一的物质向物质性和精神并举转变,特别是在法律服务、文化服务、就业服务、医疗服务、教育科技服务等方面加以延伸。二是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在服务的主体上,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协调社区内各种力量在自愿的基础上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要建立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开放式服务体系。三是健全服务制度和服务规范。主要是建立服务社区居民的规范化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
3、关注重点人群,做好青少年、困难群体、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结合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困难群体、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这些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找准工作难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导。二是深入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联系户”、“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家庭、残疾人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解决实际困难。三是针对青少年特点,重点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要邀请学校优秀教师到社区担任青少年校外辅导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整顿工作,不断净化社区的治安环境。
4、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培育积极健康的社区心态。一是着眼于培养居民正确的价值观,大力培育和弘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社区精神”。二是加强社会情绪调适,防止不良情绪积累恶变。要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创建共建活动等,让居民从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强精神力量。三是开展社区心理健康站点式服务。要在各街道设立心理服务站点,采取专人与招募志愿者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工作队伍,配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器材,开设心理咨询专线电话,进行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
篇6
[关键词] 社区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3-0099-02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健康需求和生命质量的要求提升,给医院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减轻医院工作压力、缓解医患冲突,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卫生部加大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提出了首诊在基层政策,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为重要。社区卫生工作涉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等服务内容[1],每一项服务都离不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灵魂。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缺乏和不良行为方式影响着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疾病发生率最根本的办法就要靠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较好途径,它是帮助社区民众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公众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的途径[2,3]。
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队伍编制不足
护理人员编制符合要求,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的工作需要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量增加,人员编制相对不足,致使没有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4]。
1.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淡薄
现代护理观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学历水平低、知识面狭窄、对健康概念及作用认识不深以及缺乏现代护理观念,导致健康教育观念淡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缺乏创新,从而影响社区护理服务质量,更无法担当起健康促进的重任。
1.3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匮乏
社区护士对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必须具备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教育学知识、礼仪沟通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康复护理知识等。目前,社区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5],专业知识面狭窄,人文护理知识匮乏,外出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较少,这样的知识结构致使社区护理人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知识储备必然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1.4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经验不足
健康教育是实现社区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最根本的途径。当前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经验不足,没有个体化健康教育理念,仍然采用类似卫生宣教模式的大众性、单一性方式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教育[6],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教育对象兴趣性、兴奋性、依从性低,没有实施有效性护理健康教育,无法实现社区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生命质量目标。
1.5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技巧缺乏
护理工作是由许多环节紧扣而成的,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遇到不同病情、不同个性的患者,应针对患者接受程度、身体状况、学习动机等,因人、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差,致使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没有信任感,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1.6 管理不善、激励吝啬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尚未建立准确有效的科学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如各项规章制度及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知识技能、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培训不到位,规范实施及干预评价标准不完善,健康教育档案建立、实施及效果评价不得力,社区护理风险监控薄弱等因素直接影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另外,对于健康教育能力强、效果好、被护理对象接受及认可的护理人员没有得到激励,大大降低了她们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影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良性循环。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问题思考与建议
2.1 聘用护工或志愿者,缓解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现状
针对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聘用护工或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对护工进行岗前培训,并严格规定护工只能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对病人进行非技术性的生活护理。可以聘用楼门长为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充分利用他们可信度高,传播速度快等身份,承担联络、发放、宣传等工作,既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人力资源成本,又缓解了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现状。
2.2 加强教育转变观念,实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通过派外学习、请专家讲座、电化培训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及护理伦理学、健康教育重要性、人文关怀等知识教育,使护理人员挣脱传统护理观,树立现代“大护理观”,确立关心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认识,才能在护理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持续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担当起健康促进、预防疾病的重任。
2.3 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开展个体化特色性健康教育工作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健康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针对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7,8]的能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汲取疾病护理、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康复护理等理论及技能,满足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增强患者自我保健及自我护理能力,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目的。
2.4 回炉临床专科实践,积累常见社区疾病的护理经验
当前社区护理人员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临床护理经验不足,知识技能老化,为提高社区护理人员专科胜任力[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分期分批地派社区护理人员到三甲医院回炉深造,积累临床工作及常见疾病的护理经验,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专科健康教育能力。
2.5 掌握健康教育技巧,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实现有针对性的、有效性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配合,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才能使服务对象愿意接受护理人员传播的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其次要掌握知识灌输的技巧,如健康教育题目设计新颖、健康教育内容深度适中、运用形象生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不同人群健康教育模式[10];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如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展示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病患之间经验交流、制作健康教育手册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2.6 完善健康教育管理机制,考核激励健康教育积极性
社区应高度重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11],通过建立健康教育管理档案、评估服务对象健康教育需求、制订并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等环节监控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明确健康教育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12],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应通过抽查方式,反馈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及时解决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奖励深受服务对象认可的护理人员,调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积极性,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谢文媛,巢健茜. 从新医改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健康管理的潜能[J]. 健康管理,2010,13(3):2493-2494.
