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基础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翻转课堂的基础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翻转课堂的基础理论

篇1

 

当前高职院校关于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学生听讲、记录,然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一线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要做的就是被动的接受要讲授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以求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种教学模式长期实行下来,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学习记忆机器,缺乏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高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抽象判断能力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较差,在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普遍感到之前学到的理论基础医学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运用能力。长期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使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感到学习十分吃力,继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陷入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的反馈也是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这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战略目标中注重应用性、实用性不符。因此,为使高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医学实践中更好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改进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新颖的教学思路,为改进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下文将着重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方面论述该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

 

一、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者提出。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就如何激活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展开研究,提出了“颠倒教学”的概念,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萌芽。2007年,美国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铂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采用录制讲课视频的方法帮助缺课的同学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2011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颠覆性的伟大教育技术革命。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当前很多美国著名高校推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公开课程。目前我国教育学界也开始了对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中小学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较少。

 

翻转课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先将原本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以课件、讲义、视频等形式传到网上,学生通过网络提前学习这些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活动,注重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交换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看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掌控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形式,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可以对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对懂的知识点快速带过,学生自主“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查漏补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中的掌控学习理论。掌控学习理论就是指在“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的思想宗旨下,通过对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差异化帮助和额外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掌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能决定该学生是否能学会相关知识点,只是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根据自身情况花费不同长的时间就能“掌控”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掌控学习理论不但是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提示教育者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掌控自己的学习。

 

(2)构建学习理论

 

掌控学习理论着重介绍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的,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的初级阶段。掌控学习理论并不足以支持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依据,这时需要第二个理论依据,即构建学习理论。

 

构建学习理论就是指每个人所被要求学的知识内容是一致的,但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同,主要是指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构建”不同。我们每个人的头脑、经验以及认知能力不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就有差异。因此,学习并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是自己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体系的过程。

 

从构建学习理论来看翻转课堂式教学,会发现其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进度过于浪费时间的现象。学生通过看教学视频以自己的节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翻转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使这种“构建”更加主动和全面。

 

(3)自主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就是学生可以不依靠老师的讲授,而是通过网络教学视频的支持,自学知识。这个理论就是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会自己和同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理论进一步验证了构建学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从网络上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获取各方面的学习资源。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在翻转课堂上结成学习小组,协作交流和讨论,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

 

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是指教育要确定学生成长进步的的两种区间,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区间,另一种是学生最可能达到的成长进步区间。把握好这两种区间之间的距离,能加快学生的成长。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发展的起源,强调了教学的作用,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同伴影响与协作学习对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意义。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体现着教育应当走在成长进步前面这一重要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落脚于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学习后所达到的“最近成长进步区”,翻转课堂上的教学必须在课前自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通过课堂上教学和讨论,让学生达到最近成长进步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对知识要点的机械性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学习效果将会大大增强,经过后期课堂讨论和教师点拨,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成长进步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

 

三、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等职业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突出技能、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高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教育要求“够用”即可。在人才培养就业目标上,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定位于广大农村和社区的基础医疗岗位上。既然如此,高职基础医学教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要选取最为实用的知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考虑到高职学生相对较弱的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当前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容易,后劲不够,技能优势不够突出的现状,传统的侧重于老师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应考虑采取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特点符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需求。高职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知识点逻辑清晰完整,术语表述规范,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在课堂上讲述传授知识,高职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难懂。如果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知识转化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走向医疗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翻转课堂式教学可以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中不断的讲解和重复中解放出来,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与此同时,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此模式下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后,课堂上学生特殊状况增多,这对教师如何更好的加强对课堂的把控和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素养提出了挑战、还有如何保证特殊状况不断发生下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有些高职医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如何有效督促他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下自我学习,这些难点相关教育学者都必须着重考虑。

 

相比于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传统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控制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一些传统知识点将手上,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不可忽视。因此,在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上,如何针对高职院校本身的状况,有效结合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也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五、结束语

 

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要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在教学中要更多考虑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目的,结合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现状。翻转课堂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当今时代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互动,提高了他们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更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重点依据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的完成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2

摘要:文章以会计信息为主线,重新构建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微课”的概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按照关键知识点,制作教学视频,供学生先行进行分小组自我学习,针对重难点再进行后续的深入讲授和提高;设计平时考核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是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n程的基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该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形成会计职业技能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刚刚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讲,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之初,很难形成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缺乏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无法形成专业的基本逻辑和思维方式。本文在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逻辑重构、合理安排顺序的基础上,结合“微课”和“翻转课堂”,针对不同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逻辑重构

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逻辑一般都遵循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按照“科目和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报表”这样的先后顺序排列。这样逻辑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和基本流程,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多专业基础概念抽象,专业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往往掌握了核算流程而无法掌握每个流程中具体的工作内容。

以会计信息为逻辑主线,结合会计日常实际工作,对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逻辑重构。在重构过程中,既考虑理论上的衔接和逻辑性,又考虑初学者的接受能力,把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会计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初步处理、会计信息整理输出。

(一) 会计基础理论(见表1)

会计基础理论内容,按照罗列的顺序进行讲授。其中第7部分的内容,在介绍时只做简单的讲解,后面在会计信息初步处理部分时,对此部分内容重新进行回顾讲解,做到温故知新,前后衔接。

