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的主体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防教育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防教育的主体

篇1

【关键词】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 课前预习 气氛营造 小组合作交流 激情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83-02

梦想是每个学生所憧憬的,和成绩毫无关系,教师要给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而不是扼杀在摇篮里,让每一个学生愿学、乐学,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它能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地翱翔。

一 什么是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意味着对教育方法从教师“满堂灌”向最大限度的学生参与转变,是鼓励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强调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没有主体参与就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研究学生的主体参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

二 为什么使用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

原来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执行教师的指令,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在教学中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灌输,包办代替,以为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致使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课堂教学中材、统一要求、统一进度,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导致教学结果两极分化。课堂教学目标统一、单一,一律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目标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多元性,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

在原来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学生连基础知识都不会,还有的厌学,甚至产生辍学的倾向,这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主旨完全不符。

传统教学的课堂气氛往往是严肃的、沉闷的,压抑了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课堂活力大大降低。课堂中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才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需要师生共同创造,课堂再也不是只重结果,而转为了重过程的课堂教学,主体参与是使教学充满活力的关键,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

三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采取的方式

1.课前预习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把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生词圈点勾画出来,查有关资料自行解决;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的思路;重点读课文,提出有关问题,可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写到书上,并写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这一环节是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气氛营造

营造一种愉悦的气氛,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研讨情绪,为学生进入主体参与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氛围的形成需师生共同努力,方法多种多样,如朗读竞赛、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表演课本剧、出示新颖板书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选择。

3.小组合作、交流

在预习中遇到疑难问题交给小组讨论,为了便于讨论,提高讨论的效果,需事先将学生的座位搭配好,把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起带头作用。在分组讨论中老师巡视各组并参与他们的讨论,适当启发、点拨、反问、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辨是非,寻找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不用掌握。

4.提供展示机会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领悟到的内容,拓展到的精彩片段,充满激情地展示给大家,表明自己学习课文之后确实收获不少,是每个学生内心的冲动,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们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中强化记忆,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此来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们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发挥。

四 全体参与型课堂的教学效果

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接受能力、认识能力的不同,共性和个织,我们从共性出发提出统一要求,又从个性出发,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绩有所提高。学生面貌发生变化。大部分学生变“不学”为“爱学”,变“厌学”为“喜学”,变“学不会”为“会学”,学习气氛浓厚,学习状态有所好转,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正轨。

篇2

【关键词】改进健康教育方式;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支具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95-02

特发性脊柱侧弯主要是指能够明确病因或者没有合并其它异常表现的脊柱侧弯,其发病期大多集中于青少年时期,中学生是脊柱侧弯的多发群体。脊柱侧弯不仅仅会在外观上影响患者的体型美感,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假如没有能够及时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为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对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胸腰骶支具是非手术治疗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胸腰骶支具需要一直应用到患者的骨骼成熟为止,持续治疗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偏差会严重干扰治疗,降低支具治疗依从性,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取2008年6月份至2011年6月份在我院采用支具治疗的中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年龄11岁至17岁,平均13.8岁。cobb's角为16°至42°之间,所有患者均是第一次接受胸腰骶支具治疗。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分为2组,其中56例采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即采用口头讲解、资料阅读以及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和实践指导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将其看作观察组;其余5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即单纯采用口头讲解、资料阅读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其视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育之前和教育之后第1、3、6个月分别调查患者对病患的了解程度、心理接受程度、支具佩戴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功能锻炼熟练程度等,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

2.结果

治疗组中学生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中学生患者功能锻炼的正确掌握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中学生患者的支具治疗依从性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3.讨论

一直以来,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通常是用语言、文字资料进行,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内容比较零散、抽象、枯燥,以及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能力的差异等因素造成教育效果不均衡的现象发生。而教育视频具有直观、生动、形象,解说词通俗易懂,内容比较系统、规范等优点,使患者及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得到明显提高。因此,患者对支具治疗的依从性亦明显提高[1]。

长期佩戴支具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肺活量下降、躯干肌肉萎缩、脊柱僵硬等并发症。因此,应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来预防并发症。如:吹气球、跑步、仰卧起坐、燕子飞、游泳、吊单杠、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以及环转腰部等。应用健康教育光盘进行指导,有专人演示,动作规范,并配有通俗易懂的解说词,具有真实性和连续性,使锻炼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便于模仿,克服了口头宣教的抽象性[2]。

