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篇1

关键词:身体素质;原因;对策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非凡群体,是促使时代前进的发扬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低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身体素质也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问题表现

1.知而不行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如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存在疑惑。在问及大学生“是否了解自身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的具体数值”时,40%的学生“了解,但无所谓”,32%的学生“不知道,但关心”,大部分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强身体素质,甚至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身体素质。

2.良好的锻炼习惯未养成

当代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身体素质的改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方式。当问及大学生“平均每周锻炼的次数”时,49%的学生选择“一次到两次”。所谓“用进废退”,这种间隔时间长、次数少的锻炼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无太大帮助。60%的学生有喜爱的运动,但身体力行的很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能够坚持锻炼的寥寥无几。

3.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营养水平理应达到较高的层次。然而,大学生身体普遍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许多大学生的饮食、作息存在问题,64%的学生“一日三餐”的摄取不规律。男女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的现象,男生基本遵循“一日三餐”,部分女生出于对身材等外观因素的考虑,会少吃或不吃,造成身体营养摄入不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49%的学生一天睡眠时间为“六到七小时”,人体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八小时左右。虽然大学生正年轻,但足量的睡眠能为明天带来更多活力,更有利于身心的发展。3%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这类学生中大部分是熬夜晚睡,生物钟极其紊乱,对自身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二、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高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竞争压力大,高校采取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面临大一、大二紧张的课时,体育课数量少,学生没有经常锻炼的机会,而到了大三、大四,学校不安排体育课时,这让本没有锻炼计划的学生更加失去了动力,身体素质的下降必然发生。

2.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带来的影响

高科技的产生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但凡事都存在利弊。网络科技的应用,使大部分学生拒绝外出运动。当问及大学生“如何处理空闲时间”时,40%的学生以“上网、看视频、打游戏”度过,甚至有学生熬夜上网打游戏,大大地危害了自身身体健康。

3.身体素质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弗里德曼等认为,认知由关于客观对象的信念构成,也就是思想、信念和知识的集合。由于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需栋梁之材,军需可用之兵,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富国强兵的最佳人选,政府及教育机构对其身体素质的关注度确实提高,高校的改革以及学生锻炼意识的提高摆在眼前。然而,部分教师对身体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主义。学校所提供的体育设施较少,以致学生身体活动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身体素质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依靠体育课的锻炼,但高校的体育锻炼状况明显不达标准。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的活动强度,教师在传授学生规定的体育项目的前提下,适量地补充其他形式的活动。学校需制订身体素质评价表,记录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素质情况。

2.政府完善有关身体素质的政策

传统的政策忽视了大学生的体能发展,政府应完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政策,并严格执行。政府有义务对高校体育事业进行投资赞助,从而改进高校体育设备。教育部门等机构应严格监督大学生体能测试是否达标,帮助大学生维持身体素质状况。

3.社会舆论与家庭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予社会舆论更好的平台传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开设专家讲堂,能为大学生了解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搭建桥梁,有益于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很重要,作为家长,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形成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

4.大学生自觉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透彻身体素质的增强对将来自身成长的意旨;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搭配;努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西尔斯,卡尔斯密斯.社会心理学[M].高地,高佳,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建强.大众体育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当代大学生对身体素质关注度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ysj31。

篇2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分析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和体育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质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能力 归因 策略

一、前言

人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基本状态和能力。运动能力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大小。《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却出现了继续下滑。大学生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素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迫在眉睫,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强化体育锻炼意识,要让他们动起来,远离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及无规律的生活状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各高校专家学者对学生体质测试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参考。

2.实验法

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台阶试验),并抽样进行运动能力的测试(项目包括1000m/800m、50m)。

3.数学统计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趋势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

据悉,此项调研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至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如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等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公报显示,19至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厘米、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秒、3.09秒;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厘米、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秒、1.87秒。多数综合类院校和体育专科类院校的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近年来在运动能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

对此,天津体育学院体质检测与健康促进中心张一兵副教授介绍说,大学生爆发力、力量、耐力等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下降,可能令他们没有足够的体力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也更关系到未来我国人口的总体身体素质。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代表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是身体素质好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爆发力不但要求有快速的神经传导功能,更要求有优质的肌肉质量即有丰富的肌纤维,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疲软肌肉不可能产生良好的爆发力。持久的耐力则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强壮的标志,意味着人体心肺功能较好。这些运动能力的增强能增进人体各系统功能,提高体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果和智力水平。

(二)我校大学生运动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000m和800m跑是反应学生进行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通过表1可以看出:该校大学生1000m和800m及格率女生低于80%,男生低于85%,良好以上低于国家标准,而且学生的耐力素质在逐年下降。目前,该校多数大学生耐力素质还处在全国水平之下。50m测试人体的速度素质,它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协调能力,也可以综合反映人体的爆发力、反应、柔韧性等素质.学院男、女大学生50m跑的平均值分别是7.39s和9.21s,男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0s,女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25s。学生50m跑的能力也在逐年下降。表2为我校3个年级体质测试成绩的比较,各项指标的平均成绩基本合格。身体素质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大一、二年级区别不明显但是在进入大三后开始呈明显下滑态势。

