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荡的经济学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球动荡的经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球动荡的经济学

篇1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3日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加息前景举行专题研讨会,多位曾在美联储供职的经济学家认为,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和通胀低迷等因素影响,美联储在9月货币政策例会上启动加息的概率较低。

    前美联储副主席、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唐纳德·科恩当天在研讨会上说,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好转和就业市场稳步改善,美联储启动加息势在必行。但考虑到目前美国通胀水平较低,近期金融市场动荡和海外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有待评估,以及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加息的概率较低,他倾向于支持美联储在9月按兵不动。他个人预计美联储9月加息的概率为20%至50%。

    曾担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特别顾问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教授约恩·福斯特说,由于美国正接近就业市场收紧推动薪资加快上涨和整体通胀上升的临界点,美联储也逼近启动加息的关键时点。他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的会议上评估近期金融市场动荡是否反映全球经济前景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及会否对美国经济和通胀前景产生影响,并讨论美国就业市场是否将进一步改善。他预计美联储9月加息的概率略高于20%。

    前美联储资深经济学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约瑟夫·加尼翁认为,考虑到美国通胀已持续多年低于2%的目标,同时海外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元升值将进一步拖累美国出口和压低通胀,美联储应在9月继续观望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他预计美联储9月加息的概率约为30%。

    专家认为,虽然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较低,但如果近期全球经济放缓和金融市场动荡未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产生重大影响,美联储年内启动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高,12月加息的可能性最大。美联储今年还剩下9月、10月和12月三次货币政策例会。

篇2

2002年,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进入经济衰退,造成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停滞。西方普遍认为,今年是有史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最不确定的时期,不确定性也包含了伊拉克战争这个变数。世界银行近期的报告指出,伊拉克战争是经济发展前景的一个主要危险,可能造成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下降750亿―1000亿美元。欧洲中央银行的委员麦基宾估计,战争可能令2003年全球经济缩水2400亿美元。对美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这次战争的费用主要由美国负担。据估计,美国股市由于战争损失达1.1万亿美元。最近美国国会通过布什总统追加800亿美元的提案,主要用于伊拉克战争。从去年10月开始的2003年财政年度前5个月的赤字已增至1939.4亿美元,估计全年将增至304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与伊拉克开战的费用。这笔庞大的军事开销增加了美国财政赤字,美国政府必将增大国债的发行,而这又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关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点出了要害,他说“赤字最终将会对利率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准备再次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对亚洲、欧洲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影响

在分析战争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时,首先关注的是原油价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戴维・罗宾逊警告说:“在经济增长方面,如果油价走高,亚洲将是全球受害最大的地区。” 如果伊拉克战争久拖不决,必然造成国际原油价格的攀升,特别是对依赖中东石油的亚洲国家,会使其原本长期处于停滞的经济雪上加霜。如果原油涨至并长期保持30美元一桶,据测算,每上涨1美元,将导致韩国经济增长下降0.1%。泰国有关方面预测,如果伊拉克战争拖至45天到90天,受油价影响,其经济增长率将下降1.1%。欧盟国家经济仍然处于停滞,失业严重,德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原油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打压其经济复苏。

另一个问题是,不少国家对美国出口有较大的依赖性,如果战争拖长,影响美国的消费,必然导致进口的减少,这将大大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篇3

个别机构和媒体对我国GDP增长率数据提出质疑。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和认真分析这些质疑,吸收其中的建设性意见和合理成分,作为改进我国GDP核算的重要参考。但我们认为,目前一些关于我国GDP增速高估的观点,所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资料不够完整,因而得出的结论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简单用部分产品产量推算工业增加值增速存在较大偏差。首先,产品代表性严重不足;其次,无法反映产品质量变化;再次,无法反映产品结构变化。用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评估服务业增速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有其合理因素。首先,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大幅提高;其次,制度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作为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本国经济中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1月21日)

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推动供给侧改革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怎么改善供给?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制度体系,推动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的改善。

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推动改革,实现转变。政府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建设法治化的市场体系,从根本上鼓励创新创业,而不是直接去确定微观领域的技术路线、经营战略,或是给企业补贴,假如在竞争阶段继续给予特定、少数企业补贴,反而会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企业也应该是变革的积极参加者。市场化、法治化的变革,对于某些在旧制度下有既得利益的企业虽有影响,但对所有企业和市场的长远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根本和长期推动作用的。所以,是否能支持一些可能损害短期和局部利益的改革,将面临取舍问题。(1月21日)

