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创新范文

时间:2023-04-09 09:4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与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与创新

篇1

对于管理一直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是认为只要做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就能做好管理,所以他们制订了很完善的制度、标准,制订了很细化的操作手段,让下属严格按照这种标准去执行,如果下属采用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跟自己做对,和公司做对,要受到惩罚;所以在这种管理者的领导下,每个人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去做一件事。每一个人都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管理的特点严重束缚了下属的思想,束缚了大家的思考,把下属当成一种执行的工具。把工作变得枯燥无味。另一种错误的思想是啥呢?这种管理者提倡创新,鼓励大家创新,并且自己更加乐于创新,一天一个点子,一天一个创新,思想上天马行空,时时刻刻都在创新,脑子里想的都是创新,公司制度、工作方法几天一改,一种制度还没执行几天,就又换成了其他制度。一种方法还没使用几天,就又想起了其他方法,就用其他方法,下属们每天都在改变,常常是无所适从,制度朝令夕改。最终啥事也做不成。

二、创新与稳定的关系。

稳定也可以称之为常规方法,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手段,就像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都是管理的常规方法,它也是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它们保持了企业的有序性,稳定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是创新解决了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面临环境和内部变化的情况下采取的新的方法。创新是稳定基础上的发展,而稳定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稳定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创新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稳定提供了依托和框架。只有创新,没有稳定,系统就会处于无序之中;只有稳定,没有创新,企业就缺乏活力,就会不适应外界变化。创新和稳定是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关键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是创新多一点,还是稳定多一点,要看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因素的变化。

三、管理创新的含义

1、管理创新指的是一种管理思想以及在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也相当于是一种原则和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

2、管理创新意味着打破原来的旧秩序、旧制度、旧方法,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一种效率更高的新方法、新制度、新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平衡。

3、管理创新指的是由一种秩序改变,通过刚开始的杂乱无章,逐步固定成另一种更高层次的秩序的过程。

4、管理创新的实质就是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四、管理创新产生的原因

1、创新的原因首先是环境的变化。首先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不协调,在营销的过程中,宏观环境的变化:人们收入水平的的变化,受教育程度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习惯的变化,微观环境的变化 :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的创新的前提,是我们创新的根源。我们内部的创新要紧紧围绕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引导企业内部的管理的创新。我们的管理要紧跟环境的变化。

2、内部的不协调。当企业在一种状态下进行过一段时间之后,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内部的某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整个企业的不协调。我们必须创新,改变这种不协调。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财务制度与管理制度的不协调,都会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创新,找到使内部因素协调的方法,这就是创新的原因。

五、管理创新的来源

1、意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要对成功和失败充满敏感。要深究事物的失败的根源。2、变化,包括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怎样使变化对自己有利?3、观念的改变,相信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的思维定势,及时吸取新的管理思想和观念,去引导创新。4、假设与现实的不协调,你制定的计划,目标方法,与现实不相符合,这时候我们要想出新的办法。

六、 管理者如何创新

正确的面对创新,这是创新的第一步。明确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正确的面对创新中出现的问题,正确的面对失败,每一次的改变都意味着不确定性,他的发展就有两种可能性。我们要勇于去尝试改变、尝试创新。2、要给自己充足的思考时间,每天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去思考问题,去想一下自己的工作中、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哪方面还需要改变,只有想,只有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才能创新。3、要多实践,去发现实践过程中外界的变化、内部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引起的不协调,去发现问题,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篇2

[关键词]财务预测 管理 创新

一、财务预测的含义

预测技术是西方国家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必然产物。预测,简单的说,就是借助对过去的探讨和对现实的研究而得到对未来的了解。事物的发展,要经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唯有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才能在科学的基础上,把预测真正搞好。因此,预测的本质是对预测对象未来发展中不确定因素所作的科学的预见和推测。

在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没有经营决策的自,财务预测工作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因此在理论上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更谈不上对具体预测方法的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形势下,以事中、事后管理为主的传统财务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复杂多变的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财务工作能够预测市场需求和企业环境的变化,针对种种不确定风险,及时做出财务预测分析,为企业战略性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财务预测,就是根据企业财务活动发展变化的历史数据资料,考虑当前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变化因素,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和判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运用财务预测以便把握未来,明确方向。

二、财务预测的管理与创新

1. 将预测管理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预测管理中的各项制度规则、各项目标要求都会对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产生约束力。在这种约束力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以及员工个人行为的规范也势必会相应形成。这样,预测管理的要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成为规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准绳。

(1)改进预测编制方法,提高预测管理的适应性,确立“面向市场搞预测”的新理念,在兼顾可靠性的基础上使预测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而且,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制定的预测指标值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过大的预测刚性给未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带来的风险。除了采用弹性预测编织方法变外,企业还可以结合编制滚动预测指标来提高预测的适应性。