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原因

1.健身意识淡薄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与他们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高考的压力让孩子们基本上没了锻炼时间,身体素质下降。到大学阶段,他们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对体育锻炼仍不重视。体育意识特别是运动锻炼观念的淡薄,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重要因素。

2.生活方式原因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变得散漫、无规律,部分学生的生物钟是完全颠倒的,凌晨两三点甚至三四点睡觉,到了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常常是课都不去上了。加之现在的大学生中宅男宅女比例增多,教室、宿舍和网络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缺少了体育运动锻炼,缺少了必要的体力活动,这些都是造成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二)学校原因

1.基础教育阶段的缺失

在中学阶段学生每天的锻炼不是做操就是跑步,学生兴趣索然,借各种理由请假;在升学压力之下,学校不断压缩锻炼时间。高中一二年级学校还开设体育课,但升入高三后就把体育课时间改为自习了。另外在中学里考试型体育课居多,学校没有主动去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没有告诉学生运动的重要性和有效的运动方法。

2.高校体育课设置不尽合理

不少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的不尽合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下滑。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绝大多数高校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且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到了大三、大四,没有了体育课,学生的体质状况就又会出现下滑。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大学体育教育都采取俱乐部制,很多项目是选修,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凭兴趣和爱好,势必会让他们偏门偏科,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均衡的锻炼和提高。比如说,长跑项目是很好的耐力锻炼科目,引体向上是很好的力量锻炼科目,体操是很好的柔韧锻炼项目,但人们到大学校园里看看,有多少学生会从事这些项目呢?

3.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近年来,国内高校持续扩招,造成大学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人多地少,高密度的大学校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体质的改善。据悉,1998年,全国大学在校学生有500万人,现在已达到3000万人。对此,有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一两倍,但每所大学的体育场地却没有增加。这就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即使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想法,也很难实现。

4.学校本身不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

(三)家庭原因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体质状况和运动能力不够了解,没有认识到学生体质下降的严重性。其次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体育运动方式和运动环境,对孩子在体质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投入不够。

五、结论建议

(一)对大学体育课进行改革,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要有效的落实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完善运动场馆和运动设施。

(三)教育部门要构建素质教育导向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偏失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集体忽视,也导致一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体育的集体轻视。对大学生的评价体系中缺乏体育因素也导致了大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生意大学生评优、就业都应与体育活动和体质水平挂钩。

(四)学校领导应对学校的体育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沁.90后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其对策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篇3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原因,从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改善学校体育运动条件和设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几方面提出建议,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的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素质 教学改革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活是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有精力去学习,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等院校设置体育课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前,我国所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更是为了学生的体质发展而进行的。

一、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教学状况

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与体育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是体育教学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体现体育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着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强健的体魄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根本保证。

(一)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由于受到学习压力和社会激烈竞争的影响,大学生经常处在紧张的状态下,加之缺乏必要的身体练习,因此身体素质状况逐渐下降。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其身体素质方面的教育。结果是培养了一批批专业技能很强,但身体素质差、缺少锻炼的大学生。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表现为学习和工作容易感到疲劳、耐力差、精力不旺盛等。

(二)高校体育教学状况

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围绕道德、文化、心理以及身体素质的相关内容而展开的,而身体素质是这些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大多数高校针对大一和大二都开设了体育课,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但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没有开设体育课,这使得一些不经常锻炼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长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虽然大一大二开设了体育课,但是一周通常只有一到两节,要想只通过这一两节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是很难达到的。与此同时,许多高校锻炼场地和器材的不足也影响了体育教学。各地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目不断增多,但是体育场地和锻炼器材却跟不上扩招的步伐,此外,综合性的体育场馆更少。

二、造成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偏低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体制是根本原因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升学率和教学质量评价是中小学评级的唯一标准,同时对中考和高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通常只是敷衍了事。虽然教育政策提倡减负,但是效果甚微,学生家庭作业依然很繁重,而有些家长还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参加奥数、绘画、音乐等培训班,孩子仅有的一点锻炼时间也被挤占了。学生中学阶段的体质弱,将直接延续到大学,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应试教育体制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低的根本原因。

(二)家庭教育缺位和社会负影响

分析大学生耐力差、柔韧度差、肺活量低的直接原因是大学生体力劳动较少、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够,特别是长跑运动不够,其中有时间安排不恰当的原因,也有学生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问题。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些学生的饮食不合理,使得肥胖学生的比例加重,也是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的一个原因。大学生体质整体走下坡趋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却忽视了让孩子的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使得一些孩子不但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没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和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大学生的体质整体下降。