总之,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对提高中学生脊柱侧弯患者效果而言积极价值明显,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质量水平,有效巩固并提高支具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学习;终身国防教育

计算机网络产生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由局域网而广域网到万维网,把世界连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世界把人类带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化时代。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国防教育自我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己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网络化学习一方面需要技术“铺路架桥”,另一方面需要学习者掌握使用技术进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网络化学习代表着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一、网络化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网络化学习的内涵

网络化学习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相结合,使学习者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教学管理成为更简便、科学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它改变了传统教师课堂授课的线性教学模式,转变为学习者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非线性自主学习模式。

(二)网络化学习的特点

1.学习者可资借鉴的信息资源丰富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高强的集成度、柔性的系统结构和严密的处理方式保证了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的海量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网络信息中,除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大量的非文本信息,如图形、图像、声音等。

2.从效用上看,网络化学习具有共享性、时效性、强选择性

共享性。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外,还表现为一个网络资源可供所有的网络用户随时访问,不存在传统媒体由于副本数量的限制所产生的信息不能获取现象。

时效性。网络信息的时效性远远超过其它任何一种信息。网络信息增长速度快、更新频率高,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及影响范围也使得信息的时效性增强。

强选择性。网上信息比传统信息具有更强的可选择性。

3.能充分照顾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由于网络化学习可以进行异步交流,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有利于照顾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不必担心会出现在传统班级教学中出现的,一个教师难以兼顾优、中、差生的被动局面。

4.学习方式灵活,易于交流协作

网络化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学习活动的步调、方式等由学习者本人去决定。学习者可以轻松、直接地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其它学习者同时进行交流,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外最新发展和研究内容,对扩展和深化学习很有帮助。

二、终身国防教育理念

(一)时代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的产生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终身教育观念在从古到今的中外教育思想史中随处可见。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在阐释他的哲学教育思想时就充公表达了他的终身教育思想。此后,亚里士多德在阐释他的闲暇教育思想时也同样表达了终身教育的观念。《古兰经》中有学习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不断进行的记载。“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在我国一直在流传。查尔斯・赫梅尔说,“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终身教育就存在了。”然而,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世界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却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的《终身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潮形成。此后,终身教育成为“使整个世界教育制度革命化的过程中的一种新的观念”,并逐步成为世界主流的教育思潮,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世界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终身教育希望以人类个体的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为着眼点拓展人类的教育活动。对于终身教育的认识,人们在研究和实践中逐渐达成共识。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终身教育视为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教育,它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范围进行,它超越了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外延,它是一切教育的整合,是一种大教育观。

(三)终身国防教育理念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按照自身国防要求,对公民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同志曾指出,要重视在全体人民中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国防教育要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公民终身国防教育要以被教育者成长所经历的阶段为轴线,构建教育主体网络体系,区分教育内容重点,从而实现公民成长各阶段国防教育的“无缝链接”。在教育对象层面上,保证公民从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各阶段接受国防教育的连续性。终身国防教育,虽然是特殊的教育活动,但也必须具备一般教育活动的三要素。一是受教育者,即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终身国防教育的受教育者,从群体角度看是整个社会的全体公民;从个体角度看,是每一个公民。二是教育者,即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终身国防教育的教育者,从群体角度看,可以区分为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家庭;从个体角度看,是这些组织中施教的个人。三是教育影响,即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终身国防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国防教育自身的实践发展的产物。终身国防教育思想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个体终身发展的高度,超越了传统的阶段国防教育的局限。

三、网络化学习与终身国防教育

(一)网络化学习为终身国防教育提供了新手段,打破了传统国防教育方式的时空限制

网络化社会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知识不仅存量巨大、更迭迅速,而且成为了社会的轴心。这就要求人们不仅在走入社会之前要进行知识贮备,而且在走入社会以后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计算机网络把社会的方方面面整合成一个巨大的网,社会的任何方面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处于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轴心的教育系统更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封闭地独立存在。在网络化时代,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将为人们接受终身国防教育架起一座座“立交桥”,使网络时代的终身国防教育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网络化时代的终身国防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终身国防教育成为国家、社会为每一个公民提供的一项服务。在纵向上,终身国防教育向每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开放,互联网络将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为个体提供连续的教育服务。一个人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接入网络的设备,随时都可以进行学习与培训,使国防教育进一步大众化,从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网络化学习为终身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交互模式

