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过程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过程的核心

篇1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既可以通过集中的专门训练实现又可以将训练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周期比较短,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所以学生在校的时间最多只有两年半。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留出时间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专门训练很难实现,所以将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两全齐美的方法。实现这两个过程的有机融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目标,而是包含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目标以及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对这些方面的目标进行整合,结合课程特点就可以得出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基于PLC的电气控制及应用》这门课程为例,课程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包含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态度目标三个大方向。

一、知识目标

(1)掌握PLC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I/O分配特点;

(3)熟悉内存区域;

(4)熟悉基本指令的运用原则;

(5)熟悉典型程序环节;

(6)明白如何形成控制思路。

二、技能目标

(1)会识读和编制常见梯形图;

(2)能独立安装常见PLC控制系统,并能正确诊断和处理简单系统故障;

(3)能设计或改造简单的PLC控制系统。

三、态度目标

(1)认真听、练、交流、预习,按时完成课后任务,出勤率高;

(2)同学间团结协作,不怕脏、不怕累;

(3)作业工整、规范,操作迅速麻利,善于观察、见解独特;

(4)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5)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6)具有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目标既包含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又涵盖了职业核心能力目标。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学内容的设置就会围绕此目标展开,结合院校师资、教学资源以及学情进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由多个完整的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的展开都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的。以《基于PLC的电气控制及应用》这门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由四个项目构成,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到每个项目都由若干任务组成,项目的展开就是按照顺序将任务一一展开,最终完成项目教学。每一个任务都有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引领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实现了质的突破,教学场所从普通教室搬到了专业教室,专业教室配置了相应的实践装置,投影、黑板等相关教学资源。在专业环境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工作过程,实现“学中做”,将显性知识应用于操作过程,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隐性知识,实现“做中学”。教学方法更是灵活多样,在应用过程中基本是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贯穿六步教学法,在整个过程中适时穿插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边讲边练边讨论,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注重教学互动,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篇2

【关键词】备课;体验;更新理念;了解学生;研究教材;课后备课;创设情境;内容和方式;目的和意义;应用和效果

备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前提的阶段,是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和过程阶段,是按照教材设计上课前提,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其一、更新理念:“为了一切学生”和“一切为了学生”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的宗旨和核心,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念上”,把备课的角度思考在浅、中、深三个层次上,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各个层次之中,是为了达到全班级全面素质的提高之中,教师一定得围绕教学任务、目标去备课,教师怎么教是一回事,学生怎么学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二、了解学生: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了解学生的文化层次、喜欢爱好和个性特长,备课之前一定掌握学生的学情,必要的时候,还得根据教学过程增加幽默语言、古典诗词和故事情节,设计出合理的、有价值的、科学的教案,因为教师就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引导和合作做出思考和判断,如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疑问、空间和质疑的机会。

其三、研究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在备课前对于教材具有全面、深入细致的解读。(1)教师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深浅适度、全面覆盖和效果高效;(2)利用教材资源优势,抓住重点、难点和实际,选择性的设计教学顺序和教学要求;(3)实行个人、小组和教研组互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力求达到完整、完善和完美,取长补短。

其四、课后备课:我认为课前备课一定很重要,但是不会那么完备,要通过讲课以后再进行备课,那么课后备课是对于课前备课的补充、是对讲课中发现不足问题的更新、是有利于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更加成熟以后的经验总结、是对于教学方式、理念、行为和效果进行分析的经过。

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时,探索求解。”

何为“情境”呢?就是情景或者境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一定的具体景物,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首先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为了培养小学学生思维能力情境意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体味小学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好奇心和好胜心。

其次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多贴近生活的情境需要教师捕捉、创设和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质疑和探索,达到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觉学习数学课程的目的。

再次是创设情境,改变学生精神状态: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状态适度进行调节和调动,因此,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比如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游戏、演讲和观察,让学生具有明显的精神状态的改变,使学生具有激情、具有兴趣、具有意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最后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认知形象:情境的创设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学生应该极力接受并且达到身临其境;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小学数学的抽象性转变为认知的形象性,强化理解、促进学习、实现高效。

