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经济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球市场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持续拉升的美元酿造阵阵惊惶,阴跌连挫的油价添造惴惴不安,诡谲丛生的贸易摩擦制造纷纷袭扰,敏感怪诞的地缘政治营造连连风险……,2015年的世界经济在层层雾霾的笼罩与包裹之中一路跌宕前行。回望一年的时空旅程,虽然递延的经济弧线并不非常的完美与精彩,但却能随处捕捉到给人力量与信心的点点星辰。借助区域经济合作燃起的不灭烽火,依托各国政府持续的政策发力,承接国际社会推送的激励动能,2015年全球经济并不缺乏可圈可点的颗粒收成。
经济增速快与慢
按照历史惯例,仅在第一季度做了小幅下蹲和短暂蛰伏后,美国经济进入二季度后加速上行,连续三季增幅超出2%,全年GDP跳至1.8%左右已没有任何悬念。令人关注的是,占美国经济70%以上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全年一直维持稳步上升态势,增速连续三年快过GDP,并创下近10年新高;另外,整个2015年美国的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全年失业率足足下降0.73个百分点,并维持在七年半的最低位置。
欧元区经济虽然没有表现出美国那样的稳步攀升之势,但其温和改善的特征却异常显著。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德国经济全年录得1.7%的收成胜券在握。而在“欧猪五国”中,除了希腊经济为零增长外,另外四国的成绩单都非常亮丽,其中爱尔兰GDP上升5.5%,跃居欧元区经济增速之首,西班牙以3.2%的增幅紧随其后,同时葡萄牙经济增长1.6%,站上6年来的最高水平,意大利经济增长0.8%,彻底摆脱了萎缩的魔影。全面地观察,欧元区经济有望实现1.6%-1.7%的增长。
凭借着量宽政策的持续刺激以及安倍经济学所产生的累积效应,日本经济在过去一年取得了超人意外的成绩。本来一季度环比0.6%的增速让日本政府喜出望外,但接下来第二季度萎缩0.7%和三季度初值下跌0.8%的残酷事实令市场很快作出了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判断,但幸运的是,三季度GDP终值后被修正为环比增长1%。基于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判断,2015年日本经济增长将加快到1%。
但是,相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整个新兴经济市场则暗淡了许多。除了印度经济全年能够实现7%以上的增长外,“金砖国家”的其它成员国中,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均已出现连续三个季度的萎缩,双双步入衰退窘境;与此同时,南非经济全年增长最多维持在1%左右,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步入下行周期的中国经济在2015年第三季度中六年来首度破“7”,全年经济增长可能仅为6.9%,为过去25年来之最慢速。饶有趣味的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幅度最大和衰退最大的国家都发生在新兴经济市场,前者是埃塞俄比亚,增速高达8.7%,后者是委内瑞拉,收缩幅度高达10%。
基于不同经济体增速的相互博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5年度先后四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从年初预测的3.8%下调到目前的3.1%;而联合国在最新公布的报告中所作出的预测则更为悲观――世界经济在2015年仅增长2.4%。
通货生态胀与缩
如同经济增速出现高低错落般的分化一样,物价走势也在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受到消费强劲回升的带动,也因为消费者对财务前景的看法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佳状态,美国的核心物价在2015年的前10个月攀升了1.3%,全年有望拉升至1.5%。不过,前10月的整体通胀率也仅上升了0.2个百分点,依然远离美联储所期望的政策目标。
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所面对的物价走势同样不温不火。虽然欧元区的通胀率在2015年由负值转升为零,但若剔除能源价格和季节性因素的核心通胀率,仍然不到欧央行2%目标水平的一半。与欧行相比,日本央行尽管使用了加薪以刺激消费的手段一度让核心通胀率攀至1.2%的年度最高位置,但全年整体通胀水平还是只能维持在0.1%的程度。实际上,除了美欧日三大核心发达经济体外,其它工业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过去一年中普遍出现通货紧缩的态势。
新兴市场物价走势也呈现出结构分化的局面。在巴西,2015年国内通货膨胀率将升至10.38%,创下该国15年来的历史新高;同期的俄罗斯国内通胀率也将达到15%。在印度,2015年只有个别月份通胀率降至4%以下,全年通胀水平将攀升至5.8%。然而,中国在过去一年中不仅CPI快速回落,跌至2%以内这一近六年来的最低位置,而且PPI连续12月负增长,通缩格局相当清晰。
货币政策松与紧
美联储结束了QE(量化宽松)以后,美元加息的声音就一直贯穿于2015年全年。也许是考验市场的耐心,直到2015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联储才宣布加息25个基点,而这也是美联储近10年来的首次升息。不过,0.25个百分点还是联储历史上升息最小的幅度,而且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依然强调将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除了美联储适当上调了利率以及香港金管局紧随其后九年来首次将基本利率从0.5%上调至0.75%之外,实际上宽松货币政策在发达国家已成潮流。继美日实施QE之后,欧洲央行从在2015年3月进入市场开始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国家和机构债券,而且这项资产购买计划直到2016年9月份为止。不仅如此,到了年底,欧央行理还将边际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负0.30%。在此之前,瑞典央行先后三度降息,并使自己的基准利率抵达负值区间,之后将债券购买计划规模扩大至2000亿瑞典克朗。
其实,发达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没有步美联储后尘的还有更多。统计表明,2015年中,加拿大央行降息一次,澳大利亚央行降息过两次,新西兰央行降息过两次,韩国央行降息过4次,而且前述国家的基准利率均抵达历史最低水平。另外,虽然日本央行全年保持官方利率不变,但其却承诺继续以每年80万亿日元的速度扩大基础货币。
按照常理,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因为通胀走高应当提高利率,但迫于国内经济走软和货币贬值竞争的压力,像俄罗斯、印度等都在过去一年却进行不同程度的降息。其中印度央行全年四次削减主要贷款利率,基准利率抵达四年半的低点6.75%,俄罗斯央行一年中先后五年降息,该国指标利率从一年前的17%大幅拉低到目前的10.5%。至于中国央行,基于本国物价持续走低的现实,更是在在一年内实现了六次降息,使一年期贷款利率降到了4.35%的历史最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1.5%。
财政政策收与放
尽管目前美国的债务规模已超过16万亿美元,但在2015年美国国会还是在与白宫的利益博弈中上调了债务上限,甚至美国财政部一次性发行了数量为520亿美元的4周期票据,创下有史以来定期安排的国债发行规模之最。不仅如此,美国国会还通过了为期两年的债务上限以及预算法案,为未来两年政府运营资金拨付扫除了主要障碍。不过,受到本年度超量发行国债的影响,2015年财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依然高达4250多亿美元,约占GDP的2.5%,创下最近三年来的新高。
欧盟捆绑在各成员国政府头上的财政紧箍咒依然不见松弛。除了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连续两年紧缩财政外,英国政府在2015年启动了每年120亿英镑的福利预算削减,希望通过此项削减计划在2019-2020财年实现财政盈余。而对于仍在债务危机中艰难爬行的希腊而言,虽然与与IMF、欧洲央行以及欧盟委员会就860亿欧元救助方案的条款达成了框架协议,但必须接受为期三年的全面财政和结构改革,其中包括将财政基本盈余从2015年的-0.5%改善到下一年度的0.5%。不过,在欧盟阵营中,法国一直是财政紧缩的反对派,这样,2015年该国财政赤字占比将超过4%。
在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日本政府也踩大了财政政策的油门。数据显示,2015年财年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高达96.3万亿日元,在此基础上,安倍内阁又敲定了高达97万亿日元的2016财年预算案;同时财务省表示,政府将增加总额达3.5万亿日元的开支来刺激经济,并以此实现2020财年基本预算盈余的目标。
受制于经济的急剧收缩,俄罗斯政府在过去一年中不得不削减了10%-15%的财政开支,而同样承受经济下滑之压的巴西政府年初也作出了冻结699亿雷亚尔的财政预算的决定。不过,与俄罗斯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财政紧缩的态度不同,巴西政府为阻止经济下行却推出了一项640亿美元(约1696亿雷亚尔)的基建计划,相应地该国政府前将2015年财年初级财政盈余计划由663亿雷亚尔下调至87.47亿雷亚尔。同样,为缓解经济降幅,中国政府将2015年财政赤字目标在同比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2.3%,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了3万多亿元的投资。
外汇市场涨与落
受到美国经济良好基本面的支撑,也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的牵引,在前一年度大幅升值12.61%的基础上,美元进入2015年后依旧上行不止,甚至几度突破百点大关,站上13年的高位。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美元升幅近10%。而值得关注的是,只有除了少数与美元严格挂钩的官方货币得以侥幸逃离了美元的强势挤压外,国际市场上绝大多数主流货币都惨淡中枪。