在终身国防教育背景下,网络化学习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完善自我。教育虽然建立在从最近的科学数据中抽取出来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的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将由封闭转向开放,终身国防教育的发展更能表现出这一趋势。在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知识总量持续以级数形式暴涨,要使终身国防教育的内容与知识更新水平相适应,显然不能寄希望于一劳永逸的课程编排,单一、固定的课程和教材无法及时反馈知识的更迭,只有以开放性原则来组织教育内容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网络化时代的教和学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网络化时代的教和学不再是以往那种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解构以往固化了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和学将不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极端,在学习化社会,终身国防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此外,在网络时代的终身国防教育中,学生还可以通过BBS等网络环境,彼此互为师生,师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三)网络化学习促进了终身国防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会产生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因此,必须舍弃国防教育只是学校的任务这一观念,树立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让社会的所有机构、团体、企业及至有能力的个人都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共建国防教育事业,要为学习化社会创造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工具,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它们,建立丰富的网络化的资源环境。首先,国家和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共同投资兴建的网络通信设施要能充分满足城市、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需要。其次,各类学校、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信息资源中心等公共学习设施应充分做好已有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工作,并把资源向全社会开放,以提高国防教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率。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化学习,为发展人的主体性,实现国防教育的个人价值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工具。终身国防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播客观知识。网络化时代的国防教育是在终身国防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理念指导下,采取网络化学习等多种手段和教育形式,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全民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国防教育 危机 推进策略

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国防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顺利实施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的。我国的《国防教育法》就明确规定了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各大高校都积极开展以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国防教育,并已取得了切实的成效。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却潜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的危机

1.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虽然各所高校都开展了国防教育,但是尚有一部分高校没有将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来抓,而是狭义地将军训当成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所有内容,想当然地认为大学生只要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高校只要进行了军训,就已经完成了国防教育的任务。而实际上,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应当和其他课程一起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的重大任务,指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精神情操。因为受到重智轻德等思想的不同程度影响,一部分高校在教育目标要求提高和教育内容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事训练的时间却在逐渐减少,甚至有少数部分高校将新生军训从一个月减少到了半个月。这种对国防教育的片面理解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国防教育的功能与效果。

2.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滞后

由于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国防教育课程的发展不够平衡,还没有形成科学而系统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对于高校来说,军事课程的起点是军训,而军训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最为突出的。因此,一谈起军事课程设置,高校师生都将其等同于军训,在客观上造成了重军训、轻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倾向,还会任意缩减国家所规定的理论教学计划。此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未能没有给出指导性的国防教育教材使用方案,导致重视国防教育的高校在开展军事理论课时,基本上都在使用自己选择的教材,一些高校每年还会对所用教材作出更换,这样一来,不但难以保证军事理论教育的连续性,而且也难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对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教育的考核体系。

3.国防教育经费短缺

从目前来看,高校院校的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中,除了少数的国防教育试点院校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拔款之外,其余的非试点院校主要是由本校自筹资金来解决国防教育经费问题的。因此,非试点院校一旦出现经费紧张的情况,其国防教育的质量就会有所下降,有一些学校甚至干脆放弃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及国家安全均是极为不利的。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推进策略

1.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党政领导应当提高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加强领导,做到真抓实干。高校领导班子应当站在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与战略意义的高度行,全面认识到高校设置国防教育课的重要目的及意义,应当要站在坚持依法办学与依法执教的全局高度上,深刻理解国防教育课是高校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根据《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与《高等学校军事教学大纲》的要求所履行的法律义务。要充分认识到对高等院校学生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不但是一门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相应提升,更是对大学生国防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的一次培养,对于巩固国防和造就军队后备力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举措,特别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显得更为紧迫。

2.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防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摆脱当前较为单一的以军训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注重加强理论教学,逐步扩大课程内容的涵盖面。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和辅修课,培养大学生关心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兴趣,让课程建设与国防教育显得相得益彰,并进一步规范国防教育的内容。一是要丰富国防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要将国旗、军旗、国徽、版图、领土、领空、领海、、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与高新技术武器知识、反侵略战争历史知识、军史知识、国防和战争、国防法律法规、国防简史、我国国防政策、我国国防力量、周边国家关系等常识等内容结合起来开展教育。二是要学习国防简易技能。将轻武器射击、战场救护、野外生存及军事技能训练等国防技能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三是要在选用教材时应适应国防教育发展的要求来选用最合适教材,最好是能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写出最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案,并在经过试行,条件成熟之后,再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在高校校本教案的基础上编印出统一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地方特色教材。

3.加大大学生国防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高校应当加大国防教育费用的投入,并做到合理利用,使有限的费用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一方面是由高校设立专门资金,用以保障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经费,并做到逐年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由高校国防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多种经费渠道,想办设法用有限的资源为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重视,既要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统一认识、真抓实干,保障国防教育经费,又要广大教师以强烈的使命感去深入钻研业务,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从而破解国防教育的危机,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唯有如此,大学生国防教育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6,(2).