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学习的“体验”实际上就是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和亲自参加;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

第一是课前体验的内容和方式:小学生对于规律数字和图形比较感兴趣,课前让学生认识具体有兴趣的数字和图形,可以通过多媒体收集或者挂图让学生“见到实物”,如果有真实的物体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心想,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

篇3

一、营造实践和创新思维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教学理论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情境,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从中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受。以之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挖掘教材快乐因素,面向全体,实施大众化教学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为了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愉快地进入主体角色。我把全班学生作为整数点,选择适当的横排、纵排作为两条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抽查部分学生说出轴上学生的坐标,不同象限学生的坐标。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眼、手、耳、心的作用。既便于对照检查,相互订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2.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心理,诱导兴趣

恰当的质疑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发展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勾股定理之后,我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开展探究活动,要求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模型,探究一只“蚂蚁”从图形上的某点出发、爬行到图形上的另一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第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试题)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立即思考和讨论,由于这类问题凭直观很难找到蚂蚁爬行的路线,这时,我就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们把几何体适当展开成平面图形,一会儿,学生们就发现,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找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然后,通过计算求得结果。各组学生经过比较三种结果,显然小蚂蚁爬行的路径最短。

二、设计实践性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性开放题,能激发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自觉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同时又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例如,教学完“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作了如下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是由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构成的。大家课后根据观察和想象,制作一个或几个自己满意的实物。下节课上我们将进行交流汇报,共同评比。我发现了一部分同学应用基本平面图形组合成不少国家、团体或公司的标志,另一部分同学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组合成自己想象中的“机器人”、“外星人”,“圣延老人”、“未来人类的房屋”等。这样的习题,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既扩展了学习的空间,又发展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

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并知道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智力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很强,由很多概念和规律组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与归纳活动,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体系中,把知识点连结成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之后,智力就会得到相应发展,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五、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索

篇4

一、 教学思想改革是先导

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针对专科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随着关注国内外的教学动态,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自身学科的特点,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

二、 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前提

新一代的高等教育老师应该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可以总结为20个字:“德才兼备、善于沟通、有效管理、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三、 教学内容改革

(一) 德育教育是关键

无论学生的专业知识多么专,实际动手能力多么的强,但是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做人准则,那么对于这种学生进入社会后只会是能力越大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就会愈大;因此德育教育就摆在了关键的位置。

(二) 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培训、考试、实践

许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本校也许不具有培训的条件。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其他机构开展的培训。例如瑜伽、咖啡师培训、武术、茶道、外语,动漫设计,乐器、体育项目等等学生感兴趣的,愿意去参加的培训和学习。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地方开展的各种考试,比如会计证、人力资源证、营养师证、乐器学习的等级证、外语学习的等级证、咖啡师调酒师的等级证等等。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培训、考证、工作的机器,而是让学生从中培养兴趣和陶冶性情,在愉快中提升自己。

(三) 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和发展兴趣;增加学生有兴趣的选修课程。

有的学生可能什么专业都不想学,他们对以后有另外的打算和追求,只要积极的,就应当鼓励。即使是喜欢抽烟、喝酒、泡吧的学生,也可以正确的对待,是不是可以选修烟,酒的文化和发展,调酒,酒吧文化和经营,可以延伸到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如果一件事情不是被禁止的,学生或许会渐渐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可以让学生申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校根据情况开设选修课程和活动。

(四) 备课是基础

美国教育学家给大学新教员提了一个建议,根据美国专家的说法,他们备课和上课的时间比是2∶1至4∶1,最少是2∶1,多则是4∶1。我们的老师如果一星期2门课,每门课大概4节,备课时间至少得12小时;如果按照4∶1比例,备课时间就得24小时。提前备课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备课的过程中,坚持“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备作业。