大学生体质下降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交通工具的改进、家务劳动的减少、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等因素造成了体力劳动量的减小。特别是上网玩游戏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休闲方式。据统计,在校大学生上网打游戏入迷的学生占有18%以上,上网入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于此同时,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更倾向于喜欢滑板、街舞等比较时尚的项目,像传统的跳高、跑步、跳远等运动,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因此,体育课的模式和内容也需要不断改进;当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实行的是学分制,大学生联赛项目很少、没有普及,中学更没有联赛制度,大多数的体育人才集中到体校中,无法带动普通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运动教练制在大学还没有普及,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总之,我国体育教育比较单一,若不引起高校和教育有关人士的关注,不积极地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体质的连续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四)体育设施陈旧单一,数量不足

有些高校现有的硬件水平还比较差,很难适应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有不少学校让五六百名学生在不宽敞的操场上做运动,显得十分拥挤。还有不少高校的篮球场变成篮球、足球、排球等的混合运动场。有一些学校连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都保证不了,只能租场地或者借场地来举办运动会。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扩建、修建教师住宅区等等,使得现有运动场的区域也在不断的缩小。

三、对高校体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让应试教育尽快蜕变为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做好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工作,把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教育相结合起来,作为高校全面教育的基本目标,努力做到以育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采取的是学分制,在大学四年里修够学分即是完成了体育学习任务。大学生的大量的业余时间是受自己自由支配的,没有教练制和联赛制的限制,缺少对身体状况有针对性训练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学生通常只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的不规律、无指导、无时间约束的自由运动,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不适宜的运动而伤害了身体,造成运动损伤,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初衷反而背道而驰。因此,学校应该组织具有群体性的、有指导性的运动,建立各类型的联赛规则、制度和实体,从而加大高校内部有组织的各种比赛频率和力度。

(三)改善学校体育运动条件和设施

据统计,在9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例如瑞典,全国有27292个体育俱乐部,在7―20岁的学生中,有60%的学生至少参加了1个俱乐部,政府规定:只要5个青少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1小时,每人补助17克朗;日本有体育场馆设施21.86万个,平均每500人有一个体育场,每2680人有一个室内体育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场所和运动器材人均占有率非常低,其中,学校人均比、单位人均比和城市比,也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和中等国家的水平。所以,增加学校和城市的体育设施投入、提高高校体育运动场所、加快更新体育运动器材的速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要预防只注重传授运动技能,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达标的问题;要努力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也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身体特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共同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对客观条件进行改革外,也要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好处,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体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总之,针对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要树立“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生体育”为目标,调动高校大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为他们以后建设祖国以及提高他们的个人生活品质奠定体质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 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不高是目前体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大问题。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身素质日益下降的现象,提出增强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任务成为必然。充分认识到制约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配合全面的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与参与度,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将成为加快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课 参与度 研究

大学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反比现象,即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却反而在逐年下降。针对这一独特现象,本文着重以大学生获取体育锻炼机会的重要载体——体育课为突破点,以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为目标,对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明确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重要性

大学生体育课是必修课,作为大学期间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的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发展速度,对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高,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的速度快,参与体育课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相反,如果学生上课参与度不够,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动作技能的进度,不易使学生产生和获取“知道—学到—用到”的成就感,进而不会积极参与课上的练习或比赛活动,最终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应有的延续提高。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面临的主要矛盾

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指导高校体育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定不足和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也不断增多,逐步从原来对众多体育项目不熟知,到现在对体育项目的名称、特点及锻炼方法都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一观念上的转变不但使体育课内容日益丰富,同时,也促使学生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学生兴趣日益广泛,要求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的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及场地资源)却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必然导致某些项目无法开设,进而限制并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锻炼的范围及积极性,从而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提高。

(二)喜欢体育与不喜欢体育课之间的矛盾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的兴趣很高,但上体育课的热情却不高或者很低,甚至于有些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提高。综合考虑,有三方面原因:(1)学生对体育课所教授内容不感兴趣;(2)学生不喜欢上课时学习氛围,喜欢自由学习;(3)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没有创新性、互动性及娱乐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得不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三)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之间的矛盾

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学生主动参与主要取决于两点:(1)对项目感兴趣而参与锻炼;(2)具有体育锻炼意识而参与锻炼。被动接受主要取决于两点:(1)“从众心理”促使其被动接受;(2)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等)迫使其被动接受。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由被动接受者发展为主动参与者,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从而为有效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快速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建议

(一)逐步加大师资投入,创建良性循环,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通过教师、器材、场地、教材等资源的补充,扩展体育课锻炼范围,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积极性,创建一个“感兴趣——想活动——能活动——活动好——氛围好——都参与”的体育课锻炼良性循环。

(二)对各个学年的体育课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一年级学生须进行传统项目的学习,为二年级学生个性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年级可根据广大学生的要求,开设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从而解决个性化需求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以学生兴趣为主来确定体育课的内容;必修的基础项目,以举办比赛或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加强教师自我创新能力,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能力,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实现学生对体育课由感兴趣向喜欢的态度转变,从而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

(三)革新体育观念,制度为辅助(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等),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参与行为潜移默化地改变体育运动观念,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使其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终身体育”的体育课教育观念,从而真正加强学生体育课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卫工作[J].体育教学.1999(1).