(2)突出预测管理的分析功能。充分发挥全面预测管理体系的分析功能,揭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进而为企业指明下期管理的方向。预测管理分析功能的核心是差异分析,前提是预测指标体系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分解到人,方法是逐层分析法。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反映财务管理的水平,而现金流量预测与管理又受制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可以从全面分析现金流量预测与执行之间的差异入手。发现企业基础管理环节中尚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环节进行差异分析,得出问题所在,如此逐层分析,直至找出问题的症结,具体责任落实到人,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在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同时,保证下期预测的顺利实施。

(3)强化预测管理的预测功能。完善预测功能的前提是获得足够的信息,并能据此确定预测关键因素。企业的预测信息主要来自企业内、外两个渠道。内部信息主要是通过对前期预测与实际执行结果之间的差异比较和原因分析而获得;外部信息主要是通过对前期预测环境与预期预测环境之间的差异比较和原因分析而获得。无论是内部信息还是外部信息,都具有强列的目标规定性,这决定了企业预测信息的收集并不是无限范围和无时空限制的。

(4)完善预测指标评价体系。由于企业管理可分为经营和管理两部分,故从预测管理的功能角度分析,可将预测分为经营预测和管理预测两个层次。经营预测是对企业基础活动的全面预测,如利润预测、销售预测、生产与成本预测及资本预测等,指标以综合性的财务指标为主;管理预测是对企业支持性活动的具体执行性的预测,如基建项目进度管理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预测、新产品研发预测、研究项目预测以及其他一些管理部门工作质量预测,预测指标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对于后者,更多的是针对特定问题的预测,是不受时间限制的预测。即对于特定项目而言,其预测所跨越期间可能较长,也可能较短,为此不仅要考虑该预测对本期预测的影响,而且要在短期预测编制的过程中做好各项预测衔接问题。主要是与中长期预测的衔接问题。

3. 将对预测的贡献纳入业绩考评体系

将预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需要处理好行为要求和行为控制之间的关系。预测导向的行为要求包括:1、预测制定阶段的实事求是和合理的预见性;2、预测执行阶段的反应速度和对不可控事件的处理;3、预测调整阶段的全局观念。预测导向的行为控制就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严格控制,据此制定相应的业绩要求。随着预测管理水平的提高,应逐步提高“战略性预测目标的实现百分比”、“对不可控事件的反应速度”和“预测执行精度”在业绩考核中的权数。对高层决策人员和企业整体,主要考虑“战略性预测目标的实现百分比”,对中层管理人员和主要的利润实现部门,主要考核“对不可控事件的反应速度”,对基层管理人员和组织主要考核“预算执行精度”。

参考文献

[1]王连华,董海星.对企业提供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思考.财会月刊,2004.

[2]王化成.企业的财务预测.财经科学,2001.

篇3

关键词:施工;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无论在哪个行业,管理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整个行业能够充满活力、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柱,也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取有利地位的至尊法宝。建筑行业无不例外。要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建筑施工管理者,在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必须注重创新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运用创新精神进行科学管理。

一、现代建筑施工管理

成本、质量、安全、工期等是建筑工程本身所包含的程序,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工序,因此在对建筑工程管理起来程序也比较复杂。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控制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要素。它要求管理者从发展的视角、全方位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材料、资金、技术、劳动力、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是工程进行的前提条件,其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以及与环境的适应性的特点,需要管理者对生产要素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可通过以下两方面管理生产要素:

(1)合理、优化配置,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有效性,使生产要素发挥最大潜力,在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时,要根据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材料的分量上进行按比例合理调整,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优配置。

(2)“动静结合”

力求在动态中管理,保持生产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管理者根据工程施工的基本规律,合理的对各生产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由于成本、质量、进度是每个建筑工程施工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它们能否有机结合,是决定这个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个工程策划管理人的潜在目的,因此成本问题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关于成本控制方面,需注意以下事项:

1.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各行业追求的目标。很多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成本投资不合理降低,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的不仅会在安全质检中被重新返工,同时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成本问题需要在合理配置的前提下降低,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体系中资源调配。

2.动态控制原则。因为建筑工程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所以在施工前,对成本的规划时,就要统筹全局,系统控制。随着施工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变动调整,实时控制好成本。

3.目标管理原则。在工程施工前,为了确保施工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施工的浪费,且能确保工程质量,应先树立长远目标,进行规划。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责、权、利与成本有机结合,奖罚明确,职权分明是管理者为达到预期目的应处理好的重要因素。

5.进度控制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一项程序。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真个工程的进程和成本投入的多少。如果进度控制的不好,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样错误可能会呈恶性循环发生在下一个工序中。所以管理者要对工程的进度合理控制,在施工计划中合理配置资源,在工程进行中,定期做好进度总结。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2.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是建筑施工单位加强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管理好人员,才能进一步谈其他方面的管理。为了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经常的安全培训可以让施工人员养成安全意识,好的技术交流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施工的质量。2、设立奖惩机制和竞争机制。对于表现好的施工人员给予奖励,出现失误的施工人员给予处罚,这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每位施工人员不断进步。