(五) 教学方法改革是根本

现代教育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发展能力及渗透专科教育的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法,通过灌输方式,强化知识记忆。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这种传统方法必须加以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专科教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已成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1.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启发性教学方式,通过课堂的互动和介绍社会上生动的真实案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如法律专业;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课堂中双向互动式的讨论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深化学生对律师公证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务的掌握。

3、讨论、辩论式教学法

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是社会型应用人才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课堂案例的讨论、辩论是培养学生这些最基本技能的最主要的实训方式。

(六) 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是必然

加强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根据现有的特点和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模块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教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三大模块;其次,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并制定每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最后,根据每门课程的实训要求,将每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都对应一个项目。实践教学一定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的培养,全面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素质。

(七)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促进

传统教育模式下,最后学生的成绩分数都是来源与期末的卷面考试,很明显,这个在当今这种教育体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制下已经不能满足;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评定呢,最后得出一个能够体现学生真正能力的分数呢?在这里,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学生能力的评定:

考勤:迟到、早退、缺勤,学生按时上课时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准则。

积极思考:课堂主动回答问题或者课后主动和老师探讨交流。

课堂纪律: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不准大声喧哗、玩手机、睡觉等,这些都是考察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态度:有的学生基础会相对好一些,有的学生可能对某门课程的感知能力要差一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更需要注意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进步。

期末考试:坚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指导原则,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基础课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专业课考试中,采取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无论是基础课的考试和专业课的考试,都需要增加想对应的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的测试。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是适应现代科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逐渐体现,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等内容都在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学到新时期的新技术,同时还能培养自身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在初中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可以体现现代化技术,满足整个初中教学的教学水平,对初中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还可以间接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素养,在学习中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可以主动通过信息检索学习教材以外的内容。因此,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面对应试教育,更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自身价值和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和手段保证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围绕书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实践学习,保证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思路和创新理念,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让学生占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

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主,考虑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经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实践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努力创新,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将科学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真实价值。

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质量是否提高,教学的方向是否正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术知识和职业素养,让自身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让教学的目标更加深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方面整合,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价值得到真实的体现,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正确地掌握信息技术。

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有巨大的教学价值和内涵的,教育工作者要多加重视,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拓出更广阔的未来,让该课程有更好的实效性和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沈俊卿.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智慧课堂[J].广西教育,2012(30).

篇6

一、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的高低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某种程度上讲,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若是学生始终对学习持有高涨的兴趣,则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推动学生学习,使其在整个学习期间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中,有效鼓舞学生学习。就算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会因为兴趣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没有兴趣,他只是被动地、形式地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以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初一政治第一单元第一框“多彩的生命世界”时,笔者先设置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生命种类,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其他生物全部灭绝世界会变成什么样。通过此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任何一个学生的好奇心都是很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必定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教学

教学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科技、新理念等不断推陈出新。对于传道授业的执教者而言,为了达到高的授课质量,教学的趣味性与多样性面临更高的要求。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玩、好胜,情感易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其教学多样化,使学生能够在“变”中学习,这样更易于发挥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就初中政治科目来说,内容简单,但实际运用强。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反而使学生被动,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多样化学习。例如,在讲到初一第一单元最后一个框题“迈好青春第一步”时,笔者以一曲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导课。当学生听到熟悉的旋律时都振作起精神,很多学生还跟着小声哼唱起来。在讲述新课时,笔者再以TFboys的青春奋斗之路为例作以引导,学生很快就可以开展创新学习,导学案完成得又快又好。在电影《阿甘正传》里面有句台词 “我妈妈常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打开之前你无法知道会吃到什么味道”,我希望我的课堂教学就像阿甘手上的巧克力盒子一样,形式丰富多彩,学生不知道我今天采用哪一种教学手段,永远保持着对课堂的期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性。