在发达经济体货币阵营中,日元、加元以及韩元并没有因为美元拉升而下挫,相反分别出现了1.8%、9.4%与8.5%的年度升幅。不过,欧洲货币就没有如此幸运。数据表明,2015年欧元兑美元下跌了11.9%,英镑下跌了4.3%。虽然年初瑞士央行宣布放弃瑞郎兑欧元汇率的上限,但也没有扭转跌势,瑞郎最终对美元还是以阴线报收。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成为了美元升值的最大牺牲品。其中巴西雷亚尔兑美元2015年累计贬值46%,俄罗斯卢布一度贬值高达50%,双双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而人民币也结束了多年的升势,在过去一年中贬值5.9%。不过,尽管人民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地下跌,但并没有改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影响力的提升。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并从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IMF篮子货币的第五个成员,篮中占比人民币为10.92%。
股票指数升与降
尽管美国经济稳健上扬,虽然美元依旧气势如虹,但回流的资金并没有让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同步的“牛市”。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美国三大股指除纳斯达克指数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扬升外,道琼斯工业指数下降了3.90%,同期标普500下跌2.59%。不过,与美股相比,欧洲股市和日本股市的表现要出色得多,其中欧洲斯托克50过去一年的升幅达到了3.63%,德国DAX30劲升8.19%,法国CAC40上扬8.25%,日经指数涨幅超过8.80%。作为一个例外,经济强劲的英国股市下跌了7.82%则让投资者满头雾水。
除了巴西股市因本国经济状况恶化全年下挫近10%以外,新兴市场其它国家股指走势似乎也出现了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相背离的态势,其中俄罗斯尽管经济遭遇如同巴西那样的下行压力,但俄罗斯RTS全年仅仅小幅下降,而印度经济虽然表现不菲,但年内股市却下跌了近8%。更加奇葩的是,南美国家阿根廷虽然面临着恶性通货膨胀、国家债务违约、经济下行等一系列坏消息的打击,但布宜诺斯艾利斯Merval指数却是全球表现最好的指数之一,全年上涨48.96%。
2015年的中国股市一定会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背书。没有延续上半年高达50%涨幅的上扬趋势,进入6月中旬以后,A股突然转头向下,并以每天2000只股票跌停的方式断崖下坠,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吞没前面所有涨幅,出现全球股市历史上少有的“股灾”。为此,中国政府策动全方位力量开始罕见的“救市”行动。尽管最终避免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但沪深两市流通市值还是总计减少了22.9万亿元,投资者人均损失近24万元,折损比例高达40%。不过庆幸地是,也正是政府的及时干预,2015年上证综指才得以总体回升10.64%。同时另一个值得纪念的是,在2015年11月底,MSCI首次将在美上市中概股纳入其中国A股指数和明晟中国指数,同时MSCI中国A股指数增加了阿里巴巴、百度等228只股票。
大宗商品雪与霜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美元升值的强大力量助推之下,作为最上游的原油产品价格一鼓作气撕破了40美元这一近六年的最低关口后选择继续向下,全年以30%以上的跌幅惨淡报收。无论是布伦特原油还是纽约原油期价都抵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
油价的持续大幅跳水引发了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纷纷下挫。过去一年中,伦铜价格跌破4500美元,全年跌幅达30%;镍价重挫至8170美元/吨附近,创下12年的价格新低;铅、铝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尤其是铁矿石价格全年从70美元/吨的关口开始一路狂泻至40美元/吨附近,价格创出历史新低。另外,虽然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因具有一定避险功能并受到市场青睐,但同样没有逃脱下跌的命运,全年金价与银价的跌幅约为12%,并且双双抵至5年半的价格新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各成员国不仅因油价下跌承受着经济增速、商业环境和信用评级等指标下行的巨大压力,而且还须接受财政收入急剧萎缩的巨大痛苦。IMF估算,仅2015年,低油价令中东地区财富蒸发大约3600亿美元。另外,南美产油大国委内瑞拉因为财政断炊而不得不寻求手中黄金的货币化。至于躺在价格红利上高枕无忧达10多年的淡水河谷等国际铁矿石生产商如今更是颤颤兢兢,其中淡水河谷在2015年出现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股价分别斩去50%和80%。
不过,黄金价格的走低引来了官方和市场的抄底之举。数据显示,虽然第一季度黄金需求不温不火,第二季度出现萎缩,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全球黄金需求量大幅回升,当季全球各国央行增持黄金175吨,创两年来最高。而在黄金的需求阵容中,中国与印度显得格外激进,其中印度全年的黄金进口将达到创纪录的1000吨,同比增长18%;而中国在下半年持续增持黄金后,黄金储备总量至年底可能达到2210吨,全年对黄金的需求量同比增长7%。
资本并购冷与暖
虽然全球经济的脚步整体上显得有些沉重,但却无法掣肘资本这一市场最活跃的因子寻求和开辟自己理想的蹲位空间,加之信贷成本低廉、经济增长缓慢倒逼企业整合资源以及竞争对手扩容带来的压力等多重因素的直接推动,2015年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并购被演绎得如火如荼。据金融数据供应商Dealogic的数据,过去一年全球资本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了4.7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并购总量创出新高的同时,超大规模的的单一并购案例也频频涌现。统计显示,2015年来全球交易规模高于10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达到58宗,总额1.57万亿美元,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啤酒酿造商百威英博以1040亿美元收购英国南非米勒公司,成为了最大的年度并购案;荷兰皇家壳牌斥资70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创造了全球能源行业十年来首宗超大型的油企并购交易。
在高达2.1多宗的年度并购交易中,科技业并购交易规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80%,资金交易额约3650亿美元,其中包括戴尔公司斥资670亿美元收购易安信公司,创造了全球科技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桩并购交易;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安华高公司以370亿美元收购美国博通公司,成为历史上半导体行业的最大并购案;英特尔公司出资167亿美元收购阿尔特拉公司,成为时至今日芯片行业的最大收购案。
从收购标的的地理分布来看,北美地区交易总额最高,达到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亚太地区并购交易规模增长最快,全年交易总值达到6720亿美元,同比增长57%。论国别,美国并购规模最大,同比扩大了14%,中国并购最为频繁,大中华区的并购交易量全年激增90%,创下历史新高。但值得关注的是,从资本流向看,发达市场在新兴市场的收购呈现下降趋势,全年并购交易额减少19%,不到1000宗的收购案创出了十年低位;而新兴市场国家投资于发达市场却兴趣十足,2015全年完成并购数量达到470多宗,其中中国录得境外并购110多宗,处于十年高位。
国际贸易明与暗
并没有像世界贸易组织年初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的结果那样,基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全球制造业增长乏力的现实,年终IMF将全球贸易增长指标大幅下调至2.8%,而且这是世界贸易增长率连续第4年徘徊在3%以下,同时也是第4年出现全球贸易增长低于或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持平的局面。而按照经合组织的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增幅只有2%,并且同样的指标在过去50年里只有5次。
两项关键指标进一步证明了2015年全球贸易的疲弱程度。一方面,全球贸易与产出之比在过去一年继续下降,且是连续第七年低于2008年52%的峰值。另一方面,衡量贸易活跃水平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降至500附近,创下了历史新低。而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低于全球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其中2015年前者增长率为1.4%,后者为3.05%。而更需要重视是,2015年中国外贸形势异常严峻,前11月中进出口同比下降8.5%,其中出口连续5个月下滑,进口连续13个月下挫,为有外贸数据记录以来首次出现。作为全球进出口第一大国家,中国因素对于全球贸易的制约不可忽视。
贸易量锐减的同时,基于自我保护的各种贸易摩擦甚嚣尘上。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结束长达7年的肉类产品原产地标签讼诉官司,从而让后二者分别赢得了向美国征收7.8亿美元和2.28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到美国启动对巴西、印度、韩国、俄罗斯等7国进口的冷轧钢板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从欧盟作出延长对中国中太阳能板产品反倾销、反规避的决定,到印度对进口中国维生素C开启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强势美元所引起的货币竞争性贬值最终将战火烧到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领域,从而极大地抑制了贸易的活跃程度和削减了贸易红利。
值得庆幸地是,国际社会从来没有放弃为推动贸易自由化所作出的任何努力。年终,世界贸易组织的50余个成员国对1996年签署的《信息技术协定》进行了修订,并达成了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减让协议,取消了对201项IT产品1.3万亿美元贸易的限制,此举将令全球GDP每年增加1900亿美元。
区域合作温与火
