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

篇1

关键词: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教师以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传统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诉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两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式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1]。其建构的目的并非对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拓宽学习范畴,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原则上,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并非“形式”或“辅助”,而是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必备手段和条件。其次,线下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设计更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再次,混合教学模式虽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但却拥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即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资源,以资源构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资源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2]。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工具功能强大

在多年的更新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各类教学平台的系统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教学效用更加贴近日常教学,使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力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譬如“基地校”“名师微课”“导学监测”“移动讲台”“学生点评”等应用工具,能够将学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变成专业教学的工具,可以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大部分应用工具拥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能够用手机开展随堂拍摄工作,使课堂内容直接共享到网络平台中,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温习,而小组评分功能,则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公平性及民主性,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

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能够发现混合式教学没有相对统一的范式,可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帮助教师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譬如将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远程教育、微课教学、MOOC慕课平台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三)资源丰富,利于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语言类学科,注重学生语言听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而混合式教学平台拥有较为成熟的知识架构和完善的数据资源,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阐述不同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基地校”教学平台拥有海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观看原声电影、访谈节目,训练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学生可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索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专项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发现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普遍较低,作业完成度不高,且难以结合教师要求开展科学的课外学习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探索意识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由于平台限制,难以即时地、实时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而在资源整合构建中,学生无法被现有的教学资源所吸引,难以真正地投入到线上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较差,线下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缺乏创新意识

混合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注重线上教学功能和线下教学功能的相互映衬。因此,教师应根据混合教学的特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使线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平台,使线下教学成为学生巩固和汲取知识的教学阵地,进而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支持下,帮助教师构建全维度、立体化的教学网络[3]。然而在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却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意识,难以将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进而导致混合式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只是将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综合应用,却没有认识到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长此以往,导致各类教学模式难以融入到混合教学模式的体系架构中。

(三)缺乏角色转换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4]。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质量和线下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和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片面追求应试教学效果,导致教师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过于理论化、复杂化、学术化,难以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线上学习的过程中。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需求在线上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主地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英语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教师要形成融合学生发展与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趋势、发展需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譬如学生的就业趋势是对外贸易,则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学习资源。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将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即课前模块、课中模块及课后模块。其中课前模块包括问卷调查、名师微课、教师空间、课前导学、班级通知等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功能,将教学目标、网络信息及教学资源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课中模块则包括学生点评、导学监测、课堂记录、互动课堂、移动讲台等环节,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教学、数据分析、资源共享、网络交流等方式,巩固线上教学内容,推进线上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模块中,应将专题社区、班级通知、教师评价等环节纳入到线上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练习、社区讨论、资源展示及反馈诊断等方式,复习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以精准化思想,明确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目标及方法,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教师空间中,随后根据具体问题、目标完成程度,优化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地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在线教学的活动中。然而要想切实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英语教师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首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及方法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实效性。譬如教师将微课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线上教学知识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探寻英语知识的应用维度。而将直播教学方式融入到线上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小组合作模式从课中引入到课后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线上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分发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创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多种教学工具为抓手,提升线上教学的新颖性。譬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线上教学平台中,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线上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发现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四)构建线上教学内容

首先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英语教学资源,将西方国家的英语资源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随后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支架理论为抓手,帮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解决英语问题,到后期,则逐渐撤出“支架”和“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其次,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将成果展示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随后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互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而在英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则应加入网络教学内容,使网络教学内容与英语教材内容相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及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规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补齐混合式教学的短板,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爱苗.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165—166+169.

[2]李璐璐.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56—58.

[3]杨姗姗,龙秋菊.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6):135—140.

[4]左依娇.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72—173.

篇2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

1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

1.1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既可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自由、自主地学习。

1.2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一种朴素的教育理念,孕育、萌芽、形成于中外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之中。国内外学者围绕有效教学开展的研究很多,但对有效教学的内涵如何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见解。根据相关文献,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适当的教学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获得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自我发展,实现教学过程和结果双方面的有效作用,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1.3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形成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它所依靠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理念和技术支撑,特别是对以数字化教学形态呈现的高职课堂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结合网络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依靠网络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老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校兴趣,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

2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2.1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责任感

混合式教学首先要求授课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要及时更新知识,根据行业发展、就业趋势、岗位需求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要求授课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无论是线上教学资源的制作,还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都要求高职教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将学习形式多样化。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要求授课教师对混合式教学保持积极性和责任感,保持对学生的重视,对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视,对教学的不断反思和改进,使教学真正有效。

2.2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情感要素,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和完成线上线下学习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反过来作用于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更精心的准备教学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此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3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

混合式教学离不开线上教学资源,线上教学资源既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又要有质量,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能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对关键的知识点,抽象的、复杂的、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技能,要采用形象、直观、可视等方法展现出来,让学生看的懂,易于理解和掌握

2.4线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效果,也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与线上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应根据线上学习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线上学习的重复照搬,而应该是深层化、具体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展示汇报等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3.1目标性原则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要有目标,不仅每个教学单元要有目标,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要有目标,而且要把单元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导向,课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顺利有效地进行。

3.2评价性原则

要想落实教学目标,就必须根据学生表现、状态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这就是评价性原则问题。混合式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依靠教师做好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可、自我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3情感性原则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方式多样化,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QQ、微信等多种交流工具开展教学交流,避免了学生因面对面害羞而不敢与老师交流的情况。师生通过论坛、话题讨论等板块活动增进来感情,活跃了气氛。作为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学习、理解,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学会去接受、信任、接纳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学会尊重、宽容与理解学生;学生也更加信任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4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基础课的有效教学实践

4.1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目标设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提升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根据课程标准和岗位技术要求,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掌握word图文混排的操作;会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了解网络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浏览器和internet工具。(2)能力目标。具备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解决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岗位中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服务学习、生活、工作的习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

(1)案例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边实践、边做、边学,老师针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情况做相应的引导和咨询,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2)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任务分解、教—学—做和经验。总结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任务一小组制定方案完成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模式,实现“教、学、做”合一。通过工作岗位任务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探索与学习,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门的求知欲望。(3)综合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化解重点和难点,进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综合运用“优慕课”APP、微课、视频、教学动画、教学资源库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4.3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有效实施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自学、讨论、作业和测验等环节,教师通过“优慕课”APP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的步骤和要求完成课件、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观看,完成自学测验或作业。教师及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学习学习任务,同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情况,对测验或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做好线下课堂教学准备。(2)课上学习。线下课堂教学是线上教学的巩固和提升,解决学生线上学习遇到的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课上学习分为线上学习反馈,课堂任务创设、任务实施和评价提升四个部分。教师根据线上学习中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带领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汇总提炼,确定课堂实施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进行巡查和答疑。实施完成后各小组进行作品的展示和汇报,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点评和和总结。(3)课后拓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更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应该是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相结合,因此课后的能力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优慕课”APP布置课后任务,通过任务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师生通过微信、QQ、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进行实施方案的探讨,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享,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4.4课程有效教学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每个知识点都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课程理论知识由网络教学平台自动评分,学生的实践作品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得出综合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的评价学生出勤、课前预习、线上学习活跃度、测验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和反馈学情,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优化教学流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便捷和高效。

