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家养老服务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居家养老服务概述
(一)相关概述
1.内涵。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
2.特征。(1)以社区为服务载体。(2)服务对象的公众化。(3)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4)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福利性与服务性相结合。
(二)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尊重老年人的需求。(2)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和邻里和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3)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解决养老服务的难题。(4)有利于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探析
(1)相关规定及政策溯源。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起源于社区养老服务,1987年,民政部提出了发展城市社区服务的思路,各地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包括为老服务在内的社区服务系列;2001年6月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决定用2~3年时间利用全国福利彩票资金总额的80%,在此背景下,开始在全国各地推行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008年1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2010年11月,民政部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发展的具体要求。(2)发展状况。第一,总体状况。从总体上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朝有序化、专业化得方向发展,各地在贯彻实施政策时也能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第二,各地实践特征。一是政策保障。北京、浙江、上海、宁波、青岛等地对针对居家养老服务推行中需要着力解决的具体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定,给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二是分类补贴。采用分类补贴的新型补贴形式,将老年人按照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状况和经济收入状况等标准进行适当分类,政府提供不同的补贴标准,对补贴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三是形式多样。普遍采用将走出家门到社区接受服务和上门提供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满足各方需求,并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四是服务队伍建设。各地普遍采取增加专业服务人员人数、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的措施,推进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
三、当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主导和政策保障问题。(1)政府责任不清。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合理的定位,造成各地的服务提供主体不明,同时还存在政府到底应该购买过少服务和又有多少由社区或民营机构自行承担的问题不明确的现象。(2)政策扶持不足。在宏观的政策层面,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规划和政策扶持相对缺失,致使无法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进而影响了居家养老服务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3)资金投入问题。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提供和服务机构的建立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出资的,资金来源的渠道单一,如此一来,一旦政府部门的经费紧张,再加上居家养老服务所具有的补贴的服务对象少,资金数量较少的特点,居家养老服务就只能依靠经济较为困难的基层社区,发展举步维艰。(4)资源整合问题。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分配和整合规划的缺失,导致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的不健全,同时对服务资源的管理也较为混乱,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并且对资源的性质也没有明确的说明,造成资源的浪费。(5)机制问题。一是工作机制不完善。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三是管理机制缺失。
2.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是比较单一的,主要关注的仍然是狭义上的特殊老人群体(孤寡、高龄、独居等困难老人),对于其他老年人服务的提供方式也以文娱活动居多,严重缺少服务技术含量较高、花费较大的服务。
3.社会参与和中介机构问题。由于服务提供主体的单一性,社会力量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参与十分不足,这一方面在无形中加重了政府的负担,造成责任不明和定位不清;另一方面也会降低社会机构或中介组织的积极性,使得养老服务无法实现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
4.人员队伍建设问题。作为资源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服务人员,目前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基本上由社区居委主任或书记兼任,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和策略;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工作人员习惯上被称为“助老人员”,其主体大部分为下岗失业人员或是外来就业的一般受聘人员,由此就存在着素质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四、解决措施
(1)政府明确自身责任,采取相对有效地措施。首先要对养老服务高度重视,使之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在基金投入上,各地要把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经费纳入当地的年度财政预算当中,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在政策扶持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在管理方面,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更好地整合和协调资源。(2)服务形式要多样化,内容有针对性,落实分类补贴制度。老年人由于存在不同的差异化需求,就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首先应当熟悉社区老人的基本状况和需求,可以将相关信息计入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方便日后管理;继续推行和完善分类补贴制度,根据多种标准将老年人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从而提供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服务。(3)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充分保证服务质量。要扩大服务人员的队伍,并且设定严格的准入机制,持证上岗,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制定严格的标准,对于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而对于再就业人员则可以将标准放宽,由强调知识储备转向侧重于实际性操作。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是一项能够应对老龄化危机,切实解决“未富先老”的问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新型养老模式,它是建立在居家养老基础上、以社区为依托的、不同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提供方式,具有内容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对象公众化的显著特征。随着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不同于国外社区照顾的新型模式,突出了分类补贴等措施,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政府职责和职能转化问题、政策制定和资金资源的配置问题、社会化不足、人员队伍建设等问题,这就需要多方主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居家养老服务真正发挥促进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董红亚.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1)
[2]郅玉玲.和谐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1)
[3]赵曼,吕国营.城乡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2(1)
[4]王萍,李树茁.农村家庭养老的变迁和老年人的健康[M].北京:社会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1)
[5]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龄工作年鉴(2008~2009)[J].华龄出版社
篇2
关键词:居住常态理论;社区养老;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63
1 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在2015年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两亿,占总人口比达到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一亿五千万人,占比为的10.5%,这说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
报告显示,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人口数已经占到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据一些大城市调查,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已占30%。由于基数大,速度快的特征,人口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目前有限的医疗设施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形式已从传统的家庭养老演变成多形式养老,目前主要分为三种养老形式,分别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安土重迁”的传统、老年人们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与儿女的情感联系以及生活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90%的老人选择在家养老。然而,居家养老是否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在这里,笔者将用到Stephen M.GOLANT所构建的居住常态理论模型(The residential normalcy theoretical model)加以分析。
2 基于居住常态理论模型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2.1 居住常态理论模型概述