[2]张正明.从几个侧面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篇5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国防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与创新

论文摘 要: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提高国防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国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对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文正是从这种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研究,对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及新教学法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在普通高校开设军事课,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国的学生军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效果很好,并赢得了社会各届的好评。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编制体制和机构设置不够科学,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造成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军事理论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军事技能训练方法一直比较单一。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以灌输式的讲授形式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单薄、授课艺术差、照本宣科者多、缺乏情感交流等问题,照本宣科、平淡无奇的陈旧知识讲授。这必然使学生感到单调;其教学内容也主要是单方面的灌输爱国思想,学生感到枯燥也是难免的,难以突出主体意识和个性,不仅学生难以听下去,更不能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另外,降低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

(二)高校的国防教育的教学过程相对独立,没有与其他学们相融合。很多学生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就应该是老师讲,没有什么需要学生去思考的。大学生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内容丰富新颖,从而将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案内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三)传统国防教育教学方法下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不高。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在军事上可转化为战斗力上。这就需要有与国防相适应的一种行为观念,即提倡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标志的群众行为观念。在政治上可转化为向心力和凝聚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国防意识的强弱,也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育。

二、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亟待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对国防教育中存在影响国防教育的因素还有很多方面:(1)社会环境所呈现出的现实状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某种客观存在的理解和认识。要爱国,要怎样爱,要赞成什么,要反对什么等等,在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学生普遍感觉到迷茫;(2)每所高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沉淀下其精致的传统文化,而这种传统这种文化,对自身的教师及学生的思想变化及行为都有相当强的约束力;(3)高校招生人数飞速增长,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通过国防理论学习的教学形式来实现,导致军事技能训练难以开展,必将国防教育的内容有所削减;(4)当前高等学校军事专职教师队伍不能真正承担起军事理论教学任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改革和创新对也增加了对新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一)我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中军事理论教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除了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外,还要增强军事理论和教学的学科意识以及国防精神的培养等等。从高层到低层,从领导到执教者,都要要提高对军事理论课的意义及认识的。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面对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从高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高度层面来分析军事理论教学,对于教学管理也要有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强。军事理论教学作为确定的高等学校一门必修课,要有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的军事理论教材。在多媒体的教学中以其题材的丰富形象、形式的新颖、大信息量的课堂、减少教学时间等的优势,来结合一些战例而进行了阐述。

(二)积极推进大学生军训基地化进程,对保障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军训基地化,能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力度,从物质上保障国防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组训机构,有利于形成工作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这里要有助于培养团队的意识和要增进互相的交流。

(三)加强国防心理方面的教育。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之间有关系的。提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发现了很少有把国防的教育和心理学两者相结合起来的有关研究。把大学生国防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运用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把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相结合,是作为国防教育的效益中的关键以及重要组成部分

三、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推进传统教学改革

(一)情境模拟教学法

国防教育的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在做模拟的作战训练时,是采用三维技术虚拟出战场中的场景,并在训练教学中都的融入进交互性、自主性的一些情境状态,这些技术从实战上就保障到了在虚拟的现实总让学生以及其自然的视、听、触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在三维中的环境,并使学生要有亲临现场的感受,这样就能完整的、现实的反映出各种信息,就是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方法的模拟教学法也已经在我国的国防教育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了。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所谓案例是一个决策人要对面临的问题,是用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并研究解决办法的。在案例教学中,实践性的案例教学要对教学内容有相对较强的针对性。利于积极调动生员的学习热情,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个人水平,转化个别老师墨守成规,冥顽不灵的死脑筋,让他们理论与现实想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与紧张逼真的实际模拟训练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生动活泼的每一课。从理论知识角度出发,铸剑转变为实际应用。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法获得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性学习以问题的提出和求解为中心,而关键在于提出新颖的、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国防教育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既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提出国防教育问题的原始概念,确定国防教育研究性学习问题,用明确的课题计划确定下来,然后老师、学生一起来理解问题的内容,分析问题的价值,了解处理问题的可能性,进行“模糊思考”。

(四)物联网络教学法

在网络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阶段时,物联网作为一个新一代的新兴技术得到全方位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模式可以有三个基本类型,即对像的智能标签、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以及对象智能控制。在国防教育方面,特别是军事技能训练方面,可以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将大量的国防资源集中,并模拟出军事场景真情实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全景参与训练,能够得到第一感知认可。

过去在国防教育方面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在这种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局面中,革新教学方式,研究并探讨最新的教学理论,对现代化国防教育方面拥有重中之重的现实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国能.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5,(1).

