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9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
此前《财经》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拟就《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参与政策调研和文件起草的人士透露,《决定》此前已经在很大范围内征求意见。而《规划》内容还需补充完善,时司或将推至今年年底。
密集决策调研
决策高层第一次公开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2009年5月份。去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国务院总理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者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表了看法。
11月3日,在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他强调,要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
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和相关文件起草组。
此后的3月~4月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成员部委开始了全国调研。由发改委等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亦同时征求各方意见。
参与调研的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陈志博士介绍说,调研分为区域调研和领域调研前后两个阶段。区域调研集中在三个区域:湖北、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省份代表,广东、上海代表发达地区,另外还包括东北地区。调研内容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以及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等。
回京后,调研组又分领域进行了多次座谈,部分企业家和科学家代表参加座谈,相关文件起草工作随后进行。
参与《规划》起草工作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吴滨博士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领域,都需要较长时司的培育,大规模推广应用也需要一定时司。大家目前的共识是将《规划》内容写得实一些,强调针对性,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尽量避免政策“通用性”。据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介绍,目前《规划》还在编制和研讨过程中。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室主任张晓文对《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国务院的《决定》,《规划》涉及的内容更多更细,涵盖很多产业,包括较多技术性内容,目前还在研究和制订当中,计划于今年年底左右出台。
“七领域”版本演变
《决定》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据《财经》记者了解,经广泛征求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版本与此前相比有所变动,如海洋工程和航空业,目前都已并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医药和生物育种扩展为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包含了原来的电动汽车,并在其中扩展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项。
曾参与地方调研的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段小华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相比此前版本,目前确定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集成,这与各产业之间融合的趋势有关,也与带动一些领域发展的意图相关。
吴滨表示,在七大领域之下,还包括20多个重点方向,不排除其中的重点方向有所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2010年年初的《2008~2009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1.41万亿元。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
另外,“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还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可达6万亿元。
扶持政策高含金量
《决定》在财政、税收、金融、国际化和市场等方面,都列出了扶持政策。《规划》则将对这些政策进行细化,比如在节能环保,能源价格、资源税收、新型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需要配套政策支持。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建设、新能源的上网定价等,都将有所突破。
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有关人士表示,《规划》中即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最主要的还是财税扶持和优惠政策。
此次《决定》指出要制定完善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据了解,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财税政策将参照和借鉴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另外为鼓励自主研发,按照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政策是,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人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增值税方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一定比例税负之外的税款即征即退,但该政策只针对软件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等。
据段小华介绍,在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和市场培育方面,政府将出台不同以往的举措,眼下呼声较高的“重头戏”是财政和金融相结合的政策,它体现着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耦合,可引导大量民间资本的跟进投入,包括资本市场、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方方面面都要发挥作用。
据悉,在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中央层面早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设下伏笔。2009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与北京等六省市合作,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发起设立20只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旨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之初即募集资金约9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亿元,相关省、市财政投入12亿元,社会资金近70亿元。
截至目前,20只创业投资基金中已有16只组建完毕,公开挂牌。
在8月28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战略性新兴
产业需要一个培育孵化的过程,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明显,政府参与创立的创投基金,就是要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问题。
此外,此次《决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融资方面也多有着墨,指出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协调政府与市场作用
段小华分析指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建立适应其发展阶段的科技投入政策。可以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科技公共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阶段应当是新兴产业的形成阶段,即孕育期和成长初期。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就处于新兴产业的孕育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则处在成长期,都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而信自、产业则处于发展期,更要强调竞争。业内人士表示,说到底,就是在各个阶段如何去协调政府和市场作用的问题。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室主任张晓文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重要原则是,政府不能管得太多。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不能像此前的4万亿投资计划那样,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力量。
在中央层面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之前,全国很多省市的相关政策已先行。比如,8月30日湖南省下发《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所列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七个领域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这一版本与中央层面有所差别,后者包括的“新能源汽车”被“文化创意”取代。
篇2
科技兴贸基地建设是广东贯彻实施国家科技兴贸战略,加强科技、产业与贸易有机结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外贸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0年广东首次提出发挥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与外经贸结合的优势,加快高技术产品及技术出口基地建设以来,其在科技兴贸政策体系建设和基地国际化建设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截至2014年底,广东科贸基地布局涵盖了国家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城市、特色产业基地及大型企业四大类型,其中国家级机电和高新技术类外贸基地(不含深圳)共有10家,包括广州从化市新材料基地、惠州仲恺区TCL液晶产业基地、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生物医药出口基地等。当前,广东科贸基地正从最初的出口加工型,向科技工业型、知识经济型跨越,创新驱动和战略转型成为基地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发展新常态,国际化、产业化和科技化的良性互动效应日趋明显。本文主要介绍广东科贸基地国际化发展、产业集聚、自主创新能力及公共服务情况等方面情况,分析当前复杂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为广东加强科贸基地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对策。
一、科贸基地建设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迅速
自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出口额从1999年的120.3亿美元,发展到2014年的2310.5亿美元,15年间增长超过19倍;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9年的15.5%,提高到2014年的35. 8%,15年间提高了2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占比从2002年的2.9%提高到2014年的24. 5%。据调查,科贸基地超过六成的企业2014年出口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近两成企业出口1亿美元以上;约六成的企业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占本企业出口总额达80%以上。
(二)高新技术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科贸基地约八成的企业组建了专门的科技研发部门,约八成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国外专利。例如,从化新材料基地企业中有2家国家级、8家省级、3家广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30家企业建立了内部技术研发中心,29家新材料及新材料应用企业共拥有43个品牌,企业共获493项专利;惠州TCL液晶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l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TCL集团在平板显示方面拥有19项专利技术,其中一项获得中国专利奖。
(三)企业国际化合作步伐加快
截至2014年底,从化新材料基地企业在境外建立自主营销网络、生产厂等投资实体38家,设立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点近400个。惠州TCL液晶产业基地鼓励企业与海外具有战略和产业优势的液晶显示企业建立合作、合资的技术中心,搭建研发、生产、应用、销售等上下游企业参与的战略联盟。截至2014年底,TCL集团的销售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并在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设有研发机构,在中国、波兰、墨西哥、泰国、越南等国建立生产制造基地20多个。据调查,未来两年(2015-2016),科贸基地约有三成的企业将加强建设境外营销渠道,约两成企业将与国外研发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引进国际先进商业模式,约一成企业将加强境外直接投资设厂,或并购海外优质资源和品牌。
(四)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广东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领域涵盖了产品研发设计、公共技术研发、公共试验检测、市场营销服务等方面,为基地及高新区内的中小外贸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中山火炬开发区重点加强技术共性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建设,建立起区域内产业链的纵向技术合作和横向产业交流相结合的创新网络,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检疫、计量、认证等技术服务机构,并完善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等。TCL液晶产业基地通过建设海外市场营销服务平台,积极联系和发现影视营销、娱乐营销、区域性体育营销和新媒体营销等多种渠道的业务合作机会,为基地企业提供海外市场营销服务、广告服务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基地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自主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活动。从化新材料基地的多家骨干企业分别获批纳入“省重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为基地新材料关联企业免费提供公共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信息、检测等公共服务。
二、科贸基地创新驱动和战略转型新特征
(一)加工装配逐渐向高新技术服务延伸
随着广东制造实力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夯实,科贸基地不少企业开始突破低层次恶性竞争.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积极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为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服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高新技术服务外包加快捆绑融合,高端业态开始集聚发展。据调查,超过八成基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品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约四成企业现已向海外提供高端或核心研发设计服务。例如,TCL集团于2014年提出建立“产品+服务”新商业模式,与思科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公有商用云服务平台,现已推出基于云端的视频通讯和协同办公系统。此外,近年来广州软件出口产业基地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游动漫、通信软件和工业软件等为代表的优势领域迅速转型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增长最快、集聚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二)自主研发与全球资源集成相得益彰
在从移植型经济向内生型经济转型进程中,科贸基地一些有基础、有条件的产业领域如化工与新材料、汽车和摩托车等交通运输制造、半导体、通讯及仪器设备等电子信息和光学行业、软件等,力求突破行业核心和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的专利和技术标准。例如,从化钽铌冶炼厂自主研发了用于航天航空和军工等高端产品的超合金系列,其电容器钽粉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产品多次成功应用在神州系列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上,还因产品性能稳定而被全球顶级企业(德国斯达克公司)列为国内唯一供应商。此外,科贸基地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开放式创新体系,通过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加强与海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有效地集成、整合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
(三)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
近年来,科贸基地企业为提升出口效益,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更开始注重探索符合新兴技术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组织模式等。据调查,2012-2014年期间,基地近九成的企业开发了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功能进行改进;近六成的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实行技术升级;五成以上的企业优化业务流程管理;约三成的企业改变或创新了商业运作模式、搭建新型营销渠道,及开展了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国际化运营管理。例如,金发科技公司通过业务重组,强化上下游供应链管理,营运模式逐步从OEM向ODM和OBM转变,并加强引进国际先进商业模式,搭建新型营销渠道,加大境外市场拓展力度,有效扩大了出口。更有一些企业通过实施兼并收购等,进入全新领域,实行跨界、跨行业拓展,构造出独特的价值链。例如,广电运通公司在金融货币处理设备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后,逐步将业务领域辐射到其他相关行业,大力拓展非金融软件服务领域,如石油系统、电信系统、航空系统、铁路系统、电力系统等。
(四)“全球引智”与“全球布网”并重发展
近年来,科贸基地愈加重视对海内外智库的引进,特别是加强对掌握战略性新兴技术的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与孵化,培育高端项目,带动新兴产业成长。例如,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实施“大孵化器战略”,通过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在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引进台湾、以色列、西班牙等高精尖技术项目,现在孵创新创业项目400余个;中山火炬开发区集中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现已成功孵化68个企业项目。同时,基地企业积极开展国际科技经贸合作,纷纷赴外设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例如,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丹麦、北美设立了研究中心,推动风电技术创新;广州新动力塑胶有限公司分别在尼日利亚、蒙古、英国、南非分别设立了6个自主营销网络;广州万力商贸轮胎有限公司在日本、美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85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和拥有了自己的轮胎销售商网络;广州市金浪星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在埃及设立了生产加工厂和自主营销网络,等。