根据Stephen M.GOLANT所构建的居住常态理论模型,假定:当老年人拥有的居所与自身需求匹配时,情感体验总体通常会表现出良好或积极的一面;假设老年人能够区分居住舒适和居住掌控情感体验并判断这些体验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还假设他们可以区分情感体验在量级上的差异,也就是说,这些体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或不满足)他们最重要的居住需求和目标。
基于前述居住常态理论模型,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独立的情感体验:居住舒适情感体验(即老年人对他们的住宅、邻里和社区环境感到愉快、舒适和满意的程度)和居住掌控情感体验(即老年人对住宅或保健设施的使用和控制程度)。本文中达到居住常态是指,模型中的两种体验老年人整体上都是满意的。
2.2 基于居住常态理论模型的居家养老基本要素分析
中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基本要素。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这些要素体现在:第一,愿意呆在熟悉的环境中。老人选择在自己生活了比较长时间的地方养老,在这个地方,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环境、邻里等有较为完整可靠的认知,且养成了长期的生活习惯,对于周遭的一切都有亲切感,此时他们的情感体验处于舒适区内。第二,由于年纪大,不愿意再“折腾”。由于社会的变迁,生活中各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人担心换到一个新的环境会遭遇不可预知的事情,又因为年纪的增长,老人身体日渐衰弱,他们的适应能力也会下降许多,在新的地方,他们的情感体验会处在舒适区之外。第三,老年人对于自己住所内的物品,周围的邻居或是朋友怀有强烈的感情。很多东西不但属于家庭财富的一部分,而且是往昔生活的物证,能够帮助老人回忆起生活中曾经快乐的场景或是昔日的成就,在居住的地方有熟悉的朋友、邻居或是亲人,这让老人十分有安全感且能满足老人社交需求,这使得老人的情感体验处在舒适区内。第四,经济因素是影响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一大原因。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老人们担心换到新的环境中生活成本会增加,对此他们往往会选择减少食物保健或其他方面的开销,而不是进入专门的养老机构或者换到别的地方生活,对于生活成本的担忧会使得老人不悦,此时老人的情感体验便会处于舒适区外。
居家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居住掌控情感体验。身体和精神日益衰退的老年人对住宅或保健设施的驾驭和控制程度呈现出同步的衰退,老年人会觉得他们失去对居住环境和日常活动的掌控能力。比如以下情况:第一,当老年人的健康出现问题、机动性受到限制,使用住宅中的设施感到困难,例如当他们够不着柜子上的|西,拧不开水龙头的开关。第二,必须依靠他人来进行原本非常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洗衣),就会觉得自己不中用了。第三,当老年人身边有人去世时,他们不但失去了平时交往的对象,也许还会失去帮助他们处理事务的人,这会让他们感到无助且孤单。第四,当老人的认知和感觉能力下降时,他们的出行变得困难,从而影响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都影响着老人的居住掌控情感体验,对于空巢老人来说,这些因素都是无法避免的,或许他们会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模型来看,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方式是处于舒适区内和掌控区之外的,这是不协调的居住环境,不利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因此,在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的今天,社区养老应运而生。社区居家养最早源自英国,在当地被称为“社区照顾”,是一种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3 做好我国社区养老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社区养老存在着推广力度不足、受众范围小、养老基础设施差、经营方式落后、人员职业素养低等问题。如何使老人在社区养老中的居住掌控情感处于掌控区内,成为问题的关键点。
第一,政府应搭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完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补偿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在政府引导下构建以社区为支撑的服务平台,将原本分散化的、碎片化的体系整合为一个完善的、规模化的、规范性的供给体系,提高社区养老的影响力和扩大社区养老的辐射范围,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与需求者之间的供需对口。建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明确各主体的职责与权力,实现机构间合作关系的合法化、合理化。相关部门将老年人在社区获得的养老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结算范围,采用政府购买方式,对供需双方进行补贴,提高公共资金利用效率。政府要引入竞争机制,并制定优惠政策,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合作。此外,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改变目前“医养分离”的养老现状,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第二,行业协会应制定出关于老人身体情况的标准分级表。目前这些标准参差不齐,虽然一些养老机构已有了自己的分级标准,但是关于老人的健康状况分级,应该在全国范围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级别的老人适合不同的养老方式。各养老机构应根据老人的健康情况给出相应的养老方式,也就是说,社区养老与养老机构应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双向沟通,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资源利用率。
第三,社区养老机构应尊重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根据研究,健康需求始终是老年人的基础需求,关系需求是老年人的主导需求,价值需求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但基本处于受挫状态。Alderfer的ERG理论指出,“人在同一时间可能不止一种需要起作用,各种需求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该理论还说明高层次需求的产生不受低层次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影响。也就是说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关系需求、价值需求三者并存且同等重要。这说明了社区养老不但要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例如:举办活动、养老讲座等。
4 结语
社区养老是一种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以其折衷的养老模式,可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又独具优越性和灵活性,让老人在熟悉的地方养老,切合老年人子女的需求,符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与我国优良传统和基本国情相适应,是最科学、经济、合理的养老选择。由于我国社区养老模式起步较晚,社区养老目前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在我国养老问题如此艰巨的情况下,社区养老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完善、系统、成熟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2-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EB/OL].2015-05-13.
[3]Golant S M.2015.居住常B理论和美国老年人就地养老行为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34,(12):1535-1557.
[4]石园,吴海平,张智勇,梁广文,赵俊.人因工程下不同养老模式的适老化设计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4).
篇3
关键词:人员定位;ZigBee;养老;报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2-00-03
0 引 言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居家养老[1]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自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但因社区差异、服务人员缺乏等原因,居家养老难以满足老人的实际要求。新型的居家式养老结合养老院专业的管理和居家养老的诸多优点,不同于原来的格子间、单人房,取而代之的是两室一厅,配备书房、厨房等房间,独门独户,采用单元楼的格局以消除老人对传统概念上养老院不舒适的顾虑,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空间的独立又给管理、看护带来了不便。在此需求的基础上,老人的实时位置、紧急事件的报警及处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定位老年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图像监控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但这种方式侵犯了老年人的个人隐私,而且信息采集被动,不便于实际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无线定位报警系统正好符合需求而被研究机构大力开发。ZigBee无线通讯借助其组网灵活、超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被首选为定位实现方案。由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差异,这些设计方案多采用双系统结合的方式来满足功能需求,如RFID+ZigBee方案[2]、GPS+ZigBee方案[3]等。双系统必然会带来设计复杂度增大和成本的增长,且终端产品的功耗也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考虑以上方案并结合实际需求,我们设计了基于ZigBee无线通讯的室内外区域定位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上海金山区一所高端养老院中。
1 定位系统概述
定位系统前端主要由定位硬件设备和定位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1 定位系统硬件设备
定位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定位标签设备、位置参考节点、中心节点和定位网络设备。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菱形表示定位标签设备,圆点表示网络的位置参考节点,中间的圆点表示网络的中心节点。线条为标准网线,通过(多层)交换机连接到监控后台。
1.1.1 中心节点
中心节点用来建立区域子网络,并以它为桥梁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实现有线通讯,一个ZigBee子网络中只允许有一个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设备如图2所示,本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建立区域无线网络,无线连接位置参考节点和定位标签设备,并实现相互间的数据通讯;
(2)通过标准网线将标签定位信息传输到后台服务器;
(3)将局域网内各设备信息上报到后台服务器,以便管理及维护。
1.1.2 位置参考节点
参考节点是一个固定位置的坐标点,其为标签提供了一个参考位置,且这个节点必须正确设置在定位区域中。其具有如下功能:
(1)直接通电便可使用,无需接网线;
(2)自动无线同中心节点、定位标签设备组网,并具有一定的自身维护功能;
(3)反馈自身到定位标签的距离信息;
(4)定时上报自身信息给中心节点(中心节点和位置参考节点硬件设计及外观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支持网线通讯),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服务器。
1.1.3 定位标签