[2]武炳.国防教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如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国防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40-02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无防不固,国无防不安。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国民国防意识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开展国防教育的重点。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国防教育课,但很多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家安全形势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许多高校无法提高学生的国防技能,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方面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此找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领域存在的新问题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培育学生现代国防观念,维护国家安全

国防观念是公民对国防客观现象的反映,是对国家防务问题的根本思想认识[1]。国防教育是高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国家安全观、树立现代国防观念的重要途径。在科技飞速发展、形势风云巨变、我国改革时值攻坚阶段、很多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家安全形势了解非常有限的今天,切实加强高校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国际形势,逐步树立现代国防观念,进而形成正确国防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

2.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服务国家军队建设

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2]。大学生是一个智商高、学历高、思维灵活、善于创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爱国心强、报国志大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巨大的国防建设后备力量库,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素质是高技术军事人才储备的前提,是提升军人整体素质,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保障。

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实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军或服兵役,服务国家军队建设,这对增强国家优秀军队人才储备将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但大学生对军队从高校征兵的意义认识不够,参军大多是大学生心血来潮,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大学生对服务军队建设的义务了解不够,参军大多是为就业、享受优惠政策或做跳板,具有很强功利性。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加深大学生对军人使命的理解,提高大学生服务军队建设、服务国防建设的责任意识,对切实加强国防建设,建设强有力的国防,全面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祖国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3.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和民族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增强国家和民族使命感,强化集体主义和为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激发并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强有力的国防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1985年高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试点以来,各高校国防教育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学生军事技能、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军队输送优秀人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与我国现在的综合国力还不匹配,国防教育仍存在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对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够、大学生国防意识较弱等问题。国防教育在省际之间、校际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做好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对国防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新生军训作为对国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领导认识普遍不足,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够。高校只是将国防教育作为新生军训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把军训放在应有的位置。国防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展的国防教育活动较少,学生在校外接受国防教育的机会较少,学生国防概念缺失、国防意识淡薄现象突出。大学新生都一致认为学好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本领对自己成才就业很重要,而国防教育知识与自己前途关系不大,因此在上国防教育课时一开始感到好奇,随后就把军事理论课当成军训期间休息、身心调整课、玩的课。

2.体制不顺,管理混乱

课程建设是加强国防教育的关键,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加强课程建设的前提。目前高校国防教育机构挂靠武装部(保卫处)、学生(工)处、社科部的多,独立设置的少,国防教育机构在高校存在设置混乱、归属不一、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松散的组织弱化了对国防教育学科的领导和管理,影响了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不足,素质不高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国防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国防教育教师总体数量不足,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等兼职教师较多,科班出身教师缺乏,专兼结构失衡现象十分突出。上课教师专业技能不足教学要求,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虽有少数高校引进一些高层次专业军事理论课教师,但引进人才才能得不到很好发挥,军事理论课质量难有保障。由于国防教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普遍不高。

4.经费不足,政策缺位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高校国防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导致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科研条件很差,人员编制不足,教师学习交流机会较少,职称评定困难。

篇7

一、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基点

(一)要承担起双重历史重任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而去做人的工作,承担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发展而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双重历史重任。新时期,要确保大学生能够成为未来维护国家发全和促进现代化发展一支可依靠的重要力量,国防教育就必须置于战略全局的高度,从有效履行好双重历史使命的高度抓好战略运作。建国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战备教育主题突出,绝大多数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仅是组织军事训练。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认识不足,单纯把其目标基点定为锻炼其体质,磨炼其意志,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大教育观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体现,致使大学生国防教育双重育人功能单一,效果亦事倍功半。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大学生国防教育要为富国和强军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就必须扩大国防教育的视野,放大国防教育的功能,主动把国防教育置于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快车道,确保在育人上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二)要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常抓不懈

