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

篇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理学基础、良好的算法设计素养、满足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的领军人才。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坚实的数学基础和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熟练的算法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训练,提升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基于信息与计算科学基本理论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计算机及工程等领域通过实际计算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1.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

2.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篇2

【关键词】教学质量建设;学习型社团;数学建模;第二课堂

高等教育经过大规模扩招之后,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关注点从教育规模的增长转到质量建设上来,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显得尤其迫切。

理想的教学质量应包括以下紧密联系着的不同层次的三个方面。首先,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精神财富。第二,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第三,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新事物有好奇心,这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求知欲的激发能从侧面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获取新信息的渠道众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迅速,同时也存在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靠考前突击甚至考试作弊;不及格率较高,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受就业前景影响而无心向学,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心态矛盾加剧等,已经使得众多高校教育工作者感到忧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1]本文将从学习型社团对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影响出发展开讨论。

1 学习型社团的定位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d趣爱好自由结成的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不受年级、专业、系院的限制,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学生在某方面的特长,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社团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文学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学习类社团等等。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职能。已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工作领域。如何把专业型学习社团和教学质量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专业学习型社团的作用,引导学风建设转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1,3]。

学习型社团是指为促进专业学习和第一课堂教学、为学习配套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而专门建立的学生社团,充当了课堂与实践的纽带,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作用的阵地,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2]

学习型社团与其他社团相比,更注重在实际活动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理念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更有力的辅助了第一课堂的教学。但同时又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不如艺术类、体育类社团灵活,对学生们的吸引力较弱。这就需要学校和一线教师开阔工作思路,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

2 学习型社团对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作用

数学建模社团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型社团。其宗旨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有趣的一面,并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二课堂的作用。社团每学年定期举办两次活动,分别是秋季学期的“趣味数学游园会”和春季学期的“数学建模竞赛”。两次活动中出现的题目大多来自社团学生多方位的资料收集整理,不仅包括教科书上的例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有一些数学发展历程中的趣闻轶事。前者突出趣味,以游戏的形式普及数学,让学生摒弃数学枯燥无聊的思想;后者强调应用竞技,把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相结合,更倾向于数学的运用,属于提高型比赛。在活动过程中,参与者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自发地对课本、资料进行研究,使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当问题研究取得成果时,大家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1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养成良好学风的前提。学风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仅靠家长监督、老师提醒和学校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精神倾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而自主性很多时候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达到自我实现。学习型社团正是满足自我实现的最佳场所,因为不同于课堂的教学模式,社团成员很容易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这种快乐便会激励学生在这一事物上的继续学习,从而产生良性循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优良学风。

以数学建模社团为例,在社团的各种活动开展中,如期中期末复习讲课、数学建模入门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社团并对数模社团中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最终加入社团进行学习。在期中期末活动中,社团印发了120余份的复习资料,其中包括各章节知识点和易错题型并请来数学教研组老师根据复习资料进行授课。每次授课时间约为1个半小时,总计两次。活动的影响力很广,涉及不同院系、不同数学基础的同学,每次到场人数均超过100人,且复习资料供不应求。社团也对参加过活动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几乎所有同学均表示有所收获,且对期末的数学考试增添了信心。

在数学建模入门普及的活动中,由于活动主要针对社团内部成员,故参加的人数比较固定,每次约为15人左右。活动约为每周一次,持续时间约为1个半小时,活动的形式为学长引导讲课,针对不同的题型和内容,由浅入深让社团新成员了解什么是数学建模。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社团内部大部分成员对数学建模有了基本的认识,在后来的活动中更是充当数学建模活动的火种,积极推广学校的数学建模相关活动。

自成立以来,数学建模社团强大的辐射功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社团成立初期仅有16名社员,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吸纳,到如今累计200多名成员。并且成员中有许多优秀的同学获得各个级别的奖学金、考取研究生,累计完成学生科研近30个。这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体现。

2.2 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

专业学习型社团的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自主、新颖独特、形式多样地开展专业学习和社团交流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大学的学习是很多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关,这些学生能否在社会中立足这与他们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关系。但课堂时间有限,老师无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运用,所以很多实践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时,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学生社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如数学建模社团、英语社团、理论研究社团等。在这些专业学习社团中,课上学到的知识被高频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很大程度加强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度,并有利于对以后的知识的学习。这些学习成果最终的体现就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会大量使用到所学数学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去求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能够建立模型并求解,就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

2.3 充当第二课堂

学习型社团是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其本身的规律性和规范性,但是经常会因为课程设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原因使第一课堂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出现上课不听讲甚至逃课等行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和初中的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第一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只占到学量的40%,其余的部分则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如对课本的预习,复习,以及所学知识的运用。如果不能做到,势必会影响到课上的理解和吸收,延误老师的讲课进度,教学质量就这样被拉低。学习型社团可以很大层度上改善这一现象。以英语社团的晨读活动为例,社员每天早上自发的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进行晨x,晨读的内容包括当天要学的或已经学习过的课文。一方面,减轻了老师讲课的负担,有助于学生对老师所讲课文的理解。第二课堂活动既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有益补充,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学习型社团的发展困难