宏观调控需要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协同配合

任泽平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现阶段我国同时面临抓改革、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保就业、守底线等多个政策任务,需要几个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协同配合。

1、当前可考虑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的方式稳增长。2、实施大规模、大范围、大力度的减税,提振企业信心,引导市场预期。3、采取市场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体制内部分过剩产能的市场出清。4、可考虑剥离现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新恢复金融体系正常的融资功能。5、加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度放松管制。6、发挥资本市场在供给侧改革推动转型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7、在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建设社会“完全网”,兜住社会稳定的底线。8、大力改革市场经济的宏观架构和微观基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月25日)

2016年全球经济的整体困境并不比金融危机时乐观

沈建光 瑞穗证皇紫经济学家

2016年海外经济的不确定性空前加大,体现在:一是美联储危机之后首次加息,但考虑到美国制造业表现不佳,非能源贸易逆差高于危机之前,经济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步伐,增加变数;二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通缩压力;三是新兴市场国家危机重重,货币大幅贬值,巴西、俄罗斯更是重灾区,陷入经济衰退。

2016年全球经济的整体困境并不比金融危机时乐观,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也未见得轻松。这不仅意味着在新兴市场需求疲软、美国需求复苏难以弥补缺口的局面下,2016年中国出口形势会比2015年更严峻,更意味着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外汇市场动荡与资本项目流出的双重压力。此外,考虑到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如何既压缩产能、去杠杆,又能在资本项目开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防范资金流出与海外动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冲击,这或将是2016年决策者面对的最大考验。(1月27日)

人民币贬值存五大弊端

胡伟俊 麦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从去年8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的走势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左右中国国内市场情绪和资本流动的重要变量。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和市场环境下,中国应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人民币贬值弊大于利。

一、人民币贬值将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虽然全球市场震荡根源很复杂,但这两轮人民币的贬值,客观上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被市场拿来作为抛售的借口。二、人民币贬值的成本收益并不合理。可以说,人民币每一个百分点的贬值,都伴随着金融市场亿万市值的消失。三、人民币贬值导致沟通成本上升。四、人民币贬值将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会恶化汇率贬值的预期,从而加快资本外流的速度。五、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国内政策的独立性。

人民币不贬值可以稳定市场信心,关键在于央行能够向市场传达稳定汇率的决心。(1月28日)

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应更接 “地气”

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是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产物。作为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新成员,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要成长壮大,无疑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新开发银行要务实开展开发性金融业务,不定位于挑战现行秩序。二是平衡和团结各成员国,积极探索内部治理结构,做到既要平衡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又要能克服平均主义的缺点。三是要实施差异化定位,与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展开包容性竞争。具体而言,新开发银行提供的服务要更接发展中国家的“地气”,因地制宜地开展业务。四是联合金砖国家交易所联盟和能源联盟,打造立体经济金融力量。发挥金砖国家在人口、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形成更具有实体依托和广泛影响的多边合作组织。五是金砖各国要联手建立应急机制,积极应对可能的风险或负面影响。(1月29日)

持续的通缩压力将压低名义利率

沈明高 财新首席经济学家

未来五年,特别是未来五年的前半期,旧经济下行快于新经济上行,通缩压力或持续,压低名义利率,形成通缩压力。旧经济调整从上游制造业开始,近来调整幅度加大。

篇4

道琼斯通讯社17日报道,房地美在其最新的前景展望中再次下调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但称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对于美国挣扎中的房地产市场是好消息。房地美将2011年美国GDP增速预期从7月预期的增长2.7%调低至1.6%。

房地美首席经济学家Frank Nothaft称,美联储上周宣布今后两年将把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超低水平,这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澳联储货币政策折射宽松信号

澳大利亚中央银行――澳大利亚联储8月16日公布8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表示,全球经济未来下行的风险在增加,联储认为,目前澳大利亚的利率水平已经略高于过去平均水平,且信贷增速亦出现了明显下滑。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澳联储最新货币政策纪要基调较此前数月显得宽松。澳联储在会议纪要中表示,全球经济在第二季度已经出现增速放缓,在发达经济体中,经济放缓或萎缩的范围在扩大,尽管澳联储仍认为全球经济在未来数年内将处在正常增长轨道,但是其下行风险已经增加。