(五)“大而强”与“小而精”协同创新
培育龙头企业一直是基地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龙头企业的导向作用和系统整合功能,有效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配套企业创新发展。例如,惠州仲恺高新区充分发挥TCL集团已有的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建立起研发、生产、应用等上下游企业参与的战略联盟,形成以新型显示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广州软件出口产业基地以网易、海格通信、从兴电子、中望龙腾、广电运通,动景科技、久邦科技等品牌龙头企业为主导,营造开放创新的产业环境,培育本土品牌创新。但同时可见,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为了基地更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是产学研合作的更优质载体,特别是愈来愈多的留学人员被吸引进驻基地留创园创新创业,将海外新兴技术、管理、商业项目和天使资本进行灵活有效整合,突破行业核心技术瓶颈,以小杠杆撬动大市场。
三、科贸基地战略转型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从国际市场竞争上看,全球创新战略竞相涌起,新兴产业国际化进程迎来矛盾凸显期
在科技创新角逐中,国际范围内的利益博弈加剧,经贸体系重构趋势明显,引发高新技术与服务的贸易争端和摩擦加剧,双向投资经历增速、市场和结构的多重调整。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广东基地原本依靠大规模中低端加工装配的发展模式面临加速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基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将有可能被动接受发达国家新一轮的技术标准和贸易投资规则。据调查,目前基地己出王见‘‘外资撤回”的现象,一些企业反映,由于外资的撤回,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均受到较大影响和制约。
(二)从现代科技革命上看,全球领先技术加快交叉渗透,新兴产业国际化模式和路径面临颠覆性创新
新技术革命由导入期向拓展期转折,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等科技成果在各行各业中向纵深拓展和渗透,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不断催生。据调查,科贸基地约七成的企业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可再生能源科技及先进型材料对产业创新和贸易转型影响巨大。精益制造、敏捷制造、网络制造、数字制造、绿色制造等将快速替代由劳动力、土地、资源支撑的粗放型制造模式,科技创新对出口结构调整的驱动作用愈加明显。当前,基地正处于低端生产力逐渐调整转移,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的转型阵痛阶段,如何将新兴业态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优化相结合、如何将产品经济与服务经济相衔接、如何将技术开发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交融、如何将规模化制造与个性化制造灵活交替,成为基地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和战略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从企业内生动力上看,高端要素资源运筹掌控不足,出口转型瓶颈短期内仍难以突破
在拓展国际中高端市场过程中,基地企业缺乏对人才、资本及技术等高端资源的整合与创新集成能力已成为重要制约因素。例如,在吸引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基地目前本科以上人员在50%以上的企业仅两成,绝大多数企业招聘的硕士和博士比例不到5%,仅极少数企业引进了外籍技术和管理人员;近七成的企业反映,缺乏高端科研人才是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出口转型困难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在资本运营方面,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仍是主要的研发投入来源,其他资金来源比例严重偏低,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兼并收购、创业投资基金、再担保基金等投融资渠道。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方面,由于依托合作方或受制于产业链分工、缺乏长期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和环境、产品开发流程不健全等原因,企业对境外技术引进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的依赖性仍很强。
(四)从基地环境建设上看,资源限制成发展短板,国际化载体培育面临体制、政策和市场的综合设计考验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是当前基地普遍存在的突出困难,主要体现在产业园区的道路、污水处理、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用地指标缺乏,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受阻,大型优质项目洽谈受影响等。此外,在基地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存在重项目资助轻平台建设、重企业发展轻人才服务、重资源供给轻需求激励、重政策制定轻效果评估等不足。例如,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新兴产业发展的准入、扶持、评价及退出标准和机制有待建立;科技、金融与贸易模式相结合的综合创新体系和驱动机制有待形成;高端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有待创新,等。在政策促进方面,企业搭建海外营销网络体系、境外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自主品牌建设、国际标准制定、境外参展和科技创新交流活动等的支持体系有待完善。
四、科贸基地国际化发展与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支持科贸基地采用多元化资本运作方式,在欧洲投资建设“新兴技术项目国际孵化中心”。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以欧洲国家为重点,设立海外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加强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上的密切合作,尤其要注重对欧洲的新兴技术引进,加强与欧洲创新驱动型中小企业合作。通过设立海外投资和并购引导基金、天使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在项目挖掘、管理和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加快集成国际著名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技术成果,在国际市场上搭建起新兴技术合作、技术贸易、委托设计开发等渠道,实现协同创新发展,逐渐形成新兴技术项目挖掘、筛选、孵化、投资、回国产业化的发展体系。
第二,要以国家支持中小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政策为导向,加大对科贸基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广东科贸基地积极引入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中小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对基地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新兴技术领域科研项目给予扶持,包括开展国外研发和技术合作、海外知识产权协作、购买国外信息和管理咨询服务、引进国际项目带头人、开展国外专业技术培训交流和国际资质认证等。
第三,要着力研究并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出口示范企业/项目”认定工作。推进科贸基地发展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探索新型出口盈利模式、新型国际营销模式、新型产学研贸运营机制、新型科技金融模式、新型贸易融资模式等,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高新技术服务相结合。建议年度评审一批以商业模式创新带动出口转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适当向创新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倾斜,不以出口规模作为门槛标准,并对获得认定的企业或项目,在通关便利化、项目融资、高端人才招聘、境外参展等方面给予扶持。
篇3
信贷结构的表面形态是信贷资产总量的分布构成,是信贷总量变动的结构基础和支撑,其内在形态是信贷资产总量中各品种、客户、行业、区域、期限等多层次的有序组合。但仅仅把信贷结构简单地归结为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忽视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就会对信贷政策取向产生误导。信贷结构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它还要受经济、社会、市场、客户、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贷结构还是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重要依据。研究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控制潜在的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就此而言,信贷结构调整是加快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是优化信贷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通道,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信贷结构调整是建立在对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预测基础上的一种超前性调整。对未来的分析判断、预测本身就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对决策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要有一个明确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与计划并作为指令性要求,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并以信贷目标结构来评价各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由于信贷结构调整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需要经过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决策层应在可以预见的诸多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本质性、长期起作用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要避免雷同化,每家银行的比较优势不同,信贷结构调整的目标也会不同。商业银行应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信贷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来防范和控制风险,来提高单位信贷资产的盈利能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信贷结构调整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永久的系统工程。只有审时度势,及时准确地调整才能使银行资产业务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
一、信贷结构调整基本原则
(一)适应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升级方向的原则信贷结构调整必须与各阶段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大趋势相协调,与国家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相一致。要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立足传统产业,挖掘战略新兴产业内发展机遇。对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产品,要择优扶持:对国家明令禁止、限期淘汰的产品,坚决停止贷款支持,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二)分类指导、有进有退原则信贷结构调整要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市场情况、资源禀赋、经营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因行施策,实行差别化管理政策。要在注重调整目标整体性的同时,兼顾调整方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
(三)风险控制与综合效益相统一原则信贷结构调整中,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的原则,做好客户需求与产品组合安排的结合、业务综合收益与客户风险状况的结合,努力实现风险最小化基础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流程
(一)深入进行市场分析,摸清细分市场情况认真分析本区域经济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优势,对辖区内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优势行业等进一步细分,对目标市场和客户进行排序。同时,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走向和地区经济发展变化,明确提出重点支持行业及分支机构,保证信贷资源合理配置到上述重点目标投向上。
(二)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信贷结构调整的区域、行业、客户、产品多维资产组合具体管理要求一是差别化安排好不同地区的发展定位。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阶梯性和不平衡性,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发达地区已基本完成,而在中西部地区正方兴未艾,不能简单的用一种偏好来制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要关注产业升级换代后的变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中西部地区要密切关注东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区域振兴规划战略的发展机遇,支持现代化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二是做好行业分析,明确行业增长目标。顺应宏观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转变,要巩固传统产业,密切关注代表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技术和市场较为成熟的战略新兴产业。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特色,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优势行业对当地GDP贡献及产业集群分布情况,支持区域特色明显、低碳环保的优势行业,严格管控直至退出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监管部门严控的,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录”、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相关行业。三是提升客户选择、挖掘能力,明确客户增长目标。积极支持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契合区域资源优势、竞争力强的客户,严控退出技术水平低、公司治理混乱、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不足的客户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客户。四是推进产品创新,实施组合管理,以客户-产品组合管理为经营主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实现业务风险收益的综合平衡。要求全行各分支机构要遵循产品风险特性,提高中、低风险产品比重,有选择地进入高风险产品。根据风险缓释措施与客户信用等级设定各级经营机构的风险资产分布结构,明确每类信用等级客户使用高风险产品余额的上限和低风险产品的下限,使用保证类贷款余额的上限和抵质押类贷款产品的下限,持续深入推进风险资产结构组合管理。
(三)加强对信贷结构调整工作的实时监测,确保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监控、考核力度,要求各分支机构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结构调整政策相关要求。要强化对信贷结构调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按季监测并分析总结。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信贷资源的分配、考核激励费用的配置、业务管理权限的调整等方面,向结构调整政策执行情况较好的行业倾斜,引导各级机构积极主动落实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
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扶持
(一)理顺政府与国有银行的关系
在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对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对自身的身份和地位有一个新的定位。从一般意义上讲,政府的职能应定位于行政权力和宏观经济管理权的界区内。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或控股性质的,所以,政府在已有的职能结构中又被赋予了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职能,政府由此就成为集社会行政管理者、宏观经济管理者和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三位一体的“混合体”。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职能显然是膨胀了。政府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履行所有者职能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它与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含混搭配,合二为一,就为政府过度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奠定了基础。规范的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的定位应该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的、以法律手段来维护的、以利益为导向的政银分离,产权清晰,政府干预适度是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关系的基本点。在这种关系框架内,政府一方面凭借其权能,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提供信息、增强激励来影响国有银行的经营行为;再一方面,通过财政部门和政策金融部门,积极提供公共金融物品。