[2] 吕晓红. 浅谈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 医学信息,2011,40(7):3336-3337.
[3] 沈西川,李自会. 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患者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3(24):87-88.
[4] 包家明. 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62.
[5] 江震,陈任. 我国社区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45(13):2449-2451.
[6] 宋桂杰.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10,46(15):273-274.
[7] 李运智,许秀丽.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9,42(7):40-41.
[8] 李润辉. 社区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21):57-58.
[9] 赵戎蓉,吴瑛. 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2008,38(3):247-250.
[10] 安秀艳,周凤伟. 社区护理模式的新思考[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123-124.
[11] 周文. 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2009,44(12):2189-2190.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配套机制 问题 治理
中图分类号:R 197.1 文献标识码:A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践行以健康服务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半径、以适应群众日常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自1996年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以来,经过了30年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群众的满意度逐渐提高。当然,伴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群众对观念认识的不统一,再加上社区卫生服务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距离群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和不足,亟待完善与提高。
1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表现分析
1.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结构不完善
这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全科医生的储备严重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但有教育制度上的因素,也包含政府认识层面的原因。具体来讲主要是:第一,高等院校教学目标上不明确。近年来,医学教育不断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上,技术研究大于临床实践,导致全科医生的教育非常不足。第二,政府没有对全科医生不足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认识上没有重视全科医生的作用;再者,资金投入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结果就造成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教育严重滞后,针对现有社区医生队伍的培训也是困难重重。第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太小。当前,大部分高素质、高学历的医学专业人才都更愿意在大城市中的大医院就业,而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造成社区卫生人员非常的匮乏,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提供也就无从谈起[1]。
1.2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非常匮乏
根据相关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经费应当是个人、集体和国家共同承担。然而,因为企业已经不再承担这方面的社会功能,所以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主要来源集中在政府拨款这一渠道。和大医院相比,政府给予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非常有限,即便是在这有限的政府拨款上,也大部分集中在医疗设备的投入上。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诸多功能,然而其获取的补助经费却非常少。2015年,国家拨付的医疗补助中有65%被用在城市医院中,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得的只有2%。因为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加上经费短缺,导致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没有被纳入到医保定点单位范围内,进一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
1.3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要想高效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机制。然而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够,具体体现为:第一,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尚没有构建。社区医疗服务是系统性的工程,首先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再者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的主动广泛参与。但是目前,社会各界对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功能认识还非常不够,居民没有主动参与社区卫生发展的意识和意愿,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很难吸收到民间资本来支撑自身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没有积极的群众基础,导致其发展困难重重。第二,医疗卫生制度非常混乱。我国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规章都非常匮乏,很多病人反映:在社区卫生站看病,往往都是越看越严重,花费也不低,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形象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加之一些黑诊所和江湖游医的存在,让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产生错误认识,影响了其健康发展。[2]第三,尚未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当前,大部分社区卫生站都还没有构建所在社区居民的个人卫生档案以及家庭卫生档案等,那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也就无法对社区内患者的家族病史、用药史、患病史等进行全面了解和规范管理,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多障碍。
2 有关解决社区卫生服务问题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对于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体现政府施政宗旨;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也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贯彻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国务院对此次方案的制定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这次方案改革重点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首次提出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方案制定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的就在于要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治理对策和措施如下:
2.1强化对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