3.1 学生参与热度不高,社团规模逐渐缩小

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普遍存在重娱乐性、轻思想性的现象,娱乐型社团相比学习型社团更有吸引力,加之学习型社团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对枯燥乏味,造成成员参与活动热情不高,缺乏对本社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导致社团发展缓慢。以数学建模社团为例,社团每年的主要活动有两次,均和数学有关,平时的活动也是有关数学的教学,和其他娱乐型社团相比活动过于单调。只能吸引特定的人,很多人在社团的学习过程中热情减退。在数学建模入门普及的活动中,活动初期,都有50名左右的社员参加,大家的热情很高,对活动有充足的兴趣。但是随着活动由浅入深,在几次课后,出现了社员不想来参加的情况。且有50%的同学对所讲内容感到吃力,迟到早退的现象也开始发生。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一个活动中,在其他学习型社团的发展过程也相应存在。[4]

3.2 社团成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活动吸引力不够

学习型社团要求成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各不相同,同时缺少有效的专业指导,很难将活动和学习的水平提升到很高的层面。学生社团摆脱了年级和系别的束缚,对于很多文体活动,大家差距不是很大,很容易在同一层次。但对于学习型社团,往往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这也限制了很多学生的加入。以数学建模社团为例,社团中有大一大二来自各系的学生。大二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大一学生刚开始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参加很大一部分活动时显得很吃力。考虑到很多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同,要想既能满足底层需求又能满足高层需求,实在困难。

如数学建模期中期末复习讲课活动中,所有参与活动的人中100%全为大二的学生,所以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自由灵活。但在参加数学建模入门培训的活动中,据统计大二的学生只占到12%,其余全为大一的学生。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大一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同样的,对大二学生的学习会有相应影响。在数学趣味知识游园会中,参加比赛的大约有26%的大二学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且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安全工程系、数控专业或者经济管理系这些对数学要求偏高的专业。剩下的所有大一学生,他们来自各个专业,在参加活动时,都带有很大的热情。在最终决赛的五个队伍中,大二的队伍占到了三支,相比大一的学生,能进决赛的比例要高出很多。

3.3 社团经费有限,活动开展难度大

经费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就会成为活动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学校对学习型社团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物质保障。学习型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校团委和挂靠单位的资助,这些资助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活动的需要,并且学习型社团活动对赞助商吸引力不强,本身很难获得赞助,因此,物质配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健康发展以及规模上的进一步扩大受到了限制。以数学建模社团为例,由于拉不到赞助,每次活动的开展都很艰难,严重影响了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也不如人意。

3.4 社团指导教师不完善,缺乏专业指导

学校给每个学习型社团都配有两名指导老师,大部分老师是来自各分团委的兼职老师,虽然有些社团指导老师是专业教师,但是他本身有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任务,再加上面临学校两地办学的特殊困难,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团的发展建设中去,只能对社团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以数学建模社团为例,在自主讨论学习过程中,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往往取决于负责人会什么,擅长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难以达到大家大幅度提升的效果,长期这样,必然会使活动包括组织结构都流于形式,使得社团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综上,随着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不断发展,学习型社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这需要学校在政策层面、教师和学生在具体实施上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好、更具体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许俊,冯凌云.论大学生学习型社团及其构建[J].经济师,2005(12).

[2]柴楠.学习型学生社团的基本内涵浅析[J].领导与科学,2006(12).

篇3

关键词:3D打印;三维动画设计;教学应用

2015年8月21日,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专题讲座,引发国内各行各业对3D打印技术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尝试将3D打印技术植入三维动画设计专业,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新实践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创业帮扶与文化引领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一、3D打印简介

3D打印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先把人们需要的物件通过三维制作软件在电脑中形成虚拟三维图形,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3D打印机的多层打印方式,将“图形”进行累积,形成一个三维物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追求个性化和订制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和消费时尚。服装鞋帽可订制生产、居室装修可订制生产、交通工具也可订制生产等。这些个性化产品的生产对传统制造工业的大批量标配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提出了挑战。如果用传统的机器设备和生产工艺只加工一件产品,不仅浪费资源,成本也会十分昂贵。而3D打印技术恰恰为个性化生产提供了方便,它通过电脑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要求,而且3D打印是增材制造,能够最经济的使用原料,其原材料的利用率比传统的减材制造方式要高得多。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增材制造”技术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凸显。国外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应用中主流技术,国外的很多院校通过开设3D打印课程与培训、组建兴趣社团、举办创新大赛等形式提升学生对3D打印技术的认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二、3D打印在国内外教育应用现状