国内方面,澳大利亚目前居民消费态度谨慎、企业信心出现下滑,这使得居民和企业的信贷意愿也在减弱,澳大利亚多个经济部门出现疲软态势。此外,澳联储直指美国和欧洲的财政问题将导致全球性风险规避情绪升温。

澳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均认为,目前的基准利率已经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且信贷增速在过去几个月里明显下滑,且处于相对历史低位,如果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持续,那么澳居民和企业信心将进一步被削弱。

穆迪分析公司已下调美国经济增长前景

知名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姊妹公司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8月15日将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美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期分别下调。该公司同时强调,美国经济增速不会很快回升到足以改善就业市场颓势的水平。

根据穆迪分析公司的最新预期数据,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为2%,2012年增长速度将略高于3%。该公司称,其调降美经济预期的依据包括美国国内市场商业活力、投资者及消费者信心全面下滑,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消费者生活消费等基本面指标也难言乐观。

摩根士丹利预计欧央行2012年降息

摩根史丹利经济学家18日晚间称,他们预计欧洲央行明年将在“糟糕的经济增长背景下”调低利率。经济学家在研究报告中称,欧洲央行可能会在2012年末将再融资利率由目前的1.5%调低至1%,而早先的预期是2%的利率会保持到明年低。他们还表示,不能完全排除欧央行在10月加息的可能性。

在第二季经济增速逊于预期后,经济学家将欧元区2011年经济增速预期由之前的2%调低至1.7%,将2012年经济增速由之前的1.7%调低至0.5%。

日本GDP负增长小于预期

篇5

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种媒体的理论文章和深度报道中,经常提到一个词,叫“新自由主义”。到底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它是一种学术理论,还是一种社会思潮,或者是别的什么?

所谓新自由主义,最初是一种非常专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理解新自由主义,首先要认识古典自由主义,它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在18世纪创立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古典自由主义最大的学术主张就是经济自由,强调市场机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看不见的手”,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涉政策。新自由主义是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对古典自由主义加以改造而来,更加强调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新自由主义主张,要“使经济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尽可能最快地私有化”,要求在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强硬措施保证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实施。新自由主义包括众多学派,但影响较大的是以英国的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和以美国的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新自由主义真正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直接原因有两条:一是当时的主流经济学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无法解决西方经济长期陷入“滞胀”状态的难题,这为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二是随着撒切尔出任英国首相、里根出任美国总统,新自由主义成为英美政府的施政理念,并在国内外得到大力推行。当然,新自由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还是它迎合了国际垄断集团抢占国际市场、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的需要。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任何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解除外汇管制,消除贸易壁垒,使国有企业私有化,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实现经济自由发展,实现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事实上,面对经济实力强大的国际垄断集团,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怎么可能和它们“平等”竞争呢?这种“平等竞争”无异于小鸡与老虎的竞争。但作为“老虎”的国际垄断集团非常欢迎这种理论,大肆吹捧它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并鼓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新自由主义在兴起的同时,也由学术理论而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成为资本主义向外输出的意识形态和制度价值,其显著标志就是“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放大了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公有制会使经济变得更糟,社会主义必然导致集权,国家干预只能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主张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实践新自由主义特别是“华盛顿共识”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这些国家为此而出现多次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俄罗斯“休克疗法”式的经济转轨,也是在新自由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引发了长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目前,实践新自由主义的国家都在反思新自由主义所造成的危害,并努力寻找新的替论。

我国对新自由主义的认识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限于学术界。从总体上看,专家们普遍认为: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对市场经济运作具有一定的说明作用,可以批判地借鉴吸收;但作为国际垄断集团的核心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已经意识形态化的“华盛顿共识”,则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陈 奇)

篇6

9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各种舆论中被推向――经过一年半时间的酝酿,9月加息被认定为大概率事件,尤其是美国经济形势向好已明确。但9月17日,身着经典黑衣金饰的美联储主席耶伦出现在记者会上,她宣布的却是美联储推迟九年来的首次加息。