由于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步履维艰以及贸易摩擦的增加,各国基于双边或多变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在2015年再度演绎出。其中最有份量的莫过于历时5年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资料显示, TPP的成员国囊括了8亿人口,圈占了全球经济总量的40%,覆盖了世界贸易近30%的市场份额。因此,TPP是全球目前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区。
在主导完成了TPP谈判的同时,美国与欧盟的就美欧自由贸易区一年中先后进行了4轮谈判,2016该协定的落地基本在望。而除了积极参与美欧自贸协定谈判外,2015年欧盟在FTA方面的收获其实丝毫也不逊于美国,其中欧盟―韩国自贸协定在年底完全生效,欧盟与越南的自贸协定谈判在8月收官,欧盟与波黑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在2015年年初生效实施。
中国主导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过去一年紧锣密鼓地向前推动着,作为创始成员国宣布参加的57个国家中,除菲律宾之外的56个国家在年底前完成了协议的签署,2016年1月亚投行将举行开业仪式。与此同时,中国与韩国、中国与澳大利亚在2015年6月分别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而且两个协定在12月20日正式同时生效并第一次降税。另外,中国还与格鲁吉亚启动了自贸协定谈判,与新加坡、智力开启了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同时与哥伦比亚启动了双边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不仅如此,作为中美之间合作的重要成果,中美投资协定(BIT)的谈判也进入加速阶段,双方就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BIT形成了完整的共识。
篇2
欧洲麦芽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麦芽制造商之一,该公司的采购主管阿兰・谢卡尔特说:“因为金融危机,市场的状况正在改变。现在最大的问号不是指向供应,而是指向需求。”
在2005年至2008年之间,为了满足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全世界的啤酒产量上升了14%,达到1800亿升(约395.9英国加仑)。
在2007年增长了5.3%之后,人们曾预测全世界的啤酒消费需求在2008年将增长2%到2.5%,然而以上预期已经按比例缩减。
欧洲麦芽交易中介商国际啤酒公司的常务董事吉恩・克劳德・吉拉德说:“因为金融危机,一些人认为全世界的啤酒消费量大约将会接近零增长。”他还说,舆论一致认为2009年全世界的啤酒消费量不会增长。
为了应对2009年停滞不前的啤酒消费需求,啤酒的制造商也许会更多地转向制造低麦芽含量的啤酒,这种麦芽含量的啤酒对于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比较便宜。
欧洲麦芽公司的常务董事阿兰・勒・弗什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可能会导致多种消费形态的改变。”
以中国的情况为例,用于制造1百升啤酒的麦芽总量已经减少至7.75千克(即17.09磅)。相比之下,在欧洲各国,制造1百升啤酒的麦芽总量平均起来为13千克(即28.66磅)。
将麦芽供应给啤酒制造商的麦芽制造商已经从全世界不断衰减的啤酒消费需求中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吉恩・克劳德・吉拉德说,在俄罗斯,啤酒是一种相对奢侈的消费饮品。众多俄罗斯麦芽企业已经减少了25%的生产量。
“在接下来的几周之内,这样的情况也将会在欧洲发生。我们可能会从过去95%的生产量减少到90%的生产量。”吉恩・克劳德・吉拉德站在会议室的一旁说了以上这番话。
制麦芽用大麦这种农作物是用于生产啤酒的主要成分。在2008年的制麦芽用大麦大丰收之后,麦芽需求量的急剧下降可能会更进一步增加制麦芽用大麦的库存量。
在欧盟各国,制麦芽用大麦的库存量在今年春季结束之前可能会达到130万吨,可足够六周的麦芽生产。
相关链接:
近年来,高度啤酒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亚太和西欧市场许多生产商都推出了这类产品。
在印度,酒精含量为7%至8%的啤酒十分受欢迎,高度啤酒占据了印度市场一半的份额。啤酒国际巨头也盯上了印度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纷纷推出了高度啤酒。
不只是印度场,其他地区也如此。在菲律宾,生力啤酒公司生产的酒精含量为6.5%的“红马啤酒”,已经成为该市场的第二大啤酒品牌。
高度啤酒在东欧市场也深受欢迎。不过,该市场的情况比较复杂,虽然有一些高度啤酒品牌,但目前这些品牌没有一个占到绝对的市场份额。就该市场的消费习惯来看,高度啤酒在东欧市场的发展前景乐观。
篇3
在21世纪,新兴市场出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很多人都关注美国、中国,但是实际上应该看到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同时,在90年代末金融的放松管制以及独立中央银行的出现,也使得此次全球失衡变得更加严重。
在过去的30年里面全球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从10多年前,全球的增长就是由发展中国家来推动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比富裕国家还要高。其中主要代表是中国和其它的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来领导的。
外国直接投资给发展中国家,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包括非洲都有很大的增长,它的结果就是通胀,在这个时期通货膨胀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的目标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首先是在新西兰,之后22个央行都把控制通胀作为他们的目标,要消除资产泡沫,使得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低利率。这样加大了这一时期的流动性。从历史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2004年到2007年,即次贷危机之前,降低了利率,在世界范围内,低利率是一个全球性趋势。低利率的结果,就产生了全球的失衡。美国国内的储蓄在下降,而东亚、中国等国家的储蓄是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意味着在1999年之后,欧洲的银行没有办法来获得美国银行的贷款,而在此之前的30年里,德国的增长一直都是非常迅速的。但在过去的10多年中,这个经济结构的变化:亚洲的经常项目盈余很多,而美国赤字很高。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规模扩大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就制定了更好的劳动力的政策,进一步降低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这样减低了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利润,财富得以积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也出现了这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这是一个双倍的效应,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是:资本劳动力的比例下降了一半,生产的成本也下降了一半,这会扩大廉价劳动力国家的生产效率。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也重新加入到了世界经济体当中,它增加了世界上为市场上的供应,另外还出现了由于放松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技术衰退。因为资本的充足削减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同时,因为流动性增大,很多巨额资金开始重新寻找高额回报的贷款,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信贷放松,所以出现了很多像赌场、冒险投机的金融机构。而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形成很好的金融监管机构,所以爆发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直到2002年资本才回流到遭受金融影响的国家,而这些国家非常希望能够避免下次危机,于是采取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实现这一点。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贸,也是重新加入了世界经济体当中,实际上就把自己纳入到了一个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框架当中,和美国、日本一样都处于一个全球市场之中。就全球失衡来说中国会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认为中国并没有从这次严重的资产泡沫当中受到非常重大的影响,必须面对出口的下降的结果。
篇4
关键词:经济 全球化视域 国际市场营销 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86-02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迅速成长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每个国家的交流往来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的方式,社会企业也在此基础上立足全球,形成新的发展策略,找到新的发展出路。另一方面促使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全球的科技进步做了很大的贡献,也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了众多的跨国企业和公司,并因此形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也于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这些组织都为经济全球化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信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跨国企业的规模、质量也在逐渐加大和加强。