(二)会计信息初步处理(见表2)

会计信息初步处理内容,其中第9部分到第12部分属于纯理论的内容,第13部分内容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内容。此部分内容建议最好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授课,讲授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利用项目实践落实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及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知识要点,同时间接检测了学生借贷记账法掌握的情况。

(三)会计信息整理输出(见表3)

会计信息整理输出内容,第14和第15部分内容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建议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授课,讲授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利用项目实践落实账户设置和登记、财务报告编制的知识要点。第16部分内容也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此实践部分最好能在企业财产清查的时候进行视频制作,让学生对此部分的实际操作进行观摩。第17部分内容也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实践结合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进行。

二、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方式设计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为“课上”和“课下”互换,先由学生“课下”结合教学视频先学习,然后教师“课上”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进一步拓展学习。这种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又可以为教学内容的深化、学习难度的提升匀出时间。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视频制作。对逻辑重构后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判别,看其教学内容为纯理论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若是纯理论的教学内容,先罗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然后按照知识点制作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制作结合“微”课的教学理念,每个视频所包含的知识点不宜多,一般以1―2个为宜,教学视频讲解时间一般以45分钟左右为宜,知识点之间要具有相关性,同时逻辑清楚。若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内容,按照会计信息生成和输出环节罗列知识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点时要理论教学结合操作演示,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2.课堂教学方式设计。课堂上,教师先按照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拓展学习;然后根据学习小组提交的难点及讨论记录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第三,对学生习题练习中错误率较高的习题进行评讲;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形式上,除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外,还要重点安排会计实务操作及随堂的操作错误纠正。

(二)学习方式设计

篇3

【关键词】薄膜光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环节

0 前言

薄膜光学是物理光学的重要分支,它以膜层对光的反射、透射、吸收等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光在分层媒质中的传播规律性,已成为现代光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薄膜光学》是我院材料物理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光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学薄膜的基础理论,掌握薄膜制作方法及相关工艺,熟悉常用薄膜的性能指标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薄膜光学》课程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公式多,概念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这是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薄膜光学》课程与材料专业联系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三,理论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脱节。《薄膜光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近两年来,在对《薄膜光学》课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兼顾创新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材料物理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专业,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能力相结合,面向新能源与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膜层与功能器件。《薄膜光学》课程内容多,概念抽象,涉及面广,学生学习时感觉难度很大。如果以光学工程专业的教学要求来讲解,很难按大纲要求在 32 学时内讲授完全部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熟练掌握薄膜光学的基础原理,成膜方法,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本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 我们根据当前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对课本的内容做了精心筛选,既保证学生对光学薄膜理论有全面的了解,又重点讲解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知识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本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为核心的理念,紧紧围绕薄膜的基本理论及薄膜设计方法、实用薄膜的制备工艺及方法这一主线来展开。

1.1 薄膜的基本理论

光学薄膜是附着在光学零件表面的厚度薄而均匀的介质膜层。光学薄膜的光学性能集中表现为薄膜界面的分振幅多光束干涉能力。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注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从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水面上彩色斑烂的油膜、车灯、眼镜等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自然现象,到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光学薄膜的光学特性计算、膜系的基本定理、非均匀膜、薄膜的形成和结构等逐渐展开,最后讲解减反膜、增透膜、滤光片等介质膜系及其应用。

1.2 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光学薄膜可以采用物理汽相沉积和化学液相沉积两种方法来制备。化学液相沉积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但膜层厚度不能精确控制,膜层强度差。物理汽相沉积常常使用真空镀膜机,制造成本高,但膜层厚度可以精确控制,膜层强度好而广泛采用。在教学过程中,作者以所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使用的真空镀膜机为原型,重点讲述真空系统、热蒸发系统及膜厚控制系统。从真空的获得与检测到热蒸发工艺,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使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薄膜的制备工艺外,薄膜的制备工艺部分主要侧重影响光学薄膜器件的质量要素和工艺要素,质量要素主要包括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稳定性。工艺要素主要是光学薄膜的基本工艺过程,即零件清洁-装零件-抽真空-镀膜-检测等过程。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板书式教学方法中,教师通过边写、边讲、边示范,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生动的感情交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富有魅力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寓乐于学之中。但抽象的问题通过传统教学用老师的语言,就显得苍白乏力,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让学生理解清楚知识。这就需要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例如薄膜基础理论部分采用板书教学,使学生易于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薄膜技术部分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更多地采用动画效果手段,将信息数字化,把图像、图形、动画、视频、文本、声音等多媒体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较大信息容量传递给学生,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镀膜技术的设备和工艺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制作互动性好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系统特性动态显示过程分析并讲解其成因,使学生掌握知识重点、难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尝试翻转式、讨论式课堂教学

翻转式教学模式于2007年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高中。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节省出的课堂时间用来完成作业或给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阶段,即知识内化的过程。 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即 “知识传递”,并把它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课堂教学上;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即“吸收消化”,习惯上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学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作知识传授。 课堂上,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实现师生的互动,这种师生、同学间的交流互动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尝试在部分章节采用翻转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学内容的有针对性地、自主地、深度地学习,在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后,课堂上以书面测试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估,然后老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最后集中进行讲解。通过这种翻转式、讨论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应用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因此老师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透过在课堂上提问题与小组互动,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自学知识,结果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正确率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明显改善。