[2] 龚婉敏.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学刊.2001.8(3).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素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U Zhixing, SUN Wenmin

(School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sit the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feasible frame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method

2007年5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同时还强调了高等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为了贯彻中央精神,就必须对大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运动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研究我校学生近三年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对我校的800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大量有关身体素质的文献资料,并参考了多篇相关科研论文和学术论文。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2)走访调查法。走访调查了我校的部分学生,并向他们及家长咨询了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状况。(3)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抽样调查结果

对我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全面下降,各项指标分别平均下降:50米跑0.76秒, 坐位体前屈4.5cm,立定跳远8.5cm, 握力(女生)4.35次,引体向上(男生)3.96次,仰卧起坐4.85次,800米跑(女生)23.17秒,1000米跑(男生)22.12秒,我校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状况令人担忧。

2.2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2.2.1 主观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学生摄入食物热量超高且营养充分,一半以上的学生喜欢肉类、快餐、甜食油炸类、膨化食品等高热量食物。这是导致学生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有部分学生不吃或不及时吃早餐,造成学生上午体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晚餐吃得过饱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过多,造成学生不易消化,影响夜晚睡眠质量,同时导致体重增加。

2.2.2 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学校连续扩招,人数在急速增加的同时,运动场地拥挤不堪,每周锻炼时间势必会受影响,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所以运动场地、器材也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次,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形式忽视了结果,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机能。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练习中,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训练。

3.1 力量素质的训练

发展力量素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使身体更加结实,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减少运动损伤。力量素质的练习,可以根据锻炼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力量练习方法。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运动,也可借助哑铃、握力器等器械;锻炼腰腹力量可选择仰卧起坐、团身跳等运动。锻炼下肢可选择蹲起、单足跳、跨步跳、蛙跳、跳台阶、侧跨跳等运动。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还应注意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

3.2 速度素质的训练

发展速度素质,能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发展速度素质,一般采用大强度、时间持续短的练习,并且要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情况下交替进行各种练习。同时要注重与其他素质训练结合起来,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原地单足跳,听哨声快速做加速跑;背对起跑方向做原地高抬腿,听信号快速转身做加速跑,几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60米、100米、变速跑(直道加速弯道慢跑,弯道加速直道慢跑)等练习。

3.3 耐力素质的训练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水平,还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应以进行有氧训练为主,耐力素质训练方法:12分钟计时跑,长跑 800米、1000米等,逐渐过渡到更长距离的跑,这些运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氧耐力运动还有游泳、登山、有氧健身操等。

3.4 柔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能增加学生关节的灵活性,避免运动时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动力性和静力性拉伸;动力性练习:行进间各种踢腿练习(正踢、斜踢、侧踢、外摆、里合、后踢)、直腿并腿连续纵跳、直腿单腿连续纵等;静力性练习:肋木上各种压腿练习(正压、测压、背屈压腿等)、横竖叉、压肩、坐位体前屈、前俯腰等,将肌肉软组织拉开后,并在拉到一定程度时保持一定时间(8~10s),重复练习,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3.5 灵敏素质的训练

发展灵敏素质,能提高人体大脑皮层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促进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在跑中迅速做改变方向的各种跑、急停急起以及迅速转体练习;专门设计的各种练习的组合;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做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应答反应的游戏。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4.1 在学校建立各种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

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利用课余特定时间在教师及体育骨干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学习和锻炼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自主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4.2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

学校应把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放在首位,然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家庭环境也影响着学生体育思想的树立,家长也要重视孩子平时的体育锻炼。使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校和家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5 结论

目前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令人担忧,另外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对对于体育场馆建设与器材投入的不足,学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课外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的不合理,都影响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的提高。要全面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对策。首先,采取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并合理地有计划的安排身体素质锻炼;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合理地安排学生膳食。切实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状况,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跃进,王珊.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7(12).

[2] 金婕,应芳娟.中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忧[J].好家长,2007(19).