穆迪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Mark Zandi)对《财经》记者说,对美联储暂缓加息的决定非常失望,9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是利率开始回归正常化进程非常好的时机。

在货币政策例会结束后,美联储的声明解释了不加息的依据:美国经济温和扩张、就业稳固增长、失业率继续下降。然而,近期全球经济和金融局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活动,给短期通胀带来下行压力。美联储在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并对通胀在中期内迈向2%目标水平更有信心时,启动加息才是合适之举。

8月底曾大幅动荡的新兴市场货币、黄金市场、全球股市以及大宗商品等市场在美联储暂不加息的决议后,低位企稳。新兴市场股市和货币集体反弹;金价受推动上涨触及两周多高点;美元指数也从高位回落。但显然,人们不应停留于市场对美联储决定的即刻反应来判断此后的走势,近零利率对股市、房地产市场及经济的实质影响还有待观察。

赞迪认为,美联储未能如一些投资者预期的、在9月走上加息通道,这在金融市场上助燃了不确定性。美联储担心强势美元,但通过放话压低美元,也意味着放话压低经济,这一战略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发投资者恐慌。但是,如果美联储最终在今年底前升息,这数个月的加息延迟也不会造成大危害。

经济大势与金融市场涌动的暗流,迫使美联储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数据来理清头绪。半年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押注的游戏主要把日期集中于今年的6月、9月和12月。如今,当呼声最高的9月时点被排除后,市场新的注意力集中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3月。

从自身定位来讲,美联储决定信贷与借贷成本,提供商业银行货币供应量,控制短期利率。更重要的是,美联储有责任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实现其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胀稳定的双重任务。不过,在美联储决定不加息的考虑因素中,甚至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一旦贸然加息,其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衰退,可能会削弱美国经济。这个论调使部分市场观察人士惊呼,美联储正在把稳定国际市场与美元走势作为新的目标。

摩根大通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对《财经》记者指出,当美联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时,并未考虑过新兴市场是否会有货币升值和通胀压力;如今当美联储考虑退出的时候,却不得不考虑货币从宽松到紧缩转换,及其所带来的市场波动的影响。 纠结的美联储

在是否9月加息的问题上,同意与反对的声音在经济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士中几乎平分秋色。但当9月不加息已为既成事实后,更现实的问题是,美联储是否会在今年收紧货币政策?

美联储决定的影响波及到的是整个利率环境。不加息自然利好汽车销售员――客户可以继续享受汽车贷款零利率优惠;信用卡消费者也可继续享受比经济衰退前低很多的利率。虽然不直接设定房屋抵押贷款利率,但美联储保持低利率不变,房贷者的负担就不会太大;那些缺乏现金支持,靠贷款为继的小企业主希望保持尽可能低的贷款支付,他们都是美联储不加息的受益者。

而在天平的另一边,储户、养老基金经理以及担心通胀的经济学家则认为不加息并非什么好消息。

美联储对经济形势有自身的判断,若以美联储肩负的使命来衡量其是否称职,考察的要点会落到美国国内经济上。在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胀稳定方面,纵观美联储的表现。希腊前财政部长哈多维利斯(Gikas Hardouvelis)对《财经》记者说,美联储在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胀方面做得很好,这个机构汇聚了有实践政策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家,如今美国经济形势基本符合它的判断,就业市场复苏也比较理想。

从就业来看,如今美国的失业率已从5.3%降至5.1%,为自2008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接近美联储充分就业水平;同时就业机会增加的步伐也非常稳健。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减少,连续28周处于30万人以下,是自1973年以来时间最长的,而1973年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规模要小很多,这凸显了劳动力市场的持续强劲复苏。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美国就业数字的强劲预示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了。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当看到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并有理由相信通胀将在中期移回到2%的目标时,开始加息才是合适的。PNC金融集团高级宏观经济学家格斯・福彻(Gus Faucher)由此对《财经》记者说,鉴于今年以来每月就业增长平均数达到21万多个就业机会,失业率也降至5.1%,就让人们搞不清楚,到底美联储所等待的就业市场会是怎样的“进一步改善”?