3 增加实践环节

针对《薄膜光学》课程数学公式复杂、计算量大、理论性强等特点,我们将Essential Macleod软件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薄膜的辅助设计和分析,对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光学薄膜的设计和计算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Essential Macleod软件是一套完整的光学薄膜设计与分析软件。除了一般反射和透射计算外,还可以计算吸收及其电场分布,不但能计算器件整体的光学性能,还能具体分析特定膜层的光学性能,能够直观的对器件整体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在软件中可以方便的对器件进行直观的模拟,选择膜层材料,设置膜层参数,选择入射波长。利用软件不仅可以具体的计算薄膜整体的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还能分析具体膜层的吸收及其电场分布,在设计界面中通过改变不同膜层参数,分析对器件活性层吸收的影响。

在课程中引入Essential Macleod软件,主要让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科研项目进行膜层设计。例如,在作者的纵向科研项目中,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对比度,常使用光输出耦合层、偏振片、对比度改善层与减反层结合等一系列的方法改善顶发射OLED中的对比度。研究各功能层的作用及对比度得以改善的机理。下面给出一个具体实例。

在顶发射OLED中,为了获得白光发射,通常使用增透膜改善阴极的通过率,抑制微腔效应。实践中,先给出基本的器件结构,指导学生应用Essential Macleod软件,通过改变各膜层的材料及厚度,来优化器件。最后通过学生们的优化,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如表1所示。器件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在420-700nm范围内,平均反射率为1.61%。

学生们通过实践练习,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薄膜光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设计和创新能力,尤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付秀华,刘冬梅.“光学薄膜与技术”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129-130.

[2]黄云,黄水花,等.“薄膜光学”课程建设探索[J].电子世界,2012,12:174.

[3]卢进军,等.光学薄膜技术[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尹树百.薄膜光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11-02

教育部2015年10月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一线教师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从未停止,近年来自下而上发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就成为了关注点和热点。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知识类的基础性课程运用更为广泛,但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互相穿插,有较多实验活动开展的课程应用较少,而《建筑材料》正是这样一门课程。本文旨在根据教育部有关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的导向,基于对翻转课堂应用要求的分析,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特点,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应用的可行性,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翻转课堂应用及其要求

(一)翻转课堂的应用

自2012年起比较成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并逐渐引入国内,近年来在我国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均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它是一种课下进行知识传递,课上完成知识消化吸收的教学模式。主要特征体现在:教学流程的重新构建;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改变。

(二)翻转课堂运用的要求

根据翻转课堂特征不难发现,除受具体课程的特点影响外,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并充分发挥优势要求教师具有相应能力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条件和资源。

1.教师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知识分布及授课对象特点,分析斟酌组织形成符合学习认知的层次性知识点分布,确定适合课前学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升华的内容;同时需要合理地进行教学程序设计,不但要针对具体环节如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进行组织,更重要的是实现课前、课堂和课后活动的良好衔接;其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互动和交往能力。她不仅仅只是师生互动,还应该包括活跃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思想碰撞;交往能力则侧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课堂,师生建立平等的基础,除相应的心理素质外,也要求教师针对对象的特点,在课堂内外以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方式、语言和行动进行交流,保证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顺畅和有效;再次,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除目前广泛使用的ppt以外,还要求教师可完成视频录制、剪辑供学生课前学习;熟练使用网络通讯软件或教学平台等进行师生互动等。

2.教学条件和资源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制作、加工学习资源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而学生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进行学习和分享、交流;各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则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除课堂阶段外均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和网络进行。

如果说软硬件是实现有效翻转的工具,那么完善的课程资源就是实现翻转的载体。翻转课堂需基于相应的教学资源,在翻转课堂应用较为广泛的美国,正是有包括“可汗学院”在内的公益性组织及教师自己开发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使众多的翻转课堂得以实现。而且,学习资源不仅有“微课”类的视频资源,还包括实践性课程的实训条件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一)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土木类专业均开设《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结合专业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结构基本相同。以笔者所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课程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建筑砂浆、混凝土、钢材、墙体材料等,涵盖了主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材料。课程内容涉及建筑实体的方方面面,综合性较强,同时各种材料之间性能及应用相对独立,知识的系统性较差。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目前有关建筑材料性质、应用及检测仍通过理论部分进行讲授,再通过实验掌握部分建筑材料的检测技能并加深对材料性能的理解,根据学校实践条件差异,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课时分配不尽相同。同时,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相对独立,对应某一种建筑材料或者材料的某一方面性能均有对应的实践内容,因此理论与实践是相互穿插的。

(三)教学方法应用多样化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工程实际亦结合较为紧密,因此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较好,该方法是一种让学生在情境和任务中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方法,其与《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吻合,应用效果较好,且取得了不少教改成果。