(二)构造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发展资本市场,降低社会间接融资比例。一是扩大股权融资,增加债权性资金供给;二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积极鼓励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并理顺其作用机制,迫使银行不在这些行业过度涉入,同时,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应通过债市、私人资本等多种方式筹资,而不是紧盯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从体制上增加长期资金市场的竞争者,增加资本供给,相对减少市场对银行债务性资金的有效需求,从而压缩银行长期信贷市场,减少间接融资比例,解决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不平衡的矛盾,长期贷款与短期资金不匹配的流动性矛盾。从减少长期信贷需求约束上强化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信贷市场的内在动力,从而使银行的贷款转向中小企业,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增加市场供给主体,形成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开拓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填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的县域信贷市场和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促进信贷结构的均衡。发展风险投资基金,解决高科技企业以及创业投资的融资问题,为商业银行后续进入形成铺垫。
篇4
关键词 创业投资;科技传播;科技创新;高新科技产业;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52-04
1创业投资简介
科技传播的主体和渠道当前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其中企业层面的传播主要通过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大规模应用来实现,背后是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在推动。高新科技的大规模应用对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深入的影响,对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的方式和力度带来了深层次的变化。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深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更使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呈现爆炸式的发展速度。
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创业投资是其主要推动力量。创业投资是指创投资金对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退出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
1.1创业投资的对象
创业投资的投资对象是那些风险大、但潜在效益也高的企业,通常是处于初创或未成熟时期,但可能发展迅速,未来有望成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强,企业主导者也一般出自技术研发人员,但企业在市场前景、技术及产品可行性、管理运作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有可能一飞冲天,为投资者带来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收益,也有可能在竞争中折戟,投资者血本无归。创业投资单体项目利润率高,但项目失败率高,需要投资团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1.2创业投资的特点
1.2.1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
创业投资之所以钟情于高新技术,是因为高新技术能够创造超额利润。创业投资多年来屡向世人展示奇迹,平均回报率高于30%,一旦投资成功,其回报率有时高达10倍以上,远远超过了金融市场平均回报率。创业投资者追求的正是潜在的高收益,这往往是投资额的数倍甚至更多。
但任何一项高新技术产品开拓性的构思、设计、投产、商业化过程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产生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环境风险,失败率极高。
在创业投资行业中,成功率一般不到20%,完全失败的比率在20%以上,另外60%左右不超过市场平均回报率,如美国“硅谷”就有许多企业因为管理不善,资金不足,经济形势的影响等问题而半途夭折。尽管如此,投资者能够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尽管单个投资有可能损失惨重,但组合收益却由于某些投资高额回报而达到丰厚的投资回报率。
1.2.2长期投资,资本流动性较小
企业产品开发是项系统工程,从研究开发、产品试制、正式生产到盈利,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销售进一步增加等多个阶段,从创业投资投入到企业盈利直至风险企业上市,再经过一段股权持有期,投资者才可以变现投资,收回资本,获得资本增值收益。
一般从投资一个项目到收回投资需要3-7年甚至10年,在这段时期内,由于投入资金变现退出困难,因而资本流动性较差。我国当前创投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基本在3年以上。
1.2.3权益投资
创业投资者看重的是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性和潜在高收益性,一般并不要求风险企业在足够长的期限之前分发股利或偿还,而是追求新兴企业成长期的高额利润。同时,风险企业拥有的宝贵财产通常为智慧与技术,难以以传统方式进行融资,创业投资正好填补了这一资金需求,通常以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的方式注入资金,从而使企业得以安心长期发展。
在创业投资行业流行的说法是,参与但不以控股为目的,通常占被投企业20-25%的股份,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创投机构在被投企业的股份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尽量达到投资预期收益。
1.2.4阶段性和循环性
创业投资者通常根据风险企业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相应地把总投资资金分几次投入,上一发展阶段目标的实现成为下一阶段资金投入的前提。由于创业企业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奋斗,才能被市场认同而获得成功。
创业投资家根据项目的发展情况,将资金分期投入,最初投资额较少,随着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创业资本不断地跟进投入。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中止投资,通过这种策略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创业投资事先并没有确定的投资总量和期限,而传统投资往往是一次性支付或时间确定的分期支付。
1.3创业投资的载体
目前,国内外创业投资都有以下几种形式作为载体:
1)政府引导基金
政府引导基金又称创业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出资,并吸引有关地方政府、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投资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或新设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政府引导基金的目的在于“引导”,即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以此吸引各个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的进一步投入,最终投入到当地希望扶持的重点行业,培育、聚集一批当地政府希望发展的高新技术公司。深圳的“深创投”就是由政府引导基金发起成立,而后迅速成长为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创司。“深创投”目前拥有高达100亿元人民币的可投资能力、管理着外部10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十四年间接洽项目数万个,已投资项目486个,领域涉及IT、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化工、消费品、连锁、高端服务等,累计投资金额近135亿元人民币。
2)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机构是创业投资的主体,风险投资机构将市场上能够接受高风险的富有阶层的资金募集起来,利用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寻找筛选项目的能力,寻找到有潜在高回报的项目进行投资,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管理辅导,上市或并购退出。为追求高回报的资金和有融资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搭建桥梁。
3)孵化基金
孵化基金中包括孵化器投资和孵化政策基金。孵化器投资即孵化器以投资的方式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和服务,如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咨询服务等,有时也以少量资金进行投入。由于这是一种辅种子资本,所以仅靠孵化投资很难使投资项目完全启动。孵化政策基金是政府或孵化器为吸引投资项目而对某些特定项目或投资者给予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如留学归国人员到某些孵化器创业可以无偿获得10万元的资金支持。
4)天使投资基金
天使投资基金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行为的种子基金,也是一种前风险投资。它是由拥有较大数量资本的人(即“天使”)所进行的个人(或多人联合)投资。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天使投资基金的数量要比风险投资机构种子基金大得多。
2 创业投资在科技传播上的作用
2.1创业投资的流程
1)项目筛选
创业投资不同于一般投资,它是智力与资金的结合,其投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它承担着投资项目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风险。因而,它以严格的项目选择、评审和参与该项目的管理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并以投资组合的经济效益来保证资金的回收。创业投资主要从技术创新的可行性、项目的经济评估、企业领导的业务素质三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创业者的团队素质及其带头人的能力品性、产品未来的市场潜力及市场竞争能力、技术是否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和实用性、公司运营管理是否能够跟上和促进公司的高速发展。
2)项目投资
创业投资公司对项目公司进行行业和市场分析之后,派驻工作人员进行尽职调查,双方协商或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进行估值。创业投资公司审查项目公司详细的商业计划进行项目投资成本测算,根据尽职调查结果调整现金流和财务预测做出投资决策,并提交投资委员会批准。
3)项目辅导
双方意向一致后,签订法律文书,形成合同,创业投资投入资金,项目公司出让股份,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创业投资公司经常了解被投资项目的运营情况,派驻及聘请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辅导项目公司高速发展。跟踪市场动态,以便对后续退出方案做最优选择。
4)项目退出
创业投资公司根据项目运营情况及市场状况,选择最优的退出方案,落袋为安。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被兼并收购,公开上市(IPO)和清算,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渠道,可得到相当好的回报;被兼并收购分为管理层收购和被其它公司或投资者收购;清算是在公司经营状况不好且难以扭转时,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2.2促进实用性科技传播
1)对有市场前景的技术进行筛选
创业投资通过对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公司进行筛选,使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转化成可以大规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则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形成了更广泛的科技传播,如果产品和服务市场接受度较差,资本也会采取以脚投票的方式进行舍弃。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环保、医药、新能源等众多高科技项目通过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实现了长足发展,将科技传播到了每一个客户的手中,对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带来了长足深远的影响。
2)通过资金支持、管理辅导等服务促使科技大规模应用
创业投资对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的推动体现在项目公司的服务和产品上,其投资项目会较多关注早期项目,促使科技创新产业化,我国的几大著名网站新浪、QQ、搜狐在初创期都是由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作为启动资金。资本的逐利性也会要求将服务和产品尽可能的规模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大规模应用。
3)高风险、轻资产使得创业投资成为唯一选择
高新科技项目往往有着高风险和轻资产的特点。互联网产业、软件产业中成功者登顶辉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背后是大量公司的折戟商海,即使是马云这样的“创业导师”,在阿里巴巴之前,也是屡创业屡失败,这是由于高科技产业往往是一个全新领域,其产品效用、市场反应、竞争态势、盈利模式都有较多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同时,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资产往往是专利技术和人才,从传统渠道很难融资。高新科技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是从创业投资中获得资金支持。
3 创业投资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3.1技术创新成我国经济下一阶段主要推动力
1)经济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为第一阶段,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外开放和解除经济管制等制度大变革带来的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90年代至2008年经济增长受益于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出口拉动;2008年以后,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逐渐弱化,企业成本快速上升,外部经济疲软。中国出口制造业遭遇发展困境,一方面要与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国家竞争,另一方面要与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竞争。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再也难以继续大幅度提升,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被倒逼转向内需和产业升级。
在这个阶段,中国需要向占据更高价值产业链地位的出口大国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挑战,竞争优势更多地不能再是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简单规模扩张,而是要更多依赖科技水平与创新速度的提升。在此情形下,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就成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形势倒逼下的无奈而又必须的选择。
2)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即产业结构高级化,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利用政策、资金的引导,积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和扶持。
3.2高新科技产业成为经济持续性增长的源泉
1)高新科技产业本身特质决定其高速发展的特质
高新科技项目一般处于新的产业,有潜力深厚的“蓝海”市场,拥有比较强的技术优势,能够提供效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高新科技公司的发展速度也就远超传统公司,2004年,腾讯营收为11.435亿元,2013年,预计营收将达560亿元,较2004年增长达50倍, 2007年市值达到100亿美元,2013年9月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超同期GDP增速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年均发展速度保持在30%以上,当下热门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从2006年至2012年以84.2%的速度增长,环保产业近几年产值年增长率超40%。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经济持续性高速增长的源泉,采用各种方式促进、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以增加经济活跃度,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000年到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0411亿元增加到88434亿元,年均增长21.5%,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2年,我国工业领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2%,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保持持续增长,我国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占世界第一位。
3.3创业投资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1)高风险特性决定了创业投资是其主要启动资金来源
如上所述,高新科技项目公司大多是轻资产、重研发的企业,公司初期所需资金多,但本身无相应资产可供抵押,且高新科技公司虽然增长迅速,但风险偏高,未来较多不确定,从银行获得资金较难。
因此,高新科技公司启动之初,除了自有投资之外,创业投资基本上是其唯一资金来源。影响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的,除了技术项目的密集度之外,当地创业投资的兴盛程度是主要决定因素。
2)高新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背后是大量创业资本的投入
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成立之初,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投入500万美元,解决了“生存问题”,随后软银投入2000万美元,帮助阿里巴巴熬过了2000年-2003年的互联网寒冬,2004年,阿里巴巴又获得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2005年,雅虎和软银再投资数亿美元,夯实了阿里巴巴高速增长时期的资金基础。可以说,阿里巴巴每一步跨越的背后,都离不开创业投资的支持。同样,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更有赖于大量创业资本的进入,深圳、上海、苏州、无锡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兴盛发展的区域,同样也是创业投资活跃度高的区域。
3)创业投资和市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
创业投资和市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有市场需求的高新科技才有产业化的可能,市场的潜在大小、产品的市场契合度决定了其发展潜力,创业投资则专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高新科技公司的初创期,创业投资基本上是其唯一的资金来源。
4 山西省高新科技产业助推平台的建立
我国各个区域高新科技产业通常是通过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起来的,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较为关键,山西省的高新科技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靠高新科技产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发展起来,必须由政府强力推动,投入资金、人力物力、优惠政策来助推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4.1重点行业引导基金