定位标签佩戴在需要定位人员的身上,形如略厚的银行卡,集定位系统、报警按键和一卡通功能于一身,配备可充电电池,定位标签设备如图3所示,定位标签设备实物图如图4所示。该定位标签具有如下功能:
(1)实时上报位置信息给中心节点,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服务器;
(2)具有SOS一键报警功能 ;
(3)自带锂电池,可反复充电;
(4)可通过特殊按键方式切换工作、休眠模式;
(5)超低功耗,充满电后使用周期约为一个月;
(6)具有电池低电量自动告警功能;
(7)通过LED显示指示充电及工作状态;
(8)预留空间,可选配整合养老院园区一卡通芯片。
1.2 定位系统软件实现
1.2.1 定位基本原理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三种网络设备为中心节点、位置参考节点和定位标签。
(1)中心节点是网络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2)参考节点负责网络内信息帧的路由并提供定位点的参考坐标;
(3)终端标签则是需要定位的移动个体。
该网络设备的定位原理是首先由标签发起无线广播(见图4中箭头1),然后被参考节点接收并根据信号强度转换为距离信息。该距离信息随后附加参考节点的ID信息反馈到标签(见图4中箭头2)。在周期时间内,标签对比接收到的各参考节点的距离信息,进行排序后将距离最近的前三个参考节点信息发到中心节点(见图4中箭头3)。中心节点汇总所有标签的信息并传递到后台服务器上,根据参考节点的坐标和到标签的距离在2D位置图中标记出位置。定位原理图如图5所示。
1.2.2 定位算法优化
根据已有研究的结论,基于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多边测量定位法,在已知某个移动点到3个已知位置的固定参考节点的距离后,就可通过求3个已知半径和圆心坐标的圆的交点来确定该移动点的坐标[4]。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室内结构复杂,并且不同的装修情况也会使获取的RSSI值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后台计算得到的位置和实际位置偏差较大。经过分析需求并征得养老院院方同意后,将定位算法做了简化,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当后台服务器收到的定位数据至少有3条且每条定位数值都在阈值内时,则采用多边测量法进行定位位置计算。
(2)当后台服务器收到的定位数据至少有3条,但定位数值都在阈值之内的少于3条时,则采用简化算法,根据上报的距离值比例,对应在2个参考点连线上计算出大致位置。
(3)当后台服务器收到的定位数据少于3条,甚至可能只有1条时,就将标签显示在该位置参考点上,并在后台特别显示为区域定位。
通过以上方式将算法对象做了细化区分,提高了定位位置的准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信号反射和干扰衰减导致的定位误差。
1.3 室内定位系统软件拓展
在实地测试中发现有一些房间格局特殊,墙面装修瓷砖对信号具有非常强烈的屏蔽作用,导致进入房间后外部定位设备信号无法穿透。因此在这些区域里布置定位点时,如果还采用中心节点加位置参考点方式,不仅会形成设备的高冗余,还对成本有较大影响。因此提出了“定位中心节点”的概念:通过软件的优化,将中心节点和位置参考节点功能整合为一体,采用区域定位的方法实现了对特殊房间的定位。该设备硬件是基于中心节点设备的,包含位置参考节点反馈位置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后台服务器。这样就在未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解决了此难题。
1.4 室外定位系统软件拓展
室外环境条件较室内复杂了很多,不但要考虑安放位置,还要求对雨水、雷电等恶劣气候环境进行防范。ID工程师在硬件工程师的建议下,将绝缘防护罩与无源导电体相结合,设计出类似路灯的定位杆,然后将定位设备安装在定位杆内。实践证明该方法既达到了客户美观的需求又能满足室外环境的要求。
室外和室内安装条件迥异,无法采用中心节点配合参考节点的方式。在考察实地环境后,并同客户讨论征得同意,制定了区域定位的方案,即将室外楼宇之间的空地做区域划分,将“室内定位中心节点”概念拓展,设计出“室外定位中心节点”的概念。该设备硬件同样基于中心节点设备,包含位置参考节点以反馈位置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后台服务器。此概念将施工难题和定位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巧妙的进行了折中处理,实际使用效果也令客户满意。室外定位设备效果见图6所示(圆圈部分)。
1.5 室内外设备定位干扰
在系统运行初期,从后台监控上看到某个定位标签显示在室外,但会突然跳跃到楼内二层的某个房间中,之后很快又显示室外区域。而另一种情况是人员带着定位标签在室内阳台上时,也会产生类似定位到室外的跳变。经过分析这些情况是由于无线信号受到干扰在不稳定状态或者在无线信号临界切换区域中使定位标签组网处在不合适的位置导致的,虽然只有短时的改变,但在后台显示上就会形成较差的用户体验。
为此,基于现有系统,在后台服务器流程处理中将所有参与位置定位的设备节点包括位置参考节点、室内定位中心节点、室外定位中心节点都添加了设备属性的概念,包括室内、室外、跳转属性。然后做出如下规定:
(1)将楼宇内的设备节点都标记为室内属性。
(2)刚进入楼门,在门厅的设备节点处则增加跳转属性。
(3)室外的定位设备节点都标记为室外属性。
(4)正对或者靠近楼门口的设备节点则增加跳转属性。
(5)允许跳转属性到跳转属性设备节点之间的位置变化。
(6)允许室内属性设备之间、室外属性设备之间的位置变化。
(7)定位设备之间若不包含相同的属性就不允许跳转,仍保持原有定位位置。
(8)在特殊情况下,如果(7)中的情况保持超过规定时间(分钟级别值),则按照实际上报位置显示。
通过上述规定,在后台显示处理过程中将位置跳变情况进行了有效控制,用户体验也达到了客户的要求。
2 结 语
本系统在ZigBee组网协议的基础上,对养老机构定位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了室内外区域定位系统并成功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实现了其商用价值。通过半年多的运行和维护,该系统已经得到了实践验证。除了日常的定位作用外,也处理了多次老人紧急事件,使得工作人员在报警后约5分钟就到达老人身边,及时对其进行救助或送医,得到了老人和院方的认可。该系统一方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树立了养老院安全有保障的形象。
在后续项目中,还可以对于人员定位标签设备做进一步改进,如将其设计成腕表,将有线充电方式改为无线充电方式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系统中还可以扩展连接多种无线传感器,如烟雾、漏水、漏气、门磁、红外等,其应用范围也会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孙晓芹,陈心德.积极推进和完善上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2(8):21-24.
[2]黄鹏程,许华荣.基于UHF和ZigBee的养老院人员定位系统[J].宜春学院学报,2013, 35(9):1-5.
[3]赵恒,袁正道.基于北斗定位和ZigBee组网技术的养老院监护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6):56-57.
[4]张洁颖.基于ZigBee网络的定位跟踪研究与实现[D].上海:同济大学, 2007.
[5]李树明,肖艳,林巧民.基于ZigBee的定位监护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8):222-225.
[6]张亚琳.基于ZigBee中继器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算法[J].物联网技术,2016,6(8):18-19.
篇4
【关键词】卧牛山养老院 经营模式 SWOT分析 策略
一、引言
安徽省巢湖市属于合肥代管的县级市,该市总人口约88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7.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率超过10%时,便反映该区域正处于老龄化阶段[1],由此可见,巢湖市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对巢湖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是老龄化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巢湖市“老吾老”卧牛山养老护理院(以下简称卧牛山养老院)为例,运用SWOT分析,对其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促进其更好发展的策略。同时,研究成果对其他类似养老机构也具有借鉴价值。
二、卧牛山养老院概述
巢湖市卧牛山养老护理院成立于2014年11月,位于巢湖市湖光社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巢湖市首家公办民营养老院。该院建筑面积约5200平方米,设有多种房间户型供老人选择,总床位308张。卧牛山养老院秉承敬老护老、博爱奉献的理念,是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临终关怀及候鸟式旅游养老于一体,该院功能齐全多样,可满足多种康复护理要求。它开创了巢湖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养老新模式,为当地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新的选择,促进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卧牛山养老院经营模式的SWOT分析
(一)卧牛山养老院所具有的优势
1.运营管理成本相对较低。卧牛山养老院属于非盈利性组织,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由资金,没有商业贷款,加之不需交纳所得税,因此,用资成本相对较低。房屋租金在民营养老院运营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政府部门承诺在卧牛山养老院运营的前三年减免房租,三年后依然给予优惠的房租政策。从而减轻了养老院的成本负担。此外,相较于公立养老院而言,卧牛山养老院需要依靠自身运营所获得的结余维持正常运转,必然注重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加以解决。如采用吸引社会力量捐款捐物的方法,来有效减少开支,降低成本。
2.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卧牛山养老院与巢湖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社、巢湖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多家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各种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巢湖阳关社会工作服务社定期为该养老院入住老人无偿提供娱乐、医疗护理和心理辅导等服务。相对于老人平常较为单调的生活,这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卧牛山养老院通过这些社会团体的宣传报道,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老人入住,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为养老院募集日常所需要的物资,从而降低养老院运营成本。
3.注重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及服务热情。养老院的员工每天所面对是一群需要照顾的老人,因此,养老院员工提供的服务是重复、难耐而又枯燥的,并且有些服务还需要有较为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通常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较低,工资待遇差,员工工作热情不高,流动性较大。为了向入住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卧牛山养老院在员工入职时就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之具有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工作期间,养老院还定期安排专业人士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员工,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及服务热情。
4.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如果养老院能够让子女及时了解父母在养老院的生活情况,那么其必然将受到入住老人子女的青睐。为此,卧牛山养老院提供了一系列便捷的信息渠道满足他们的需求。养老院工作人员专门为入住老人子女建立微信群,只要他们有需要可以在群中上传老人即时生活照片。为了让入住老人子女实地了解老人生活状况,卧牛山养老院还经常邀请他们来养老院互动。通过上述方法,入住老人亲属能够放心让老人入住卧牛山养老院。
