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运动;变化
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数学和哲学是有联系的,运用哲学思想、方法论可以很快地解决数学问题.下面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论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简单、快捷地求出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参数方程.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解决求曲线极坐标方程问题
1.一般的,求曲线极坐标方程步骤是:
①建立适当的极坐标系;
②在曲线上任取一点M(ρ,θ);
③根据曲线上点所满足的条件写出等式;
④用极坐标ρ,θ表示上述等式,并化简得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⑤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在具体求曲线极坐标过程中,步骤③:根据曲线上点所满足的条件写出ρ,θ的等式是个难点.这就需要运用哲学上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利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看待、解决这个问题.
2.为求曲线上任一点M(ρ,θ)满足的关系式,我们细分三个步骤:
①运用联系的观点:联系点M的极坐标ρ,θ的几何特征,即ρ为点M到极点O的距离,θ为OM与极径OA所成的角;
②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为求曲线上任一点M(ρ,θ)满足的关系式,让点M在曲线上运动起来.然后观察点M在运动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如,ρ,θ变化;哪些量是不变化的,其中不变的量实际上是曲线的固有特征;
③再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将②中变化的量与不变化的量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进而得到ρ,θ等式.
3.下面看几个具体例子:
例1.如图1,在极坐标系下半径为a的圆的圆心坐标为C(a,0)(a>0),求此圆的极坐标方程.
分析:()取M(ρ,θ)是圆上除O、A以外的任意一点(联系点M的极坐标ρ,θ的几何特征)
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解决求曲线参数方程问题
一般的,求曲线参数方程步骤是: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x,y);
②写出适合条件的点M的集合;
③用坐标表示集合,列出方程;
④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⑤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曲线的参数方程.
求曲线参数方程的难点是“引入参数”.运用我们前面提到的哲学思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用变化、发展、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引入参数”这个难点很容易突破.
例4.如图4所示,设圆O的半径是r,点M从初始位置M0出发,按逆时针方向在圆O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求圆的参数方程.
分析:()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
()让点M在圆上动起来,观察,当点M在直线上运动时,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化的?(如图)
点M坐标,∠MOX=θ是变化的;OM=r是不变的.
()建立变化量与不变量间的关系.即
求解过程略.
例5.已知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移动,顶点B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移动,求顶点C在第一象限内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分析:(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
如图,()设C(x,y)为轨迹上任一点.
()观察:当点A,B在y轴和x轴非负轴上运动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化的?
变化的量:∠ABO的大小,∠CBD的大小,C点的坐标
不变化的量:线段AB,BC的长度,∠ABC的大小
()建立变化量与不变量间关系.过点C作x轴垂线即可.
因此,方程(1)为顶点C轨迹的参数方程.
通过上面五个例题展示,我们可以体会到,运用联系、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求曲线轨迹方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思路变得简单,统一;运用哲学指导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就可以使我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避免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以哲学思想为武器,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解剖数学内容和数学的教学过程,用哲学的思想去统帅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能透彻明了地看待数学问题的思路,清晰、辩证地讲解数学演绎的逻辑过程,才能掌握好数学的思想和精神.
参考文献:
篇2
(一)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共享我国环艺专业起步较晚,最早是从20世纪50年代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专业发展起来的,后期又有中国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业学院等相关艺术院校开设室内装潢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但目前优质的教学资源都集中在全国少数知名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资源还相对落后,如何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传递到每位学生的手上,成为现今传统教学体制下的难题。(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平台传统体制下的环艺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课堂上教师现场教学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堂上仅留下的一点时间,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而利用互联网教学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的弊端,通过互联网,学生在课堂上课之前可提前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提前对预先学习的知识进行讨论,学生预先将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等到课堂上带着问题针对性地有效学习。线下课堂以讨论问题为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而课堂后再进行线上反馈,从线上—线下—线上这种模式,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知识点,延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搭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三)教学信息、市场咨询传递缓慢传统体制下的环艺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信息来源及市场咨询渠道比较单一。