对于山西省重点培育的高新科技产业,如物联网、动漫等产业,政府应根据行业特点,出一部分引导资金,吸纳金融机构及社会上的投资资金形成专项行业振兴基金,将投资基金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运作。如政府可牵头成立“山西省物联网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政府出一部分,再吸纳一部分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将基金委托专业的股权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可规定投资基金50%以上的比例要投入到本省的物联网企业,支持省里物联网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目前很多地区已成立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引导基金,如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北京市也设立了总规模达30亿的专项基金,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已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份中,江苏省发展最为迅速,省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后,各县市纷纷跟进,扶持当地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
4.2采用优惠政策吸引创司入驻
山西省应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来吸引创司的入驻,在政策力度方面,可以参考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等地的优惠幅度,在税收、房补和一次性奖励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在此,将北京的部分优惠政策稍作罗列,可供参考。
税收优惠方面,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根据《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意见》享有的优惠:对合伙制股权基金中的个人合伙人,从合伙取得的收益均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或者“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明确对合伙制股权基金中企业法人合伙人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性收益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明确对合伙制股权基金中普通合伙人的股权转让行为不征收营业税;连续聘用两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原则上可获得32%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返还;职工取得的股权、期权奖励适用优惠计税方法。住房公积金不受缴存额上限的限制,以及住房补贴可在税前扣除。
一次性奖励或补助方面,对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并在北京注册登记的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企业,或者发起设立的基金累计实收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公司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参照金融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其中,注册资本10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8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500万人民币。
租购房补贴方面,对上述企业或基金累计实收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公司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参照金融企业给予租购房补贴。其中,在金融街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一次性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元人民币;租用办公用房的,实行三年租金补贴,即第一年优惠50%,第二年优惠30%,第三年优惠10%,北京商务中心区和朝阳区也可参照执行。
4.3科协等部门搭建项目引进及展示平台
政府可授权科协等相关部门,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各产业协会、留学生组织、产业园区、投资公司洽谈协商,搭建项目引进及展示平台,使其成为高新科技项目的信息集散地,刚好地对接资本与项目,使更多的高新科技项目能够在山西顺利落地。政府可提供相应的经费,使平台能够长效化运作,成为引进高新科技项目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科技产业是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山西省要摆脱资源经济的依赖,使经济内生增长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就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招徕创投机构入驻,投入引导基金,吸引和扶持高新科技项目。
参考文献
[1]国内主要城市风险投资优惠政策比较.
篇5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理论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兼具教育和经济双重属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外部适应性特征。它对人才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增长理论代表人物佩鲁克斯认为,在同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会优先发展起来,形成“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又会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发展。
增长极如何形成呢?首先,必须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合适的环境。增长极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机器设备、熟练劳动力等。其次,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必须具备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他们不仅使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发展,而且能通过影响产生一批追随和模仿创新企业的增长企业。在区域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下,又可以形成另一个增长中心。再次,规模经济效益是“增长极”形成的又一重要条件。企业可以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其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二、内蒙古高职人才对区域经济作用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有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更离不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虽有一定发展,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较低,质量和水平不高,对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只起到提供“熟练劳动力”的作用。90年代,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输送的人才从“熟练劳动力”, 转向输送“应用型”人才,对内蒙古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 “十二五”能源供应战略西移政策,及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输送的人才从输送“应用型”人才转向“实用性”人才。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下现今内蒙古区域经济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迅猛,2011年GDP总量达到14359.88亿元,三产构成为9%:56%:35%,与全国三产10.1%:46.8%:43.1%的构成相比较,一、三产业小于全国的比率,而第二产业远远大于全国比率;同期,内蒙古三产的从业人员构成45.9%:17.7%:36.4%,与全国三产从业人员构成34.8%:29.5%:35.7%相比较,内蒙古一、二产业从业人员与全国存在明显差异。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人才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劳动力素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可以起到促进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有研究表明,近 10 年来职业教育对我国 GDP 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 7.13%,平均每年拉动0.64 个百分点。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依托内蒙古各地区人才发展需要,其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要努力适应地方发展,培养适合内蒙古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实用性、高技能、综合型人才。
(二)高职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产业,而这些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由此看来,内蒙古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步伐可以为内蒙古区域经济一、二、三产业的主导部门及像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等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企业提供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四、非均衡理论下高职人才满足内蒙古三次产业的发展的对策
(一)“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产业发展分析
内蒙古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已经积累了巨大的资源、资本及生产优势,因此内蒙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以采取以发展第二产业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再以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策略。
在第二产业中,六大优势产业冶金、化工、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2011年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的94.3%;其中能源行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2.4%。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中要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使能源供应中间增量部分更多的依赖清洁能源;对于冶金建材工业,规划中提到“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提高深加工水平,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对于装备制造业,提到 “围绕汽车、机械、设备等整机生产,加快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发展配套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配套园区”的发展目标;对于化学工业,提到“加大盐碱化工延伸加工力度,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增加产品品种,建成全国重要的PVC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塑料模具和制品产业集群”等发展目标。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积极发展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及鼓励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蒙药、生物疫苗和生物育种等目标。
(二)内蒙古高职院校人才发展措施
从“十二五”规划对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及初级产品加工,而是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新兴产业。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内蒙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目标,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重点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防止内蒙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千校一率。
1.努力提升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专业内涵
根据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在六大优势产业的专业设置上,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要根据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从专业内涵上开发。例如,尽管内蒙古1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有关化学工业的课程,但是就专业发展实力来说,以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最为雄厚。该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专业设置应以内蒙古“十二五”规划为专业发展方向,努力提高专业、教师、学生的质量,形成产业、专业、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化工专业群打造学校品牌。对于内蒙古其他的高职院校来说,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其他的优势产业亟待专业精准、技能高的高素质的高职学生来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可以以内蒙古这些行业为依托,努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以“办好一个专业,兴旺一个产业”为发展目标,打造其专业特色,建立学校品牌。
2.努力提高内蒙古高职学生的创业技能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技能本位不仅包括了专业技能,还包含了创业技能、职场技能、公民技能、生活技能等要素,而“增长极”理论中也提出了“经济发展区域必须有足够创新能力的企业及企业家群体”。因此,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入“创业技能”的相关课程,使高职学生不仅以专业技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也要以创业、创新能力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就内蒙古地区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本素质来说,餐饮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门槛较低,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内部可以成立创业组织机构,通过开设的相关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市场分析,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指导,努力让有潜力的学生以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2]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篇6
摘 要:本论文从中国LED技术的应用及产业的发展出发,在分析专利信息价值的基础上,从专利类型、年度趋势、技术领域、区域分布、申请人和发明人等角度,对中国LED技术的专利活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从而全面的了解中国LED技术领域专利保护现状及其竞争态势。
关键词:LED;技术创新;专利分析
1.引 言
1.1 LED技术简介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但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长决定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材料决定的。
1.2 LED的市场价值
据报道,目前国际LED巨头和很多专利“钓鱼者”已经在收集相关证据,准备中国的LED生产企业侵权,如若胜诉,中国LED产业或将遭受重大打击。当然也不排除“以专利换市场”实现“和解”的可能。
通过专利授权,控制LED封装企业及下游的各类应用型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其完整的产业链体系,逐渐渗透中国的LED市场,尤其是未来LED照明市场。而这或许是中国LED产业开始“战国时代”的开始。因此,目前对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LED技术进行一次系统的专利检索与分析是迫在眉急的事情,这样使得中国企业可以了解LED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发展和趋势,规避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减少损失。
2.中国LED专利信息分析
本文首先建筑于阅读大量的LED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以及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LED技术的有关关键词,通过“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然后经过LED技术领域的国际IPC分类号剔除工作,最后得出的数据。然后使用EXCEL表格的数据统计功能对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对LED技术的专利申请年度趋势、专利申请申请人、专利申请发明人以及专利申请IPC等要素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研究。本次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85年至2012年6月中国LED技术申请的专利。
2.1 年度趋势分析
自1985年到1998年,中国LED的发明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都不多,但从整体上看,申请数量有稳步上升的趋势;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确一直有一个较高的申请量,直到199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才基本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持平。到了90年代末,特别是2009-2010年,中国LED实用新型专利年度申请增长率达到50.5%,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也达到了件11203件,是1998年的12.1倍。目前,中国已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LED市场大规模发展。因此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LED技术专利的申请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阶段。
2.2 申请人分析
通过统计个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可以看出在特定技术领域内的专利技术竞争态势。如图2-1所示中国LED技术发明专利主要申请人,韩国的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在本领域中申请的发明专利最多,共计1436件,紧随其后的是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申请了1302件发明专利。排名第三的是中国台湾的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011件。从LED发明专利排名前十的申请人来看,除了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的都是外国申请人,由此可以看出,LED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图2-1 中国LED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统计
2.3 专利IPC分析