5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课堂讲授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发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线上、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过程的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主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提高师生教学满意度,这对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实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篇3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直播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微课、慕课出现,学生能通过各种在线媒介免费听到想学习的课程,增加知识,既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又能及时与老师在线互动。因此,在线教育的兴起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目前成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教学视频和知识点PPT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对线上资源的学习,而在课堂上(线下)教师则对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本文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出发,对远程开放教育中如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优化在线教学资源

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在线教学模式下师生处于分离状态,传统意义上的感情交流消失了,课堂气氛也不复存在,教师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因此,在网络资源建设时,要尽量做到“活”与“动”。“活”是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制作文本文件时,多使用课堂语言,使其尽量口语化;而“动”是指学习资源不应只包括教学大纲、考核方案、在线答疑等文本(静态)形式,还应有系统讲课视频、微课视频等动态形式,学生在网上能看到老师,学习更有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在线教学较之传统面授教学的不足。当然,视频制作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时间不能太长,系统视频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微课视频不要超过20分钟。

(二)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在线教学模式下,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一个教师群体,因此,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的全面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在教学团队中,应有明确分工,比如课程责任教师应利用自身的位置优势和学术优势,制作有特色的各种教学课件,针对学生特点和上网条件,在网上多开展定时集体备课、课程实时专题讨论、课程非实时专题讨论等活动。而课程辅导教师由于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和答疑等活动,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应。通过课程建设,将整个课程教学团队凝聚到一起,充分调动团队中每一名教员的积极性,给其展示和发挥的空间,使每一名教师的能力显著提高,从而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三)采用网络直播课程模式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而网络直播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直播课程可以实现网上实时互动教学,它不拘泥于课堂形式,相较于远程教育更人性化、更实时、更有互动性。因此,可以组织课程辅导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直播课程,根据课程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设计网络直播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网络直播课程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在直播教学中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基础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课程教学团队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设计了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线上互动交流、线上评价反馈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改革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制造企业基本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及错账的更正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及账务处理、账项调整的类型及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等;第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应能够熟练做好登账、对账和结账工作、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熟练的对财产清查结果和账项调整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制定简单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第三,人文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品德。

2.教学内容

“课程单元”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是指导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为了方便自学,本课程共分成八个“课程单元”,包括什么是会计、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编制的依据、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企业会计工作组织等内容。

3.教学方法

本课程基于Moodle平台和具体的教学对象,设计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了课程网页内容、系统讲授、微课、专题讨论、在线考核、在线答疑等模块,同时,结合面授课和网络直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通过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引导和监管,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实现个性化教学。

4.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靠平时的作业和期末的考试,课程团队借助于广东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全新的数字化课程,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平台上都有记录,为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数据,课程总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学习活动成绩、课程测试成绩和学习过程评价成绩。

(二)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线上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网上学习指引完成查阅课程学习资料、观看系统讲授视频和微课、参加专题讨论等线上学习活动,其中,系统讲授视频便于学生学习,而微课便于学生碎片化学习,这样将系统化教学与碎片化教学为一体,就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反馈,以便教师合理的安排线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2.线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并对应用性知识进行拓展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些跟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应用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

3.线上互动交流

对于学习的重难点内容,课程教学团队每学期都安排课程教师通过QQ群视频开展网络课程直播,全省所有学习该课程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课程实时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答疑”模块,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疑问,课程辅导教师负责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适当补充和总结学生的意见及观点。通过线上实时和非实时指导与答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4.线上评价反馈

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课程测试,辅导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统计的数据和课程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看法及意见,对教学方案不断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后续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做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解决成人学习者存在的工作与学习、家庭与学习、分散居住与集中学习的诸多矛盾,同时,教学平台上丰富的课程资源,线上线下实时、非实时的教学手段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要求,教与学的方式更加灵活,让学生通过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2.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有线上的自主学习,还有线下的课堂教学、网络直播课程实时线上学习。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课程直播,都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都能及时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有效的避免了因网上自学、长期脱离学校而出现的无组织状态。

3.及时掌握学习情况,调动学习积极性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弥补过于依赖网络学习所产生的放任性,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平台上都有记录,老师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对于综合表现稍差、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辅导教师制订个性化辅导方案,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或QQ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学团队的老师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组织能力。课程责任教师每学期都要组织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体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提高课程辅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MOOC;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0 引言

大规模开放性课程MOOC带来了教育行业的一场革命,它起源于网络课程,但又区别于网络课程,比起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MOOC在教育理念与技术上有的很多创新。这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素质。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的的教学现状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的专业,涉及市场营销、计算机、法律、文秘等各方面知识技能,将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分类归纳,可以分成三大类,分别为基础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其中技术类课程包括网页设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店美工技术、搜索引擎优化技术等内容。

技术类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却没有取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类课程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实践性非常强与知识技能更新快,如果单纯地靠课堂内教学与操作是很难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点的。每门技术类课程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般会控制在60个课时以内,按照“二八原则”,一般会选取最核心的技能点作为教学内容,其它的技能点需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去学习,但目前缺乏比较优秀地可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与平台,所以亟需引入MOOC课程来完善这一点。

(2)课堂师生互动环节不够生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传统的45分钟课堂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一腔热血,学生们却做起了“低头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学生的逃课率比较高。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不强,教师只能通过强制考勤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但教学效果却是不如人意。

(4)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堂教学以“教师、学生、教材、课堂”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培养目标上,传统课程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对于能力的培养却往往比较忽略,不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具有创新性思维的职业技能人才;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选取教材上的核心知识点,或者照本宣科,学习对于知识的摄取仅限于教材上的内容,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仅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而不是知识再生创造者;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积极主动性。传统课堂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掌控与支配权,学生属于课堂的服从者,师生之间不能形成友好的知识探讨与互动环境,压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拓展。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更注重考核结果,往往以最终期末考试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全方面能力的考核。