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匮乏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一定要加大力度和重视度。对目前高等教育过度侧重培养专科医生的理念加以转变,切实把全科医生的培养纳入到和专科医生同等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并做出长远规划,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二,构建针对全科医生的再教育和培训机制,其主要是为了对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第一线的医疗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如定期开展和定期考核把这项培训和教育制度落实到底,以提升实效[3]。第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与大医院开展互动式交流活动,特别是要选派医师到大医院定期进修、培训,提高医疗水准。大医院要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指导,免费接受社区机构人员进修,定期对社区机构人员进行全科或专科培训,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最近,一些大医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些大医院的医生主动走向社区、为群众上门服务。在这方面。上海市2011年就_始实行试点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2.2开辟多种渠道,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资料来源
社区卫生作为一项公益性的工程,其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作为经费保障,对此应当做好以下一些工作:第一,补充转型社区卫生服务经费。针对目前社区卫生资金匮乏的问题,应当成立转型的服务资金,对社区卫生工作加以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各个社区卫生机构的任务完成、工作业绩、服务人口等进行对应的资金补助。第二,政府可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出资购买。比如天津市政府主导的对于18项社区卫生项目的购买,用于治疗慢性非传染病、精神卫生管理、老年与儿童保健等,然后由社区卫生机构来负责向社会居民提供相关服务[4]。第三,引导社会资金的有效注入,扩大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资金来源。政府主管机构应当对民间资本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上的投资比例加以适当的放宽,把各种具有利用价值的民间资本切实纳入到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来,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向社区卫生事业捐赠的渠道。
2.3建立健全各项配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是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根据政策规划的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公共政策过程中首要的阶段,正是由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政治主体都会对自己的公共政策制定问题做出一定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规定。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说,公共政策的制定实际上就是将有关的对策加以合法化采纳的过程。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管理与监督机制的支撑,只有在各项配套机制的指引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才能朝着规范高效的方向开展。所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规范标准。比如针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质量考核,达到既定标准的,补助经费才可以全额加以拨付;反之,达不到标准的,则根据实际服务情况部分拨付,这样能够极大地推动社区卫生机构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改善目前的服务质量现状。第二,构建透明公开的投诉机制。政府部门构建由各级地方政府、卫生主管机构、居民代表等为主体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负责对老百姓反映的有关社区卫生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向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卫生部门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第三,构建财务公开机制。政府部门要对社区卫生工作的经费收支情况加以定期的核查,并综合考评其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同时把考核的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将其作为机构综合考核的考量依据。第四,结合当地实际,构建各具特色的社区居民卫生信息系统。各地要结合当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医疗档案,包括个人家族病史、个人医疗记录、个人在社区就医的医师记录等。通过个人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方便居民就近到社区就医,而且对防病即“治未病”大有裨益。笔者曾对山东省茌平县北关社区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所进行调查,发现该机构虽然只有6间房子的面积,但是服务很精细、很接地气,把所服务的北关社区一万多群众的个人医疗档案全部录入信息系统,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很熟悉,社区卫生所对群众病情了如指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诊就医。再加上所里这几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引进了三名全科医生,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很多群众对一般性感冒、腹泻等常见病不再去县级医院就医,社会反响很好,切实解决了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 结束语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它有利于现有卫生资源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有利于新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建立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需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促进我国卫生公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它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关系着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和谐社区的建设,进而影响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才能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扫清障碍,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T素质、社区卫生服务点、覆盖面、群众意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总的来讲,研究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很多工作还有待完善[5]。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原则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强化政府的职责,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将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 蒋四川.浅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7):25- 26.
[2] 綦蕴诚.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33- 33.
[3] 张国红,武阳丰.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9):2778- 2781.
[4] 章朝霞,袁家麟,许振慧,庄华东,戚洁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41- 343.