中国LED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涉及IPC的申请量。中国LED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IPC主要集中在H01L(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未包括的电固体器件),其申请量是9129件;其次是F21S(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是4578件;排在第三位的是H05B(电热;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照明),其发明专利申请量共计3342件。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LED技术发明专利的申请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泛,共涉及5个部分别是人类生活必需、化学冶金、照明、物理和电学,这说明LED技术在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2.4 专利区域分布分析
如图2-2所示的统计是中国LED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LED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台湾,其中广东省的申请量是6304件,而台湾的申请量是6100件。排在第三位的是江苏省,其申请量是3052件,只有广东省的1/2。
图2-2 中国LED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区域分布
3.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LED技术的专利活动主要集中在具有较高创新程度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而在政策的市场的推动下,中国LED技术的研发及专利保护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技术领域上看,中国LED技术领域的专利活动主要集中于专利分类号H01L和F21S所代表的技术领域,即:半导体器件和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从区域上看,中国LED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以及台湾等沿海科技发达和研发能力较强的区域;从申请人上看韩国的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的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LED技术领域的专利中有较强竞争力。(作者单位: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年鉴(2008-2009)[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7
目前,我国机床企业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先进企业相比,在以高速高精、复合智能、绿色环保、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为发展特征的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核心技术的研究、掌握和应用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两化深度融合、品牌形象提升、市场分析定位、研发理念创建、研发模式重组、研发体系完善、高端人才培养、管理精细化、深化应用ERP和信息集成方面,国外企业也有很多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此外,虽然我国一些企业研制了中高档数控机床,但大多数还是在进口关键功能部件的基础上进行的组装,并不完全表明我们已经掌握了中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整体的研发技术和制造技术。毕竟受研发能力影响,现阶段国内中高档数控系统的80%,高档数控系统的90%,高档数控机床的85%还有赖于从国外进口。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为25.8%,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为5.8%。这种现状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60%~70%的产量数控化率和80%~90%的产值数控化率相比,我国机床设备的数控化率水平还显得很低,这必然影响到下游企业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这些差距,一方面使得我国机床行业长期处于低档产品低价混战,中档产品竞争力不强,高档产品基本失守的现状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也使国内企业从根本上失去赢利能力,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高档产品,并使很多企业陷入到底是保生存还是求发展的两难境地。
更重要的是,这些差距也再次提醒人们,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企业的赢利和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现代科技,谁就拥有研发高档产品的能力,谁就拥有了企业赢利和未来发展的动力。
2011年,机床行业(71家企业参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显示:只有54.2%的企业应用了计划管理,11.3%的企业应用了关键资源需求能力排序,67.6%的企业应用了采购管理,59.2%的企业应用了销售管理,50.7%的企业应用了预算管理,31.0%的企业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15.5%的企业实现了业务与财务集成应用,11.3%的企业实现了管理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间的数据自动交换。评估结果还显示,目前我国机床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普遍落后,信息系统之间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机床企业属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企业,具有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复杂,零部件及加工工序多,工艺路线和生产周期较长,零部件生产作业计划和产品总装计划的编制和调控难度大等特点。为使机床企业最大限度地保持连续均衡生产,优化配置各类资源,从而实现按期按质交货,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的经营目标;企业惟有应用ERP和MES信息系统对计划期内各种机床所有零部件的加工、装配,直至整台机床总装调试过程进行合理组织和优化排产,并实时采集和处理车间生产作业信息,才能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
虽然机床行业是我国最早应用ERP的行业之一,但是评估结果却告诉我们,参评的71家机床企业中只有38家企业应用了计划管理,特别是只有8家企业应用了关键资源需求能力排序。这种应用水平怎能确保生产作业计划和总装计划的准确性?怎能有效提升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此外,只有11家企业实现了业务与财务集成应用,可见信息孤岛现象仍十分严重。显然,这又怎能有效支撑企业研发、制造、管理和服务全方位业务集成和整体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机床行业亟待深化应用ERP,加快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我国机床行业面临的严峻态势除了与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国内产业发展政策、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短视行为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机床企业战略定位不够清晰和低档产品产能盲目扩张,缺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一体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未能有效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及其深度集成应用,缺乏有效管理和创新发展能力等诸多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为此,政府和企业都应着力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完善项目的立项、检查和评估体系,全方位、多种形式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切实保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整体目标全面实现。
其次是国家相关研究机构和大型机床企业技术中心要在优化重组现有产品研发模式和研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并坚持以探索一代、预研一代、设计一代和制造一代为特征的研发理念和研发体系,切实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有效支撑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产品的创新发展。
篇8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航空企业;发展模式
一、引言
高技术服务业(High Technology Services,HTS)主要指包括高技术产业特征的服务业,是由高技术制造业的内涵延伸形成的新业态。主要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后向延伸形成的通信服务业、软件与计算机及相关服务业,也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前向延伸形成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发与实验室测试等,是为生产和市场的发展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国家统计局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中高技术产业涉及4个门类,61个小类。其中行业代码376号:“航空航天器制造”属于高技术产业。国家科技部高技术服务业分类中,M类即包含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目录中,G类含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M类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L类包含知识产权服务等。
国内高技术服务研究目前集中在产业政策、特征与宏观趋势方面。王仰东、谢明林等从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曹勇等人从知识视角解读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辅军等人从信息服务业角度阐述了高技术服务的发展方向;胡松等人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刘永华等对生产业发展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吕政、刘勇等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研究了中国生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些研究对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政策环境与发展模式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研究方法和成果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价值。
伴随《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1]58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3]4号)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新形势,在此背景下研究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的政策环境与国外发展模式显得尤为迫切且具有现实意义。
以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剖析国家宏观政策与企业外部环境入手,分析借鉴国外标杆企业的高技术服务的发展模式与经验,给出国内发展方向与模式的几点启示。
二、国家宏观政策趋势与环境评析
1.国家宏观政策与影响分析
(1)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党的“十”要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路径,立足于“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的高度。2013年国务院《“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国发[2013]4号),明确“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布局更加合理,重点领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主体示例明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布局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更加完善”的“十二五”建设目标,在科学数据平台建设、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耐久性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四化”发展、军民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联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在创新转型战略与国家战略导向相契合。
(2)国家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市场契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1]58号)文件,明确到2015年,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本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测检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化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等领域。并在加大财税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需求、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对外合作、引导集聚发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完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高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与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的专业布局和技术储备高度契合,为企业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3)人事制度深化改革影响企业战略布局
随着“十二五”期间航空工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进,“对于航空基础科研所和公共服务类研究所可能保留其事业单位,为航空行业(除了现有的中航工业、中国商飞还有其他从事航空制造业、航空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并由政府管理。”此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正在推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事业单位面临用人制度调整和分类改革等任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先后出台,对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固然有益,但也会明显增加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政策趋势迫使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将采取更坚定的信心进行战略布局调整。
2.社会与技术环境趋势分析
(1)服务业逐渐成为社会支柱性产业
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促进其他产业增长,提高经济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动力源。国家服务业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超过50%,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十二五”时期,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不断提升对服务业价值的认知,走出一条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使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导产业。
(2)劳动力成本逐步抬升
近年来,我国正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劳动力价格除了由供求关系导致的低成本外,也存在着体制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因素,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步落实,调整或改革不可避免。我国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后,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都出现了拐点,随着物价水平上涨速度和幅度的增大,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历史经验来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此外,随着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国内初级产品价格也在逐步上升,从而推动企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3)工业管理领域认证、培训、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如火如荼
近年来,在航空工业及社会工业领域的认证、培训、咨询、信息编码、质量管理、技术成熟度、技术状态管理、WBS、风险管理等技术服务如火如荼。同时认证已经成为质量控制、市场竞争、产业提升和质量监督的重要渠道,新合格评定领域、新专业、新模式不断产生,合格评定类别、数量和需求不断攀升。信息编码是信息化集成及深入发展趋势下产生的新兴专业,针对航空工业企业代码不统一、代码异构现象,以及个别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信息编码标准严重,企业基础数据不准确、混乱等诸多问题,进行集中进行整体性提升优化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航空工业装备研制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其项目的组织、计划、控制、沟通、激励、决策,以及实现其流程、资源配置及内外部接口关系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如项目策划、团队管理,技术状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项目评估、决策管理、信息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产品保证管理、工程管理、试验管理、制造管理等需求旺盛。
三、国外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模式
1.德国弗朗霍夫协会非营利组织模式
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以下简称“弗朗霍夫协会”),是欧洲著名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下设60个研究机构,拥有18000名工作人员,分布于德国的40个地区,年预算约16.6亿欧元(2010年),是当今德国典型的政府支持与高技术服务并重的三大科研机构之一。其组织模式呈现如下特点:
(1)独立社团法人模式。虽然该协会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但其并不隶属于政府的任何部门,在法律上是以协会身份注册的独立社团法人,通过与政府签订合约来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协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主体平等的现代契约关系。其资金来源的主体部分仍然是公共部门的投入。当然,政府的责任不仅限定于“资金支持”,还积极介入科研机构的管理。通过对其运行的引导、控制和约束来确保“契约”中规定的公益目标能够实现。在弗朗霍夫协会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中,政府人士就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而由政府指定的一位专职常务理事,不仅参与了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给协会的运行以经常性监督。此外,无论是对研究所的绩效评估还是对重大成果的综合评估均由政府部门参加,而评估的结果则是今后政府提供资源支持的基本依据。