(5)如今的学生都是95后,这一代学生伴随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长大,网络与手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他们每天都在接触新知识,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基于MOOC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既然传统课堂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高教师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创新与改革。而MOOC的出现,让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改革与创新。但单纯的MOOC课程在中国还是会存在一些水土不合的现象,如何利用MOOC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弥补MOOC课程的局限性,从而将MOOC课程效能最大化,我认为,唯有将MOOC课程与传统课堂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方式,才能改善目前高职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所面临的困境。

(1)传统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探索与创造知识的意识,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减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成为教学中的指导者与辅助者。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一样,他们可以根据自我对于知识的需求,在MOOC网络平台上进行灵活地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的能力;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面对面对答疑解惑,协助学生化解难题。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积极进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与活动中完善知识结构。

(2)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是否更新完善。传统课堂上的教材三年才换一次,有的教师即使更换了最新的教材,也还是用之前过时的教案与案例进行授课,这种环境下会滋生教师的惰性,很多教师因此止步不前。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需要教师紧跟时代的发展,制作出与市场需求接轨的教学资源,不断地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

(3)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MOOC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设置阶段性自测,以此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只有考核通过了,才能继续往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区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知识点的探讨,还可以进行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从而实现知识的再造。遇到教学难题,教师会在面对面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现场演示与解惑答疑,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堂兴趣活动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4)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MOOC课程充分结合在一起,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稳定完善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与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MOOC平台越来越成熟了,比如爱课网、新浪客户端、国家精品课程网、网易、大学城等都是功能完善且使用度非常高的优秀MOOC平台。高职院校只需要组织优秀教师制定教学设计方案、拍摄录制MOOC优质视频,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为师生与生生之间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

3 基于MOOC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3.1 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与框架构建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不同于纯理论性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性与反复性。

(1)在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是发展性原则,即通过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活动促进电子商务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激发电子商务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参与与探索的潜能,学生不光学习到专业技能,还在教学过程中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其次是针对性原则,即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对事物正确地思考与评价,课程内容必须要与高职学生的特点相契合,同时要注重与时俱进,案例的选择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进步。第三是主体性原则。传统的课堂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起到了引导、总结与组织作用。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接收者,转化为学习的主人翁,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与独立思考等能力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2)开展基于MOOC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指导高职电子商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在开展教学改革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三部分。其中认知目标是基础性目标,是指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技术类课程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其中包括网页设计、图像处理与网店装修等知识与规则。能力目标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比如网页设计能力、图像处理能力、网店装修能力、色彩搭配能力、版面设计能力,以及在学生过程中遇到问题独立思考、沟通交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情感目标是指通过通过一系列的职业模拟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3)我院电子商务教研团队依据高职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尝试将MOOC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结合,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优势,构建出基于MOOC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框架,分别由线上MOOC课程平台、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平台与教学服务平台等三部分构成。

教师提前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进行完整地教学设计,并制作教学视频、习题、素材等一系列的资源,并将其上传至线上MOOC课程平台中。通过MOOC课程平台,学生可以可以进行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阶段性习题,同时通过课程讨论区上的线上讨论,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再造,并参与在线考试,获取线上学习证书。

线下课堂是线上MOOC课程的补充与扩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组织好线下课堂,实现课堂答疑,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师生互动,最终实现课程的考核。单纯地MOOC课程是碎片化知识结构,靠学生自学很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教师对于线下课堂的组织,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的提升。针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来说,线下课堂活动常用的方法为专题讨论、主题讲座、主题辩论、真实项目模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系统地掌握专业技术,提高自己的技能。

我们主要采取世界大学城慕课平台作为教学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完备地学习支持与体验服务。世界大学城空间慕课平台上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可供师生进行查阅。对于有不同需求的学生而言,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新知的无限探索欲望。

3.2 基于MOOC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除了要掌握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求掌握专业技术处理能力。以《电子商务静态网页设计》课程为例,《电子商务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必修专业课,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布局与设计的理念与实践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工具与代码。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地反复练习动手操作才能获取。

(1)课时的分配

《电子商务静态网页设计》共计80课时,其中包括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训教学部分,基于MOOC的《子商务静态网页设计》课程主要分成4部分,第一部分,在线视频课程教学,共计20课时,时长大约900分钟;第二部分,在线互动教学,共计10课时;第三部分,线下面对面指导,这部分分配的时间最多,占40课时;第四部分,讨论课,共讨论5次,每次2课时,共10课时,一般在这个环节,学生被划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线上视频课程的学习。

(2)课程的考核

引入MOOC课程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后,《电子商务静态网页设计》课程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与传统课堂的考核相比,有其特殊性。传统课堂考核中,我们主要通过两部分进行考核,分别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基于MOOC的混合式考核评价体系中,我们的成绩要分为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两部分,其中线上考核包括在线视频观看、线上互动参与度与线上作业提交等三部分,线下考核包括讨论课参与度、线下实践作品完成情况与期末考试等三部分。每个部分所占比率如表1所示。

(3)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4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原工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74)研究成果。

1互联网技术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国际贸易学专业、工商管理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工程专业、信息技术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具有涉及专业多,受众面广的特征,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微观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着重在于经济学思维能力和视角的培养,而目前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很好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兴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校大学生的必备品,学校学生已经实现“人手一机”。大学生对于手机、电脑、平板等的使用已经非常熟练,同时他们接受信息和消化信息的能力也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如何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产品来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势在必行,《微观经济学》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2互联网技术下《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互联网技术下《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可以从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设计的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四方面入手。

2.1教学理念的改革

开展混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去建设一个在线课程平台,也不是去建设一个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而是有效提升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深度。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融合,既能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也能发挥在线教学的长处。混合式教学既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强调学生回到课堂上来开展问题探究的讨论交流,遵循“学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启发及监督的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必然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及数字资源,《微观经济学》在“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讨论+讲授”的方法,从各个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法:课前,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学习通、雨课堂、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提前给学生发送课堂任务,包括(1)需要学生事先进行预习的内容;(2)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3)课程相关的视频及书籍。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及时给学生课后习题和思考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所讲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精准而详细的任务清单,逐一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仅节省了学习的时间,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自主学习法:教师在学习平台给学生发送通知之后,提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根据教师的任务清单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充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可以利用学习平台进行学情统计及学情分析,对于没有及时做到自主学习的学生,教师会逐一进行提醒,及时监督和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3)讨论法:学生根据任务清单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难点和疑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问以留言的形式在教学平台,老师和其它学生都可以及时看到这些疑问,并且可以针对这些疑问在教学平台进行留言和讨论,对于大家讨论热烈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再次进行班级讨论,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讨论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4)讲授法: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可以通过课堂进行讲授,重点讲授课程的难点和疑点以及学生讨论热烈的问题,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师的学习内容,也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