篇8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已成为广大社区居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2013年1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次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社区教育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改善民生和增强国家实力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在新常态下发展郑州市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社区,更好地推进郑州市社区教育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关键词]
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研究
一、郑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历程
郑州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于21世纪初,早在2003年郑州市教育局就开始探索创新社区教育,2004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和多层次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扩大社区教育实验范围,要求截至2007年全国的社区教育实验区要扩展到省级和直辖市,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也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在社区教育方面发展较快。2010年郑州市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城市”,其中,郑州市的管城回族区东大街街道博爱街社区、金水区北林路街道鑫苑社区以及二七区嵩山路街道亚星社区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截至2012年底,郑州市共有各级示范性社区学校82所,居委会社区学校433所,办事处社区学校66所,区级社区学院3所,市级社区大学1所,年均受教育市民已超过60万人次。在郑州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通过近10年的努力,郑州市的社区教育工作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郑州市社区教育已发挥出社区教育的开放性、丰富性、全程性、个体性以及网络性等优势。各社区教育学校都能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实用、丰富和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基本上形成了“社区活动有规划、有阵地”“工作人员手中有资源、心中有目标”“培训教学有师资”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创建郑州市社区教育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二、郑州市社区教育的特点
1.社区教育活动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
郑州市社区教育在郑州市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活动的内容涉及到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管城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听老讲革命历史”等活动进社区;金水区教育开展“社区学校舞蹈班”“社区学校养生课”;惠济区开展“学校图书馆免费看”等活动。
2.社区教育的载体已经显现
2013年8月,以郑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正式成立郑州市社区大学,作为郑州市社区文化教育的中心基地,实现了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手与合作,体现出对终身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也是新时期社区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组合与搭配的表现。两者的结合必将为构建新常态下的社区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巨大作用,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3.社区居民教育培训网络逐渐形成
为更深入地拓宽居民学习的渠道,2013年10月郑州市在全市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10月27日正式面向郑州市民开通“郑州学习在线”终身学习网站,初步建成“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在河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的鼎力协助下,完成了我省社区教育门户网站———“河南社区教育网”的建设工作,并于2014年11月正式开通运行,同时不断充实完善“河南社区教育网”各个模块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全省社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引领作用。目前,已建立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网络、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合作网络、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合作网络,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作为社区教育的手段。
三、当前郑州市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务院和教育部对社区教育建设的要求,当前郑州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还属于初期阶段,社区教育开展的各项工作还不够到位,各项管理体制和运行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现有的、可利用的资源还没有达到充分的共享,对所谓达到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的这一服务体系的建成还相差较远。
1.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从整体情况来说,当前郑州市财政对社区教育经费的拨付还处于维持社区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的状态,经费投入不够充足。在政策上,当前郑州市各区级政府都在相关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社区教育人均经费的数额或支出比例,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具体的操作办法未能及时跟上,因此相关的经费也不能及时拨付。某些社区教育活动经费还处于自筹经费阶段,因而无法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部分社区教育单位因资金问题而停办。
2.部分基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社区教育发展规模小
目前,郑州市尚无操作性较强的发展社区教育的工作条例,缺乏相关的部门来统一组织和协调。当前,社区教育各项工作在某些方面上还是靠当地的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进,一些基层干部对社区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支持,漠不关心。有的领导只满足对社区居民专业技能的培训,对让社区居民进一步接受创业教育的培训,却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宣传工作不够重视,缺少对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的了解和调查,对形成“人人皆学”的状态还相差甚远。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教育的设施设备相对不足,制约了发展的规模,社区教育培训单位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足。
3.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因此,社区教育机构聘请的教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社区教育教师多为一次性授课。教师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接受正规专业培训的机会很少,他们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社区教育方面的知识训练,不了解新常态下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规律,也不能较好地掌握对社区居民教育教学的方法,教学水平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四、新常态下推进郑州市社区教育向学习型社区方向建设
1.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
建设学习型社区是郑州市社区教育工作的目标,目的是通过社区教育活动,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要,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快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对发展社区教育作了很好的阐述,他指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就是以满足社区居民能终身受教育和学习为基础,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所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生存理念,可以激发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包括知识、技能等方面),更好地提高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社区居民只有在这一理念影响下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建设学习型社区,才能健康顺利发展。社区教育要想让社区居民达到“爱学习,爱生活,爱参与,爱奉献”的目标,重要的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家庭是一项全民工程,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社区居民能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开展各层次的学习活动,在社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要以人为,本营造善学风气。以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原则,促进居民全面发展为根本,求真务实,引导社区居民爱学习、爱参与和爱奉献的学习氛围。
2.完善社区教育的内容,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新常态下,为适应社区居民的文化学习需求,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为载体、务实为基本,增强居民参与意识。社区教育应开设一些最新科普类知识的课程,如开展插花花艺、婴幼儿护理、素食养生、美容美颜、烹调厨艺、心理健康、邻里及婆媳关系的处理、投资理财、社交礼仪、书画鉴赏、下岗工人再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活动。此外,社区教育也应对居民及时加强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如安全用电、电话诈骗、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也要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形式更丰富些,如增加社区图书馆,参观法庭等,使社区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居民实际需求。
3.完善现代化社区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功能
社区教育要想全面有效地开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当前郑州市结合实施“文化强市”和“人才立市”的战略,已经将社区教育的发展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到2015年底,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以区级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活动中心为龙头,以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为纽带,其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为补充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根据社区具有物质丰富、人才集中、信息量大等特点,构建实时准确的资源信息库,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学校现有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形成多系列、多层次、多类别的社区教育培训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满足各层次社区居民学习的需求,更好地激发居民“爱学、好学”的热情。
综上所述,当前郑州市社区教育的发展是顺应了新常态下的郑州市社会发展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区、学习型城市的大环境下逐步顺利开展的,在各级党政部门的主导下,及相关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从实验区入手,将阵地建设作为核心,以建立健全机构为保障,通过“评优表先”和“督导评估”为抓手的模式,郑州市的社区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者:朱有明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姜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9(9).