国防观念的培养、国防意识的强化和军政素质的提升来源于对国防教育的日积月累,来源于常抓不懈,应是一项经常性的、寓国防教育于大学生成长全程的春风化雨式的工作。短、平、快式的突击教育和短暂的军政训练,虽可收一时之绩效,却不足以谋一世之伟业。要把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一项战略工程纳入大学生全程、全员、全面的教育之中,结合小学、初高中国防教育体系特点,层层推进、层层提高,进一步把大学生国防教育进入校园、进入学习、进一思想活动引向深入,实现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成长进步的无缝连接。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是生活中极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创新性特征。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将国防实践的创新性要求和国防知识的创新特性进行科学的施教,会收到很好的创新性教育效果……”教育内容和方法如不为学生所接受、自主性和创新性教育不够是影响国防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国防教育要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应着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进一步重视和突出世情、国情和军情教育,适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调整优化国防教育内容,建设完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既要突出军事训练强制性养成功能,又要发挥大学生自主创新教育。针对国内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等,对大学生需求、思想多样化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国防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走向富国和强军建设的舞台,确保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和富国强军的使命意识在和谐发展中得到升华。

二、着眼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信息化转型,集聚整合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要抓好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聚焦整合

大学生国防教育涵盖大学生培养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人文、科技、军政素质培养和作风能力建设等,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又是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和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实现高校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克服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教育、教学科研等相背离、相脱节的倾向,必须注重高校内部体系与体系、体系内诸要素之间的综合集成、整体优化,用聚焦整合的观念与方法,把分散、封闭、有限的教育资源,通过高校内部各部门、各系统之间共同建设,谋求大国防教育所需要的大资源、大力量。

(二)要抓好军地国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贯彻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全过程,是聚焦整合力量资源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社会性和高校工作的开放性,决定了推进其和谐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下进行,而是要融入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从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汲取营养并反馈于社会。要充分利用军地国防教育资源和优势,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教育资源,下大力解决好制约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基地、经费和人员等保障难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密切高校与军队、党政机关、民间团体间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丰富共建共享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载体,在共建共享中聚焦整合大学生受训受教的力量。

(三)要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

适应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信息化转型,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由传统条件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是国家建设所需,国防建设所需,大学生全面发展所需。当前,信息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往,更新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就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校园网的舆论宣传效能,不断增强信息网络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国防教育的新阵地、新渠道、新力量。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使用好和丰富好国防教育门户网站和主题网页,不断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进一步加大和拓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力度和广度,健全完善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高校与军队间的合作教育模式,形成整体力量优势,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

三、完善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质量效益

(一)要构建一体化国防教育力量体系

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责任。要积极依靠军队和地方、个人与集体的多元力量,建立起由国家、军队、社会、高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力量体系和军地职能部门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各级职能部门要把推进国防教育和谐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强能力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把大学生国防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工作目标,列为重要日程,做到领导有分工、建设有规划、任务有安排、工作有检查,实行领导与指导并重,检查与督促结合。要坚持国防教育军地双重领导体制,发挥党管武装优势,努力形成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格局。

(二)要注重组训施教骨干队伍质量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组训施教骨干队伍,是全面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要依托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和相关军队院校,进一步加大军地主管国防教育领导的培训力度和范围,增强组织领导国防教育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完善军队派遣教官制度,加大高校国防教育专兼职教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培养力度,把骨干队伍建设纳入国防教育人才战略工程长远规划,采取封闭集训、比武竞赛、岗位练兵等形式,分批次、分层次抓骨干培养。对国防教育共同理论科目和部分专业科目,可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进行定向培养和定位使用。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教育科目,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与驻军单位和科研院所协调,代训代教。

(三)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问责制

篇8

要树立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深刻认识国防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它能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操,是法律予以规定了的严肃的、规范的一项教育与课程,应将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将国防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体系之中,能及时研究解决军事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设立人民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建立一支专职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理论研讨活动。因此,教师编制应科学而合理地定编到位,并要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还应建立教学、科研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转变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国防教育视野,将国防教育与学生应急救援教育相结合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地质环境复杂,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疾病疫情时有发生,这些灾害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对大学生的防灾减灾教育则正是培养大学生的灾害意识,以提高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从而能够掌握科学的防灾知识和救生技能,一旦危险来临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国防动员体系作为国家总体应急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双重功能,能够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有所作为。在学校的国防教育中赋予国防教育相应的应急功能,在进行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将各种防灾知识、救生技教给学生,并在学生进行相关的救援演习。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涵。应急救援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锻炼学生临危不惧的健康心理,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应急救援教育不是一般的科学知识学习和劳作技能的培训,它是具体的救生知识教育,是丰富的社会实践教育。在应急救援教育中,除了采取传统的教科书、手册、画册、系列问答以外,还要创新教育方式,利用校内广播教育、利用板报、专栏、知识竞赛、征文、看专题录像等多种形式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教育,通过亲身体验,切实增强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创新大学生应急救援教育的活动载体。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提高并加深学生应对各种灾害的知识,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利用录像和多媒体进行教学,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用生动的画面、声像多感官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无声无色的静态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动态图像,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军事训练期间和组织学生到国防、人防知识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急救灾的技能,并开展组织防空防灾自救演练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基本的应急救援的技能,提高应急救援教育实际效果。