2.2 做好建筑施工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监理工作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了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和工程造价的合理运行。同时,要想做好施工监理工作对监理工程师具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做好监理工作,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做到当有不足出现时,能够及时迅速的针对不足做出最佳合理的方案,以保证建筑施工不受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代表着公正的第三方,必须要学会权衡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让工程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2.3 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制约的范围和重点

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要学会掌控管理的重点和范围。在一般情况下,“质量制约的首要环节是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质量制约的关键环节是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制约;质量制约的主要环节是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章施工。只有掌握这些过程,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建筑质量通病,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4 总结

三、完善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施工团队,管理者必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让各工程参与人员积极应对、职责明确,加强队伍凝聚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培训机制,使施工人员的素质得以提高。在进行监控管理时,应在材料的采购、运输、质量检测以及建筑配件等各种设备进行全程监督和控制。为了顺利进行施工计划、完成预期目的,应制定质量、工期、成本等项目的施工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对施工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秉持创新原则,不断给施工工艺加入新元素,提升设计水平。

四、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及创新

组织管理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首先规范技术如施工图纸流程、标准等进行说明,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其次让施工人员会审和学习利用施工图纸十分必要,再次应对工程技术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

技术的创新是施工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学习、引进和利用、以及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进行合理运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对技术创新,才能保持施工管理团队充满活力,保质保量完成施工。

结语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只有联合实际切实解决问题,且抓住创新机遇,在管理各项目中注入创新思维,才能让整个团队充满生机,不断进步。建筑施工管理关系着建筑企业的存活和发展,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施工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要不断的加强管理,提高意识,创新建筑施工管理对策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并给予纠正,这样才能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兔强.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不足及解决措施[J]. 科技资讯,2009,

[2]张庆彬,李景波. 谈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4)

[3]佘国文.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4]臧明龙.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1).

篇4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创新

一、认识到位是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农村公路有着线路多,里程长,分布广,密度大的特点,单纯依靠国家补贴或地方自筹都面临着养护资金、养护机制等新的矛盾。因此,如果不及时探索和研究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的养管机制问题,就严重地影响了党群、政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农村公路属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大抓特抓的事情,这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的大事,非抓紧抓好不可。制定对公路养护原则、养护管理机构和养管费用筹措以及养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出台一系列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在养护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认真落实。层层签订农村公路养管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奖惩明确,使养护和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一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二是水毁经费无着落。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

3.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进去后往往是条“死胡同”,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三、创新机制是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关键

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1.农村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新晨

2.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

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四、加强农村公路监管的对策

1.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一是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让农民成为农村公路的主体。

二是建议在乡镇设置一名专职的交通协管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规划和建、养、管工作。

三是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拓宽渠道,筹集资金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的养护资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固定的、充足的资金投入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上级公路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对策。因此,要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必须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

3.完善机制,措施到位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要有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逐级签订养护责任合同,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乡镇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措施到位。

4.组建队伍,确保畅通

篇5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1.观念的创新: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国内教育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2.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3.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

4.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三、当今学校管理的失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其总体思路是“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另一方面,转变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评价等都与改革的步伐大不一致。由于管理思想与心态、观念等还被固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学校“偏爱于惯常策略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再具备成功地迎接日前挑战的能力”,成为改革的阻力。其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工作,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改革相分离,两张皮现象明显,等待观望、一般应付与敞表面文章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管理者心目中的改革,常常是向上对国家、政府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或是内部向下的人员精简,很少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第三,受中庸管理观念的束缚,多年的校园文化积淀,用人与干部考核标准上的教训,使许多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宁可按照规矩行事而停滞不前,也不愿通过创新冒险去取得成功。

四、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1.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2.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首先表现为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其次,目标创新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远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才有可能突破。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

3.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4.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

篇6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管理 创新 人力资源 智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主宰一切,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谁能创新知识、善用知识,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由于知识呈“爆炸式”增长,膨胀得无法凭个人来管理,显然,知识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形式,于是知识管理――一种全新的创新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我们石化企业,员工队伍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因此认真借鉴和尝试知识管理,对推动我公司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莱克星顿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由于知识管理崭露头角,对它的定义因为侧重强调的角度不同而不完全一致。如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管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员工脑海里,是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炼而取得经验的体现。如“行业状元”的大脑支配岗位工作的行为就体现了隐性知识的集中存储,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于一身,使他们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我们石化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源,更好地为争创一流企业服务。

二、知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我们石化企业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因素: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高级知识分子或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在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员工所理解接受;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新项目如何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这一系列都需要我们石化企业必须重视知识管理。所以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我们石化企业也会因此而如虎添翼,立于不败之地。