英国教育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试验项目,以21个学校为试点,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工程和设计等课程中,探索3D打印的教学应用,推动教学创新。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PRA)制作实验和拓展(MENTOR)项目计划在美国高中推广使用3D打印机。该项目旨在培养高中生的工程技术,培养学生的技能,激发他们对工程、设计、制造和科学等相关课程的兴趣,促进高中学生协作完成一系列的设计和制作方案,以帮助他们未来面对设计和工程方面的挑战。国内近期持续掀起3D打印热,许多高校都成为技术的先行者,包括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以及哈工大、华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学等等重点院校,都非常重视打印技术理论、成型工艺、成型新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三、3D打印的就业前景和人才需求2014年,科技部首次将3D打印编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尽管国内3D打印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产业规模上,2012年中国3D打印行业产值为8至9亿元;2013年中国3D打印行业产值为20亿元。3D打印技术在当前的创业热潮下,已经成为年轻人尤其是90后创业投资的新蓝海。据资料统计,到2016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扩大到100亿元,是2012年的10倍,届时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市场。同时专家预测,如果3D打印的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3D打印的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两千亿元。当前,3D打印已经坐上了技术发展的高速列车,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快速成型技术被看作是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要素。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3D打印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依托各研究机构、院校和相关企业,在武汉、西安、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南京、珠海、青岛等各大城市都规划建立大规模的产业园区。基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和引导,在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间3D打印行业会突破现有发展瓶颈,成为下一个千亿元级别的产业。预计到2018年国内3D打印行业产业规模将达到300亿元,到2025年国内3D打印行业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随着国内3D打印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开发、应用三维建模软件的人才将会出现大的缺口,具备创新精神的三维模型创意设计人才将会极度紧缺。

四、3D打印在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的应用经验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三维动画设计专业一直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由传统的办学模式转向“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和“提高技能+培育工匠”为导向的办学模式。根据数字媒体行业职业素质能力需求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由二维向三维领域拓展,逐步打造以“3D动画师”为核心的主要就业岗位。近几年,该专业生源充足、报到率高,学生数量稳步发展,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2016年,该专业获批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骨干专业。(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利用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在建模上的优势,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向学生展示国内外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设计的优秀案例和特色作品,让学生开阔眼界、把握前沿。同时,把有关三维建模的知识点融合在每节课上的小项目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第一课堂学习效果。与河北虹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河北虹天主要经营业务是研发、生产3D打印机,并进行技术培训。利用专业教育周或第一、第二课堂,带领创客空间人员深入到虹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公司技术人员的讲解,更直接的获得关于3D打印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体验工业级、桌面级3D打印技术和3D打印笔,由企业项目负责人和设计人员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制作中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体验专业的制作方法和实战工作经验。在项目创作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实践技能,又培养了项目所需的团结合作、协同工作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兴趣和乐趣中开发创新思维,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实现行业内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第一课堂学习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的基础上,加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通过组建与专业有关的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组成创客空间,激发学生们三维建模的学习热情。引进3D打印机,把模型导入3D打印软件中进行设置,通过3D打印得到自己建立的模型,更加直观的展示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课余时间,对学生专门开放机房,供学生们自由建模,通过3D打印实现实体模型。手脑并用,培育了学生们的工匠精神,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核心技能,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二)创新实践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建有一个创新创业导师师资库,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因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团队成员理论扎实、思想活跃、富有朝气、敢拼敢闯,被全部纳入该师资库。这些创新创业导师结合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开导创新创业活动。依托该专业成立的三维动画设计工作室、创客•3D打印梦工厂等学生创新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并引起了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在三维动画设计工作室,与石家庄深度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真实的商业项目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入了该公司“数字城市建设”真实的商业项目,让学生参与设计和制作,让学生手脑并用,创新性完成公司安排的教学任务。学生们独立完成了“三维建筑漫游”设计,完成了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三维校园情景漫游”动画短片的制作。在“创客•3D打印梦工厂”,学生们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和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创意作品,既可自己收藏,又可当作礼品送给亲朋好友;还可为校内外学生和社会订制独具特色、个性十足的3D创意作品,通过3D打印机转化成实体物品,发送到客人手中,实现了创意、制作、转化的创新性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们三维建模核心技能和创新性思维。(三)创业帮扶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研室,通过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参加会议或培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对学生进行创业帮扶,开发学生创业思维;通过创建创新创业基地或创客空间,陶冶学生创业情操,培育学生创业兴趣。学院为学生涉足创业活动和开展创业实践提供了场地与设备。投资建设了近3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通过特色装修、文化建设、创业培训等内容点燃学生创业激情。学生如有好项目,可免费入驻基地,由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创新创业基地有3D打印体验中心、3D打印梦工厂、3D打印创客空间,这里汇集了大量在3D打印领域志同道合、有创业梦想的青年学俊,他们一起谈理想、谈技术,为提前融入社会做足了准备工作。依托三维动画设计技术,学生可以利用三维制作软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物体。从实用性小物品入手,逐渐发展向社会提供服务。完成的作品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成品可以作为商品出售,创建好的三维模型也可拿到网上出售。只要有好的创意、精细的制作,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这不仅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机会,也是学生创业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发展快的同学已经在校外建立了自己的创业基地,有了自己的厂房车间。