(2)双向财务运转模式。弗朗霍夫协会的研究经费来源于多种渠道,通常分为“非竞争性资金”和“竞争性资金”两大类型。“非竞争性资金”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欧盟投入的科技事业基金、联邦国防部等部门下拨的专项资助等;“竞争性资金”则指公共部门的招标课题、企业研发合同收入及政府对此类合同的补贴、民间基金会的资助等。年经费来源,2/3为“竞争性资金”,1/3为“非竞争性资金”。协会将“非竞争性资金”无条件分配给了各研究所,以保障前瞻性、战略性或非营利研究的需要。尽管这类研究在短时间内或许不会取得经济效益,但对于科研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科研院所的竞争实力,归根到底取决于自主创新的水平;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保持,往往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研究积累过程和比较宽松的研究环境。
(3)高技术研发与服务模式。为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弗朗霍夫协会将其下属研究所设立于大学之中、直接参与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弗朗霍夫协会设有若干所专门从事科技推广的机构,并在资源分配上给予优先支持,为社会提供高技术服务。并且建有数千种专利的技术转让平台,通过向企业转让专利使用权而获利。该协会已经从一个国家经营、官方资助的研究机构逐步变成了一个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的科研企业。
2.美国GE公司研发中心发展模式
GE公司所属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开发经费,由公司总部拨给1/4,用于公司中长期项目的研究开发;1/4经费来源于政府基金,用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另有1/2经费来自企业内部合同,用以研制GE公司下属12个部门所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研发服务。2005年研发预算总额35亿美元。GE研发中心并不是对所有前沿技术进行研发,而是根据业务部门需要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研发方向,主旨是能创造价值。GE研发成为了公司增长一个发动引擎。GE公司所属研发中心在从事技术及产品研发的同时,为客户提品演示、技术咨询、员工培训、售后保障等贯穿产品全寿命过
程的技术服务。以研发工程塑料的GE塑料部为例,该部门虽然只生产销售塑料原料,但建有规模庞大的塑料成品加工厂。该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性能演示,帮助客户开发下游产品,从而迅速为新型塑料原料打开市场,实现成果转化。
四、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启示
通过分析国内高技术服务企业的政策、企业与技术环境,结合国外高技术服务的标杆企业发展模式,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如下:
(1)政府与企业集团的支持是高技术服务的必要条件。西方各国普遍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科研机构不论隶属于政府或企业,其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集团的共同支持。即使GE研发中心,依然有1/4经费来自政府支持。其中政府提供的支持形式可以多样化,其本质是为从事基础、通用性技术服务的企业打造核心科研能力与条件。
(2)高效适用的成果转化平台是航空高技术服务的前提。弗劳恩霍夫协会从行业自身特点出发,创建了德国科研专利中心,不但为协会内部,更为高校、其他科研机构、乃至自由发明人提供专利配套服务。通过这一机制,先进的科技成果迅速得到转化,协会与外部机构达成资源及信息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获取了十分可观的中介盈利。专利服务已成为该协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协会通过合同科研、专利使用许可、衍生公司、创新集群、与企业及高校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适宜的商业模式是高技术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无论是弗朗霍夫还是GE研发中心,他们都是以创造价值为出发点,一个面向社会服务,一个面向集团服务,都有一套适合机构发展的商业模式。
(4)独特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培养方面,西方科研机构普遍重视与高校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弗朗霍夫协会建立有一套“学术主导”的政策和机制。科学研究要取得预期成果,必须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主体作用,排除非学术因素对科研过程的干扰。
五、结论
本文分析的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政策环境、企业环境与技术环境及趋势,以及对国外航空高技术服务标杆企业的发展模式,为新形势下的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某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战略研究与专业建设,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王仰东.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业[M].科学出版社,2012.
[2]曹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中国视角研究[J].科学研究,2008.
[3]辅军等.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信息服务平台网,2008.
[4]胡松,蔺蕾等.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
[5]刘永华.中国促进生产业发展因素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9.
篇9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创业型大学;转型;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5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208-02
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求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共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是在体现大学传统的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基础上,围绕学科、任务与平台三大核心要素,更加注重知识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产学研用有效结合的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资金获得渠道,最终形成具有创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新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发展战略与模式的创新,是一种全新的、集成的大学理念和实践模式,是大学使命的扩展。其标志性特征是:在研究基础上知识创新,并在知识创新基础上创业,使研究成果应用于创业实践、知识创新转化为经济与社会效益,兼具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优势。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也是其拓宽发展空间,突破发展软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民办本科高校应适应时代需求,抢抓机遇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拓宽民办教育发展空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创业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多于实践落实。民办本科高校要完成由“守业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华丽转型,必须认清高校内部机理的优劣势。一是民办本科高校具有较强的市场分析力。这是民办本科高校生存发展的制胜法宝,也是其实现学术资本化、知识市场化的先天优势所在。二是民办本科高校具有浓厚的改革氛围。民办高校本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创业史。其灵活的办学思路、活跃的办学群体更为其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提供了天然土壤。但是,民办本科高校也存在创业资金匮乏、创业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亦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与挑战。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协同创新战略的全面推进,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民办本科高校亟需政府支持其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引导其积淀企业家的精神,培养开拓者的气魄,推动内部组织转型,形成奋发昂扬的民办大学气质。
一、政府为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营造社会氛围
创业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属于公共事业,政府应准确定位角色,积极回应民办本科高校转型。
(一)转变观念,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
当前,大学教育主管部门的价值评价、社会舆论导向、学子和家长的期盼等都聚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上。这种价值的引导或受我国大学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观的局限,使得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处在零星的意识或者感性的直觉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理念与理论高度上。
政府自身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通过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成为鼓励创业的风向标。在大学的考核评价方面,可以将大学在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实现国家利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创业人才的指数等纳入到评估体系中,增强民办本科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责任。
(二)加强引导,营造全社会参与创业、联手创业的氛围
1.引导实施“创业培训机构入校园”工程。采取创业培训机构与院校合作的模式,可以选定一批优秀的民办本科高校作为创业培训进校园的实施基地。组织有经验的创业培训机构,选派优秀教师,按照职责分工,以创业培训入校园、创业扶持政策入校园、创业成功人士入校园、创业服务入校园、创业讲师进校园为五大活动模块,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2.引导实施“创业楷模引领计划”。由政府牵头,每年定期组织实施“创业楷模引领计划”。评选出“年度创业之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网站、《大河报》等报刊以及电视等媒体,营造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让创业文化根植校园,服务社会。
二、政府对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提供法律与资金支持
(一)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专利法》、《著作权法》、《技术合同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与科技部等部门颁布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构成了我国科技成果的法规体系。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权威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够、协调作用不大、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还未能顺利有效地促进产学研用合作。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与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用合作必然面临一些新问题。
政府在促进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应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结合实际修订与完善相关制度,从而通过建立完备的法制环境为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进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最佳的前提保障。
2.建立技术转移的利益分配机制。政府通过建立合理的鼓励技术转移的长效机制,确保技术转移所得收入充分体现和照顾学校社会各方的利益和积极性,使技术在商业化的同时,其收入能在发明人、学院和大学中获得相应的制衡。教育部门应与民办本科高校协商,在科研经费中划分出合理的比例作为技术转移的经费,建立技术转移收入提成、股份制等激励制度,逐步建立适合民办本科高校的合理的技术转移利益分配激励机制。
(二)给予稳固的创业资金支持
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自身通过高等教育市场来进行筹集,主要来源于学费和私人投资,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民办本科高校办学经费以自筹为主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投入可以少作为甚至不作为。无论是从准公共产品理论、成本分担理论,还是民办本科高校当前发展现状的角度来分析,政府都应积极承担起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人的职责,为民办本科高校的技术转移和成功转型提供直接的经济补助。
1.加强对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的资助,改进其实验装备,稳定其研发队伍,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项目资助体系。政府不断加大民办本科高校研发经费投入,提高我国产业研发资金的支出水平,将带动大学和产业内部应用性研究的快速发展,巩固产学研用之间的联系纽带,对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改造传统产业能力,提升大学的技术转移水平以及促使高校技术成果能及时地满足市场的需要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并形成竞争性的拨款机制,激发教师、学生开展学术创业。目前,民办本科高校的研究还是以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为主,难以发挥出民办本科高校的优势,难以直接产出经济效益。通过政府创业基金的建立,确保政府研发经费在民办本科高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领域的均衡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出民办本科高校应用研究的优势与潜能。
3.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的优惠和补贴、引导资金和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倾斜等方式鼓励民办本科高校建立校办企业,创办高校自己的驾校、医院、出版社、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初高中等,从而优化民办高校资金运营链条,提升其“自我造血”功能。
三、政府对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提供实践支持
(一)以官产学联合为手段,推动高校校办产业的市场化
加强与企业、大学间的合作,在民办本科大学附近创办大学科技园。以转化具有本科院校学科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特别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化过程中还需不断技术投入、社会企业一时难以转化的科技成果为主要任务,积极催生、孵化高科技企业,引导创新活动具有更强烈的地区辐射效应。首要的是为科技园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培养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大学的无形资产和少量资金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汇聚到科技园建设中。政府也可以以股份制参与到大学科技园股份公司的运营中,对科技园孵化器进行风险资金投入,对园内中小企业进行研发基金投入。
(二)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建设民办本科创业型大学联盟
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主要阵地,蕴涵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但由于目前民办本科高校内部存在着各种创新力量自成体系、创新资源重复浪费、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问题,民办本科高校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度方面还亟须提升。
1.推进高校与地方、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为民办本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保驾护航。要推进协同创新,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高校应发挥好主力作用,企业发挥好主体作用。政府可以参与到民办本科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中,采取委托的方式将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交付给科研实力强的民办本科大学承担。发挥创业型大学在形成产业共性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民办本科高校在申请协同创新中心、享受协同创新计划经费拨款等方面与公办高校享有同等地位和权利。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支持民办本科高校与行业部门(协会)、龙头企业共建一批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促使民办本科高校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更多的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民生。
2.大力推进民办本科高校与其他院校建立协同创新中心。鼓励民办本科高校通过校校、国际合作,创建面向省域内以及国家重大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模式,发挥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民办本科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集成应用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力争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集中在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成果。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民办本科高校在管理、人事聘用、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科研组织、国际交流、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早日实现。
民办高等教育在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已经痛失了几次机遇期,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民办高校的跨越发展是历史难得的关键期,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转型契机,引导民办本科高校以转型发展为办学思路,以创业型大学为必要与可行的办学模式,以高度的创新精神融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体系.http://.cn/n/2012/0708/c70731-18466702,html.