教学信息相对滞后,对市场现状缺乏了解,是目前我国环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一些家具设计教材,教材中讲解的家具材料及家具制造工艺都早已被市场所淘汰,教材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所以还一直沿用,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市场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毕业后的学生普遍感觉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落后于市场,满足不了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必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解决上述问题,一要及时调整跟进教材内容,不能长期不变,尤其是设计专业的教材更是如此。二要利用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和信息,并通过网站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四)实践教学空洞,缺少环境场景模拟环艺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师通常先对课程中的某个实践环节进行理论讲述,再进行实践操作和步骤讲解,但这个过程通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不理想,主要因为缺少场景环境的真实模拟和认知体验,很多学生对实践环节普遍感到空洞乏味。例如,《景观建筑构造设计》课程中对于斗拱、雀替等古建筑部件的学习,如只给学生讲解理论和图纸,学生认知感不强,且空洞枯燥。若结合互联网媒介,教师在实地现场对斗拱、雀替部件进行现场讲解(包括细部构造、现场测量),并录制视频,随后教师将视频课件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提前到网站上学习,学生看到视频中真实的古建筑部件,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和清晰的现场演示步骤,使得原本需要讲述的大量文字内容通过视频录像演示,直观、清晰、明了。课堂上,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帮助理解和消化,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二、互联网应用于环艺专业教学的优势及影响
(一)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互联网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教学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着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上网学习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所接受和青睐,在线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互联网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除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外,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还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教师和学生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进行教学。除集中授课的时间外,剩余的课外时间,特别是像乘车、等候等一些琐碎的时间,学习利用的可能性不大。而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将课件、视频录像、试题、图库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站,平时学生可通过手机、ipad等媒介上网,随时随地地学习,这就将生活中大量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延长了学习时间,使得学习更有效率。第二,具有重复学习的优势。教学视频可上传至网站,学生课后对教师课上讲授的知识点可打开视频重复学习,帮助学生复习,加强记忆。而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除在课堂上讲授外,课后学生遗忘知识点无法通过媒介帮助回忆。互联网具有强大的技术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二)实地现场教学,录制视频教学课件,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学生有时认知不清,尤其是对于施工工艺和家具制造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点,由于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听完课后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完课以后更加混淆不清,在脑海中形成错误的概念。而由于第一次学习没有彻底弄清知识点,形成错误概念,导致学生在进行第二次学习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更正第一次学习形成的错误概念,这就使得学习事半功倍,降低了学习效率。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室内装饰工程、景观建筑构造设计、家具制造工艺学等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动手实践性较强,以纯理论的方式教授此类课程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但教师如能到施工工地或工厂厂房进行现场教学,并录制教学视频,后上传至网站,学生在线上看到教师在施工现场录制的视频课件,有了形象生动的视觉感受,对施工和工艺流程也有了直观清晰的概念。
三、互联网教学对环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被动式教学无论是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还是新型的线上互联网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面对面直接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互动性强,具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且教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亲和力,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当面直接解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共享,实践教学课程效果不明显。而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覆盖面广,教学资源和市场咨询传播迅速,不受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以上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无法完全取代一方,即使是具备较多优势的互联网教学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而最佳的教学方案是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取长补短,以线上教学作为入口导入线下教学,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彻底打破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提前上网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问题和疑问,等到课堂上学生会带着上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听教师讲解,解决网上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自然会更加集中,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现有环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必将全面推动环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向前迈进。