福彻认为,由此推断,低通胀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首要关注的问题。但是同样,目前也不清楚通胀在取得什么样的进步之前,美联储会提高联邦基金利率。

强势美元和低油价是压制通胀的主要因素,油价下跌几乎改变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但无论是强势美元还是低油价,预计这些都是暂时性的因素。此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措辞是,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然低企,如今微调为,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下跌,表明了美联储在通胀预期上有所让步。能源价格如果再度低迷,在短期内就足以推动美联储把首次加息推迟到2016年。

即便是通胀,隐蔽的通货膨胀也是对紧缩政策的步伐有更多的影响,而不是决定何时紧缩政策正式开始。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声明充满着温和的鸽派意味,但在字里行间,全球经济变成讨论的主要驱动因素。PNC金融集团高级国际经济学家叶文斌(William Adams)对《财经》记者说,对全球经济的忧虑促使美联储暂不加息,这与中国的金融动荡和疲弱的经济数据紧密相关,同时,中国经济对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带来的下行压力,而中国经济放缓的风险可能会比官方数据显示的更加严峻,这也可能对美联储决策产生了影响。

如果美联储的政策决定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海外经济的发展状况,那么新的不确定因素是,全球经济图景不可能在短期内提供太多政策指引――毕竟很难对全球经济预期实现量化,同时,全球经济的局面很难在今年底前有很多改变,其不确定性也很难在短期内消散。

但美联储对全球经济的考量表明,金融稳定正在成为美联储决策权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资产与泡沫的辩证

短期内,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依然保持在危机模式中,但巴克莱资本美国经济研究与全球资产分配主管迈克尔・盖朋(Michael Gapen)对《财经》记者说,美联储并没有改变利率周期的紧迫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去改变利率周期是美联储更容易的选择。

自今夏以来,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压低了风险资产的价格。全球债市在延续2009年以来的大牛市,美国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SIFMA)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美国债券市场规模达到39.5万亿美元,跻身全球最大金融市场之列。这一规模是美国股市的1.5倍,几乎是日本、中国和欧洲等五大国外股市规模之和的两倍。

有一种论点存在多年,即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债券市场被高估,但更多人倾向于认为,债券市场迄今为止没有大的泡沫。如果美联储收紧货币,可能会促使投资者减持美债,转向欧洲和亚洲等其他债市。但也有人认为,美联储加息,投资者只不过是从长期债券转向短期债券。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的报告预期,未来六个月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仅会由2.3%逐步攀升至2.6%,这是因为养老基金以及其他长线投资者的结构性需求仍强劲。考虑到美联储加息过程将非常缓慢,宽松的货币环境依然存在,因而,从中长期来看,债券是投资者在通胀环境下可考虑的资产之一。

再看股票市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近日警告投资者,美国股市估值过高。2009年后,股价基本上在六年的时间里上涨了两倍。不过希勒的观点成为少数派,多数市场分析师和策略师认为到目前为止,股票市场上不存在真正的泡沫,甚至有经济学家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股市可能继续上涨更长一段时间,股票会有不错的回报。从一般情况来看,股票在加息后的六个月通常表现良好,因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提振企业盈利。

2015年1月至8月,中国的经济放缓幅度超出预期,中国经济疲软极大削弱了需求,使全球大宗商品集体受到重挫;而美国房地产市场仍然受到压抑。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9月21日的报告显示,在连续上涨三个月后,8月美国旧房销量环比出现下降。

总之,在一个没有资产泡沫的环境中,加息的紧迫性缺失。但是人们担心,9月美联储没有加息,可能使得未来的加息曲线变得更加陡峭。

篇7

确实,近期的经济数据让某些暗示应立即退出QE3的联储官员闭了嘴。鉴于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和通胀率远低于联储目标,现在并不是开始限制流动性的最好时机。

问题在于,美联储注入的流动性并没有为实体经济创造信贷,反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杠杆率,并加剧了冒险情绪。利率过低且契约松散的高风险垃圾债券发行增加;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却屡创新高;资金正在朝高收益新兴市场流去。

连欧元区的非核心国家也从美联储、日本央行和其他主要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中获益。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瑞士政府的债券利率低得离谱的情况下,投资者开始在全球市场寻找收益。如果就此认定,众多风险资产已经出现泡沫,并且金融市场杠杆泛滥、过度冒险,或许为时尚早,但因为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两年有可能形成信贷和资产/权益泡沫却是不争的事实。美联储已经暗示,QE3将一直延续到劳动力市场显著改善为止(极有可能出现在2014年初),且在失业率至少降至6.5%(很可能不早于2015年初)之前,零利率政策将一直持续下去。