但由于该课程综合性较强,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未能实现知识及应用融会贯通,限制了“任务驱动”等教学法效果的发挥。特别是在任务驱动的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协助学习采用传统模式实施效果欠佳,资料收集和信息分析方向难以明确,效率较低。因此综合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好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形成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了可能。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应用于建筑材料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程教师的分析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教师不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也合理组织教学程序。通过对课堂理论讲授和材料性能检测实验进阶衔接的教学设计,教师具有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设计能力。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故同时涉及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特别在实践操作部分,目前常规采用的是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再实际操作的模式,不论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实操过程,师生之间均需要通过大量的交流互动保证实验过程安全、操作正确和结果合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积累了良好的互动能力。

经历多次课改以及各院校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均具备了较强的ppt课件制作能力,资源检索、多媒体资源的获取和开发也具备一定基础,部分教师甚至已开展过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尝试[2]。

(二)教学条件和资源的分析

目前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的运用已经较为成熟,教师均拥有智能手机、计算机,学校亦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开发软件;学生均拥有智能手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逐渐提高;学校及城市网络覆盖良好,具备了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条件。

就课程资源而言,《建筑材料》课程的相关资源非常丰富,该课程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紧密,建筑材料应用案例资源充足,主要实验均有指导视频,大多数院校亦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实训条件或精品课程网站,通过教学团队针对性地补充和延伸,课程资源可以满足翻转课堂教学需求。

(三)翻转课堂与任务驱动结合的分析

1.以“任务”作为主线。把握《建筑材料》课程的主线:以“(钢筋)混凝土”技术性质和检测作为总任务目标建立框架,根据“(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性能要求,将总任务分解为石灰(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砂、石、钢材等技术性质和检测的子任务,同时覆盖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功能性材料等相关知识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相应地细化至各子任务,而子任务作为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载体,应通过在创设的情景中下发、分析、完成和评价,达到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而完成总任务实现课程的教学总目标。

2.以“翻转”凸显主体。不论是任务驱动还是翻转课堂教学法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后者更是将该要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翻转课堂在《建筑材料》课程的运用,可用于材料性质的理论部分,亦可用于实验操作的实践部分。就课前而言,对前者按照常规课程的要求,合理确定课前学习知识要点及范围,针对性地制作或搜集相关课件、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对于后者除上述内容外,可结合课程特点增加材料检测交互实验(动画),在学习材料基本性质和检测仪器操作要求基础上课前完成材料检测交互实验。而课堂以及课后再对知识、操作技能予以完善和深化。通过上述形式实现对课程学习的翻转,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以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开展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不是“任务”和“翻转”的简单拼接,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课程总体教学设计以“任务”为主线,在任务实施阶段结合子任务的特点和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翻转”:任务下发后,学生分组对任务目标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自主开展学习并分组交流,再完成材料性质知识的学习和检测交互实验,最后由教师释疑并检查、评价学习效果。对于实验实践部分,对于操作简单的实验可实现“完全翻转”即: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学习,课上直接完成实验实训再由教师检查评价;对于操作较为复杂的实验可采用“有限翻转”即学生通过交互实验演练并经教师释疑检查后再进行实验实训,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语

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学生基于任务情境开展学习,利用任务实施有限或完全翻转,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形成求知的良性循环。而且,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所需教学资源等条件已经具备,将其作为《建筑材料》课程丰富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财政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引起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极大关注。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授课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并利用学习资源完成相应的学习,然后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共同进行协作探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本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财政学教学活动中,展开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相关实践的研究。为了使文章分析的针对性更强,针对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的一些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学生进行了调研,发放3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7份,其中涉及学生对财政学翻转课堂学习的态度、教学单元的选取、教学时间安排等问题。

一、独立学院财政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意义

1.独立学院财政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财政学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在财政学教学中,由于其理论性较强,涉及大量的经济学知识和跨专业的知识,通常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时候感觉理论较多,知识量大,难度也较大。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仍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通常会感觉比较乏味,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独立学院财政学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理论的易理解性和现实应用性,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而翻转课堂教学则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关于“财政学学习中是否可以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这一问题,有80.13%的同学认为可以,并且比较感兴趣。由此可见,开展财政学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独立学院财政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意义

(1)通过财政学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记忆者,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学习兴趣较低。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时间上具有较大弹性,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研问卷显示,有68.69%的人认为课前的视频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要求下结合自身状况展开学习,对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快速通过,而对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备注,以便于在后面的课堂讨论中重点更突出,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果。(2)财政学翻转课堂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中,课堂外的学习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没有老师的现场监督,但是学生需要通过课前和课后习题来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给老师,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理论完成相应的案例思考和分析题目,以便于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习题、案例等环节的设置不仅能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财政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老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近年来,财政学教学不断引入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新模式,但主要还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部拓展。而翻转课堂是基于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协作与互助式的教与学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更新教学资源。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

二、独立学院财政学教学的框架体系和翻转教学单元设定

财政学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考虑到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和相关要求,其教学中应当以基础知识和财政活动分析为主。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中一般较少涉及较难的经济模型,主要以财政收入和支出两大基本财政分配活动为主,涉及政府的经济行为和相关政策机制。财政学学习的课时一般设定在32~48个学时(也即2~3个学分),授课学期大致在大二阶段。

1.财政学的框架体系

一般而言,高校经管专业财政学理论构架基本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理论;第二部分,财政支出理论,包括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具体的支出活动等;第三部分,财政收入理论,主要涉及税收、公债等财政收入活动;第四部分,财政宏观管理理论,包括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