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互联网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建设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探索。其主要网络教学实体为易居句容网(),在此教学网站中,设置了六大特色网络教学版块,分别为“装修建材”版块、“案例欣赏”版块、“装修服务”版块、“寻找装修”版块、“精品家园”版块以及“专业论坛”版块,这六大版块分别发挥着不同的特殊作用。“装修建材”版块主要为学生上网积累基础知识搭建网络平台;“案例欣赏”版块主要为学生在设计前进行设计前期调研搭建平台;“装修服务”版块主要为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寻找装修”版块为学生进行实际项目操作搭建平台;“精品家园”版块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成果提供了成果展示平台;最后一个“专业论坛”版块,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公共平台。总体而言,它是一种教学与商业相结合的网络实战平台,以校内工作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和利用各种专业与行业资源,为学生、教师、企业、客户四方搭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通过咨询与实战,改变学习方法、扩展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范围,最终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总结
篇3
关键词:竖曲线; 公式推导; 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道路勘测设计中,竖曲线设计和计算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内容。现行的《道路勘测设计》教材对此都作了详细的阐述。但是,不少教材在竖曲线公式的推导时存在偏差,比如竖曲线的计算方程式和竖距的公式推导等。本文针对竖曲线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通用的计算公式,供教学和道路工程设计使用。
现行《道路勘测设计》教材关于竖曲线计算的问题分析
1.1现行《道路勘测设计》教材中竖曲线公式推导和计算方法介绍
竖曲线公式推导一般先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以竖曲线的起点作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方向为Y轴,形成XOY坐标系。通常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方程,设竖曲线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和i2,变坡角ω用它们的代数差表示。
图1竖曲线计算公式推导示意图
在图示坐标系下,二次抛物线一般方程为
(1)
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其斜率为
当X=0时,;当X=L时,,则
(2)
抛物线上任意一点P的曲率半径为
式中知,。代入上式得
iP介于i1 、i2之间,且i1 、i2均很小,故可忽略不计,则
由此可见,抛物线各点的曲率半径近乎为常数。将式(2)代入式(1),二次抛物线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可表示为:
或 (4)
一般由上述论述可得到竖曲线诸要素的计算公式如下表1:
表1竖曲线的计算公式
竖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设计高程,就是用该点的切线高程加上该点的竖距而得到,从而计算出整个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1.2关于竖曲线公式和计算方法的问题分析
在以上所推导的公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公式4)表达不具有通用性。其原因是,公式不能表达凸型竖曲线,而只能表达凹型竖曲线。凸型竖曲线的开口应当是向下的,公式应为。二是竖曲线上P点的竖距计算公式(8)不具有通用性。它只适合于计算竖曲线左边的点位,而不适合于右边的点位。因为此时的该点的切线高程不再是了,用此公式计算右边的点位的竖距,必然会造成错误。
2竖曲线计算中通用公式的推导方法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得出正确的计算公式,我们在以上推导的基础上,对公式(4)进行修正。根据上述分析,公式(4)是由于公式(2)而得来的,而坡度角ω具有正负性,因此表达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4)可修正为:
或 (9)
上述公式中当为凹型竖曲线取正,凸型竖曲线时取负。
而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的竖距可以这样推导:
当任意一点P在变坡点左侧时,
或者(10)
当任意一点P在变坡点右侧时(即图1中的P`点),
或者
(11)
计算结果如为负值,则表示曲线在切线下面,为凸型竖曲线;反之,则为凹型竖曲线。
以上推导,不仅考虑了竖曲线的凸凹性,而且考虑了竖曲线上计算点位的普遍性,即适合于变坡点左侧点位又适合于变坡点右侧点位。竖曲线计算时无需变换坐标系,可统一利用该公式一次计算完成,而且公式中的坡度、坡度角及竖距都具有矢量性,非常适合于编制程序进行电算。
3竖曲线通用计算公式的应用
为了验证推导公式的正确性,我们应用上述理论做一个算例。
[算例]: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00,高程为427.68m,i1=+5%,i2=-4%,如图2所示,竖曲线半径R=2000m。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和K5+100.00处的设计高程。
图2竖曲线计算示意图
按照竖曲线计算步骤,利用公式(5)、(6)、(7)、(10)和(11),首先计算曲线基本要素,然后计算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和高程,再计算竖曲线上各中桩的竖距和切线标高,最后计算各中桩的设计高程。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竖曲线计算表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点位K5+100.00的竖距计算结果为-0.1m,而各点位的竖距最大值(外距E)为2.03m,符合实际。如果用原有公式(8)进行计算,其结果为6.40 m,显然是远远大于最大竖距E(2.03m),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竖曲线设计工作中,也可以直接利用竖曲线的方程代入参数进行计算,但切线高程还要另算。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该公式直接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大大方便于计算机编程,进行电算。因此,本文所述结论既有利于学员对概念的把握,方便学员的设计工作,又为计算机自动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基础,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自动化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少伟. 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M],2007.7第2版
[2]张廷楷. 道路勘测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M],2005.10
篇4
1.精准分析学情
为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真实状况,各备课组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开展单元性的、基础性的诊断检测。以“章为单元”设计单元检测试卷,试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试卷难度适中。检测的目的是精准分析学情,找准教学起点,即找准线下教学的“零起点”。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梳理居家在线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如思维导图等)对已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调整教学策略
各备课组根据单元诊断检测结果,科学分析统计数据,梳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查缺补漏;分析这些内容没有掌握好的原因,重点解决,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根据诊断结果,调整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回归教材,要稳扎稳打,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不要增加难度。弥补学生线上学习的不足,做到有的放矢。