2.3教学过程设计的改革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上课的过程,还包括课前的学生自主预习过程和课后的复习加深认知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课前,教师提前在线上教学平台上上传课程相关内容,并提前两天预习内容,提醒学生及时进行预习行为,并利用平台的学情统计对没有及时预习的学生再次发送通知,保证每位同学在上课前都做到充足的预习工作。教师上课前翻阅教学平台的学情报告及学生留言,根据学生反馈微调上课课件。

2)授课阶段:教师利用课堂,重点讲授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留出足够时间随堂习题,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针对学生课前在学习平台的留言答疑解惑;引入课程思政,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课后复习阶段:在学习通、qq群、钉钉群课堂所讲课件;学生课后复习及做作业过程中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

2.4《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利用混合式教学进行授课,课程考核方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传统教学模式下,《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占比为7:3。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强调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因此提高了平时成绩的占比,《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半,比例为5:5。学生平时观看教学平台视频的时长、参与在线学习讨论的次数、参与在线教学平台测试的成绩等都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通过加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提高了学生对于过程性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3互联网技术下《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效果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微观经济学》课程组共有教师4人,参与课程班级10个,学生325人。本学期开始前,课程组已经预先在学习通平台建立了《微观经济学》在线课程,同时上传了课程大纲、课程教学日历、课程章节内容、课程相关视频、课程参考资料等一系列相关资料。

本学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微观经济学》课程组四位老师对10个班级325名学生全部进行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根据学习通平台提供的学情统计来看,学生的签课率为99%,作业平均完成率为96%,作业平均分为87分,章节测验完成率为95%,章节测验平均分为86分,章节视频的收看完成情况为:完成100%的有298人,80%-99%的有24人,60%-79%的有3人。此外,从学生参与线上话题讨论来看,学生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通过讨论的方式加深了理解,对于老师发起的关于某个知识的讨论也非常积极和热烈,其中有3个话题回帖量高达892个,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很强,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

从期末考试情况来看,100%的同学参加了考试,及格率为82%,平均成绩为79,而优秀率(90分以上)亦达到了42.2%。这说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良好。

4结论

《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课堂教学的充分实践,不仅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而且是对传统现场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新突破。

篇6

关键词:算法导论;混合式教学;五星教学原理;高校教学;新型教学环境

1引言

算法导论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核心课程,其中算法设计部分是软件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软件工程师所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知识。与该课程最紧密的学科分别是数据结构、高等数学、组合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因此算法导论有着很强的逻辑推理性和高度概括的抽象性,是实践和理论高度融合的范例。在该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将高级语言程序、数据结构和计算方法等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算法导论课程主要有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两种授课方式。线上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教学环境,对时间和空间具有严格的限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MOOC和SPOC等线上教学在社会上开始流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线下课堂教学也发生着变化,其中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最为突出,因此我们将此模式引入算法导论的传统教学环境。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大多只局限于线上本身的特点,缺乏重要的教学原理的指导,从而影响了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教学效能[1]。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借助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才会符合教学规律,符合课程的教学理念,最终才能真正发挥教学者的主导性,并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更有效[2]。因此,尝试使用五星教学原理指导算法导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不仅可以将理论很好融入课堂教学,丰富算法学科教学理论,还可以指导教学细节处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分别从教学模式和课程实施方法这两个方面介绍算法导论课程的具体设计方案。

2教学模式

2.1教学环境特点

教学环境是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场所或载体。目前,算法导论教学环境主要分为传统教学环境、开放式教学环境和新型教学环境。在不同教学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3]:传统教学环境,是指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尽管传统教学环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它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师生之间的直接互动,因此仍然是校园教学的主流;这种传统教学环境属于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其对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严格的限制。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产生了线上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带来了新的教学环境。如开放式教学环境,是指以开放式信息系统为主的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它将教学时间、空间拓展到了任意时间、任意空间,并提供给老师管理和记录学习情况。目前开放式教学理念已经得到社会认可,并成为社会化的主要学习形式。近几年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涌现出了许多新型教学场所或载体,包括基于游戏、社交网络、智能移动设备和MOOC等教学形态,这些统称为新型教学环境。新型教学环境凭借其优越的物理特性和丰富的应用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并帮助教学者改善教学效果。在高校学习环境中,线上课堂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的取代线下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很多学生在众多的线上学习资料源中往往没有目标,也不能很好的构建课程体系[4],因此线上线下课堂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提升高校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2混合教学模式

根据算法导论多样化的教学环境特点以及大纲要求,本研究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5],以达到对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结合。目前,线上资源海量,如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就是一种线上优质资源的选择。我们以“算法”为关键字在中国大学MOOC进行搜索,与算法相关的课程有467个,其中90个为国家精品课程。这么多的课程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不能全盘照搬。在大数据的前提下,线下教师的作用不可忽略,具体的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如下:(1)以算法教学大纲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候选线上资源。(2)开课之初,教师给出线上资源与对应纸质教材,让学生做好预习。(3)课前,教师针对本次课程讲授的重难点,明确线上课程,细化到具体章节。(4)课中将课程放置于新型教学环境,如使用慕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用于课堂互动,测试等工作。(5)课后教师总结出课堂上学生掌握较差内容,布置作业,并线上公告,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知识。(6)提供课程拓展内容,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其他相关知识学习,拓展学生的眼界。总的来说,在以教师为活动主导的前提下,将线上教学融入线下课程的各项工作中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学习空间的立体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五星教学原理

目前的实践和研究很多集中在关于线上教学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只局限于线上本身的特点,缺乏重要的教学原理的指导,从而影响了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教学效能[1]。因此,尝试使用五星教学原理指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提高教学设计的教学性和效能性。通过对不同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策略的比较分析,梅里尔提出了五星教学原理,它是各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基本上均赞同的一种处方性的教学设计原理[1,6]。五星教学原理以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其核心思想是: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当激活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并将其作为新学知识的基础时,当向学习者展示新的知识时,当学习者把新学的知识进行具体应用时,当学习者把所学知识融入真实生活当中时,以上这些才能促进学习[7]。教学结构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和中心,包括两层互相联系的循环过程。内层循环是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不断重复四阶段循环圈: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外层循环是符合学习过程,由结构——指导——辅导——反思构成的四个阶段。内层循环在外层循环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从五星教学原理的核心思想和教学结构可以看出,该原理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整个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满足学习需求。