拓宽育人渠道,不断增强国防教育影响力,用军营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篇9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国防教育 特色

与普通高校不同,独立学院不管是在发展模式、生源,还是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有自身的特色。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在发展国防教育时,必须考虑学院实际,以学院自身的教育计划为出发点,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具备学院自身特色的国防教育方法体系。但是,目前不少独立学院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对学院自身的条件认识不足,导致在开展国防教育时采用错误的方式,又比如在教学中理论课与实际训练课课程安排不科学,影响教学效果,等等。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信念,那就是在开展国防教育时独立学院必须重视自身的特殊性,综合自身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共同要求,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首先结合国防教育对独立学院的特色进行系统分析。

一、了解独立学院生源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规定,我国独立学院招生实行招生计划单列,意思是对于独立学院招生,各省份的招生部门自主统一划定分数线,考生则统一填报志愿,最后按照本科三批次标准择优录取。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学生文化水平总体比较差,但也有一部分高考发挥失利的优秀学生。

一般来看,本科第三批次录取的独立学院学生高考成绩通常比一本、二本线低了30到100分,换言之,这些学生通常在高中时成绩比较不算突出,甚至处于中下水平。由于学习成绩不高,他们通常对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很多是应付式地完成任务,而且这些学生通常都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面临困难时经常因为畏惧困难而放弃思考,没有进取心。总之,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通常在学习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在招收的学生中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本来在高中成绩优异,平时考试也发挥不错,但在高考中因为种种原因发挥失利,因此进入独立学院。这些学生通常知识水平较高,态度端正,自信心强,进入独立学院虽然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只要在教育工作中给予引导就能恢复平时的水平,并且很可能不断进步。

(二)部分学生文化不突出,但具备一些特长。

独立学院收费通常较高,因此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通常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好,而经济较好的家庭一般又比较重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才艺,因此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可能在高中时代学习成绩不突出,但文艺水准却很高,很多都接受过特长教育,如乐器、绘画等。他们中不少经常活跃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文艺活动中,有的是校级文艺骨干,代表学校参赛获得不少荣誉。这些孩子来到大学后,如果能够得到合适的指引,就能够在各种文艺活动和社团中发挥自身特长,发光出彩。

(三)自信不足,但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依然是比较偏向文化教学,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喜欢把目光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就导致了在高中成绩好的学生受到追捧,成绩差的学生则往往没人关注。在老师的不重视、同学的排挤、家长的压力等多重作用下,一些学生形成了自卑叛逆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被带入了独立学院中。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这些学生学习能力不突出,却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因为他们家境通常比较宽裕,见识比较广,思维比较活跃开阔,而且面对过多种多样的人,从小就锻炼了与人交际的能力,加上从小到大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这些学生面对人群、面对社会不会惊慌紧张,在实际活动中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根据学院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国防教学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不是构成主体,仅处于补充地位,所以国家对其在人才培养上的要求不论是层次上还是类型上都低于普通高校。因此作为补充性的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都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点。虽然国家对其要求相对较低,但在普及高等教育和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独立学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独立学院培养出的人才通常都能很快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另外根据前面分析,独立学院招收的生源通常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整体素质不错的学生,只要我们对这些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不仅能帮助其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有利于其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独立学院发展国防教育现状。

当今不少独立学院本身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在师资和教学条件上存在一些不足和劣势,加之教学方法也不科学,这就直接影响了其教育成果和学生的发展,这一方面对独立学院的教育形象影响很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院和学生本身的健康发展。那么要实现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就必须充分运用和整合多种教育手段,找出其中最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发展的方法,如根据实际情况,在加强实践,发挥学生优势的同时,提高理论课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事实证明,这样双管齐下的教学模式最适合于独立学院的特点。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内容中,能充分并且切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知识并不多,其中国防教育课程是最为突出的,因为国防教育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又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很有利于实现学生兴趣与知识的双增长,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根本要求,而这又恰恰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不论是在教学条件还是学生特点上,独立学院都具备开展国防教育的优势。