3.加强集体备课
依据单元检测的结果,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各教研组、各年级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使得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确保教学质量不下滑。
4.关注个性学习
受疫情影响,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复课后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针对学生的疑问精讲、精练。配置的练习不宜过难,要分层练习、个别辅导、精准帮扶,逐渐缩小生生之间的差距。
5.合理利用资源
居家学习期间,国家、省、市、区、校等都加强了资源的建设,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线下教学的同时,合理选择、利用已有的线上资源(如大连数字教育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可以继续利用教学平台开展精准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运球上篮;教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28-02
篮球运动集体性强,且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运球上篮则是篮球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几年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需要,结合篮球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下面是我在篮球运球上篮教学中的浅见。
一、高职院校学生(篮球初学者)特点分析
1、篮球理论知识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对篮球的理论知识并不了解,一般通过电视了解篮球。他们自身并没有深入地接触篮球运动,有人甚至从来没有摸过篮球。
2、缺乏篮球球感
球感是任何球类项目都普遍存在的一个话题。在运动心理学领域,将其解释为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专门化运动感知觉,包括有平衡觉、运动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觉成分,是一种专项运动感知觉,具体到篮球是指手触球时对球的速度、力量等的感觉。初学者由于没有接触篮球或者很少接触篮球,对球感的感知能力普遍较差,经常出现触球后自己不知道球被打到哪里的情况。
3、没有篮球技术动作概念
由于从来没有接触篮球运动, 学生对篮球技术动作没有概念,在他们看来,打篮球仅仅是传球、运球、投篮,并不清楚该如何传球、运球、投篮及其它的身体动作。
二、针对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的兴趣,对学生学好这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的导入阶段中首先向学生展示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NBA、CBA的篮球明星,比赛集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成为篮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练习,为学习篮球运球上篮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做一些篮球的游戏,让学生看一些篮球比赛的教学片。
三、针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篮球技术的教学顺序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由行进间运球与投篮两个技术部分组成,学习难度大,加上高职院校学生(篮球初学者)既缺乏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球感,又没有篮球技术动作概念,因此,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按照以下顺序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步,熟悉球性和原地的高低运球练习;第二步,行进间直线运球练习;第三步,运球急停急起练习;第四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第五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第六步,完整的运球上篮练习。
四、针对学生实际,科学安排篮球运球上篮的教学步骤
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协调性较差,好多学生感到篮球运球上篮技术动作难学。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该项技术动作,我在教学中除注意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外,还注意教法的选择,科学安排运球上篮的教学步骤(共四个步骤)。
1、第一步,徒手想象模仿练习(以右手上篮为例)
练习者双手持假想的球于腰际右侧,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教师喊“1”时,学生右脚前迈一大步,双手持球位置不变;喊“2”时左脚前迈一小步,用力向前上方蹬地,同时双手持“球”上举直右臂伸直,在即将伸直时,左手放下;喊“3”时,随着身体的向上跃起及右手臂的伸直,右手抖腕拨“球”入筐。通过喊数字主要让学生体会正确的脚步动作,即让学生体会“一大、二小、三上跳”的脚步要求。教师在练习时可以把学生的左右脚的大置标上不同的标志,让他们更清楚两脚的出脚顺序。
2、第二步,助跑摸高练习
(1)先在篮圈下面吊一个篮球,距球的垂直投影点适当距离画一标志线。练习者站在标志线上,由原地开始向前迈两步,第三步用力向上起跳摸高。注意:用右手投篮的先迈右脚,(左手投篮的先迈左脚),第二步落地后,左脚快速有力地向上起跳,同时右腿以大腿带小腿迅速向前上摆动,争取摸到球。
(2)练习者站在标志线上,由原地向前自然跑两步,第三步用力向上起跳摸高。
(3)练习者从标志线后自然跑两三步至标志线,然后再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向高跳的摸高练习。即一大、二小、三上跳。
3、第三步,持球三步上篮练习
(1)练习者持球站在标志线上,由原地开始向前迈两步,第三步用力向上跳起,当身体到达最高点时将球投出。注意:投篮动作要正确。
(2)练习者站在标志线上,由原地向前跑,做“一大、二小、三上跳”的三步上篮练习。
(3)帮助者站在标志线上,一手托球并直臂平举。练习者从标志线后自然跑两三步至球前,接着做双手持球的三步上篮练习。注意:双手持球时的第一步要大些;练习者按顺序练一次后与帮助者交换位置。
4、第四步,运球三步上篮练习
(1)练习者持球站在标志线上,原地运一两次球,持球进行三步上篮练习。注意:要将球运至胸前,不能太高或太低。
(2)从标志线后适当距离运球三五次,当运至标志线前后位置时,持球进行三步上篮练习。
(3)从边线中点运球进行三步上篮练习。熟练以后,去掉标志线,运球进行三步上篮练习。
五、加强个别辅导,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容易犯以下错误:一是脚步动作不清晰;二是运球与跨步收球的衔接不连贯;三是腾空后身体前冲力过大;最为严重的是,双手先抱球,再跨三步上篮,将两个动作分解开了(错误率最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正确的技术动作未掌握时往往容易出现脚步动作不清晰,或多上一步或少上一步,形成带球走;控制球能力差;心理上产生惧怕导致身体各部分肌肉过分紧张,使动作不连贯,不协调等等。
2、加强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以上易犯错误,针对学生个别情况,开展分组教学或个别辅导,有效纠正学生错误,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加强篮球基本功练习,使学生熟悉球性,增强原地的高低手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学好了,再教学生学习篮球运球上篮技术自然就水到渠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徐红琴.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法初探. 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07 (7).