[2]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操作风险;对策
一、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概述及特征
由于房地产经营性质的特殊性,在现代复杂的信息社会中,房地产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房地产信用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但操作风险却很少引起关注,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正在成为房地产业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房地产营运的主体以及参与者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购房者等,他们的操作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所以房地产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国内房地产业在房地产操作风险管理观念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首先对房地产操作风险认识不足,很多人将房地产操作风险理解为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在各自的房地产业务操作中的风险,或者误解为操作性风险,更有甚者称为房地产犯罪。其次国内房地产业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不同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少协调统一,致使各部门高层管理者无法清楚了解房地产业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有些操作风险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
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大多内生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地产中介的业务活动,覆盖面大,不宜区分和界定,除具有地产风险的多源性、唯一性、隐蔽性、滞后性、风险控制牺牲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有特征:一是风险内生性。根据操作风险定义,由于程序、人员和系统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操作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的管理活动中,可以说是一种内生于内部各层次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二是风险诱因与风险损失的相关性难于判断。房地产操作风险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的整个体系有关,只要有各个机构和人员存在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有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管理过程中的一点小疏忽就会将操作风险遗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三是损失无限性。操作风险涉及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各个层面,有时可能导致他们整体严重受损。四是损失数据不完整。操作风险的发生不会立即呈现,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都具有回避已发生风险的动机,有时记录不及时或根本没有相关记录。五是计量的困难性。操作风险的评估除考虑直接损失,还需考虑经营中断、法律成本等间接的损失,有时还有无法计量的损失。六是风险不易分散。操作风险难于通过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自身内部机构对冲和分散风险,因为它与不同的区域文化、素质不同的员工、特定的经营机构,甚至是信件收发人员都有关系,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二、海南省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历史回顾
1988年4月,国务院批准海南建省办特区。在新设省级经济特区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各地投资商都看好海南省。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海南省在一夜之间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各级部门甚至一些高校、研究所都在海南省设有办事处,投资商、投机者云集海南,房地产需求有了惊人的增长,从而形成了房地产的集中开发热潮。由于包括银行在内的机构参与,多方炒作。许多盲目的投资决策与非理性投资行为相互作用使海南省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93年我国针对投资膨胀采取了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金融机构的资金迅速退出海南省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急转直下,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严重影响了海南省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1]。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至2020年初步将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10年新年伊始,随“国际旅游岛”登场,海南房地产市场迅速“井喷”,商品房成交量成倍放大、价格飙升。透过快速攀升的数据,可以看出海南省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乱象苗头:开发商违规操作,职业炒家操控市场,购房者浮躁、恐慌、盲目跟风,部分媒体大肆炒作、片面报道,导致市场短期内出现供求失衡、房价大幅上涨的现象。面对形势,海南省政府及时干预市场,做出暂停审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新的土地成片开发和大型主题旅游公园项目要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后再行启动的决定,并宣布2010年将动工建设10.09万套保障性住房。一系列调控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成效,民众恐慌性购房逐步消停,开发商采取暗中打折促销,炒家开始抛售囤积房源,引发房价下调,商品住房成交量开始下降,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目前海南省商品房入住率过低,这既是对资源的浪费,最终还是需要当地居民、企业或政府来承接、管理,从这个角度分析,也说明海南房地产的供给在目前的消费水平上已足够多,并且房价与当地的收入水平相比显然较高。加上第一批炒房者已经获利撤出,一部分年轻的购买者可能因为房价陡升利益空间变小处于观望状态,从而抵消了一部分有意愿来海南省购房者的需求量。因此,海南省房地产的需求量增加最快的阶段已过去,此后增长速度将减缓,房地产需求逐渐减少。同时海南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还面临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势还不明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短期内还难以有大的改观;二是开发商房价追涨会影响今后的市场成交量,进而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回笼。由于房地产规模较大,投资期长,具有投资品和消费品双重属性,其风险变化就变得更加复杂,房地产市场营运主体即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等的运营运作导致的操作风险以及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
三、海南省房地产行业主要操作风险问题及原因
从海南省房地产历史可看出,海南省主要存在以下操作风险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商操作风险问题
由于缺乏房地产发展的总体规划,一直以来对城市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功能分区不清楚,开发商对城市的未来发展缺乏有效想象空间,难以根据城市规划把握开发热点。在海南省房产商中,许多发展中的中小房地产商更多的是纯机会选择,而不是战略性的谋篇布局。同时在房地产热过程中的房地产开发商以银行借贷融资为主,自有资金很少,甚至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或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和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盲目圈地,占地为牢,土地闲置严重;捂盘惜售、炒地炒房,房价死扛、明降、暗降,高房价低成交乃至零成交已逐渐成为了一个常态;私自加建楼层、抢建、改建的现象十分严重,更有甚者把违章建筑当商品房对外销售;肆意占用公共空间,压缩休闲空间;豆腐渣工程,各种偷工减料、破墙漏水的质量问题,建筑质量存在问题违章建筑现象严重;沿海公共海域布满海景别墅和星级酒店,“私属化”现象严重,毫无节制的圈地破坏;优质海岸线基本被抢占一空,在一线海景填海造地,对海底环境及海底生物造成巨大破坏。总之城市土地开发具有随意性和低水平性,各种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既给海南省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又给开发企业带来其自身难以控制的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问题
这种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贷前审查经办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审查流于形式,随意简化手续,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严,对明显存在疑点的资料不深入调查核实[2];第二,抵押物管理不规范,办理抵押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力,不按程序操作,或过分依赖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造成抵押品贬值或抵押无效;第三,个别基层行贷后管理混乱,个人贷款客户资料不够全面和连续,缺少相关的风险预警措施;最后就是内外勾结,一起金融舞弊。近几年海南省银行房地产金融大案要案的接连发生,从某一层面说明海南省银行对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3]。金融案件正在朝着高职务、高科技、高案值,发案数量基层多、内外勾结作案多、作案手法多的“三高三多”趋势发展,并呈现出“同类案件屡次发生”的特点。因此,银行加强操作风险防范仍是重中之重。
(三)海南省房产中介操作风险问题
海南省房地产中介机构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房地产中介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准入门槛低。其次,行业监管存在漏洞。中介公司新老替换快,还有不少是无资格的“黑”中介,所以中介行业的直接主管部门难以掌握所有公司的资料,监管容易出现漏洞。再次,服务不到位,品牌意识较弱。中介公司规模总体偏小,多数是靠差价赚钱。那些规模和实力较强,能够引导市场发展的中介公司的品牌意识比较弱,经营缺乏长期发展的考虑。最后,人员素质及信誉偏低,从业人员多是没有房地产评估师和经纪人资格的,并不懂得房产的专业知识。小中介公司在相当程度上没有按照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操作,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市场。
(四)海南省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已成为海南省的支柱性产业。一方面海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促进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存在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人员出现以下主
转贴于 要违法违规行为:第一,公权私用。主要在土地增值环节,税收环节,开发资金的获取环节,存在着官本位、情本位、钱本位甚至性本位的现象。第二,行政权越位。行政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在再分配方面的权力减小了,但在财政的支配权、经济审批权、建设项目的决定权等方面仍没有完全隐退,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市场推进的程度、地方资源的控制、地方市场规则的制定以及政府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等是具有实际的决定权的,因此会发生为了保护和扶持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产业而滥用权力的情况。第三,征地补偿。以前各地利用《海南经济特区基础投资综合补偿条例》的规定,投资公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可以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补偿政策,出现补偿政策过滥、补偿土地过多、地价过低、土地闲置过大等问题,同时关于补偿款的纷争也显得十分混乱,因补偿款发生暴利事件的事情时有发生。第四,税费不合理。海南现实行许多税费收取标准过于严格和不合理,如房地产企业要缴交的营业税、预征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达到总销售额的11%,其中预征土地增值税2%。预征土地增值税,迫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增加预算成本和流动资金,导致房价升高。第五,规划不合理。由于缺乏全省房地产发展的总体规划或因为城市规划经常变化,导致一些地产商以破坏式的方式乱开发或囤地不开发,从而导致土地浪费闲置现象严重。第六,监督管理不到位。海南省九十年代建设的商品房不能保值增值的原因,除了规划设计落后外,房屋质量差、管理不严是最大的缺陷。海南近年来建设的房屋规划、质量有很大提高,但还不完美,由于管理上不够严格,建筑设计部门设计降低标准,开发商有使用劣质材料,建筑商有偷工减料等行为,政府部门运作缺陷导致了一系列房地产操作风险,阻碍了海南省房地产和经济的发展。
(五)买房人操作风险问题
买房人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不关注国家政策,买涨不买跌,盲目跟风炒房;迷信权威专家;迷信媒体;有些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买房囤房,如此等等容易陷入操作风险。引起购房者疯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有如下几条:首先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与加速城镇化时期,工业化用地与城镇化用地“需求”的不断膨胀,是造成地价与房价节节攀升的最直接原因。只要工业化不止、城镇化不歇,人们对房地产的投机需求就没有尽头,地价与房价就会不断上涨。其次随着中国入世带动经济发展,居民就业机会增多,收入增加,购房支付能力相应提高。但是商品房供应量却跟不上居民需求的脚步,导致出现好多人抢一套房子的局面。再次在中国,股市与房市均未开征资本所得税,这也是人们炒股、炒房行为疯狂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摸索和“修理”中,养老面临太多问题。中国股市投资风险太大,因此人们更偏好“买房储值”,当然,贪婪者更希望能够通过“炒房”获得暴利,现在已变成“买房养老”的时代。