[2]历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5).
[3]黄尧.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叶忠海.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 流入幼儿 家庭教育 管理策略
当前,十主题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生产和市场需要对劳动人口的资源配置更加灵活,从而导致社会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快,人口流动的范围不断扩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与日俱增,出现大量异地入学的幼儿,对此笔者首先就本幼儿园流入的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如何更好地加强流入幼儿家庭教育进行探讨。
一、我园流入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流入幼儿家庭教育水平良莠不齐。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的上升,出现庞大规模的流动幼儿,就我园来看,流入人口子女入学率在逐年递增,2009年占幼儿园总人数的52%,到2010年底,已经上升到61%,到2012年3月份已达到65%。通过对这些流入人口子女的家长调查发现,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就是有大约10%不到的人是企业老总,他们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自身能力与文化素养都较高,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支撑,教育理念较为先进;第二类就是有大约15%是技术白领,他们经济条件较为宽裕,个人文化素质较高,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水平较为科学,能够跟上社会时代步伐;第三类就是有大约75%的人员是个体商贩或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子女的要求不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教育管理水平没有科学体系支撑,很多人具有“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旧教育思想,对孩子理解少、唠叨多,沟通少、打骂多,引导少、限制多。
2.流入幼儿家庭教育资源参差不齐。由于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不同行业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这必然导致父母亲的职业与子女教育资源相关联的问题,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进入各种优质学习班,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而那些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者往往接触的是许多人不愿意干的累活和脏活,他们接触的人群也处于社会的低层,对社会信息的获取处理劣势,从而导致他们对教育资源的了解处于劣势,更不用说让他们花费较高的费用去为子女的教育获得更多更为理想的教育资源。
3.流入幼儿家庭教育方式各不相同。流入幼儿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的中坚力量日常都较为繁忙,幼儿父母白天几乎都在外面忙碌,很多时候晚上回家时小孩已经进入梦乡,早上在小孩仍然沉睡时便出了家门,空闲时间比较少,很少与小孩进行沟通和思想的零距离接触。整个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笔者调查分析,流入幼儿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分别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溺爱型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小孩往往娇生惯养,特别自我为中心,性格暴戾;由专制型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小孩往往不善于与人交流,常常表现出木讷神情;由放任型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小孩往往特别活泼好动,性格外向,胆子比较大;而由民主型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小孩往往性格平和,比较有绅士风范,言行较为谨慎。
二、加强流入幼儿家庭教育管理策略
1.探索利用新型社会服务力量加强管理。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阶段,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日益发展,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其中很多老年人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精神状态和健康水平都很好,对此,我们有必要让这部分人的余热发挥出来,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祖国花朵的成长教育当中来,为流动幼儿教育提供志愿服务。此外,有必要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关心爱护下一代成长的浓厚氛围,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策导向,为流动幼儿增添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还有就是号召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进来,发挥独有的作用,比如成立贫困互助基金会,向有困难的家庭送温暖献爱心。
2.引入社区特色幼儿服务。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居民生活环境从以前的散列分布到目前的社区分规则分布,人们日益成为社区化的人,社区化生活对居民幼儿教育和管理具有一定有优势,不但便于对他们进行身体健康的保健,还便于他们进行较为集中的教育管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社区可以根据本社区幼儿的具体实际情况,组织小班化的托班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社区幼儿教育文化环境,让生活在小区内的幼儿享受到平等的幼儿文化熏陶,让他们都有阳光灿烂般的心情,不会因为个人家庭背景而产生或优越、或自卑心理。
3.指导流动家庭家长采用正确的幼儿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民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更有利,通常来说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小孩个性表现比较自信,与人交流能力较强,并容易得到别人的欢迎,因此,必须通过社会的力量对幼儿家长实施影响,例如可开设家长学校,让幼儿家长得到较为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及对幼儿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让他们分享现代社会文明进步带来的成果,协助流入幼儿家庭构建较好的文化氛围,保障流入幼儿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社区文化 可持续发展 对策
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如今,城市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对于社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在搞好社区建设的尝试和探索中,社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大标志之一。文化是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潜在财富,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城市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因而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 、社区文化及其在推进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社区文化及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