[3] 孟建云.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篇6

关键词:学生  身体素质  对策

    引言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对学校体育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革,但绝大多数都是针对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而缺乏对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研究,相反,课外体育活动却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原因,现就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本人的看法。

    1. 现行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现状

    现行大众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耐力、体力(短跑50米)、肺活量和爆发力水平降低。

    2002年教育部启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后的第一次监测研究报告。对来自于全国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的38个监控站的监控数据与前4次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次监测对象为了岁至22岁汉族城乡男女学生,监测人数为176844人,监测内容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体能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13项指标。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学生肺活量却明显下降。

    2005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此次调研对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状况四个方面24项指标的体质监测,涵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个民族、1320余所学校的383216人。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会上,记者获悉,我国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2. 大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广大学生缺乏经常有效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学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不够

    目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无序的,对学生没有约束力:学校对学校体育的理念仍然仅仅停留在体育课上,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均未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导致现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1.2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观念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学校体育缺乏科学认识,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体育课,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己无关,因此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观原因。

    2.1.3家庭体育开展较差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目前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较好,但家庭体育工作由于受到世袭观念的影响开展的较差,这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2.1.4社区体育开展的力度不够

    目前的社区体育,表面上看似开展的不错,但实际上大都是自发无序的,缺乏合理的组织、知道,缺乏合理测评手段,缺乏合理管理手段和方法。从而导致学校体育同社区体育严重脱钩,这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2.1.5体育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每周两节体育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体育课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一个体育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几十个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无法满足没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体育课仅仅能传授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锻炼,这是影响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2.1.6重智轻体现象严重

    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学生及家长重智轻体的思想更加严重,淡化了以体育促健康的价值观念,导致绝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下降。

    2.2 学生观念意识因素分析

    2.2.1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需要保持并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概念。

    如某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一点不如意就觉得委屈,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

    2.2.2部分学生明白锻炼身体是很重要的,但不够重视,没有行动,这些学生往往天气稍有不好,心情稍有不顺畅就在床上睡大觉,平日里情绪波动较大,较容易采用暴力饮食等各种方式自虐。

    2.2.3意志力薄弱,少数学生思想上重视了也有行动,但往往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不够坚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恒心。

    2.3 学校体育锻炼方针和措施因素

    2.3.1思想不重视

    当代各大专院校往往过分注重成绩,例如部分高校必须通过英语六级或者综合排名前50才能拿到学位,确定年度奖学金和各类奖项也都是成绩优秀者包揽,无论这些学生身体素质有多差。学校另外重视的便是社会工作,但凡入党、奖学金评定时都把这看做基本条件之一,全然疏忽学生有没有把身体锻炼看作其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思想不重视形成了一个高校体育教学总方向上的错误引导。

    2.3.2没有正确发挥体育课的作用

    2.3.2.1欠缺科学卫生保健知识普及教育

    高校体育课教师往往会教育学生达标通过的重要性(达标成绩只要过就好),也会让学生课堂内有点活动,如打打篮球、排球和羽毛球等,但却始终忘记对学生进行科学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事实上新一代国家青年学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对各类基本保健知识有较好的了解,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及提高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2.3.2.2忽视身体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

    身体素质教育是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意识和身体素质教育能力的教、学、练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身体素质教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强调将身体锻炼看做是一个有自身规律、内容、方法体系的过程;提倡防范于未然。

    2.3.2.3忽视健身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很多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面对当前大学生普遍不愿意身体锻炼的情况,体育老师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兴趣,这是当今体育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2.3.3学校某系辅助体育锻炼方案落实的无效

    例如学校的晨跑,学生通过盖章就算实际分数计入期末成绩,然而,结果往往是每天早上学生拿着张晨跑卡没跑,盖了章就完事了。像这类学校所谓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案的落实情况是糟糕的。

    2.3.4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够健全,运动设施不够完善

    2.3.4.1体育运动场地不够

    随着学校的整合以及新校区的建设,高校活动东场地已经越来越完备,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相当一大批专科及高职院校的活动场地依然是相当紧缺的,特别的室内运动场所以及某些特殊运动项目场所等。

    2.3.4.2体育运动器材太少

    作为校方,应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借用器材的需求,基本的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其他的如杠铃、哑铃、单双杠等。这些器材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运动氛围,这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球类运动器材学校一般只提供足球、篮球、排球。对于小球的器材往往都是过于简陋,这样学生的喜好不同也随着器材的缺乏而提不起兴趣。

    2.3.4.3非完善的器材借用制度

  

  有些学校器材借用制度过松,导致学校拥有的器材越来越少;有些学校的制度又太严,学生想活动却手续重重,大大减少了学生锻炼的欲望;有些则是器材借用制度极为不合理,如借用时间规定和限制上、器材种类设置上、不同人的手续繁简上等等。

    2.3.5学校领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不够

    学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却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往往学校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或体育竞技比赛的时候,学校的反应都不是很支持。甚至有的教师还刻意的制止这种行为,这样极度影响了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向往,从而抑制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得不到积极的配合便导致了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2.4学校食宿等后勤管理因素