二、国际市场营销概述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越过本国,企业在超过两个国家以上的国境进行的生产营销活动,利用全球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以发展国际化企业为目标,在全世界的经济活动中经营产品、技术、服务和信誉的营销活动。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1)把对外发展为手段变为以企业的管理为主,并用全球性的营销管理理念进行管理;(2)营销对象不再简单停留在商品的大量输出,其中还应该包括各国之间的资本和技术输出;(3)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应该列入国际营销的范围内,实现开放式合作;(4)认真分清各个渠道的产品输出和输入,将每个领域实现功能系统化。
而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下,积极发展国际市场营销,可以让各国之间的不同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种类,改进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样,就能在国际的大舞台上面对更多强劲的对手,自己也能够取得一席之地。在国际竞争的大潮中,各个企业将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自己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发展国际市场营销,能够加快实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科技水平,还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偌大的国际市场为许多资源匮乏的国家提供了资源,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科技水平去换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来提高自己国家的经济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一)经济环境
目前全世界大体分为两种经济体制,分别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一般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较为常用这种体制,他们比较注重于个人家庭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将本国或者个人产品打入外国市场,这些行为都是与国际市场营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的。其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结构基础都能够体现这个国家的经济环境,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会使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量从根基上大大减少,加上这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都跟不上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式,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是很难开展好国际营销活动的。
(二)政治环境
一个国家政局的稳定以及一个政府决策,都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有些国家喜欢国际贸易,对于进出口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合作持大力支持的态度,愿意提供一个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而有些国家则相反,对于在世界性的贸易市场上进行交易,他们显得谨慎小心,不愿意展现更多的经济条件在这个世界大舞台上,因此,在国际营销策略的制定方面,规则过死,缺乏弹性,具有一种狭隘的民族工业意识形态,过于保护本国贸易使得国外资本流通不进来,自己的产品走不出去,整个国家经济陷入一潭死水。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制定了利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反垄断法》和《防止不公平竞争法》。
(三)社会文化环境
国际市场营销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一个国家能否跨越异国的社会文化障碍,把国家企业文化融入外国文化。而各国消费者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购买方式和消费偏好。比如,如今在中国盛行的韩流文化,很多企业致力打造与韩国文化一致的一些品牌产品,以此来拉动国家的经济。而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与语言也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市场营销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教育水平低下的地方,企业采用书面化文字式的营销策略不容易获得成功,而且,教育水平低下意味着人才缺失,当全世界经济形成了一个整体,那么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选择要求就会提高。经济全球化下的企业人才要求市场营销专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掌握一门流利的第二或者是第三语言,不仅对个人,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站稳脚跟。
四、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篇5
关键词:设计现状,全球市场, 困境 , 竞争力 , 特色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culture, modern China social cultural diversity, China's industrial design also profound changes. China is a with a long history, with 5000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countries, the broad and profound na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all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design environment of globalization,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ituation has been in a passive state. China's industrial design although has formed certain scale, but the present yet to form his own style, it has not caused by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world to the influence of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industrial design in China started late; On the other hand is China's industrial desig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did not cause the paid enough attention. How to keep Chinese design towards international, is global market recognition, and how to keep the global market in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is have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Keywords: design status, global market, trouble, competitiveness, and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设计现状研究
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和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迅速起来,工业设计各种风格和潮流随着时代也应运而生,欧美、日本工业设计发展较快,并已经成为世界工业设计主流。
美国工业设计
美国是最早进入信息时代的国家,也是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因特网的普及,使美国社会全面迈入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全新时代。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工业设计从20世纪80年末开始,新型的设计公司建立起了全球性的服务网络及全球性活动的能力,以应付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设计公司的设计手段也因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SGI图形工作站和设计软件使工业设计更加灵活、快捷,工业设计本身也因此而高科技化了。美国在包括计算机、现代办公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高技术产品方面成了工业设计的主要研究领域。
日本工业设计
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日本有其独特的优势,就是通过诱人的外观、精心设计的细部、相对低廉的价格来赢得大众市场。日本生产的数码像机、电子游戏机、彩色打印机、液晶显示器等在国际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信息时代,日本传统设计中小、巧、轻、薄的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成了日本工业设计高科技产品的重要特色。