篇6
1.口腔材料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口腔材料学与口腔临床治疗几乎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是一门具有完整的体系并快速发展的口腔医学分支。涉及口腔临床医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及生物医学等多门学科。至今人们仍主要以材料去恢复口腔组织器官的形态与功能,随着口腔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探索其教学模式,提高其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合格的口腔医师显得尤其重要[1-3]。口腔材料学在内容上主要以介绍材料的组成成分、性能等理论性内容为主,与临床课程相比,普遍存在学习者兴趣不足,缺乏临床实践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口腔材料学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口腔材料学内容多、繁杂、抽象,不容易理解,造成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收效不高,况且除几大院校之外普遍存在教学人才缺乏、资源不足、设备落后、学生学习条件差等问题[4-6]。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与学生共同活动的方法。下面介绍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应用LBL(lecture-basedlearning)方法教学,是一种灌输式教学,老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即“改教为导”[7]。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BT(case-basedteaching)起源于1920年代,而国内教育界在1990年以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基本上是教师给出一案例,学员自己去思考、去创造,探讨解决办法。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即把讲课的内容放到网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终端设备学习,而在课堂上多一些互动的、积极的、群体的教学内容。幕课:所谓“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2011年末从美国硅谷发源的在线学习方式。斯坦福、哈佛等顶尖名校主动将他们的课程制成视频,上传到特定的网络平台上,免费供全世界的人们学习,国际知名的平台有Coursera及edX等,随着国内慕课的迅速发展,知名平台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及中国大学MOOC等[8]。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材和大纲进行理论授课,教学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知识比较全面、系统,重点明确。PBL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加,与老师的互动增强,其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以小组内讨论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材料是由教师收集“整理”出来的典型的案例,教学材料的真实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将分散的理论知识系统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可反过来推动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翻转课堂是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把上课的时间拿来做一些更适合一群人一起做的事,而课后时间听讲座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解放了老师也解放了学生。幕课使你足不出户地听常青藤名校、名师的课,MOOC与网络公开课不同之处在于结合了网络用户的特点制作,网络公开课是你看名师给别人上课,而MOOC是你感到名师在给你上课,课上还会有很多小问题,你必须答对问题才能继续上课,另外MOOC有作业,有期末考试[9]。
3.口腔材料学教学构想
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充分了解、掌握口腔材料学的内容及学习目的,PBL教学作为巩固知识的有效补充。充分利用慕课等互联网+教学资源,广泛学习口腔材料学相关的其他课程,如材料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加工工艺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同时广泛阅读科研论文,了解口腔材料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是学好口腔材料学有效补充,对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开发、研究也有帮助。通过案例教学法,使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将口腔材料学学到的内容系统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试图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深龋一案例,让学生分析可选择的修复方法、可选择的材料从而延伸到材料的组成、反应机制及性能等,以期对口腔材料的学习作一系统全面的掌握。修复材料的选择:可供选择的口腔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树脂及水门汀等。直接修复包括银汞合金、复合树脂及水门汀类(玻璃离子、聚羧酸锌、磷酸锌水门汀以及复合体等),从而学习理解各种材料的种类、固化原理及性能特点等,进一步做到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而间接修复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树脂等,如何将这些材料加工成个性化的修复体?如铸造就想到铸造工艺、铸造包埋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等以及铸造合金、铸造陶瓷;CAD/CAM加工就想到现在临床主要使用的加工陶瓷材料的种类及性能。同时这些过程当中一定用到印模材料及模型材料,当然还有光学取模。比较直接和间接修复法二者之间的利弊,可进一步理解材料性能。垫底材料的选择:首先考虑为什么垫底?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率的区别?单、双层垫底的必要性?垫底材料的反应固化机制?对牙髓刺激?丁香油的阻聚作用?粘接性能?固位方式: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固位形固位应用越来越少,应用粘接固位越来越多,应该理解粘接的机制?粘接材料、粘接剂的种类(水门汀、牙本质及牙釉质粘接剂)?材料-牙齿(牙本质牙釉质)及材料-材料的粘接?以传统教学为基础,通过线上线下将口腔材料学的教学内容学习巩固,以案例教学把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生动系统的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所学知识。本案例近乎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口腔材料学教学内容,所需要的临床知识也不是很多,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皎.口腔生物材料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赵信义.口腔材料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陆华,孙皎.有关口腔材料学教学模式的探讨.口腔材料器械,2012,21(1):51-52.
4赵信义.有关《口腔材料学》实验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口腔材料器械,2012,21(3):117-119.
5张祖太.普及口腔材料教学的思考和建议.北京口腔医学,2009,17(4):233-234.
6刘峰,唐立辉.建立口腔材料学多媒体教学系统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4):499-500.
7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8季海宁.浅谈口腔医学慕课.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70(16):48-49.