三、运用知识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创建企业知识库。对于石化公司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贡献的研究报告。石化公司知识库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有莫大的帮助,这主要有:①企业知识库乃是这些企业信息库或数据库发展出来的高级形式,它正在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推动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和“身教”的隐性经验知识的文字化和编码化进程,从而实现更多知识的无障碍交流和共享。②企业知识库的组建并发挥功能,正在加快和完善企业知识的采集和加工、积累和交流、共享和使用的有序过程。③企业知识库的文化环境乃是其成功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乃是对知识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构建石化企业文化创新

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知识和智慧实现创新。但“集体的知识和智慧”如何得来?关键是个人的贡献。然而,员工们并不一定很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别人乃至企业。为此企业应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员工能共享作为主要生产力资源的信息和专业技能,共同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在衡量方法和尺度不清或发生转变的企业环境中发挥主动性并采取行动。当代科技有发展表明,任何一项重大创新,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是不行的。现在西方正在强调共同体和团队的作用,强调协调和谐在创新中的意义以及国家创新系统中系统方法论的重要性。此外,创新企业文化亦应注入个人价值与自我责任感,允许更加灵活的个人自由和自主性,并在此前提下积极发挥群体的力量。创新文化,其关键是建立一套机制,使实现个人价值与群体创造知识的形式有机地协调结合起来。从体制上、组织管理上制定出一套尊重人、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摆脱和封建主义的意识桎梏、保持群体间互相协作、共享信息和知识、减少并消除内耗的制度和办法,把创新企业文化建立在充满活力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Drucker,P.F.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3.

[2]Waddock,S.,and Bodwell,C. 全面责任管理指南(2002)[M]. 李伟阳,肖译.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篇7

1.对每份档案文件进行编号;2.按规范对文件进行顺序排列;3.编写卷内目录:序号、文件号、责任人、文件标题、日期、页码和备注。做完以上工作后,查阅档案只需按类型浏览目录,比如查询某台医疗设备的卷内目录,就可了解该设备的档案具体明细表,为查阅者提供极大方便。当然,随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医院档案整理的方法需要管理人员去不断创新,平稳从容地度过由纸质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的这一特殊时期。

二、档案管理科学化创新

(一)设备科学化。先进的设备是档案管理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档案管理须改变以往的模式,实现纸质档案模式向电子档案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自身优势,进行医院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等工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精确化和高效化。另外,构建网络电子档案服务平台,并组建医院档案查询系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和网络化,为医学研究者提供更可靠、真实的资料,从而促进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人员分配科学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分配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考虑不同岗位各个环节的情况。科学的档案管理需要合适的人员,只有岗位要求和素质特征有效匹配,才能保障档案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从而为医院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档案管理人员完成任务必须具备的任职资格。此外,要掌握档案收集、保管、统计、检索等工作必须的方法与技巧,为档案管理的有效高效实施提供工作方法上的支持。还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得具备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并了解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及环境变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因非人为因素而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损失。现代档案管理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掌握好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只有熟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技巧的专业人员才能防止档案的丢失、破坏和篡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做好档案管理的一个必须的条件。因此组织专门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旨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让其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从根本上保障科学的档案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服务手段创新

篇8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enterprise quantity also gradually to increase. The enterprise to seek stability in the vagaries of marke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good management. In today's market economy, the market in a certain extent guide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direction, but the enterprise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market and seek to lead, you must to related enterprise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in the manage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关于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1.1重视信息筛选以及优化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也渗透到各个行业。一些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对于企业来说也不例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信息化处理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仅仅能够及时的处理相关工作,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对大量信息做到科学有效的分析处理。使得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的表明挖掘到更深层的意义。将企业的信息进行筛选以及优化是企业创新管理的前提。而企业自身也应该加强对信息处理的重视,才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信息,让有限的信息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1.2加强员工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促使企业在对信息处理以及外界环境分析上加快步伐。使得企业能够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较为快速分析并做出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以及主动性,这也是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众所周知,知识是为人所用来创造精神以及物质上的财富的一种渠道。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以及发达技术的运用者,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因此在企业进行创新管理时也应该注重对员工学习能力以及业务水平能力的培养,在深层次上挖掘员工的潜力,重点对员工的创新能力以及业务水平培养,使得企业在员工整体素质上提高较大的水平。

1.3加强对企业文化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建设

在工业经济社会,很多企业都是把利用最大化作为自己企业的唯一目标,因而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现在我国空气污染严重,河流水质降低,以及水土流失现象普遍。由于一些企业的道德感缺失,就容易为了企业暂时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所有者、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权益 ,使得企业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遇到较大阻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以及公众意识的加强,企业的价值观以及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企业,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模式以及行为规范。消费者也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给予了较高关注。这就促使企业必须按照社会伦理以及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身并约束自身行为,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形象,从正面建立起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大量消费者。这就使得企业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也要为社会做出较为实质性的贡献。总之,将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理念中融入社会责任感才会使得企业能够长久发展。