我国工业设计的困境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虽然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但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形势中,中国工业设计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设计推广不够深入,致使许多企业盲目追求产品数量与产值,事实上已经阻碍着我国产品走向世界,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许多企业 "急功近利" 为追求效益,不惜"抄袭"、"模仿" 外国的先进产品,只重视加工技术,而放弃了开发创新产品的创造性人才与技术力量,颠倒设计在成本中的比重。使我国“模仿设计”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工业设计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亦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中,应该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明确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
3、中国工业设计在全球市场环境中的思考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和产品竞争也趋于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因为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产生,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需要人们认同自己的文化,就像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当人们认可了美国的快餐文化之后,人们才会接受美国的快餐食品。文化为经济打头阵,经济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扩张的必然,只有认同一种文化,才会消费这种文化下面的产品,才会为这个文化下的人制造利润。文化又是一个特定地区一种价值观世界观的表现,为了减少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误会,误解,增加信息的流动,人们也有必要增加不同文化体下的文化交流,这样一种趋势造成了全球文化的传播。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历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试图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工业设计发达的国家。其工业设计都起源于工业,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出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
因此工业设计从来都不是“拿来主义”,不同文化地域的人群,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不同,认知度不同,就必然会对设计产品的消费不同。深受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熏陶的中国设计师,如果以西方文化为指导去设计,因为对文化的理解不同,很有可能会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局面。而设计的产品不管在面对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可能都不能达到所期待的认同,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其传统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设计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得益于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传承着文化的理念,
在世界现代文化趋同和传统文化危机论的全球化大背景下,无论是德国的理性严谨、美国的热情奔放、还是日本的小巧精致,都有本国鲜明的设计特点,从而使得他们的设计在世界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对比国外的产品设计,中国却鲜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特点。中国工业设计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以厚重的传统文化为土壤,用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才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01.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
02. 《浅析中国传统造物文化》 黄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3年05期
03. 《中国工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 林衍堂 柳冠中 中国工业设计峰会论文集2004年
篇6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角色转换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入世的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即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①经济全球化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经济贸易与资本流动,促进各国间技术与文化的交流,最终达到各国间相互依存,互帮互助的目的。也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发展潮流。经济全球化,不仅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得到合理配置,而且也促进了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不仅使科学技术在全球大幅扩张,而且促进了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仭剑,既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些问题对于科技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迫在眉睫,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从根源上带动了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也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
新世纪之初,中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当前及未来政府管理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成为中国发展的宏大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政治环境是政府管理更为直接现实的基础”。②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起步晚,速度慢,资源短缺,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弊端。并且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多样性,各国之间存在一定制度上、政策上的差异,公平竞争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中国的入世之举,正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我们要从全民的利益、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来考虑中国的入世之举。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虽作为发展中国家,但是却已改变其贫穷、落后、保守的状态,正在向世界发达国家靠近,我们已经有能力参与世界竞争。入世的最大意义是要建立一个有助于发挥中国能源潜力的现代经济体制,而不是某些具体行业的得失。入世使中国步入富强也不在是理想,而即将成为现实。
二、NGO-新时期社会组织
近年来,在国内外基金的支持下出现了一些以行动支持和理论研究为基础的民间组织,并且他们都具有自己的特色。NGO就是其产物。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即非政府组织,“世界银行把只要他的目的是扶贫救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都称为非正式组织。”③亦叫做“民间组织”、“非盈利性组织”、“第三部门”。NGO主以扶贫、环保和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理论研究及为主。参与这些NGO研究的志愿者都是经过严格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的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士和研究人员。非政府组织作为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同时并存,在社会管理中作用日益凸显。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多元化也成为了NGO在社区发挥作用的必然趋势。社会公共事务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境等领域。社会形势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涉及领域也随之不断完善,地域也在不断扩展。长期以来,政府在社会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正从依靠单位分配向依靠市场和社区来 提供和解决,亦出现了“单位人”像“社会人”、“社区人”转变,基层社区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活动基地,也就逐渐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社区也就将承接企业剥夺出来的社会职能以及社会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但是社区在协助政府做好与居民的相关工作中由于任务繁重,人手不足,已显现出时间和精力上的匮乏。而那些带有公益性、自愿性、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的介入,也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中介组织的出现,使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可能,社区居民自治也成为可能,同时NGO服务人员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也成为可能。NGO作为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和纽带,表达着民众的利益和愿望,居民可以通过NGO参与社区和政府的交流,对话与对策,参与对社会事务的诉求,为社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且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也在逐渐向国际接轨,可见,NGO在社区建设中必将会展现他特有的价值。