三、进行信心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力量

篇7

论文关键词:自然阅读;心理过程;信息处理;语言学习

一、引言

心理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使用涉及什么样的心理过程,表现在英语阅读中,即阅读理解涉及阅读者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心理语言学家把语言的使用看作信息处理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对语言编码的解码过程,是实现符号心理表征的过程:首先,使用“感觉记录器”感知和辨认书面语言;然后,将“注意”到的信息输入“工作记忆”暂时存储并对信息进行选择性解码,最后,根据解码形成对阅读对象的图式和命题网络并将信息存入“永久记忆”;同时,信息处理的过程伴随大脑无意识的监控。根据心理语言学对言语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可以分为语言的感知和辨认过程、词汇理解过程、句子理解过程和篇章理解过程,但是,在英语学习者实际的阅读中,这些信息处理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没有明显的时间划分界限和方向性。

二、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辨认。书面语言的感知与阅读理解过程中早期的视觉语言的处理有关,涉及特征、字母和词三个层次,其中对词的辨认最为复杂,包括孤立词的辨认和在语境中词的辨认。语境影响词的辨认表现在所谓的词汇优越效应的作用中,语境中词的辨认比没有任何语境的词的辨认迅速可靠。而且,人们倾向于将熟悉的高频词或结构当成一个整体来处理,从而大大缩短了辨认单个组成部分所需要的过程和时间。

(二)词汇理解。“感觉记录器”感知和辨认的词汇被暂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同时阅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从“心理词库”中选择提取合适的词汇信息。对于书面材料呈现的阅读材料来说,阅读者通常会提取所感知词汇的语音、意义、词法、句法及搭配等知识,即词汇信息的概念层、词目层和词位层,其中,词目层涉及词汇句法方面的知识而词位层涉及词汇语音方面的知识,这也能够充分解释唇边现象,即有时候人们能够提取到词汇的语义信息和句法特征,却不能完全读出这个词,或只能读出词汇的部分发音。

在词汇提取的过程中,词汇的出现频率、词汇歧义、词素结构、上下文语境和词汇性因素都会影响词汇概念信息的提取速度和结果。一般说来,高频词和近现率高的词、不带词缀的词及意义单一的词会直接被提取到。对于附带词缀的高频词来说,仍然会被直接提取到。如果多义词的多个意义在频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词汇的高频意义往往被提取,但更多时候,多义词合适意义的提取则有赖于上下文语境,因为词汇的理解离不开认知系统中相关信息的支持,而上下文信息以图示的形式存储于认知系统中,所以,上下文语境——句子或篇章能够加速词汇提取的速度和准确程度。

(三)句子理解。阅读者感知并辨认词汇并从“心理词库”中选取与之相匹配的信息,然后把它应用于句法结构的分析和句义的理解。由于大脑认知资源有限,读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遇到一个词汇就把它传输到句法处理器,决定它在句子树形结构中的位置,在此过程中,读者会采取各种策略提高句法处理的速度和概率性,其中有代表性的策略有:把新输入的词汇匹配到使用最少节点的句子成分中去的起码连接策略和将新输入的项目连接到邻近的句型结构中的后封闭策略。句法处理器从词汇处理器中选取词汇并经过分析形成句子的表层结构,然后传入信息处理器将句法结构转换为语义图式和命题网络。句法结构的形成和语义信息的表征是句子理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步,但前者只是形成后者的途径,能够影响后者形成的素的和质量,后者决定句子理解信息处理过程的优劣。