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 2.1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 从根本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是信息化处理,因此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提高,可以在企业的应变能力上得到提升,从而可以更好的优化以及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得企业已有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从而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获取相关行业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均有提升,这就使得企业能够与世界上同种行业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更好的改进自身企业的生产技术。而对于企业来说,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也是不能忽略的。通过相关的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的确切需求从而对产品进行改进。因此,企业必须做好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2.2改善管理方式,消除员工抵触心理一些企业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不恰当的手段,使得员工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得管理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因此,企业在制定管理方式时,应研究员工的心理以及行为规律,从而制定出容易让心信服并乐于接受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制度会促使员工进行自我完善,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来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理性的管理思维,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事后被动惩罚转变为在事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2.3加强部门与外部资源的合作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这就对企业部门的职能要求进行了较大变动。这就要求企业的一些主要部门能够打破原有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更加灵活、高效的与外部组织进行业务上以及资源上的交流和互补,以互帮互助的优势赢得竞争的主动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自身的办公效率。随着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相关决策不应该仅仅关注在企业内部资源的调配以及控制上,也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企业外部的一些较强的力量,这就能够使得企业更好的优化企业内资源的利用,同时也能够将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较好的融合在一起,更好的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并且降低企业财政上周转问题,以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而这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组织运作的一个发展趋势。 3.关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在企业进行创新管理时,不能忽略事业在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工作。而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在财政以及日常行政中的管理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企业领导制度、经济责任制及内部管理制度这三大方面。在企业制定管理制度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企业特点以及企业文化,制定出一套实践性较强的管理制度,以达到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稳定发展。

在企业对管理制度创新时,首先应分析原有的管理制度上已经脱离时代和操作性较难的部分,经过一定研究之后进行相关的调整,并制定出符合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些管理条例以及系统优化的相关制度。并且加快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组织相关的管理制度学习活动。通过组织以及建立学习创新管理制度,达到促使员工学习和组织学习,使得员工有机会参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并提出自己的修改以及创新的意见,以激发员工遵守相关制度的积极性,让员工通过学习从而对于企业文化产生较大的认同感。并且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接受教育的能力,从而能够达到提高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结论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寻求稳定的发展,就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管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但企业要想更好的适应市场并谋求领先,就必须对企业进行相关的创新管理。 因此,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通过创新管理,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11,(1).

篇9

一、新经济的特性

新经济与旧经济相比有以下特性:

1、新经济是以知识为推动力的经济。在传统的经济中,企业是以资本的积累来发展生产。新经济中,知识成为创造价值的主体,土地、工人、原料、资本都可以视为有限的资源,但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谁拥有更多的技术并拥有掌握技术的人才,谁就拥有更好的发展能力。

2、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把整个世界市场变成了一个大超市。生产全球化、品牌全球化、技术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逐步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学会运用新经济时代的新经济运行规则,学会与国外的企业竞争,即学会与狼共舞。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时间和空间。

3、信息是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未来企业要活下去,其关键在于巧妙地把信息情报和策略性管理结合起来,即决策者必须迅速分析、处理情报,并迅速付诸策略性思考,调查经营方略,抓住战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速度”成为企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也就是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是大鱼吃小鱼,企业重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市场占有量。在新经济条件下是快鱼吃慢鱼,企业重期,如产品开发期、生产周期,建立时间责任制,把时间列入考核内容,使企业成为一只快速反映部队。

4、新经济是虚拟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网络化、数字化趋势打破了时空界限,产生出了一个新空间――虚拟空间。如虚拟企业,为此,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虚拟生产链、虚拟供应链,彻底打破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大而全小儿全的局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5、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是对立统一体,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提出“新经济需要建立在旧价值上”。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把传统经济与新经济对立起来是错误的。现在国外用“鼠标+水泥”来形容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整和关系。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对整和关系的认识,促进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两性互动,以求企业快速发展。

6、跨国公司将主导世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利用其先进的网络化管理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开展跨国经营,触觉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经营范围涉及生产、流通等许多领域。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渗透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使各国企业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

7、新经济更加注重社会环境、企业利润和消费者需求满足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只关心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关心企业的眼前利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新经济中,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他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的发展构成威胁,以保持社会发展的永续动力。为此,企业要想在未来社会中求得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实现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8、新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新经济是以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条件下以资源、资本的增量来决定企业成长的模式,创新成为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根据“摩尔定律”即计算机芯片每十八个月翻一翻,而价格以半数下降。 摩尔定律揭示出企业危机的根本是创造力的危机。企业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的时效管理,主动科学的排定创新步伐,才能够在竞争中取胜。

二、面对新经济的挑战,企业如何应对?