2.财政学翻转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学单元设定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尝试,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教学单元进行翻转教学,来逐步引导学生接受和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翻转教学的目的。所以,在财政学翻转课堂实施前,设计合理的翻转课堂时间,选定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单元等问题至关重要。根据调研结果,关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在整个学时中的比例安排”这一问题,给出了七个比例选项,其中有42.42%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占整个教学时间的1/4,传统课堂教学占3/4是合理的,这个占比是最高的,而认为该门课程完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只有一人。因此,在翻转教学时间上,按照整个学时安排32节课来算,可以安排8节课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讨论、知识点回顾、疑难点解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等。关于“财政学课程中哪些内容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一问题,有54.55%的同学选择了“各部分分别选取部分内容进行翻转学习”这一答案,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单元的设计上,从上面四个部分各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翻转学习比较恰当。对此,本次研究中重点选择如下4个知识点展开翻转教学:第一部分,市场失灵;第二部分,养老保险;第三部分,税制要素分析;第四部分,财政政策分析。

三、财政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在进行翻转课堂设计时,除了选定翻转教学单元,设计好教学时间外,还要制定教学流程和计划,设定具体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内容,完成选定单元翻转课堂教学。

1.课前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1)创建课前教学资源。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前,先建立师生QQ群或其他沟通平台,便于翻转课堂的开展和实施。然后,展开教学资料的搜集和准备相关工作。财政学的课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理论教学资料(教材、PPT、文章等)、思考案例、自测习题等。教学视频可以直接从“中国慕课大学”“网易公开课”以及高校的教学视频资源中获取,也可以自己录像。但要注意视频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20分钟,不能过于冗长。因为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选择视频长度在15到20分钟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总数的39.39%,而选择30分钟以上的人数只占了4%左右。同时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比如与讲授部分相关的财政热点文章和案例,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和讨论。比如,以财政学中市场失灵部分的公共产品为例,考虑对公共产品的特征理解比较抽象,除了提供教学视频等资料外,同时还要提供公共产品的实例资料,如国防、路灯等,让同学们结合其基本特征展开思考。(2)布置学习任务和自测习题。在课前教学活动设计中,除了布置观看视频、阅读理论和案例资料等学习任务外,还必须给学生布置自我检测任务,完成课前自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学习。并对其学习中的疑问点进行记录,确保在后面进行课堂讨论研究的时候主题更明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QQ讨论群、微信群、学校的网络平台等,学习任务和习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同时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课中教学设计与实施

除了课前的学习,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探索,通过疑问解答、协作探究、团队学习等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深化课前知识内容。在翻转课堂中,老师以引导为主,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的现场讨论,进一步巩固课前所学知识,并对课前学习中不太理解或有争议的知识点集中解决和分析,最后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惑、答疑和评价,并对对应的知识难点进行梳理和说明。比如在市场失灵部分关于“灯塔的修建”这一案例讨论中,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海上导航照明的灯塔,应当由政府、某个渔民、还是整个村子的渔民共同修建,哪种方式效率更高?”对此,学生们的观点各不相同,各小组展开辩论,最后发现某个渔民出资修建面临收费难的问题,而由整个村的渔民修建也会出现搭便车等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为:灯塔是个纯公共物品,政府来修建效率最高。通过学生讨论,老师进行引导和评价,学生能充分理解一些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学习难度得以降低。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这种通过案例讨论来学习理论的方法比深入地讲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课后的教学效果反馈和检查

篇6

翻转课堂即将过去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方法进行翻转,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角色,将课堂作为讨论解决问题的阵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因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强、内容多,学生个性需求高,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就业指导教学,能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实践教育欠缺为学生实际就业能力提升。因此,需要构建翻转课堂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

一、课程目标

就?I指导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从而提升就业质量。过程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就业能力。因此,其课程目标有二:

(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这和基础理论教学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体现翻转课堂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成效。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如果不周密筹划和实施,有可能就改得不好,带来副效应。而翻转课堂的改革目标是要做到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课程的视频资源、人力资源运用最充分,典型引路、现身说法、体会交流等教学手段最恰当,从而在有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时间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指导,就是要指导就业,因此实践性、目的性都很强。翻转就业指导课程,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自主养成、自主训练,教师居于次要地位,起到点拨、帮助、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服务就业要求、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素质拟就业群体。

二、教学过程设计

以“面试技巧指导”为例,探讨我院“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多做铺垫――教师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资料,传递丰富的感性知识。

第一步,理论辅导。围绕什么是面试、面试技巧有哪些、面试常见问题等内容,以文字类材料的方式发送到学习QQ群;再结合着装、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心理分析等知识,收集相关短视频,同样发送至QQ群,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步,小组学习。就业指导课一般是分组教学,学生以相近专业为原则分成若干需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学习资料的学习。教师指导不同分组的学生选择面试礼仪、语言表达、面试问题回答等不同专题,由小组长牵头着手开始进行课堂教学讲义的制作。第三步,答疑解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统一在QQ群里提出,由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自我学习的开展,指导课程讲义的制作。