三、中国NGO现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自“入世”以后,一些国家也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变得错综复杂。政府为了协调利益,化解矛盾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社会对社会生活各领域“大包大揽”的治理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难以继续下去。以社会力量来处理社会事务也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共识。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并初步实现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社会的总体分工是由政府总揽全部事务和支配资源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国家、社会、市场之间的分工而构成的多元化经济体制转化。“在政府职能收缩、计划经济解体过程中:“首先经济领域从政府的绝对控制下逐渐独立出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肯定。”④
中国的NGO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大部分是根据计划经济时代的规定原则建立起来的。从中国国情看,目前我国的法律和市场仍有待完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而由政府主导并发展的NGO,是一种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正与我国的国情相符。依据现行法规,我国的社团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是由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民营组织,主要包括一些自发的协会和学会,助人的基金会和联谊会,各种团体的商会,研究会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属性,他们的主要功能是开展公益活动,其社会定位是作为政府与社会间的沟通桥梁与纽带,并附有一定社会行为规范职能的中介组织。
NGO的基本属性是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的,但是,我国的NGO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人才、资金不足是NGO发展的首要问题;政治社区不分、放而不活是NGO发展的关键问题;法律不完备也是阻碍NGO发展的一道屏障。并且NGO自身领域的一些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有的人打着NGO公益的旗号,滥用减免特权;也有的人进行非法集资,触犯国家法律,造成财务混乱,内耗严重,等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打破了政府与社会法人一元化格局,社会上的一些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逐渐取代了政府在经济、社会领域的主导地位。社会领域也走上了自治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其被赋予的自越来越大,还引进了许多的新主体,并推进其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时不可能将全部事务纳入管理范围的,因此政府不再是所有公共事务的承担者。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大量社会事务必须由社会自行来管理,某些特定的事务才由政府来管理。于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存在多元化主体来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
NGO的兴起和发展是一种雄厚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也是一种生产力,社会资本的壮大有助于解决社会运行中的难题。“市场不是万能的,外部性、垄断、宏观经济失调、分配不均等问题市场本事是无法解决的。”⑤在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时,政府也可能会出现失灵状态,为保证社会的稳定,非政府组织作为企业和市场、政府和国家的合作伙伴,也就有义务以及责任帮助政府协调整个社会事务。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受市场机制的影响,NGO部门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属于混合形态。由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角色转换在社会中构成的不同身份团体或专业人士,是基于社会的发展因素考虑的,而其最突出的问题却是转换中造成贫穷的原因及其理解和对NGO转型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化对中国各个领域,尤其是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较大,而且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在加深,对中国NGO发展的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结构多元化的逐渐形成,在各个领域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在这个时期,政府也在进行着角色的转变使其无暇顾及全局,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却是极为活跃,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球化的五场战争》【M】辛立本著,中国政治网,2003年版
[2] 《WTO与中国政府管理》【M】李文良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3] 《社会转型与公共管理》【M】席恒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当代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丛书》【M】赵立波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 《公共管理与创新性国家》【M】刘玉浦 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篇7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金融市场 策略调整
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经济趋势,经济全球化包含了生产、市场、资金、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而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全球化的经济构成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以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国内经济建设,提高各行业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另一方面,与机遇并存的是挑战,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临挑战与风险,和经济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会并不是均等的。金融业尤其如此,金融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结果,因此金融全球化面临的机遇虽多,挑战也更严峻,如果细化到金融业的市场营销层面,为了满足国际市场需要,实现金融业的战略任务和目标,我们要展开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作为国内各类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的社会化等世界性问题,经营活动的范围也出现了国际化。面临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一、从金融业发展出发的营销策略分析
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而言,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金融业改革,奠定稳健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进一步调整营销策略。
(一)完善经济制度,加强宏观调控,奠定稳健的制度基础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只有不断完善经济制度,加强宏观调控,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稳中求进。这里的宏观调控首先是指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改善经营,完善管理制度,为货币政策的传导疏通渠道,以促进中央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这些制度包括在经营上,要合理安排计划,纠正不正确的做法;在权限上,要合理划分贷款期限,给省级、县级支行一定的权限,以便于发挥信贷人员改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按照实际情况展开操作,将中央银行政策落到实处。其次,扩大需求,运用信贷杠杆促进经济调整,支持经济发展。应当支持中小城市建设,增加用于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贷款,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国家规定,责令关闭一批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小企业,杜绝资源浪费。