    学校维持学生能源供应的主要场所是食堂,所以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食堂伙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2.4.1饮食价格不合理

    随着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引起,本就昂贵的伙食更让人担忧,某些学校甚至引起了学生的统一罢餐,事实上这已经是各大学校共存的问题。有些学生家境不好,每天每餐都只吃便宜的同样几个菜,时间一长自然营养跟不上。

    2.4.2饮食质量及卫生存在问题

    食堂由于数量提供需求多,往往对伙食质量卫生忽视,经常可以在各大高校论坛上看到学生对饭菜里发现头发、石头,甚至创可贴、昆虫等方面的抱怨,某些学校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食物中毒而被电视媒体曝光。

    2.4.3饮食结构不合理

    学生菜肴需要荤素搭配,有菜有汤,可食堂往往注重经济利益,过度大加荤菜数量,而所谓的荤菜又往往是一盘素菜里一点点甚至根本找不着的肉末。学生吃饭也要干粮杂粮互补,可学校一年到头很少提供杂粮类食品或面点。

    3. 对策

    要把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并定期做评估工作,以评估促进改革,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机制。学校应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彻底改变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倾向,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健全以套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考试制度,在重视技能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考试的比重,尤其是对当前许多学校开展选项课和俱乐部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要保证体育经费应有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如体育彩票、海外侨资以及省内名牌公司捐赠等,多渠道筹借学校体育经费,不断完善学校体育馆和体育器材设施。

    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与监督制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要确保体育课程教学时数和足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必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广大中小学生强身健体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家庭教育要培养子女主动的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注意学生心里、生理方面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参与具有一定负荷的运动项目,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努力提高耐力项目的教学效果。要防止教学手段的单一和枯燥无味的现象,讲究联系趣味教学,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耐力项目的锻炼,不断增强自身的耐力素质。

    4. 小结

    学生是祖国未来都希望,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作出贡献,展现出自身的价值。然而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又怎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施展自己才华?因此,坚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提高耐力素质,从而推迟“极点”的出现和减弱“极点”的反应,尽快获得“第二次呼吸”,进而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跨世纪的人才,学校在这一人才培养过程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基石作用,身体是知识与智慧的载体,没有良好的载体,知识要么载入不足,要么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社会对国家都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

篇7

一、结果与分析

1.阳光体育发展现状

(1)对大学生阳光体育发展的现状调查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今的大学生有85%的学生都知道阳光体育,可见学校对阳光体育的宣传比较到位,并且都有各自不同的实施方法。

(2)阳光体育内容的实施情况调查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的锻炼时间主要集中于学校,在学校中由于环境的限制,如现在的学校教学楼都是高楼,这就限制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锻炼。

其他的锻炼时间主要是大课间的锻炼,据调查,虽然有不同形式的锻炼,但是学生真正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是很少的,测试心率数据显示,学生都很难在高心率上达到一个峰值。

2.教师对阳光体育发展的调查研究

根据问卷调查法,发现大学教师对阳光体育的发展并不具有很高的兴致,有很多的限制。在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主要采用学习为主,练习的次数达不到训练负荷,并且受场地的限制,学生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并不高,这就导致教师在组织安排上不能进行自由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锻炼负荷。

据调查,教师中为专职体育教师的只占到教师的3%,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锻炼。

3.家长对阳光体育发展的调查研究

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家长了解阳光体育的有45%,家长比较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只有30%,但重视并进行有意识锻炼的只有12%。可见家长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视并不是很高。

二、对阳光体育发展现状的对策研究

针对学生的锻炼场地问题,本人认为在锻炼时可以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调整为每天两次,这两次可以将学生组织成两组进行练习,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锻炼场地。在教师的安排上,需要教育局招收专职的体育教师,专业的体育教师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危险系数,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进行正确的锻炼,并且能够很好地达到锻炼负荷,达到健身的目的。

篇8

1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曾经透露:近20多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持续在下降,学生肥胖率,特别是城市学生的肥胖率在迅速增加,眼睛近视的比例高达83%。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现代高校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发展严重不平衡,身体形态上超重、肥胖的学生明显增多,男生的上肢力量较小,女生的腰腹肌力量减弱,男女生有氧耐力跑的能力较差,明显反映出学生严重缺少力量练习和有氧耐力的训练。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成绩持续下滑,城市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长趋势依然强劲,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目前,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学生超重、肥胖人数的增加,与相对缺失有效的运动锻炼有关。同时,还有学生染上如酗酒、上网、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间接地对学生身体素质产生不良影响。(2)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虽较以前有所改变,但仍旧较为淡薄,并且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呈现多元化,多数学生仅仅把体育课堂当成自由活动的空间,课堂教学中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都达不到要求,只是象征性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学生是被动地学习,缺乏进行锻炼的积极性,缺乏学习运动技术的热情,更不清楚怎样才能通过体育锻炼来全面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缺乏对健身的理论知识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方法的认识和了解。(3)不当的体育教学或者体育教学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也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从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检测与国外相同阶段学生身体素质检测的指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必将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以及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课题。因此,必须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步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原因及分析