五、3D打印在高职院校推广中面临的问题

1.亟需了解国外在3D打印技术上的发展状况,由于机器和技术限制,目前只能带领学生设计、制作一些玩偶或是动漫周边的商品。2.亟需了解国外如何把3D打印技术和教学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3.由于材质的热性能不同,对于用到不同材料的产品来说,3D打印只能分开打印,即只能先“打印”出各种形状的零部件,然后做加工和组装。需要了解国外的一次成型的产品制作工艺。4.打印速度、打印材料和打印颜色是目前制约3D打印创新创业项目的主要瓶颈。实践证明,把领先的3D打印技术引进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发现自己在建模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了学生的创业激情,有效提高了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青,王青.3D打印:一种新兴的打印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

[3]王萍.3D打印及其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13,(8).

[4]刘柱栋.3D打印技术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5).

篇4

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和高校布局的不断调整,国内农林纷纷院校开设数学专业。与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相比,农林院校的数学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等都不占优势,社会评价相对较低,近几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考验,而这种情况对于农林院校的数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1, 2]。

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标准,在很大程度了决定了一个高校能否持续发展,农林院校的数学专业学生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固然与国内外的经济总体情况和不断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有关,但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因素有着更加密切的关联。为此,本文将结合农林院校数学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的社会需求状况,对如何提高农林院校数学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自己的建议。

1.改变课程设置,增加与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以我校的数学专业为例,目前,数学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常微分方程、运筹学、计算方法、随机过程、数学实验、数据结构、实变函数与复变函数等。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基础理论课占了很大的比例,和综合大学或者师范大学的数学专业没什么太大区别,其它的农林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我校的情况类似,如果一味照搬综合大学或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很容易导致过于强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技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出来的学生,既无法跟这些大学竞争抗衡,因为我们的办学经验、师资力量、科研能力、学生总体素质等都明显占劣势,也没有突出农林院校数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因此,农林院校数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才会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提高就业能力。

关于课程设置,现行农林类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计算上,理论基础课占了教学计划中太大的比重,需要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完成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其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针对数学中的各种计算、分析等问题,现在都有成熟的软件如matlab,maple来实现,使得以往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简单,比如,一个关于偏微分方程的解问题,以前可能非常的复杂,但现在借本文由收集整理助于matlab就能很方便地对它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并且以二维或三维的图像来直观显示其中的细节。过于强调对抽象数学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很可能会导致这样的两种情况:一,对基础理论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往往误以为学习数学就是学会如何去计算和证明题,以为只要会证明和计算数学问题就把数学学好了,更何况,对于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农林院校来说,这种学生在当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二,由于农林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较差,虽然老师很卖力地向学生灌输很多的数学理论知识,但学生没有理解,无法到达锻炼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更无法教给学生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种情况更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不论何种情况,都使学生陷入到纷乱复杂的数学问题中却看不到其本质的境地,以至于经常有学生向老师提出这样的疑惑: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等这些课程究竟有什么用。

针对这种情况,农林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从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求状况,以扼腕断臂的勇气砍掉一些与时代需求相脱节的高深理论课,提高应用课程的比重,重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设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实用性学科,尤其在在二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数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后,可更多地将多元统计、抽样调查、统计软件的使用这类实用课程划入教学内容的范围。比如,数据分析是数学专业学生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同时,也能地开设相关统计软件如spss或者sas的使用,对于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关于数据分析的人才现在非常缺乏,在人市场上很受欢迎,如果我们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把相应的工作做好,必将能使农林院校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多的砝码。

2.帮助学生做好考研复习

通过对这几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农林院校数学专业的学生的毕业去向,一般是这样两条路:继续读研究生,或者直接就业。以我校为例,对于考研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金融经济,it相关的方向(如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打算继续学习数学类毕业生的比例非常小,这种情况对于农林院校里的数学专业学生都差不多。

从应考的角度来看,政治和英语这两门各个科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考研复习时都能意识到,关于如何复习好这两门课的经验、方法,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多。这里不再赘述,而是要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做好《数学》这门课程的复习工作。不管转考经济类,还是it类的研究生,都需要参加《数学》科目的考试,一般大家认为,数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学数学的学生转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在考数学时应该占有优势,有些学生,可能自以为自己是学数学的,在复习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实这个认识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我校往年就有一些考生,就是由于《数学》没有考好而导致考研失利。农历院校的数学专业学生,与其他的考生相比,数学基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强不了多少,在考研时《数学》科目未必是优势,这是因为数学专业里的基础课《数学分析》和《高等代学》等,和非数学专业开始的数学课程《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是有很大的距离,表现在:数学专业里的基础理论课程更强调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的理解和论证,更注重于学生对问题的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非数学专业的数学课程来说,偏重于培养数学的应用能力。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公共课的《数学》科目考试,是按非数学专业的标准来要求考生的,因此,对于转考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数学辅导这方面,应该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没什么差异,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强化训练学生解题能力,而不是把太多时间花在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论推导、证明等方面,而应该注重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转贴于