即使2015年某一时刻美联储开始提高利率,它的加息举措也会非常谨慎。2004年开始的前一轮紧缩周期,美联储花了两年时间才实现政策利率正常化。这次的失业率和家庭政府负债均与上次不可同日而语。像1994年实施的那种快速正常化可能导致资本市场崩溃和经济硬着陆。

如果金融市场已经出现泡沫,那么想想到2015年联储开始收紧和2017年(或者更晚)收紧结束时泡沫该有多大?上一次过低的利率保持了过长的时间(2001年-2004年),而其后利率正常化的进程又太过缓慢,这直接导致信贷、住房市场和股市的严重泡沫。

我们已经知道那个故事的结局,并且可能要为续集做好准备。疲软的经济及就业市场和高负债率表明,需要慢慢退出货币刺激政策,但缓慢退出可能造成与之前同样大的信贷资产泡沫。现在看来,追求实体经济稳定可能再次导致金融动荡的危局。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副主席珍妮特·耶伦等官员认为,决策者可以两面出击:美联储可以通过对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缓慢提高利率,在防止金融动荡(即高流动性和低利率引发的信贷和资产泡沫)的同时,确保经济稳定(即大幅收入及就业增长和低通胀)。换言之,美联储将运用监管手段来控制信贷增长、风险偏好和杠杆化程度。

以杰里米·斯坦因和丹尼尔·塔鲁洛理事为首的另一派联储官员认为,宏观审慎工具从未经过实际检验,限制金融市场某部分的杠杆只能把流动性赶到别处。事实确实如此。美联储只能监管银行,如果对银行系统的监管更加严密,将迫使流动性和杠杆向影子银行系统转移。斯坦因和塔鲁洛认为,只有美联储的利率工具才能渗入一切金融系统的缝隙。

篇8

近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探讨其产生原因和影响的文章非常多。在很多文章尤其是媒体报道中,“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甚至互为替代,这种用法对吗?这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当前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论从波及的范围,还是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看,这场金融危机都不亚于1929~1933年那场经济危机。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的文章非常多。而很多文章尤其是媒体报道中,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甚至互为替代,这是不对的。搞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深入理解当前金融信机的性质和影响是必要的。

什么是经济危机

当代多数中国人头脑中的经济危机概念基本上来自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危机指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其表现为生产减少、工人大量失业、购买力和需求下降、通货膨胀等问题。

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内涵要比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宽泛得多。从形成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发的结果。爆发于1929~1933年间的美国经济危机,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社会财富严重分配不公,使得社会贫穷阶层和人口不断扩大,从而制约了社会消费能力,导致了社会生产的过剩。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的。有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二战后,国家干预主义盛行,世界贸易一体化趋势加强,资本市场发达,金融领域创新活动频繁,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虚拟经济超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这些因素虽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举例来说,1970年由石油危机引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引发的;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则是由东南亚国家放松管制和过快的资本自由化、银行体系不完善、金融监管缺失,汇率制度僵化等原因造成的;2007年越南经济危机则主要是资本项目开放过早且金融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2007年美国金融领域中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上存在固有的缺陷、国际和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深层上还有社会政治原因:政府长期以来为满足民众的愿望而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房贷政策。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在金融萎缩,股价下跌,资金供给不足,流动性低,并引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经济萧条,甚至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动荡。

现代社会金融危机之所以频繁发生并迅速蔓延,这与发达的现代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由于实体经济迅速发展,货币制度硬约束的不复存在(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虚拟经济超常规发展。金融市场异常活跃,泡沫现象严重,这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资本市场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加剧。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紧密,某一国或地区金融领域出现问题,立即会波及到世界各地,世界经济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这些因素就好像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了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联系和区别

篇9

上证指数在3000点附近的争夺僵持不下,刚一突破就被空方打压。

大环境也不给力,在一系列货币紧缩和房产调控政策下,经济增长已经出现放缓迹象,而北非和中东的政局动荡以及日本遭遇大地震和海啸又给全球经济复苏的未来蒙上浓重的阴影。

时局如此,我们对于“建仓时机”的判断依然没有动摇。2011年的春天,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真正转型的春天,“两会”已经透露出明确的信号,新的经济周期即将启动。当然,“倒春寒”还会不断来袭,这是考验投资者的信心、耐心与纪律的时期。