5.注重满足入住老人物质和精神方面需求。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卧牛山养老院在成立之初就投入大量资金购入各种设备满足入住老人的需要。院内设有定点餐厅、爱心超市、医务室、多功能活动室、后院花园走廊等,为入住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部分老人的需要,养老院还分别在一楼和四楼建立了佛堂两间。这些细致入微的安排,不仅满足了老人的物质需求,更体现了其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
(二)卧牛山养老院所存在的劣势
1.对意外事件处理预案准备不足。卧牛山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均为老年人。他们的行动能力较差,甚至部分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极易产生各种意外,如意外跌倒摔伤,突发疾病死亡等。入住老人发生意外伤亡,必然会形成责任风险。通常情况下,对于此类意外的善后多附带赔偿,使得本身处于举步维艰的养老院雪上加霜。虽然卧牛山养老院意识到此类责任风险的存在,但对于处置意外事件并没有形成合理的预案。一旦意外事件发生,必然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
2.投资回收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尽管卧牛山养老院主体建筑是由政府部门建造,但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养老院经营者又一次性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添置各种硬件设施以及对原有设备的改造。养老院聘请的医疗专家和相关管理服务人员需要支付人员工资。同时,养老院所提供的餐饮服务费用也不容小觑。因此,经营者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卧牛山养老院处于初创阶段,入住价格较低,入住率不足25%,目前基本保持收支平衡,投资回收期长。加之未来的不确定性(如与政府合同到期后是否能够续约),经营者处境较为艰难。
(三)卧牛山养老院所拥有的机会
1.国家大力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近年来,为了鼓励民营养老院的建立与发展,安徽省及合肥市颁布了多项对社会民办养老院的运营进行补助的办法。如《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规定,“社会养老服务业”中的“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超过50张、集中居住)正常运行第2年起,若入住率超过60%,则按入住床位数,给予1000元/床的补助。”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民营养老院建成初期的资金困难并促进养老院能够长远发展。
2.巢湖市民营养老市场起步晚尚未形成竞争。虽然巢湖市开始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但养老机构主要仍以公办为主。尽管公办养老机构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倾向于公益性,突出其社会效益,忽视了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率,从而未形成市场竞争。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养老机构在强调其公益性的基础上必然会注重对利润的追求,也就会产生竞争。但目前巢湖市存在民营背景的养老院较少,竞争尚未形成。卧牛山养老院可以充分利用先发优势,抢占巢湖市养老产业的份额,并制定地区性的产业规则。
(四)卧牛山养老院所面临的威胁
1.行业竞争者鱼目混杂。全国范围内来看,随着民营养老院不断的建立,养老院之间必然会形成竞争。部分竞争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在鱼目混杂的市场中从事一些败坏行业形象的行为。养老院的宣传与实际相差较大,甚至出现工作人员虐待入住老人的情况。尽管巢湖市民营养老院刚刚起步,但是这些现象也存在。如果养老行业总体给人留下负面印象,那么这将对卧牛山养老院的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
2.居家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但就总体而言巢湖市老龄人口中绝大多数仍旧持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特别是那些身体健康的老人更青睐于居家养老。传统养老观念也使得巢湖地区养老院的入住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目前,巢湖市仅有的几家民营养老院里老人入住数不及总床位数的三成。根深蒂固的居家养老观念对于卧牛山养老院的发展存在制约作用。
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公办民营”养老院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才刚刚起步。随着该模式的展开,如何确定入住老人和养老院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保障双方的合理利益成为了双方关注的问题。虽然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法规来引导民营养老院的发展,但这些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有关民营养老院方面的立法有待完善[2]。否则,一旦出现纠纷,养老院将承担巨大的风险。
四、卧牛山养老院发展策略
(一)SO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以提升养老院影响力。老人对于养老机构的选择更多是侧重于选择那些软硬件较好的养老机构。卧牛山养老院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社会资源,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将自身软硬件的优势展现给社会公众,以吸引潜在客户关注卧牛山养老院。如在巢湖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为养老院老人举行联欢会时,将其中的精彩节目录像并剪辑后传入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平台。在剪辑的过程中加入有关卧牛山养老院基础设施和老人平常生活情况的图片,提升其社会认知度。
2.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以力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民营养老院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巢湖市乃至整个合肥市民营养老院的数量有限。同时,有关民营养老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并未建立健全。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必定会逐渐完善。卧牛山养老院可以积极牵头在巢湖乃至合肥组建相关行业协会,规范相关行规;积极参与有关民营养老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将有利于自身的条款写入相关法律法规和行规中。如在巢湖市范围内对民营养老院软硬件条件做出进一步的规范,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同时,也提高了巢湖市民营养老院总体软硬件水平。
(二)WO策略
1.购买养老责任险以降低运营风险。由于老年人自身生理因素的原因,养老院在日常运营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意外事件。此类事件最终大多以养老院进行赔偿而结束。赔偿金额较大。而民营养老院本身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这样的赔偿对民营养老院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甚至是导致民营养老院倒闭的重要因素。若养老院购买了养老责任险,则保险公司将承担养老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因自身的疏忽使老人受到意外伤害的责任,从而降低了意外事件对养老院造成的打击[3]。
2.长期合作化不定为肯定。卧牛山养老院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风险就是经营期的不确定性。对卧牛山养老院软硬件进行添置与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投资回收期较长。目前卧牛山养老院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期限是5年。显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旦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其投资存在不能收回的风险。如何缓解软硬件投资与投资回收之间的矛盾?延长经营期限成为一项较好的选择。因此,在确定能够收回投资的基础上,卧牛山养老院与政府部门签订长期合同,以减少养老院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三)ST策略
1.提升服务满意度以吸引老人入住。对养老院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养老院的社会声誉,更重要的它是老人及其子女在选择养老院时最关注的地方。通常老人会在硬件设施、软文化和组织形态等三个要素衡量对入住养老院的满意度[4]。因此,卧牛山养老院应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入住老人的满意度。卧牛山通过合理的方式筹集资金对现有设备进行改扩建,以更大限度满足入住老人在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在软文化方面,老人入住养老院最需要的是生活的照料,卧牛山养老院应尽量满足老人的饮食习惯,帮助老人适应集体大家庭的生活,解决老人内心的孤单与寂寞。在组织形态方面,公办民营性质下的养老院需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使养老院的收入既能满足老人的日常需求,又能保证维持养老院的正常运转。
2.引导养老方式转变以吸引潜在入住者。尽管居家养老依然是中国绝大多数老人首选养老方式,但是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动摇了这种方式的基础。当老人需要子女照顾时,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不仅面临工作方面的压力,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照顾老人。在探讨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优劣时,这样两个事实不容忽视:一是大部分老人晚年生活并非时刻都需要受到子女的照顾;二是“责任伦理”使得老人在养老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子女所面临的负担[5]。无疑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有优势。卧牛山养老院可以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向潜在入住者宣扬社会养老观念,让他们意识到老人不必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机构养老对自己和子女都是有益的,卧牛山养老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WT策略
制定危机处理预案以防患于未然。尽管卧牛山养老院在平常运营中注重对于入住老人的照顾,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运营的存在的风险不可避免。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这个养老院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卧牛山养老院有必要制定危机处理预案,以降低意外事件带来的风险。首先在老人入住养老院时,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明确养老院和入住老人双方的责任与义务[6];其次,卧牛山养老院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制定详尽合理的照料方案提升员工危机应变能力;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养老院在明确自身责任的基础上,积极与老人家属进行协商以利事件的解决,对于解决过程中出现的负面信息,应通过媒体公开事情经过以缓解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连明伟.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象分析及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4):18-21.