社区的成立需要许多的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社区文化的存在。首先,社区文化是社区共同的文化认同;其次,社区文化是社区特殊的文化传承;最后,社区文化是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就是社区范围里的文化体育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与许多文化机构和设施有关,因而,文化设施的存量和使用情况,直接决定着社区文化生活的质量。
(二)社区文化建设对推进社区全面建设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教育、陶冶、塑造来发挥其对社区发展中各要素的支配力和影响力,以便影响、塑造、教育和完善社区人,不断增强社区文化力,为社区形象的塑造提供内在的支撑。首先,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引导塑造的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和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社区文化建设能较好地把社区社区居民的思想意识引导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上来,达到宣传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之目的。其次,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整合协调功能。在社区建设中,社区文化是推动社会沟通、增强心理凝聚力,从而实现社区和谐的有力杠杆。
二、当前社区文化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 社区文化刚兴起时,不少街道由政府投资建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等。但随着市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不仅到科技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次数在减少,科技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设施也在损耗,维修费日增。
(二) 广场文化为标志的城市社区文化的广泛开展,为城市社区构筑了一道又一道风景线,营造了大城市良好的人文环境。广场文化以群众文化艺术表演为主,也有各类专业艺术团队的表演。但问题在于,专业艺术团队的义演不可能是经常的,它也需要有一定的报酬,而且是水涨船高,要使广场文化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如何解决广场文化发展的资金是当务之急。
(三) 难以真正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在社区文化兴起之初,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基本是无偿的,许多社区单位和个人完全不计较得失及报酬,为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日渐成熟,一些社区单位已经不可能长期无条件地提供资源(如体育场、操场、文化中心、文化馆等)。因为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有成本及消耗,仅仅强调义务与无偿,影响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这又是一大困境。
三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社区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实力
要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根本上就要求我们切实解决社区目前经济空壳问题,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干事。一是要加强与驻社区单位、厂矿的联系与协作,强化动员社区各单位为社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二是社区与单位共建,办好学校、幼儿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发展经济解除后顾之忧,增强社区社会化发展功能,为解决社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走社区与厂矿、社区与机关联防联动,同时解决了社区治安联防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使企业居民都能放心搞生产;四是加强与社区内个体户的联系,促使他们为社区经济发展出力,让个体户发财,求社区发展。
(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
通过逐步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从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社区文化机制,既为人们群众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了基础,也为社区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相应保障。第一,我们要确立和明确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应有的角色和地位。第二,要实现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动员多方面的人力,整合多方面的力量。第三,尽快建立和完善有效地的社区文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第四,健全社区文化建设的法律和制度,使社区文化建设有法可依,保障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向合理化、有序化发展。
(三)力求服务多样化,增强社区活动吸引力
要提高群众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改变参与人员老龄化现状,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切实解决社区成员最关注的问题;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形成社区文化特色,激励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
(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社区干部是社区工作的主力军,要搞好社区工作,必须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区工作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型社区干部队伍。目前社区中优秀人才缺乏,关键在于社区工作目前缺乏大的吸引力。使社区工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谋职的热点、职业的亮点,社区的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四 、小结
良好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篇章。只有深入学习社区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同时正视我们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去完善它,改造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社区建设年鉴2003[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