油价,全球经济的最大不确定

在过去的三月份里,可以说“天灾人祸”不断。继埃及穆巴拉克下台之后,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的位置亦岌岌可危,接着沙特阿拉伯爆发骚乱。正当人们担心这个产油大国的动荡会不会让油价扶摇直上时,日本强烈地震将油价打回到100美元以下。但谁都清楚,乱像远未结束,只不过是天灾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中东局势的动荡其实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为挽救经济,各国央行“开闸放水”,目前以新兴经济体为起点的通胀在全球蔓延。对于贫富差距悬殊、政权腐败的国家来说,通胀是一个激发民怨的导火索。中东国家既是如此,其经济大多依赖资源,并且深受国际政治势力影响,国内从未形成稳定的中产阶层。

通胀得不到缓和,中东的局势就有可能继续震荡,油价会再创新高,又进一步加剧通胀。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下,美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经济复苏被扼杀在摇篮中,美国政府考虑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抑制飙涨的油价,而不是紧缩货币政策。

影响油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需求,日本地震最初降低石油需求预期,一度让油价跌破100美元。但投资者很快意识到日本灾后重建以及核能安全问题,石油需求还会上升,油价也迅速反弹。中国经济放缓会让油价承压,不过即使GDP只有7%的增长率,再加上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和中东局势动荡,油价站稳100美元应该不成问题。油价上涨10%会拖累全球增长0.25%,新一轮原油冲击是否到来?这是当前全球宏观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

粮食,看不到缓解迹象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把美国带入“滞胀”泥潭,痛定思痛,美国加强了战略石油储备并且把石油价格和美元挂钩。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所说:20世纪70年代的原油冲击改变了世界经济。2011年的冲击可能会以较小代价产生同样效果。

相比于油价,粮价上涨更令人揪心,联合国粮农组织价格指数二月份达到平均236点,这是自1990年监测价格水平以来最高纪录,目前这一势头没有缓解的迹象。而货币――这个可以控制世界的工具,美国政府似乎有点玩不转了,当中东局势动荡时,美元并没有因其避险货币的功能而上涨,相反欧元则保持强势,近期欧元区就长期经济改革方案达成一致,并授权提高欧元区救助基金的贷款能力,令欧元似乎摆脱欧债危机泥潭。另外,日本地震是否会令套利资金回流而提升日元,还要继续观察。

总之,国际货币体系从一枝独秀到战国纷争局面转换的趋势没变,油价、粮价也将继续维持高位。在这个混乱的地球上,无疑,黄金、白银和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追捧。

春天里,老无所依

春节晚会上,旭日阳刚翻唱的《春天里》红遍大江南北,那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令人动容。在这个春天里,“两会”上民生话题最受关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个人也需要通过积极的理财实现老有所依。

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宏观调控要把抑制通胀摆在第一位;今年再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在经济结构调整别应重视发展中小企业……

可以明显感受到,政府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加大保障民生力度的紧迫感。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定为7%,放缓速度、提高质量是经济转型的关键,这也是四大红利――制度红利、人口红利、环境资源红利、廉价资金红利终结所必然要求的。

当然,经济结构转型是一场攻坚战,相当于企业的二次创业,知易行难。尽管我们处在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春天里,却也感到寒意阵阵。

有一组数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月份PMI为52.2,创6个月新低;进出口出现了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比2010年12月份下降3.3%。这样一组数据说明经济结构转型进程在推进――贸易逆差扩大,负面效应也在显现――经济放缓、消费疲软。

消费疲软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结果:消费高低取决于对未来可支配收入的预期,通货膨胀和房产调控都会在短期内让预期变坏。物价上涨而工资涨幅跟不上,人们显然会缩减开支;而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再加上房产税征收与房贷负担增加,让房产带来的财富效应锐减。房产一直被视为是对抗通胀和养老保障的最佳工具,但如今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会抑制消费热情。