3.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确定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以及相应的学习培训的预期和计划,它关乎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重视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评定、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位,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及早做出相应的准备。通过职业规划指导,能使学生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就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明确的就业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关注行业的变化发展,做好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有效地利用大学时光为今后发展做好准备,增加就业的竞争力,而不是临近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那样会走很多的弯路。在职业规划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信心,其实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并非狭窄,可以从事教师职业,也可在管理、科研、金融等行业从事统计、数据分析、财务评估、寿险,精算、it相关的岗等等位。

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指导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展开,可以邀请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或校外的企业管理者、招聘人员、专家给学生做关于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以此来激励学生的专业信心,汲取别人宝贵的经验。同时重视指导学生的选课工作,学生除了主修课程外,要根据自己将来的工作意愿选好选休课程。对于考研的学生提醒多注重理论上的学习,希望找个好工作的学生可以多选些实用的课程。

总之,通过这些活动,让低年级学生尽早知道自己今后应该走什么路,避免学生在大四时一窝蜂地、不合实际地参加考研,最后也考不上,工作也没有着落的结局。

4.成立学生就业指导小组,鼓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实用技能

按照教师的专业特长,成立相应的学生就业指导小组,负责学生能力和技能方面的指导和培养,比如,在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对于打算向统计方向发展的学生,老师可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有关统计原理和方法、统计软件功能和应用的指导以及就业前景的分析等。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能以后,在毕业前就比较有信心地积极地去寻找工作,而不是消极地等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些实用技能不一定学得太泛,什么东西都想学,那可能什么都学不好。比如,熟悉了统计软件如sas或者spss,再加上有数理统计的理论背景,很容易找到和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这方面的岗位现在需求量很大。若想要从事it方面的工作,学好一门计算机语言,比如c语言 或者c++,就能找到一个收入不菲的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招人,比较注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实习是掌握和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除了教学计划的实习课外,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如果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外边实习,教师也应该鼓励和给予相应的指导,校外企业、公司等对诸如网页制作、手机、网络游戏、数据分析等的实习生岗位是很多。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关系或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方面的信息。还可以考虑和校外的企业、公司、中学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

篇5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1]。

 

广大高校教师对当前科技研究及发展方向有深刻理解,在整个国家人才类型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扮演着纽带角色,不但有科研能力还有教书育人的能力,因此在国家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国家需要的人才是由高校教师来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应以国家需要为依据,而学校应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而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保证国家需要的人才与学校及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一致。国家、科技项目、教师和学生这4个环节只有保持协调一致,才能使国家科技稳步快速的向前发展。

 

智能科学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核心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涉及自然科学的深层奥秘,触及哲学的基本命题。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将对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生产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并将为智力革命、知识革命和信息革命建立理论基础,为智能系统的研制提供新概念、新思想、新途径。

 

1国家科技项目中与智能相关的内容

 

国家每年会颁布一些科研项目指南,如863、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这些项目指南中均包含大量与智能相关的内容。下面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973计划为例加以说明:

 

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11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包含2项有关智能方面的项目,其中“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大专项中包含一个“智能海量数据资源中心”课题;“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包含2个有关智能的课题:“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和“物联网及泛在网”。

 

2)973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到2011年的973计划指南中关于“智能”一词的出现频率如表1所示。

 

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智能”一词的出现次数由1次增加到12次;出现在一级标题的次数由1个增加到3个,出现在二级标题的次数由空白增加到4个。由此不难分析出,智能科学技术在973计划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项目的前期研究以及后续成果的产业化,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多的智能方面的专业人才。在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建议书中提到,智能科技人才的社会需求占整个信息领域人才需求的1/6左右,而且将不断增长。高校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2河北省和天津市科技项目与智能相关内容

 

河北工业大学隶属于河北省,坐落于天津市,形成了立足天津面向河北的发展战略,为河北省和天津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河北省当前正在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并于2010年3月启动了光伏、风电装备、钢铁节能减排等8个支柱产业的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河北工业大学承担了其中“河北省风电装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工作,该路线图为全国首个关于风电的路线图,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2011年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指南为例,该计划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目标,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为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2011年共安排25个专项,与“智能”相关的内容有软件专项中的创意产业关键技术和数据挖掘与信息检索技术;数字技术专项中的智能检测、监控技术研发及应用;可再生能源及能源存储转换专项中的智能电网等。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智能科学技术在河北省和天津市的科技项目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对高校提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河北工业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自2004年北京大学自主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通过备案以来,先后有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南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共17所高校建立了智能科学技术本科专业。

 

河北工业大学在结合自身优势和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逐步合理化;紧跟科技发展新趋势,突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楼宇、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机器、智能化物流等方面培养社会急需的特色人才;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研究方向,加强该专业的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整体教学科研的和谐发展。