1、企业导入新的管理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可采用的管理模式有:

(1)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供应物流、生产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销售物流并行处理、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行。面对信息化,企业并非建个网站、作些电子商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整个组织结构、整个思路都应顺着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改变。首先,企业须建立数字神经系统,它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经营活动数字化程度越高,企业受益的程度就越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精简工作流程和组织,创建和不断完善优先竞争对手的数字神经系统,真正做到生产、供应、销售、库存、人事等方面量化管理。其次,建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问题,提供信息和资料,帮助决策者明确决策目标,以提高决策能力、决策水平、决策质量和决策收益。

(2)客户中心型管理。传统经济中,企业信息,客户接受,客户和企业只在销售环节发生关系。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互联网互递信息,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因此,企业从产品构想、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即形成一个圈,圈的始点和终点是顾客。海尔流行一句话:“你设计我制造。”即是客户中心型管理的体现。

(3)柔性化管理。即用理念去管理企业,用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去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未来企业中,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将成为员工对企业的最主要的贡献,人的积极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如何使员工的意愿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其最佳的途径是采用柔性化管理。海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每尔的理念(为用户奉献真诚、真诚到永远。日清日结、日清日高。下道工序是用户等理念)有关。例如,海尔为了让职工树立质量意识,在工作中讨论对待产品的态度,是像对待鸡蛋一样还是像对待土豆一样。最终让“无次品”、“无几等品”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海尔所倡导的理念产生认同感。

2、企业组织须不断创新。面对新经济,企业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是“科层制”及高耸式的组织结构,导致管理人员多、消费大、效率低。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化的引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基层执行者直接联系,基层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及时进行决策。原来的中层组织上传下达的重要性消失,而深入到科研、管理、生产、营销一体的市场第一线。

(2)经营分权化,财务集权化。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缩小总部人数,实行高度分权,成立自很高的子公司(分公司)。使职工在经营上有很大独立性,与此相适应的是财务和业务信息管理上实行高度集权。由于网络技术运用,企业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就可以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业务信息集聚在一起,为总部统一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3)企业虚拟化。利用网络把企业及其盟友连接纳入经营体系,形成网络型组织机构和虚拟企业。例如爱立信2001年在中国的改革,把手机制造厂从公司剥离出去,爱立信主管设计和销售,使手机制造厂成为爱立信的一个虚拟生产车间,爱立信通过网上数据库来控制手机质量,使企业降低了固定资定资产投资和风险,并通过网上监控系统保证了手机的及时供应。

3、导入新的经营思路。

(1)以创知名品牌求发展。新经济时期,产品已进入均质化时代,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且技术、成本、服务等因素的竞争也几乎类似。在此情况下,企业要成功,便需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即品牌竞争,品牌成为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支持,厂家不能只生产产品,而必须创品牌。可口可乐总裁有一句话:你生产的饮料与可口可乐的味道一样,只要不叫可口可乐,同样不能代替可口可乐。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品牌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剧。由于品牌在世界范围的趋同,使全球市场需求都在向少数几个全球性品牌集中,国内国际市场界限日趋模糊。为此,中国企业必须以品牌为核心组成大型企业集团,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可能在国际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2)以联合求发展。新经济时代为利益分享时代,企业需改变传统经济中的非赢即输的针锋相对的关系,与竞争对手谋求合作,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如联合技术开发、合作营销,从追求独家利润变为互利互惠,从独赢模式到双赢、多赢模式。

(3)学会与狼共舞。经济一体化意味着我们与狼共舞,用张瑞敏的话说:与狼共舞,首先我们必须成为狼,如果你仍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你只有被吃掉的份。所有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外来企业都不是天使,它的原则非常简单,即赢家通吃。而企业要成为狼,就需要首先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二是必须善于参与竞争。

4、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指公司在设计它的营销策略和营销网络时,通过构建客户支持平台、客户交易平台、企业生产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交付价值,乃至一生的价值,使公司潜在顾客变为现实客户,现实客户变为忠诚客户,达到赢得顾客并最终留住顾客的目的。

(1)构建客户智能平台。客户智能平台是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着重于客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各个渠道的客户历史数据及在线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协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并将获得客户知识运用到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生产计划各个方面。其内容有三:客户信息采集、客户知识获取、客户知识运用。世界最大的连锁企业沃尔玛早在10年就自己投资1亿美元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颗私人卫星,将其在全世界1000多家连锁店,3800多家供应商联成网,使其能够及时获得终端客户的销售数据,并及时传给供应商及时准确的配送。

(2)建立客户交互平台。客户交互平台是企业运用客户知识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管理水平的平台,具体包括:销售自动化、智能电话服务、呼叫中心、智能化管理监控、个性化服务等。

(3)构建企业生产平台。企业生产平台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研发、采购、库存、生产、分销、财务、人力资源,这些业务环节均以满足客户为中心,以对市场和客户变化快速反映为出发点。如海尔的快速反映,马上行动的市场链机制,中国一汽的客户链理念。

篇10

关键词:单井;产量;油藏管理;研究;实践

1稳定提高单井日产量工作实施的背景

辽河油田某采油厂经过4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目前已经步入开发中后期,单井日产量下降速度逐年加快。单井产量是辽河油田能否稳健和谐发展的关键,关系到中国石油“资源战略”的有效实施。站在中国石油上游业务稳健发展和辽河油田履行“三大责任”的高度,坚定1000万吨/年稳产目标不动摇,集中精力贯穿全年开展增储上产会战,坚决完成生产任务,是提高单井日产量的根本要求,决定了要针对这个问题,全力以赴进行技术攻关。