当然这种负面效应是暂时的,不加大房产调控力度的危害更大。对于投资者来说,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上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两大驱动力――房产和出口正在萎缩,而新支柱产业的形成应该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和谐增长”为核心思路,是消费制造和服务业还是装备制造业和技术创新型产业?可以预见,未来房产创造的财富效应将弱于股市,这与上一个经济周期是截然不同的。

耐心仍是一种美德

三月份注定了未来的不平静:国际局势动荡、日本大地震,让人们的财富不安全感递增,这种不安全感会延伸到四月,容易令投资者在“倒春寒”中丧失坚守的信心。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投资与创业一样,都具有此种特性。为了不死在“明天晚上”,不妨看看下面两条消息:

一是有数据显示,温州转向股权投资的资本总额在千亿元以上,说明中国最敏锐的资本力量正涌入一级市场,力图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财富机会;二是谢国忠和龚方雄――本来处于“死多头”和“死空头”阵营的两人――同时看多A股前景。“套牢时有龚方雄做伴,踏空时与谢国忠为伍,人生无憾”――这句财经媒体圈里的戏言如今失去了意义。即使是今天,耐心也是一种美德。咬牙坚持也许才能人生无憾。

当然,坚持也要有策略。在这两个月里,股市里的板块热点频现,但好像哪个也没坚持几天,无论是水利、煤炭还是日本地震带来的防辐射、新能源(除核能)概念。盲目追求热点会让资金处于极不安全状态,更容易让你丧失信心,而等不到美好时刻的来临。

篇10

按照金融史的统计,从1870年到2010年的140年间,在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大约发生了73次金融危机,其中发生金融危机最多的是丹麦,意大利和美国,这些国家都发生了七次金融危机,发生6次金融危机的还有瑞典。对于这样一种多次发生,后果严重的金融危机现象,按理经济学家应该对之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并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2008年开始的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两件事说明专业经济学家们实际上对此知之甚少,或者干脆是错误的理解。

2008年11月,英国女王首次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问了接待的经济学家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何你们没人察觉信用危机的到来?英国皇家学院为此在2009年6月17日专门召集了一个33人的专家论坛,包括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的著名经济学家、政府金融机构和媒体要员进行研讨,于同年7月22日正式给英国女王写信回复,并将检讨公之于众。无独有偶,伯南克2010年9月24日在普林斯顿大学Bendheim金融研究中心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研讨会上说,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测到此次危机的性质,时间以及严重程度。

因此很多人将这归结为经济学的危机。确实这是主流经济学家的危机,特别是所谓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危机,但这并不表明没有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经济内在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实际上在经济思想史上已有经济学家揭示了市场经济内在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的基本来源是债务积累所导致。

首先值得提及的是费舍尔在1930年代提出的“债务-通缩”理论,并用于解释192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后来在经济学界对于大萧条产生原因的流行解释是货币主义学派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大收缩”理论。通过这次全球危机的实践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大收缩”理论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而“债务-通缩”理论是其深刻的思想。

其次更值得提及的是明斯基在1970年代到1990年代提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理论,他认为金融不稳定性导致了市场经济不稳定。这个理论的核心是信用周期(信贷顺周期)、债务、银行这些因素所导致的债务累积过程,其极端表现就是“庞氏骗局”。根据这一理论,在这种债务累积导致的衰退中,调整过程表现为金融领域去杠杆化(包括违约)和实体经济消减过剩生产能力(包括破产和兼并)的过程。在这种经济波动的衰退阶段,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家户和企业的债务会转移到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导致政府债台高筑。

家户和企业去杠杆化的过程完成后,将会是一段平稳的发展,因为人们对于上一次危机记忆犹新,对于债务采取谨慎的态度。随后人们故态复萌,再次积累债务,导致一个新的周期波动再次开始。这样的经济周期波动已经持续了百年以上而不变,因此其最终原因可能要从人类本性中去寻找。例如美国著名的经济研究机构——国家经济研究局1920年成立时的目的就是研究经济周期现象,至今已经存在了接近一个世纪,而根本防止这种经济周期的方法似乎还没有找到。从某种意义上看,市场经济内在周期性和不稳定性是产生社会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希腊等欧洲国家的社会动荡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经济波动所导致的社会问题。这里着重分析市场经济的问题,而不提市场经济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功能是因为那已是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