[2]周媛也,周德.国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34(5):52-56.
[3]黄健元,程亮.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城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研究[J].东南学术,2014,(6):83-89.
[4]杜恒波,张同全,魏莹莹.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6,(3):83-90.
[5]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26(3):83-87.
[6]徐祖荣.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表达与策略选择――给予杭州的经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299-308.
篇5
关键词:新型孝道思想;养老问题;启示
一、新型孝道思想概述
传统孝道思想是在封建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封建性。新型孝道思想是对传统孝道思想扬弃的继承和发展,摈弃其封建性,保留了对父母行孝的本质思想,但在践行孝道方面,也实现了形式上的转变,更符合国情,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养老需要。
新型孝道思想与我国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在弘扬孝道的同时,提倡理性行孝、科学行孝。对父母不再是“惟命”,而是更注重科学、理性的行孝方式,既注重对父母的情感呵护,又将“形式化”尽孝转变为现实行动,更加合理的处理与父母关系。
孝道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新型孝道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新”的转变,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实现思想的俱进发展,不能固化,新型孝道思想与大学生思想现状相适应,符合现代青年发展特征,促进着青年一代蓬勃、俱进思想的发展
二、当代养老问题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的数量在总人数中比例较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
我国人口众多,相对于其它国家,老年人数量已很庞大。加上现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死亡率降低,老年人口的高龄化也伴随产生,再加上现在出生率较低,我国青壮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我国总人口已呈老龄化结构。
2、地区间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
我国国土面积广,地区间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素质都存在差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不同。经济较发达、地理环境较优越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就较突出。而经济较落后、地理环境较差地区,老龄化问题就不明显。且地区间人们的文化水平影响着出生率,出生率的高低影响着人口比例。平均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就大;而文化水平平均较低的地区,出生率相对较高,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就少。
3、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统一,更多的是政府政策的结果。实行计划生育,控制出生率,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人口结构。而我国还未能达到承载那么多老人养老支出的经济水平,这给养老保障带来很多问题。
(二)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并存,养老模式选择的盲目性
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社会和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单一的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养老现状,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并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养老不再仅是孝敬自己的父母 ―“小家”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及国家 ―“大家”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其它的养老模式都是家庭养老模式弱化的替代选择。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要依据实际情况,不能停滞不前或盲目跟风,适合自身情况的养老模式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养老。
(三)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
养老保障体制由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两方面组成。但我国实行的按社会地位及居民身份划分的养老金双轨制,会影响养老待遇的享受,导致养老保障的不公平。养老统筹的地区差异性及养老金双轨制带来的养老保障不公平,都是养老体制尚不完善的表现。
我国目前多数养老院、敬老院等还只是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护工大都不具有专业资质,但现在护理市场“供不应求”,导致护理服务费用高,这就让很多需要护理的老人没有能力去接受服务。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与护理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扩展出了护理费用高,护理技术能力较低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养老法律与现实的不适应
我国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养老的规定太多宽泛,除了物质上赡养老人,在精神方面如何慰藉老人,不赡养老人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都没有明确规定。对于赡养老人规定的宽泛性,让现代养老多是用道德手段来约束,这让社会上出现很多不赡养老人,辱骂甚至殴打老人的情况。
三、汲取新型孝道思想精华,正确应对养老问题
(一)积极弘扬新型孝道观念
新型孝道观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对解决养老问题有重要意义,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弘扬新型孝道思想。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赡养老人方面,不仅要满足老人物质上的需要,也要关注老人精神上的感受,让孩子能够清楚家中长幼顺序,尊敬老人。孩子处在一个孝道环境中,对于孝道的践行从小耳濡目染,这对于下一代的孝道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也能侧面促进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
学校要多开展弘扬新型孝道的活动,让孩子能感受父母的辛苦,培养孩子对父母感恩之情。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这样,可以增加亲子感情,同时,在实践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激。
社会要大力宣传新型孝道思想,新型孝道的弘扬,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在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中,孝道思想可能被淹没,而社会对孝道思想的弘扬,不仅可以端正社会思想风气,同时能唤起人们对孝道的全新认识与思考,良好的孝道风气,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健全体现孝道文化的养老体制
1、加快经济发展,建立特色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体现就是B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以孝道文化为基础,体现出以孝为本的养老思想,建设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保障模式。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养老保障事业中,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我国要建立个人、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以我国社会现状、养老思想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养老保障制度。还要兼顾地区间文化、经济水平的差异,以政府为主导,协调与合作地解决问题。
2、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政府要注重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服务技能。政府可以在院校增设养老护理专业,且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g能力的护理人员和服务管理人员;政府要大力支持社会人员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可以社区为单位,免费组织基础服务技能的培训,让更多人掌握基本护理知识。无论是哪种养老模式,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模式,都能增强老人的精神感受,让养老顺利地有序进行;政府重视,健全养老服务业,加大经济支持。养老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高,能够净化我国社会机构养老环境,提高我国养老服务质量。
(三)完善有关孝道的养老法律法规
在多元化养老模式并存的今天,养老模式仍是家庭养老为主。为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让老人养老有法律保障,需要完善关于孝道的法律机制。
在法律上,可以具体增加对老人精神关怀的措施。如:将看望父母上升到法律层面,每月至少一次回家探望,每次至少四个小时;每月至少和家人吃一顿饭等;子女看望父母每次必须去社区签到,最后由社区确认签字。对父母精神关怀的行为在监管和实践上会有很多的不便,但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严格执行,人们的行为逐渐就会发生改变,当改变成为习惯,整个社会的孝道风气自然就会形成。
且我国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方面的规定都还不完善。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养老已是必然。我国养老法律需对其它养老模式的实施、权利与义务关系及责任划分等,进行详细规定。让多样化养老有法可依,与时俱进,才能形成健康有序的社会养老规范。
四、结语
新型孝道思想是我国传统孝道思想的进步升华,适应、符合我国现代要求,促进着青年一代进步思想的发展。在当代社会,养老呈现出的一些新问题,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
合理解决当代养老问题,需以新型孝道为指导,将孝道思想贯穿于养老各方面,大力弘扬新型孝道思想,健全养老相关体制,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新型孝道思想在养老问题上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公民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岚.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思想发展史[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2]吴荣华.孝道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
[3]杨青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智能化;信息化
1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构建概述
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体系从单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的构建,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预防。智慧医疗是指具有物联网感知、信息移动、信息互联共享、决策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实现市民与卫生管理部门、社区保健机构、医务人员、专业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集成应用的,覆盖国民健康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规模达到27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2.5%,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远程医疗、PACS系统是重点,其投资加速增长。2014年国家大力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这无疑促进了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进程。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并将对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
2智慧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
智慧医疗卫生,是面向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和维度的大健康体系。它以市民为中心建设全社会健康和疾病预防体系。以患者为中心构造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的诊疗服务和管理云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服务的信息标准化互联互通。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建设突出“医”和“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一共需要构建七大体系,包括专业化的卫生业务应用体系、科学化的卫生监管体系、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的卫生标准体系、高效化的信息支撑体系、常态化的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子系统、区域卫生子系统、以及家庭健康子系统。
3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3.1智慧医疗概念框架
从技术角度分析,智慧医疗的概念框架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
3.1.1基础环境
通过建设公共卫生专网,实现与政府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卫生数据中心,为卫生基础数据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3.1.2基础数据库
包括药品目录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卫生领域的六大基础数据库。
3.1.3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
供虚拟优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路资源;提供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门户服务器等;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3.1.4综合应用及其服务体系
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类综合应用。
3.1.5保障体系
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3.2智慧医疗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其在智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采用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
4应用前景
智慧医疗是以先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做为依托而打造的智慧型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这些数据包括医院、社区、家庭等健康医疗机构的数据以及医疗事故的数据、病人的数据等,可实现医患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使得医疗服务真正迈向智能化,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看病诊断效率,临床研究可靠性、协作性将得到增强、医院的互联性,以及医院的便捷性。智慧医疗应用普及之后既可满足患者高效挂号、远程看病、远程诊断的需求,还可促进各家医院、医生间以及医生与病人间的交流,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5总结与建议