(2)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实践能力。

第一步,布置教室。改变教室老师在台前、学生在台下的场景,在教室中央设置成面试的场景,教师在侧边站立,起“点评嘉宾”的作用。第二步,小组练习。依据课前面试专题的选择情况,各小组轮流上台进行面试讲义的讲解,分享面试知识。第三步,开展模拟面试。随机挑选学生分别进行结构化面试及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形式的模拟,由其他学生担任HR考官。同时挑选三名左右的学生作为观察员,事后进行点评。模拟面试过程中有疑问的,教师根据现场情况立即解答,或记录情况,待模拟面试后统一点评解答。第四步,点评。学生观察员点评,教师点评。让上课学生做好点评记录。

(3)课后――巩固提升能力。

第一步,个别辅导。针对翻转课堂上的模拟面试情况,针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第二步,视频共享。课程中拍摄的翻转课堂视频,后期剪辑后上传到群里,让学生可课下观摩,回忆课堂内容。并根据视频中自己的表现查漏补缺。第三步,体会交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讲练习中的体会,请成功应试者谈心得,通过相互启发,提高整体应试水平。

三、预期达到的效果

(1)提高实践能力。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就业实战能力的培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学在课前,练在课前,让学生有充分准备来到课堂。通过课堂展示,设置模拟的职业场景训练,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疑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7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1世纪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智能终端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相继走入师生手中并进入课堂,教学媒体也更加丰富,这说明我国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2 伊犁州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伊犁州一共有近20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一直做为各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学校也对该课程十分重视,比如派信息技术教师外出学习先进技术与教学理论,加大信息技术教学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鼓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等。

近年来各校信息技术课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分解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等,2016年几所学校信息技术相关教师还进行了信息技术课作业管理与评价改革相关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些改革仍然是课上进行知识传授,课后也只是学生针对布置的作业进行简单的知识内化,更有甚者,目前各校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还不完善,学生课后作业大多局限于传统纸质作业,只能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练习。所以,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只仅仅局限在有限时间的课堂上的改革。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认为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让本专业学科的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潮流、走在学校的前沿,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3 翻转课堂介绍

2011年,可汗学院和它所代表的翻转课堂,迅速蹿红美国,并影响全球,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话题。所谓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就是在信息技术支持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课程的授课教师通过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让参与学习的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课前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相互协作一起完成作业答疑、问题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4 伊犁州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曾以伊犁师范学校为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翻转教学教改实验。该校有三间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20M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辅助电信及移动的无线网络覆盖。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数量占95%以上,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综上软硬件条件,该校信息技术课程初步具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条件。

下面笔者以《excel公式的应用》一课为例,详细分析一下本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尝试过程。

4.1 教材及课题的分析

本内容选自信息技术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7 及office 2010)》第四章第二节内容。Excel是办公软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是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的常用软件。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excel的公式的编写、公式的复制等知识,这些知识点是excel数据处理的基础,也是excel应用最广的知识之一,是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

4.2 学生学情的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excel相关知识偏理科,学生对理工科课程的学习能力很差。再者很多学生来自偏远农牧地区,他们接触计算机不久,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但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兴趣。本课设计的任务主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生活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4.3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材中的案例通用性相对较强,针对性不足。所以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根据教学要求与目的重新组织了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特色的案例,将一部分经典案例录制成微课,另一部分案例做为学生自我检测的练习题。

所有资源按教学流程上传至笔者提前创建好的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随时在线观看、下载或在线操作。下表是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列表:

4.4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为了充分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笔者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设计成三种模式,对三个班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实验。

笔者在实施的时候,为所实验的班级建立了无线网络,并定期为学生开放了多媒体网络机房,尽可能的创造了学生的网络学习条件。

4.5 结果与反馈

第一种方案是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放在了课外,知识内化放在了课外与课内。这种方式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效果非常好。

第二种方案更适合于学生自主学能力不强及学习环境不足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学生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尽量提前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课中再根据情况自主进行一遍知识的学习并内化。这种方式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但对师生精力与时间耗费都较大。

第三种为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及内化巩固全在有限的课堂中,课外因无学习环境与学习压力,学生基本不接触本课程。整堂课学下来,所掌握的知识基本在一周以后忘记了大部分。

5 伊犁州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优点分析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兼顾不同程度学生,最大化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集中备课,尽教研组全力准备优质教学资源,不因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差异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在各部门兼职情况较多,对课堂教学不能至始至终全面投入精力用心上好每一堂课,使用本教?W模式可有效解决矛盾。

6 不足之处及影响因素

翻转课堂的魅力在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种教学。这种模式更适合于计算机水平较高、学习的主动性高,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伊犁州中职学校学生人数与学校规模与各校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还不匹配,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出现后,短短几年内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大量的研究及实践数据显示,通过该模式的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翻转课堂”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够结合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改进,是互联网技术下新的一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倒置过来,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解答疑惑、讨论交流的互动场合。该活动模式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包括课前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内容深化,师生互动交流;课后教师开展评价,学生完善内容。

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流程翻转,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学生在课下通过导学案和微视频实现知识传递的过程,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接受和自主建构。课堂时间通过测试、作业指导、小组的探究协作任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用于知识内化,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2)教学理念翻转,翻转课堂将“以教为中心”翻转为"以学为中心”,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学习模式,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3)师生角色翻转,翻转课堂中,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与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学生则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课程的设计者,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进程,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4)教学评价方式的翻转, 传统课堂,期末的一张纸质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部评价,没有任何对学生学习不足的建议。翻转课堂,则利用评价技术跟踪,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详细信息,注重从多种角度、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多元能力进行评价与建议。