篇7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实践教学 有效性 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34-02
随着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的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是关于“教学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而不是关于“教学是什么”的问题。从字义上理解,实践教学应是一种教学活动,实践则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因为实践环节凸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顺此义延伸,我们可以把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理解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就要在思想道德教师的组织下,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利用直观鲜活的案例、情景等,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感知理论、体验社会,实现“教化”和“内化”、“知”和“行”相统一的。本文试分析目前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思考。
一、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受到了普遍关注,各高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广泛探索,其模式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农村、市场进行调研考察,到爱国主义基地学习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到教学实践基地参加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或社会工作。此外,还有请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给学生介绍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谈创业和人生的体会,并与师生开展交流和研讨。但是,这些形式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缺乏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特殊要求,却忽略了实践教学的一般规律,致使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不能普遍、持久地落实下去。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还存在认识上的局限。
(一)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定位在课外实践上,使实践教学的方式停留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层面上,限制了学生广泛参与的空间。课外社会实践是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企事业单位、乡村、革命纪念地等,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感和实效性。但是如果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仅仅局限在社会实践上,就极大地限制了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就限制了学生通过其他方式参与教育教学的途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有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教学两种基本形式,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效应。通常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外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了解国情、熟悉民情,有利于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长见识、增才干,产生轰动效应。但是这种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受客观因素,比如时间、场地、经费、人数、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可操作性和普遍性较差,难以持久和普及推广。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改变观念,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内实践教学、探索课内实践教学的方式,以弥补课外实践教学的不足。
(二)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特殊化,即纯粹当做政治任务或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抓,忽略了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应体现的一般性,使其在特殊化中被虚化。由于对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是从政治需要出发的,也极容易因政治冷淡而止。往往是遇到评估或检查就行动起来,活动一过又回归原样。在这种大前提下,许多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不是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持续地坚持下去,而是因上级有号召、有检查、有领导要求、有经费支持就象征性地搞一搞,随意性很强。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按照教育的规律实现它的职能,脱离正常的教育教学轨道就必然违背规律,造成欲求不得、欲速不达的结果。
(三)对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问题认识不足,没有找到与思想道德教育相适应的、学生可广泛参与的实践教学方式。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作为正常的教学环节,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加,也是必须都参加的。但是,由于多数在认识上仅仅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定位在社会实践上,其实现形式也只是社会调查和外出参观,因而这样的实践教学不可能在全校学生中普遍展开,要么虚置于教学计划上,要么以点代面,只有部分学生代表参加。有的学校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课时划出一部分作为实践教学学时,并拿出相应的课时费作为实践教学资金,下拨给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部,至于教学部是否组织实践教学、或组织怎样的实践教学就不再过问。有的学校则以点代面,大多数学生却没有机会参与。这些问题的存在,归结起来还是由于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方式缺乏规范性和实际操作性。不解决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操作问题,实践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要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的层面,规范实践教学形式,明确实践教学的方法,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
篇8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念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最早于2002年由美国学者斯密斯·J和艾勒特·马西埃提出,将E-Learning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理念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给出了更通俗的定义: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形式、互动讨论形式,也有学生课前课后的网络自主学习和集体实践环节等,既有教材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网络资源的搜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最终能让学生达到深层次的泛在学习状态(U-Learning),即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普适学习[2]。混合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不忽视传统教学的功能,又要构建新的课堂平台,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混合式教学应用在经济法课程中的优越性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面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上都不同于法学专业,但至今普遍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灌输说课”,虽然加入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仍然欠缺,经济法课程性质与授课对象等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有良好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一)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学时紧张的普遍问题
在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中,经济法是唯一的法律课程,因此被赋予了过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法律教育都被寄托于此课程,经济法内容本就繁杂,涉及多个领域的部门法,而为了向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目前几乎所有面向经管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都又加入本不属于经济法范畴的内容,诸如合同法、诉讼仲裁法、甚至民法总论的内容,教学章节“臃肿不堪”,教学时间却只有50左右课时甚至更少,面对完全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学生来说,学完所有章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引入混合式教学,则可以把一部分教学内容转移到“线上”进行,或者让学生提前预习,节省课堂讲授时间,或者直接让学生课下自学,只需在线提交接受教师的网络评价检测,这种多重课堂的同时学习,可以缓解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量,同样学时下可以达到更多的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二)有助于解决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
法律课程尤其是经济法都会面对制度更新的问题,我国目前快速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决定了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法的相关制度内容(比如公司、证券、社会保障等方面)会更新较快,而教材往往有一定滞后性,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章节不能依赖教材、内容需要修正的现象,而开放在线学习则无须顾虑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获得最新的法条、资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为教学所用,能有效减少教材内容的滞后单一,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信息量和最新的知识视野,对学生来说时效性与生动性兼具。