篇7
高莹莹(1992-),女,汉,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柯可(1994-),女,汉族,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群体,伴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家庭结构空巢化与小型化变得步履维艰,而机构养老总体供求之间也呈现严重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成为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社区养老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政府,而不同的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区养老
一、概述
非营利组织: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利益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
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中机构养老为辅,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服务,且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是充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新型养老方式。社区养老不同于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机构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也不同于机构养老,而是将机构中的养老服务引入社区。它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社区养老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二、目前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
1.养老观念落后
城市社区养老观念滞后,多数人仍然秉持子女家庭照顾的传统观念,对社区养老的优势和前景认识不足,这种后代奉养照顾前辈的“反哺式”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中国多数家庭中,老年人一般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然而“四二一”模式的家庭模式使子女养老压力倍增,子女忙于工作,老人的日常生活不仅得不到保障,精神慰藉方面更是空缺。
2.社区养老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善
大多数城市社区养老机构用地不足,现有规模不能满足本社区的养老需求,而且规模扩大受到限制。养老机构资金普遍不足,老人生活特殊需要的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需求。有时虽然社区养老机构资金到位,但会因为规划失当而造成资源闲置或资源浪费。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养老是一种模式、样板、行政化需要,使得多数社区养老机构呈现为“样子工程”,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养老服务落实不足。
3.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内容单一
大部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主要由小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龄无业人员构成。这些人虽然有较强的责任心,但由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不足,社区养老的专业化服务项目较少,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难以开展,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4.资金不足,后续服务的完善受到限制
从目前来看,我国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但是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后续资金投入不足且连续性不强,导致社区养老的后续服务完善受到限制。虽然政府部门为高龄、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困难,但若要提供较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资金出现不可逆转的较大缺口。
三、开展非营利组织参与我国社区养老的SWOT分析
1.优势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角色方面具有四个明显的优势:第一,开拓创新。非营利组织的弹性、民主代表性以及自主性使其对公众需求的反应更为灵敏,可利用其丰富的专业化人才优势及时引导社会技术与思想的革新;第二,改革与倡导。非营利组织可以联合社会各层面解决问题,善于引导社会舆论,可以有效影响公共政策的实行并且监督政府职能的实现;第三,价值维护。非营利组织善于提高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公民参与到社会管理与服务中来,共同维护公共利益。第四,直接提供服务。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问题,通过直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公民提供更多选择,利于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总之,与政府部门相比,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区养老中更具有弹性,贴近大众、节约成本、提供优质的服务并提升服务效率。
2.劣势
内部组织方面:第一,非营利组织通常组织缺乏相对独立性。我国现有的非营利组织被赋予准官方部门的性质,其独立性受到政府部门的严重影响和干预,造成了非营利组织服务效率低下,甚至有时无法按照非营利组织的意愿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第二,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尤其是部分民办的慈善组织,由于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以至于忽视了员工激励政策以及提高组织效率等问题的重要性。资源使用方面:第一,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我国现有非营利组织大多缺乏对组织内部资源的规划,一些较小的公益组织甚至没有工作计划,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组织效率的提高,有限的资源不能最大程度上为社会创造福祉。第二,信息不透明,监管不严格。由于非营利组织在资金使用的管理上缺乏透明度,因此外界对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使用监督不便,并且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界定与监管非营利组织资金使用的规范。第三,活动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筹措资金方面能力较弱,组织内部的活动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非营利组织参加活动的范围和发挥社会作用的能力。服务人员管理方面:具有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不足,阻碍了非营利组织在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时效用的发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中,日常工作人员大多是离退休人员,或主要依靠业余志愿者开展活动,这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不固定,而且具有创新能力、专业性技能的人才不足,难以开展高效的服务。
3.机遇
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样本。于此同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机构的精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下放,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论是自发提供社区养老服务还是通过政府购买参与其中,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均已广泛的活动于这一领域并不断的发展壮大。同时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均有利于其获取所需的各种资源,通过合作实现彼此间的互利共赢。
4.威胁
监督体系缺失。我国缺乏对非营利组织必要的监督,一般来说一旦非营利组织登记成功,除了统一的年检之外几乎不需接受其它地评估和监督,由此则极易滋生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因此政府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同时也应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公信力缺失。“我们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益智、净化灵魂以及保护健康和安全托付给非营利组织及政府组织,然而我们却发现,不法行为和不善经营已经严重的削弱了公众对此类机构的信任。”社会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基础,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程度,直接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获取社会资源的多少。
四、结论
随着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完善,未来其参与并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将成为一种社会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非营利组织在发挥组织弹性、吸收专业性人才、拓宽服务资金来源、提供专业全面服务、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非营利自组织自身的不断努力。政府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实现对非营利组织有力的扶持与有效的监管;社会方面则需要各界重视社区养老工作,并正视非营利组织,不断提升公民意识、培育志愿精神;就非营利组织来说,则需要完善内部建设,重塑组织公信力,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eiyun”为你整理了这篇民生跟民心走 幸福更有“质感”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十三五”以来,六安市叶集区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发展方向,年均实施33项,累计投入资金35.1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5%,上级财政补助18.6亿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7.07亿元,其他资金9.46亿元,紧紧扭住民生领域的重点问题,牢牢抓住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交通、养老、住房等关键点,用心用情用力,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难题,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共享发展 让获得感遍及城乡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对于居住在南海嘉苑的叶乃成来说,家里却一片喜气洋洋,137平米的房子,刚刚装修好,三卧一书房两卫一厨房,宽敞明亮,客厅装着中央空调,65寸的电视看起来格外舒畅,“我原来住在史河街道茶棚村棚户区,今年4月下旬改造拆迁,选了房子,自己装修,9月份新房子装修好,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终于住进小区,住上高层啦。”
笔者从叶集区民生办了解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棚户区改造累计新开工36158套,完成率100%,基本建成20192套,完成率100%。农村危房改造竣工1708户,竣工率100%。城市老旧小区整治完工4个小区,完工率100%。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2处,完成秸秆发电项目1个,新增秸秆发电3万千瓦,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1个,完成标准化秸秆收储点建设1个。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农村改厕6400户;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3个。
畅行在叶集宽阔平整的马路上,走进田间地头,只见一座座现代农业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高效设施农业园区竞相绽放,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的同时,农民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十三五”期间,“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工里程为720.499公里,完工率100%。县乡公路大中修完工里程为41.95公里,完工率为100%。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5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受益人口完成率100%。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3座,完成投资4960万元,投资完成率100%。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完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76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任务。推进农村电商示范建设,培育1个示范村、2个示范点、5个具有示范性的电商服务网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街养老服务指导中心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7个建设任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叶集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全区人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校舍维修改造完成4256平方米,完工率100%,完成投资2371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所,完成投资2335万元,投资完成率100%。全区2个公共文化场馆、6个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送戏下乡演出483场,开展体育活动467场,农村放映电影5424场,群众文化舞台周周演,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签约数13.8万人,完成率100%。政策性农业保险种植业投保完成32.55万亩,完成率100%,理赔兑现率100%。养殖业投保完成5952头,完成率100%,理赔兑现率100%。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办结案件976件,结案率100%。
实事惠民 让幸福感油然而生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济……这是老百姓基本的民生愿景。叶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改善和保障民生。
在史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护士李其慧正在给孩子注射狂犬疫苗,大家有序排队,等候注射疫苗。墙上贴着各种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知识,卫生院院长武德东向笔者介绍,辖区管理范围内常住人口为57808人,其中儿童管理数4531 人,接种任务数13600剂次,完成14688剂次,目前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惠及低保对象19.8万户次、42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2799.4万元,有效保障了贫困人口基本生活。2016年到2020年7月,特困分散累计人数9.6万人次,集中3.1万人次,发放资金累计7310万元;孤儿生活救助累计3299人次,发放资金286.32万元。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项目向171930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资金862.98万元,向 170604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资金893.1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64万人,统筹资金累计支付6.35亿元;健康脱贫“351”和“180”工程分别保障1.64万人次、6.13万人次;统筹基金累计支付6.3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1.9亿元。党建引领保障经费2894万元,拨付率100%;资产收益扶贫保障经费3132.5万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保障学生数10.81万人次,累计补助资金1.4亿元。免费婚检累计完成17736例,儿童免疫规划累计完成236305剂次。计生特扶实际保障743人,发放补助420.24万元。