二、《财务管理》的课程特点及教学困境

(一)课程特点。财务管理是高校各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学科交叉性大的特点。该课程以经济类、管理类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研究资本市场和参与资本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及其价格机制,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经济法规、会计学等多个相关知识领域,并且随着各学科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财务管理研究的是企业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企业财务目标,对企业资金运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要求学习者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用规范的计算分析方法,在不断完善的技术手段的辅助下,能够进行相应的预测、估值、评估、决策、分析。

(二)教学困境。财务管理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而理论性又较深的课程,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在目前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费时费力,辛辛苦苦地满堂灌,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有些老师在该课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理论教学内容尚有些吃力,许多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都流于形式。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没有直观感性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拓展其知识层面,从而难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

三、《财务管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模块,构建知识地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按照本科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将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先树立两个基本观念:即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报酬观念,再按企业的资金运动,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的逻辑顺序进行相关理论介绍,其间穿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经济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内容体系的分解和建构,既能让学生建构出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貌,又能学习掌握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设计导学案,为学生的学习建立导航仪、指南针。首先,教师应根据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以知识架构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宏观的了解。其次,教师应按两节课一个课时设计一整套的导学案,“导案”的着重点在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通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学习。“学案”是在导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以文档、PPT、微视频、案例资料等材料构成。“练案”是教师布置的针对“学案”知识点的练习,该练习难易结合,由学生在完成“学案”后独立完成,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教师可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对此练习及时的给予反馈与总结,促使学生完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师课前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以知识点讲解、例题讲解、典型案例等为主要内容的,内容精、模块化、5至15分钟的教学微视频, 微视频应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形式活泼,既要把一个小问题讲深、讲透,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教学微视频是针对知识架构图中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讲解,通过链接与知识架构图中的相应知识点连接,使学生在学习完微视频后,可返回知识架构图,自主完成知识的架构。微视频即点即学,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做适时的停顿与反复,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四)组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人是社会中的人, 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实现成长。学生在独立探索、学习阶段,已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要完成知识的深度内化,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完成。由于知识传递在课前已完成,因此在正式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可以通过安排测验、小组共同作业、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内容,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度内化,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合作组织、团队协作、语言表达、实践操作等各项综合能力。

(五)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在完成了个人任务和小组的作业后,经历了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阶段,教师应通过设计系列展示会、报告会,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机会,学生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点评,获得对知识的更深理解,通过观看其他学生或小组的展示,学习他人的优点,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师也可通过这一环节,明确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的“补救”工作。

(六)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无法保证与每个学生之间的平等、充分沟通和交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角地位,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辅导者,因此,在线的及时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在线交流的沟通平台,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及时记录自己的疑难点,尽情的说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的共同讨论交流,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学生。

(七)创新评价方法与机制。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是复杂、动态的,教师要及时监督、微观控制、适当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过程监控,才能确保学生逐步实现预期学习目标。《财务管理》翻转课堂的评价方法,既要体现学习的效果,又要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既要有定量结果,还应该有定性分析。课前自测、阶段自测、期末自测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的基础,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课程学习的效果。对学生课前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的调查,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的表现是定性评价根据。教师要密切观察、关注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状态,并为学生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激发其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2]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09

[3] 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211):47-50

[4] 王彤彤.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财会教育,2014,(10):117-119

篇9

一、高职专升本教育

高职专升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高职专科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学历;另一种是指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本文将重点分析后一种含义的高职专升本课堂衔接策略。

在我国,高职教育着力培养的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基本职业道德,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各项职业技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普通本科院校重点培养的是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学术型人才。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专升本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和体系,因此,高职专升本应当把人才培养定位在本科应用型技术人才层面,开展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的招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以非学习型的为主。这些学生通常基础知识不牢、应试能力较差、稳定性不好,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动手能力较强、参与性较高,而且比较积极活跃,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对于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往往不明显,因为长时间让学生听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和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把学生局限在教室中,会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有效掌握教师传授的内容,甚至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和倦怠心理。

为此,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应在充分考虑人才培养需求和高职学生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探讨高职专升本课堂衔接的有效途径,从而办好专升本教育。

二、翻转课堂理论

翻转课堂最初的构想来源于美国林地公园学校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化学教师。他们将课件录制成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后来逐渐流传开来。为此,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是一种教学模式,指学生在家里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以及完成练习。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因此叫做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清晰明确的教学信息、重新建构的学习流程和方便快捷的复习检测为特点,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学习者以及教学的中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个性化教;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个性化沟通,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取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收益。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传统课堂的教师,只关注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多数是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掌握情况也不好。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通过课前学习,在课堂上与教师一起进行探索式学习,学习积极性较高。此外,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考核方式,采用多维度考核方法,对学生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翻转课堂理论在高职专升本课堂的衔接