2.1学校体育基础教育被

忽视,仍追求升学率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仍然以追求高升学率为主,严重忽视体育的基础教育作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或体质健康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体育课任意被其他课程占用,甚至在高中阶段没有体育课,从而严重影响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国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的考试制度,对学校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应该做到运动锻炼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体育教学内容只有单一的活动项目或者只对考试项目进行练习,甚至在临考前进行突击练习,根本就不可能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在进入普通高校后,就可能存在学生什么也学不好、学不会的尴尬现象,也就没有热情和兴趣去参与运动,从而给高校的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2倡导“快乐体育”,忽视“三基”教学

在废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之后,各级各类学校受现代体育理论和西方学校体育改革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持续进行,各种创新理论相继进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者们对传统的学校体育弃之不顾,唯恐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于是各式各样体育课层出不穷,以前体育教育中的“三基”教学、“课课练”“天天练”都被没有以人为本而改革掉,先推出“阳光体育”“快乐体育”,到现在的具有创造性的微课、说课。当然不是体育教学不要进行教学改革,而是应加强良好课堂的组织和有效体育教学的管理,以“三基”教学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不是给学生以“放羊”式的自由活动。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活动,是学生要进行体育锻炼的实践活动,并非说说就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在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时期的学校体育学习中,中小学体育教学阶段体操运动项目比比皆是,锻炼各项身体素质的田径运动项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这都是符合青少年生理各个发展阶段的运动项目,于是才有他们进入大学后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进一步提高。如今各级学校体操项目跳箱、单双杠没有了,田径项目标枪、铅球也没有了,在大学体育课里,教学生在双杠上做倒立和向后回环动作已成为历史。

3对策

3.1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按要求对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上报相关数据,没有或者很少有学校对测试结果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学生该怎样评奖学金优秀学生就怎样评,该怎样毕业照样毕业,根本不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影响。可是国家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法中第3条明确规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事实上各级学校要真正贯彻落实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北京青年报》曾经报道过:清华大学学生体测成绩与毕业证没有关系,虽是体育课成绩的一部分,但也仅仅占到10分,而体育课的成绩与学位证是否能获得有关;北京大学学生体测成绩不与毕业证挂钩,但与学分挂钩,同时决定能否保研。为了能彻底改变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这种状况,学校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着眼长远的体育教育理念,真正转变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不应受到升学率、毕业率等条件的限制,才能彻底改变社会或学生法不责众的心理,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地、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3.2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相结合

把“三基”教学重新溶入体育教学课堂,但以学习体育技巧、提高运动项目成绩为目的的体育教学观念必须加以转变,应把“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相结合,把身体素质练习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课堂。另外,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除了学习基本技术、掌握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外,还应重视包括运动医学保健、运动处方原理、日常卫生知识在内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康复等教学内容的学习,以适应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备基本体能和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后,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才能有学习的热情,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无限快乐,才有可能获得终身体育的本领。

3.3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能力

体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应提高课堂的组织管理,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积极掌握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有能力通过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作者:张华 王逦丽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永亮.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2.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体质;健康

一、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学生处于从学习生涯向职业生涯过渡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历脑力、体力等多个方面的考验,尤其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只有身体素质良好才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而体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能够缓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压力,同时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体育运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例如篮球、羽毛球、啦啦操等体育项目,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因此,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2.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修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古老的运动历史,例如橄榄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体育运动知识,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体育修养,实现从外在到内在的相互结合,促使大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育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3.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耗费体力的课程,很多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没有兴趣,尤其是女大学生,常常会逃避体育课。在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运动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体育教学往往在室外,没有舒适的教学环境,这些都导致大学生不愿上体育课。然而体育课程中的这些困难,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锻炼,能够激发大学生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促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

4.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体育比赛、体育运动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协作能力,进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尤其是在繁重的理论课程压力下,体育教学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措施

1.合理优化体育课程

现如今,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重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优化体育课程教学,转变传统的示范教学、分解教学等模式,合理的融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示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引用视频教学,观看体育赛事中的肢体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规范大学生的体育肢体动作。

2.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其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对体育课程的内容科学地进行设置,在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教学,规范学生肢体动作,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一些课外体育课程内容,例如开展校园体育运动会等,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增加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量,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

3.加强体育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

第一,丰富体育教师数量。现如今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学压力较大,不能够针对某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指导,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必须增强体育教师的数量,避免出现一名教师教多个班级的教学现象,缓解教师压力,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第二,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一方面要提高对体育教师的入职要求,尤其是对体育教师资格、专业标准进行参考,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为体育教师灌输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将更加专业、科学的体育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大学女生体质状况与分析