3课程实施方法

3.1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课程资源是为辅助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用于学生学习的扩展资源。所涉及的内容一般是呈现讲解型内容,并与实际教学内容组成具有一定逻辑组织结构和交互方式。课程资源类型多样化,包含视频、音频、动画、图像、文本和复合型的多媒体教学微课件。这些课程资源既可以是内容呈现和讲解型的教育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课程中的北京大学屈婉玲教授为主讲授的《算法设计与分析》;也可以是用于教学评价的试题、试卷资源,甚至教学实践,如算法的技术成长平台LeetCode(leetcode.com/)。

3.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各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定和计划。算法问题根据解题的方法不同分为递归与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贪心算法、宽度和深度搜索和分治限界法五个专题[8]。而算法作为一种技术,最重要的是对这五个专题问题进行求解。而问题求解的关键步骤主要涉及三个关键点:建模、设计算法和分析算法。其中,建模是对输入参数和解给出形式化或半形式化的描述;设计算法是选择采用什么样的算法设计技术,并保证其正确性;分析算法即评价采用算法的运行效率。这里,我们根据五星教学原理的指导,围绕如何理清如上三个关键点进行教学设计。1)聚焦问题:算法的选题范围涵盖基础知识(算法的定义、表示方式、复杂度分析)和一系列的算法策略。首先要确定将要讲解内容使用混合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使用与学习者生活工作相关的案例进行问题描述,让学习者感兴趣的参与其中。这个环节对学习者进行算法建模理解极为重要。此外,教学者可以通过线上公告和邮件的方式交代学习任务、安排具体的完整任务以及形成任务序列,这不仅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且方便课后的反复复习。2)激活旧知:激活旧知可以从两个阶段进行。课前,教师为学生精心挑选线上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用于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理清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课中,教师在示证新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描绘先验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对原有经验相对缺乏,如算法设计的基础知识,因此需提供相关的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促进学习。3)示证新知:示证新知是课中讲授算法内容的主题,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肩负着新旧知识联系的任务。由于算法求解问题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可以模式化进行教授。首先,教师根据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求解方法,这不仅是算法的一个实例化应用,也是实现新旧知识结构整合的方式。然后,进行任务驱动,对新知识做简要说明,并用伪代码进行算法描述,进而使学生了解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性、掌握算法的实际步骤。其间可以恰当使用类似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慕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进行课中的线上互动,使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化。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新知识结构图,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结构图,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4)应用新知:课中的最后进入实践动手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1~2个难度适中的案例任务,引导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在学习者熟悉的环境中模拟应用算法求解案例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算法的理解。该环境可以使用线上平台如LeetCode,不仅可以直接判断对错,还提供对算法运行时间的排名,方便学习者通过对算法复杂度的分析反复修改代码。此外,学生之间可以面对面地讨论互助,彼此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5)融会贯通:融会贯通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熟练运行,甚至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学者根据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推荐线上算法教学视频的某些章节给学习者,进而提供了可重复性的精准教学。然后通过线上公告方式布置较为复杂的课后作业或思考题,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悟、理解、掌握非结构化的知识,进一步实现知识的迁移。最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资料,从而开拓学生的眼界。

3.3教学评

五星教学原理重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有助于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以便改进[9]。教学评价主要在线上平台进行,按照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定位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0]。1)定位评价主要是在课前判断学生准备情况,教学者可以借助线上平台随机提问检验预习情况及所需知识技能掌握状况,并纳入平时成绩。此阶段涉及的评价主体有个体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课中反馈学习成败信息,教学者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习者阐述接受新知识遇到的问题。教学者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难点的教授方式与课后精准辅导的方向。此阶段涉及的评价主体有个体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3)诊断性评价主要是课后教学者对作业或是单元测试进行审阅,给予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而学习者根据教师的评分与评语,复诊学习错误,调查屡次犯错深的层原因。此阶段涉及的评价主体有个体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4)总结评价主要是教学者与学习者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学习者通过温习重难点,理清自身的掌握情况,并反馈到线上平台。教学者通过评阅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判断达到教学目标程度,得到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性。此阶段涉及的评价主体有个体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

篇7

关键词:混合式;民办高校;移动教学

1民办高校专科数学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大多建校时间不长,短则几年,长则二三十年,与很多百年老校相比,各方面尚不完善,资金、人力、物力、设施存在一定不足。民办高校招收少量的专科生,他们大都以两三百分入校,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自律自控等都较差。专科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高度依赖手机游戏,游戏玩累了就睡觉,形容为“一场游戏一场梦”毫不为过。而大学数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强,枯燥难懂的学科,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对数学存在心理阴影,而专科生对大学数学既畏惧又无兴趣。综上,“民办+专科+数学”的三结合,让大学数学教学难上加难。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嗨翻天。如何突破现有的困境,开创大学数学教学新气象,是摆在大学数学教师、研究者和决策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传统教学和移动教学的优劣

传统教学是以“板书+粉笔+笔记”为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呈现形式,其优势在于黑板呈现具有过程性,特别是对于大学数学这种基础理论课程,能较好地展示定理、性质的推导过程,计算题的演算过程及证明题的证明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节奏感强,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同步老师的讲解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也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进度。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的劣势逐渐明显。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体,所有知识点由教师强制灌输,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只能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单一,且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差,学生对教师产生长久的心理依赖,不愿主动探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形成“满堂灌”。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移动教学应运而生。移动教学即学生和教师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手机或平板),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实现交互式的一种在线教学活动。特别是民办高校的专科生,自主性、自制力较差,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高,故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教学比较契合民办高校专科生的学习。移动教学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实时性,教师可以通过移动教学平台直接将学习资源发送给学生,学生随时随地查阅资料,不受时空的限制。二是实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移动平台上选择投票功能,随机选人功能,实时签到等功能,不仅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统计数据更高效快捷,科学清楚。如实时签到功能,学生只需要在设定的程序上点击签到,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签到,且老师可以在页面上查到未签到学生,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一目了然。三是个性化,当前的大学生普遍为95后、00后,崇尚个性化,移动教学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当然,移动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大量数学公式、性质、定理的推导,而移动教学中单纯提供理论展示,缺乏相应的推导过程,从而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还有,目前的移动教学平台的构建尚不完善,平台设计存在局限性,如数学公式编辑器不足,无法完成相应内容的教学。