(三)有助于解决法律课堂中案例教学事倍功半的问题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法律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案例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环节的设计、时间的把控等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因素。传统教学中,案例及问题一般选自教材或参考书籍,课堂上对于案例的陈述和熟悉就要花去一定时间,且案例往往老旧。而加入互联网工具,则教师可以事先从经济法的案例数据库或直接网络搜索最新的热点案例,按章节师生共享,上课时教师甚至无需事先准备,随机调取,或者要求学生课前了解数据库中某案例,课堂时间直接开展讨论,完成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补充案例数据,可以将社会热点、最新典型案件纳入其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耗时耗力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构建经济法教学中的新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是目前高教研究中的热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适用仍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更强调的是应用性和启发性,避免过多抽象的法律原理的研究,针对目前经济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欠缺、课程内容设置不当等问题,引入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即改变单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多重课堂来组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的主导和监控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增加教与学各种形式的互动。 1.利用网络工具,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并重。混合式教学的亮点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教师在实施课堂传统授课的同时可以开拓另一阵地,利用手机APP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随时学习。如今已有不少高校购买网络平台产品供教师登陆使用,教师把经济法中的热点案例、重要原理、可以由学生自学的内容,用文字或微课的形式放在平台上,或者把教学内容分章节和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要求学生课下点击学习,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监控学生登陆时长、点击次数、提交作业等进行评测和排名,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个人微信公众号或APP应用的方式,打造互动平台,把所需讲授的知识点或者是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视频、法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题,推送到手机客户端,学生只要关注该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学习查询,并且可以和老师实时语音或文字沟通,便于提问和答疑,师生互动相较于传统更为便利和频繁,对于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深层次的作用,可以模糊传统课堂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构建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学习——即泛在学习理念。 2.实施翻转课堂,增加互动参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提出:即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师生解答疑惑、汇报讨论的过程,即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3],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典型体现。经济法课程自学性较强,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因此比较适合尝试翻转课堂。首先,教师把本次授课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各种形式制作,或者让学生自行搜索下载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前在线学习,这些学习资料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课件、录制的微课,也可以是网络开放搜索的教学资源、案例视频,对于抽象枯燥的法律原理通过各种形式更加生动、通俗的传达,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不必再重复理论,提出本课要解决的任务即实践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照理论尝试适用法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案例先易后难,学生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陈述自己的判断和理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旁听者和节奏的掌控者,必要时给予启发或者发起辩论,在知识的反复陈述和观点的反复碰撞中,尽量由学生自行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最终教师回答疑问,强调教学的重点并布置下次翻转课堂的资料。当然这样的翻转课堂效果如何,关键还是教师应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课堂讨论中题目的设计、讨论模式的选择都应事先考虑,并预想整个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实践课堂中引入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作为法律实践教学的常见模式,在许多法学专业里普遍设置,但在非法学专业中应用较少,在此加入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都是很好的途径,也能够间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实体与程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生动方式。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模拟法庭需要注意面对几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法律实务经验和法律原理知识,从模拟审判的案例选择、诉讼流程、法律适用、分组讨论、评析总结,都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师是模拟法庭活动背后的主导,把控好节奏和时间,在庭审中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卡壳等问题时,可就地分析纠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庭前准备。因为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应提前熟悉诉讼流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法庭旁听或者播放庭审视频,也可以布置学生事先从网络平台自行查找学习,在案例选择上可以选择经管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公司企业、合同类的典型案例,若有教师本人经历或者的案件则更合适,对于案例涉及到的理论和法条,学生应理解熟悉。第三,角色分配的问题。鉴于模拟法庭参与人员毕竟有限,在角色分配上尽量做到全员参与,避免一部分学生只能旁听的局面,可以设置调解程序、一审、二审程序,每段程序换不同的同学[4],增加第三人、证人、鉴定机构、律师助理等出庭人次。最后,教师应注意庭审结束后的总结评价环节。从程序操作、司法文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纠错,并给学生打分评级,作为课程考核评价依据之一。
篇9
摘要: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低下,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英语教师严重不足,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大纲及教材不切合实际等困难。本文就如何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进行创新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独立学院 综合英语 教学创新
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独立学院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扩大了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资源。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英语专业作为独立学院普遍开设的一个专业,学生人数多,涉及范围广,《综合英语》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低年级时期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笔者结合几年来在独立学院教授《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经历,分析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的开展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创新发表自己的见解。
1、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低下
独立学院的学生属第三批录取的本科生,他们入学英语平均成绩在及格线上下,比正规二本院校的学生低出30~50分。同时同一班级的学生还存在着英语水平差距过大的情况,高考入学成绩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50分以上。这样就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意识低下的情况,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长期处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于自己的信心不足,学习习惯较差。
1.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师资紧缺的情况,独立学院由于其性质,师资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由青年专职教师、来自“母体”大学的兼职教师、在读研究生构成。其中有丰富《综合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助教较多,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只占一部分。教师队伍不稳定。
1.3教学模式陈旧
受中国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综合英语》课堂还是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成不变的课堂活动以及单一的教学工具都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们改变传统的一个老师加上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模式。
1.4教学大纲陈旧,教材较难,培养目标毫无特色
独立学院没有统一的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很多正在实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从母体学校复制过来的,尽管有些学校尝试着凭经验操作,但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特色。(熊伶俐,2009)同时,目前各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英语》教材也大多是适用于一本及二本学生的,没有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精读教材。如果不很好的去研究各种教材的难易程度只是随波逐流的选择教材就会造成拔苗助长的结果。没有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及教材严重地制约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2、独立学院《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创新的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大纲制定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