体质即人体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是指在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常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特别是学校体育锻炼,它是由教育体育向自身体育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经常对学生体质进行测试评定,不仅有利于发现问题,有助于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07、08和09级的87个本专科女大学生公共体育教学班中随机抽取23个班(每年级各100人共300 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800 m跑(s)、立定跳远(m)、1 min仰卧起坐(个)、肺活量(ml)等5项进行测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学生身体素质、形态机能等的相关资料和方法。

2.访谈法:对部分学生、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对相关问题进行访谈了解。

3.数理统计法:对测试所获得的数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定,运用Excel 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测试结果

表1按照身高/体重指标对女大学生进行分组统计

营养不良 较低体重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

级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09级 3 3% 48 48% 45 45% 45% 3% 2 2%

08级 3 3% 50 50% 43 43% 2 2% 0 0

07级 4 4% 54 54% 40 40% 2 2% 1 1%

总计 10 3.33% 152 50.67% 128 42.67% 7 2.33% 3 1%

对测试数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分组统计,从表1总的可以看出:较低体重组占的比例较大50.67%,其次是正常组、营养不良组、超重组、肥胖组。肥胖组最低,说明现代女大学生能充分的认识肥胖的危害,渴望自己处于健康良好的状态。另外从各年级的统计数据来看却发现女生的整体身体发育状态逐年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1.审美观念出现偏差,过分追求形态美,盲目减肥。2.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习惯、作息制度的改变等其他原因,影响了生长发育的规律。

表2体能测试统计结果

800m跑

(s) 1min仰卧起坐(个) 肺活量

(ml) 立定跳远

(m)

09级 3′43″ 36 2043 1.83

08级 3′56″ 34 2039 1.79

07级 4′05″ 31 2031 1.77

在表2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所测试的各项身体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均显下滑趋势,一年不如一年,可见身体发展水平与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并非正相关。

(二)体重指标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表3身体/体重指标对身体素质的分组统计

800m跑(s) 1min仰卧起坐(个) 肺活量(ml) 立定跳远(m)

成绩 得分 成绩 得分 成绩 得分 成绩 得分

营养不良 4′00″ 73 37 72 57 78 1.73 70

较低体重 3′39″ 91 42 83 60 82 1.78 74

正常体重 3′42″ 87 46 91 62 84 1.75 72

超重 4′16″ 64 32 65 62 84 1.68 65

肥胖 4′37″ 40 27 50 63 86 1.57 60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各个体重组的平均成绩进行评定,由表3来看,在体质的测试中体重较轻组与正常组各单项成绩上相差不大,在耐力项目上的测试高于正常组,但就整体成绩来看正常组的成绩最好。在肥胖组素质成绩中除肺活量外其他各项均处于不及格水准,尤其是在耐力项目中。同时,从肺活量的成绩来看却出现完全倒置的现象。

三、结果分析

(一)在身体形态上对美的追求过分强烈,且没有良好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所以从身高体/重指标来看,有50%以上的女生在身体匀称度、生长发育程度和营养状况方面普遍偏低,只有42.67%的女生身体处于正常状态,部分大学女生虽然生长趋于稳定,但发育啥未定型,所以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充分生长发育。

(二)从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来看,女生体质健康测试极个别出现不及格现象,尤其是在肥胖组中这一问题更是突出,在身体素质的五项测试中出肺活量处于优秀,其他各项都不及格。在其他各组的比较中,较低体重组与正常组各单项成绩相比差别不大,部分成绩且高于正常组,但是总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别。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依据学生体质状况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才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女生追求时尚,害怕竞争性、危险性的项目,所以不爱活动,但对新教材、新内容、新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这也是女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科学的安排身体素质锻炼,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调动普遍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四)全民体育意识,健康意识较差。全社会普遍对青少年体质状况关心还不够,学校体育也倍受冷落。同时也没有一套大、中、小学体质监测模块进行遵循,部分体育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工作表面化。

四、建议

(一)在调查中大学女生普遍对形体、健美、舞蹈等配乐的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所以应根据学校的不同条件,依据女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适当开发一些符合大众女生要求的教学活动,这不但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强化健身意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健康观。同时也是对全民健身的一种号召。

(二)要明确教育方向,不但要育人,更要育体,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才会真正的提高。学校要根据需要解决必要的场地、器材等问题。同时,在教师队伍上不但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意义,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更加的实际化,科学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大学女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标准[S]..

[2]大学女生身高标准体重[S]..

[3] 鲍庆军.高校女生体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36).

[4]崔巴特尔,胡晓彦等.女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与运动处方的研究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7).

[5] 张玉霞,鲁志文.河南省高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06).

[6]冯艳.河南省普通高校高年级女生参与课余体育的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