在叶集三元镇龙云村的娟发巾帼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我们车间有70多名员工,全部为留守妇女,其中贫困户有11名,一年工资能拿到3万多元。”服装厂负责人郑远丽说道。
不止娟发扶贫车间 ,近年来,叶集区双创能力不断提高。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中技能脱贫培训累计400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累计3250人、新技工系统培养累计400人、退役士兵累计培训230人、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1800人。就业扶持工程中公益性岗位开发岗位500个、就业见习开发岗位381个。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人、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3人,职业病防治检测培训531人。
甩开膀子 办好民生实事
叶集区民生办主任刘为兵告诉笔者,今年以来,叶集区按照省、市民生工程工作的总体部署,精准调度,统筹推进,全区33项民生工程总体推进有序,截至目前,“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党建引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就业创业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业病防治、智慧学校建设、学前教育促进改扩建工程、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或超额完成;其他项目均在积极推进中。
2020年,叶集区33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91020.20万元,比上年增长8.87%。区民生办投入资金16967元,采购削皮刀、购物袋等民生工程宣传品。各乡镇街、区直民生工程牵头单位通过印制公开信、明白纸、宣传品,录制政策音频,悬挂横幅标语等浅显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不断拓展民生工程宣传渠道,将民生工程政策、工作成效宣传到群众身边。
篇9
【题目】企业退休员工社保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完善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为了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有效措施与方法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本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
一、推进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格局。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整体业务流程。在每一个参保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各部门之间需要协作好,确保退休职工的档案信息可以快速、无误地交接给所属街道、社区,不让任何一个企业退休人员被遗漏在社会化管理的体系之外。
在企业退休人员被所属社区接收后,让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效进行。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使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真正发挥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进程。
自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相关部门初步建立了激励社会力量来投资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体系。
通过一系列相关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进,建立信用体系。
三、完善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社保管理社会化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退休老人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一方面是老人自身信不过养老院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统观念也不愿让子女背负道德舆论压力。但居家养老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子女不能全天候在老人身边,这就缺乏日常贴身式护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保养老管理社会化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双塔街道进行调研时发现以杨枝社区为试点的时间银行在其辖区内逐步推行。以爱心储蓄的形式为辖区内年轻、健康的退休人员建立付出、积累、回报机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帮助。
互帮互助老有所为,互帮互助组织要收到要充分鼓励和大力扶持,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奉献精神,加以引导。积极鼓励这些互帮互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助活动。让合得来、兴趣相投的老人们可以抱团一起生活,让晚年生活不再乏味单一。
四、加大推广社区志愿者义工的社会化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制度,可先在一些条件允许的社区先进行试点,再影响全局,逐步促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为退休人员服务的行列中来。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所急需。有一些老年人反映,他们在意的不是物质上的关怀,更需要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服务。此外,电器修理、法律援助、家政等也都是老年人所需。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评估和激励社区志愿服务,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志愿者管理体系,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难题。
在大力发展志愿者时,可以积极争取企业退休人员的加入,相对其他志愿者而言,退休人员有一些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退休人员的业余时间较多,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另一方面,退休人员对退休后的生活有切身体会,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更加了解,在进行志愿者活动时更有针对性。
第二节 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信息库。
一、建立有效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一定要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进行重点维护。在系统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打造企业退休人员完整信息库。
建立有效全面的企业退休人员数据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好对新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其次要登记好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个人特长等;最后要通过走访的形式来掌握企业退休人员最新的信息,并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在整个数据库中对各类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构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平台网络。
实行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系统对企业退休人员实施联动管理。参保人员一旦进入社保系统,其相关信息就可以在社保机构和社区信息平台之间无缝衔接,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开拓创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和智慧化水平,探索建立掌上操作、实时响应、多级联动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服务体系,推进苏州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异地退休人员的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社会化共享。
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现状认证的全国网络建设,将还没有纳入全国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的地区及时全面地将信息共享至全国认证网络平台,今早实现全国各地统一纳入认证网络平台,统一信息化资格认证标志,方便异地企业退休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生存现状认证手续。
同时要加强社保生存现状认证信息系统与公安信息系统的交互比对,可在系统中加入失踪、判刑等比对参数,一方面使企业退休人员得生存现状认证手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可及时比对出错误信息,以防损害企业退休人员的个人利益以及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利益。
第三节 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长效机制。
一、调整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服务项目。
首先要明确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将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各项政策、信息的查询服务,建立健全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全面的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其生存和流动状况,每年定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工作,为企业退休人员代办各项社保业务,帮助亡故人员家属申请亡故待遇,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协助做好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学习和公益活动,将各类文体活动等管理服务内容固定下来,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类服务流程,不断改进社会化服务质量。
坚持调研常态化,服务送上门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居民群众最为关注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差异化的需求,细分服务人群,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苏州市辖区社会化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增长机制。
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类消费品的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自然增长机制尤为重要。
(一)企业退休养老待遇的增长机制。
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进行上浮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以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长短、退休人员的年龄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来调整。这在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未来可引入更为细化的调整标准,如工资基数的高低、夫妻双方综合退休待遇水平高低等。
(二)企业退休社会化服务标准的增长机制。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可以享受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健康体检、传统佳节慰问、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服务,其标准虽然较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开始时的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企业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在继续做好这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可将相应标准逐渐提高,让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美好成果。
三、定期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培训。
不断加强对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法律法规、业务实操培训,组织社保工作人员走进基层机构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与协管员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开展以老带新,请老协管员当老师,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传授服务经验、业务技能,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业务管理,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其做到三通,即:政策通、业务通、民情通,以便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 APP 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来普及社保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加强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优化调整相关考核方案,改变以往主要参考平台数据的考核思路,综合考虑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和居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因素,留给各街道社区更多的自主空间,便于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辖区优势资源,开展特色的活动和服务,通过改革考核制度,减少规定动作,创新思路,为各街道社区开展特色活动预留充分的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活动有特色,群众得实惠,努力为老年人的夕阳晚景增添乐趣。这些老年群众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类活动,为享受优质服务提供便利,也充分展现了银龄群体夕阳如火的风采。
第四节 不断创新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手段和模式。
一、加强基础机构建设。