2.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选用合适的精读课教材
针对独立学院的特殊情况,应制订切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培养目标。(熊伶俐,2009)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采用的是《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这套教材,这套教材(特别是三、四册)要求高,起点高,理论性和思辨性强,实用性和趣味性不足,教材内容不够新颖。而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趣味性、实用性、容易失去对此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
因此,应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编写或选择一些既注重基础和知识性。又兼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的教材;或者可以同时选用几种教材。以其中的某些单元为主、其它单元为辅,并且尽量要能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相适应,便于现代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选用学生既能看懂,也能学得进去,更能用得着的英语教材。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2.2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对于提高综合实用能力的要求。我们应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为纲,以解释语言知识、语言难点为目的的“既非精读,也非泛读”的教学法,探索如何实现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好英语的内在因素。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好的氛围。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薄弱,自制力不强,容易丧失学习动力,但他们求知欲强,动手能力强,思维开阔。根据以上特点,教学中可应用不同的方法。如:通过讨论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巩固常用句型,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对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多地给予正面评价,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2.3建立一种新的测试与评估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道路工程;专业英语;线上教学;网络
一、背景
道路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但道路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又不简单地等同于两门课程相加,它在教学手段、目的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较好地阅读本专业相关的国外专业书籍和英文文献,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各个开设了道路工程这门课程的高等院校也一直在探索把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的方法,因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不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教育部倡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线上教学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本文结合道路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特点,探讨在疫情影响下的线上教学,为实现本门课高效有序的线上教学提供借鉴[1]。
二、线上课堂
“互联网+”是未来各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对教育行业也同样如此,故对道路工程专业英语进行线上教学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将线上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改善他们的外文阅读表达水平,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所用课本和教师的教案就已经决定了所要学习的知识框架,但线上网络教学就使得这一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教案,网络上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视野以及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线上教学应用到道路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来,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区别[2]。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上,也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备课、资源选取和课堂管理,这都与传统的课堂有所差异。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线上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不一样的是,教师和学生是不在同一个教室里。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扰[3],因为不能直接看到学生,所以接收不到学生的及时反馈。很多时候让教师感觉自己一个人在对着电脑唱“独角戏”。并且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约束更小。教师不能像平时线下课堂中那样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少。这对教学来说是不好的现象。并且线上教学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网络问题。在线上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网络卡顿延迟现象,这对教学过程的持续性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影响教学质量。
(二)课程特点道路工程专业英语一般开设时间较晚,一般都是毕业班才开设。这个时候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得相对较好了,但英语课程一般大二就已经结束。如果不准备考研或者英语四六级的同学,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接触过英语。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又开始学习英语,很多同学可能都不能一下子就适应过来。另外,很多同学的英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特别英语是他们从小学到大的一门课程,学习了近二十年,很多都对英语有一种抵触反感的情绪在里面。道路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英语课程,还跟以往的英语课程不一样,词汇与翻译较难,还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吃力,这也跟不同的学生基础有关系。而且道路工程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是专业课程的教师,对很多专业知识跟不上[4]。但通过采取线上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好网上的各种丰富视频音频资源,这能很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5]。做到在外语的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且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动态前沿知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交通复合型人才。
(三)课堂互动课题课堂互动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一个很关键的环节[6],英语更是一门需要开口说出来的课程。只会看,不会说,是“哑巴式”英语。我们这个专业的很多学生以后可能有出国工作的机会,土木工程现在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海外项目,很多大的工程都是在国外。这就更需要我们不仅能看会做,更要能说,架起沟通的桥梁。传统的课堂互动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是比较被动。教师在线上上课的时候更需要掌握课堂节奏,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进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积极地与学生互动,邀请学生主动地阅读课文语句,布置任务让他们对课文疑难句进行翻译。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口语水平,锻炼他们的胆量,也可以令课堂气氛更加活跃[7]。在提问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教师会叫谁回答问题,所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出现手机或者电脑在放着视频上课人却不在旁边听讲的情况,这就类似于一种特别的课堂点名形式。
三、课后线上答疑
线上教学的一个很重要部分就是答疑,道路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知识点零碎,并且很多课文内容翻译都会涉及到专业词汇和术语。这对于学生们来说确实比较困难,所以当有同学上课走神或者其他原因没听课时,就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和课后复习[8]。传统教学时,大学教师与学生的课后沟通特别少,这一现象特别普遍。其中一个很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跟老师接触交流的机会少,很多课程在结课后,甚至出现了学生不知道任课教师姓名的现象。因此,就算学习出现了问题,也很难及时解决,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答疑解决这一问题,来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学生们通过QQ、微信或者教学平台留言等多种联系方式,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教师约好时间,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来统一解答。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同一个问题不用多次重复进行答疑,还能让教师对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从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调整和改善[9]。
四、作业课后作业是学生们用来巩固学习拓展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10],教师也需要利用作业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道路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因为其课程特色和对专业培养的重要性,必须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在布置作业时,应更有针对性。可以安排学生制作相关段落的PPT,然后经过对比,挑选做得最好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对每一个同学来说,能被挑选到课堂上进行讲解是一种荣誉,学生在完成相关作业的时候,会特别认真用心。且在课本后面也有相应习题,每次学习完课文后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进行复习。这样,每个同学都深度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在讲解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语和胆量,同时还掌握了PPT的各种操作,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