 

我们努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及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使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个人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4教学内容的思考

 

目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本学院包括自动化、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作为一个成熟专业,有稳定的社会认可度,其近年的发展受到了无行业背景的限制;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为了满足国家风力发电的强势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具有显著的行业背景,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就业前景很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没有固定的行业背景,因此有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1~2个背景,体现个1~2个特色,以使学生的学习落在实处。

 

我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拟将智能网络和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作为本科生的学习指向,在相关课程的讲授中以它们作为实例讲解,筹建智能网络的平台,以及利用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验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操作和演示,在课外科技活动中以它们作为选题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作为地方工科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定位于工业过程和实际工程中的智能控制与智能决策,相对应的核心课程包括智能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建模、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划,使培养的学生“考研考得上,分配分得出”。

 

1) 智能控制课程在介绍控制理论的同时,通过课内实验和单独学时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智能网络、风力发电机组等在内的实际系统先进控制方案/方法的实现有较深入了解,并侧重于硬件实现。

 

2)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主要介绍经典人工智能、计算智能和其他智能理论,通过方法的介绍和推导,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并通过将具体方法代码化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其中可以将风电场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3) 复杂系统建模课程在介绍复杂系统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以及与建模相关问题的同时,着重以复杂网络和风力发电机组为着力点,对这两大类系统的模型进行建立和分析。

 

4) 智能系统课程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具体应用于某些领域的同时,侧重分析如何应用于智能网络特别是物联网领域,以及如何应用于风力发电领域。

 

5) 智能机器人课程在介绍机器人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控制方法的同时,加强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如自动化仓库等领域。

 

6) 智能工程课程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具体应用于某个实际工程的同时,着重考虑目前国家急待发展的工程方向。

 

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并基于软硬件的结合与课内课外的配合,学生可对目前体现前沿科技的行业有所熟悉,为进一步的深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5结语

 

前沿性、时代性是大学课程的一大特点。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大大丰富了大学的课程及其内容,也改变了课程设置的技术与方法。

 

通过对前沿科技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学校的教学应针对国家对人才类型的需求而制定,使人才得到相应的供应,保持供求平衡。

篇6

最近几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机械设计的要求标准也不断升高。面对现代化的大生产规模,传统模式的机械设计改革一触即发,对当代机械制造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即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绿色化、网络化、人性化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必须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应该去遵循社会变革对机械制造行业提出的新标准。此行业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多样化,这样才可以稳步推动机整个制造设计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

机械设计自动化;发展方向分析;发展前景

本文在阐述机械设计及其制造的基本概念的同时,展示了当前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水平。并对此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1机械设计的概念

机械设计的概念产生于1984年的美国,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曾经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贴切并且客观的描述与概括,指出机械设计用于完成机械力学、能量力学以及运动力学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协调和控制,达到机械和机电部件相互联系效果的自动化系统。这一概括完整的展现了机械制造的内容,从此,机械有了比较基础的理论。该项研究的特征是以机械设计作为系统研究的开始,结合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变换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先进技术,为的是实现一系列系统功能,以使整体组织结构得到优化。同时可以保持系统的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为后期实现特定功能奠定基础,并且可以让整个系统处于最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门技术的无比复杂性与挑战性。此门技术不仅可以充分满足机械对一些精密功能的要求,创造出能够协助不同工作的机械产品,而且还可以让产品的功能完美体现,只需要通过完成从输入端输入随后输出的过程。这门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非常重要[1]。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期,表面上是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稳步提高,其实质与核心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机械设计带来了春天。把握好机械设计发展方向对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使得我们必须提高对相关科技的研究与重视,为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机械自动化设计特征以及应用原理

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是控制理论,在这过程中有机地将生产过程和人工改进作用结合,使机械设计过程得以实现自动化。进一步说,自动化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原则:首先努力创新。科技水平是不断发展的,那么传统设计方法必定会凸现一些弊端,比如无法满足结构复杂的过程、误差率大、工作量不足等。在当今变革下,规模化、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为整个设计新领域的新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使设计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机械设计要求,在面临新挑战时从容不迫;其次借鉴各科技领域等先进成果。此门技术与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融合,想要获得新的科技成就,必须具有高度的前瞻性,积极地融入最新相关理念,积极引入一些新科技例如电子学、计算机仿真技术、机械力学电子学等学;最后注重管理水平提高等。如今的机械设计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对我们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曾经等管理经验有很多不再适用于当前设计的要求,这就对研发人员自身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得广大管理人员不得不将现代化管理模式手段与机械设计本身结合。并且技术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只有与技术发展大浪潮保持一致,才能不被市场无情淘汰。随着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其本身与现代技术、传统机电设备结合,自身加以优化提高,不断满足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基本技能要求。在实际运用中,微结合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并且在机电相关行业加入了产品设计、质量检测、制造、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加快微型机电系统、加工中心、机器人等方向的发展速度。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的飞快发展,加上它全面的功能,已经成为了机械各行业中的基础技术学科,在微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已经被广泛应用[2]。控制系统对机械设备具有精密化的管理,在航空航天、高端武器装备的研制开发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技术力量。当前方方面面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机械自动化设备有着自己更加精密化、科学化、多功能化等发展动力。