(二)有效开展国防教育。

独立学院要科学地开展国防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其办学灵活的优势。独立学院教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教学模式还没定型,具备极高的可塑性和潜力,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借助开展国防教育带来的发展机会和实践机会,总结和确定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教育实践之路,从而确立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构建中的后发优势。独立学院之所以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立足并发展,与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分不开。灵活的办学机制使得独立学院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力,在实践中能很快根据变化趋势调整自身的教学和管理方法。而国防教育的本质也正符合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国防教育以自由教育为特质,可充分促进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的实现。因此充分利用国防教育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国防知识的增加和国防思想的深化,有利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及其社会效益的发挥。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知识基础不扎实,但实践能力强,国防教育恰恰能在带领学生实践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热爱,这就为独立学院教育提供了素材和手段。通过国防教育实践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对国防知识的求知欲,使得各种教学资源能够充分整合利用,这样就与独立学院的灵活办学机制完美统一起来,有利于独立学院发挥自身的教育特色和魅力,促进学院快速发展。

三、结语

综上可知,独立学院开展国防教育,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其次要结合独立学院本身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把国防教育同独立学院的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独立学院的国防教育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独立学院本身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相琼.关于独立学院国防教育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2]赖志成.谈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J].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2006,(2).

[3]张虹.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考试周刊,2010,(2).

[4]贺俊起.培养国防精神的途径――国防教育[J].国防的多维结构,2007,(6).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 军事理论课程 存在问题 完善途径

一、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的意义

首先,在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了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高等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军事理论课程将与军训实践有机结合,全面对学生展开高质量高效果的国防教育。

其次,在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也符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要。伴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周边环境开始恶化,开始频频出现地缘争斗和经贸摩擦,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在逐步增多。高校学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肃认真分析和客观理性对待这些问题。

最后,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重视军事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也是现代化军事理论知识普及的重要阵地。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现代化思维的优秀人才。

二、高校军事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淡薄,教学机构设置不健全

很多高校根本不重视国防教育的理论教育教学环节,只是传统地对学生进行一两周的军事训练边草草了事,没有为此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另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也不健全。有的高校虽然设立了“军事教研室”,但基本上是“有名无实”,无法正常运作,根本无法保障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2.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过程存在缺陷

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的师资队伍存在太多的问题,首先是队伍建制不落实,无专任的教师编制;其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部门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使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再次,课程开设不规范,课时量不达标,有的高校则是几个讲座的形式。最后,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缺乏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无法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素材和教学内容。

3.规定学校关于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健全

《国防教育法》中规定了我国高校应当设置一定的军事理论课程,并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展开国防教育,但一些学校根本不依照执行,重要的是没有有效的约束办法,更无任何法律责任可以追究。从而导致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不闻不问,致使法律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规定难以贯彻落实。

三、完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途径

1.强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观念,深化国防教育主题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使得很多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很淡薄,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头脑,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要在高校中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理论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达到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作用。

2.建立健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军事理论课程的管理机构应该严格化,要按规定成立学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部,根据学生数量和课时量引入充足的有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编制的专任教师。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最后,制定并实行军事理论课程学分制,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3.培养和引进专门的军事理论人才,以优化师资力量

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本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落实编制,采取在职培训、送学深造等方式,不断提高国防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任教能力。依托条件较好、基础较好,也有积极性的若干地方高校独立或与军队院校联合长期建立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对军事理论课程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合适的机制从军队引入相关的理论教学人才,让学生有更加切实的学习感受。

4.优化教育结构、改进教育方法

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国防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在教育形式创新上,要以喜闻乐见为原则,着眼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注重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积极探索“教学与自学”、“研讨与交流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注重体验、操练与演练”的实践性教学、“课内课外融合、高校部队联合”的开放性教学等教学形式;在教学方法创新上,要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讲授与直观演示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教学活动性质、适应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灵活选择和运用“研讨交流式”、“专题讲座式”、“现场观摩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运用上,要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信息化教育,广泛运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借助投影、录像、挂图、模型等辅助措施,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感和逼真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道成,刘丽杰,梁丽辉.略论军事理论发展之规律[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