四、海南省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面对房地产业操作风险发展的现状,海南省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开发商、银行、中介机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以促进海南省房地产业持续、稳健、高效发展。
(一)加强政府部门操作风险规避
为了避免相关政府部门和人员的操作风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严把质量关,杜绝劣质材料进入市场、进入工地。第二,要通过税收、信贷、融资等渠道控制和稳定普通商品房的价格,改变房价猛涨的局面,增加中低位商品房的供给,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并尽力改变目前价格泡沫,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第三,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大力发展廉租房,制定政策鼓励扩大廉租房的供应范围,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要求,形成售租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第四,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完善危机管理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和有效的信息系统,加强房价控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使危机的各种影响减至最小,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省主要城市进行重点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建设,详细规划一经形成不得随意变更。坚持用科学规划引导商品房开发,用科学规划规范商品房建设,制定防止出现积压商品房政策,极力培育高端市场、“精品”市场、品牌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彻底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第六,政府要给予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大力支持,组建与旅游房地产相关的信托、保险、金融等配套服务机构以分散旅游房地产的经营风险,提高旅游房地产市场的可信度、信誉度,同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法治环境。第七,海南省应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土地供应、房地产开发及市场交易信息,成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集中办公,大幅度缩短办事时限,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营造“亲商、富商、安商”投资环境,大力降低开发商的“制度交易成本”。第八,应尽快建立房地产信用体系,以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监管和调控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第九,在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使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相协调,体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新理念[4]。
(二)开发商需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
根据海南城市规划把握开发热点,从机会主义导向转向战略驱动导向开发,对海南省房地产发展进行战略性谋篇布局,开发商必须自觉地进行战略管理,寻找并发现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领域。在房地产开发上,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对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相关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将旅游房地产产品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历史等因素相融合,运用到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上,注重“借势”去发展旅游房地产,达到最大经济效益;不搞掠夺式开发,要注意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注重旅游景点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旅游房地产项目要科学设计,精心策划,突出文化品位,注重旅游房地产产品的文化含金量。同时要突出旅游房地产的主题形象,努力挖掘内涵,避免项目雷同,强化品牌形象,运用商业和市场的运作方式将旅游房地产产品推向市场。在旅游房地产营销方面,要满足旅游房地产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广开营销渠道,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促进销售,努力赢得回笼资金;不盲目圈地,不闲置土地,杜绝假按揭,提高建筑质量,不搞违规建筑和豆腐渣工程,同时配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适度降低房价,不搞虚假炒作。要想主导海南未来的楼市,海南省房地产商们还需加快自我升级的速度,制定防止出现积压商品房政策,极力培育高端市场、“精品”市场、品牌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彻底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转变及其商品房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状况,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防止房地产操作风险。
(三)加强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
由于银行业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因而具有较强的内生性,难以在事前充分预期。实践表明,相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更加难以事先计量和预测,这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管理滞后性特征,也说明了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尤为重要。风险不可完全消除,但可以降低。笔者认为贷前审查经办人员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严格审核,对明显存在疑点的资料深入调查核实;办理抵押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按程序操作,规范管理抵押物;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措施,防止内外勾结、一起金融舞弊;海南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应各司其职,应对各种房地产金融创新手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投资产品加强监管,重视各种金融机构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的潜在风险,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海南省各家银行应及早建立房地产金融数据库,对发生的每一次风险事件进行监控和记录,并分析导致每次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度量这些因素对风险的具体影响,同时对风险的程度进行数量化的度量记录;按照不同的风险事件和其所发生的业务部门不断积累风险识别经验,进而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四)避免中介服务所带来的操作风险
健全房地产中介行业法律法规,让海南省房地产中介机构走组织市场化、正规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资源共享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学习国内外一些先进管理模式,加强对中介服务的管理,扩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为,遏制中介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操作风险管理的短视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中介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操作风险。海南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土地、工商、税务、公安、人事劳动保障、价格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的有关工作,让房地产中介适应时展,向国际管理靠拢,创一流品牌和建设更高的产业平台。同时加强房地产中介信用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广泛深入地开展信用道德教育,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引导中介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强化信用观念,形成一种诚信为本的良好气氛,使他们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断提高信用道德观念,将信用风险管理作为房地产中介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中介企业内部形成诚信为本的文化氛围,在企 业外部树立诚信经营的企业形象,提高房地产中介经营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取得全社会信赖[5]。
(五)买房人规避操作风险之道
对于许多手头宽裕、有理财需要的人而言,房产投资是实现个人财产保值增值,获得良好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花费大的投资行为,在进行房产投资之前必须认真研究,考虑多种因素,规避风险。首先研究宏观政策变化走向,积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研究政策走向,适当收缩投资战线,集中资金于少量优质房产,这样虽说收益减少,但风险可有效降低。其次防范城市规划带来风险,注意媒体上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信息,登录当地政府城市规划部门的网站,了解城市规划动态,小心决策。同时,如果能多注意城市规划的方向,嗅出潜在的机会,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还有可能大赚一笔。再次警惕房产商圈套,购买房产时尽量找那些诚实守信、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房产商。对于购买过程中的陷阱,房产投资者不妨借外脑,多咨询房产法律专业人士,必要时聘请专业法律人士陪同购买,识别合同和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避免中了房产商的圈套。最后评估自身远期支付能力,不少房产投资者希望“以小博大”、“以房养房”。天有不测风云,如果还贷额占资产比重较大,将来一旦出现没有预料到的事情而发生还贷困难,房子则有被银行收走的风险。买房人必须慎重决策,把预期收入的估计建立在较切合实际的基础上,有偿付能力,以便从容还贷,规避房贷风险。最后就是买房人不要盲目跟风炒房,小心炒成房东;学会投资理财,敢于贷款买房;租房不如买房,但是在当前楼价非理性上涨情况下还是租房更划算;买房时自己审慎,不要迷信权威专家和迷信媒体等等,从而规避操作风险。
(六)未来房地产操作风险应对之策
在国际资本市场信用形象遭受重创、各国经济面临大衰退的非常时期,作为海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龙头行业,海南省房地产业面临着市场与资金的双重煎熬。房地产业在海南省是一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需要实体经济特别是全社会实际购买力作支撑,“暴利”不是其应有的特征,它是一个与海南省资源利用和城市品质、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行业,区域经济价值决定房产价值。针对海南省未来可能面临的房地产市场风险,海南省房地产应适度降价,加快资金回笼,避免资金链断裂,回避毁灭性打击[6]。同时海南省应结合建设国际旅游岛,抓住历史机遇,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战略的眼光来谋划适合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房地产业,走高端路线和品牌路线,大力发展高端旅游房地产、度假地产和休闲地产,实现住宅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提高住宅低碳化水平,逐步建立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集镇、低碳生态城市等多层次低碳生态节能框架;逐步推进全装修房建设,减少二次装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太阳能优势,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发展生态、节能建筑,提高房地产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建立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集镇、低碳生态城市等多层次低碳生态节能框架;逐步推进全装修房建设,减少二次装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低碳房地产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东绪.独善其身的海南房地产市场[J].中国房地信息,2008(4):1-4.
[2]王文生.王晓胄.黄晓华.商业银行支持海南省房地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海南金融,2008(9):2-6.
[3]吉洪.海南房地产贷款风险分析[J].海南金融,2006(6):21-26.
[4]徐诺金.搞活海南省房地产市场要适当扩大政府干预[J].海南金融,1996(12).
- 上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核心素养
- 下一篇:高中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