2稳定提高单井日产量的主要做法

2.1在油藏研究和方案优化上,突出“四个重点”

2.1.1优化产能结构,水平井规模实施

该采油厂水平井在产能建设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2.6%上升至73.3%。水平井的规模实施,使新井平均单井产量提高2.7吨,水平井的实施使该厂平均单井日产油提高0.034吨。

2.1.2推广重大试验,实施蒸汽驱工业化

借鉴先导、扩大试验的经验和教训,在蒸汽驱工业化实施中,重点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保证蒸汽驱的开发效果。一是科学组织吞吐引效工作,实施低产井引效工作,热连通得到较早建立;二是积极组织停产井复产工作;三是实施综合配套措施,完善注采井网及注采对应关系。四是优化采油举升工艺,提高井组采注比,共实施提液100井次,区块采注比最高达到1.12。

2.1.3通过“三个”转变,稀油注水全面开展

对稀油注水实施“三个”转变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产量递减得到有效控制,递减率下降,注水油藏平均单井日产油递减速度明显减缓,年增油2.8万吨;二是存水率、水驱指数、含水上升率等指标反映,水驱效果得到改善。(1)积极解决技术“瓶颈”问题。油田开发到今天,地下矛盾尖锐复杂,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一批开发难题和技术“瓶颈”制约了采油厂的持续稳定发展。广大技术人员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认真组织科技攻关和开发试验,加强工艺技术配套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突破一批制约油田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2)完善注水等工艺升级加大注水系统工艺提效、双驴头抽油机研发、地热资源利用、高凝油污泥调剖等重点技术攻关;加快低成本投球调剖、高含水稠油集油掺液等成熟适用技术应用,积极推广节电、节气、节油、节水工艺技术,开展能源分级分类管控,提升工程技术生产保障能力。(3)由整装油藏注水向零散小断块注水转变该采油厂有稀油小断块22个,针对注水小断块存在的问题,深化地质研究,产能建设和注水调整同步实施,在剩余油富集区实施水平井挖潜同时,开展注水调整,阶段增油效果比较明显。(4)优选废弃油藏,“多次开发”遍地开花针对断块复杂、纵向上层数多、稠油油藏断层多的特点,国内聚合物驱己形成了从设备、原料、生产到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在油田多次采油技术中形成了相当完备的配套工艺技术和规模化产业。通过成功推广SCGD技术、火驱先导试验等多项创新技术。

2.2在工艺措施增产上,不断完善“四个配套”

在工艺措施上产方面,牢固树立“一井一策、一时一法”的增产理念,不断研究完善以单井为对象的配套工艺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油井潜能,实现措施效益最大化。

2.2.1不断强化低渗油井配套工艺,提高单井产量

一是强化举升方案优化和工艺配套,提高低产低液井产量和举升效率。针对欢北低渗井油藏埋藏深、地层压力下降,供液变差的实际,规模实施了以放大生产压差为目的的有杆泵深抽配套技术,重点实施了提高机采效率管杆优化设计技术,“地面调参、井口旋转、井下防磨”综合防偏磨技术,环形阀、深抽泵防漏、防气技术。通过实施上述配套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深抽井断卡脱漏问题,提高了低产低液井单井产量和举升效率。二是强化清防蜡方案优化,提高含蜡井有效生产时率。针对欢北低渗井结蜡给生产带来的被动局面,开展了清防蜡方案优化和配套工艺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油管加热、化学点滴加药、固体防蜡、管杆涂层等配套清防蜡措施。三是强化压裂工艺配套,提高低渗油井产能。欢北低渗透油藏连通性差,投产后,产量递减快。为发挥油井潜能,该采油厂规模实施了以水力压裂为主的油层改造技术。在选井选层、方案设计、工艺配套等方面进行系列研究优化。针对地质结构复杂的问题,结合压裂工艺发展状况,研究应用了控缝高压裂工艺、热压裂工艺、压前酸预处理工艺,见到显著压裂效果。四是强化注水工艺配套,提高低渗透井注水效果。欢北低渗区块孔喉半径小、渗透率低、注水压力高,注入水中悬浮颗粒含量和粒径中值一旦超标,就会阻塞渗流孔道,对储层造成巨大伤害,影响注水效果。为此,该厂从改善注入水水质入手,从地面注水和井下注水管柱工艺两个方面,研究完善高压注水配套工艺,提高低渗透井注水效果。