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定量分析、和抽象思维,知识含量多;而高职教育难度较小,知识面相对浅而窄,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要使高职专升本的课堂衔接顺利,必须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衔接质量。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较大区别,本科院校强调理论性,高职院校则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此,教师应以此为依据,以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设计教学内容。此外,根据学习者动机原理,如果学习内容之间具有关联性,或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具有关联性时,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联想,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组合起来,或者把相近的教学内容组块,再制作成微视频,方便学生理解吸收。在制作微视频时,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长度不宜多长,一半不超过10分钟

2.少文字,多图片或动画

3.语速适中,发音标准,配乐配合主题

4.内容由浅到深,富于变化和启发性

5.视频内容应结合市场以及学生就业实际,并注意更新

(二)教学活动设计

正如上文所说,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参与性较高,比较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为此,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不妨大胆创新,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合作学习。高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较差,独立学习效果较差,而经学者验证,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社会技能以及社会情感的发展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前学习微视频所提出的问题与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解析和辅导。为有效提高师生的沟通交流,这个环节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通过微视频所获得的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倾听以及参与学生的探讨,融入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中,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由此可见,在翻转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师生间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2.游戏化课堂。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喜好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促进课上互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翻转课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可以灵活的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课程的导入、教学内容的辅助、或教学内容的结束。无论是那个环节,这些游戏都能创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自由、民主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3.体验式学习。也可称为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欲望,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营造出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得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领会教学内容。

在翻转课堂,除了微视频创造的情境外,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播放音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赛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的投入与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创设情境,如作品的展示,甚至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像生产基地的参观走访等,达到体验学习的目的。

(三)评价指标设计

翻转课堂不仅仅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还改进了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在翻转教学模式中,过程评价在学生的评价上尤为关键。通过对学生学习的全程持续观察、记录和思考,教师对学生做出发展性的评价,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成为性价的主体和参与者,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组员之间的互评。

小组评价和学生互评是翻转课堂中体现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和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法,不仅能激励学生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任务,更能激励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合作精神。

四、应用翻转课堂理论的思考与建议

(一)精选教学资源。教师在选定教学资源的时候,应当注意教学资源并非越多越全越好。广而不精的教学资源,无形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应当精选教学资源,做好分类以及难易的排序,方便学生选择浏览,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二)增加课后反思与总结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学生课后做作业的教学流程,但这并意味着翻转课堂的教学到此就结束了。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巩固,需增加课后反思和总结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和课中的学习和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甚至把反思情况和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进步。

(三)培养高水平的成熟师资队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贯的做法。教师不再是仅仅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或者对着电脑想学生授课。教师需要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以便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辅导。这就对教师本身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胜任翻转课堂的教学工作。

篇10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诊断学;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3-02

医学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技能学习的一门桥梁学科。诊断学教学分为问诊、体格检查及基本诊疗技能教学三大部分,其中体格检查是医生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体格检查在诊断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诊断学主要是传统教学模式,由于体格检查部分知识点多、理论复杂、操作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重构,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下先观看视频学习,课堂上再与教师沟通交流,将课堂事务内外“翻转”的方法是翻转课堂的雏形。该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效率地提高,不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因此在世界各国已很快流行起来。

本研究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教学中,探讨和分析其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并将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研究,验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精选诊断学体格检查中的心脏检查、肺部检查和腹部检查三个教学专题,教师提前设计教学内容并创建微视频,让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讲解并将疑问带到课堂,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并讨论自己遇到的疑问,并进行学习成果分享与效果测试。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选择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共计192人。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诊断学》教材,两组授课教学师资完全相同。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教学组,即对照组,96人;另一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为实验组,96人。两组间男女生比例及学习综合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教学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在课前所有授课教师均参与集体备课。

1.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采用“预习-听课-复习-考试”方式学习。

2.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单,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建立实验组学生“QQ群”,在授课前一周将视频、课件、案例等上传到“百度云盘”中,分享“百度云盘链接”,供学生课前学习。上课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师通过设疑、提问、答疑、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对共性问题提供针对性讲解。

(三)观察指标

1.测试成绩:学习结束后,针对心脏检查、肺部检查和腹部检查三个专题分别进行测试。满分100分,其中:笔试5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5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心脏、肺部和腹部体格检查的操作方法与规范程度。

2.教学效果评价:参照文献制定了诊断学教学效果评价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每一个方面有五个选项:很能、能、比较能、一般、不能。在开考前进行,要求学生当场独立填写,并立即收回问卷。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100%。统计时,将调查结果量化成分数,“很能、能、比较能、一般、不能”分别对应分数95、85、75、65、55。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测结果。数据来自于三个专题的测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的量化统计结果。P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专题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考试结果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n(%)],即:人数(百分比)}。并对每个专题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学生每个专题的测试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并统计(见表3)。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普遍认为他们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国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波新浪潮。

一般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时间大约是10min,因此翻转课堂的课前微视频建议教师制作在5~15min的微视频最佳,可满足学生保持最佳注意力最佳时长需求。微视频的设计应突出重点和难点,要讲述清晰,层次分明,在结尾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我初步检测学习程度。教师需提前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通过制作“短平快”的微视频传递知识点,在通过翻转课堂阶段师生互动交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研究以诊断学三个教学专题为例,分别采用传统多媒体授课及翻转课堂方式教学,对比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从测试成绩分布(表1、表2)发现,翻转课堂教学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了主观评价。结果发现: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均得到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