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鉴于传统教学与移动教学各自的优势,尝试将两者进行适当的融合,取长补短,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混合式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教学,融合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优势,从教和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情景出发,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教学设计,依据学习者的学习条件、便利程度、学习效果、经济效益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现在以《高等数学》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的一般过程。(1)课前,教师在移动平台上即将要学习内容的要点,要求预习基本内容,了解该内容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或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学生利用课前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在线学习,时长约半个小时。教师在平台上查看数据统计,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学生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交流和深入剖析。(2)课中,教师通过移动平台上的签到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考勤任务,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浅出,详略得当的课堂讲授。知识点讲解完后,通过移动平台的摇一摇功能,随机点人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教学反馈。在练习环节,教师讲解了例题后,既可以按传统方法,让学生在黑板演练,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实时练习,这需要教师提前设置好练习题目。在手机上进行练习的好处在于通过后台的统计功能,对已做和未做,做对和做错,得分多少等信息能一目了然,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评价,为平时成绩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学生也能即时对自己的练习情况加以了解,并及时纠错,查缺补漏。(3)课后,教师在平台上作业,设定完成作业的截止时间,也可以按传统方法布置书面作业,学生在平台上按时提交作业。而且,离开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学生在课后可随时随地在线上与老师及同学进行跨时空地讨论交互,在线回答,从而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另外,混合式教学评价比传统评价更科学规范,更注重过程性,有理有据。过程性评价是对学习者在课前、课中、课后参与的教学活动给予评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学生课前的预习,查阅资料;课中的出勤,讨论答疑,课堂练习,回答问题;课后的作业,讨论交互等,都会在平台上获得相应地数据,师生能一目了然地知晓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反映学生整个的学习路径,在线学习的活跃情况等。

4混合式教学的不足和思索

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促进师资队伍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契机和平台,契合了学生的需求,促进了教与学高质量的发展。但从目前混合式教学开展的情况看,仍然存在硬件和软件上的不足。硬件上,民办高校由于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全靠学生的学费作为运转资金,难免会出现资金短缺,从而人力、物力,硬件设备不足,造成混合式教学得不到顺利的开展。比如教学楼、学生宿舍等缺乏网络全覆盖,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软件上,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学经验丰富,同时要有较高的计算机能力,并且混合式教学不是传统教学和移动教学的简单叠加组合,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设计才能。此外,民办高校的专科生缺乏自律自控意识和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依赖于手机游戏,故开展混合式教学,无形中给他们提供玩手机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注意合理及时的引导疏导,切忌简单粗暴,否则适得其反,违背混合式教学的初衷。同时,我们也要思索,大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哪些可以在移动平台上开展教学,哪些适合用传统方法教学,特别是对于专科生而言,课程内容的难易选取,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掌控,线上线下的有机有效融合等,都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思考。“互联网+”时代将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智能手机融入课堂,这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促进了现代教学教育的开展,创造了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作为高校教师,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新常态,顺应新潮流,积极参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信息化,应结合大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整合教学资源,融入网络技术,将知识点单元化、模块化,精心制作教学设计,及时开展评价反馈和无惧时空局限的交流互动,智能化推送课程资源,全面变革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共同促进现代化教学的改革与实施,深入领会混合式教学的精髓,利用移动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战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探索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8):121-124.

[2]周慧诊,葛成明.网络环境下《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3):144-147.

[3]李明伟.试论“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J].高教学刊,2017,(3):112-113.

[4]谢如龙,王海莲,陈侃,等.“互联网+”时代基于微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巢湖学院学报,2017,19(3):122-124.

[5]郭新.利用混合式教学优化高等数学课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06):58-59.

[6]李小鹏.一本适用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高等数学教材[J].大学数学,2015,31(03):39-41.

篇8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税务会计;教学模式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是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两者的优势有效整合,并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重新组合。在该种教学模式下,课前时间将成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主要阶段,课中变为教师解决学生问题以及拓展知识的学习阶段,而课后即为知识点巩固及测验阶段,用这样一种类似课堂“翻转”的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化教学,而是多空间、多时间的碎片化学习,促进课程达到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税务会计》课程实例出发,在对该课程目前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达到使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知识迁移能力、相互协作能力提高的课程改革目标,此外,还能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一、《税务会计》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一)课内集体教学,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税务会计》课程要求学生在前期学习并掌握与该课程相关联的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以及税法等基础课程后,再进一步学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完全相同,且学生已经有了自身基本成型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因此在学习《税务会计》课程时表现出各自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学,并未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这也就给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其突出表现为:一部分同学由于基础扎实,更希望教师加深理论难度,并将理论与实际税务操作相结合;而另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了对该课程畏难甚至厌学的状态,无法跟上课堂知识点讲授及教学进度。当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更全面的考虑到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时,学生也将失去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进而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二)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税务会计》课程的考评方式一般分为平时成绩以及期末成绩两大块,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考勤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而目前课程作业的设置主要是侧重于各个不同税种的基础知识点考察,以课后独立完成为主。既无法通过考核机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动性,也无法促进学生协作、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可通过对传统教学考核方式的改变,将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三)课堂讲授时间偏长,内容偏多,易造成认知超负荷。由于《税务会计》课程理论内容较多,涉及多个税种,尤其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知识点较为繁杂,仅依靠课内40分钟的填鸭式教学,会导致知识点不断输出,形成知识轰炸的局面,这样相对偏长的讲授课时间会使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在学习效率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上,学生可能会随之产生对课程的抵触心理,导致其难以对《税务会计》课程中各税种的整体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化建设和学习。(四)课堂参与感不足,信息技术运用程度偏低。现阶段,授课教师在《税务会计》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多局限于课内PPT展示,学生多为原地“听”课,参与感相对较弱,甚至会出现“教室低头族”现象,若能更多应用智慧教学工具,例如课堂派、雨课堂、微助教等,使学生可以课前针对预习情况进行线上留言,课内对授课内容或例题通过弹幕来参与互动,课后通过学生手机端进行限时测试等,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加深,此外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师对新型教育技术使用能力的提升。(五)课堂内容重于理论性,缺乏实际案例支撑。《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是对我国现有的各大税种知识点进行概括,从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纳税主体、政策规定及计算方法等各方面总结税务知识以及其与会计之间的联系,这些内容都直接反映于现实生活之中,尤其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基本与日常生活以及税务工作紧密相连,因此强实践性应该是该课程的一个主要的特征。但在课程设计中,课本内容趋向于理论化,部分例题与实际的税务操作不一致,导致该例题的学习可能无法帮助到学生未来从事相关税务工作。因此,实际税务案例的引入在《税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设置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目标