3机械自动化设计的发展方形分析

第一,区域互联网程度提高。自动化设备具有良好的信息控制和自动化处理能力,数控机床是实施操作的介质。如果一些机械工程较大,工作过程不是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很难控制产品的生产品质;如今网络技术不断向前,手机也可以成为机床联网操控的新手段。系统建模后,自成网络系统得以实施,这时候就具备了各机械设备通过信息传导的好机会,可以建立区域网络化的管理控制系统,并利用控制中心进行细节控制;当然,区域网络系统应该具有合理分配好各机床应该负责的工作范围的能力,对于不同的情况,可以合力开展,并且同时保证效率;重要的是,要防止电路故障发生引起的工作瘫痪,在区域网络管理模式下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第二,大型机械的小型化趋势。随着计算机小型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自动化设备也逐渐进入小型化发展趋势的浪潮中,而在社会生产工有着重要地位的机械自动化设备也紧随时展潮流,积极地进行着小型化微型化发展方向发展,国外已经研发出的微型全新自动化系统,它们的目标甚至是微米、纳米级。微型自动化产品的特点有操作灵活、体积小、耗能少等,但是如何同时具备传统机械设备的主体功能确是一个存在的难题,如何进行精密度的机械过程同样是个棘手问题。有意义的研究是如何能减少企业中的占地,能提高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数量,但微机械自动化的加工产品有限制,只能应用于采用超精密科技的设备。第三,机械设计的环保理念提升。如今国人乃至世界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机械工业可以追求工作效率、经济利益,但是也该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机械自动化系统电损耗高,而且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危害自然环境以及附近居民的人身健康。因此在机械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的的科技进步中,更加应该主张绿色环保。减少在工作过程中有害气体产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为此我们可以对机械设备功率进行限制,或者积极寻找可代替能源。第四,数字化发展。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只是机械设计其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还包含传感检测、机械、动力、电子信息处理、执行元件这五大组成部分,为了能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朝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第五,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是自动化技术的一种体现。何为智能化,是以控制理论为指导,加以心理学、模糊数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运筹学等新措施、新思想,模拟人类的思想,让过程具有推理、自主决策、逻辑判断的能力,向更高的控制目标发起进攻。大大降低工作强度及错误率,智能化的实现使人类摆脱人力脑力劳动成为可能。第六,模块化发展。复杂和多样是机械设计的特点,在整个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还有模块化。模块化标准的要求下,实现在设计过程中多零件组分同时适用于同一模块成为现实。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设计成本,而且可以缩短机械设计的时间,使后期零配件的更换维护更加便捷。设计的模块化规范,使机械制造企业的模化生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经济效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业前景广阔,还可以通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推进行业整体进步,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努力学习,进行经验技术的高度提炼总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已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的体系很多年,在许多学校都已经开设这门课程,这显示出社会对此方面的人才量的大需求,因此来说学习相关知识的学生,就业前景可以说很广阔。在我国很多地区,这个产业具有很高的竞争性,高素质人才一代代更替、创新[3]。机械制造产业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中,如果想要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并且想要一直存在这广泛的空间,立足于运行管理、设计制造、科研开发等方面的话,都需要机械制造产业自身的不断提高与创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路,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制造强国的手段之一,给予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大力度支持,足以见得行业本身的重要地位。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必须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应该去遵循社会变革对机械制造行业提出的新标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技术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该技术一直在迎合现代工业及生产的需求,但是工业产业飞速发展下,现有的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暴露出很多不足,面对自动化的大蛋糕,科研人员要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攻坚克难,争取努力提高国家的科研技术水平,使我国科研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用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影响整个行业,兢兢业业使行业健康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德辉.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5(10):9.

[2]杨近松.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5(21):288.

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师资队伍

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软件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它具有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产业特点[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核心产业。广东省教育厅根据广东省软件产业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选择包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内的8所省内高校和12所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广东省信息产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1软件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大约95%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和服务工作。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了较大的培养规模。近年来,随着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软件人才的就业优势正在消失,一些软件专业的毕业生到社会上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从总体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我国的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软件产业产值9 513亿元,2010年,全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 364亿元,同比增长31%。近10年来,广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25%以上的增长,2009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1 150亿元,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近万家。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缺口近 8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50万人(其中高级人才 10万人,中级人才25万人,初级人才l5万人),企业缺乏的不仅是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也缺少大量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师。因此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毕业生依然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2培养目标及办学模式

由于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的不同,我校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目标与国家批准的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有一些区别。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师,以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升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以软件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全面的软件系统知识和必要的硬件系统知识,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能力的应用型软件工程设计和实现人才。具体就是培养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师。