(二)加快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奠定稳健的金融基础
我们应当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完善人民银行的管理体制,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要认真支持或整顿中小金融机构在改革中发展,化解支付风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金融业秩序,消除金融隐患,增强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更新观念,稳中求进
首先,观念上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充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任何逃避和消极应对的国家都会被世界和时代抛弃,只有积极应对,充分参与到其中来,端正态度和观念,正确认识和分析经济全球化对自己国家造成的影响,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其次,措施上,对内我们要巩固基础,稳重求进,对外我们要趋利避害,取人之长。
二、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调整营销策略
从金融业的市场营销层面而言,我们要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的环境特点和竞争规则,采取正确的营销手段。
(一)规划销售的最佳位置,优化资源配置
我们知道,在成产过程中,劳动力、原材料等因素在国际市场上存在巨大的差价,因此,我们应当把生产转移到成本低的位置,并利用耗能低、成本小的科学的原材料,以保证最佳的整体利益。
(二)促进企业活动国际化,开展国际性的市场营销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环境相当复杂,风俗习惯也不相同,贸易障碍在很大层面上还是存在,货币的度量也存在障碍,由于这种种原因,各国的企业活动也不例外。我国的企业只有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性的市场营销活动,才能不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扩大国际市场,保证企业利润。
(三)国际营销手段多元化,优化调整营销策略
既然我们要实现企业活动的国际化,面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风俗习惯的消费者,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开发新的营销策略,并对从前的营销策略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选择目标市场
要借助市场调研的方式,整理和分析大量的调研结果,在此基础上,确立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地域进行划分,细化和量化分析结果,深入评价,从中选取企业能够满足的方面进行产品的定位,此后再确定最合适的营销手段。
2、确立产品的包装,树立良好的国际化形象
我们要根据气候、运输距离、装卸次数等各种环境因素来确定产品的包装,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文化等因素确定产品的包装,通过这些方面来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3、合理定价,确立良好的销售信誉
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应当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定价,但是在特定的区域里应当保证价格的合理,确立良好的销售信誉。
参考文献:
[1]刘遵义.入世对中国金融部门的最主要影响在于人力资源的外流.经济研究资料.2002
篇8
摘 要 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更多商业化的因素被融合进来。篮球产业化与篮球市场化是我国和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和必然。本文依托职业篮球运动的内涵与特点,论述了篮球产业与产业化、篮球市场与市场化、篮球产品目标市场,从而更加透彻地分析当前篮球运动发展的大形势,更好地推进篮球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职业篮球 产业化 市场化
纵观世界体育运动史,各个运动项目的实践证明,实行俱乐部制,将运动项目推向市场走职业化的道路,是推动该项目发展和提高技、战术水平的重要途径。100多年来,篮球运动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事实。因此,实行俱乐部制,走职业化的道路,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一、职业篮球的含义
所谓职业篮球是指以把篮球作为谋生手段的高水平运动员为主体,以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俱乐部为基本组织形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利用高水平篮球竞技为商品,参与社会商业活动与社会文化活动,在获得经济收入同时,满足人们精神享受需要的一种竞技体育运动[1]。
二、职业篮球的特点
(一)以篮球为职业
职业篮球运动员参加竞技运动是他们的工作,其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有偿观赏价值的高水平比赛的同时获得高额报酬,训练、比赛是其本职工作。运动员在训练中最大限度挖掘人体潜力,运用一切手段提高运动技术,特点是训练负荷大,训练条件好,严格要求,有明确的指标。
(二)以企业形式运作
职业俱乐部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用现代的企业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独立,实行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
(三)以表演为商品
体育产业的特点是运动员以技术表演为商品,用运动员的技术作为表现手法,在观众面前进行表演。美国的职业篮球每年的表演都在几千场,用表演作为商品,换取大量的金钱。没有比赛,或是商品没有人观看,就没有收入。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他们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战术风格。
(四)以特殊的竞赛规则和赛制
职业篮球的竞赛规则往往有自己的特殊规则,实行特殊的赛制。如美国的NBA实行的赛季制,并且比赛的规则有许多地方不同于国际篮联颁布的《篮球规则》。
(五)以俱乐部形式为管理模式
运动员是为俱乐部打球,一旦与俱乐部签约,俱乐部对运动员拥有所有权。俱乐部与运动员是契约关系,俱乐部的利益受法律保护。
三、篮球产业与产业化
(一)篮球产业
篮球产业是生产篮球运动服务产品的一群人、―批组织(单位、企业)合在一起组成的篮球行业[2]。它是以篮球运动的发展为生存依托,开发篮球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功能,通过篮球实现其资本增值并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再生产的经济实体。
(二)篮球产业化
篮球产业化是一种动态的运行机制,是指办篮球活动应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行政方式运作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按产业经营方式运作的转变。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产业化一定要求市场化,篮球产业化必然要求“篮球活动市场化,篮球组织俱乐部化,篮球实体企业化,篮球消费投资化”。
四、篮球市场与市场化
(一)篮球市场
篮球市场是篮球运动服务产品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是这种交换关系的总和[3]。它是以篮球竞赛表演为主体,以职业篮球为典范,以盈利为目的,以篮球培训、中介等活动参与的各种篮球交换关系的集合。篮球市场是根据需求与供给法则,在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供给和需求形成的篮球市场均衡是通过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如果篮球没有占领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职业化也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应当引进经济杠杆的调节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为篮球的发展和运动员的成长创造外部条件。
(二)篮城市场化
篮球市场化是篮球商业化的突出表现,其前提是篮球运动员(队)竞技水平的精湛程度[4]。篮球的市场化,必须利用自身的影响,同企业或篮球产品相结合。其实现途径如下:
1.提高篮球运动员(队)的精湛技术、本项目的全球影响力及观众的参与程度。
2.通过世界大赛,特别是奥运会来推动篮球的市场化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
3.出售电视转播权。
4.企业赞助与广告收入。
5.其它收入(例如;门票收入、发放商务许可证、出让特许权、吸收民间捐款、发售比赛和纪念邮票)。
6.发行篮球股票、债券、彩票等。
7.篮球服装、运动器材。
五、篮球产品目标市场
(一)篮球市场细分概念
篮球市场细分又称为篮球市场分割或是篮球市场划分等,它是指企业或某一个机构根据人们对篮球运动产品的差异性,选择―定的标准将整个消费群体分割为若干个子消费群,以选择和确定篮球运动产品目标市场的活动,用俗语来说就是分门别类。
(二)篮球运动产品的市场定位
篮球运动产品的市场定位,就是指开发篮球市场的企业或某一个机构,为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寻求和确定最佳位置而设计品牌形象、产品和经营特色的活动。美国广告经理J.特劳特和S.瑞维金非常精炼地指出:“营销的终极战场是消费者的心灵,你知道得越多越有效。”因此,根据市场细分方法,确定目标顾客进行市场定位。
通过了解篮球产品目标市场,应根据不同的篮球市场情况进行不同的营销运作,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军,梁徐静.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篮球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4):67-69.