目前,《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涉及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十余项税种,各税种相关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使得该课程灵活性强,系统庞大,还要求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前期基础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对于课程主体和结构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税务会计》的教学当中,构建一个“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将知识的传授渠道、教学流程、教学评价体系重新规划,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更高,需要任课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完整度,能够很好地将税法以及各个税种的理论和应用以学生可理解的方法传授,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微视频教学体系。为了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需围绕各个税种中基础知识点设置10-15分钟教学视频体系,在这个教学视频体系中,一部分由教师自行制作授课资源微视频,另一部分是教学网络平台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微视频,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涵盖《税务会计》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基础教学内容。在正式上课前的规定时间内,授课教师会通过智慧学习工具在学习平台上推送最近一次课程的任务卡并将准备好的学习素材,如微视频、PPT或教材等数字材料传递到学生端。课前学习的阶段即为了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自行学习消化后带着问题进入后续的课堂学习。(二)课中知识内化———设计课堂内容,加强师生交流、协作与分享。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或智慧教学工具等实时跟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并整理学生课前学习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保证课内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促进知识内化。当然,知识的内化不应局限于基础知识点,还应当包括知识点的迁移,换句话说,该成效应该涵盖理论及实践两部分。在理论知识部分,通过知识点回顾、重难点讲解、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的程序,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全面掌握《税务会计》的各基础知识点;在应用知识部分,通过课堂拓展问题的导入,结合相关案例,由学生分组协作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说明解题思路或进行成果展示,老师和其他组的学生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分工协作能力。(三)课后知识测评———学生测试考评,教师总结反思。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都将对应习题测试或作业,并在课程中段进行阶段性检验,通过对测试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展开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应重新建立一套完整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而不仅是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平时成绩可以包含课前线上学习完成度、课内互动情况(如课内弹幕、团队任务评价等)、课后讨论留言等,最终由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学评价四者结合产生对学生的最终评价,真正实现由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

四、《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拟解决的问题

(一)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大难点在于“先学后教”前提下的前期线上学习资源的准备。在《税务会计》课堂改革中,需要教师对MOOC、智慧树、超星等平台的相关优质教学视频进行仔细筛选,并自行补充录制部分知识点微视频并推送至学生端,而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将使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时间尽可能增长,学生将逐步从仅在课内“听”知识转为碎片化“寻”知识的状态,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线上教学视频的选择和个性化教学视频的录制是本次课堂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智慧教学工具的运用。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因此该种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程度极为相关。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此时智慧教学辅助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该工具不仅要保证使用者之间的协作交流,保证授课教师能在智慧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实现个性化教学,还要能给授课教师创造一个环境来时刻记载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等。

五、总结

现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热度持续高涨,已逐步进入到各高校的课程教学之中,该模式让学生将传统的课内满堂灌学习模式转变为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碎片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模式,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积极学习状态。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以及各高校教师的授课实践探究来逐步完善课程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丁蕾.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41-145.

[2]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14-18.

[3]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篇9

关键词:生物化学;信息化;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43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4-24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62-02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意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在生物化学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的努力下,已建成了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并顺利通过验收。自2017年生物化学被确定为校级“双语”课程以来,教学团队认真开展该课程中英文教学计划、教案、课程标准、项目化模块设计等传统课程资源建设,同时紧跟现代职教潮流的微课、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已完成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堂讲授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甘油三酯代谢”为例,对基于微课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进行研究。

一、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为初步了解本专业学生对新兴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接受情况,笔者随机选取了184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9%的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68%的学生反映,不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掌握教学内容里较难理解的章节。因此,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为:70%的学生认为应该以信息化教学为主,但不应完全放弃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模式。这一结果既充分反映了学生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也确定了信息化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主体的工作方向。

(二)教学分析

笔者参考“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结合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将教学内容整合成7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6个技术实践项目及若干模块,本次授课内容选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七模块二,共2学时。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了脂肪经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那么甘油和脂肪酸在体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分解呢?这是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甘油三酯是多种药物的合成原料,学习甘油三酯,可为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结合课程核心素养和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还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甘油三酯的水解、甘油和脂肪酸的代谢、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及能量计算三个内容。饱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及脂肪酸β氧化反应原理及能量计算也是难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仅仅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运用基础化学知识的能力偏弱,其特点是爱操作、喜合作、厌理论、怵原理,再加上有机化学知识零碎、相近,且微观反应无法观察的特点,易导致学生因知识混淆、机理难懂而产生畏学情绪。为解决这些难题,教学团队采用创设企业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由易到难设置三个任务,层层递进。同时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将其渗透于教学当中,下面介绍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三)教学实施

课前,学生登录智慧职教云课堂生物化学课程平台,学习动画微课“甘油三酯的自述”,以完成问卷调查的形式上传个性化作业,对甘油三酯的结构和性质产生初步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甘油三酯的来源、利弊留下了印象,但对其分解路径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课上,教师首先请问卷完成得最好的学生讲解对生活中甘油三酯的理解,再根据药品专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脂肪肝的形成”;然后小组讨论脂肪肝堆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育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自然导入学习任务1:认识甘油三酯的结构。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生产中泄露的甘油三酯”后,提出任务2和任务3:应该怎样分解甘油三酯呢?脂肪酸是如何氧化分解的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上述教学任务,下面以任务三的完成为例来介绍。首先开篇导入动画,接着以問题的形式,把知识点包含的内容概括列出:什么是β氧化过程?只含有一个氧化反应吗?需要酶的参与吗?有能量的消耗与产生吗?生成了什么物质?反应发生的部位在哪里呢?由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在层层问题中,一步步引出后续内容概要:β氧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为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转运;脂酰CoA的β氧化。

(四)教学评价课后拓展

教学评价为即时评价,即随机挑取一组学生通过云职教平台题库进行习题测验,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填写教学过程评价表,同时教师以习题测试结果反馈来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率。课后,任务拓展内容之一为体验高端设备检测。学生要观看技术人员对血脂检测方法的讲解和演示视频,总结出不同脂肪酸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的特点,了解前沿。并参与临床检测(课后),即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南通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相应项目的拓展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辅助操作。