从两者的办学目标可以看出,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的是国际化、高端软件开发人才;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的是实用型软件开发人员,两者可以相互补充,构成更加完善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模式应以地方软件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为目标,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制定相应培养方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了 “2+1+0.5+0.5”的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进行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学习,假期参加企业认知实习和企业的短期培训。第三学年根据专业方向和企业共同培养,进行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实际项目实训。第四学年的上学期是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实训。第四学年的下学期是软件企业顶岗实习,全方位参加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经历软件应用与开发的各种工程活动。我们努力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成本专业的特色之一。

3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宗旨,广东省软件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及我校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在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一个通识平台、二个核心模块、五个企业模块方向”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及“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遵循通识教育平台下的宽口径专业方向原则。通识教育模块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基本科学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外语能力、个人技能和态度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核心基础模块旨在培养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接收专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核心技术模块重点培养学生本专业高级工程基础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及系统思维能力。专业方向模块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懂专业的复合性人才,更好的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几年的改革,我们初步构建了基础稳定、方向灵活的理论教学体系。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初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协调、课内与课外并重、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与创新实践为一体的教育体系,以及通过“学习、培训、实训、再学习、再培训、再实训”螺旋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基础实践是指在学校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完成基础规范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一些研究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企业认知实习,让学生感受企业工作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专业实践包括在学校实训室的课程实训和企业的学期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初步工程实践能力、初步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企业实习旨在通过项目的培训、开发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紧邻广州市天河软件园的地理位置优势,做到去企业实习常态化。学生入学第一个学年到企业参观学习,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技术培训、实训。在参加企业实习时绝大部分同学能参加真实的项目开发。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和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意见,让学生尽早找到自己的差距,学生返回学校后,大部分同学会抓紧学习,迎头赶上。

4产学合作机制

我校软件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产学合作机制的改革与管理。软件学院成立了由学校、广东软件科学园、软件企业三方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特点及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即培养“应用型、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师”,并确定了“以提高专业素质为根本、以培养软件工程能力为核心、以掌握胜任角色岗位所需知识与技术为教学目标”[3] 的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融合软件产业需求,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规范。

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学院坚持的原则是“产学合作、工学一体”。目前我校软件学院与广东软件科学园、广州软件园、华南资讯有限公司、广州市南天电脑系统有限公司、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巨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内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思普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易思博计算机公司等IT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企业培训、企业实习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软件学院已经建成的12个实训基地不仅能够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企业培训、企业实训、企业实习的需要,同时也为计算机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每年派往这些实习基地的学生超过300人次。

5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软件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专兼结合、内外结合[3]”的建设原则,初步建立了由学校教授、中青年博士、软件企业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学院领导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大量外出进修和培训机会。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先后选派多位教师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参与各项专业课程培训累计达到20余人次,包括IBM,Microsoft,Oracle,BEA课程培训等,有5位教师赴香港、新加坡、印度、英国进修。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拟定了符合专业建设规划的师资培养计划,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关心其业务和全面成长,实行了行之有效的新教师和新开课教师试讲、开学前的教案检查、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制度。

另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学院重视兼职队伍的建设,聘请著名企业的专业人才承担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建立了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规范了兼职教师的聘任流程,这些兼职教师不断地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充实到专业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符合产业需求的教学内容。目前学院的一些课程如项目管理、在岗见习、IT创业实习、IT项目监理均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

6办学成绩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校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05级、2006级、2007级的学生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学生通过课程实训、学期实训、企业培训、项目开发、企业实习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2) 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由于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机会早、企业实习常态化,学生知道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毕业时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素质普遍较高。

3) 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强。学生通过参加企业软件项目的开发,体会了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近三年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有100多人次参加了学校或省级以上的各类竞赛。共有2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得了2010年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广东赛区一等奖;2010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二等奖;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二等奖;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连续两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7结语

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出了“2+1+0.5+0.5”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

2) 构件了基础稳定、方向灵活的理论教学体系既“一个通识平台、二个核心模块、五个企业模块方向”,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紧跟企业需求的变化。

3) 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初步建立了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的机制。

5) 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内外结合”适合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该课题的研究有效的指导了我校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对我院正在进行的“3+2”计算机专业师资人才培养、中职硕士人才培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专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提升产学合作的深度、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芙清. 软件工程教育的思索与实践[C]//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组委会. 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15.

[2] 张大良,骆斌. 软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C]//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组委会. 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2009)会议论文集.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卷(增刊):1-6.

[3] 李红梅,卢苇,张红延. 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产学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C]// 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组委会. 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2009)会议论文集.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卷(增刊):7-10.

[4] 王长波,董军.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知识能力素质齐增长[J]. 计算机教育,2010(7):9-11.

Exploration 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Provincial Exemplary Software College

XIAO Zhenghong, XIE Zanfu, CUI Huail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oftware College),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