[2] 陈雄.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篮球产业化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2012(2):90-93.
篇9
流动资产控制股市涨跌
虽然美国次级按揭及房屋市场全面崩溃,但美国股市的跌幅却意外地轻微。道琼斯指数微跌5.5%,标普500指数下跌6.6%,反观富时指数、海峡时报指数及巴西Bovespa指数均分别下挫10%。笔者怀疑市场可能出现纠正过度杠杆效应,令流动资金充裕,即出售新兴市场股票(盈利更可观)以换取现金(美元),维持流动资金供应。此举使美元更强势,但并未引发销售高风险资产的套息交易,目前日元仍徘徊于118至119的水平。不过,超卖开始有迹可寻。部分新加坡银行损失的市值,高达其总债务抵押债券的三至八倍。例如大华银行共损失股市市值41亿坡元,但其债务抵押债券仅为5亿坡元。我们相信超卖的情况主要是由恐惧引致,与基本价值无关。一旦市场被恐惧控制,便会极度波动,尤其当今股市的涨跌主要由流动资金带动。国际结算银行表示,衍生工具及有抵押品债务工具占全球流动资金约九成,而传统的货币只占一成。这印证了我们的看法――投资者愿意为杠杆及回报承受较高的风险、股市的相关系数偏高及过去数年的波动较小。
当然,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是:市场见底了吗?鉴于投资者资金仍然充裕,追求收益的投资者一浪接一浪,股市仍具备相当的吸引力。此外,基本价值仍然理想,全球经济维持稳健,而亚洲经济会继续与美国脱钩。因此,笔者对东盟,天然资源、巴西、欧洲及中国的前景仍然乐观。不过,由于巴西及欧洲与美国股市的相关系数比亚洲更高,因此波幅会较大。如果市场出现超卖,基本价值理想的市场会更为吸引。
尽管次级按揭市场的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但信贷市场的不明朗因素,却使风险转移的浪潮蔓延至债券、股票、商品及货币市场。以股票市场为例,自7月23日以来,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下跌超过3,5兆美元(直至8月16日),是次级按揭市场的35倍。所以市场于短期内仍然会有超卖的情况。
回顾十年之前
篇10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可简单概括为:以新的增长均衡趋势为中线,平衡增长、温和复苏,但难以恢复危机前潜在增长水平,而是将在新的,较低的均衡点上稳定下来。
大致判断,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在4%左右,G3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速和2010年略微持平,欧元区减速0.5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减幅最为明显;新兴市场经济体平均增速将会下降约1个百分点。其次,即使G3经济体逐步实现复苏,由于经济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也难以恢复到危机的潜在增长水平,现实的GDP增长将长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并将逐步在一个新的、较低的均衡点上稳定下来,经济增速难以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但这并不是经济衰退,因为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发生变化。
在此增长趋势下全球经济格局中以下几个特征或将持续存在:
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与就业不复苏的非对称性会保持;
二、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也会持续,表现在宏观政策上,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和新兴商品国家的量化收缩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会带来两个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扭曲;三、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之间的不对称性表现或将维持一段时间。
2011年全球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
风险1: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
全球市场的第一个主要风险是资产价格动荡。目前看来,全球资产价格的变化已经脱离了基本面,与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商品需求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构成等没有太大关系,似乎与美元具有唯一的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资产价格的暴涨几乎全部由流动性带动,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的协调性明显减弱,抗衡性明显增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G3国家都在推动量化宽松的常态化,资产价格大幅波动会持续。那么,从投资配置的角度看,资产泡沫难以避免。资产泡沫的出现需要好的基本面支援,但根本上必须通过过度的流动性、过度的借贷,甚至一些从众的心理。一些经济学家判断,现在离泡沫最近的是高收益的企业债券、新兴市场的固定收益、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券以及黄金等。
风险2:美元波动带来冲击
全球市场的第=个主要风险是汇率的大幅波动。目前美元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联储局主席伯南克的出发点来看,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汇率贬值,从而可以带来较大的出口总量。然而,美元一旦因为种种原因下行,其他货币下行的幅度会更大,结果在量化宽松条件下,本应是弱势货币的美元,事实上却一直存在上涨的动力。
美元波动对市场的冲击力度是相当大的,现在的黄金、能源、大宗商品、农产品甚至股价与基本因素脱离比较严重,相反,与美元的相关性却在走强。一旦美元波动,许多资产价格的波动、套利活动就会比较频繁。
此外,欧元的波动来自于目前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货币冲突愈发常态化,各国央行之间的货币政策很难协调,这会导致每个国家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制定政策,不会考虑太多溢出效应;欧洲债务危机远未结束,而且市场对于欧洲的救助计划也不是完全认同。市场一个普遍的预期是,美国的复苏会比较缓慢。
但美国的潜在增长率可能已经改变,难以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不能以危机前的潜在增率水平来衡量当前的产出缺口;美国的就业率也不能用来衡量美国经济的复苏程度,关键还是居民财富与消费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的恢复。在未来几年里面,美国的长期失业率可能在6%到8%之间,这种失业情况也很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抵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