二、教学效果与反思

任务型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点由抽象变直观。完成递进式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程中综合灵活运用微课、动画、视频与VR教学情境的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设计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陈旧课堂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学时所限,设置课后在线讨论模块,使学生课后也能进行线上学习。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线上线下高效教学。在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完成为主线,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另外,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德育,更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引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能让学生感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三、讨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它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因为教学模式单一,较难实现信息量巨大的现代课堂教学;同时,因为授课局限于课堂,使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授课内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篇10

摘 要: C程序设计是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本文结合实际教学,阐述了教学原则,以算法为中心,并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课堂师生间互动,尝试MOOC、SPOC、微课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紧密结合,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C程序设计; 计算机; 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102-03

Research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 programming course

Xiao Xiao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China)

Abstract: C programming is a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of computer specialty in many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it's difficul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aching principle, i.e. take algorithm as the centre, and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puts forward tha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 and try the blended learning which combine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such as MOOC, SPOC and micro courses etc., combine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with the theoretical classes closely,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 programming;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 blended learning; teaching quality

0 引言

程序设计是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许多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都将“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开门课”。C语言程序设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编程习惯,练好程序设计的基本功,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该课程影响面大,教改项目也层出不穷,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该课程“听懂不容易,动手更不容易”,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如何提高C程序设计课堂理论教学质量,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产生探索和钻研的动力,进而顺利地踏入计算机科学的大门,是教改努力的目标。

1 理论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1 以“算法为中心”的问题求解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因此,C程序设计的教学要摒弃以语言语法规则为主的讲解,代之以“算法为中心”实现问题求解,注重算法分析,突出算法设计,建立计算思维,围绕算法展开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让思维螺旋上升。

把常见的通用算法逐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理解到简单的模仿,最后能融会贯通自主创新。C程序设计课程毕竟不是算法课,在算法的选择上需要斟酌,难度要适当,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最好能提高学生钻研的兴趣,不仅能够在本门课程中起到作用,还能为后续的课程做好铺垫,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后续的算法类课程。

1.2 教学过程要时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生基本上处于零起点,无程序设计基础,如果教师只是一厢情愿的照本宣科,会让学生丢失学习兴趣,不仅这一门课学不好,更会让学生无法热爱编程,甚至无法胜任本专业的工作。相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课堂传授的知识原本就是有限的,唯有依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踏入计算机科学的殿堂,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不间断地终身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感受编程之美。要讲究设置悬念,而不是平铺直叙。通过大量的例题,让学生先理解再模仿。精选的例题务必引人入胜,让人饶有兴致。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一定要积极并及时地处理,不留死角。有统计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持续的重要原因,不是简单的惰性,而是遇到困难[1]。如果教师解惑做得好,学生一定能学得更好。实验教学和课后作业可以使用在线测评系统平台,学生提交代码系统就能判断正误从而提升学生的编程兴趣。

2 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2.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替代单一讲述

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理论课堂主要靠教师单纯讲解,再加上大屏幕上多媒体幻灯片辅助。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因为教学方式单一而产生疲惫,可能开小差错过知识点,连锁效应又会恶性循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⑴ 案例驱动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隐含在案例里,设计趣味性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引入、分析、讲解,明确该案例涉及哪些知识点,以及如何求解该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模仿,从而改进和创新。案例的选择可以源于生活,难度要适中,同时简化背景[2]。将教学内容和案例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 任务驱动教学法。编程累计行数和单个程序行数是衡量编程的两个重要指标。以解题为主的编程训练能提高编程累计行数,但却会止步于单个程序行数。小规模、数学型问题成百上千行代码,却很难让人体会到“开发的感觉”。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弱,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在学期中或期末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把重要的知识点融入到相关项目的模块中,让学生带着需求学习。

⑶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设置相关悬念,提出恰当的问题[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之前学习的程序设计、数学、英语等,也包括生活经验和常识。通过启发和拓展,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采用互动讨论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

从软件工程人才职业素质[4]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交流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演讲与表达能力是软件工程人才必备的非技术性素质,这也成为企业单位招聘时决定是否聘用的要素之一。然而,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在四年大学生涯潜移默化的渗透。

比如在C程序设计的理论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适时安排一些案例,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然后按小组发言,教师对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陷进行归纳。对于较大的任务,每一组的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问,让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互联网+教育的风潮下,互动讨论又多了一种新模式,就是“翻转课堂”。在上课之前让学生看新课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完成作业。这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逆序创新,把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5]。翻转课给学生更多学习自由,便于师生沟通,其一时风靡全球,受到很多老师的推崇,但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学校的课堂最后无法继续翻转,让我们看到,“一刀切”地实施显然是不合适的,需要在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中找到符合各个学校情况的最佳结合方法。

2.3 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索

在新时期的网络背景下,各种网络信息平台涌入,MOOC、SPOC、微课几个概念接踵而来。MOOC即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课程资源和资料都是免费公开,面向公众,没有准入条件。微课以精彩简短的视频呈现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SPOC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有一定的人数和条件限制。这些新的教学资源无一不是强调学生的自助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自学空间,增强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实践证明,没有任何资源能取代师生面对面的授课,因而随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层出不穷。

国内MOOC平台上推出了名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MOOC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就有7个[6],基于MOOC的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基础视频,完成部分知识测试,带着疑问和思考来到课堂。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是:先巩固知识点,即强化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再进入程序训练部分,即案例分析,案例改写等。SPOC面向某校某班的学生,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1]。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课后可以反复观看,网上的作业可以巩固刚学的知识,遇到问题可以求助于论坛和名师。对于教师而言,不需要花费精力录制视频、设计作业,从原来的面面俱到地讲解过渡到对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微课可以将知识颗粒化,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行录制,手机终端把课堂搬到任意地方。无论哪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开展的时候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新型混合式教学增强了面对面课堂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

2.4 以实践教学效果的反作用促进理论教学

有人说,编程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示范、指导、纠错固然重要,但过眼千行不如手敲一行。理论教学中,受教师讲述、学生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接受到,只有将这些知识点放入具体的题目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巩固。用程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最终落实到语言实现,其中要经历编辑、运行、链接、执行一系列的过程,当结果出错时再重新编辑调试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遇到没有掌握的知识,再寻求解答,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同样的问题会再次出现时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加深印象。

3 结束语

C语言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概念多,逻辑强,语法繁多,规范极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务必做到因材施教。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充分利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扩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一些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5.7:60-65

[2] 常梅,李迎秋.“案例驱动”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

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2:82-84

[3] 苏畅.提高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质量方法的研究[J].吉

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4):90-92

[4] 安俊秀,李超等.软件人才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8:17-19

[5] 陈维维.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概念辨析与应用反

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11(6):117-121