2.2.2不断研究完善吞吐稠油井配套工艺,提高单井吞吐效果

该采油厂稠油主要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发,总含油面积18.58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8648万吨。随着吞吐轮次增加,砂、稠、水、窜、低和油层动用不均等矛盾日益突出,地层压力下降到1~3MPa。为提高稠油吞吐井单井产量,多年来,根据各区块开发矛盾和地质条件,对配套工艺进行了不断完善和创新,并见到明显效果。一是研究完善系列调剖工艺,提高吞吐井油层纵向动用程度。针对吞吐稠油井纵向油层动用不均的问题,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井,有针对性地研究应用了系列调剖工艺技术。二是研究完善系列化学助排工艺,提高吞吐井回采水率。欢喜岭各稠油区块的部分吞吐井,由于粘度高、储层物性差,在吞吐过程中,由于岩石亲水性增强,原油乳化严重,回采水率低。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开展了以表活剂为主的助排技术,如磺酸盐助排技术、薄膜扩展剂助排技术,这些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地层润湿性、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回水率。进入中后期吞吐阶段后,地层压力下降,驱替能量不足,开展了层内自生气体加表面活性剂助排技术和液态二氧化碳加表面活性剂助排技术。三是研究完善系列防排砂工艺,提高吞吐出砂井生产时率。该厂稠油油藏埋藏深度在-600米~-1400米,储层岩性以砂岩为主,砂岩成熟度低、胶结疏松,吞吐井普遍出砂,欢127和齐108块尤为严重。针对吞吐井出砂问题,逐渐形成了以“挡、滤、排、捞”为核心的立体防砂体系。

2.2.3不断完善水平井注采配套工艺,提高水平井开采效果

一是研制应用强闭式抽油泵,实现水平井大斜度段举升,提高泵效。针对采用普通抽油泵在大斜度生产时,存在凡尔球关闭滞后和不复位的问题,成功研制了一种大斜度举升装置—定向强闭式抽油泵,针对部分水平井出砂问题,又研制了一种柔性金属防砂泵,这种泵最大工作斜度达75度,较好地满足了水平井举升需求,累计增油0.5万吨。二是研究推广均匀注汽工艺,提高水平井纵向动用程度。该采油厂稠油水平井主要采用筛管完井,水平段平均192.8米。由于水平段长、油层非均质性及周边采出影响,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水平段油层动用不均问题越来越突出。井温剖面测试,水平段动用程度仅占整个水平井的2/3左右。三是研究应用水平井机械防砂工艺,确保出砂水平井平稳生产。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稠油水平井出砂套损现象越来越严重。该采油厂在常规机械防砂基础上,通过对封隔器改进,研究应用了水平井机械防砂技术。

2.2.4研究完善汽驱井举升配套工艺,提高汽驱井开采效果

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汽驱井组达到150个。根据汽驱开发的需要,开展了以下配套研究:一是研究完善举升配套工艺,提高汽驱井生产效果。由于蒸汽驱生产具有高温、高腐蚀、高含砂特点,普通抽油泵在高温作用下,其阀座、阀体、柱塞等易发生高温变形、结垢等问题,导致泵效降低、卡泵等现象发生。逐渐形成了以螺旋增效泵、双效抽油泵、耐高温沉砂泵及陶瓷泵为主的系列配套举升技术,分别适用于汽驱生产不同阶段,工业化转驱以来共使用蒸汽驱特种抽油泵600台,井平均检泵周期延长36天,基本解决了汽驱见效后泵效低、易砂卡和周期短的难题,提高了汽驱开采效果。二是研究完善注汽配套工艺,提高汽驱井注汽效果。传统的分层注汽管柱只适用于蒸汽吞吐井,而不能满足于蒸汽驱注汽井井底干度和长时间连续注汽的要求。为此,该采油厂技术人员研制出蒸汽驱分层注汽管柱,实现了蒸汽驱注汽方式的重大突破。在管柱密封上研制出蒸汽驱长效汽驱封隔器和强制解封密封器,提高了封隔器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在注汽管柱隔热上,研制出隔热管接箍密封器和压力补偿式隔热型伸缩管,并配套使用E级隔热管,降低了管柱热损失;在配汽量调整上,研制出层间配汽装置,实时对配汽嘴投捞,实现了各注汽单元注汽量的精确调配。

2.3做到“4个结合”,动态调整油井生产方式

对产液量10吨以上的生产井,每天做到“四个结合”,动态调整油井生产方式:一是与油井现场憋泵相结合,时时掌握深井泵正常状况;二是与油井计量相结合,时时跟踪油井产量变化;三是与油井维护挖潜相结合,针对不同状况,时时制定相应措施;四是与进系统与进高架罐、落地罐相结合,动态调整油井生产方式,保证油井检测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通过动态调整油井生产方式,及时掌握油井不同生产时期的产量变化,寻求到了油井最佳效益增长点,取得了良好效果。3稳定提高单井日产量工作的实施效果“稳定提高单井日产量”管理理念的提出为油藏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平均单井日产油从2.1吨上升到2.6吨,提高了0.5吨,累计增油19.8万吨。为该采油厂各项指标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