(一)加强机构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各种老年设施的建设,从现在开始就应列入各级地方发展建设规划,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既可满足社会化管理的基层物质需求,也可避免在短期内集中投入大量资金的财政负担。同时要充分挖掘街道、社区现有资源,尽量做到办公用地最小化、居民活动用地最大化,充分保证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一流的硬件设施。笔者在苏州吴门桥街道调研时观察到当地街道、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给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额外的服务,如开设家外家影院,为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集体观看电影的场所;社区还为辖区内的退休老兵们设立老兵驿站,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交流场所。这些举措都是街道、社区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资源,来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机构软件设施建设。
各个负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管理机构还需要在自身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软件建设上下足功夫。要重视民情民意的收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一方面,不断通过与退管义务监督员们联系,收集、整理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另一方面,利用各种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积极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增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依托现有场地及设施,为辖区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送餐和日托服务,同时配备训练有素、富有爱心的送餐服务队伍,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业余生活,培养组织相应的爱好团体。笔者在白洋湾街道调研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时发现,和美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歌唱爱好者,退休老人们尤其爱唱红歌,于是在街道和社区的协助下将她们组织了起来,2017 年 1 月和悦歌咏队在和美社区正式成立了,辖区参加老年大学合唱班的阿姨主动担起了教学的重任。成立以来,曾多次参加街道、社区的各类表演、比赛,这支团队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在辖区小有名气。金筑社区的居民近年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纷纷种植起了盆栽蔬菜,社区将热心公益的退休人员组织了起来,成立了筑绿蜂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团队平时肩负着普及盆栽蔬菜技术和监督毁绿种菜的任务,在一些节假日,他们还会将自己悉心照料种植在社区农庄的盆栽蔬菜上门赠送给困难家庭,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白洋湾街道的新渔村是白洋湾山歌的发源地,老一辈人几乎都会哼唱几句白洋湾山歌,2016 年 8 月,新渔村成立了退休人员山歌队,定期组织一起唱山歌,切磋技艺,交流感情,寒暑假还组织退休人员教小朋友们学唱白洋湾山歌,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手中传承下去。白洋湾街道组织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退休人员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做到了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
另外笔者在双塔街道调研时发现双塔街道根据自身文化特色,为退休人员提供和很多人性化的举措。双塔街道是苏州古城区典型的文化型街道,素有文化双塔之称,辖区内有众多的文艺爱好者,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退休生活单调。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街道人社中心联合二郎巷社区推出了社区学院。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院的实施,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另外街道人社中心联合网师巷社区,携手虎丘书院、苏州大学唐文治国学研究会,利用辖区资源网师园,开设网师国学大讲堂。旨在弘扬国学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传授中国的传统忠、孝、礼、义、传承好家风、感受民俗、名人典故、诗经歌赋的经典魅力。网师国学大讲堂将作为提升退休居民人文情怀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不止文化方面,还结合个人爱好举办特色活动,位于里河社区天台的空中绿苑,里面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近千盆各式盆景,免费向市民开放,负责人张国斌老师还免费为辖区退休老人开展一月一次的盆景种植学习课程,解决居民朋友种植上的疑难杂症。不仅努力把社区营造成层层有绿、幢幢有花的美好家园,也让辖区的退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盆景,享受健康,品味艺术。
企业退休人员退休生活常常比较单调,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可以推出一些社区学校,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校的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退休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也为退休人员提供一个再充电的条件,让退休人员始终保持与社会共同进步。
苏州作为全国着名的旅游城市,各个街道、社区可以结合苏州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银龄群体的优势资源,发挥企业退休人员在挖掘、传承、宣传和保护古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发起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动员企业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到古城保护行动中来,凝聚强大合力,成立古城保护志愿者小分队,这样既可以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也为苏州古城的保护出一份力。
三、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退休老人人数的增加,养老服务已变得供不应求,单靠政府单方力量已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养老需求。《2018 年民政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专门化目录》已经确定,其中涉及养老服务的项目达到 11 项,包括基本养老规划与政策研究、养老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其他政府委托的基本养老服务等。
1民政部门将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承接主体进行考评,提高服务水平。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承接主体不得参加下一年度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竞标。经等级评估,3A 及以上的社会组织可优先获得这 11 项养老服务项目。
另外,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是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形式之一。苏州作为全国 15 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之一,不断探索试行。在苏州,长护险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交由第三方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管理,同时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将长护险的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2017 年到 2019 年,第二阶段从 2020 年起到国家正式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四、鼓励和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保障基本的养老医疗需求。首先可以与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协力合作,同时大力引入具备相关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企业退休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社区的为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吸纳各方力量开展各类助老医疗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一线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工作繁杂的问题,可以挖掘热心好人、才艺达人充实到社区自管小组长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中,发挥群众自身内在的力量,让退休人员在各个自管小组中找到社会归属,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从而享受安定的晚年退休生活。
第五节 拓宽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经费筹措渠道。
一、政府加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财政经费投入。
每年的活动经费和管理经费经过政府财政预算,并由财政局对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部门预算经费和退管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通过跟踪问效和支出效绩检查评价等方法规范支出管理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由社保中心按照积极扶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对文体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可按照不超过下拨经费总额 30%的比例,由区社保中心集中统筹,用于本辖区内退管活动重点项目。
各区在组织和指导街道(镇)、社区(村)开展文体活动时,应坚持安全、小型、多样、就近的原则,结合基层实际,拟定计划、征求意见、组织实施,可根据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统筹兼顾酌情贴补。当年度经费结余应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经费使用情况应定期公布。 根据退管工作实际,如需对退管经费使用范围及标准进行调整的,由市社保中心提出,经市人社、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为了更好地组织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退休生活,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政府可适当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各项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
二、按比例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作为社会养老的必然趋势,不仅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也可以从每年征缴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用来弥补企业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组织各类活动经的费不足。
通过国家统计局近十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结余数据可看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金额呈现增长态势,有条件支出部分基金用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工作,进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
三、收取企业退休人员一定的费用作为社会化服务的经费。
在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后,如组织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创办老年大学时,可以对参加对应活动的企业退休人员收取适当的学费、活动费等。收取少量费用一方面可以让真正有需求、有相同爱好的退休人员聚集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区开展更多各类丰富的社会化管理活动。
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
按照《苏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除单位缴纳和财政拨付外,鼓励以社会自愿赞助和捐赠等方式筹集。社区服务组织可以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有偿性的活动,用来弥补退休人员活动的经费不足。
1同时加大社区所在个人、单位、社会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活动进行捐助的宣传,让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多多关注和支持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共同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进程,让所有企业退休人员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六节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医疗社会化的医疗体系。
一、建立政府出资补贴的医疗补足机制。
现行企业退休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的政策,在补足金额上对企业退休人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而当有些退休职工无法承受时,他们就无法正常享受职工退休医疗待遇。因此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经济困难、同时又长期需要享受医保待遇得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一定的补贴,来帮助他们补足医保缴费年限,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真正实现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医疗保障权利。
二、继续调整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
在 2016 年,国家调整了一次医疗缴费年限,2016 年 9 月底前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30 年,女满 25 年来执行,2016 年 10 月之后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25 年,女满 20 年来执行,缩短了企业职工医疗缴费 5 年年限,这大大减轻了退休人员在做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时的经济压力,在以后的医疗缴费年限执行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缴费人群实行不同的缴费年限,可以考虑进一步缩短在实行现有医疗保险政策前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从而减轻他们的医疗保险补足年限的经济压力。
三、扩大养老医疗机构建设。
在加强综合医院的养老医疗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各城区和城镇以步行 10~15 分钟就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为机构设置要求,城市每个行政街道或 5~10 万人口设立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一般控制在 50~100张,其中应按一定比例设置护理康复床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镇每 5~10 万人口左右设立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中心卫生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制镇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非建制镇卫生院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康复护理机构。
- 上一篇:互联网思维的表现方式
- 下一篇:老龄化社会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