(四)篇章理解。Gernsbacher(1990)把篇章理解的过程看作是读者根据篇章语义内容和工作记忆中存储的图式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句子信息处理的结果即句子的语义表征进入读者的工作记忆中,并与上下文句子语义表征相连接形成篇章的命题网络。篇章的命题网络的形成不但涉及篇章的局部连贯即相邻句子的语义承接,而且包括全篇连贯即对篇章主题衔接。篇章主题能够为读者提供篇章的图式,从而与读者语义记忆中的命题结构相连接,指引读者对于篇章命题网络的形成。相邻句子可以通过信息的直接匹配、已知信息的间接指代、未知信息的合理引入和逻辑关系的搭桥推理实现篇章信息表征的局部连贯。相邻句子间语义的连贯通过大脑的工作记忆实现,但人脑认知资源有限,各个语言层次的信息处理和工作记忆同时进行难免会互相影响,并最终会影响篇章理解的质量,所以工作记忆容量小的读者虽然可能能够细读篇章细节,但不能在工作记忆中有效储存较多信息,不能处理好句子层面的语义分析记忆和全篇主题连贯的关系,也就不可能会形成完整的篇章图式,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然而,工作记忆容量较大的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存储较多的信息量,进而把上下句信息相连接,形成句群和篇章的整体语义结构,既能形成篇章语义的局部连贯又可以实现整篇的语义连接,既能有效的记住文章细节又能形成篇章命题网络,并从中学到一些知识。

(五)阅读过程的方向性。阅读的理解过程以自下而上的处理开始:首先,读者感知并辨认书面符号,然后将信息传入“心理词库”提取合适的词汇信息,并将提取项目传入句法处理器形成句法结构的表层表征,然后进入信息处理器形成句子的语义表征并存储于工作记忆,最后通过上下文顺序和逻辑关系把句子语义表征相连接形成篇章的命题网络图式。与此同时读者会运用上下文语境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网络来影响词语语音、词性的辨认和提取,句法结构的形成,语义制约的认定,和篇章信息的局部连贯和全篇连贯,加快并促成这个自下而上的信息理解过程。换句话说,阅读中信息处理的过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互动。

三、对于教学的启示

(一)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词汇能力是英语学习者阅读不可或缺的基础,词汇能力的缺乏会导致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水平不高。如果英语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词汇基础,处理词汇概念层、词目层和词位层这些低层次的信息处理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就会为英语学习者处理其他层次的信息节省大量的认知资源,即使英语学习者工作记忆效率不高,英语学习者也可以有精力顾及句子衔接和篇章整体连贯这些中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所以,英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加强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对于语法教学的启示。句子信息处理过程中,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过程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句法结构影响句子信息的心理表征。语法教学中注重对功能词和实义词句法功能的讲解,使英语学习者能够熟练利用功能词和实义词对句子成分进行合理的切分,形成规范的句法分析程序,实现句法分析的自动化,加速句义心理表征的过程,快速地形成合乎逻辑的语义命题网络。

与英语阅读能够促成英语学习者隐性的词汇习得不同的是,对于已经掌握了汉语语法结构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单纯的英语阅读并不能使学习者无意识的习得语法,英语学习者必须接受专门的语法讲解才能形成系统的英语语法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语法教学中,与孤立的语法形式相比,形成命题网络的语法形式更能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减轻理解和记忆负担,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语法项目来说,有利于语法规则的记忆和提取,使语法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于阅读教学的启示。如上所述,加强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和语法基础有利于学习者理解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合理的理解策略也是促成学习者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对于已经形成了汉语概念范畴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外语学习环境内学习英语,不可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全面接触和理解英美文化,因此必须对英美文化背景进行有意识的学习,了解语言所传承的文化才能更有效地习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策略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曾做过最全面的研究之一(Nunan2001:265),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针对不同类型的篇章和不同的阅读目的列出了21种阅读策略,比如主动阅读、辨认要点等,可以成为系统的阅读教学的内容。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 讨论教学 呈现方式

《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基于以上精神,合作学习目前已成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就学习途径而言,它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阅读课、网络学习等方式实现,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讨论交流法。

讨论交流法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交流、对话,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成为实现其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般情况下,讨论教学的重点在于问题的创设、方法的设计及对讨论氛围的控制等方面,但对于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关注不够,这就导致了讨论活动顺利有序,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因此,对讨论结果呈现方式的关注,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

笔者将一般教学过程中,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归纳如下:

1、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呈现方式,他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交流、碰撞,形成小组统一观点,然后选一名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这种讨论方法省时高效,能再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且每个学生在交流中都可以受到启发。但是,若小组内有学生提出一些独特又有见解的观点,教师很难发现,因为这种结果呈现方式只能代表小组内绝大多数同学的观点,结论。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问题较简单,讨论意见会趋于一致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对于政治理想的概括问题,很容易梳理,意见很容易达成一致,因此采用分组交流式比较合理。

2、辩论分析,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之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以辩论会的形式讨论交流。

这种方式能锻炼学生的快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把握不当,可能会让课堂秩序混乱,同时让反应不够敏锐的学生脱节,并且花费时间较多。

因此,对于课文中可能会有两种争锋相对的观点时采用,比如,对于《鸿门宴》中项羽和刘邦形象认识的问题,学生的意见可能有“英雄”和“非英雄”两种,采用辩论交流法呈现,效果会很好。

3、自由交流、讨论结果。

自由交流法是指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认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并且照顾了每一位想展现自我、发表观点的学生,但是多名学生回答难免费时较多,一旦引导不倒位,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且课堂节奏很难把握。

因此,自由交流法适用于讨论的问题很有开放性,每个学生几乎意见都不一,并且可以让很多学生有自我展示、表达的机会。比如,学习《边城》时,文中古朴、淳厚的民风,人情与人性之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感受等问题,学生们在小组交流中,肯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4、口头交流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这种方法指在经过学生讨论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经行交流或交流不充分,或对于问题结果不明朗,需要课后进一步思考,抑或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时,可将课堂讨论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在课后完成。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40-01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网络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再加上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发展,进一步培养了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保障学生能够适应时展的潮流,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层面的问题

在很多中小学学校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被重视,具体表现在师资队伍配备不够、老师相关地位得不到保障、教学设备较少等,这就直接导致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1.2 学生层面上的问题

学生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知识水平不平衡。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性格因素等,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接触程度、知识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之前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接受起来比较快,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就具有一定的困难。第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一般学生在运用计算机的时候,大多比较熟悉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实用的操作方面,兴趣不大且不熟悉,自身机构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平衡。

1.3 老师层面上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采取先讲解理论方面的知识,然后在第二堂课中让学生根据理论讲解的内容进行上机操作,这样单向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真正用于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2 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措施

中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1 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学校方面要提高认识,重视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加快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这里需要学校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信息教学的投入,对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种基础设施,比如各种硬件和软件,学校都应该加大投入,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注意加大老师的培训力度,全方位提升老师的能力。学校可以采取各种培训进一步提升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注意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 采取分层次教学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自身存在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不平衡的情况。因此,针对这种现状,老师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层次教学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充分尊重共性的前提下注重个性的发展。第一,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全面了解班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然后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比如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老师要注重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逐步提升;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老师则要适当扩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地学习活动。第三,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可以互相促进,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 提升教学水平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老师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主要来讲,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注意加强互动。要想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互动:一方面要做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开辟第二课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如果老师仅仅是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保证,这就需要在课外之外开辟第二课堂,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课外兴趣小组、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等多种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不断加强学习,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的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应该采取传授理论知识与联系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还需要注意加强指导,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保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学校必须要提高认识,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加大投入;针对学生层面上问题,老师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另外,老师自身也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 马勇.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34).

篇10

>> 信息技术手段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漫谈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班数学活动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手段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考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ssi④http:///carols/index.asp⑤http://

4.网络英语的听力训练里提供了大量的听力材料供学习者训练:http:///enjoyenglish/index.htm

四、提供互动性学习的机会

Internet从空间上拉近了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世界各国的人联系起来,通过E-mail、BBS、MSN等方式,学生有机会和美国、英语等讲英语国家的学生交流信息,交流情感,这是真正的语言交流,而不是模拟,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不但运用英语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而且还学到课内学不到的新知识,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从而实现交互性学习的目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可以迅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源:常用的搜索网站有下面这几个:百度:;搜狗:http://;谷歌:。

参考文献:

[1]赵宝斌.如何利用电脑网络学习英语[J].电化教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